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控编程基本知识十篇数控编程基本知识十篇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58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1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具备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的编程、零件的工艺分析、机床的基本操作、caxa数控车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由于数控车技术发展很快,而实训时间只有2周-4周,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数控车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可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过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数控车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笔者学校选择了中、高职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类一体化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本课程知识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是能力发展的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数控指令编程的格式、应用;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应用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

三、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其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控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车床的编程及数控机床仿真操作实训──综合实践数控机床操作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训。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完成数控车编程及仿真训练。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仿真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车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2.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零件进行选择与操作,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然而,考试教育并不受学生欢迎,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学生学到的知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寻找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试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2

【关键词】能力本位;数控机床编程;数控机床应用;课程改革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其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基本编程及数控机床的应用操作能力为目标。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中,往往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这门科目极强的实践性,使得理论知识的掌握超越了实践能力,使得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完成新课改目标,将能力本位与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本课程的学习发展。

1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的现状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是将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的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机电类专业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首先得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以及机械制造等基础性课程。它是以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目的的一门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原理的基础上,将其更好的推入到实践中。但在长时间的改革过程中,依然将学科本位的思想放在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能力本位的培养,使得改革效果不理想。

1.1过渡偏向教材教学大纲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至于很多教师将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教材的编写上。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总会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里的思路,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让学生学习。随着能力本位模式的提出,其更加注重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策划与把握,要求老师把知识、技能尽可能的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提高,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将能力本位的思想贯穿到教学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详尽。

1.2教师队伍资源匮乏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相当紧密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对理论知识的充分讲解,还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自身能很好地将理论与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带动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中授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往往大于实践操作水平,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指导学生参加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也处于专业知识与实际实践无法有效结合起来的单理论性状态。

1.3教学方式缺少创新

在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书本———板书———学生”模式,使得原本就抽象难以理解的书本知识无法很好的被学生所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在黑板绘制零件图形,这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1.4考核机制以理论化为主

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到课程内容,以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目的,一定的考核是检测的标准之一。然而,大部分院校在考核方面,依然采用的传统的笔试为主形式,即更倾向于理论化的考试,轻实践化的考核。这无疑试将理论与实践分开,不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

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中的需求。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适应工作实际需求的能力。它是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和主线设计课程的。其强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是,知识。即对本专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领域的全面了解;二是,技能。即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三是。专业态度。即对于这一职业的情感及经验、动机、历练等方面的结合。知识是为其技能技巧服务的,其技能技巧与其岗位的情感及历练又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将课堂所学与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性机密结合一来,完成课堂到企业之间的延伸。

3新课程改革目标

作为老师,要制定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明确基本教学教学的思路上,可以更多的创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优质教材,突出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获取各种资源,解决课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将新课程改革目标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

4新课程改革措施

4.1完善教学整体设计工做

教学的整体实际工作要着重体现能力本位的突出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数控机床编制及应用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更有利于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也要注意自我学习的不断完善,使教学内容将企业所需的专业型结合起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综合能力的的实现。

4.2开发实训教材,加强学生实践效果

为配合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的实训教学,根据现有条件,已经编写了机电类专业群数控技术实训指导书,还需要把考核的标准同国家的标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考核中理解企业所需。对于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4.3灵活组织教学形式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大大的使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可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各种零部件所需要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4按照能力本位的课程新模式,改革考核机制

能力本位强调的是知识、技能、专业态度的合一。在考核中,我们采用“动笔、动口、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和改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实践,以培养上岗即能胜任的专业性数控人才。

5结语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明白哪是企业所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素质都得到大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从学校走出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朱虹,王立军,石磊.基于能力目标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J].电大理工,2010(04):70~71,74.

[2]陈俊,杨普国,刘成莉.基于能力本位的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08~112.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现代制造业;数控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99-02

数控加工技术是具有先进代表性的制造技术,在汽车、航空、军工等精加工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从而导致了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据资料显示,我国数控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缺口高达60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正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于目前数控加工制造业领域的现状,无疑给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尤其是数控方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学生能否掌握好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实现本门课程培养任务的关键。鉴于此,本文着眼于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这门专业课程,不了解本课程的作用,对实际数控机床又缺少认识和了解,所以学生对课程中所讲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接受,再加上编程全都是各种不同功能的程序代码,没有实际的应用操作,显得十分枯燥。此外,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先修的相关主干课程学的不扎实,导致不会安排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对课程的重要性渐渐忽视。

2.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实践动手能力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下的,对数控机床进行实际的操作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的过程。前提条件是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要过关,再通过实际操作机床加工零件,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实际数控机床缺乏认识和了解,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有很大的困难,导致在实际操作机床时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巩固,导致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教学改革

1.转变课程教学理念。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其教学理念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教学、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市场需求同高校课程建设的纽带,直接关联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能否适应毕业后的工作需要,能否跟上本专业、本领域的发展步伐。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的工作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重点不突出。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其课程教学理念必须紧跟社会科技,立足于用人单位需求来进行转变。

2.改进课程教学方法。①引导式教学法。所谓引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在课堂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搜集相关知识的视频等教学资料,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学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性思考。通过引导式教学法,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能够很好地起到教学效果,应该拿出来进行分析讲解。比如,数控车床实例中,涉及到车外圆、切槽、车螺纹等知识于一体的案例。数控铣床实例中,涉及到铣内外轮廓、钻孔等知识于一体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综合性强、实用性强,能够很好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小组式教学法。所谓小组式教学法,即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式学习,一人会则全组皆会,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小组选出小组长,由组长监督本组成员的学习,组内相互帮助、合作。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老师可以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小项目,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但每个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编程思路。④形象生动式教学法。所谓形象生动式教学法,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提出来的,是指利用形象生动的实例、语言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较难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在讲解铣床的刀具补偿时有左刀补和右刀补之分,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如何判断。如果告诉学生这样想:假设所铣的轮廓是一堵墙,人沿着轮廓走,如果左手空出来了,就是左刀补,反之则为右刀补。这种方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容易掌握。也许短时间内学生并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时间长了,实践次数多了,就会理解这种方法。

3.更新课程教学手段。①采用实用型先进教学手段。实用型先进教学手段主要包括:ppt教学、仿真软件教学等。ppt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丰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知识点而且不用忙于做笔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仿真软件教学主要用于上机实践课,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虚拟的数控机床,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而且为数控编程实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建立学习型社团组织。建立学习型社团组织,旨在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进来,为更多喜欢数控编程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可以针对机械专业的所有学生,由1~2名指导老师来指导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为日后深入学习本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主要围绕数控编程技术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共同提高数控编程的能力。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制作竞赛。因为科技制作类竞赛,要求制作和加工零件,涉及到数控加工方面的知识,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参赛学生提前接触到数控加工与编程,为日后正式接受数控加工与编程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④鼓励学生积极考取数控职业资格证。通过考证,不仅使学生深入学习数控加工与编程,而且为日后就业增强了竞争力和就业砝码。学生要想拿到数控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数控加工与编程方面的知识。通过考证这一举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

4.完善课程教学内容。①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数控加工与编程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涉及到数控加工方面的很多知识。随着数控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讲授时,应该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强调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的资源整合,形成一套既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适应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②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因为理论知识只是基础,而实际操作才是最终目的。学校必须得配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数控仿真实验室等,使学生有操作实际机床和训练的过程。此外,必须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互不脱节。

5.改革课程教学模式。①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倡新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遇到困难退缩不想听课。新的授课方式,是将学生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②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引进新的考核方式。考试的考查方式应该多样化,才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考试成绩应有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和综合评定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占40%,实际操作考核50%,综合评定10%。其目的主要让学生明白,数控加工与编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基于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数控加工与编程》的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根据数控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数控加工与编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卫锋.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3):180-182.

[2]张冬梅.数控编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3]吕宜忠,宋英超.《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4]潘平盛.数控编程教学方式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4.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和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探讨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结构,最后提出了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教学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的基本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人员更是不足。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数控方向的毕业生每人通常有4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可供选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来自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工艺经验,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主要是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校、高职院校在加大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的同时,没有根据数控技术岗位需求的变化来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

目前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同。

(1)金领层:这类人才需熟悉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具有熟练的数控编程能力、较高的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和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宽厚的综合理论知识,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机构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独立完成机床数控化改造等工作。

(2)灰领层:具有较为系统的机械加工工艺理论知识,熟悉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能够完成数控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维护等工作。

(3)蓝领层:具有手工编程和调试数控机床的能力,熟练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能够完成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本文从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通才的角度来探讨其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依此为基础来讨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设备运行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模拟控制系统中的控制信息是模拟量,而数字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是数字量,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数控技术以其表达信息准确,可进行复杂信息处理且具有逻辑处理能力,使刚性机械设备具备了柔性。

从机床控制技术的观点来看,数控技术的cnc系统把计算机引入数控系统,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方便地实现各种控制策略,用软件实现机床的开关量控制。当被加工对象的数字信息被送入到专用的或通用的计算机后,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它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数控机床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和步骤,以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都用数字化的代码来表示。这使数控机床与其它自动机床具有了一个显著的区别:当加工对象改变时,除了重新装夹工件和更换刀具之外,只需要更换新的控制程序,不需要对机床硬件作任何调整或少量调整即可。

从机械加工技术的观点来看,数控加工技术属于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新技术。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技术嫁接到金属切削机床上的产物。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法仍然是采用金属切削方法。因而,数控加工与传统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由数控机床的成形运动的控制采用了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不但能够使其成形运动实行两轴或多轴联动,使数控机床能够在两维和三维空间中实现任意曲面的加工,而且使机床结构大大简化,使数控机床所能采用的切削方法增多,加工工艺范围增大。因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与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产生了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单台数控机床可使用多种切削加工方法、工艺范围增大,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加工的序内容复杂、工艺过程缩短,工艺装备种类和数量减少,装夹次数减少,加工精度和质量主要由机床保证,特别是加工中心(mc),可实现除定位基面以外的其它大部分表面的加工,机床柔性增大。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不但涉及到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制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加工原点的确定、工序内容的划分、刀具轨迹的确定、刀具的选择与使用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具体内容。

从以上分析,数控的金领层应具备根据被加工对象的工艺特征和特殊要求,编制数控程序及调试、维护数控机床和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能力。

根据其能力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结构。

从机床控制方面,数控的金领层应在电工电子、计算机原理及控制、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数控软件及数控编程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从机械加工方面,数控的金领层应在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理论、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从机械加工技术和控制两个方面出发,数控技术应用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教学内容多、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其系统性要求。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所需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且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课程体系建立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整合是必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知识的分析,职业教育数控培养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应以“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理论为起点,材料和塑性成形方法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为核心,数控技术为手段”这一基本认识来构建。根据课程理论的辩证适度原则、综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课时分配比例合理原则;开放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将机械领域与数控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整合,提出以下职业教育数控培养方向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的建立思路。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5

关键词:数控编程与操作理实一体载体选择

中图分类号:tG6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36-01

一、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根据职业分类大典中对机械类专业工种工作任务的要求、职业工种高级工国家鉴定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种要求而开发的理实一体课程。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涵盖了原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课程内容,并将工装及量具使用、加工操作中质量检测、机床的维护与保养、制造行业的标准意识等内容融入到该课程中。内容的设置以培养学生工艺分析、工装的选用、数控机床的编程、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技能为主线,同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人文素质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二、构建课程内容

通过对企业的深度走访、整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建议,对机械制造、数控加工、工装设计、机床维护与保养等工作的基本技术技能要求的分析,确定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工作任务:以典型机床编程、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完成典型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术技能、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实施等过程。教学内容依托现行机械制造行业相关标准,贯彻标准化,经过反复筛选,确定各项目载体及知识点、技能点分配。

典型机床选择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数控编程方式选择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1)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部分主要选择轴、套类零件。此模块采取源自企业生产实际的零件,以从简易到复杂的过程进行筛选载体,可选择3―4个典型子模块,如:“阶梯、螺纹、组合零件、表面轮廓轴套类零件”。

(2)数控铣床部分主要选择机体、叉架类零件。此模块可选择4个典型子模块、平面体、轮廓、曲面表面、孔体零件加工。

(3)数控加工中心部分主要选择箱体、孔系类。此模块可选择4个典型子模块、平面体、轮廓、曲面表面、孔系零件。

三、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配合采用任务载体驱动法、行动导向法、小组学习法、现场教学法等。项目教学法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体现完整工作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学生学习控制者和单纯知识与技术的讲授者。

(1)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教学有利于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有利于开展竞争性学习。为保证每个小组的理实一体课程顺利开展,分组前应事先摸底考查,将每个学组的学生按学习与操作能力的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同时,安排小组负责人组织本小组学生进行有关文明生产、机床维护、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2)指导教师。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指导教师,应有别于传统理论或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整个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是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观察者、教学环节的掌控者。

(3)学时的确定。理实一体理论的教学应采用每4学时一个(或两个)教学任务的方式开展,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每个子模块由若干个教学任务构成,而每个教学任务都应该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个子模块教学按“基本知识”“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四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分层递进,知识以适应够用为宜,工艺与编程由简到深开展,加工操作技术由基本与复杂进行。

四、确立考核方式

“数控编程与操作”行动导向课程的成绩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方式的方式。通^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的展现,按照学生个人评分、小组评分、班级评分、教师评分来确定。

通过全体学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编程与操作两大项目的量化考核,最终将过程考核与量化考核两种方式的结果按一定比例,汇总得到每位同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学生行动能力提高的情况分析总结材料。

五、经验总结

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理实一体课程的深入探索,教学实施场所选择在数控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应的项目训练提高技术技能,同时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探索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建设仍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范培珍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学习情境设计[J].价值工程,2015(1).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普车与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76-02

高职数控专业中,普车与数控车的实践技能训练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是建立在普车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二者的关系应是普车技能为基础,数车技能为提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故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普车与数车(以下简称“普数车”)一体化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认识普车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数控机床技术正在向着智能化、柔性化及集成化等方向快速发展,但是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加工工艺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仍然是基于普通车床的。因此,掌握普车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学好数车技能的基础,也是开展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现实中,由于普车实习条件和数控车实习相比,存在苦、脏、累的特点,数控专业的学生对普车实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普车不是简单的配合数控车的学习,只有充分认识普车的结构、原理、刀具的刃磨及加工工艺,熟练操作普通车床,才能更好地掌握数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二、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块安排

由于普数车实践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故普车与数车实践教学模块应按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原则统筹安排。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共包含四大模块。

1.车床与数控车床的简单轴类零件加工训练。本模块包含了对简单轴类零件外轮廓的加工训练,包括:零件的外圆、端面、退刀槽和零件切断的普数车加工工艺分析,外圆刀和切断刀合理选择及刃磨训练,零件加工程序的调试,刀具补偿的正确应用,等等内容。本模块着重使学生掌握普数车的基本操作技能,刀具的刃磨以及零件程序的现场调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2.车床与数控车床的螺纹加工训练。本模块包含了螺纹退刀槽的加工,三角牙螺纹车刀的刃磨,外螺纹的加工工艺,螺纹循环指令的应用及程序调试等内容。本模块着重使学生掌握普数车三角牙螺纹加工的工艺步骤、刀具的刃磨、螺纹加工程序的编制及上机调试等理论与技能知识。

3.车床与数控车床的零件内轮廓加工训练。本模块中的零件内轮廓主要包含了零件内孔的加工、退刀槽的加工、内螺纹的加工、镗刀和内螺纹刀的刃磨、零件内轮廓的综合程序编制等内容。本模块着重使学生掌握普数车对零件内轮廓面的加工工艺步骤、刀具的刃磨、程序的编制及上机调试等理论与技能知识。

4.数车综合加工训练。本模块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其系统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确定、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仿真与调试,以期达到国家劳动部门对数控车床工的理论与技能要求。

三、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

确定好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块及教学目标后,即可针对每一个模块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普车与数控车的技能训练要交替进行,相辅相成,方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工艺能力、编程能力及程序调试能力等。图1为普数车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流程图,该流程图反映了诸模块下教w内容之间的组织与联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车床与数控车床的简单轴类零件加工训练这一模块中,学生首先通过车床训练掌握了基本的机床操作能力,然后练习简单轴类零件的外圆、端面、槽及切断的加工训练,初步掌握刀具的刃磨及零件的切削加工能力,为数车的基本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车床的基本功,在进入数车学习时,就比较容易掌握数车的操作,从而可以将精力主要放在零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上。

经过了普数车的基本训练,学生掌握了普数车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程序调试能力后,即可转入外螺纹加工训练环节。由于数车上切削螺纹多采用循环程序,进退刀速度快,加上螺纹切削走刀速度快,如果没有普车的螺纹切削基础,极易出事故,故需要学生先要在普车上扎实地掌握螺纹切削工艺与技能,然后再转到数车上练习,这样就不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了。

一个回转体零件除了外轮廓外,常常有内轮廓需要加工,所以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模块的练习后,就可以进行第三个模块――内轮廓的练习了。一般来讲,内加工表面切削时,存在刀具刚性差、尺寸不易测量、切削液不易进入等不利因素,导致零件的内加工表面的精度不易控制,故零件内轮廓加工训练一般安排在外轮廓之后进行。学生掌握了零件外轮廓的加工方法后,有利于其更好的在普车与数控车上进行零件内轮廓的加工,包括镗刀和内螺纹刀的刃磨、内外轮廓的综合程序编制与调试等内容。

学生经过了零件内外轮廓常用加工面的普数车加工方法和程序调试训练后,即可进入数车的综合加工训练模块。如前所述,本模块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学生在掌握已学知识并灵活应用的前提下,还应依据技能考核要求,拓展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如双线螺纹的加工、梯形螺纹的加工、端面槽的加工、非圆曲线的加工等内容,力争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高职数控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开展普数车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一是能提升教师普数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避免数控教师仅重视数控教学而轻视普车教学,使其更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二是开展普数车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后,科学的训练内容使得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使其更易成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三是将普数车的实践训练内容一体化后,可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科学使用实训设备,充分挖掘实习基地的潜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柳汀,周莉.数车与普车实习教学中的关系[J].科学技术,2011,(1).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数控铣削基础课程自动编程任务驱动心理素质

《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训练》是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必学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有分析图纸、工件的定位与装夹、刀具的选择与安装、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试切削或试运行、数控加工、工件的验收与质量误差分析等,非常翔实细致,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高质量、高效率地生产出合格产品。为了达到这一生产要求,专业教师要有全面的数控铣削加工知识,严格规范学生平时的实训加工操作。实训内容应尽量与目前生产实际接轨,符合科学生产要求,不能出错。因为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每个过程都是无法再来的。因此,如何在平时教学与实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合理操作,制造出优质产品,值得从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深思。

一、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形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并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高质量产品的制造和高效率生产环境的构建中,测量技术起到了很大作用,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测量》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公差与配合》是人类长期从事机械装配过程中,科学技术积累的实践真知。正确掌握它,将直接关系零件精度、质量与寿命。

学好这几门课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数控铣削加工水平,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经常听到许多工厂老板抱怨刚进来的学生连图纸都不会看,量具也不会用,基本上要从头学起。如果一个职校学生不会看图纸,那么他就不知道自己在加工什么产品,加工出来的产品正确与否也就都无从说起;有的学生量具不会使用,甚至连游标卡尺都不会看,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是否超差都不知道。可想其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一定不合格,更别谈专业素质了。

二、重视自动编程软件的应用

自动编程是相对于手工编程而言的。自动编程使用CaD软件制作零件或产品模型,再利用软件的Cam功能生成数控加工程序。手工编程工作量很大,通常只能对一些简单的零件进行手工编程。对于几何形状复杂,或者虽不复杂但程序量很大的零件,编程工作量相当繁重,这时手工编程便很难胜任,即使能够编制出,也是相当费时的,而且易出错。一般认为,手工编程仅适用于3轴联动以下加工程序的编制,3轴联动(含3轴)以上的加工程序必须采用自动编程。据有关资料介绍,一般手工编程时间与加工时间之比平均为30:1,在数控机床不能开动的原因中,20%~30%是等待编程。因此,编程自动化是人们的迫切需求。

目前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业中得到广泛运用,许多复杂的曲面铣削,只有靠自动编程才能完成。职业学校应放眼社会需求,大力培养能进行自动编程的技术人才,而不只是让学生早点毕业,手工编程考个中级工,重点培养几个参加竞赛的学生就完事。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关照那些普通学生,那些被“冷淡”多年的学生。自动编程听起来很深奥,实际上并不难,它本身就是为简化数控编程而产生的。可老师总说手工编程都学不会,还学自动编程,一两句话就把大部分学生宝贵的学习机会给抹杀了。顺德科尔工厂领导人透露,在厂里图画得最好、自动编程最厉害的不是研究生、本科生,而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因此请老师不要马虎应付,需大力推广自动编程,让更多职校生得到实惠,更好地树立学校专业品牌。

三、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

数控铣削加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特别是职专生往往听不进去,教师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数控铣削加工教师可以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共同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演绎企业的实际加工过程。经过课堂上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制订学习计划,合作研究学习任务,自己动手操作,作品评估及反思总结等六个环节,实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显然在数控铣削加工中应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四、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数控铣削加工规程很细,加工步骤很多,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甚至让一个成本很高的毛坯、本来十分美观的产品瞬间变为一个废品。很多平时练得很好的学生在数控竞赛时,由于慌张或身体状态不好,而与奖杯无缘,十分可惜。因此三心二意、没精打采的学生最好不进行加工,否则大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小会损坏机床或者浪费材料,都是十分不愉快的事。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采用“异地训练”法,到兄弟学校的实训车间实习,与其他学校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逐渐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等。想办法多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心态好了,就能熟能生巧,就能少犯错误。可惜的是在实训车间,经常能发现老师在泡茶聊天,没有耐心指导,是很痛心的一件事。

总之,要教好数控铣削加工,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不能光教《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让学生看图纸,只让学生自己弄,把责任推给其他教制图的老师。或者虽有好的专业知识,却不知道怎么传授给学生,而一味抱怨学生素质差、学不会。这样,即使学生在车间没出事,有一天也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或专业招牌。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8

【论文关键词】数控 积极性 主动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陈旧的制造设备正在被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化的数控设备所取代,因此,制造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数控技术的普及使企业急需大批的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然而目前数控人才奇缺,特别是具备综合基本知识、能解决数控技术工程实际问题的人员更为奇缺。这严重地制约了数控设备的使用和利用率,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数控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数控人才的中职学校必须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利用这样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培养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操作)juar及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严把质量关. 

(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前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在数控机床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操作、编程及维修(主要是维护)三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应是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二)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操作者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个全面鉴别认证的过程,近年来,数控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求职者的敲门砖和用人单位用工的首选。不可否认,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成熟,有待完善,虽然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很高,但在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仍然不能真正地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在追求职业资格证书达标率的同时,必须严把教学与实践质量关,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传统的金工实习,突出数控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我们知道,普通机床经过改造,加上数控系统和必要的电路、液压、气路等,便可成为数控机床,但其本质仍然属于机械加工范畴。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操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其维护保养,还需掌握普通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认为随着机床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车、铣、锻、磨、刨的金工实习的教学要求可以随之降低。例如刀具(车刀、铣刀等)的刃磨在普通金工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绝对会发育不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连刀具都不会刃磨、切削用量不会选择、制造工艺、安装和定位都不懂,他将如何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我认为,数控机床的实习最好安排在普通机床实习之后,实习

由于学生在普通机床上实习过,有一定的普通机床的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特点时,可以和普通机床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这会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国内的企业生产中以日本的法纳克(fanuc)和德国的西门子(sie慨ns)两种数控系统居多,学校的教学也有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系统。不同厂家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并提出其共性部分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中,要突出对刀、取刀补及程序录入的操作。因为对刀及取刀补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而加工程序又是数控机床得以运行的关键。在数控编程的教学中强调加工程序的工艺优化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数控机床在加工前,要进行对刀。对刀的准确性决定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效率。通过指导学生数控实训发现,学生普遍有这种观点:数控机床的操作并不难,难就难在对刀。让学生掌握简便、实用、有效的对刀方法,是数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利用网络和仿真等软件组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满足社会对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和高职高专)都先后开设了数控专业,而且规模较大。许多学校在开设数控专业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捉襟见肘的现象,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了所培养的数控人才的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一段距离。为此,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和仿真软件。开始,老师先使用授课功能,讲解软件的使用,学生此时可从仿真软件上学习如何操作机床。与真正操作机床相比,很多同学围在一台机床前,许多同学不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步操作,这样学生对实习的兴趣降低,实际操作失误和操作危险性增大。在计算机上讲解,能使每位学生清楚地看到各项操作,而且学生对仿真软件比较感兴趣,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当进入软件的自由练习状态,学生可自由练习机床操作,如机床回零、安装毛坯料、选择刀具、安装刀具、对刀、输入程序、自动加工、测量工件尺寸等。如果学生操作失误,也不会出现机床损坏或人身伤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操作的危险性。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9

关键字: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实践反思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集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根据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结构,本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较高,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在教学方法上,展开互动式教学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零件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

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上,尤其是数控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形,有兴趣的加工出实物,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

二、在选择课题上,合理地改革教材

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数控编程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

为此,我在数控编程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搜集了上百个数控编程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数控编程原理、FanUC系统的编程与操作、广数系统的编程与操作、SiemenS系统的编程与操作和中级职业技能综合例题分析。这样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三、在实习过程中,教学方法更新

目前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对刀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们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至少我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数控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

首先在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时,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所有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减速箱传动件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四、在巩固教学成果时,吸引学生的兴趣

㈠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有保证。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把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跟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逐渐地由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㈡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们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㈢提高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篇10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以编程为主的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把数控专业理论编程教学,变成在计算机上使用的CaD/Cam软件,把枯燥课堂教学变成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改善数控编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兴趣。

关键词:CaD/Cam软件数控教学

1、引言

数控编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考虑到前面谈到的企业生产过程很难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开展数控编程实训与数控设备价格等因素,经过多方调研,我们选择了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并能动态模拟加工轨迹、与数控机床有良好数据接口的CaD/Cam软件,如基于pC平台广泛使用的maSteRCam、pRo-e或CaXa等应用软件。这类软件既能按照数控编程教学要求开展系统的实际编程训练,实现动态模拟加工轨迹,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又能结合目前企业广泛使用这类软件的生产实际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制造型企业数控技术岗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CaD/Cam软件在数控编程教学中的应用。

2、应用CaD/Cam软件对手工编程进行校验

数控编程就是把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机床的运动以及刀具的位移量等信息用数控语言记录在程序单上,并经校核的全过程。数控加工程序主要分为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两种,手工编制是计算机自动数控编程的基础,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最终也还要经过后置处理转换成数控程序代码。作为数控编程人员,不仅是数控技术的应用者,更应该是数控技术的开发者。因此要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手工编程是学生熟悉并掌握数控程序基本原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数控指令枯燥、不易记忆,编写的程序又不能得到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也得不到应有的实际动手的训练。同时对同一零件编程,学生编写的程序会有多种,老师批改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也十分困难。这一难题在CaD/Cam软件maSteRCam、pRo-e或CaXa中就迎刃而解了;只要将数控程序代码输入软件,通过加工轨迹校验,数控程序的结果就非常直观地仿真出来了。

3、应用CaD/Cam软件设计数控程序

应用CaD/Cam软件maSteRCam、pRo-e或CaXa中具有CaD绘图建模功能,可以绘制生成三维零件模型,或利用这类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将在其它CaD系统中做好的零件模型数据导入,然后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如《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方法,安排零件的加工工序,确定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切削用量、进退刀路线、主轴转速等参数后,这类软件便自动计算出机加工余量,并动态显示出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位轨迹和机床代码,省去了人为编制数控程序的烦恼。这一过程将数控编程、制造工艺、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以前所学的知识不再孤立、枯燥,在数控编程课程中达到了融会贯通,并在计算机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巩固了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强化了在数控编程教学中应用CaD/Cam软件的效果。

4、应用CaD/Cam软件对刀具轨迹进行仿真

为确保数控程序的正确性,防止加工过程中刀具发生干涉和碰撞,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试切法或轨迹显示法进行检验。但这些方法费工费料,代价昂贵,使生产成本上升,增加了产品加工时间和生产周期。应用CaD/Cam软件maSteRCam、pRo-e或CaXa中具有模拟仿真功能,可以替代试切法与轨迹显示法,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三维或多维立体效果的动态仿真加工。这种在计算机上仿真加工,可以使每个学生反复进行模拟加工训练,省时间、省材料、省设备投入。在仿真过程中,刀具沿着所定义的加工轨迹进行动态加工,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判断刀具轨迹的连续性、合理性,是否存在刀具干涉、空走刀或撞刀等情况,以及刀位点计算是否正确,加深了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对刀具轨迹的认识。通过对照加工结果,学生明白了不同的刀位轨迹,其加工结果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加工刀具轨迹定义的合理与否,与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动态仿真加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对不满意的加工结果重新进行零件建模或重新定义刀位轨迹,实现仿真设计与加工。

5、应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据传送控制机床

应用CaD/Cam软件maSteRCam、pRo-e或CaXa中具有数据传送接口功能,可以把在计算机上学生编制的零件加工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传至数控机床,控制机床进行实际加工。这种把学生亲自编制的数控程序与实际加工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数控编程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上,实现数控编程教学改革,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编制的加工零件数控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传到数控机床进行实际加工与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并可以获得满意的加工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数控程序、数控系统、数据接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数控程序开发人才,应该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数据通讯、接口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并得到相应的动手能力训练,提高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及系统的维护能力。

CaD/Cam软件在数控编程教学中应用是多方面的,除了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以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为生产科研服务,开展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与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旻.《CaD/Cam应用软件:masterCam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