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保健的目的十篇口腔保健的目的十篇

口腔保健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26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1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2

关键词:青少年口腔健康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资料与方法

5886名学生均为在我院体检的会宁县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7~20岁,平均18.6岁,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随机抽取1055名进行填写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以甘肃省高考体检表所涉及内容为主,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标准[1],对5886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列状况:包括龋病、龋失牙、牙体充填治疗及义齿修复状况,错畸形;牙周状况:包括牙龈炎,牙结石;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刷牙时间、次数、方法、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服务等)。

调查方法:参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结果

接受检查5886人中,共发现各类龋病牙数7069牙,患龋率为39.95%,龋均为1.20,因龋失牙数为285牙,进行各种充填治疗牙数为126牙,治疗率为1.78%,受检查中无1例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受检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9.67%,牙结石检出率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显错畸形,发生率为34.27%。

口腔健康问卷统计结果为:所有被调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坚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无1人坚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从未学习过正确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横刷法,开始刷牙时间从5~13岁起不等,其中10岁以后开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从未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过口腔健康教育,仅有不到0.1%的人到医院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与治疗。4.6%的被调查者有过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医院接受过检查与治疗,有28.3%的人认为自己牙列不整齐,其中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只有3人,治疗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学生尤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卫生比女生差所致。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讨论

中学生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监测其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可为指导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帮助,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懂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获得正确的学校口腔保健,自觉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为差。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高,患龋率39.95%,牙龈出血率为89.67%[3],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差。学校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在学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青少年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建议医疗机构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为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儿童正确有效刷牙,并针对当地环境进行氟预防龋病及预防性窝沟封闭,降低乳、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口腔专业机构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扩大专业人员队伍,广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及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建议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继续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就医行为,加强农村口腔卫生服务,根据当地环境,适当开展氟预防龋等口腔健康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众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实际上牙周健康与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定期保健与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预防了牙周疾病对牙颌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获得健康的牙,终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现实,以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微笑,面对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这一切都必需从小做起。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努力提高青少年对牙周疾病预防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1-207.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3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覆盖范围较少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策

2.1加强组织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4

笔者主要针对遵义县南白镇城区9所中小学,15206名中小学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为:小学生患龋率为58.65%,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下颌牙患龋率为75.20%,中学生患龋率为25.3%。另外在对县城区及郊区中小学生人群患龋率、刷牙知识测验及其行为综合分析得知:市区学生患龋率及刷牙率分别为68.5%和90.5%,而郊区学生患龋率和刷牙率分别为46.5%和25.7%。针对遵义县中小学生的口腔卫生健康情况,结合调查患龋率情况,对其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及特定人群,加强了口腔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平台,全面带动家长和社会

为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加深人们对口腔卫生的认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和安排。制定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育方针。为此,我们把学校作为口腔保健宣传的重要场所,首先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普查,使其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培养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员。以学校为基地带动学生、学生家长以至于整个社会,从而达到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

抓住重点,循循善诱,逐层推广,链式宣传

我们组织开办了“学校教师口腔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教师们的口腔健康专业知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召集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家长听完课后,对口腔疾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不少家长听完课后“现身说病”,收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了:听好一次卫生课,备好一支保健牙刷,带上一支含氟牙膏的“三个一”要求。为使口腔卫生课形式生动活泼,准备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口腔卫生保健图片,讲课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需要接受窝沟封闭的学生,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讲清窝沟封闭的原理,消除心理误区,促使学生接受这项预防措施。各学校、班级还自编了刷牙操进行比赛,出爱牙墙报,排练相声、小品等,通过这些活动,涌现了“爱牙先进班级”、“爱牙先进学校”,从而吸引了省地(市)级领导和教师来参观、指导,达到了“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全民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口腔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如何使牙病防治工作纳入每年政府议事日程;如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如何把现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方法、手段教给广大民众,让其成为口腔卫生的主人,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的主动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5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6

今年的爱牙日主题是:xxxx。为了提高群众口腔保健意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我院围绕爱牙日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活动。

1、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爱牙日主题。首先,充分利用我院电子屏、微信平台、网站等载体传递爱牙日主题信息,倡导口腔卫生工作要坚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同时,我院还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八月中旬,我院拍摄的科技之光节目《瓷睿刻》已于紫砂、影视两个频道定期循坏播出,宣传牙病治疗新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录制了以口腔健康,幸福家庭为主题的《科技之声》节目,并通过909、961两个广播频道,向全市人民定期推送,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在《宜兴日报》每周二的《卫生与健康》专栏刊登《关爱女性健康从口腔开始》等牙防科普文章,进行爱牙日主题宣传。通过《宜兴网》录制了《健康生活,从齿开始》访谈节目,并在《宜兴网》访谈节目窗口播出,宣传爱牙日主题,传播牙防科普知识,促进群众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开展街头义诊活动。我院在城东、丁山门诊部门口开展口腔健康义诊活动,通过为过往群众提供口腔健康检查,赠送牙病防治科普资料,有效宣传爱牙日主题。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院还定制牙防宣传礼品500份,在城东、丁山活动现场进行派送。主题日的主题活动,旨在倡导群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从维护口腔健康开始。

3、走进幼儿园,开展呵护幼儿,预防龋齿活动。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础。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并使用终生的恒牙。我院开展的呵护幼儿,预防龋齿活动,通过口腔健康小知识的讲解,让小朋友很好地理解了从小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与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早早在孩子心中植下爱牙护齿意识。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7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过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保护口腔健康应掌握的知识,生活方式关系着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结果:从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都是可以威胁口腔健康的问题。

结论:对居民讲解口腔健康的知识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对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涨,居民寿命普遍延长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健康知识应从口腔健康开始做起常言道“病从口入”,卫生部门应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从中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针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口腔健康应改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居民口腔健康卫生的调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卫生的知识不注意口腔健康,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食物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对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应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发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卫生。

1.2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卫生保健可以通过宣传从而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了解,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护理保证口腔卫生的健康,大多数居民对口腔卫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确的[2],注意口腔卫生可以从日常饮食开始护理,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饭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预防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应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与知识提高认识。

1.3老年人口腔卫生。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上缺乏知识性和理解性,从而形成老年人对口腔卫生不了解引发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应引起关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内牙齿老化,导致口腔内存有异物应在饭后漱口清理口腔内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晰预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1.4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给很多居民带来困扰,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内的健康,提高口腔卫生的认识程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性。从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广可以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所重视[3],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形式,从而得到良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的健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的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坚持刷牙、饭后漱口从而保持口腔内的卫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口腔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居民,因为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病发率无年龄界限,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极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绵延扩大形成口腔溃烂,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合理预防口腔疾病的爆发。

2.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的困扰着我们,口腔卫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口腔卫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现口腔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复发效率也是较高,所以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的认识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视,不注重口腔的卫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针对口腔疾病的症状应保持[5]口腔的清晰,养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可以预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远离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内清洁,口腔健康检查可以起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引起口腔溃烂或更严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发病率极快要及时治疗,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时应及时的进行口腔卫生的治疗,避免口腔疾病进一步的蔓延形成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极快居民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口腔卫生健康进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卫生的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关乎着居民的口腔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清晰远离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合理的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现在正在逐步进行完善。

4结果

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价值[6],口腔疾病的爆发时间短无季节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广大居民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关键如吸烟、饮酒、都会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口腔疾病,戒烟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对口腔起到保护作用,口腔卫生的健康应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从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讨

针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卫生是口腔疾病的发病因素。所以,居民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内清晰,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卫生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针对口腔保健的过程中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居民口腔卫生是维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卫生才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荣,刘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艳,丁亚萍等.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02):88-90

[4]文斌,黄彦,何予敏.对围产期妇女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0(03):239-240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8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3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35-02

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9年北京市第5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患龋齿率城市为55.6%,乡村为75.2%。我们于2010年1~6月,对某某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学龄组的某某市常住人口,共1250名,男600名,女650名;城镇700人,农村550人;独生子女900人,非独生子女350人;3岁组300人,4岁组350人,5岁组300人,6岁组300人。

1.2调查项目与方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专业调查项目有患龋情况、龋齿充填情况及牙龈出血和牙结石。

1.3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专业调查项目有患龋情况、龋齿充填情况及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情况。检查调查内容的检查员有3名,按照多数原则确定疾病情况。

2.结果

2.1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1250名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有700人,主要为磨牙、允指与咬唇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某某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情况(n)

2.2患龋与牙周情况。1250名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共检查出牙龋病与牙周病共400例,经统计学检验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存在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患病的有350例,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有良好口腔习惯的儿童,差异有其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当前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身体素质的也不断提高,降低人民的牙齿患病率成为目前人民口腔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1]。其中学龄前儿童是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群体,且作为全球监控龋病的年龄,用于比较和监控各国口腔疾病趋势[1]。

我们认为,儿童的口腔健康不仅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而且对于颌面部及全身的正常发育也很重要[2]。本文中笔者发现某某市儿童各种口腔问题与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相关性较大,各年龄段的儿童口腔问题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且与其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呈负相关性,即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越低及越差,口腔问题发生率越高,但是当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得到改善那么口腔问题发生率就会得到控制,不会再呈现继续升高的态势,故儿童各种口腔问题与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相关性非常大,应着重引起注意[3]。同时学龄前儿童城乡因素对恒牙患龋情况影响不大,而这两项指标女性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发育较早,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及受龋病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4],龋齿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这与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高,同时城市地区口腔卫生机构相对完善有关,表明在今后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中,农村仍是考虑的重点,提高农村人群的口腔保健意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系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合理控制甜食的摄入、培养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使用保健牙刷和有疗效功能的牙膏刷牙,使孩子们的龋齿过敏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日化工业不断为社会大众加强个人口腔的日常保健提供更为有效的口腔保健用品,促进了人类口腔的清洁和菌斑的控制[5]。②家长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帮助儿童改变不良习惯。家长在纠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时,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恐吓或惩罚方式,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反而增加了患儿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损害,同时由于家长的过度反应,往往还会加大儿童对不良习惯的关注,使口腔不良习惯得到强化作用,反而可能使某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变得更加严重[6]。总之,本研究通过对某某市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市城乡学龄前儿童龋病及牙周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保健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晶晶,蒋玉宇.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老年护理中应用的优势[J].中华护理教育,2o09,6(4):166-168.

[2]张风清.对社区居家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4):164-165.

[3]李英.家庭关系与健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2):106-108.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9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搜集乌鲁木齐市某社区120例

1.2方法调查问卷截取《国际生存质量评价(iQoLa)》中有关口腔健康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天之内刷牙次数、刷牙是否由自己完成、喜欢吃的食物、一周内甜食的摄入量、有无口腔病史、口腔检查次数等等,共计10项,以偏向于口腔健康一方为标准,列为三种程度,记0、1、2分,总分20分。围绕调查问卷对120例儿童进行简单的口腔健康检查,合并两份结论的结果,评估每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原因,提出科学对策。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120份调查表显示,儿童口腔健康平均分为(8.32±3.22)分,与国家规定的《儿童口腔健康标准》中指定的分数存在一定差异(15~20)分,由于调查对象儿童全部

3讨论及建议

口腔健康是儿童健康保护的关键和基础,蛀牙、虫牙属于口腔流行病,在12岁以下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2]。从2008年开始,国家公共卫生局便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如: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基层社区医院儿童口腔护理项目;儿童口腔科学技术研究;在早期教育中引入口腔健康知识等等。上述措施,①能通过行政手段将儿童口腔健康带入了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②其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了疾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对儿童口腔疾病"致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口腔健康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儿童漫长的成长期中,口腔疾病威胁始终存在,要想从方方面面杜绝、躲避、战胜口腔疾病,保护儿童口腔健康,关键要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积极,具体内容包括:①父母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劝导儿童多使用富含纤维素、高蛋白质、高钙食物,补充营养,使他们的牙齿结构更加坚固、健康。②关注"习惯"培养,餐后一定要陪着儿童漱口,确保口腔干净、清洁才行,这点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监督儿童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此外,购买一些刷毛软的牙刷或漱口液,帮助儿童完成"刷牙"工作,多体谅儿童的感受,不要一味强迫、压制他们刷牙,避免其产生逆反情绪,多用理解、爱护的情绪,让儿童从主观上接受,并乐于通过刷牙来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关注社区医院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监测、调查活动,积极参与其中,以便时刻了解、掌握儿童口腔状况,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也应主动将儿童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儿童家长和儿童,帮助其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口腔健康保护措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③大力推动口腔保健工作,扎根基层,关注社区。社区是儿童生活、玩耍的主要区域,在社区中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3-4],能为儿童参与、加入到口腔保健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条件。①社区医院可以专门为儿童口腔检查设立"儿童口腔监测室",里面放置卡通玩具或娱乐器材,吸引儿童到社区医院来,配合儿童口腔健康的调查;②印发一些有关儿童口腔健康的宣传手册,安排医护人员到社区各个活动区域内发放,重点是看孩子的老年人、自己带孩子的年轻父母,鼓励、影响他们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某社区

参考文献:

[1]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2]杨兰,陶永炜,马力扬,等.甘肃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状况调查[J].山东医药,2010,50(24):89-91.

口腔保健的目的篇10

【摘要】人体随着衰老,身体各个方面、社会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就像人到了老年,牙齿及口腔组织同机体其他组织一样出现许多明显衰老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到老年牙齿就一定会变坏脱落,而是根据每个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好坏及全身健康情况而决定。所以对老年人进行的口腔保健及宣教口腔保健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特点;保健措施

1.老年人的口腔特点老年人的口腔状况与全身情况一样,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牙体和牙髓结构的变化,矿化程度增高,牙周膜与表面组织结构消失,粘膜变薄,胶原密度增加等。又由于老年人口腔内唾液腺退行性变,唾液分泌减少,牙齿的自洁能力下降,同时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使食物嵌塞与食物残渣滞留,给口腔内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易致龋齿及继发龋,牙缝增宽,牙根暴露,牙列完整性破坏,义齿佩戴增加等情况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影响他们整体的健康水平。

2.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措施

2.1提高老年人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和意识: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心理状态改变以及旧传统观念与习惯,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选择老年人适合用的牙刷,可选头小毛软。牙刷柄不易滑脱的牙刷,做到正确刷牙,定期洁牙,正规剔牙,每次餐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同时对有义齿的老年人,保护基牙不受不良因素的刺激,有牙列缺失的,及时修复。

2.2定期口腔健康咨询和检查:老年人应每半年检查1次,但最好3个月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老年人身体状态的改变,加之口腔情况较差,检查与清洁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检查时,对老年人的口腔状态、口腔健康的认识变化、心理状态的改变,做出相应咨询和有效的建议。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给与特殊的口腔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2.3补充营养:人体进入老年期后,细胞活性下降并逐渐衰老,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口腔组织也随之衰老,消化功能减弱,味觉及口腔功能下降,对食物爱好和需要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老年人应减少食糖量,改用糖代品,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合理使用氟化物;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做好口腔保健操,提高口腔各组织适应能力,减缓老化的速度,增进健康。

2.4治疗全身疾病:老年人往往伴发一定的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有的与口腔疾病成正相关,如糖尿病和牙周病,有的会影响到口腔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有必要控制或治愈全身疾病,这对维护口腔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2.5提供老年卫生社区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口腔健康咨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建立社区健康档案,进行口腔健康诊断,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3.小结:口腔保健对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有效的口腔保健策略和措施,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每一位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使其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