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篮球教学教案十篇小篮球教学教案十篇

小篮球教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14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改进50米×8往返跑技术动作并进行教学比赛;进一步学习篮球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耐久跑的能力,以及增强上肢力量和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脚蹬地方法正确,跑动动作和呼吸有节奏;一瞄篮,二蹬伸,三翻拨。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完成动作时全身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长跑名将王军霞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体育常识。

2.队列队形练习:原地踏步走、立定。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6分钟)

1.热身游戏:不要让他拍到你

【游戏方法】在一块较平整的场地内,学生自由散开,自己努力去拍击他人,同时还要避免被其他人拍到。

2.复习棍棒操5~8节

3.肩、腰、膝、腕、踝关节绕环。

4.正、侧压腿。

(三)基本部分(28分钟)

1.50米×8往返跑(16分钟)

【动作方法】起跑后,加速跑20~30米(并不是最快速度的跑),然后进行有节奏、深呼吸的途中跑(速度平稳),离终点约30~50米时,加大摆臂速度、上体前倾角度稍大、迈开大步,奋力冲过终点线。

【教学步骤】

(1)组织学生进行匀速跑200米~300米,体会脚着地动作(1~2次)。

(2)原地慢跑150~200米,体会呼吸节奏。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

(3)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组练习(2人一组)。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50米×8往返跑比赛(1次)。

(5)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小组进行评价。

2.原地双手胸前投篮(12分钟)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有脚跟提起,重心稍前移;投篮时,两眼瞄准篮圈,两臂随着腿的蹬伸用力向前上方伸出,大拇指稍用力,手掌稍向外翻,使球出手后产生后旋先前飞行,两手用力要均匀,全身动作协调一致。

【教学步骤】

(1)带领学生集体复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学生分散进行练习。

(3)召集学生、指名学生展示,进行评价(1~2次)。

(4)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攻破炮塔”比赛,教师巡视并用语言提示学生动作要领。

(5)请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6)召集、统计成绩,评价比赛情况。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游戏:大风把小

0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改进50米×8往返跑技术动作并进行教学比赛;进一步学习篮球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耐久跑的能力,以及增强上肢力量和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脚蹬地方法正确,跑动动作和呼吸有节奏;一瞄篮,二蹬伸,三翻拨。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完成动作时全身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长跑名将王军霞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体育常识。

2.队列队形练习:原地踏步走、立定。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6分钟)

1.热身游戏:不要让他拍到你

【游戏方法】在一块较平整的场地内,学生自由散开,自己努力去拍击他人,同时还要避免被其他人拍到。

2.复习棍棒操5~8节

3.肩、腰、膝、腕、踝关节绕环。

4.正、侧压腿。

(三)基本部分(28分钟)

1.50米×8往返跑(16分钟)

【动作方法】起跑后,加速跑20~30米(并不是最快速度的跑),然后进行有节奏、深呼吸的途中跑(速度平稳),离终点约30~50米时,加大摆臂速度、上体前倾角度稍大、迈开大步,奋力冲过终点线。

【教学步骤】

(1)组织学生进行匀速跑200米~300米,体会脚着地动作(1~2次)。

(2)原地慢跑150~200米,体会呼吸节奏。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

(3)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组练习(2人一组)。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50米×8往返跑比赛(1次)。

(5)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小组进行评价。

2.原地双手胸前投篮(12分钟)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有脚跟提起,重心稍前移;投篮时,两眼瞄准篮圈,两臂随着腿的蹬伸用力向前上方伸出,大拇指稍用力,手掌稍向外翻,使球出手后产生后旋先前飞行,两手用力要均匀,全身动作协调一致。

【教学步骤】

(1)带领学生集体复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学生分散进行练习。

(3)召集学生、指名学生展示,进行评价(1~2次)。

(4)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攻破炮塔”比赛,教师巡视并用语言提示学生动作要领。

(5)请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6)召集、统计成绩,评价比赛情况。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游戏:大风把小树刮得东摇西晃。

【组织方法】教师用语言形容大风把小树刮得东摇西晃,学生边“呜呜”的学风声边做动作,东摇西晃或用手拍打身体(4~6)。

2.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秒表、田径场。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4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六、课后反思:

树刮得东摇西晃。

【组织方法】教师用语言形容大风把小树刮得东摇西晃,学生边“呜呜”的学风声边做动作,东摇西晃或用手拍打身体(4~6)。

2.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秒表、田径场。

五、预计负荷: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2

【关键词】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1.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步骤

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步骤主要是以学生自身特点为依据,为完成学校篮球教学任务而采取的策略。根据篮球运动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技术教学步骤和战术教学步骤两个方面。

1.1技术教学的步骤

在高中篮球技术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基础篮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这是学生篮球技能形成的开始。体育教师应采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感知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在脑中建立动作表象的同时,进行模仿性练习,逐渐形成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然后进行篮球组合技术的教学,学生在掌握基础篮球技术动作后,高校体育教师应向学生教授篮球运动的组合技术,这也是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必然步骤。篮球组合技术具有多样化、自由组合的变化特点,在篮球练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后体育教师应进行篮球综合技术的教学,在篮球基础技术与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篮球技术的自由化运用。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学生综合技术练习过程中,增加一定的练习难度,例如在练习场上增加障碍物、安排防守人员等等,使学生在一定压力下完成篮球综合技术的练习。在教学实践中,不论采用那种教学形式,都必须牢牢地把握篮球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实战对抗意识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水平,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1.2战术教学步骤

掌握篮球基本战术方法,并在实战中顺利运用是高中篮球战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进行高中篮球运动战术教学时,体育教师首先要进行基础战术方法的认识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战术概念,学习局部和整体的战术配合方法。然后要进行篮球战术攻防转化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局部配合和全队战术方法后,教师应注意培养队员的攻守转化意识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可以通过在全场攻守的情况下进行全场攻守转化和各种战术的组合练习来进行教学。最后要进行篮球战术实战运用的教学,战术练习的最高形式就是实战比赛。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实践来进行篮球战术教学,在比赛之前要提出比赛的具体战术要求,比赛之中要对战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比赛结束之后要总结成功的配合打法,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方法,从中吸取教训。

2.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主要手段。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篮球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将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方法分为常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高中篮球常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篮球运动教学实践中,对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和概括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纠错法等,由于当今对常规教学方法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因此本文就不再进行熬述。高中篮球现代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技术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掌握学习教学法

在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掌握学习教学法是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体质初始测量结果为主要依据,将高中篮球教材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并制定出相应的评定指标,在篮球教学开始、过程之中和教学结束阶段,分别进行相应的教学状态评价。开始阶段为初始评价,过程之中为形成性评价,结束时为终结性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的主要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帮助教师时刻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复教学、调整、强化和个别辅导等具体措施,分层次地实现篮球教学目标。最终完成对高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教学任务,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2指导发现教学法

在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指导发现教学法是体育教师通过语言指导的方式对所教授的篮球知识进行相关改造,使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发现教学法中,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根据自己对篮球知识、经历和理解来进行预习,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然后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共同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在学习篮球战术、理解攻防关系和掌握技术要点时应用更为有效。

2.3程序教学法

在现代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程序教学法也被称为学导式教学法或小步子教学法。它是以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为依据,将篮球技、战术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步子,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逻辑序列,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信息反馈系统。教学开始以后,学生依据小步子进行学习,学习后及时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学习效果进行即时反馈。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返回去重新学习,并配以相应的校正措施;如果达到了预定的标准,那么进行下一步学习。这种新学法在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效果较好。

2.4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将社会学习理论作为根据,将篮球教学组织转化为一个社会活动过程。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以自愿原则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人数不等),并在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结成“伙伴”。最终实现在小组内的协作,并发挥小组技术骨干的作用,让优生帮助差生。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多运用小组练习、小组竞赛和小组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和伙伴的合作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相关的篮球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也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信息环境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完成学习任务。

2.5案例教学法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交通标志;体验;运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66-02

篮球运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运球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技术,因此要想打好篮球必须更好地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运球的枯燥而降低对篮球的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采用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浓厚,能有效提高篮球运球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交通标志中挑选了一些常见的标志,将体育课中的篮球运球技术与这些交通标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此种教学法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交通标志或者运球技术,而是生动的将学生的运球状态比作“小型机动车”,让学生边巩固运球技术边学习交通标志知识,了解交通规则。通过看标志练习既养成了运球不看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运球节奏,巩固了运球技术,又能让学生牢记交通标志,并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判断,从而更好地躲避危险,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一、运用交通标志体验多种方式的运球

第一阶段:学习交规――结合多种标志体验基本运球技术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保障安全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交通标志分为七大类。结合运球技术特点重点向学生介绍学习指示类的标志,在运球基本技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知以下标识(表1)。

案例1:当教师出示标志时,学生迅速找到停车位(田字格),体会原地运球技术。通过田字格规范学生原地运球时脚的站位、身体的基本姿势和球的落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各个重点环节,同时结合口诀明确动作的方法:

动作口诀:左1右3球落2;左臂护球朝前看;五指张开空着按;指尖指球要压腕。

案例2:当教师出示标志时,学生体会直线运球技术。直学生沿着跑道线走来明确移动路线,球落在线外侧控制球与身体的距离,每运一次球跑两三步,培养学生运球的节奏感。

动作要求:人在线里走,球在线外落。

案例3:教师出示标志时,显示减速行驶。而此时学生则做出急停急起的运球动作。急停急起运球练时可以在需要运球的跑道线外侧放置标志,在个别有的上方设置高度障碍,模拟篮球实战,让学生遇到障碍时原地运球三次。学生为了穿越障碍会选择低运球,这个练习巧妙的将高运球与低运球结合在了一起,同时让学生体会急停急起过人的时差感,培养学生在篮球比赛场上活学活用的能力。

动作要求:人在线里走,球在线外落,遇到标志低运球。

案例4:教师出示时,显示右侧绕行。此时让学生体会体前变向运球技术。用跑道进行原地体前变向技术动作的教学,让学生明确体前变向前双脚的站位,变向后脚的落位及球的落点,同时利用跑道线让学生体会变向时的蹬地动作,再根据体前变向的动作特点创编一个小口诀。

动作口诀:平行站位左手运,按压左上落体前,蹬地发力越右线,按压后上肩向前。

第二阶段:模拟道路交通――结合多种标志运用基本运球技术

结合各种交通标志,在塑胶跑道或篮球场上放置多个交通标志牌模拟道路交通,让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原地运球、直线运球、曲线运球的技术。

案例1:在塑胶跑道上教师设置以下标志牌。

方法:学生右手持球开始直线运球,然后看到同伴手持显示“黄灯”标志,学生换手,当显示绿灯时继续前进,当看到这个标志时,继续做直线运球到对面,交给对面学生做迎面运球练习。

案例2:在塑胶跑道上教师设置以下标志牌。

方法:学生右手持球开始直线运球,然后看到标志做出体前变向技术,然后继续按做直线运球,紧接着看到标志继续做出体前变向技术,然后直线运球交给对面学生做迎面运球练习。

第三阶段:社会路交通考核――结合多种标志组合运用运球技术

案例3:利用校园的甬路进行运球组合设计,学生的运球状态比作正在行驶的机动车。在校园甬路两侧分别悬挂不同的交通标志。如,显示第一组学生沿机动车道行驶,第二组沿公交车道行驶。紧接着遇到标志,请各组原地运球。到各个路口,让学生沿标志,做出不同转弯的运球内容。

二、运用交通标志体验多种方式运球的实施反思

1.运动技能与生活知识集合

本文将小篮球中常用的、实用的运球技术与部分交通标志进行了结合,在教授交通标志含义的同时还教会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通过看交通标志体验运球技术的练习,避免了学生一直低头运球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运球技术。让学生看到交通标志就能立即做出相应判断,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对应的路段内做出相应的运球技术,增强了学生的控球能力。

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了情境模拟驾照考试的三个阶段。从学交规开始、科目二、科目三等等,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进一步体验到运球与交通知识的紧密度,培养学生既遵守交通知识,同时也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更注重将枯燥乏味的动作学习和技能掌握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让情境教学贯穿于小学体育的教学中,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运用情境教学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3.运用交通标志体验运球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实践时应当先教授学生简单的交通规则,让学生知道交通标志的含义,并讲清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而后再结合小篮球的运球技术进行教学。

(2)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量增加难度。初学阶段教师可设置单一的交通标志,随后可增加交通标志构成简单的路况,待熟练后可适当提高路况的复杂程度,最后形成多人、多方向进入场地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教育模式;篮球运动技能;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28

1前言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游戏理论和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篮球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以篮球运动季为主线,教师根据运动教育模式理念制定教学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以固定团队为学习形式,通过团队的合作学习和角色互换为学习方法,并采用Barrowand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进行教学检验。试图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篮球运动体验,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有运动热情的运动者。

2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同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各方面都相似的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班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对照班以体育选项教学实施教学,通过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情况进行检验,并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中以固定团队特征开展教学为什么能有效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3研究方法

3.1实验法

3.1.1实验对象

笔者工作学校的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的对照班(高二理科班4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3人)和实验班(高二理科班41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2人)。其中,对照班以传统的体育选项进行教学,没有固定团队;实验班则以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依据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测试学生的篮球技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质性分组,团队规模为4或5人,每队选出自己的队长(固定)角色、教练(固定)角色和领操员(变动)角色成员,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在不同运动季中,某些团队会担任收发器材团队、裁判团队、比赛团队,针对每个团队的不同成员,根据不同课堂任务又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担任裁判团队的成员会担任计时员(1名)、临场裁判员(2名)、记录员(1或2名)。

3.1.2实验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7月,分为上、下学期,每学期共计18周,每周上两次课。

3.2文献研究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与“运动教育模式”相关研究的文献,并通过手工检索查阅相关书籍与资料。

3.3测验法

本研究方法应用篮球客观技能评价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分别实施运动教育模式和体育选项教学前、后进行篮球运动技能测试获取相关数据。此量表是由Barrowand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测验,中文名称:哈里森篮球测验(HarrisonBasketballBattery)。

3.4访谈法

以不同技能水平(高技能组、中技能组、低技能组)作为访谈对象,结合观察被访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访谈过程中,用DV录像或录音记录访谈情况,并以访谈材料作为参考,分析不同课程设计中的不同教学组织方式对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3.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和SpSS14.0应用软件对文献、问卷调查及测验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篮球客观技能测试情况

在实验前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篮球客观技能的测试,综合两次所得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得知,根据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教学前所测得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满足做实验的要求,可以开展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

为达到配对样本t-test检验的要求,并满足两个班的样本总量、男女生比例都要相等的情况下,特选定两个班的样本量男生28人、女生12人,共40人。

4.2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4.2.1对照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对照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得知,对照班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明显差异,即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明显差异(p<0.05)。

4.2.2实验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实验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得知,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显著性差异,即学生在实验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合分析表2和表3,在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教学环境都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前、后,学生的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都有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评量成绩显著性更明显,即在实施了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的学生,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增长的幅度更高。因此,学生在经过一学年运动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后,在技能学习方面获得了更加明显的学习效果。

4.3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

4.3.1对照班

对照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传统体育选项教学实施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差异(p<0.05)。换句话说,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前后,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有进步的。可以发现,高、低技能组的学习效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进步幅度呈现出高技能组较为突出,低技能组的进步幅度最小,这样的实验结果虽然证实了体育选项教学对不同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帮助,但是针对高技能组的学生会有特别明显的体现,反而对低技能组学生的帮助会少一些。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项目的测验本身存在着偶然性的成分,如本来实力就一般的学生,有可能因为测验时的运气稍微差一些,或者可能因为测试前的紧张心理因素,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可能是教师在完整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没有强调同伴合作学习,或者没有强调分组学习,或者是随意组织分组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学习中没有强调组长的领导作用,造成小组内的技能差或素质不好的学生得不到帮助或指导,有时会造成边缘化,或者技能组会失去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低技能组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4.3.2实验班

实验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的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测验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如原本实力不错的学生,可能因为测验时运气差一些,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高技能组在运动技能的表现上容易受到“天花板效应”的影响,在课后技能测验上无法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进步空间。这也证明了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技能表现上都能发挥到不错的成效。

5结论

5.1实验班的技能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进行了不同体育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前、后,两个班级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提高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

5.2实验班各个技能组进步幅度的一致性优于对照班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对实验班中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明显的帮助,并且高、中、低技能组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进步幅度基本一致,说明了运动教育模式对不同技能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促进作用,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5.3以团队合作学习使团队成员得到共同进步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实施强调了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练习及比赛的权利和义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能使团队的同学共同进步,保证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参与练习的时间,也得到支持和鼓励,提高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改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低技能水平同学或被“边缘化”同学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外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5.4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能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运动教育模式中各个团队设置了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并能够圆满地完成,这种无形的团队精神能够在成员的行动和意识上形成了团队凝聚力,会调动队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团队成员配合完成活动任务的默契程度、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

5.5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中以团队激励、团队合作、团队沟通等团队运作过程的有效开展,增加了不同技能组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增加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并得到队友的支持与帮助,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关系,从而促进了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共同提高。

5.6以固定团队进行活动能提高活动的质量

通过实验教学相比较,证明了运动教育模式结构特征中以固定团队形式开展活动比无固定团队的体育选项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进一步说明参与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学生比参与体育选项教学的学生在篮球运动技能上的进步幅度更大。因此,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宗旨更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更符合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的发展需求,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Siedentop,D.(1994).Sporteducation.Chanpaign,iL:HumanKinetics

[2]黄月蝉,等.九年义务健康与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健康与体育,2004年,44(3).

[3]赵斌.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设计探析――以高二男生篮球传切配合课堂教学为分析案例[J].体育教学,2008(4):30―31.

[4]毛浩波.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88-90.

[5]高嵘,张建华,高航,李国红.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116―119.

[6]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3):92-94.

[7]蒋晓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秦洪敏.“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9]颜嘉生.不同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比较研究----以国小六年级巧固球教学为例.硕士论文.台中:国立体育学院,2004.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5

关键词:篮球教学;板块式;分段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深入改革体育院校教学计划,篮球普修课教学时数越来越少,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传授给学生基本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转向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内容进行全面拓展,对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我们优化组合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顺序,将教学目标分项学分制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和教学板块中,以此来对教学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检验。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划分了两个教学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两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基本技术教学、组合技术与简单技术教学,两者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让学生对篮球主要技术动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和能够对多个动作组合以及多人战术配合进行掌握,成功应用;第二个阶段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竞技能力培养,它的教学目标是对全队战术进行学习,更好地运用战术,提高比赛能力;竞赛组织裁判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对竞赛组织的基本方法和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能够对规则和裁判法进行运用,可以担任现场裁判;基本教学能力培养,它的教学目标是对主要技术动作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进行掌握,可以对篮球教案进行编写。

二、实验方案的实施

将本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150名学生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每轮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数量,保证在60人左右,然后随机对学生进行划分,每一个班级划分为三个教学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每一个教学小组都需要有三个老师来负责。当到了第二阶段,对于实验班的教师来讲,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来对某个板块的教学进行负责,然后在各个板块轮换三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了每一个版块的教学之后,结合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果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获得相应的分数,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板块。在第二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能够提前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并且都获取到基本学分,那么就可以加入到其他板块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成本课程的结业考核,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对全部学分进行获取。

三、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我们结合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以及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了进来;教学的核心定义为反馈和校正,将差生以及中等生作为教学的重点对象,将技术动作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及时告知评价结果,结合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来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确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将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了进来,综合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这样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教学的知识信息内容得到丰富。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实验班在技术评定、能力评定以及综合成绩方面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过板块式、分段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目标,促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可以对教和学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提高其整体水平。通过板块式、分段教学的应用,与篮球普修课教学特点相适应,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进来,有机结合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矫正。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普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就可以结合篮球普修课的特点,将板块式、分段教学模式应用进来,以提高教学

量。

参考文献:

[1]张军红.高校篮球教学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23-125.

[2]刘雷.多元化教学模式下高校篮球教学变革路径分析[j].才智,2010(10):99-101.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篮球教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新课改的需要,一大批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实验出现了。这些研究成果和形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及能力培养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有其局限性,对于“合作学习”这一现代教学模式,运用于篮球教学实践的研究甚少。对其进行整合、提炼,形成一套篮球“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理论,并应用到篮球教学中去,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

1.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理论

1.1篮球“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学生在小规模、结构化、异质的小组中共同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2]。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而更多地涉及新观念的根本转变,仅把合作学习看成徒有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为了正确认识有效篮球合作学习的本质,使小组学习真正具有合作性,剖析合作学习活动区别于其他的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需要把握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1.1.1积极互赖。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以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3]。

1.1.2面对面的互动。通过对这一要素的安排,学生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鼓励完成任务,并有效地刺激学生从事高层次的认知活动[4]。例如鼓励组内其他同学努力完成任务,达成个人及团体的目标,等等。

1.1.3人际和小组技能。人际和小组技能是小组学习能否顺利进展的关键因素。为使学生有效沟通,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需教给学生社交技巧,使学生成功地与他人互动,并提高学习效果。

1.1.4个体绩效责任。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在教学中有使用任务表单、语言的提示和反馈三种方法[5]。

1.1.5小组历程。小组学习效能的呈现,有赖于每个小组,能够反思其运作状况和功能发挥程度。小组历程便是在分析小组目标达成的程度,小组学习中成员如何一起工作,其行动表现是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并决定哪些经验值和策略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调整,以促使小组成员合作努力达成小组目标[6]。

1.2“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流程对比

篮球“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依据集体动力理论、动机理论、认知理论等社会学的理论,以“学生分组―小组的学习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为主线,主张教学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注重情意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3]。在教学中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若干个小组,在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结成“伙伴对子”,在小组和伙伴的合作活动中学习篮球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传统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2.篮球“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方法

2.1“思考-分享-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批判性思考、分享、协商和练习,激励参与的策略。在篮球的串联技术和战术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挑战性任务或者策略方面的问题,学生个人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学生被分组(如分成四人一组,然后结对),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分享个人的解决方案;学生实施每个小组成员的方案;综合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意见,继续练习;每个小组在剩下的时间,练习最终综合的动作。

2.2“结对-检查-练习”法

在实施时学生两人一组,每个学生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一起共同学习。在篮球的单项技术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然后检查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再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组内结对;在每对学生中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提供激励和反馈;当其中一个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转化成激励者或帮助者,另一学生变成练习者;两人都能完成动作后,他们就加入到小组另一对中,每个学生继续练习。如果所有成员的练习都是正确的,小组就开始学习和练习下一动作。如没有全部正确,继续练习直到都满意为止。

2.3“拼图”练习法

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学习和练习一定比例的内容,然后向其他组员传授所掌握的内容。在复习技术动作和学习技、战术时,教师安排易于分解的、多组的教学内容给小规模组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学习和练习自己被安排的一个部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传授他所安排的内容,最后整个小组一起练习,完成学习任务。

2.4“协同合作游戏”法

在进行篮球游戏、教学比赛和裁判方法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并检查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或者通过问题解决式提问教授动作,然后阐明和示范必需的社会技能,并强调这些技能是小组取得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只有所有小组成员发挥作用,学生个人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2.5“学习团队”练习法

基本特点是给予学生承担领导者及其他角色的机会,并使用协作技能达到小组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和示范选择的技、战术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3-5个人的一个小组;教师描述表现结果和需要达到的身体、社会和认知技能目标,而通常这些结果和技能都被被列在给"记录者"的任务清单里;在执行任务前教师给每组的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练习时学生履行各自角色的职责。为了提供给所有学生体验每个角色的机会,在下一次任务时可以转换角色;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使用任务清单加以评价;在课结束时,分配一定的小组过程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裁判方法、技能和战术实践中的体验及教师激励他们制定下一次课的目标。

3.结语

合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融于社会的关键。篮球教学是实施“合作学习”的理想教育情景,不仅能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评价机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将现代教学理论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学生实践在教学中的成功移植,它在改进篮球技能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上,在移植、继承和创新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篮球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

参考文献:

[1]黄汗升,季克异,林顺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53-163.

[2]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47-949.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7

第8期: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案例、技能水平研判与技能发展建议

第9期:保护与帮助案例、技能水平研判与技能发展建议

第10期: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案例、技能水平研判与技能发展建议

第11期:课堂师生沟通案例、技能水平研判与技能发展建议

第12期:课后反思与评课案例、技能水平研判与技能发展建议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第8期:

小学:篮球运球游戏。

初中: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高中: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

回音壁:对往期刊登的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第9期:

小学:篮球运球、投篮。

初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高中: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回音壁:对往期刊登的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第10期:

小学:水平一:各种攀爬;水平二:跳人马、跳上成跪撑,辅助跳游戏;水平三:支撑跳跃。

初中:分腿腾越(山羊)、屈腿腾越。

高中:分腿腾越(横箱)。

回音壁:对往期刊登的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第11期:

小学:耐久跑游戏。

中学:耐久跑。

回音壁:对往期刊登的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第12期:

不限主题,各类常态课经典教学设计,片段反思。

回音壁:对往期刊登的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教研园地”栏目下半年的选题思路旨在将平时教学研究中实际做的、说的、感受到的和有成效的活动方案、方法、方式、过程、效果撰写成文,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8期:教研员、教研组长(组)的教研操作理念与方法

如何制订区域性教研活动方案、教研活动方案的落实要素及注意事项、例谈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效性。

第9期:新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教研活动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优秀教研活动计划个例呈现。

第10期:教研活动计划的实施

有效实施教研活动计划的人文因素、教研活动实施的过程性干预、教研活动计划实施中的资料积累。

第11期:体育教师与教研活动

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价值、例谈体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例谈教研能力的积少成多、用心教研才会教研有新。

第12期:教研经典回眸

我的教研之道、我的教研楷模、教研助我提升、一次难忘的教研活动。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一、点子超市

第8期:体操棒的开发与利用

第9期:毽子的开发与利用

第10期:羽毛球筒的开发与利用

第11期:跳绳的开发与利用

第12期:铅球的开发与利用

二、自制天地

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每人都有自己的小灵感、小创造,请用您的睿智之脑和灵巧之手,快带着自己的小器材、小教具来展示吧。

三、博采众长

说说自己在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利用、布置方法之心得,及其相关的教学技巧和教育策略。另外,还可以说说场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一、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开门见山,字数控制在600以内。

二、游戏实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通过特约组稿的方式,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确有良效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控制在300字左右,应附现场照片或插图。

第8期:水上游戏

盛夏来临,去游泳健身是首选,如何让学生熟悉水性,掌握游泳的基本技巧,通过有趣的游戏来教学,最受欢迎。

第9期:体育课组织教法中常用游戏

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破冰热身、激励和引导,还需要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迁移技能等,这些都可以运用游戏来解决。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新游戏,太有必要了。

第10期:高中生游戏

游戏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利,高中生同样喜欢,在体育课上多用些游戏,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11期:简易体育器材的系列游戏

简单的绳、布、棒、包、盘、球、垫等常用小器材,在老师们的精心创造下如同魔术,能变化出一系列游戏,层出不穷。

第12期:冰雪游戏

我国北方冬季漫长,约占一年时间的三分之二,体育课只能在冰天雪地上进行,于是,好玩有趣的冰雪游戏成了主角,太需要交流和创新了。

三、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左右。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8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创新应用

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中职《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第二节《篮球运动》内容之一,也是学习篮球的必修课之一。该技术是一项攻击性很强、运用广泛的组合技术,相比中职生来说学习难度也很大,给中职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因教学课时有限,怎么样运用行之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该项技术,是每个中专学校体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导学式”教学方法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地创新应用,谈一下教学体会。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教师的“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完整的结构体系。其教学过程一般为“提出问题”、“尝试练习”、“精讲示范”、“实践锻炼”、“教学评价”五部分。我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创新操作应用。

一、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由于篮球是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而且中考体育加试也有行进间运球项目,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生的参与及关注程度比较高,也有一定的篮球知识,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提问:“这个赛季CBa联赛冠军是哪支球队?”学生回答:“北京队”,教师:“北京队获得冠军的最大功臣是谁?”学生:“马布里”,教师:“马布里这么厉害,他最擅长的进攻方法是什么?”学生:“三大步上篮”、“跑投”、“骑马射箭”,教师:“非常对,我们今天就学习三步上篮,这个动作叫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我们学习篮球的必修课之一,掌握它有一定难度,需要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相互的合作与探讨,去攻克它,去战胜它,大家有没有信心?”这样的提问起到了一个“诱导”的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进一种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明确要想学会和掌握动作就要积极动脑,使教师的“诱导”与学生的“思考”有机结合。

二、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练习,一是活动热身、熟悉球性练习,有慢跑运球、半场互相抢断运球游戏、篮球操等基本练习;二是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基本技术的“引导”。如原地上两步起跳投篮练习,让学生体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分解动作等。关键是第三点,行进间接球上篮过程。首先让学生做跑动中接固定球上篮的练习,教师有目的地选出两名同学示范,让学生评价区别,由教师引导提问,请学生回答以明确跨第一步接球连贯上篮不能脱节的道理;其次通过教师提问:“行进间上篮三步怎么跨?”、“上篮是手臂动作如何做?”两个问题,并示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同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讨论学习图解,并大胆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找出好的同学示范,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明确跨第一步的同时接球及速度快慢与手举球高低和投篮力量之间的调整教学重点;再次集中精讲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并阐释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得出“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动作和“举、伸、屈、拨”为要领的手臂投篮动作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带着正确的答案与标准的动作重新反复练习,教师巡视并提示“一、二、投”的“指导”,使学生技术得以提高,个体技能得以充分发挥,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指导”与学生的“体验”、“练习”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巩固练习,互帮互助

优良学风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及学生练习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心理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即使学生在练习中多次“失败”时教师也不批评而要通过观察找出“毛病”所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相应提示,同时多鼓励树立信心和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力争成功的竞争意识。多次的“失败”和改进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改进提高了学生自信、自强、自控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互助练习,增进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和友谊,有效地提高了动作技能,巩固练习效果,使学生一课一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集中展示,教学评价

集中展示教学效果,彰显学生个性魅力;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是为了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的最后阶段,我让各小组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比赛,并用语言激励学生大胆演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把刚学到的新动作通过自己的领会加工,展示给大家,有的同学准备充分,动作舒展漂亮,立即得到大家的掌声,有的同学因为紧张,没有投进,同样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励,有的动作突出奇思妙想,变现力很强,有的动作中规中矩、扎扎实实,突出实战运用,最后几个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也进行了展示,第一次由于紧张或者由于没有掌握好动作技术要领,慌乱中步子错了,第二次经过思考动作要领,消除紧张情绪后,都完美的完成了动作,博得了大家的掌声。教师随即对全体学生的动作给予准确的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同学们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能力,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以上便是本人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采用“导学式”教学的体会及创新应用,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法的长处在于,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营造了思维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能力;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学生之间相互修正、探讨,最后教师下结论或作评价,以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牢固地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各环节的要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效果,从而加快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9

【关键词】篮球教学现状个性化教学应用

体育教学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成为了许多学校的改革目标。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篮球课程时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体育课程,不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有较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而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篮球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个性化教学不足的原因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高校篮球教学个性化教学不足。

1.教学资源的限制

高校教学的教学资源有限,而由于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及部分必修课程,分配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更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会由于课时的限制、器材的有限等,难以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

充分的沟通是教师了解学生,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的前提,然而,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进行统一的指导,很少对不同学生进行单独地关注,导致师生之间了解不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就没办法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参加篮球课程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总体来看,男生基础较好,女生基础较为薄弱,而篮球教学的课程设置往往是进行简单的基础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不仅不能学到相应的技能,反而会造成对他们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高校篮球个性化教学的应用

1.教师树立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是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篮球教师应当首先认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进行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篮球基础、个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学校应均衡分配教学资源

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与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教师难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学校应当均衡分配教学资源,保证学生体育课程的学时和时间,并及时补充教学资源。对于篮球教学来说,不仅应当及时更新场地、设备等,还应当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让教师进行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进行篮球理论的学习。

3.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培养篮球意识

兴趣是进行学习的前提,不论是对兴趣浓厚还是兴趣欠缺的学生,教师都应当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篮球运动需要协调人的大脑、四肢,灵活地进行运球、传球、投球,利用正确的技术和战术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一项十分具有活力的运动。篮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程游戏、播放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学生的篮球意识。

在加强学生的篮球意识时,需要注重差异化的培训。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篮球意识较强,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进行提点与指导,而对于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什么是篮球意识,如何树立篮球意识,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差异化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保障,更是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4.分组实现个性化教学

就我国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现状来看,难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可以将前两节课作为相互了解的课程,观察学生的情况,了解班上学生篮球基础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教师根据不同的组别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应当抛弃传统的考核方式,根据分组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如针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考核的标准应当更高,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基础动作、运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取得进步,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篮球教师不应当仅仅简单地给学生一个最后的分数,而应当综合学生的表现,告诉学生其薄弱环节在哪里,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提高,培养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不断提高。

三、小结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发展的人才,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中,体质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其体育课程的培训。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课程是全面锻炼学生全身综合能力的课程,教师应当把握篮球运动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雷.新模式教学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

小篮球教学教案篇10

国内外“视野与文化”的权威调查表明:如果一个班级超过25个学生,教师就会顾此失彼,严重影响课堂效率,于是“小班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新课改的热门话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班化教学进行探索与归纳。

新课标指出: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传统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学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只能从大众化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产生后进生的死角。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及资源,那么在初一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初一新生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体育课堂的全员真正参与,是我们体育教师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案例描述】

小班化教学主要是指人数低于30人的班级名额配置,学生在小班化的活动之中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展现小班化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本次研究设计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一、准备部分

播放《灌篮高手》的主题音乐,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知道的nBa篮球明星?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他们的篮球技巧吗?谁最会远投?谁投篮

最准?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肯定大家的热情。

师:下面谁能用老师手里的篮球给大家做一个篮球技巧?(不允许投篮表演,模拟动作就可以。)

生代表表演。

师: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技巧“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下面老师先表演一个(师表演)。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录像“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请同学们回答:这项技巧中有什么特点呢?从这些动作之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讨论。

设计意图: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到音乐后学生拥有了较为高昂的体育运动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入趣味化的体育空间,进而减轻了对篮球技巧训练的难度感受。第二,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自主发现问题。教师让同学们说出篮球明星,学生的关注度被吸引过来,同时也就更为重视这些篮球技巧问题,能够仔细观察、自己揣摩,进而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巧妙之处。

二、基本部分

1.练习运球

师:下面我们来分小组吧。(师按照不同的层次分成三个小

组,每小组8人。)接下来各个小组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运球练习任务:任意运球、球绕环、原地单手运球、运球急停急起。怎么练习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组长到我这里来汇报。

小组长:a组采用了每人每种练习三次的方法;B组采用了每人练习一次,优秀人员示范几次的方法;C组采用了组长示范,然后各人练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考虑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足够的体能训练,并保证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自主练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讲解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许多练习,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练习了。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拍球转体、跨步换手、保护加速”的动作方法。

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

师:下面小组内练习,不理解的可以观看录像。

设计意图:保证了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随时观察,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练习的机会,并对录像内容有相应的指导。

3.练习展示

各小组练习基本动作之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同学进行展示。先由一个队运球,其余两个队评价,加上自我评价的分数得出总分。练习部分是体育课堂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全程进行指导,这也是小班教学的优势所在,可以让每位同学得到充分的指导。

4.技术提升合作

师提出:从原地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行进间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从无人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消极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再到一对一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逐步巩固技术。请各小组的同学自主练习,分别设计攻击、防守双方,注意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出手力量,然后进行练习。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参与活动。生小组内练习,教师指导。

5.游戏活动

师:同学们知道奥运会的标记吗?

生:五环。

师:下面我们就画一个大大的五环,然后玩一个游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越过障碍,跑完五环,用体前变向运球穿过或绕过一个个障碍。

各小组:自己利用体育器材共设置五个障碍。

游戏开始,记录时间和障碍越过的情况,评出优胜者。

设计意图:以上这三个部分都属于练习的内容,但是第一部分是技术提升的练习,因此要求各小组必须尽快完成,而且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第二部分则属于游戏活动,为了凸显体育的趣味性,教师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自己设计障碍内容,使得学生感觉到了课堂教学的愉悦感受。

三、结束部分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拍手歌”的音乐节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学生们围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教师小结、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课后内容,安排器材回收。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注意科学锻炼的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