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本医疗保障措施十篇基本医疗保障措施十篇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56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1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现状;政策与措施.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人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农民来说,“看病难”的问题成了他们主要担忧的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各地区安定和谐的氛围,成为了引发各类社会问题的“导火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更好的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必要手段。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也是国家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更好的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前提,是了解我国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只有充分了解它“缺”在哪里,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措施,以推动该制度不断向前发展。那么,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究竟存在哪些缺陷和问题呢?.一、.农村医疗保障立法滞后;二、农村医疗保障法律监督与实施机制薄弱;三、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缺乏;四、农村医疗保障认识上的偏差;五、农村医疗保障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针对上述发现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特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措施:

1.加快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专门性法律的规定。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与此相关的其他专门性法规的立法也比较落后。立法机关应当积极完善相关法律,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社会保障法》,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够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才能够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此外,针对医疗保障问题的特殊性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增强其强制性与适用性。通过法律、政策与行政手段来共同规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更好的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监督与实施机制,努力做到透明化、法制化。加大对于医疗保障基金筹措和运作的监督,防止出现资金管理混乱,个别地方违规投资和违法使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制定惩治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突出的挪用、挤占、截留、或浪费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

3.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当将恢复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心化为实际行动,加大国家财政对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投入,使该制度有足够的财力去实施推行。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2

一、总体要求

以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和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为根本任务,按照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工作原则,深入排查脱贫攻坚医疗有保障现阶段各环节的短板与薄弱环节,精准制定解决措施,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提升全县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时间安排

9月18日至10月18日。

三、工作任务

(一)部门包保扶贫情况排查。

针对三类重点人群,排查是否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针对预计收入未达到6000元以上贫困人群,排查是否落实重新制定的增收措施,确保收入稳定达到标准;针对其他贫困人群,排查是否按照制定的帮扶措施,达到稳定的预计收入;“一户一策”是否全部落实到位、帮扶措施是否到位;环境卫生是否达到干净整洁;针对排查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包保责任人

(二)行业扶贫情况排查

1.排查村卫生室城乡医疗保险报销业务是否全部开通,“空白村"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村民医疗报销需求,县域内所有村卫生室要保证开通报销,及时让贫困人口享受到门诊报销政策,看病就医及时享受医保报销;(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信息科)

2.排查全县贫困人口参保及参保资助情况,是否建立档案。县域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补助在参保缴费时直接补助,新识别及异地参保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动态参保补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征缴科、经办中心信息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3.排查"5+1"医疗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产生医疗费用但是未享受到补偿政策的,分析原因,立即解决并做好登记;强化基本医保基础性保障作用,确保基本医保制度100%覆盖贫困人口。对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人口信息619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进行了逐一核对,详细掌握贫困人口参保状态。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一个不漏。对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通过大病兜底报销再次补助,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确保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4.排查“一站式”结算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贫困患者是否存在报销来回跑的现象;(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

5.排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落实,乡镇卫生院是否为签约医生付费;(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6.排查现有慢病贫困人口人数与“一人一策”标识是否一致,是否享受报销政策,慢病待遇覆盖率是否达到省、市平均水平;(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7.排查“一事一议”制度落实情况,详细统计申请人数、审核通过并落实补助人数及金额,是否还有未落实的,对经过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报销后自付医药费仍很困难的特殊贫困患者将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救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责任领导:、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狠抓工作落实。

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办法提出的排查内容逐条梳理排查,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勇于承担行业责任,深入剖析行业工作,确保全面消除工作隐患,夯实工作基础。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3

关键词: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1

在我国医疗保险建立的过程中,对人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减小了由病患带给人们的压力。同时,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应用下,我国的医疗保险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前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困境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制度中,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条件

在企业的发展中,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减少患病职工过于重大的困境,减少员工在医疗费用上的心理负担,免除困难职工在看病后的后顾之忧[1]。能够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平,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加强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其凝聚成一个整体。

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上和加强员工自身能力上更容易进行。要使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企业的资金两者分离,按照国家的规定参加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且能够接受基本的保险待遇,在企业员工工资的发放上能够按时、足额的进行,保障企业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

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面临的困境

1.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上并没有一个系统性、专门性的法律制度,企业只能保障员工基本的医疗需求,这对于一些家庭困难、因病无法参加工作和患病职工来讲,医疗费用的负担仍然十分巨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医疗保险措施并不完善,企业和职工之间依旧存在矛盾。在医疗保险的定位上,“覆盖广、低保障”的方案是将全体员工共同纳入基本的医疗保险范围,在保障人群的差别上难以保证全面,降低了医疗保险的水平,对医疗保险的实施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实际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其保障的水平和员工实际的医疗费用存在着差距,而且对于较高的费用,并没有建立具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社会生活中医疗保险政策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更为缓慢,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政策进行约束,使得医疗保险在企业的管理中不受重视[2]。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医疗保险管理方案。

3.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在这里道德风险是指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采取不利于让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在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员工患者易于产生道德风险。在企业员工患者进行就医时,因不需要自己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会发生小病大医、一人看病多人吃药、门诊改住院等道德风险。同时,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会让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增加药物的费用,获取更多的利益,产生道德风险。

三、完善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有效措施

1.加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体系

做好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员工和退休人员都能够享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好保险基金的规划,制定详细的步骤,可以从员工的福利费用中列支。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中,采取专户管理及专款专用的形式。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要在财务部门建立相应的统计表,做好费用的记录工作,实施决算制度。

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上可以建立多种保障措施,用以面对各种形式下的基金补助,其中包括住院补助、健康保障计划补助、门诊费用补助和一次性补助等,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保障制度。

2.做好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管理基金,要符合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诊疗的病例项目、医疗的服务设施、定点的医疗机构和药品支付标准等相关规定。在员工医疗保险期间,病患者的费用如果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可以选择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中按照规定进行予以补助[3]。同时,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适当的进行基金的补助,用以减轻患病职工的费用负担。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不能够重复享用,也不能划入个人的保险基金账户,员工在进行医疗报销时,其最高的费用不能高于当次治疗的所有医疗费用。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患病员工在报销时,需要带好本人的病例条、开药的处方、结算费用的清单和相关的医科证明等文件,并严格遵守审批的程序。对于故弄玄虚未能出示有效证明的员工不予报销。

3.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

企业在进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时,应该向医疗保险机构做好汇报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4]。建立健全、有效、实用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在官方的网站上实施信息公开,保障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待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能够很好的弥补后者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增加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还能够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解决当前社会员工因病致穷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涛.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与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9):155.

[2]胡庆华,胡罡.医保基金拒付风险预控管理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36-538.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4

为有效解决全区教职工医疗费用报销不及时,报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实现教职工医疗政策的一致性,让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就教育系统教职工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定本意见。

一、实施范围、时间

范围:教育系统管理的事业编制的在编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和按国发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

时间: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基本保障为核心的原则。根据《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教职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险、职工生育险和职工工伤险,最大限度的保障教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2、坚持广泛覆盖的原则。教育系统管理的所有事业编制的在职、退休及符合条件的退职教职工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做到不重不漏,全面享有。

3、坚持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由单位和个人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单位按上月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工资总额的8%缴纳,在职职工按2%代扣代缴,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大额医疗费救助金由个人缴纳,参保人员按每人每月4元的标准由医疗保险机构从个人账户金中扣缴。职工生育险、工伤险所需费用由单位缴纳。按照济劳社险字号,单位为参保人员注入个人账户一次性过渡补助,补助标准为一个月的医疗保险缴费工资或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

4、坚持实行统帐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发生的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住院和门诊规定病种的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金用于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住院、门诊规定病种诊疗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和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三、工作责任

区政府研究制定教育系统医疗保险实施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教育、财政、人社、卫生等部门参与的教育医改协作机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督促检查落实进展情况。

教育局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起与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具体负责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落实工作,做好医疗改革的政策宣传和思想稳定工作。

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筹措和落实医保资金,将医保经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资金及时到位;负责在职教职工个人医保交费的代扣和育龄女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的代扣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好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工伤险和生育险的对上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协助做好手续申报、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医疗保险费的代缴工作和工伤保险待遇的补助工作。

卫生局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管理,督促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多、任务重、政策性强,关乎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街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按期顺利实施。

2、强化宣传教育。要加强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教育,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材料、知识讲座、专业培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医疗改革的必要性,让医保政策深入人心。要教育广大职工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为全区全面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20**〕1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省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市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救助,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使城市贫困群众在就医方面的困难得到及时救助。

(二)工作目标:20**年选取64个县(市、区)(名单附后)进行试点,并从中选取4个县(市、区)(名单附后)作为全省示范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试点县(市、区)要在20**年8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或细则并组织实施,10月底前确保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发放到位;其他县(市、区)要在20**年年底前全部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三)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又要尽量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医疗困难。2、分类救助,区别对待。城市医疗救助要从城市居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3、多方筹资,形式多样。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适当补助和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

二、救助对象

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包括下列人员:(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三)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医疗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

三、救助方式

(一)医疗救助实行为救助对象直接发放救助金和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二是用医疗救助资金为救助对象支付部分医疗费用;三是可以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二)申请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应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规定的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在核定医疗救助金额时,应剔除下列费用: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可支付部分的费用;2、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3、参加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4、职工单位或相关部门补助的费用;5、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的救助资金;6、医疗单位减免的费用。(三)享受医疗救助的病种、救助标准和全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由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和财政等部门根据财政状况、居民医疗水平和筹措资金情况具体规定。对于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为当地救助对象提供的医疗救助服务,参照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服务标准。

四、申请、审批和发放

(一)申请。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申请医疗救助时,由救助对象本人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社区居委会组织人员对其患病情况及家庭收入、生活状况进行核实后,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二)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接到申请材料后,要及时对申请者家庭情况进行复查、审核,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三)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申请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意见,并书面告之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四)发放。医疗救助资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至少每半年发放一次。也可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会化发放。(五)申请者需提供的相关材料:1、户籍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2、《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3、医院诊断书和需救助病种医疗费用收据及必要的病史材料;4、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患者参加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的医疗费用或得到的医疗赔付证明;5、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

五、资金渠道

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并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一)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二)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医疗救助资金,对财政困难地区进行适当补助;(三)本级专项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救助资金;(四)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五)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

六、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

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是切实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成立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民政、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抓好落实。

民政部门要牵头研究拟定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城市医疗救助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将医疗救助制度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要做好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实施医疗救助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卫生部门要尽快确定承担医疗救助任务的定点医院,并制定定点医院救助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督导各相关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或减费医疗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衔接工作。配合民政部门核实医疗救助对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保费用的报销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6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国际经验

医疗保障制度是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国民健康为基本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演化,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四种模式:国家医疗保障模式、社会医疗保障模式、商业医疗保障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障模式。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四种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

1.国家医疗保障模式

国家医疗保障模式是指由国家直接举办医疗保障事业,通过征税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向全体居民提供免费(或者低费用)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制度。采用这种模式的有英国、瑞典、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英国于1948年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这种模式的特点包括:(1)卫生筹资主要来自国家税收,少量来自社会保险基金;(2)医务人员薪酬主要来自政府预算;(3)全体国民免费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少部分人拥有私人保险。

这种模式具有诸多优点:(1)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体国民;(2)政府统一规划医疗资源,保证了公平可及性;(3)实现了筹资方和服务方契约内部化,有利于降低医疗总费用[1];(4)实现了治疗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升;(5)重视预防与保健,符合老龄化发展趋势;(6)承担了科研和人才培养职责,确保了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其不足表现为:(1)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比较低,患者需要长时间排队;(2)医疗保障具有高度计划性,多样化的需求难以满足。

为提高供给效率,满足多样化需求,英国采取了建立医疗服务“内部市场”、扩大全科医生权限、鼓励私人资本和私营医疗机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等改革措施。

2.社会医疗保障模式

社会医疗保障模式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按照风险分担和社会互助原则,将少数社会成员的疾病风险分散到全体社会参保成员的医疗保障制度。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2],代表性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等。德国于1883年首先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采用以雇主和雇员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方式;(2)政府不直接参具体运营,只起规范和协调作用;(3)鼓励医疗服务供给方、保险机构之间相互竞争。

这种模式优点是:(1)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2)非盈利医疗机构主导,保证了公平可及性。

其缺点表现为:(1)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约束不足,导致医疗总费用轮番上涨;(2)保险基金现收现付,没有积累,年轻人和健康人负担相对加重。

为应对老龄化、技术进步以及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约束不足导致的医疗总费用过快上涨,德国进行了多轮改革,包括引入总额预付制度、限制高技术使用、提高个人付费比例、引入竞争机制等改革措施。

3.商业医疗保障模式

商业医疗保障模式是指通过市场来筹集医疗保险费用和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制度。采用这种模式的只有美国、墨西哥等少数国家。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最特例独行一种,它是政府、私人和非盈利组织提供医疗保障的混合体系,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医疗保障制度[3]。其特点是:(1)老年人、贫困者、伤残者以及特殊人群由政府负责医疗保障的筹资,其它则由雇主或个人购买商业保险;(2)自愿入保,共同承担医疗费用;(3)医疗保险被视为一般商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

这种模式优点有:(1)采用灵活多样的筹资与服务供给方式,适应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医疗供给的总体效率高。

其缺点有:(1)供需双方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导致医疗总费用增长失控;(2)政府只负责保障弱势群体,保障覆盖面不足;(3)医疗服务完全由市场决定,导致医疗资源过度向富人集中,公平可及性差;(4)雇主保费承担压力大,削弱了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医疗费用昂贵,国民健康绩效却不高。

为克服美国商业医疗保障制度的诸多弊病,尤其是失控的医疗总费用,美国曾推出“按病种定额预付制度”,但控费效果有限;组建“健康维护组织”,控费效果明显,但患者选择受限。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力推新医改,即以扩大保险覆盖面为核心,强化政府参,鼓励预防服务,倡导基层就诊,降低药费等改革措施[4]。

4.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尼等国。新加坡的储蓄医疗保障模式的特点是:(1)与其它三种保障制度现收现付、横向积累不同,这种模式的保障资金是纵向积累的;(2)以个人责任为基础,国家以设立中央公积金来分担部分费用;(3)政府拨款建立保险信托基金来保障穷人。

这种模式优点是:(1)强化个人责任,激励人们审慎地利用医疗服务,尽可能地减少浪费[5];(2)可以免受其它保障制度那样遭受老龄化冲击。

但是,其不足之处表现为:(1)过分强调个人责任,互济性差,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2)雇主的保费承担压力过大,极大的削弱了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克服储蓄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新加坡政府建立医疗供给的垂直联合网络,强化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将普通门划归诊私人医生,政府将重点投向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鼓励私人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险管理。

二、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借鉴

世界各国在建设本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医疗保障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国际经验表明,不管采用哪种医疗保障模式,政府在筹资、规划医疗资源、承担科研与人才培养以及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彻底纠正政府对医疗机构过度放权和失于监管的错误做法。

2.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私有化。公立医院引入市场化改革是目的是增强内部激励,同时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必须立即纠正公立医院改革过度市场化倾向,确保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

3.坚持“预防为主”与维护健康为方针,避免陷入“医武竞赛”。受过度市场化影响,医疗机构的“医武竞赛”逐步升级,最终加重了“看病难”和“看病贵”。出路只能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促使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4.税收筹资制度和总额预付制度成为发展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2000年向成员国极力推荐税收筹资制度和总额预付制度。

5.医疗机构应该以非盈利为主。即就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非盈利性医院仍然占主体。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对策和出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5.

[2]仇雨临.医疗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7.

[3][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56.

[4]曹琦等.美国新医改:根由、路径及实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4(3):88-92.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7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探索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切实完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国家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未成年人以及没有工作的人员为对象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是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并列的一项医疗保险措施。从2007年开始试点,在2010年在全国铺开推广,逐步覆盖了城镇非就业居民。从以上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对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城镇户籍,二是非就业居民。因为这一部分人群是城镇居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给予这一部分人群有效地医疗保障是我国全民医保实现的关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有效承接,是实施全民医保的重要手段。不过其在推广实施中发现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统筹层次低,资金来源不稳定。当前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一般采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财政补贴向低保、残疾人员倾斜,与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比,他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稳定性差;其次,缺少医疗保险险种之间的承接和转换机制。当前社会流动人员较大,社会变化较快,比如有些农村人口在农村时享有新农合,后来成为城镇职工,而有些城镇居民参加工作后由于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等等这些角色职位的变换非常频繁,可是这三种保险却从属于三个不同的部门,难以实现一个账户在各种保险之间的转换,因此,对于那些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浪费;第三,城镇居民的异地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的医保水平也不同,若参保人发生异地医疗的问题,就会非常麻烦,尽管当前一些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在实施起来仍有相当多的制约因素;第四,参保期限不够灵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个人账户,参保人员缴纳保费仅在一年内有效,这一年期过后,又要重新缴纳,若不能在有效期内缴费,则不再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若在这期间,发生医疗事项,那么其以前交的费用作废。

二、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措施

面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当前的诚征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完善:

(一)建立完善各种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为了保证各种险种之间可以实现自由的相互转换和续接。各省可以考虑将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部划归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管理。由于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是互助合作医疗模式,因此,一些地区已经试着将二者合并,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则与二者在筹资方式、水平、和经费比例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较难与二者合并,不过我国一些地区,采用相互折算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当前尚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使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办理各种险种的唯一识别码。对于没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村人员到城镇中就业可以加入当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他人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参加新农合还是当地城镇职工保险体系。当劳动关系中断或其他原因导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终止的农村户籍人口,可以凭借就业地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提供的参保凭证向户籍所在地申请新农合。

(二)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保障资金来源安全稳定

资金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要保证它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其资金来源稳定,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统筹的层次,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实现统筹层次的提升。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应坚持“广覆盖、低缴费”的模式,在民众的缴费能力和支付比例之中寻找平衡点。要不断寻找新的融资办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稳定的融资管理制度,同时政府要做好制度保障。

(三)设定不同的缴费层次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不一,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程度也不同,若都参保了,参保缴费约为城镇职工工资的三分之一,对一些相对困难的群体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给广大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确保基本医疗保障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城镇居民的不同需要来设立不同的缴费层次,采用少缴费少保障,多缴费多保障的形式和原则,来增加城镇居民的选择性。

(四)设立医疗救助制度

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使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帮助那些无力参加医保的人群,做到全民参保。同时应制定明确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救助对象和救助原则,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到那些最需要的人身上。并建立相应的公开制度,让社会监督,审查救助对象的合理性。

(五)加强监督,促进信息系统的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的基础—医保基金,必须得到有效地监管,防止医保基金的违规使用,从而导致医疗费用虚增,基金支出增大等问题的发生。这样他就会危及到医保的执行效果,危及到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支付能力。因此,必须为医保基金建立相应的医保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

结语

完善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补充,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已经铺开,加强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对实现我国的全民医保是一个有力的保障,相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不断发展,其自身也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代宝珍,毛宗福.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02):23-25.

[2]于建华.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10(07):13-15.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8

 

关键词:全民医保 大学生 医疗保险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显著扩大,到200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达到2300万人,其中包括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等。而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原来的公费医疗及学生平安险远远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我们在网上或身边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贫困的大学生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发出求助,学校师生、社会团体以及媒体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其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正是基于此,今年两会后,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出台,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将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直至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医疗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公费医疗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目前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始建于1952年,从1953年起,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按照计划内招生人数向高校拨发一定数额的包干医疗费用,医疗补贴标准从1994年至今都是60元/年。这部分医疗补贴只针对高校计划内的学生,计划外学生(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自费生以及委培生则不能享受此补贴。由此可见,这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成问题。同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只对基本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如常见处方药品,小额的医疗支出,门诊医疗费用等,存在保障范同小、水平低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高校医疗机构比喻为“慈善机构”,渴了给点水,饿了给点饭,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二)学生平安险(学平险) 

学生平安险是在校大学生可以购买的一种商业医疗保险。学平险包括死亡、残疾给付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大学生,患大病的风险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公费医疗保障并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风险,况且对于很大一部分非计划内的学生还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所以,大学生购买商业健康险可以作为医疗保障的补充。但学平险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它是商业险而非社会保险,故要求学生在投保前身体必须是健康的,所以身患疾病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非健康学生是被排出在学平险之外的。其次,对于学平险,各个高校缴纳的保费一般是每年20~50元,保费低,但保障水平也低,最高赔偿额度一般在2-6万元之间,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更是杯水车薪。还有就是学生对学平险的具体条款并不是很清楚,在索赔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需要自行先垫付医药费,事后凭借费用发票、诊断证明及病历才能得到补偿,这也无异于“雨后送伞”,给贫困家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 

(一)“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鉴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长期的调研和研究,借着本次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的东风,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终于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该《指导意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1.基本原则:坚持自愿原则;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学生实行属地管理。 

2.主要政策:(1)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2)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3)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各地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概况 

继《关于将大学生纳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实施细则。在浙江,《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9月1号起实施。具体措施为:9月1日起,在杭高校大学生(外国留学生除外)每年只需缴纳30元钱(学生个人每年缴纳30元,同级财政补贴90元),住院生大病的医疗费就能报销,报销比例在70%一80%,且没有设定最高支付限额,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严重疾病,即便住院医药费花了l5万元或更多,统筹基金始终是他们的坚强依靠,费用至少能报销80%以上。这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杭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9

刚才,孙竹兮局长介绍了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展的情况,传达了国务院、省关于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文件精神,并就我市如何开展大学生参加医保工作作了说明,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组织实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做好大学生参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对公办普通高校学生实行公费医疗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扩大招生,民办高校增多,逐渐出现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医疗需求没有制度保障、公办普通高校公费医疗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市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次国务院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明确了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走社会保险的路子,既能与现有制度体系有机衔接,又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保障意识。同时,意味着开始改革自50年代实行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在多数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只能解决大学生在高校医务室(医院)看门诊的部分费用,大学生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往往只能通过参加商业保险来解决,增加了患病大学生家庭的医药费用支出。大学生参保后,通过社会互助共济来解决他们的大病医疗费用问题,有助于减轻高校和家庭的经费负担和事务性负担,也有助于充分利用社会的医疗服务资源,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大学生寒暑假异地就医的费用支付问题。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即便同样是公立高校,隶属关系不同的学校,大学生公费医疗的情况也有不同。这样,就导致不同学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待遇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参保后,驻济高校的大学生,不管所在高校的隶属关系、办学性质如何,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体现了社会公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大学生参保工作

一是及时足额安排大学生参保所需补助资金。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大学生居民医保补助资金由同级财政按照当地学生参保的政府补助标准安排补助。除中央和省属驻济高校外,市财政要做好市属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保补助测算,及时将补助金划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同时,财政部门要结合目前公费医疗经费安排、大学生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水平及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疫病防控工作资金需求等情况,合理安排补助资金,继续支持做好高校大学生日常医疗工作。

二是努力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医疗费用负担。大学生参保后,学生要承担参保费用和一部分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对此,为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教育部门和高校除应通过现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外,还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三是切实加强大学生参保资金管理。这项工作实施后,学生的医疗保障资金由原来的一个来源变成了多个来源,相应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也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因此,市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管理,切实加强对各项补助资金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积极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好大学生日常医疗工作。市卫生部门要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将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健全服务功能,使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日常医疗服务。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大学生参保工作,各级都非常重视。姜大明省长对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项工作涉及民生和稳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推进,确保明年3月完成任务”。省里要求今年年底前保证50%的大学生参保。市作为省会城市,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大学生人数,在全省17城市中都是最多的,大学生参保的任务最重。希望驻济高校、市有关部门以对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

一是规范操作办法。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精神;要充分考虑这项工作的复杂性,精心制定出台政策,确保改革前后待遇的平稳衔接;要扎实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推进步骤和工作方案,并同步做好实施前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市劳动保障局要切实抓好组织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财政补助办法,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基金管理;教育部门要研究适宜的大学生参保和管理方式;卫生部门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三是切实发挥高校作用。要加大工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高校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研究探索在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首诊、逐级转诊等就医管理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就医。要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做好学生参保登记组织等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大学生熟悉的网络等形式,宣传大学生参保的意义,回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释政策和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大学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学习,增强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自觉性。要积极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维护大学生思想稳定和学校秩序稳定。

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篇10

“到2020年,实现贵州省66个贫困县医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12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贵州省政府共同召开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启动大会,会议透露出健康贵州新愿景。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健康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贵州而言,“实施健康扶贫,既要突出精准性,又要体现普惠性,既要精准到现有493万贫困人口,也要预防493万以外的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全民健康保障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

在11月14日举行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细落小医疗扶贫政策,织密织牢“三重医疗保障”网,用足用好医疗对口帮扶力量,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实施“三重医疗保障”

10月底,贵州已确认386.22万名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占全省贫困人口的78.3%。

作为贫困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贵州省有三成以上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49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就有87万多人。健康扶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2015年开始,贵州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重点人群,实施医疗救助,率先在全国建立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重”即统一实行“门诊统筹补偿+住院补偿+重大疾病补偿”模式。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等11类人群,在门诊和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不低于5个百分点,同时经转诊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再设置起付线。

“第二重”即实施年度累加和分档赔付,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有效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大病保险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的报销比例。

“第三重”即在落实前两种报销政策后,仍无力支付剩余医疗费用的,实行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扶贫专项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

据贵州省卫计委提供的数据,2015年6月―2016年11月,全省“三重医疗保障”体系累计惠及151.37万人次,补偿费用19.37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4.34亿元。

通过“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11类人群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以上,其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养人t、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报销比例达到100%。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

“补齐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不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掉队,主要靠我们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卫计委和东部发达省市的倾力支持帮助。”副省长何力说。

对于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的重大意义,何力认为,其“直接关系贵州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程度,直接影响贵州省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秩序的成败”。

贵州省66个贫困县,是全省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空间很大、责任很重、任务很艰巨,东部地区74个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汲取经验、快速提升能力水平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贵州健康扶贫事业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国家卫计委给予特殊关注、特殊支持,仅“十二五”期间,投入超过470亿元支持贵州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并专门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贵州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卫计委为贵州量身定制了“黔医人才计划”,帮助协调组建了“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在贵州开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国家试点和生育健康全程服务试点。

东部发达省市是贵州健康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已对贵州开展三轮对口帮扶,先后三次与贵州省签订浙黔两省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协议。

7年来,浙江省共选派113家(次)省、市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对贵州84家县级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投入帮扶经费、捐赠设备物资共计2.14亿元,派出专家2647人次,帮助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701人。

浙江省相关医疗机构将继续对口帮扶贵州29个贫困县医院,另有37个贫困县医院日前起得到上海、大连、青岛、广州、苏州、杭州、宁波7个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至此,贵州贫困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贵州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缩小与全国差距的一项标志性、引领性工作,“为贵州人民蕴育和送上一个健康的春天”。

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

目前,贵州基本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先诊疗后付费”以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五个全覆盖”、医疗保险与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等措施,广泛惠及贫困人群。

客观上,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历史欠账比较多。比如在财政投入上,全省人均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从疾病谱变化看,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依然易发多发;从体制机制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医疗人才供给问题突出。数据显示,在县级医院,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36.82%、乡镇卫生院占9.68%;70%左右的乡镇卫生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在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8.4%,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仅占8.7%,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仅占总数的4.1%,全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为化解医疗服务人才总量与质量欠缺难题,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贵州将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人才招录“绿色通道”和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对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给予经济补助和职称评定优惠政策。此外,根据《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相关举措,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