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科护理相关知识十篇儿科护理相关知识十篇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41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晨会提问;护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内涵不断的拓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琐碎、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如何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一位儿科护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而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科的护理质量。为此,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就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及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儿科护士进行培训,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儿科护士31名,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16名,本科3名。工作年限:1~2年5名,3~5年7名,6~10年13名,>10年6名。职称:初级25名,中级6名。

1.2方法

1.2.1实施护士长每天提前15min到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等情况,把存在的护理问题或疑点、难点,根据夜班交班情况,交班后集中在班护士,利用5~10分钟(紧凑,不影响工作为宜)时间进行晨会提问1名低年资护士,如回答不够完善,再请高年资的补充,最后由护士长作点评解答。激思促学,轻松而热烈的训练氛围,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

1.2.2内容晨会提问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健康教育、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提问结合临床,突出专科性。使问题既有利于知识积累,又适于临床运用[3];并根据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提问和指导[4]。

1.3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2结果

3讨论

分析表1对31名本院儿科护士晨会提问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价,明显体现了护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养护士勤学好问、自学和互学的良好风气;由于提问内容与日常护理工作的知识相结合,相当于模拟练习[5],促进儿科护士积极主动的巩固和更新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工作中的指航灯[6];危重患儿病情瞬息万变,经常提问,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会因护士应对能力差而错失患儿最佳护理措施及时机。分析表2晨会提问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晨会提问,讨论问题,提高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业务技能,增强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护理落实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比较到位,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调查也从90%提升到98.33%。晨会提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p值

参考文献:

[1]孙晓平;王艳艳;逄海峰,等.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素质[J].吉林医学.2010,31(32):5874~5875

[2]樊晶晶.发挥晨间提问在护理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31

[3]刘艳萍.晨会提问在儿科护理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管理杂志.2005,5(7):50

[4]耿艳莉.晨会提问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64

[5]唐志云.利用晨会提问提升护士专业水平[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0):239

[6]王双凤.新形势下儿科护理特点与护理素质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3~134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R47-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31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78-02

中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该从学科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入手。儿科护理存在着特殊性,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变为自身能力以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在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教学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大量的文字讲解以及实例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性认识,但是忽视了儿科护理的动手实践性,而患者家属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相应的医疗单位,在为儿童进行护理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所以儿科护士应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实践应变能力。

一、儿科护理

(一)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应加大力度培训护理人员的素质,科学系统地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年纪较小,自身表达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表达疼痛程度。同时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身体各项生理机能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功能较差,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如果此时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不当,极易让患儿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儿科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当儿童患有疾病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仔细的记录,在用药时也要对药品名称以及用量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及时关注儿童的面部表情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儿童的排便情况等,从不同方面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儿童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诊治,更需要有效的护理,如此便能够在减少儿童不适之感的同时,促进儿童恢复健康。所以在中职院校儿童护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儿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儿科护理时,为了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要求:第一,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保持房间通风,确保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合适,避免灰尘和异味刺激;让儿童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物,避免劳累,确保睡眠充足。第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儿童的心理情况,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方案制订,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儿童的诊治医师和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用药时要注意问清楚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防止其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并且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不正常反应,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要观察是否与用药有关,当患儿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时要及时对护理方案做出更改,积极主动地告诉儿童家长相关的护理方法。第三,进行儿科护理时,如果需要家属辅助,就可以向患儿及其监护人普及基础知识,强调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患儿疾病治疗的意义,并向其讲述注意事项,特别指明对患儿治疗不利的方式,从而提高家属及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此外,儿科护理人员要更加具有同情心,安抚儿童家长,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应该主动拉近与儿童的距离,获得儿童的信任,使其主动地配合自己的工作。

二、中职院校儿科护理信息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并且颇为烦琐,同时需要了解的护理知识也相对较多,但是对中职院校护理系的学生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掌握、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单纯地讲解书本知识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还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护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以年轻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信息化教学中,利用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认识。

三、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并且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進行重点教学,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护理知识讨论,互相帮助,完成实践任务。第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微课,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巩固练习。

(一)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先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学生需要先阅读文字资料,再观看视频内容。视频中,护理人员在进行儿科护理时,有些操作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根据文字内容以及护理知识,指出视频中护理人员的错误操作,并且说明这个错误操作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危害,应该如何纠正。同时课前导学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内容。

例如,播放的视频中,一名两岁的幼儿因为肺部炎症引发支气管炎,感染引发荨麻疹,需要留院治疗一周,护理人员小刘由于刚刚进入医院,对一些相关的技巧掌握不牢,在对患儿进行用药时没有仔细对药物名称以及用量进行检查,当准备给患儿注射药物时被护士长发现并进行了阻拦,才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忽视了对细节的检查。通过近些年儿科护理不当的案例可以看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加之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因而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易出现问题。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能使其明白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对细节进行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作量较大时更须仔细核对,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护理人员需要投入十分的精力,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培训,向其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其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与周围的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与经验丰富并且常在医院工作的护理专家进行视频通话,让专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的常见情况进行分析,除此之外,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护理难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护理实践练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因为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小组的每名学生都要完成一次儿科护理工作,通过模拟护理工作中的步骤,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进行改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提高小组的协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工作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儿童病患进行护理时缺乏耐心,并且面对儿童的哭闹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是实际护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为此,在模拟护理实践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学会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使儿童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儿童心理学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进行儿科护理时能够灵活地转变护理形式,增强儿童的信任感,让儿童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

(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构建线上线下统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教师可以录制关于儿童常见疾病护理的视频,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没有检查药品用量以及名称、儿童的忌口食物等,让学生能够在课下根据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与模仿,加强自身对儿童疾病护理的重视,这样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有所依凭,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减少儿童病患的疼痛,减轻家长的担心。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儿科风险管理防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29

儿科护理风险识别

社会环境因素:由于儿童缺乏生活能力,又是当今“小皇帝”,一旦生病住院,全家人照顾,给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干扰。另一方面,父母由于爱子心切,情绪急躁,对护士缺少信任,态度挑剔、否定,甚至拒绝,极易造成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

自身因素:①理论知识低下: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医疗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儿科病人往往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且不能自我表达,需要医生和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忽略隐蔽的病情,而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②业务水平不高:临床护士大多年纪偏小,学历较低,且流动性大,造成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③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儿科医护人员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大,同时还要对患儿家属的质疑给予合理的解释、耐心诱导患儿配合治疗,均需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冷静的处理各种冲突及一些突况。

管理因素:①文件书写不规范: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记录数据不准确;记录时间不准确等。②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后盾。

儿科病房特点:儿科患者的住院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天气变化情况紧密相关,病人周转快、工作繁忙、技术操作要求高,较成人科室容易出错。

风险管理

①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修订完善制度、流程,使风险管理活动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进行。②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经常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尤其是对年轻护士,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的培训。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桥梁,要有主动与患儿沟通的意识,掌握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预防一些护理风险的发生。③重视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时疏导和关心,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提高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④儿科急诊护士要具有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具有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知识。既要掌握各年龄患儿抢救护理的特点,熟知他们的心理特征,还要掌握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承受能力,从而保证抢救工作忙而不乱。⑤平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及其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关系。

通过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管理中,护士的风险意识增强了,工作的热情及主动性提高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满意率大大提高。护理纠纷明显降低,无差错事故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等.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难点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随着患儿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护生因素:①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儿科护理学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是考查课程,护生在学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②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比较差。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工作责任心强,劳动强度大,且锁碎,需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因素:①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小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②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见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③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策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室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每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护生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要求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注重科室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热爱教学工作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和保障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②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个月1次针对护生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③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是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并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④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1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疾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教育心理儿科护理教学记忆相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67-01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就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掌握知识的途径就是记忆,记忆是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儿童方面的知识具有变动性,所以,儿科护理教学中需要记忆的东西颇多,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觉得枯燥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着重探索如何才能让学生增强自己的记忆兴趣。

1增强自己的记忆首先学会理解内容

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要深度剖析知识的涵义,让学生做到全面的理解知识,而不是逼迫学生直接死板的记忆。例如,儿科护理教学中,关于儿科系统疾病一课,学生要对疾病的所有临床表现进行记忆和掌握,然而,不少同学对于这些内容没有感性的认识,只靠死记硬背,其结果是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还将所有的临床表现混为一谈。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具体详细的将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讲清楚,保证学生清楚透彻的知道该病的并发原因,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加强学生的连贯记忆;在讲授先天性心脏病时,讲授的重点放在血流动力学的方面,让学生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思考发生的心脏改变和临床表现。另外,在教师提问学生相关知识时,不应该让他们机械性的复述,要根据详细的依据分析,然后得到答案。所以说,强化记忆效果的基础就是具体详细的理解所学内容。

2大纲框架的架构促进知识的记忆

记忆知识,要在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大纲结构、整体框架。知识的内容是相当多的,而且具有分散性,这就使得学生记忆全部学习内容的难度加大。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的重点。教师根据大纲中的要求,将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用简明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记住一点就能引出一片”的效果。例如,在肺炎护理的学习中,用支架的形式将肺炎护理方面的知识总结概括,保证学生有效记忆得到最大化。

3记忆知识离不开联想、归纳和赋予意义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总结出合理的框架,有些不能理解的重要内容就需要我们联想、寻找规律或者编造口诀进行记忆。例如,小儿每天对水、热卡的需求是根据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的,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小儿对水、热卡的需求量就越大,但是相对固定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记住婴儿期的量,以后根据年龄的递增,减少相对固定的量即可。对于无规律可循的重要知识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进行记忆。例如,对于1周岁以下的小儿,其言语、运动发育过程非常繁琐而且毫无规律可循,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如果将这些知识精简然后编成容易记忆的口诀,就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精简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4参照遗忘规律制定措施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众所周知,艾宾浩斯曲线遗忘规律阐述,学习过程中记住知识后,遗忘的过程就开始发生,而且,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相对最快。所以,我们要想增强记忆效果就应该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及时地复习。没等知识的遗忘就复习一次,这是对知识的巩固,同时花费的时间也短;如果等所学的内容遗忘后再去学习,那么,重新学习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而且对知识的好奇心低,学习效率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做周密合理的安全计划:课堂学习结束后布置当堂的课后作业;每到上课前把上堂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利用单元总结、课堂测验等措施实践巩固;注意知识间的贯通和复习。根据遗忘规律,将复习知识的时间进行先密后疏的安排。

5知识的记忆离不开兴趣、爱好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本质潜能。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含义和意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岗位。例如,“pLB”教学法,教师根据典型的案例设置疑问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精讲、学生见习岗位实习。在完成的一系列任务中,学生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实习中体验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让学生在了解自身知识匮乏的同时,努力的继续学习深造,加强知识的记忆。

学习记忆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儿童护理教学离不开校内学习、校内模拟实训、强化训练、典型案例实习、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方法,这些方面构成了有目标、有系列的立体化教学。例如,在小儿腹泻一章中,头皮静脉穿刺滴液治疗中,教学的模式计划为临床,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在实验室模型上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6结语

只有真正的记住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文章结合记忆规律的现象,总结出应对的措施,在儿科护理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复习巩固相关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措施重在培养学生的强化记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保证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所以说,科学的运用教育心理进行儿童护理方面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换句话说,教育心理与儿科护理教学的记忆相长。

参考文献

[1]李美珍.教育心理与儿科护理教学的记忆相长[J].中国当代医药,2011(13):123-124.

[2]罗玉琳.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27):52-53.

[3]史良俊,刘伟.以行动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0(11):133-134.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6

   1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1 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 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2.1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6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7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对于婴儿及较小的幼儿,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儿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所以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根据小儿的年龄及不同年龄组小儿相应的心理特点,灵活应用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表情、手势、目光、拥抱等)的技巧,不断与患儿进行沟通,了解信息、交流感情,给予适当护理,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一方面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采取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消除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时疏导家长的不满情绪或过激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还要耐心的告诉家长对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以配合检查和治疗;与医生及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保障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同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巧妙的安抚患儿及家长,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和护陪关系,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共同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2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1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儿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由于小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们除了需要实施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育、教养工作。同样的护理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护士高出许多。所以儿科护士任务重、工作量大而繁琐,护理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另外由于患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异味大、患儿哭闹噪音大,使病房环境差,还要经常倒夜班,打破正常生物钟等。这些都会导致超常的体力和精力消耗,若无健康的体魄,则难以胜任[3]。

2.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很容易担心过度,甚至夸大病情、情绪不稳,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也常常会出现过激的言语和行为,造成护陪关系紧张。在进行一些有创性的操作时,儿科护士既要安抚、固定哭闹躁动患儿,同时要排除家属紧张、焦虑、不满、易怒等情绪造成的压力。儿科护士又被动接受处于啼哭、嘈杂的环境刺激,所以儿科护士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同时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沉着自信、忍耐自制。多培养业余爱好,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松弛精神,促进自身健康。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灵活、正确的处理各种情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儿科护理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知识和规律,很多儿科护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认真学习和体会儿科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树立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在工作中应多思、多看、多问、多记,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工作之余通过上网、查阅期刊杂志、专著、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地学习,动态地了解儿科护理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经常更新护理理念,拓展视相野,及时掌握最新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儿科护理的热点和未解决的问题,去探索和揭示尚未被认识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儿科护理向前发展,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4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8

theobservationoftheClinicaleffectoftheapplicationofextendingnursingServiceinpediatricCareintheHospital/LiUQi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33):75-76

【abstract】objective:tofurtherexploretheinterventionsandapproachesforclinicaleffectiveoverallqualityofpediatriccaretoimprovethereliabilityofchildrenwithclinicalprognosis.method:88pediatricpatientsinourhospitalfortreatmentfromDecember2013tooctober2014werechosen.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xtendedcareservicegroupandtheusualcareinterventiongroup.theusualcareinterventiongroupwastakentheusualcareintervention,theextendedcareservicegroupwastakentheextendedcareserviceonthebasisofusualcareintervention.theclinicalexperienceswerecompared.Result:(1)thehealthknowledgeexcellentleveloftheparentsofchildren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extendedcareservic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usualcareintervention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字2=4.7679,p=0.0290).(2)thetotalsatisfactionlevel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levelofthetotalsatisfactionleveloftheextendedcareservic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usualcareinterventiongroup,thedifferenceswassignificant(字2=6.0647,p=0.0138).Conclusion:inthepracticeofpediatricpatientsdischargedfromhospitalcare,theuseofextendedcareservicescansignificantlyenhancegraspthesituationandsatisfactionwithhealthcareofclinicalknowledgeforthefamiliesofchildren,tohelpchildrenrecoversoon.

【Keywords】pediatrics;Dischargecare;extendedcareservices

First-author’saddress:SichuanmedicalUniversityFirstaffiliatedHospital,Luzhou646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35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对于健康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激增[1]。相关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所关注的重点从仅注重医院治疗和护理,已经发展成为同时希望在家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健康指导。尤其是针对儿科患儿来说,如何能够在出院后给予患儿更加全面的护理已经成为患儿家属的关注焦点问题之一。

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护理延伸服务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改善患儿临床预后的可靠干预措施和方法,以便为儿科出院保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儿科出院保健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了尝试,提出了采用护理延伸服务的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儿科患儿88例,对其临床相关经验资料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临床收治的儿科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对象共计88例,男58例,女30例;平均年龄(7.34±2.41)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10.23±4.32)d,最长15d,最短5d。88例儿科患儿被随机分成了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延伸服务组,均44例。常规护理干预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7.77±2.67)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10.76±4.76)d,最长15d,最短5d。护理延伸服务组男3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1±2.11)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0.11±4.11)d,最长15d,最短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组本组患儿在出院以后均第一时间建立回访制度,统一采用回访登记本,在其中详细记录个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具体的回访情况。通常情况下,回访资料中都包括:回访人姓名、联系方式、疾病类型、出院具体时间以及药物治疗等信息。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出院前均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给予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要求其仔细填写回访登记,并定期查看[4-5]。

1.2.2护理延伸服务组本组患儿在给予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护理延伸服务,一般每7天就采用电话的方式对家长以及进行一次集中沟通交流,这对患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患儿个体的状态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积极解答患儿家属的相关疑虑,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对于护理延伸服务的相关工作者,一般而言均从业务骨干中选择,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从事护理延伸服务的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为专业的知识功底,在沟通与表达能力上表现优秀[6-7]。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属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3.1for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护理延伸服务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4.09%;常规护理干预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3.64%。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水平组间比较,护理延伸服务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679,p=0.0290),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延伸服务组总满意度为97.73%,常规护理干预组总满意度为97.73%,总满意度组间比较,护理延伸服务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647,p=0.0138),见表2。

3讨论

在护理工作和相关观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出院护理保健的健康需求也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儿科患儿家长对患儿出院后的保健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关注。对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需求不断增强。因此,相关的护理工作者不断改善护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护理延伸服务的观念和方法逐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被提出和发展起来[8]。

特别是在儿童出院保健领域中,相关护理实践过程中的要求和难度更大,护理工作不仅要以“患儿为中心”有序组织开展,同时还要顾及相关家长的需求。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延伸服务模式。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综合干预效果显著[9-10]。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9

情境教学主要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标地建立或是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与以形象作为主体以及生动详细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同时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疾病情景,不仅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并且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情境反思学习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利于学生解决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丰富与活跃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备驱动与催化作用。学生在快乐的情感环境下,心智会更为敏捷与更有成效。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实行再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乐趣体验。另外,视频能够展现儿童的抬头与挺胸以及翻身和坐立等相关动作的发育过程,而学生在观看儿童可爱的动作时感觉非常有趣,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总结出儿童成长的规律。

2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疾病情境,增强理解能力儿科护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对疾病症状有正确理解。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总是高分低能。建立症状情境,可以再现疾病使学生记得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左边运用文字表述,右边插入疾病相关症状的图片或是疾病录像。比如说X型腿与Y型腿以及鸡胸和漏斗胸等相关视频录像;还有异食癖患儿与蹲踞以及红臀的表现和处理等相关视频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与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相对逼真的疾病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将儿科护理学中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可以有效地展现胎儿血液循环相关途径与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2.2建立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并且在生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

(1)模拟病房练习,在教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要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分组训练,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示范。在结束前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期间,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要求学生动作轻柔与关爱小儿。

(2)角色扮演与练习,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病儿家属与护士角色。主要扮演病儿家属成员陈述病儿的主要痛苦和症状,而扮演护士人员要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护士以及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教会病儿与家属对相关疾病的健康认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以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语言表达方式越贴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想象潜力,加强学生体验,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小儿肺炎护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儿肺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表现的症状为发热与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病儿家属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病儿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而护士更应该关爱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儿的痛苦与减小家属负担,要做生命的保护神与守护神,还要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使其充分体会到护士职业具备的角色内涵,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生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3结语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220人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4项:了解育婴师行业、毕业后有意向从事育婴师工作、愿意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认为有必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育婴师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分“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生对育婴师工作了解不深,真正想成为育婴师的较少,但90%以上的护生意识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护生想进入大医院做护士难度大,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可增加就业砝码,毕业后可从事护理、育婴师或月嫂等工作,故有必要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校尚未取得育婴师培训资格,故有必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育婴师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等。这与儿科护理学许多知识点是相同的,故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育婴师培训,强化对护生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并建议其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只有培养出集儿童养育、预防保健和疾病护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新型儿科护理人才[2],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今天,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护生掌握疾病患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知识,培养护生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也同样重要[3]。故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够认识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特点,能进行婴幼儿生活照料、预防保健、教育、家庭教养指导等,会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能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可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能对疾病患儿进行专业护理。

4.2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现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占了80%,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内容仅占20%,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日常护理保健内容偏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疾病的护理,服务对象没有突出全体儿童,忽略了健康儿童日常的身心保健,不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和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各占50%,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4],提倡儿童教养、儿童保健与疾病护理并重。新的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内容,如儿童生活照料、儿童教养、家庭教养指导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在儿科疾病护理方面,以各系统常见病为主,突出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调整后的内容分为6个模块,详见表1。

4.3强化实训操作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育婴员工作实践性也很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故应重视实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程;(2)加大实训课学时比例,采用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模拟病房和模拟社区环境,建立婴幼儿抚触室、游泳室、游戏室等,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训环境,提高操作能力;(4)与早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护生提供见习场所,护生可以通过与婴幼儿接触、为其进行体格测量等活动加强实训,提高沟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健康儿童的护理、保健和教养工作。

4.4完善考核体系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开展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拓宽就业面等。每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100.0%,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教学改革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专业课程学习。同时护理职业素质要求护生从入校开始就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师职业要求完全相符,对护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推进教学改革是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作者:罗莹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韦桂姬,莫江萍.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