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治疗方法十篇生物治疗方法十篇

生物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03

生物治疗方法篇1

1.内科病及其治疗方法

胃肠炎是典型的内科病,动物在患上这一疾病后会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腹泻,而且粪便过稀,同时杂有血液与粘液,会散发出恶臭。在后期会出现松弛、粪便失禁的情况,严重的情况甚至会脱水死亡。针对这一病症,治疗人员多会采用用药治疗的方法,可以使用矽碳银、鞣酸丹巴、碳酸氢钠加水适量内服,或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的氟哌酸、痢特灵都属这一类,脱水严重的动物必须要先进行补充水和电解质,待症状缓解后方可进行其他症状的治疗。

支气管炎也属于主要的内科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及呼吸困难,同时还会有锣音的出现。治疗这一方法多采用克辽林、煤酚皂反复进行蒸气吸入,使炎症可以迅速被排出体外,然后使用氯化铵祛痰,使用复方樟脑酊进行止咳,用磺胺嘧啶钠、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来消除体内炎症,达到治疗的效果。

支气管肺炎也是野生动物的常见疾病之一,常会导致动物的精神状态变差,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会发现有散在的局灶性浊音区。针对这一病症,可以使用青霉素与链霉素进行混合消炎。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抗生素与普鲁卡因实行气管内注射达到效果。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的话可以使其服用“强心补液”来增强治疗效果。

2.中毒性疾病的病症及治疗

引起动物中毒的因素很多,与其他病症相比,中毒的发展较快,治疗不及时的话非常容易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对中毒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做好排毒工作,可以采取催吐、洗胃的方法进行毒物的清除。进行支持与对症疗法,当毒源不明或者无法确定的时候要采取预防惊厥的对策,维持呼吸技能,避免其出现休克症状,强化野生动物的心脏机能,降低其疼痛感。一股情况下可以采取阿托品与有机酸酯进行治疗,如果是敌百虫中毒的话则严禁使用碱性药剂,呋喃丹农药中毒选择阿托品与硫代硫酸钠进行配合治疗效果更佳,但前提必须要做好确诊工作。如果经过诊断确定是砷或砷化合物中毒的话,要及时采用2%氧化镁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反复洗胃。为了避免毒物吸收或降低吸收速度,在发现动物中毒后可以采用解毒液进行内服。

3.常见的寄生虫及消灭对策

目前,很多野生动物都采取了笼养的方式,尤其是一些患病、受伤或者是便于装运,不得不采取笼养的方式,导致很多寄生虫出现,会引发大量疾病。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是渐进性的,而且是消耗性的,多数是通过机械刺激、夺取营养、毒素、影响接种与激活病原微生物、变态反应等方式威胁到机体健康,影响野生动物的生长与发育,降低机体的抵抗力,诱发新疾病的出现。

吸虫病是典型寄生虫疾病,主要是由于寄生虫在动物体内引发的疾病,多采用抗吸虫药有硝氯酚、硫嗅酚等。

绦虫病主要是由各类寄生性绦虫寄生在动物体内而导致的,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对这一疾病的效果较好。

线虫病主要是由寄生性线虫寄生在动物体内而导致的,对野生动物的威胁颇为严重,目前,主要采用左咪唑、丙硫咪唑等进行治疗。

4.常见的外科疾病与其治疗方法

目前,外科疾病仍是导致野生动物受伤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常见的野生动物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创伤、骨折两类,针对这两类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4.1创伤的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野生动物出现创伤,要立即使用砂布进行包扎,做好止血工作,做好物理止血,如果流血过于严重的话,也可以采用维生素K等药物进行止血。在发现伤口后要立即使用生理盐水或者蒸馏水冲洗创口,将创口内的各类异物清理干净,坏死及腐败感染组织用双氧水进行彻底的冲洗,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是蒸馏水冲洗掉双氧水,为了避免感染,可以在创口内撒上结晶磺胺等外用的抗生素,然后看创口大小的情况、位置及形状等采取合适的缝合方法,缩短伤口痊愈的方式。

4.2骨伤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野生动物骨伤可以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非开放性骨折两种。非开放性骨折可以使用吊带限制患部的活动,也可以使用夹板等方法进行固定,使其尽快愈合。开放性骨折首先要按照外伤的步骤清理创口,如果经过诊断,病情不是很复杂的话,缝合后可以用吊带限制其患部的活动,也可以使用绷带或夹板来固定患部使其尽快愈合,如果需要内固定的话则必须要由专业医院完成。但受到动物本性的影响,野生动物对夹板固定十分抗拒,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不容忽视,野生动物的反应会十分强烈,容易使伤口开裂,这就要求救护人员做好夹板松动、脱落、与折断的准备工作,强化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护理期内要密切关注动物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野生动物的安全。

生物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改良方法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HyalinemembraneDisease,HmD)是早产儿的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肺泡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是发病的主因。自从早期气管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该病预后大为改善。传统的气管内滴入pS的方法是用小号硅胶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达内口,或直接经气管导管外口分4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但此两种方法繁琐、费时,占用了医生的宝贵时间。过程中易引起早产儿窒息、心血管功能紊乱,翻身时气管插管易脱管,易造成污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从而增加对早产儿的损害,并可能增加后继治疗难度。为了寻找一种更快捷、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给药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重症Hm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气管内滴入pS,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niCU收治的HmD小早产儿96例,均符合HmD诊断标准[1],均为Ⅱ型呼吸衰竭,排除严重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54例,女42例;出生体重≤2200g;生后日龄10~60min;分娩情况: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65例;1minapgar评分≤3分28例,4~7分54例,>7分14例;围生因素: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7例,多胎26例,妊娠期糖尿病21例,前置胎盘1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征5例,胎儿宫内窘迫43例,脐带绕颈2周以上19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ao250mmHg者55例;pH7.45~7.30者38例,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所有患儿入科后均置于辐射抢救台,在完成气管内插管及吸痰。(1)对照组采用小号硅胶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达内口,或直接经气管导管外口,依次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平卧位4种,每个气管内滴入1/4剂量pS(珂立苏,北京双鹤药业,主要成分是牛肺磷脂),剂量70mg/kg,每个注入pS后均用复苏囊加压给氧约1min;(2)治疗组先用细头皮针斜刺入气管导管管腔,然后经头皮针硅胶管分4缓慢注入同品牌、同剂量pS,注射过程中持续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全注射过程约4min。全过程均严格无菌操作,注射pS后两组患儿均接西门子呼吸机(maQUet-Servoi、Servos)辅助通气,持续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患儿血氧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尽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5%之间。(3)视病情每12小时原剂量重复用药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两组患儿共滴入pS153次。同时均给予3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纠酸,限液,维持血糖、血压稳定等常规治疗。(4)在研究中严格把握对象的入选条件,使各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其中的主要技术操作由同一人执行,使不同研究对象组的给药操作处于同一技术熟练程度。

1.3观察指标

1.3.1滴入pS过程中的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滴入pS过程的操作时间、脱管、管口溢药、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至80%以下的次数等指标。

1.3.2临床转归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Vap的发生率、好转、治愈率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滴入pS过程中观察指标的比较治疗组滴入pS80次,对照组滴入pS73次。治疗组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转归情况的比较治疗组V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生物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抑郁症,青年,药物治疗,电针治疗

1.前言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病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此疾病。患者通常长时间心情低落,缺乏自信,对生活工作提不起兴趣,思想消极,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自杀,每年因此自杀的估计有100万人。因此抑郁症的危害很大,需要重点对待。

由于抑郁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病人自身、外界因素都有关系,因此还没有广泛认同的解释。目前的研究结论主要有:

一种经典假说是认为单胺神经递质系统(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或失衡导致了抑郁症。很多抗抑郁药就是围绕该假说研制的,,如抑制递质再摄取的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以及抑制递质降解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在此基础上还有受体假说、第二信使失衡假说等。

但依据单胺假说、受体假说等研制的抗抑郁药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接近50%的患者无明显疗效,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又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研究,认为抑郁症也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2],它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此外,很多学者也对抑郁症与神经回路、遗传因素与表观遗传学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发生等方面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结论[2][3]。

2.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社会心理帮助治疗等。现分别进行分析。

抑郁症治疗药物经历过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80年代以前是临床常用药物。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差[4]。因此,目前已较少使用。第二代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摄取抑制剂(SSnRi)、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s)、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DRis)等。临床表明,相对第一代药物,第二代药物治疗效果与病人的耐受性更好,副作用也相对较小[5];安非他酮、奈法唑酮等非典型抑郁药物,不同于其他二代抗抑郁药,其抗抑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季节性情绪失调患者的重症抑郁,治疗老年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难治性抑郁、伴帕金森病的抑郁症等[6][7]。

物理疗法一般包括电休克疗法和电针方法等。电休克治疗(eCt),特别是现代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治疗单相及双相抑郁症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后者,由于采用麻醉等技术,适应性较好,对有强烈自杀企图、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大多有较好的疗效,但有轻微的副作用;电针疗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的罗和春教授,国内多项实验证实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西药相当,而不良反应却明显少于西药[8]。但它还缺少大量有力循证证据,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

社会心理帮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式。研究表明心理教育可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减轻焦虑,减少对医生和药物治疗的抵抗心里,从而配合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9];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比较适合治疗双相抑郁[10];家庭治疗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缓解期较长,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11]。

此外,还有以上两种或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方法,从各个方面进行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3.临床治疗实例报告

本文试用药物治疗(氟西汀)以及药物治疗合并物理疗法(电针疗法)治疗青年抑郁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3.1对象和方法

对象系我院精神卫生科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周岁~26周岁的抑郁症89例;诊断均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疾病严重度HamD评分≥20;并分为单用药物治疗组,44例,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合并物理治疗)45例;排除入组前系统采用过抗抑郁治疗者。

方法药物治疗组病人服用氟西汀剂量为20-40mg/d;联合治疗组除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外,隔天进行一次电针疗法,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4天。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HamD(17项版本)评分,并以其减分率评定疗效,即≥75%为痊愈、75%-25%为有效、

2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药物组痊愈为24例、有效为18例、无效为2例;而联合组则分别为28例、15例、2例。两组痊愈例数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显示,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本文讨论了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综述了常见的药物、物理、心理等治疗方法。为验证药物治疗合并物理联合疗法治疗忧郁症效果的优越性,我们进行了临床病例研究。通过对单纯药物组和药物合并物理治疗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单用药物治疗青年忧郁症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联合采用物理疗法,疗效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安震.抗抑郁药物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49-1751.

[2]Lee,Saebom,Depressionresearch:wherearewenow?molecularBrain,2010,3:8.

[3]卢恬,屠洁,王立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先进技术研究通报,2009,3(1):57-59.

[4]GeraldGartlehner,RichardaHansen,DrugClassReviewonSecondGenerationantidepressants,2006:http://derp.ohsu.edu/about/final-prod-ucts.cfm.

[5]Kennedy,SidneyH.areviewofantidepressanttreatmentstoday.european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6,16:S619-S624.

[6]张新功,刘锟,王涛.安非他酮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临床观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49-350.

[7]陈晋东,国效峰,赵靖平.安非他酮应用于抑郁症和戒除烟瘾.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3):188-189.

[8]祝强,邢双红,孙梦月,等.解郁汤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911.

[9]Gershonaa,Dannonpn,GrunhausL.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i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J].amJpsychiatry,2003,160(5):835-845.

生物治疗方法篇4

患了疾病求医问药是自然形成的概念,但是,药物疗法解决不了所有的疾病问题,您有没有想过尝试物理疗法的想法呢?使用物理疗法可以解决和改善身体内在物理能量环境条件,以达到预防、控制、治疗的目的。

物理疗法是应用于各种物理能量,作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方法,是治疗和充分控制疾病发展有效的疗法。物理疗法治疗疾病和充分控制疾病的种类不但很多,而且适应人群也很广泛,基本上适应于所有年龄段,尤其是控制一定剂量的磁场、红外线、超声波、水疗、热疗、冷冻疗、运动、拔罐、生物电等能量,应用于临床实践上,临床效果非常好,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到医院求医问诊的时候,应该考虑是不是挂个理疗号?采用物理疗法治疗疾病,走出依赖药物治疗疾病康复身体的单一疗法。

物理疗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已经掌握了利用阳光、水、按摩、热敷、砭石、石针等自然条件能量保持健康状态与治疗疾病的方法了。

在历史上,利用阳光、冷热水浴、按摩、运动、磁石、气功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理疗法,各个文明古国的医学历史文献中均有丰富的资料记载。例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用针灸、砭石、熨贴、按摩等治疾病;《黄帝内经・素问篇》记载了针灸(攻达)、拔罐(角)、药熨、导引(有氧体操)、按骄(按摩)、浸渍发汗(水疗)等物理疗法。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生(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倡导利用阳光、空气、水、跑步等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17世纪时产生了静电疗法,18世纪有了直流电疗法;19世纪感应电疗法应用在临床;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会,控制利用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低(中)电频脉冲、磁场、激光、微波、声波等物理能量,在临床治疗疾病与保健疗法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今各个国家基本上都设有管理物理疗法的政府机关、科研基础理论研究与试验单位,生物医学物理学专业的大学、专业从事开发生产推广用于治疗疾病与诊断疾病的产品生产企业,尤其是用于诊断疾病的设备研究发展较快,基本可以满足诊断患者疾病的临床应用需要。

目前涉及物理疗法临床医学应用的学科有:内科理疗学、神经科理疗学、外科理疗学、妇产科理疗学、小儿科理疗学、眼科理疗学、耳鼻喉科理疗学、创伤康复理疗学、口腔科理疗学、皮肤科理疗学、运动创伤理疗学、战伤理疗学、理疗保健、预防理疗医学等。

然而,由于应用于临床的物理疗法治疗类技术产品水平、种类数量十分有限,特别是目前没有实用于临床控制输出治疗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的产品,因此,各家医院的理疗科基本保持综合科室的性质,今后物理疗法治疗类产品的发展,应当以开发、生产治疗单一病症、适用临床治疗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的产品为发展方向,这也是国家“863”计划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北京利资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发成功适用各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家庭临床使用条件下治疗心率失常、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失眠等产品,其智能化技术创新设计,可以满足依据患者个体差异条件,输入输出治疗特定患者上述病症的能量种类、剂量和数据。

然而,大多数患者,特别是患有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很少知道物理疗法是不是适用治疗自己的病患,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物理疗法中常用的磁场、远红外线、生物电、电脉冲磁场、超声波、温热等6种物理能量治疗的部分常见病症,这6种能量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其他能量(如激光)是安全、有效、易于控制能量的,临床应用极少产生医疗事故。

一、心脑血管类疾病

1、高血压

物理疗法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多采用磁场、远红外线、生物电等物理能量场,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治疗的作用目的主要是解除红细胞敏钱状,防止血栓的形成,调节患者大脑皮质机能与血管舒缩中枢调节功能,降低动脉张力血压,改善植物神经分泌系统功能,可以充分改善脏器官功能,特别是在预防脑血管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效果。

对三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同时配合一定药物和心理治疗,其效果比单纯用药效果更好,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减少药物对脏器的毒副反应。但是,不适用临床急症患者。

2、心绞痛

治疗心绞痛常见的物理能量种类有:脉冲磁场、脉冲式超声波等效果较好。治疗目的作用是针对冠状血管的调节功能的改善,扩张冠状血管,加强心肌供血供养能力,修正心电脉场、解除痉挛,提高冠状动脉循环生物功能。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包括心率过速、心率过缓、早搏(间歇)、心率不齐等。患有此种病症的患者,可尝试脉冲磁场能量治疗有好的效果。最新的产品可以输入记忆和输出患者心脏健康状态时的心率生物功能频率,以引导患者心脏脉率由紊乱无序状态,向正常心率发展,激活细胞,同时扩张血管,促进心肌供血供养能力的恢复,达到患者心脏自主启动节律生物功能的临床效果。

但是,目前市场上物理疗法产品,还没有用于专项治疗心律失常的产品,其他“万能型”治疗仪不能够做到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治疗心律失常,因此,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定要慎重选择治疗产品,特别是不要选择电极式产品(这类产品一般设有正、负电极贴片),使用此类产品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脏在不正确的电频刺激下,产生心电频率紊乱症状,特别是患有房颤、室颤症状的患者,勿使用。已经带有心脏起搏器产品的患者,禁用其他产品。

4、脑血栓

使用一定剂量的磁场、远红外线、生物电能量作用于治疗脑血栓的经络穴位或病灶,可以直接解除血栓,解除血栓部位对神经的压迫,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和建立侧枝循环,防止血栓的再次形成,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脑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适用。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此类病症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效果主要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为主,治愈难度大,须终生服药,这方面患者痛苦大,家庭经济负担重,同时也是医疗保险单位保险费用亏损和造成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病种之一。

采用一定剂量的磁场、远红外线、生物电、脉冲场和温热能量组成的聚合生物物理能量场有治疗和充分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疾病的临床显著效果。可以加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肺部循环功能,减轻全身缺氧和中毒症状,胸膜粘连加速痊愈,预防并发症。控制一定剂量的超短波能量,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明显效果。

使用物理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疾病最好的季节是在春季,但是真正达到“去根”的效果,患者一定至少要坚持一年的整体治疗,重度患者要配合一定的药物。如果第二年患者在易发病症季节感冒时,触发症状反复,应再坚持治疗一年,直至机体免疫力彻底恢复正常。

三、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物理污染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为主。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们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同样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治疗,如:运动、坚持饮用磁化水、施以1200高斯磁场和120赫兹频率的脉冲磁场能量或超声波能量的治疗,可以充分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加强胰腺功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均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重度失眠

患有严重失眠的人群以内分泌紊乱的人群居多,特别是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失眠症状比较严重,失眠会更加重内分泌失调,失眠患者非常痛苦,并且由于失眠导致的不良病症,特别是导致神经系统的疾病一般是难以康复的,应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特别重视。

在我国传统中医和物理疗法治疗失眠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针灸足三里即可在15分钟左右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磁场可以充分镇静神经系统,患者可以选用400高斯到1200高斯的磁铁放置在枕头上,脖颈部位枕于磁铁,即可以在20分钟左右促使大脑啡肽类生物物质达到睡眠状态时的正常分泌生理状态。重度失眠的患者可以选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的120赫兹治疗能量,主要治疗的部位为双手、双足、足三里,颈椎、前胸等部位,治疗时间15分钟到30分钟,晚上的治疗可以在床上,效果更好。

物理疗法治疗失眠不但要重视调节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降低兴奋性,同时要调节心率达到正常睡眠状态,才能够有效地治疗失眠。

对于失眠症状的治疗本人不主张使用刺激性较强的物理能量治疗,如电兴奋、直流电穴位导入、旋磁、紫外线照射等方法,由于物理能量输出剂量的掌握,一般是凭医生的临床主观经验估计和患者的承受感觉,因此,剂量过大会刺激患者神经系统更加亢奋。

五、创伤康复

物理疗法中远红外线照射、磁场、温热等能量,对于组织创伤性的治疗康复效果显著,可以起到加快损伤组织生长愈合、消炎消肿、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防治粘连等功能的效果,特别是在创伤初期施加一定的剂量,镇痛效果极佳。

六、物理疗法能量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实例使用

1、蚊虫叮咬

在夏季治疗蚊虫叮咬应当首推温热方法:温度控制在60℃到65℃之间,施置于叮咬处10秒钟左右3次,即可凝固蚊虫注入皮下组织的蛋白类物质,立竿见影,特别是更加有效地制止传染性病毒在体内的扩散,而且对皮下组织无任何损伤。温热方法:注入约70℃左右水的水杯贴靠蚊虫叮咬部位;香火头(或烟头)置于距叮咬部位约6毫米高度时感觉不疼痛、有较高的热度为宜,5秒钟3次,瘙痒即可消失。

2、制作磁化水

长期饮用磁化水,可以起到预防血栓、提高血液含氧量、提高免疫、清除毒素、溶解结石、生津止渴、镇静神经、消肝火、改善平衡人体生物电场等保健作用。

将水磁化主要达到的是物理性目的:①将水中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充分磁化;②磁场的磁力线可以将粗大的水分子团切割细化;③分解水中一定含量的有害物质。

生物治疗方法篇5

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本次治疗按照高血压指数实施分期治疗,先对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详细分期,再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艳芬.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成因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生物治疗方法篇6

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指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属异位妊娠中的少见类型,在正常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1800~1/2216[1-3],占异位妊娠的6.1%。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虽然CSp发生率低,但因行剖宫产的孕妇数量庞大,因此发生CSp的病例数逐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3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治疗CSp的合理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珠江医院收治的3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43岁,平均(31.85±4.95)岁;孕次2~10次,平均(4.26±1.70)次;产次1~3次,平均(1.28±0.51)次;流产次数0~6次,平均(1.97±1.56)次;剖宫产次数1~3次,平均(1.15±0.43)次;剖宫产术式,2例为子宫下段纵切口,37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发病时间6~152个月,平均(56.82±40.24)月;住院天数为3~60天,平均(14.85±9.78)天。所有病例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28~120天,平均(57.49±17.05)天。35例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辅助检查方面,39例病例入院时血β-HCG范围在109.4~32123.0miU/ml,平均为(7341.47±5423.68)miU/ml。39例全部行超声检查,34例通过超声或超声联合临床得以确诊,13例见胎心;7例行盆腔mRi,3例报告为CSp;5例行盆腔Ct,4例报告为CSp。

1.2治疗药物治疗:甲氨蝶呤(mtX)50mg/d,连续使用5天,或按照50mg/m2计算剂量,可通过肌肉注射、宫颈注射给药;口服米非司酮,50mg/d,3~5天,联合口服米索前列醇(0.6~1.2mg)/d,用药后定期检测血β-HCG及超声。刮宫术:作为首治方法时,一般在超声引导下刮宫;作为其他治疗的联合治疗方式时,部分病例采用盲刮。介入术:先于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我院常用卡铂(每侧50mg)、mtX(每侧50mg),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动脉,后续常联合刮宫术,以达到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有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结扎术,部分病例行子宫全切术,腹腔镜治疗病例数较少。

1.3分组将所收集的病例按首治疗法分为:药物组、刮宫组、手术组、介入组;按是否行联合治疗分为: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按最后取得疗效的方法分为:药物组、手术组、介入组。

1.4评价指标包括年龄、孕次、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上次剖宫产至发病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β-HCG值、转归,其中转归包括治愈(临床无症状、β-HCG降至正常、超声复查无包块或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妊娠灶完全切除)、好转(临床症状好转,β-HCG较前有明显下降、超声复查证实包块减小)、无效(不符合前述两项者)。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首治疗法39例患者中,1例切除子宫,余38例均保留子宫。首治为药物治疗的19例,2例mtX保守治疗成功;首治为刮宫的8例,2例成功;以介入为首治方法的共9例,成功5例;3例首治选择手术,均为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3例获得了满意疗效。4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上次剖宫产至本次发病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入院时β-HCG值有显著差异(p=0.000),手术组β-HCG值最高,其次是介入组,药物组最低。4组患者的转归具有显著差异(p=0.005),手术组最好,其次是介入组,药物组最差。在亚组分析中,上次剖宫产至本次发病时间这一指标中药物组与手术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刮宫组与手术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6)。见表1。

2.2单独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依靠单独治疗获得成功的共有7例,其中药物2例、刮宫2例、手术3例,介合刮宫的病例不纳入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有32例,包括药物、刮宫、手术、介入等多种组合。单独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联合治疗组(p=0.035);单独治疗组上次剖宫产距本次发病时间显著长于联合治疗组(p=0.028);单独治疗组β-HCG值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08);联合治疗组的转归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p=0.047);两组其余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方式按照患者最终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药物组(5例)、介入组(13例)、手术组(10例),共28例,余11例中9例为药物联合刮宫,因无法评定治疗成功依靠药物还是刮宫予以排除,另有2例刮宫成功,因例数过少排除。3组的转归有统计学差异(p=0.008),手术组治疗效果优于介入组及药物组,各组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3讨论

CSp临床表现多变,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危害严重,可致孕妇发生子宫破裂、休克等情况,确诊后应及时终止妊娠。CSp的临床诊断标准:(1)有停经史或阴道出血病史;(2)血、尿HCG均阳性;(3)超声示,宫腔内无妊娠依据,宫颈管内无妊娠依据,子宫前壁峡部见孕囊生长发育,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缺损[4]。CSp的病理诊断标准: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瘢痕处肌层内可见绒毛组织即确诊为CSp。治疗CSp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刮宫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目的是杀死胚胎,排出妊娠囊,避免与控制大出血,尽可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但临床上尚无针对CSp的统一治疗方法。本研究试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CSp不同疗法的优劣。

3.1首治疗法的选择本组资料中,首治选择手术的病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次是介入、刮宫,药物的疗效最差,仅有2例药物治疗成功,且4种治疗方式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提示,首治选择手术和介入有效性更高,如首治选择药物,则应有后续的治疗方案。首治选择药物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其适用范围窄,一般药物治疗适用于临床上无疼痛且孕周<8周,同时CSp同膀胱之间的肌层厚度<2mm的病例[5]。药物治疗包括米非司酮、mtX。米非司酮的应用较广,但其对CSp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常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50mg/m2剂量的mtX用于治疗CSp反应较好,特别是β-HCG<5000miU/ml的病例。但Lian等[6]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给予全身性mtX的失败率较高,21例中12例失败,需后续行囊内注射mtX和介入术。本病例中,药物治疗组的入院初始β-HCG值平均值虽然为3466.60miU/ml,低于5000miU/ml,但19例中仅2例成功,也说明单独依靠药物作为初始治疗方式的疗效不佳。刮宫术往往难以碰触到CSp的妊娠囊,由于剖宫产切口处血运较丰富,单纯清宫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而引起大出血和子宫穿孔的可能,严重时需急诊切除子宫,因此并不推荐盲刮作为CSp的初始治疗方式[7]。目前,多数刮宫治疗都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或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本研究中,首选刮宫的8例中2例治疗成功,说明刮宫的成功率不高。

3.2单独治疗与联合治疗本组资料显示,单独治疗组患者的上次剖宫产距本次发病时间显著长于联合治疗组(p=0.028);单独治疗组入院时β-HCG值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08)。提示如果试图通过一种治疗方式获得成功,应选择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较长,本例平均值为83.14个月,即最好距离7年以上,同时β-HCG也应处于较低水平。单独治疗组的住院时间较联合治疗组短(p=0.035),这主要是因为联合治疗是在单独治疗失败后再采取其他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会相应延长。单独治疗获得成功的例数明显低于联合治疗(7∶32),在对两组治疗转归的分析中,也可看出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47),这似乎提示在瘢痕妊娠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一种治疗方式后应考虑后续加用其他的治疗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

生物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性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与疗效指标: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a组: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B组:锻炼加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D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e组:锻炼组;F组:电刺激组;G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唤起肌肉知觉、肌肉与收缩、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时的训练,评价:发给产妇盆肌健康教育调查表,于产后对产妇盆肌康复知识、技巧的掌握、康复行为、影响产后的心理问题及自我康复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标准分好、中、差,分别给予2分、1分、0分。5项总分为10分,≥7分为良;5~6分为中;≤4分为差。②电刺激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观察):使用pHeniX仪器;检测主要指标: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评定每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③生物反馈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组间进行t检验。

   2结果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均有显着效果,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a组2131230000121215B组3151020001111314C组2141130000011712D组1131240001111413e组1131150000121611F组2141040001211610G组1151130000121512健康组00001713000013173讨论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损伤的影响绝大部分是可逆的,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系指应用物理的方法,通过患者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达到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及盆底功能康复,从而治疗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由此,产后尽早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

   所谓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pFR的意义有三: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亦可治疗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及盆腔疼痛等;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pFR的方法很多,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现代的。传统的盆底康复方法以凯格尔锻炼(Kegelexercise)为着称,始于19世纪40年代,系指有意识地对耻骨一尾骨肌群,即肛提肌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阴道及肛门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阴道“吞吮”力度,甚至被称为“爱肌锻炼”[1]。凯格尔锻炼还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环,使肌肉健壮富于弹性,预防萎缩无力。“膀胱训练”(Bladderdrill)要让患者学会抑制尿急(如交叉双腿并缩夹)而延迟排尿,记录饮水、排尿及功能训练,期望达到2.5~3h排尿1次。

   生物反馈法是用仪器直接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对Ⅰ和Ⅱ纤维收缩训练结合在一起[2]。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各种类型子宫托重新被使用。科普宣传及患者生活指导方面,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

   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需对病情全面分析,对治疗方法恰当选择,例如,可以将凯格尔锻炼作为一种女性健身运动;把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为轻中度尿失禁的治疗模式;petros甚至认为pFR可以没有禁忌证,不管症状轻重都可以施行,当然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学习pFR仍可巩固疗效,他认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率>50%。一组关于产后42d妇女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报告也表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大大减少。

   盆底康复需要妇科、产科、泌尿科、肛肠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诸多学科专家的共同研究与协作,法国建立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三级网的医疗诊治体系,我国正在进行试点,同时,公众教育与康复基本方法的普及也十分重要。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4参考文献

生物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心理治疗;抑郁症;GDS评分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无酒、药滥用或依赖,共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3.7±8.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8±2.8)年;平均病程(3.2±1.6)年。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自我感觉差,自我评价过低,消极甚至绝望自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对照组使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1)重点患者24h监护;(2)核查药物品种及用量,防止患者藏药;(3)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生活及用药情况;(4)常规督促个人生活;(5)组织参与集体活动;(6)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反应等。

2.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心理治疗方案:1)检查患者是否具有导致其情绪低落的社会原因包括家庭问题、工作问题、亲子关系不良、多年反复的抑郁发作导致患者持续的绝望,此时应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社会心理干预,包括家庭治疗,家庭和工作单位走访等社会心理支持措施。2)改变患者的环境状况,在门诊患者可以考虑住院系统治疗,对住院的患者可适当考虑让其在严密观察下,频繁的试出院,使患者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3)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指出目前心理状态对治疗不利,告知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恢复期进行心理状态及认知心理评定,根据不同心理障碍特点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主要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随着病情好转矫正不良生活习惯,采取解释性心理疗法,进行康复教育,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同时进行陶冶训练,放松训练,讲授脑血管病防治基础知识。

2.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GDS)为主要指标,分别在患者入院后2天内及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统计学分析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3.结果

两组GDS得分比较

治疗组GDS得分在出院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

4.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慢性特征以及致残性都对整个社会和患者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改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抑郁症的治疗因此也受到医学界各方面的关注。目前临床上的抗抑郁药物有很多,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上开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能对抑郁症患者有一定帮助,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提高抗抑郁药的疗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因为它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因此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微电休克治疗的病人来说比较适用。第二,临床上约有10%-30%的难治性病人,即对药物没有疗效的抑郁症可以合并心理治疗以取得效果。第三。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而心理治疗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另外,临床上药物和电休克的治疗效果在4~6周内便出现,而心理治疗的效果则是在6~8周后出现,即它的疗效出现时间较慢,但疗效较稳定。不要因为2~4周未见疗效而放弃心理治疗。

当然,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药物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对抑郁病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GDS得分在出院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症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2):57-59

生物治疗方法篇9

银屑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至今未发现根治银屑病的方法,是广大基层全科医生必须面对也是目前非常困扰的临床问题。本文探讨了银屑病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及诊断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参与银屑病控制提供参考。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2010年中国六省市银屑病调查,患病率为0.47%。该病病情顽固,至今未发现根治的方法,是严重困扰我国广大基层全科医生和患者的疾病。近年研究表明,银屑病不仅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在皮肤组织和关节受损,还常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是一种多系统疾病,需终身治疗。基层全科医生是接触银屑病患者最早、最多、最广泛的医生群体,全科医生加强银屑病基础知识和基本治疗措施的掌握及应用,注意银屑病诊疗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开展银屑病诊疗,做好银屑病控制。

银屑病病名与病因学

银屑病(psoriasis)于1809年由Robertwillan首先准确描述,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鳞屑,可有不同程度瘙痒,以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较多,部分患者可有脓疱、关节症状或红皮病,一般冬重夏轻,愈后易复发。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本病有遗传背景,除遗传外,酗酒、吸烟、熬夜、精神过度紧张、过度营养、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本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银屑病临床分型与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银屑病主要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多年后,可有10%~40%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银屑病型关节炎,它是破坏性的炎症性关节病变之一,常会致残。根据发病年龄,银屑病主要分为两型,Ⅰ型有家族遗传倾向,发病年龄早(40岁前发病,皮损多且广泛),与HLa-Cw6有相关性;Ⅱ型散发,发病年龄晚(60岁左右,皮损局限),与HLa-Cw6有微弱相关性。

银屑病目前尚无可靠的血液学检测明确其诊断,临床主要根据体格检查,对于皮损的特征性特点,即银白色鳞屑、红色光亮薄膜、点状出血,比较容易诊断。头皮、肘膝关节伸侧和腰背骶尾部的皮损以及指甲的点状凹陷有助于诊断的确定。

银屑病治疗目的与原则

2008年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中指出银屑病治疗目的:减轻临床症状,延缓向全身发展,避免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其治疗原则:(1)正规:使用目前皮肤科学界公认的治疗药物和方法;(2)安全:治疗方法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为首要;(3)个体化:治疗方案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度、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选择制定治疗方案。

银屑病的治疗进展与方案选择

银屑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心理治疗及祖国传统医学治疗。因为银屑病治疗过程的漫长性、反复性和复杂性,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精神疾病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往往承受疾病、经济和心理多重负担,生活品质大大降低,因此,银屑病患者需要更科学、更安全、更经济的长期治疗和管理计划。全科医生的早期介入,制定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做好银屑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证。

药物治疗

银屑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角质松解剂、角质促成剂、维a酸、维生素D3衍生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内服药包括甲氨蝶呤、阿维a、环孢菌素等。甲氨蝶呤具有疗效佳和成本低的特点,对严重银屑病有效;阿维a是美国批准的治疗银屑病一线药物中最安全的一种,对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尤为合适,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疗效好;环孢菌素被认为是非生物制剂系统性治疗药物中效能最高的,对于顽固难治银屑病可快速起效,可用于患银屑病的孕妇。

物理疗法

银屑病的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疗法(pUVa)、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光疗(宽谱UVB和窄谱UVB)、准分子激光、浴疗等,可以与药物治疗和生物制剂联合使用。窄谱UVB与宽谱UVB及pUVa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并且可用于孕妇和儿童,作为泛发斑块型银屑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治疗

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以下三种:(1)t细胞调节制剂:阿法赛特;(2)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阿达木、益赛普、英夫利西和戈利木(主要用于银屑病型关节炎);(3)iL-12和iL-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生物制剂的应用开创了银屑病治疗的新纪元,国外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但价格昂贵,在我国推广将严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心理治疗

银屑病的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分析、心里谈话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方法有生物反馈疗法、腹式呼吸训练等。行为治疗作为“绿色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根据不同中医医疗体系和经验理论阐述,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虚型、血瘀型三类,组方有中医名家张志礼、朱仁康的白一号、二号、三号、消银方等,中成药验方有克银丸、复方青黛丸、雷公藤多甙片等。雷公藤多甙对寻常型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的进行期或有发展成红皮病趋向的银屑病疗效最好,对脓胞型、关节型和红皮型银屑病也有效。

银屑病的治疗包括以上诸多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每种药物及方法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基层全科医生在确立银屑病的诊断之后,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一般原则是:轻度银屑病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直接针对患处皮肤,有效、安全、耐受性好。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类似物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维甲酸类药物他扎罗汀、他可莫司等。另外,保湿剂需在治疗和日常护理中推荐长期使用。也可考虑光疗,必要时内用药治疗,但是必须考虑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

中、重度银屑病的患者治疗常需联合用药,光化学疗法、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生物制剂、联合治疗等。临床上银屑病轻度患者占患者总数的80%左右,是全科医生接触最多的银屑病患者。因此掌握好轻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全科医生非常重要。

银屑病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意皮疹的观察

银屑病的皮疹表现是红斑和鳞屑,红斑是原发皮疹,鳞屑是继发皮疹,观察以红斑为特异性。临床中全科医生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大小、部位、分布等。皮损颜色变化:鲜红色表明疾病处于急性进行期;暗红色表明疾病处于慢性静止期;淡红色表明疾病处于退行期。皮损形态变化:点滴状表明处于急性进展期;地图状、回状表明处于缓慢进展期,皮疹不断融合发展;钱币状表明处于慢性静止期;环状表明处于消退期。皮损分布部位:躯干四肢等不暴露的部位,对患者精神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面部、手足、生殖器等暴露和特殊部位,对患者精神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通过皮损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皮肤的检查

虽然专业皮肤病检查种类繁多,但全科医生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检查就可帮助诊断银屑病,比如:鳞屑刮除检查,用钝器或玻片轻刮皮疹表面,可出现特征性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三联征”,有助于我们诊断银屑病。

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瘙痒程度有关,询问瘙痒程度,重点是询问瘙痒是否影响睡眠,若患者瘙痒难耐,夜不能寐,说明较重,反之较轻。银屑病关节炎常伴有疼痛,需详细询问疼痛的部位、程度等便于观察病情。患者银屑病发病的季节、季节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情志变化、女性患者生理周期对疾病的影响、以及询问患者每日能从床上扫出多少鳞屑,以此评价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银屑病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对于控制轻、中度皮损非常有效,使用方便并且起效相对迅速。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临床医生仍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用后,原皮损迅速加重、反跳,甚至诱发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这也是大部分患者谈激素色变、坚决不使用激素的重要原因。因此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在各国的指南中均是禁忌,仅在特殊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比如红皮病型、急性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高热伴中毒症状较严重时,且其他药物治疗禁忌失败时,方可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

注意外用药物的选择

在局部治疗银屑病患者皮损时,要根据银屑病的皮损特点选择外用药物,银屑病急性期宜用温和的保护剂和润肤剂,稳定期和消退期可用作用较强的药物,但应从低浓度开始,一般每天2次。他扎罗汀、中效与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卡泊三醇可作为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

注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银屑病患者既有皮肤上的缺陷,又有心理上的缺陷,两者互相关联,相互影响,致使患者在生活中不敢去游泳池、理发、日光浴、洗澡,常年穿长袖衣服,不能穿裙子,不敢谈朋友和结婚,害怕因银屑病失业或收入减少,情绪低落甚至不少女性患者有自杀的想法。国外的调查发现,银屑病对患者的影响要大于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等,与肿瘤患者相当,因此提醒全科医生不要低估患者的心理负担,开展心理医疗,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双方面的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其心理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在全科医生的积极参与下,增强患者自我认知能力,改善患者行为方式,知识求医,合理用药,绿色治疗,避免过度治疗,避免医源性和药源性伤害,充分重视心理状态,维护身心健康,必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生物反馈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1.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a)-0063-03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常反复在医院各科室就诊,花费大量的精力及金钱,但是效果仍不明显。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2月在本院病房确诊的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2例均系本院2011年5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男22例(39%),女34例(61%),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46.9±3.8)岁,其中,农民22例,干部10例,学生6例,工人4例,其他人员14例。对照组男18例(32%),女38例(68%),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7.5±4.6)岁,其中,农民24例,干部12例,学生4例,工人4例,其他人员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从事职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丹麦灵北生产的由西安杨森分装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氢溴酸西肽普兰(产品批号100830798,规格20mg/片)20mg,qd,谷维素20mg,tid,劳拉西泮0.5mg,bid,佐匹克隆7.5mg,qn。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同时使用广东润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BBB-1a型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为了消除患者对电子仪器的顾虑,在治疗前,对患者讲明治疗的目的及方法。用现代电子仪器把患者体内生理机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从而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了解到自己体内内脏及其他躯体机能哪些需要调节,让患者明白,无电流通过躯体,也无任何危险。告诉患者把握三点:①把握清晰的动画内容和要求;②注意力集中治疗,不可分心;③治疗结束后,平时可回忆治疗过程,理解反馈信息的含意。常用的脑电电极记录点为脑中央区、左耳及右耳,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呼吸、呼吸率、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测试。治疗前进行几分钟的放松,有音乐或视频两种方式。

1.3心理评估工具、检验项目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20d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定。治疗前后,减分率超过25%即为有效,超过50%为显效,有效率为(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SCL-90结果比较

入组时两组SCL-90无差异(p>0.05)。见表2。研究组治疗后SCL-90抑郁、恐怖、焦虑、躯体化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

2.3SaS、SDS治疗结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SaS、SDS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SaS、SDS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3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或称生物回授疗法,是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人类个体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社会的、心理的、生物的三个方面。而个体适应环境的模式是信息反应信息反应。机体必须在这个模式中不断保持其内环境的动态稳定。相对的稳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必须不断地接受信息不断调整给予新的反应,二者循环往复成为反馈过程。以前应用的更多是传统的生物反馈治疗,一般采用肌电,皮肤温度,皮电,呼吸和心电。而现代的生物反馈治疗加入了脑电、BVp等更多人体生理指标反馈信号。本次的生物反馈治疗是应用的多媒体技术,使反馈形式多样,更加生动活泼。采用的脑电信号,训练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较传统的生物反馈(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更直接,更有效。躯体形式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各种躯体症状,是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性疾病[1]。有些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不懂科学,身体不舒服便对自己深度暗示,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就诊经历,用过各种药物甚至是手术但是治疗效果仍不佳时[2],更容易引起抑郁、焦虑,长时间下去会导致血液生化,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的改变。利用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使患者面对不断的视听刺激,传入治疗者大脑,引起认知的改变。而认知的改变,则引起情绪的变化、继而对躯体症状以及最终神经、内分泌及生化产生影响。通过在接受信息时就改善对信息的反应,就能提高人体机能的调节能力,促进内环境的稳态,也就是生物反馈的原理。使患者明白可以通过自己有意识地主动调节生物信息,譬如调节心率、升高或降低血压等。生物反馈治疗过程就是学习正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抗病态性条件联系,从而纠正和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消除病体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20d后,焦虑、抑郁、恐怖等情绪有明显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大脑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悲观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同时可看出使用生物反馈治疗要比单纯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好[3-4]。生物反馈治疗能迅速改善躯体症状,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患者对自己心理、生理活动的认知、反应的能力,无副作用,无痛苦,具有安慰、暗示的作用,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生物反馈治疗能较彻底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5.

[2]汪庆玲,徐虹.生物反馈治疗在原发性遗尿症患儿中的应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5):335.

[3]郭海燕,刘淑华,李智勇,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