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旅游的建议十篇文化旅游的建议十篇

文化旅游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26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1

一、建议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清河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阳堡文化”尤为珍贵,这一文化是发展我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具有其地域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开发“尚阳堡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清河区人文历史悠久,特别是从明末到清末近300余年间,明、清两朝的许多历史与这里有着重要的关联。

明末,满族先民女真人“海西女真”哈达部落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中心在这里,这里地处明辽东边墙的边缘,明朝与女真民族商贸活动的繁华地带,哈达部落的王室贵族凭借这里特殊的军事、贸易地位,凭借明王朝的支持,与女真其他部落角逐争斗,迅速壮大,拥有关东大半,称雄女真,成为“海西四部”之盟主,成为“汗国”。清太祖努尔哈赤吞并哈达国之后,这里又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

清朝崇德元年,哈达国的重要名城“靖安堡”改为“尚阳堡”,尚阳堡古城成为清朝东北三大流人寓所之一,即犯人监狱。关押在这里的流人有武装反抗清朝统治的朝廷钦犯、也有文人墨客、商人渔夫。在流人当中不乏名流儒士。如湖广道御史、四川巡按郝浴、清进士季开生、中书舍人江南推官张恂、著名诗人学者陆庆曾、清进士河南主考官丁澎、清进士山东巡按刘嗣美、吏部右侍郎、诗人学者何志清、大学士陈梦雷等知名人士。他们的诗、词、书画为尚阳堡文化积淀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各地流人为尚阳堡带来了丰富的异地文化,也带来了近代文明,由于流人子女与当地居民通婚、融合,形成新的居民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尚阳堡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更好地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建议异地恢复尚阳堡古城原貌(已形成方案),利用这里古朴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尚阳堡文化氛围,依据明、清史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哈达古国历史文化,尚阳堡文化。通过民间实物,复制文物的展览,影视资料的展播,向游人展示尚阳堡文化,全方位介绍尚阳堡文化。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方面,以石家满族民俗村为载体,从民居、饮食、民族歌舞、服装、婚俗、礼节、节庆、说唱艺术等方面让游客走进尚阳堡文化,深刻体会尚阳堡文化。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突出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纪念品在观赏、收藏等角度展示尚阳堡文化,使尚阳堡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各地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二、建议在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

清河区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的结合地带,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期,这里就是商贸重地,各地商客云集这里,在长期的贸易过程中,形成了这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多层面性。在地域文化方面,以满族特色为主体的黑土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辽北文化特色,为当代人们所喜爱,二人转、小品、东北大秧歌、满族歌舞、萨满歌舞等等是人们喜闻乐见艺术形式,小品,已成为中国人春节联欢晚会必有的一道文化大餐,而且被评为“一等奖”。

清河旅游区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是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第二部的拍摄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具有清河文化特色的二人转、满族歌舞、萨满艺术远播海内外,被更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和喜爱。为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带来更大的商机,这种商机也将成为清河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演职力量,还不能满足游人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现有龙泉山庄小剧团的基础上,扩大队伍,在石家满族民俗村开设满族文化大舞台,为游人表演二人转、小品、满族秧歌、歌舞、满族服饰展览、萨满表演等表演项目,同时开设其它的具有辽北特色,满族特色的艺术展览,展出享誉海内外的满族剪纸、柳编草编、玉米叶编织、清河水库浪木根雕、石雕、骨雕、角雕、玉器等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术品力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满族特色。在主题思想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别具一格。这个工艺品展览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又可成为创收途径,又是很好的旅游区广告宣传,可谓一举三得。

三、以清河地热、民俗展览馆、万亩湿地项目为载体为文化旅游搭建平台。

清河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从全国来看,我们还属于中小景区。旅游业作为地方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一步挖掘本地区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以项目为载体是做大旅游产业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地热这一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重视。由于目前铁岭地区煤炭资源储量日趋减少,煤炭价格每年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热水需求量渐年递增,热水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所以地下热水这种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将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和大幅度地降低热水成本,铁岭市政府非常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项目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同时,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对清河区进行钻探勘察,也为清河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清河旅游业作为本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地热资源的开发将给清河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也使清河区的温泉旅游成为辽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与“郎太后传说”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本地温泉文化,这里的温泉曾经为郎太后沐浴过,以民俗文化为买点吸引游客。

清河是满族聚居地之一,开发建设满族民俗展览馆项目,以实物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融观看与参与相结合,全面展示满族的民俗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民俗展览馆可以分为实物展区和民俗风情表演区两部分。实物展区可分为生产生活区、礼仪祭祀区、神话传说区、风物特产区四个展区。生产生活区将展示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渔猎等活动中使用的生产及生活工具,以此再现满族及先祖在关东地区生产生活的场面。礼仪祭祀区将展示满族传世的神像、神偶、子孙绳;满族的家谱,祖先牌位、金、银、铜质锁、银锡质祭祀用品等,通过这些展品的展览,会使游人领略满族文明的风采,以及满族文明对兄弟民族影响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区,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满族人民世代流传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反映满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满族人民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折射出满族人民善良的民族心理。风物特产区,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关东地区满族发祥地物产的丰饶,以及满人对当地物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世人的影响。民俗风情表演区主要是表现满族婚俗、歌舞、祭祀礼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求新、参与的心理。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而开发清河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用,可以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旅游业发展方向。

一、旅游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分析

目前,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都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其中,旅游文化作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更是受到多数城市青睐。但是,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还不够成熟的经济产业,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城市发展。要了解旅游文化产业适合怎样的城市发展,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产业叫做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成熟,让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意义上的消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这样作用于旅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中,又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质、实物化的文化景点,诸如寺庙,古迹等等;第二类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如传承下来的各类工艺品制作技术、传统习俗等等。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底蕴,即上面举出的两类“文化”。

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实证分析

拥有了物质性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下一步就需要着手基于这些文化资源推广与发展相关的旅游产业。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南通的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其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还有张謇、李方膺、赵丹等名人故居,是典型的物质型文化景点。同时,南通流传下来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板鹞风筝制作工艺、沈秀等等传统艺术,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的做法是,依托全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围绕濠河建立蓝印花布博物馆、风筝博物馆、沈秀博物馆等20多个博物馆,构建“濠河博物馆群”。这样的一个博物馆群,不仅丰富了濠河景区的文化内涵,更把整个城市富有其特色的优秀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到一处。旅游资源的集中也避免了游客在途中过多的奔波,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停留于景区,在传统文化与人文风情的交汇融合中领略当地的旅游特色,实现了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

从南通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对待旅游文化产业,需要把物质性文化和非物质性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对待物质性的文化,良好的保存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类的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对待相比之下比较“虚”的非物质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为其寻找良好的物质依托,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尝试把物质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资源的集中,集中化的文化资源可以让整个旅游景区更具规模,可以更好地走产业化的道路。现存的冷门“旅游文化”只能说相关部门对其宣传力度不够,或者说对一部分人吸引力不够。集中后的文化资源,可以更好的共享游客,也可以作为一种对游客的宣传。

除了对旅游文化的集中,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旅游文化寻找载体。对于物质性的文化来说,其载体可以就是其本身;而非物质性的文化,其载体必须符合其所在城市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城市相融合,以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还是以南通为例,作为中国第一个建立公共博物馆的城市,其很好的选择了博物馆这个载体,将南通独有的蓝印花布、板鹞风筝和与南通相关的沈秀艺术等融入博物馆,又将这些博物馆建在古护城河濠河两岸。濠河的良好环境烘托出博物馆深厚的底蕴,濠河古老的历史也响应了博物馆的主旨。更重要的是濠河作为南通特色,作为南通的一张“城市名片”,又增添了“环壕和博物馆群”这样一个头衔,进一步增加了含金量。一个良好的载体的选择,不仅仅是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更可能为城市形象的构建增添筹码。

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收益分析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的收益,很多人会认为无非就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诚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直接目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更给了一些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的机会。透过这些现实收益我们也可以发现,旅游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性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少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同时,旅游文化载体的不断建设也可以促进景点周围环境的改善,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文化的过程中毕竟加大当地环境整治力度,同时文化的特色又会给予周边地区以熏陶,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周边,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收益。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3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统筹湖北区域发展,整合资源

 

一、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意义

1、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发挥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

鄂西地区在湖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8个市州(区)的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多样,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生态资源优势。鄂西是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中西接合部的生态走廊,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其森林面积占全省的54%。二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鄂西集中了湖北四大文化体系,即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荆襄地区是楚文化发祥地,楚风楚韵源远流长;鄂西地区的襄樊古隆中、襄阳古城、当阳关陵古庙、荆州古城集中体现了三国文化;《后汉书》记载的巴人发源地在清江流域,巴土文化独具魅力;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代表着道教文化的神韵。三是工程建设奇观资源。包括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大气磅礴,蔚为壮观。四是地域民俗资源优势。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一曲“龙船调”唱响世界,成为全球25首著名民歌之一。五是区位优势。该地区毗邻我国西部,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论文范文,与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声气相通。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切合鄂西地区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该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湖北的对外开放

鄂西处于内陆腹地,具有相对封闭性。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念制约与对外开放不够。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有利于扩大该地区的对外开放。一是有利于促进鄂西地区的思想解放和体制创新。旅游产业是开放型产业,对促进一个地区的开放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国际国内人员的交往交流,可以带来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二是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鄂西8个市州(区)整合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开放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促进鄂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有利于整体推进湖北的大开放和大开发。旅游经济被称作“注意力经济”,客观上能够增强外界的注意力、吸引力,它在聚集信息、资源、人气和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区域影响、提升发展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捷径和纽带。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有利于整体推进湖北的大开放和大开发。

3、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统筹湖北区域的经济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湖北如何统筹武汉城市圈以外8个市州(区)的发展、缩小湖北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湖北除武汉城市圈以外的8个市州(区)全部囊括进来,形成以“黄金水道”——长江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翼的“一江两圈”大格局,不仅可以有效调动鄂西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还有利于推动“两圈”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统筹湖北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4、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

鄂西地区被誉为“中华之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论文范文,对于湖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鄂西地区聚老、少、山、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湖北的67%,贫困人口占湖北的70%。鄂西地区面临着环境保护与脱贫致富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不够,许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湖北能否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不仅取决于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也取决于鄂西地区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不仅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产业,而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附加值高,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突出了生态和文化内涵,兼顾了物质、精神、生态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利于鄂西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途径探讨

1、加强领导和协作

一是建立具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和协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总揽全局,把握好方向。二是建立圈内8个地市州的政府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本着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和实现共赢的原则,就一些战略决策问题进行定期磋商和协调,减少矛盾。三是建立圈内8个地市州的企业代表与政府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及时沟通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只有突破行政壁垒,共同协调各市州之间的不同利益,共同推介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实现鄂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

2、优化整合鄂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一是统筹规划,加快鄂西交通设施建设。要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论文范文,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网络较为完善的综合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要开辟生态旅游客运专线,实行点到景区、景区到景区的快速直达营运,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二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要鼓励有实力的圈外大型旅游文化企业在圈域内兼并重组和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同时要扶持圈内重点旅游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地域相邻的同质旅游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三是联合打造重点景点和线路。要重点打造名山大川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把武当山、神农架和长江三峡等名山大川串联起来,使游客领略不同风采,流连忘返;重点打造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把武当山的仙山秀水、襄樊的三国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和关公文化、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恩施土苗民俗风情等特色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使特色文化与旅游产品相互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生态特色农业和自然风光旅游景点和线路,大力开发洪湖生态农业、随州三潭、十堰十八里长峡、神农架龙门河等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提升旅游附加值。四是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等方面的监测预警系统。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也是一个经济圈,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离不开鄂西各地市州的经济发展。优化鄂西的产业结构,是促进鄂西经济发展,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必要基础。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鄂西地区的先进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为主体,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集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培育和经营自主品牌;要完善产业规划和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姻;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要求论文范文,建设一批特色主题工业园区,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生产要素在产业园间有序流动,构筑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拓宽现代服务业领域,优化结构,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包括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及商务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巩固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商贸流通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4、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还需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完善节能减排的投入和市场化机制。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要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深化阶梯式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二是完善新建项目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要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是注重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加强目标责任落实和检查。要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四是完善水环境治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监测、评估研究平台,实施“清水入湖”计划,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整治。

5、积极探索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还需要积极探索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一是积极探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要调整优化村镇布局,实现农村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推进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处理形式和村湾绿化;要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城市人才、技术、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卫生、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要破除行政分割、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圈内城市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要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既有合理分工、错位发展论文范文,又有产业聚集、链式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优化区域基础设施结构与布局,建立高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要大力建设区域性市场,加快区域性项目建设,整合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三是积极探索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管理的途径。要按照城市多中心、组团式拓展要求,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广泛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电讯等公用事业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要合理调整市、区权责,强化经济社会事务的属地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明晰、责随权移、费随事转、各尽其责的管理机制;要加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城市风貌区等的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城市文脉,塑造城市个性;要构建高效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提高交通组织水平;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创建更多的品牌,在文化旅游方面增强对全国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黄权生,刘一婷.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m]人民长江2009.8.

[2]李青松.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大学2004.4.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1年1月19日至24日在昆明隆重召开。由于今年“两会”恰逢“十一五”收官盘点、“十二五”开局,不少政协委员都紧紧围绕实施“两强一堡”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为主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也是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全面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刘丽春和其他委员一起提出了“关于扶持发展边境旅游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建议”、“加快滇西南经济圈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提案。委员们就支持普洱探索一条适宜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提出:尽快成立“桥头堡”绿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特殊优惠“先行先试”的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强滇西南经济圈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规划设立滇西南经济国产业区并将其列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高滇西南经济圈开放层次,协调推进滇西南经济圈特色产业群建设;发展边境旅游项目,支持桥头堡前沿物流、商务,旅游、会展经济发展,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提出“关于支持西双版纳州推动建立‘中老泰缅毗邻地区经济圈’的建议”,建议建设重点应以旅游业为先导,先行先试无障碍旅游区。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和成果,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产业培植为“中老泰缅毗邻地区经济圈”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要在区域内实现旅游交通无障碍、服务无障碍、投诉无障碍及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和信息共享。

此外,民革云南省委提出“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提案。建议实现信息共享,整合相关资源,发挥优势,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农工党云南省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旅游小镇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发展特色旅游小镇品牌,根据小镇的不同特色和优势,着力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元品牌发展格局。挖掘整理旅游小镇的历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雪沁”为你整理了这篇文化和旅游局人大评议整改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领导小组对我局评议工作中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反馈,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评议整改工作会议,专题部署、研究和推进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积极进行整改。

一、具体整改情况

在本次县人大对我单位工作评议所反馈的意见建议中,共收到意见建议4条。经过梳理,共分成四个方面,已全部整改完成。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全县旅游业政府投入资金方面

1、加大投入,全力打造旅游精品

整改措施:主要是坚持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推进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二是完成郯国古城一期郯王宫文化旅游项目。三是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乡村振兴旅游研究所设计团队,实施马头古镇、胜利—重坊—新村银杏游线路规划设计。四是按照省级村庄景区化建设要求,指导做好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新苑社区和重坊镇徐出口村的村庄景区化培育建设。五是根据省级精品文化旅游小镇评定标准要求,指导做好马头古镇的主题特色和地域文化挖掘,推进业态培育和功能提升,推动马头古镇打造省级精品镇。六是积极争取上级村庄景区化培育扶持资金、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补助资金和旅游厕所奖励资金,及时研究并会同有关乡镇完成资金划拨。

取得成效:目前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园林式文旅创作创意写生基地、艺术馆、民宿;古树名木栽植和石刻石雕、小桥流水园林打造。郯国古城一期郯王宫文化旅游项目已完成,已争取了上级村庄景区化培育扶持资金20万元、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补助30万元和旅游厕所奖励资金16.1万元。

(二)关于全县旅游业外来招商方面

2、加大招商,积极引入旅游项目

整改措施:我县近年来坚持大力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向外推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守科学规划开发的原则,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资源做好保护,对条件较好的资源积极招商开发。

取得成效:我县旅游业在银杏生态旅游、古郯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落地了鲁地天沐温泉、古神树部落、郯国古城等项目。今年以来共接待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客商6次,其中田园牧歌乡村文旅项目已落地。目前,正积极推进马陵山景区、马头古镇、胜利贾湾银杏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三)关于全县旅游工作宣传方面

3、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整改措施: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前期调研摸底,形成并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提报通过了全年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筹备方案,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按照“一乡镇一品牌特色”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年11个场次的节庆活动,助推打造县域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积极组织景区、旅行社和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全省助力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网络营销、“山东人游山东”、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交易会、全市“亲情沂蒙贺年会”、“最美民宿”、“最美景区评选”、《临沂新闻》黄金时段景区宣传以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

取得成效:目前和有关乡镇配合,己先后成功举办中国结结艺大赛、中华银杏园第四届蓝莓节、全市文旅网络推介会郯城直播专场、郯国古城夜市大集及灯光啤酒节、农民丰收节、柳琴戏艺术节、二胡制作大赛、第三届马头小吃节、锣鼓大赛、“游在沂蒙,吃在郯城”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郯国古城获评临沂市首届文旅夜间经济集聚区,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获评临沂十大“最美景区”,马头民宿和我县中国结、木旋玩具、木板年画、二胡、杞柳制品等均获得好评。

(四)关于全县文化下乡文化服务方面

4、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文化下乡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化下乡。二是鼓励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文艺演出。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四位一体”多元繁荣的演出格局。三是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加大戏曲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每年创作一批优秀剧目。

取得成效: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260多场,送电影下乡故事片和科教片共9758场。各乡镇、社区也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演出活动。

二、下一步发展和提升方向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叫响“银杏之都,幸福郯城”和“文看三孔,武看马陵”的口号,围绕“一区两带”以整合做强两园(银杏园、古栗园)、一镇(马头古镇)、一城(郯国古城)、一山(马陵山)为重点,积极挖掘郯城文化资源,弘扬传承郯城优秀传统文化,将郯城打造成为鲁南苏北全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6

关键词 海南;会展旅游;定位;品牌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061-03

作者简介 李颜,琼州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区域经济。(海南五指山572200)

一、海南会展旅游的状况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超常规发展。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和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海口会展中心、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三亚体育会展中心及分布于海口、三亚和博鳌的20多个三星级以上可举行会议的旅游酒店,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1992年以来,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南岛欢乐节、博鳌亚洲论坛及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大赛等大型展会的举办,让海南人民感受到了会展旅游经济的强劲冲击力。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海南岛欢乐节等已成为海南会展旅游的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旅游者的眼球。亚洲论坛永久定址于海南博鳌,更让海南名扬天下。

目前,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较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海南特色旅游的内容,打破了海南旅游单一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格局。海南会展旅游产品主要类型有:(1)会议旅游,主要是政府会议、协会会议和公司(企业)会议。著名的有博鳌亚洲论坛(虽为非官方国际组织会议,但由于与会者大多为前政府政要和现政府官员,可视为准官方会议)、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岛屿观光论坛(两届)、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五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四届)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曾将会议场所设在海南。(2)展会旅游,主要是由博览会、展览会和交易会引发的旅游。(3)文体旅游,主要有高尔夫、潜水、体育赛事(如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赛、世界先生大赛、横渡琼州海峡赛、国际铁人三项赛、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等)、体育训练、海钓、狩猎、海南民间体育等。(4)节庆旅游,节庆旅游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卖点,如军坡节、调声节、黎苗三月三节、海南岛欢乐节、长寿节、婚礼节、嬉水节及黎苗风情表演节庆等。

会展旅游是一种高经济效益行业,各国和地区都致力于发展会展旅游。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加大发展会展旅游力度,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华东会展经济带和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华南会展经济带),而以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会展经济带正在崛起。目前,许多实力雄厚、办展经验丰富、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的国外同行也开始瞄准中国会展旅游市场,我国会展旅游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形之下,海南在办展的软硬件、专业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确实有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海南会展旅游存在方向不明、缺乏品牌问题。因此,海南会展旅游要想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

应对激烈竞争,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

(一)会展旅游市场定位

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服务质量、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对外交往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成功举办会展旅游的基本条件,海南已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我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展旅游市场目前已被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所垄断,一般的会展旅游市场则出现了“热带丛林”、“列强纷争”竞争局面。因此,海南必须认清自己的条件,不能求大求全,而是要扬长避短,即扬自己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多姿古朴的本土文化,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力争办好国内会展旅游。同时,凭借博鳌亚洲论坛多办一些国际性的会展,不断蓄积力量,壮大和做强包括国际会展旅游在内的海南会展旅游。据此,海南会展旅游市场应以国内为主、兼顾国际。海南会展旅游的国内市场定位是“热带中国健康会展名岛”,国际市场定位是“热带南中国休闲会展名岛”。就国内会展旅游定位而言,一是举办“生态会展”和“健康会展”,重点是将会展项目引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方面,充分展示“生态岛、健康岛、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度假胜地”形象,如“绿色生活”、“绿色家居”、“绿色食品”、“森林度假”等;二是举办“文化会展”,充分挖掘海南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并整合到文化会展旅游中,让海南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三是利用海南没有冬天的气候特点,大搞“体育赛事”活动。

(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

总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鲜明主题,展示文化,吸引参与者和参观者。

1、品牌战略目标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和环岛国际自行车赛、天涯国际婚礼节等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机遇,海南应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举办一系列与生态、健康和休闲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及文体和节庆旅游,吸引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各种会议和展会,让国内旅游者把海南作为旅游度假和定居的天堂,国外旅游者把海南作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逐步把海南建设成“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会展旅游中心。

2、品牌定位

(1)“绿色人居”定位。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并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认可的省份。经过8年的实践,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达到55.5%,青山绿水造就了天然氧吧,海南“生态岛”、“健康岛”和“长寿岛”形象已树立;始于2000年的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发生了巨大变迁,绿色小康展魅力,海南农村面貌发了历史性变化;海南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北部省会城市海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称号,南部旅游名城三亚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花园式的生态城市,海南其他城市和县治城镇围绕“小而精、小而美”精品目标进行建设。海南的“绿色人居”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2)“度假休闲”定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个性化的追求,度假休闲旅游将成为潮流。据研究,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我国1999年推出三个长假后,工薪阶层休闲日约有140多天。旅游的最大需求点是生态环境,而目前国际上的度假旅游大多选择在热带的海滨地区特别是岛屿作为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有海洋性气候一,夏不热、冬不冷,四季温暖如春,空气中所富含的碘和负氧离子能促进血

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海南具有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的优势。首先,海南绿色和蓝色的生态环境非常优雅,空气中高含量的有益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海南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海滨度假休闲旅游、热带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旅游、高尔夫度假休闲旅游、湖滨度假休闲旅游和保健康复度假休闲旅游等。

(三)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

根据国内外经验,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只有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海南要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打特色品牌办专业会展。建省以来,海南产业出现了热带农业、海岛旅游和新兴工业“三足鼎立”及“一省两地”(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旅游休闲胜地)的产业格局。因此,要紧紧围绕热带农业、海岛旅游、新兴工业、南药等优势产业选择会展主题,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品牌展和精品展,实现产业优势与会展优势良性互动。利用冬季(反季)农业优势和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打造海南冬季(反季)农产品交易会品牌和热带农业博览会品牌;发挥海洋大省优势,打造海南国际渔业博览会品牌;突出海南省度假休闲旅游优势,打造热带度假休闲旅游展品牌;利用海南优越的人居与环境,打造人居与度假展览会、无疫区产品展销会、绿色环保建材饰材和房地产展览会品牌;发挥海口药谷生物制药、中药(南药)优势,打造药品展品牌;利用海南油气资源丰富特色,打造石油化工产品博览品牌;利用“生态岛”和“健康岛”的效应,打造老年健康展品牌;利用黎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黎族文化展品牌。通过上述品牌的构建,使海南会展旅游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道路。

(四)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

1、利用银弹品牌策略,构建“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主品牌。品牌提升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竞争。根据市场营销理论,一个企业的品牌组合中各种品牌一般充当四种角色,即战略性品牌、关键品牌、金牛品牌和银弹品牌,其中银弹品牌是提升企业品牌的关键。银弹品牌是能正面影响其他品牌形象的品牌或正品牌(子品牌),是创造、改变或维持品牌形象(主品牌)的力量或工具。银弹品牌运用得好,会很快改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识,实现品牌提升,而使用不当则会影响整体。要实现“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品牌战略目标,就要将海南所开发出的各种品牌进行整体捆绑营销,精心研究海南会展旅游银弹品牌:一是东海岸银滩。海南有长达1528公里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海口到三亚东海岸有60多处可设海滨浴场。海南沙滩的特点是个体沙滩规模大、坡度缓、砂质优良、水文条件好、气象气候条件优越、空气清新、生态条件好及多种海岸地貌组合(独特的热带海岸森林――红树林,独特的热带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黎苗文化、贬官文化、蛋家文化、侨乡文化、海上丝路文化、海防边疆文化等),可与世界其他海滨旅游胜地相媲美。东部海岸带目前已成为海南热带滨海观光、度假休闲胜地,以“椰树海岸休闲”为品牌核心价值。二是热带森林。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独特的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被誉为“中国热带植物的大观园和生物物种基因库”,以“中国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氧吧”为品牌核心价值。三是太空遗存。海南拥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全类中没有列入的“太空旅游资源”及其相关的“陨石坑”和“雷公墨陨石”两个亚类。此地产的“白沙绿菜”,形色绿润有光、汤色黄绿明亮、气味清香持久、滋味沉厚甘醇,所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品茶的水浸出物的指标和水溶性灰分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配合国家将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落户海南,海南可望掀起太空旅游热,以“太空礼物”作为“太空遗存”的品牌核心价值。四是黎族文化。黎族是我国唯一分布在海南的少数民族,是古越人的后代,其民风古朴、浓郁,文化独特,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和开发价值。

2、品牌传播。即以“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主品牌为传播核心,进行宣传促销活动。一要明确主品牌与银弹品牌的关系。银弹品牌是为主品牌服务的,其宣传活动是要为主品牌的认识、偏好和忠诚度提供积累,主品牌则为银弹品牌提供支持与保证。二要精心选择品牌传播媒介及组合,如新闻广告、公益广告、网络广告、赞助等及各种会展,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海南会展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三、海南会展旅游品牌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促销和扶持力度。构建和推销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本身就具有外部性质,即一旦海南“热带健康,生态和休闲”品牌成功塑造,必然会使海南的旅游企业、相关产业和社会各方面受益。这就需要政府牵头组织营销活动,营销费用可采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出资的办法。

(二)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是会展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是吸引人们参加会展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产品开发要针对旅游者需求发展变化趋势,实现由观光旅游产品向度假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务旅游产品的转型,实现海南旅游转型和增效。

(三)加快会展旅游业的集团化。一是通过资本运营实行兼并和重组;二是各会展企业要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紧密或松散联合体。集团化经营,能使海南会展经营者直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会展资源,寻求会展旅游市场合作者,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聚合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海南会展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塑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旅游品牌。

(四)强化品牌整合。海南各会展旅游目的地在地貌、历史文化、旅游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都有条件树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会展旅游品牌形象。虽然实行差异化战略,能避免雷同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但各地区加强合作更重要,只有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树立海南会展旅游的整体品牌。

(五)打造会展旅游城市或目的地。城市形象在会展旅游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城市拥有了强势形象和品牌,就等于拥有了一种直接影响消费者、投资者决策的力量。良好的城市形象,除了凸现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外,还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和游人的“金字招牌”,可以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物资财富。可考虑把海口、三亚和博鳌建成海南北、南、东三个会展旅游中心。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海、陆、空交通条件好,区位条件优势明显,经济水平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美。海口应根据自身特色,发挥旅游、绿色农业和药谷等优势,大力发展“中国(海口)旅游商品展销会”、“海南冬交会”、“海口年货展销会”、“绿色健康药品交易会”及大型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发展定位为展览与会议城市。三亚是海南南部旅游名城,中国唯一热带风景旅游城市,旅游知名度要高于海口,其城市定位为“一市、二都、三中心”即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健康与休闲之都及会展中心、购物中心和时尚中心。三亚会展业要围绕旅游来做文章,休闲、会议、旅游三位一体,发展定位为会议为主、展览为辅。博鳌作为海南新崛起的会展旅游胜地,应充分发挥融江、河、湖、海、山、岛于一体,集椰树、沙滩、奇石、温泉等资源精华于一身,世界河流人海口自然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处女地之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议旅游、国际商务旅游及公司会议旅游,形成自己有别于海口、三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颜,王永挺.海南旅游业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动员会议,主要目的是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国家旅游局、省政府纠风办、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动员全市旅游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成效。会上,市政府纠风办的领导同志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就搞好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清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大意义

行风评议,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部门的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做出基本估价。它是新时期加强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推动一个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既严重污染社会风气,影响、阻碍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行风评议,将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在当前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旅游部门的行业风气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实际上就是身体力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务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搞好旅游行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要站在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必要性。由于旅游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相统一的双重属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旅游行业和部门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行业”。其行业风气如何,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旅游部门好的行风,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整个地区树立形象,争得脸面,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反之,则不仅会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破坏一个地区好不容易才能树立的形象和信誉,危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些地方的旅游部门和行业明确提出“行风就是形象,行风就是效益,行风就是生命”,扎实深入地开展了行风评议工作,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襄樊作为一个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建设,深入有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才能促进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在新一轮旅游经济发展中不断缩小差距,直至迎头赶上。因此,我们务必要从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工作。

第三,要站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的紧迫性。行风评议是多年来在纠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其实质就是要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对部门和行业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公开评议。是新时期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能不能认真对待行风评议,能不能扎实开展行风评议,是对我们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态度、政治意识的检验,是对我们如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全面检验。因此,对待行风评议问题,我们千万不可小视,必须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进行,力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为推动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行风评议推动旅游工作健康发展

按照省、市行风评议的工作安排,当前,对我市旅游部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旅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履行情况;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以及整顿旅游市场;三是规范旅游产品的促销情况。从评议的内容看,这次评议贯穿了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此,全市旅游系统一定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自觉调整工作部署,把行风评议工作同提高工作质量、转变工作方式起来,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和以评促创,推动行业作风的转变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勤政、廉政和善政。机关作风建设是行业和部门作风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行风评议,离不开对机关作风的评议。为此,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旅游部门行风的持续改善,为顺利通过行风评议打下基础。要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关心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政务公开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工作内容,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要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中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根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以“公正、公平、公开”为核心,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严禁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树立良好的旅游部门形象。

二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与加强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相结合,理顺旅游市场秩序。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应该说,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一定好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旅行社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宾馆饭店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等行业不正之风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直接引起了旅游者的不满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圆满解决,不仅将给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务必要以这次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查找我市在市场治理整顿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基本实现“五无”(旅游购物、消费无宰客;“一日游”无重大投诉;旅游经营无“黑社”;导游服务无“野导”;旅游交通无重大责任事故)、“三提高”(提高导游队伍管理水平;提高旅行社规范经营水平;提高旅游环境管理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力度。要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方针,坚持把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同业诚信公约、建立公开合法的导游报酬机制、清理导游人员队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大旅游执法检查队伍建设和旅游投诉的处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批规章制度,把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要立足发挥震慑和教育作用,从严查处旅游行业单位的“害群之马”,引导广大旅游经营者自觉遵守旅游经营秩序,维护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纠正当前全市旅游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私拿回扣、低质服务等不正之风。

三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要达到的目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促进旅游经营单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推动旅游行业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我们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个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结合“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旅游风景点”、“文明导游员”、“旅游者满意单位”等各项创建活动,把行风评议的内容纳入进去,不断丰富创建内容,使行风评议工作同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相辅相承。要抓住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机遇,在本行业、本单位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和反腐倡廉教育,构筑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配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给行风评议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从今年开始,市旅游局综合行风评议的全部内容,制订下发了“旅游者满意单位”的评选标准,决定在全市旅游行业当中深入开展“旅游者满意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与支持该单位的项目开发、宣传促销等挂钩,对获得该荣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一定奖励。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力争以争创为契机,把本单位的行风评议工作引向深入。

三、加强组织领导,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主评议旅游行风工作,是全省、全市的集中、统一行动,也是今年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市旅游局已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行风评议和上下联络工作。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也要相应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保力量到位。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行风评议第一责任人,建立行风评议风险保证金制度,强化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对于在这次行风评议中造成失分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要扣除其风险保证金,并实施责任追究。

(二)认真查摆旅游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搞好整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根据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采取自查自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接受举报投诉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政协、政府相关部门、旅游管理或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及社会各界对全省旅游行风建设的意见或建议。要按照“不拍揭短,不怕亮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重点查找在行业管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和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要本着“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总体原则,从管理和制度上进行认真剖析,从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源入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整改目标和措施,切实进行自纠自改,边查边改,力争做到“三满意”,即上级领导满意、服务单位或管理对象满意和行风监督员满意。

(三)加强协调配合,推动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评议的对象主要是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由于体制、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旅游行风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很多,在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可能要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条块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注意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对在行风评议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凡属自身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凡属行业内其他单位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凡属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纠风部门汇报,争取协调解决。总之,对查摆、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推动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精心进行组织准备,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集中评议是整个评议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行风评议代表的评议。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要认真按照评议代表的要求,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准备,热情接待,以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赢得评议代表的信任,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市旅游局的集中评议由市行风评议领导小组主持,将邀请负责人参加,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召开有关人员大会,由市旅游局局长汇报自查、整改情况;第二步,行风评议组长根据调研情况进行总评;第三步,行风评议代表对调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质询和评议;第四步,领导点评;第五步,对被评单位的行风状况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为合格、留观、留评三个档次。根据省、市纠风办的统一安排,我市旅游系统的集中评议工作要在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搞好集中评议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工作目标。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8

[关键词] 乐山 会展旅游 旅游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加入到会展旅游市场竞争中来。据国际联合会统计,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收入高达2880亿美元。我国各城市也逐步认识到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意义,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都已展开。北京、上海、广州、云南、成都、武汉等省市纷纷提出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建立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桂林、深圳、苏州、重庆等城市的会展旅游亦得到了大力发展。2002年5月,在北京还举行了“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

乐山的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最具世界影响力。乐山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旅游城市的各项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

一、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即指国际上通称的“mice tourism ”(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盛事、科技交流、奖励旅游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受众变成旅游者。与通常的观光度假型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层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会展旅游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器与显示器,区域和城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器,区域和城市就业人员的接收器等。

二、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

乐山要发展成为会展中心城市,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1.政府大力支持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精品,将为优先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加快区域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就是全面整合峨眉山、乐山大佛及其周边区域和城市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建成我国一流的国际旅游精品,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乐山市旅游的“二次创业”,促进区域综合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乐山风景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境内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呈放射状相对集中地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部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境内还有以清幽著称的岷江平羌小三峡;有以古榕为特色,江水如镜的“小西湖”五通桥;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旧居和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区;有具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峨边黑竹沟风景区等。全市已形成了朝山、观佛、探险、民俗、生态和休闲等多层次多品味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2003年乐山旅游收入达35亿元,在四川省仅次于成都。乐山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并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惟一的合作城市。乐山市文化底蕴丰厚,是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有2000多年的佛教发展历程。

3.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捷

乐山地处中国西部成都平原经济圈,距成都仅100余公里,北靠成都旅游区,东邻自贡——蜀南竹海旅游区,西连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南接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是沟通南北和连接东西旅游区的重要枢纽地。乐山现已形成了以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道213线、305线等公路为主骨架,岷江、大渡河水运为辅助的交通网络。乐山至峨眉山18公里的快速旅游通道把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联成一体。客轮出乐山港和沙湾港可直达长江沿岸港口。目前,正在筹建乐山旅游机场、乐宜高速公路、内江——峨眉高速铁路。预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乐山仅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

4.通讯网络现代化,金融机构健全

乐山市的邮电通讯已形成以光纤、微波为手段,以数字程控为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并建成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各种网上业务蓬勃开展。乐山金融机构健全,拥有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农业发展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乐山支公司和多家证券中介机构。

5.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自从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乐山同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频繁,朋友不断增多。乐山先后与美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交往和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关系,同日本市川市和澳大利亚赫维湾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同国内30多个沿海、沿边城市建立了横向联系。包括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安森美公司、日本大冢公司、荷兰飞舸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团、大企业相继来乐山投资办企业。2002年,全市合同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95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二。

6.拥有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

为满足2005年世界遗产论坛召开的需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峨眉山温泉度假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3.5亿元人民币,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及配套设施,作为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整个会址由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世界遗产展示中心、世界温泉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和配套的五星级酒店等组成。

7.初步具备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

乐山现有大型会展中心两家——乐山市农业展览馆和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乐山现有星级宾馆2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宾馆12家。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大都拥有几个到十几个规模不等的会议厅,并配备多媒体、录像机、幻灯机等会议辅助设备。

近年来,乐山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外事活动频繁,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要做,却没有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场所,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为此,乐山市决定在时代广场对面建造一个与之相配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柏杨路与凤凰路交汇处,宗地面积75.21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0亿元人民币。会展中心主体以举办展览、会议为主,兼搞有关展示、表演、宴会等;场馆内部配以商务、旅游、运输、通讯、金融、餐饮等服务设施;外部设置广场和绿地,为大型经贸、文化、旅游活动提供开阔场地。

8.经验比较丰富

近年来,乐山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2002年9月,来自29个世界遗产地的代表和中外致力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专家及各界人士相聚乐山,召开世界遗产保护论坛国际会议。2005年10月,世界遗产论坛第一次大会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举行,邀请了177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代表、700多个世界遗产单位的代表、世界各国拥有世界遗产的城市的代表、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参加,盛况空前。世界遗产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乐山积累了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乐山会展及配套设施的档次和服务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山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大型会议展览的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乐山发展会展旅游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乐山至今没有设立会展旅游的专门管理机构。近年举办的大型会展,如“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世界遗产保护节”等都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承办。

(2)大型会展设施缺乏。乐山市现有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和乐山市农业展览馆,但还没有一家具备千人以上接待能力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需要既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策划、公关、组织展览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才。但是,目前从业人员中,无论是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在内的会展核心人才,还是包括设计、搭建、运输等在内的会展业辅助型人才,还是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等会展业支持型人才都比较缺乏。 

(4)周边城市竞争激烈。仅就四川省而言,乐山发展会展旅游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最大的竞争来自成都。成都是省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具有一批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都是乐山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成都频频举办全国性以及国际性会议展览,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科技城绵阳也是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强劲对手。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防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部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多家,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绵阳还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并已建成通航绵阳南郊机场。绵阳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展览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建筑面积近二万平米,曾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暨世界航天科技展”、“恐龙化石标本展”、“潍坊风筝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

三、乐山会展旅游的类型

根据乐山资源状况,应重点开发带有特色产业交流、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性质的会展市场。

1.与世界遗产相关的会展旅游

(1)动植物展。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峨眉山地外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得天独厚地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美称。景区内已知的高等植物323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全省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欧洲大陆的三倍。还有木兰、木莲、含笑、石栎、铁杉、万寿竹、石楠、五味子等1亿年前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而且热带、亚热带成分在这里会聚一堂,融合为奇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植物资源的宝库。峨眉山景区内,还栖息着大熊猫、黑鹳、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2300多种野生动物。

另外,峨眉山建有博物馆,博物馆的自然标本的陈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为各个层次观众所喜闻乐见。峨眉山博物馆是四川省近年来优秀的博物馆精品陈列之一,是世界旅游精品的具体体现。

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乐山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条件。乐山可以借此举办稀有动植物展,采用标本、图片、图像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学者和动植物爱好者;还可以举办动植物学术交流与研讨会,邀请国际动植物学会专家团以及国内动植物学专家学者参加。

(2)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部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曾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区、4a级景区、世界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等称号。1997年10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在我国建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的景区还很少。

鉴于此,乐山可以举办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各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学术界专家、政府相关部门前来共同探讨世界遗产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问题,促进世界遗产地会展旅游的发展。

2.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茶文化博览会

峨眉山是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峨眉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峨山多药草,茶大好,异于天下”的记载。峨眉茶叶品种主要有“峨蕊”、“龙井”、“竹叶青”、“云雾茶”等。尤其“峨蕊”、 “竹叶青”久享盛誉,畅销国内外。近年来,乐山市在发展茶业经济的同时,大力挖掘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乐山有一处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公园——竹叶青生态茗园。园区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部级乐山农业科技示范区茶叶科技园内。生态茗园园区占地280亩,分别由“茶博园”、“茗青园”、“生态园”、科研生产加工区四大景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是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的茶文化、茶生态、茶科技旅游观光景区。这些都为乐山开展茶文化展览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国际茶业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两年一届。2004年9月19日~25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举行。出席该届盛会的国内嘉宾有1800多名,外宾560人,分别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全球权威茶业机构代表、茶业专家及企业家等。

乐山市应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大力争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承办权,以承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进一步推动峨眉山茶文化走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乐山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乐山还可以举办中国茶文化博览会,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茶器具、茶饮料等产品。

3.名人文化旅游节

乐山市西南沙湾镇为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故居,辟有沙湾石林风景区。198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12日,在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将“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一生。

乐山可以尝试举办郭沫若生平展、郭沫若作品展、郭沫若文化旅游节以及乐山名人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弘扬名人文化、促进文化界与旅游界广泛交流,借此推介“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为主题的乐山旅游。

4.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

乐山夹江,作为陶瓷产业后起之秀,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培育壮大了陶瓷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以东陶西移战略骨干新中源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以建辉、新万兴、米兰诺、威尼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竞争力强的重点陶瓷企业;拥有部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目前夹江部分陶瓷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陶瓷生产新工艺不断涌现。其中新万兴、米兰诺公司的天然气抛光砖生产线,堪称世界之最。新北斗陶瓷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获国家科技部扶持项目,“川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随着建陶产业的健康发展,夹江与国际的经贸合作也与日俱增。夹江先后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陶瓷强国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企业间和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2003年,意大利政府向夹江提供27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用于建立陶瓷生产培训基地。2004年,夹江境内新建的乐山铁路二类口岸已投入使用,陶瓷产品已顺利进入中亚、东亚、东南亚、南非国际市场,全年建陶产品出口将近800万美元。

由此可见,乐山举办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一方面为乐山陶瓷精品以及陶瓷工业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打造一个国内国际交易平台,推动乐山陶瓷业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将推动会展旅游业发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制约会展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乐山应着重从机构设置、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设置会展旅游主管机构

纵观国际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巴黎设有“旅游与会议局”;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在其旅游管理机构下专设会议局;北京市旅游局下设有国际会展处。乐山也应设置相应的会展旅游主管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会展旅游业。

2.加强会展设施建设

高标准和多功能的会议展览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规划决策,建造现代化的大型会议展览设施;除目前建造的新乐山会展中心外,对现有的乐山农业展览馆等会展设施按现代化标准进行改扩建,对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大型建筑物增强其会议展览的功能,以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

3.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会展服务人员既要熟悉国际会展惯例,又要精于会展市场开拓,还要善于会展管理。因此,建议成立会展旅游专业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国内外会展旅游发达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选派人员到会展旅游发达地区或国家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世界名胜地,听授世界一流课程,学习世界先进经验,接触世界前沿信息,系统、全面地吸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从而较快地提升会展专业素养。

4.加强与成都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

乐山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在资金、技术、交通、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借助于成都。同时,成都也需要借助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来增强其在国内、国际会展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成都与乐山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两个城市可以共同投资建立大型会展中心;可以进行经常性的会展信息与人才交流;还可以联合推出会展旅游产品,进行市场宣传与促销。

参考文献:

[1]娄世娣:会展旅游发展问题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 经济经纬, 2004(5)

[2]曹新向李永文:会展旅游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4(10)

[3]杨玉莉叶文吴明远:云南省会议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1(7)

[4]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5]陈锋仪:对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分析[j].理论导刊,2002(10)

[6]梁留科曹新向孙淑英:会展旅游的理论及其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1)

[7]谢红勇:重庆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前景初议[j].经济师,2004(2)

[8]杨群: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探析[j].人文地理,2004(4)

[9]胡林: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与发展瓶颈问题——以广州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4(5)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安旅游

2013年9月国家主席对中亚和东南亚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一带一路”空间布局借鉴了传统丝路格局,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繁荣,加强文化交流与互信,实现世界稳定与和平。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纲领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部署。虽然,《愿景与行动》并未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起始地区,但是西安作为历史汉都被公认为起点地之一。“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部署也在《愿景与行动》中得以明确。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独特重要的地位可见一斑。文中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旅游发展提升问题,对西安重点发展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升级方向的明确有所助益。

一、核心产品视角下“一带一路”与西安旅游发展研究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旅游研究,学者重点关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王西娅等(2015)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期决定了西安旅游产品开发应将静态景观与动态项目相结合,重视核心文物与配套衬托的互补效果,把握好历史内涵和现代表现的配合。江凤香等(2015)从创新营销手段入手,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产品开发应强化体验文化的建设内容,通过创新文化产品,举办旅游产品设计竞技,拓展旅游产品文化价值,文化游路线的开发等实现西安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

目前,探讨“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从以上论述来看,人们对旅游+文化的创新和提升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西安旅游发展的独特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不过,西安旅游+文化的载体形式可以但却不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旅游产品。正如王鹏(2016)所述,电影可以也应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交流、民情往来、产业融合的依托之一。电影产业的上述功能与旅游业有许多互通之处,两者结合创造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了其所拥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认为电影产业融合旅游的功能和价值进而实现“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创新发展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可行路径之一。滕晶(2016)对西安市曲江文化a业示范园区的研究则为“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文化产业揭示了另一种可能。其提出的针对园区建设进行政策引导、打造特色、形成合力的建议,尤其是对尊重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注,对“一带一路”下西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区域协作视角下“一带一路”与西安旅游发展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发展境况无可避免的会受沿线区域旅游发展条件的制约。学者对“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杨冉冉(2016)基于旅游资源开发视角,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存在旅游资源分散而整合难,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创新载体匮乏,过度开发导致文化遗产破坏等问题。刘勇(2015)归纳的问题包括旅游方式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市场竞争无序,以及粗放旅游开发的环境破坏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杨冉冉(2016)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便利化,以客观规律指导开发与保护工作,深挖文化内涵增强规划与开发的创意性,以资源共享的方式推进旅游精品的打造,拓展融资渠道为旅游开发提供保障以及强化营销定位的准确性等。刘勇(2015)从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包括以城镇化主导发展,打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通过一体化形成产业合力,以及深入推进市场化。

部分学者从区域合作的层面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发展的提升路径。这对“一带一路”下西安旅游现阶段工作的开展具有启发性。韩宁(2016)在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发展协同制度建设时指出,需建立跨行政辖区的域际旅游专门协调机构及其配套制度,联合区域的旅游规划工作机制与旅游规划实施系统,以及点轴式旅游地域开发系统,同时调动旅游行业组织力量,并对旅游发展评价和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予以量化。相对于此,林炜铃等(2016)对多边合作的具体领域予以明确,包括“一带一路”相关的旅游政策、基础设施、交流方式、旅游投资以及客源互送等,强调政府的宏观主导职能,市场主体的重要地位以及行业组织介入的重要性等,提出构建常效工作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投资推动机制以及应急合作机制等。

三、城市功能视角下“一带一路”与西安旅游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拓展了西安旅游发展合作对象的范围,而且推动了西安城市功能和发展模式的升级,后者对西安旅游创新发展的刺激作用尤其值得关注。有鉴于此,理清“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如何以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开放开发是必要且重要的。

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孙颖玲(2015)指出西安虽然具备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要件,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如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相对薄弱等,并提出以历史文化为特色、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等建议。

关于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张新生等(2014)基于西安陆港功能定位,指出提升西安陆港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的战略意义,同时给出了建设路径,包括扩大陆港集聚的范围以及吸引货源等。如果说西安国际陆港的发展建设对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那么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的建设意义则更为重大。

围绕该项城市功能建设目标,曹苏敏(2016)提出动态区域金融中心评价体系,考察了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文化商贸与社会信用,能源与政治因素的影响,多方位论证了西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对西安建设丝路经济带金融中心给出了对策建议。类似的,赵辉等(2015)基于“Swot”分析框架对“一带一路”下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予以阐述。

事实上,随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持续深入,西安建设丝路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贸易活动尤其是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紧迫性愈加明显。王锦(2016)指出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链雏形和规模化经营特点逐渐显现,产业基础弱、客户体验不佳以及平台影响力十分有限等问题制约发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重视聚集效应、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示范主体和平台等。

参考文献:

[1]曹苏敏,杨姗姗,水冰.“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测度[J].西部金融,2016,03:24-29+32.

文化旅游的建议篇10

今天,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与创建旅游强县(区)工作现场会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是一次全面贯彻十七大及中省有关会议精神,服务大局,坚持以旅促农,推动我省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会议。因此,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两大主题,总结交流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进一步加强全省乡村旅游管理和“创建”工作,加快培育和壮大县域旅游经济,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会,景省长还要就我省的乡村旅游工作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根据今年全省旅游工作的安排部署,就全省乡村旅游及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乡村旅游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在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高度重视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各级旅游、农业及相关部门努力加强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和丰富的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民生活及农业生态等资源,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大力开展旅游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县域旅游经济,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做强做大全省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有22个县(区)开展了创建旅游强县(区)活动,其中,宝鸡市扶风县于20__年11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创强”达标验收并被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跻身于全国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行列。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户县,宝鸡市眉县、咸阳市乾县、淳化县,铜川市耀州区,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勉县、留坝县,延安市黄陵县,安康市汉滨区、岚皋县,商洛市柞水县、商南县等16个县(区)通过了省级旅游强县(区)达标验收,并于今年1月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强县(区)”。

自20__年以来,全省一大批乡村旅游点和工矿企业踊跃参与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其中,有52个单位通过了国家旅游局达标验收并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11个单位通过国家旅游局达标验收并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户县农民画庄、金台西府天地、枣园村文化旅游演艺厅、城固桔园、柞水东甘沟、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汉滨毛坝田园等一大批重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相继建成投入运营,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积极创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了一支乡村旅游的生力军,不仅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加快农民致富增收奔小康发挥了良好地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家乐旅游经营点已发展至10000多个,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3万元的农户超过4000家。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奔小康步伐的高度认识乡村旅游,定政策、出措施、促发展;各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任重道远

近10年,我省乡村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旅游行业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省乡村旅游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省的乡村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重点是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素质。要通过量的积累提升乡村旅游的地位;通过改善和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通过市场宣传促销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一是要上规模。我省是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省份,发展乡村旅游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省又是一个多山的省份,陕北的黄土高原、陕南的秦巴山地、关中的渭河平原地貌特征各异,有山有水,自然风光秀美,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理想的旅游资源。我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上,我省长时间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灿烂的历史文化有许多以民俗文化的形式传承至今,形成了我省特有的民间风俗,它们是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石。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是大有可为的。但我省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与我省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匹配,与全国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达到我省建设旅游强省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因此,下一步要加快扩大我省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从扩大规模入手,进一步加快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

二是要创精品。什么是旅游精品?旅游精品的基本条件有四

条:第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法门寺文件的价值非常高,但旅游价值要远弱于兵马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法门寺文物的规模太小;第二是要有品位,它是打造旅游精品的核心。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影响力。只有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第三是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标准推动发展。一个旅游精品应该是有标准的,是注重细节的,是经过精心打造的;第四是有市场。打造旅游精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只有为市场接受了的旅游产品才能成为旅游精品,而只有旅游精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旅游精品是客源的保证,旅游精品是产业发展的发酵剂,旅游精品代表了一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形象,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对进一步推动我省乡村旅游有重要的意义。我省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中很薄弱的一点是缺乏旅游精品,特别是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精品,直接影响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下大气力打造几个具有全国影响的乡村旅游精品是我们下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

三是要打基础。总体而言,我省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这个大环境决定了我省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一些县、乡、村还部分存在着通电、通路、通水、通讯、通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资源丰富,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要进行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积极改善落后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四是提高认识。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三农”问题,以旅促农,旅游业服务大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旅游工作者的共识。我在这里要谈的是如何认识乡村旅游发展经营模式问题。旅游的本质是追求文化差异,人们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异质文化。作为旅游经营者,要有意识地保留异质文化,通俗地讲,就是旅游经营要有特色。你的特色就是旅游者追寻的目标,就是你的吸引力,无论是食、住、行、游、购、娱,都要保持特色,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家乐旅游,我们发现一些经营户有城市化倾向,住宿设施、饭菜口味、一些基础设施都向城市靠拢,迎合城里人的日常习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集团化经营模式,失去了乡村旅游的质朴和天然,失去了特色,也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最后失去了客源。因此,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教育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从经营的项目都要有乡村气息,特别是用餐上体现当地风味,要有自己经营的特色,要教育乡村旅游经营者牢固树立没有特色就没有客人的意识;要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在提供乡村旅游产品时,一定要突出特色,保持特色,以特色取胜。同时,各级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标准时,一定要考虑乡村旅游的特色问题,标准要为特色服务,切忌一个标准管到底,有了标准,丢了特色。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点多面广,个体为主,这既是乡村旅游经营的特点,又是行业管理的难点。在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时,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的特点,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

1、完善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

重点要抓好县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旅游业较发达并已经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县,可通过重新修编总体规划,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目前尚未编制旅游规划的县,应加快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已经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工作尽快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加以引导和规范。

各市,要在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规划,要把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统一考虑。有条件的市,也可以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必须与《旅游总体规划》相互衔接。

全省各市、县(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精神,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要相吻合。做到依法规划,按规划指导与管理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偏远山区、农村要进行政策倾斜,大力扶持,做到通路、通电、通水、通讯、通邮,为这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基本条件。

要努力解决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广开渠道,筹措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各地要在小额信贷上制定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优先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3、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乡村旅游龙头

要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战略,各地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的同时,都要把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做为今年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力争每市都打造出一、二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县、乡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把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作为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给予有潜力成为乡村旅游精品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扶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

4、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省各旅游强县(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旅游经营点要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乡村旅游的重点就是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旅游经营单位增收提效、围绕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做工作,送服务下乡,进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是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用行业标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与服务行为。在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安全等方面,各市(区)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统一贯彻执行。在各市(区)基本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省旅游局再总结提高,统一出台全省乡村旅游管理工作标准。目前要重点抓好市、县(区)两级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贯彻落实工作。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特别是对餐饮和服务管理人要切实采取措施,搞好教育培训。三是要全面提高安全、卫生管理水平。针对乡村旅游环境、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县(区)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特别是晚上住宿的客人及保证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物品不被盗窃,食物不中毒等。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强化管理,切实维护好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维护好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

5、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经营效益

当前我省乡村旅游经营普遍存在着等客上门,被动经营的情况。一些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基础较好的乡村旅游经营点,目前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没有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促销工作。要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油菜花节、桃花节、采摘节等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各级旅游、农业、文化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结合各地开展的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各乡村旅游点要积极主动联系省内外旅行社和其他旅行商,通过邀请考察、体验乡风、品尝饮食文化等形式,加大组团力度,培育客源市场,搞好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工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四、关于“创建”工作

在全省广泛开展的创“中国旅游强县”、创“陕西旅游强县(区)”、创“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各种“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后要继续大力抓好各项“创建”工作。

一是要继续实施政府主导的各类“创建”工作。实践证明,“创建”活动是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抓“创建”就是抓县域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县、乡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抓“创建”工作,把“创建”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方案,调配人员,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抓紧抓好,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