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训练总结十篇体育训练总结十篇

体育训练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50

体育训练总结篇1

一、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

作为体育训练科的科长,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工作,积极协助局长主抓全(市)县群众体育工作,坚持做到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争取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自觉改造人生观、世界观,加强自身廉洁自律意识和作风建设,并率先垂范,经常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各种廉政建设的学习讨论。一年来,科室人员无一人有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二、紧抓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重视发展群众体育。以调整整顿体育训练项目为抓手,理顺群众体育网络;以全民健身月为载体,打造群众体育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县)群众性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把体训工作作为体育局工作的重要内容,重视突破竞技体育,充分发挥本市(县)业余体育练习的优势,不断推进机制创新,改善竞训条件,加强科学治理,建立起比较为完整的业余体育练习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为基层建造了个全民健身工程。

三、兢兢业业,大力弘扬公仆精神

在工作中始终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兢兢业业,勤政务实,身体力行,深入一线,了解并把握第一手资料,要求业务科室要多为基层服务,多为群众办实事,指导、检查、督促基层体育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承办大型赛事时,能够靠前指挥,精心组织协调,保证了多次赛事的顺利举行。

四、落实工作职责,抓好本职工作

一是加强内部管理。从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着手,实行全员目标责任制,强化机关效能监察,认真做好科室的日常管理和计划、档案工作。二是严格监控训练过程。制定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训练工作,为确保训练落到实效,我组织人员成立了监察小组,定岗设责,严格监控训练过程,还经常深入到基层进行检查、督促、了解训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三是认真落实注册工作。局今年对运动员注册有了新规定,规定***,虽然工作量较大,时间紧,但由于我们对此项工作抓得较紧,启动较早,对注册所需得材料准备充分,因此注册较为顺利。今年我们共新注册运动员**人,对全市(县)二级裁判员进行注册,对一级以上裁判员进行了二次注册,本年度共培训各项目二级裁判员**人,一级以上裁判员**人。四是抓好竞赛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抓好全运会,全运会前我人盯人跟着吴静钰(奥运冠军)在外训练一个多月,全运会总算也拿了冠军,一年没休过一个双休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14年我们取得了:全运会3块金牌一银两铜的成绩,虽然很累很累,付出很多,但我们不图一点报酬,平时工作也是单位最累的一个科室,特别是报运动员的行踪信息不能有一点差错,但我们上下同心,克服了量大、责任重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年度任务,我们科连续6年受到省局好评。

体育训练总结篇2

【关键词】体育高考专业训练;重视;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我们文化课薄弱学校,体育高考专业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抓好体育高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全力提高升学率,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加强对体艺考生的选拔与培养。班主任对体艺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科任教师不放松体艺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对体育高考的重视程度,这就为我们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式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研究方案

(1)发扬研讨活动的作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研讨活动是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开展的相当出色,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的内容很多,达到了多样化,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亲临现场指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校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强,且各项活动交替进行,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2)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一个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大家忙工作、忙训练,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在课题组成员的参与下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了解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以便取长补短,调整训练方法,达成共识。

三、研究计划

各种活动在课题开题之前已经开展,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打下了基础,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课题的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并严格执行、实施。

总体计划: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开展各项活动,展开校际交流,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改进措施,取长补短。

阶段计划:经过选题讨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等程序,2010年我校召_了开题现场会,各课题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这项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同时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在实施阶段,各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抓好自己的训练队,及时总结,发现出现的问题,及时上交训练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避重就轻。

四、研究过程

(1)以活动促交流。本课题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研讨、讲座等,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促进同行之间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经验的高三教师总结了取得的成绩,新高三教师介绍了考生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事物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中,及时了解其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发展动向,及时了解训练中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一般规律,找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情况,每月测试一次,及时了解训练情况,及时做出评估与调整。

(3)及时总结,形成理论。对平时实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经检验后及时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总结下来与大家交流或形成论文,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

五、研究成果

(1)提高青年教师的训练水平。青年教师训练大多没有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与各种交流活动,青年教师训练水平成长迅速,从选材、训练到加试整个过程都胸有成竹,已经能独立承担训练任务。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许多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提高,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教师能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教师专业有了发展,教师的研究、训练水平、业务能力也大有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课题组成员都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训练论文数目有所提高,同时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越来越趋向于发表。

(3)及时参与课题,教科研有成果。因为参与课题的研究带动了许多老师参与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能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论文与总结,有的已经发表。取得的成果如下:本人的论文《中学体育高考生800米的强化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中学400米体育高考生的强化训练》在田径杂志上已发表。

六、研究反思

体育训练总结篇3

关键词:中学生羽毛球课余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对未来建设型人才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羽毛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可以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以问卷访谈形式走访并调查了南通市的五所中学,研究对象是南通市第一中学、南通市第二中学、南通市第三中学、南通中学、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的300名学生和10位教练员。

2.研究方法

对于不同的研究调查项目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同一个调查的不同环节也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准备阶段,我应用了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L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1)问卷调查法

对南通市区五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向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态度。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5%,大家都能积极地填写问卷调查表。

(2)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以任务的需要,我借助校图书资料、互联网以及有关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博士论文,详细查阅了有关南通市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文献60余份,还阅读了大量有关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在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南通市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3)访谈法

为了进一步获取详细资料,我走访了南通市区的几所中学,与部分学生、体育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为撰写本论文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4)数理统计法

通过访谈和调查,我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并对有关数据做了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现状调查

(1)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目的

中学生参加课余羽毛球训练能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起到强身健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表1显示了中学生以强身健体和丰富课余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占82.81%;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升学需要为目的的则很少,尤其以升学需要为目的的仅占2.46%。

(2)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时间情况

在对南通市各中学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时间的调查中发现,课余参与的同学很少。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占59.65%;训练时间在1~2小时的占28.07%;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占12.28%。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中参与到课余羽毛球训练中。

(3)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频率情况

表3显示:南通市中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3次以上的同学仅占24.21%,不到总数的1/4;每周参与2~3次羽毛球训练的学生占37.19%,总体来说,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的状况不是很好。

(4)影响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42.80%的学生因缺乏兴趣而不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由于时间不足而不参与训练的占27.37%;14.74%的学生因设施缺乏而不参与训练;15.09%的学生因无指导人员而不参与训练。综上所述,学校应增强学生参加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兴趣,以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5)南通市中学生对课余羽毛球训练队的满意度

从表5可以看出,中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羽毛球训练队的总体水平持基本满意态度。其中,认为水平很高的占18.24%;认为水平较高的占35.09%;认为水平一般的占31.58%,三者所占比例超过总人数一半以上;有15.09%的学生仍认为羽毛球训练队水平差。综上所述,南通市羽毛球训练队总体水平亟待提升。

(6)南通市中学生对羽毛球教学水平及教学方式的认知态度

表6显示:对教学水平及教学方式非常满意的学生占14.04%;基本满意的占27.02%;认为需要改进的占58.94%。由此看来,学生对教练的教学水平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2.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练员现状调查

(1)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由表8分析可知:目前在南通市五所中学中,中年羽毛球教师在所有教师年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差不多,从这个比例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他们各有所长,可以互相促进和弥补不足,这样既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力,又可以形成延续成长的梯度综合体。

(2)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师的教学形式情况

从表9可以看出:50%的教师通常亲自演示教学,剩余时间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训练之外,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检验与激励的方法,30%的教师会经常通过小型比赛来总结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的不足,并使之加以改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20%的教师则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来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南通市五所中学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体育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大部分学生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为主要目的,对羽毛球训练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学校的羽毛球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以及羽毛球训练队总体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学生主要在课堂上练习羽毛球,而课余时间则很少,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的频率总体不高;专业羽毛球运动员数量少,学校赛事安排不合理;学校羽毛球教练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法不正规。

2.建议

学校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应投入一些经费,规范场地、器材、龉莸壬枋;学校领导只有重视体育教学、羽毛球训练,在经费保障、场馆规范、设施完善的基础上,课余羽毛球训练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羽毛球训练;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提高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及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到羽毛球活动;教师及学校可组织相关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羽毛球训练;学校应引进羽毛球训练的专门人才,改进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课程。

参考文献:

[1]翁志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的形成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9).

[2]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陈小蓉.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9(6).

[4]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体育训练总结篇4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体育训练总结篇5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制约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这促进了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同时近年来在竞技体育中,运动训练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指导竞技体育屡创辉煌,填补了运动训练学的空白。但我们也应看到,运动训练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整体发展中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析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入手,探讨体育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

过去,运动训练被认为是培养运动员的,由教练员和运动员组成,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很多人如服务人员等都成为运动训练的参与者。运动训练学就是在阐明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运动训练规律的。近年来随着我国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与之相应的运动训练理论也开始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既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优秀的运动训练成果,也结合了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如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分为一般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等,这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运动训练兴起后,很多专家开始对运动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此后又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拓展我国运动训练理论,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理论也应与时俱进,满足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才能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运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我国运动训练学主要包括训练的目的、任务、内容等,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运动训练的内容也应得到拓展,延伸到与体育相关的生理、心理等方面,促进体育运动训练的完善。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水平有所提升,理论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运动训练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存在不平衡,对专项训练理论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这与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不相适应,运动训练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应该大力发展,为运动训练提供动力支持,从而推动竞技体育能力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有一些因素会制约运动训练的前进步伐,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出解决的途径。

二、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教练员知识结构问题

运动训练主要涉及到教练员与运动员,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整个训练的指导者、组织者。教练员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这就必须提高教练的整体素质。教练员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训练理念与知识水平,训练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训练方法、训练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运动训练学起步较晚,教练训练时多借鉴西方先进模式,把西方的理念变成我国的理念,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教练员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同时教练员的知识水平也会影响训练效果,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单一的训练方法是无法适应的。应综合多种方法,确保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高水平的教练员极其匮乏,虽然一些教练员水平较高,但对整体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运动员自身能力问题

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素质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力会影响到体育运动训练的整体水平。对运动员来说,必须有创新能力,包括自我创新与接受创新。运动员每天都要接受同样的训练,同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如果没有兴趣与热情,机械的重复练习,容易使运动员产生厌烦心理。如果运动员有练习的热情,并结合自身实际改进训练方法,不仅能避免训练的枯燥乏味,还能提高训练效果。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存在差异。有的运动员创新能力较高,有的运动员能力显得不足。其实接受训练不是单纯的吸收,还有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只有将里面的精华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达到了相应的效果。否则就是单纯的模仿。

三、体育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

体育运动训练对教练与运动员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要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必须加强教练员管理,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引进一些具有世界水平的比较优秀的教练员,让他们传播先进的训练方法与里面。选拔教练员时严格程序,对专业与素质、能力等严格要求,层层选拔。同时应重视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丰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知识,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运动员自身能力

运动训练周期长,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坚强的毅力与吃苦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运动员要融入世界,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仅靠单一的训练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运动员训练中应用心体会,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总结训练方法,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创新。

总之,运动训练学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不断研究。运动训练不仅仅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还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应努力将运动训练学发展成为符合全民需求的社会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叶诗敏.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5(7).

体育训练总结篇6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体育训练总结篇7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学训矛盾;培养理念;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09―07

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竞技篮球全面发展和快速提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研究,前贤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提出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但是,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缺乏专门的探索,而剖析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却是解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围绕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以期为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竞技篮球一二三线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选择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为内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矛盾根源分析

2.1.1管培矛盾管培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责――权――利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系。管培矛盾的本质反映的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探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管培矛盾的历史性根源,离不开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现行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机构。“政府主导”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之后,在原有自上而下设立的体委系统基础上,经过调整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一省(直辖市)体育局一地方体育局三级政府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全国性的社会组织机构,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第二种是社会群团组织,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中设置的分管体育工作的机构,这类组织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本系统内部。第三种是民间体育组织,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职业俱乐部。项目管理中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特殊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中心既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具有双重性。显然,通过上述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基本反映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管――办”过程中的性质,这只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

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改革方向与大环境保持一致。事实上,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管理主要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共同管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作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机构,在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执行各自的权力,履行各自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后备力量培养的重大性战略问题,这样的战略性任务应该由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承担。作为民间组织的篮球运动协会只能负责本组织内工作事务。然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赋予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既具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民间组织的特点,集“官――民”于一身的双重属性。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行政力量是其运转的主要动力。篮球运动协会成为了体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关系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职责不清,官民一身”的背景下,面对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当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家都有责任,大家都不负责任”的现象。

同时,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一二三线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极为复杂(如图1所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政府系统(各体育局),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社会群团组织(部队体工大队),还有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民间体育组织(各职业俱乐部)。但是,教练员人才的使用权并非这样简单,关系错综复杂,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有的人事权在部队,使用权在体育局;有的人事权在体育局,使用权在俱乐部。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一人事使用权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在教练员人才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由“谁负责”的难度。

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培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权利和责任也不一样,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同时教练员人才本身人事产权的不明晰,增加了两个机构的管理难度,导致在利益冲突情况下,相互推诿。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就是一方面提倡“政事分开”的领导原则,一方面却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中保留行政权力。在责一权一利矛盾关系冲突下,面对人才培养这样一个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都要负责任,但是两者都没有尽到责任,最终受伤害的是教练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问题至今仍然成为制约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2.1.2学训矛盾学训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时期所发生的文化教育和运动专项训练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学训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而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运动经历,同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学训矛盾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图2所示)。学校教育在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

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成长时期,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要经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培养历程(如图3所示)。从理论上讲,如果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成长时期都能和其它的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那么教练员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应该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接受文化教育培养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少儿体校――青年体校――国家队接受运动专项训练。并且,最佳专项训练年龄和接受文化教育培养的年龄存在冲突,例如篮球运动项目青少年进入专项学习的最佳年龄为12岁左右,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也正是进入初中学习的主力军。学习和训练成为他们人生抉择中最大的矛盾。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教学单位在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都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但课时的权重和普教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进入初中或中专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经常需要集训和参加比赛,上课出勤率更低,且不进行补课。调查报告进一步显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当长,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却要少得多。整体来看,优秀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呈现年龄越大上课时间越少的趋势。到了大学阶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出勤率更低,由于训练和比赛的任务繁重,身心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现代教育规律以及竞技体育训练规律同时表明,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水平,需要时间保证;同样,要使运动成绩到达高水平,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然而,从“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来说“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文化学习好又要专项训练水平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国竞技体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为了“为国争光”和“奥运争光”,优秀运动员们必须舍弃文化课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专项运动训练中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优秀运动员成长时期同样也逃不脱文化课学习与专项运动训练冲突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历。但是,从受教育(仅指全日制)的经历来讲,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文化素质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的这种现状给后期转型为教练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致命的障碍。从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来看,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深刻地影响本项目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指出现代篮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智慧、心理、经验和意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较量,更是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之间的竞争,从各种级别的比赛中反映出国内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与篮球强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发展,从而影响执教能力的提高?追根溯源,教练员有什么样的训练理念并不完全取决于具体的训练行为,而主要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对运动训练的感悟水平以及是否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众所都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篮球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不缺乏对运动训练的感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的关键恰恰就是受学训矛盾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掌握的文化知识数量和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缺失。然而,文化知识却是理念形成的基础,对于竞技篮球教练员来说,文化知识不仅是训练理念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训练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文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训练理念的是否正确和先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练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的支持,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训练理念,而且还会缺乏对本专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竞赛中占据主动权。

2.2基本问题分析

2.2.1培养理念理念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理性观念。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对我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类型教练员人才的基本认识。岗位培训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体育总局从1989年起正式施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并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正是基于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评估之后总结出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群体之上。但是,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管理层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是“素质”较低,特别是“文化素质”低。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要解决“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就是看成绩,为国争光就是看金牌,看第一。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素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体,素质是基础,能力是表现。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否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更多的是接受“专才式的教育”,比如岗位培训、专题学习等。“专才教育”的特点就是过于强调“学以致用”,这在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它的缺陷表现在基础理论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很显然,“通才教育”的特点正好是通过“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培养个体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教练员学习时间较少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很显然“通才教育”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很好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因。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增加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体教结合”文武并重,全面发展;“通专结合”扬长避短,突出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素质”低下的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就必须给教练员打下厚实的基础,丰富他们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忽视教练员人才的素质教育,知识学习,一味追求“能力”提升,将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2.2.2培养路径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条路径(如图4所示):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进入教练员学院学习。

1987年中国开始实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体育教练员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就集体项目来说,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协会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这条培养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管理体制。篮球运动协会是一种社会民间组织,代表民间组织的权益。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民间组织利益产生矛盾冲突,又缺乏完善制度机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管理失效,培养路径不畅的困境。其次,培训主体。主要指每期接受岗位培训的教练员。部分教练员岗培意识淡薄,把岗培当走过程。由于职前、在职缺少系统学习,教练员本身事务繁杂,在短暂的岗培时间里,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再次,培训客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云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教练员进行授课。但培训师资没有固定的人事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师资梯队,师资人员不固定,整个师资属于“临时组合”,阵容豪华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后,培训载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内容等。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载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具体,课程内容不科学,教材陈旧。

我国第一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6月16日在山东济南正式挂牌成立。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练员学院挂靠山东体育学院,为其二级学院,位于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内。教练员学院直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并实施山东省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计划;组织省体育系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省退役运动员转任教练员岗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体育系统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同时也负责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每期学员培训时间为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教练员学院挂靠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教练员学院提供人才支持和人力保障。教练员学院是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的专门机构,特别是国家队教练员的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部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教练员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启动学院建设,完善学院功能,周密设计国家队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加快培训课程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注重培训质量,为各省、市教练员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教练员学院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培训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资源,注重培训成果的总结、提炼、转化和推广,提高培训效益。各省市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国家队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提高教练员素质来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全国各高等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教练员培训工作,为教练员培训工作贡献力量。国家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主要负责承办部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组织开展教练员教育培训体系和科学管理研究等。

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两条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面对竞技篮球教练员培训工作不完善,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更新慢,培训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教练员学院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可以说,教练员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教练员学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成立教练员学院进行教练员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管理体制,培训对象的层次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基本相近。同时,本研究认为作为两种培训机构,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

2.2.3培养效果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是指培养过程及结果对培养对象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指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以及培训结束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对待岗位培训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岗位培训机构对教练员培训完毕后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笔者通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跟队期间对不同层次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其中,绝大部分篮球教练员非常希望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弥补在执教和训练方面的不足。同时,有2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参加岗位培训所得到的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另外,有1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岗位培训所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与实践有点脱节。甚至,有5%左右的教练员对岗位培训所传授的训练理念有抵触,坚持自己的训练理念。通过对篮管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受聘于教练员岗位培训讲师团队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专家、教授们认为在岗位培训期间,绝对大部分篮球教练员认真严肃对待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能够及时的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相关讨论的话题,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专家、教授们同时也反映有些教练员在培训期间不遵守纪律,晚上出去应酬,影响培训学习效果。从整体上讲,我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竞技篮球教练员希望通过岗位培训来提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态度表现积极认真。从这一点是来看,反映出的培养效果较好。笔者通过岗位培训团队的专家教授了解到,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一般都是通过交作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培训学习。教练员岗位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通过培训结业典礼直接发放岗位培训结业证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练员凭一份作业结束一期岗位培训,是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他们培训效果的,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据一位资深的培训专家讲,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团曾经尝试过采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测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结果很多学员都不能达到所设置的考核标准,同时学员产生考试惧怕心理,影响下期教练员岗位培训正常开班。从竞技篮球教练员培养考核评价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考核手段不科学,不能充分反映教练员在培期间掌握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在实践带队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社会业内外的“口碑”两个方面。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青少年篮球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这一个层次上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另外,我国有很多具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都来自于基层,这也反映出在基层还是有不少高水平的教练员。但是,从国家队以及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在我国篮球教练员岗位上不断增加的外籍教练员数量,反映出我国本土教练员存在的现实差距。笔者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设置问卷,按照“非常认同――认同――不认同”的量级,对篮球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教授;篮球运动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管理者;体坛周报记者还有资深球迷共20人进行调查,描述性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的调查结果来看,65%的调查对象认同,只有35%的调查对象不认同,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口碑”还不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两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教练员人事产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训矛盾致使教练员丰富的运动实践经历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缺失之间的矛盾关系,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效果比较理想,但考核评价手段缺少科学合理性;从社会效果来看,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本土教练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评价“口碑”较好。

3.2建议

体育训练总结篇8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SurveyandanalysisonmiddleSchool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straininginQiqiharCity

wanGYongcun

(DepartmentofSports,Qiqiharno.1middleSchool,Qiqihar,Heilongjiang161006)

abstractthispaperthroughliterature,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statisticsandlogicalanalysisofQiqiharCityno.1middleSchool,no.8middleSchoolandQiqiharSchoolthreehighschool90SportsStudentstrainingmotivation,themainformoftraining,trainingcontent,trainingtime,andcoachesthebasicsituationof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makerelevantrecommendationstoaddresstheseissues,andaimstoimprovetheQiqiharCitycollegeofsportsstudentsintheleveloftrainingtoimprovethemotorskillsofthetalentedstudentsofmiddleschoolsportsandacademicperformance.

KeywordsQiqiharCity;middleschool;sportsstudents;training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第八中学和齐齐哈尔中学三所高中90名体育特长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和收集有关体育体长生训练方面的书籍等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向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第八中学和齐齐哈尔中学三所高中的体育特长生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问卷88份,回收率为97.78%,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10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为100%。

1.2.3数理统计法

对咨询、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统计原理,运用woRD及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现状调查

2.1.1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动机调查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训练动机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训练的原因。体育特长生参加中学体育训练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态度,从而影响到体育特长生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在所调查的88名体育特长生当中,以考大学为训练动机的体育特长生占63.63%,以自身兴趣爱好为训练动机的体育特长生占19.30%,以体育老师意愿为训练动机的体育特长生占4.46%,以家长、班主任意愿为训练动机的体育特长生占6.82%,详见表1。由此可见,升学因素是体育特长生选择训练的主要动机。

2.1.2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时间安排调查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训练次数和时间的多少不仅可以反映青少年训练是否系统、科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开展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积极性。体育特长生每天、每周的训练时间见表2和表3。由表可见,体育特长生每周和每天的训练时间过长,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从而影响到考生的综合成绩。

2.1.3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要形式调查

目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学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教学课、训练课、课外活动。在所调查的17名体育教师中,有10名体育教师选择训练课作为训练的主要形式,占58.83%;有5名体育教师选择教学课作为训练的主要形式,占29.41%;有2名体育教师选择课外活动作为训练的主要形式,占11.76%。

2.1.4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要内容调查

所调查的齐齐哈尔市三所中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百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和其他专项。训练内容的选定主要根据黑龙江省高考体育加试的相关考试项目及要求来设定的。

2.1.5体育特长生参加训练的主要途径调查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第八中学和齐齐哈尔中学三所高中90名体育特长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特长生参加训练的主要途径有:个人自愿报名参加、教练员选拔和同学介绍。由表4可见,个人自愿报名参加的占总人数的43.18%,教练员选拔的占总人数的32.96%,由同学介绍的占总人数的23.86%。个人自愿报名参加的体育特长生所占比例不足50%,说明积极性主动性较低,这将会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

2.1.6体育特长生专项成绩调查

在所调查的88名体育特长生当中,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的学生仅占3.40%,二级的占26.14%,二级以下水平的学生占70.46%。说明体育特长生的专项成绩整体水平不高。

2.1.7体育特长生综合成绩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训体育特长生的专项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整体水平并不高,突出反映在体育特长生的综合成绩较低,说明在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教练员队伍现状

体育特长生能否取得好的体育高考成绩,除了体育特长生自身所具备的运动能力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练员对体育特长生的科学训练指导,此外,训练条件和训练环境对于体育特长生运动成绩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2.2.1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三所高中19名教练员的学历职称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齐齐哈尔市高中体育教练员的学历情况。调查显示:第一学历是本科以上的教练员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6%;第一学历是本科的教练员有1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8.42%;第一学历是专科的教练员有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32%,说明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队的教练员职称和教龄的比例比较合理。

2.2.2教练员选材情况调查

运动员选材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运动员选材是体育特长生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材的好坏是能否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关键,有人认为选材的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教练员主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考学要求来进行选材的,而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选材的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教练员的选材缺少科学指导。

2.2.3教练员执教能力与水平情况分析

根据对齐齐哈尔市三所中学体育特长生教练员的调查,68.42%的教练员热爱体育特长生训练。说明教练员对体育特长生训练有较高的热情,热爱训练工作,积极投身训练。在对教练员能否胜任体育特长生训练调查中,有52.63%的教练员认为自己非常能胜任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47.36%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能胜任训练工作。表明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教练员具有较好的工作效能感,比较热爱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

2.3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支持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的高低。从所调查的齐齐哈尔市三所高中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程度来看,学校领导很重视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6%;重视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53%;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63%;不重视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有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1.58%。说明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尚未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此外,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出现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足,更不具备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所必备的器材和条件,而对体育特长生来说,教练员、场地、器材是他们成为体育人才所必备的客观条件。

2.4场地器械设施对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影响

从所调查的齐齐哈尔市三所高中体育场地器械设施的数据来看,有42.10%的中学体育教练员认为场地器械不足,47.36%的中学体育教练员认为场地器械够用,10.54%的中学体育教练员认为场地器械比较齐全。场地器材方面是略有不足,缺少标准和先进体育器材。中学体育场地器械设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场地器械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由此可见,场地器械的不足是影响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又一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训练重视、支持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体育特长生训练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的高低。所调查的齐齐哈尔市三所高中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练员的选材依据不够科学合理,体育特长生每周和每天的训练时间过长,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此外,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与训练存在矛盾。

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不能够满足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需求,场地器材方面是略有不足,缺少标准和先进体育器材,场地器械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场地器械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2建议

学校领导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对教练员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领导、教练员与运动员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体育特长生训练。

教练员要根据各个训练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场地和器材等具体情况制定出各阶段的训练计划,科学的为体育特长生进行选材,教练员还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积极妥善解决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与训练之间存在的矛盾,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综合成绩。建议中学校增加对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体育训练总结篇9

关键词:速度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影响

1、前言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是集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新型运动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是舞蹈的运动化,又是运动化的舞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我国,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推动了体育舞蹈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与推广。近年来,体育舞蹈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快节奏、强旋转、混合多元的技术动作被引进到成套动作之中,要求体育舞蹈选手除了要掌握基本技术之外,还应具备较好的速度素质,以准确、协调的完成各种突然启动、快速急停、迅速转体等动作。体育舞蹈比赛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水平选手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任何细微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比赛结果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体育舞蹈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选手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速度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Google、舞讯网等专业网站查询有关体育舞蹈专项素质训练、体能训练方面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开展奠定理论基础。(2)专家访谈法。针对速度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影响、体育舞蹈训练中如何开展速度训练等问题,走访或电话访谈国内体育舞蹈领域相关学者、资深裁判,以此获得体育舞蹈速度训练的方法。(3)实验法。①实验分组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北京辅仁音乐学校体育舞蹈代表队队员,样本含量为12,均无伤病。队员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人。Ⅰ组为“速度训练组”即实验组;在传统训练中融入速度训练,Ⅱ组为“传统训练组”即对照组。实验中实验组的训练安排是:先进行一定强度的力量、柔韧及耐力训练,之后采用实验方案中规定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②实验过程的控制为了本次实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每周进行两次训练,分别是周三和周六早8:00-9:30分,训练时间严格控制在1小时30分钟,训练周期都为三个月。在训内容方面,实验组除添加表2的训练内容之外,其余训练内容与对照组完全一致。③实验结果的评定实验结束后,采用体育舞蹈华尔兹金牌套路对两组的技术完成情况进行技评,技评是教师根据技术动作的规格和技术评定的标准,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评定。本文要求北京辅仁音乐学校体育舞蹈代表队总教练代本人进行实验结果的评定,以《体育舞蹈评判标准》为依据。为了研究更加谨慎,并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独立t检验分析,经过分析后证明两组各项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后,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组内比较分析。(4)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统计,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两组技术水平的比较

技术水平的测试指标包括时值和基本节奏、身体线条、整体动作、节奏表现力、步法技巧五方面,单项分值满分为10分,总成绩为50分,以《体育舞蹈竞赛规则》中的评定标准,分别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华尔兹银牌规定套路动作和金牌套路动作进行测试。实践表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照组完成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的技评成绩为41.12分,实验组完成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的技评成绩为41.13分,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在总成绩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单项测试成绩方面,对照组在身体线条、节奏表现力、步法技巧三项指标方面的成绩高于实验组,但在时值和基本节奏、整体动作两项指标方面的成绩比实验组差,但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运动员在单项指标方面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实验前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在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方面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基本是相同的,说明分组合理,两组具有可比性。

3.2、实验后两组技术水平的比较

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按照传统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实验组在传统训练计划之中融入了部分速度训练方法,主要包括:30m加速跑、持续10抄快速的原地高抬腿、快速跑楼梯、20-30米的快速后蹬跑、仰卧快速收腹举腿、仰卧快速收腹抬上体、采用俯卧快速两头翘、结合舞步进行快速的步法练习以及部分劲舞练习等9项。实验组在训练中遵循如下基本训练原则:(1)速度训练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2)训练时强度要大,重复次数要少,每组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休息时间要充分。每次课中练习速度素质的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3)进行速度练习时应注意肌肉的放松,不要僵硬用力。(1)组内的比较(2)组间的比较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华尔兹铜牌套路动作技评成绩的比较,实验组除身体线条方面的得分比对照组低之外,其余无论是总成绩还是其它四项单项测试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在总成绩方面,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总成绩为43.98分,对照组为42.18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1.8分,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总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其中,试验后两组在单项测试指标方面,除身体线条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时值和基本节奏、整体动作、节奏表现力及步法技巧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皆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时值和基本节奏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为8.85分,对照组为8.58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27分;在整体动作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8.79分,对照组为8.31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48分;在节奏表现力方面,试验后实验组得分8.79分,对照组为8.31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48分;在步法技巧方面,实验组得分8.63分,对照组为8.00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运动员高0.63分。比较结果说明,速度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运动员对时值和节奏的把握、提高整体动作完成质量和节奏表现力,以及提高步法技巧等方式,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4、结论

作为体育舞蹈选手的基础素质之一,优秀的速度素质可以促进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良好的速度素质可带动其他素质的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把握摩登舞技巧以及处理音乐节奏,还能使选手更好地完成难度更高的复杂动作。不仅能够加快主动腿推进的速度,还有助于主动腿发力;加快训练中的音乐速度,提升选手的速度素质;预先加大难度练习等。

参考文献:

[1]熊文.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

[2]曾芳桂.中西方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水平的差距研究[J].科教文汇,2009,(24).

[3]刘涛.高校摩登舞专业学生专项素质训练的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

[4]程瑾.标准舞专项选手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及速度素质训练的初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5]王渤.浅析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身体素质训练[J].体育时空,2011,(06).

体育训练总结篇10

1力量训练特点

由核心区域内的肌群的总和以及神经系统的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叫做核心力量,我们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并对它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它正确的表述是,核心区域内肌肉群的力量,主要在于可以稳定核心部位、传递上下肢的力量并且很好控制重心运动的作用等。

1.1力量素质训练计划和结

我们所说的力量训练它是一个比较复杂却周密的过程,如果没有对力量训练的计划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学生的力量训练就不会得到提升的空间,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受伤。科学表明,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同一时期韧带,肌腱和相关组织的增长速度。所以在早期的力量训练中,我们要做好适度原则,如果没把握好这个度就会使韧带和肌腱断裂,严重的话可以使运动员终身致残,所以为了将伤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必须谨记以下几个原则:在训练的早期阶段,开始训练的时候力度要适度,也就说负荷相对轻一点,每次练习几个动作而且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后期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加大难度,要将重点放在肌肉训练方面上,即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总原则。

1.2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的训练在当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力量训练中。它主要针对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核心肌群的生理解剖结构,另一方面是运动生物力学功能,它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旋转运动形式、斜向运动形式、屈伸型等,并设计出多种多样独特的多维运动的练习方式。大学生使用这种多维运动的练习方式可以锻炼自己的核心肌肉。不仅如此,还可以使肌肉之间的张力保持平衡与稳定。当运动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进行力量训练。体育学者王卫星老师从核心区域肌群的作用和特性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将训练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l)不借助任何运动器械的单人练习方法;

(2)运用一种运动器械进行训练

(3)运用综合运动器械进行训练

(4)采用各种pilateS练习形式;

(5)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训练的练习形式;

(6)睁眼睛与闭眼睛情况下的多种站立练习;

(7)双人共同协作进行训练。

2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力量训练重要性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任何一种体育教学项目来说,力量训练都是体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这一方面要求严格,要想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强化大学生体能训练是最好的体育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数心理素质脆弱,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下。大学生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身体机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与各方面的竞技水平。

3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因素分析

通常而言,力量是灵敏、速度、柔韧、耐力在体能各个要素中的基石。在高校体育教学运动中或是高校组织的竞技比赛活动中,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力量能力的话,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比赛战术,所以说力量的训练在体育体能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调查表明,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掌控骸部和躯干部的力量尤其重要,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这一方面的训练存在很大的疏忽,导致很多大学生小肌群力量训练后劲不足,尤其是在躯干部力量的训练。但让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核心力量也在成为当今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高校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引导与开发的话,会为大学生的未来体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