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十篇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十篇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49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1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如讲到practisedoing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oftenpractises——english.

a、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practisingspeakingspoken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doingsth和spoken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2、探究性质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和引导。

例如,SeFCBooK1BLesson61的Firenotice中有这样一个句子:Considereveryfirealarmtobearealfire.学生对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maybeanaughtyboycansoundafirealarmtoplayajoke,andsomepeoplewon’tbelievethatafirehasbrokenouttilltheyhaveseenitthemselves.”之类的情形,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学习情境。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aboutpictures)一般感到很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启蒙学习,初中阶段对学生今后英语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要求推出了现行的牛津版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对中考的升学压力也是一个重点问题。面对来自于诸多方面的要求,应从课堂导入、把握课堂支撑点及调控课堂气氛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课堂导入,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成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必须抓好新课导入这一重要环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课程导入的趣味性与探索性。尤其,初中牛津版教材设置了大量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更应当有效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但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并不能只考虑导入的趣味性更要重视科学性。否则,容易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思考,没有起到培养与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样一来,反因只重视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不仅需要注意它的趣味性,更要注重它的科学性,避免设置形式化、没有实质内容的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应立足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基础,逐渐发掘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创设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1Friends”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朋友在一起的图片,并用“angry”、“friendly”、“play”等词汇标注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时的内容。

二、把握课堂支撑点,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支撑点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把握住支撑点。如果能够选择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撑点,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支撑点一般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其中重点、难点是比较关键的地方。但是,其并不是统一固定的,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板块不同,支撑点、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明确性,导致教学目标相对模糊与随意。通常情况下,每个单元、每个课时都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适当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才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程度,并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初中英语牛津版教材由于特别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教材编排上特别注重体现这一点。每个单元、每个课时都有中心(中心语句、中心句子、中心句型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这些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其重点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围绕这个中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三、调控好课堂氛围,打造一个成功的课堂

成功的课堂必定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但需要将其控制好,避免出现教学失控现象。要想有效控制课堂氛围,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学程序要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或进行大声朗读等,使学生在动静交替过程中始终保持持续的、高涨的学习情绪。第二,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反复强调,非重点内容点到即可。第三,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课堂时间是有效的,教师应当根据时间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得到的最大的信息量,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要想在此阶段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需要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新课导入、把握住课堂支撑点、调控好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1]陈秋彦.浅谈新理念下应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J].成功(教育),2011(06).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学途径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综合教学资源,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活力课堂的重要作用

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与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因小学生具有多动、好奇的特点,活力课堂更可以接近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性格特点,增强对其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无形之中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内在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多管齐下,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课堂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订教学计划。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教学任务,对各个过渡环节进行巧妙设计,在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全面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创建活力课堂的重要保障。

(二)巧妙的教学导入。教学导入是在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导入、有效问题的设置和“微课教学”等模式开展。如在《荷花》(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导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相关的图片与“微课”资源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课堂教学展现个人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自身的言谈举止,提高素质能力、品格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心情愉快,通过自身的语言形态、肢体动作等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尚未成熟,其对新奇的事物较好奇。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趣味教学模式,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教师在进行课堂词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形式开展“看图猜字”的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在小卡片上画上相关词语,学生通过看图猜出词语。整个游戏过程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学习了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比赛的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有效提高了课堂活跃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与凝聚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乏味,更具有灵活性,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的创作能力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与培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一问题,因为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知识掌握能力的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度制定衡量的标准,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全面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小学生因自身的群体特点,更适合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内容、手段和沟通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林萍.如何营造宽松、和诸的课堂气氛[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7):12.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发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90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专家余文森先生曾经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教学目标的,符合教育宗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教师教学压力也会减小。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工作,不能只注重数学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初衷。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明我国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与有效性相悖的问题。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做好课前准备,态度不够端正

提到课前准备,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需要教师做的,教师讲课要备课,毫无疑问。但是几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上课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那就是预习。经过调查研究,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极高,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可能就已经接近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了,但这仅仅是接近,离真正的有效性还有很远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单纯在课堂上学习,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而且课前预习,不单单影响课堂有效性,还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态度不端正,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家长要求孩子进行预习,他们大部分认为,数学这门课比较特殊,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预习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都忽视教育孩子进行数学的课前准备,认为数学没有必要预习。

(二)课堂气氛沉闷,感觉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遇到小学数学单纯的公式、数字,自然感觉枯燥乏味,无聊透顶,而且会渐渐磨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为不感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沉闷。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难以实现。其实,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直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或者说是永恒的追求。面对这样学生不主动参与的情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三)教学本身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单一

文化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因为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运算法则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置,都简洁明了,从生活中来,这样更方便学生的理解。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与生活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来源于课本,课本讲了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所以授课内容单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开心、更有效。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下课堂教育必须重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还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教育的要求和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本身的条件改善了,那么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就会更容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自然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就会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借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反应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开化。讲课方式也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规律,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遗漏、不放弃。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学到空间几何体,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就要让学生自己画,动手折,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数学是创新的、发展的、前进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做到以上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4(4).

[3]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重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承载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现代化教育教学课堂改革注入了新的声音和活力,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1.作为课堂实施者教师的分析

新课改的推行,使得“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得以推广。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育的普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式得以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教师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探究课改新理念的动力。

2.作为课堂主体学生的接受分析

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学习时间,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增加了师生之间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教育。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挑战

(1)促进教师对学生的重新认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和合作学习者。

(2)促进教师对资源的重新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打破了过去教育资源的封闭性和垄断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符合课程标准的资源来制作微视频和导学案。

(3)促进教师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信息化时代,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周期都很快,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才能适应新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

一般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课堂情景及与之相关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三个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中,教师更要合理规划,分配好讲解与提问的时间,注重条件性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

3.对教师学习能力的挑战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改变自我。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4.对教师专业态度的挑战

对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从而获得启发,更好地指导教学。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构

1.教师角色重定位,实现翻转课堂的“基”

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视频―课堂―教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其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建构。

(1)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会录、能录,还要求录制的视频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互动性强、有吸引力、引导性强、结构清晰。教学视频研发者与建构者的角色对教师的视频录制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知识处理能力、知识讲解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识,从学生情感需要出发,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有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还要通过对话,将自己融入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观点,适时质疑,及时引导。

(3)课后学习的辅导者。课后探究是学生知识深化、技能提升的过程,此时,教师则转变成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辅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及时反思,记录所思,外化所思,进而促进知识升华。

2.教师课程教学设计重组织,优化翻转课堂的“量”

课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教师在制作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制作精细化的教学视频(根据课程内容,细化课程知识,形成涵盖课程教学所有知识点的“知识点组”体系,同时还要设计视频录制方案和讲解方案),这对教师处理课程知识内容的能力与教学视频设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制作微视频的能力(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时要巧用案例,给学生预留适当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引导其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3.教师教学评价方式重组合,强化翻转课堂的“质”

由于翻转课堂涉及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是无法测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摒弃传统的以分数、升学率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教学评价新机制,由师评向自评、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转变,多维度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智能评价,实现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的目的由选拔转向改进,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及强化的教育功能。

翻转课堂迎合了我国信息化发展规划下的创新学习和教学模式,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专业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教师教学改进计划;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

[2]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高效课堂

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教育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高中物理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对学生走上科学研究之路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广泛重视。为了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展开论述。

一、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教学活动

为了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迫切地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很多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鉴于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要积极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想要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在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努力,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在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应该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性,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实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激情能够得到很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动会变得更加有创造性,能够为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激情也会得到有效激发,这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无疑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性,成为建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点。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焦点集中于知识点的传授,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对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满堂灌”成为很多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方法。而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最终并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使课堂变得更加有魅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例如:教师要积极学习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还要积极进行课后反思,使自身的教学艺术性不断得到提升。

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是建设高效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法宝。有趣的事物往往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物理课堂教学而言,不管是从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还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天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课堂管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应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策划和调节,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更是十分的必要和可行。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保障有序严谨的课堂秩序,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保障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有秩序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行为。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学生整日乏困、精神萎靡不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手机游戏;一些学生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纪律等等。这些情况若是不能够及时处理,课堂教学就不能够得到保证,甚至造成长期课堂纪律的松散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养成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教学秩序,是顺利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保障和必要条件。

第一,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倾向性

在数学课堂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管理的低效率部分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学习研究不足所造成的,教学目标混乱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力,无法树立教师在课堂中的威信,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就要有效的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与工作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自己首先要理解“有用、够用、实用”的教学指导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熟知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方向,从容应对课堂。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学习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实施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楚“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并且巧妙的安排教学顺序,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删减、替换和补充,也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编排教学内容,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数学课程的安排与讲解,这样就避免了单一重复和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就使得学生更加的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保障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教师还应该认真的准备课堂教学的教法。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水平参次不齐,数学能力也五花八门。为了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教学质量,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就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寻找和追求在学习当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当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摆脱学不会的烦恼。

课堂气氛的活跃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大脑,便于勤思考、多提问,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心里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表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如何制造好的课堂气氛,怎样实现活跃学生思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至关重要。

第一,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思维上的灵活性,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

数学课堂管理必须重视对课堂上的提问的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其针对性、启发性,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既是学生必须解决的,又是学生们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不能太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能太难怎么想都解决不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要及时点拨答疑解惑,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让学生逐渐形成逐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李炳婷在《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中提到:“数学课堂管理本质是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学习的同时可以养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也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李老师的话充分说明,数学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仍然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不再赘述。

第三,教师要懂得如何“放手”,掌握好数学课堂管理的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探索和研究

一堂数学课结束,通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学生都不配合”、“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等。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们不放心,唯恐学生出错,急于自己总结学习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大范围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第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管理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数学课堂的最高准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体现了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三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以学生的参与为教学准则。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数学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减少讲授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的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本身当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怎样学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在课堂中自学,在实践中锻炼,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的得当,组织方法合理有效,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合理的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索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行为习惯,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聪明才智,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勤奋积极、好学向上的优良作风,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保障数学课堂管理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因此,重视和探索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心,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当前,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语文教师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深入研究教材,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纲,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定的过于笼统过于宽泛,这既使教学缺乏针对性,也很难使教学达到真正的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点必须重点掌握,哪些只是作一般性的了解,哪些需要扩展延伸,同时还必须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基础和能力应如何来落实,落实中应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要彻底摒弃以往教学中目标过大过宽的倾向,力求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明了化,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深入研究教法,力求教法实用

教学方法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好的教学方法,必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当然方法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它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2.1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采用不同的方法。文体不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就不同,因而教学的方法也会不同。

2.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程度,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象不同,方法也要不同。

2.3要根据自己本人的风格来选用相应的方法。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一种好的方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因此,我们不必盲目模仿,盲目借鉴,我们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教法,走有自己特色的能真正增强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之路。

3.要认真研究学生,注重课堂的交流和互动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的研究学生,积极关注学生,要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最终都要通过学生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学会答疑解惑,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不应该教师包办代替一切,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

4.要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确保知识和能力的落实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怎样,还必须要通过具体的训练来进行落实和体现。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训练,那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理解,对所教的方法是否掌握也就无从知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无法落实和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及要求,设计出精当而合理的训练,这种训练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兼顾能力,确保教学目标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5.加强课后检查和反思,不断查漏和补缺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是要抓住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同时也还需要课后的巩固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课后的检查和反思。

5.1要通过相应的同步训练来检查课堂落实情况,巩固课堂所学,并及时的把检测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明确自己在课堂上还存在哪些知识缺陷,并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真正得到巩固。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应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目前把翻转课堂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而成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完成的对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再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达到对知识的深化吸收和升华.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师生的角色发生转,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课堂,传统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主要集中在课堂,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具灵活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是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统一进行的,而翻转课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步伐.

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步普及,数学课堂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据调查,在很多高中学校里,数学教师仍充当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还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考试的重、难点一一告诉学生,然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和作业,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只强调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的可能性

(一)数学的学科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数学课具有严密逻辑性并且知识点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数学的步骤性特点显著,学生可以根据视频教学等一步一步学习、逐步掌握知识.翻转课堂给数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关于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

(二)高中学生已具备自主学生的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高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翻转课堂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通过简短的视频学习相关概念和原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在课外通过视频先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知识进行学习,明确自己的疑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提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重复,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东西就利用课外时间自学,在课上的时间就用来解答和讨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便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使教师的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种转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纪律,这样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降低,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提高了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教师讲解的知识多是围绕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的,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重复.

五、翻转课堂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方法策略

(一)学校要完善相关教学设施,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条件.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需要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学校要创建特定的教室,保证学生可以在线获取信息资源,完善的教学设备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必要基础条件,因此,学校在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

(二)教师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课内、课外教学.当前很多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是由学生在家观看,对概念和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和学生来解答或讨论,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视频学习之前,给学生安排一些特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着重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同时兼顾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

(三)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由于家长和教师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接受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教师关于翻转课堂的正确实施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究,而且,高中学生正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因此,关于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进还需循序渐进,切勿急功近利.

六、结论

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之势已是风起云涌,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从管理角度来看,首先,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其次,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者始终关注着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不重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未能及时得到推广,也因此打消了很多有为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统编教材,教师和学生不能逾越管理者所制定的规范,超越于某种理论的实践创新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这显然违背了管理学中的“发展原理”。

还有,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是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

二、推行职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所以对职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职教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还有,职教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言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

三、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

首先,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就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

其次,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维度。从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

最后,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

反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可以最终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要真正在职业教育中落实“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