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域文化分析报告十篇地域文化分析报告十篇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57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学科战略情报产品 知识构建 实现过程 研究方法

分类号:G350

1、学科战略情报研究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因此,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战略决策依赖日益增强。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作为科技战略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及其科研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研究学科发展脉络,跟踪监测国内外战略研究对象的最新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得出某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战略重点、前沿热点,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组织机构的高层决策者在制定国家、机构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某个专项、重大项目的重点部署方向,评价国家、机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事实依据、数据案例、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根据一定的主题,把收集、整理后的情报资料,经过分析研究,编写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形式的快报、专报、专题报告,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程序。学科情报研究成果编写质量的好坏与编写形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文拟阐述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分类、研究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保证。

2、学科战略情报产品分类

目前,国内对学科情报产品分类的角度很多,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结合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的内容特点,将其划分为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和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如图1所示:

2.1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主要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报道世界科技强国重要领导人在科技方面的讲话,国家机构或国际重要组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战略规划、计划、路线图,国际重要咨询机构的重要研究报告,某一学科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新生长点,某一学科领域最新的国际会议信息等。

学科领域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属于动态监测性的信息报道类刊物,它要求的信息是科学研究性的、动态的、最新的,所报道的信息要新、准、快、全、深,且信息量要大。它是学科情报研究人员定期(半月或者一个月)向高层决策者提供最新带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的学科动态情报信息。目前国内外学科情报服务的实践中,从产品报道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来划分,学科领域动态报道类产品主要包括动态监测数据、数据库、动态通报服务和监测快报等4种类型。比如,中国科技信息网的网络动态科技监测数据,法国科研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网络监测数据库,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动态通报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办的基础科学研究、现代农业、空间光电、先进能源、信息、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等13个专题的《科技动态监测快报》,中国科技部基础司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基础科学研究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学科政策动态》,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办的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asicResearch(每两月一期)以及日本理化所创办的RiKenReSeaRCH(每月一期)等。

2.2 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

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的重要产品,通常人们所说的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主要指这类产品(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它以分析说明、归纳提炼、论证推测为宗旨,结构严谨,分析深刻,结论和目标明确,具有预测性、总结性、判断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根据研究报告的性质,主要可以分为综述性研究报告、述评性研究报告、预测性研究报告、评估性研究报告、背景性研究报告等。笔者从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出发,根据学科情报用户需求和学科情报服务层次的不同,将学科情报研究报告划分为重点前沿领域重大战略咨询报告、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重点学科领域论文或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学科发展的科学结构地图报告、目标科研机构的科技布局与科技发展战略调研报告6种类型,它们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2.2.1 重点前沿领域重大战略咨询报告 这里的重点前沿领域不是用户方提出的,而是情报人员在充分了解世界科学前沿发展的基础上,自主提出并分析潜在的或将来可能突破的前沿科技问题,或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情报人员在充分研究世界科学前沿发展动态,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全面调研分析发达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部署的重要计划、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形成从问题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已有基础、国内存在的差距、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解决思路和方案等一套完整、系统的能够推动和引领某一领域的发展和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报告。这类报告具有规划性、战略性、全局性、谋略性、指导性等特点,支持高层领导和决策机关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技术应用》调研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每年的一些重要学科领域报告,如《美国能源的未来-技术与变革》、《调控量子世界: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欧洲研究理事会的《前沿研究:欧洲面临的挑战》、《欧洲量子信息处理与通信》等报告都属于这类报告。

2.2.2 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 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针对用户制订发展战略、规划、科技项目立项计划等决策需求,围绕用户提出的重点学科领域,调研国际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史、现状、水平、研究成果、动态、特点等,全面分析发达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部署的重要计划、项目,总结出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这类报告具有针对性、信息性、准确性等特点,支持用户科学决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国内外基础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交叉与重大前沿报告》、《核心数学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国际能源展望》、《国际能源战略与技术进展》、《能源科技创新战略》等都属于

这类报告。

2.23 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这类报告主要是由情报人员自主选题,分析某个前沿学科领域、某个重点方向、某个关键问题、某个热点问题或技术领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形势和状态,通过对学科领域近lo年或者年度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对国际国内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在对当今该学科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几年内我国重点研究方向和具体措施的建议。这类报告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等特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研究部瞄准国际前沿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需求领域与方向,开展态势分析,分别于2007年初、2008年初、2009年初、2010年初和20i1年初完成了《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当年度的研究报告汇编,并向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和相关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对决策者了解我国与国际的差距、把握学科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决策和选题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还有中国化学会主编的《化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科学部编写的《物理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日本政策研究所定期出版的《科学技术趋势》等也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

2.2.4 重点学科领域论文或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围绕用户指定的某一个学科领域,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科学计量法或专利信息分析法,针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论文文献或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报告。此类报告使用指标和数据库,利用情报分析工具(如tDa分析工具和aureka分析平台等)和数理分析工具(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找到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表现各种现象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或发现从表面上难以发现的规律。这类报告具有基础性、信息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中国及中国科学院化学领域/天文学领域文献计量统计报告》、《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纳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国际复合材料专利分析报告》等报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国际高能物理前景的定量分析报告》等都属于这类报告。

2.2.5 学科发展的科学结构地图报告 指通过绘制科学结构全景图反映当前科学发展态势,分析科学研究特性,考察各国科学活动优势领域,揭示科学热点研究领域、各学科内部体系结构、交叉学科的知识关系、知识结构图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学结构地图2009》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

该类学科战略情报产品主要利用eSi数据库作为信息源,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同被引分析对岛被引论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相互关联的高被引论文簇及研究领域,通过关键词分析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对这些研究领域的内容分析,确定这些研究领域的名称,绘制科学图谱,探究科学领域结构。

2.2.6 目标科研机构的科技布局与科技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指针对用户指定的目标科学机构,根据用户对目标科研机构了解的需求,重点调研目标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及其调整,战略发展重点,未来发展目标,科技布局及其调整,重要的研究中心、研究小组、研究负责人及其承担的重要课题、重点研究方向与重要研究成果,科研绩效评价方式,资源配置及其变化,重要产出――论文与专利分析,在某个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在空间光电领域)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科战略情报研究特色分馆编写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跟踪调研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国际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美国世界顶级研究机构调查报告书》和《欧洲世界顶级研究机构调查报告书》都属于这一类报告。

3、面向不同决策需求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学科战略情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战略决策的需求,不同的决策需求需要不同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最终提交不同类型的研究产品。笔者将决策者对学科战略情报的需求归纳为以下4类:

3.1 确定国际科技前沿、热点领域,为资助机构部署先导性专项、重大项目、重要方向性项目提供决策服务

在专题研究咨询报告中,其目标是推动和引领某一领域的发展重大关键技术。这类研究咨询报告主要采用资料调研法、网络站点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重点调研美国、欧洲、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科技强国或者目标领域强国在目标领域的战略规划、路线图、国际大型研究计划、权威机构、思想库、权威部门的重要研究报告、重点资助机构最新部署的项目内容,结合内容分析法与科技政策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和专利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准确识别、遴选和把握国际上目标领域的前沿方向和前沿问题;研究国内的重要规划、计划、项目部署,指出重要研究机构已有的基础,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国内需求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潜在的或将来可能突破的前沿科技问题以及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报告中要提出问题,阐明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指出中国或者中国科学院已有的研究基础,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3.2 确定国际重点机构的战略发展重点、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的重点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我国、中国科学院遴选国际合作机构、方向以及遴选引进人才提供决策服务

这类报告要求选定国际重要机构为目标机构,如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美国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等,研究它们的战略发展重点、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学术带头人。主要采用资料调研法、网络站点调查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采取实地调查法,重点研究目标机构的战略发展重点、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布局、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承担的重要项目、项目负责人、重点研究方向等。这类报告不需要情报研究人员的观点、判断、建议和意见,而是将研究的客观情况如实提交给决策者,让他们自己判断是否与目标机构合作,在哪些领域和方向合作,引进哪些人才等。

3.3 分析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态势,对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基本判断

这类报告以某学科领域(如粒子物理学、纳米科技)的研究论文和(或)专利文献为数据集,从世界、国家、科研机构、大学、学科领域、学科领域主题、技术领域等方面,采用统计分析、科学计量法、文献计量法、专利分析法和主题聚类法等,利用tDa数据分析器和aureka分析平台,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对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态势进行分析:世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哪些国家与科学机构(大学、企业)在该领域具有高产和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论文,论文的学科分布及其变化,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及其变化,中国的该领域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在该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机构/大学,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所,专利文献

(反映技术)主要领域分布与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态势、竞争实力、技术领域布局、支撑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储备、研发主体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4、学科情报人员的知识构建及学科情报产品的质量保证

学科情报研究工作是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一种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深层次知识服务。学科情报研究产品的质量依赖于情报研究人员的开拓精神,学科情报研究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学科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因此,学科情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①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掌握相关学科核心信息资源。②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博采众长地熟悉和了解多个专业的知识,熟悉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规划、科技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发展动态等,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③具有很高的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据统计,互联网上约90%的信息资源都是英文信息。④要具备很高的文献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能力,掌握情报调研及文献信息的定性分析方法,能对某一个学科、专题、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深度研究报告。⑤熟悉并会使用科技论文文献和专利数据库,熟练使用各种论文和专利分析工具和分析平台。⑥掌握文献计量方法、科学计量方法以及专利分析方法,熟悉并会使用学科情报研究中常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情报的情报源越来越复杂多样,新的机构、刊物、网站如雨后春笋,数量剧增,各种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学科情报研究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用户对情报研究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科情报研究除了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组建合适的情报研究课题组,制定良好的工作流程,确保各种产品的质量。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2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三条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六条业主单位应当委托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对其建设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七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取水水源论证;

(三)用水合理性论证;

(四)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五)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

(六)其他事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见附件。

第八条业主单位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时向受理机关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时向受理机关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受理机关不得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

第九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具有审查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审查,并根据取水的急需程度适时提出审查意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条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对以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进行审查:

(一)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

(二)兴建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日取水量5万吨以上)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分级审查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业主单位在向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对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未提交取水许可(预)申请的书面审查意见及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通过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业主单位应重新或补充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提交原审查机关重新审查: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取水标的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自审查通过之日起满三年,建设项目未批准的。

第十三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第十四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的工作人员,,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影响较小的,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具体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本附件是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由于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也有区别。承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单位,可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其中相应内容开展论证工作。

一、总论

1、编制论证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依据;

3、项目选址情况,有关部门审查意见;

4、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论证委托书或合同,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

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5、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取水地点,水源类型,取水口设置情况;

6、建设项目废污水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总量、排污口设置情况。

三、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地表、地下水质概述;

2、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必须依据实测水文资料系列;

(2)依据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

(3)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

(4)论证地表水源取水口的设置是否合理。

2、地下水源论证

(1)地下水源论证必须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进行;

(2)中型以上的地下水源地论证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取水的可靠性;

(4)分析取水量及取水层位对周边水资源状况、环境地质的影响;

(5)论证取水井布设是否合理,可能受到的影响。

五、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分析

1、建设项目用水过程及水平衡分析;

2、产品用水定额、生活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水平分析;

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

六、建设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概况;

2、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及达标情况;

3、污染物排放时间变化情况;

4、对附近河段环境的影响;

5、论证排污口设置是否合理。

七、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分析

1、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八、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水资源量、质保护措施。

九、影响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

1、周边地区及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意见;

2、对其他用水户影响的补偿方案。

十、水资源论证结论

1、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3

7月21日,百度了“百度统计”,它可以跟踪分析用户在企业网站的种种行为。那么到底这个统计系统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呢?它有何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我们对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试用。

一、如何才能使用百度统计

与众多的流量统计系统一样,百度统计需要在确认协议、获取并安装代码之后,方可正常使用,并且它是免费的。

百度统计:其内部研发代号为“福尔摩斯”

假设你所在的公司员工较多,大家平时也访问频繁,建议你将公司的ip排除在统计之外,以保证流量统计的客观。方法很简单:进入到“设置”页面,在“排除ip地址”一栏中输入你公司的ip。如果有多个ip要排除,每个ip一行,最多可以设置20个。

假设你的网站很庞大,想单独针对某些网页进行统计,可以用“子目录”的方式来解决。以你的网站域名为url.com为例,要想统计url.com/a.html,即可创建一个子目录,将这一地址添加进去。

设置界面:要统计的内容完全可以自定义

小提示:

这里的设置支持*通配符,比如要统计url.com/*即是对本网站域名下全部页面进行分析,统计url.com/*.html即是对本网站域名下以.html结尾的网页进行分析。

一切设置完毕后,建议你检测一下统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在系统主界面上方点击“检查代码安装情况”,可以分别检查一下“网站主页”、“所有推广页面”、“自定义页面”的代码是否正常。

检查代码安装:确保万无一失

小提示:

如果你拥有多个网站(最多20个),需要多次申请添加,而且每个域名对应一套统计代码,不可混淆。在获取代码之后,将其复制到需要统计的每个页面中,如果你不想它影响页面的加载,则将代码放置在页面尽量靠后,之前的位置,如果你想获得最准确的统计数据,则将代码放置在尽量靠前的位置。

点评:你不需要随时关注百度统计的结果,为了提高效率,建议你设置一下自己的邮箱,它会每天(或者每周/每月)将统计报告发送给你,你还可以指定报告的文件类型,CSV、HtmL、tXt均可。

二、考量你的推广效果究竟如何

先来看看如何根据统计数据来衡量推广的效果。可能你采用的推广方式有多种:搜索营销、BBS营销、广告投放等等,下面有针对性地对数据做一些分析。

1、查看流量的总体概况

考量重点:近期整体推广效果的大致评估。

使用百度统计的第一步当然应该查看这个统计概况,它主要给到你的是近期网站在流量方面的总体表现,给自己的整体状况一个打分。

流量趋势报告:大致判断近期推广的效果

访问次数:访客完整打开了网站页面进行访问的次数,由安装在页尾标签前的访问分析代码统计。

访客数:在一天之内,访问你的网站的独立ip数。

新访客数:一天之内首次访问过你的网站的不同用户数。如果你的网站有多个域名,访问不同域名的同一用户也算新访客。

浏览量:即pV,即对同一页面的多次浏览也即入累计。

平均访问时长:平均每次访问在网站上的停留时长,总访问时长/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页数:平均每次访问浏览的页面数量,浏览量/访问次数。

单页面访问率/多页面访问率:浏览了一个页面/多个页面离开了网站的访问次数占总的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点拨:假设你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推广网站,你可以通过流量的总体统计来评估近段时间推广的效果。假设平均访问时长、平均访问页数增长,证明你的网站内容对访客的吸引力在增加;假设新访客数增长,证明你近期的推广对拓展新用户可能有益。

2、关注来访分析

考量重点:对不同类型的推广手段产生的效果有个大致评估。

进入“来源分析”下面的“来源类型报告”,这里你可以看到你网站流量的主要来源,一般主要是:直达、搜索引擎、其他网站。

流量来源分析报告:考量不同推广手段的效果

点击“其他网站”可以进一步查看究竟哪些网站为你带来的流量最多。

点拨:假设你的网站流量中,“直达”较多,证明你的网站忠实访客较多,大家已经记得域名或者添加到了收藏夹;假设这个统计中来自某个其他网站的流量较多,你可以有意识的加大与这些网站的合作。

2、分析搜索引擎关键词

考量重点:关注各搜索引擎对你网站的流量贡献率。

切换到“搜索引擎来源报告”页面,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的访问量统计。

各搜索引擎为你的网站带来的流量对比

点拨:可以从这里知道哪个搜索引擎对你的网站流量的帮助最大,以后可以加大对这个搜索引擎的关注;如果你有做搜索引擎推广,关注该搜索引擎对应的数据,可大致判断推广效果。

分别点击每个搜索引擎的名称,可以看到该搜索引擎带来流量的详情,包括从哪些关键词,分别带来了多少流量。

百度搜索为该网站带来流量的情况,其中“psp2000游戏下载”成为“流量之王”

点拨:关注关键字流量情况可以分析访问你网站的用户的习惯,以帮助在搜索推广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关键词;而查看每个关键词在各个搜索引擎中的访问情况,则可以进一步研究各个搜索引擎人群的差异。

3、关注转化率

考量重点:对于推广效果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可以看到流量对你带来的实际价值。

对于推广效果的评估,“转化率”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转化率低,但流量高,证明很多你网站的流量是无效流量,推广的效果就值得商榷。那么,如何考量转化率呢?

首先要进行转化目标的设置,打开设置界面,点击“创建目标”,假设你的网站是个简单的企业官网,希望更多的是通过官网上的“联系我们”页面找到你的电话,那目标设置如下:

在“步骤1”中填写网站的URL,在“目标”中填写“联系我们”页面的URL。并填写每次这种转化可能对你带来的收益以及你预期的转化率。

小提示:

对于同一个网站来说,有很多可以设定的转化目标,除了联系你外,比如完成注册、提交订单、完成交易、留言互动等。而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周期,这种目标也是变化的,比如网站建设初期,目标更多是带来新的流量,之后则是提高注册率、联络率、成交率等。

设置好各种目标之后,你就要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进行追踪了,以评估你推广的效果。追踪的方式很简单。

方式1:总体了解转化状况。点击查看“转化趋势报告”,这里列出了所有推广方式促使的转化率。

通过转化率可以直接监测推广投入产出比

方式2:了解百度推广转化状况。对于百度推广客户来说,关心这种方式的推广效果,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在这里。点击查看“百度推广转化报告”,这里不仅统计了流量情况,还有对转化次数、转化率、点击量、消费、收益、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的统计,这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推广投入产出比。

点评:对于企业网站来说,其流量往往都不会很大,所以尤其需要仔细分析,找到流量来源的关键,并有针对性地巩固优势、加强劣势。百度统计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参数、统计项来衡量,真正做到了量化你的推广效果。

而对于转化率方面,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多设置目标,并予以监控,即可客观考量推广效果。

三、如何根据统计结果来优化推广策略

现有的推广手段是否够科学?其实从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解了一些技巧,但百度统计中还有很多数据可以提供参考。

案例1:搜索营销推广为主,其他基本上没有做推广。

查看“搜索引擎来源报告”和“百度推广来源报告”,查看一下访问者是从哪个搜索引擎、采用了哪些关键词搜索过来的。如果这些关键词中排名靠前的关键字正好是你在搜索引擎推广中投放的关键词,证明你的推广方案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果推广关键词靠后,你可以考虑加大对排名靠前的关键词的投放力度。

进一步查看“来源转化报告”、“百度推广转化报告”如果设定的目标转化率不理想,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推广关键词、投放位置、创意等。另外,考虑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

如果你不只在百度推广,还是用了谷歌等其他推广方式,可以查看一下其他媒介营销的流量报告和转化报告。将其与百度做一下对比。

Googleadwords的转化情况统计

案例2:做了很多友情链接,在网址导航站有推广,也发了一些广告文章

先看一下“来源类型报告”,了解一下来自其他网站的流量情况。对于排名靠前的几个网站可以加大合作。

同时,也要注意看一下“来源转化报告”,看看这些网站给你带来的流量是否有价值,如果你追求的不是流量而是实际效果,那这个参考比“来源类型报告”更有价值。

四、如何根据统计结果来优化网站

我们的网站设计、客服系统是否够完善,从百度统计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那么究竟该关注哪些数字呢?

关注点1:来访者的情况

了解一下你的网站访客都是一群怎样的人:查看“客户端属性报告”和“客户端属性转化报告”看看你的访客在使用什么浏览器;查看“来源类型报告”看看访客怎样的浏览方式。

点拨:访客使用的浏览器类型可以帮助你针对性优化网站在该浏览器上的页面表现;假设多数访客来自搜索引擎,证明他们习惯于用搜索来查找信息,如果你的网站比较庞大,可以考虑多花些精力改善站内搜索。

关注点2:访客在网站的行为

查看“访客忠诚度报告”,看看访客的访问频率、深度、页数、时长;查看“页面分析报告”,看看访客的入口页次数、第二页次数、退出页次数、平均停留时长;

关注“上下游报告”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访客在网站的行为路径。不过这里需要设置一些监控页面,从中可以看出各页面的跳转关系、停留时间等。

监控页面的各个参数都了若指掌

点拨:对于企业网站,大家都希望访问者能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对于产品服务页面,我们更多的追求它的访问频次、停留时间,假设在这方面表现不够,是否需要改善网站内容和结构。

关注点3:访问者的地域

查看“流量地域报告”、“地域转化报告”,可以看到你的访客来自哪些省份,哪些省份对你的产品服务更感兴趣。

直观的区域流量来源统计图

点拨: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地域限制?假设有,那么统计结果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假设没有,你是否可以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地域的人的消费习惯、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对客服的培训等。

总结: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能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百度统计具备全面、客观的流量分析功能,尤其是其对搜索引擎关键词的分析,能够很好地与搜索推广后台配合使用,衡量推广效果,并优化推广策略,提高推广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说,百度统计是企业网站,特别是在百度推广的企业比装的统计系统。(编选:中国B2B研究中心云马)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研究周边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6)01-0066-79

2013年10月24-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就周边外交专门举行的一次会议,总理主持,作重要讲话。指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0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这两次外交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大政方针。

近5年来,中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安全、经济、战略、对策、思想等领域,主要著作有张洁主编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系列丛书等。2013年10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了“周边战略形势与中国周边战略”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周边外交战略的实践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张蕴岭等学者从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变化、周边外交理念的转变出发开展研究,并就周边外交提出具体的对策。

本文以计量统计和语意分析的方法对1978年至2015年的共38份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研究,抽取其中涉及“周边外交”的文字,运用microsoftoff-ice进行字数统计制作表1,运用SpSS17.0制作图1和图2,从而作出定量的和语境分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这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演变所作的历史总结,而且对未来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全国党代会报告每五年一次,对中国外交发挥着宏观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具体反映周边外交的变化,而政府工作报告则较为详细地表述了上一年周边外交的重大事件及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且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权威性,因而本文选用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研究,在分析中引用党的报告、领导人的讲话以论证观点。

“周边”一词于1988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除个别年份如1989年、1990年(提周围邻国)、2007年、2009年外,该用语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占据重要位置。何谓“周边”?周:环绕。《楚辞・九歌・湘君》:“水周兮堂下”,引申为一匝。边:周围;四侧,如:周边;四边,引申为边界,边境。《汉书。陈汤传》“(单于)遁逃远舍,不敢近也。”可见,“周边”指环绕中国边界四周并向外辐射的区域,也可称为“大周边”。所谓周边外交,系一个国家与环绕其边界的国家之间发生的外交关系。

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有“小周边”、“大周边”之说。“小周边”系指与中国领土和领海直接相邻的国家及地区,如俄罗斯、蒙古、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而“大周边”乃为环绕中国边界四周并向外辐射的区域,除涵盖小周边国家和地区外,还包括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从中国197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周边国家的文字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国家包括:东北亚(朝鲜、韩国)、东亚(日本)、东南亚(东盟十国)、南亚(南亚五国)、北亚(蒙古、俄罗斯)、中亚(中亚五国)、西亚(阿富汗、伊朗等)、南太平洋国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考察197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日本和前苏联始终是属于中国周边邻国,如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中苏曾经是友好邻邦”;此后因中日、中苏关系十分重要,如同中美关系一样被单列,在论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没有列出,但并非有的学者所认为的1988年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周边”一词时,不包括日本和当时的苏联,也非有的学者认为的直至1991年5月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发表演讲时,“周边”才明确包括日本。1978-1988年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强调与邻近国家的睦邻关系,对待邻国的热点问题,如苏联侵略阿富汗、越南侵略柬埔寨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单独列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三国不属于中国周边邻国。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定量分析

通过对197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不断地发展、变化、完善、成熟。对197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周边国家的文字表述进行统计,就涉及周边外交的字数及其在外交工作部分的字数中所占百分比,以及关键词“周边”出现的频次作出定量描述,即可使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反映。

从表1中,可以发现阐述外交工作的总体字数逐渐减少,1999年后没有出现字数上千的情形,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字数也在减少。具体而言,1978-1989年关于周边外交的总体描述详尽,出现1979年、1984年、1988年、1989年字数上千的情况;1991年后描述简练,最高的1993年为445字,2004到2015年则字数不过百。单纯从字数变化并不能说明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状况,我们通过对“阐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字数占涉及外交工作的总字数之百分比”的计算(图1)和“‘周边’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次数”统计(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1979年、1983年、1989年、1992年、2000年、2002年、2008年、2013年出现波峰。我们以1988年第一次提出“周边”为分水岭,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先粗浅地分为两个时期:(1)1978-1987年。1983年达到36%,这是因为1980-1982年未提周边国家,仅在1981年有74个字论及外交工作,其余均为0,在1983年集中谈论外交和周边国家状况显然在情理之中。1984年对周边邻国的阐述是十分简练的宏观描述。这一时期虽不曾涉及周边概念,但周边外交是受到重视的。(2)1988-2015年。其中1988年达到25%,1989年达35%,出现波峰,此后只有2000年达到2g%,其余大多数年份都在l0%-20%之间。

我们以10%为界分析1988年后的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状况,设10%以上为重视,即可再细分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88-1993年。1989年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进行多方面制裁,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恶化。这促使中国调整周边外交政策,开始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先后同新加坡、文莱、俄罗斯、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韩国等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1990-1993年报告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达20%以上,其中1993年3次提及“周边”。这是周边概念刚提出的时期,该时期中国主要同周边国家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第二个时期,1994-2000年。中国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制裁的同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改善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1996年,导致刚有所好转的中美关系出现波折;1999年“炸馆”事件,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因此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高达2g%。该时期中国周边局势总体良好,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期。第三个时期,2001-2008年。2001年撞机事件令中美关系再度产生波折,2002年、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都达到20%左右;2003年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对伊拉克和阿富汗实行军事打击,因此2004-2007年间,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相对稳定,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周边外交工作的百分比均在l0%以下。这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相对平稳的时期,中国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理论,确定了周边外交的首要地位。第四个时期,2009-2012年。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怂恿相关国家在岛屿争议中挑起事端,中国周边环境错综复杂,与日本等国关系降至冰点。反映在图1中,可以看出2012年周边外交工作部分的百分比达到18%。这说明中国周边外交在经历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后,开始受到重视。这一时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上升期。第五个时期,2013-2015年。周边外交工作部分的百分比都在20%以上,这个时期由于周边局势趋于复杂,中国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乃前所未有,专门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对相关事务进行战略谋划。这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成熟期。

观察上述图表并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中国周边环境稳定时,周边外交政策便较为稳定,周边外交占外交工作的比重也比较小,在10%以下;一俟中国周边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周边外交的字数占外交工作部分总字数的比例便比较大,高于10%;中美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8-1987年;第二个时期:1988-1993年;第三个时期:1994-2000年;第四个时期:2001-2008年;第五个时期:2009-2012年;第六个时期:2013-2015年。每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只是程度略有不同。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语境分析

单纯依靠定量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语境分析法可弥补其不足。分析哲学的思想先驱弗雷格认为,“在任何一种语言活动中,语词只能在语句的语境中获得意义,语句只能在语言系统的语境中获得意义。”所谓语境分析,一是“通过对语言学中汉字的使用特征、词汇的组合和更替以及相关语法知识的运用”,分析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及变化规律;二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档案、文件中的关键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看其前后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以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语境分析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一个概念的提出,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突然地出现或孤立地存在,而总是以一定的时间、场合、目的或方式为其条件,存在于包括研究者在内的多重复杂要素的相互关联体中。如果忽略了这些现实环境,就根本无法理解概念、观念或理论的具体含义。与传统的归纳――推理和假设――演绎方法相比,以多层次、多视角理解概念、观念和理论的内在意义和言外之意为目的的语境分析法,具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优势。”本文所运用的语境分析法即为选取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关键词,如“周边”、“周边环境”、“睦邻友好”等的使用特征研究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情况,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环境(即语境)的变化,对周边外交的变化加以具体分析。

(一)周边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完善

首先,“周边”、“周边环境”、“睦邻友好”等词语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使周边外交部分用词精炼。1988年报告中的“中国一向重视同周边各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第一次使用“周边”一词,之后,中国逐渐把周边国家当成一个整体对待。苏联解体后,中国周边国家增多,周边环境变得颇为复杂,1993年报告认为应“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首次使用“周边环境”概念。1989年报告表示,“中苏关系正常化后,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首次提出“睦邻友好”概念;1992年报告指出,“继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睦邻友好”政策开始用于处理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2000年报告表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此后“睦邻友好合作”的提法开始进入中国周边外交。“周边”、“周边环境”、“睦邻友好合作”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能够既清晰地描述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又极大地简化了字数,不再如同1978-1987年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大量篇幅谈论柬埔寨、阿富汗问题,将周边国家面面俱到。

其次,周边外交方针逐步完善。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2003年10月7日,在其出席的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指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2005年报告首次提出“全方位外交”理念,明确了周边外交的首要位置。在2008-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方位外交”,“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友好关系”多次出现,成为该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南。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最后,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经济、舆论领域。1989-1993年间,影响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安全因素主要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时期的安全因素仅限于政治、军事方面。1996年报告提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此时的安全因素已经包括经济方面。2005年报告在总结上一年工作时指出:“(我们)努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安全因素开始扩大到舆论领域。2012年报告提出要“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此时的安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舆论四个方面。

(二)周边外交由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到区域安全、人文并重

1978-1987年间,因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安全领域。1990年后,中国先后同新加坡、文莱、俄罗斯、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韩国等恢复或建立正常邦交关系,并开始与其开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合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东盟的好感与信任。自1997年起,中国开始注重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合作,合作的领域从经济扩展到科技、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从1978年报告“支持东南亚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到1997年“扩大彼此在广泛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一次提出与周边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表明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2001年,中国同俄罗斯和中亚四国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峰会上,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今后10年内逐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这一目标引领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2013年,提出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安全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2014年报告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注资500亿美元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中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此举标志着“一带一路”从理念走向具体实施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沿线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将与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同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将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贸易、环保、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起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亚信会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0+1”等一系列地区合作机制,由最初只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到目前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并重,表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周边外交日益成熟、自信。

(三)周边外交政策因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由睦邻友好发展到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周边外交政策调整是中国国家大战略的需要。

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辞典》认为,“战略是采取统一、综合的方式发展并利用国家实力的工具,以实现战区、国家以及跨国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国家战略乃是指“在平时与战时,发展并利用一国的外交、经济、信息力和军事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又称大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国家大战略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把经济搞上去。中国首先开始了面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

1989年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制裁,企图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与欧美的贸易额下降,对外开放空间受到限制。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在1989年9月4日同中央几位主要负责同志讲:“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领导人认为,能够保住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不倒的主要动力就是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指出:“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人民看到稳定带来的实在的好处,看到现行制度、政策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不论国际大气候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争得了这一条,就稳如泰山。”在艰难的历史时刻,中国开始与比自己经济发达的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开始与周边国家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截至1991年底,中国分别与除东帝汶外的东南亚各国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国很快承认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与之建交并开展边界谈判。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成为1989年后第一位访华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首脑。有鉴于此,中共十四大报告认为,“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中共十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的国家大战略。它的实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当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也是世界上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随着综合实力的快速上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其突出表现为与海上邻国岛屿争端的激化。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频频为日本、菲律宾撑腰,声称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南海问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美国力量的进入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岛争端更趋复杂、更难以解决。而周边一些国家一方面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的更多红利,另一方面担忧中国挤占他国的发展空间,“一家独大”后走国强必霸之路。“周边国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依托。做好周边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周边地区有着中国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成为未来5-10年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第二,周边外交政策调整受大国因素的影响

首先,美国因素。美国虽然是地处中国周边区域之外的国家,但因其特殊地位,对中国周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论述,不再赘述。

其次,俄罗斯因素。俄罗斯是中国周边的大国,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周边环境。1997年,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家签署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1998年,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并依据有关协定解决了东段国界的勘界问题。1997年,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在边界谈判的基础上形成“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上海五国”成员国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机构,对维护中国西北部边疆安全的作用不容小觑。十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日渐成为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开展经贸、文化、科技、能源、军事、安全等领域合作的主要机构。中共十以后,中俄关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在经济、能源、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日本因素。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由于历史原因及其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它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响。1978-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文字阐述中日关系。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关系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1982年,中国提出发展中日关系的“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三项原则,得到日本朝野赞同;1984年,双方商定在上述三原则基础上增加“互相依赖”,使之成为四原则,为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睦邻友好”方针也最先用于中日关系。198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在经贸往来,科技文化交流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该年代后期,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改变侵华战争性质。1989年政府工作报告严肃地指出,“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不容改变的”,同时重申愿与日本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90年代初,中日关系出现缓和,但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华战争的行为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严正警告:“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带来的空前浩劫永远不能忘记,绝不能让那种惨绝人寰的悲剧重演”,并于当年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996年报告提出要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精神,发展同日本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1998年、1999年、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出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警惕日本极右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干扰和破坏。进入21世纪,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等所作所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2012年发生争端,中日矛盾激化,两国关系急剧降至冰点,这直接影响了中国东部海域的安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在这一年,中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日”。2015年报告提出要“办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2015年9月3日,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日本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成为中日关系发展良好与否的关键。

(四)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与海上邻国的岛屿争端激化、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对中国周边外交造成很大压力。中共十后,新一届领导人提出新的周边外交理念,希望以新的方式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用新的思维对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作为综合实力日益上升的国家,中国拓展自身权益,提高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举措,必然会引起大国尤其是强国的抗争或争衡。中国须妥善利用好自己的力量,把握好战略机遇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改善周边环境。一、政治上,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任何后起大国在其崛起期间都是高度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崛起国如果不谨慎,其面临的阻力和障碍会成倍成几十倍的放大”。要避免在周边地区发生战争;根据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状况采取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对“全天候”的铁杆朋友,当少算经济账,多算政治账,而对不友好的国家,有必要在政治和经济上予以制裁。二、经济上,应推动“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的新平台,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国内建设相结合,与现有的周边区域合作平台相结合,使之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三、安全上,需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关系,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管控南海危机;关于岛屿争端,可借鉴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的经验,通过谈判协商加以解决。四、人文上,当宽容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质疑,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增加彼此的信任;对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相异、对中国怀有敌意的国家,要采取文化先行、民间先行的做法,采用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步树立起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5

一、《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编制概况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文件显示,截至2013年4月,全国共有193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和217所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编报了年度质量报告。此外,2012年全国共有125所非国家及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报送了质量报告。见表1。

根据上述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535所高职院校编报质量报告,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1288所)的41.5%,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编报率分别为97%和78%,非国家及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编报率为15.5%。数据表明,多数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质量报告编报工作,但非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建设高职院校编报质量报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而且2012年共有7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63所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没有按期编报质量报告,出现了迟报甚至不报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此外,进一步抽样统计发现,在已编报2012年质量报告的535所高职院校中,仅有不到8%的院校通过本校网站面向社会公开了报告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仅把编制质量报告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有待提高。

同时,通过教育部职成教司和中国高职高专网,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8所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2012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其主要构成要素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2年均编报了质量报告,但在报告主体内容、结构安排和篇幅等方面差异较大――有的报告结构只有3个部分,有的则多达10个部分;有的报告主体内容关注培养结果,有的则关注培养过程;有的篇幅只有4000余字,有的则多达10多万字。质量报告编制工作亟需在保留各院校特色基础上统一基本规范和标准,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项目”之间的关系。

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通过统计分析和对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2年质量报告的认真研读,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质量报告编制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共性问题:

(一)对质量报告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

建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从2012年高职院校尤其是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质量报告来看,多数质量报告涉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容,多以获得行政奖项、经费支持、教师申报课题数量与层次、设备购置额度等内容来表示,质量报告有成为工作总结、成果展示和“流水账”的趋势。另外,对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质量报告的名称进行统计,发现有8所院校质量报告的名称是诸如《高职教育质量报告》、《学年质量报告》、《社会需求与质量报告》、《教学质量报告》等。这些现象表明,不少高职院校对质量报告的功能定位仍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编制质量报告不仅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且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质量报告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对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关注较少,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职院校多为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举办。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主要使命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这既是高职院校存在价值之所在,也是高职院校发展动力之所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只有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发展特点中才能得到体现。

但是,在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质量年报中,有5所院校的质量报告完全未涉及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内容,有13所院校仅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文字一笔带过,仅有10所院校详尽论述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途径、努力及成效。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不足,一方面容易使读者对院校办学定位产生模糊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无法充分体现所描述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竞争中无以替代的“生命力”与特色。

(三)对人才培养过程分析不足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所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描述“输入―过程―输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编制质量报告不仅要看办学条件等输入性因素和社会与经济效益等输出性因素,更要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的输入性条件如何作用于学生才产生某些输出性结果。只有这样,质量报告才能客观准确地描述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一所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质量报告中,仅有半数院校把主体内容确定为“培养过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质量报告主体内容为培养过程的占50%(14所),主体内容为培养结果的占36%(10所),主体内容为培养条件的占7%(2所),主体内容为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各1所。有半数院校过于关注输入和输出性因素,对学生在本院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发生变化这一核心质量因素不够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过程分析有待在今后质量报告编制中引起重视。

(四)动态数据偏少,第三方评价主体单一

通过统计发现,已的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2年质量报告,涉及到办学条件等内容时多采用静态的绝对数据,使用动态的相对数据较少,如在阐述本校人才培养质量支撑条件时,有21所院校只是简单罗列出本校年度办学经费数额、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购置实训设备支出、图书总值等。由于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所处区域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高职院校之间在以上方面存在自然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能代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与此相反,在阐述人才培养支撑条件时采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年度比较分析等动态性数据,则能较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条件的进步或倒退。因为一个年度的数据是静态和绝对的,没有趋势性的意义,但把若干年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形成动态趋势,读者就比较容易从这个动态趋势中看清高职院校某方面工作甚至总体条件的改善与否。因此,编制质量报告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更具说服力的动态性数据的比重。

另外,为增强质量报告的公信力,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在质量报告中引用第三方评价信息。但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这28所高职院校所采用的第三方信息来源主体十分单一,见图2。

图2表明,第三方评价信息来源主体是麦可思的占61%(17所),是报刊媒体的占29%(8所),是企业和家长的占11%(3所)。考虑到麦可思数据公司对特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会与被评价院校形成利益关系(即有偿评价),这种麦可思评价信息占据第三方评价信息来源主体地位的情况是不恰当的。高职院校需要更加重视引用报刊媒体、企业和家长等其他第三方评价信息,以增加质量报告的可信度。

三、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建议

针对前述问题,高职院校应重点从质量报告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指标与一般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人才培养过程分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

(一)把“接受监督、学习反思、促进竞争、提高质量”作为质量报告的基本定位

接受社会监督是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基本功能,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的基本初衷之一。但是,如果高职院校把接受监督作为质量报告的唯一功能,就会使质量报告沦为高职院校在行政命令下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更重要的意义就难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编制质量报告不仅要将其作为履行接受社会监督的方式,而且要将其作为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来对待。

按照现代学习理论,提升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该组织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而影响学习力和创造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需求、目标、标杆和自省,引导四个影响因素发挥协同作用的过程就是比较。所以,高职院校要全面认识和准确定位质量报告的功能,通过编制质量报告反思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学习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从比较本校与其他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提高竞争意识,实现梳理人才培养工作得失和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接受监督、学习反思、促进竞争、提高质量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编制质量报告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突出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的分析与阐述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它输出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服务于所在区域的行业和企业。所以,高职院校的使命就是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因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产业发展格局与特征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就应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外在体现就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所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应该成为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质量报告的重要内容。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在编制质量报告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分析所在区域、行业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把本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整体把握和分析,着力体现本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方向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契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从质量报告中发现本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存在的价值。

(三)正确处理关键指标与一般指标和文字阐释与案例说明之间的关系

在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时有很多指标性内容,如生均校舍面积、学生与专职教师比例、就业率等。这些指标有的属于关键性指标,能够起到体现院校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的作用,如报到率、毕业率、就业率等,这些指标社会公众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指标则属于一般性指标或专业性指标,如生均年购书量、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台数、生均办公用房面积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专家学者评估院校办学水平,并不易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这些指标作用差异而有所取舍,在质量报告中突出重点、简化一般,突出标志性信息、减少一般性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而造成重点不突出、篇幅过大和公众难以理解等问题。

同时,高职院校质量报告还要重视使用典型案例来增加说服力。只有文字和数据阐释的质量报告好比是高层建筑的结构框架,虽然十分重要,但缺少其中的功能布局和各家各户不同的生活故事,整个建筑就只是一个不具有生机与说服力的“空中楼阁”。所以,在编制质量报告时应适当挖掘和插入相关典型案例,提高可读性和说服力,使质量报告更加真实、生动和易懂。

(四)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过程分析,优化和简化质量报告结构篇幅

高职院校办学是一个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发生的变化,这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性内容。只重叙述培养结果、不重阐释质量形成过程,会弱化培养结果的说服力,社会公众很难从中看到学校在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真正价值。因此,编制质量报告时要在适度叙述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和培养结果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教学与实训的科学组织、教育装备和实训设施的合理调配、专兼职教师的优化组合、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有效提升等过程性内容方面,完整展示出高职院校对学生成人成才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6

5月底的最后几天,是各区域经理的月度工作汇报时间。力乐啤酒公司的销售总监朱骏一边按下电话,一边气恼地说:“费用,费用。就知道要费用,就知道诉苦……”话音未落,铃声又起,这次是湖北省区域经理赵刚打来的:“朱总,本月我们区域按公司的要求,把夏季销售政策一一落实下去了。公司经予销售商的旺季进货奖励政策,我们也一一传达至每一位经销商,不过,离公司要求的出货量还有一截差距。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我们的对手抢在了我们前面,以同样的政策把货给经销商压了不少……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可是,经销商要求,如果多进货就必须再给一些比对手优厚的搭赠政策……可是,按照预算做计划,本月的费用已全部用完。另外,有些产品的外部标签破损或有污点……湖北是我们公司的重要市场,怎么办?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额外的费用支持?……”

放下电话,米骏的脑子乱哄哄的。为了做好今年的销售,朱骏要求每个区域经理在月末都要认真做月度分析报告,力求达到了解和分析市场情况,进而检验各区域的销售、费用、投入及产出等。考虑到下面的工作量,不要求一定以书面形式提交,可以电话汇报。实施两个月来,未骏不但没能从这些区域经理的月度汇报中了解到各区的销售情况,达到管理的目的,却成了“财政厅”,“问题处理中心”,要钱的不断,诉苦的不断。

下一步该怎么办?

朱骏是为钱苦恼吗

区域经理每月向公司领导汇报当月的销售情况,并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是每个区域经理每月的必修课。

当然,每个公司的汇报方法可能不同,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情况汇报,而较少情况分析。也就是说,只是来到领导的办公室或是通过电话,将情况全盘托给领导,然后加上一句:市场情况非常严峻,不得不加大投入,否则……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详尽的分析,往往让领导做出的决策并不能真正达到想解决的目标;同时由于没有针对性,也使投入极大浪费。所以,在掌握一定信息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分析,是区域经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公司整体营销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既然已经提前要求了区域经理做月度分析报告,他们又是各自市场的管理者,对市场肯定很熟悉,那么,为什么他们向朱骏汇报之后,朱骏却不以为“乐”,反倒苦恼呢?原因在于,区域经理的月度报告存在很多问题:

1,每个区域经理的汇报程序都不一样,造成经常避重就轻,该说的问题没说,不应该说的问题却在浪费时间;太多情况下只报喜不报忧。

2.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跟踪,上个月执行过后,“干打雷不下雨”的浪费大量资源的营销方案,领导根本就不了解效果。造成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

3.没有分析,只有事实呈现给领导(或者有时事实都是虚构的),让领导来拍板,这样造成领导经常在短时间内不了解情况下做出错误决策,从而严重影响工作。

4.只重在前线打仗,不重内部提升,这样造成内外脱节,内部严重腐化和无能,在外部市场上也就越来越没有战斗力.

5.计划是内定的,是经不起分析的,这是很多企业的缺陷。而在计划实施之前,根本没有机会来探讨其可行性。

6.月度报告没有分析,全是在走过场。只将其当作任务,而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灌下四药”解除苦恼

朱骏的这种苦恼不仅仅是他一人遇到的。要让区域经理的月度分析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坚决杜绝“月度分析报告”沦为“月度问题报告”、“要钱的门路”等。其次,还要以具体的内容要求让区域经理知道月度分析报告到底该分析什么、报告什么,即必须包含哪些内容,以此让他们不再“跑题”,指东道西。这里介绍一种形式。

月度分析报告可改为在讲台上做演示,以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可,并且当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能让领导参与讨论,并能得出即时的答复,这样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将这种分析报告达到预想的目的呢?看来,月度分析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演讲素材。站在台上将月度情况先做陈述,这种一月内营销事实的陈述应该都会很短。以这样的汇报形式,将不得不让区域经理做大量的分析工作。

很多企业的月度报告都是直面问题,却对上个月的问题跟踪等缺乏认识,还有的企业只讲销量,不讲利润,没有经营意识,而这都是月度分析报告应该重点讨论的。一份月度分析报告(而不是情况汇报报告)最好应该包括4大部分:1、上月情况跟踪回顾。2.本月情况分析,包括销量分析,费用(财务)分析、价格分析、渠道分析、促销分析。3.内部管理回顾。4,下月计划。

一,上月情况跟踪回顾

这是某企业一区域经理陈泽做的月度分析报告:“这是上个月执行开盖有奖以来,销量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产品销量增长了30%,超过了预期。而竞争对手的销售受到影响,据业务员调查的信息,对手的销量严重下降,虽然在我们推出活动10天后。对乎也推出类似活动,但效果明显不如我们。

“总体来讲,在我的这个区域内,严重阻止了对手今年来势凶猛的势头,至于本月活劝是否还要继续,在后半部分汇报中我会介绍我们共同制定的一个方案,请领导审定……”

区域经理可通过上月的各项分析及建议,在市场上实施后,进行情况跟踪回顾。这样领导不但知道各个区域的执行力及执行效果怎么样,也能得出决策的正确与否,便于提高。

这种上月情况跟踪回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上月的月度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结果。尽量以对比的形式来呈现,成功的,要找到成功的经验所在;没取得实效的,还要在这次会议上重点研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

国内企业不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但经常缺乏将问题一追到底的决心,到最后,问题仍是问题。一个问题说了几十遍仍未能解决的企业大有存在,这除了一线员工的执行力不强之外,与整个企业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毅力,每次销售会议的论题太多且杂而来能取得可执行性的具体办法都有很大关系!

国内企业很怕谈问题,而外企的营销会议却只谈问题,不谈成绩。这是内企与外企存在很大区别的地方。所以,这种会议要达成实效,还是建议各企业将这一项重要内容加进来!

实务:上月情况跟踪回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及方法:

1.销量、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及分析的原因――图表法。

2,特殊考核项目情况跟踪,如生动化、新品上市铺货、促销政策跟踪等――专项跟踪监督表格和其他管理工具法,

3.上月度分析报告中的各关键项目跟踪――对比法。

二、销售分析

陈泽:“我们来看看这个对比分析图,对手虽然上个月只是在我们推出促销10天后才推出类似政策,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正准备在这个月上一个新产品,这个新产品以低价入市,在渠道上做促销,不针对消费者,目的是为了两支产品形成产品组合,共同抵御我们的促销。这样的话,如果对手将两个产品捆绑起来进行铺货,将攻到我们的终端软肋,所以,我们能不能在对手入市之前,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在终端实施陈列方案,进行终端拦截……”

在这里为什么要着重强调“分析”而不是情况汇报,原因是现实中很多企业的营销一到分析时就“卡壳”。头重脚轻式的情况报告,只有情况,没有分析,直接达成心中想好的结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中。所以,这里最好固定一些分析工具,数据或情况一定要为分析做服务。

一些主管、经理,甚至是区域经理或总监级人物,都缺少一些可应用的分析工具。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Swot分析工具外,分析工具还有很多种,但量化分析或对比分析是基本原则,尽量避免凭空猜测,主观臆断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就可用对比调查法,得到的竞争对手情况就可与本公司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有的企业明确规定,任何一项市场情况都必须是有一项本企业的表现,就一定要有竞争对手的状况。还有市场部门经常应用的加权评分法,通过将一些不成体系的数据资料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分,配套以每个指标的重要性(权数),最终得出量化后完全可比较和分析的指标,都是非常实用的销售分析工具。

本块内容分析主要包括销量分析、费用(财务)分析、价格分析、渠道分析、促销分析等,这都是从单个关键指标来分析的。如果区域经理随着这些分析方法的熟练运用,可将以上因素整合到一起来分析,如销售―费用分析、渠道―价格分析、销量―促销分析、价格―促销分析、促销―费用分析等。

为节省时间,可将常规分析内容省略,而着重分析异动情况。建议最好全部用图/表表示,便于公司管理层清晰、透彻地看到各类变化。如果区域经理能在以图/表呈现详尽原因分析的同时,又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或意见、想法时,这种行云流水式的解决问题方式,是很容易取得公司领导的认可的。

当然,很多企业也正在进行诸如销量分析、价格分析、渠道分析之类的汇报,但却往往是先设定了结果的主观判断,结论下了,然后再使劲去找原因来支持它,这样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过各方面的异动分析,基本的营销策略将由区域经理不断提出。这种初具雏形的营销策略,通过与会者头脑风暴式的建议,加上激烈讨论后的不断完善,这时的营销策略将是最完善和最具战斗力的。

很多区域经理甚至是所有一线的营销人都有点害怕与财务部门打交道,也不喜欢与市场部门打交道,很多时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除了因为几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不同(但总体的销售产品的目标相同)之外,主要还是缺乏沟通。如果月度分析报告会上有各个部门人员的参与,有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无形之中给区域经理扫平了很多沟通障碍,在具体执行的问题上也易沟通和达成一致。

我们经常将营销策略当作讨论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有偏差的。它应该是通过分析和讨论后的水到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有了分析,结果将不点自明。

实务:销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方法:

1.销量分析:对比分析法、内部因素分析法、关键点分析法、竞争因素分析法等。

2.费用(财务)分析:投入产出比率法、单箱成本法、促销活动评估法、边际利润法等。

3.价格分析:渠道各层级的进出价格与利差分析法、竞争对手价格对比法等。

4.渠道分析:渠道地图分析法、经销商渠道结构分析法、aBC层级分析法等。

5.促销分析:促销效果费用评估分析法等。

三、内部管理回顾

陈泽:“我们为什么只能做一些‘开盖有奖’之类的交给经销商去实施的促销。而很少做终端场所的活动,如陈列奖励、单品奖励等,除了因人员短缺,不能各个点都受到控制,根本没有时间去检查监督之外,在流程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终端场所的反应必须非常快,他们希望一周后能兑付,而按我们的流程,这是两个月内才可能兑现的事情。我已经准备让每个地区经理设立一个督导机制,每月将这类情况反映上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后面我将谈到这个督导方案,它还会对一线人员的‘人浮于串’大有用处……”

销售部门经常是重市场不重管理。这种怀有“只要销量好,谁也管不了我,天王老子也不怕”的营销人员大有人在。所以,要在这种极重要的月度分析报告上拨乱反正,将内部管理提上重要议程。

都说内因是一件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而营销成绩的好坏最终还是取决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团队整体的战斗力量。这完全依赖于良好的内部管理工作。

同时,国内企业的区域经理经常会埋怨企业的管理没有流程,人浮于事,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往往在内部就被拖延……通过内部管理回顾,就会将这些因素有形无形地表现出来。这是区域经理取得公司领导层以及公司各部门人员支持的一个好机会,也是区域经理自省内部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的机会。作为区域经理,很少能再得到做普通员工或基层主管(主任)时经理的循循善诱的机会,管理能力的提升将受到一定限制,向公司领导、各相关部门汇报,取得他们的指点,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实务:内部管理回顾主要内容

1.流程回顾。

2.人员管理及人力资源回顾。

3.基层执行力回顾。

4.机构管理回顾。

5.人员考核与激励回顾。

四、下月计划

下月计划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是早已经安排好的,但在月度分析报告上还是能做点文章的。如通过前面的分析,就可对目标进行一下初检,让大家讨论一下可行性,从而对不合理的计划做出最终调整。

通过月度分析报告及报告会,能承前启后,能发现问题,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及能通过头脑风暴找到一些具体措施,能对一些关键问题事前提醒。如果是连续几个月都出现同样的问题,那就更要好好地进行调整了,甚至进行专题讨论了。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7

abstract:throughresearchonproteininteractionswecanbetterunderstandtheessenceoflife,andyeasttwo-hybridsysteminvivoanalysisofproteininteractionsisageneticapproach.inthepaper,advantages,limitationsandimprovementandapplicationstheprincipleofthissystemareintroduced.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蛋白间相互作用

Keywords:yeasttwo-hybrid;proteininteractions

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321-02

0引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研究逐渐从基因组时代转到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众所周知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体内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的遗传学方法,而过去也有许多方法用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但都是体外研究方法如交联、免疫共沉淀、亲和层析等,这些方法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还需要纯化蛋白,同时要求蛋白质间存在比较强的作用力,而酵母双杂交系统操作是在核酸水平上进行,是在酵母细胞内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还能检测到蛋白质间微弱的相互作用,无需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因此自从该技术建立以后,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应用。

1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Fields和Song[12]等于1989年首先在研究真核基因转录调控中建立,此系统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分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的认识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理论依据为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如GaL4、GCn4等都含有两个可分离的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简称为DB)和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ondomain,简称为aD),前者负责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定位于所调节的基因的上游,后者与转录复合体的其他成分作用,启动所调节基因的转录,这两个结构域结构上相互独立但功能上又相互依赖,一个完整的转录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将无法完成转录激活功能。酵母双杂交是将BD的核酸序列与诱饵蛋白X的核酸序列结合构建成BD-X融合表达载体,X往往是已知蛋白,将aD的核酸序列与猎物蛋白Y的核酸序列结合到一起构建成aD-Y表达载体,之后将这两个质粒共同转入同一酵母细胞内表达,如果X和Y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与他们分别融合的BD和aD在空间上就能充分接近,呈现出完整的转录因子活性并激活相应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单独的BD和aD均不能激活报告基因。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与否,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X和Y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当把Y变成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时,就可以直接从文库中找到与X相互作用的蛋白的Dna序列。

2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特点和优点

酵母双杂交系统与其它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相比其主要表现在[5,14]:①发现和研究在活细胞体内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转录因子功能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在细胞内重新组建转录因子之后发挥作用的,不需要分离纯化蛋白质,这就避免了在提纯蛋白过程中可能引起蛋白变性,因此保持了蛋白的生物活性,能更真实地反映体内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②可以直接从文库中获得相互作用蛋白的核酸序列。③能敏锐地通过报告基因检测到蛋白间微弱的、瞬间的作用,是一种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非常灵敏的技术。④酵母双杂交系统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文库,能分析不同亚细胞部位和功能的蛋白质。⑤常用酵母细胞作为报道株,具有直接进行选择的标记基因,易于转化、便于回收扩增质粒,同时酵母的内源性蛋白不易同来源于哺乳动物的蛋白结合等特点和优点。

3常见问题及改进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自从建立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而且对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有非常严格地要求,同时转化效率偏低[1,2,5,8]。

3.1假阳性现象假阳性就是指待研究的两个蛋白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报告基因被激活,假阳性发生频率较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某些蛋白质本身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如转录因子,就无需BD和aD相互作用就能激活报告基因表达或者是在酵母表达时发挥了转录激活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原宿主内不在同一种组织或细胞内表达,或者是在发育的不同时期、同一种细胞的不同区域表达,利用此系统分析把这些在生理状态下是不可能碰到一起的蛋白拉到一起进行相互作用而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某些蛋白表面含有的多种蛋白质低亲和力区域,也会导致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假阳性结果;酵母细胞内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把两个原本无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拉到一起,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针对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做严格的对照试验排除假阳性,应对诱饵和靶蛋白分别作单独激活报告基因的鉴定,也可以采用双筛选系统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1]。

3.2假阴性现象假阴性是指两个蛋白本应发生相互作用,但报告基因不表达或表达程度非常低以至于检测不出来。原因是有些融合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会产生毒性,这时应该选择敏感性低的菌株或低拷贝数的载体去避免;也有可能是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这时应选择高敏感的菌株及多拷贝载体去避免;还有就是此系统分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定位于细胞核内,这就造成此系统对所有蛋白质并非都适用,对于核外蛋白就不能用此系统分析相互作用,因为它们的相互作用不是发生在核内,如果用此系统就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许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这些反应在核内无法进行,另外在酵母中大量表达融合蛋白有可能会影响目的蛋白的修饰和折叠,尤其是在研究异源蛋白相互作用时,它们的正确折叠和功能有赖于其他非酵母蛋白的辅助,因此不能正确修饰和折叠的蛋白质也会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3.3转化效率如何提高转化效率也是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时应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双杂交系统筛库过程中转化BD-X载体和aD-Y载体时可以依次转化,也可以共转化,这两种方法相比之下共转化更具有优势,首先它比较节省时间,工作量也没有依次转化时的工作量大,其次共转化还可以减弱或消除融合表达蛋白大量表达对酵母产生的毒性,尤其对一些低表达量的基因进行筛库时,就更应该提高转化效率,才有可能筛到与目的蛋白有作用的蛋白质,利用酵母的有性生殖即酵母接合型的引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双杂交的转化效率。

4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产生以来,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可用来寻找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新蛋白[3,4,6],这是双杂交系统最广泛、最有价值的应用。比如将感兴趣的目标蛋白基因克隆至BD载体,而将要筛选的cDna库克隆在aD载体,共同转化酵母宿主菌,如果cDna序列编码的某一段蛋白能和靶蛋白形成聚合体,就会激活报告基因,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个与靶蛋白结合的新蛋白,目前使用双杂交系统已经筛选到许多新蛋白,而且在不断扩大;确定功能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7]或已知有生理作用的蛋白间的作用位点、结构域、关键氨基酸残基[1,2],通过构建待测蛋白的缺失突变体,检测不同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的表型可以判断出在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结构域,之后在功能结构域内进行Dna点突变,改变其氨基酸残基,以确定突变体能否使报告基因表达,就会找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必需氨基酸;验证通过其他方法发现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即以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去筛选文库,然后根据钓到的已知基因的功能推测新基因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还应用于绘制蛋白质联系图谱等许多方面。该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如信号转导、蛋白质功能、癌基因研究、细胞凋亡研究、细胞周期与分化、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药物设计等领域[8-11,15,16],但是此系统只能反应蛋白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而在生物体内的真实情况是不是正如实验所显示的还没有报道,因此实验结果还需要其它研究方法来验证。有研究指出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获得的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估计会有近50%的假阳性[13],尽管如此,酵母双杂交系统还是大大推动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真核细胞内从基因水平分析蛋白与蛋白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灵敏而有效的方法,此技术已经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揭示了大量未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自从该技术建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建立的新技术有酵母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酵母双杂交系统等,随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的深入和一些宝贵经验的积累,相信该系统将来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娄鸿飞,张志文等.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1,36(11):1-2.

[2]林存刚,徐慧等.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5,25(6):85-89.

[3]王烨,李峰等.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na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20(2):52-59.

[4]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42-246.

[5]张迪,霍克克,顾科隆等.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进展.高技术通讯,2000,10(3):98-101.

[6]阎晓宇,姚潇,黄留玉等.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痢疾杆菌侵袭素ipaC相互作用的蛋白[J].遗传学报,2004,31(4):369-374.

[7]袁顺宗,吴军等.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4):1428-1431.

[8]BryanCBarnhart,JustineCLee,elizabethCalappat,etal.thedeatheffectordomainproteinfamily[J].oncogene,2003,22(53):8634-8644.

[9]Chomchanp,ShifangL,mirandaGJ,etal.analysison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among12proteinsencodedonRiceGrassyStuntVirusGenome[D].wisconsin:abstractsof20thannualmeetingofaSV,2001.

[10]ChoiR,StengerDC,FrenchR.multipleinteractionsamongproteinsencodedbythemitetransmittedwheatstreakmosaictritimovirus[J].Virology,2000,267(2):185-198.

[11]FieldsS,Songo.anovelgeneticsystemtodetect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nature,1989,340:245-246.

[12]mrowkaR,patzaka,HerzelH.(2001)isthereabiasinproteomeresearchGenomeRes.11(12),1971-1973.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区域差异;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19-0023-05

一、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吻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政策背景。我国高职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由“举旗起步、确认法律地位”,“规模扩张、定位发展方向”的粗放增量阶段,上升到“示范引领、全面提升质量”的集约提质阶段。提质不是简单地自我提升,还应兼顾整体的均衡发展。从近年来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发展趋势来看,其已将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强化教育公平这两个中心支点上[1]。我国要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必须加强城乡、区域的职业教育统筹,千方百计缩小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不同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比较。2012年5月2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这既是高职院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也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一扇窗户。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473所高职院校披露其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但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区域比较和差异分析。美国公立大学和上市公司一样,每年都会自己的“绩效报告”(performanceReport),以此为学生、家长和雇主在做出有关选择时提供参考,在越来越激烈的政府经费争夺中占得先机[2]。

第三,本研究有利于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区域差距,提升职教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3]。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长三角、珠三角、广西北部湾、成渝等经济区规划10余个,有些省市亦尝试成立跨区域的职教联盟(集团),如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武陵山职教集团等。高职教育要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需要加强政校企行合作、促进校际互动联动,需要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以长补短。成渝经济区既是部级经济区,又作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作。

二、指标、样本和数据的选择

(一)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借鉴《美国高校绩效报告》和麦可思研究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设计建议》的经验,本文共设计了2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其中第一个二级指标为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指标,由4个三级指标构成;第二个二级指标为人才培养结果质量指标,由7个三级指标构成。各指标名称、单位和表示方法见表1。

表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注:a=校内实训基地使用人时/高职在校生人数,b=(校外实习基地接受实习学生人次+顶岗实习人次)/在校高职生人数,c=∑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职业学生数%,d=∑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学生数%,e=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就业%。

(二)人才培养质量区域差异指标

现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从发展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的差异分析方法中移植过来的[4]。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计算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分别测量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由于样本均值不同,本文采用相对差异的极差率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进行计算。

(1)极差率R:反映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的极端情况。

R=zmax/zmin,其中zmax为指标最大值,zmin为指标最小值。

(2)变异系数V:表示的是相对分散程度,用来衡量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对差异。

V=,其中i=1,2,3…n,zi为各指标值。

(三)样本和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必须拥有科学有效的样本和可靠统一的数据来源,本文以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对中国高职高专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专栏”已公布的重庆市12所、四川省27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进行整理,依据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剔除缺失数据、统计口径和指标体系不同的年度报告,形成了包括成都职院、泸州职院、绵阳职院、四川工程职院、四川交通职院、重庆电力高专、重庆工业职院、重庆城管职院等8所高职院校的典型样本。其中,国家示范高职4所(四川3所、重庆1所)、国家骨干高职3所(四川1所、重庆2所)、省级示范高职1所(四川1所、重庆0所),样本的总体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各指标数据见表2。

表2各观测指标值

数据来源:根据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以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87.131/web/rcpy/index.aspx)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三、实证过程和结果

(一)相对差异指标分析

从表3的极差率R来看,四川省在指标Y7、X3上显著高于重庆,显示区域间毕业生创业比例和校内实践条件的极端差异很大,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其他9项指标的偏离程度则较为平缓,其中X1、X2、Y1、Y3、Y4、Y5、Y6等7项指标四川高于重庆,X4、Y2等2项指标重庆则高于四川,表明四川高职院校在核心课程教学、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的人才贡献等方面有待均衡发展,重庆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践条件、毕业生收入等方面有待齐头并进。从变异系数来看,指标X1、X2、X3、Y3四川较大幅度高于重庆,显示四川各院校在核心课程教学、校内实践条件和职业资格证获取等方面差距较大;指标Y1、Y4、Y5、Y6四川高于重庆,指标X4、Y2、Y7则相反,表明各院校人才培养结果质量存在不均衡现象,仅从样本来看,四川的差异化现象高于重庆,校际交流、合作互动有待进一步推进。

表3相对差异指标计算

(二)相关关系分析

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含义,相关系数|r|>0.8表示相关性极高,0.6

表4相关关系分析

注:++表示正相关性极高,+表示正相关性高,--表示负相关性极高,-表示负相关性高。

(三)主成分分析

表5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通过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如表5所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98%,而后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为7.02%,因此取4个主成分。对提取的4个主成分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知,X1、X2、Y3、Y4、Y5、Y6、Y7在第一主成分(反映核心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获取和人才贡献信息)上有较高载荷,X4、Y1在第二主成分(反映校外实践条件与就业率信息)上有较高载荷,Y2在第三主成分(反映月收入信息)上有较高载荷,X3在第四主成分(反映校内实践条件信息)上有较高载荷,提取4个主成分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决定用它们来替代原来的11个指标。

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即可得到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的主成分表达式为: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及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计算F1、F2、F3、F4和F的分值,并进行排序,见表6。

表6各主成分分值及排名

从主成分综合得分F来看,8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4个正分(合格)、4个负分(不合格),最高2.237分为绵阳职院,最低-1.516分为重庆城管职院,呈典型的“两头尖中间长”的“橄榄球”形。质量合格的4所院校得分差异很大,在分值和排名上四川领先于重庆;质量不合格院校共4所,重庆占2所,且排名居后,表明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亟需提高。另外,根据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公式,把得分高于1的确定为优等品(α1=1),得分0.5~1的为一等品(α2=0.8),0~0.5分的则为合格品(α3=0.6),计算得出质量等级品率G=75%,说明样本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与一等品水平的爬升区间,亟需根据顾客(教育需求者)要求进行生产(人才培养)调整,把提质升位作为紧要任务。

从各主成分得分来看,四川高职院校在第二主成分F2上得分居前4位,表明他们在校外实践条件与就业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在第三主成分F3上得分普遍较高,反映他们在毕业生月收入方面有相对优势。而重庆高职院校在第一主成分F1和第四主成分F4上得分比较平均,排名较为居中,说明他们在改善校内实践条件方面有较大进步,进而在核心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人才贡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四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负分最多,出现了5所院校不合格的局面,未来两地院校在实践改革中应重点关注,加快突破;同时,重庆3所院校在第二主成分上集体负分,且占据了排行榜的后两位,说明在校外实践条件和就业方面应引起重庆高职院校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和建议

从前述分析来看,成渝经济区8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极端差异和不均衡现象。过程质量指标显示,四川省在核心课程教学、校内实践条件方面落后于重庆,在校外实践条件上优于重庆;结果质量指标显示,重庆在毕业生就业率和半年后月收入方面落后于四川,在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人才贡献方面优于四川。鉴于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快改革。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

质量报告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教育受益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依照有关规定必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教育受益人充分了解教育质量情况的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既是必要的,又是必需的。既要在披露内容、指标体系、数据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实行标准化系统管理,还应建立质量报告考核制度、绩效问责制度,划分质量等级,加强人才培养水平的监测和预警,地区性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问责报告、年度白皮书、蓝皮书等,丰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内容和形式,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二)组建成渝经济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

高等教育合作与组建战略联盟由来已久,美国1925年就成立了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到了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等共同组建了“常青藤盟校”。2009年6月宁波职院、杭州职院和温州职院组成“杭宁温高职院校联盟”,开创了高职院校“校际联盟”的先河。成渝经济区不仅具有地域毗连、经济一体的优势,还拥有政校企合作、校际联盟的渊源历史和经验[5]。通过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可以突破现有教育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合作体的集聚效应,引导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交换、资源整合、资源节约、资源优化,促进区域内高职教育的立体化网络化发展。

(三)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实施区域倾斜政策

首先,在以政府为主渠道的高职教育财政供给制度下,建立教育投入问责制度,以刚性制度考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绩效,进而分配教育经费。其次,进一步优化校际资源配置,以创新职教集团工作机制为动力,发挥高职院校在职教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主动”作用。第三,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在利益共同点上谋求合作,呼吁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对于社会需要且人才紧缺、面向艰苦行业、服务“三农”的高职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在政策导向、经费拨付、专项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区域职教资源配置的合理引导,深入推进合作帮扶、对口支援制度。

参考文献

[1]张耀嵩.国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36-39.

[2]美国高校年度问责报告——以加州大学《年度问责报告》为例[R].麦可思研究,2012-03-01.

[3]王伟.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贡献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2):25-28.

[4]郭书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特征分析及政策仿真研究(1996~2020年)[D].厦门:厦门大学,2006.

[5]王伟.关于成渝经济区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4):7-9.

empiricalanalysisontheRegionalDifferenceoftalentCultivation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

——theCaseof8HigherVocationalSchoolsinChengyueconomicZone

wamGwei

(ChongqingFinancialVocationalCollege,YongchuanChongqing402160,China)

abstractempiricalanalysisontheregionaldifferenceoftalentcultivationqualitytaking8highervocationalschoolsinChengyueconomiczoneasthecaseshowsthatthereexistmarkeddifferenceandimbalanceinthetalentcultivation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thesuggestionsaretofurtheroptimizethereportsystemfortalentcultivationquality,toorganizestrategicalliance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tooptimizeresourcesalloc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andtoimplementregionalspecificsupportpolicy.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chools;talentcultivationquality;regionaldifference;maincomponentanalysis

收稿日期:2013-05-18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9

企业投资建设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向投资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项目核准申请报告。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与企业用于自身投资决策需要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性质和研究思路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从企业内部角度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就项目的市场前景、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内容进行研究论证,为企业自主决策提供依据。政府部门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报送项目核准机关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重点阐述政府关注的有关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

二、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地域文化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基层中银央行;机构设置;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1―0060―02

一、科学合理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是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

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中央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全面行使其职能和履行规定所必需的组织保证,科学合理地设立分支机构是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笔者认为: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上,应当取消目前地市中心支行受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恢复省级分行,地市中心支行完全接受省分行的管理。保留地市中心支行,支行按照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前景和管理服务金融机构的多少,适当进行合理的撤并,把设在经济总量小、管理服务金融机构少的地区的旗县支行,撤并到相邻支行的做法,应作为一种硬性制度予以明确。在内设机构方面,地市中心支行应该增设征信管理科、反洗钱管理中心和残损币复点中心。以适应当前人民银行工作的需要,充分履行中央银行职责。这样设置机构的优点是:一是可以减少一个管理层次,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可以将人事管理权与业务管理权统一起来,有利于对干部的全面管理和全面了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三是适当撤并支行可将分散在各个支行的业务骨干适当集中,解决当前各个支行人员紧张的局面,提高基层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能力。四是增设中心支行三个内设机构,有利于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征信管理、反洗钱和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

二、建立灵敏高效的调研统计分析监测体系是提高履职能力的保障

基层中央银行一是要完善区域经济金融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货币政策传导是从金融领域到经济领域的连续动态过程,涉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众多经济主体,涉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多个市场,涉及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汇率等多个金融变量和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多个经济变量。为全面、科学地分析货币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基层中央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信息优势,把握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变量以及各种外部影响因素,逐步建立全面反映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跳出就银行论银行、就金融论金融的旧框框,立足于金融的变化,从宏观经济的广阔视野和高度去认识区域金融的变化,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的变动和发展趋势。二是改进区域经济金融分析方法。为了提高区域经济金融分析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基层中央银行要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从事后统计分析向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经济金融指标进行前瞻性预测转变;从偏重存量分析向存量与流量分析并重转变,揭示经济金融指标的变动趋势;从孤立分析本地经济金融情况向运用横向比较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转变,揭示本地与外地、局部与全区、全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三是夯实调研统计分析监测体系基础。健全完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金融统计报告报送制度,加强金融统计执法检查,对迟报、漏报、拒报、虚报金融统计报告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经济调查统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应明确根据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政府有关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报送数据和信息,为基层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利的工作基础。四是完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目前基层中央银行由于对口的上级行部门不同,同一内容的监测分析报告要由不同的科室撰写分析报告,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基层中央银行应组织行内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建立货币政策实施分析小组,对行内务职能部门完成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货币事务监测分析等来自行内外的信息资料进行深加工,形成较权威的经济金融分析报告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