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报告与分析十篇财务报告与分析十篇

财务报告与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0:46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1

2.医院财务分析的原则:主次分明、简单易行、选择代表性强、独立性强、准确性好的指标;选择数量化、货币化指标;选择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指标,要求医院在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中实现相互平衡,保持良性运转。

3.医院财务分析与技术处理方法,是把医院的经营决策、质量管理和医院的资源效益等六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1)预算管理指标

①预算执行率:分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反映医院经营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收支管理水平。即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x100%;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x100%;

②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即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x100%;

(2)收支结余指标

①业务收支结余率,是指医院收支结余占总收入的比率,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开源节流的程度及医院管理水平,即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它收入)x100%;

②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全部资产中筹资借债所占的比重,有多少是靠负债得到的,如年度内资产负债率>30%,表明医院自有资金发展的能力差,负债经营,如>100%表明医院将资不抵债,黄牌警告;其比率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③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流动比率槃200%,只在达到这个比例,才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其比率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3)资产运营指标,是评价医院占有一定资金,实现收入收益所达到的水平;

①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的运营能力,如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运营能力差,其比率为:(医疗收入+其它收入)/平均总资产;

②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反映医院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其比率为:平均应收帐款余额x365/医疗收入;

③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为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其比率为:医疗支出中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支出/平均存货;

(4)成本管理指标,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①每门诊人次收入、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门诊收入耗费品的成本水平,成本越低,收益就越多,其比率为: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每门诊人次支出=门诊支出/门诊人次;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x100%;

②每住院人次收入,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住院病人收入所耗费的成本水平,其比率为: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出院人次;每住院人次支出=住院支出/出院人次;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x100%;

③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的程度与管理水平,即药品、卫生材料/(医疗收入+其它收入)x100;

(5)收支结余指标

①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薪酬收入的高低,其比率为: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②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对人员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情况,其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③管理费用率,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其比率为: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④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其比率为:(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⑤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率,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一般医院的比例为2:3,反之出现以药养医现象,其比率为:药品收入/医疗收入x100%;

(6)发展能力指标,反映医院财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①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其比率为:(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x100%;

②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及发展潜力,其比率为:(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x100%;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2

关键词:财务报告;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84-02

1财务报告的概念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也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和输出形式。在实务工作中,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两个概念经常混用,然而二者是有区别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最基本的报告手段,而财务报告除了这种数字表格式的财务报表以外,还可以其他形式的报告出现,比如文字叙述式的报告等;而且财务报告除了财务报表之外,还包括报表附注以及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2财务报告组成的国际比较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状况表、盈利表或综合收益表、业主投资及派给业主报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组成。

英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损益表、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所构成,同时还包括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

法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体系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注释组成,另外还包括社会责任报告。

日本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此外,还包括利润分配计算表(或亏损处理计算表)、附属明细表以及报表注释等。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它可以用多种方法呈报,例如以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呈报),以及作为财务报表不可分割部分的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财务报表还可能包括基于或源自上述报表并应随之一同阅读的附表和补充资料。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对以上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各方对财务报告组成的规定基本一致。除日本外,都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收益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列为三大基本会计报表。日本的财务报告体系虽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但要求企业向大藏省提交的补充报告资料中涉及企业现金流量的内客。这说明三大报表所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或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是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普遍关心的最基本的财务信息。

(2)美国会计准则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要求企业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权益事项数量繁多,相当复杂,为此美国专门设置了三个权益类财务报表要素: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和详细的权益变动信息。另外,美国财务报告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条目繁多、篇幅庞大的报表注释。这与美国会计历来强调充分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有关。

(3)英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在于建议企业编制一系列社会报告。除了编制传统财务报告以外,还增编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各相关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4)法国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并体现在法令中,要求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5)日本会计准则把附属明细表作为一个单独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商法的规定,公司需要编报附属明细表的内容包括资本金及准备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理以及折旧费的明细资料、公司与子公司间的债权明细资料、公司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份额、资产担保权的有关详细资料。此外,还有商法定的准备金的计算、付予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以及与董事、监事及支配性股东往来情况的详细资料。

(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是各国财务报告共同性的内容或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一些财务报告。

(7)相比较而言,从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来看,存在以下不足:①财务报告组成的种类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可喜的是,财政部2006年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附表提升到主表的地位,作为第四大会计报表,这说明我国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改善。②财务报告内容较简单,如报表注释只包括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详细程度不够。③财务报告揭示方法较单一。我国主要采用正式报表、附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形式,而在美国,可以采用旁注、脚注、括号、补充报表、附表、补充资料、管理论证分析报告和致股东函件等揭示方法。

3主要财务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的国际比较

3.1资产负债表的国际比较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美国和日本规定有账户式(水平式)和报告式(垂直式)两种,英国规定有账户式和财务状况式两种,法国和我国采用账户式。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来看,账户式应用最为广泛,它体现了西方企业会计中的“主体权益理论”,即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以其全部资产为全体债权人和业主的权益提供保障。

在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顺序上,主要有流动列前法和固定列前法两种。采用流动列前法的国家比较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采用固定列前法的国家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美国主要采用流动列前法,但也兼有固定列前法(适用于采矿业、公用事业等行业)和其他方式(如投资公司把投资项目列在最前面)。英国和法国采用固定列前法,日本和我国则采用流动列前法。

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上,相比而言,法国和日本所列项目比较详细。

3.2损益表的国际比较

损益表的格式大体可以分为多步式和单步式,也可分为报告式和账户式。美国和英国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为多步式,法国和日本则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在损益表的内容上,各国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和我国的多步式损益表基本上分为营业损益和非营业损益两大部分,但我国的营业损益范围比美国要小,如投资净收益在美国属于营业损益,而在我国则属于非营业损益。而且,我国报表项目的规范性也比美国严格得多,美国只是从大类上规范损益表项目,具体项目的填列则相当灵活。相比较而言,法国、英国和日本的损益表内容相似,一般都分为经常损益和非常损益两部分。经常损益包括营业损益和非营业损益,非常损益包括特别收益和特别损失等。

3.3现金流量表的国际比较

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现金流量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虽然日本会计准则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在企业提交的补充资料中也已涉及企业现金流量的内容。

在现金流量的分类上,各国要求基本一致。美国、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把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英国则分为八类。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上,各国一般都允许选用两种方法,即直接法和间接法。美国和英国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也可采用间接法;而我国要求企业主表必须采用直接法,但也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按间接法编制;法国则多采用间接法。

4借鉴

虽然,我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颁布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组成、编制和提供做出了一些重大修改,但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股份公司、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迅速崛起,现行财务报告仍然显示出一些不合理性和滞后性,亟待加以改进与完善。

我们认为,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计量基础单一,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2)按收入/费用观编制的利润表过于强调净利润的重要性,往往会导致企业把利润作为追求的惟一目标,造成经营行为短期化;(3)过于注重历史业绩评价,而忽视未来预测,信息相关性较差;(4)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5)附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我国财务报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4.1完善现行财务报告

(1)资产负债表: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加以补充,用附表、补充报表或报表附注的方式列示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以提供相关性更高的财务信息。此外,对于某些项目,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应予以具体化,加大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

(2)利润表:用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编制利润表,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直观信息;对财务成果层次的划分应采用经常与非常的标准,来代替营业与非营业的标准,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要。

(3)扩大报表注释的信息容量。由于现行会计主要是以货币计量,从而也就将揭示信息的范围限制在能以货币量化的信息范围之内,而对于非货币化信息,如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的优势等均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我们有必要扩大报表注释的信息容量,进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4.2增设新的财务报告

(1)增设增值表。利润表反映的是归属于投资者的净利润,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增值表可以反映企业增值额的形成及其在各相关利益集团中进行分配的过程,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协调劳资双方、各种资本供应者以及企业与社会、国家政府的关系,从而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同时有利于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也有利于国家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润表有助于企业加强微观管理,而增值表对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互补,必将对加强经济的全面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

(2)增设社会责任报告。为了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有必要编制和对外提供社会责任报告,以反映企业在职业培训、平等就业、社区公益事业、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可以采取文字叙述式或社会资产负债表和社会损益表等形式。

(3)增设预测财务报告。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可以采取文字与数据相结合的叙述报告式或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等形式。

(4)增设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是指企业在报告期间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参考文献

[1]宋永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亟待改进[J].财经科学,2007,(12).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3

财务报告是反映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就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上级部门等相关人员,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管理中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能够帮助企业的报告使用者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使企业的投资者或债权人做出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或继续持有企业的股份,而对于一些潜在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来决定其资金的去向。另外,财务报告还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与贷款的偿债能力提供资料。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准确的,例如:财务报告信息的严重失真、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都将严重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本文将就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分析

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一)数据可比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可比性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口径应当一致,相互之间可比。一般来说,在财务分析中经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数量上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并认真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利用数据说明存在差异的性质与程度。现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本期的实际数与上期的实际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当企业以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时,主要是为了检查企业制定计划的实施情况;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时,主要是借助这些数据来检查企业对定额的执行情况;当企业以本期的实际数与上一期的实际数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借助这些数据对有关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找出变化的规律,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出企业在同行业中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赶超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还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而很多企业在比较时对这些影响对比的数据因素往往考虑不全。

(二)数据可靠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这就造成企业分析与评价会计报表时存在着对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局限。造成这种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局限的因素有很多,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主观因素的而影响,企业选择的会计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客观因素:一直以来,会计核算主要是以币值的稳定作为假设的。即: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出现通货膨胀,其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此时企业财务核算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就会造成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的幅度是不可能以物价下跌的部分相互抵消的。可见如果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仍旧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就值得质疑。另外,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存在一些偶然的事件,那么也会影响到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产生差异。例如:向外界的捐赠、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导致企业发生的损失等。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的客观因素。

(三)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本身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法。但是,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法,都是依照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虽然在分析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这种分析已经是对企业的事后分析,也许企业的这些不良情况已经发生了,即使企业再采取补救措施也是为时已晚、时过境迁了。另外,这两种方法不论哪一种都是站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的角度来分析的,对于问题的解决束手无策。另外分析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有的指标的计算公式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比较、还有的指标是经过人为粉饰后出现在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只是最终的结果,而对于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无法得到体现。

三、影响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主要因素

(一)会计政策对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的影响

所谓会计政策主要是指在企业在处理各种会计业务或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惯例、基础、规则、或程序的总称。会计政策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市场体制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规定。但是,每一家企业的生产状况与经营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编制会计报告时所依据的会计政策也不尽相同。可见,会计政策的实施与执行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对一些会计政策做出了可自行选择的范围规定。例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等进行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损益表”中的存货项目与销货成本项目。再例如:折旧的计提,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来选择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来完成对折旧的计提。当然,企业选取的折旧方法不同,在损益表中对应的“销货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同一台机器设备,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提折旧时,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假如:企业的某台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0元,耐用的年限为4年,这四年中不包含折旧的销货成本为500000元,而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00元。如果我们采用固定资产使用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要比快速折旧法下计提的折旧小。因此,销货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高。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虽然会计核算中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现象,即使存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变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特别是在二战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有增无减。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通货膨胀,例如: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出现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依旧采取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那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带来影响,存在较大的虚假性。其实,通货膨胀的发生也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带来影响。对于企业的货币资产来说,物价的上涨必然导致企业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所列出的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是一致的。而对于企业的实物资产恰恰相反,实物资产按照历史成本来反映,所代表的是企业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实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账面价值。因此,实物资产的价值反映的价值偏低的现象十分常见。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这种资产低估的现象越是严重。

(三)期后会计事项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会计期间终了以后,即:编制完会计报告之后,还会发生很多影响会计报告效果的事项。一般来说,这种事项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对本期的会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这主要是指在会计期间内对这些事项并不完全了解,而在企业编制完成会计报表后才了解。例如:企业的一个大客户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而在企业核算的本会计期间内出现了破产的事项,那么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很可能出现高估、坏账费用出现低估的问题。第二种: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资产负债表计价的连续性或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严重影响以前会计年度所陈报的与本期的预测活动相关的事项。这些事项虽然并未对企业本期的财务报告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已经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了改变。

四、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局限性的对策

(一)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这就要求企业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时“去异求同”,将那些存在的不同的会计方法导致的差异从中剔除掉,将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事项剔除掉,在比较时最好选择同企业、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二)将物价的变动考虑其中

在核算时即使是按照了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来核算的,但是分析时也必须将物价变动的因素考虑在内,采用现实重置成本将各种数据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后进行比较。

(三)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在分析与评价时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例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每一种方法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四)及时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4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资产抵押能力;投资效率;投资不足;投资过度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财务报告通常被认为是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和促使公司管理者实施的投资决策更加符合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治理工具,尽管有的研究发现财务报告质量仅仅是缓解融资约束抑制冲突而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已有研究表明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越高就越能筹集更多的外部资金而进行更多投资(Benmelech和Bergman,2009)。在新古典经济学完美市场条件下,决定公司投资的唯一因素是投资项目的边际价值,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与冲突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市场并不完善。相关理论模型表明资产抵押作为一种保证机制,有助于降低外部资本提供者的投资风险,减少融资摩擦,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Chaney等,2012),有效改善公司融资能力使公司能进行更多投资,但是鲜有证据证明资产抵押能力对投资效率、特别是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有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财务报告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机制,及资产抵押能力在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财务报告质量在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下能否有效地发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尤其是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非效率投资的成因

公司投资效率主要取决于其融资能力和投资意愿。首先,公司需要有融资能力为其面临的投资机会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由于内部融资与外源融资无差异,公司投资决策与融资能力无关(modigliani和miller,1958),公司能为所有净现值大于零(npV>0)的投资项目筹集足够的资金,公司投资项目的边际价值是投资决策唯一的驱动力。然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外部资本提供者与公司及其管理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融资摩擦,从而使公司面临融资约束。因此,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由于不能筹集足够的资金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使公司实际投资规模小于最优投资规模,从而产生投资不足降低投资效率。其次,即使公司拥有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资金,也不能保证公司所有的投资决策都能使股东价值最大化,因为公司投资是否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投资意愿。由于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管理者往往会通过投资净现值小于零(npV

(二)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过影响公司融资能力和投资意愿进而发挥对投资效率的治理作用。首先,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告通过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降低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减少公司融资成本,提高公司融资能力,避免公司投资不足。例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有效降低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的估计风险,使投资者正确评估公司发行的股票价值并合理确定股票价格,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能力(myers和majluf,1984)。其次,投资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降低信息劣势,提高激励与监督公司管理者的能力,抑制管理者道德风险引发的冲突,促使公司管理者改善项目选择,抑制投资不足或过度,最大程度上确保其投资意愿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例如财务报告基本数据常常作为管理层薪酬契约的设计基础,同时作为公司特有信息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反馈作用对管理者进行激励与监督,提高管理者尽职勤勉程度,优化投资决策以获取更多的职位收益或避免被解雇(Bushman和Smith,2001;杨继伟,2011)。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背景,而在中国现阶段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是否显著相关仍需进一步探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效率。

鉴于财务报告质量在减少投资不足与抑制投资过度中的影响作用,我们也提出两个次假设:

假设1a: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表现出较低的投资不足。

假设1b: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表现出较低的投资过度。

(三)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使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融资摩擦使公司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完全满足。因此,公司常常面临融资约束,特别是民营控股公司更为明显(沈红波等,2010;屈文洲等,2011)。此外,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增加了作为内部人的公司管理者借助信息优势损害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资本提供者利益的可能性。当外部资本提供者理性预期到信息不对称与冲突存在时就会提高资本的预期回报率(Lambert等,2007),进而推高公司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公司融资能力的降低,当公司因融资能力较低导致不能筹集足够的资金时就会产生投资不足。资产抵押作为一种给外部资本提供者偿还资金的保障信号,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同时管理者为了避免丧失公司抵押的资产而努力选择正确的投资项目,促使投资决策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投资者利益。因此,资产抵押作为一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外部保证机制(李青原和王红建,2013)能有效减少融资摩擦,提高公司融资能力,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已有研究表明,当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较高时,公司融资能力和投资也随之增加(Benmelech和Bergman,2009;Chaney等,2012)。因此,资产抵押能力成为影响公司能否获得必要的资金从而有效进行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完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不存在,公司能够为全部投资机会筹集足够的资金,在这种情形下公司资产抵押能力与公司融资能力无关,也不会影响公司投资。然而一旦信息不对称增加,公司资产抵押能力就与公司融资能力密切相关。公司较低的资产抵押能力意味着外部资本提供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较高,这将导致公司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由于较低的资产抵押能力意味着贷款的安全性较低,贷款方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增加监督、提高利率和信用等级(Benmelech和Bergman,2009),使公司不得不减少债务融资进而转向权益融资,即使转向权益融资,信息不对称仍会降低公司股权融资能力进而提高融资成本。此时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对资产抵押能力起到替代作用,有效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融资摩擦。因此,对于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而言,较低的资产抵押能力提高投资者对公司透明度的需求,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在这种情形下对缓解融资约束减少投资不足更显得不可或缺。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资产抵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

本文选取2008-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所需的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公司终极股权性质通过手工收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信息获得。研究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观察值,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征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予以剔除;(2)剔除因资产重组、股权变更和战略转型等造成公司主营业务变化而导致无法准确进行行业分类的观察值;(3)剔除*St、St或者pt状态的上市公司,此类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不能持续,其投资行为与正常经营公司的投资行为差异较大;(4)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本文得到3726个样本观测值。

(二)主要变量定义

1.投资效率。学者们主要用Richardson(2006)残差模型度量特定公司的投资效率,该残差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通过构建公司预期投资模型估算出公司的最佳投资规模,再用公司实际投资规模减去估计最佳投资规模的估计残差作为投资效率的替代变量,估计残差为正则表示投资过度,估计残差为负则表示投资不足。因此,本文用该残差模型度量公司投资效率,模型结构如下:

表示滞后项,εi,t为模型回归残差。通过分行业和分年度对模型(1)进行线性回归,取该模型回归残差的绝对值然后乘以(-1)作为投资效率的替代变量,其值越小则表示投资效率越低,其值越大即越趋近于0则表示投资效率越高,越接近于最优投资水平。

2.财务报告质量。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最为重要(ecker等,2006)。会计盈余不仅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者薪酬契约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选取会计盈余中的应计质量、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度量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并且以这三个估计指标的加权指数构建财务报告质量指数,以缓解单个指标存在的误差和极端值影响。

(1)应计质量。在应计制度下,公司通过线性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应计利润。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线性估计误差越小,应计利润计算越准确,则表示公司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经营信息越精确,也就意味着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越高。本文运用Dechow和Dichev(2002)构建的模型度量应计质量,模型结构如下:

年的经营现金流量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εi,t为模型回归残差。通过分行业和分年度对模型(2)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该模型的回归残差项,计算其标准差并以标准差的绝对值度量公司的应计质量。标准差的绝对值越小意味着公司应计质量越高,财务报告质量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2)盈余平滑度。盈余平滑度是指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盈余与真实收益之间的偏离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公司应计项目变化与现金流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Bhattacharya等,2003)。盈余平滑度越高表示公司管理者操纵会计盈余以隐匿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程度越大,这将削弱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降低财务报告质量。本文运用Francis等(2005)建立的模型,通过计算公司线下项目前利润的变化程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程度的比值表示盈余平滑度,计算公式为:

eSi,t=σ(pRoi,t)σ(CFoi,t)(3)

其中eS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盈余平滑度,σ(CF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标准差,σ(pR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线下项目前利润的标准差。eSi,t值越高意味着盈余平滑度越低,财务报告质量越高;eSi,t值越低意味着盈余平滑度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低。

(3)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好消息的确认要严于对坏消息的确认,即推迟确认收益而加速确认损失,降低应计利润,减少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噪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运用截面Jones模型计算累积操纵性应计利润度量会计稳健性,模型结构如下:

tai,t=β0+β1(1/asseti,t)+β2ΔRevi,t+β3ppei,t+β4Roai,t+εi,t(4)

其中ta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等于线下项目前利润与经营净现金流量之差;asset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年初总资产,ΔRev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营业收入变化额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ppe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Roa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资产回报率;εi,t为模型回归残差,表示公司i第t年的累积操纵性应计利润。累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会计稳健性越低,财务报告质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4)财务报告质量指数。为了综合反映各种度量财务报告质量指标并使研究样本信息含量最大化,本文构建一种加权平均综合指数度量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该方法就是通过加权百分位数赋值方法定义财务报告质量指数。具体而言,将应计质量、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这三个度量指标按照大小排序并赋予其所在位次的百分位数值,再将所得的百分位数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财务报告质量指数,即:

FRQi,t=[D(Cai,t)+D(eSi,t)+D(tai,t)]3(5)

其中FR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财务报告质量指数,D(Ca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用应计质量模型计算出的应计质量分位数,D(eS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用盈余平滑度模型计算出的盈余平滑度分位数,D(ta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用截面Jones模型计算出的会计稳健性分位数。

3.资产抵押能力。公司的业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固定资产与存货等资产的配置,而资产抵押能力取决于公司固定资产与存货等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本文借鉴almeida和Campello(2007)提出的计算公司资产变现期望价值的资产抵押模型度量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该模型结构如下:

CV=V1+0715V2+0547V3+0535V4(6)

其中CV表示公司资产抵押能力,V1表示公司货币资金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V2表示公司应收账款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V3表示公司存货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V4表示公司固定资产与当期平均总资产的比值。

(三)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公司财务特征如资产规模、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和公司治理特征如高管薪酬、管理费用、经营现金流波动性及股权性质等相关变量作为实证模型控制变量,为了避免投资效率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存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财务报告质量与控制变量均采用滞后一期的数值构建本文的实证检验模型,模型结构如下:

表1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本文总样本为3726个,其中2056个公司属于投资不足样本,占样本总数的552%,1670个公司属于投资过度样本,占样本总数的448%,说明现阶段投资不足的上市公司较多,这可能由于公司普遍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而导致不能满足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总样本投资效率的均值是-00752,中位数为-00519,最小值为-14152,最大值为0,说明样本公司投资效率较低且公司之间的投资效率差异较大。样本公司投资不足的均值是-00691,中间值是-00483;投资过度的均值是-00823,中位数是-00562,说明归属于投资过度的上市公司其非效率投资程度要高于归属于投资不足的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即在非效率投资程度上投资过度要高于投资不足。财务报告质量指数的均值是06135,中位数是05986,最小值为00417,最大值为09698,说明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质量差异较大。资产抵押能力的均值是05766,中位数是05408,最小值为01094,最大值为08829,说明不同上市公司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可变现值差异较大。

(二)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表2列示了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从表中第(1)列可以看出财务报告质量指数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647,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揭示了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这说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过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信息,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劣势,减少了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提高投资者激励与监督公司管理者的能力,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冲突,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这说明财务报告质量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下也能发挥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更进一步,本文分别以构建财务报告质量指数的三个指标为解释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应计质量、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表2中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看出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2和00475,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表2中第(4)列显示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的相关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不能得出会计稳健性能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会计稳健性促使厌恶风险的公司管理者采取谨慎的投资行为从而抑制了投资过度并加剧了投资不足。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主营业务增长率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显著为负,说明主营业务增长率较高的公司既可能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投资不足,也可能因为管理者过度扩张而导致投资过度,从而降低投资效率;高管薪酬与公司投资效率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投资者设计的薪酬契约能有效发挥对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时,管理者就会在薪酬利益动机的激发下抑制懈怠渎职行为,改善项目选择,力求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经营现金流量波动性与投资效率的相关系数为负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经营现金流波动越大的公司既可能投资不足也可能投资过度从而降低投资效率;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管理费用、是否属于国有控股,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3列示了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结果,从表3中第(1)列和第(5)列可以看出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指数分别与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15和00722,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过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减少投资者的逆向选择缓解公司融资约束,降低公司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减少冲突,减少投资不足或抑制投资过度,有力地验证了假设1a和假设1b。

本文以构建财务报告质量指数的三个指标为解释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应计质量、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分别与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投资不足样本而言,从表3中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看出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不足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61和00326,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不足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表中第(4)列显示会计稳健性与投资不足的相关系数为-00121,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会计稳健性可能促使厌恶风险的公司管理者实施较为谨慎的投资行为,从而对投资不足具有恶化作用。对于投资过度样本而言,从表3中的第(6)列、第(7)列可以看出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过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16和00743,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与投资过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公司其投资过度程度越低,而第(8)列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过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三)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表4列示了财务报告质量与资产抵押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根据本文构建的实证模型(8),DumCVi,t-1作为哑变量,当公司资产抵押能力低于样本的中间值时取1,否则取0,FRQi,t-1*DumCVi,t-1表示财务报告质量与资产抵押能力的交互效应。在此模型中,β1表示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能力高于样本中间值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β1+β3表示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能力低于样本中间值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对于总样本而言,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较低时,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大小为β1+β3=00624+00105=00729,明显大于资产抵押能力较高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00624),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较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大。

本文将总样本公司分为投资不足样本和投资过度样本,对于投资不足样本而言,在资产抵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大小为β1+β3=00481+00323=00804,明显大于资产抵押能力较高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00481),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较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作用更大。这说明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较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此时财务报告显得更为重要,更能起到缓解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用,更能减少融资摩擦,使公司有能力为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更能减少公司投资不足,有力地验证了假设2。然而对于投资过度样本而言,由于其丰富的内部资源,资产抵押能力的高低与投资过度关系不大,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较低的公司中和资产抵押较高的公司中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没有很大差异。

(四)稳健性分析

为了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首先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Kunbhakar和parmeter,2009)度量投资效率,通过分别计算融资约束影响的投资不足程度和冲突影响的投资过度程度,得出公司整体非效率投资程度,以此度量公司投资效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次,为了尽量缓解盈余质量和投资效率之间潜在的内生性,如公司业绩较差的管理者在进行非效率投资的同时为了掩盖其行为而披露质量较差的会计盈余信息,或者管理者倾向于披露更好的消息而不愿意披露较差的消息,正所谓“报喜不报忧”导致优质公司的管理者披露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因而采用滞后两期的盈余质量作为解释变量来考察其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借鉴Campello和Giambona(2012)使用的公司账面固定资产总额与公司账面总资产之间的比值作为资产抵押能力的替代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实证检验所得到的回归结果依然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Richardson(2006)残差模型度量公司投资效率,以almeida和Campello(2007)资产抵押价值模型度量资产抵押能力,以应计质量、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以及它们构建的指数度量财务报告质量,在考虑公司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特征的前提下,实证检验了财务报告质量、资产抵押能力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这说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显著增加公司透明度,提高公司融资能力,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并促使公司管理者改进投资项目选择,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这表明财务报告质量在新兴资本市场中也能有效发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度分别与投资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可能源于会计稳健性迫使厌恶风险的公司管理者减少投资过度,并加剧投资不足,因而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关系不明显。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公司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越低。这说明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过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信息,能有效降低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投资者的估计风险和逆向选择,增强公司融资能力,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减少公司投资不足;同时,能有效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与监督能力,并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反馈作用对公司管理者进行激励与监督,降低冲突程度,优化投资决策,促使公司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更加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抑制公司投资过度。其中,应计质量越高,公司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越低;盈余平滑度越低,公司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越低。

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总体上说,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大。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而言,由于其融资能力较低而存在较高的融资约束,此时财务报告质量在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作用过程中较为重要,而资产抵押作为一种外部保障机制对公司融资能力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在资产抵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更大,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价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对于投资过度的公司而言,由于其存在丰富的内部资源,资产抵押能力对公司投资影响不大,此时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没有很大差异。本文基于财务报告质量与资产抵押能力的交互效应检验了它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这说明财务报告质量在发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时存在一定的“状态依存性”。

(二)启示

1.加快建设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最大程度发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在公司投资效率治理中的作用。中国会计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更有利于公司财务信息的如实披露,证券监管部门从公平、公正与公开这三个方面对公司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考核,再从经济后果方面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股票市场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有效的反馈作用,激励公司做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2.公司投资者在对管理者进行薪酬契约设计时可参考财务报告基本信息,力求设计一个监督成本较低、激励效果较好的管理层薪酬契约,使公司管理者的私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并且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促使公司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行为更加符合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因为作为公司外部人的投资者,与作为公司内部实际控制人的管理者相比,处于信息劣势,因而有必要通过激励合同设计,使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函数与投资者的利益函数更趋于一致,促使公司管理者提高尽职勤勉程度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增加股东价值。

3.公司管理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及投资时要综合考虑公司自身资产抵押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对于轻资产的公司而言,由于其资产抵押能力较低,公司管理者更应重视提供优质的财务报告以对较低的资产抵押能力产生替代作用,提高公司透明度,降低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投资风险,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减少公司投资不足,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对于重资产的公司而言,其虽有足够的资产抵押能力保障公司的投资资金需求,公司管理者也应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传递公司良好的信息给外部资本市场,降低投资者对公司股票进行错误定价的概率,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减少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成本,增加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Bushman,R.,anda.Smith.Financialaccountinginformationand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1,31(1-3):237-333.

[2]Biddle,G.,andG.Hilary.accountingQualityandFirm-levelCapitalinvestment[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5):963-982.

[3]Biddle,G.,G.Hilary,andR.S.Verdi.HowDoes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Relatetoinvestmentsefficienc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9,48(2-3):112-131.

[4]Chen,F.,o.Hope,Q.Li,andX.wang.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andinvestmentefficiencyofprivateFirmsinemergingmarkets[J].theaccountingReview,2011,86(3):1255-1288.

[5]Benmelech,B.,andB.Bergman.Collateralpric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9,91(3):339-360.

[6]Chaney,t.,D.Sraer,andD.thesmar.theCollateralChannel:HowRealestateShocksaffectCorporate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2,102(6):2381-2409.

[7]modigliani,F.,andm.miller.theCostofCapital,Corporation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8,48(3):261-297.

[8]Jensen,m.C.andw.H.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42(1):305-360.

[9]Jensen,m.C.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769(1):323-329.

[10]Jensen,m.C.themodernindustrialRevolution,exit,andtheFailureofinternalControlSystems[J].JournalofFinance,1993,48(2):831-880.

[11]Shleifer,a.,andR.w.Vishny.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e,1997,52(2):737-783.

[12]Bertrand,m.andS.mullainathan.enjoyingtheQuietLife?CorporateGovernanceandmanagerialpreferenc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3,111(5):1043-1075.

[13]myers,S.C.,andm.S.majluf.CorporateFinancingandinvestmentDecisions:whenFirmsHaveinformationthatinvestorsDonotHav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4,13(2):187-221.

[14]Campello,m.andR.Hackbarth.theFirm-levelCreditmultiplier[J].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2012,21(2):446-472.

[15]Richardson,S.over-investmentofFreeCashFlow[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6,11(2-3):159-189.

[16]Gomariz,F.,andJ.Ballesta.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Debtmaturityandinvestmentefficiency[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14,40(2):494-506.

[17]ecker,F.,F.Francis,i.Kim,p.olsson,andK.Schipper.aReturns-basedRepresentationofearningsQuality[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4):749-780.

[18]Dechow,p.,andi.Dichev.theQualityofaccrualsandearnings:theRoleofaccrualestimationerrors[J].theaccountingReview,2002,77(Supplement):35-59.

[19]Bhattacharya,U.,H.Daouk,andm.welker.theworldpricingofearningsopacity.theaccountingReview,2003,78(2):641-678.

[20]Francis,J.,R.LaFond,p.olsson,andK.Schipper.themarketpricingofaccruals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5,39(2):295-327.

[21]almeida,H.,andm.Campello.FinancialConstraints,assettangibility,andCorporateinvestment[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7,20(4):1429-1460.

[22]Balakrishnan,K.,J.Core,andR.S.Veri.theRelationBetweenReportingQualityandFinancingandinvestment:evidenceFromShockstoFinancingCapacit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4,54(2):516-553

[23]Kumbhakar,S.,andC.parmeter.theeffectsofmatchUncertaintyandBargainingonLabormarketoutcomes:evidenceFromFirmandworkerSpecificestimates[J].Journalofproductivityanalysis,2009,31(1):1-14.

[24]Campello,m.,ande.Giambona.RealassetsandCapital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2012,33(4):642-661.

[25]杨继伟.股价信息含量与资本投资效率――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5):99-108.

[26]沈红波,寇宏,张川.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55-64.

[27]屈文洲,谢雅璐,叶玉妹.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6):105-117.

[28]李青原,王红建.货币政策、资产可抵押性、现金流与公司投资―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6):31-45.

[29]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8):110-121.

[30]刘慧龙,王成方,吴联生.决策权配置、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4(8):93-106.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5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课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简称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效率

1引言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人员利用企业的财务相关数据,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进展情况、日常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财务分析报告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迅速全面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要求较高,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完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现状以及问题,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

2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现状及问题

2.1财务分析报告现状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财务分析报告是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化的展示以及文字描述。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往往以会计报表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种数据的相对比率进行刻画,包括企业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收益等,从中可以计算得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常用的二级指标。我国的企业财务分析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很少对审计报告以及会计报表进行注释分析,因此许多小型企业利用这一漏洞,修改经营不佳的销售业绩,向社会以及消费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使得原本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看起来利润十分丰厚,严重影响了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2.2我国财务分析报告常见问题

(1)时效性有待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主要是企业高管以及部门相关负责人,通过阅读报告快速掌握企业财务动态。财务报告是对上一阶段财务情况的总结,一般分为周报,半月报,月度报告,季度报告与年度报告,由于数据的延时性以及财务数据处理消耗的时间较长,因此当财务数据整理完成后,仍然需要1-2天的时间完成周报,1-2周的时间完成季度报告。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降低,对决策的辅助作用也有所降低。(2)针对性较差。财务分析报告带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某一阶段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管理者的后期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由于我国许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有限,缺少整体的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整理思维,难以将财务数据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将具体的问题分析透彻,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3提高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中小型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知识的专业性以及业务逻辑的理解性上都有所欠缺,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以及招聘专业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定期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邀请行业知名人士前来讲座,将培训计入员工的绩效考核,监督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财务知识,提高处理数据能力;此外,也应该积极鼓励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进行交接,只有充分理解了业务逻辑,财务人员才能抓住财务分析的重点分析对象,提高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效率。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优厚的待遇以及人才晋升制度吸引外界人才加入,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整体质量。最后,企业也可以积极与高校合作,参与到高校课题中,将学术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操作环节,提高财务分析工作效率。(2)加强财务基本工作管理。财务基本工作的效率是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保证。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财务数据后台,由财务部门进行台账管理,将财务信息按照地域以及时间进行有序的排列,定期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简化撰写报告时财务数据的提取以及对比分析环节的工作量,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有效性。其次,财务人员应当保持敏感的财务数据性,实时记录相关支出以及重要事项,从时间、计划、预算、实际花费等多个方面进行存档,方便今后工作查询。最后,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向企业各个部门收集相关报表,及时提出报表格式以及内容问题,建立统一的报表管理方式,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做准备。(3)加强了解企业内部信息。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以及业务逻辑,才能够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运转情况。因此,财务负责人应该深入到产品研发。运营,销售,采购等诸多部门,对工作流程,产品特点,销售规律,大客户基本情况等信息进行必要的了解,扩大财务分析的视野与角度,结合企业的基本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探索分析,保证财务报告具备较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如对于某小型企业来说,核心产品为该企业带来了超过50%的利润收益,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参与制定一套特定的监控分析体系,及时了解产品原材料。库存。生产成本,销售利润等数据的变化,密切关注该产品各项财务指标数据变动对于企业整体财务数据变动的影响。此外,财务人员也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变化,市场政策变化,库存处理方式变化等诸多外界因素变化对企业的利润自己成本支出的影响,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

4结语

综合上述,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高管迅速了解企业阶段性运营现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存在一定问题,如针对性较差,难以对实际的业务起到指导性作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不能提供高质量分析报告等。近年来,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也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优化日常财务管理流程,鼓励部门合作,为财务工作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基础。

作者:蒋铮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小平,雷鸣,王成霞.关于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13(1).

[2]张美红.浅析如何提高集团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质量[J].大众投资指南,2017(2).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7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提出对财务报告分析应结合的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背景资料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包含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说明。在这三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八项。前四项是原来就有的,此次作了重大修改,后四项是此次新增的。这八项关于财务报告的具体准则差不多占了整个具体会计准则的五分之一,形成了较为规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那么,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何影响?新会计准则框架结构下,如何理解财务报告的内涵、从而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在继续使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找寻更多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财务报告分析中来。比如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得出许多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预示着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前景是光明的。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8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财务分析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财务分析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财务分析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

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

“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财务分析报告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二)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9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在继续使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找寻更多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财务报告分析中来。比如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得出许多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预示着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前景是光明的。

财务报告与分析篇10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遵循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原则;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98011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中的常见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体上看,有以下三点:1.1 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单一,与企业管理脱节我们知道,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首先是企业领导,企业领导希望看到的分析报告是一份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回答问题的财务分析报告,而财务部门由于与领导沟通不足,做财务分析时常常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论数据,与企业管理脱节。整个财务分析报告里都是反映的财务指标,内容十分单一。1.2 现有财务分析报告通常忽视了各指标间的联系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容易陷人从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误区,即使使用多个指标进行判断,一般也只是将各个指标数值的计算结果简单地进行加权计算,然后做出判断,而不善于将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具体表现为:在进行资金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方面的分析时,忽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指标的变化;在进行盈利性、成长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分析时忽视资产类指标。而事实上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1.3 现有财务报告使得财务分析容易简单化、绝对化现有财务分析报告列示的内容较简单,不能从对比是财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具体企业之间产品品种、经营战略和理财原则的不同,使得财务数据和指标间的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行业平均值或最好值对一个具体企业评判时所得到的结论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在财务分析对比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找出本企业自身情况相同或相似的单位作参照,不能简单化、绝对化。一个财务指标数值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财务状况也可能是多种情况导致的。2 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遵循的原则广大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以此为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财务分析旨在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因此,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财务分析报告既要肯定成绩,但也不回避矛盾,要实事求是地全面看间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不能讳疾忌医。惟有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财务人员必须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深人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多看经济活动相关资料,多记录各方情况、典型事例、重要数据,多分析研究、尽量多占有材料。只有财务人员对业务了如指掌,再加上对财务的敏感性和判断性,才能对经济业务的合理、合规性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2.2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充分发挥财务分析作用,首先应如实、充分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达到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费用,增加盈利的目的。根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2.3 坚决贯彻重要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其重要性大小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要的,对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的内容不仅要较为详细地反映,而且要放在报告前面。对于可作为决策参考的不太重要的内容则放在报告后面做较为简略的反映。3 写好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企业应按半年、全年财务决策的要求各撰写一次综合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可根据需要随时撰写。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需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1 要做好撰写前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是一个调查过程,深入全面的调查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但调查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要点,经常搜集积累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间接的书面资料,又包括从直属企业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包括:(1)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2)历年财务报告的历年财务分析报告;(3)各类报纸、杂志公布有关资料;(4)统计资料或年度财务计划。各种资料搜集齐全后,要加以整理核实,保证其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所框想的分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核实资料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Cm(25*3〗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应根据分析的内容要点做些摘记,合理分类,以便查找和使用。3.2 要了解报告阅读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财务报告的使用人按其对财务分析要求目的不同,主要有: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等。对外的财务报告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不适合特殊使用人的特定要求。例如,给投资人的财务分析报告应重点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给债权人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以企业的报酬,风险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盈利状况为重点。3.3 拓展披露内容,特别是对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分析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市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市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用这种收益也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3.4 注意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的目、周、旬、月、季、年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的专项分析报告。一般来说,下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报告,除了需要贴切、筒洁、醒目的标题,还要有与其标题相容的五个方面内容,即导语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俗称五段论式。导语段要揭示主题,交作动机或目的;说明段,是对企业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分析段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说明的前提下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评价段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对经营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建议段是财务分析报告的结尾,要根据分析评议韵结论,对经营管理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3.5 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发展。(3)不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都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参考文献[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肖斌.关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