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十篇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十篇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08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1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谈谈看法.

一、为学生创设数学思维情境

数学思维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参与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还有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恐惧畏缩心理.只要教师是一个有心人,其实创设数学思维情境的方式还是较多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创设思维情境,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故事:在古印度,国王打算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称可以答应其任何要求.发明者做出如下要求,以一粒粒麦粒填充棋盘,要求第一格放一粒麦粒,第二格放两粒麦粒,第三个格放四粒麦粒,以此类推,后面的每个格中放置的麦粒数量都为前一格的两倍.看似要求是填满棋盘的麦粒,国王轻易答应了发明者的要求.经过计算,却付出了全国几十年的小麦产量.可以引出发明者索要麦粒的总量S=1+2+22+23+…+263,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来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1.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如: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和主要目标,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才智及思维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兼顾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因此,抽象概括能力构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推理能力,判断选择能力和探索能力。现在分别阐述如下:

一、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在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形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长期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情况严格训练和要求,逐步深入,提高要求。

二、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数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构成的命题系统,因此,推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应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应予以重视,除逻辑推理能力而外,更要注意直觉推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直觉推理使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使人们去猜想。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如几何学科,适宜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解法,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解法的心理倾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呢?

1.我们知道,直觉判断、选择往往要经历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判断),策略选择几个环节,因此,教学中应首先注意信息的获取,这是培养选择、判断能力的关键。

2.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恰当的价值观念,因它是选择判断的根据。

3.在解题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具有选择探求最佳解法的欲望,不仅提倡一题多解,而且还要判断几种解法谁最佳?好在何处?

四、数学探索能力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而数学探索能力就集中地表现为提出设想和进行转换的本领。

数学探索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也是最难培养和发展的要素。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

2.使学生学会“引伸”所学的知识。

3.从具体的探索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探索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联想、演绎等,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的探索方法一综合法和分析法。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独立见解,形成探索意识。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3

【关键词】展示;创新思维;类比联想;探究

适时有效的设计问题情境,重视数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进而通过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形成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设置与其知识有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依靠情境信息,鼓励学生同桌互译,小组合作,并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尝试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次函数应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校要建造一个圆形养鱼池.在池子中间垂直于水面,装上一个有彩色花纹的柱子aB,a恰好在水面中心,aB=2.2米,放置在柱子上端B处的喷头,在向外喷水时的水流向各个方向上抛物线形状相同,在过aB的任一平面上路径都是抛物线.为了使流出的水流更让人赏心悦目,在aB距离为1.5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58米.假如不考虑别的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落到池外?

课堂中学生自制塑料桶、橡皮桶等,装上水并扎上孔,让水流自然流出来,使学生亲身体验喷射过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设计了相似的情景,自然地把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类比联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思考,无论是课本的习题、例题,还是高考综合题,都应多层次的进行类比联想,找出其最佳解题方法,“授之以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完立体几何的棱台、棱锥后,老师用课件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是S和S′,请分析:截得这个棱台的原棱锥的高和这个三棱台的高的比是多少?并进一步证明你的结论.

小组讨论后马上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思考类比,如果把其中的“三棱台”换为“圆台”或“圆柱”,又会怎样呢?学生兴趣盎然,并通过类比联想,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三、变化问题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改变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由难到易,让学生改变思维角度,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培养,同时让学生仿照延伸,自我展示,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学习棱锥后,可讨论四面体顶点的射影与底面多边形的变换关系,可设置以下条件:

①当四面体是正三棱锥时;

②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时;

③当三条侧棱分别与所对侧面垂直时;

④当各个侧面在底面上的射影面积相等时;

⑤当顶点与底面三边距离相等时;

⑥当几条侧棱的长均相等时;

⑦当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时;

⑧当各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且顶点射影在底面多边形内时;

⑨当各个侧面与底面所在的角相等,且顶点在底面多边形外时.

通过不断变化命题,并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对四面体顶点的射影与底面多边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三垂线定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自己的思维深度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拓展创新思维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必须是在所学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活动过程,并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主人公地位,教师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空间,使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拓展创新思维的探究空间.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时,用演示实验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F叫作双曲线”后,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动点F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地理解了双曲线定义,从而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展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总之,数学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但也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尤其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发现其规律,通过数学现象、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或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各方面也有更大提高.从而在活动中发展,在过程中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伟开.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途径\[J\].数学通报,2009(2).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4

【关键词】教学氛围;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创新兴趣

思维教学是高中数学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求异性、辩证性等思维特征,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是思考问题能突破常规性,解决问题能独特新颖。培养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注重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学生们都具备潜在的创新能力,挖掘这种潜能发展将对整个数学教学起到决定性意义。营造轻松、和谐的浓厚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团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自己的实践,要培养中学生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建浓厚的数学学科教学氛围

提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让数学教学知识在师生之间更顺畅地互动解决问题,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教学氛围、学生们相互间合作的班风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班级环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教师自身应具备有创新精神。教师在学生数学知识获取的形成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教师应极大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激发创造思维热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要由教向学的过程逐步过度,从而创建适宜同学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团体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浓厚的教学环境。其次,课外活动也有助于拓展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首先就在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人这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知识是个海洋,必需依靠独自钻研、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扩充自己。实践表明,学生自学能力强的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积极性、知识性就相应更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需要书本内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们进行积极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

三、引导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指导者。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教师素质:即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调节与学生间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抓住数学思维训练的内容分类、讲究水平层次感以及数学思维训练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性,以解决学生思维滞留,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流畅提升。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从中获取学生自己需要探索的知识。充分利用学习过的旧知识去分析、解决并认知和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充分落实,将更有效、更快捷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培养数学教学高中生的创新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图形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上尽量结合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优美的图片或图案,提供视觉形象的生动化,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从而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堂氛围中去,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动力,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过程需要创新兴趣来维持,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需要创新兴趣。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渴望解决疑难问题的心理在教学当中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然提出问题要难度适当,且答案必须是学生想知道的,这类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去认知,从而引发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因教学兴趣激发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主的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合理性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们都具有强烈的学习好胜心理,一旦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反复挫败,将会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研究失去信心。教师提供合适的机会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所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才华。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思想,以及解决方法,教师应多鼓励和支持学生,对出类拔萃的表现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应加以提倡和培养,最终达到培养高中生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涛.数列[J].数学通讯,2005(24).

[2]刘伟.常数数列在解题中的妙用[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6(2).

[3]宋振苏.数列[J].数学教学通讯,2002(Sa).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数学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以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会从数学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数学实验,对数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数学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辨明数量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创设中要尽量创设一些与社会实践有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从生活中引入,引导学生生疑,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引入中,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事故是交通事故,而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交通法规定: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79mg,属于酒后开车;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属于醉酒驾车。实验表明,用45分钟缓慢喝下一瓶啤酒,紧接着喝三杯茶,5分钟后测试结果,酒精含量就已达到60mg。如果这时开车,就已是酒驾。而喝完一大纸杯的红酒或白酒,便是醉酒。如果某人喝完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300mg,再不喝酒的前提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他至少要经过几个小时才可以驾驶机动车?这一现实问题的提出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和构建了等比数列的概念。

二、激发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善于思维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倡导求异思维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让学生从思维中获取快乐。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策略

与语文学科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不同,数学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高中数学对知识的联想、抽象思维等逻辑推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抓住机遇,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在论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之前,还应简要阐释为什么要培养,这是论证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缜密逻辑思维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

(一)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具有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剖析、深思、拓展等复杂过程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最终获得理性答案的能力;是我们正确观察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必备的;同时,也是在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中,透过现象找出本质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停留在感性浅薄的层面,难以用正确的思维去指导促成实践,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正值各种能力培养关键期的高中生,关注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二)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决定

正如前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与语文、英语等侧重感性思维不同。高中数学学科固然有感性思维的因素,比如对某一个命题的猜想(不计较正确与否),但逻辑思维应该是数学学科更核心和本质的思维模式。正是因为数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要抓住“逻辑思维”这一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优良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探讨逻辑能力的文章,都从逻辑思维的方式、推理基本方法等方面展开,我们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妨从整个教学过程着手,分阶段与任务去考察探究。通常情况,我们将教学过程粗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几大阶段。

(一)课前预习:学会思考,理清基础脉络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之父,那么,思考就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督促学生认真、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基本任务是理清基本的概念,对课本涉及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要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就此而止步。顾名思义,逻辑思维能力本身蕴含的一个关键词是“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思考相关命题,才有可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摆脱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干扰,进而在层层推理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思索,实际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学习《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几个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包含哪几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标准,也是函数的基本特点),函数有哪些种类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去阅读书本,寻求答案,将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前预习看似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直接的关联,事实并非如此,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是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堂教学:疏通知识逻辑,深化理解知识链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疏通知识,理清主要的知识脉络,但这只是高中数学教学最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核心、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网路。比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得出就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两种基本的思路,教师在讲解时要着重让学生掌握求证的过程,总结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哪些情况下适用。高中数学的研习,千万要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人会质疑说,要解答高中数学问题,记住一些概念、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怀疑记忆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迅速解答相关数学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依赖。正如学生在遇到等差数列求和忘记了求和公式,如果我们早就用逻辑思维掌握了求和公式导出的来龙去脉,重新推导,求和公式也就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平时并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背公式、记概念,也能考取相对高分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深化理解。

(三)课后复习:查缺补漏,开阔逻辑视野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以及开阔逻辑视野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这些形式看似仅巩固了知识点,实际是逻辑思维又一次训练的机会。此外,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启示之一,是高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事实如此,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许多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以准确的解答。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着将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这既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也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非常关键的一环。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要经历由学习到生活,再从生活反思学习的过程。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教师要利用好教学每一个过程,切实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到生活应用本身,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林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01)

[2]张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7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11-02

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其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的教育以及发展之间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呈现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视知识的教育学习,而对于能力的培养的比较薄弱,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必须对我国的高等教育重新进行审视,实现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而在高等教育中依靠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佳的途径,下面我们重点进行分析新时期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老师采取平等的教学态度、开放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能够使高等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高等数学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高数教学改革的目标。此外,在新课程背景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数学老师的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2]。

(2)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3)师资力量薄弱。在少数高校中,由于地域及经济的限制因素,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高等数学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改革和发展,难以实现高等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数成绩也不理想。

(4)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学基础和水平也具有很大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具有畏惧心理;再加上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使得数学学习较为枯燥,因此,学生对高数学系缺乏积极性,另外,还有许多学生片面的认为高等数学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关联,高等数学学习无关紧要,缺乏学习的动力。

2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1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上述例题可以得知,很多理论问题的实际操作更偏重于实用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深入领悟其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应用给予充分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2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向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形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依赖性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育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多媒体教学能够向学生展示高数内容中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知和理解。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加强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3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设置悬疑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果学生具有质疑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就说明他具有进步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还要考虑采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事物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然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

通过一道题来让学生联想一些以前学过的数学公式和结论,通过分析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联想学过的数学概念和公式[3]。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决定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之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而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蓉.高等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2(5):57-58.

[2]刘连新.浅谈如何利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技信息,2009(29):89-90.

[3]高雯.浅谈高等数学习题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24):90-92.

[4]杨孔珠.基于网络的高等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47-148.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转化成学生可以理解的具体思维

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大胆发言,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将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所领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应该将自己对待某一类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详细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领悟抽象的思维过程,增强学生解题信心。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措施,在素质教师背景下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解题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比如:学习函数应用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函数吗,函数有哪些用途”,学生听到教师提问后就会互相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提点,引导学生逐渐靠近教学内容。教师设置问题应该注意问题的顺序性,从易到难,逐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对课堂设计的优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解题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创新思维;高中生;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职责所在。高中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即将面临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加之新课改的袭来,使得广大师生一时之间手足无措,然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采取具体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自主创新能力呢?对此笔者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一直以来数学这门课程被形象地称之为“思维的体操”,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沿学科,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我们以往所坚守的教育教学理念面临着被淘汰和重新筛选的命运,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有很多,接下来笔者仅从教学这一角度,结合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感悟,浅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第一,加强针对教师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新教师自身固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本身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努力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前卫的教育理念。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习惯,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种形式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难以更好地跟上学生们数学学习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们自主思路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教师个人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师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及时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工作中,积极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并将其以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们,减少对学生们的直接性教学指导。还要引导学生们按照我们的指导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讲解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们平等和睦的相处,以最新最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引导我们的课程教学,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们自觉地加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力度,这种形式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变单向度教学为师生互动性教学,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针对我们的课堂授课大胆提出质疑,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教学活动的完成是靠师生双方的通力合作完成的,失去其中任何一方,教学都不能称之为完美。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们自觉地加强针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们自觉得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途径,我们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判断推理能力,继而逐步地引导学生们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更有助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来讲,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都要比以往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形式更有效果,对于当前形势下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对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更有效果。

第三,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组建班级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给学生们更多自我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定期开展数学知识竞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好的保障,较之严肃而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们创设较为宽松而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得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渐渐地放松警惕,减少紧张情绪,从而慢慢地打开自己的思维,主动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去。而在那种紧张的氛围中,学生们的神经是时刻紧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能完全地将自己的神经放松,会因为怕答错教师所提的问题或者是因为教师严肃的面孔而吓到自己,从而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不利,也不助于学生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篇10

关键词:初三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课堂实践

一、培养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是评价一个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有效标准,这两者的培养是渗透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实践中的,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初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将在初三阶段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增强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二、培养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主要措施

初三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阶段必备的数学知识,那么要想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对初三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及素养的强化训练和培养。下面是几点个人建议及措施:

1.以基础知识为前提,培养思维方式和素养

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如果没有打好根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呢?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素养时,最重要的就是督促学生扎实掌握初一至初三的数学知识。从分析题意到提出解题思路,每一步都必须用到基础知识,无论是概念原理,还是课本中的例题解析、课后延伸,每个看起来简单而基础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解答一个难题的关键。因为再难的题,也是由一个个小知识点组成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其虚无缥缈地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毫无目的地一头扎入题海之中,不如让学生回归课本,从最基础的原理做起,从课本知识体系架构和例题的解题思维中,静下心感悟课本,教会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及素养。比如说,数学课本中,早已在例题解析中,教学生运用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是培养数学思维及素养的本源和关键。

2.议题设疑,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题意分析和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议题设疑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情境问题,设置问题和悬念,要求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和解答,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完整地表述出来,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盲点。然后通过教师评价或者其他学生的判断,从答题情况入手,剖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素养,让学生知道自己思维上的漏洞和数学素养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完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初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立体几何是初三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在立体几何中,数学思维及素养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抽象思维进行空间想象,将三维立体转换为二维图像解决问题,所以,解题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例题,设置问题,逐步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开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题干和题意,思索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再通过听取学生的思路,发现、寻找学生的思维盲点,及时纠正,并加强训练,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解题训练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3.严谨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要做到思维清晰、条理分明、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复杂问题简单化,拓宽思维的宽度,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分析题意,从而发现问题根源,提出解题思路和措施。数学素养则体现在解题过程中逻辑的严密性和数学术语的应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求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较高的数学素养,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答题形式和逻辑的重要性,这是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素养的最直接表现。大到一个公式在题目中的应用原因要有所依据,小到证明题要写“证明”两个字和“因为、所以”两个符号的正确写法,这些细节都是数学思维严谨性和数学素养高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三、总结和思考

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成绩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从扎实基础、议题设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三方面,培养初三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