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十篇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十篇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52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中国矿产、项目勘查、原则分析

一、地勘投资的四类项目和内容

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作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作出评价。

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研判的内容包括:人文环境、自然地理、矿业权设置调查,研究区域矿床分布规律和大地构造环境,矿区构造格局、地层层序及岩性、火山岩及岩浆岩分布、岩石化学及演化,岩石变质程度,各种示矿要素(包括重沙、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重力、航磁、地面磁法异常和激电异常、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矿点、矿化点、矿化带矿化强度及规模等,矿床类型,矿床规模预测,投入概算及潜在价值估算等,因渠道各异,地勘项目的工作程度、工程控制、提交成果、资料详细程度和可靠程度等差别很大,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投资风险大小、工作层次等,可把投资项目分为四类。

1.1草根项目:风险较大,可能中途夭折,风险系数9~10。选定靶区刚进入预查阶段。工作程度:完成了1:5万水系测量,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或1:2万土壤化学测量:少量的探槽或浅井工程揭露,1:5万地质简测,路线地质调研,剖面地质测量,大致查明矿化带分布范围或矿化集中区的分布范围,、矿种。提交地质、化探测量报告及地质研究报告,编写矿权登记材料,已投入经费估计于50万~300万之间。

1.2躯干项目:前景较好,有发展潜力,但风险也较大。风险系数5~7,预查结束进入普查阶段,完成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一定量探槽、浅井揭露,路线地质路线地质调研,剖面地质测量,高精度磁法和电法测量:少量钻探工程,一般少于3000米,发现矿体。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依据矿种及矿床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研究主要控矿要素。通过探槽和有限的钻探工程大致了解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及分布规律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提交普查地质报告,概略性研究,对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已投入经费在50万~500万元之间,矿业权交易额估计在100万~2000万元之间。开花项目;风险较小,风险系数3~5。普查结束或详查工作即将结束。工作程度:钻探、坑探、槽探工程相结合,基本控制矿体提交基础储量。基本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通过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量。提交普查地质报告,预可行性研究,对工业利用价值作出评价。结果项目;可以马上进入采矿阶段:短期见效益,风险系数1~3,详查结束或转入勘探阶段:工作程度:钻探、坑探为主,勘探线线距50―100米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及分布,岩浆岩和构造特征、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提交详查报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已投入经费在2000万元以上,矿业权交易额估计在5000万元至数亿。

二、地勘项目研判“十大原则”

2.1投资环境可行原则

地形地理条件,道路交通、水、电、选厂基础建设、冶炼厂及矿精粉运输,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当地居民协作关系等因素。

2.2矿业权唯一原则

不管矿主是如何获得矿业权的,但必须保证探矿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矿业权没有纠纷。

2.3资料详实可靠原则

已投入地、物、化、工作量,探槽、浅井、竖井、平洞及钻探工程量,各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图件、报告是否齐全、可靠具体,工程控制网度、间距情况,取样方法能否满足要求,样品加工及缩分是否合理,有没有污染,化验方法和流程、分析检出限和精确度等,储量计算方法,如矿体平均品位、矿块品均品位、矿石质量,矿体圈定及体积计算是否合理。

2.4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有利原则

比如:主要成矿元素的主要地球化学富集区,位于什么样的成矿带上等;区域上是否存在稳定的矿源层---丰厚的物质来源,不同方向,不同级次断裂构造的发育等,提供矿石沉淀的扩容带。示矿要素集中显示,有利信息高度集成。如:地表或坑内在横向和垂向蚀变和矿化多阶段叠加成矿信息,显示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多阶段性,矿化叠加成矿的集中性。地面磁法及激电异常,显示异常反应深部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体。

2.5找矿前景优越,潜在经济价值客观原则

在已发现的矿化地段,经济价值可观,深部及未控制区找矿标志明显、示矿要素显示好、有扩大储量的潜力。根据现有金属市场价格,考虑到探矿、采矿、选矿、运输、劳动力等一系列成本核算,能取得明显经济的经济效益,短期内能融资或偿还贷款。

2.6价格合理原则

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已投入探矿工作量费用及国家价款;现有工程控制金属量的经济价值;选矿、采矿设备及基础设施折算价;新发现矿点的潜在价值估算。建议根据现有的市场金属价格,考虑到采矿、选矿、运输、劳动力成本等成本,切实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潜在价值的1%作为基础价。价款考虑因素主要涉及;已投入探矿工作量费用及国家价款,现有工程控制金属储量的经济价值,选矿、采矿设备及基础设施折算价,新发现矿点的潜在价值估价。矿业权交易的最低价估计:不考虑找矿潜力,不进行任何外推及预测,最保险的价格最低的估计根据坑内真正控制、肉眼可见的矿体、亲自采样化验的结果

计算的矿石量,并扣除贫化率,根据回收率计算的金属量,根据市场价格并扣除生产成本后的实际利润作为矿权交易最低价,这个价格实际上是不考虑找矿潜力,不进行任何外推或预测,是买主可以亲自感受得到的,很容易得到投资回报,是投资者没有风险的最低保证。

2.7面积适中原则;

一类矿业权(草根项目)面积大于10―50平方公里。

二类是(躯干项目)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

三类是(开花项目),若申请到采矿权,采矿权面积大于3平方公里。

四类是矿业权(结果项目),申请到采矿权,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

品位统计原则;以铅锌为例,同时考虑到可能伴生银。品位要求:单个样品铅锌大于3%的参与参加统计,对于密集的细脉状矿体(矿体厚度小于0.5米);品位大于5,连续采样的分析数据。3个样品中可以有一个样品长度的平均值,其铅锌品位不小于1%。

2.8矿床、矿体规模适中原则;以铅锌矿为例,如果要收购一座能开采十年的矿山,这个矿山的矿石量至少应该大于2000万吨,以保证矿山建设600吨/天选矿能力,生产10年。对矿体要求应该满足矿体规模要求的1/2/3准则才划算,即厚度大于1米,深度大于200米,延长大于300米,矿石量大于2000万吨。

2.9矿体复杂程度适中原则;以铅锌矿为例,对矿体要求,矿体形态复杂程度中等,类型系数在0.4以上,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脉状、柱状,内有夹石。有分枝复合;构造影响程度;中型以上,系数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态影响明显,厚大矿体错断不超过矿体边界一边长度的1%~2%;厚度稳定系数小于100;品位变化系数小于200。

三、项目研判的工作程序分为三大阶段六个步骤;

项目研判要考虑因素有三个:矿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工作地区的人为环境、矿业权的资源情况。项目研判分排查与初判、会诊与详判、终审与决策三大阶段和六个步骤。

排查与初判(投资的可能性研究);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找矿前景作出初步研判,既项目可能性决策。这一阶段分两大步骤;――资料收集与基本分析。收集工作区地理、交通、水电、人文环境,区域矿权设置及矿区矿权设置;矿区地质勘查历史及前人工作程度;1:20万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及矿产图地质图;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基本分析区域矿床、矿点分布规律,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岩性及所有反映的成岩环境,岩浆活动、岩浆分异和演化,火山活动,岩石变质程度,热液蚀变,矿化地质特征,可能的矿床类型等,确定项目是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发展。

会诊与详判(投资的充分性、科学性研究)原则;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综合和系统取样,对矿区矿化强度和规模作出评价,即为研判提供客观的、真实的、科学的依据,详判是研判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主要目的如下;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必要条件(矿源、多级构造、容矿构造、流体体系、剥蚀深度),主要示矿要素综合提取(异常、蚀变带、特殊的容矿构造、矿化分带、特殊的矿物)指示元素;资料综合处理;前景预测,包括矿体的正确连接与矿体产状的验证、储量估算与前景储量预测、勘探计划的概略设想与工作部署、投资与回报估计这一段也分为两大步骤。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样品化验分析,1:20万和1:5万地质图、矿产图、各种物探化探异常图数字化,遥感解译,矿床富集规律研究,示矿要素提取,研究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建立矿床模式、分析、找矿前景制定具体详细研判方案和经费预算。这个需要两周。

――野外编图与取样;地表矿化露头及深部探矿工程编图和系统取样(坑道、探槽、浅井、钻孔),编录一般按1:100或1:200比例尺,取样方法:刻线法、刻曹法、拣块组合取样法,各种找矿标志的观察记录,圈定矿床范围规模,为项目研判提供科学依据。这个过程需要1~2周。终审与决策(投资的必要性研究);多元信息综合提取,根据图件数字化处理、数理统计和建模、对矿区潜在价值做出预测。

两大步骤如下:――数字化信息提取与综合;图件数字化,数理统计、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提取与成果展示;样品化验分析,大比例图件数字化,数据统计与成图,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有利有害元素研究,矿石选冶性能初步研究,根据已有工程控制计算金属量,矿区前景储量预测,矿区潜在经济价值估算。――编写项目研判报告;董事会决策分析项目回报,董事会开会讨论,作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投资多少的决定。这个过程需要时间2周。矿产开发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决策前从基层技术人员到高层决策者(董事会)必须层层把关。■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矿产资源开发对干旱区区域发展影响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0/11

2,王滨清;李明、优势矿产序列的建立与应用、地质科技情报2006/013,吕宾、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09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2

作为中介机构,诚实守信是其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脱离了这一准则,券商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虽然历经监管部门的整治,市场上涉嫌违规的券商仍然不少见。

自营、投行、经纪是券商的三大业务,随着券商研究部门的兴起,以及券商研究报告越来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其在券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毕竟,如果要想获得基金的分仓收入,没有研究报告作后盾,显然是不可行的。尽管如此,券商研究报告“歪嘴和尚念歪经”导致投资者蒙受损失的现象亦时有发生,中国宝安的石墨矿闹剧以及宁波联合上演的锑矿故事即是典型的代表。

因为平安证券、湘财证券、信达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纷纷在各自研报中提到中国宝安拥有石墨矿,今年元月下旬,原本处于下降通道的中国宝安股价一飞冲天,不到二十个交易日,其上涨幅度超过70%。尽管中国宝安在3月初公开否认有石墨矿,且后来湘财证券也与中国宝安之间打起了“口水仗”,却丝毫不能掩盖因为券商的研究报告“催肥”中国宝安股价的事实。

如果仅仅依靠中小投资者的实力,是无法挖掘出中国宝安这座“金矿”的,正是券商研究报告的助力,最终使中国宝安成为年初的大牛股之一。而那些因听信券商研究报告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却遭遇了巨亏。

受日信证券3月27日的―份题为《业绩拐点“锑”升价值》研究报告的鼓吹,宁波联合出现连续涨停的走势。但来自上市公司的信息却表明,宁波联合从未接待过日信证券的工作调研,且还对该报告所描述的数据进行了否认。这样的事实也表明,日信证券研究报告不客观,相关数据存在“杜撰”的嫌疑。

无论是中国宝安也好,还是宁波联合也好,都是因为券商的研究报告,才引发其股价的飙升。同样是因为券商的研究报告,某些投资者已遭受惨重损失。有投资者因听信于券商,买入中国宝安后巨亏20万元。在上市公司否认之后,宁波联合也产生下跌走势。券商所吹捧的石墨矿与锑矿,至少在目前看来,都不过是浮云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3月29日披露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日信证券总部在宁波联合连续三个交易日中名列买入金额的第五位,累计买入宁波联合近2000万元。也就是说,在日信证券的报告未出台之前,日信证券有可能提前进行了蛰伏,其研究部门与自营部门有可能相互配合。

券商研究报告,继而导致个股股价上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涉嫌操纵市场的行为,当然也涉嫌违规。其实,券商研究机构关于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本是件很平常的事情。问题在于,该报告后续会产生何种影响。毫无疑问,在中国宝安与宁波联合的“故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应被忽视。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并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该通知实施以来,对于贯彻矿产资源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源头管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随着矿业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方式的规范化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现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方式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新要求下,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写与改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是采矿权人取得采矿许可证前置条件,是国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源头管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手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拟开采矿山从技术、工程和经济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多方案比较,确定资源的利用方案、产品方向、利用率及效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从矿床开采、采选工艺、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废”处理等方面提出可行方案,为矿山企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行综合论证,量化各项生产经济指标,为政府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督提供重要依据;三是提供矿业权评估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效实施矿业权有偿授予,维护矿业权公平交易的主要依据。

二、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和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过简或缺失

根据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要求,开发利用方案重点对资源储量利用、产品方向进行论证,并从矿床开采、采选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方案,来实现已确定的资源利用目标,要求对工程项目扼要综合评价,并提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编写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相同,技术经济评价环节稍低于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当前,除国家项目和外资项目外,大多数矿山企业都没有对矿山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某种意义来讲取代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但是,较多时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和技术经济评价仅是一笔带过或缺失。由此导致方案矿山建设规模、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的确定等都缺乏充分的理由。另外,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作为矿山企业宏观决策依据,自然要对资源如何利用、怎样发挥最大效益、如何合理地建设矿山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督,比如根据项目投资额的大小确定矿山企业最小注册资金等,都必须有经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数据。由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时对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和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是必要的。

2、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模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虽然主要是对资源的利用、开发效益、产品方向进行重点论证,对资源的开采方式、工艺、矿山安全、设备选择等只是一个宏观设想方案。但初步设计、开采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或开采设计与安全专篇均是在开发利用方案已确定的前提下,对资源的开采方式、工艺、矿山安全、设备选择等进行综合设计。根据矿山安全相关要求,矿山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对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不明确,而初步设计等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出现较大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矿山企业按照方案实施,返过来必须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另外,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的投入应作为矿山投资的一部分进行估算,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对此未作明确要求,由此,较多方案在编写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时较为模糊。

3、“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合理性论证不够严谨

地质报告提交资源量一般分为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内蕴经济资源量。方案编制过程中往往不加分析论证,对地质报告提交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和内蕴经济资源量全部作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利用或依据设计规范对内蕴经济资源量进行可信度系数调整后加以利用(《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露天矿设计规范》和《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均对此作了相关规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作为矿山企业宏观决策和政府管理部门实施监督依据,对内蕴经济资源量全部作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或进行可信度系数调整后加以利用,显然是不够严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替代,自然要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经济评价,在对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同时自然确定了矿山资源量的经济类别,由此,对内蕴经济资源量的利用与否应该在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价后加以确定,属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加以利用,属次边际经济的就不采用。

4、矿山建设规模过于注重委托方要求

合理的矿山建设规模是根据具体矿山资源储量规模、矿床赋存条件、开拓运输方式、采矿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市场等条件,综合考虑投资、生产成本、矿山服务年限、投资回收期、矿山就业人数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确定的。特别是露天矿山,在产品堆场能够满足要求情况下,开采技术条件和市场因素对矿山生产规模的制约大大降低,设备选型、折旧与矿山服务年限成了确定矿山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

然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时往往注重委托方要求,未对矿产品市场进行有效调查,忽略了设备利用率和人工效率,随意确定矿山建设规模,甚至为了降低方案的行政管理审批级别与编制资格级别降低矿山的设计规模。特别是露天建筑石料矿山的方案编制时,往往会人为的将矿山建设规模定在略低50万吨/年,甚至出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设计生产规模,而从主要生产设备的产能考虑,显然是不最合理的。从多年的矿产储量动态监管情况反馈,较多的建筑石料矿山产能远远大于设计的生产规模,当然这样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也无从谈起指导矿山生产了,更不要说为政府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督提供重要依据和提供矿业权评估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效实施矿业权有偿授予,维护矿业权公平交易了。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的改进

1、增加“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章节,加强技术经济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不但技术上要可行,而且经济上必须合理。建议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中增加“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章节,对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编写内容和工作深度作出规定。根据基建工程量、设施、设备、占地等估算矿山建设投资,计算年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和投资总额、投资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还本期限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初步可以判断项目经济上是否可行。从而进一步论证方案确定的生产规模、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等指标是否合理。

2、增加“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章节,明确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

建议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增加“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章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阶段就应根据矿山建设条件及生产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应配套的安全设施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3、加强矿山现状研究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提高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

矿山建设规模、矿产品方案矿床开采、采选工艺、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废”处理等方案的确定均与矿山现状和矿产品需求相关。只有对矿山现状和矿产品需求充分了解后,才能提出符合矿山实际、合理可行的相关方案。

4、严把编制资格审查关,通过各种渠道的组织培训,提高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专业技术;严把方案审查关,提高开发利用方案质量。

四、总结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实施已有十多年,随着矿业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方式的规范化不断推进,特别有是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实施以来,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应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中增加“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要求”章节,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使编写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真正成为矿山企业宏观决策、政府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督和矿业权评估重要依据,成为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指导矿山有序、高效、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主要技术性文件。

矿产资源的开采事关社会、环境、资源、安全等公共的利益。地矿行政管理、方案编制与评审的部门要切实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要有科学、客观、公正地态度去编制与评审开发利用方案;对采矿权人来说,开采必须走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的路子,实实在在的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去实施开采,以保证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资源、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4

企业投资建设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向投资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项目核准申请报告。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与企业用于自身投资决策需要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性质和研究思路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从企业内部角度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就项目的市场前景、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内容进行研究论证,为企业自主决策提供依据。政府部门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报送项目核准机关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重点阐述政府关注的有关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

二、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5

近年,太钢取得了铁矿及煤矿的探矿权。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紧缺,为了太钢长远发展的根本,应对这些宝贵资源做好前期工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地质工作。我认为矿山地质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矿山建设和矿山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我就此,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矿山初建过程中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与特征

1.1矿山建设过程中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

1)进行初建矿区或已投产矿山进一步勘探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调查,了解初建矿区或已投产矿山基本地质概况、资源储量规模,为矿山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2)分析矿区地质成因和矿床概况,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对于已投产矿山,还应掌握矿山的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分布情况。

3)在拟编矿山中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中,参与矿区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结合在建矿山重要设计方案的论证做相关地质详查以及勘探后对该矿区的资源储量进行估算。

4)矿山建设中的地质设计。进行初步勘探设计,明确勘探设计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5)为使地质勘探资料能尽量满足建设需要,进行勘探规划设计与矿山规划在建相互协调统一,对可采矿石的工业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影响在建矿山区域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对可采矿石进行采样后送相关单位进行可磨可选试验后,对矿石的可选性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相应合理的选矿方法。并对相应的地质勘探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等。

6)在建矿山的现场指导工作。主要为在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做进一步的改进,及时对地质工作的不足之处做进一步的完善,进行在建矿山勘探报告的编写,并进行相关地质设计方面的技术指导。

1.2矿山在建过程中的主要地质特征

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由地质勘探阶段过渡到生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地质勘探阶段所做的工作表现如下情况。

1)对现阶段的地质设计与要求,是在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未完成解决的,而在建矿山阶段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为了合理确定露天矿境界或井下通风井位置,需对某些地段矿体的边界进行进一步的圈定;又如当所确定的首采地段控制程度不够或“三带”界线不清,需补加勘探工程,提高其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等。

2)继承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在地质勘探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脱离已有的历史事实,基建探矿是地质勘探工作的继续和补充。其探矿方法和工程布置,必须受原勘探工程体系的制约。

3)生产矿山建设阶段,由于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或设计工作,对矿山规模、开采方式、采矿方法、开拓运输、矿井通风方式、厂址、选矿流程等重大方案,已有了一个初步设想或已经确定。此阶段地质工作的深度和要求,是以能否满足矿山建设和生产需求为准则。

2在建矿山初期的地质工作

2.1资源储量核实和在建矿山规划设计中的地质工作

1)工作目的与作用。

资源储量核查和矿山规划是为了掌握地质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最新的地质成果,及时对矿区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地质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资源调查的对象通常是已经完成详查或勘探的矿区,主要调查内容为:矿区交通位置与自然经济地理概况;矿区水、电、燃料、建筑材料供应及现场供应情况、资源储量与开采利用情况;开采矿体的地质构造情况;可采矿体的物质成分、特性及加工技术性能;矿区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矿区地质工作任务、方法及成果、下一部工作计划;地质储量与矿床远景评价。最后进行矿区资源条件与建设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对矿山建设的建议。

3)矿山建设规划中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矿山建设规划中的地质工作,除应包括地质资源调查的各项内容外,还必须包括下列内容:为工艺专业提供经审定后的地质资料,包括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矿石成分、矿床储量、水文地质条件。

2.2在建矿山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指导在建矿山过程中的工作

在建矿山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是在专业地质人员详查的前提下进行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只是对矿山建设的重大方案进行比较,提出矿山建设的概略蓝图。项目建议书主要是阐明项目建设的根据和必要性,以及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此阶段的地质工作内容较简单,地质工作的深度及广度较浅。

2.3在建矿山的地质工作对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具体情况

在建矿山的地质工作对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具体情况为:对地质勘探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矿石资源储量进行分析评价;对矿区的地质地形图和各勘探线的剖面图及其它相关图件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绘制;用垂直断面法对各剖面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在剖面图的基础上进行水平分层图的绘制,并对水平分层图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估算后与剖面所估算的资源储量进行比较,确定估算资源储量的准确可靠程度。再利用三维立体软件建立矿块的立体模型,进一步分析矿体的形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规划采矿设计,同时对矿区内开采矿体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2.4在建矿山的具体规划与地质勘探报告相结合

在资源核实和在建矿山具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要同地质勘探部门相结合,对矿区地质勘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按照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将影响矿山建设的重大问题解决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为矿山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地质部门应客观而及时提供有关地质资料与成果,从而促进矿山建设项目及时列项,带来优化的社会效益。

1)勘探决策的结合。

矿床是否值得勘探是个重大决策问题。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品位高、规模大、开采技术条件和加工技术条件简单、建设条件好、市场需要的矿区转入勘探。如果存在某些重大不利条件,将会造成矿山生产在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效益不佳。

2)勘探工作布署的结合。

对矿区内勘探对象和勘探范围的确定、勘探分段分期及勘探顺序等,应与开采范围、开采顺序、首采地段相一致。埋藏浅的矿床,应满足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需要。在主要井巷工程或露天境界和工业场地附近,要布置重点工程,对矿体和地质构造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工程地质评价。高级储量的位置应位于首采地段。如勘探工程布置不当,也同样会影响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3)勘探深度的结合。

合理确定勘探深度是勘探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要求是对延深很大的矿床,其勘探深度一般在,600米左右。但实际上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地加以确定。

4)勘探巷道具体位置的布置与矿山开采相结合。

在满足地质勘探的前提下布置具体的巷道位置,目的是为矿山开采所利用,一般要做到“一条巷道多方面所用”。巷道的开拓及(台阶)储量和涌水量计算,其标高应尽量与设计标高一致。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或在矿床开采前需进行矿床超前疏干时,应尽可能将大口径抽水试验与矿山超前疏干结合进行,以节约投资。

5)矿石类型划分中的结合。

矿床的矿石类型繁多,如划分过简与采选工艺流程不符,则满足不了设计和生产的需要;如划分过繁,不仅增加了人为的复杂性,而且不便使用。为此,应根据采矿的可能和选矿工艺的需要,本着尽量“简化”的原则进行矿石类型的划分。

2.5对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的评审

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矿山设计的质量。因此,必须在设计之前对所依据的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审的应从矿区具体的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布置勘探钻孔是否满足地质技术指标的要求,评价勘探钻孔质量的优劣,对整个矿区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否满足矿山设计与建设的要求,是否符合储量规范的规定为准则。

2.6储量计算工业指标的研究

矿产资源工业指标是划分矿与非矿的标准,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的依据。所以,合理确定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必须符合矿床地质特点,既能满足国家对该种矿产的需求,又能保证矿山企业有足够的利润,以便为国家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是矿山建设前期设计准备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地质工作内容。

2.7矿山工程地质工作

矿山工程地质工作的目的是较准确可靠地探明矿山在建情况和矿区具体开采位置的矿山工程地质,以便进一步搞清楚在建矿区可能影响施工的地质灾害与隐患,确保在建矿山安全有序进行。主要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矿山正建设中的采、选矿厂房的选址和地基处理、尾矿库的库基及库肩、通往采场公路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等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工作。

2)要实地到施工中的井巷,硐室(正开采的矿石采场)了解该地段的工程地质简易程度,进行工程地质资料整理。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p62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97-2

1地质找矿勘查过程及技术要求

1.1勘探基地的确定

选择与确定为勘探基地的矿床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矿床地质及资源开发技术条件上,经过充分的详查评价与可行性论证,确定其具有较大的工业远景,所取得的矿产储量开发后至少能返还投资。其二在矿种上应是近期国家经济建设与矿产品市场上迫切需要的,并在地理上符合国家工业建设合理布局和要求。在对于具有经济地理和环境优越、储量大、品位富、埋藏浅、技术成熟、有可利用基础设施的矿床应优先投入勘探。

1.2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

勘探计划是勘探工作正式开展以前首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一般要经过以下工作阶段:首先要收集已有资料,在资料收集中要求全面收集,尤应重视详查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意见;要以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待现存前人资料,善于利用,发现问题。其次要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矿床地质特征及环境交通与自然地理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对已有资料的可靠性加以核实。接下来要进行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是勘探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直接依据,要明确勘探工作范围、主要任务与要求、勘探工作具体内容与问题、勘探程度及有关勘探模式的设想或选择。接下来要制定具体勘探计划,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专业技术及进度计划,由勘探工程师为主负责组织制定,通常称矿床勘探计划,一般包括地质的、工程的、物探的、测试分析等直接为完成诸项勘探任务负责的工作计划,属于勘探计划的主体,并由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完成这部分计划的专业人员所具有经验和知识能力是关系勘探工作计划质量与成效的关键。其二是后勤行政管理业务计划――支持与保证系统。包括财务、物资设备供应、运输、建筑、生活等方面的计划工作。这部分管理业务计划及其相应工作机构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前部分勘探专业技术及进度计划的如期完成起着服务、支持、保障和某种程度的监督作用。编制勘探计划任务说明书需要根据勘探矿区的地质情况分析,往往是预先选定了一种勘探模型,选择了适用的勘探工程技术手段、方法,并规定了其工作顺序、步骤和时间要求,预期达到的工作程度和其对完成勘探任务的贡献,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相应对策等。这也是各具体勘探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编制勘探设计书是指为完成勘探计划任务,在正式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方法和编制施工图件等的工作。它是完成勘探任务的具体“作战方案”、组织与管理勘探工程施工和落实勘探计划的具体安排。勘探设计是否正确与合理,是直接衡量勘探设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能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勘探任务的关键。

1.3勘探施工与管理

勘探施工与管理是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任务与方案的要求,组织进行各项工作的具体技术活动。在多工种综合应用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组织和领导,使各工种之间有机地配合和衔接,实施项目管理,并注意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统一,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作好日常的三边工作――(边施工、边观测编录、边整理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改设计,并报负责部门批准,正确指导下一步的工程施工。勘探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矿区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工作、组织各项探矿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编录、取样、化验、鉴定与试验工作、开展对矿床、矿体地质的综合研究等。探矿工程是取得地下地质构造、矿产情况(取样)的直接手段和可靠依据。在施工中应加强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要摆正手段与目的关系,要在有地质依据条件下,合理布置工程;在满足地质观察与取样研究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探矿工程及其质量应按设计及规程要求进行,不得任意变更。地质编录(包括原始及综合地质编录)是施工过程中一项经常性工作,其好坏将直接影响勘探工作的进展和勘探成果质量。原始编录是搞好勘探工作的基础,综合编录是取得对矿床正确认识的关键。因此,凡在野外进行的地质、测量、物化探、各项工程及一切测试工作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数据,都应及时进行编录。在原始编录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及时地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编制综合图件与资料,深化对矿床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各项工程的进一步施工。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矿床经济价值、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的基础工作。为此,在勘探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随着各项工程的进展,及时进行采样、化验、鉴定和测试工作。除上述一些工作之外,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储量计算及有关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4勘探报告的编写

勘探报告的编写是矿床经过勘探之后,对地质矿产情况详细调查研究的总结。集中体现了勘探工作阶段所取得的全部地质研究成果。一般应按工作阶段的不同,分别提交。即每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一般都要提交相应的阶段勘探报告。报告是进行进一步勘探工作、可行性研究、矿区总体规划或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质量好坏和能否按时提交,不仅是考核勘探人员完成勘探计划任务的主要指标,而且关系到矿山建设的安排。勘探报告编写前,要作好日常的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在野外工作结束前,必须对其工作程度和主要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检查或现场验收,并严格履行质量检查手续。只有经过检查合格的资料,才能作为编写地质勘探报告的基础资料。编写报告前要根据经过检验质量合格的原始资料,用一般工业指标或结合当时实际经方案对比择优选择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计算矿产储量,确定各类储量和各种矿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报告尽可能做到真实反映地质矿产的客观实际情况和工作阶段的全部地质成果,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在编写中,既要避免繁琐,又要防止简单草率;既要全面完整,又要层次清楚;章节安排要合理,文、图、表内容要对应相符。报告的具体编制按DZ/t0033-200X《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进行,并应由上一级主管单位检查验收。

2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的意义

加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方法创新是决定于矿床勘探工作是矿产开发的先行步骤与基础性工作;它的最终产品是包括矿产储量及矿产开发所必须的各种地质资料信息的勘探总结报告,将矿产资源转变为具有实际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劳动对象。并减少了人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的风险。采取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技术手段,揭示矿床产出与分布的客观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升华,并获得具有一定精度和可靠程度的满足矿床开发设计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其间仍存在着较大的探索性。

3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研究

3.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矿区内崩坍、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地质作用的分布、活动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矿区的历史地震活动强度等,结合采矿方案,对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地面变形破坏(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崩塌、泥石流等)范围,采选矿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对采矿废石的堆放与处置、利用提出建议。

3.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机枪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是矿山给水和防排水设计的依据。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搜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等,加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解邻近矿区的水力联系,根据矿床开拓方案,预计矿坑涌水量,对构造破碎带、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进行评价,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研究矿区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别注意对矿体底板承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勘探和研究,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条件,查明矿区充水因素。

3.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决定或影响开采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各种地质及技术因素。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矿石的块结性、松散性、自燃性,矿石及围岩的抗压强度、湿度、块度等方面。加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是确定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井巷支护、露采边坡角等的主要依据;是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中,我们在地震区,应对矿区和的地质构造活动性进行研究,了解对矿山建设可能有严重影响的断层、滑坡、岩溶塌陷等,研究矿体及近矿围岩坚固性及露采边坡稳定性;测定岩(矿)石力学性质和开采时对人有害的物质成分;研究岩矿石性质及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泥化带、流砂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3.4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

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关系和粒度及其变化情况,对于了解和确定矿石选冶性能和综合利用可能性有直接影响。在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中于某些非金属矿产,要试验研究其物理技术性能,对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应予以查明,并研究其赋存状态和脱除的可能性,应对试验过程中的各伴生组分的富集产品进行研究并对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进行评,对于选冶性能难易程度不同的矿石将采用从初步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半工厂规模试验到实验室冶炼试验等不同试验;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主要组分和伴生组分进行实验室规模的选冶试验,以便对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作出评价,要求对于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的矿物数量比例、共生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3.5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是指在勘探和评价主要矿种的同时,相应查明邻近部位的一切具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和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为综合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储量和地质资料。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要对经济价值较大的共生矿产,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勘探工程,单独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对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组分应分别计算其储量,对伴生有益组分和共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研究其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3.6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研究

研究矿体的内部结构是指矿体内部结构是指矿体边界范围内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和非矿夹石的种类、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体的内部结构的意义在于评价矿床工业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确定矿山产品方案和矿石选冶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指矿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延展情况、赋存位置、构形特征及其形状、厚度、产状变化等要素构成的总和。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影响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确定矿山开采、开拓方案和选择采矿方法的重要依据。在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过程中主矿体总的形态和空间位置要进行详细的勘探和研究;矿体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矿体尖灭、转折和构造破坏等处要进行加密工程勘探。

3.7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

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的查明的重要意义是正确进行矿区总体设计、划分井区、确定开采境界、开拓范围和井筒位置等的重要依据。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的研究应该包括露天矿要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及露天采场的底部;坑采矿要控制主矿体的两端、上下界线及延深情况;地表矿体要用槽井或浅钻圈定;在研究矿床地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布置少量控制深部含矿带(层)工程;注意查明具有工业意义的小矿体。矿床地质特征的查明是查明和研究矿体变化规律、预测矿体变化性以及矿床的储量、质量、形态等的地质依据;指导勘探施工的重要因素;影响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内容包括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影响较大的断层、破碎带要用工程控制;对较小的断层和破碎带研究要查明其分布范围。

4小结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关系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我国在地质找矿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方法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蔡毅,张仲辉,齐占良.浅议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J];科技资讯,2013年;第02期:41.

[2]胡一多.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7

abstract:SincetheimplementationofthenormsofCoalandpeatGeologicalprospection,thepapermakesadetaileddescriptionofthechangesinresourcereservesincludingreservessplit,whichisanimportantcontentofverificationandreportreview.

关键词:资源储量;核实;分割

Keywords:resourcereserves;verification;split

中图分类号:p6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80-02

0引言

地质勘查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到所探获的资源储量上,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床潜在经济价值和矿山开发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其可靠性对矿山开发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而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正确与否和工作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所以,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必须正确无误。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可作为矿业权设置、延续、变更(出)转让或煤矿企业分立、全并、改制等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的依据,也可作为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资源储量发生变化时的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核实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原勘查范围(即矿区、井田、煤层、块段)保持一致,若因矿业权被分割或范围发生变化,应在报告中详细叙述变化范围,并与原报告对应范围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1]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实施以来,与该规范配套使用的规范、规定、通知、办法相继开始实施,其中对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中关于资源储量分割有着不同理解,本文以《山东省新汶煤田协庄煤矿协庄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协庄煤矿自1958年建井至2010年50多年间,从未提交过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0年委托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编制了该报告。)为例,浅淡煤炭资源储量分割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1矿权范围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必须依据有效的矿权证编制。采矿许可范围是三维的,其范围用拐点坐标和标高表示;勘查许可证范围是二维的,只有平面范围。

协庄煤矿核实的报告依据分别是:1990年由山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的《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煤田协庄煤矿扩大区勘探地质报告》(简称“1990扩勘报告”)和2005年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资源资料档案馆储量评审办公室评审备案的《山东省新汶煤田协庄煤矿深部扩大区勘探报告》(简称“2005扩勘报告”)。

从平面上看,1990扩勘报告由45个拐点坐标圈定,完全包含在此次核实范围之内(图1)。但经过投影,各个煤层与核实工作都存在资源储量分割关系。影响资源储量分割的因素有两个:一是-1050m等高线,二是矿井东部的边界断层。因此,资源储量分割,将-1050m等高线和部分边界断层作为资源储量分割线,格式见图2,(其它各煤层经过投影也类似2煤层示意图,均有部分资源储量未划入本次核实)。

2估算深度

资源储量估算的垂深,现行规范规定预查、普查阶段资源储量估算的垂深一般为1000m,最大不超过1200m。在生产实际中一般也这样做,但也有特殊情况,在具备开采条件的地区,可以估算垂深1500m。

仍以协庄煤矿为例。协庄煤矿-1050~-1500m水平于2006年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实范围视为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因此,核实报告估算深度为+100~-1500m。

协庄煤矿2005扩勘报告与核实工作的储量分割关系:由于2008年补充勘探施工的5个钻孔(3-3、3-4、4-6、13-3、13-4)控制了F20的摆动方向,证明2005年扩勘报告中F20的断层位置发生了变化,参与储量估算的2、4、6、11、13、15煤层,F20断层以深煤层底板等高线均大于-1500m水平,即:F20以深不参与资源储量的估算。因此,核实报告资源储量分割,是将2005扩勘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与本次核实图纸在mapGiS系统下套合,用核实工作的F20断层分割2005扩勘资源储量,F20以浅的资源储量为划入本次核实的量,格式见图3(其它各煤层也要分别分割)。

3矿权范围内的资源储量情况

现行资源储量备案制度只对查明的资源储量进行备案,因此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也只能是达到推断的以上控制程度的范围,不包括矿权范围内没有估算资源储量的范围以及仅估算了预测的资源量的范围。同时要详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外、矿权范围内的资源情况以及没有算量的原因,在没有算量的范围内是否有工作控制或验证、是否存在可采煤层,报告对此必须有明确的结论。

以上情况近年来坚持做核实工作的核实报告中出现的较少。还有一种情况不属于以上范围,但它仍然影响了矿权范围内的资源储量变动情况。继续以协庄煤矿为例:

协庄煤矿自建井以来从未做过核实报告,由于历史久,面积大,相邻小矿多,盗采、越界破坏现象严重,经核实,相当部分划给地方矿的批准文号现已无法查证,或者有批准文号但由于人为因素没有上图。以上原因给核实分割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核实工作仅在搜集现有资料基础上,对1990扩勘以前划给地方矿,后又有过扩界的地方矿的资源储量分煤层做了示意,格式见图4(其它各煤层均按图4格式进行了分割示意)。

4小结

由此可见,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分析,要结合矿山设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影响资源储量分割的主要因素。首先把对比报告的采矿证范围分煤层投影到核实报告图纸上,对比两个矿界范围,找到资源储量分割的依据,并分煤层进行对比分割;其次确定核实报告估算深度,把对比报告图纸的估算深度分煤层投影到核实报告中,对比两个估算深度,确定资源储量分割界限,并分煤层进行分割对比;第三,根据矿山具体情况,尤其是多年未做过核实的老矿,尽量搜集地质资料,对比相邻矿井开采情况,弄清多年来与相邻小矿的资源储量分割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核实报告核实资源储量的目的,正确衡量矿床潜在经济价值,并且为矿业权设置、延续、变更(出)转让或煤矿企业分立、全并、改制等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等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2010年11月.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8

1、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34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列全市第二);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实现利税0.1亿元,同比增长35%。

2、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预测。二季度,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55%,预计实现利税0.3亿元,同比增长40%。

3、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受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影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如萤石精粉价格由2200元/吨下降到1700元/吨。二是申请土地指标难。我县是全市三个没有批准设立省级工业园的县份之一,严重制约了我县工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批准可用土地指标少,可支配工业用地日趋减少,影响项目的引进落户和技改扩张。三是融资难度加大。由于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信贷规模逐步收紧;受银根紧缩等因素影响,我县工业企业尤其微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日益明显,困扰了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四是企业招工难度大。熟悉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强度较大的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力资源紧缺,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进度。

二、重大工业项目进展情况及建设中问题和困难

1、省第三批协调推进会过会项目

县矿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无水氟化氢、2万吨氟化氢氨和5000吨电子级氢氟酸生产项目。项目进展情况:县矿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完成公司注册;2011年3月编制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9月报省工信委立项;2011年10月编制完成环评报告,并经专家论证,同时进行项目用地申报预审,11月完成安全评估报告,12月编制节能评估报告,目前以上三个报告均已上报待批复;2012年1月省国土厅批复供地100亩;2012年2月完成建设规划和厂房设计,并启动进厂道路修建工程;2012年3月完成了土地征用,修通连接道路;4月1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正式动工。目前已经完成厂区土石方招标,正在进行厂区土地平整,并筹备厂区基础工程建设。当前存在问题:一是受降雨天气影响,项目土石方工程进度滞后,制约厂区基础建设进度;二是请求市政府协调解决将地质调查大队三个探矿权依法转让给县矿业有限公司。

陶瓷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平方米全抛釉内墙砖生产项目。项目进展情况: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完成注册,签订项目投资协议;2011年4月完成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9月经省工信委备案;2011年8月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上报待批复;2011年10月编制完成安全评估及节能评估报告,并进行厂房规划设计;2012年1月省国土厅批复供地360亩,同时启动征地拆迁工作;3月全面完成规划区域周边的房屋拆迁安置工作;目前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厂房规划设计论证,正筹备厂房基础建设。当前存在问题:一是项目前期推进缓慢;二是项目建设主体融资渠道受阻,正在筹措资金。

2、已申报省第四次协调推进会上会项目

申报项目:硅伏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2000万支毛坯管、年产3000万支太阳能光伏管及3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项目。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由高科玻璃有限公司投资兴办,项目建设地点在市县屏山创业园。项目总投资5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建设年产12000万支毛坯管、年产3000万支太阳能光伏管及3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3条生产线。需购置配料系统、电熔炉、成型机械系统、镀膜机、焊接车床、烘干箱、高频加热炉、空压机、制桶设备、发泡设备、全自动组装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及辅助设备等219台套;同步建设环保、消防、安全等设施;新建生产车间、库房、配电房及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122000m2,新增土地25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6588万元,利润8240万元,税金5776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12月完成注册“硅伏新材料有限公司”;2011年9月上旬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1年9月19日经省工信委备案;安评材料已经编制完成,正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用地预审材料已通过省国土厅联审,于2012年3月上旬完成土地预审。存在的问题:项目用地紧缺,该项目规划用地250亩,目前尚未落实。恳请协调解决该项目用地250亩。

3、县重点调度项目。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站项目。项目基本情况:总投资1.2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2亿;一期投入69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00万元。兴建厂房及宿舍配套设施等24500m2。目前基本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年产水泥60万吨。该项目是我县投资额度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项目。预计今年可生产水泥30万吨,完成产值超亿元,实现税收超500万元。

三、措施及建议

1、建议上级批准我县设立省级工业园区。无工不富,而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工业园区的建设成为必然。设立工业园能有效解决重大项目引进的用地问题,能解决工业企业零散、治理污染难的问题,能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建议上级批准设立县省级工业园。

2、建议上级大幅增加工业用地指标。随着我县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的深入,引进了一批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重大项目,但用地指标的难题随之而来,严重制约了我县工业的发展壮大。

3、建议加大对我县企业和项目金融支持。由于我县企业规模小,缺乏资产抵押,较难从金融机构贷款,从而选择民间借贷,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请求加大对我县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及技术改造扶持。

4、请求上级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请市政府协调解决将地质调查大队三个探矿权依法转让给县矿业有限公司。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强调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报和监测,全面掌握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及时向企业反馈行业产品供求信息及预警信号,扩大市场空间。抓要素保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做好电力协调保障工作;做好招工宣传工作,拓宽用工信息交互渠道;加强银企沟通和信息交流,支持引导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力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引导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扩大规模。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9

1引言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下发后,地质勘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由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制定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我省国土资源厅等四部门随后制定和下发了《黑龙江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先后建立了国家和省级的地质勘查基金、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渠道。全国每年地质勘查投资均在1200亿元左右,其中财政资金约120亿元。随着国家对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各级政府还将不断加大对地质找矿项目和地质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本文通过对国家出资地质勘查项目(以下简称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的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2加强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是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各地勘查行业主管部门,是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的执行部门,分别对地质勘查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地质勘查项目投入的不断增加,地质行业涉及的资金数量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资金管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加强地质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关部门只有对地质项目的资金管理给予足够重视,增强地质勘查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避免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来源分散,多头管理

就目前而言,地质勘查项目投资渠道有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部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及财源专项资金等。另外还有部分基础性地质研究项目,可以利用各级发改、科技部门的技改、创新和科研等资金渠道立项。还有部分地勘行业主管部门自主设立的公益性项目投资渠道。

32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

黑龙江省2004年制定的《黑龙江省地质勘查预算定额》,现在仍在使用。这些预算标准,采用的预算参数、取费额度和预算方法均有所不同。针对相同的项目,采用不同预算标准作出的预算,额度相差多少不等,没有统一的评价依据和可信度。地勘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要根据所申报的资金渠道选择不同的标准。如果某一个渠道没能被受理,申报其他渠道时就要重新编制预算。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往往一无所获。

另外,预算编制参数的选择不科学,以《黑龙江省地质勘查预算定额》为例,定额选择过细,定额数据来源无从考核,不能实行动态化更新,使预算编制增大了工作量,预算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33项目资金管理混乱

地质勘查项目经费大都是由政府无偿拨款,管理方式采用项目实施单位自主负责制。这虽然有利于项目实施单位合理地进行项目运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项目资金很难管理。一方面,地质勘查项目由于探矿工程施工受季节和施工条件影响,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各地勘单位对项目野外施工多实行承包制,其内部财务管理与野外施工管理工作脱节,无法辨别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再加上各单位经费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项目资金与工程质量和实际找矿效果不相匹配,无法从项目管理角度对资金管理进行监督。

34项目实施效果普遍不好

地勘单位在申请项目时,重创收轻成果。很多是为了通过项目增加创收,项目申报前的调研和野外现场踏勘工作严重不足,对以往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也是浮皮潦草。很多项目虽提出了立项依据,但预期的可靠性和针对性很差,往往实施后一无所落。项目资金监管效能的不完善,使国家资金大量被浪费,而地质找矿效果却不好。

35缺乏项目竣工决算与审计

项目竣工决算与审计,是项目监督管理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对资金使效果进行评价的最重要的环节。而目前的项目竣工资金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结算汇报的形式,缺少竣工决算和审计过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预(结)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工作结束或终止,项目单位应编制项目结算,提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查。结算汇报的内容为结算编制说明与结算表。没有要求项目单位编制竣工决算报告,也没有规定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土资源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完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并按规定提交项目资金审计报告。这一规定十分笼统,决算和审计报告均要求由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无监督的可操作性。没有制定详细的竣工决算编制、评审和审计等制度。目前国内只有内蒙古和新疆等少数地方,制定了地质勘查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和审查制度,大多数国家资金渠道均没有决算和审计程序,对项目资金的最终使用效果缺少结论性评价。

4地质勘查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41统一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

制定国家统一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制定强制性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规范,使预算编制具有可操作性。预算标准中所采用的参数和定额,应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可根据地区和矿种调整系数进行调整,且随着市场物价指数的变化按年度进行更新。所有地勘单位应采用相同的标准编制项目预算,不同项目类别所侧重的工作手段,可以在标准中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这既能保证项目预算的可操作性,又能提高预算的可信度。

42实行过程监控,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的跟踪管理制度。项目主管部门应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金使用。条件具备时,对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均可实行监理制度。项目的日常质量监督和野外工作验收应与资金使用情况同步,实行统一管理。项目野外验收的专家应尽可能参与成果报告和资金决算的审计工作。项目成果报告的评审应与项目资金决算审计同步进行。

43规范竣工决算,加强项目审计

建立健全统一的地质勘查项目竣工决算与审计制度,制度项目决算报告编制、评审和审计规定。组建专业的项目决算评审审计专家队伍。地质勘查项目完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没有按要求编制竣工决算报告的地质勘查项目,主管部门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对下一步项目申报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竣工决算报告应当依据经批准的设计、预算、完工结算、财务会计核算、工程质量评级报告、野外验收报告、项目成果报告及有关政策文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应与项目会计核算基础资料相一致,做到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决算报告应由翔实的编制说明和专业的决算报表组成。决算报告应首先进行审计,审计情况经确认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组织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经审计的决算报告进行评审,连同项目成果报告评审通过后,项目方可进行最终验收汇交。项目原始资料、成果报告和决算报告应统一汇交。

项目决算环节的审计和评审,是核实和评价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避免资金浪费给国家造成损失的必要程序。

矿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篇10

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工程从三个方面“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考量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工具。目前,在实务界,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审计主要都集中在对开发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专项资金审计、也有提到关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评价,尚无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具体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本论文正是基于这种需要分析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现状以及对其展开绩效审计,构建符合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以利于评价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状况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目前,各国的审计已向绩效审计发展,有关环境绩效审计也备受关注。环境绩效审计是源于环境审计,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国外相关审计,无论是在环境审计还是环境绩效审计方面,一直是环保机构和其他组织积极地进行此项研究和推动工作,学者则关注较少。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各方专家学者对矿产资源的绩效审计评价的专门研究鲜有出现,目前已有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或者开展绩效审计研究时顺便提及的层面。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审计的国家,早在1969年美国审计总署就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DSai)的环境审计工作小组着手起草《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并于2001年,指出环境绩效审计应确保与环境相关的效益指数能够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且确保环境项目能够经济、效益和有效地执行;2004年intDSai了《环境审计与常规性审计》,列示环境审计包括政府执行环境法规情况审计、政府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政府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审计五方面的内容。iSo14031指出环境绩效指标包括环境管理绩效指标、环境运营绩效指标和环境状况指标。iSo14031对选择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有因果方法、基于风险的方法和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方法等,要求指标能提供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或信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示出了不同行业的环境业绩指标;iSo于1999年11月完成iSo14031(环境绩效评价标准)正式公告;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设立了生态效益指标。emaS将环境绩效的指标分为所有类型组织需遵循的核心指标和其他与环境绩效相关的指标。其中核心指标与环境领域有关:能源效率、原材料效率、水、废弃物、生物多样性和排放物。

在我国,自1995年开始引进、宣传并发动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系统的资源环境审计理论阐述,主要研究集中在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而对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还很少涉及。夏鑫、俞宏(2007)提出构建煤矿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从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以及煤矿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这四个方面考虑。余际从、刘慧芳等人(2013)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的构成要素,从对国家安全保障程度、社会经济、民生、环境社会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影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公式。李建武、鹿爱莉等人(2008)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根据相关原则,建立了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李川(2007)针对矿产资源规划特点,提出应合理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拟定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一般可划分为五类:自然环境指标、生态指标、矿业特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景观指标,在每一类指标中应该选择具体的评价指标。杨鑫(2009)围绕循环经济和环境审计理论评价现有煤炭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一个符合“3e”原则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冷强、李余生、王燕(2009)基于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以某大型矿产投资项目为例,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由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适应性4个方面共19个具体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社会综合评价。都沁军、董腾云、冯兰刚(2010)构建了包含4个类别,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率指标,9个指标:包括本地生态足迹、矿产资源开发有效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标准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强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超载强度、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效率、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等的指标体系。徐泓、曲靖(2012)依据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宏观、微观目标和内容,从资源政策、资源资金管理、资源开发保护、资源使用、资源收益等方面设计指标,初步构建了反映自然资源管理状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多是组织机构对资源环境的审计,以《指南》的形式提出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准则,指标以及审计方法和程序,对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具体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审计评价指标极少涉及;国内各专家学者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集中在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社会评价方面,生态保护方面等,并且都是针对某一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开发项目效率性审计很少涉及。

综上所述,目前主要的缺陷与空白在于:第一,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非常少,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第二,已有的关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多是以定性指标来评价项目综合效益,因而需要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审计人员的工作更加标准化、定量化、易操作化;第三,多数研究对指标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只是简单的罗列出来,没有综合分析和考虑影响因素,对指标的权重赋予也极少提及。

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内容

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规模大、外部效益显著的特点,因而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采用过程控制和动态监督的理念,客观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项目实施效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合项目开发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验收期来综合考虑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益。在各个阶段应当考虑的评价要素如下:

在项目立项期,应当审查项目立项程序规范程度,提交的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可靠;环保部门是否根据提交的环评报告同意建设该项目,考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环境保护措施、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等的分析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目标阐述是否合理、效益指标设立是否科学合理。在资金方面,应当审查筹集资金的合法合规性,是否有违规占用资金、无效浪费资金等现象。

在项目建设期要对项目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项目工程方面主要包括了工程进度执行情况、工程质量与安全,各项合同执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审查;财务管理方面应当审查资金的拨付与使用情况,会计凭证、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理,财务核算制度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等;内部控制的审计重点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入手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绩效审计评价应对交付使用的开发项目从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到“3e”审计,即绩效审计,从单一指标扩充到多重指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益性(effectiveness).此原则是1995年著名学者t.芬维克(terryFenrick)提出的。本文在基于项目全过程的绩效审计评价内容的基础上根据“3e”标准原则来构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评价指标。

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3e”审计的标准原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该侧重于考虑经济性,项目在执行阶段,应该更多的关注效率性,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侧重于效果性。尽管在各阶段审查的侧重点不同,但“3e”标准在各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作用于项目的绩效审计。综合考虑,在构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采用“3e”标准原则,这样使得指标体系更加清晰化。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全面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从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必须对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及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作出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选取指标。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将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作为人与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指标构建必须综合反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基于多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同时也应具有层次性,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反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实际情况,按照指标间的递进关系与支配关系,消除指标间的相容性,保证指标体系能够求得一个最佳的综合效果。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较为直观,能够具体评价的指标(例如资金到位率、三废排放量)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实际数值,并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些指标能够通过量化的表述,使衡量的结果更加准确。然而对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审计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部分指标(例如人民满意程度、项目管理规范程度)无法量化,只能设计定性指标来予以反映,定性指标远比定量指标的信息含量的宽度和广度要大。

(二)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经济性衡量从资金投入与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以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是否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重点关注的是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资源与产出结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产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经营目标与预期结果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即是否达到目标。为了解决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美国运筹学家thomasL.Satty于20世界70年代正式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包括: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四个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将问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明确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各因素的从属关系。

(2)构造判断矩阵。对同层因素相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求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特征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查阅相关资料查出平均一致性指标Ri,判断一致性比率CR=■是否小于0.1,若小于则表示层次单排序结果又满意的一致性。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按层次结构从上到下逐层的进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次相对重要性,最终得出最低层对于最高层次的重要性排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构建一套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具体指标解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指标。项目立项绩效、可研报告绩效,通过这两个指标来反映项目在立项阶段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合理性。资金筹集绩效主要考核项目资金筹集合规性、资金到位率以及资金违规占用率。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资金支出的合法合规性。经济绩效则考评项目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资金到位率是已到位资金占项目投资资金的比重,资金违规占用率是违规资金占项目投资资金的比重,财务净现值是在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开发活动起始点的现值之和。投资回收期是通过资金回流量来衡量回收投资的年限,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与流出现值的总额相等时,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效率性指标。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效率性都体现在投入产出比上,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特点,在效率性指标中,我们应从项目管理绩效和投入产出绩效两方面考虑。在项目管理绩效方面应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绩效、工程进度绩效、工程验收绩效。工程质量安全绩效评估项目质量安全体系、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次数。工程进度绩效评估与原计划相比,项目的实际实现程度。工程验收绩效评估项目竣工验收程序、验收报告、验收标准的合法合规性。投入产出绩效中应分别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来衡量投入产出比。

(3)效果性指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就业,然而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会对居民造成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方面也会造成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造成沉陷土地、水土流失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破坏因素。综合各种影响方面,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增长率、劳动生产率贡献、投资就业系数。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包括沉陷土地治理率、三废综合治理率、对野生动植物影响以及植被恢复系数。

(四)权重赋予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准则,对同层因素相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本文采用1~9标度法并根据专家的打分来构造各级判断矩阵计算出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

四、结论

有关矿产资源方面的审计作为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将是今后审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提出的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都要求在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时注重绩效评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本文根据绩效审计“3e”标准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增强矿产资源绩效审计的可操作性,为审计人员提供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评价指标,为审计理论界相关矿产资源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审计实务界也可针对具体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适当的增减指标来满足实际情况。

由于本文只是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内容和结论有待于丰富。本论文是站在矿产资源总体的角度来综合考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性,但对于具体开发项目则会涉及到不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油田、金属矿等等,针对不同项目,评价指标应该是更加具体与专业化的,应在设计指标时根据项目具体特征考虑。本论文在设计指标时还不够完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根据具体开发项目应用该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等方法对具体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或者从项目开发流程,项目立项、项目执行、项目竣工这三个阶段审计侧重点的不同分别考虑指标权重的赋予,从而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提供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为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审计提供评价依据。

[本文系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制度研究(编号:12JK0128)及陕西省矿产资源绩效审计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D29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