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十篇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十篇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56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已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到普遍推广。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组织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1]。在高校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财务管理活动,可以为财务工作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提供解决思路,从而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质量和效率的统筹和兼顾。

一、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踏实的态度,细心仔细的心态,认真完善落实好财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它本身就是一种实现学校财务管理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2]。

总的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达到精密、细致的程度。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也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也应该具体确保落实到个人。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目的,具体到细致实施财务管理任务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责任岗位,每一个基本环节,以此来实施建立有效率的、准确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挖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潜力。

具体来说,高校财务精细管理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

突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以学校财务工作开展基础本身为切入点,提出每个时段重点管理工作,把精力投入到重点上,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细

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到事无漏遗,覆盖环节面积要广,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重视法律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细致的财务规章制度,做到大小事有法可循。

3、化

即把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规章化,化被动为主动,规范工作内部人员行为准则,并长久坚持下去,做到自觉遵守,把制度推广落实到位。

二、高校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办学模式改革的继续推进,大多数高校已经经历了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在现代管理思想日益发展的当今,高校财务管理也应该主动发展,积极进取,跟上时代脚步,实现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运作,为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优化教育资源。

1、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务人员由记账验算型工作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还可以从事件后静态案例分析向事前预测转变;向事中的动态控制分析,事后的总结核算转变;由机关型办事人员向服务工作类型转变,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2、有助于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建设

高校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详细了解每一项财务资金运动,从而最大化利用控制学校资金,提高资金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学校的每位职工都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同时也是受益人。这样才能促使学校内部员工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成为财务精细管理的推动者,并且能做到以身作则,使财务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上,实现校园的和谐建设。

三、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财务精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精细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精细化的基本内容。高校财务工作应结合实际内容,依据财务精细管理的要求,遵循四大原则,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的管理机制。把握好重点环节,认真落实重点工作,以财务精细化管理为理念,全面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

1、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数据化原则。强调数据作用,以数据为依据,用数据进行控制分析,用数据确定工作要求,最后用数据检验结果。

(2)程序化原则。也就是将财务工作任务,细分为若干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工作流程,然后进行工作流程的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

(3)操作性原则。就是制定的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要求对每一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措施的监控。

(4)标准化原则。就是按规定统一财务收支管理的标准。这不仅是规范化所必须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保证,也是实现操作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标准化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有助于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2、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是在账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精细化。它主要包括制度精细化、执行精细化、考评精细化。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通过清理财务管理体系,清理管理界面,深化管理手段,不断采集和细化各层的行业法规,具体操作办法和管理细则。其中包括: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行业准则,高校财务管理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所制定的管理实施细则,各层管理人员职责,会计的计算程序,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准则等,并逐渐形成和建立层次明显,指导技术性强,系统全面的财务制度。

四、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重在梳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涵,要求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进行细致精密的核算和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以此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辅导员;工作;启示

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工作任务涉及到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不断细化工作过程,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实现高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学生管理工作也更加复杂。而目前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还存在较大随意性,没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因此,有必要在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本文将首先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简单介绍。

一、精细化管理简述

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日本企业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如果对其逐字理解,“精”代表精心,可以引申理解为追求更优、更好,即精益求精的意思;“细”在代表注重细节,这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化”则代表趋势和理念,可以理解为专业化。因此,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注重管理效果、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通过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办法,不断追求管理效果的提高。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态度的体现,要求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端正态度,以耐心和细心细化工作内容,精致管理过程,而且应长期保持这种工作态度,不断的追求更好的管理效果。其主要内涵包括明确职责、完善制度、细分对象、细化过程、精益求精。明确职责是将管理任务进行细化的前提,只有通过职责的层层落实,才能确保管理任务的有效落实。完善制度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保证,使管理任务规范化,并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消除管理的随意性。细分对象是明确管理对象的过程,包括依据对象特点进行划分,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细化过程则是要对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管理精致性。精益求精则指出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坚持不懈的工作任务,应在保证前四点工作状态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优化和提高[1]。

二、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1.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

为了保证高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应将整体管理任务进行详细划分、层层落实,使每一名辅导员教师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从而正确开展管理工作,通过所有辅导员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高校的整体管理任务。辅导员教师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后,还要对管理任务进行再次细分,使其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及宿舍长等学生骨干身上,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带领学生骨干人员,完成每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还要求将每个人的工作任务继续细分,将学期目标划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将阶段性目标再划分为更小的目标,从而保证管理任务的具体落实,通过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最终完成学期目标[2]。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开展管理工作

管理制度是高校开展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对管理任务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定型化、模式化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有序开展的前提。比如制定学生考勤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舍务管理制度等。并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办事、依据制度说话,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另外,还应该认识到,管理制度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3]。

3.将学生群体进行详细划分

大学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由于早期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性格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管理对象具有复杂性高的特点。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管理对象进行详细划分,也就是要对学生群体进行详细划分,根据每一类的学生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辅导员教师在进行学生群体划分时,应采取合理的划分原则,也可以采取多种划分原则。比如按学习情况划分,可以将学生划分问优等生、进步生和落后生,对优等生可以进行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学习作用,对进步生则要进行更多的鼓励,而对待落后生,不仅要进行鼓励,还要适当增加督促管理力度[4]。

4.将管理过程进行细化处理

对管理过程的细化,则要做到将管理覆盖到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管理工作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轻视任何一个工作细节。特别是安全管理,要从制度要求和安全教育、心理引导等多方面进行,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学生的在校安全、假期安全进行全方位管理,避免出现意外。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辅导员教师应将管理工作细化到与学生的每一谈心过程、每一次家访过程中。用情感沟通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共同完成高校管理任务[5]。

三、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适用于高校管理的管理理念,应被充分融入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各项管理工作中,通过细化管理职责、细分管理对象、细化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做到精益求精,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赵丹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真.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68-169.

[2]张坤.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74.

[3]崔志锋,唐曦.精细化管理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三重四得”[J].煤炭高等教育,2014(6):85-88.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3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都得到了快速进步,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加强高校科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如今高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从而使得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高校学生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有利于更好地保证高校科技管理实现开放平等,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中个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发展空间。

二、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概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不断落实管理的责任,从而达到将管理责任进一步的具体化,以更好地做到责任到人,将管理责任明确化,使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做到尽职尽责,保证一次性将工作做到位,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还要对完成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它的特性,将它可以分为具体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第二层次是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而第三个层次就是创造管理的个性化,其中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或单位,或教育机构,或其他事业单位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工程,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就表现有效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相关的文化精华或技术精华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从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三、如何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现管理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首先就必须实现管理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可以创建学科综合性相关的研究机构,注重进行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务虚,必须结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1]。在建设方面也应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要根据时代需求进行学科建设,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决策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立场出发,培养出更多科技方面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各科研机构具体的运作情况而从其管理的组织形式到管理人员的配备进行都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保证其科技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变得更加畅通,并且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作用,进而有利于高校建设起一支梯级发展的科研队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在进行科技管理方面,对于其科技方面的科研机构研究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其学科的建设方向进行科学调整,从而实现其科研机和与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协调发展,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高校所具备的科技研究特色和科技科研优势。

(二)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立足专业和科学量化的两大原则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立足专业和科学量化的两大原则,进行科研机构制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努力实现科研中集人、财、物的科学量化管理,从而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他们管理的效率;对科技研究方面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实现职责明确,高校可以采用所长负责的体制,使科技研究所所长负责其所内具体的人员配备和相关的资源配置等事务,为了实现责任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在职责方面可以由研究所长负责本所的科学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自行决定其研究所内研究经费等资源分配事务,以更好地实现科技研究的统筹规划[2]。

(三)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细节意识、系统意识及规则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细节意识、系统意识及规则意识,在进行科技管理的时候要充分挖掘优秀的人力资源,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管理,为此,各高校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加力度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从而将大量优秀人才吸引到本校,为打造科研创新团队而壮大人才队伍[3];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必须加强科技学术带头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带头人的领头作用更好地带动本校整个高科技人才团队的建设,从而使其在选定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重大的原始性创新成果,打造本校科技科研品牌,提高本校科技科研的影响力[4];在科技管理工作方面要树立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提高其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同时使管理人员提高细节意识,注重管理工作中的小细节,防止以小失大,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系统意识和规则意识,做到统筹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在管理工作注意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遵循相关规定,同时注重遵守相关规则,从而更好地实现科技管理的规范化[3]。

四、结束语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越来越多,培养的人才质量越来越高。现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已由原来的规模扩张逐渐向质量提升方面转变,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管理。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各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纷纷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概念

精细化管理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指将管理责任细化、具体化和明确化,旨在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精细化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是对现有工作精益求精的一种表现,精细化管理要求具备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重视管理过程及质量。

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指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照教学管理的客观依据,结合相应教学目标、管理原则及方法程序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中的“精”在于要求教师具备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明确工作目标及具体岗位职责,以及优化工作流程;“细”在于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并将规则系统化和细致化,以将工作、管理及流程做细;“化”在于要求整个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重在强调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和信息化。

2.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转变管理观念

意识决定行动,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首先必须转变现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这样精细化管理才能顺利开展。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学校所有人员都肩负着精细化管理的责任;第二,将精细化管理与学生培养相互结合,实现学生每个阶段的精细化管理,细化并落实教学管理的各个目标,同时有意识提升整个学校的执行能力,采取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管理。

2.2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管理的依据和标准,若执行力度不够,就算制度制定得再好也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制度不复存在。因此,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首先不断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成果,以不断改善现有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其次,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管理制度措施,以优化现有管理制度,使其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相符。再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细化,以对教学管理创新起推动作用。最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微博、微信等加强各管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加强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精细化管理取得新突破,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3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日常工作管理机制

教学日常工作管理机制的建立为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能有效、顺序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日常工作管理机制。首先依据学院及二级职能部门的教学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各类人员的教学工作岗位职责,明确教学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包括教学培养方案、考务及认证、教学档案、教学监督、教研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目标;其次依据目标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质量标准,使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4构建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

为避免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盲目性,任何教学管理行为都需要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分析各类数据找到适当的管理思路,而不是依靠经验或主观臆断。再者,精细化管理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多,且需处理的事项较多,数据及信息的真实和有效直接关系决策管理的科学性。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实际工作当中,各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教学管理需求,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保证获取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推动教学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和发展。

2.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改善并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学效率提高。首先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先进的科技,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次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学校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2]。

3.结语

精细化管理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当中不仅可加强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度及管理精度,还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因此,平时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应重视精细化管理作用,并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以规范教学管理的各项活动,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顺利开展,并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5

一.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对照细则自查

我学区三月份,召开教育干部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市教育局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同时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文件和领导的讲话。明确教育干部和教师各自的责任、职责。

各学校依照精细化管理的细则,对本学校管理进行自查,查找本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建立了一中、小学校长为学校精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奖惩办法。同时依据管理细则制定了规章制度,做到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便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二、抓典型以点带面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四月十四日我学区组织中、小学校长,在**小学、**中学召开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现场会与会的同志对两校的校容、校貌,教师的管理,各种档案等内容进行了查看,从而找到了本校在管理上面存在的差距,表示会后为使本校的管理上台阶。狠抓各种制度的落实。

三、教育教学

我学区在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8周岁)的前提下,尽管师资力量薄弱,严格执行并开齐上全全部课程,同时要求地方课程要以在区域性上出特色,同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其次,抓好常规教学的管理。对教师的备、教、批、辅及课外活动实行定期检查与抽查的方法,加大了督导力度,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上能完成的作业,不再留课外作业。在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方面,我学区有十人次赴北京参加参加全国名师观摩课研讨会。各位教师在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学区上了一节汇报课,使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为我学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队伍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6

高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虽起源于企业,但却符合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诉求。基于学术事务和师生发展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能使学校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论起源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理念。精益生产是一套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管理体系,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以精益求精为指导思想,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认真分析并消除无用工作、无用努力和无用材料,以及能给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与此同时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方式。随后,该思想在日本企业和西方国家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专业化为前提,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实现过程管理的细节化,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管理的文化、技术和智慧)、精髓(掌握管理的精髓)、精品(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精通(专家型的管理者和员工)和精密(各种管理和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规则、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强化过程管理和管理责任,使组织管理各单位精确、协同和高效地运行,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打造企业核心力。精细化管理强调全员参与,一方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要接受管理,按照工作的要求和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参与管理。

二、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虽源于企业,但对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管理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不仅企业界广泛认同和应用精细化管理,一些政府部门、高校、医院甚至人民空军等也开始关注并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日常管理工作水平。

首先,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现代大学而言,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我国大学管控型的行政文化和管理,导致行政权力膨胀和功能异化――为行政而不是为学术服务,为行政目标而不是为学术目标服务。从管控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是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特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并落实一套精细完备且符合规律的规则,代替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从人治走向法治,进而实现“无为而治”。因此,建立在规范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精细化管理是符合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诉求的。基于学术事务和师生发展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潜移默化地将合理、完整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减少多余的、不必要的管理环节,而且能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集中精力潜心于学术创新、教学育人和自身发展。

其次,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阶段。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经过前期的建设与发展,在规范和常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内部管理仍显粗放和宽泛,如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常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等,造成定位模糊、资源浪费、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引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的科学运行模式。完善制度体系,废除不适宜的规章制度;分解和整合岗位设置与工作流程,删减不必要的岗位设置;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常规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三个递进层次。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建设现代高水平大学不可逾越的阶段。

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要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简单地移植。[1]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也决定了高校在引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时,不能完全照搬和移植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而应根据高等教育服务对象和功能目标的特点,建立一套与自身特点和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体系。

三、我国高校引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议

我国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不可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动生成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人为”地去建设、改革、完善。[2]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引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要主动出击,广泛调研,顶层设计,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地克服管理体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

1.高校要采取措施积极转变师生员工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实现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华丽转身,管理者观念的改变是重要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只有进行深刻彻底的大学理念变革才能使管理体制改革避免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革。教职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又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主体,因此在从管控型向服务型、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过程中,高校要通过组织专门讲座和其他各种场合介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意义所在,积极转变全体师生员工的管理理念和观念,让师生员工从心理上认可和接纳精细化管理对学校转型发展的适切性与紧迫性,这是高校成功引入进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前提。

2.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

高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他们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客体和动力所在,缺乏教职工积极参与或教职工参与不到位的精细化管理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此外,与粗放式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时候强调规则和工作流程会显得复杂与繁琐,尤其是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还可能会给学校教职员工增加很多负担和不适感,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益。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身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洪流,自觉消除习惯化的抵抗心理,有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开展与实施。

3.精细化地制订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

精细健全的制度设计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成熟的企业往往把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充分的预测,通过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将之纳入日常的管理轨道,让企业渐进式地稳步推进。我国高校在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伊始,应以服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为首要出发点,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方式,集思广益地分析高校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制定和完善与之相应的完整的规章制度,最后以顶层设计的形式形成一套既体现管理原理、又符合高等教育特点和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科学全面、具体细致、易懂易操作的制度手册,并通过纸质版本和校园网站呈现给每一位师生员工,使其充分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转。

4.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每个岗位的职责

明确职责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的环节。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通过“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来强调和强化职责的细化、分解与落实,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奖惩规定,每个人都牢记职责,尽职尽责,将常规管理与服务性工作引向深入和专业化,稳步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应根据逻辑结构和岗位性质,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分解和整合,剔除不必要的岗位设计。与此同时,厘清整个工作中各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部门内各工作岗位之间的配合,使广大师生员工通过制度手册和校园网站上的指南,能迅速、高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6-02

质量一直是我国办校以来不变的主题。《教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水平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2008年8月14日—16日,教育部在围绕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的讨论会上,周济部长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关键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指针;第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第三,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第四,以加强教师队伍为关键;第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石。

可见,国家教育部对提高教育质量高度重视,列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核心工作,排位上仅次于“教育优先发展”,在其他一切教育工作之前。那么在面对我国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问题,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将高校的教学管理问题更加趋向于具体化和制度化呢?

一、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移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而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理想追求。具体而言,精细化教学管理中的“精”,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活动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求要具体,流程要优化;“细”则是指教学管理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而精,管理细而实,流程细而畅;“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作为一种过程,要将“精”、“细”的要求贯穿始终,做到规则、程序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则合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公正化、信息公开化、考核定量化。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既是指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或管理方法,更是指由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组成的既有有机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多层次的复合体。

二、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是否坚持以人为本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的执政理念。如同各行各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样,具体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再具体一点说,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本。这是由高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可是近几年所有高校由于扩大招生率,班级的人数一年比一年高,由原来的小班变成现在一百多人的大班,导致教师在上课时根本没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目前仍有许多高校面临着教师少学生多的局面,教师的重复工作量大,致使教师的疲倦心理越来越强。

(二)高校教学管理是否能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由于高校教材的不改变,导致有许多教龄比较长的教师或者兼有其它职务的教师出现了下课不备课,上课随意讲的现象。大学不是政府机关和行政组织,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既然是学术组织,就还是要研究学术为重中之重,而作为一名教师,学术的最核心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学生的所需,上好每一节课。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就是要学会当一名反思性的教师。而作为一名反思性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具备对知识再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是我们目前许多教师身上多缺少的方面。高校的教师都是上课到教室下课回家,平日里上课的课时任务过重,没有太多集体研讨的时间和机会,更没有共同学习的时间和机遇。何谈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言。

三、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途径之一——专业化,唯有专业或可精细。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多元化是在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后才采取的战略。精细化是指的一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而这种最优化其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二)精细化管理途径之二——理念与文化并存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员工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长期、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长期的过程当中,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管理都不是简单的一厢情愿的过程,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参与,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显然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又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实效,没有广大师生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精细化教学管理不只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事,而且是学校全体师生的事情,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如果缺乏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其效果可想而知。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师生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如果师生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即便管理者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师生的行为,师生往往也是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显然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不习惯,的确会给管理人员和师生增加很多负担,工作量增加,“舒适度”下降,师生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的情况更容易出现。由此不难看出,与粗放型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对师生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因此,高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制度保障,让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心悦诚服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因此我们所说的精细化管理其实是一种新鲜的理念和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勇于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高标准、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同时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得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学者汪中求如述到,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应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二)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这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以提高教学管理效力。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三)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构成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有待深入和补充。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广泛参与此课题研究,客观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在综述精细化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运用策略,以改善高校教育发展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54-255.

[2]袁俊.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36:221.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9

管理能否精细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校长,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校之长,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学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校长必须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决策,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学习氛围的生成。相对而言,在这些因素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

一、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

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教师基本功、备课、作业批改等。实行教学上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如何备课等具体教学环节提出要求,无论是对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还是年长教师改变传统观念,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这对课程改革也起着推动作用,因为新课改理念提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老师的素质不过关,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了加快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为了进一步切实落实、推进“轻负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全体教师轻负高效执教能力,提高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首先派各们学科的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成回来后在各学科起传、帮、带的作用。另外,邀请各科骨干教师和市教研员为全体教师问诊把脉,引领和指明方向,此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教师成长很快,每次基本功比武和优质课评比,我们学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师素质的提升,也带动了学生的脱颖而出。在东阳市九年级英语作文现场赛中,我校楼潇笛等四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金华市九年级英语作文现场赛中,王晓宇同学还获得了金华市一等奖;陈云龙同学获得了浙江省软笔书法B等级。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精细化管理分不开的。

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的是规范化,而规范化带来的则是高效率。这里的高效率不仅指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科研等在内的高效率,还表现在为教学服务上,对管理中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例如某班的电脑坏了,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班主任把这一问题报告了教导处后,教导主任立即通知学校电脑管理员,并限时修好。这样保证了下午的课得以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管理上的精细化不仅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而且无形中促成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一种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

二、校园因精细化而和谐

在我们白云初中,学校政教处将校园内每个场地,每个功能室进行了划分。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责任田”,他们都分工明确地精心照料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班级里又将那“一亩三分地”进行了更加精细地划分,责任到每一位同学。他们的口号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卫生落实到个人后,学生将责任区看成自己的家。经常去看看,收拾一下,不仅有利于卫生的长期保持,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事事有人管,事事才有人做。类似卫生负责之类的制度还有很多,像教师跑操制度、学生值周班管理制度等等。例如,前段时间天冷下大雪,我参加外地考察未回,又适逢学校元旦文艺汇演,而且是在晚上举行,这对我校是个严峻的挑战。可学校里忙而有序,扫雪的,搭建戏台,搬桌子、装音响设备,演员化妆,维持秩序,人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地工作,保证了汇演的圆满成功,结束后,班主任还将学生护送过马路才回去休息,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还在家长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既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又在社会上为学校赢得了声誉。正如他们贴在办公室的行为准则一样,“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学校”,而这已成为我校老师的习惯。

学校精细化管理细则篇10

教学方法,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本身是存在于企业管理当中为了更多的节省生产成本而进行的最有效能的管理手段,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当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本文探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为今后农村小学管理方式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39-01

引言:精细化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来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进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管理方式。该种管理方法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和过程,看重在管理当中的措施落实和效果。要求管理人员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管理当中的精益求精,得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当前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过整改和学习,在其中也运用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帮助现阶段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处理其中的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和教学规划纰漏的问题,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改善浪费教育资源的现状。因此,在农村学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因地制宜,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化管理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当中,常常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生源方面较为稀少,并且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这样的实际情况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生搬硬套,将其他学校的管理手段完全复制过来。要学习扬长避短,根据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手段的改革和变化,因地制宜的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立足于现有农村特有的教育文化资源,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要立足于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立和建设,这样才能将精细化管理当中的理念和成效成功转移为发展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动力。创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环境。

2.管理规范到位,优化各个管理的细节

在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改革管理之前,农村小学教师常常认为自己在教授完相关的课程之后就已经没有责任需要履行。但精细化管理的手段要求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并且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制定简明扼要的工作规则,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其中的教职工都能够履行其中的规定和准则。教职工只有在明确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职责和规范之后,才能更好的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要显现出现代精细化管理的人文性和合理性,以此才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广大教职工在管理环节发挥自己的作用。

3.责任分摊,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全面细化管理

学校管理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要想实现全面细化管理,我们就要责任到人,落实"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这样才能让人人有分工,处处有职责,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管理主观能动性。

4.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

4.1精细化管理从精神激起。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要让积极向上的这种意识、这种文化成为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作为学校这就需要用学校精神来维系、来支撑,让各个管理层面都围绕这种精神制规划、定措施,将这种理念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这样精细化管理才有保证,才有灵魂,才匠心独具,整个学校管理才会有高度,上层次,上水平。

4.2精细管理要从责任做起。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次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人性化。其中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每一个岗位责任人做到"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心、有思路、有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简单地说就是每一名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识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4.3精细管理要从制度抓起。制度分为职能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前者是解决每个岗位责任人应当"怎样做"的问题,后者是解决"不那样做怎么办"的问题。去前者是标准,后者是标尺。要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目标,首先要对学校的所有工作制定标准和选择测量(考核)标尺。其次要落实标准和标尺,将标准逐步内化成教师的个体行为,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的目标。最后是根据学校工作的进展,适时地进行标准的修订完善和标尺的精确化程度提高,推进学校工作持续发展进程。

4.4精细管理要从考核抓起。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一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没有考核评估的工作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学校的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到哪里,将教师的工作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业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

5.结论

综上所述是现阶段农村小鬼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措施和方法。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切实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学校落实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当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的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挖掘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将学校中的各个责任分摊给个人,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215.

[2]程晋宽.影响学校管理效能的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01)

[3]李庆平,魏山金.让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学校执行力的提升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7(16)

[4]杨毅敏.浅谈高校管理中的执行文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