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十篇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十篇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17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差异体现尤为明显。男生和女生对体育的兴趣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同。女生喜欢小型运动,如课间跳皮筋、捉迷藏,体育课往往喜欢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之类的轻运动。男生更偏爱足球或篮球类球类运动。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可以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利,让兴趣作为他们的指引。除了一些基础运动之外,其余项目可以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以各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生兴趣分组,再分派教师教学。这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活动。在兴趣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有利。体育课堂的优点之处在于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同年级志同道合的孩子。同龄孩子之间没有隔阂,经过体育课合作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大致可以分成足球小组、排球小组、羽毛球小组、田径小组、健美操小组等。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三个班级共同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实行分兴趣小组教学。在一段时期后可以安排共同兴趣小组分别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排球小组进行比赛,将排球小组成员按人数分成几个小队,选出组长。教师在比赛前进行统一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提高排球技术,如何挥臂才能使排球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出、如何抢球是最快最准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最重要的是各个组的组长在比赛前做一个战略制定,成员之间需要讨论,根据这组成员自身实力扬长避短地分配任务,对小组成员的思维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有益。

二、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学生个性和思维

思维创新性培养不仅在文化课堂上有所涉及,在体育课上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思考。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和精力充沛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多集体生活智慧,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不足,在一个小组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大家的进度。每个集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不加以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小组中跟不上大家进度的学生,教师和其他组员应予以帮助和鼓励,让学生重拾信心。如果一味责怪他,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一个小女孩在学习健美操的时候,身体不协调且动作不标准,容易忘记动作。对于健美操这样注重整齐度的节奏型体育项目,这个小女孩的动作在集体别显眼,一下子拉低了整体成绩。其中有的学生对那个小女孩产生不好影响且态度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女孩不知道怎么办,笔者对其他组员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我们应宽容对待别人,一起帮助她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渡过难关,这才是集体的意义,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对于那个小女孩给予充分鼓励。通常休息时间鼓励她把自己记住的动作展现出来,一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在大家的鼓励和陪伴下,小女孩渐渐有了自信,能跟上集体节奏,还和大家相处得很好。这个例子让笔者产生了思考,集体中的问题各种各样。孩子之间可能不会正确处理问题,在他们发生争执时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集体中应当是亦师亦友的角色。让学生放下敬畏之心和教师共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锻炼。

三、科学引导,培养好的习惯

1.引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

体育课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锻炼知识,让学生了解锻炼对机体的好处,怎样的锻炼使身体健康强壮。所以教课时教师可以示范一些动作给学生看,并解释这些动作对身体哪些地方有锻炼效果。教学生跑步的时候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对学生运动极其重要,科学的方法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在体育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如运动骨折时应当怎样操作、溺水时要怎样急救等,这些知识传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很好地学习生存技能。

2.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2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3

玩泥巴是玩具馈乏时代最受孩子欢迎的一种游戏。现在的孩子玩的是橡皮泥,色彩鲜艳了,触感却完全相同。玩泥巴,能够锻炼孩子的触觉,体会黄泥与黑泥,土和水两种物质,不同比例组合的变化有何不同。

采集青蛙卵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看到真正的青蛙卵。有时间,带孩子到郊外水塘边,让他亲手采集些青蛙卵,带回家里养殖,见证自然界里动物生命的变化,这对城市里的孩子,是种最贴近的自然教育。

种株植物

大米长在超市里,面也长在超市里。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个谜。让孩子养一株植物,见证水、肥、土壤、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懂得自然界的生长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缺一而不可,其中也包括孩子的责任心。

用硬纸板做面具

用硬纸板做面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是过去的孩子常常做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也会玩这种游戏,只是面具已是精美的批量产品。让孩子自己做个面具,不仅可以锻炼他的手脑协调能力,也可以锻炼其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自己完成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精美的商品都无法替代的。

用沙子堆城堡

孩子在海边用沙子堆过城堡吗?用沙子堆城堡,重要的是建造的过程,从无到有,考验着孩子的耐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有到无,又让孩子学会了得失之间的关系。

爬树

在城市里爬树,是种不文明的举动。所以,要爬树,还是要到郊区去。从树下爬到树上,这一过程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体力,勇气,手脚配合能力。完成这一过程,孩子才能体会到征服的快乐,看到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风景。上树艰难,下树也不轻松。由下到上,由上到下,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深意。

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幽默感是每个人都应俱备的。让孩子画个鬼脸,自娱娱人,体会那份因幽默而造就的快乐。快乐是培养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具备了幽默感,快乐自然也就会常伴其左右。家长们都很注重孩子的成功,认为成功和快乐是划等号的。其实不然,快乐的人,成功才是快乐的,不然,成功也难免会感到痛苦。

创作一个泥雕

泥雕、泥塑自助工作室,现在的城市中并不少见。让孩子亲手做个泥雕留存,并不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纪念。泥雕创作,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考验着孩子对空间比例的认识。

参加一次“探险”

“探险”是孩子锻炼胆量、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的捷径。“探险”前的准备工作,由孩子独立来完成,如果他忘记了什么,不必提醒他,让他自己体验考虑不周造成的不便;“探险”过程中,除了安全问题,不要干涉孩子的自主决定,让他自己体验“探险”的乐趣与苦痛;“探险”结束后,和孩子聊聊,让他总结其中的经验。

养小动物

孩子和小动物之间没有任何障碍,而且,似乎有种天然的交流感应。孩子在养护小动物的过程中,爱心有的放矢,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责任心和辛劳,可以培养他的爱心和耐心。在孩子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不妨让他为家长准备一次早餐,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注意事项,准备早餐时,要注意安全;照顾小动物时,要避免被小动物抓伤、咬伤。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4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切身体验,验证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手能力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让孩子折自己衣服时,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折叠衣服的技能编成有趣的儿歌:“衣服乖宝宝,两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很快掌握了折衣服技能。在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时,我让他们回想社会活动中《玩具真有趣》这首儿歌:“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扮家家,穿珠珠,搭楼房,铺小路,轻轻拿,轻轻放,玩过送它回家去。”这样孩子不仅知道要爱惜玩具,而且知道怎么收拾玩具,还能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一些手工活动特别感兴趣,如:撕、折、粘贴、颜料印画、捏泥等。根据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但又必须是非用力不可的名人嘱咐,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如在手工活动中,让孩子用纸撕面条,撕小草,撕树叶,撕简单的几何形体以及折简单的小动物、船、飞机和扇子等;在泥工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搓、揉、捏的技能,还能进行一物多变,把汤圆加柄变成棒棒糖、再加几个圆变成糖葫芦,搓面条变成小蛇、麻花等;在用彩纸条粘贴彩莲时,有的孩子能较快的按老师折叠的线剪出纸条进行粘贴,有的孩子虽然剪不好但他很想自己亲手剪,来粘贴彩莲装饰教室,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撕贴活动中,我为孩子准备各种小动物图片及小动物爱吃的实物,让他们把食物撕下来贴在小动物面前喂喂小动物,他们特感兴趣,觉得很有趣味性。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在较感兴趣的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获得成就感,发挥想象力,获取智慧。

三、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孩子,满足孩子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也是幼儿进行思维和探索的物质基础,因此活动中需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有趣味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的、动手的环境,如:在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中,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盖子,听我说要请小朋友来帮助瓶子找合适的盖子时,个个都跃跃欲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知道什么样的盖子适合什么样的瓶子,学会了开关瓶盖的技能,动手能力得到大大的锻炼;在科学《剥橘子》活动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橘子,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吃的东西特感兴趣,看到橘子特别高兴,有的孩子恨不能一下吃到嘴,他就会自己探索怎样剥开橘子,在剥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虽然剥坏掉了,但他的动手能力毕竟得到了锻炼,剥开后孩子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会说出一瓣一瓣橘子像什么,桔子吃到嘴后,会把他感受到的味道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边剥边学,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也让幼儿能够凭兴趣去观察,操作发现,积累新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家园配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5

世界上开发右脑潜能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学习,而右脑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想象力,二是创造力。在学生的所有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是左脑的功能。左脑的功能包括:记忆、计算、逻辑思维、推理等,在整个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而未来时代的竞争,则全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竞争。专家们号称“右脑时代”。从爱迪生电灯的发明到比尔盖茨的因特网,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造力,从城市的规划到小区的建设,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想象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包括听音乐和演奏音乐,用到的全部都是一个人的右脑,用音乐的方式把左脑换到右脑以开发右脑潜力的方式来休闲娱乐,这是一个很科学的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如何开发孩子右脑?国外学者主张从儿童做起,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他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对开发孩子右脑,有着更关键的作用。在弹奏钢琴时,需要脑(思考),手(弹奏),眼(看谱)、脚(踏板)的全方位合作,能够全维激发孩子大脑,让右脑思维得到全面的激发。而且钢琴是属于左右手基本平衡运用的一种乐器,对于右脑的锻炼比普通乐器会更完善。

弹钢琴就必须活动双手,特别是要活动十个手指头。人的大脑是人体行为的总指挥,而大脑用于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运动部位的面积,与大脑用于指挥全身其他各器官部位的面积相比,前者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娴熟,就能与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幼年时代多进行手与手指的有规律、系统化的运动,就能有效地锻炼大脑的功能,使之更加灵敏和聪慧。而从小学习弹钢琴,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钢琴对孩子的大脑开发是综合性的,效果显著,益处多多。

1、由于钢琴左右手并重,所以可以同时锻炼左右脑。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这不仅开发大脑、还有小脑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性。锻炼的部位确实非常多。

3、开发孩子音乐潜能。这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音乐熏陶可以提高其乐感。其次,很多乐理知识都说在钢琴基础上编写的。所以通过学钢琴乐理知识可以显著提高,这是其他乐器不能比的。学钢琴的孩子往往自学其他钢琴的能力也较高。最后,钢琴是复合声音,即左右手同时弹奏,音域广,和弦多,这是其他乐器做不到的。因此,可以提高其对音乐和谱子更深层次的领悟能力。

4、作为从小开始的音乐熏陶。学习钢琴可以让孩子沉得住气,更稳重。同时也是对情操的熏陶,也会避免其过于粗俗,不解风情。

5、据研究,听莫扎特钢琴曲有助于提高背东西的效率。即这种风格的古典钢琴乐对脑部有良性刺激,但具体原理有待考证。

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指尖运动。随着双手的准确运动就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此时,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同时,在有些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琴行里,不单在钢琴练习上,平衡孩子大脑,开发右脑天赋。在整个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中,就注重全维的思维开发,利用不用的教材、教学模式,让孩子获得音乐的兴趣,从而可以系统、持久的开发右脑,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学钢琴,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的最佳学琴年龄。一般来说,女孩4―5周岁,男孩5―6周岁,可以开始学琴。当然,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个体差异,所以具体情况还需因人而异。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6

体育健身的基本手段是一个个的身体运动动作,也叫身体练习。这些动作内容量大,多到像山野中的花朵,花以胜数。它们的存在是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例如:运动动作的难和易,所需发力的大和小,所需能量消耗的多和少,静力动作还是动力动作,高空动作还是平地动作,进攻动作还是防守动作,单练习动作还是协同动作等等。因而选择和运用何种运动动作作为自己健身手段,一定要分析两方面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运动动作本身对立统一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锻炼者主体的内在矛盾,例如:锻炼者体质基本的强与弱,情绪心理的爱好矛盾,年龄特征的需要矛盾,业余时间的分布矛盾等等。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健身内容,就像从名医那里获得一张科学的辩证施治的运动处方。如果不从主客观方面的矛盾进行分析,随便选择锻炼内容、势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带来恶果。本文从运动动作分类的几个侧面,采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来揭示选择锻炼内容时的正确思路,为大众体育活动的推广提供参考。

1、尽兴玩耍,身心皆适

体育活动包括健身和娱乐两大主要功能。孩子们以游戏玩耍为天性:他们的健身活动必须从体育的主要功能出发,反映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机械的强制性的规定,只会造成“身顺而心违J精神受无量之痛苦”①。*这类活动有传统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滚铁环踢毽子,各种形式的跳绳、“跳房子”、放风筝、抽陀螺、跳橡皮筋等等。这些活动的好处是:①活动者可以独自自由进行,活动量可大可小,也可以自邀同伴组合比试能力;②玩具的制造由家长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玩具的式样和活动的花样多,孩子们可以开动脑筋创造。因而活动时间矛盾,场地矛盾和经费消耗上的矛盾等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市场上可选择的健身性玩具不少,推广的潜力大。例如,骑童车、滑旱冰、掷飞盘、“飞去来器”、玩呼拉圈、跳流星球、跳弹力桩等,这些活动无不具有健身、娱心‘增智作用。

对于儿童的玩耍有些家长则横加干涉,怕他们的孩子玩疯了,招惹是非,浪费学习时间。要处理好这些矛盾,首先要肯定玩耍的积极作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长身体,在愉快中建立童心的友谊,操作玩具的实践中动脑子,培养随机应变及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能力,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们玩什么,怎样玩,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辅导。第三,对健身性玩乐必需的消耗应尽可能满足——可帮助加工制作。这比吃零食,玩电子游戏机更经济,有实效。

2、自然挑战,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是自然的骄子。阳光、大地、雨露、空气对人的恩赐无穷地尽使人体得以生存。然而“天怒也会给人以毁灭性的灾难”。人又是驾驭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主人。利用自然力强身健体,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受益无穷的手段。例如:爬山、越野、游泳、溜冰、滑雪、漂流、冷水浴、日光浴、风餐露宿、踏浪、滑水、铁人三项等。毛泽东等革命伟人就是利用大自然锻炼的典范。选择这类锻炼手段,用徐特立老人话说是“自找苦吃”,“好身体是斗出来的”。利用自然力的这类条件,当然不会是舒舒服服的条件(革命年代的革命者们锻炼身体更无好的锻炼条件可言),而要经受“吃大苦,耐大劳。”*的磨练。其主要作用是:①机体运动承受环境阻力的强刺激,强冷和强热刺激,可增大内脏器官功能,增进皮肤、视觉等感觉器官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②与自然挑战意味着自我的不断超越。例如,游过一条条河流,登上一个个山头,一次次的战胜严寒、酷热、颠簸都是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发展个性。②利用自然力条件健身最经济实惠,不花钱,获大益。向大自然挑战无不充满矛盾,那就是在决策时候“敢”与“不敢”,在困难难忍时是咬牙坚持还是“打退堂鼓”。敢与不敢、进与退的结果,最终以获得实效的强弱分。这就是辩证法。

3、仿生形意,防患未然

人类直立,以发达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文明的世界,可是直立也给人体带来不少忧患,这是因为垂直状态使人体重心升高,重力的作用使处于高于心脏位置的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加大了难度,胸、腹部中的脏器受重力的作用容易下垂。常见的如心脏下垂、隔肌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下支静脉曲张等疾病都是重力作用造成的。而动物的心脏同大脑及其它脏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没有这种现象产生。这就是直立状态的矛盾。如何防止这些器官产生病变?仿生学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其原则是每天要有相当比例的时间使身体成水平姿势。睡眠有八小时,应平躺休息(小孩应在8小时以上),婴儿不能过久的坐、站,多让他们爬行。少年和成人平时多做垫上或草地上的滚翻,多做背腹练习以及各种形式的倒立—斜倒立、扶倒立、靠墙倒立等及参加游泳运动,使肌肉发达,有力量对内器起支撑固定作用。多做下肢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心脏。过于消瘦的人对从高处冲击地面的动作应谨慎。水平姿势的活动对动物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人应该有意识地多做这些不习惯、不方便的仿生运动,模仿动物的形意动作。

4、阴阳太极,习武练拳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各家武术讲究攻防结合、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气功太极贯注阴阳转合、调心调气。在继承、发展、运用传统养生术中部必须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指导。

选择武术、气功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由于其内容十分丰富,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文化层次和审美能力的人练习。学练武术有利于欣赏影视功夫片、历史剧和武侠小说,看这些文艺佳作也反过来促进武术学习的兴趣。

5、对称运动,左右脑协同

大脑是思维器官,是人体的司令部。两半脑机能的分工是:左脑管辖语言中枢,进行抽象思维,并支配右侧肢体运动。右脑主形象思维,同时支配左侧肢体运动。左右两侧肢体的运动对大脑机能的发展又有积极影响,因而对称运动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人习惯于使用右手持运动器械或劳动,用右脚踢球、跨栏,因此形成左侧的“弱手”、“弱脚”,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也影响右脑的发育。为了促进左右脑机能协同开发,促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交互发展,健身运动要对称进行,有意识地多做不习惯侧肢体动作,使左右肢体都灵活自如,具有同样的爆发力和肌肉耐力,在发展体能的同时发展智能。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7

【关键词】家务劳动;培养锻炼;劳动影响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对孩子有过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都给你,家里的什么事情你都不用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孩子成材的唯一条件,而做家务是孩子的负担,必然会影响学习。家长认为既然自己不能代替孩子学习,那就索性把一些完全可以有孩子来做的家务活全权。

那么,孩子做家务真的会耽误学习吗?家务活与孩子学习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一个小时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听讲得到的要多。”人的大脑是思维的基础,光有这个基础还不行,不培养锻炼是产生不了思想和智慧的。孩子成长需要学习知识,但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孩子需要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思考,而参与家务活是最好的实践方法。

一、适量的家务活不会耽误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经常帮倒忙,不仅有危险,还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很少孩子插手家务,其实这反倒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儿童教育学家中岛博士坚持主张孩子应该干点家务活儿。他在3个城市和12个乡村中曾调查过361个各种类型的家庭,结果发现,凡事干家务活的孩子,其智力发展水平都较不干家务活的为高,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如果安排得当,孩子做家务活是不会影响到学习的。如果每天家务活总量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并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孩子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一定会更加突出。

二、家务活:让孩子在家里学知识。

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他不会像成人那样把劳动当作“劳动”,他会认为这是另一种游戏。他们会学着家长的样子,给花儿“喂”水,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给自己喜爱的玩具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另外,家务活里所设及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知识,可以成为孩子开展课外学习的好途径。因此,家长应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并思考其中的原因。比如,爸爸可以教孩子换灯泡,让孩子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操作等;孩子帮妈妈择菜,妈妈可让孩子多观察植物的叶、根、茎的特点,复习他学过的生物知识。

三、做家务中,让孩子做事更细心。

家务活还可以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协调能力,有助于其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如有的孩子,尤其是低年龄阶段的,写字出格、把加好看成减号,用橡皮擦时容易把纸擦破等问题并非只是粗心大意所致,根源在于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差。而训练手眼协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做精细的家务活:像择菜、拣豆等手工劳动可以锻炼孩子手指肌肉的灵活性;擦桌子时眼、手必须跟着抹布走,这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

此外,家务活是个比较细致的工作,需要手脑并用,在动手中勤思考。做家务的过程,实践上也是对孩子科学安排时间,规划意识以及做事主动性的培养。

四、做家务中,曾强孩子学习主动性。

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调节其精神状态,促进其高效率的学习。做家务能曾加他获得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增加感官体验,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文化学习。

有些孩子在生活几乎不用参与家务活,在学习上就易懒惰,能动嘴不动笔,能不动就不懂。这种个性一旦形成会影响他学习生活主动性。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做事懒惰的坏毛病,自己的事情懒得打理,做数学题懒得演算,总得一下子就得到答案。其实,孩子懒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孩子自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家长不妨指导孩子多做一些比较有趣的家务劳动。比如,很多家里都为孩子准备了小书柜,用来存放学习辅导书和一些课外读物。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把自己的存书做个分类,比如,科普、课堂辅导、科幻小说等。孩子可以在书柜上贴上小标签,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把书柜里的书分类摆放,如果有新书添加或者自己看完书后,应及时加以整理,并养成习惯。这样的话,孩子不会在遇到找不到书的麻烦。体验到勤动手,整理个人物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后,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如果在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会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

五、做家务中,让孩子学会制订计划。

一个孩子若有做事按顺序的观念,懂得规划,今后的学习效率就有可能提高。而任何劳动,包括做家务都需要巧干,如果事先缺乏规划,一味蛮干,效果往往不会太好。因此,家长可以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一首儿歌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能思考。”手与脑是密切联系的,动手的活动能力能促进人的大脑的聪明。孩子可以通过下面这几项家务活来加以锻炼:1)卧室整理,包括整理床铺、书桌、文具、书架、衣物等。让孩子从简单做起家长可以具体指导,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个人卫生,包括沐浴、洗发、洗自己的衣物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教孩子逐渐学会打理个人卫生。

3)公共卫生,包括室内房间、室外环境、清除垃圾等。

4)膳食制作,包括购买蔬菜、购物、煮饭、做简单的菜等‘此项活动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予以指导,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比如炒鸡蛋。一方面,孩子可以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5)电器使用,包括电视、电话、洗衣机、微波炉等的使用。家长可以先教孩子如何使用这些电器,等到孩子学习到相应知识后,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探寻他们的工作原理,对学过的书本知识进行复习。

6)生物培育,包括浇花、种树、杀虫、喂养小动物等

7)小件维修,包括日用器皿、简单的家具等。

现在很多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拿好分数、过考试关、进好学校,他们也尝试让孩子接触学习以外的更多东西,括大孩子的视野,让他获取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孩子走近家庭“实验室”,从这里面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美,也可以创造出成功!

参考文献

[1]候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

[2]宇飞.《千万别“管”孩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8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

“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发生了许多闹剧。诸如“鸡蛋无缝无法剥”、“鸡蛋外壳很脏,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拿麦苗当韭菜”的笑话以及高分低能现象。从1995年关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实际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冲击波是永存的,警钟是长鸣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们便会有比夏令营之忧更忧的经济之忧、事业之忧、未来之忧。

其实,解忧的方法也可以从溥仪后半生的转变中得到启示。解放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应有尽有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我们应该懂得爱不能强迫,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再次疾呼:家庭、学校、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出多种能力,千万不能像侍从们对待溥仪那样过分溺爱孩子。倘若溺爱,那是走溥仪前期之路,是走断送人才之路;倘若放开手脚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仪后期之路,是走培养英才之路。社会给了溥仪锻炼的机会,使他由皇帝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教育中能否下决心,下狠心,不为其“送饭”,不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让他们多参加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技中得到锻炼;实践锻炼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实践锻炼要重视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实践锻炼,要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绝不能越俎代庖。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9

关键词:动手能力;幼儿教育;创造力;情境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想象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经验,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辛利民单位:公主岭市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田莉萍.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如何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篇10

一、体育要以“育人”为先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体育技能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注重“育人”的成分少。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参加体育运动的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是“好玩”,根本不去思考体育运动对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有多大,因此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的价值,使孩子们懂得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有多大,这就是国家教育部把“体育”改称为“体育与健康”的原因。

其次是在小组合作中“育人”。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性格孤傲,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共性,因此在新课标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适当或者是多的安排小组合作模式,合理的安排体育成绩强者和弱者结成小组联盟,利用团队优势让弱者体验成功的愉悦,提升锻炼兴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磨时光,更谈不上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了,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兴奋点。我的办法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把一节体育变成故事课,让故事情节带动学生主动去练习。比如说:练习立定跳远,我把这节课设计成“小青蛙如何练好本领保护农民伯伯的庄稼”:提问青蛙是益虫吗?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去想:接着是小青蛙在庄稼地里做什么呢?吸引孩子们主动想去学习青蛙的本领。再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去领悟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指导和纠正,效果一定不错。

三、新旧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从到小学上课以来我最大的感触是:教无定法。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的,如果你把他们定格在一个“完美”的框框里,我想再天真的孩子也会失去他的光辉。但是体育课有其特定的模式必须遵循,这就是人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生理负荷问题,由慢到快,由简到繁,轻度由轻——中——高——中——弱,使学生的身体生理机能慢慢平息下来。这个规律如果打破,那么后果会不堪设想,但是体育教师可以“改变规律中的过程”,勇于创新。比如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队列队形练习,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集体观念的练习,虽然枯燥但不能抛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把枯燥的内容变为学生喜欢练习的游戏。

四、自主才有效

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是不是教师就不管孩子们了呢?当然不是。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培养好体育小骨干的基础上,让小骨干带领孩子们去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带动所有的孩子参与其中,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是练习的主人,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你的教学才能更有效更合理。比如说练习立定跳远技术之前,可以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能讨论青蛙跳的技术,加以模仿,随后教师综合学生的思考给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学生的记忆也充分。然后在强化练习技术时,教师可以给出题目,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如何练的更好,激发学子们求知的欲望,满足学生当家作主的心理,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