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45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毕业生;就业率

一、概述

一个专业是否值得建设,主要看这个专业是否有市场,即学生和家长是否愿意报考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简单地说,一个好的专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专业,就是学生招得来,毕业生分得出去的专业。这个专业,也就是社会急需的专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专业。也只有这样的专业,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能建好一些好的专业,也是一所大学生存的基础。一所大学具体办什么样的专业,除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外,又受这所大学的历史、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决定。所以,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社会竞争力,这所大学就该办社会最急需的专业,办自己最有特色的专业,办自己最有优势的专业。只有这样,这所大学才会立于大学之林而处于不败之地,并经久不衰。但是,大学建设一个专业,及大学停止一个专业的招生,都将涉及到大量教师和教学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该所大学都是一件大事,并不是说建设就能建设,说停就能停的,事。所以,一旦一个专业在一个大学已经存在,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到万不得已,随便地取消一个专业是不可取的。一个专业建设后,这个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又强烈地受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影响。所以,一个适于社会发展的专业,或一个有潜力的专业,为了提高其生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进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二、社会的发展对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大家公认的海洋世纪。人类发展至今,主要从事大陆的开发和利用,而占地球大部分表而积的海洋,除人类对其有限表面的开发利用(如航运和渔业捕捞及养殖)外,人类对大洋及深海知之甚少。其实,就算渔业和养殖,也只是在大陆周边的极其有限区域里进行。人类数量的剧增,大陆资源的匮乏,使人类不得不加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有关海洋科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只有贮备大量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才能使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将来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占得先机。

中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域广阔,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低。所以,21世纪开发和利用海洋,中国的任务比其他国家更急迫。在21世纪或在不久的将来,为了使中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中国必须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学及具有海洋历史的大学,就应该建设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大量的海洋开发和利用人才。

三、当今毕业生就业对海洋科学的影响

虽然大家公认21世纪为海洋世纪,也深知海洋科学的重要性。海洋学科为一个未来学科,海洋专业,是一个未来专业。受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历史的影响,海洋科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仍为一个潜在市场。要把这个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造成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真正从事海洋科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仍不多。但是,我们从事海洋科学的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的确是海洋世纪;大规模、大范围地进行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必然的。真正的海洋世纪的到来,不是等来的,而需要我们投入大景的时间和精力。这其中,大量的海洋学科人才的培养,是真正海洋世纪到来的前提。我们必须清楚地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没有大量的海洋学科的人才,海洋学科就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目前海洋学科发展的现状,又不可能消化大量的已有海洋学科方面的人才,即不可能给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大量合适的岗位。解决的办法是,为了将中国这个海洋大国转变成海洋强国,大力培养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同时,通过海洋专业课程的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强海洋科学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四、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海洋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虽然某一个涉海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并不太多,但涉海行业涉及面广。就目前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量的涉海工作岗位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就必须考虑这个现实,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面。目前社会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所以,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时,就应加强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主要的基础课程教学。

本科毕业生,既不同于高中生,也不同于研究生。高中以前的学习,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而研究生学习,除进行一定的知识传授外,主要是进行知识生产,也是一种职业训练。本科教育,介于高中和研究教育之间,既要兼顾基础教育,同时也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为毕业生直接就业服务。虽然加强基础教育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面,但仅有基础知识,而缺乏较具体的实践能力,就将增大单位或企业的用人成本。这可能就是一些单位要求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原因。所以,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而,又能尽可能地降低单位和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对海洋科学专业进行分方向培养,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通过学习海洋科学不同方向块的相关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较为具体的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块,也能减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撞车,便于毕业生就业分流。

五、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改革。对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本科),创建于1999年。广东海洋大学是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在广东海洋大学创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是学校发展的必然。凶为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是在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的。所以,该专业创建之初,具有浓厚的水产养殖特色。当然,由于是以原水产养殖系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组建,也就决定了其主要以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为专业的基础。由于创建之初的课程设置,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和水产养殖毕业生来比,具体的养殖技术学得较少,养殖能力稍有欠缺。找与养殖有关的单位或企业就业,竞争力就肯定比水产养殖的毕业生差。而和纯粹的生物科学或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比,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水产养殖方面的教学内容占了较大比例,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肯定受到挤压,毕业生就业时,和海洋科学或生物科学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也较弱。所以,本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初次就业率(当年9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仅为44.93%,总体就业率(当年12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也仅为86.96%。为了提高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自2001年开始,逐步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

通过改革,我们规范和加强了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教育,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我们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海洋生物科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三个方向块。

通过改革,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44.93%,提高至2006年的86.57%;总体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86.96%,提高至2006年的95.45%;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均走上了正轨。详细初次就业率见表1,总体就业率见表2。

六、学科今后的发展及改革方向

社会是发展的,学科是发展的,专业也应该随之发展。在今后对海洋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主要考虑社会的发展、本校的历史、已形成的特色等三个方面。

大学,最终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的。一个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不能为人类进步服务的大学,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大学。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也必须为社会服务。不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将是没有前途的专业。社会在变化,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学科或专业,要能跟上社会,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及时改进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服从已变化的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于人类进步,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也是学科和专业存在的根本。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2

第四桶金: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类专业

重点大学推荐: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重庆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打开谷歌地球。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依稀可见无数公路、铁路及航海线路的痕迹,它们贯穿于每座城市之间,是连接你我、沟通彼此的桥梁与纽带。“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群布局,加快内河航道网、民用机场、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89万公里,不愧是大手笔。

如果让你列举几种交通运输工具,相信每个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说出n多种,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都是信口拈来。确实,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就像坐上了“和谐号”动车组一样――日行千里,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五种形式有序结合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业正以“神八”速度向前奔跑着,这也给交通运输类专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金牌专业】交通运输类

谈及交通运输,旗下“艺人”不仅众多,且星光璀璨,不乏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这些每年都炙手可热的“大牌”专业,也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等深藏不漏的实力派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口径宽、内容涵盖广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统统都在它的麾下。

“大牌”最有范儿,先说“大牌”吧。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研究旅客货物运输线路、站港土木建筑及相关技术设备组成,交通运输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会开设交通运筹学、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环境污染与控制、交通运输组织学等主干课程。打住,别嫌累,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同学们将来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时能够游刃有余,挣足面子。

“大牌”固然耀眼,“小牌”也可圈可点。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物流工程专业每年的报考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该专业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它与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关系密切。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之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有“第三利润源泉”之说。目前,该类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可以预见,随着“十二五”时期物流相关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该专业的毕业生们一定会“钱”途远大的。

【金刊提示】

交通运输类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数学、物理成绩要好,处理繁琐的计算、复杂的图纸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及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等。同学们选择院校时应注意,行业院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主要面向行业内就业,就业很有优势;综合通大学和理工科院校,由于学校的历史背景不同,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行业取向,报考时要注意区分。

第五桶金:能源产业

能源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表明未来几年国家将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定会加大力度。新能源研发之路其修远兮,高校们并没有“袖手旁观”,在今年新增专业中,能源类专业成为一大亮点,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节能”“新能源”等俨然成了时下的“热词”。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横空出世正引领世人进入一个崭新而辉煌的时代,冲破能源枯竭的桎梏,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金光大道已经悄然铺就。

【金牌专业】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

动画片《怪物电力公司》讲述了一个变收集人类世界小孩的惊叫声来为怪物世界提供能源,化解能源危机的有趣故事。事实上,人类也正经历着与怪物世界同样的能源变革,而为这场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正是能源动力类旗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以及核工程类旗下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安全工程、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等专业。

先侃侃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吧,它最早是由动力机械衍生而来的,目前拥有热能工程、流体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大学阶段主要接受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个专业可能有些人存在不少误解,以前有个讽刺的说法是说能源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是烧锅炉的,又脏又累。事实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确实是锅炉,但这个方向的真正目的是设计、制造出更加完美的锅炉。这些锅炉主要用于大型炼钢厂炼钢或者作为大型核电站的核燃料发生器。

提起核能,可能很多人谈“核”色变,会立刻联想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其实,核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恐怖,人类完全可以安全有效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当然,前提必须是

“有艺在身”,核工程与核技术就是这样一门由基础学科、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知识面宽、知识密集、技术超前,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选择该专业的同学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以外,还要有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辅工具,也是必须掌握的。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核工程、核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工程实践的技能和本领。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几乎16%的电能是由441座核反应堆生产的,而其中有9个国家的40%多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可以说,在当今能源稀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

【金刊提示】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都属于工学类专业,录取时有的院校会参考考生的物理和数学成绩。

第六桶金:海洋经济

海洋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青岛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占全球总面积的71%,实施海洋战略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从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省份虚位以待,它们或借海洋经济实现转型,或发展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共同拼接海洋经济的蓝色版图。

海洋经济因海而生,目前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新材料业、海洋石油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农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中肯地说,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正当时,不断拓展的经济发展空间正日渐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牌专业】海洋工程类、海洋科学类

瓦良格号航母的改造点燃了中国的航母梦,加之,近来愈炒愈热的南海问题,相信很多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强我国防,壮我国威,而海洋工程类专业,特别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将是你实现梦想的阶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侧重于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强调制图和建造。大学期间,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及船体制图方法,熟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大多位于沿海、沿江地区,为学生们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实践机会。

海洋科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军事海洋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研究主要分为对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应用研究。现代海洋科学的研究体系大体可分为基础性学科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研究两部分。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有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应用性的学科有海洋工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航海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等。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报考此类专业的同学除了数学、物理基础知识需要较扎实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毋庸置疑,海洋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的一个重要命题。海洋经济发展之船已经抛锚起航,唯缺舵手扬帆远航,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一名肩负光荣与使命的神圣舵手吗?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海洋油气工程;培养方案;支撑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3)05-017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世纪末针对当时海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欲率先建立“海洋石油工程”专业,以培养海洋石油工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受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限制,学校于2000年开始了以“海洋油气”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在船舶及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直线上升,在海洋石油行业的就业率保持了稳定增长趋势。为了扩大中国石油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石油工程两大行业中的影响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开始申请增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并获审批,2012年开始招生。当前,如何办好海洋油气工程这一本科新专业是摆在石油高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文拟就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人才素质的要求及人才培养所需的支撑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1]

一、培养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重大意义

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日渐枯竭,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已成必然趋势。中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是支撑未来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其开发潜力巨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为了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大海洋油气的开发势在必行。然而,中国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海洋油气工程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工程行业的科技力量,提升行业竞争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已经刻不容缓。[2]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82年2月中海油成立,其负责在中国海域自营或合营开采海洋油气资源。除中海油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快了向海洋发展的步伐。中石油于2004年11月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石油进入海洋油气领域的“先行官”,该公司已将海洋作为其找油找气的新平台。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以东海西湖和平湖两个油气田开发项目为背景,为中石化从事中、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中石化向海洋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的海油产量已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目前的开发大多集中在水深百米以内的近海,但更为广阔的深水海域仍待开发。可以预见,海洋油气这一方向将会迅速发展,从而带来对该领域人才的巨大需求。

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海上油气开发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油气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与陆地上的问题有非常大的差异。首先,用于海洋油气工程的装备与用于陆地的有所不同,譬如多种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采油平台和作业船舶等;其次,由于工作平台空间有限,受海流、海浪和海风影响,其稳定性差,这使得在陆地上使用的工艺和方法在海上无法适用,需要改进或采用新的工艺;再次,受海洋环境制约,海上油气工程建造成本、完井和生产操作费用都相当高,采用的技术复杂、投资高、风险大,海上油气开发的经济效益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海洋油气工程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所以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

本专业学生需具有人文、科学和工程三方面的综合素质。[3]学生主要学习海洋油气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接受必要的海洋油气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获得科学运算与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技能,具备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讲,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第一,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意识,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第二,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力学基础,具有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地质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第三,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理论和专业技术,包括油气藏工程、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采油、海洋油气集输与流动保障等海洋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四,接受海洋油气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海洋油气工程设计、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和从事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第五,掌握技术经济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

(一)设定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依托“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部级重点学科,利用“石油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雄厚基础和教学、科研资源而开设的。通过分析海洋油气工程与陆上油气工程在工作环境、海洋油气钻采装备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在石油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两大专业基础上来设计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

海洋油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海洋油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海洋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以及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海洋油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建设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

(三)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海洋油气工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海洋工程环境、海洋钻采装备和海洋油气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在环境、装备、工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其核心课程应有: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工程、海洋环境、石油钻采工艺原理、海洋油气工程、油藏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管理。

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工程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海洋平台以及油气钻采相关装备的原理、特点、基本功能和基本计算,了解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制造、安装和施工工艺。学习海洋固定式平台、海洋移动式平台、海洋钻采水面装备、海洋钻采水下装备以及海洋油气钻采装备与平台应用实例。

海洋环境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影响海洋中船舶、建筑物以及海洋施工、营运的海洋环境条件,掌握风、浪、潮汐、海流、海冰、泥沙、风暴潮等现象的物理特征以及海底表层的地质特征,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分析。

石油钻采工艺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钻井装备和工具、钻井液、钻进参数、井身结构、井眼轨道设计和控制、井筒压力控制、固井、完井等技术及其工艺原理。掌握油气田开采特点与方法,以及采油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试油、油气井流动规律,自喷和有杆泵采油技术、注水工艺、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等。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钻井、采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海洋油气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海洋油气工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工程施工新技术和工艺。掌握海洋钻井、海洋固完井、海洋弃井与回接作业、海洋油气测试、海洋油气田开发模式、海洋油气举升、海洋油气处理与计量、海洋油气储运与流动保障等工艺技术;了解海洋钻井井场勘查、铺管作业、海洋油气工程作业安全和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等。

油藏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解决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开发调整及油藏管理的系统工程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油藏工程设计基础、非混相驱动态预测、油藏动态监测原理与方法、油田开发调整、复杂油田开发及油藏管理等。初步学会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

海洋油气工程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手段。掌握海上油气田开发特点、开发方案、健康安全环境、生产操作与管理、海上油田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等,具备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设置该专业的课程时,必须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沟通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随时把握新技术的方向,也有利于学生水平和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企业对学生的选择。

四、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支撑条件

(一)国家与学校的政策支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海洋油气人才的需求和重视。

鉴于海洋油气工程属于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加大了对该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引进、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过程管理,切实加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专业建设各项规划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从而使专业建设水平处于国内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海洋油气资源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设置是国家实施海洋战略的体现,办好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要具有战略性眼光,要定位于高层次人才培养,除了培养本科生,还要培养硕士、博士,使今后的毕业生不仅往深海走,还要向国外走。当然,培养高质量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采用优化整合、请进来讲学、送出去培养的思路。

首先,笔者所在学院优化整合内部三个学科有学缘的专任师资,并挖掘全校资源,成立了海洋油气工程系。师资队伍中有长江学者1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23人、硕士3人,35岁以下教师5人,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同时,通过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和专业交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如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教学与教材规划研讨会,全面了解各兄弟院校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特色、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积累了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海洋油气工程各个方向的最新进展。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工作讨论,有计划地开展了教材调研、编写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工作,让教师对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尽快提高教师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方面的素质。

其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笔者所在单位正在积极利用国内国外资源,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和研究院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年轻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促进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把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国外学习进修,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实习教学条件

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条件,其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以及独立设置的实习环节。独立设置的实习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地质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不容乐观的是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实习,目前,因油田单位、海洋工程基地对安全的顾虑以及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导致海洋油气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大部分处于参观实习的层面上,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本无法动手;并且大部分石油企业都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建了一线实习、模拟实习与生产视频资料相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习模式。[4]

首先,利用地域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是中国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胜利油田不仅拥有陆上油田,而且也已进行多年海上油气开发。这为油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启用,该校区毗邻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大石油公司的海洋工程基地,这为海洋工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条件。这种优势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说可谓得天独厚,是国内其他任何院校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安排学生到实际的油田生产和海洋工程生产实际中去学习和锻炼。

其次,利用已经较成熟的数值模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模拟呈现实际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状况,加上成熟的数学模型完全可以达到较为逼真的生产效果;同时,在校内创建具有一定工程规模的模拟海洋油气生产实训场所,成为发展新型实践教学方式的新方向,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再次,利用有关生产现场的视频资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现场实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许多学校已经采取了这种方式,因为少数学生的分散和零星实习,不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生产单位一般还能够接受。

总之,在油气资源开发面向海洋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形势下[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设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也是学校走学科综合发展之路的需要。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应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造专业所需要的支撑条件,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的海洋油气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海洋工程类学科专业规范研究课题组.海洋工程类专业规范与课程体系[C]//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与专业规范研究论文集,2004:1518.

[2]张波.浅析全球海洋石油工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2023.

[3]李志刚.海洋油气工程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培育[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25(4):5557.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海洋发展战略;专业定位;课程体系

0、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不仅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世纪,更是培养高水平海洋科学人才的世纪。中国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发展中大国,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海洋扩展,国内经济发展、科学研究的重点也逐渐面向海洋,朝着海洋大国的方向加速前进。海洋事业的建设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防与国家安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以及保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3S技术(GiS、RS和GpS)的发展,传统的海洋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海洋卫星、各类浮标、海底观测网和沿海台站组成的全球海洋立体监测与数据获取系统等,使得海洋数据以海量、实时、动态、多类、多源等形式产生,这种变化要求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海洋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国内迫切需要面对海洋信息的各类专业人才。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综合研究空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工程理论与技术科学,它将空间信息的各种载体向数字载体转换,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加载到各个专业领域,支持各行业数字工程的实现,是一门集地理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显著特点。2004年,武汉大学首先开设并招收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上海海洋大学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上海的区位优势,于2010年率先在上海市开设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由于该专业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该专业并没有指导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各开办院校根据实际,结合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海海洋大学根据国家海洋大国发展战略和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理、工、农、经、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型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办学目标,明确了基于海洋事业需求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定位,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1、专业定位与特色

虽然在上海海洋大学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之前,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已开设了该专业,但在上海地区的高校还没有设置该专业,特别是具有面向数字海洋特色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国家及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海洋信息是国家未来海洋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规划中从战略高度确定“推进海洋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海洋科技平台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基础能力”“加强海洋科技教育,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海洋信息学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需求,在数字海洋建设、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建设、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重大海洋专项中有充分体现。海洋信息化是海洋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上海在这一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作为唯一部级“数字海洋”示范区,其学科研究和人才需求巨大。

上海海洋大学在借鉴其他高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基础上,本着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方针,按照“聚焦、错位、合作”的思路,构建一个具有海洋特色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知识培养体系和平台,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培养海洋信息技术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我们的专业定位为: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海洋领域数字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具备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对海洋、城市、农业、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网络化的传输、可视化的表达、智能化的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和特色,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具有信息管理基础、海洋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以及应用能力,较好地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海洋大数据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适应海洋信息管理和开发以及其他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海量数据库、海量信息处理以及GiS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海洋信息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②掌握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③具有信息的组织与分析、检索与查询、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④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⑤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课程体系设计的立足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学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使本专业能培养出掌握海洋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双向人才,从而拓宽毕业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专业范围,综合考虑了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信息管理和海洋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分为以下4种素质培养环节课程,课程地图见图1-4。

专业素质培养理论教学环节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空间信息导论、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与应用、数字工程前沿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程序设计语言a、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遥感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pS原理与应用、海洋技术导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空间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技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等课程。

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包括:社会调查、C++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空间信息应用基础、数据库课程设计、GiS系统开发实践,oracle数据库实践、毕业设计和论文。

社会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环节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与技术科学、名师讲堂、“名师导航”系列讲座。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5

 

一、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海洋资源己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2020年,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二、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优势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部级、省级规划的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三、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一)培养计划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宄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

 

(四)课稈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〇.5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1.跨学科复合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丰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宄。

 

3.个性化人才培养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53-02

党的十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掀开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主席多次强调要求“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肩负着为祖国提供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的重要使命,是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海洋工程方兴未艾,在世界领域的分工还处于低端,在技术、人才方面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海洋工程与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亟待加强[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作为一所服务于船舶工业、海洋开发、海洋装备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获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国内增设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计划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几年的发展,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计划专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实践教学仍达不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如何按照“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江苏科技大学乃至工科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以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针对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改革创新人才教育理念,拓展实践教学的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1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计划专业是为培养从事海洋设计与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要求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交叉和互融。该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而目前教学内容中各门课程的综合和整合还不够。2013年该专业修订的培养方案中,针对原有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一些修改,但只是在顺序上进行了部分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变化;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老化,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中缺乏工程案例和最新的前沿成果;课堂上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式的讨论环境,理论教学过程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计划专业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近几年新引进的博士。他们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工程实践经验较少,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工程实例指导。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走上课堂为学生授课的教师趋向高学历、年轻化,而真正具有工程经验的教授却很少走上讲堂。目前,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专业任课教师趋向年轻化,且女教师占很大比例。由于学生基数大,学生到企业上课或者外出实习时,缺乏相应的教师资源,不利于学生外出实践的管理。

企业参与不积极,学生实践缺少考核机制由于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义务,且存在安全和保密的问题,加之学生短期实践并不能给公司利益带来实质性的提高,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现场实践,学生真正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更是少之又少。怎样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是国家和学校在政策和制度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实习阶段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学生实习过程走马观花、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普遍反应“认识实习不够全面,生产实习不够深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实践应用的效果不明显。

2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海洋工程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平台,也是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载体。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驱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积极探究式学习[2]。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重视共同开发具有实践性、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并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避免以往重教学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理论课程成为实践课程的基础,实践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建立以“工程教育”为重点,“工程”与“管理”、“工程”与“技术”相通,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海洋工程与技术课程体系。目前,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工程认知实践与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海洋平台结构物制图训练、海洋平台总体设计、海洋平台结构物设计、海洋平台生产设计、企业海工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在企业进行或以企业为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锻炼,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扩大高水平工程教师队伍,加强双导师合作机制建设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是“卓越计划”成功的保证。稳定一支高水平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和加速优化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关系到学科能否经久不衰[3]。高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训练。

一方面,加大教师的引进聘任和在职培养。在招聘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师时,除了评估应聘者的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经历外,还要考虑他们的工程能力。其次,鼓舞和激励专职青年教师到海工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实际工作,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导师合作机制,健全双导师交流畅通机制[4],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高校应定期举办海工企业技术讲座,邀请企业导师进校,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案例,开阔学生视野。同时,提供校内外导师沟通平台,加强彼此交流,解决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设计内容和模式,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应用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聘请海工设计院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并结合生产实例讲解有关设计规范、制图标准,通过最新理念的传授,使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项目,使理论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与检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将导师的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出台激励政策,强化校企共同改革实践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原则,并将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才能造就标准的卓越工程师。校企共同改革可以弥补过去仅由高校教师单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国家和高校应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卓越计划,使企业与高校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培养卓越人才。校企共同制订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实践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使实践教学改革更加适合海洋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以此建立以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或制造项目管理型工程师培养为重点,以工程执业的基本资质为导向,以强化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与能力、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施及工程管理能力、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等四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海洋工程与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面向海洋、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海洋工程与技术人才。

3结语

江苏科技大学通过参与“卓越计划”,积极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海工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以培养满足“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今后将继续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整合实践资源,做好基地建设,强化实践锻炼,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颖,韩光,张英香.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舰船科学技术,2010,32(10):108-113.

[2]王瑛,李福华.关于“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的思考:基于若干所高等院校“卓越教师计划”实施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4):26-28.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7

(一)学校数量、类型

目前,我省没有一所独立的海洋大学或学院,只有近年来在综合性大学设立的海洋类院系、学科,如专业数量少,规模小,远滞后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为我省海洋经济战略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源泉不足。

(二)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海洋技术系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于2001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利用,海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及海洋环保等行业的具有理工综合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海水资源利用研究所是根据河北省及华北地区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技术、海水养殖技术等,并兼任海洋技术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河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本科2001年开始招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与考察、水产养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学教育、海洋经济研究和管理部门的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现拥有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为2006年新上专业,于2007年招生;有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水产养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海洋方向)、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制药技术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海洋技术等8个专科专业,其中海洋科学专业位2006年新上本科专业。

(三)学校布局、人才结构与海洋产业发展的差距

在河北省重点大学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这些学科专业为近年来新上学科专业,基础薄弱。二是这些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扩张中,规模急剧膨胀,管理和运转成本过重,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发展海洋及相关学科和专业。三是地理位置限制,除了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以外,其他院校缺乏地理位置的优势。四是由于错过20世纪90年代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期,再加上过去河北经济落后,缺乏高级人才竞争优势,因此海洋高等专业教育师资不足。

河北省不仅海洋人才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失调,目前缺乏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政治、海洋法律等专业,海洋管理、海洋战略等综合性人才极度缺乏。

二、河北省海洋科技教育与沿海省份相比的不足与差距

目前,我国沿海省份基本都有自己的海洋大学或学院。一些原来没有海洋大学的省份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海洋大学,并且列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实力较为雄厚(广西、河北、海南三省区除外),海洋学科专业基本拥有博士、硕士点,甚至为国家或省重点学科。如山东省的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高等海洋教育相当滞后,其原因之一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敢争天下先的思维,它导致的不仅仅是教育的落后,而是整体的落后。其二是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地处京津,接受科技辐射,只要引进人才就解决问题了。其结果是教育缺乏投入,基础薄弱,差距越来越大。其三是海洋意识不强,海洋科技教育体系、网络建设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河北省海洋科技教育对策

《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统筹考虑并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发展海洋监测预报技术,提高海洋环境保障能力;二是发展海洋开发保护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海洋规律认知水平;四是开展海洋管理研究,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实施海洋重大专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六是推进海洋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七是加强海洋科技平台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基础能力;八是加强海洋科技教育,培育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给沿海省份海洋科技、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河北省应抓住这个机遇迎头赶上,特别是中共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构建沿海经济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这为河北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也为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一)宏观上政府加强引导和投入,

学校作为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投入。纵观沿海发达省份,其海洋教育与发展,都列入了省政府的日程,作为重点之一来抓。无论从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角度说,还是从建立河北海洋教育体系来说,海洋科技教育都应该成为河北省的一项重点工程。

(二)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海洋意识,办好海洋教育。另一方面,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不论哪所学校都有办好海洋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定位上必须准确,要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河北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

(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8

1学科和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休闲体育是教育学,亲水运动管理是管理学。主干课程:休闲体育:基础休闲学、休闲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学、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休闲体育活动策划与指导、体育技能实践课系列突出三个项目群:时尚体育类(游泳与救护、潜水、帆板、帆船、冲浪、轮滑、体育舞蹈、健美运动等);自然环境类(登山、野外生存、拓展运动、场地高尔夫球等);体育文化类(围棋与桥牌、竹竿舞、珍珠球、养生等)。亲水运动管理:(1)休闲管理。包含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赛事组织管理、营销管理等课程。(2)海洋休闲资源管理。包含海洋学、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观光、海洋休闲资源规划与管理、海洋运动俱乐部管理、海洋运动产业概论、海洋运动经营与管理等课程。(3)水域运动专业。包含游泳、水域安全与急救、操艇、浮潜理论与实务、水肺潜水理论与实务、水中有氧运动、冲浪、钓鱼、风浪板、帆船、水上摩托艇、游泳、教练指导实务等课程。

2结果与分析

2.1两个专业的交叉点

休闲体育与亲水运动管理从定义上看是两个不同学科,一个注重体育的休闲;一个是在亲水运动上的管理方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方向。但是休闲体育中的方向其中就涵盖了亲水运动上的管理。是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比较。也是休闲体育与管理专业的交叉点,是边缘学科的体现。体育管理学的出现也扩展了体育学的功能。

2.2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基本相近,注重点有偏差但不大海南岛地处热带,全岛面积约为3.4km2,管辖约200km2海域面积,环岛绵延着1580km2多的海岸线,其间分布着50多个风光旖旎的海湾。所以在海南地区所说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基本上都是亲水运动的项目。培养的人才都是具有懂管理掌握休闲体育(亲水运动)技能,能够去指导、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上的两大类基本相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上有所区别较大。但在就业方向上,基本没有大的区别。

2.3学生来源不同休闲体育招生来源是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而亲水运动管理是普通高考的学生。从几年的招生来看,亲水运动管理的学生报考情况一直不是很好,由于考试对该项不的认知度不够、自身的体育条件不能适应该项目要求。调查发现90%的亲水运动管理的学生是由于报考时服从分配进入到该专业的。休闲体育的报考情况相反,由于新开设的专业名额有限,现在满足不了报考的考生。教学过程上看,亲水运动管理的学生涉及到运动教学课程,达到基本掌握的技术、技能有很大的难度。

2.4体育特长生与普通高考生差异两个专业都要基本掌握和了解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一个是喜欢而且具备体育要求的基本素质;另一个就是不喜欢或对体育有畏惧感,大多是都不具备体育基本素质的要求。愿意和不喜欢二者表现出来的结果差异就有比较明显了。再有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方式和考核却是应试教育的方法造成体育技术、技能的差异。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从事过运动技术上的学习和训练。更谈不上对体育的认识了。

3结论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9

是的,这就是我要向你诉说的舟山群岛。你可能熟知普陀山,熟知桃花岛,不错,它们均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其中一个。也正是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岛,组成了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它是全国最大经济中心上海市和新兴工业港口宁波市对外的咽喉,是进出长江的海运枢纽,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部级新区。

海岩嶙峋,礁石拍浪,海水与岛屿百转千回,形成了千姿百态、光景秀美的海岛风情。就在这美丽群岛之上,我要向你讲述一所“面朝大海”的美丽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舟山新区蓬勃发展之时,浙江海洋学院(下简称“海院”)终于也迎来了21世纪的蓝色海洋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人文化海洋海洋化人文

海洋类理工科带给你的也许是冷静、睿智、理性,然而对于海院并不能只观其表,还要知其心。感性的人文科目带给你的也许会是动情、温柔、优雅,它们相互调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性的人文情怀也融合着理性的海洋思维。自古,宽阔的海洋给了文人骚客多少微妙的灵感,海洋诗人不断涌现。海院的人文学子从海洋中感受到了博大精深,海洋学科类学子从文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激发自己对文字的热爱;海洋学科蕴含着人文的魅力,人文学科中总是夹杂着海洋的韵味,它们相辅相成,不离不弃。海院学子的幸福正在于此――清晨,捧着一本诗集在清水湖畔优美地朗诵;图书馆里,静静地看着外国经典小说或者专业书籍;傍晚,悠闲地散步在科研养殖基地,看看那些被海院水养育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徜徉……

依海而生,因海而建,靠海而行。海院,这所美丽的海岛大学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中逐渐壮大。斗转星移,海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海洋为特色,理学、文学、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海院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优势(重点建设)专业13个;建成省“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重点学科7个;设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7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省海洋增养殖重点实验室、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

飒爽英姿相约长峙

岁月在云卷云舒之际浑然逝去,百川在阴晴圆缺之时归向东海,海院将于2013年7月迁至长峙岛――舟山岛的卫星岛。海院长峙校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800亩,按8000学生规划,校舍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共20幢建筑单体,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5万平方米,生活后勤用房10万平方米,总投资12.87亿元。校园总体建筑采用法式简欧风格,建筑单体以围合式楼群展开,简单雅致,其中院系用房中融合教师办公室、教学科研实验与研究生专业教育三大功能,学生宿舍中按一定学生数设置了书院。另外,以学校科研养殖基地名义建设的清水湖景观配套工程用地面积500亩。

海院依山而建,山韵妙曼;傍水而栖,三面环海。某一天,云淡风轻,晶莹剔透的朝露还留恋在草尖摇摇欲坠时,你会为等待霞光透出地平线的那一刻,毅然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约上几个好朋友看上一场真实、唯美、浪漫的日出纪录片。“朝露待日”,当晚霞倾其全力释放着自己最后的光芒,而后默默地投入大山那智慧仁厚的怀抱,是在为新的一天酝酿力量。破晓和月牙在交替,海上升起了明月,走出校门,踏着消退了光热的柏油路,绕着静谧的海滩,迎着清爽的海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散着小步,所谓“月下飞天镜”,大概讲的就是这种幽幽的美妙意境吧!

梦寐岛城心醉海院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篇10

【关键词】图书馆;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几点设想

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是指图书馆通过长时间的建设和积累,在某一学科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优势资源后所建立起的阅览室。加强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的建设,对专业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院的特色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的必要性

(一)凸显学院海洋特色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判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海洋学院具有海洋特色,因此,设立具有海洋学科专业特色的阅览室十分必要。

(二)加强有关海洋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优势专业学科。而一个强有力的优势专业学科,除了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外,还取决于学校图书馆对此专业学科提供全面而又系统的馆藏文献资源保障。所以,如果说一个特色的优势专业学科建设是其学校发展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图书馆专业学科的资源建设品牌化就是其发展竞争力的催化剂。就学校目前的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而言,专业越分越细,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越趋明显,需求量也越趋增加。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集散地,肩负着学校教学、科研信息服务的双重任务,为促进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更是责无旁贷。我院目前有关海洋专业的学科有航海技术系和生物技术系。航海技术系设有轮机工程技术、船舶检验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等6个专业。其中,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和轮机工程技术被列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的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系设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其教学课程有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技术,海洋环境化学和生物监测及评价等。其中,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是全省高职唯一的专业。另外,我院还有船员培训中心,具体开展了对台渔工和渔民的转产转业及海船船员的培训工作。如何充分考虑这些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把这些专业学科充分转化为学院强有力的专业优势学科,不仅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还要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系统、丰富、深入的海洋专业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搞好专业学科建设的必备基础。

(三)服务于本区域航海和养殖事业发展的需要。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具有“海洋花园”之称的厦门经济特区,航海事业和养殖产业在本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对整个厦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的办学特色是以注重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定位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建设需要,以培养海洋经济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力争在国内同行领域,办成一所独特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海洋类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因此,要想培养出技能过硬,知识够用,留得住的应用型海洋类人才,加强有关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的建设更是势在必行。

二、建设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的思路

(一)依据原有馆藏基础,对我馆的图书期刊数据按类别进行严格检索和筛选。以图书为主体,对我馆的图书和期刊数据按照《中图法》的类别进行严格检索和筛选,精心选出有关海洋专业学科的图书、期刊以及图片、标本、缩印、电子文献等,并全部集中到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内进行统一管理,供读者借阅。

(二)多途径收集特色文献。为加强专业学科特色馆藏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和教学需求,同时也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热情积极参入到推荐和收集特色文献的工作中来,并采取多种渠道搜集特色文献。如:通过倡导校友赠送、校与校之间的相互交换以及去相关专业的展览馆、博物馆参观和交流等方式,广泛搜集有关海洋专业特色性强、信息含量大的文献资料。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力争形成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

(三)吸收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决策。在面向专业学科服务的建设中,学科馆员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科专家、教授联系,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邀请他们参与到专业文献的采购决策当中,力争多购买一些具有专业价值深厚而又稀缺的文献,拓展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文献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国外文献资源的选择上,因为专业水平涉及多面性,且费用又高,更需专家、教授进行指导选择,图书馆只能根据经费情况、出版状况进行平衡采购。

(四)增强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的电子资源建设。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电子资源具有容量大、检索便利、易于复制,随时随地可迅速传递等优点。因此,必须增强对专业特色阅览室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首先,应充分发掘本校现有的各种电子资源,严格按照专业化和规范化原则,重点开发那些精品专业学科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全面系统的专题信息服务。二要对于期刊和书籍的自带光盘进行整理和建设,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光盘电子资源数据库。三是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建立学科资源导航库,将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在一起,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获取相关信息。

三、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为读者服务的几点设想

(一)合理布局海洋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按照文献的收藏范围、种类、规模及藏书量来规范、合理地对阅览室进行设置,应实行“多元一体的资源布局”模式,使读者在获取文献时方便、快捷。阅览室还应在同一个空间内,开展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参考咨询等工作,同时,还应有视听资料管理和网络信息检索等服务区域,完成“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既为读者提供开放式借阅服务,又为读者解答各种咨询问题,同时,还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检索、文献传递和学科信息导航等集成服务。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一站式”服务需求,使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发挥到它最大的潜力作用。

(二)学科化服务人员的配备。特色专业学科阅览室与其它阅览室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其中大多是从事教学和课题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各类文献信息的服务需求相比一般阅览室的读者来说,更加专业和系统,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应该在专业学科特色阅览室建立学科馆员机制,在学科与阅览室之间建立起互相贤ǖ那帕骸QЭ乒菰庇μ粞∧切酆纤刂式虾玫墓菰崩吹H危他们应是那些既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背景,又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要经常走进教学单位的第一线,了解对口专业的教学课程规划、课题的研究状况,还要积极参与他们的课题项目的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向他们提供整个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文献信息服务。

(三)以读者为中心,做好优质的服务。1.排架要规范,位置要合理。图书和期刊要在分专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索取号的顺序进行规范排放,书标要清楚明了,让读者能够一看便知,取阅方便。新书书架和读者当天归还的图书书架应设置在特别显要的位置,使读者能在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和了解到新上架的图书和借阅率高的图书。这样,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新书通报的宣传作用。二是能让读者及时了解到近期的图书热点,并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及其相关领导迅速采购。三是读者在便捷找书的同时,又使常规书架不至于频繁乱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压力。2.位置要舒适,环境要优美。座位应尽量摆放在自然光源较好的窗户旁边,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到自然的空气和利用到自然的阳光。阅览室还应在适当位置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让读者置身其中有一种清新宁静、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也能适当调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视觉疲劳。3.做好读者的导读工作。首先,要主动、热情、周到地向读者介绍阅览室的基本概况,如:图书的分布状况、阅览室的作息制度,文献的借阅程序等问题。其次,要指导读者如何利用阅览室的各种文献,比如:如何用馆藏目录系统查询图书,如何对书架上图书进行查取等,使读者能从各个角度充分了解到阅览室的各种文献并会自己加以利用。三要配置先进的硬件服务设施,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以方便读者积累和整理资料,提升阅览室的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燕红.谈高校专业阅览室的特藏建设与读者服务工作[J],情报杂志,2009(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