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十篇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十篇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52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临床护理

脑梗死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脑梗死也是2型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及时,或者治疗和护理措施不恰当,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致残、致死[1]。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相对复杂,其护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需要针对性进行细致、恰当护理[2]。本研究中,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出现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6.1~75.0岁,平均年龄65.0±4.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的瘫痪、运动或(和)感觉性失语、痛温觉异常、饮水呛咳、咽下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实验室血糖、血脂、尿常规检查,以及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和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抗凝、脱水、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对患者血糖进行积极控制,并且做好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3护理措施:

1.3.1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在抗凝、脱水、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要求患者注意生活的规律性,禁止吸烟、饮酒,使患者养成健康的个人生活习惯,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各类感染。温水洗脚后,对下肢、足部进行有效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3.2膳食合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患者尽可能做到膳食合理化。根据标准体质量,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给予患者相应摄入量的的食物。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最好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为食用油,尽可能地少吃,甚至不吃高胆固醇食物,多食高纤维素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1.3.3加强锻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功能训练,可以下床运动患者,每天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对于不能下床患者,定时进行按摩及被动伸屈活动;对失语患者,应该加强语言训练,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表达能力。

1.3.4血糖监测:定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血糖值,制订控制血糖水平的护理方案。对于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并建议患者随身携带少量食品,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1.3.5心理护理:多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观情绪,所以,需要护理人员耐心与其进行沟通,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将脑梗死、糖尿病的疾病相关知识,讲述给患者及家属,使其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低血糖反应的自我救治措施。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相应护理后,8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33例治愈(41.25%),37例好转(46.25%),10例无效(12.50%),治疗和护理的有效率为87.50%。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瘫痪肢体肌力各个分级的患者比例明显好转,p

表1护理前、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瘫痪肢体肌力分级比较(n,%)

3讨论

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在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适当锻炼、防治感染等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致、恰当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裘卿,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4例护理[J].脑血管病防治,2010,8(10):323-324.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2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方法。结果:130例患者中好转113例,无效与恶化4例,死亡13例,好转率86.9%。结论: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护理;心理护理

130CasesofCerebralinfarctionintheoverallcareandpatientexperience

Caoaimi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overallcareexperience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ourhospitalinDecember2007~2008years,130caseswereadmittedinaugustofclinicalcare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waysandmeans.Results:among130patients,113casesimproved,4caseswereineffectiveandworse,deathin13cases,improvementrateof86.9%.Conclusion:Holisticnursingmeasureshelptoimprovethecurerateimprovedin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andpromote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

【Keywords】Cerebrovasculardiseases;Cerebralinfarction;Care;psychologicalcare

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近年来,脑梗死的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水平和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成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30例,现将脑梗死的整体护理方式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130例,男72例,女58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6岁;均于发病后10h之内入院。临床表现:浅昏迷伴失语、偏瘫4例,深度昏迷2例,意识清楚、言语不清、偏瘫53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8例,脑栓塞23例。Ct显示均提示有小同程度的脑梗死,排除脑出血。

1.2临床治疗:按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常规治疗。采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注射液,右旋糖酐4o、抗凝治疗,使用血管扩张药,以及脱水剂、激素等住院2~25d平均11.5d治疗。

2结果

全组好转113例.无效与恶化4例,死亡13例,好转率86.9%。

3护理与讨论

3.1监测病情: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抓住抢救及治疗患者的有利时机,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准确地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其中2例双侧瞳孔时而不等大,上眼睑下垂,右侧缩小,对光反射减弱,额头无汗等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应与脑疝相鉴别。

3.2基础护理:①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为预防交叉感染,用食醋熏蒸病房2次/d,每晚用紫外线照射2h/晚,病房每日用湿式清扫,床头柜,桌椅均用消毒液擦洗,以杜绝交叉感染。②加强营养支持,做好饮食护理对于意识障碍者,应避免经口进食,以防止呛咳引起吸人性肺炎。有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经治疗出血停止后再恢复鼻饲。对尚有一定进食功能者。采用头部抬高30°仰卧,颈部前倾的姿势进食,并给予柔软、易嚼、易吞咽的食物,给予患者充分进餐的时间,喂饭速度要慢,量要适当。进食后注意去除咽部残留食物,教患者采用空吞咽、重复吞咽、交替吞咽及点头式吞咽等方法去除,防止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吸人性肺炎或进食过快梗噎等并发症。

3.3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缺少与外界交流,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表现为情感失控、丧失信心、不愿活动等大多出现焦虑不安,忧郁心理,考虑问题多而复杂,对该病的认识差别也很大,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本次收集的130例急性腑梗死患者中,有110例患者意识清楚,这些患者因急性起病,骤然偏瘫,容易产生悲观和担忧;伴有失语的患者,更会产生急躁和焦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采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患者,给患者以信心,努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耐心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患者情绪,促进病情恢复。

3.4生活护理:多数患者长时间卧床,应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保持患者会清洁,鼓励其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会感染和便秘;定时为瘫痪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保持患者床铺平整,衣服清洁、干燥,勤换洗,加强营养,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3.5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①肢体功能康复,每3~4h为患者按摩活动肌肉关节。锻炼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上后下,秩序渐进的原则[2]。平卧时宜将肢体放于功能位。②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以上饮食护理可同时进行,对功能障碍者,进行空吞咽训练或给予冷刺激(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可诱发吞咽反射)。在功能有所恢复后,可从糊状食物到半流质,再过渡到流质。本组34例吞咽困难患者,除4例患者吞咽障碍出院时仍留有胃管,需鼻饲外,其余已基本恢复正常。③语言康复训练,训练由听到看、到说,由字到词,先易到难的语言训练程序,循序渐进。每天坚持训练,直至可以流利的说话。

3.6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脑梗死的病因、易患原因、治疗因素、疾病发作前的先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告知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制订合理饮食和作息时间等,向患者讲解饮食、运动等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戒烟,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女患者应告知避免口服避孕药等。

3.7护理体会:脑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病情较长,加上特殊的发病年龄阶段,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是其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对130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如下:

3.7.1依据病情,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多数患病病种多,加之个体差异,梗死部位不同,每个人的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也不同,因此,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评价、修正,使之不断完善。早期发现并快速纠正引起脑组织进一步加重的因素,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3]。

3.7.2加强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大多年老体弱,有的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发生梗死后,长时间卧床,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容易肺部感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3.7.3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患者信心:护理人员应多从患者角度考虑,关心体贴患者,加强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树立康复的决心。心理护理可大大降低急性脑梗塞的病残率,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

3.7.4指导康复锻炼,促进早日康复: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指导培训患者家属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和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提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者早日康复。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使护理工作在患者康复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马翠真,葛俊青,赵玉娥.1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家庭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47~49

[3]林佩玉,董亚贤.急胜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6~17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3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非常常见的病症,也是一种典型的脑科疾病,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脑部产生缺血、缺氧,进而导致部分脑组织坏死,形成脑梗塞,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1]。临床上,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身体素质低下,免疫能力下降,因此,非常难以治愈,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护理,护理质量的好坏能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关注[2]。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共48例,观察组患者为优质护理,共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28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0.25±2.38)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8例;观察组患者31例,女29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70.29±2.45)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1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实施严密的监护,动态监测各项临床症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进食低盐、低脂等食物,适当补充体液,适当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排痰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为[3]:①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互信,倾听患者心声,让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释放,改善心理状况。②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和护理措施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于疾病与护理措施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病房护理:给予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轻松、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改善患者的心情状况,提高治疗配合度。④饮食护理:根据医嘱,为患者提高专门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饮食方面的禁忌食物等内容。⑤出院护理:主动帮助患者办理各项出院手续,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的用药、饮食等情况的知识教育,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出现身体异常及时进行复诊。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情况。各项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r指数。每项总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状况越好,反之,越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r指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种对患者身心健康有著严重威胁的病症,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极易形成各种功能症状,其引发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进而导致脑部局部性的组织坏死,进而形成脑梗塞[4]。

脑梗塞产生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出现官腔狭窄症状,形成血栓,进一步造成患者动脉官腔内部狭窄,甚至出现闭塞,导致脑部组织产生缺血、缺氧症状,进而产生坏死,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多为提高护理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主,难以治愈,临床上,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的病况,进行身心上全方面的护理服务,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应用价值极高[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非常显著,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妹,黄胯胯,林秀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58-158.

[2]苏欣.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4(3):435-436.

[3]闫新玲.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7):244-244.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a)-0120-03

analysisofthenursingCareforemergency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

wanGQing-ping

emergencyDepartment,XinxiangCentralHospital,Xinxiang,Henanprovince,45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andanalyzetheclinicalnursinginterventionforemergency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120caseswithcerebralinfarctionadmittedin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fromJune2010toDecember2012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ith60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conventionalnursingofneurology,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comprehensivenursingonthebasisofconventionalnursing.andtheimprovementinneurologicalimpairment,motorfunctionandactivityofdailylivingandotherindexeswereobservedand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treatment,theniHSSscoreswere(9.8±2.1)poi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hichweremuch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Barthelscoreswere(72.5±6.2)pointsandFugl-meyerscoreswere(69.5±7.8)pointsintheobservationgroup,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respectively,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emergency;Cerebralinfarction;nursingintervention;Clinicalanalysis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中栓子入侵脑动脉导致脑血管阻塞、脑组织局部缺血[1]。脑组织初期缺血时会出现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膜上钠、钾、atp泵活性显著降低,从而使细胞内呈现高渗状态,大量水分子渗入到细胞内部引发细胞水肿,毒害细胞功能。脑梗塞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还容易复发,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众所周知,脑梗塞具有突发性、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等特点,但及时治疗及科学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程度[2]。现对该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急诊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这均符合我国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头颅Ct扫描表明存在梗塞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6.8±1.2)岁;病程

1.2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脑部Ct或脑部mRi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首次发病、起病急骤,发病24h内就诊。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塞病史、伴有严重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观察病情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心理护理这是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要以高度责任感、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疏导,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患者及时解答心中疑问。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积极介绍脑梗塞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预后、注意事项等。还要向患者解释脑梗塞发病后1周内的治疗、护理对整体预后的重要性,这段时间内脑水肿达到高峰,良好的引导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或继发性脑梗塞。多数脑梗塞患者发病后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障碍都会使其出现悲观、急躁的情绪,还可能失眠、便秘。积极主动体贴和关心患者的感受,对言语不清或失语患者以文字书写交流,对于严重梗塞至意识障碍或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求亲属陪护,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从多方面鼓励和安慰患者,让其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并发症护理①发热护理,脑梗死面积达的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会导致高热,应用退热剂又会出汗不适、引发皮肤感染。护理中要为大汗患者进行温水浴、更换衣裤及床褥,还要注意保暖、预防受凉。叮嘱患者多喝温开水,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②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为老年人,具有年老体弱、呼吸功能衰竭等特点,特别要注意昏迷类患者吞咽反射消失时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分泌物的处理,这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及时应用吸痰管及时吸痰。呼吸功能张来患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确保呼吸通畅。不论患者保持何种体位都要将头偏向一侧,方便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为患者变换体位时要轻叩背部,预防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对可疑自行排尿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被尿湿的床单、衣物。留置导尿管患者要无菌清理尿袋和定期更换尿管。护理中要注意尿袋不可高于患者卧位,以避免尿液返流引发泌尿系统感染。④预防便秘,脑梗塞患者要多食蜂蜜、香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早晚按摩腹部,预防便秘。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改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价量表)等指标变化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9.8±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72.5±6.2)分及Fugl-meyer评分(69.5±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77-01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通过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5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认为加强对病人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临床资料57例病人,男36例,女21例,年龄42岁-87岁,平均60.7岁,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所有病人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脑梗死54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1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前驱症状时发生失语、口角歪斜、肢体偏瘫等症状,病人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现实,因此病人容易出现焦虑不安、被遗弃、忧郁多虑、愤怒易激动等心理变化,这些均不利于疾病康复。护理人员首先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同时认真的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起因、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及预后。其次向病人说明起病初期是疾病关键期,病情变化较大,病人应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2.2病情观察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状态变化,如发现病人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出现脑疝。本组57例病例中出现9例脑疝,死亡1例。一旦出现脑疝应遵医嘱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输入,30min内输完。同时监测病人的24h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2.3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菜汤、米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鸡蛋、牛奶、菜汁、淀粉等调配成稀粥状的混合奶。每次操作前先抽吸胃液,以确保胃管保留于胃内。一般采用分次间断适量推注和滴注的方法,推注量每次不超过200ml,每次一般间隔2h,注入速度不能太快。鼻饲液不宜太粘稠,每次灌入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否则容易堵塞管腔。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0℃,鼻饲前应将床头摇高30-45°以免呛咳,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胃管应妥善固定。

2.4安全护理急性梗塞死出现偏瘫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

2.5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5.1预防肺部感染本组病例中>60岁43例,占本组病例的76%。由于年老体弱,呼吸道功能减弱,尤其是昏迷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本组病例就有20例发生肺部感染。此时对神志清醒者,应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对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吸氧,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防止窒息或坠积性肺炎。

2.5.2预防泌尿系感染脑梗死病人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2.5.3预防便秘发生急性脑梗死病人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所以首先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病人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病人如何用力。其次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d未大便者,可遵医嘱给予麻仁润肠丸或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2.5.4预防压疮发生偏瘫病人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1天内即可发生压疮。脑梗死病人出现压疮主要原因是:①瘫痪病人长期卧床,长久不改变,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过久,从而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②局部血液循环不良。③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如二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异物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护理方法:针对压疮发生的原因,护理中应用橡胶手套做成小气囊,气囊内充满气体,是可移动的,不会阻碍血液循环。可以起到减轻压迫、缓冲压力的作用。使用小气囊时在其外包裹纯棉布,有一定的吸汗作用,能更好的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同时受压皮肤不与床单直接接触,避免了床单上的皱褶、异物刺激、摩擦皮肤。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05-0116-02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同时实施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经严格筛选后符合溶栓指征的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1h,且niHSS评分4~22分;③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④年龄40~80岁;⑤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糖尿病、血液系统及出血倾向的疾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同时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随机对症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1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其余90%的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加强心理护理由于家属对溶栓疗效的不确定性,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加强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溶栓的方法、步骤及如何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3.2积极做好溶栓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溶栓的准备工作。遵医嘱采集必要的血标本,并将检验结果迅速通知医生;备好溶栓药物,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应用溶栓剂;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

1.3.3溶栓中的护理配合医生准确输入药物,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2]。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再灌注脑损伤、血管再闭塞症状及并发症等。

1.3.4溶栓后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溶栓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口腔、气道、皮肤及管道护理。督促翻身的患者应建立翻身卡,按时2h翻身1次。另外,鼓励患者将痰液轻轻咳出,保持气道通畅,保持各管道通畅,如氧气管、鼻饲管、尿管等。溶栓后第1个24h尽量避免动脉穿刺,避免局部诱发出血;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给予营养丰富、优质蛋白、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患者病情平稳48h后,应为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1.4疗效评价[3]

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

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病房环境5个方面,每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4]。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脂未见明显异常。干预组出现溶栓后再闭塞1例,患侧肢体肿胀麻木1例,继发颅内出血1例,尿道及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溶栓后再闭塞3例,患侧肢体肿胀麻木4例,继发颅内出血2例,尿道及牙龈出血2例。干预组上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组10例患者行有效护理干预后,其服务态度、病房巡视、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立即行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有效方法。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再通血管达到血流重建,抢救急性脑梗死边缘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就越显著[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姜岩[5]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说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是确切的。同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不仅得到及时的抢救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6]。

综上,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秀容,舒亚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315-316.

[2]谢晓,杜娟,刘芸芸,等.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05-106.

[3]黄翠芬.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蛇志,2012,24(10):63-64.

[4]王月,任志强,荣维君.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6):699-700.

[5]姜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5-3246.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7

脑梗塞疾病常见于老年患者。该病症具有发病急、危害性大等特点[1]。不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治愈率。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护理方式普遍从传统的护理方式逐渐转向心理护理等新型护理方式。现今,在医学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我院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患者年龄为45~88岁,平均年龄为(53.8±5.3)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社会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其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2.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中,应首先从患者的饮食起居方面实施行为护理,协助患者洗漱、穿衣、吃饭以及排泄等等。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衣服,确保患者的病床干净整洁。适当的情况下,还应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应注意搀扶患者,防止其跌倒。基础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

1.2.2心理护理在患者引发该种病症后,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不安等各种消极情绪。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消极情绪的产生对患者的康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治疗初期,护理人员应当有意识的对患者实施心理方面的疏导,为患者讲解基本情况,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乐观的对待治疗,在患者出现好转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增强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从细节中观察患者的需要,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及时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微笑面对患者,将乐观情绪感染患者,影响患者的心情,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

1.2.3环境护理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一天24h呆在病房内,因此,病房应当要保持舒适、整洁、干净、走廊外没有噪音。患者若同意,可以在病房内播放较舒缓的音乐,促使病房保持良好的氛围。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病房通风,避免病房中因排泄物而引发的气味。病房内的卫生间应经常消毒。病房环境的舒适,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1.2.4社会护理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从工作社会环境中进入到医院的陌生环境,其身份转变为患者。这种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导致患者有很多的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协助患者进行调整。以亲和的态度对待患者,耐心的为患者进行讲解,细心照料患者,使患者尽快的适应医院治疗的医院治疗环境。在患者接受治疗中,其对家人、朋友会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与患者及时的交流,消除其不安性。

1.2.5健康指导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始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其中包括住院、入院、出院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包括疾病治疗指导、合理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具有针对性地让患者了解病情。护理人员在此环节中还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指导患者家属避免将不良情绪带给患者。良好的教育指导工作有效利用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1.3观察指标检测患者在优质护理中是否起到积极的效果。调查患者在其中是否受益,对患者的优质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从两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9.0%。见表1。

3讨论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时间护理;脑梗死;康复效果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危机重症,临床预后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部分患者在接受早期急救之后出现明显的功能受损状况,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恰当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学者[1]指出脑梗死在康复期时不但需要经历一段非常漫长的阶段,且康复锻炼是否具有科学性以及对机体是否会造成不适感,也是影响其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时间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依据患者的生物周期以及疾病发展特点,适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实现疾病的及时护理和控制。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实施时间护理,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有54例。年龄44~88岁,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有44例患者梗死位于基底节,有40例患者位于额叶,有10例患者位于顶叶,其他位置有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为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常规脑梗死治疗与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1.2.1.1心理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在思想方面的工作需要重视,详细向其说明治疗药物的应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明白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其思想顾虑还有心理负担。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康复期间由于失语或者偏瘫等临床症状,在心理上会出现消极自卑的心理,这对于康复会产生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安慰患者并鼓励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在交流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语言和语气注意,不能对患者的隐私和尊严造成损害。

1.2.1.2恢复期康复指导患者在治疗后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持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休息到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并保持平稳之后即可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偏瘫或者失语的患者需要加强肢体、语言功能方面的锻炼,锻炼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不宜过度且需要注意劳逸结合。

1.2.2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时间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2.1病情观察时间护理脑梗死的高发时间多为午后,多发季节为冬季,因此在护理工作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时间点的护理,加强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包括血脂、血糖、血压以及生命体征等,并疏导患者心理,保持情绪的温度,防止身体因不良刺激受到影响,导致血压不稳定。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空调对室内外温差进行调节,防止患者血管受到温度刺激引起收缩和舒张,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1.2.2.2饮食时间护理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饮食不宜太晚,一般定在傍晚5点半左右,防止血压生物节律低谷的影响,导致进餐时间过晚引起胃肠氧耗加大,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在夜间睡眠的阶段,患者血压一般较低,血流流动速度下降,血压黏度也相对较高,是脑梗死的高发时间段,因此患者睡前以及晨起可以饮用白开水,从而使血压得到稀释,改善血液的黏度。

1.2.2.3作息时间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存在睡眠紊乱的症状,夜间21点到凌晨5点是机体细胞修养以及推陈出新的时间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这段时间要多加休息。需要使用安眠药的患者,用药时间点应控制在睡前30min~1h,从而使血液浓度达到最高值。在夜间严禁刺激患者,防止患者血压突然上升。患者夜间需要起床时,需要在醒后躺30s,之后起身。坐起时,需要在床上坐半分钟,之后在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坐起,这样能够防止因为的突然变化,导致脑缺血。

1.2.2.4药物治疗时间护理降压药物的使用需要结合血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一般在早晨6点~8点,药物治疗的效果最佳,短效制剂则一般在早晨6点左右以及午后14点的药效最佳,长效制剂的最佳药效时间点则为早晨6点。在这段时间内服用药物,能有效对血压高峰进行控制。对于昼夜血压波动较为显著的患者,睡前药物使用的剂量需要下降,或者不用药,防止患者出现血栓。

1.2.2.5康复活动时间护理发病的头3个月是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最佳时间,因此在早期,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康复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予以患者更多的鼓励。一般康复锻炼的时间定在早晨6点~7点、午间14点~16点以及晚上19点~21点。康复内容包括了主动肢体运动、被动肢体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等。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障碍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其中生活能力主要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以10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高。运动障碍主要使用Fma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以10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肢体恢复情况越好。生活质量主要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以10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能力、运动障碍以及生活质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急性抢救期之后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康复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否得到妥善有效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康复过程不但需要患者本身有极高的耐性且康复锻炼对其造成的不适感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恰当的护理干预不但需要保障患者基本生活和治疗,且要让患者树立起积极的治疗态度以及信心,时间护理主要依据不同阶段疾病的特征,在合适的时间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实施时间护理,结合脑梗死的生物节律,对药物服用进行调整,并结合患者生物周期以及疾病发展的特点,合理对护理时间进行分配,从病情观察、睡眠、用药、饮食、康复锻炼实施综合护理,从而使机体在最佳时间段得到干预和治疗。经过干预,实验组的生活能力、运动障碍以及生活质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康复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0-01

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病中多发病之一,不仅会使得患者的身体致残,而且会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所研究的60例脑梗死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15例,他们的年龄在40-65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经过Ct检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脑梗死症状。

1.2方法。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多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多采取心理护理方面的干预措施。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护理前后需要运用nDS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的判断。其中31-45分代表重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代表中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而0-15分代表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无变化,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17%;二是进步,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8%-45%之间;三是显著进步,即神经功能却算的评分在46%-90%之间;四是痊愈,即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在90%-100%之间。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讨论

脑梗死疾病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其发病率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因此在早期要重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有效提升患者的行为适应能力与心理状态。同时加强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对该疾病的心理恐惧等障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为患者早日康复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生活心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护理人员要在患者住院期间理解并尊重患者的一些真实需求,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住院期间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脑梗死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病史,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与职业特征给予其最为合理的称呼。

其次是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指导患者与患者家属学习脑梗死治疗后早期偏瘫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学习与练习主体被动与主动运动的动作。并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积极地心理暗示,从而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强化对患者进行早期语言的训练,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耐心,语句要简短,语速要缓慢,对于患者所发出的简短语言要给予适当地鼓励,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逐步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庞自敏.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03):142-143

[2]FrancescaRomanapezzella,oriettapicconi,assuntaDeLuca.LydenandmarcoFiorelliDevelopmentoftheitalianVersionof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J].it-niHSSStroke,2009(10):1161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护理干预

脑出血、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其发病率可到5%、致残率达33%、死亡率达30%[1]。虽然有关于脑出血、脑梗死血压控制标准并不明晰,尚存在较大争议,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于急性发病时血压通常会有所升高,就诊后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严重偏低者预后较差,因此探究有效的血压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预见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57~72岁,平均(63.8±3.2)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43例。有既往高血压病史55例,未有高血压病史25例;首次就诊血压升高者72例。纳入标准:发病至送院时间≤48h;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排除标准:血管病变者、患有严重原发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时需手术者给予手术治疗,进行清除血肿、颅内降压等措施,待患者各项生理体征平稳后据临床表现、医嘱、相关疾病执行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围手术期护理、用药护理等,积极控制原发病。

1.2.2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压护理干预:①据患者病情表现,如是否伴有血压升高,升高状况如何,何时回落,回落状况,手术情况,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既往发病史等,结合医嘱,参考相关文献报道,设定血压控制标准;②进行血压监测,间隔1~2h测定1次血压,以作为干预依据;③选派精干护理人员,结合病因,提高血压监护标准,重视患者主诉;④饮食护理,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血压控制食谱,给予易消化、低盐、清淡食物,多饮水[2];⑤基础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戒激动,嘱卧床休息,略抬高头部;给予指导,以自由舒适为宜,促进静脉回流;提高监护标准,抑制意外事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于window7平台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对照组与干预组第10d间收缩压、舒张压优于第5d,第10d,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不良结局对照组并发、不良结局合计例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脑出血不良结局例数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有关于脑卒中的血压干预标准并不明晰,但有资料表明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发病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升高反应,多数患者会在发病后2w左右逐渐下降趋于平稳[3]。在此期间,脑出血者血压虽有自行下降趋势,但若不能如期下降,可能引起缺血半暗带加或出血改变甚至是再灌注损伤,加重病情,因此针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降压措施,维持恒定非常必要[4]。对于脑梗死患者,有研究显示,适当的控制维持脑梗死血压,有利于激发脑血管自我保护机制。

据此,本次研究以文献统计脑出血、脑梗死血压维持标准制定血压护理干预方法,应用血液综合护理干预,维持血压稳定下降,其中脑出血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2]罗朝宁,胥雪梅.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