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医疗应急预案十篇学校医疗应急预案十篇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50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1

高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及其周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2]。学校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一是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流感、肺结核、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潜伏着一定的流行危险;二是食物中毒,学校食品需求高度集中,需要监管的环节较多,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发生食品卫生事件。

近年来高等学校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时有发生,给大学校园的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等学校师生健康,教育部2009年8月下发《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职责,要求学校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认真排查各类卫生安全隐患,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事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2]。

2高等学校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凸显出校医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等学校医院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求。学校医院隶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靠学校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也要靠学校人事部门调配,医院没有自,业务上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行政上受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医院的发展很难引起重视。医疗设备简单陈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限制医院维持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比如我校医院在编人员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人),临时合同制卫生技术人员19人,分别注册在三个校区,服务近20000名学生,2500名教工。医务人员退休自然减员,年轻医师补充不进来。目前只有内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有合格的执业医师,导致科室建设不健全,限制了临床业务的开展;医技科室人员有的兼职,有的科室只有一个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不能参与24h值班。

22学校现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行政性强,专业性、法制性、有效性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组成人员多为各部门负责人,其工作人员和机构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学校领导的指挥调动起关键作用,往往会在事件的监测、报告、落实措施过程中受到不利于事件控制的行政干预。学生密度大、群体生活的特殊性,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带来不可忽视的困难,比如传染病报告、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观察、紧急应急性预防接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等等,均包含严谨的科学性和法治性,缺乏专业化的应急管理队伍往往延误事态控制。校医院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不可缺的职能部门,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及其生活照顾,靠有限医务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往往捉衿见肘,需要学校领导的协调和支持,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确保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23医疗保健经费投入不到位,健康教育开展不够平衡。医院开展健康教育,需要学校规范支持,包括制度的建立、与学校有关部门的协调、经费的投入等。没有形成规范化支持环境,校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勉强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性任务,无规范化、程序化健康教育规划。对学生的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实际应急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纸空谈,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缺少认知和行为上的应对能力,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

3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完善

31加强高等学校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本卫生人员队伍建设。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员工的医疗需求不断提高,医院也应与时俱进、合理定位,科学发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建设应纳入学校基建总体规划。其建筑面积按《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基建与设备费、经常性经费、预防经费、健康教育经费,应纳入学校年度预算[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建设,基本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以满足基本的医疗预防需求。尤其是增加校医编制,加强预防、医疗、检验等技术部门骨干力量,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以适应高等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的需求。

32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管理。建立预检分诊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食品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异常诊断信息快速反应流程,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尚未发生之前,应尽可能将其消灭、化解在萌芽状态;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做好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储备工作。

33注重风险意识的培养。高等学校学生的流动性较高,每年都有新生入校,需要对进校新生进行风险意识与应对能力培训。校医院应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公众宣传教育,将应急处理基本知识、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食品卫生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大学生入学教育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34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制订迅速、有效、有序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从而使危机应对更为程序化、制度化[3]。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求,制定医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制度,责任到人。预案应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两方面。一方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审核、危险评估、危险控制;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患者的应急救治。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报告,并于第一时间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措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及时发现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对程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5建立与上级疾控部门、医疗机构、及校内有关部门的联系机制,加强合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学校学生相对集中,一旦有传染病爆发或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突发事件的控制、危重患者的转诊、患者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等,需要医院与上级疾控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技术支持;与上级医院联系及时转诊重患者;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联系,协助做好患病学生隔离、密切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的督促和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8.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2

幼儿园结核病应急预案

结核病应急预案为进一步维护学校发展和学校稳定,将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结合我学院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形式需要,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名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防制学校结核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能分工

1、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及时报告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积极配合当地疾控中心的控疾工作以及具体控疾措施的落实工作。

3、负责在校治疗的非传染性肺结核学生以及预防性治疗学生的督导化疗管理工作。

4、消毒:宿舍、教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4次,每次半小时;每天暴晒被褥2—4小时;桌上、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

5、健康教育:重点介绍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结核感染与发病的关系、预防性治疗的意义等,提高广大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水平。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1、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2、加强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

3、把好学校师生入校和在校期间体检关。

4、加强学校结核病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筛查。

5、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工作,倡导校园文明。

五、疫情监测和报告

1、班主任、班干部、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掌握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推荐去校医务所检查。

2、校医务所的医务人员应提高警觉醒,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X线胸片检查以及痰涂片细菌学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属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确诊治疗。

六、疫情报告程序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

班主任老师、校医务所

区疾控中心学院领导小组

七、应急处理措施

1、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

(1)结核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结核病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如果同班、同宿舍发现了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要对与该病例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进行筛查;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同学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患者,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患者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学生;同时,要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对筛查发现的ppD强阳性,胸部X光片正常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

(2)筛查方法:胸部X线检查和ppD试验

2、疫点、疫区的处理

对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对未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换气。

3、治疗、预防

对确诊结核病病例,要登记其信息,并提供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努力降低二病率,阻断疫情蔓延。休学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进行全程督导治疗管理。

4、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结核病知识讲座和结核病信息宣传,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时要避开他人,教室和宿舍要勤通风,师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八、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有计划的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窗或开展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提高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特别是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依据诊断建议书进行疾病登记、报告,不得隐瞒。

4、组织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肺结核病人亲密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3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学校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二)指定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三)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1、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①首选校医或保健教师;②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③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④必须为学校或者幼儿园的在编人员。

2、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②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④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四、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五、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①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②校医(保健教师)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学校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心校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①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②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③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④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⑤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教体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⑦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⑧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l

六、善后处理

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4

学校是人员密集密集区,为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和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制定《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等规定,特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校医院成立甲型流感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本珍以及分管校医院的副总经理李权任组长,校医院院长程雅菊、副院长燕涛、院长助理刘雅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司办公室、督查办、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动力中心、修缮中心、商务部、车队、市场发展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护小组、物质后勤保障小组、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二)人员和职责分工

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杨本珍(13508161989)李权(13908160913)

副组长:陈雅菊燕涛刘雅

成员:刘学勤廖鲁澜许丹丽

2、医疗救护小组

组长:燕涛(13981607572)

副组长:刘雅刘学勤廖鲁澜

成员:陈文彩、张晋蜀、蒋代芳、段晓云、王华、卢成芳、彭唯、林远秀、胡奇章、王光丽、陈亚英、杨晓萍、周进、顾燕、陈媛、杨思琦、杨雪娇、陈晓清、谢宇

3、物质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陈雅菊(13981619685)

副组长:刘雅

成员:廖鲁澜、许丹丽、杨群英、钟敏、周进、冯春莲、付静、邱超兰

4、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组长:刘雅(13981607532)

副组长:廖鲁澜

成员:杨群英、郑秋、钟敏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甲型流感的宣传、预防培训和疫情检测与报告工作。

2、组织相关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会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及进行事件后果评估。

3、组织领导甲型流感诊治、疑似病人(病人)的隔离、救治、病区和环境消毒,协调病人的转送。

4、组织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救治、现场救援等应急处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演练。

5、协助雅安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部门作好甲型流感应急处置和相关工作。

6、负责与校内各单位的密切联系,监测师生健康状况。

三、日常监测预警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

(一)日常监测机制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由校医院各诊断室、发热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护理部、化验室和放射科组成,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确定责任报告人:首诊的医务人员,检验科人员、护理人员、放射科人员。

3、建立校医院发热病人登记制度,对来诊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去向等进行登记。

4、校医院加强对校食堂、学生公寓的卫生监督检查,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

甲型流感期间的专线联系,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5、建立校医院值班电话,并24小时开通(2882437)。

6、保持信息畅通,有疫情及时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二)信息报告程序及时限

1、各单位如发现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校医院,校医院责任报告人立即上报医院甲型流感应急领导小组,由小组会诊,按“甲类”传染病在2小时内报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和学校主管部门。一旦发现甲型流感病例,应实行每日报告制度。

2、发现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疑似病例时,立即送往校医院,在运送校医院的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或报告相关部门,校医院值班人员按照发热门诊工作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时,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四、应急技术、人才储备

1、做好师生甲型流感的预防宣教工作包括:网上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等。

2、负责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防控甲型流感应急处理技术操作和协调配合演练。

3、校医院建立常设的应急医疗队伍,人员变动及时报告,确保召之即来。

五、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储备

校医院按照甲型流感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医院应配备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药品。要求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有关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登记入库,及时补充,确保质量,以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

六、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一)处置原则:甲型流感传染性和致病力强,应按“甲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即疫情报告、疫点和疫区处理均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协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甲型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上报学校后,采取控制措施。

(三)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立即对疫情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校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及时请求上级医院予以支援。同时校医院对前来就诊的疑似甲型流感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四)现场处置:对甲型流感病人的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进行严密的消毒和处置。病区、环境、地面、墙壁、门窗,物品表面、病人痰液、分泌物等用含氯消毒剂。

(五)病人转送:发现甲型流感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应当将病历复印件随病人转送到指定的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和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雅安市甲型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六)当发生甲型流感疫情时,校医院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设立发热门诊分检处,为每个发热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测量体温做到每人一表一消毒,在发热门诊安排医生专门接待发热病人。

2、急诊病人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要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为流行病调查提供详实的流病资料。医院坚持每天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3、对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4、甲型流感疑似病人需要转诊,报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意,按规定程序转运。决不轻易放过一个疑似病人,不漏掉一个需观察病例。疑似病人或需留观病人不得自行离开隔离区,去向必须明确,校医院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甲型流感疑似病人进行就地隔离。

5、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按照防范“甲型流感”消毒的规定进行环境或室内的消毒,特别加强对校医院发热门、急诊、治疗室、留观室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

6、要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给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备用品,提供饮食、休息等方便条件。

7、建立晨检制度,为每个学生宿舍发体温计,号召学生自检晨间体温,及时掌握健康状况,一旦发热超过38℃,有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要立即报告宿管人员和老师,并立即就医。

七、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甲型流感疫情的医学观察点(隔离区),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凡与甲型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学校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动员其隔离,进行1周医学观察。

2、组织广大师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清扫消毒不留空白。学校的教室、食堂餐厅、师生集体宿舍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随时保持通风换气。学校应重点加强排水沟、污水排放沟、垃圾堆放点、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杀灭工作,消除蚊蝇孳生,认真开展除“四害”工作。

3、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4、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5、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员工、医院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6、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7、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甲型流感发生当日起各单位外出人员必须向其所在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校医院报到,由校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8、对从甲型流感疫情重点区域返校的人员,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实习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9、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向校内所有教职工、学生发放甲型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单。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媒体,普及预防甲型流感知识。同时,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做好群防群治,保持校园的稳定环境。

附件一: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发热门诊分检处

首先让其戴口罩(本人如无,发给一个)

体温≥38℃

发热门诊就诊、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史)、门诊记录

测体温、开胸片、血常规申请单,

综合分析

疑似甲型流感

排除甲型流感

就地隔离(上报区疾控中心电话:2611599

转普通门诊

和校医院应急小组),请专家会诊

疑似(转送定点医院)

医学观察

确诊

(按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转送)

排除甲型流感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5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大奋斗目标”和“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解决“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全县卫生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半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卫生工作

1、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实施第二轮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要求,我县新招聘了6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今年争取到第一批扩大内需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0万元,三汇镇、涌兴镇中心卫生院各50万元。

3、对白兔,鹤林,静边镇,清溪场镇,三板,土溪镇,岩峰镇等七个卫生院扩大内需建设,总投资633万元,预计八月底主体工程竣工。

(二)城市卫生工作

1、县医院外科大楼改建,系香港政府灾后援建项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会通过后实施。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开展工作,在基线调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规定的方案进行,先后派出15名医护人员到省市培训全科医师、全科护士。

(三)公共卫生

1、加强了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传染科的设备装备,加快了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

2、进一步落实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先后印发了《**县卫生系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县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工作计划》、《**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疫情处置预案》、《**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预检分诊会诊转诊制度》、《**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修订了《**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医疗救护、救灾防病处置等组236个,落实县、镇、乡应急人员共340人,同时组建了卫生应急专家组数据库共49人。对机关工作人员、县属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以及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或公卫科长共100余人,进行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和考试。

(四)新农合医疗制度稳步完善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看病贵”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工作的通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收到较好效果。

(五)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圆满完成了与我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我县公民闫勇和与其接触的有关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和居家观察任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好评。

3、对结核病、艾滋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加强了宣传、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落实了责任。

(六)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2、新生儿疾病筛查2300例,筛查率达到42.15%;对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妇幼医生68人进行了妇幼卫生报表网络直报培训。

3、努力降低

(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为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今年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进行了集中培训、考试、考核,为全国首次乡村医生换证、注册奠定了基础。

2、加强医院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开服务承诺,公示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让病人来则安心,走则高兴。

3、抓继续医学教育。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好医生网卡563张。对乡村医生远程教育学员进行了模拟考试,为毕业考试打下基础。其他进修培训工作正常进行。

(八)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九)卫生执法力度加大

1、对医疗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两个清理整治组,分别由杨汝奇副局长和瞿海林副局长带队,对全县医疗市场、娱乐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4、对全县123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率达到97.7%,对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把整改落到实处。

(十)中医工作不断加强

1、开展**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培训师资60名,分批对全县6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7所村卫生站确定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为全县中医药在岗临床人员100余名(50岁以下)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培训报名。

(十一)医疗行风明显好转

1、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2009年全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按照县纪委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和“卫生系统商业贿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加强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药品价格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执行《达州市医疗服务价格》规定。

4、实行首诊责任制,医务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诊断治疗。医生对不属于责任范围内的,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诊治,无推诿患者现象发生。

5、医务人员对病人实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了大处方,滥检查的做法。

(十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1、我局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正副职领导多次学习《**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围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我该怎么办?”开展了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了责任及过错责任追究,每个职工自觉把责任落到实处,主动把责任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办公室设备存放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

2、坚持每周五对责任片区进行集中清扫和日常卫生监督,保证了责任片区整洁、有序。在日常卫生监督时,我们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意义向广大居民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功德意识,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3月27日,卫生局召开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观动员大会精神,同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印发了《**县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方法、要求。做到按规定动作进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领导撰写调研报告15篇,党员干部写学习心得300余篇,办学习专栏8期,信息简报36期,宣传标语8条。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农村卫生基础差,底子薄,诊疗水平普遍较低,卫生服务能力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提高。

2、医技人员短缺、基层人才引进难和流失严重,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招聘困难。

3、地方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缺乏,不能适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

2、坚持不懈地按要求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2009年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3、接待处理。全面完成积案化解年任务;完成县人大、县政协的提案、议案。

4、全面启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程。各医疗单位要按照5月26日《全县妇幼卫生暨社区卫生工作会》上的要求,将妇幼卫生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5、抓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料积累,做好审计准备,按时搞好竣工验收。

6、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预案,落实应急设备设施,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有效控制传染病。进一步做好各类重点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要求做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8%。

8、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培训妇保人员,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55/10万和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0%以上。

9、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第一年方案实施第二周期医院管理活动,落实医院评审、评价制度,制定惠民医疗措施、开展惠民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严格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按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0、努力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做好巩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力争中医门急诊量达到县、乡、村门急诊总量的40%;积极建设中医特设专病、专科,走特色效益之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新成果的运用。

11、不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卫生法规的社会普及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落实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保护群众健康权益。

1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拨培养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促进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妥善解决农村和城市人才问题,探索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有效办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6

(一)属地负责

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的甲型Hlnl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区政府对全区实施统一指挥和调度。

(二)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三)分级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甲型H1nl流感疫情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工作方案。

(四)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财力、物力储备,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早处理等“六早”要求,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五)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六)科学防治

依靠科学技术防治甲型H1n1流感,规范防治措施及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中西医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二、组织领导与部门职责

(一)组织领导

区政府组织领导全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成立*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建设局、区文广新局、区交通局、区外经贸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区风景旅游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广播电视台、区新闻信息中心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一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转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信息简报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督导检查组、物资保障组、宣传动员组等若干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区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沟通联络、组织协调工作;承办相关政策研究及文稿起草工作。人员主要由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区政府应急办组成。

信息简报组:负责采集、汇总和分析疫情、病情和流调信息,提交研究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督促检查信息报送工作;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常运行。主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等组成。

疫情防控组:负责实时收集、分析国内外及全区疫情、病情及流调信息,并组织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及趋势预测,提出防治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指挥、协调区、乡两级疾控小分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检点地区的隔离、消毒工作;组织协调疫病情监测。人员主要由区卫生局、*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外侨办、区台办、区建设局、区农业局、区外经贸局、区风景旅游管理局等组成。

医疗救治组:整合和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工作;指导诊断、治疗及抢救工作;监督检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落实情况;检查和指导定点医院和对口支援医院的科学化管理。人员主要由区卫生局、*公安分局、区民政局组成。

督导检查组:组织与协调全区监察、卫生监督力量,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防治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和行政效能督察。人员主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区监察局组成。

物资保障组: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足额及时供应;组织协调民用防护用品及食品的市场供给。人员主要由区经贸局、区财政局、*药监分局等组成。

宣传动员组:组织新闻会,及时准确地对外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为防治工作提供各类服务;接收、管理并发放社会及个人的捐赠款物。人员主要由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民政局、区外侨办、区台办等组成。

区政府对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研究制定甲型Hlnl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疫情发生时,根据区政府的部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组织领导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必要时组织对辖区内的来黄、返黄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工作。组织落实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隔离工作,协助安排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和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

(二)有关部门职责

1、卫生部门:承担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和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检查落实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设置和规范运作,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为有关部门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2、教育部门: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预案,做好各类学校甲型Hlnl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实施学生晨检制度,及时向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可疑病人;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消毒和空气流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文体部门:加强对影剧院、舞厅、卡拉oK厅、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宣传有关卫生防病知识,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换气,落实公共场所和公用物品预防消毒措施;切实做好重要赛事的卫生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4、宣传部门:组织各新闻媒体开展甲型Hlnl流感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及时报道、通报甲型Hlnl流感防治工作情况,正面引导,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交通部门:按照《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把好各出入口关,及时发现可疑病人;做好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洗保洁和必要的预防性消毒,保持足够的通风换气;在疫情发生时做好定期消毒和经常性消毒,对司乘人员做好培训,共同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

6、经贸、药监部门:负责组织疾病防治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等的生产、储备,及时提供防治物品;加强药械市场的监督管理,防止借机倾销药品,保证市场供应药品、器械的安全有效。

7、工商、质监、物价部门:加强市场监督,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哄抬物价等活动。

8、财政部门: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甲型H1nl流感防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器材、药品等所需经费,及时安排应急资金,提高保障能力。

9、公安部门:协助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和强制隔离措施;依法保证急救、疫情处理和病人运送车辆的通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密切注视疫情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与疫情有关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10、台办、外事部门:做好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有关防治工作,保障他们在黄期间旅游、经商、访问等的健康安全。

11、旅游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职责,配合做好疫情信息报告,检查落实行业预防控制措施,切实做好重要旅游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

12、农业部门:牵头负责猪流感预防控制监测工作;组织制定并落实猪流感防治工作预案和措施,强化对生猪的防疫管理和猪流感的监测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13、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及时支付医保甲型Hlnl流感临床诊断病人救治的医疗费用,对确属治疗需要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予以适当放宽;通过补充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进一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外的甲型Hlnl流感的医疗费用。

14、建设规划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建筑工地的基本卫生设施和卫生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5、爱卫会、环卫部门:组织动员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活动,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并加强检查,督促落实。

16、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落实相关措施,做好本行业、本单位甲型H1nl流感防控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机构

区疾控中心负责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区域内甲型Hlnl流感疫情进行分析,并作出预警。

(二)监测网络及监测哨点

建立和完善全区甲型H1n1流感疫病情监测网络,以区疾控机构为中心,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社区、村(居)委会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灵敏高效的信息报告网络。

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监测哨点医院,同时*中医院和4家中心卫生院为监测哨点后备医院,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出现疫情,视情况增设发热门诊,对发现的可疑病例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对有发热症状的病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人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甲型Hlnl流感疑似病人后,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立即按照传染病报告卡内容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并按流感监测规定采集样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立即进行核实、调查处置和按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交通部门对进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工作,若发现医学观察对象立即送至集中隔离的场所或宾馆进行医学观察,若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立即送定点诊疗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同时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居委员会落实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居家或定点医院医学观察工作。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立即送当地指定医院,由指定医院按照有关规定上报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信息分析与预警判定

成立区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对监测信息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区卫生局报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响应。

(五)病人诊断与排除

*医院为全市防治甲型Hlnl流感指导医院;*医院和市中心医院为甲型H1nl流感市级定点诊治医院和后备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级定点诊治医院。坚持属地诊治原则,不得随意转院,严防转院途中造成疫情扩散。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国家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区内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须由区专家组上报市专家组,经市专家组会诊后报省卫生厅判定,后续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由省专家组确认。

各级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必须经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初步排查。

甲型H1n1流感病例一般在区定点医院隔离治疗;重症病例经过省或市专家组会诊确认需要转院救治的,可分别转至省级或市级定点医院救治。异常流感样病例原则上在原就诊医院单独隔离治疗。

(六)疫情与通报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省卫生厅的疫情信息,经当地政府或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针对不同人群,疫情信息可通过疫情信息专报、疫情动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形式。

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及时向区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接到疫情通报的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四、疫情分级、判定和解除

(一)疫情分级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分为Ⅳ、Ⅲ、ii、i四级响应。

1、Ⅳ级响应(蓝色预警)

国内其它省市出现病例。

2、Ⅲ级响应(黄色预警)

省内出现单个病例或国内其它省市出现局部流行疫情。

3、ii级响应(橙色预警)

省内城乡社区出现聚集性病例或周边地区出现散发病例或市内出现单个病例。

4、i级响应(红色预警)

市内出现聚集病例或区内出现病例。

(二)预案的启动和疫情判定及

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依据疫情报告的病例数、疫情范围、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流行趋势,依据疫情预警和疫情等级标准作出初步判定,上报区卫生局,由区卫生局向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是否启动预案,并相应级别的疫情预警。

(三)疫情预警的降级和解除

1、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对i级、ii级应急响应后疫情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区内最后1例病人隔离后14天内我区无新发病例出现,疫情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疫点、疫区得到有效处置,由区卫生局向区甲型Hlnl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降为Ⅲ级响应。

2、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对Ⅲ级响应进行综合评估,由区卫生局向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降为Ⅳ级应急响应。

3、国内连续2个月无新发病例出现,根据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综合评估,经区防治领导小组批准,终止Ⅳ级应急响应。

五、疫情预警的应急响应

(一)Ⅳ级应急响应

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入24小时疫情应急值班状态。

2、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热呼吸道病人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未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遇有发热病人应免费提供口罩并转诊,重症病人应有医护人员护送。

3、各级医疗机构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异常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和日报告制度。

4、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强化培训和应急演练。

5、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二)Ⅲ级响应

区专家指导小组作出Ⅲ级疫情预警后,经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和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全区保持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

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医院防控。加强区级以上监测哨点医院和监测哨点后备医院症状监测工作。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要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加大对门(急)诊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根据医院院感、医院消毒等要求,切实发挥院感管理组织的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门(急)诊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及时转运到定点医院治疗。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院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发热门诊防护规范和操作流程等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严防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社会防控。全区设置一个及以上的医学观察对象集中隔离场所或宾馆,市际公路道口、风景区设置检疫点。一旦我国其它地区发生疫情或有来自疫区的其它国家可疑人员进入我区时,立即在市际公路道口、风景区等场所设置临时检查站,对来自上述地区进入我区的人员进行健康登记、体温测量和规范处置。若发现医学观察对象立即送至集中隔离的场所或宾馆进行医学观察,若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立即用专车送至甲型H1n1流感定点诊疗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患者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异常流感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指与病例发病前7天和发病后共同生活、工作、学习的人员)实行居家7天隔离和医学观察,落实专人管理。区疾控中心按照既定规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访传染源,对疫点进行消毒。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督导组,对建筑工地和民工生活区、出租房屋、地下空间、宾馆、饭店、商场、文化娱乐及人口密集场所、交通路口等执行体温监测、定期消毒及其他防控措施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效能督察。

学校实行每日定时测量体温、集中活动审批和出入门管理制度。建筑工地设立专职卫生负责人,负责体温监测,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医疗救治

发现甲型Hlnl流感临床诊断病人、疑似病人后,定点收治医院在接到区甲型H1nl流感防治领导小组的命令后24小时内人员全部到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具备接收相应病人的条件。

(三)Ⅱ级响应

区专家指导小组作出ii级疫情预警后,经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和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ii级应急响应,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若干工作组有关人员到岗到位。各有关部门、各医疗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情地点及相关人群外,其他单位和居民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

在坚持Ⅲ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区级监测哨点医院和疫情发生地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

每位公民均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情况,村(居)委会发现可疑发热病人应立即向乡镇、街道报告,乡镇、街道应及时汇总情况报区疾控中心。长途客车站、重要交通路口、风景区增应加检疫站(点),对进(出)黄人员进行全面的防疫检查,发热者送当地定点隔离的场所或宾馆作进一步检查,若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立即用专车送至甲型H1n1流感定点诊疗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甲型Hlnl流感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行为期7天集中留验或家庭医学观察。发生疫情地区的市民,必须服从有关部门采取的隔离控制措施。

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集中的地区定时进行消毒。宾馆、饭店、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等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停业,并配合区疾控中心做好消毒、流调等工作。

居民楼、建筑工地等地点或场所发现输入性病人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采取封闭隔离控制措施。学校出现疑似病人或临床诊断病人时,视情况需班级停课,由学校报请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需全校停课,由学校报请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各乡镇、街道、社区及行政村启动相应的ii级应急预案。相关疫区范围内启动“各自为防”工作网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发生疫情的乡镇、街道、社区(村居)采取分组包片的办法,确定联系对象,工作覆盖辖区全体村居民。

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派出督导组,对各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四)i级响应

区专家指导小组作出i级疫情预警后,经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和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决定,启动i级应急响应。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若干工作组有关人员到岗到位。各有关部门、各医疗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情地点及相关人群外,其他单位和居民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

在坚持ii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全区各单位认真贯彻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有关指令,严格落实和检查各项防控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配合疾控机构做好对疫情地点和场所的隔离控制,做好后勤保障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区疾控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对甲型H1n1流感确诊及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控制工作。

加强对进(出)*所有人员的健康登记和监测工作,发现有发热或疑似症状的乘客,送当地定点诊疗医疗机构作进一步检查;对与病人同舱或同一车厢的乘客,实施集中隔离留验或家庭医学观察;对拒不接受体温测量或留观诊断并经劝阻无效者,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全区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公共场所开展每天测量体温工作,发现可疑病人,及时向所在区疾控中心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晨检制度,定时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尽量避免人员过于集中的大课和大活动;实行停课的中小学坚持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跟踪了解,教育学生在家学习和休息,对离校后又返校的学生,必须进行1周的隔离观察。对出现聚集病例的区域的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实行停课。

建筑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工地与住地分开的,要建立安全通道,建立24小时运转的监控网络,对施工现场和工棚进行检查,对民工宿舍、食堂、厕所逐一定时、定点消毒。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停工停业和遣散民工。

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区政府可以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采取停业措施,并限制全国性和跨省、跨地区的大型会议和活动。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拥有的专用急救车辆,统一归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派出专人督导落实急救、转运工作,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推诿。区级120急救指挥分中心应与各医院密切配合,对于需要就诊和转诊的病人确保做到随叫随到,严防病人在自行求诊中造成传染。

(2)发现境外输入性病人的控制措施

在我区发现入境的外国人和台湾、港澳同胞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与定点医院联系,用专用车辆将病人或疑似病人送至辖区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发现的我国国籍病人,按上述方法将病人或疑似病人送至辖区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在同一交通工具上入境的病人密切接触者应立即送就近的留验站进行隔离留验和必要的医学处置,外国人和台湾、港澳同胞应在留验站涉外留验房间隔离留验。

六、应急响应的终止

1、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对i级、ii级应急响应后疫情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后1例病人隔离后14天内我区无新发病例出现,疫点、疫区得到有效处置,经区领导小组报经区政府批准,并降为Ⅲ级响应。

2、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对Ⅲ级响应进行综合评估,降为Ⅳ级应急响应。

3、国内连续2个月无新发病例出现,根据区卫生局专家指导小组综合评估,终止Ⅳ级应急响应

七、疫情预防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组织开展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使群众了解甲型Hlnl流感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区疾控中心应设立24小时值班的咨询热线电话。

(二)强化隔离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院感、消毒等规定,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按防护级别要求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个人防护,避免相互交叉感染,严防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三)限制大型活动

疫情发生后,应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对旅游团队、大型经贸、文体活动等人群聚集活动的限制和管理。必须举办时,应向当地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指挥部申请报告。并由承办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制订防控预案,落实有关预防措施。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来自疫区返乡的经商、务工人员,加强监测和随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区爱卫会及有关部门要结合甲型Hlnl流感防治工作,开展以整治内外环境、街路楼道卫生、清除垃圾污物、做好饮用水源和人、畜粪便卫生管理为重点的城乡爱国卫生运动,让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甲型Hlnl流感传播的隐患。

八、保障措施

(一)技术和物资保障

1、人员保障:各级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等甲型H1nl流感应急处理队伍要开展业务培训、模拟演练,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物资保障:经贸、药监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做好甲型H1n1流感预防、治疗等工作必需的药品、器械、现场处理防护用品及人民群众必需生活品的供应和储备工作。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所需的消毒药械的供应和储备工作。

(二)政策保障

1、经费支持:财政及民政等部门要划拨专款,保障疾病控制所需药物、医疗器械、消毒器械、应急物资的准备和运输以及病人诊断治疗、医学观察所需的诊疗费用。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经办机构要按规定,及时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诊断、治疗、医学观察期间的医药费,并通过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筹资途径,切实解决这些患者的基本医疗费用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对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安排相应的医疗补助金给予必要的救助。对生活困难难以支付医疗费用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含农村患者),要实行免费治疗,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支付。

对参加甲型Hinl流感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指在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和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等参加甲型Hinl流感防治工作的第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补助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补助标准由各地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2、强制措施:公安部门对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3、特殊待遇: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相关人员在接受治疗、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出勤对待。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7

二是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基础上,坚持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控措施,并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和特点,将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的防控策略调整为“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医疗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策略。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专群结合、联防联控”的原则,突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

三是切实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责任,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有序调动使用各方面力量,确保长期应对需要。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中的牵头和主导作用,根据有关防控技术方案、预案,结合翁旗实际,完善修订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工作方案。

四是突出重点,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国家机构和社会基本服务提供部门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要督导、落实相关措施。尽量避免举行大型室内聚会活动,对必须举办的大型室内聚会活动,要落实预防性消毒、开窗通风和疫情处置应急预案制定等防控措施。强化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疫情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各苏木乡镇场的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农村牧区的疫情防控,落实防控工作方案,努力减少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医院、候车室等人群聚集场所及国庆期间大型集会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监管和各项防控措施的指导落实。

五是完善和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全旗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管理,强化人员技术力量,提高对流感和原因不明肺炎症状的鉴定诊断水平,对高度怀疑并有疫区活动史的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转诊和上报信息,并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旗医院作为定点收治机构,在强化前一阶段防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和抗流感药物储备工作,并做好大规模救治此类患者的预案和准备,旗中蒙医院和卫校附属医院作为后备医疗机构也要做好确诊、疑似患者的接治准备,重症患者必须按要求转至市医院和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救治,并做好转诊车辆及防护工作,严禁旗内医疗机构留治。启用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做好接治外地轻症患者、疑似病例的准备。

六是加强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的准备和调度。针对流感疫情形势,对疾病预防控制和接治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床位、药品、设备等应急准备工作进行评估,为处置一旦发生的规模性疫情做好充分的基础和指挥准备。按疫情防治最新预案要求,加强疾控、救治和卫生监督专业梯队建设,强化处置演练,切实做到预防先行、控制用力、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8

根据《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工作的通知》(市应急办函〔〕21号)要求,现对我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有关部门严格遵循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地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应急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部门配合,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预防等基础工作,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

二、应对工作评估总结

(一)加强应急组织领导。成立了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长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我局,办公室主任由我局局长担任。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也专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处置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运行机制和救助体系,加大物资、资金保障力度,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危害。

(二)健全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盐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力求从制度上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应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制定了《问题药品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不断完善预警发现处置机制,及时控制和有效处置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强化与公安、卫生等其他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包括药品监督、卫生防疫、临床治疗等专家组成的预后处置组,研究对使用过问题药品人群的补救方法措施;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统一的药品安全事故监测、联络体系。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我们切实采取措施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一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对14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了47次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共发现各类管理缺陷74项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开展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高风险医疗器械等监督检查,建立医疗器械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二是强化经营环节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复认证工作,已有3家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79家零售药店顺利通过了gsp复认证现场检查。并对认证满两年的18家批发企业、5家零售连锁企业进行gsp跟踪检查。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含可待因复方口服制剂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将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注册核查、体系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三是强化使用环节监管。启动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行城市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联合卫生部门对23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执行《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创建水平。首次举办全市adr报告质量评比活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我市参与在线呈报单位数862家,居全省第一;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884份,居全省第三。四是严格监管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开展基本药物配送情况专题调研,实行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报备制度,对全市6家定点配送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基本药物抽样检验任务,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地沟油”专项治理、学校食堂餐饮安全检查等专项整顿,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以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中药制剂等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违法行为;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开展药品冷链管理专项检查,加强生物制品监管;开展药品生产、制剂配制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源头性药害事件。,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016次,检查涉药单位7513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58起,其中查获的“9?16”特大假冒人血白蛋白案被列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十大典型假药案之一。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分别成立食品和药品专家库,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开展咨询、技术指导并参与应急处置和评估工作。组成由监管人员、专家等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通过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回应能力。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培训宣传力度,全系统新毕业食品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35名,积极开展“315”、“124”宣传咨询活动,配合市电视台举办“315”电视晚会;组织市区300个家庭参观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全国巡展,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组织基层药监人员自编自演法制小品节目,参加全市“五五”普法专场文艺演出,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工作建议

(一)夯实应急工作基础。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加大应急经费的投入,保证应急物资储备齐全。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应急演练等方式,建设一支“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

(二)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健全预警发现处置机制,为防范和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药品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增强综合防控和自我防控意识。

四、趋势分析

(一)发生趋势。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二是污染源引起的原发性食物中毒。三是企业管理不当造成的食品污染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

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二是突发群体性药械危害、严重药械不良反应。三是部分药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无序竞争、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四是农村药品安全存在隐患。

(二)对策措施。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9

为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防汛防台文件精神及安教[2005]80号、81号、82号、8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防汛工作“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的原则,实行防汛责任校园领导负责制,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学校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学校,坚持自保、自救,防大灾、保安全,确保各校汛期安全。

二、防汛应急预案内容

(一)第一预案

当受台风或强热带风暴影响风力达8级以上,暴雨日雨量达50.1毫米以上或气象等有关部门暴雨将达起始标准后,各校园负责人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值班领导和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或灾情,及时下达临时紧急处置指令,并迅速向中心学校、教育局、镇政府汇报。各值班行政要做好防汛值班记录,检查校园防汛值班到岗到位情况。蓬莱中心学校防汛工作值班电话:23355215.

(二)第二预案

当气象台暴雨警报时,中心学校防汛工作领导组成员全部到位。并及时向各校园通知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各校园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值班,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组建各类防汛抢险队伍,落实抢险物资。

(三)第三预案

当暴雨袭击或县有关部门紧急警报时,中心学校防汛工作有关人员要按各自的职责进入指挥岗位。并立即通过局域网或电话进行紧急部署。各校园要把防汛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

(四)第四预案

遇暴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各小学挂片行政要监督各校园有关人员到位、到岗,确保学校排涝设施全过程、满负荷运转,必要时及时组织足够的临时排涝设施进行强排。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各校园应及时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学校、县教育局防汛办公室、镇政府,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火速组织营救,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转移和安置师生,中心学校根据灾情,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师生工作。

三、中心学校防汛防台领导组及成员职责

组长:在县教育局防汛办公室、镇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县防汛指挥部指示精神,全面指挥各校园防汛工作。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篇10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努力建成全区统筹协调发展、服务网络健全、政策配套落实、人力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筹资补偿到位、满足广大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符合区功能定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继续为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和规范化管理等服务,努力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的目标。

3.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内容,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达到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

4.在2012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5.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铁路医保门诊统筹试点工作,为辖区内铁保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平台,搭建区居民健康网,实现居民通过家庭网络即可查询个人相关健康信息、进行预约免疫接种等。进一步扩展电子病历使用范围。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电子病历。开展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盛京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专家预约挂号等业务。

3.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

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管理、量化考核模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合理使用。

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做好2014年区浑河站西街道农民的参合工作,制定2014年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住院报销的比例,增加门诊特殊疾病病种,增加住院大病救助的病种,提高重大疾病住院报销的比例。继续开展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确定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单病种结算病种及按病种付费病种。在新农合资金有剩余的情况下,做好2012年度新农合二次补偿工作。加强2014年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参合农民对新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5.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行为的监管,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及使用率达100%。重点抓好浑河站西地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工作的落实。依托数字平台实行全区药品统一化管理.严格监管网上配送企业配送情况,积极协调供货公司,确保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用药。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健全和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一案三制”工作。强化预案管理,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和修改卫生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控性。加强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卫生应急机动队员能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十二运的顺利召开。做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工作。按时完成评估报告,并及时报送相关单位。

2.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时监测区传染病疫情动态,在区内3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设置传染病症状监测试点,前移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关口。继续对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开展肠道门诊及肠道桌临床医生、检验人员上岗前培训,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检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完成麻疹类疫苗补种工作,筹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及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性病、艾滋病监测,部署2014年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3.开展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生命统计和肿瘤发病报告工作。按要求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健康口腔,幸福家庭”项目工作,接受省、国家的督导和考核评估。

4.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改善区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女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提高管理率。优化“一站式”婚检服务流程,有效提高婚检率,力争婚检工作全市领先。

三、推进卫生监督工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的各项卫生监督安全保障工作,对比赛场馆、接待宾馆等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驻点监督、即时监督,对一般保障区域进行巡回监督,全面提高卫生监督服务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运会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零”差错、“零”事故。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医政监督、传染病监督、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卫生应急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在监督队伍规模上增编增员,不断改善执法装备和配备,加强监督队伍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演练,促进卫生监督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步伐。

四、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单位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专项治理行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为引领,逐步构建具有区特色的基本标准试点工作模式。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信息网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事故查处机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知识宣传,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五、规范医疗机构行业管理

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抓好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控管理。建立民营医疗机构质控监管体系,制定《民营医疗机构质控评分标准》,开展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行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医疗机构质控档案,将其作为机构年度评价和校验的依据。继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练掌握并使用8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技能考核,建立社区护士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