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系统报告十篇财务系统报告十篇

财务系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38

财务系统报告篇1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改革完善

针对现实中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的核算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必要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改革

建立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等的信息需求,它所反映的内容包含着电力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及其教育发展成果等多种因素。对财务会计信息所展现的有电力系统的资产状况、偿还债务能力、发展前景等。但是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在质量上与国际水平差别太大,这需要我们对现行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从我国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现状可知,它有着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财务会计报表是主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一些反映电力系统经济业务、事业计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附表。同时,还需要将送到各个部门的报告进行统一,以达到信息一致。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在现行规定中的一种报表,这种报表是用来综合反映电力系统在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的。其计算方法按照“负债+净资产=资产”的等式,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日常经济业务形成会计记录,并通过特定方法加工而成的,它是反映特定时期内电力系统所拥有的资产总数、承担的债务总额与净资产总额的现状。电力系统的资产负债表有年报、月报两种,前者按照“负债+净资产=资产”的计算公式,后者按照“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支出”的公式。依据这2个公式计算出年报与月报,电力系统应该提供准确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财务指标,以便为正确的经济政策服务。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电力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总体收入与支出的状况报表,他可以反映出高校的实际收支。收入部分是电力系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按照不同来源进行分类;支出部分是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这些支出也需要进行分类。

(三)现金流量表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的重要报表之一就是现金流量表,此报表的目的就是为相关利益者提高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以方便信息使用者们预测出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电力系统也需要建立现金流量表,这对于分析电力系统的能力与发展潜力很有帮助,也是适应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还要指出:现金流量表所列出的内容仅限于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报表可以根据现金与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额进行汇总,现金流量表基本上可以根据现金与银行存款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编制,其中现金流入总额主要包括学费收

(四)其他报表

在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除了以上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与“现金流量表”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报表,这些是根据主管部门等的需要,尤其是财政体制的改革而建立的,主要的报表样式有:对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反映的补充报表,包括采购物资明细表、专项资金变动状况表、日常支出统计表等;规模反映报表,包括面积、办公宿舍楼的数量、人数、统计表。这些附加报表能够从不同角度将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信息进行细化补充,从而构成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二、完善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一)对现行电力系统会计报告制度进行修正,以达到与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和高校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和谐

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电力系统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国家财政部先后推出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预算、部门预算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管理等相关的改革措施以来,因此电力系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有必要进行修正完善。

(二)将报表所列项目进行简化以避免指标重复

对于现行电力系统中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指标重复、部分数据反复填报现象,尽量简化以便真实反映出运行现状。需要指出的是:这有当有着保持电力系统整体财务状况与事业规模必要数据以及报表的相关性作为前提。

表外信息综合披露程度需要提高,表外信息主要是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这些表外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需要重视表外信息的宣传

财务系统报告篇2

在审计发展的历史上,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始终是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重大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更为猖獗。据1995年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ofcertifiedfraudexaminers,acfe)的报告估计,财务报告舞弊每年造成美国经济损失约高达4000亿美元。此外,据注册会计师联合保险公司估计,美国财务报告舞弊案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1998年,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peatmarwick)对舞弊问题进行了第三次广泛调查,调查样本来自于20个行业的5000家企业和组织,被调查对象包括单位的高级管理者、经营主管、财务经理、证券经理、内部审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等。调查显示,1998年,每起舞弊案的平均金额为11•6万美元,百万美元以上的舞弊案也不少。舞弊现象(尤其是财务报告的舞弊)在我国也比较严重。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繁荣,但同时也有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谋取私利,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大量虚假财务报告的涌现正是这一腐败现象的集中反映,这使得治理舞弊性财务报告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此外,随着管理技术含量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及电子贸易的扩大,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还在不断增加,手段也更为隐蔽。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审计人员在防止舞弊性财务报告方面的作用。

一、coso舞弊财务报告研究成果简介财务报告舞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还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依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审计职业界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力图通过揭弊查错来解决这方面的舞弊问题。为此,198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内部审计师协会(iaa)、财务经理协会(fea)和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共同组成了treadwaycommission(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定义描述为“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treadwaycommission在其划时代的《1987报告》中,全面地论述了企业反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防范系统。该报告建议采取如下四道防线来防止舞弊财务报告: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

由treadwaycommission的发起组织(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coso)在《1987报告》的基础上,又公布了跟踪研究成果《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1987-1997)》。该报告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大量财务报告舞弊案例进行了分析。下面就简单介绍研究报告的内容:coso致力于此项研究根本的目的在于防止舞弊并力求解决下列问题:谁在进行舞弊?舞弊的性质、种类和技术手段是什么?此项研究考查了由sec的《会计和审计法规实施公报》(sec,accountingandau-ditingenforcementreleases,aaers)所列的1987-1997年11年间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样本随机选取了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200家公司,涉及近300例舞弊案件。该报告还对公司和管理人员的舞弊特征进行了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为审计人员提供预警信号。

1、舞弊财务报告的制造者。通常公司在发生舞弊行为前一年的总资产一般低于1亿美元,即制造舞弊的公司通常是相对较小的公司。很多公司(事实上达78%)没有在纽约或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舞弊前,年度平均净收益仅为175万美元。不少公司在实施舞弊前处于亏损或无利润的状况。可以说,财务困难是这些公司采取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而主要的管理人员又经常被牵涉其中。在72%的案例中,aaers提到了首席执行官(ceo),有43%的案例涉及到首席财务官(cfo),25%的舞弊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舞弊公司中,大部分成员没有会计任职资格或没有在会计或财务岗位的工作经验。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一年大约有一次舞弊行为。可见,审计委员会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还是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在制造舞弊报告的公司中,董事会成员通常参与其中或是”幕后”(gray)领导(他们受到与公司管理有密切联系的外界的影响)。这些成员一般占有不少公司股份,大致拥有公司股份的33%,其中仅ceo个人就占到17%,但这些董事会成员缺乏长期领导经验,整体素质不高。

2、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技术和种类。总体来看,舞弊的金额相对于涉案的中、小型公司而言是相当大的。通常财务报表故意错报或盗用资产的平均数为41万美元,而这些公司的总资产平均数仅为160万美元。这些舞弊通常不是一次交易完成的,大多数至少跨越两个会计期间,经常涉及到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舞弊行为的时间平均大于23、7个月。典型的财务报表舞弊技术包括高估收入和资产。大多数舞弊行为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来实现。很多收入舞弊仅仅是在期末对交易进行处理。也有大约一半的舞弊行为则是高估资产(如高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价值,以及低估坏账准备)或是将不存在的资产登记入账1、假销售。为掩盖舞弊行为,公司经常捏造存货记录、发运记录和发票。在某些情况下,公司记录的销售仅仅是将货物转移到其他公司。在一些案例中,公司以装运销售的形式出现,仿佛销售已经发生,而后向审计人员隐瞒了没有发货给客户的情况。2、在销售条款尚未安全履行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常是在收到订单但还没有发货给客户之前作销售处理。3、有条件的销售。交易涉及到未解决的问题或还需要进行协商,甚至可能排除客户代为保管货物的义务,这种交易仍被记录为收入。4、不适当的销售分割。为增加销售收入,没有在会计期末结账,将下期销售记入本期。5、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通过夸大在建项目的完成比例来高估收入。6、受托销售。将代销收入列为本公司的销售收入,以虚增收入。7、未认可发运。发运有缺限的货物或并非对方需要的货物后,以全部价格而不是以销售退回或折扣价格记录来增加收入。

二、对我们认识审计风险的启示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财务报告也就成为某些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亏损挂账、资产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等,在财务报告上大做文章,严重妨碍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中农信倒闭、株州有色巨额亏损事件、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以及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等等,都从一个侧面暴露出财务报告舞弊的严重性。舞弊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大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中的某些人基于种种动机进行财务“操纵”,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使我国审计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财务系统报告篇3

一、基本情况

我站现有工作人员三人,自林业局直管后,积极理顺财务关系,设立了事业单位帐户,指定蒋文明同志为财务人员。从自查情况看我单位都能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规定会计制度,依法设置帐薄,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时、真实、准确的填制凭证登记会计帐薄,较好地坚持财务“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和复核制度,按照规定保管会计档案,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无设立小金库的现象。凭证装订整齐,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账款、帐实相符。截止目前,收入为33570元,主要为森林防火定向捐资,支出为26689.5元,其中办公费8231.5元,生活费9777元,车费4566元,烟酒副食819元,劳务费330元,电费246元,补植退耕还林苗木款500元,购买医疗保险2220元。

二、自查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主要表现为收入发票不规范,实为白条收费。

二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并在执行中认真遵守。

三、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大对财务人员教育是的力度,组织全体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并加大对《会计法》等制度法规的宣传力度,强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到平常的执行中。另一方面打击违反会计行为,维护会计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

2、做好财务基础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责任感。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各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加强各级间的沟通和协调,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财务系统报告篇4

【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内部控制

财务报告从最初编制直至最后被投资者使用的整个过程构成了完整的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所以在研究通过内部控制来强化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关注其最终到达使用者手中的过程中关键的影响环节。

一、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

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整个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循环应该包括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编制、传递、使用以及监管机构的监控。其参与者包括公司的管理层、董事、注册会计师、新闻媒介、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准则制定者、市场监管机构。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从企业管理层编制财务报告开始,董事会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企业外部的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然后经信息的传递者(新闻媒介或财务报告信息机构)将与从其他渠道收集的企业信息一并传递给最终使用者。财务报告的最终使用者包括投资者、财务分析师、债券评级机构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其中财务分析师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财务分析和股票操作建议,债券评级机构向债权人提供公司偿债能力的信息,投资者最终运用研究报告和其它各种信息进行决策。另外,整个财务报告信息供应链受到监管机构监督,以此来保证最终到达决策者手中的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

从企业外部看,注册会计师、新闻媒介或财务报告信息机构、财务分析师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间接的作用和影响。财务信息的传递者通过控制信息传递环节影响传递质量和传递速度,最终影响到达使用者手中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及时性;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保证信息质量,而财务分析师的参与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有用性,从企业的内部看,管理层和董事会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这主要只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控制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过程。另外,准则的制定机构和市场监管者也会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它们通过准则的制定、股权结构限定及国家监管政策来完成。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企业的董事会、高级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是最终控制或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决定者;而在财务报告的传递和使用过程中,企业外部的因素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行为是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源头,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治理根本上必须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来完成。

二、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和董事会通过内部一系列既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作用和影响,其中他们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途径又有所不同。通常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报告的影响途径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指内部控制系统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对财务报告可靠性造成影响,间接影响是内部控制系统通过企业业务循环和生产流程对财务报告可靠性造成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如图2。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做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会计活动。会计核算系统通常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一部分,是会计核算的结果和表现形式。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最终结果和产物,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会计核算系统运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如果会计核算系统程序和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缺陷将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间接影响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同时也会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环境的间接影响。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看,企业的会计人员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向企业的董事会负责,即企业内部存在层层授权、层层负责的岗位责任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保证这一过程得到有效实施以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仅依赖于财务报告编制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还要依赖董事会、企业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的具体内部控制流程。在企业中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保证生产流程和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会影响生产流程和业务活动的管理质量,从而影响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可见,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和业务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系统还会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间接影响

由上可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其子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对财务报告可靠性发生作用,同时内部控制还会影响生产流程和业务活动,因此我们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过程中,不单需要关注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更应该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评价对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采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之前,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明确内部控制中的弱点和漏洞,内部控制评价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履行受托责任的证明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一种证明。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资产的所有者将资产提供给企业,交由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管理当局必须尽职尽责完成受托责任,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资产所有者提供财务报告以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管理者当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负责,如果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导致财务报告虚假而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将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并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职责。另外,管理当局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并将结果报告给投资者,实际是管理者证明自己履行了受托责任。

2、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外报告,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一方面,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管理当局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表明其对财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这实际上是管理当局的一种合理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估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3、增进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内部控制报告增进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报告要求企业按照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规范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这一过程必然要求管理者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员工胜任能力、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内外部经营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意识。另外,内部控制报告必须由企业的ceo和总会计师或者相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签字,如果出现虚假书证或者故意欺诈,签字官员将受到相应的民事和刑事处罚,这将提高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细节。

4、改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报告明确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对管理层积极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要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对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产生重要影响。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道德操守将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如果企业管理层发生欺诈行为势必会导致企业的违法经营和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最终使投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5、提供有用决策信息

内部控制报告可以向外部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有助外部使用者决策。投资者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有权利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明确投资获得充分的保障。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如果企业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企业经营将有序而高效,同时能够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活动中风险。反之,内部控制混乱,企业所面临风险较大,投资者应避免对这类企业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应唯、袁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85。

【2】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第8期,48-53。

【3】李明辉: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研究,2001,第3期,43-47。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第5期。

财务系统报告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现状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某些报告需求者某些方面的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尽管现在电算化会计软件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会计系统中,但其发展思路还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现行会计系统的传统性及其所提供会计信息原有的局限性。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传统会计系统下,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提供会计信息所需花费的成本,企业不会为其他需要财务会计报告的各方提供非常详细的财务资料。报告使用者只能了解到企业非常有限的经济信息,因为企业只为他们提供了这些资料。另一方面,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是通用的,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主要以股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客观上忽视了企业其他相关利益集团所关心的信息的披露。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告的使用者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报告使用者内心所强烈需要的相关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网络分布、企业风险状况、知识产权结构等却很难得到满足。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广大的报告使用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令他们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未来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具有如下特性

(1)财务会计报告的实时性

在传统会计系统条件下,由于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不可能去每天进行一次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目前的财务报告频率仅限于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并且一旦发现经审计之后的会计报告还存在错误,企业可能不能够及时将该重要信息送给所有的报告使用人而导致“无效决策”,但采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之后,由于服务器上已经存储了企业本年以及以前甚至到企业开办年度以来的所有经济交易信息,会计人员可以在需要明细账、总账、会计报告的时候实时生成,在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使用者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拥有企业的最新的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多维性

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可以简单到仅限于交易事项的录入,企业管理部门完成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录入。从而,会计信息系统中包括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是常规的会计报告信息,而后者则可以延伸到报告使用者所想了解到的几乎所有信息。如:①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②企业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销售状况;③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相关信息;⑤带预见性的信息:如为完成一定任务所拟订的投资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

(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呈现的多样性

在传统会计系统下,财务会计报告只会局限于企业提供的一种形式,报告使用者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但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报告使用者却可能根据自己的特定要求来定制财务会计报告,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再经过简单的查询条件的设置,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只显示特定的会计报告项目,根据个人的要求来进行汇总、

进行分类、显示明细等等,而不会再出现像传统会计系统下所独有的单调及不便。

四、具体的多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报告数据显示的多样性,报告使用者可以得到企业的特定时期、特定时间、特定项目的详细会计报告,或者是只有汇总数据的会计报告,或者是不同年度期间之间的比较会计报告,任由报告使用人的要求而定。

②报告使用者可以获得多种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下的比较会计报告,遵循可比性原则,要求相似的企业就同种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遵循一致性原则,则要求企业前后各期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但如果报告使用者需要企业采用不同核算方法时所产生的影响的比较报告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在传统会计系统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企业做两套帐,甚至多套帐。

③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生成指定企业不同年度的特定时期、特定时间、特定项目等的对比会计报告。

④财务会计报告的强大预测性。

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借助企业以前年度的所有会计信息,通过特定的假设条件,快速地生成以后年度的盈利预测报告,不仅对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经营管理的指导,同时也更进一步为报告使用人提供了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财务系统报告篇6

关键词:网络:网络财务报告:建议

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被打破,由于信息用户需求变革与信息技术创新,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必然向网络时代财务报告转变。

一、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概述

通常认为的网络财务报告,一般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一个公司通过其网站提供完整的一套财务报告,或者能链接到存放在因特网其他网站的财务报告,都视为网络财务报告。我国开展网络财务报告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在刊载年度报告摘要的同时,应将年度报告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截至2008年,绝大多数国内上市公司网上披露了财务信息。但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仍然偏低,其网站建设状况、披露策略及披露内容与列报形式等方面都很不一致,网络财务报告的规范和监管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我国网络财务报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更新及时性

从理论上讲,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企业可以随时在网上更新报告,用户可以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无需独立审计且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但是,由于企业对增加网络披露的内容缺乏积极性,并且无意改变目前的财务呈报模式,致使网络财务报告更新速度慢,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至今,网络财务报告还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规范模式,也没有形成体系的规范对其进行约束,这使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受到一定的置疑,若相关会计准则不及时出台,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二)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到目前为止,除要求在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刊载年度报告外,我国针对网络财务信息没有一套规范的政策法规,这就会造成公司披露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无章可循,有一定的任意性,造成披露的信息不可比。若相关机构不尽快制定网络财务报告准则框架。建立电子报告模型,使公司披露信息有章可循,不达到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目的,致使信息披露的任意性带来的信息不可比等问题。

(三)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目前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证券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也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完善的规范尚未形成,企业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不需审计的财务信息不加区别地置于公司主页,如果不加提示,使用者很难对该信息是否已经经过审计获得清楚的认识,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较好的方案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网上签证业务,同时要求企业对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给予使用者必要的提示。

(四)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

在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的处理越来越依靠计算机自动处理功能,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这种功能既很集中又很脆弱,一旦发生微小的干扰和差错,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由于计算机系统的互相连接,各个系统间的信息流动性很强,通过这种流动性,会计信息在传输网络中容易被窃取、改动、增加或者删除,电子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主要表现为黑客侵入窃取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丢失、磁介质型载体档案缺乏有效的保密措施、网络技术下病毒的危害等。其实不仅是网络财务报告,其他的网络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有代表性。

(五)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

我国现有的网络财务报告形式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在网上的财务报告多为pDF和HtmL形式,基本还是纸制报告的翻版或替代品。某些上市公司在网络上仅以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有的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报告的方式和技术的简单,使其处在界面的定期报告状态,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带给会计的快速和便捷,网络的互动功能还有待开发。网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法律规范问题上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披露的内在特点,如果没有必要的法律法规,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目前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提供的会计数据信息不能依法得到保护;税法的调整对税率和纳税方法在执行和被执行中常常发生冲突;电子货币结算时,在授权和电子签名确认的过程中不合法事件时有发生;不良信息常常进入会计信息披露范畴的控制区,干扰了正常的信息披露活动。从而给网络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建议

(一)加强会计信息数据录入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从不同计算机上输入的不同会计信息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会计信息数据库。再加上信息共享,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健全,把没有严格检验的会计信息录入到整个网络中,就很难查明原因,这样直接影响到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在会计信息输入系统前要经过检验。并且分工录入,各负其责,明确责任。根据会计核算和网络技术系统的特点,可以把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分组录入。

(二)制定网络财务报告准则

网络财务报告的广泛使用及发展要求制定新的相关会计准则,以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规范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内容、形式、信息质量标准等。相关机构应尽快制定网络财务报告准则框架,建立电子报告模型,使公司披露信息有章可循,达到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目的,克服信息披露的任意性而带来的信息不可比等问题。会计制度制定者应尽快制定出有关网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形式的规章制度和网上信息披露的行为准则,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信息使用者使用网上信息的信心,从而提高网上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推动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

(三)加强网上财务信息的控制

在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数据是会计信息的核心,为了保证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所谓分散式是由网络服务

器统一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服务器将这些会计信息传送到各个工作站,再由各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并在每天结束后,各个工作站都将当天新处理的会计信息传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集中进行序时处理,并加入到相应的会计信息库中。控制方法的授权式是当工作站有业务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中的会计信息时,服务器可以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允许访问。传统财务报告不仅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而且信息内容和格式方面也有诸多的规定。这些有关财务报告格式和披露的规定,其本质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并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综观目前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实际,基本仍为企业的自愿行为而缺乏监管机构的介入。目前我国企业在其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已经十分普遍,所以在我国必须加强对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快制定有关网络财务报告的法规和制度,一方面确保网络财务报告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也应出台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网上披露内容的真实与可靠。

(四)加强网络系统安全控制

1、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内容控制制度。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调用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同时系统可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人口,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时。系统会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并立即报警。

2、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大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操作、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

3、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立法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计算机会计系统安全措施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打击篡改、伪造以及盗窃网上信息的犯罪分子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企业要把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化相统一,以保证系统控制方案即安全政策不断随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财务系统报告篇7

关键词:xbrl国有企业财务报告

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管理应用xbrl的优势

xbrl是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的简写,直译是“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采用xbrl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传统pdf、doc、html等文档形式的报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使通用的信息描述成为可能、信息的真正独立、文件保值、信息的本地化处理、精确搜索等,同时xbrl是标准的和免费使用的。

xbrl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应用于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可以实现会计报表流程再造。国有企业财务报告任务很重,传统的报表编制模式是由会计人员手工重复填制到各个不同的报表软件中,因此大量时间浪费在重复而繁琐的数据录入中,会计人员工作强度大、枯燥乏味,并且不能提供高的附加值。如果将xbrl技术应用到报表编制中,实现每个系统都采用xbrl标准导入和输出,就可以把会计人员解放出来,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数据抽取和报表编制。

由于报表的编制实现了报告编制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因此在提供实时报表和个性化定制报表上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有影响财务要素的事项发生,就可以立即反映到财务事项数据库中并以元数据形式存储起来,而报告编制系统则可以立即感知这个财务事项,实现数据抽取并将结果反映到财务报表上,这就是事项会计驱动的实时财务报表系统。各级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设计财务报表格式和指标,交由报告编制系统抓取数据生成报表,从而实现个性化报表需求。

xbrl应用于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想和实施步骤

(一)建立国有企业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

建立分类标准时应当依照国际标准组织xbrl所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步骤:

1.财务事实来源。我国已颁布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码具有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也采用相应规定,因此分类标准中会计科目的名称较容易统一,方便分类标准的建立。在建立国有企业报告分类标准时应当引用相关部分,简化工作并保持统一。在制定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标签时,应依据相关国资管理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法规,不与之抵触。

2.分类标准结构。财务事实来源确定后,接着就必须找出财务事实间的层级关系。层级关系是表示分类标准中财务事实间的母子关系。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是依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快报中所需填写的字段及资料为基本架构,并参考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申报文件中的栏目名称,作为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中元素命名依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共包含多张表格,建立分类标准时,应首先建立各个表格的分类标准,最后再汇入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中。

3.收集资料和更正。收集数据时,将所要表达的财务事实依照层级关系输入数据库、表格等任何形式的数据文件。在收集数据阶段,通常应同时对数据进行错误更正,以降低错误,使分类标准更一致。

4.转换及输入资料。分类标准包含许多元素、属性和数据型态定义,同时也定义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或各个元素和其它分类标准之间的关系。xbrl分类标准可视为xmlschema的延伸,包含xmllinkbased信息。xbrl分类标准中有五种可扩展元素:definitionlink、calculationlink、presentationlink、labellink及referencelink,这些元素都需要分别建立和完善。

5.更正。xbrl规范文档(taxonomy)建立完成后,应验证其是否符合xbrl技术规范标准(specification)。可以利用xbrl规范验证(xbrlvalidation)工具来完成这部分工作,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对规范文档进行更正和完善。

6.输出。xbrl规范文档通过验证后,就可以输出了。xbrl规范文档输出会生成几个文档,包括xbrl规范文档、定义展示关系的文档、定义标签的文档和定义计算关系的文档。

(二)建立国有企业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

国有企业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应当根据建立的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分类标准,来制定符合标准的有效范例文件,并提供参考并验证分类标准的可行性。这类似于企业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软件公司可以根据xbrl分类标准编制软件,企业则可以通过软件抓取财务数据并编制相应xbrl实例文档,再通过软件审核及会计人员人工审核后进行报送。

财务系统报告篇8

   [关健词]财务报告多元化实时呈报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各界对财务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生产力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现行会计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报告的变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财务报告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构造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

   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基本和通用的财务报表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这些传统报表在国外会计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美国证券委员会委员斯蒂文等对传统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提出质疑,认为传统财务报告的处理是一种“黑白模式”即要么确认,要么不确认,他们认为可以灵活一点,提出了所谓的“彩色模式”。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4年发表的《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中认为:到目前为止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还不需要彻底改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传递模式代替它。

   针对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财务报告体系发展的国际趋势,我们应该在肯定三大基本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它们,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财务会计信息各方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的更高要求,可以补充新的报表来构造一个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

   1.增值表。现行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投资与信贷决策相关的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体现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因此,在197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增值表,并将它作为第四会计报表。增值表不仅能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国家考核、评价企业,还会取得公众的好感。

   2.未来前景报表。传统财务报告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其财务信息都来源于历史资料,这些信息是“向后看”的,而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要“向前看”,所以在实质上,上述信息的可靠性很低。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着的情况下,报表使用者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以及行为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却不行,因而就要求财务报告具有预测内容。至于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理论上讲可以编制未来前景报表,但从实践上讲,编制该报表的技术难度较大。尽管如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未来前景报表的编制将成为可能。

   二、构造实时呈报的财务报告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财务报告通常是定期提供,特别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信息的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决策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由于受到会计信息约束条件——效益性原则的支配,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除应适合客户的需要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信息费用与会计信息效用价值的比例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财务报告更多地选择了定期报告,尤其是年度报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产生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计算机的随时寄存功能,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实现以事项法为基础的实时呈报。

   三、构造内容丰富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不断丰富,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1.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优点而被广为推崇。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缺陷也暴露无遗,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引发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价值等计量模式,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打破了历史成本法的一统天下,丰富了会计计量模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美、英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现行会计准则中,都已开始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我国也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尝试运用这种计量模式。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他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2.信息披露形式的多样化。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标准化,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遵循可比性原则,但却丧失了灵活性,特别是在信息使用者日益复杂化的现今,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从而促成了财务报表模式的变革。

   (l)由单一的表式信息转变为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的结合。以报表方式来反映信息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约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条件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已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表式信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便于其阅读,而图像化信息直观明了,更容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

财务系统报告篇9

1价值法下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结构及缺陷

在这种模式下,报告单位通过收集、加工、整理、计算、汇总等一系列财务会计程序产生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

1.1通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窄”型单一化信息供给结构通用财务会计报告对决策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这一报告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其缺陷也日益凸显。这种财务会计报表模式的标准化,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供给结构是“窄”型的,在会计信息提供方式上存在单一性。

1.2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宽”型现行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只能提供财务会计的最终结果,无法使信息使用者接触原始财务会计信息数据或参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从而难以满足使用者多目标的需要和适应用户决策“宽”型信息结构的需求。

1.3价值法下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缺陷现行价值法下企业以标准化形式提供的通用财务报告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生评价失真。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下的信息供给缺陷,使投资者不能全面有效地评价报告单位的状况,也使委托人不能有效地鉴定信息供给的质量,从而造成信息使用者难以正确评价报告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者履行经营责任的状况。二是形成决策误导。会计信息结构的限制使其无法传导充分的信息。在这种信息传递模式下,信息使用者获取的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信息,因而容易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质量甚至对其决策产生误导。三是引发控制失灵。会计信息的“窄”型供给结构,使委托人难以借助财务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状况,以及借助财务标准衡量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在对其实施有效控制方面容易产生偏差。四是导致市场低效。证券市场价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这种信息充分程度的差别,与报告单位信息的供给数量与质量有关,报告单位内部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可能会增大少数人获取内幕或私人信息进行交易的机会,降低市场效率。

2事项法下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2.1事项法下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及其要求事项法又称“使用者需要法”,是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报告主体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模式。以事项法为基础的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要求建立以经济事项为中心的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经济事项的各种属性特征。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将与经济事项有关的信息,包括所发生的会计事项,事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人员和资源等方面,输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提取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输入到自己的决策模型中,将事项信息转化为决策信息。

2.2事项法下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目标事项法下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相分离的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目标,是要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事项法下的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能够克服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单一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非财务信息的要求,并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时效性,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及时全面的决策。

2.3事项法下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系统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以改善现行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下将规则固化在财务会计数据中的不足。理想财务会计报告模式通过设置数据库和方法库两个基本库,以数据库记载财务会计交易的基本事项,以方法库存放不同的确认和计量规则。在外部信息使用者使用财务会计信息时,财务会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选择相应的确认和计量规则,组合成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构造多元财务报告体系。理想财务会计模式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方便选择的信息,允许他们任意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如it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简化型财务报告、预测性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职工报告等),并在提高会计信息数量的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3.1联合按需报告模式的实施条件数据库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按需报告提供了可能。随着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的开发及其在网络财务报告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不同信息数据库系统与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必将有助于实现在不同的组织之间数据的交换和运用,推进不同组织间信息传递的畅通,并实现通用财务报告条件下的联合按需报告。

3.2联合按需报告模式的特征联合按需报告模式的特征体现了通用财务报告条件下交互式按需报告的联合特征。报告单位制作以XBRL为基础的通用财务报告,报告单位、信息媒体和信息使用者把报告单位提供的信息和其它信息相结合,得出各自对报告单位业绩的评价,并在网络环境下共享这些信息。

财务系统报告篇10

【关键词】综合报告;整体论;还原论;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3;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09-04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以下简称iiRC)自2010年8月成立以来,就把推进综合报告理念、制定全球公认的报告框架,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认可和采纳作为宗旨,2013年4月16日iiRC了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该框架通过整合财务、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简洁的方式表明组织在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所采用的战略、治理、取得的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反映组织运行全貌,提供组织在某一时期价值创造的信息,使报告使用者能够评估组织价值创造的能力。人们对综合报告的兴趣不断增加,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一是引进及介绍性的文献。这些文献对综合报告的概念、框架及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党红、乔元芳,2013),具体包括综合报告的基本概念、内容元素、应用原则、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等。二是研究国际综合报告对我国的启示(杨敏、刘光忠、陆建桥、刘建鲁2012),以及综合报告在我国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李璐,2013)。三是根据国外公司编制综合报告的实践,分析我国现有的社会责任报告(CSR)①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袁子琪、沈洪涛,2011)。蔡海静、汪祥耀(2013)以第一个强制实施综合报告的国家南非的经验证据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综合报告后,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下降趋势有所减缓,非财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提升,可以弥补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下降的趋势,从而使整合信息发挥更强的决策有用性。毋庸置疑,综合报告属于新生事物,其理念已获得普遍接受和支持,其实践效果已逐渐展现。但对综合报告的未来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综合报告是否在未来取代财务报告?还是将其中非财务信息部分单独构成一份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2)综合报告是否CSR报告的新趋势?(3)综合报告是否与财务报告、CSR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共存?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一比较,以探索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综合报告概念的理解,推动综合报告未来在我国的实施。

二、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差异

综合报告是iiRC创新的一种报告模式,它以简洁的方式,阐明在一定的外部环境约束下组织的战略、治理、商业模式、业绩、组织的未来前景,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全面信息的报告。综合报告创新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的资本;组织的商业模式(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下,组织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选定的投入、经营活动、产出、结果及对各种资本的相互影响所组成的体系);价值创造(综合报告所指的价值创造不仅与财务资本变化直接相关的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其他资本互动的因果关系有关,即其他资本的变动、转换最终都可能影响企业利润)。从以上基本概念中不难看出,综合报告是对传统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思维方式的创新,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法的创新:以整体论系统思考的方法取代还原论的方法

综合报告采用的是整体论系统思考的方法。整体论是替代还原论来研究系统的方法。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既强调过程,又强调结构。综合报告框架视组织为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以此来确定商业模式的整个过程,其起点投入和终点产出及结果都与各种资本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同时商业模式与其报告的内容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内容元素包括:(1)组织的概况和外部环境;(2)机遇与风险;(3)战略和资源配置;(4)治理;(5)商业模式;(6)绩效;(7)前景展望。这些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影响。

以整体论系统思考的方法取代还原论的方法是因为还原论在处理具有复杂性的问题时是失败的。所谓还原论是研究系统的传统的、科学的方法。还原论的方法视各个组成部分同等重要,为此,努力确认各个部分,了解这些部分,并从对部分的了解发展到对整体的认识,而不认为是整体赋予部分以生命,因此,不能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是孤立地去优化各个部分,但部分的优化并不一定带来整体利益的改善。

在还原论方法下,过去的财务会计主要对外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当然,不能否定企业财务报告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却是不完整的,不能全面反映在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运营状况的全貌,因而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不断出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加以考虑,使现在的财务会计对外披露的内容增多,“不仅要披露企业内部控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发展战略、公司治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还要披露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资源耗费、员工维护、社区贡献、社会安全等”即“凡是纳入社会对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都属于财务会计”(杨世忠,2013)。现在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与过去比不断查缺补漏,但不能否认“在基本实务层面,会计反映进而控制现实经济的能力急剧下降,经济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影响因素却游离于会计视野之外,会计信息对实体现象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弱,从而不可避免地动摇了会计能力发挥基本作用的基础”(杨雄胜,2013)。比如,对企业创造价值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关系资本、自然资本等没有体现在财务报告里。

还原论方法的不足还体现在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上。在还原论方法下,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被分成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三维业绩,并制定了编制的标准。具有影响力的标准是GiR的第三代指南G3,但由于还原论的方法忽视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对整体的影响,因此,难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实现企业及其外部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由于现代企业系统是复杂、多样并不断变化的开放系统,面对这样的系统,还原论的方法常常力不从心,从而整体论系统思考的方法获得了立足点。整体论认为系统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这种方法对系统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部分之间的关系网络很感兴趣。因为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系统整体产生影响,因此,提供企业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加强对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报告提出商业模式、广义的资本、广义的价值创造等概念,以整体论系统思考的方法展示了组织价值创造的完整,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报告模式孤立地对部分进行研究的不足,“系统整合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信息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层面对现实经济的时实反映与监控”(杨雄胜,2013)。

财务报告的两条主线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层面包括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社会责任报告则从三个主要层面报告组织的业绩,因此也称为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三维业绩报告(王桂莲,2011);而综合报告反映了组织创造价值的整体情况。可见,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影响到目标能否实现。

(二)强调各部分之间信息的关联性

在开放的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加总,因此,综合报告的性质不能用各要素的简单加总来概括,而是要对组织价值创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的相互关联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反映。这些信息关联性具体包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时间上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前景信息的关联性;各类资本之间增、减变动,相互转换的关联性;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管理信息、董事会信息和对外报告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定量和定性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等。

一般而言,如果缺乏信息之间的协同和联通,常常会降低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信赖程度。就财务会计信息而言,有些投资者尽管承认目前的年报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但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质量表示怀疑,理由是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缺乏关联性,因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作决策时开始依赖其他信息来源。同样的问题表现在CSR只报喜不报忧的情况。综合报告能提供全面的、重要的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呈现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全面图景,因而提高了决策的有用性。比如,投资者可通过各种资本的使用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发现企业商业模式中潜在的风险等。因此,综合报告不只是整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那么简单,它还有助于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改进内部流程,使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思维和业务流程中融入长期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利益相关者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创造价值。

(三)遵循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和准则

企业系统与任何系统一样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它必然与外部环境产生物质的、能量的交换,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综合报告突破基于规则的限制,在“三重底线”总的原则下,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出反应。综合报告的指导原则包括:(1)聚焦战略和未来导向;(2)信息的关联性;(3)对利益相关者的响应性;(4)重要性和简洁性;(5)可靠性和完整性;(6)一致性和可比性。这种基于原则而非规则的做法,避免了基于规则提供复杂、冗长的报告,随时作出响应,使综合报告具有简洁性和重要性的特征。

综合报告的目的是向预期的报告使用者提供能评估组织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信息,是以传统的企业报告(财务报告、环境和社会报告、治理和薪酬报告以及管理层评述)为基础进行整合后的简洁的信息,它不在于计算企业的价值或所有的各种资本的价值,但提供的信息应该能够对之加以权衡。而财务报告由于与解除受托责任以及涉及具体经济利益的分配有关,因此,必须遵守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另外,财务会计是标准化的流程和产品,其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使整个业务流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结果必须具有唯一性,要求按会计准则编制,而且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越来越高;至于社会责任报告则主要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第四代指南G4为标准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因此,也属于基于规则的报告模式。

(四)强化广义资本的受托责任而非狭义的受托责任

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各种形式的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在综合报告下,经管人员的受托责任不只是财务资本,而是摒弃了对短期业绩的过分强调,把焦点放在企业传递创造长期价值的信息上,即从只重视财务资本转变到关注各类形式的资本,以及各种类资本之间的变动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广义的资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和制造资本以外,还包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自然资本。当然,综合报告下,组织使用或影响的资本并非全部归组织所有,但组织开展的经营活动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都要考虑对广义资本的影响,向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展现企业价值的实现,而不只是创造利润和财富;在财务报告下,财务资本的提供者关注经济回报形式的价值,经管人员的受托责任局限于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忽略对环境和社会绩效的影响,即使在社会责任报告下,同时考虑了环境和社会绩效,也未能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的利益,只注重对结果的考核。

总之,在广义的受托责任下,企业创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与财务资本变化直接相关的因素,还取决于更广泛的资本互动活动的因果关系,这些最终都可能对利润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五)提高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综合报告鼓励企业确保在与价值创造有关的所有方面都是透明的。它提出的商业模式和内容元素展示了组织价值创造的完整画面,促进了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联系,从而使投资者真正了解所投资的公司,增强了对企业的信任,进而优化决策过程。

就财务报告而言,披露的信息则是相对狭窄的财务信息,主要服务于股东的需要,不涉及披露有关战略与商业模式和广义的价值创造的信息,而CSR报告对组织的战略和未来前景信息并未能给予披露,因此,与综合报告相比二者的透明度不高。

(六)关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而不只是过去的财务业绩

综合报告引入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信息,既考虑过去的财务业绩,又与战略互动,并展望组织未来的发展。从综合报告的目标上看,综合报告关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此,不仅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披露组织过去的财务业绩,而且通过分析组织面临的机会和风险,阐明战略,反映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结果及对内外部环境的整体影响,展示组织是如何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创造价值的。

而传统财务报告关注提供财务资本的投资者的需要,报告企业过去是否有效地运用了资源,以反映报告期的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重心。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孤立地关注整体中的部分,忽视其他资本(比如关系资本)影响,忽视组织活动的整体过程,只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结果。

三、综合报告的益处及未来发展趋势

从上述比较分析中可见,综合报告带来了企业报告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体现出整体论系统思考方法的应用。企业和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从综合报告中获益。综合报告要求反映企业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从而增强了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比如,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导致水资源被污染、矿井塌方、森林被乱砍乱伐则促使有关监管方加强监管,进而减少法律诉讼;反之,则表明企业在负责任地经营。这种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望和品牌价值,吸引投资者,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促进长期投资。它关注人力资本的价值,有助于激励创新,节约或降低成本。而它提供的组织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发现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因而综合报告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是企业报告的未来。

尽管综合报告体现出对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的有用性,但笔者认为,在下列相关问题解决之前,综合报告并不能替代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而是加以整合,与之共存。

首先,从其采用的整体论系统思考方法上看,旨在给出最适合解决当代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系统(组织或企业这个整体)运行问题的良方,因此将其中非财务信息部分单独构成一份报告作为财务报告补充的想法违背整体论系统思考方法的原意,因而不具可行性。因为是整体赋予部分生命,整体论恰恰是要关注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并对之进行管理。

其次,就财务报告而言,使用关注部分的还原论的方法是适宜的,财务资本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社会责任报告亦然。而对企业综合报告来说,使用整体论的方法弥补了二者的不足。从时间上看,需要关注的是组织活动及其与各种资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某种资本的变化可能对财务业绩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提高或降低企业的利润。从空间上看,是全方位的:处于外部环境中的组织,分析其机遇和风险,确定其战略宏图,据以配置资源,以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控制手段对商业模式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以达成各类资本的保值或增值,获得包括财务业绩在内的多维绩效。因此,综合报告不是代替财务报告,而是包括之并对之加以整合。

最后,从综合报告的应用原则上看,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三重底线”原则,不在于提供计量的规则和准则,而在于未来导向,让组织的战略浮现出来,关注各个部分之间信息的关联性,满足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显然,这种方法和原则只适宜对现有的企业报告进行整合,去除重点和冗长,突出重要和简洁。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将会出现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共存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世忠.管理会计:正在不断扩大的会计职业新领域[n].中国会计报,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