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十篇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十篇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3:13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急诊护理;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9-0109-02

doi:10.14033/ki.cfmr.2016.19.058

多发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急症,损伤部位多,一般多伴有大动脉损伤、脏器损伤、复合损伤等情况,病情严重复杂,假若抢救不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1]。因此,及时正确的抢救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对2015年1-12月收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急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37.28±10.9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14例,斗殴伤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4例;受伤部位达2处者17例,3处及以上者22例。

1.2护理

1.2.1急诊初步处理(1)迅速评估病情。多发性骨折患者被送入医院后,急诊护士应迅速接诊,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受伤的部位、时间、原因及处理经过。询问病史的同时,立即解开或剪开患者衣裤,检查患者受伤部位,评估损伤程度,观察患者呼吸、心跳,结合患者或家属主诉,初步判断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处理。(2)呼吸道管理。急诊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内的血凝块、分泌物和呕吐物,避免引起窒息。患者多处骨折,失血量大,早期给予持续吸氧,5~6L/min。对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血容量。急诊护士要预见性的快速建立2~3道静脉通道,避免因患者病情变化静脉塌陷无法穿刺。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按照补液原则先后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在入院1h内输入液体不得少于1000ml。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避免因输液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引起急性肺水肿。如无条件观测中心静脉压的,当成人尿量大于30ml/h时,考虑血容量基本补足,可减慢滴速。(4)病情观察。多发性骨折常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骨折局部剧烈疼痛会掩盖早期症状,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骨折处理的同时,急诊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及时发现潜在的其他损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皮肤黏膜、尿量变化、疼痛程度、皮肤张力和温度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发现患者面色紫绀或者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考虑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伴有多脏器损伤,要考虑多器官的因素,避免超量补液,并尽可能利用监测手段[2]。当尿量

1.2.2疼痛护理多发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通过询问和观察,急诊护士要明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作出针对性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搬动患者,避免加剧疼痛;检查外固定是否适当,避免过紧造成局部肢体缺血或者过松引起骨折端移位。患者疼痛难忍,确认无其他损伤和严重并发症后可给予镇痛药镇痛治疗。

1.2.3心理护理患者发生多发性骨折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害怕、孤独情绪不稳、易冲动等多种不良的心理状态[7]。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急诊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耐心疏导他们的负性情绪。家属不在身边的要想尽办法及时通知家属来院陪伴。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能感受到急诊护士柔的一面;在救治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动作麻利,操作熟练,体现出快、准,让患者或家属能感受到急诊护士刚的一面。这样可以培养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减轻患者或家属的不安心理,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在紧张的护理过程中,急诊护士要合理分工、合理分配时间,将患者的初步诊断、下一步处理措施以及疾病的预后告知患者或家属,让患者或家属心理有充分的预期,并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同时,要引导患者家属在生活、精神上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1.2.4并发症护理(1)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多发性骨折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病急,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患者死亡。为降低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早期有效固定患肢后尽量避免搬动,特别是以长骨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及时发现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症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急诊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的变化。一旦考虑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开放气道,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马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早期足量使用激素减轻脑水肿,冰帽降温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用脱水剂降低脑组织代谢。(2)骨筋膜综合征。骨筋膜综合征多见于肢体创伤后,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急诊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补充血容量,加强基础护理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8]。

2结果

被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就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病情稳定后收入院治疗或行急诊手术治疗的36例,其余3例死亡(1例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考虑为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2.3%。在急诊救治期间,发生1例患者并发骨筋膜综合征和1例患者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因急诊护士观察仔细,发现早期疑似症状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3讨论

多发性骨折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早期正确的病情评估是急诊救治的关键。因此,急诊外科护士通过简单的问诊以及快速的体格检查能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皮肤、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处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有效的固定以及包扎止血,避免出现并发症。多发性骨折患者合并多种生理创伤,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创伤。由于伤情突发、严重,患者家属难以面对事实,焦虑、不知所措。急诊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家属的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病情、处理措施以及疾病预后。语言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尽量让患者或家属能快速做出决定。同时鼓励患者或家属,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保证急诊救治的顺利进行。本组患者中,通过早期正确的病情评估、急诊救治和精心的护理干预,36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转入病房或行急诊手术。通过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1例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和1例脂肪栓塞综合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针对性处理后恢复良好。多发性骨折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快速处理,与时间赶速度。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况时可以处乱不惊,胆大心细。因此,急诊护士在工作之余,要加强业务的学习以及急诊的应急演练,能为急诊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典清,尤福萍.多发骨折并休克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护理[J].右江医学,2012,40(5):752-753.

[2]康先启,周初松.68例多发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1):65-66.

[3]HeithantH,BruceCK,Davidwm,etal.postinjurymultipleorganfail-ure:theroleofthegut[J].Shock,2001,15(1):1-10.

[4]崔定风,马咏梅.多发性创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10,40(4):104-106.

[5]郑晓明.多发性骨折130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5-7.

[6]王金玲.63例多发性骨折并休克抢救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6):111-112.

[7]李建萍.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62-63.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93例报告董汉光,沈正荣,林汉庭

电凝治疗枕大神经痛竹方龙,张威,吕庆伟

输尿管异常及术中避免损伤有关问题探讨龚菊莲,胡光明

73例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吴娇臻,淦细红,陈玉梅,李洁

颈髓损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预防蔡锦辉,刘敏慧,樊新,邱金妹

脑挫裂伤的临床特征与Ct、mRi的对比研究曹明志,郑翔鹏,赵利华,庞传金,田素臣,黄启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周伟荣,陈正形

一期修补中低位肛管直肠损伤付宝娟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胡珍芬

尿激酶在重度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张剑平,赵玉祥,柳中悦,阮琳,谢国海,沈益金

浅谈护士长对当代护士的管理技巧潘新华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韩文彬,林凌,周允中

高压蒸汽灭菌工作质量问题的研讨王梅素,施杏梅,丁巧娣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严重粉碎性骨折张政宏,韩勇

儿童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救护体会蒋月花

眼球摘除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楼六一

中空加压螺钉倒三角平行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袁翀,陈天国

痉挛性脑瘫的围手术期护理叶国凤,潘小琴,陈林招

外伤性小肠破裂诊治体会李林华

腰穿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黄汉昌,贾文庆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治疗体会陈黎虬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范卫星,徐朝晖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修复治疗柳育健,刘云建,韩伟平,任少君

颅骨修补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王列,孙里杨,郭峰,张美彪,王宁

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分析应绍平

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张立岩

重症胆管炎38例治疗体会寿铉明,边锡良

aF钉治疗下胸椎、腰椎骨折季日旭,张长松,蔡仲卿

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沈志翔

高龄胃癌22例临床分析陶四青,郭义豪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治葛元龙,陈杰,单国进

髋臼骨折26例诊治分析沈新乐

消化道异物治疗体会蒋振宇,张镇宇,娄钧

重型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患者的急诊手术蓝凌友,陈朝晖,洪溪屏,徐丽英

颅脑损伤病人的健康教育陈丽文,郎史文

硬纸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王武琦

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王惠琴

可吸收线"8"字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张俊杰,田耜奇

股骨颈骨折16例误漏分析李建,田小军

粉碎颅骨一期成形治疗体会章卫康,刘锦霞,杨岳炜

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张三山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骶尾部褥疮的防治俞霞,方晶

骨盆骨折合并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吕建国

外伤性小肠破裂86例诊治体会李珍,汪虹,瞿炬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阮小欣

闷热综合症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吴健红,许凤鸣

5例霉菌性败血症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王爱莲,卢德妹

冷冻外科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护理对策宋洁,任英,汪四花

麻风病住院病人的特点及护理对策章淼尔,楼水琴,俞秀娟,沈国丽

放化疗致白细胞重度缺乏病人的护理干预吴志梅,陆萍

综合医院急诊外科的完善与发展瞿炬,郭峰,汪虹

骑缝钉在移位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吴进

骨科钻孔软组织保护器的制作及应用陈立军

二尖瓣脱垂31例手术治疗郑亮承,孙成超,谢德耀,蒋成榜,陈力,王珏

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体会周臻

静吸复合全麻下剖宫产手术的体会陈益叶,蔡伟珍,张静芳

甘露醇对脑外伤病人的肾毒性作用周三权,孙凌

青年人食管裂孔疝误诊分析陶宏平,潘国武,刘剑

掌腱膜挛缩症10例报告周光,胡艇,郑进佑

胆道感染和抗生素的选用龚渭华,阙日升,陈力,施小宇

钢板结合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胫骨骨折郦根海,王卫,顾晓辉,方惠萍

手术病人插胃管时机的探讨郑小春,吴蓓茸,吴秀东,陈静

三维Ct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郭献忠,陈伟建,方一鸣

脾血管肉瘤的诊治卢晓男,李谷,陈力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胡燕,杭建飞

颅脑损伤后的口腔护理金瑛

额眶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戴敏,兰华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康复护理潘捷

23例骨折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周齐英

70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升高分析及护理李娜

心身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运用应美红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刘彩霞,周楠,金碧霞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选择和使用姚甬平,金娟娣

县医院开展病人选医生的实践舒兴山

胰腺损伤23例临床诊治吴栋平

重型颅脑伤伴高钠血症29例临床分析杜朝亮,蒋永进

卧式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会郑朝辉,陈文君

孟氏骨折脱位诊治的几个问题陈晔中,成羿,朱杭,黄海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分析余耀生

腹部损伤的急救冯兴华

自体血回输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顾张善,卓华,史清平,陈圆嫒,张俊敏

异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260例临床效果分析兰彩娇,单丽芳,毛秀玲,阙小妙

动力髋钉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金伟强,郑俊,张兴群,陈四木,高志潮

病人自控止痛在胸外伤中的应用吴鹤芬,罗善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周杨礼

肠套叠诊断的简化及其治疗的选择祝俊巨

一次性气管套管应用体会(附56例报告)蒋建华,邬国娟

复杂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应根东,徐勇,俞亮,楼晓荣

面部创伤急诊整形修复的经验杨连华,费建国,雷文跃,何建明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方法的比较吕杰

尿生殖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王国耀,谢世英,蒋军辉,蒋照辉

多普勒法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主动脉顺应性林仙方,郑哲岚,孙新明,金轶,彭晓慧

重症脑损伤病人胃肠道的保护俞云文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58

多发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急症,损伤部位多,一般多伴有大动脉损伤、脏器损伤、复合损伤等情况,病情严重复杂,假若抢救不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1]。因此,及时正确的抢救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对2015年1-12月收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急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37.28±10.9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14例,斗殴伤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4例;受伤部位达2处者17例,3处及以上者22例。

1.2护理

1.2.1急诊初步处理(1)迅速评估病情。多发性骨折患者被送入医院后,急诊护士应迅速接诊,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受伤的部位、时间、原因及处理经过。询问病史的同时,立即解开或剪开患者衣裤,检查患者受伤部位,评估损伤程度,观察患者呼吸、心跳,结合患者或家属主诉,初步判断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处理。(2)呼吸道管理。急诊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内的血凝块、分泌物和呕吐物,避免引起窒息。患者多处骨折,失血量大,早期给予持续吸氧,5~6L/min。对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血容量。急诊护士要预见性的快速建立2~3道静脉通道,避免因患者病情变化静脉塌陷无法穿刺。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按照补液原则先后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在入院1h内输入液体不得少于1000ml。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避免因输液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引起急性肺水肿。如无条件观测中心静脉压的,当成人尿量大于30ml/h时,考虑血容量基本补足,可减慢滴速。(4)病情观察。多发性骨折常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骨折局部剧烈疼痛会掩盖早期症状,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骨折处理的同时,急诊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及时发现潜在的其他损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皮肤黏膜、尿量变化、疼痛程度、皮肤张力和温度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发现患者面色紫绀或者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考虑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伴有多脏器损伤,要考虑多器官的因素,避免超量补液,并尽可能利用监测手段[2]。当尿量

1.2.2疼痛护理多发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通过询问和观察,急诊护士要明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作出针对性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搬动患者,避免加剧疼痛;检查外固定是否适当,避免过紧造成局部肢体缺血或者过松引起骨折端移位。患者疼痛难忍,确认无其他损伤和严重并发症后可给予镇痛药镇痛治疗。

1.2.3心理护理患者发生多发性骨折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害怕、孤独情绪不稳、易冲动等多种不良的心理状态[7]。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急诊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耐心疏导他们的负性情绪。家属不在身边的要想尽办法及时通知家属来院陪伴。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能感受到急诊护士柔的一面;在救治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动作麻利,操作熟练,体现出快、准,让患者或家属能感受到急诊护士刚的一面。这样可以培养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减轻患者或家属的不安心理,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在紧张的护理过程中,急诊护士要合理分工、合理分配时间,将患者的初步诊断、下一步处理措施以及疾病的预后告知患者或家属,让患者或家属心理有充分的预期,并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同时,要引导患者家属在生活、精神上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1.2.4并发症护理(1)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多发性骨折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病急,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患者死亡。为降低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早期有效固定患肢后尽量避免搬动,特别是以长骨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及时发现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症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急诊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的变化。一旦考虑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开放气道,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马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早期足量使用激素减轻脑水肿,冰帽降温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用脱水剂降低脑组织代谢。(2)骨筋膜综合征。骨筋膜综合征多见于肢体创伤后,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急诊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补充血容量,加强基础护理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8]。

2结果

被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就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病情稳定后收入院治疗或行急诊手术治疗的36例,其余3例死亡(1例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考虑为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2.3%。在急诊救治期间,发生1例患者并发骨筋膜综合征和1例患者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因急诊护士观察仔细,发现早期疑似症状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3讨论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21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收治因病理性骨折而住院或住院过程中发现病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2岁。16例经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骨折而获得病理诊断,且与临床诊断相吻合。14例因肿瘤晚期无手术条件或无手术指征而来作病理诊断,但有与骨折相关的明确的临床诊断。2例因肺部感染入院后发现病理性骨折,虽然经反复检查,但骨折的原因不清楚。32例患者中,骨折的部位分别为股骨、肋骨、肱骨、椎骨、锁骨、指骨。

结果

本组老年人病理性骨折的病因构成中,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占全部骨折的75%,而其中以源于肺癌的骨转移最多,占全部病例的25%,其次有肝癌、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本组有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骨折为腺癌转移所致,但于住院期间都没寻找到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在导致骨折的骨原发性疾病中,没发现恶性肿瘤均为良性病变。共有骨纤维异样增生症、骨化性纤维瘤及内生软骨瘤各2例。另有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而发现肋骨病理性骨折,但经全面检查未发现导致骨折的疾病。本组患者受侵部位及其发生率,结果见表1。

表1所有病例受侵部位及其发生率

骨折部位受侵次数发生率(%)

股骨1431.8

肋骨1431.8

肱骨613.6

椎骨313.6

锁骨14.6

指骨14.6

资料表明,几乎全身的骨骼均可受侵于恶性肿瘤而骨折,但以四肢近端长骨和肋骨为主,椎骨常受侵。

本组患者24例无诱发因素而表现为自发性骨折,且22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8例有外伤性诱发因素,其中6例为骨原发性良性疾病,2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8例为多发性骨折均为恶性肿瘤所致。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骨折中,从诊断原发肿瘤到发生骨折的时间为1个月~6年,平均29个月。有12例以骨折为首发表现,并因此而寻找、发现有关的疾病,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肺癌、肝癌及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各2例),6例为骨原发性局部疾病(骨纤维异样增生症、骨化性纤维瘤和内生软骨病各2例)。

本组患者中有16例接受骨折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病灶清除、复位或移植、内固定,术后均恢复了患者的部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16例非手术治疗,给予骨折的外固定或制动,但因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多影响。

讨论

病理性骨折是指骨折本身发生病变,导致局部骨皮质溶解、破坏、变脆,常在正常活动时或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骼的骨折。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并不困难,常规X线检查即可获得提示,若结合Ct和mRi检查,诊断病理性骨折则更为可靠。但其病因的诊断有时却较复杂,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1],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化验、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据报道,骨骼是各种恶性肿瘤转移最常受侵的器官,病理性骨折只是肿瘤转移的较晚期表现。在此之前可全无自觉症状,甚至带病生存,没有疼痛长达几个月活几年[2]。在本组患者中,从发现原发恶性肿瘤到发生骨折的平均时间为29个月,能肯定的最长时间为6年。这与国人肿瘤发现的偏晚及中晚期肿瘤诊疗理念有关。如本组患者中有6例晚期肿瘤以骨折就诊,经检查均为多部位转移,丧失了诊疗机会,这就进一步说明,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诊疗中尤为重要。

老年患者病理性骨折,除原发病的诊疗外,提倡对骨折进行积极的外科诊疗,虽然有时手术治疗是姑息性的,但可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部分功能,便于护理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病理性骨折多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且多表现为自发性骨折;多部位骨折均为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肿瘤骨转移致骨折的最常见部位为股骨及肋骨。

参考文献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脊柱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非病理性因素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参考。分析患者的骨折椎体节段、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疗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压缩程度与脊柱曲度改变有我明显相关性,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骨折应采取积极治疗。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很多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终身瘫痪或者死亡。其结构较具有承重、运动和保护脊髓的功能。胸腰椎是从活动度较小的胸椎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极易发生损伤,胸椎有骨性胸廓的支撑,除直接暴力打击外,损伤的机会较小。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这一区域恰好位于活动度小、稳定性较强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腰椎之间,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胸腰椎更易发生损伤,因此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部位,影像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这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椎体、附件骨折形态、骨块大小,还可以确定椎管的形态、椎管狭窄的程度和神经根狭窄的程度等,结合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大小及骨块移位部位,可提示我们对骨块压迫神经程度的估计,在描述的同时,提出其临床价值,有利于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脊柱骨科中医正骨科门诊。

1.2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纳入标准的患者,即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疼痛、活动受限,X线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1.3排除标准排除肿瘤、转移瘤、结核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1.4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26岁-85岁,平均年龄56.7±14.9岁。

2结果

2.1椎体损伤120例患者共损伤椎体161个,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双椎体压缩性骨折33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平均每例损伤椎体1.3个。

2.2致伤原因其中交通事故62例,高处坠落伤26例,腰部打击伤15例,跌倒致伤11例,其他6例;合并伤:颅脑损伤9例,多发肋骨骨折并挫裂伤6例,骨盆骨折3例,四肢骨折12例,合并脊髓损伤13例。其中交通事故伤中,50岁以上者43例,占69.1%;急刹车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汽车颠簸造成椎体骨折35例。

2.3影像学表现

2.3.1X线平片所有患者均摄正、侧位片,表现为脊柱椎体压缩程度i度114例,Ⅱ度44例,Ⅲ度3例。椎体前缘有碎片者42例,椎体前高度减低103例,椎体后高度减低26例,椎体后缘连续性异常者51例,上下终板骨折者12例,椎板骨折者5例,棘突间距增宽者32例。

2.3.2Ct扫描83例表现为椎体粉碎性骨折54例,椎板骨折32例,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36例,关节突骨折、交锁24例。

2.3.3mRi扫描46例表现为前纵韧带断裂10例,后纵韧带断裂12例,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断裂14例,椎间盘损伤12例,脊髓、圆椎、马尾神经损伤信号改变18例,硬膜外血肿5例。

2.3.4影像学诊断结果全部患者X线平片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中,行Ct检查者83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29例,爆裂性骨折54例;行mRi检查者46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12例,爆裂性骨折34例。

3讨论

根据脊柱胸腰段的应用解剖,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1)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2)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3)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因此,脊柱的压缩性、爆裂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段。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原因存在两个因素:(1)外部作用力(外因);(2)椎体结构强度(内因)。脊柱压缩性骨折不论其在分类上是病理性为主、外伤性为主还是两者并重,都有外力(重力)的参与。除了重力作用外,其他外力作用多是通过臀、足和头部等部位对椎体形成间接压缩力所致。综上所述,脊柱损伤病人,应常规拍X线片,作出初步诊断。若有条件,为防漏诊,也应做Ct扫描,这样尽早作出确切诊断,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若病人经济条件有限,Ct可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必须对以下情况进行重视:(1)有轻微神经症状而平片未显示有价值改变者;(2)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及椎体不稳定骨折而无神经症状者。这两种中具有任一种情况均需做Ct检查。mRi价格昂贵,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对于旋转暴力所致损伤的患者,其伤椎周围韧带破坏可能性大,可行mRi检查,以确定伤椎稳定程度,为手术提供帮助。另外,mRi对脊髓损伤晚期(2周后)的影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脊髓横断、空洞等等,从而判定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王晓伟、潘爱民.t12L1椎体高度差X线测量和压缩骨折的诊断[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2).

[2]李勇,曹秉寿.老年人胸椎压缩性骨折328例分析[J].宁夏医学院院报2001.23(4)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6

1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随着远程互联网的革新,远程医疗也成为了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诊断与分型;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683.3,R68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的相关治疗已逐渐变成骨科创伤中的热门话题,并成为展现医院骨科医疗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医疗技术与治疗方案都得到很大改进,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在临床治疗方面获得让社会各界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医学发展缺少均衡性,基层医院在诊疗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病患时,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对骨盆骨折这种具有危害性的急性病症来说,处理疾病的第一时间与地点往往是在基层医院,所以急救措施是否有效显得格外重要。我国较为落后的急救管理系统,逐渐变成阻碍医学发展的重点问题。面对以上困难,政府部门除了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急剧系统外,同时骨科中的医护人员也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对产生的问题展开积极探讨,以便先进的诊疗技术能够更全面、更快速的普及和推广。文章对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展开细致分析,报道如下。

1骨盆骨折

在骨科创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虽然不明显,但是有着很高的伤残率与死亡率,并且临床效果不明显,这让很多病患及其家属难以接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和髋臼骨折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为骨盆骨折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内脏损伤和出血性休克。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重点是及早诊断、急救,同时对产生的急性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而不是仅处理盆骨骨折病症。所以,在急救骨盆骨折病患时,首先要提升院前和院内急救质量,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伤残率与死亡率,使病患的预后得到改善。

1.1急救盆骨骨折

1.1.1院前急救

抢救病患的黄金时间为院前急救,因此急救医生的诊疗素质对院前急救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在此阶段要积极对病患实施抢救行动,同时对病患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详细评估和记录,包括:尿量、意识、出血、脉搏、呼吸等情况。对于血液流动力学稳定性不强的骨盆骨折病患,尽早实施抢救计划保证血液流动力学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抢救病患的重点内容是快速对骨盆骨折进行稳定,同时使用有效方式使盆骨容积缩小。最为有效、快捷的方式为选取盆骨带,适合使用在处置急救现场、转运急诊病患时,其他急救有效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充气抗休克裤、大量快速输液。

所以,骨盆骨折病患院前急救的重点内容包括现场急救和及时运送,安全、快捷、有效的救治措施能使盆骨骨折病患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

1.1.2院内急救

大多数骨盆骨折病患在院内进行急救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全面检查,诊治医生全部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病患进行评估,也就是边抢救边评估,以便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病患住院后,倘若有条件可以直接住进iCU病房,方便医护人员实施抢救行动。除了急救手术或是诊断病情时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外,其他检查可以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发展推迟检查。针对院内疾病的复苏和评估,要按照特定原则制定详细计划。

在院内救治过程中,需要对骨盆骨折病患出血与休克等病症给予进一步控制和治疗。临床固定骨盆骨折病患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外固定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面积小。针对前后环稳定性较低的骨盆骨折,C型钳能够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并缩小容积。骨盆骨折出血量较大的病患,倘若使用各种抢救措施后,病患的生命体征依然无法得到维持,急救医生要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判断,使用有效止血手段,例如:开腹填塞止血术与临时阻隔腹动脉手术。通常不使用血管栓塞止血术,这是由于此项手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花费时间较长,同时大多数骨盆骨折病患产生的出血现象都属于静脉出血,使用栓塞无效。对于病患长时间出血症状一定要使用有效止血方法,这是由于引发患者死亡的原因通常是止血无效产生的缺血性休克。

针对合并腹腔器官受损病患,不管是空腔器官受损还是实质性脏器受损,都要在防治休克的前提下尽早止血和治疗。大量出血与休克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和普外的外科医生协同合作,对腹腔器官损伤展开有效处理,尽量减少感染给病患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为改善病患预后创造条件。

所以,减少骨盆骨折合并病症的重点包括:缩短诊疗前准备时间、院内治疗时间、加强各科室相互协同合作、抗休克和控制出血量等。

1.2手术治疗骨盆骨折

继续治疗骨盆骨折病患的基础是成功急救,减少伤残的主要手段是及早手术。相较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来说,骨盆骨折较为简单,倘若手术推迟时间较长,会增加复位难度,这会使手术治疗的难度系数超过髋臼骨折。所以,需要在病患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情况下快速固定与复位。值得注意的是,骨盆骨折病患可以在骨科使用择期手术治疗,表明院前急救获得阶段性成功。所以,骨科中的临床医生更要提高责任态度,在术前制定有效计划,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治疗骨盆骨折重点是让骨盆恢复稳定性。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个性化治疗。在稳定骨盆骨折病患时通常不用手术,多数病患通过保守治疗就可痊愈。下面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进行详细探讨。

1.2.1外固定支架

临床治疗骨盆骨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为外固定架,其优点为手术简单,创伤面积小。要想使骨盆骨折病患的固定保持稳定性,需要考虑两方面,①骨盆骨折自身稳定性,②外固定架稳定性。研究数据显示,针对不稳定性旋转盆骨骨折(B型),单纯使用外固定架能够获得足够稳定性;针对完全不稳定骨盆骨折(C型),单纯使用外固定架无法获得足够稳定性。在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病患时,外固定架容易发生针道感染,对病患周围皮肤产生刺激,为病患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在治疗骨盆骨折病患时,外固定架治疗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主治医生更应将其用于临时固定,而不是永久固定。

1.2.2切开复位内固定

现阶段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病患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主要选择,它使用解剖的方式让骨折部位复位,并长时间保持复位。内固定骨盆骨折分为两种:前环内固定与后环内固定。前环内固定主要治疗耻骨支骨骨折与耻骨合并分离,固定方法为单纯螺丝固定与钢板固定。后环内固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骶骼关节前路与后路钢板、骶骼螺丝钉、腰与骼固定系统等。

针对严重骶骼关节复合损伤病患,可以使用前路或是后路固定复位手术。骶骼关节前路手术优点为,能够直接看到骶骼关节的固定与复位,切口向远端延伸,并固定前环损伤,皮肤周围产生刺激问题小。该手术的缺点为,无法使骶骼骨折部位固定,术中出血量大,腰骶受损几率高。相较于骶骼关节前路来说,骶骼关节后路缺点为:伤口出现感染与坏死的几率高,无法直接看到骶骼关节。所以,手术过程中需要借助透视判断复位位置。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提高,螺丝钉固定骨盆后环骶骼时,微创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其优点包括:固定性强、稳定效果好、损伤小、可联合其他后环固定方法使用、单独使用等。缺点是,内固定容易失效、螺丝钉位置不正确容易产生神经损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手术过程中影像监控十分重要,主要注意通过骨盆出口与入口的位置,判定侧位导针的长度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特别要注意侧位重要性。

所以,即便骨盆骨折临床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中脱离出来,但是以手术为主要的急救治疗方案,其效果依旧不尽人意,这并不是骨科医生的问题,而是我国较落后的急救制度导致的。大部分骨盆骨折病患来自基层医院,受到治疗条件限制,成功救治病患的几率较低,由于丢失良好复位几率,晚期容易产生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病症。所以,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需要进一步改善:①以地区为中心,在现有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急救中心,组织基层医院参加急救工作;②加强急救管理原则,根据病患损伤程度,制定抢救方案,计量减少急救时间,以便提高成功率;③使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便减少伤残率与死亡率,提高预后。

2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患能够有效展现骨科创伤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治疗骨盆骨折病患的区别是,髋臼骨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术前准备与制定方案,所以对手术技巧的要求体现的更完全。解剖髋臼位置很深,比其他部位更抽象,同时周围有很重要的血管与神经包围,手术位置不同与缺乏手术经验等,这些问题向骨科创伤医生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医院,通常不敢做髋臼骨折手术。下面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纤细探讨。

2.1术前诊断和骨折分型

术前有效诊断是继续治疗的前提,对骨折进行正确分型是制定手术计划的重要条件。错误的骨折分型与诊断会产生错误的手术方案,最终引发手术失败。术前诊断髋臼骨折病患的首选是X光片,它能够正确分型和判断骼骨斜位、闭孔斜位、骨盆前后位等大多数骨折情况。但一些病患依然需要使用Ct进一步诊断。

2.2术前牵引

髋臼骨折病患通常与其它损伤合并发生,手术一般在骨折1到2周内开展,手术前牵引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心脱位、髋关节后脱位等病患,术前复位对术中复位有很大帮助,骨折后,使用的牵引复位有时依然能实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2.3手术入路

手术视野良好是所有外科手术进展顺利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针对髋臼骨折病患来说。通常认为,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应该按照以下原则:将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出来,以便解剖复位,方便固定;同时需要避开所有血管与神经,尽量不要剥离附在骨盆上的肌肉。然而至今依然没有完美的切口能适合所有髋臼骨折的手术切口,也没有一种手术入路的绝对标准。然而实践表明,扩展骼骨入路、骼腹股沟路入、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综合使用,能够使大多数手术问题得到解决。Stoppa入路―腹部外科于泌尿外科中的医生经常使用经下腹正中切口手术,展开复杂疝修补手术入路,现阶段被骨科医生使用在髋臼前部骨折中,尤其是两侧骨折与累及四边体的骨折治疗中。我国有数据显示,这种手术方法具有解剖简单、手术创伤小、显露四边体方便、钢板易固定、并发症少等特点。

所以,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实际是一种手术技术,在大量的实践工作后,对病患再展开手术治疗,体现了医生负责态度。骨科医生都要接受完整的理论培训,从技术不成熟到成熟逐渐归纳经验,努力提高手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洪武,王黎明,郑祖根.髋臼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1,17(10):213-215.

[2]杨帆,刘开俊.髋臼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治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2,11(05):287-289.

[3]王先泉,周东生.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2(07):259-261.

[4]张进禄.髋臼后柱支持钢板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4(01):104-106.

[5]王忠远,闫飞,黄凌云,董群雁,杨秀明.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9(03):187-190.

[6]王鲁博,周东生,穆卫东.髋臼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3(05):112-115.期

[7]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2,13(04):290-294.

[8]徐宏宇,宋南炎,张正初,王刚祥,范涌,等.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3,21(05):230-233.

[9]刘巧慧,李德强,刘培来,史德焕,段卫红,等.妊娠期骨盆骨折的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3(21):265-268.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急诊创伤骨折;预见性护理;抢救成功率;满意度

急诊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主要由意外事故引起[1]。患者发病特点为发病急且发展迅速,若出现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2,3]。创伤性骨折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救治,也可能会因为护理效果不佳,导致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影响患者恢复效果[4,5]。因此,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6]。本文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03-01至2019-02-01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5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纳入标准:符合急诊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菏泽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5~60岁,平均(40.97±3.98)岁;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33例;骨折部位:头颈部骨折12例,四肢骨折29例,腰椎骨折15例。观察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24~60岁,平均(38.97±2.88)岁;开放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31例;骨折部位:头颈部骨折15例,四肢骨折29例,腰椎骨折15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治疗、术后护理等。术前评估患者病情,术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救治工作,术后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予以护理。向患者家属说明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时更换体位,在饮食上多饮水,多吃瓜果蔬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选取8名护理人员组成,以护士长为组长,护理小组成员均在平时培训中认真学习创伤性骨折急救护理操作,并进行了技能考核。(2)急救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和医院血库沟通,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和尿量。(3)预防窒息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体征,若出现窒息情况,应检查患者气道是否堵塞,若堵塞情况较严重,应进行气管插管。(4)术后预防感染护理,创口清理时适当使用抗生素,包扎时应调节止血带的松紧程度,避免出现血液循环受阻。(5)心理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针对不良情绪进行适当安慰,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并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告知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疼痛护理,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疼痛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术后告知患者和家属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在咳嗽时按住伤口,减少疼痛感。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在平时活动中不要牵拉到管道。个别疼痛患者若诊断原因明确可以遵医嘱适当使用小剂量的止痛药。(7)体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如盆骨骨折可将臀部托起,嘱咐患者定期更换体位,利于血液循环,在变化体位时动作小心轻柔,以防加剧疼痛。(8)并发症预防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状况,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应保证呼吸治疗设备无菌,操作前先消毒,避免引起患者肺部感染。术后应保持患者尿道口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饮食,主食粗细粮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饮水量约2000ml,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便秘。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3d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2)比较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满意度,出院时应用本院自制的骨科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其中91~100分为非常满意,76~90分为满意,75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急诊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3/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1%(58/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4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9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54-01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是发生在严重创伤性骨折,特别是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一种危重并发症,即骨髓中的脂肪组织被挤入撕裂的静脉而进入体循环形成脏器和组织的脂肪栓塞,因其来势凶险,发病急,死亡率高达10%~25%[1],2001年6月~2010年3月我科共诊治FeS患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岁。交通伤10例,高坠伤2例;骨折部位共57处。四肢骨折36处(占63.2%),肋骨骨折8处(占14.0%),骨盆骨折7处(占12.3%),脊柱骨折4处(占7.0%),颅骨骨折2处(占35%);骨折最多的每例7处,最少每例2处,平均4.7处;其中伴有颅脑损伤2例,肺挫伤1例,血气胸1例,脾破裂1例;8例出现休克症状,轻度休克5例,中度休克2例,重度休克1例。

1.2临床特征:伤后至出现昏迷的时间为2~72h。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表情淡漠或嗜睡,继而进入昏迷;2例患者有单侧肢体偏瘫,1例出现四肢抽搐,肌张力增高;发病时体温均有升高,达38℃以上,呼吸急促,达35~40次/min,心率加快,达120~130次/min;6例早期出现头面部或胸前区皮肤出血点,4例检查发现双眼视网膜分支栓塞;6例出现尿中脂肪滴,7例X线胸片示两肺散在性斑片状阴影,既“暴风雪肺”。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10例,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6例,7例动脉pao2低于8.0kpa。

1.3治疗方法:采用以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地塞米松40~50mg/d静脉推注或滴注,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减量,以防止肺、脑水肿;改善低氧血症[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浓度吸氧,如低氧血症不能纠正,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同时进行心电监护,随时复查血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血氧饱合度;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3];改善微循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1000ml加入丹参注射液10~20ml进行静脉滴注,以疏通微循环,减少栓塞,保护脑部,预防脑水肿;积极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肺部感染[3]。

2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经过5~7天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例因重度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几乎所有长骨骨折患者均有脂肪栓塞,脂肪栓子本身的作用是FeS错综复杂病理生理中的一个环节。脂肪栓子的主要成分为游离脂肪酸,对肺实质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强大毒性作用,致脑血管收缩,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加重脑损害[4]。骨折局部破裂的脂肪细胞和脂肪滴是脂肪栓子的主要来源。而创伤后开放的静脉和骨折处血肿形成,局部压力增高,又是促使脂肪滴进入血液的原因。

3.1早发现、早诊断FeS:FeS往往表现突发性,其前驱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心悸、气促等),随后很快转入昏迷,容易与脑外伤相混,因此提高警惕对创伤患者,尤其是多发性骨折者,在伤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对入院时即有或入院后突发的不能用脑外伤解释的意识障碍及呼吸窘迫、体温升高、心动过速,应高度怀疑此症。FeS的诊断,在理论上虽然有严格的量化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及参考指标),但大多数指标可能在疾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时方能出现,若在诊断过程中一味强调诊断标准,则往往容易错失时机。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程度、脂肪球的性质及栓塞部位等因素的不同,FeS临床表现也差异很大[5]。

3.2FeS的抢救和治疗:加强监护、固定骨折、呼吸支持治疗、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护脑组织、抗脂栓药物治疗、合理应用利尿及脱水剂、改善微循环、极化液及其他措施。我们采用了高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它能稳定细胞膜、抑制Kupffer细胞激活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抑制几乎所有炎性细胞激活和炎性介质释放[6]。部分患者采用了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的氧储备,从而迅速改善病灶区域供氧,改善有氧代谢,增加能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脑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改善微循环,通过增强红细胞可变性,抑制血液凝固系统,降低血液粘度;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脑损伤;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清除梗死灶内的坏死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各种纤维髓鞘,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细胞的损害;减少或消除无氧代谢;改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促进昏迷患者觉醒。

参考文献

[1]周立波,毛玉峰,谢波.骨折暴发脂肪栓塞死亡病例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07期22

[2]蔡立民,黄中强,庄沙斌.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年03期22

[3]靳朝辉,陈莉.骨折后脂肪栓塞的诊断与观察.《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年第10期14

[4]刘辉,刘宏建.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1期1005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篇10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神经牵拉伤;疗效观察

肱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其好发于骨干的中段,其次为下部,上部少见。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发病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旋转暴力。此种骨折均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压痛剧烈,受伤肢体有环形压痛,有上臂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均可诊断骨折。如摄X线片检查,不仅可以确诊骨折,还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以供整复参考[1]。其合并症常见的有神经、血管损伤。其中神经损伤又常见。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臂丛及腋神经都可以损伤。临床上常见桡神经损伤,且单一的神经损伤或臂丛牵拉伤常见,而断端以下多处神经损伤则非常少见。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农民。病史:患者于2013年7月23日晚8点发生车祸,致使右上臂受伤入院。入院体检见右上臂中下段肿胀明显,短缩畸形,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折端,有骨擦感,自肘以下皮肤感觉消失,无法活动,呈截瘫样,肱二头肌及三头肌活动尚可。霍夫曼征阴性。X线片示右肱骨下段骨折。入院诊断为右侧肱骨下段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全科会诊意见:考虑为骨折后再次牵拉伤所致,行手术治疗,将骨折内固定后探查桡神经,若无明显损伤,则考虑其他神经亦同为牵拉伤所致,保守治疗三个月,若无恢复再行神经探查术。术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手术治疗

臂丛阻滞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桡神经探查术。术中见桡神经变细,无明显挫伤及断裂,将肱骨用钢板固定后,桡神经松解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抗炎及神经营养等治疗。

3术后护理

3.1关注病人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并以此激励病人,使其看到希望。

3.2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肢血运变化。

3.3以半平卧位为宜。加强疼痛护理并找出原因做好处理;术后疼痛在3日内较剧烈,会以后逐日递减。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秉承进行性,肢体远端有缺血体征。

3.4功能锻炼。注意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即可辅助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骨折的中期注意加强肩关节、肘关节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各方向的综合练习。

3.5皮肤护理,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受伤后伤口易溃疡。预防:(1)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2)定时变换,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3)不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6加强饮食调护,嘱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多饮水,高蛋白、低脂肪饮食[2]。

4小结

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常见,本例患者合并有全部上肢神经损伤,犹如臂丛牵拉伤,亦或截瘫状,该患者术后第二天即自感手部麻木,第三天患者旋前肌有收缩,住院两周后拆线出院,术后一直随访,两个月时患者右手活动已接近正常,三个月时完全恢复,无任何神经症状,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