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基础学知识点十篇护理基础学知识点十篇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48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1

【关键词】微课《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

一、前言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图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图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三、结论

本文基于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并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某“微课”教学实际案例的设计,介绍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及要点。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对于以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慧h,刘海燕,刘桂瑛,等.“微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开发初探[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08):2893-2894.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2

1.1一个简易的调查

为了了解医院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现状,正确评价临床一线护士对基础护理以及对待基础护理教学的态度,本研究对住院部护士、实习护生及患者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工作职责的占52.4%,认同做好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49.8%,认同做好基础护理能促进护患沟通的占45.6%,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职业价值的具体体现的占45.3%,认同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康复的占35.4%,而对于护士人手不足、基础护理收费低原因造成基础护理难落实的认同率分别为76.5%和78.3%。同时对部分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做好基础护理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基础护理能让他们感觉到确确实实的温暖,这种关心是最简单、最实惠、回报率最高的。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基础护理教学体现了带教老师对专业素养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利于护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2回归基础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要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回归基础护理不是简单的回到从前的教学模式,而是扎实基础护理教学为契机来进一步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及自己的带教能力。主要包括:在思想上对护理事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情况,如果带教老师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在医学领域及人类健康问题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那么老师们就会热爱护理并且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对身边的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形成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带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更多的综合业务能力,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更尊重老师。同样,老师要对护生有爱心,因为当代的大中专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老师的真诚和关爱有利于其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产生对实习科室的归属感,融入护理队伍中[1]。这样一来的良性循环,不但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促使带教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提高师生临床发现护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遵循护理程序,开展教学查房,融入基础护理主题展开带教

2.1遵循护理程序这个路线,才能更好地培养临床护理思维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能反应护生对护理程序掌握的程度,体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打破教师单一在课堂上进行疾病讲解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临床课的学习真正走进临床。从查房前就出示病案,给学生留出悬念,激发她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护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教学指导性护理查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引导护生去寻找满足病人需求的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入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讲解,使护生在实际应用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以往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了护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2融入基础护理这个主题,才能更好体现临床的护理意义

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就要去充实它,而基础护理是最好的材料。培养学生应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去发现解决护理的问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减轻病患的痛苦,就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直接感官印象更为深刻。现在护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差,词不达意,遇到紧急抢救时紧张、手足无措。如将基础护理操作融于护理教学查房中,一方面可引导护生熟练地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促使护生学会分析病例,增强护生观察、分析、判断、交流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使护生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操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和锻炼护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2.3运用教学查房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完善临床的护理教学

由于各个医院的师资力量不同,开展临床教学查房的密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大的科室才进行,其他科室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但一样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查房前让学生温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尽量做到不坡脚行走;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查房计划,经过老师和学生共同磋商修改,使得查房顺利进行;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代表性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培养他们自主跟病人沟通的勇气和信心,取得病人同意配合;整个查房可以通知其他同学一同参加,有利于学生交流;老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并且给予指导。正确的给予鼓励肯定,错误的要在适当时候指出,不打击学生积极性。

3回归基础护理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首先,严格挑选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师对于临床学习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临床护理教师时,应根据教师的态度、知识、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其次,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医院资源采取多媒体、实操、查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动具体的课程把学生带入临床,提高学习兴趣;再次,要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一方面跟护生的沟通,因为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跟老师是有代沟的,老师要学会去领略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跟病人的沟通交流,带教老师的言行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点

带教过程不能漫无目的,走哪算哪,也不能让自己手忙脚乱,让护生产生信任危机和降低自身尊严。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带教计划,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着手,由浅入深,从易至难,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结合临床实际,重视医患沟通

带教老师要认清学校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基础护理带教的差别,学校的基础护理教学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以及护理基础操作的层面上,因为没有跟现实中的病人联系起来,教学方式往往比较生硬,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降低;而临床的基础护理带教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环境及病情等,在遵循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带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临床实际,适时加以引导。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教会护生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心理与社会需要。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3

关键词:高校;本科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在护理专业中,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代谢变化。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其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高校本科的护理专业中,由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护理方面的培养工作,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讲解该门课程时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对学生能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病理学教学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做好兴趣引导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是当代医学的两大专业,病理学的课程学习都是开展后期学习的基础。本科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知识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对疾病的处理能力、面对疾病治疗时的协同能力、对人的辅助康复护理能力等。病理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做好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学的课程枯燥乏味,但是碍于课程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死记硬背。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用能力极低。pBL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兴趣激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引进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利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加强病理与护理的联系,将病理的基本症状表现与护理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患者在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各项基础生理体征进行测量,这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人员要结合病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因为人在患有某种疾病时,他们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疾病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感冒发烧。护理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疾病反应状况,一旦其体征方面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就可以报告医生进行救治工作,这是因为运用病理学知识能够联系实际,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将实际的护理工作与病理学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三、因材施教,提升w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自主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思维逻辑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实际案例探讨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护理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病理分析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两者都没有优势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展开,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病理学教学工作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各项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来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4

【关键词】慕课基础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1-01

基础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且课程的教学任务量较大,课堂教学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效果。基础护理课程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发达这一特点,将基础型护理同网络结合起来,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积极应用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

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现状

基础护理学是将自然学和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学习基础护理学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与临床护理有关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基础护理学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实践操作技能。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安排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外仍旧能够获得与课堂教学同等的教育,减少学习上存在的困惑。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结合目前的科学技术与新型学习媒介,积极应用慕课来学习基础护理学。

二、慕课教学的内涵

所谓慕课教学就是指,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运用视频这一媒介载体,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并根据内容的多少来进行归类整理,将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一节课的内容。慕课中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慕课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必须考虑到的部分。通过应用慕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预习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复习的资料与学习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余时间自主安排学习。

三、慕课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来上网,对新鲜事物有激情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持久性。慕课通过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多样化的网络终端使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得想要学习的内容,且每节课的时长都控制在20分钟之内。慕课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习惯,将教学与学生较为关注的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慕课,学生在约20分钟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会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慕课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授课,而是教师通过网络将知识点讲解出来。因此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地点来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就自行通过在网络上观看相关视频,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在课上就可以充分的理解教师讲解的相关知识点,并提出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如果全体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教师就可以节约在课堂上对基础护理课程讲解花费的时间,这样就能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护理基础的相关实践技术练习。学生在应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起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护理教学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地点相对都是固定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灵活的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唯一途径。慕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变化而选择适合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通过慕课学校,学生可以提前对教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预习,不明确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实践操作技术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慕课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慕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水平,使其能更好的将基础护理知识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5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体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6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护理;策略

本文为河北省教师学会课题(课题号:JJS2010--055)相关论文

进入21世纪护士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GLen,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每年举行一次,而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要发展必须靠教学质量,而护士资格证考试在在校生中进行,正是考验教学水平,做好社会宣传的最好途径,也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期望了解近两年初级护士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及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想法和复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今后考生的过线率并为今后的考试辅导提供事实依据。尤其是研究资格考试改革对在校护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安排具有指导意义。

一、护士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统计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采用历史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611名全体大专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2)

表1: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表2: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4个科目通过情况[n(%)]

从表1、表2可看出两个特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考试的重视,过线率显著提高;二、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这两项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

二、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报考初级护士资格考试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1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结果

(1)100%的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做过模拟题或看过相关辅导资料,说明学生都很重视考试。

(2)2009届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均未参加考前辅导班,因为学院未举办这类辅导班,院外辅导班也很少;2010届学生考前有1.3%的学生参加了考前辅导班。且参加辅导班的42名学生(36名过线,过线率为85.7%)的过线率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281名学生(229名通过,过线率为81.5%)的过线率。

(3)参加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的学生2009年占97.6%,2010年占96.6%,说明学生普遍有考前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4)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的国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家庭其独生子女均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几代人呵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成为这类学生的通病。我校生源进入独生子女高峰期,本次调查中,在未过线的学生中,2009年独生子女占76.7%,2010年独生子女占74.1%,均较高。

(5)本次调查中,在过线的437名学生中,农村学生过线率为79.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53.1%。可以说明农村学生成绩优于城镇学生。

三、讨论与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护士对其执业能力负有法律责任。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试,注册制度是一种国际惯例,如美国CGFnS国际护士注册考试等考试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开设考点。我国从1994年开始了护士执业考试(GLen),这对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巩固护理教育成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度起护士执业考试与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我国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条件:(1)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业设置评审合格的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2)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证;(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境外中等或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证和护士执业执照,其中外国人应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见习3个月以上。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级护士专业资格考试分为4场4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前3个科目内容又包括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知识,内、外科知识各占35%,妇、儿科知识各占15%;专业实践能力均为护理学基础知识。但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没通过,都不能拿到初级护士执业资格证[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用实验室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护理;技能操作主要指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说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结合“三基”训练,通过临床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考试或自测形式,对所学医学基础理论有一个巩固和再认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扎实、打牢理论根基。

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态度、全面复习知识: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护理学基础理论。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任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要错误地认为考生毕业及资格考试没有直接的考试科目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外考生在学校学习及实习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差的基础和相关知识,应肯下功夫、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过线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而独生子女低于普遍过线率,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资格考试的提高率,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准备有效的“敲门砖”。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前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过线率。增加考前培训、进行集中、系统的复习对学生考前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效果显著的一种好方法。考前培训,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培训,当然培训的教师、教材和内容选择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我们2010年的做法是根据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护理学考试大纲,充分利用全国护理学卫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权威院校编写的模拟试题,指定各科有经验并参加了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的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课时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为主,针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重视基础理论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参考资料也显示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过线率[3]。

另外,还应该在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应试前的紧张情绪,做到心情轻松、准备充分的参加考试,从而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

日前,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科目均有较大变动,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改革后的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打破了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学科,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说明护士资格考试在不断地随着现代护理观念而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跟随职业的需求而改变,才能使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7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高职;护理专业;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60-02

作者简介:王菲,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护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本文拟对《基础护理学》精品课建设方面的探索进行讨论,以期通过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

1.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医院带教护理学生,参加护理技术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有目的地培养,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职护理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

3.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专业培训或考察,使之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基础护理学》要称得上“精品”,起码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导向性特征,这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为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应充分考虑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贯彻“厚、宽、精、新”的原则。“厚”指基本知识要宽广,基本理论要深厚;“宽”指知识面要宽;“精”指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课时,精选课程,精炼内容,加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指发挥本学科优势,鼓励学科交叉,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本学科教学,把科学前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尝试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把临床上最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融合到课程的知识点中,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典型的护理病案为教学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不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护理学》分理论教学和护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护理实训教学是护理的基本操作,由任课教师课堂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为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技术也不断得以补充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授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本课程以护理实训为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交流法、案例教学法、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法等。另外,通过书本及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学生自学情况,或再次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总之,形成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方案、讨论形式、作业类型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护理工作的社会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护理质量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护理技能练习室,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工作的能力。总之,加强护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我们已有模拟护理站、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技能示教室、护理技能练习室、护理技能测试室等,由任课护理教师、护理实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的练习。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因此,应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将考核重点放在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并且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平时考查要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及计分比例。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细则,考核的内容及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同阶段的作业量、作业形式或内容要相对稳定,既要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的负担过重。以护理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能力为基础,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主要采用护理理论闭卷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

总之,《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校学生出色完成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后,还要去医院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以便独立为患者服务。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8

关键词:护生;实习;护理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87-02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为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保证实习质量,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等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定期去医院巡视实习护生。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问,技能操作的考核,以及和带教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各家实习医院召开座谈会的反馈来看,高职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而这和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护理学基础》是护生的必修课程,实践性强,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护生学习专科护理,走向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因此,从实习检查的反馈来反思《护理学基础》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护生的实习现状

技能操作娴熟,但灵活应变不足我校实习护生娴熟的技能给各家医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和护理技能教学密不可分。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总面积近八千平方米,是部级示范基地,有着齐全的设施和完善的制度,这给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了保障,开放式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阶段性的技能考核以及临床实习前夕的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各家实习单位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不足,即高职实习护生缺乏技能操作的灵活应变能力。一方面,由于临床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学生在面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时操纵机械化,不能做好充分的评估,或是不能针对评估的资料正确地实施操作。

完成任务较好,但观察思考不足据带教教师反映,高职实习护生绝大多数都能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实习,态度端正,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然而,她们的观察思考能力有欠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只是盲目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和需要了解的知识;缺乏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缺乏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

基础护理较好,但综合知识缺乏在临床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实习护生基础护理知识掌握较好,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这些知识和护生每天的操作相关,记忆比较牢固;另一方面,是基础护理开课时间较晚,学生还没有遗忘且比较重视。然而,当教师问及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比如相关生理解剖知识、发病机制、用药情况等,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出或答不全面,当问及专科护理方面的知识,个体差异较明显,总体来说达不到要求。总体上,实习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交流意识较强,但沟通能力欠缺实习单位反映高职实习护生绝大多数性格开朗大方,乐于沟通交流,然而在沟通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上仍需加强,部分护生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显得语气生硬、处事不够得体、胆小怕事或者茫然不知所措。张蓉等调查显示,护生比护士更有耐心,态度更好,愿意与病人沟通,但自信心不是很强,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护士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工具。加强高职护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对护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持续性影响。

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一)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活动,离开了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任何知识的教学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护理学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也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情感教育,并且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在点点滴滴中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获得移情理解采用多角色扮演法,是促使护生从他人观点出发,产生同情心的最好方式,尤其当护生扮演一个与职业相反的角色时更是如此。多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并在情境表演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运用多角色扮演法中,学生通常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另外,由于教师的参与,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角色中,还要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选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为病人翻身时的动作、交流以及观察都能够体现人文关怀。要让学生体会到关怀应渗透到点点滴滴,扩展到护理全过程。

情感日志的书写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很多情感体验,但往往持续的时间不长。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会要求书写日志,一方面,总结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总结反思过程中培养了职业情感。笔者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书写日志,比如相互之间喂饭的感受。有些学生的体验非常深刻,对其他学生的触动很深,许多情感日志有助于她们对工作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知识缺乏以及学习能力不足值得我们深思。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有学习的愿望,能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但自我学习的能力不足,而这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自身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

做好教学学案,培养自学能力平时教师的教学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课,但往往起不到效果,很多教师没有评价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是否有效,因此,有学者尝试用学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尝试过使用学案,发现学生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今后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完善,形成评价体系,去进一步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的应用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巴芮斯(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emaster)大学创立的。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进行了部分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BL教学法能够培养护生的分析、总结、推理、合作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护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同时能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护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但pBL教学过程中案例的编写以及人员的不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pBL教学法的理念,教师宜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护生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思想境界。针对护生在临床实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护生自己需要寻找原因,不断提升自我。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反思,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霞,陈鹏,崔莉.“五勤”临床教学法在提高护生业务能力方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273-274.

[2]张蓉,黄万琪,鲁才红.实习护生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25-827.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崔充淳.情感的教学功能与教学的情感功能[J].教学研究与实验,1990(3):38.

[5]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96-298.

[6]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季成均.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方法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51-53.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9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内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及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处理。其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并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是医学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情景教学法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置对应的情况,引导学生融入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具体而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法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其次,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是其职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通常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情景教学法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互动、沟通,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题,整个过程无形中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可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也是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其涉及到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要熟练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内容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情景教学法需要设计真实的教学场景,而在情景演示时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整个过程对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课前准备

内科护理学教学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围绕案例设计教学情景,并提前将课程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其提前预习学习内容,了解情景设计的知识要点、操作技能,以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糖尿病、肺结核、高血压等常见疾病,可以让学生更多的结合实际案例,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此外,除了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外,针对这些内科慢性疾病患者还要加强健康指导,因此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健康指导能力。

2.2情景设置

每周老师结合教材知识点规定1~2个病种,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3~4人,分别针对病种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医生、护士、患者等,学生针对病种开展情景模拟,患者要陈述相关症状,医生对其病理、体格检查等进行分析,护士则做好护理问题、化验留取、护理措施等一系列操作的情景再现。比如学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相关内容时,老师要强调在情景设计中突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内容,再进一步扩展至病人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指导,围绕高血压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情景设计中要突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护理评估所需的资料、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等知识点。情景设置在课下排练,在课堂上以医疗小品的形式将设计的情景展现出来,注意课下的情景设置要突出疾病的特性,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要具有针对性,穿插临床护理的基础操作及专科操作,并在最后进行药物宣教及健康宣教。

2.3教学评价

课堂展示完成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对情景设计、展示过程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情景展示结果做出自我评价,再由其它小组进行讨论、补充知识点,而老师要对每个小组的情景设计效果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展示知识点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正意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老师点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完善其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学生的情景展示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并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鼓励正确的操作,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排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分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情景设计及展示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

3讨论

总之,内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其临床思维,以为后续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作者:刘晋艳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篇10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护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英特网已经广泛进入护理领域。如何更新知识,尽快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日益发展的现代护理技术和理论,是目前国内外护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为此我院应用分层教学法对护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现报道如下:

1分层教学法的理论思考

1.1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1.2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学与学生个别差异的矛盾。

2在护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不同知识层次的护理人员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临床护士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随着学历增高而升高的趋势[3]。护理本科生的信息需求特点是能有意识的主动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为自己的护理科研和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而临床护理人员中等层次护士的的比例与大专、本科毕业护士相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其缺乏有目的的查询情报资料的能力,其信息需求特点表现为因信息面狭窄,面对浩如大海的文献情报信息感觉无从下手[4]。因此,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2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开放性: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普遍应用,人们可以打破学习空间的封闭性;非线性: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具有多元性特点,各知识体系之间没有必要的连续,学习时不需要相关基础就可轻松的从各个知识体系溶入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中;工具性和应用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只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操作方法,就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全方面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的工具;更新快:信息技术在近几十年的飞速更新就可以反映出其更新快的特点。基于以上特点,要求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必须承认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

3护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3.1学生分层: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分层。通过信息技术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信息技术掌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将具有较好基础和较强学习能力的组成a类;把毫无基础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组成C类;余者编入B类。学生分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发展情况动态调整。

3.2教学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a类要求他们根据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个体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中等的B类可采取自学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个体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对C类采用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的方法,以形象化、浅释化的方式将知识一点一滴地渗入到学生的脑中,让她们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3.3目标分层:对a类加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她们要实现发展性目标;对B类目标是整体提高,在引导自学、合作性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完成基础性目标之上努力实现提高性目标;对C类目标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带着走”,达到基础性目标。

3.4评价分层:在坚持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予不同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使她们即看到不足,又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不断地促进学习。

综上所述,在对护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总体上可有效地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使每个参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佩璇,郑红,李一鸣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63~464.

[2]石霞,刘玉玲,封锡玲.护理人员利用电子资源获取信息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2):14~15.

[3]李巧,乐雷钧.网络环境下临床护士利用信息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