首页范文临床护理评估十篇临床护理评估十篇

临床护理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4:07

临床护理评估篇1

1.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①入院日:护士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估患者健康行为生活方式;②住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常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口头宣教;③出院时: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方式,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④干预后3个月、6个月再次评估患者生活方式。

1.2干预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采取团队化健康教育,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指导。①入院日:护士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估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测量患者血压。②住院期间:综合团队宣教,由1名护士、1名医生、1名营养师、1名康复师组成健康教育团队。根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职业、辨证分型等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首先告知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脑卒中的发生、复发与之密切相关,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生、复发有重大意义。入院后2~3日:由护士、营养师共同教育患者及家属合理饮食,辨证施膳;入院后4~5日:由护士、康复师共同指导患者及家属适当运动,介绍中医养生运动疗法包括推拿和按摩,对家属的康复治疗技术进行宣教;入院后6~7日:由护士、医生共同告知患者及家属戒烟限酒;入院后8~9日:由护士、医生共同教育患者及家属起居规律,进行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平衡。入院后第10日至出院前,继续进行教育并予以及时评估。期间开展讲座(时间为每周一、周四,每周两次),脑病科主任分别从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四方面进行。同时发放宣传手册,内容与口头宣教、专家讲座内容一致。松弛训练安排在每次讲座后进行,地点选在病房教室,每周2次,由护士指导。③出院时:医生、护士共同倡导患者及家属签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开承诺”书(1式2份,本人和护士各1份保存)。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评估,进行个体化出院指导,给患者及家属开辨证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烟酒处方、起居处方、心理处方,发放随访卡,注明随访的日期、时间。④出院后第2、4周:护士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饮食、运动、烟酒、起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并给予鼓励、指导与督促,每次30分钟左右。⑤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测血压并给予鼓励、指导与督促,地点在医院。⑥干预后4个月、干预后5个月:同出院后第2、4周。⑦干预后6个月:同干预后3个月,同时评估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3评价方法运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估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各方面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lifestyleprofile,HpLp)是由美国护理学家pender于1987年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制成,并于1996进行修订的问卷式测量表,用于评价人群生活方式水平。有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系数(cronbach′sα),适合国内人群。量表由6个维度52个条目组成:营养、人际关系、健康责任、自我实现4个维度分别有9个条目;运动锻炼、压力应对2个维度分别有8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1=从不、2=有时、3=经常、4=总是,分别计分。量表总分52~208分,得分52~89分为差,90~126分为一般,127~163分为良好,164~208分为优,得分愈高,表示其生活方式水平愈好,得分在良好以上表示生活方式健康,良好以下表示生活方式不健康,需要改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2组患者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

2结果

结果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6个维度: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运动、压力管理、自我实现以及总分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分值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即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各分值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改变了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Cnp是整体化护理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传统的健康教育不能及时发现个体差异并满足患者所需,是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且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引导护士按路径的内容分时间段、分次讲授,患者易于掌握。同时依标准进行质量考核评价,促进了教育的有效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生理、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如恐惧、绝望、烦躁等,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患者身边,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情况,随时解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和评价,减轻了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临床护理评估篇2

【关键词】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应用价值

applicationValueofViolenceRiskassessmentinpsychiatricClinicalnursing/YanGQin,HUJian-ping,LianGFeng,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7,14(06):082-085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valueofapplyingviolencebehaviorriskassessmentinpsychiatricclinicalnursingwork.method:100psychiatricpatientswereselectedastheobjectsofobservationandanalysiswhowereadmittedinpsychiatrichospitalgeneralwardfromJune2014toJune2016,andthey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stablemethod,50casesineachgroup.allthepatientswerereceivedroutinetreatmentand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moreover,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filledinviolenceriskassessmentquestionnaire,andgivenearlyinterventionbasedonit.theoccurrenceofriskeventsandnursingsatisfactionofpatients’familieswerecomparedandanalyzedbetweentwogroups.Result:theviolenceriskassessmentscoreofcontrolgroupwas(18.65±5.03)points,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11.33±5.05)pointsinobservationgroup,nursingsatisfactionofpatientsandtheirfamilymembers(70.00%)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96.00%intheobservation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mentalillness;Clinicalnursingwork;Violenceriskassessmentform;applicationvalue

First-author’saddress:GuangzhouCivilaffairsBureaupsychiatricHospital,Guangzhou5104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22

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J识、意志、情感及行为等活动均出现不可控的明显异常症状,患有该疾病的人群不能进行正常地学习、工作及生活,且其行为在不经易间还可伤及他人,对自身、他人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1-2]。据相关的临床报道表明,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例如突发的自伤、毁物、伤人等时有发生,对于行精神病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因此加大了其工作的风险性,所以为了减少其风险的发生,临床上应除了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精神情况等因素做好患者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而对患者行早期的行为干预,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性[3-4]。为了进一步让相关的人员关注到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析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区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患者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1)病房护理及护理分级:根据患者的患病严重性,将患者安置在不同分级的病房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安置在一级病房中,并使患者的活动保持在护理人员的监督范围内,将患者的日常病情变化以及活动的表现及时记录、汇报,做好交接工作,待患者的病情恢复至较为稳定的状态后,可将患者移置二级病房或康复病房中进行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2)用药护理:遵医嘱,定时指导、监督患者服用药物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行早期干预,(1)在患者入院并办好住院手续后,护士小组长应及时带领以及分配护理小组工作,例如根据对患者的病史以及入院前行为活动的了解,对每一例患者行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以及做好护理调整的准备工作;(2)制定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家属的询问以及对患者临床表现的了解,将诱发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记录,并根据其整理的结果将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制定好(表1),然后再根据其精神评估评价其个人化的暴力行为评分,最后调整其护理的措施;(3)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不应只是将其安置在一级病房中,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外,还应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将房内可能存在危险性的物品清除干净,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患者本身自伤事件的发生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睡眠及精神状态的调整;对于中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做好护理的工作,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动态,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将患者的精神以及思想牵制积极、舒缓的状态,对于其隐藏的暴力行为风险,护理人员也应时刻保证患者在其视线范围内,并做好临床的记录以及护理的调整工作;对于低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将其巡视以及监管的时间安置为30min/次,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主动安排其参与适当的活动,例如生活技能竞技、歌唱、等,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定时安排时间予以患者行康复讲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下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判定根据患者的精神风险评估表进行,因而可以将其暴力风险的强度用分值进行划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暴力风险性越低;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判定为:(1)非常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端正,护理手法专业,可有效矫正、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一般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良好,护理手法亦良好,可有效控制部分的暴力行为发生;(3)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态度一般,偶有表现出不耐烦与回避的行为,护理手法一般,没有能及时控制、矫正患者的暴力行为的发生。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比较情况观察组的风险评估分为(11.33±5.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6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相对而言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因为其护理工作的对象常有不可控制的暴力行为发生,例如伤人毁物、语言攻击等。据了解,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多以神情、言语明显异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致病因素较为多样、复杂化,可为先天遗传,可为个性特征,还可为社会环境因素等,常见的病情类型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对护理人员而言,均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6-9]。

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态心理以及思想的影响与支配,因而其行为常表现为突发以及不可估量性,所以护理人员往往观察以及预想不到其行为发生的时间、伤害性,因此单纯地依靠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直觉进行判断,则不可抑制不可预想事件的发生率。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调整,但是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其行为的突变性较难控制,因此单纯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远远难以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史以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类型、刺激缘由等,并结合其临床行为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临床暴力行为风险与精神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护理的调整工作,从而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其病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的安全性[10-14]。

暴力行为是患者精神暴力引发的行为表现,因此对患者的精神风险进行评估是其行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而是为制定暴力行为评估表奠定坚实、可信的基础,从而护理人员可根据其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行准确的护理定位,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病房环境、患者的心理、监护的工作分配等环节进行良好地调整,将危险性拉出一定的距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5-21]。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行早期干预,其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11.33±5.05)分较对照组的(18.65±5.03)分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可强化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提高矫正患者实施暴力行为的力度,对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滨梅,马红莲.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85,102.

[2]高红,汪咏梅.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暴力伤人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51-52.

[3]吴瑾瑾,张宪宾,单莉莉,等.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8):150-152.

[4]姚秀钰,李峥,封砚村,等.精神科攻击风险评估中的行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14-918.

[5]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6-78.

[6]贺春燕,梁娟,张娟.风险评估单在神经胶质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66-4068.

[7]贾莉娜,焦路炜.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狂躁症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10):1567-1568.

[8]钱晓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s1):182-183.

[9]胡红艳,黄冰.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75-77.

[10]李君利,张秀丽,邱玉华,等.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413-1414.

[11]张秀江,邱慧娟,黄冬玲.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吉林医学,2014,35(17):3860-3861.

[12]丁雪芹,王丽君,柳红,等.护理风险评估量化表评估护理工作量的临床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47-248.

[13]忻丽云.基层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评估[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43-145.

[14]刘伟,朱玲玲.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动态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112-113.

[15]唐志芳,高小杰.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3,4:181-182.

[16]黄小振,张爽,徐瑞华.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3):86.

[17]穆殿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20-121.

[18]吴艳,李菲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42-444.

[19]李琳.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表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5):643-644.

[20]邓红欣.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4):108.

临床护理评估篇3

关键词:健康评估临床应用护理实习生改革思考

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对患者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估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条件。本文对护理实习生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评估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将健康评估对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1.资料与方法

以湖南省护理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健康评估的重要性、学习健康评估的情况及途径等方面。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为100%。为了得到真实的答案,问卷采取不署名答题方式,统一收回后,将所有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7.0作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湖南省护理实习生200人,其中年龄为20-40岁,实习生主要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3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5所附属医院,郴州、邵阳、岳阳、湘潭、娄底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10家。

2.2健康评估的重要性认识

护理实习生认为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40%认为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很有必要,15%认为有时有必要,有时无必要,35%认为无太大必要,10%认为完全无必要。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实习生认为健康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30%认为很重要,10%认为较重要,10%认为有一定的重要性,40%认为不重要或不太重要,10%认为没有必要。

调查的护理实习生中有40%认为护理人员很有必要学习健康评估知识,20%认为有时有必要,有时无必要,30%认为无太大必要,10%认为完全无必要。

2.3护生学习健康评估的情况

调查的护理实习生中有95%认为学过健康评估知识,5%认为没有学过健康评估知识,学过健康评估知识的护理实习生基本曾经系统学习健康评估知识。

2.4需要学习的健康评估知识

调查中30%的护理实习生觉得自己需要学习问诊,50%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身体评估,5%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心电图识别,1%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2%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护理诊断与思维,1%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识别,10%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健康评估整体知识,1%的护理实习生需要学习健康评估记录。

2.5护理人员能进行评估的情况

在行为方面,4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自己能主动对病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评估,5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自己不能主动对病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评估。

8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问诊是自己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1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身体评估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心电图识别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2%的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诊断与思维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实验室检查结果识别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5%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健康评估整体知识是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技能。

1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问诊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4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身体评估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7%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心电图识别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诊断与思维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1%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实验室检查结果识别是在临床上最难实施的技能,40%的护理实习生认为健康评估整体知识。

2.6护理人员在临床获取健康资料史的途径

1%的护理实习生通过系统地健康评估患者获取患者的资料,45%的护理实习生通过从医生病历获取患者的资料,54%的护理实习生通过部分来自于健康评估、部分来自于医生病历获取患者的资料。

2.7护理人员觉得实施健康评估最大困难来源

40%的护理实习生觉得实施健康评估最大困难源于健康评估的知识缺乏,20%的护理实习生觉得实施健康评估最大困难源于沟通能力差,40%的护理实习生觉得实施健康评估最大困难源于身体评估技能差。

3.结论

3.1健康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

虽然目前很多护理人员能认识到健康评估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内涵也有深刻的认识,但我国的护理教育,近几年才真正开展健康评估的教学活动。很多学校虽设置健康评估课程,但仍然以基础护理技术等教学为主体地位,对健康评估的教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健康评估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技能。随着医学模式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专业性护理服务是当今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整体护理正在国内广泛开展,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步,全面、系统、准确的健康评估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故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掌握程度如何,对护理实施效果有直接影响。

应用健康评估能及时、准确发现健康问题,为医疗护理提供准确信息,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健康评估课程在护理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2临床带教的重要性及改革思考

国内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识到健康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有对相关知识学习的需求,但目前临床上护理人员使用健康评估对患者进行评估的护理人员少,很多健康评估的资料来自于临床医生的病历。并且临床工作较繁琐,病区加床多,每位带教老师承担护理工作量较大,所以对于教学就会力不从心,更多的是传授操作技能,而忽略专业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及沟通技巧的教学;部分带教老师知识陈旧。

作为实习医院,加强带教的师资队伍建设,其应注意以下方面事项:(1)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护理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其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年轻带教老师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但缺乏教学经验;年资长的带教老师,虽有教学经验,但绝大多数没有系统学过健康评估相关知识。因此,带教老师应多抽时间钻研教学方法及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2)实习医院应加强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相关知识的培训。医院内部定期对全院护理带教老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及实践操作等知识分阶段培训。(3)临床带教老师起表率作用。目前临床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忙,基本上没有给患者进行整体评估,有些甚至不会评估。临床带教老师应养成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带教老师的行为习惯、技能水平、操作正规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等对护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3.3学校应注意教学与临床接轨

护理专业教学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理论教学为临床实践服务。然而,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一直是困扰和制约护理教学发展、影响护理专业就业的重要因素。

为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革:(1)学校教师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不要只注意传授知识给护生,还应注意时刻告知学生各知识点在护理临床的作用,以增强护生学习的动力及对临床工作中对健康评估的重要性认识。(2)选派高校教师外出进修。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了解兄弟院校的情况,取长补短。(3)加强高校教师的临床经验。各院校均存在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少、临床经验少等问题;老教师因脱离临床时间较长,观念陈旧,不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有些高校虽然口头对本课程重视,但未有实际行动;对实验课重视不够。故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方式到综合医院进修或利用寒暑假到医院学习,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4)学校组织实习医院选派的科室老师进行统一的培训,或医院主动每年安排科室带教老师到对口学校培训学习,以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接轨。

参考文献:

[1]路桂凤,杨凤玲.临床进修学习对护理教学的启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1,9:70-71.

临床护理评估篇4

关键字:类风湿关节炎、疼痛评估、临床分析、护理

临床中,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当针对患者病症积极治疗,应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病疗效。以下就分析本院疼痛评估在痛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并且60例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其中女55例,男5例,年龄在35~73岁,然后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两组。观察组中30例患者,女27例,男3例,平均年龄在63岁左右;试验组中也是30例患者,女28例,男2例,平均年龄也是在63岁左右;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故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疼痛常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解除患者疼痛,已成为医护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对照组患者临床采取常规护理治疗方法,给患者服用药物,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合理的护理方案。

对于试验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之后,根据患者客观评估程度,采取合理的用药及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与护理。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2】,采用线性视觉模拟标尺,在标尺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高速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了解患者对疼痛在标尺上的感知位置。也可以对患者应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3】,将疼痛分为1级:无痛、2级:轻度,可耐受、3级:中度,疼痛明显、4级:重度,由患者自主进行选择。然后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多个方面,能够耐心做好对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与病人及家属做详细的交谈工作,介绍工作原理,使病人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并且在治疗中,还应该严密观察患者反应,持续评估疼痛程度,及时改善治疗手段,保证病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治疗时间。

1.3疗效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患者临床病情表现,有效: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反而加重,评定两组临床治疗疗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统计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4】,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在以上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治疗之后,分析试验组30例患者疼痛评估之后的护理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结果,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持续给予疼痛评估,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改善患者护理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病疗效及改善远期预后。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关节肿痛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体征而日益受到重视。解除疼痛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

首先,在护理中,对患者宣教疼痛评估的重要性,使患者可以正确认识疼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减轻患者治疗疾病的心理压力,调整好治疗心态。疼痛评估,可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可以在患者疼痛发生时,控制使用药物的剂量,应用自我鼓励法、稳定情绪法、意识控制法,使患者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疼痛评估应用到患者临床护理中,还可以使患者在感受到局部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适当固定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使患者感到舒适。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疼痛评估,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关节疼痛部位、性质与间隔时间,据此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对控制局部炎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基于疼痛评估方法,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状态,并能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有效控制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细致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疼痛评估,完善患者临床护理环节,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疾病治疗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持续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调整药物,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商世杰,类风湿关节炎疼痛评估及护理,使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1):80.

[2]刘迎红,姚依坤,陈颖.无缝隙服务在乳腺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09.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37.

临床护理评估篇5

护理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教材必须满足“双证书”的需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为基点选定健康评估的教学内容,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题量的分析,在系统教学中应侧重病史采集、社会心理评估,在规范、有序的身体评估中,侧重一般状况和周围血管的评估。同时,实验室标本采集方法、检查报告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也要重视。健康评估是基础护理学与临床护理学的桥梁课程,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出发,进一步细化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完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全面评估能力提供依据。症状作为评估对象健康状况的主观资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由此发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对形成护理诊断、指导临床护理起指导作用[2]。从表1可知,症状评估在历年实践考题中至少出现5道题,2014年高达10道题,但中职健康评估教材中缺乏相关的系统内容,而是以散在形式出现在内科学护理的相关章节中,导致健康史评估教学空洞、晦涩,在问诊实践中无从入手,问诊资料难以收集,对评估对象的信息判断不准确,影响评估其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观察、预防的潜在性健康问题。因此,尽管健康评估在内容上和其他课程有交叉和重叠,但在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症状评估在健康评估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能力

健康评估旨在训练学生从护理角度评估病人状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结合护理相关信息确认护理诊断和监测、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培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与诊断学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而健康评估教师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专职教师,缺乏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常忽视护理诊断的重要性,难以体现护理程序的特点。健康评估增加了社会心理评估内容,且这部分内容的考题逐年增加,2013年高达8道题,但部分学校将这部分内容调整为自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仅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而且拓宽知识面,增加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从护理角度提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中重视身体评估而忽视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倾向,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现代护理观念,从而具备整体护理实践的能力[3]。

3强化实践教学,实现校院合作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型题占60%,说明试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考试,而是更倾向于病例分析,除了以往对知识点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重点内容开展多案例示范教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为基础,密切联系临床实际,训练学生在面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灵活多变的思维,强化实践教学,强调校院合作,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做练一体化[4]。

3.1情景模拟与案例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练习,即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如学习收集健康史资料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交流收集病史,同时获得病人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仪表礼仪、沟通交流技能、护患关系和医学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景,设计好病人的基本资料,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景、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从而准确获取资料,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表1中可以看出,身体评估是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身体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少。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观看视频材料,搜集操作要点和容易产生错误的操作,分组讨论练习;上实验课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互换角色练习,掌握正常体征;利用仿真模拟病人体验异常体征,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3.3课堂教学与课间医院见习相结合

临床护理评估篇6

1改革的目的

《诊断学》作为临床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它所教授的是疾病的诊断,不是从专业护理的角度去评估病人的功能状态。我校曾对2002级学生做过问卷分析,63.7%的学生认为诊断学的学习不适合护理专业。不仅如此,我校大部分护理系教师认为《诊断学》课程不能反应护理专业的特点,不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故从2004年起我校采取用《健康评估》代替《诊断学》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诊断学》强调对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健康评估》强调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被评估者的心理、社会评估),从而有利于更全面提出护理诊断,采取护理措施,动态观测被评估者的病情变化。

2改革的内容

2.1教学内容

2.1.1对被评估者的心理、社会评估,符合护理工作以人为中心的工作要求。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被评估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复杂社会背景下,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人,护理工作的要求是不仅能发现影响被评估者身体健康的生物因素,更能发现影响其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全方面促进被评估者的健康。

2.1.2减少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的课时比例。作为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保存方法,会看实验室、影像学报告单及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人员能够配合医疗人员观察、判断病情,作出合理护理诊断即可。故同临床专业相比,《健康评估》适当的减少了这些内容的课时,使其更符合护理教学的目的。优化教学内容后,《健康评估》课程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确立基于护理整体健康评估观念,从而真正的起到了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的重要作用。

2.2教学师资

2.2.1在2003级以前的《诊断学》教学中,教学任务仅由内科的两名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临床的教师教授的内容多以临床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为主,教学当中没有渗透护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得护生在学习完《健康评估》之后,仍然不会收集护理健康资料,提出护理诊断,教学效果较差。

2.2.2在2003-2005级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教学任务由2个教研室(内科、基础护理)共同承担。内科教师讲述心电图、身体评估和超声影像诊断,基础护理教师主讲症状学,心理社会评估和实验室诊断的内容。基础护理教研室在讲实验室诊断内容时对实验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保存方法讲述清晰,但对实验室检查报告单讲述过于简单、模糊。使得护生在学习完《健康评估》后,不会对实验室检查报告单进行分析。

2.2.3在2006-2007级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教学任务由5个教研室(内科、影像、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检验)共同承担。教研室内科主讲心电图和身体评估,影像教研室讲超声影像诊断,基础护理教研室讲心理社会评估,临床护理教研室讲述症状学,检验教研室讲授实验室诊断。

科目讲授分工越细,专业性越强,每位老师讲授的内容越专业,学生掌握的越好。而且在影像、检验教师授课前,护理系的教师会与其一起集体备课,不同专业的的教师在一起探讨,使得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也使得影像、检验教师能更明确的掌握护理专业的重点,针对性更强。

2.3教学方法

2.3.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图片与视频短片可以直观轻松的表达以往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真实、形象的图片更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多媒体课件的框架结构更加清楚,更利于学生理解讲授内容的大纲。

2.3.2实验教学护理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学科,护士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知识,所以我校的护理专业教育中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例。在身体评估部分,由过去单纯的理论授课,发展到现在理论与实验共同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可以达到1:1,非常多的内容都是在实验课上讲授的。实验课开始时首先让同学们观看录像操作,录像看完后每班分成3组,由3位教师带领分别示教,以学生为被评估者,进行真人教学,最后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练习。这种以实验室练习代替理论背记的方法,更形象生动,让学生记忆更深刻。除此之外,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心电图都相应的增加了实验课学时,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3.3案例式教学在进行资料收集、心理社会评估等内容的学习时,任课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资料收集的方法。在学习症状学与身体评估时,在授课之前可以引入病例讨论。例如:在讲述心尖搏动位置变化时先介绍几个简单的病例,再让学生分析这些病人心尖搏动位置的变化,然后找个同学总结心尖搏动位置变化可以见于哪些情况,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用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觉得更贴近于临床,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维,有利于学生进入临床以后分析、解决问题。

2.4教学评价方法

2.4.1以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考试成绩,而对实验成绩很少评价。护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专业,学习时实践能力缺失会导致临床工作中动手护理能力的不足。为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健康评估》成绩评价包括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占到80%,实验成绩占到20%。为了规范实验操作,我校制订了实验指导与扣分标准,严格规范实验规程。

3改革的效果

3.1对2003级-2007级5届学生的对比发现,在实行教学改革后,学生与病人交谈、采集病史、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22003级与2007级学生《健康评估》理论成绩表

两级学生理论考试成级有明显差异,03级学生及格率为77.93%,07级学生及格率为94.3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总结

经过5年的健康评估教学改革,从学校督导办反应的学生教学反馈情况来看,92%的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建设感到满意,90%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健康评估》课程学习适合护理专业学习,且反应护理专业特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接下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评估篇7

关键词:护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9-01

《健康评估》是近年来护理专业教学中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从基础课程转入临床护理课程的重要桥梁,它代替了诊断学,与诊断学相比较,源于诊断学又区别于诊断学,更能体现护理特色。《健康评估》作为一门桥梁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对病人进行心理、生理和社会在内的全面评估的方法和原理,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的基础。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1]。为了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更好的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实施了三项制度改革,现就教学改革对所教授课程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大纲只有保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应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我校近年来,为了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脱轨,每学期都会有相应学科教师去临床进修。在本次大纲制定过程中,始终保持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2学科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教学大纲的制定还应该考虑到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本门课程是一门基本课程,为后续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做铺垫。本次大纲制定时集合后续课程教师一起探讨,对相应章节需掌握还是了解的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更好的为后续课程铺垫。

2教学方法

健康评估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以患者为中心,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原理,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最终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为进一步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2]。本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不像内外科妇儿护理学的学习,都是一类疾病的系统讲述。课程内容多而杂,需记忆内容较多,显得比较凌乱。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与以往单一课堂“灌输式”讲授不同的教学方法。

2.1引导式教学法:学习健康评估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症状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问题为主导”的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每种症状的病理改变去推导出相应的临床表现,不仅学习了相应症状学的内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讲授法与案例法相结合:心电图的学习,主要采取讲授法与案例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心脏电生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知识,重点讲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及如何操作心电图机。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进行案例式教学,寻找大量典型的病例心电图,带领学生学会分析心电图。

2.3实训法:对于实验室检查和部分身体评估的内容采取真人实训法,让学生主动去动手检查。如:实验室检查中的尿常规检查,让学生自己采集尿液亲自动手检查。身体评估中心脏评估、肺脏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内容在同学身上亲自实践,既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又加深了理论课的印象。

2.4情景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完本门课程后,最后选取几个典型的病例,如:冠心病、胃溃疡、阑尾炎等,让4或5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去进行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人,既能看看学生有没有学会收集分析资料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又能看到学生对这几种典型病例掌握的程度。

3教学内容

以前健康评估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临床诊断内容及顺序讲解的。实行教学改革后,更加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把学科间重复的内容更好的划分,改变了以往这门课讲一遍那门课还讲一遍,但可能都讲不透的弊端。

3.1身体评估:以前身体评估这部分内容是我们着重讲解的内容,但发现现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大都根据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去判断,而且这部分工作也是由临床大夫完成的,因此在本次教学内容制定时,身体评估这部分内容很多原来需要掌握的内容全变成熟悉,很大的降低了护理系学生的学习负担。

3.2心理与社会评估:这一章节的内容和护理心理学的内容重复,而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讲解的内容更全面。本章节健康评估中不在重点涉及改为自学为主。

3.3护理诊断及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这两部分内容非常具有护理学特色,是护理学所特有的。原来这部分内容在护理学导论中涉及到,健康评估中也涉及到,所以讲解时简单一提。但发现两门课程老师都是简单提及,现在统一协定好由健康评估重点讲解,护理学导论不再讲解。

3.4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影像学在临床上很少应用,这一部分简单一提,都作为熟悉内容。实际发现现在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是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所以在这一部分讲解时,三大常规——血、尿、便的标本采集及保存方法要求护理系学生必须掌握。因为在临床上,入院病人三大常规基本都做且标本是有护理人员采集,所以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3.5护理病历:护理病历是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的依据,是护理教学和研究的资料,同时也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以前在护理学导论、护理文书的书写(选修课)中都有提及,健康评估也只是简单一提。现也由健康评估重点讲解,着重讲述护理人员如何全面、真实、规范、准确的书写护理病历。

4考核方式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学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考试方式[3]。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80%、实验报告5%、实验考核5%、平时成绩10%。改革前后对比发现,在没有进行三项教学改革之前,2009级学生的及格率为84.6%,平均成绩为73;在教改之后,2010级学生的及格率为95.2%,平均成绩为81。学生成绩得到普遍提高。

经过本科教学改革后,本门课程更加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满足护理临床实践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现在护理模式,注重培养护理系学生护理评估的技能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汪小燕,王绍锋,李秀丽.《健康评估》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5(2):109-111

临床护理评估篇8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背景健康评估三位一体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5-02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迅速发展,国际护理人才短缺。而确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护理专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活动[2,3],但传统高校护理的双语教学仅靠开设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英语,难以到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双语教学是对英语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而得出的一种培养并掌握英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近年来“英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Content-Basedinstruction),满足了我国护理对双语人才的需求[3]。为此,在高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和时代进步自身的要求。

1.健康评估课程“三位一体”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块建设

高校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包括护理专业英语和(现代)医学英语的内容,而医学专业基础英语是其语言基础,护理专业英语又是基于现代医学英语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课程是连接普通英语(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及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彼岸的桥梁。而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三者如何相互契合是高校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课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真实再现高校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高校跨文化教学中的根源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析研究、改革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培养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综合双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文化应用等研究成果,以遵义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技能培养、专业教学、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构建“英语+跨文化+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知识应用和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

1.1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医学英语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尤其注意基础英语中一些语法、词汇以及时态在医学英语中的出现和变化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英语文章,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同时配以听说、翻译、临床同步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护理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教学板块: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i:24学时(本科/研究生)

1)专业护理学术语学2)护理专业经典SCi文章3)临床专业医学英语听说

1.2专业医学英语应用: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将医学英语的教学与护理研究及临床护理评估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模块,包括:医学英语应用i:20学时(本科/研究生)

1)护理文献检索2)英文护理文献的快速阅读及理解3)英文护理文献写作及翻译

1.3护理专业英语: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阐述评估护理对象对生命过程及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方法,是护理学的方法论的课程,以约定俗成的护理专业英语术语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整体护理程序,保证护理程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掌握护理评估过程的英语翻译与表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在了解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传播护理学、进行国际护理学学术交流。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

护理专业英语:24学时(本科/研究生)(其中临床实践训练8学时)

1)护理学国际会议文献翻译2)护理学英语临床实践3)模拟护理学国际会议交流能力

健康评估:8学时(双语教学):1)社会评估2)心理评估3)家庭评估4)文化休克

2.三位一体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改变传统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与安排学生自学内容相结合,扩充性课堂讲义内容与课本教材实际内容相结合,与学生互动翻译等练习和组织学生一起评判、讨论并加以分析相结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临床护理相关口语与课程教学光盘的演示相结合。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信息网络资源,使用meDLine、webofScience、GoogleScholar等英文医学文献搜索和阅读,并在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文章检索与阅读教学、网络医学专业新闻听力训练。注重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撰写护理论文常用语段,注重时态和语法的应用;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测试的学生面向全护理学系作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双语教学片段或用英语作护理科技报告。

2.2引入护理研究课题导向(nursingproject-basedLearning,npBL)的教学方法

英语护理查房的基本技能培训及对患者进行英语护理程序评估的师生模拟的情景教学比例较高;通过与护理专业双语教师的良好合作,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分组开展模拟英语护理教学查房,通过分病例、分科室及模拟英文问诊的护理查房训练等,使学生在护理评估的实践环境中熟练运用各个临床科室常用护理专业英语用语,同时从与患者单一的形式交流进一步扩大为:护理问题汇报、门诊评估对话、护理英语查房以及护理病例讨论等在内的多种语言形式交流训练。同时,设计了护理英语专题的临床实践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小型护理英语临床实践活动。此法旨在深化课堂双语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解决实际的临床护理问题。

最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跨文化能力、沟通言语与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关系,深入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指出高校《健康评估》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

3.实践

3.1科研与临床实践

(1)借助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假期的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参与临床见习。有针对的训练学生,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查房、英语护理交班、双语角色扮演、英语护理病历分析等等。

(2)问卷调查:教师设计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参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数据分析,了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统计学中的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3)师生访谈: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访谈、德尔菲法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课程准备与双语教学

(1)课程准备:首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试讲,经护理学院专家组评选确定讲课教师。由于现阶段我国尚缺乏《健康评估》双语教材,我们参考了国外一些先进的《健康评估》教材,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教材,教师自行编写双语讲义,发给学生使用。

(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一共8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个,实验学时26个。使用全英文ppt,跨文化交流的“三位一体”双语讲授方式。即:课堂上较难的专业词汇翻译解释用汉语,课程中的难点、重点用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教学环节一共26个学时,采用英文病例或是英文SCi文章导入,采用情景教学法,由教师首先演示临床沟通用语和常见操作,学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英文沟通交流和评估。

(3)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一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140份。回收率100%。

4.结果

4.1学生对《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总评:调查学生对整体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4.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活动持肯定态度,10%的学生不赞成此种教学模式。

5.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比邻香港、澳门,涉外医院的建立,外资医院在横琴的不断引入,跨文化交际和双语技能是满足今后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评估与基本交际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复合型国际护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须[3]。本次研究有8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尤其是临床专业以及科研英语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益于掌握护理前沿学科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同时亦说明了该模式教学较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但一部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度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增强个体英语表达和翻译、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应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英语水平。调查还发现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双语水平不能驾驭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除了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应加强英语专业、基础以及口语训练,提高教学满意度。

对于学生,理想的双语授课比例应该是各占一半,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专业和口语水平。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的比重。同时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回答问题的频率较低,20%的学生表示没有使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学生在双语教学的主动学习有待提高。

《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护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双语教学通过英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中国和英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可使学生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国家应在教育体制和政策上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植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护理学《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模式之路[4]。

参考文献:

[1]衡艳林.《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99-100.

[2]吕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临床护理评估篇9

关键词:护理教学方法健康评估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1-02

《健康评估》是培养护生现代整体护理理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是学习临床护理相关课程的基础,对培养护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健康评估》课程设置在临床护理专业课之前,护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抽象,知识点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部分护生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对后续护理临床课程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内科护理教研室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学中做、做中学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教学

《健康评估》教学均使用多媒体教室,小班教学,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ppt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求教师每年参加学校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使得教学课件的质量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将以往抽象的症状、体格检查等内容时恰当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疾病情景,以图片、声频、视频等形式展示给护生,使学生一目了然,易理解、易掌握,丰富了护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依赖多媒体课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单纯依赖ppt课件,容易形成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使学生陷入疲劳学习的状态。在讲授需要鉴别的知识点时,如三种类型黄疸的鉴别,用ppt课件直接将结果展示给学生,不如利用板书将鉴别点一一列出,护生学习更主动,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效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学,就是将课程大纲明确规定的、渗透在其它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内容,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的方法[2]。《健康评估》是医学、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临床课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对形成整体护理理念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求护生运用解剖、生理、病理、病理生理等相关课程知识来解释临床常见症状和异常体征,另一方面要求护生了解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点与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间的联系,即培养护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掌握相关课程知识点,在教学中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间相互渗透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如在讲解心脏杂音的听诊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普遍反映学习效果较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知识点以系统结构串联起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锻炼护生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加以运用,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

3实践教学法

《健康评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需要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因此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和考核不可忽视。我院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主要对身体评估、心电图检查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安排在相应章节理论课后,制定实践教学操作大纲。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实验设备,规范示教手法,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实验课,规范完成实验报告。考核评分统一标准,从参与态度、操作手法、实验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性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它的任务已经超出原有的只对病人的护理,护理工作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要求护士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对《健康评估》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评估篇10

临床路径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顾,以控制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开放病床1400张,年出院患者4.6万人次。医院经过数字化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科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临床路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2011年底,医院启动了“创建三级医院”工作,把前卫生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当作医院管理和运行的标尺,在全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并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仅可以达到三级医院创建标准,还可以解决困扰医院多年的难题,是解决医药价格过快增长、控制医药成本最科学有效的手段。

医院认为单纯靠“例均费用”的控制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虽然的确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一些困难,医疗质量无法提高,新技术例如微创手术,难以推行。标准高,不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标准低,不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通过实行临床路径使医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临床路径信息化更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持久实施。2012年2月医院以“创建三级医院”为契机,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动力下,与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再度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电子临床路径应用。

医院自2月15日启用电子临床路径管理后,半年来完成路径病种5个,开展路径的科室8个。进入路径总人数为851人,正常完成为368例,变异483例,变异率为57%。其中变异退出325例,变异后继续158例。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临床路径管理对诊疗过程实现了精确控制,真正达到了规范诊疗行为的目的。数字化临床路径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医护的认可,医护人员对电子临床路径的操作熟练,对临床路径的内容理解逐渐透彻,为我院后续开展更多病种和继续执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数字化临床路径的实现过程

1.病种和科室的选择

病种的选择要结合医院的实际,选择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推荐参考路径表的病种。这样的话,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我院试点选择了子宫平滑肌瘤、腹股沟疝、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Ⅱ型糖尿病和手足口病5个病种。

试点科室优先考虑外科,其次是内科。这些科室最好是业务不太繁重的科室,也不能选择冷门科室,这样的话试点完成后无法积累推广所需的经验。我院选择了妇科、普外科、内分泌科和手足口病区。

2.路径表的定义和维护

路径表的定义非常重要,是后续应用的基础,它是明确了哪个时间或阶段要做些什么内容的计划表。这个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患者的诊疗过程就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临床路径表中包含内容维度、阶段维度、路径项目3个方面的内容。内容维度是路径表中纵向的维度,是单独定义每个病种的。阶段维度是路径表中横向的时间阶段维度,依据标准住院日要求生成对应的时间表格,以住院天数为单位,各个阶段有先后次序。路径项目分为医嘱类项目、病历类项目、其他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医嘱,病历类项目对应一个或多个病历文件,其他类项目为路径项目人为增加输入项目,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宣教、饮食指导”等。

系统提供分支路径的支持是考虑到临床路径应用环境还不够成熟,实际工作中仍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变异出径。某个时间阶段的路径项目内容,允许设置多套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根据实际病情需要备选。

临床路径的应用过程总是在不断评估和完善中,这就需要对路径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因此必须对临床路径表进行版本上的维护和管理。如果已经有患者正处在旧的临床路径版本中,便保持以前的内容,等所有患者的临床路径结束后,旧版本再停用,新版本对新的入径患者有效。

3.路径的使用和评估

导入路径导入路径时疾病诊断名称采用国际标准iCD-10疾病编码,符合疾病诊断提示进入路径。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诊疗情况填写导入评估表单,评估合格方可正式进入路径。系统记录所有结果和指标的评估值,以便于后续分析和统计。

生成路径使用了临床路径的患者,医生每天需激活当天对应的路径内容,根据路径内容产生当天的医嘱和书写的病历。医嘱需要按医嘱流程进行校对,发送;病历只是生成模板,需要另行书写内容。

执行路径医生和护士对每天的路径项目进行执行,还需填写当日路径中的每个项目执行结果和执行详情,系统自动记录执行人和时间。每个项目的执行信息简要显示在路径表上,通过鼠标提示或者弹出方式进行详情查看。

阶段评估阶段评估是每天的临床路径内容执行完之后,根据当天所对应的时间阶段中定义的评估标准表单,对当日路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得出有无变异及具体的变异原因,从而决定继续执行路径或退出路径;系统自动记录评估时间和评估人,评估时系统计算患者已经发生的费用,并预算后续的总费用,以供参考。临床路径的评估,一方面能够自动辅助医生、护士进行路径应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判断,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临床路径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路径内容进行改进。

结束路径结束临床路径有正常完成和变异,变异又分为变异退出和变异后继续两种情况。临床路径执行到某一个时间阶段时,该阶段评估的结果是变异,这种情况下评估完成后可以选择变异退出和变异后继续。两者同是变异,但是后者只有少量的路径外项目,存在变异,但此患者治疗方案仍继续按路径走下去,通过分析归纳变异的路径外项目可以进一步完善路径表。

4.路径跟踪与分析

系统跟踪各个病种在各个科室的执行情况,可以根据国家要求和医院管理需求直接抽取数据,也可以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做效益分析、质量分析、工作量分析、变异分析、病种费用分析和住院日分析。常见的报表为临床路径效率和经济指标统计表、单病种统计表和临床路径工作量统计表。

提升空间还很大

1.全方位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支持。

所谓临床路径的管理,其存在不依赖于信息化。但没有信息化、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工作站,临床路径的管理无法真正得以贯彻实现,数字化临床路径是基于电子病历的。

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不同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其它的子系统,它贯穿着整个医疗过程,由一个医疗团队中不同岗位的人员分步骤、有序的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必须与HiS紧密相联,与电子病历系统整合,才能使其执行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临床路径标准和规划、制定、调整和完善,以及临床路径的执行与控制、差异与变异分析、评估住院诊疗分析等功能。

纸质临床路径的管理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同时,纸质临床路径还增加了医生的负担,挫伤了医生的积极性。由于很难实现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路径的执行过程主要靠的是医生的自觉性,无从监管或监管滞后,同时也不利于病种信息的集成和支持,不能形成医疗信息数据库。

我院的临床路径是与HiS集成、一体化的。通过临床路径系统减少医师医嘱下达工作量,还可以简化病历文件录入的程序。生成路径项目时自动生成路径项目中绑定的病历文件模板,医师只需完善模板文件中的内容,这样也可以消除病历文件漏填的情况,有效减少医师录入病历文件的工作量。

2.建立激励机制,积极组织考核。

电子临床路径不是医院业务必须的信息系统,它强调的是医疗行为的规范性。这场持续的医疗质量改进的变革,必然会触动医院相关人员的利益,所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层面的推动,该工作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干系人就缺乏工作动力。院领导要整体牵头,从战略上定调,体现对临床路径实施工作的重视并给予相关科室一定的压力和激励,对于推进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通过管理手段及时排除。

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真正实现了pDCa循环,是过程监控性的质量控制。如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使数字化临床路径真正让质量环转动起来,时效性强,杜绝纸质临床路径中因C环节的不畅而影响全局的情况。

3.电子临床路径的实施,国家政策是外因,医院发展是驱动。

在我国,电子临床路径是医改政策的产物,是国家政策驱动下的一个辅助规范管理的系统。国家对病种定义的规范及医保、农合报销政策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必将增进医院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的信心。

2012年8月21日,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了24家县医院做为试点医院,并规定试点的县级医院要实施不少于5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不少于50个的病种开展单病种付费管理。县医院虽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已经是势在必行,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的管理和实施,让医院管理者深思。

如何让临床路径实施下去?如何节约成本、控制费用?如何让医院在满足国家政策的条件下自已受益?节约成本、控制费用、加强管理不仅仅是减轻患者医药费用的一个口号,也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医院选择用信息化来实现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必将是一种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