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足球教学指导思想十篇足球教学指导思想十篇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02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1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决定者一般都是体育教师,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以外,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是为了学生最后的考核,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学”。现代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枷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足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创新,能够引起体育专业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健康为标准要求自己。课堂上运动负荷的把握要逐渐调节,使其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保证健康向上的课堂气氛的延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延续,体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作风会受到现在教育的影响,这些理念是学生受益终身的保障[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使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共同追寻健康的一个方法。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现代体育课程强调的是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完整的体育课所能达到的目标有很多,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传达给学生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对于那些有心理方面需求的学生,体育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不大,这样的体育课程教学是不完整的。足球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内容设置,以足球为纽带,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足球课程中去,学生在足球课程学习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投入程度能够反映学生足球课的状态,教师要时刻感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分析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在足球游戏中编排一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和技能的同时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实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这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

3“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高校足球课程改革的融合

3.1充分调动教师的责任心,以健康为前提

足球是一个需要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存在较多的肢体接触动作,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状态,避免学生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内容要做好保护措施,选择正确的教学场地和器械,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较多的安全保护和伤害预防措施,有效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损伤产生。例如在足球课堂的教学比赛中,教师应担当裁判,这样能够时刻把握比赛的状况,控制学生的情绪,指正学生的危险和不利于健康的动作,这些都对学生课下的练习和比赛中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现今足球运动的大环境下,足球暴力时有发生,足球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通过课堂的表现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理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2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足球课程改革要遵循新时期学校体育的规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教师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地位在改变。“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重,在足球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就要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让学生足球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学会健康的运动理念。足球是一项积极向上的运动,足球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足球技术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3.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学生在技术技能的学习中也能锻炼身体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进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最重要的是练习强度的大小,这就要求足球课程教学活动从内容选择、准备活动、组织方式、运动负荷的制定、课后放松等方面展开。高校足球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内容选择还是要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理念,根据足球课程教学的特点,巧妙穿插足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足球技术教学。在经过基本的准备活动以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会足球技术,也能明白这项技术的动作要领,便于更规范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要适宜,学生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技术动作之后要多加练习,有助于学生牢记教学内容,同时这对于学生的身体也是一个锻炼,下课之前的放松活动能够有效减少学生运动疲劳的发生。在一节足球课过后,学生要感觉学习到了新的足球技术,又能够锻炼身体,这才是一节令人满意的足球课程。

3.4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把握课堂气氛,实现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课程面向的是成年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了自己成熟的思想,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高校足球课程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足球游戏,把课堂教授的技术动作编排入游戏中,这样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掌握技术动作,课堂气氛也较通常的教学方法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运用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心情愉悦。“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阳光体育运动结合,把快乐运动带入高校足球课程的教学中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4结语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2

 

关健词:青少年运动员 足球训练 指导思想 足球技术 足球意识

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的提高都厚望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早在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要从娃娃抓起。"年,中国足球运动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开始了职业联赛,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针对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指出:造成我国男子足球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是与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力有直接的关系,我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在数量上、质量上与足球强国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直至年的今天,中国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阎世铎指出:中国足球下一步工作战略重心要转移到青少年的培养上。几年前.国际足联考察小组建议中国开展职业联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平,而现在则建议中国下力加强青少年的培养,并且这一切都需要积累,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日本足球的崛起局势就是证明“论身体条件和水平起点,日本人不如中国,但日本队从国家队一国奥队一青少年队整体明显领先中国;日本为培养年轻运动员已整整耗费了年光阴,成功主要是青少年的训练质量。单从足球训练方法上看,尽管在内容上相同,却在比赛中差距明显,这就说明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训练特点。因此,提高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必须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选择好训练方法。

   、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思想的认识

   教练员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教练员的素质与指导思想决定着他们成才的质量。贝利在谈到近年来世界足坛很少涌现“优秀球星”的现象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能科学而有效地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及指导他们进行技术训练的教练太少,在现有的足球教练中,他们已多数并不十分关心青少年水平的提高,不教他们在比赛场上如何开动脑筋而是把他们造成一个个“模式’的小机器人,有些教练偏重于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而把至关重要的完善技术动作放在最后一位。因此,在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中,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意识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任务,所谓技高一筹,就是指此而言。

   .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指导思想

   世界著名足球教练佩雷拉认为:足球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是第一位。阿根廷教练麦诺蒂也指出:足球最核心的是技术和意识,而青少年时期是掌握和提高足球技术的关键时期。

   在乌拉圭,评价教练员的主要标准不是他们的球队在比赛中得分多少,而在于他挑选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在于他的队员以后是否能进人职业队。

.国内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中国足球自实行职业化以来,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球市日渐火爆,参与足球训练的青少年也越来越踊跃,各级各类的足球训练班、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迫及全国。年中国少年吴崇文、宿茂臻受英国足球名将博比,查尔顿的特别邀请,到英国曼切斯特联合会接受训练,在技术测验中取得了第二、第五名成绩:年,由专家在全国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中组建的中国健力宝少年队到巴西集训五年,开始了中国足球的跨世纪工程;然而,成才者妻若晨星或一闪即灭。中国不乏具有足球天才的少年运动员,然而难以成功,在指导思想上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练员的素质不高。应该看到,基层教练员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更缺乏了解世界足球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使我们的青少年队员过早地成人化、战术化、公式化,而基本技术、心理素质相当脆弱.独立个性和应变能力几乎湮灭无踪.因此到国家队造成了无技术、无特色、无个性、无灵气的主要原因而且高水平的俱乐部教练很难到基层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比赛是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和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急功近利却导致比赛走人歧途,一些教练为了用成绩来创名气,或者为了取得赖以生存的职位和奖金不惜“拔苗助长”。虚报年龄,以大打小,严重违反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和完善阶段。

   .启蒙阶段的训练方法

   启蒙阶段的儿童年龄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是鼓励爱好与兴趣,为今后训练提高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奠定初步基础。

   兴趣和本能是天性。球是玩具,是诱发儿童兴趣的天使。我们需要的是把足球比赛中无穷乐趣交给儿童,使他们从兴趣中得到满足。例如,马拉多纳岁时就天天楼着小足球进人梦乡。因此,我认为儿童足球人门训练从基本动作人手不符合学习认识的客观规律;在联邦德国,少儿足球训练法就是多带游戏性质的,也叫足球游戏训练法。低年级儿童在游戏中唯一的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并成为最大的乐趣,这就是所谓的“乱踢”,其有着极丰富的内涵,正是儿童足球人门训练的核心内容。在乌拉圭,训练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游戏法,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不是教练员的强迫命令或考虑未来的位置,这样乱踢的结果,就会有“机灵鬼”出现,教练员从中发现儿童的个性特点,选拔具有天赋的足球苗子。

   这个阶段的基本技术教学多采用有目标的比着练的手段,例如看谁颠球多,踢得远,踢得准,运球跑得快等;在身体素质上以提高灵敏反应素质为主。根据我国少儿独生子女的特点,在心理培养上采用球星少儿成长的故事、鼓励和表扬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儿童的兴趣,切不可刺伤儿童的自尊心。由于少儿生理发育的特点,一周训练为-次,每次min,最好安排在下午的一点为宜,这是生理上的黄金时间,但不应使儿童发生疲劳。

  .基础阶段的训练方法

   基础阶段的少年年龄在-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技、战术培养阶段,要形成正确动作,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战术。

   德国运动学家罗伊纳尔认为大脑皮层的神经在-岁这个年龄段发展最快,这个年龄是运动员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佳的学习阶段,他们能够迅速地学习掌握新的运动过程,具有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运动系统能力

  

   这一阶段是全面打基础的时期,训练的效果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少年期技术在内容上必须讲究全面,对于手段选用、训练要求,则应在他们讲究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比赛要求有机地联系成一体,避免“表演式”的花架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练习手段和要求。在曼甘切斯特俱乐部同龄少年训练中,技术练习主要为颠球一运球一传球一射门,但每节训练课均有对抗性练习,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便学到足球比赛的技术;贝利岁就参加青少年比赛,从小就以神射手闻名。

   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应对他们进行适量的战术学习,内容侧重于对,过的局部配合、摆脱与足球意识。因为创造是足球的精华,这一阶段打好灵活机动的意识基础,是未来成才的关键。

   该阶段的少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注重速度、灵敏、柔韧和一般耐力练习,最好结合球进行训练,注意趣味性。

   .完善阶段的训练方法

   完善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在一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是完成了技、战术、身体素质的教学阶段任务后要达到职业足球甲级队的能力。这个阶段是青年运动员在足球技术和意识提高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比赛来积累。日本队在青年训练中就多强调一脚球,对无球跑动非常积极,场上接应点多;所以比赛时给人的感觉场上队员总比对方多,局部范围总能以多打少、灵活机动。

   这个阶段的青年运动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足球意识和技术已基本定型。教练员通过比赛来指导并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针对中国运动员往往在关键球的处理时缺乏信心,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不畏劳苦的坚韧毅力,达到足球甲级队的能力。

   、结论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3

关键词:足球“三位一体”教学改革

体育专业学科综合整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体育院校在做好教学、训练、科研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必须根据本院校的传统和特点,探索走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道路及寻找这种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突破点。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院足球课程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始终存在着基础教学、运动训练和理论研究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也没有发挥出课程综合整合的优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足球普修、体教专选、运训专选和代表队训练等课程的部分班、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男生(见表1)。实验之前对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的水平差异做检验,结果均为p>0.05。

2.研究方法

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具体实验设计见后文),对调查和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做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1)改革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对各项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和反复论证,确定我院足球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足球人才和具有足球技能或专长体育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为努力方向,在充分利用教学、训练、科研资源并发挥其三位一体综合优势的基础上,把发扬传统和建立特色作为树立课程品牌的基本策略。改革目标为: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体育专业理论基础及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基础上,建立与社会多元化足球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使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现实足球市场较宽的专业需求面和业务细分相吻合。

(2)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课程设计的战略布局

足球各门、各类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统一的关系,足球课程总体上分为基础教学、运动训练和理论研究三大类别,根据每一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课程设计做如下战略布局:以基础教学向广大学生系统传授足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相应的理论研究作为足球课程建设的基础和改革的核心;以运动训练不断提高运训专选学生足球竞技水平和取得优异比赛成绩、探索足球训练和竞赛规律,以及培养足球教练和竞技人才作为课程发展的龙头和重点;以科研服务于教学与训练作为课程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2.足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

即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定位上要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在结构形式上由讲授为主转向指导学生自主和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改革设计需要从庞大的方法体系中进行优选和优化组合。

3.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检验

(1)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的设计

各门课程教学任务提出的要求:明确提出课程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和基本内容及各部分内容所要求达到的认知程度与技术标准;预期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标准的表述,要综合分析课程的难度、教学时数及学生基础等因素;突出足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避免重复总的培养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技术标准要考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

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基础教学类初级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足球运动发展概述、基本技术及其教学训练、基础战术及其教学训练、身体训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基层组队训练过程控制与比赛指导、基层足球竞赛的组织与筹划等七个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概述、技术分析、战术分析、规则裁判分析、组队训练控制与比赛指导和竞赛的组织与筹划,技术教学包括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作为主干内容的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及安排在准备部分、结束部分及基本部分间歇作为边缘内容的裁判实践和身体训练。

理论课教学方法设计: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教学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采用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归纳成若干个问题,并设计讨论命题,给学生表达和阐述观点及解答问题的机会,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实践课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以技术和战术内容为主导和核心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方法在保证其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体验快乐。

(2)教学改革方案的实验检验

表2和表3的对比表明:两轮实验教学各门课程实验组的技术总评和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表4结果表明:对学院代表队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案,不仅保证了训练,而且实验阶段还取得了参加传统比赛最多的第一名和全国体育学院比赛最好成绩。

三、结论

1.本文确定的足球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及课程设计战略布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基本构思使改革明确了方向和原则,建立了改革的思想基础。

2.本文足球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符合先进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是连接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合理、可行的改革设计。

3.对部分课程采用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所有实验组的技术和综合测试成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代表队取得了所有传统比赛的最好成绩,说明改革设计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孙少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大利,男,1977年7月生,江苏宿迁人,工商管理硕士,苏州大学体育硕士在读,宿迁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讲师。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4

短短两三年时间,校园足球在我市得到迅猛发展,充分展示了广大中小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力促进了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提高。校园足球已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抓手。2015年、2016年焦作市共遴选出39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业务水平。逐步完善“校长杯”、“县(市、区)长杯”、“市长杯”等各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为众多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使大家在校园足球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现活力,亲身感受足球魅力,享受参与校园足球的乐趣。

据市“校足办”统计,2015年10月举办的焦作市首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共有小学、初中、高中的6个组别,69支男队、女队,900余名运动员参与。2016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共有小学、初中、高中等的7个组别,97支男队、女队,2000余名运动员参与。全市“县(市、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共进行了1478场比赛,参与学生2万余人次;“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举行了近6000场,全市超过50%的学生参与其中。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我近年来也参与了学校普及、推广校园足球的具体工作。我还担任了焦作市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的组织者、裁判长,亲历了几年来焦作全市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校园足球工作任重道远,并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优秀校园足球指导员(教练员)的匮乏,制约了校园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

开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指导员(教练员)是基础、是关键。短短两三年时间,推广、普及校园足球局面喜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及的深入,势必要进入整体提升足球水平的阶段。目前,不容忽视的是,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缺乏优秀校园足球指导员(教练员)的问题。体育教师并不能等同于校园足球指导员。足球教练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带队训练经验。所以,目前普通的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能够将一系列专业足球技能综合起来,能够编写专门的、系统的指导训练方案,并提高运动员和运动队竞赛水平的足球运动指导者,绝不是经过几次短期培训就能够实现的。

客观地讲,焦作市属于校园足球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大多数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学校,指导教师都不是足球专业出身,对足球的理解还停留在基础层次。即使有少部分学校的指导教师是足球专业出身,但由于体育教师职业的局限,往往没有经过足球教练员的专业培训,更没有长期、系统的带队训练经历,指导训练、比赛的专业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优秀足球教练员资源的匮乏,必将成为制约焦作市校园足球,甚至其他地市校园足球整体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高中开展足球大课间、每周上一节足球课难以保证

“每周上一节足球体育课,每天安排一次足球内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是足球特色学校普及校@足球“三个一”中的两项,但这在高中学校难以得到保证。

与初中、小学不同,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重,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足球仅仅是部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以我们学校为例,从2008年9月开始,高中体育课实行的是选项教学模式,选择足球课的仅仅是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其他项目。如果在高中推行全员参与的足球大课间,工作难度大。自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以来,如何有效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就一直困扰着我们。与小学、初中每周三四节体育课相比,高中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如果每周上一节足球体育课,就难以协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关系,难以满足选择其他项目学生的锻炼需求,长此以往,整体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我校正在探索组织部分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大课间进行足球专项练习,作为课堂教学延伸、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大课间模式。我校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宣传、动员,增强足球教学效果等手段,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足球课堂上来,逐步提高选择足球项目学生的比例。

三、关于校园足球培训的建议

普及、推广校园足球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技能,有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的校园足球指导员。笔者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基础,开阔视野,提升足球教学、训练、指导比赛等业务水平是关键。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国家、省、市等各级教育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为校园足球的参与者们提供了开阔视野、提升业务水平的平台。但由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参训人员层次、需求不同,也容易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消化不了”的现象。

就目前情况来看,处在推广、普及校园足球工作一线的指导教师,大多数是非足球专业的教师,需要加强的是学习、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技能等基本功。对那些具备一定足球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教师来说,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训练、比赛的能力。因此,将普通的体育教师培养成具备指导校园足球训练、比赛能力的足球教练员,需要更具针对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久久为功,促进校园足球工作健康发展。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5

摘要: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搞好本职工作,现已成为体育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作出以下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中;健康第一;心理健康;新课改

前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持久、全面开展的基本思路,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科学的、全面的、健康的教育观。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使学校体育工作满足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要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意识。在“锻炼中快乐,在快乐中锻炼”,使体育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过有规律的生活,不抽烟酗酒、不网恋,积极投入到各类体育比赛和健康活动中间去。自从1999年《决定》颁布以来,素质教育已成为人心所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必然选择。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必将被素质教育和大众教育所取代。单纯追求智育、忽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因此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首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教学内容要富有健康性、实用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若干富有特色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合理运用运动处方,发展身体素质,活跃身心。为开发和满足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体育需求提供机会。

2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健康的培养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始终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忽视了怎样利用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力。这主要是目前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学习方法等都围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进行的。即使是有些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验,仍然是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上好体育课,更好地掌握运动知识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仍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而如何利用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意识地培养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绪控制力、耐挫力和意志品质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法体系和教材体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则要求我们高中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点去有效地影响、干预学生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心理品质向着健康的方面去有效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战胜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3要处理好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关系

要处理好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系。首先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必须服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如从终身体育角度看,中小学体育课上成课是可行的,但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上看,又行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运动不足,导致肥胖儿、近视眼增加,不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因此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只能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指引下进行。其次是弄清增强体质教学思想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系。增强体质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而目前高中开展的耐力素质练习是中长跑测验式练习。如高中体育课程开展的“达标”活动,学期学年考核,绝大多数同学最怕1000m,1500m(男生)、80om(女生)跑。给很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测试前的心理压力、测试中的痛苦、测试后的反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在课余从不进行中长跑项目练习,进而造成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结果违背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因此,笔者建议把800m和1500m跑测验,改成12min跑,要求学生自己控制运动强度(心率为准)进行练习。只有循序渐进地参加锻炼,人体生理上才不会产生不良刺激反应,心理压力又小,心肺功能又会很快得到提高。

4完善体育器材与场地设施,减少体育损伤

《中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实施通知和实施办法》中规定:中学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仍可使用的,继续使用,在需要更新或新购置体育器材和修建运动场地时,执行《中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各地、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这一标准。首先我们要“补充”:补充一批学校紧缺的器材,比如增加一些质量更好的篮球、排球、足球,整理、扩大原有场地等。其次是新置一批新的器材和场地,比如没有软式排球的学校新置一批软式排球,没有网球场的学校新建一批网球场。再次是“活用”:尽量作到“一物多用和一地多用”,如:栏架可用来跨栏,也可用来作投射门,作障碍游戏中的“战壕等。另外我们体育教师也要在器材场地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如制作简易器材、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合理布局和使用场地器材等。此外,校内场地小,开展大活动时需有较大的场地,如果在校内实在不能进行,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只要留心,校外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广阔天地:如农闲时的打谷场、冬天里一望无际的荒野以及河滩,这些都是学生天然的运动场所。在这里既满足了学生活动的需要,又让学生广泛接触了大自然,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5.以健康为本,加大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

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兴趣等因素。教学结构上,首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其次,教学方法要优化。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如“主动参与法”、“合作学习法”、“探索学习法”、“成功尝试法”等,这些方法能为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独立的个性舞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再次,教学手段要现代化。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能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递总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大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真正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作者单位:息县第一高级高中分校)

参考文献:

[1]朱兴中.湖南省普通高级高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D].湖南师大硕文,2008,4

[2]武云飞.谈新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66一68.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网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设已有二十多年,在河北省高校开展已有十多年。由于河北省对外开放较晚,高校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和开展与南方高校相比有一定差距。又由于气候的影响,每年只有6~8个月时间适合室外网球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运动的开展。此外,地区差异也使我省对网球场地的建设和对网球运动的资金投入相对经济较发达省市高校有明显不足。具体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开设网球课程学校较少,已开课学校开课年限不等,开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基础水平较差;由于缺乏网球专业师资,网球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人员,网球课余活动没能充分开展,校内竞赛活动不多,随意性较大。

一、普通高校网球课内外网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高校网球课内外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在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下校体育部协调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按新课程大纲与相关文件,结合学校自身场地、师资等具体条件成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俱乐部组织,开展网球的相关活动。具体如,课上由学生发起,体育教师根据各系、各专业成立课内网球俱乐部;课下在校学生处、团委、班主任、网球教师等相关人员协助下由网球运动骨干组织成立网球协会、网球俱乐部等组织,各组织章程、制度健全,有具体名称和工作负责人,如主管宣传、训练、比赛等事宜的相关人员。在学校与体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下每学期进行趣味性的网球游戏比赛,将比赛结果与平时成绩加分到学生相应的期末成绩中。

二、普通高校网球课内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确定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网球课程改革,首先是网球教学思想改革。网球课程指导思想,即“以人为本、健康涕一、终身体育”。

三、普通高校网球课内外俱乐部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1.网球选修课初期的准备阶段。网球教学初级阶段首先要传统化,即在学生对网球缺乏认识的基础下,更多的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教师讲解的内容、语言、形式等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网球的认知。在学习初级不能过多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事物初期。应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学习在课堂,提高在课外,学生有计划的课外练习是保证学生巩固课上技术动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通过课上布置一定量的课余锻炼任务,帮助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的练习内容与方法。

2.网球课内外教学俱乐部的成立彰煅。网球是一项个体性和小群体性的球类运动。教师应在课堂指导有共性学生小群体建立自己的小型俱乐部,让学生从精神情感层面找到归属感,从技术动作练习方面找到合适的球友,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课上教师重视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提问、观摩、评议、相互交流等组织教学手段。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对学生适时给予激励和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网球裁判、网球比赛、网球陪练、网球小教练、网球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保持继续参与学习的热情。

3.网球课内外俱乐部组织开展活动阶段。网球比赛可以吸引较多学生的注意力。经常有组织、有计划、有质量的举行比赛。是网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催化剂。网球课内外俱乐部教学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各俱乐部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各俱乐部网球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组织比赛能力、裁判能力、场上应战能力与其他俱乐部成员的交往能力等。

四、普通高校课内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网球课内外俱乐部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学生成绩,既要通过课上学习态度与技、战术的掌握程度,又要通过课下参与锻炼情况、比赛成绩、积分排名、记录出勤与成绩数据观察整体进步幅度,同时结合各俱乐部团队评定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7

关键词:全球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98-02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各种政治经济理论和思潮进行交汇与碰撞提供了一个国际性背景和基础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意识形态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共同演绎着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发展轨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既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化时代,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球化时代,理想和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由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广泛,许多发达国家的各种哲学思潮、经济思潮、文化观点等,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当下的部分大学生,盲从于西方学者及其思想,迷信西方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如果不加分析和批判地直接认同,就可能因不认同所在社会价值标准的同时,出现与整个社会背离的情形,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2.全球化时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对人生的追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落实在个人的具体行动上,就是要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3.全球化时代,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强化大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钻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两课”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和成才的动力,努力学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加道德使命感。在全球化时代,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向、德才兼备的人。顾全大局,坚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立足全球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

1.立足全球化,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从增强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立足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创新。二是高校要把全球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全球化时代,高校要切实加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内容。三是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全球化理论教育。全球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背景,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内容。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球化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立足全球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方法的创新。首先,全球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多元化。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的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方面。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现代化,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增强渗透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载体和手段,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是我们大力弘扬主旋律的主要阵地。第三,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引进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和进行方法的借鉴和创新,充实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体系。

三、立足全球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这与党长期贯彻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全球化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从实践层面上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的层次上来。以“学生为本”更要求我们更新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核心的是思想教育者与思想教育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要将两者的关系从优劣高低的等级关系转变成为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想教育者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开展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教育对象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高效地完成相应思想教育信息的正确选择以及内化与外化。

四、立足全球化,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

高校大学生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其就业观和创业观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加强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1.全球化时代,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十一五”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进入了社会化的阶段。当社会最富有活力、属于新增劳动力中最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时,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能否实现社会“和谐”与“创新”发展的重大因素。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起统观全局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必须遵循人才市场供求规律,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职业岗位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一方面,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即使是缺少人才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或西部地区,毕业生就业也开始成为“买方市场”,就业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到生产第一线,成为“高级蓝领”。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精英”就业观,增强择业的主体意识,降低不切实的就业期望值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而言,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到家乡、民族地区择业、就业、创业。

2.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观念。创业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此次会议报告里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问题,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中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了这一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关专家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从狭义上讲,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所谓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从事某些事业、企业规划活动的教育。从目前来看,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要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这必将有助于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才能优化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例如,政府兴建大学科技园,形成知识、技术、智力、资金的密集,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进“园”兴办企业;企业积极配合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吸引高校在校生进企业实习,或参与项目开发与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创造性才能的社会平台;学生家长在政府部门和高校的宣传和引导下,接受并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2].爱国主义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重要文献汇献,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3]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足球;变革

一、问题提出

目前关于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实践操作层面而跨越了对变革的观念层面和体制层面的研究,带有很强烈的感性色彩和经验主义特征,缺乏更深刻的理性探讨。横向研究对象比较狭窄、集中,不但不能涵盖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全部内容,而且相互静止、孤立,形成各自为政的研究局面;纵向研究层次也不够深入,缺乏建基在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针对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的整体观念和变革发展的统一思路。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

因此,本研究将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作为高教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加以考察,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足球运动整体层面的研究为各局部的变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尝试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理论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定位

素质教育观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大学生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的下位概念,它的现实存在和未来发展必然受到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而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又决定着大学生足球运动必须服务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图1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定位关系

因此,有别于传统教育思想,大学生足球运动与高等教育最终目的之间建立了理论上的直接联系而不再仅仅是传统教育和体育的附属成份,其本身就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要以“足球运动”为基点去实现“人文体育”的直接目标,更要最终超越“体育”的局限性和个性实现向着高等教育共性教育目标的转化和提升,这对于还处于“生物体育观”发展水平上的相对僵化、机械的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来讲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越。也正因为有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支撑,足球运动在高校才得以恢复其“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本色,也因此拥有了更澎湃的生命张力和更艰巨的教育使命。这种新角色和现代使命特征无疑是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发展的理论起点。

(二)现代足球运动的项目分析

剥开包裹现代足球运动的层层外衣而将其还原为“体育”来分析,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足球运动有三种基本形态:作为pLaY的足球、足球游戏和足球竞技。每种足球形态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价值属性,都暗含着不同层次的身心需求和社会需求,它们决定着足球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形式多样的多层次足球竞赛活动是现代足球运动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以它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生物性、文化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对现代足球进行项目分析。

1.生物层面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足球运动技战术体系,一是足球运动项目特征。

技战术角度讲,足球运动的技战术体系复杂,内容繁多,身体运动形式丰富。在竞赛环境中,运动员不但主要依靠人体最笨拙的部位――脚来快速简捷、灵活多变的准确完成各种有球技术动作,还要完成起动、急停、转身、铲球、跳跃、快速移动等各种无球技术动作,这些技术动作对人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来讲无疑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

从项目特征角度讲,足球比赛时间长、空间大、攻防转换频繁快速、对抗程度激烈,体能消耗巨大,对运动员的无氧和有氧耐力素质要求很高。

2.文化层面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足球运动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结构,包括足球本体文化和足球社会文化两方面四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足球基础理论。包括各种有球、无球技术动作要领;个人、局部和整体战术理论;比赛场地、规则等。

第二个层次:足球竞赛制胜规律。这是足球运动的核心部分,是对足球比赛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性、抽象性的概括,包括足球竞赛的攻防辨证关系,时空间理论、足球技术观、战术观以及由此衍生的风格各异的足球战术理念。

第三个层次:足球文化。包括足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足球运动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民族特性、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与艺术文化等因素的内在关联。

第四个层次:足球与哲学。即足球运动本身蕴涵的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静止、局部和整体、现象与本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哲学范畴在足球竞赛中得以充分、具体的展现。要正确认识足球竞赛过程必须要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它从根本上影响着足球思维方式的特征和足球理念的具体内涵。

3.社会层面

足球运动是一个由22人同时参与的以双方攻防对抗为内容的集体运动项目,其结果涉及的变量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它是现实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多重关系的浓缩展现。而其参与者正是在对这种综合关系的整体和谐状态的追求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了强烈的求胜意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了竞争和协作观念,增强了责任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内化了“公平”观念和高尚的运动道德等,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内化基础。

如果说生物性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外在行为表现,文化性是它的理性支撑点的话,那么社会性就是现代足球运动的精神内核。三者在完整的运动状态(足球竞赛)下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并在运动个体身上得到最充分、真实的展现,也只有在完整的竞赛状态下才可能最充分地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可对其加以绝对的静止分割。

(三)大学生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分析

联系我国大学生的现状,现代足球运动表现出如下的教育价值:

第一,足球项目在我国高校拥有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校园影响力,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强烈兴趣和爱好提供了最有利的素质教育原始动机。

第二,足球运动的基本形态和价值属性给大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多层次足球运动表现形式,而足球运动社会文化蕴涵又丰富了足球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和扩大了大学生足球素质教育化的舞台。

第三,现代足球的生物性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足球运动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丰富、多变的身体运动形式和多层次的运动状态,其愉悦的背景氛围和灵活多变的运动形式更突显了足球运动的健身优势。

第四,现代足球的文化性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升对足球竞赛、足球运动本身的认识层次,提高大学生足球理论文化素养;2)以足球认知为基础,逐步确立横向的体育联系观、纵向的体育发展观,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体育观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观念基础;3)在思维意识和运动实践的互动中促进大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机会能力的发展;4)以足球运动为手段,有利于明确个体的社会定位,有利于养成对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为人生观、价值观、成就观和竞争观等科学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作好铺垫。

第五,现代足球的社会性将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促进非智力因素发展、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而在传统大学生足球运动中,对足球运动的三个层面尤其是对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认识空白和实践误区。

三、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的基本方向及原则

(一)动机原则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一般包含“方向”和“强度”两个角度。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两大类因素都会对动机的“强度”和“方向”造成影响。

传统大学生足球运动失败的根本在于漠视大学生群体的澎湃足球激情,忽视他们以身心发展需要为内核的多维度、多层次足球需求,致使大学生的足球兴趣和激情处于一种自发和浅层次状态。现代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要从培养和利用大学生的足球兴趣、激情入手,以大学生客观足球需求的多维度、多层次特征为依据,配合营造指向性明确的外部条件,充分运用动机的始发、指向和强化功能,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大学生足球需求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层次的渐次提升,在需求与供给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实现由“入足”到“出足”,由“足球”向“体育”再向“教育”的层次演化。

(二)教育原则

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变革必须坚持大学生足球的教育本质,充分挖掘足球运动的内在教育价值。在其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的运用、教育评价的科学、足球文化的营造等方面都要充分利用足球的“娱乐性”、“集体性”和“竞技性”、“规则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实现足球运动的生物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同素质教育思想的有机融合。

(三)内化原则

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内化与升华,是人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身心品质。大学生足球运动的素质教育变革应该立足于足球项目本身,着眼于内化。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积极促进特殊性运动素质向普遍性现代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内化,在内化和迁移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发展。内化原则的贯彻和实施是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度”的原则

事物具有两面性,现代竞技运动中理性和非理性成分并存。由于目的性差异,现代竞技在对学校教育发生影响和作用时,其“纯”竞技性特征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抵触,是身心极限性、个人中心主义、功利价值观、不公平竞争观念、竞技暴力等现象滋生的温床。以足球竞技为表现核心的大学生足球运动也不例外。

因此,大学生足球运动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其教育本质,其变革要有“度”。对足球运动特征和内涵要有甄别、有选择、有控制的加以吸收和利用,充分挖掘和运用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要求、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方面对现代足球运动加以改造、加工,特别是要坚持其“竞技性”的教育目的,避免把竞技运动的其他非教育因素扩大化后移植到学校教育中来,使其发生畸变和异化。

(五)协同原则

新角色和新使命决定了大学生足球运动的素质教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不仅仅是学校体育部门的事,更涉及到学校的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各级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整体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统一规划,使大学生足球运动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条主线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何盛,唐成.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浅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3(01).

[2]杨展加.竞技运动的社会学蕴涵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03).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努力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学校发展轨迹,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努力打造长塘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理念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队员们在快乐的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谢××

领导小组成员:周××、徐××、许××、胡××、杨××、陈××、雷××

职责:负责策划、筹备足球节各项活动与内容,足球节经费审核、协调全校师生足球节活动开展等。

竞赛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非班主任教师

职责:负责组织实施足球节全校性体育项目活动及开幕式的策划、组织,足球节的竞赛、裁判工作及裁判培训。

宣传组组长:××成员:美术组、信息组

职责:负责整个足球节的宣传工作,宣传展板和条幅制作、足球节摄像拍照、网络宣传。

报道组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晚报小记者

后勤保障组组长:××成员:××

职责:负责整个足球节横幅悬挂、开幕式主席台摆放、物品采购

医务组:××

职责:负责整个足球节学生意外伤害的救护

四、“放飞足球梦”校园足球节活动流程

1、准备篇

海报:与足球节相关的内容(每班至少5张海报)

展版:介绍中国足球及世界足球,要来的国足队员的资料(美术组、英语组)

宣传片:3-5分钟(信息组)

标志:学校标志(美术组),班级标志(班主任、副班主任)

排练:班级——表演方阵,准备服装(班主任、副班主任)

学校旗队(大队部、音乐组)

2、启动篇

足球节开幕式安排:方阵表演+表演部分

1.入场仪式,方阵表演,国足队员牵手校足球队员,走在最前面。

2.学校足球节标志,学校足球队,每班设计一个标志,一句口号,选七个足球队员穿球服,班级拉拉队(足球宝贝),绕场一周,在指定的位置站好。

3.介绍来宾,戴红领巾。

4.开幕式致辞

5.我国足队员及教练寄语,捐赠仪式,学校给国足队员颁发证书。(足球顾问)

6.教育局领导讲话,宣布足球节开幕。

表演部分

1.朗诵《我的足球梦》(背景为:学生拿奖杯、锦旗等)

2.班级集体舞表演:《小小足球赛》。

3.表演赛(教练、家长、学生、老师、国足球员)李海平老师开球,郝伟裁判。(10—15分钟)

4.放飞足球(国足队员与校队员一起放飞气球)

3、实践篇

(1)绘“足球”梦:用小小的画笔和纯净的童心,描绘五彩缤纷的足球梦想。

(2)话“足球”史:让学生走进“足球”,了解足球文化,述说足球知识。

5-6年级每班派男女学生各4名参加足球史知识抢答赛;足球英语小故事、演讲比赛

注:低年级英语足球小故事,高年级英语足球演讲比赛。(每班1人)

(3)竟“足球”技:让学生体验赛事,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

①20人制15米射门赛按进球多少决定名次,每人1次射门机会进一球得1分;(1-2年级)

注:男女各10人

②20人×10米足球运球接力赛,在规定范围内由1名队员用脚把球运到指定区域传给下名队员,直到第20名队员把球带运到终点,时间少的一方为胜;(3-4年级)

注:男女各10人

五人制足球赛;(5-6年级)抽签决定赛程,淘汰制

注:4名男生,1名女生

(4)摄“足球”乐:用快门捕捉精彩瞬间,用照片存留快乐。

(5)抒“足球”心:我手写我心,记下足球节的难忘时刻。

4、收获篇

(1)各年级部颁发最佳团队奖一名班级。各年级比赛成绩按比赛规程项目加起总分之和。

(2)一、二、三、四年级绘画比赛,一、二、分别按5分、3分、2分计算

(3)一、二年级20人制15米射门赛按各班进球的多少决定名次,具体名次取得同上条。

(4)足球宝贝评选

足球教学指导思想篇10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域更广、层次更高、交流更频繁,这大大刺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冲动,从而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并将继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的、开放的信息环境中,而且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渠道的。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模式显然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混同起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塑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世纪人才相距甚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1.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高峰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并且能便捷地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一方面,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条,会因其知识陈旧和信息量小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茫然,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更新和加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1.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这样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查到各种信息。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勇于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2000年6月,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我们应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上的创新,首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历史的、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这一工作,做到学校各部门、各学科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其次,要建立相辅相成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理论灌输、榜样引导、文化熏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尽量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培养其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思想境界在合力的作用下逐步得到升华,逐步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再次,要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物质与精神结合、攻心为上的“软教育”与严格纪律制度的“硬管理”相统一,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1)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2)进行全球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既要使学生懂得不借鉴资本主义就不能赶上资本主义、不利用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又要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把国家、民族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立足民族性。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以崭新的内容,我们要努力谋取国家利益,也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运作规则,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拥抱和接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

(4)要进行道德意识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又要进行全球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如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道德等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寓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于一体的公民。

(5)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仅要进行国内各种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和守法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和诚信品质,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进行国际经济法规和各种国际公约的教育,用以保护国家利益。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要确立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突出时代性。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既要提高互联网安全意识,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资源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改变以前传统的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及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网络提供大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资料,创办网上电子刊物,开办专题讲座,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交互性进行信息交流展开讨论,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程序、软件,集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以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思想与心理相结合,以形成健康的心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源于心理问题,如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观念变化和思想扭曲,由心理障碍引发的认知失调和行为偏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思想、心理问题,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特点,直接抓住思想问题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手段,正确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里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的那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等等。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思想问题往往是因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起的。如果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依靠空洞地讲大道理,只会引起大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可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只有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灌输式的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拓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灌输是硬性的、单向度的,以强制为主;而渗透是软性的、互动性的,以说服为主。目前对大学生来说,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了。因此,在强调灌输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寓教于学、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使大学生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浓厚氛围之中。

2.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动性

对如何作一名优秀的教师提出过“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所以,无论是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还是在学识学风上,教师都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只有成为理论家,才有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家。同时,只有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观念,确定创新思路。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全球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形成多棱角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使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活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动性,成为有真才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高校肩负着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教育方法,利用新的教育手段,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2顾海良.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