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十篇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十篇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5:59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命运。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给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所以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贯彻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的渗透。”[1]这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进行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是生物教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德育渗透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学科切入法

有效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德育教育只有以知识为载体才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德育教育工作,着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使德育教育工作附着有物。如:我在讲“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2]时,首先让学生查阅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方面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当同学介绍我国珍稀动物――麋鹿之后,我提出“从麋鹿的消失到麋鹿的回归,你有什么感受?”这一开放性问题,有的同学说:“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我感到很自豪”;有的同学说:“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有的同学表示“对偷运者和八国联军入侵、屠杀和掠夺的憎恨”;有的同学还表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麋鹿的回归”……于是我又因势利导,继续追问:“作为零零后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同学都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在学生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又号召学生动手制作一期以“保护篇”为主题的生物手抄报,既使学生知识和情感融合时附着有物,又培养了学生发散的思维模式。可见只有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情感引导法

一般来说,情感、信念支配道德行为,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情感特点,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初中生中存在抽烟、酗酒和性无知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例如针对学生“抽烟、酗酒”问题,我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正常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正常人的肝脏和酗酒人的肝脏之后,再讲吸烟、酗酒的危害,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吸烟、酗酒的危害,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又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但是学生对性知识却很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以我在学生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2]时,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性教育知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学生对性的无知与困惑。同时根据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突如其来的生理、心理变化,使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面对这些问题我又开展了以“青春期卫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其今后健康的生活和学习铺平了道路。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思想意思。

三、实践锻炼法

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在组织学生采集并制作动、植物标本活动中,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也体会到物种的多样性,感受到人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理解了和谐发展的真谛,学会了尊重、关爱和珍惜。又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的种植活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植物的形态特性,以及生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理解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成功之路,德育教育工作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渗透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发现德育的恰当时机,将德育进行得“润物细无声”。德育的渗透做好,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如在讲《人的生殖》一节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热爱和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来之不易,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体会父母孕育孩子中感情、物质等的投入,使学生更加尊重父母;知道健康生命孕育过程,需要合适的时机,并需要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保证,进行青春期异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在教学中呼唤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爱惜自己,珍视他人,学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生活。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了“毛毛虫化茧为蝶”的过程,在课堂结束时,我赠送青春寄语“毛毛虫都期待着明天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勇敢、自信的毛毛虫,梦是蝴蝶的翅膀,心是成长的力量,努力咀嚼知识的叶片,展开梦想的翅膀,你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用爱的力量激励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在生物教学中传递“责任意识”

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将“责任”二字牢牢记在心中,将国家民族的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物学的习惯。例如在讲解《计划生育》一节中,教师选用《超生游击队》小品,让学生考虑这个小品男女主人公违背了哪部法律?从男女主人公的表现中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要心系国家和民族命运。进而揭示出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将责任意识在生物课堂上传递出去。此外在学习《做顶天立地之人》时,引导学生围绕生物圈中的人进行畅所欲言,学习“人”,了解“人”,会做“人”。在内心深处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引导学生感慨于祖先敢于面对挑战,义无反顾的走出森林,终于进化成今天的人类,唯有人类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能力。珍惜这样的机会和这种能力,我们会为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在生物教学中凝聚“团队意识”

人类是社会动物,离开社会人类将无所适从。所以教会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是生物教学的德育潜在功能。“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集体的力量”。学会团结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探讨活动。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团队意识更应进行渗透。又如“蜜蜂誓死保卫蜂巢”等,用鲜活的例子诠释生物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人类这个大家庭更应该分工与合作,更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四、在生物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

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他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在讲《生物进化的历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恐龙为什么会灭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界甚至人类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竞争”。教会学生“打铁需要自身硬”,努力学习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五、在生物教学中强化“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目标团结竞争排除干扰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德育;渗透

一、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在现今的初中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科学的认知、思想的觉悟、个人修养、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的渗透。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主要讲完善运输业,怎样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以及分布情况。知道主要讲的内容后,老师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去让学生观察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学生感觉到了当前生活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从而让学生生成想改变自己的家乡,甚至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想法,使学生热爱国家的心情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马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1(10).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5

一、德育教育要具体化

德育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感恩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感恩就是灵魂上的健康。”说得多好啊!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往往熟视无睹。这就需要身为人师的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感恩教育上,我是这样做的。我以“人的生殖”的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过程,特别是母亲40周怀胎、分娩等知识。之后,再向学生介绍:分娩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给母亲带来巨大的疼痛。并通过下面这个表格,让学生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的数据,能不能说明母亲怀孕的艰辛和不易呢?”

顺势指出:我们出生之后,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更是倍加劳累和辛苦,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铭记的。

还有,在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向学生介绍:作为家长的我深有体会,平时孩子的一日三餐都不会重样儿,怕孩子吃腻了。特别当孩子生病、中考和高考等时候更是挖尽心思弄吃的……每个家长都是这样。作为孩子,也应该关心家长的饮食。就运用刚学过的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设计食谱的时候要考虑当地常吃的食物种类、营养成分、价格,以及家长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等,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营养合理、经济实惠……并根据自己设计的食谱,在周末亲自在家里为父母烹制美食。整个过程中,家长只是动口(指挥)不动手;而学生,既要动口勤问又要动手勤做(按照家长的指挥来操作)。做好之后,请家长品尝并作出评价。

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学会感恩,尊重和孝敬父母。

二、德育教育要注重身教大于言教

见过我的人,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做事认真、积极向上……正像去年毕业的小宇同学说的:“老师,你一天总是那么开心,看到你我就高兴!”我立刻伸出两个手指回复了他一句:“哦耶!”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有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和自行其乐。”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初中就我一个生物教师,凡是在三完中学读过书的都是我的学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我认为,对成年人亦是如此)。我希望在我与学生相处的这几年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做阳光、快乐的少年。

再如,在学习“输血和血型”时,让学生明确了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液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所以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讲到这儿,有大胆的学生会问:“老师,你献过血吗?”我会停下来,接着说:“我献过,而且不止一次。老师的血型还很特殊,是俗称RH阴性的‘大熊猫血’。仅2009年,老师就献了两次,每次400毫升。献完血回来,还直接上课呢!什么也不影响,你们看到了,老师是不是很健康……”接着,把我的几个献血证分发给各小组传阅。有的学生还问献血时疼不疼,献血有什么好处等,我都一一作答。通过这次课使学生们明确了一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回报社会、挽救他人生命;若家属和自己需要用血时,还可以相应地免费用血。之后再展示问题:“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你们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愿意,有的还要马上去献……

三、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校期间我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吃早餐就来上学。饿了,就课间跑到商店买吃的,甚至在课堂上偷偷摸摸地吃;还经常看到学生喜欢喝饮料、吃烧烤、吃油炸食品以及在学校对面吃形形的小吃等。在学习“营养物质”一课时,就把这些现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分析讨论。再加上教师的补充,使学生明确了: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是不科学的。上午学习任务很重,往往两节课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学习效果;不定时吃东西,胃肠得不到充分休息,时间久了容易患胃痛、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果长期这样,肯定影响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早餐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德育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我问学生:“中国有句俗话,叫‘食不言,寝不语。’你知道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的原因吗?”学生答不出。这时我让学生用手轻摸自己的喉部,做个吞咽动作,感受一下喉的运动方向。再出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人吞咽的时候喉部会上升,这样,会厌软骨会像盖子一样遮盖在气管上面,避免食物进入气管;要是吃饭的时候谈笑,会厌软骨还没来得及遮盖气管食物就进入气管了,结果“误入歧途”,引起激烈的咳嗽和痛楚,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德育要求;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0-01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物理学极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他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学习他们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他们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1、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首先,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优秀感人的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其次,物理学的理论是在持续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修正自身,不断完善并丰富自身。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落后和先进的尖锐斗争。充满着新旧理论观点的激烈碰撞,历经了对世界认知的否定与再否定的曲折历程。如在16世纪以前,在天文学领域里“地心说”占统治地位。而哥白尼受到古希腊人思想的启示,经过长期的精细反复的系统观测并做了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终于创立了新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后来第谷、开普勒、牛顿等人进行了补充,使日心说建立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都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也只是绕银河系中心高速运动的很小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又是整个宇宙的一小块。这又是对日心说的否定了。因此,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二)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会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8

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8-0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也设置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是由道德教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专门的德育课程根本不能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的德育目标。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充分发掘学校教育中的德育资源,是基础教育中进行德育的必由之路。物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掘德育因子,无疑对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此笔者就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2.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2.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9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找准“渗透点”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数学自身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在教学中揭示数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正数和负数、已知和未知、数与形、特殊与一般、实数与虚数.一些重要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待定系数反映了已知和未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数形结合揭示了直观与抽象的联系,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美绚丽多姿、深邃含蓄又充满理性.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鉴赏、体会,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三角形面积S=1[]2ah和S扇形=1[]2LR形式的统一,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三角形形状千变万化,但内角和始终等于180度,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二次曲线的方程各异,而在极坐标系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完美地表示成ρ=1-ep[]ecosθ,体现了它的统一美.

3.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德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紧扣教材,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生拉硬扯,像贴标签一样贴上去,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e的量变引起点的轨迹的质变(e=0是圆,0

再如两圆的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则可以看作是将其中一个圆相对“静止”,另一个圆相对“运动”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绝对与相对、静止与运动、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等辩证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

2.深钻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处于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介绍中国人商高比外国人毕达哥拉斯早六百多年发现.再如学习圆周率时,介绍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3.1415926

3.把握学科特点,增强渗透的生动性

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如在近代数学史上,我国杰出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华罗庚和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还有被国家授予科技特等奖的中科院院士吴文俊教授的计算机证明理论,使数学电子化成为现实,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这些卓越的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科学界的星河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常对学生进行这种启发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4.用高尚师德感染学生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决定一个学校办学的方向不是校长,而是每一个教员.”这一论述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决定作用.因而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对于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起着很大的影响.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用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尽量体现学科中美的神韵;用深入的思考、顽强的探索、严格的规范、准确的计算、感人的故事尽力体现学科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和美的陶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做人的道理.

5.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在大范围的教学中容易找到重点进行德育教育,而在小范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就更需要教和育的统一。初中物理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不需长篇大论,只需慢慢渗透其中。这是初中物理教育方法中关于德育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也需要通过一次次教育实践逐渐摸索。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方法

虽然初中物理学科不比文史类学科,但是教育方法在任何学科之中都是相通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对一类问题的课堂提问变为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团结和集思广益的重要性,不仅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很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常的初中物理教学当中。

其中,进行渗透的方法还有介绍物理学家怎样成功发现物理原理、呈现发现原理的实验方法等,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品格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这其中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能本末倒置,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物理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就是说,不能将初中物理课变成德育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将初中的物理课变成充满德育教育氛围的物理课。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有益影响

初中学生心智不像高中生那样成熟,但是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却比小学生深刻。这时,初中的物理课并不是不易懂,只是缺乏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方面的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分配,可以将原来一课时的课变成两课时。在这时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不仅能使原本没有接触过物理学科的初中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感觉到科研的不容易,能对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起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也符合当今的教育方针政策,就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时,德放在第一位。

这时候的物理课堂不仅仅是灌输物理知识的课堂,而变成了以灌输知识为主,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课堂。这些初中物理教育实践方面的尝试能让初中生的人格进一步完善,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渗透教育中的好处就是,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处于叛逆时期,好坏不分。在学校特别开设的思想德育教育课上,往往不能好好学习。而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自然类学科中,比如初中的物理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会使初中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弥补了初中学校在平常思想德育课教育上的不足。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是如此。而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德育,将初中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其中,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确定其引导方法正确,让学生知道这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如何而来,从而开发初中生的探索和求知精神。而探索和求知精神也是新时代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也培养了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新颖的物理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了,同时德育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渗透。这种特殊的、将初中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的教育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更胜于传统的物理教学。

四、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虽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由于此教育方法有别于原来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以这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物理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物理教学,还要展开德育。如果教师品格恶劣,就很难做到渗透德育教育。这时,我们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物理专业知识,还要有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关部门和学校也要对任课教师强调和提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思想考核和培训。

另外,初中物理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德育教育做到点到为止,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以外的物理学家是如何进行物理研究和发现的。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传授物理知识,并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不断结合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任务。在进行教学实践与尝试时,将这种教育方法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要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加以解决,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不断与时代结合。做到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社会,将学生培养成新一代有道德、有抱负、有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只有将德育渗透其中,不断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教育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云.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方法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9).

[2]吕增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方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