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十篇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十篇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37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班级管理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荷兰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就率先使用了“班级”一词。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而首次给文化作出完整定义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而笔者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种认同。即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存在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共同理解和认同。建设的本义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或充实新精神。从词义分析,建设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新”字,而“创立”“增加”“充实”这三个词汇都同时表达了建设的人为特征,即建设是人们自觉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实践行为。曾有人对班级文化建设作出以下定义:“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建立班级精神为核心,以班级群体行为为基础,以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1]该定义较好地诠释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班级文化建设的确需要教育者的指导与管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班级文化建设显然不等同于班级中某一具体的管理模式或方式。

二、显性层面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1.班徽文化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提到:“我们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人是一种符号动物,人会对一个符号产生反应。为什么人类对姓名那么重视?见到小朋友,我们通常都会问“你多大?”、“叫什么名字?”说明人对名字有一种非常强的符号感。而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代表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班徽所蕴含的教育学意义、文化学意义是深远的,它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设计班徽,可以增加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管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设计班徽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班徽的设计,是教育微观环境的设计,也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设计。

2.班服文化

一般学校,都有代表各自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校服,或者代表地区本土文化特色的市服(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等几个城市)。校服一般是为了减少学校内同学相互攀比的情况,而市服则是为了减少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市区中小学生的统一良好的形象。但随着学生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班级渐渐出现了极具班级特色的“班服文化”。“班服文化”具有自发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全部的“班服文化”都是由班级学生自主倡导、自愿自发形成的,基本没有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般自行设计班服,并在班级同学中获得认可后,由一两名热心班级事务的同学联系社会上制衣的厂家,定制全班班服,以留作纪念。班级同学可以在校运动会、班级集体活动、半户外素质拓展、班级纪念日着穿班服,既可以向外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和精神风貌,也有利于班主任在人群中快速找到本班同学,极大地便利了班级管理。由于“班服文化”获得了班级同学的普遍认可,增强班集体的文化认同,凝聚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中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同时,设计班服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且还具有极高的纪念意义,因此,学校也默许了学生“穿班服”这一代表班级集体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行为,也使得“班服文化”日益发展旺盛,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彰显班级个性的班级文化!但是,由于设计班服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在设计、制作班服中要与社会接触,在钱财安全、人身安全可能面临存在的风险。因此,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班服,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可轻易打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2

关键词三艺育人;课程观;班级文化

1“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提出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是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其自身的提升要求和意识较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独有的文化矛盾冲突:存在导向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系统性不强、师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具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价值观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占较高比例。②在此背景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围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实际问题,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以实践探索推动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团学活动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构建了基于课程观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2构建“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

2.1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行为价值养成能力全面提升

项目组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趋于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学涯规划模糊、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应用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依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历史典故的视角》及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有诚信”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与问题导向、专职辅导员与政治辅导员”双结合的课程实施原则。围绕理念、原则项目组构建了7大主题、7个教学内容、14个学时,纵向上拓展至学生整个在校生涯的党建教学模块,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第一学年设置3个主题,侧重于新生理想信念及适应能力教育;第二学年开设3个主题,侧重于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学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设置诚信教育主题,侧重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中,将党建模块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秩序,按学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高职生特点分别开展了“苦难辉煌”、“误入大学的坟”、“青年当自强,腾飞中国梦”、“Comeon,Ya”、“善存指尖,友人自来”、“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诚信——人生的第一张名片”等教学内容;撰写了校本党建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教材从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每个子类进行了概括,系统选取了80余个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以成长心语。教材在学生中反响良好,起到了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实践教

学课程研究,构建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差,职业技能不突出等现实问题,从把握规律性、增强协调性、激发主动性、坚持开放性四原则,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的,从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生活探究实践活动、社会参与实践活动三个纬度开发出7大主题,4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模块,在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形成了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的课程体系。实践中紧扣现实生活,围绕7大主题结合学校要求,以文件形式将实践教学模块融入学院正常教学秩序;规定了本模块教育、教学过程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讲师等交叉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运营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承担生活探究实践活动(劳动之旅社会实践、生态之旅社会实践、教室文化建设)、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艺术之旅社会实践),专业教师、企业讲师承担技术体验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艺术之旅社会实践);结合各类比赛分专业实施了全天候教学、教室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打卡、早间义务劳动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依托团学活动平台,构建团学活动模块课程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接受机制

项目组针对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发挥班级日常团学活动主渠道作用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重“量”轻“质”、组织涣散等问题,③积极创新团学活动理念,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依托,深化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组织管理,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四个方面构建了5大主题,20个学时的团学活动课程模块,形成了团学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目的和效果、兴趣和乐趣”双结合的原则,将团学活动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并相继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文件;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下组织开展了“星期五文化广场”、“传承体育精神,打造卓越团队”、“好书分享会”、“创新能力专业成果展示会”、“沟通从倾听开始”等系列教学内容。

2.4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

学院将辅导员(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专业导师等纳入“三艺育人”教研室,出台了《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院学工口牵头,教学口配合检查;授课过程为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期末进行学生评教与反馈的运营机制。“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从实践式育人、熏陶式育人、实境式育人优化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1)实践式育人: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和团学活动部分的12个主题在教案设计和组织上,先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将课程素质培养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中,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属性,掌握其中的概念,在课程收尾阶段再进行理论总结与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2)熏陶式育人:在“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下,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从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大师简介、班级公约、班级手绘墙等入手完成了48间次的教室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一书阐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等,发人深省,润物无声。(3)实境式育人:畅通与就业单位连接的大门,通过把知名企业负责人、优秀校友引进来,组织师生走出去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境化,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成效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3

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的青少年结合而成的组织,作为一个组织,班级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得好,更是可以发挥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具体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班主任要用心经营才会收获,下面是我在班级文化构建上的几点实践。

(一)创造良好物质文化环境

好的育人环境能凸现一个学校,一位教师的育人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目标。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体育馆、艺术馆、社团活动中心等等,我们的班级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黑板、墙壁、桌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说话,都微笑,都育人,这是我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

社会多元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少多元的选择,有相当多的学生已经很少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接触一些快餐式的穿越、仙侠、奇幻类的作品,以及网络游戏。怎样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回归我们学习知识的本源,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角度,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班级布置上入手,首先要注重审美,教室要布置得有书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不用刻意去培养,人的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

(二)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的家园

1.征集制定班名、班徽、班训,形成班级主流精神导向。学生其实是最有创造力的,对于内心世界的需要,一点也不缺少解读力,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在班内公开征集,那些有思考,有集体荣誉感,和一些有特殊才华,如设计、绘画、文学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我班确定了班名“星光班”,班训“天道酬勤恒者能胜;静专思主心仪名校”,班徽“色彩鲜艳的五角星”,寓意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充满活力,至于最外面有一个大圈,那象征在母校这一温馨的家园,茁壮快乐地成长,在母校的怀抱中积蓄发展力量。

学生们把班名和班训与班集体合影共同设计成海报挂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以共勉,班徽悬挂在教室最前端,光彩夺目。

2.确立班级文化目标。班风——“自律、自信、自觉、自强”。班级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生誓言——“我们立志创造辉煌业绩,但我们努力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我们渴望成为杰出人才,但我们决心从普通的中学生起步!”老师寄语——(经常更新,让学生抄在学科笔记本上)(1)我是一切的根源。(2)我是最棒的。(3)我是我认为的我。(4)成功是因为态度。(5)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6)人,因梦想而伟大。(7)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8)命运在自己手里。(9)天助自助者。(10)我要,我能行。(11)决心决定成功。(12)每天进步一点点。(13)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有成功。(14)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会是定局。(15)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6)人人都能成功。(17)立即行动。

3.将墙壁报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阵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徜在学生心灵中点燃,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名家深入浅出的话语,学生日积月累,记得多了,心中的那盏“灯”就会越来越亮,平时交谈中、作文里,常常会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会用格言警句来勉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热爱经典”到“话由心生”再到“我的收获”,学生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每天提炼出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共同分享。我们以天为单位计算着自己跋涉中的收获,把每天的演讲都整理在一起,到现在已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料。

(三)打造强有力的班级制度文化

1.共建共守班规,形成班级约束机制。首先由全班同学推荐核心小组草拟班级的“班规”,经过一番推敲,核心小组最后确定了三十多条荣辱守则,然后提交给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进行了讨论,并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定出了大家公认的,最重要的,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班规”。

2.实行“班级日志”、“学习小组分配表”、“卫生值日和大扫除细化分工”制度。“班级日志”由班委轮流记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三天一总结,公开化,有漏洞大家补充。只要倡导公正,班主任把好这个舵,奖罚分明,推行起来就非常顺畅,一届学生的班级日志就是厚厚的六大本,那是我们集体走过的痕迹和美好的回忆,因为上面记录的不仅仅是违纪,更多的是表扬好人好事,每当总结表扬时,下一次很有可能会多一次好人好事,我班的张辉就是在班级日志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六人一组,组长负责作业的收交情况、检查每天知识落实,一周一表详细填写成员学习状况,班里设小组评比栏,期末奖励以一组成绩总和计算,哪个组最高全组奖励。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当然,要想落到实处,班主任要做细致的检查跟踪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4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魅力日益显现,文化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的前途日益明朗。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前进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一个好的班级要有班魂,要有精神,也就是要有班级文化。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班级就是学校的细胞。班级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与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实践。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终生影响超过了校园文化。优秀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在班级空间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主任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套符合社会家庭等需要的多重角色行为。

班主任是班级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些思想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

班主任必须与学生一起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一种沟通社会和校园,适合新时期特点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创造着一个无形的陶冶学生心灵的“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班级文化渗入学生心灵。良好的班级集体又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学生在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与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教育和鞭策;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下,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应当包括教师文化、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室物质环境布置,健康的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风,礼仪交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影视媒介,体育运动,制作创造等许多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主导作用,教师群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人格美(性格、情感、理智、意志)、行为美(文化礼貌、工作作风)、仪表美(风度、衣着)等方面。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较高的道德水准和高雅的志趣、风度以及严格的教风、学风,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常常会同各科任老师一同商量、研究学生,统一要求,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群体印象。

班级文化建设要刻意追求教育物质环境布置的教育象征意义和科学性。如在教室内设置公告栏、生日栏、雏鹰争章、荣誉榜、心语心愿、读书驿站、书画天地等宣传栏。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着重在“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着眼于班级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物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的教室,墙壁粉得雪白,启示学生的心灵应当一尘不染,一学期下来,没有人愿意在墙上留下墨迹、污迹,前面黑板上方是玻璃镶着的五星红旗,让学生心中牢记祖国,激发为国家刻苦学习的信心,后面黑板两旁是队角,布置了许多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志气。展板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成果,内容大多由学生供给。墙上挂着科学家、英雄模范的画像、治学名言,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产生趋同心理,砥砺志向,激发成就动机和学习热情,形成浓厚的学风。

学生把自己的志向追求,激励言词,奋斗目标等能够表达自信、自强、自我激励的立志格言,用统一纸张工整书写,并统一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要培养学生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中外不同的礼仪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预习和实践。我在班上建立了文明监督岗、卫生岗、纪律岗、小银行、小图书室,让学生人人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平时多给机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多接触交往,练就一身适应社会的本领。

教室就是身处的自然空间。在这里,我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整洁、爱护公物、学会关心周围生态、珍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在教室里放进金鱼缸、花盆,让他们学会自己改善环境。再加上窗明几净、文化版面的装点,整个教室呈现出整洁、优美的环境,易于引导学生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靠近,向知识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品味。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让校园文化充分投射到班级之中,引导学生进入绿化、美化、诗化的高品位校园审美意境,古朴典雅的礼堂,一丛丛充满生机的梅兰竹菊、假山、小池、睡莲、喷泉……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学生,催人奋进。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

班级就是通向科学殿堂的长廊,我通过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焕发探究精神,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形成求知、求真、求实的高尚人格。我班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学校航模组、机器人组、计算机组,代表学校出去获奖的大都是我班同学。

班级也是文化艺术的一方绿洲,在这里,我极力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与中外优秀文化结缘,使学生钟情于杰出作品的审美理想世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体验过程中升华心灵,提高素养,我倡导成立新绿文学社,27年来,我班同学在文学社里一直是中坚力量。先后在江阴市级别以上获奖、发表作文1300多篇。培养出众多的文学高手,不少已成为部级出版社的编辑、报社记者。

班级还有影视媒介的交流,我利用闭路电视、红领巾广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课件,利用网络,天天读报,《扬子晚报》、《江南晚报》、《无锡日报》、《江阴日报》等成为学生熟悉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频繁的信息传播中,建立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使自己接收信息的触角更灵敏。

班级文化中,还包含体育文化,我协同体育老师利用活动课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我本着“关心集体、培养能力、逐步轮换”的原则,提倡干部与同学之间“换位思考”,经常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我经常带毕业班,为中学输送很多小干部,我们六4班毕业生升入中学后,有7个同学分别在初一各班级中担任班长。

平时,我常与学生在一起,了解班级文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并强化积极因素,有意识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力争领风气之先。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培养高尚情操和现代风貌相结合的有鲜明特色的优良班风。

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5

1.建设班级文化对培养合格职校生起重要作用

职校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既要继续完成一个学生的基本任务,还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而一个合格的职校生不仅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他品德的建设。一个具备一定品德素养的职校生无疑是培养出来的。班级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是职校生养成的肥沃土壤。

2.建设班级文化能满足职校生独特性的需要

职校生这个群体是个特定的群体,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首先他们是个迫切的需要得到认可的群体,学习成绩的缺失感造成了他们的羞耻感,他们比普高生更希望得到环境的承认。其次职校生这个群体,年龄的构成还是很单纯的,是一批十七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可塑性很强,班级文化对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助力作用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3.建设班级文化是学校与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有效途径

班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细胞,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在职业学校,班级的分设与专业设置相关联,这使得班级具有专业特征,为建立缤纷多彩的班级文化创造了条件。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还是学校和班级的制度约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补充管理制度,赋予制度更丰富更亲切的内涵。

4.先进的班级文化是联系学生个体与社会的桥梁

职业学校究竟是什么?职业学校有丰富的定义与内容,但是从根源上来说,职业学校是连接在校学生与社会职业人的一座桥梁。而一个先进的班级文化在学生向职业者过渡的时期中,将成为最有力的帮助,这种来自于群体的帮助比教师的疏导更有效。

二、信息企业文化特征注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注点

1.企业文化的同心圆说与班级文化的立体建构

我在做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研究时最为关注的是: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入的企业文化元素。我们必须找出两者的可联系环节。参照企业文化的靶形结构,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因为班级相对企业而言规模要小,成员的构成单纯。因此分成表层文化、幔层文化和核心文化已经能综合地反映班级的文化构成了。其表层仍然是侧重于环境、物质层,幔层是班级的制度、责任机制,核心为班级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

2.成熟的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构建目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标准,这是企业不成文,但是被员工普遍遵循的信念和习惯作风。企业文化不是知识,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企业文化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对环境的感情;企业文化不是管理,而是造就管理的氛围。上述注释正是我想在班级中所实现的班级文化目标。在我的实践中,这个注释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目标。

3.价值原则的体现

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共同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观念,关于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观点和评价标准。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企业遵循的是以下价值原则: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第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种价值原则正是我们要灌输给未来的职业者的,也是要在班级文化中逐步实现的。

4.重视行为准则

一个成功的企业对它员工的行为准则都是具备一定要求的,在绝大多数班级中,也对成员的行为制定准则,进行制约。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员工行为准则:中高级管理人员――高度认同、自我管理、团队建设、健康心态;基层管理人员――专注于持续改善和目标实现、敬业务实、团队建设;普通员工――职业道德、勤奋诚实、提升技能、合理化提议、遵纪守法。学习先进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并加以合理的引用是必要的。

三、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班级文化建设措施与成效

1.同心圆的界定

(1)核心层。核心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我认为其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必须要建立的两项文化。0908班的共同价值观是:爱(爱专业、爱班级、爱成员内含老师与同学)、大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做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其行为准则是:班主任――责任感、服务意识、团队建设、继续学习;班委与团委――责任感、自我管理、敬业务实、团队建设;学生――责任感、文明礼仪、勤学苦练、遵章守纪、合理化建议。

(2)幔层文化。首先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0908的班规主要基于学校制订的4a、5w制度之上执行。0908班的4a考核表按月结算,分组考核,上墙公示。这充分反映了该行业的文化特征。在信息呼叫运营企业中,我考查了一些信息企业,均是以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强调团队合作、激励机制的。而5w管理中以学位管理为例,完全实现了课桌内整齐有序。其次是优化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还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在0908班内,其一,班主任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其二,集体威信高的同学和班主任非常团结,合力建设班级舆论环境。这点并不难实现,因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以班级荣誉、班级进步为目标。其三,在班内设置‘缄口令’,保护成员隐私,尊重成员观点。其四,班内使用昵称。再次注重习惯的养成。在幔层文化中,班级的行为表现能体现班级的整体素质。如何把良好的个体行为升级成为班级行为,这就要靠习惯的养成。其实制度的制定、健康的班级舆论、良好的人际环境最终都能帮助成员完成习惯的养成。

(3)表层文化。主要指教室布置、学生着装等。我相信目前所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已经注意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提倡职业学校的班级表层文化建设应该借鉴相关企业的做法,以帮助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首先,教室的布置应主题鲜明,避免烦琐花哨,版块具有行业特色;其次,摆放绿色植物,舒缓负面情绪;第三,公物保管与维护,专人专管,及时维修;第四,提倡穿校服。

2.班主任的升级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所以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都要不断学习、更新。班主任的继续学习其实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优秀的班主任造就优秀的班集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关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学习进步的工作者。

3.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建设,绝非短时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渗透到心灵深处,但是它有一个优势就是新老员工的交替带来文化的传承与接力。而一个班级文化周期相对较短,班级无须内部传承。因此在班级文化中注入企业文化的元素,不宜太铺陈,应该突出重点,追求精致紧凑型构成。在学生在校就读的2~4年中,我们应做全局规划,制定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并持之以恒。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学问,它对学生的影响强大而有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坤.企业文化建设.

[2]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艺术专业;班级文化;内涵建设

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着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水平,不仅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对形成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一些技工院校先后开设了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由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技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传承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结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因此,加强艺术类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方式,开展立体化、综合化的班级管理显得十分紧迫。

一、艺术类专业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技校生的行为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等特征。

1.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

艺术专业学生喜欢追求自我、张扬个性,逐渐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其自我认识和评价脱离客观现实。由于处于生理青春期、心理断乳期、思想行为危险期,他们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偏激或极端的行为,理智性差,自制能力差,往往经不起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其言行一旦不被外界接受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表现出行为散漫,缺乏自律性,不服从集体,不融入团队等消极现象。

2.家庭条件优越,过于注重外表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形象气质一般比较出众,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受市场经济诱发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少数学生不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与社会公德,产生了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过于关注自身的容貌和着装,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染发烫发,潮妆潮服,无心向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当道德观念和个人欲望产生矛盾时,正确的道德观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欲望,抵制社会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较弱,不能抵抗诱惑因素,自控能力差,欲罢不能,越陷越深。

3.思想行为活跃,喜欢标新立异

艺术类专业具有创造性属性,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本身特有活泼特质,思想行为活跃,喜欢与众不同,但是非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又相对较弱,大多缺少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家长因忙碌而疏于引导,加之外界的诱惑,使得一些学生沉溺于早恋、网聊、游戏,乃至引发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往往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标异”当“时尚”,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分不清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做错了事,却不知道错在哪里。

二、艺术类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尝试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班级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健全班级规章,制度育人

抓班级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为班级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有力保障。针对一些学生行为散漫、漠视规章纪律的现状,通过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准则规范,促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朝着符合班级集体利益、符合班级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一是以制度建设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二是将制度建设融入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新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形成“轻松愉快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2.品行量化考核,管理育人

为实现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笔者参照《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江苏省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比较系统可行的《学生品行量化考核办法》,涵盖了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的良性循环,处处有章可循,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制订考核办法中,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二是明确具体,宽严恰当,利于执行,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注重鼓励引导,避免消极防范。每月定期检查,结果以学生自编的班报反馈,对优秀学生或有所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对存在不足者要求及时整改。实践证明,通过公正公平的量化考核,使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得到加强,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建立了良好的班风,班级管理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

3.优化班级文化,人文育人

通过多种艺术文化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是创新文化活动模式,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如,组织了学生设计和创作班徽、班旗、班服、班歌,建立班级网站和班级QQ交流群,以班级文化去影响班级的每位成员。二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如,组织参观工艺美术馆、艺术中心、画展、设计展,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三是按照“显性文化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营造了班级“竞争、合作、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班级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4.丰富课余生活,活动育人

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其进取心。一是班级课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获得知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稳健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本着“学以致用、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活动的前期策划,为校运动会、音乐节、摄影节等活动绘制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彼此间的尊重理解和团结协作,进而升华为集体主义精神。

5.融入社会生活,体验育人

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选择接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接受大量的感性材料及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体化教育,更好地树立起为社会发展而奋斗的信念。一是通过社会实践、重大节日、纪念日、宣传日、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文娱会演等活动的介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际动手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美化教室、出黑板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上升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层面。二是拓展班会课主题表现形式,将班会的主体交给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辩论和漫画创作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加强学生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促进人际交往。如,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教残疾儿童画画,在本市“五城同创”活动中组织学生为社区制作宣传标语,参与社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娱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6.重视习惯养成,感化育人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7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nb

[1] [2] 

sp;     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8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 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培养集体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从内在上创设人本文化这个无形的教育载体。当然,班级人本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究。实践证明,做学生这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我们班主任拥有耐心与细心,不图形式,耐得住寂寞,一天天坚持下来,当全班学生热情兴起之时,当他们主动愿为班级温暖添薪加柴之时,当你感受班级建设责任滋生出舍我其谁的声音之时,你一定会收获班级全面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9

一、班主任必须系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指班主任作为一个人,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善的,包括他对于教育的事业心,他的教育信念,他对于人的普遍关心,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等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人文素养,那么要想成为一个班级精神的灵魂,是绝对不可能的。班主任只有掌握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形成了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成为班级的灵魂,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必然反映了受教育者普遍的需要。只有在深刻的教育理论中,才能正确反映受教育者的普遍需要,并提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正确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班主任才能成为班级积极精神的灵魂。

二、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就是说班主任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行动所实践的价值观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因为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中完全掌握的。相反,他在学习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环境氛围,周围同学的影响可能对其学习兴趣影响、人格的养成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更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为此,班主任要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育人为本,育人育己,服务教育,服务学生,以至上的“大爱(爱国、爱党、爱民族、爱教育、爱学生)、以至诚的心灵(爱心、信心、恒心、细心、耐心)、以至善至真的品质情致(健康、乐观、宽容、豁达、坚韧、丰富)、以亲和的各种语言(口语、神态、行为、肢体、心灵)、以巧妙的方式和适当的机会滋润学生成长的心田”。

三、班主任必须具备张弛有度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一是在教室布置和学习环境美化上,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许多具体的地方还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的目的是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标准和尺度应由学生把握。班主任只要全身心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就够了。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行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三是在制度的执行上,让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如今的学生大多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变为“开放型”和“外露型”,教师在管理上一手包办,往往令他们反感,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在小学班级制度的检查督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当好“参谋”,日常管理可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四、班主任必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篇10

结合现在某些学校生源特殊——多数为富二代的现状,上海市金苹果学校将小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和自我反省意识上,由学生处牵头,将问题细化,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形式多样的小组长培训

小组长是小组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所在,所以对小组长的培训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堂的实施效果。为此,学生处专门制订详细的小组长培训方案,从培训目的、形式、主题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利用学生干部、小组长,就口才、领导力等对全体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分为一级培训——校级学生干部,二级培训——年级小组长队伍,终级培训——参与课改年级的全体同学三个不同的层次,采用逐级培训的方式,既有理论培训,又有社会实践,如让小组长参与校内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从中得到全面锻炼。最后还有答辩验收环节,各班通过海报展示、答辩会等展示班级建设成果。

精彩纷呈的班级文化大巡展

围绕着新课堂,学校每月设置一个主题,各年级、各班级依据主题,结合本年级、本班级特点,进行二度创作。班级文化大巡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班级文化再次完善、班级凝聚力再次增强的过程。为保证班级文化大巡展的实效,学校制订了详实的巡展计划和实施方案。从巡展效果看,无论是精美大气的外墙、温暖的合影,还是精练磅礴的标语、可爱的徽章与墙贴;无论是真挚璀璨的心墙,还是日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各具特色的图书角,还是励志的班歌,无一不展现了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答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