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十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十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04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1

论文关键词: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思维方式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兆雪教授主编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一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对于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重大课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可贵探索。该书突破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只重视意识形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忽视创新思维培养功能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思想、新见解,新模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视野。该书的可贵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的新理念,强调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意识是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关键

该书指出,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开设的成功与否,其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其课程设置是否齐全,理论体系是否完整,意识形态导向是否明确坚定,等等。但是,在新的形势之下,只抱着这种观点来评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无疑是不全面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内在根据,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新教学观念,紧紧围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个目标,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乃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该书系统论述了如何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新模式。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优化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探索

首先,该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培育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造性思维方式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导思维方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其次,书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学习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该书指出要全面把握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优化知识结构中的指导意义。转贴于创新思维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既是形成当代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创新。其四,该书指出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心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五,书中指出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的教育氛围,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的重要方面。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贴近学生,消除各种影响他们创新思维形成的障碍。其六,该书指出由于教学评估对教学过程发挥着重要的检测、导向、激励作用,因此我们要建立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评估体系。该书从以上六个方面对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作了系统的思考与探索,使人深受启发。

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2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论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浅议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谈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文/杨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从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理论实践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思维能力;理论实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愈发受起重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在中学阶段变得更加理论化、难懂化,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1.概念形象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很多复杂的概念要求学生去理解。由于这些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概况性,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这些概念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这种形象化的分析思维方法。例如,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针对“团结”这个名词进行解释。“团结”是什么意思?“团结”的“团”字很直接地表达了其中的意思,从“团”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口才的人在用激昂的语音和切实的行动,领导众人围绕在一起,众人围绕这个有口才的人团结一致地朝着目标奋斗。这种有趣形象的概念解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更深的理解。

2.比较分析法

例如,针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讲解时,教师不仅要详解社会主义体制的内容、特征等,还要提到与社会主义共存的资本主义体制,将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与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进行对比,找出社会主义体制间的共性与特性,切实掌握具有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学生是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造性思维包含着活力、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教学氛围显得更有活力,更轻松,而不是枯燥、紧张的气氛。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真正的师生关系,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比如,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设问,鼓励学生积极地提问,提倡标新立异,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比如,在讲到我国“一党制”的执政体制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我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多党制”的执政方式,我国实行“多党制”的执政体制又会怎样,“多党制”的执政方式好还是“一党制”的执政方式好……通过课堂上的循序提问,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思维观点的不同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潜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理论实践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针对书本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教师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超市营业员、商品生产企业、工商执法部门、社会群众等角色,开展一次消费者的维权活动。这样更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扩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中学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朝阳,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启蒙老师,需要在教学环节能动性地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也应该明白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自觉地训练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3

批判性思维表现为个人为了决定事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对事物具有分析、推理、评判、论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蕴含着突破固守成规,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另一方面也包涵一些思维技能,比如分析能力、评价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假设验证能力和鉴赏能力等。

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批判性阅读能力。Scriven&paul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指的是积极地、熟练地解读、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简单地说,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在阅读文本时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评价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并就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案提出几点建议。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的知识信息浪潮蜂拥而来,英语已成为21世纪世界通用语。每天有大量的英语新闻、科技资讯在报纸和网络上。知识信息时代一方面要求受众拓宽视野,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却随之出现了信息污染的问题。面对如此繁复的媒体信息,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免于误入歧途,消磨意志。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关注语言文字训练,忽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决定用英语进行读写输出时,发现平时所学习的技能不足以表达出期望的效果。同时,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表达方式多样化、经历多样化等客观现实使得学生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单一的以读写技能为主的阅读教学难以满足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的需要。教授语言技能的教师应该意识到不能再一味教授学生专注于语言技能,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无法忽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何其莘等指出,在21世纪这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对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如何批判性地阅读,即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帮助学生在知识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适应大量知识信息的冲击,迎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2.人才培养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1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早已引起教育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或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极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教学的长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3.阅读本身的需要

阅读语篇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所需信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只注重语篇中的语言文字,获取的只是模仿记忆中的语言技能,而要获得信息,就必须充分完整地理解该语篇的整体意义,这必须借助思维的活动才能进行。随着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兴起,阅读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也是社会实践。在以英语为主要沟通工具的当今社会,对语篇作出批评性反应已成为必要和趋势。语篇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信息的同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信息,进行有选择地信息吸收。可以说,阅读本身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进行意义的选择。

二、书面语篇中的态度资源

要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清楚文本中的表达是如何有效构建语篇的人际意义的。目前学校阅读教学中所用书面阅读材料体裁多样,语篇中包涵大量传达人际意义的手段。我们认为有效把握书面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下就态度资源的评价理论视角进行解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意义潜势。语言功能中的人际功能即语言进行社会交际,传达主观评价和判断的功能。评价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人际功能说。评价理论涉及语篇中的各种态度、情感和方式。态度系统指的是人们参照情感反应或文化制约下的价值体系对参与者和过程进行主体间性评价的意义资源,它是评价理论的核心。

首先,情感用来表达语言使用者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的情感反应,是态度系统的中心。情感资源是话语者表明对评价对象态度的最明显、最主观的表达方式,比如un/happiness,in/security,dis/satisfaction都属于情感资源的范畴。其次,裁决是根据一系列制度化的规范对行为举止进行评价,属于伦理范畴,包括社会认同和社会制裁。最后,鉴赏则是对评价对象所具有的特性的评价,传达美学和非美学层面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态度资源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不能忽视意义的传达;不能理解语篇中的意义,也就不能充分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从而不能达到有效阅读语篇的目的。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案

现代语篇的多样化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西方早就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就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1995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规定:“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澳大利亚的myRead项目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CriticalwebReader项目都十分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合国外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经验及我国长期忽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循序渐进的明示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体裁多样的语篇语料明确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他们为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并追求与语篇作者不同的观点,并在明示指导过程中始终保持公平公正对待一切观点的态度。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思维活动理解文本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让学生找出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拓展语句内容,推断作者、人物的言行涵义,探究作者态度、情绪,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信息进行评价质疑,唤起学生的评判意识,提高鉴赏能力。

2.有的放矢的实践训练

教师在进行明示指导的同时,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提供必要的训练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预测语篇信息。对于初学者,在阅读文本材料时,首先让他们阅读文章的标题后即刻预测该文章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回答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标题信息的分析推理,写下他们的预测。阅读文本后,将自己的推测与作者的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视角、观点和情感。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改写文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新视角,引导他们探讨作者没有回答的质疑。设计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超出已有知识的原始储备,重构熟悉的知识信息,从而获取新信息,这一实践方法能够从阅读本身提供的整体意义上培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敏感度。

(2)聚焦态度资源。阅读语篇中包含着丰富的态度资源,聚焦具有感彩的用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其单个词语的意义,还要理解语句意义之间的关联。例如,教师选择语篇中一段引起学生质疑的节选,首先让学生标注出该节选中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用语,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改写那些用语,体会改写前后节选语篇观点变化的程度。这样的改写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和判断作者选词组句的意义与功能,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如何陈述类似的观点,可以说,这种批判性阅读训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3)评述文本内容。书评、影评是常见的书面评论方式,主要目的是评价书籍或电影的可读性、可观性,说服读者去读、去看或不去读、不去看。进行这项训练要求学生站在对文本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思考其对文本的了解程度,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走进作者和人物的心理世界,体会他人的情怀,通过文本这个中介与作者和人物展开对话,获得某种人生感悟。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辩论、讨论的方式支持或反驳他人的评论。通过批判性地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如何产生意义这条主线,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除了提倡有效地课堂教学外,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主题寻找对应主题的影片进行书评和影评的对比写作练习,或组织学生观看演讲、戏剧、歌舞表演来丰富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也可让学生通过制作剧本、编制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这些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四、结语

由于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阅读技能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和教育目标的要求,现代阅读教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书面语篇具有除语言文字外的多种意义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教师明示教学、学生实践训练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会日趋多元化,因此,如何进行多元化阅读模式下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是今后我们思考和研究的紧迫问题。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LanguageasSocialSemiotic:theSocialinterpretationofLanguageand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2]paulR&elderL.CriticalthinkingtoolsfortakingChargeofYourLearningandYourLife[m].newJersey:prenticeHallpublishing,2006.

[3]Scrivenm&paulR.DefiningCriticalthinking:aDraftStatementforthenationalCouncilforexcellenceinCriticalthinking[oL].http:///print-page.cfm?pageiD=766accessed07/31/2012.

[4]VygotskyLS.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ma:themitpress,1962.

[5]陈晓燕.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第九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7]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外语界,2010(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时期,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批判性思维并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意识。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是推理性、反思性思维,是一个人对做什么、相信什么作出合理的反思,对已经存在的现象或事物,通过研究和逻辑推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对于出现的大量信息需要人们进行正确的分辨,以便有选择地利用或放弃,否则会迷失方向。因此,具备批判性思维对于综合处理各种信息、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对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批判性地吸收,这样才能使之得到创新和发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优势

一是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人格发展和精神塑造,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有目的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具备“大胆质疑,科学判断,反思内化,不断追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够让学生反观其身、明辨是非,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和环境,从而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三是汉语言具有丰富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分析和理解阅读内容,便于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找出自身与老师、同学及作者存在的不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的信息和事物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教师要善于运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优势,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5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53-02

如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课题一直都受到专家学者和历史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而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和高考中对历史问题分析运用能力考查的加强对教学的震动最大。它已经引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但也无庸讳言,一方面是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学和知识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这一课题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就成为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及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

1、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实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防止“和平演变”;尤其在我们这样的边疆地区,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宗教观,有效地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的图谋。为了使历史教育在社会政治中显露效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对一些基本历史问题的认识错误与否,就需要加强对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像传统的历史教学那样,只注重掌握知识,而不要求掌握形成这些结论的思维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教育,将教材中科学的认识结论变成教条来背诵,而没有经过个人的思维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独立思考而获得的思想观念,不会成为坚定的信念。对历史教学中的这种现象,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通常所进行的历史能力训练,仅仅是狭义上的运用知识,其目的还不能说是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和未来的需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往往使之同化于知识教育中,忽略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自我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世界观的科学培养。”其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已学过的东西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当他走向社会时,会感到茫然无措,甚至怀疑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理论”。

历史事实表面上既不带有思想,又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解释说明,历史事实才获得思想和意义。而人们又总是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某些理论前提和概念出发来理解一件事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头脑中的理论和概念也在形成过程中。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完成讲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应当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认识历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成学生思维的定式,使经过历史教育的对象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这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2、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多特殊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历史学本身所表现的阶级性和社会功能。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决定的。充分认识本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至关重要。

历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历史事实,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研究历史是没有绝对客观主义的。有人曾撰文特别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即“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理性和爱国主义觉悟”,以及“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有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两点在教学中的落实,都围绕着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间题。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接受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但是,掌握基础知识并不能保证达到提高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的目的。要使历史教育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培养。只让学生多次机械地重复现成结论,或者重复教材所划定的思维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从学习历史中升华出社会理性、思想觉悟以及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除了情感成分外,主要来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而这种思考的认识工具则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历史学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对这一基础的培养,不仅会抽掉无产阶级历史学的精髓,而且会使科学的历史结论教条化、公式化。所以说,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全面完成国家给中学历史学科制定的教育任务。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表现于发展人类的思维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我们整个社会智能的前提。历史学科对形成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辩证思维的普遍规则都应用于历史学科之中,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是在本学科得到体现。专门研究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二年级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的开始”。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已经向学生提供了发展历史抽象思维的材料基础。中学历史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还表现在认识历史的目的在于认识现实。历史思维是人们认识过去、现在并予见未来的智力活动。很显然,如果对中国的过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今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形成坚定的信念。有人经过专门研究后指出:整个中学时期内,青少年对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的兴趣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对重大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人数比一般学校要多。这说明,越是喜欢学习、聪明的学生,越关心社会现实问题。这无疑给教育部门一个警示:随着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同时,这也向我们说明了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即:学生只有逐渐掌握了历史事实及其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才有可能独立、灵活地驾驭知识,以正确的思维去理解、分析和思考过去和当代的具体事实和现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6

一、前言

逆向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这是一个常见词语,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备受欢迎。然而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顺向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生严重缺乏逆向思维。这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带来阻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有意识给学生传输逆向思维思考知识,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习惯。在学习中能够使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双向运用知识的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概念、原理以及思维方式,一般都是具备双向性的。同一个概念都会有不同的对称性,这对称性便是双向性表现。数学命题也具备逆向性原理,只是需要学生去讨论命题是否成立而已。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而言,教学方法类型多样,教师明确分析、综合、抽象化以及具体化等等方法。这些思维都是可逆的。运用知识进行双向意识培养,逐渐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教学之重。例如:在某次兵乓球比赛中,有101名运动员参与去,比赛使用的淘汰赛方式。那么你觉得冠军应该安排多少场呢?对于该问题的提出,习惯使用顺向思维的同学,会这样考虑:100名参赛人员,可以安排50场,最后一个人是落空,只要51人进入下一个比赛环节就可以。依次分解下去。这样看来,顺向思维较为繁琐。如果改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从失败者角度去分析,每一场比赛只要淘汰一名人员,最后的冠军会从100名淘汰者中产生,因此需要安排100场,在该思维过程中,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

三、在解题中培养逆向思维

1、在运用定义解题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定义一般都是双向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习惯使用定向思维,形成了定性思维,对逆向思维使用较少。教师数学定义教学,学生掌握基本定义和使用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定义拓展和理解。平面几何教学、定理教学,都建立在定义思维理解和拓展基础上。因此,教师教学理当引入逆向思维思考,强调思考可逆性和相互性,这对培养学生具备推理能力有推动作用。教师开展教学分析,善于把握时间,有意识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分析。这有助于加强学生逆向思维。例如:aBC中,D、e分别在aC、和aB两条边任意一点上,使用反证法证明,Be同aC不能形成相互平分。证明:假如Be和aC可以平行两条平行线,线段的两端可以做出一个四边形,那么就要先将图形表示出来。那么∠BDe+∠DeC=180°‘而这是三角形外角得出来的而∠BDe+∠DeC=(∠a+∠aeD)+(∠a+∠aDe)=(∠a+∠aeD+∠aDe)+∠a=180°+∠a=180°,∠a=0°,这个证明过程显然是不正确,也无法成立的。

2、教师强调逆向潜意识培养

使用数学公式、法则以及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这是训练逆向思维有效方式,实践证明教师潜意识去培养学生意识,帮助学生使用思维定式解答习题,并且养成习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公式从左逐渐向右边,该转化方式顺应逆向思维需求,也是进行逆向思维培养关键。当教师讲解完习题之后,要紧接着引入公式举例,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积的乘方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用公式完成简单的计算题后,尝试让学生计算的结果。如此可使学生学会恰当的理解公式,运用公式,对知识逆向整合,实现高效解题。这些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传输的。当学生有意识之后,在解题时可以认识到逆向思维使用的重要性,并且驱使自己去使用逆向思维解决,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有积极作用。

3、解题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7

【关键词】初中生;反思思维;培养

当今社会是反思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乃至思维本身都要受到反思思维的批判考察。可以说,当今社会人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就是反思思维。那么,什么是反思思维?当代初中生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反思思维能力呢?本文试图对此做些初步的探讨。

1反思思维的含义

反思德文单词:Reflexion,它有三层含义:物理学含义指光源反射形成影像;心理学含义指把对外在世界的注意转向心灵经验、意识活动和认识思维的主体;逻辑学含义指、是一种推理的理智活动。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理解反思呢?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有提出“三思而后行”的观点;而学术上公认第一个探讨“反思”现象的人是洛克,洛克指出:反思是“心”对自身观念活动的反身觉察;斯宾诺萨则把反思规定为“再思考”;康德认为反思是对思维活动自身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先决条件的批判考察;冯友兰说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它是一种以思想本身为对象和内容的思考。郭维平认为“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过程”。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反思思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反思思维的定义应该如此:反思是个体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论、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显而易见,反思是个体主动进行的思维活动,具有批判性,是一种有充分依据的判断。

2反思思维的特点

反思是个体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反思思维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和受控制的思维;②反思思维是连续的、有严密逻辑的思维;③反思思维是在确凿事实和充分理由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反思思维具有批判性;⑤反思思维具有激励作用。

3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3.1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心理与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反思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内化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对社会文化的扬弃——取其精华、抛弃糟粕,而不是机械的毫无选择地完全接受呈现的所有文化信息。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与注意的程度,选择的正确度,要取决于个体的反思能力。所以,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以前强制的灌输式为多给学生提供一个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的判断与选择,形成个性,这样就有利于初中生的主体人格与多元的个性。

3.2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地适应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时代,这已经成为们人的共识。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不只是增加了知识生产和传递的速度,也使知识的良莠不齐,陈词滥调的现象更加严重。人们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具备反思批判的能力。“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社会视野和人类意识。”通过反思增强初中生对来自互联网、各种大众传媒和舆论等形形知识辨别与区分的能力,从而减少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初中生在新时代的适应性。

4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

4.1我们应该把反思思维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来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方式以及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控制。许多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存在着严重问题,没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究、思考与概括的认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教育改革得从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重构课堂,创新自我。把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把它纳入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中来。

4.2转变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式为互动讨论式,提倡对话教学

“教学对话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对话教学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育者也不在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从而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培养他们独立的质疑精神和挑战的勇气,在平等的对话中促进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更有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察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组织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4.3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以笔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成了“坏学生”,这种“应试教育”为标准的评价观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和支持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和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新颖的思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钟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初中生理性反思精神的培养[J].永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

[2]杨子均.论反思思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3).

[3]郭维平.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科研能力;培养措施;效果;满意度

科研能力是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传统的培养理念下,临床硕士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表现并不突出,仍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从思维、实践和理论等层面突破,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水平[2]。本研究中,针对50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科研能力的培养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对2018级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0人分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人。对照组:男18人,女7人;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61±3.65)岁;年级方面,研一6人,研二12人,研三7人。观察组:男16人,女9人;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4.53±3.60)岁;年级方面,研一8人,研二11人,研三6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未融入新理念,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仍旧按照旧模式。观察组为新理念培训过的导师指导,具体内容及培养措施如下:1)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内容中,主要体现在科研思维、设计实验、论文与课题撰写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时,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尤其是尖锐性问题,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某一项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经试验设计后解决问题,验证其关系,最后撰写论文,讲述其关系。2)加强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尽可能地进入实验室体验和实践,进入实验室饲养动物,主动查阅文献了解动物模型制作细节,并不断练习思考。学生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试验的技能,常见的如pCR、elisa、免疫荧光技术、蛋白印迹技术等。3)加强对学生科研理论能力的培养。培养科研理论能力,要注重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机制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论文的写作格式、查阅文献和实验设计方法等,要求在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作出相应的总结。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考核成绩,调查两组满意度情况。1)考核成绩:主要考核科研思维、科研实践、科研理论,采用百分制试卷考核,每项100分。2)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针对的内容是对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认可。问卷满分100分,≥90分、80~89分、60~79分、<60分依次表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获取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考核指标评分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考核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满意度的分析比较

观察组研究生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9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大学物理;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04-02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如果失去创造能力,就可能会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生存的能力。就目前的教学层面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由于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思想丰富、注重方法等特点,所以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它的外在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问题的实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建议,这里面包含着浓重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求异的思维方向、灵活的思维结构、跃升的思维进程、严整的思维效果及新颖的思维表达。正是这种思维推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因此,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靠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对大学物理教学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影响人创造力的强弱,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的意识、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及策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主要推动力。

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更加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为学生适当地出一些物理难题,或结合物理现象让他们探究原因,这样就会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兴趣,促使其进一步去学习、探索进而解决问题。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门“点燃”的艺术。只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点燃”起来,那么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像燃料一样不断供给能量,推动学习者不断前行。一个人,只有当其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纵观古今,众多的物理学发现都来自于这样一个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向外散发思考,找出越多越好的、适合的答案,而不局限于一个。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方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非常敏感。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从发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发散,甚至要经过多次变换。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以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从一点向多方向推测探寻,通过知识、观念、方法的重新组合,寻找多样的解题途径,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科学问题的灵性和智慧。比如,设计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进盛水的杯子,让学生手不沾水取出把硬币。学生会想出很多办法,比如戴橡胶手套取、用磁铁吸、用镊子夹、把水杯放倒让水流干或用吸管把水吸走,等等。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可将磁场现象、毛细现象、虹吸现象、大气压的作用等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系统分析而迅速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想、预感、假设、顿悟等。它本身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就说过:科学是一门“猜想”的学问,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就是阿基米德在进入澡缸时,发现澡缸溢出的水跟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相当,从而悟出了比重定律,这就是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人的知识架构中存在着很多“缺口”。对于熟知这个问题的人脑来说,这些“缺口”就是一些非常具有激活性的诱因,很容易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式的灵感迸发,这也是思维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顿悟”也就产生了。曾有名人说过:当我们越是思考某个新信息的时候,我们越是有可能拥有它。

当然,许多直觉思维是不完善、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逻辑思维对它进行必要的检验、修正和完善。因此,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或出现离奇的猜想,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他们对某些已有概念提出质疑甚至问一些“怪”问题时,不要一下就否定他们,也不要干脆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应该和他们一起去讨论,去分析,并适当给予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也有助于其再提出更有意义、更有见地的见解,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物理学在一百多年来对整个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整个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是充满兴趣和探索欲的,对于即将展开的学习是持有欣赏态度的,这一点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近代物理学的建立、发展、进步等等,几乎每一步都体现了物理学家科学思维的创造性发挥:能量子的提出、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氢原子光谱,等等,每一个新实验的成功解释都折射出了物理学家突破旧观念、大胆猜想、创造性探索的伟大思想。所以,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教学中展现科学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考,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落到了实处。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不同物理内容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09-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的教学建议要求“现代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完善的、知识丰富、技能突出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就其培养创造性而言,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4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教案中创设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创造欲的情境,设计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辨性、创造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问题贯穿于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现代课堂对语文教学的突出要求。语丈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能力,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而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影响学生积极质疑的原因首先是胆小、紧张、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害怕质疑;其次,部分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对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不播要深人思考,不愿质疑;再次,受知识,年龄的限制,难于掌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难于生疑。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质疑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质疑间难的积极性。对那些胆小,紧张不敢质疑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后多与他们交流,与他们谈心交朋友,除他们的心理恐惧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用亲切和茜,充满希望的鼓励语言去教育引导他们。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寻求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每个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交织在一起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兴趣,使其进人自己的学习天地。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点拨启发,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养良好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内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的习惯,认真写字、认真笔记、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朗读、背诵的习惯,坚持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

二、在新的认知结构构建中培养创新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目前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共识,就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这种教学思想的实质是把学语文看作是一种发展学生个性的智力活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语文教学实现“三个面向”的一项具体要求。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去创造新知,而是掌握人类现成的知识。在学习现成知识时,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途径和结果,较之同年级的同学更为新颖独到,富有创造精神。这也是一个树立创造性教学思想的立足点。显然,创造性教学的意义不仅仅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也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另外创造性思维除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外,还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造性思维是较高的思维品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遇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总要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决不盲从别人。如《称象》这篇课文中的曹冲,就是一个具有独创思维的人。传说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思维结果);有的说有了秤也不成,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样的大秤(这种思维很实际,但却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把大象宰了再称(这种想法没有意义)。当时年纪只有七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出一个用船称象的好办法。说明他具有创造性地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新途径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物的形象或者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程它是一积极的、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教师在上课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把用语言所描绘的一切还原为生活的画面,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获得艺术的享受,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再创造的欲望。如教学《祝福》一课时,让学生以原文描写为基础,大胆想象,对人物形象进行再补充,并适当夸张,编排成课本剧。由于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创作,所以演得生动感人,把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展现了出来。

总结来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在各方面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展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他们在课堂中敢于展现自己真正体现教学中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易学。

参考文献:

[1]张雪艳.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6).

[2]温素芳.浅谈如何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0(8).

[3]李家强.初中语文与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10(1).

[4]李玲、余闻婧.钻研语文教材的创新思维――以“联”的思维透化教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