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十篇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十篇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2:27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1

关键词:立体知识体系健康评估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24-02

健康评估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连接桥梁,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国内外同行都在针对健康评估的学科特点积极地进行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如:与临床护理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健康评估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立体知识体系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立体教学体系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抽取2015级高职护理专科4个班共620名学生,前期已上完解剖、组胚、病理、生理微免等课程。将1、3班设为改革组(306人),2、4班设为对照组(314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生源、性别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训各30学时。

2.2改革组。采用立体知识体系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实训课界限。

课程的设计主要运用立体知识体系教学来完成课程的设计。经专家访谈和深入医院等形式,对护理职业岗位进行调研,明确护理评估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要点,进而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立体知识体系设计将医院的职业氛围融入进来,设计4大工作学习情境,分别是:①交流与沟通(“会说”和“会听”)。②身体评估(“会查”)。③辅助检查与护理(“会看”)。④护理评估记录(“会写”)。

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如案例导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

据工作情境将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重新整合。在交流沟通情景中,将健康史的采集、常见症状评估与心理社会评估组合,因为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到临床工作中交流与沟通的具体实践方法。在体格检查情境中,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操作的授课,以实际临床操作为主线,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达到渗透、验证和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目的。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示教室(配有模拟床位),教师在进行身体评估操作示教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反示教,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到临床具体工作的模拟实践中,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在辅助检查和护理情境中,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放在一起,在具体案例情景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明确辅助检查中临床护士工作的具体分工,培养学生的护士角色感,增强其今后的责任心。在护理评估记录中,将护理病历首页、护理评估记录和健康教育计划整合在一起,采取启发式教学手段,运用具体案例将该内容系统完整地进行展现。将原来分散的内容模块从临床出发有机结合,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1]。

教学活动的实施:①老师均为“双师型”老师,另引进医院的临床外聘老师共同参与教学,相互听课备课,以提高校内老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校外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更好地促进师资的整合。每节课都配备一个多媒体操作室,操作室模拟标准病房,有10张床位及模拟患者,配有健康评估所需的相应操作用物,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室墙壁上附有相关操作的具体流程图用于指导学生实践[2]。②以多媒体示教室、模拟病房以及各实习医院为基础,采取项目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工作环境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际操作等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临床操作技能。把理论知识由原来的中心地位转化为服务地位,将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模块单独提出来详细讲述。在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课程的任务目标,达到课程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教、学、做”立体化。

3.评价方法

①期末综合评价:采用统一考试方式、相同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及实验操作考核。②调查问卷:对学生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6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学生成绩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成绩

改革组的理论考核平均(88.15±4.10)分,对照组为(76.43±5.41)分,改革组理论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t=33.048,p0.05)

2.满意度调查

改革组满意29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97.7%;对照组满意241例,不满意73例,满意率76.8%。改革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587,p0.05)

三、讨论

立体知识体系教学不以取得创新性知识成果为目的,而是借此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教学中融入立体知识体系教学方式的总设计框架,从学生、学习内容、教学资源三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并确定所匹配的教学资源,和学与教方式、评价学习结果、教学实践验证。

高职院校重点推行构建行动导向课程,采用立体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从学生护理技能认知的角度实现理论和实验的有效结合,培养护理专业岗位技能。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健康评估》课程教学的现况和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护理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工作为核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立体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立体知识体系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健康评估》先理论后实践,以学生为主导,结合护理专业临床设计教学过程,设置工作任务,由学生完成模拟的健康评估工作任务,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及积极性,鼓励团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熟练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去解决临床工作问题,更符合护理工作的特点,贴近医院临床。实践表明,立体知识体系教学对学生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该教学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健康评估的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立体知识体系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上侧重培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更能切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被医疗单位认同。该教学属于教育应用研究,对国内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健康评估教学体系。通过研究将对我校健康评估教学质量乃至医学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一个新高度,并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对护理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的教学普遍忽视护理专业的特色,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的方法和模式,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一般,接收能力有限,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不能满足护理专业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迫切需要对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一、更新高职护理教育观念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课程和培养目标应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指针,淡化学科意识,精减和临床护理不相关的内容,强化服务于护理临床工作实际需求。教师必须适应本专业和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专业各课程教师充分研讨护理专业的特点,探讨人体解剖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改革教材内容,完善教材建设

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的教学计划,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改变以往本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科化,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教材内容,删减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增加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联系密切的护理应用解剖方面的内容和临床案例,从而为一步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奠定专业课所需的实际操作基本技能,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贴近护理专业。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利用问题教学、案例讨论教学、iSaS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标本、模型观察与活体观察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使学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实验考核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因此要掌握好解剖知识,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能力,实行当堂检查制度,完善学生的操作能力。制作使用适应护理专业教学的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如臀部肌肉注射、各种插管技术的标本等。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突出临床应用特色,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解剖知识的同时导入外科护理技术知识与该知识点的联系,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五、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开放实验室。在开放时间内,教师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在深度、广度上加以辅导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成绩较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增加观察和动手机会并答疑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开展解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有助于解决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全面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使之完善,努力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高职护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3-604.

[2]李云庆,王亚云,李金莲.人体解剖学“一条龙”教学的方法和体会[J].解剖学杂志,2008,31(1):139-140.

[3]徐立,赵媛,杨新文.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51-52.

[4]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在解剖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65-66.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3

1专业英语课程简要介绍

专业英语是我国很多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大量英语加专业的复合新型人才。而且这项课程的开设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与支持,而且还积累了很多专业英语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成果。由于各行各业的行业规范,特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方向的专业英语都具有各自的专业性,特殊性和特定性。目前我国大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多达73项,其中开设院校较多的专业英语类型有机电专业英语,护理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通讯工程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以及管理学专业英语等[1]。

2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由于起步较晚,因此既缺乏大量的专业英语教学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以下三点就是对目前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2.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正确,发音,拼写,结构与应用,其目的是为专业英语实践服务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护理大专学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出现了问题,即重理论,轻实践。通常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课下也会布置很多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来巩固这些理论知识,甚至最后采用的考核方式也是布满理论知识的试卷。导致的结果就像纸上谈兵一样,会说不会用。很多护理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较单一,本该师生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通常会变成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忽视或逃避专业英语课的学习。

2.2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缺乏创新性

根据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过于老旧,甚至有些护理大专院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照搬中学或本科学校的教学内容。很多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词汇,语法展开的,理论性太强。抛开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不说,光是堆积如山的英语词汇和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就已经让学习变成一种负担了,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除了教学内容老套外,很多护理大专学校对专业英语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几乎一成不变,考核的标准基本由试卷的得分决定。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只能在试卷上以书写的形式展现。其次,专业英语的教学资料太局限于纸面上的知识,课本,试卷是很多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学生每天见得最多的学习资料了,学习资的局限缩小了学习的视野,也缩小了知识的半径。

2.3护理专业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往往更高。通过分析发现,护理大专学校的英语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教师,他们能将将具体的专业知识讲解的深透易懂。另一种是英语教师,发音,语法是他们的优势。然而,专业加英语才是专业英语的重要的特点,显然,一个专业知识丰富的资深英语教师才是最适合担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目前我国个别护理学校采用了复合型教师,即护理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师,外籍教师均参与教学。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更需要大批的集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教师。

3改进策略

3.1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重新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渐形成以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些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将来服务于相应的实护理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方面具体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师的导下到企业模拟现场进行口语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到校外去兼职,以加深他们对工作岗位具体过程和要求的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译,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因材施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难点,重点和英语实用能力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也要实现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

3.2丰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摈弃只采用老套单一的课本的讲课方式,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讲课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授课,教师随时和学生互动,如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必然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选择实用的教材是搞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因此要合理选用教学课本。也可以订阅相关的英语报刊,让学生在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学习英语知识。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可利用的网上资源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比如一些网上课程的开设和网上的外语互动专区可以给课下愿意学习的同学更大学习的空间,包括一些论坛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3]。合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会给专业英语的学习带来很大益处。除此之外,要在总结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护理专业英语教材。

考核方式应该摒弃传统的试卷测验方式,充分将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考试成绩的比例。

3.3培养护理专业英语人才,壮大师资力量

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专业英语人才教师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专业加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奖励和支持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并更多的创造让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作为护理大专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能力,专业老教师对于自己的要求也要逐渐增高,即不再仅仅只是做一个讲授英语语法或只是做一个懂专业知识的教师,而是二者最高境界的融合,既精通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能在专业知识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真正做到一个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做到这些,护理大专学校的专业英语师资力量才能真正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4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地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尚未引起广大护理教师的共鸣,临床用人单位仍未做到量才使用,以致护理教育改革阻力重重。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都是为了缩小乃至最后消除“要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活动也一样,由于这些特殊矛盾的存在,使得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呈现出高层次性、职业性、综合性的本质特征。

1.1高层次性

高职护理教育仍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根据其岗位性质,具有一定的职业性,所以具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层次和结构。现代护理技术的发展(专业化、智能化、高科技化)已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其特殊的职业岗位使从业者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这种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建立在护理教育体系中较高的层次上,不仅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卫生事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有关。过去,专门训练由中职护理教育机构承担,如今,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在更高层次的教育基础上。

1.2职业性

护士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否属于专业性职业有6条判断标准:①一个正式的全日制职业;②拥有专业组织和伦理法规;③拥有一个包含着深奥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知识体系,以及传授和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完善的教育和训练机制;④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高度关注和力求达成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⑤获得国家特许的市场保护(鉴于高度关注的社会认可);⑥具有高度自治(主要指护士工作时间内所表现出的慎独修养)的特点。护士职业完全具备6条标准,所以护士职业具有专业性的特征。目前,护士已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技能型紧缺人才而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

1.3综合素质

护理实践活动是融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是综合性很强的领域。护士作为护理实践者,直接面对各种病人及健康人的保健照护,其护理活动体现了护理理念、护理技术的综合应用,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药学于一体。因此,护士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相关知识,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

二、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规律

规律是指客观事物组成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护士接受的是一种专业化的培养,属于特殊的专门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护士的培养要遵循教育、高等教育、医学护理教育的基本规律。护理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适应护理学科发展,并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2.1医护密切结合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子系统,医学关注的不仅是人类生物意义上的生命,还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医学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和医学实践活动,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体,医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帮助人类恢复、保持和增进健康,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其职责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即救死扶伤,治疗疾病,帮助恢复、保持和増进健康,也即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护理是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科学,服务对象是人。护理的神圣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和减轻痛苦。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和护士的职责相同。因此,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生和护士是分工不分家,需要密切配合完成医疗、护理相关工作,从而促进病人痊愈,促进人类健康。在医学护理教育中,任何与生命相关的基础知识,不仅医学生必须掌握,护生同样也要掌握,只是相关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及对服务对象实施医疗、护理的方法而规定相关内容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护理教育,因为护理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医疗方案、健康教育方案、家庭访视等工作都需要护士去实施。因此,医学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护士的重要方法之一。

2.2产学合作教学

产学结合又称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商讨培养方案,按照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实施适合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质量实行校企多元评价。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人才数量、质量上的按需培养。这一方式,打破了学校固定不变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使人才培养从学校走向了社会,使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原则,以护生应掌握的职业岗位技术操作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护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安排相关理论课教学,体现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护理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课、专业操作的模拟课练习和临床岗位的技能训练和实践,使护生在实践教学中领会知识、学会操作、掌握护理技能。在现行条件下采用产学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有利于护生掌握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2.3双重属性

高职护理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一般是针对职业岗位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普通高等教育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学科教育。护理职业教育是面向卫生服务的教育,是沟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高职护理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体现了护理职业教育高移化和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规定了护士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同时,“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现代护理岗位需要高职护理人才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及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既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又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三、结语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5

护理专业包括外科护理和内科护理两种,其中外科护理最为重要,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各大医院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是护理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许,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其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强,具有探索意识的高新人才。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需要有很强的临床技能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简单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但是高职院校由于能力有限,没有做的这种基本要求。本文对于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建议,希望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我国高职院校外科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1理论内容多,授课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又分为西医护理和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的学生需要学习中医基础、中药学、中药养生、中药临床等多方面知识,这些知识涵盖所有的中药知识;西医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西医学、药物配量、西药临床等所有西医知识。不论是西医护理专业的学生还是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需学习的理论知识量大,高职院校学生学时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到所有知识,老师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效率低。

1.2实践教学少

现在各大医院对于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在就业前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理论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学时短,学校为了造成教学任务,减少实践操作训练时间,而且现在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人多,学校场地和设备有限,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操作培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有限,老师的专业能力不强,遇到不理解的知识一带而过。

1.3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

对于中医护理的学生,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上,忽略外科专业知识,而且在外科知识学习中遇到晦涩的知识增加学生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中药护理专业,由于药物配方繁多,在记忆和使用方面学生容易混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造成医药事故需负刑事责任,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2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落后

外科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我国高校的专业多数为理论型专业,我国教学模式是理论型专业教学,主要是应对学生考试,很多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出现断层,而且理论知识不扎实。高职院校外科护理专业教学课堂上教学方式老旧,课堂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外科护理专业的特性,抑制学生的发展。

2.2课程安排不合理

我国目前有较多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晋升而来,还有一部分是各大高校的附属学校,教学理念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根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为三年制教学,学生学习课时少,老师教学任务重,老师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注重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低,而且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浅,不能胜任医院提供的岗位。

2.3理论和实践脱离

现在很多医院不愿接受学校学生前来实习,高职院校的附属医院名气小,医疗设备简单,除了学校学生和老师等校内人员治疗小疾病,其他人员到附属医院就诊少,实习学生参与实训机会少,得不到锻炼。有的院校没有附属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医疗机构合作,使得学校学生实习机会微乎其微,学生掌握的知识得不到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最后就被遗忘。

3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3.1注重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高质量教学水平老师才能培养优秀人才。我国外科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注意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它能引导其他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其次,高职院校重视老师综合素质培养,改变以往高职院校老师只能在当地医院进修的状况,高职院校增加老师进修经费,为老师提供到权威医疗机构进修的机会。老师们取长补短,完善教学方法。

3.2大量引进专业老师

我国高职院校旨在培养能快速上岗的学生,教学老师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变化,学习新型知识并及时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学校培养新生力量,填补退休老师的岗位,避免出现断层。

3.3改进教学方法

因为外科护理专业的实用性很强,所以,沿用原有的应试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教学需求的,当然对于原有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的抛弃,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老师在课堂上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情景模拟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事例分析时可以进行角色分配,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也能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4结束语

高职专业护理专业教学在以往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方法有很多种,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选取其中科学合理的改革办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而且对全校教学进行全方面改革,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才能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

作者:刘洋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

参考文献

[1]夏凡林,鞠晓红,王颖.从改革后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看外科护理学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

[2]高鹏.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11).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6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当前,护理人才紧缺,这种环境给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也对他们境外就业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中提出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以及涉外业务的英语应用能力。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对于一般英语教学来说,难度、深度都比较大,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情景教学法是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不仅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会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运用英语知识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护理专业日常工作中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中教学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通常对学生进行课文、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注重记忆功能的实现,学生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过度的依赖教师,成为语言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成为单方面的活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虽然学习了几年的护理专业英语,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缺乏良好的交际能力。

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到位,使得护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实践教学不到位,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潜力开发不到位。

同时,当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与护理临床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内容联系不到位,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

此外,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将精力放在提升自己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普通英语上,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学习重视不足,掌握也不到位,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能力在就业后逐渐退化,一些优秀的护理人员也只是简单的阅读外国文献,在工作中的交流很少,严重制约着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境外就业。因此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就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法概述。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产生并逐渐盛行,最开始被成为口语法,到50年代之后改为情景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引入中国。情景教学法要求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掌握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英语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景,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营造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多样化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掌握大量的英语材料和对话模式,明确护理专业英语的语言结构,最终实现英语交际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情景教学法等,其中情景教学法有着比较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感性的英语材料,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语言材料、话语模式等有机结合,转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实物、小组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动力,这对于护理专业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态度,有内外动机之分,内部动机是学生个体对学习的感兴趣,外部动机是为了学习以外的目的进行学习。内部动机的重要性更大,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实现。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满足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条件等,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也应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哑巴英语,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因此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听说对等综合能力,将英语基础学习与实际的交际应用能力相统一。情景教学法能够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简化话语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护理专业英语知识。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的应用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为基础,强化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为教学理念,强化英语应用以及实用性,避免出现哑巴英语,教师不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的指导者与引领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营造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与实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人为关怀的理念,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专业英语学习态度和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信心,使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

2.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当前,医学护理的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要求护理专业的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在目前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利用英语文献,撰写论文,翻译资料的机会很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获得毕业证书,据此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科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需要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作用,利用教材对话模拟情景对话,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由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有所侧重,将难掌握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利用汉语进行讲解,从句型入手,掌握句型的表达方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让学生背诵经典的句型,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情景材料的选择要与护理英语教学目标相一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实际的案例开展高职护理英语学习,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医学临床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护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有机的结合。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不同单元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护理评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案例,有位30岁的外国女性患者就医后发现为感冒,然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据此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掌握比较常用的护理表达形式。

pleasewaitamoment!iamgoingtotakeyourtemperature.iwillseetheresultinfiveminutes.takeonetablethreetimesadaybeforefood.takethemedicinewithalotofwater.isyourtummystillsore?等,选择合适的情景材料,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对使用的句子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能力。每节课上,教师都应以一定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以医院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情景进行,如注射、对患者量体温、患者术前宣教、患者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法,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5.多媒体辅助情景创设。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像、视频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师要为学生准确大量的素材库,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医护工作的影像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对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好的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知识。

四、结束语

护理专业是为了服务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满足当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成长为高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雯,李娜.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96-97.

[2]王云,刘琦,秦明照,陈路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07:72-73.

[3]李颖钰.情景教学在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2.

[4]江晓东,贾雪宁,谢家鑫,晏柳清,刘俊香,陈琰晗,王炎峰.高职护理英语情景会话教学中小组考核法的设计与实施[J].重庆医学,2014,32:4411-4413.

[5]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03:63-65.

[6]季月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7:88-89.

[7]孙野.探讨情景教学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4:251-252.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7

1.1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关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说法不一,但基本有4个方面:(1)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2)领导与决策能力;(3)教育与指导能力;(4)科研能力。其中直接提供临床护理是核心能力的核心[8]。护士核心能力于21世纪被引入我国护理领域,逐渐引起护理研究者、管理者的重视[9]。

1.1.1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专科护士利用其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尤其是在指导、管理、咨询、协调、教育和专科评估方面的实践相对稳定和成熟,并通过各方协调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方案的落实[10]。

1.1.2领导与决策能力专科护士作为管理者,应具备领导和变革能力,改革不合理的护理方式,参与护理人员配备等,并能提出人才使用的合理化建议,参与护理效果等的考核评价,参与监测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1.3教育与指导能力专科护士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同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提高护理质量。例如,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生、社区护理人员等提供适当的教育,指导和教育病人、家属及其他看护者。

1.1.4科研能力护理研究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基础。专科护士能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丰富自己的理论。专科护士的研究也应注重对边缘学科的探索,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领域。

1.2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

1.2.1根据专业进行培养专科护士的工作领域很多,如老年科专科护理、伤口及造口专科护理、糖尿病专科护理、肾病专科护理、心脏病专科护理、神经科专科护理、iCU专科护理、骨科专科护理、妇产科专科护理、儿科专科护理、精神科专科护理、肿瘤及临终关怀专科护理等[1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12]中明确提出,2005—2010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3]于2008年全面启动iCU、手术室、急诊、血液透析和助产5个领域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制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细则,围绕核心能力,即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确定相应课程。

1.2.2根据护士资质进行培养护士按工作年限可以分为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护士长。针对低年资护士着重加强职业探索阶段和职业建立阶段的教育与培养,重点培养其临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专科理论技能等。针对护士长,主要进行管理能力培养。总之,对初级护士应侧重管理与应急能力训练。

1.3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以iCU为例

1.3.1制订培训方案由医院iCU专科护理管理小组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和《iCU专科护士临床实习手册》《iCU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量化考核标准》《iCU护理质控检查标准》等相关培训方案,编写iCU护士培训讲义,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培训内容[14]:(1)重症监护学相关理论;(2)各种基本监护技术与病情评估;(3)各系统的监护要点与技能;(4)iCU感染控制;(5)iCU心理护理。

1.3.2理论授课带教教师采用集中授课示教的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应用多媒体课件,辅以提问、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积极性。利用跟班实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且根据学员层次不同安排相应的跟班教师,因材施教。比如高年资的学员或已经从事过iCU工作的学员,对于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更多,应安排经验丰富、查新能力强的跟班教师带教。

1.3.3临床实践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为6个月,学员挑选适合自己的两个iCU分别进行3个月的临床实践,可采取1个月脱产学习,2个月临床学习,但要以临床学习为主。临床实践培训内容包括临床监护技术与临床技能操作两方面。临床监测技术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及动态观察,临床技能操作包括各种监护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及专科技能操作[15]。

2专科护士的认定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定位于硕士及以上水平的教育。专科护士课程内容包括护理硕士课程基本的核心知识、高级临床护理实践的核心知识、特殊专业施行高级护理行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部分,学制一般为1~2年[16]。其教育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科研能力、护理结果评价能力及临床教学能力,以发挥专科护士的多种职能。然而,美国专科护士的培训是由有关专业机构/团体评审认定的专科证书课程逐渐发展到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员一般先完成专科证书课程,取得执业资格,再攻读硕士学位。现阶段,我国同时满足高学历和具有丰富专科临床工作经验要求的护士数量不多,且要求我国专科护士都具有硕士学位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学者提出:对我国专科护士课程层次的要求应逐步提高,对于专科护士的学历要求应放宽,允许其先完成专科证书课程,取得专科护士执业资格,再在3~4年内完成高层次的学习。2007年卫生部组织专家针对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5个专科护理领域,研究制定了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就培训对象、目标、时间、内容、考核要点等进行规范,以指导各地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从培养目标和培训内容上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培训项目都属于专科证书课程,只有少数培训项目属于硕士水平教育,这种培训层次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然而,专科层次的培训缺乏护理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属于专业护士(SCn)培训。我国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才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发展、评教评学制度建设以及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17]。在大力开展专科护士培训的同时,应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硕士学位课程培训的试点及规模,对培训项目充分论证,逐步完善,以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

3我国专科护士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中文图书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8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对具备英语水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来迫切,尤为需要对具有涉外交流能力的护理人员,为此大批高职医药学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培养不仅掌握先进护理知识、先进护理技术,并具有良好英语水平,能用英语顺利交流的复合型护理人员。为了能很好的培养涉外护理专业人才,重要的一个举措是一定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摸索出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新策略。对此,本文思考如下:

1.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的护理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护理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今后从事涉外护理工作中进行涉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进行护理英语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在将来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英语知识储备,然而很多高职校并不拥有具备这样双重条件的教师,很多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出身,对医学英语知识相对匮乏,不能给学生补充专业的医学英语术语,极大地限制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从而导致在教学上,英语学习与护理知识相脱节。

2.2学生缺少听说训练

高职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较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英语教师只是讲授词汇和语法,没有进行专门的口语教学,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这样培养处理的学生大多数是哑巴英语,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对于涉外护士,听说方面的技能是她们在日常工作与病患沟通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很多已经工作的涉外护士在这方面却无法得到外籍单位的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期间,缺乏听说方面的训练。学校无法提供可靠的硬件条件,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资料。专业词汇量比较大,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词汇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导致在工作岗位中无法和病患有效的沟通。

2.3缺乏人际沟通、地区文化方面的培训

很多高职校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只抓英语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课的掌握情况,很少会开设人际沟通、地区文化方面的课程,因为缺乏高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从而造成了与外籍病患严重的沟通障碍。

3.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

为了培养能用英语与外籍患者顺利交流的涉外护理人才,重要的是要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需要具有良好听说能力,且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教学交流平台。其次,学校应采用专业的护理英语教材,同时涉外护理专业教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补充专业的医学词汇,这样才能给学生补充专业的护理英语词汇,让学生用英语阅读理解医学护理的相关知识。

3.2加强学生听说训练

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为第一出发点,教师在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让学生张口发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再者,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多利用多媒体工具、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护理知识相关的图片、对话、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模拟各种医院案例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进行口语和护理英语词汇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在医院环境下如何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3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注重地区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请一些心理学、人际沟通方面的专家开设讲座,同时,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加强日常句型的练习,使学生具备与病患轻松沟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在工作中与病患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同时,学校也应开设相关的跨地区文化知识的课程,例如、饮食习惯、文化禁忌等内容,可以安排一些实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请外籍人士组织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教堂、涉外医院等,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文化,才能尽可能避免矛盾与摩擦,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英语教学在高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认真梳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既有良好护理知识、高超护理技能,又能顺利进行涉外交流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玲.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16(2)

[2]蒋兴君.高职护理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2)

[3]孟洋.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5(3)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助产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材建设 高职

高职助产专业的前身是原中专助产专业和妇幼保健专业,2004年国家规范高职院校专业名称后统一改为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由原来面向医疗改为而向护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将来参加护理职称评定。因此,用人单位对助产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有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尽快进行调整,随之的课程设置及配套的教材建设也要跟上。

1.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高职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为一线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高职这一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又要体现助产专业的专业特色。因此,在了解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考虑助产岗位的需求,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相关能力。内含胜任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其中,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等;相关专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于助产专业的学生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高职助产专业学生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相关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1.2 知识素质。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助产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助产专业学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助产岗位的需要,也是将来适应岗位变革的需要。2005年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改变后,助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随之扩大,这就要求助产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将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助产专业人才规格的核心,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助产专业学生不仅本专业技术能力要过硬,能规范地产前监护、观察产程和助产,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界的今天,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20世纪后期,英国高等教育曾面临毕业生拥有各类资格证书,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引起了英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由此曾提出“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并探究其培养模式。这里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所掌握的通用的,可迁移的,适用于不同职业领域的关键能力,包括:理解和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基本文字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习新技术和外语的能力、以及诚信、自信和创造力等。这提醒我们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应关注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培养。

1.4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助产工作很辛苦。经常需要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此外,因为从事助产工作的几乎都是女同志,自身的生理特点,家庭、工作、人际等各方面都将对其构成压力,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其次,应分析助产专业就业方向。原医疗方向的助产或妇幼保健专业,就业主要面对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主要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现在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就业面明显拓宽,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因此不仅能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且能从事护理、社区保健等工作,一专多能,给用人单位合理配备人才及具体工作安排提供了便利。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的突然转变,我院对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曾作了初步调整,由原来的“培养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改为:“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农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但这个培养目标在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方面阐述得也不够全面,因此,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结合现在助产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调整为:“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助产、妇女保健和护理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护理理念,具有必须的人文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产科、妇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社区从事临床助产、护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社区保健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

2.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应该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课程设置的调整必须考虑从我国的国情、学院及高职课程的现状出发,总结高职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助产专

业课程设置中应以助产岗位需求为标准,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分解,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要考虑到由于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基本法则和越来越快的职业流动和岗位变动,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方向的变动,学院初步调整了助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

(1)必修课,包括:

①公共基础课: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②职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营养与膳食、生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学和护理导论。

③职业技术课:健康评估、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学及护理、产科学及护理、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等。

(2)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

而根据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情况如下:(见表1)

从上表来看,按照助产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的课程设置是以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了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安排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了公共基础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了课程。

将助产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划分为助产专业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

必修课包括: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剖与组织胚胎、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源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导论、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护理学、产科学、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传染病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管理学、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选修课包括: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护理伦理与法规、膳食与营养、中医护理、应用文写作、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人际沟通、急救护理、专业英语、美学。

与2006年修改的课程设置比较来看,以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助产岗位群的需求,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明确了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压缩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转岗能力。有希望能增加助产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高职助产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之本,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根本,它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相继设立了高级助产专业,但一直没有统一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的专科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中专助产专业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大学本科《妇产科学》,有些学校使用的是自编的地方教材。

助产专业划为护理类后,学生将来不仅要参加专业考试,还要参加护士上岗证考试,这就要求助产专业的专科教材应该融入妇产科护理学内容,一方面促使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知识,便于今后转岗,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参加护士上岗证考试时复习迎考。

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专护理专业;模块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所推出的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对其实现方式与实践效果进行明确分析,特对此展开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2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00名。所选取学生在年龄、入学基础成绩等无明显差异。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对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实验组:采用模块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模块整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4大基础模块,其中理论课程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讲授,实训课程在相应的模拟实训环境或实验室进行培训。第一模块:呼吸系统疾病。在课程中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病理知识进行讲授,首先对呼吸系统的基础构成以及器官功能等进行讲述,后对护理系统的病理进行分解讲述,最终对护理系统的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第二模块:心血管疾病。先对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进行讲述,后对其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以及病理知识进行讲述,最终对疾病的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护理原则与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讲述。第三模块:消化系统疾病。结合消化系统的构成、作用、疾病诱发因素、病理知识的顺序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后结合病理知识对相关护理原则与护理措施进行讲述。第四模块:泌尿系统疾病。对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引发因素与相关病理知识进行讲述,结合医学常识对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原则进行讲述。

(2)教学方式调整。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模块式整合后,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调整,在理论课程中可参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更为立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在一个模块的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在实验室组建模拟仿真护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对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深化理论知识。

(3)建立考核体系。结合模块教学模式的特点建立分级考核模式,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在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计划做出适时调整。

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学生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实验组学生以分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为主;对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方案回馈意见调查。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培养效果对比

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各项调查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为:实验组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技能提升程度、实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2.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调查结果

分别对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少数学生对教学课程并未产生过多兴趣,甚至产生枯燥与厌烦等感觉;实验组多数学生在模块教学模式下专业兴趣有所提升,且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大多数教师对模块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种模式的教学更适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均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差异,护理学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护理专业教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参与见习。随着现代护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模式的逐渐调整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其中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研究对模块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与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配合一定的实训,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课程分化为四个模块,分层次教学,其实践结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