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十篇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十篇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15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1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积极参加局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书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档案部门如何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档案部门一个时期服务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近两年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情况,做了一下调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建档工作现状

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编史修志、招商引资、解决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我局通过联合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向全区下发《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工作的帷幕。几年来,我局在新农办、各涉农办事处的配合下,利用召开办事处工作会议、新农村示范村建档现场会,大力宣传、积极发动,并在下村专门指导、重点帮扶的基础上,规范标准、以会代训、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村级建档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新农村示范村建档情况看,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基本上是好的,是有成绩的,到目前为止,全区10个示范村、4个重点村已完成规范建档。但从全区来看,建档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村建档工作仍相当薄弱,还需档案部门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二、我区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农村,普通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影响,档案意识淡薄。同时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由此导致部分涉农办事处领导和村民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当前农村发展的潮流,认为经济不抓不行,档案不抓对村工作也影响不大,对档案资料的留存过问少,管理差,一些经济合同、土地转让等重要资料散落在经办人员手里,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社会矛盾、社会纠纷无据可查,无法办理,给今后的工作造成隐患。农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2、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村编制一般为3-7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或村主任兼文书,致使部分行政村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兼职档案人员不到位,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影响农村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不齐全,丢失严重。

3、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素质较低

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现代化管理技能要求,而农村现有档案专职人员匮乏,学历低,一般的行政村没有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担任,档案员往往又是统计员、出纳、会计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使档案员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同时,由于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工作中档案业务不熟,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甚至有的就简单地用牛皮袋或档案盒将应归档的材料装好,放入柜子中保管,天长日久,档案乱堆、乱放、乱存现象严重,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4、对档案载体、内容认识不清、分类不准、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科技档案含量低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反映着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村级档案内容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比较单一,往往不需要怎样分类就可以装订立卷保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级档案的内容除农业生产外,还有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换届选举、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农村经济发展、新技术推广、土地管理、公路维修、交通运输、电线架设、村办企业、村级建设、税收、社保、计生、农民医疗、社会治安、婚姻登记等方面的内容。载体形式上除纸质档案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等,分类较细,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村政权建设,科学文化进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办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特别是科技档案存量更少,除与办镇或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它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级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难以满足农民增收需要。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1、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涉农办事处干部及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一班人的档案意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利用办事处、村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及其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涉农办事处和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提高对开展村级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理解档案、主动利用档案维护合法权益,让档案融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

2、健全机构,完善体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涉农办事处、村级档案管理网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办事处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成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党政办综合档案室专兼职档案人员、村书记或村主任等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农村档案工作,真正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强化管理职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备政治可靠、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其他专业干部为兼职档案员,建立村级档案工作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及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业务规范,不断促进和完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

3、加强对办事处、村档案干部的档案工作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将村档案人员集中到办事处,由区档案局的指导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授课,示范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也可由办事处经常组织他们到档案建档规范化程度高的村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4、强化收集,努力做好档案基础建档。农村档案是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工作历史面貌、村行政管理、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反映。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把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和上级机关有关政策性、指导性、业务性的文件,本村需要贯彻执行和今后工作具有查找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特别是办事处、村自己制发的文件资料,如村换届选举材料、村干部花名册、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田区划界定协议书、扶贫开发项目、土地承包、财务管理等材料,进行立卷归档。为确保资料完整,村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工作,每年及时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按时保质完成归档,确保村级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5、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涉及面较广,包括乡镇农科、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因此档案部门在抓好村级建档的同时,还应积极与涉农主管部门搞好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区农村档案工作实际,及时配套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文明乡镇、示范村争创,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等目标管理办法,使建章立制真正落到实处,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开展。工作中善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村级建档上,要采取先易后难的作法,以示范村、重点村、先进村为重点,先建档,树立典型,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争取先把架子搭起来,后充实完善,再实现逐步规范提高。

6、根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合理开发档案资源,注重实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2

一、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建后管理、长久运行机制情况复杂,统计困难。下面先简单介绍下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需要档案管理的几个因素。

1、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较分散

都匀市人口48.05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4644万人,全市农村共1000多个村民组,很多村寨除了集镇周边,都为单村或单个村组供水工程,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集中式供水自然寨300多个,分散式供水自然寨600多个,很难管理,时间长了有时施工人员可能连寨子名字都记不住。

2、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前几年实施的是乡镇及周边村寨的较大的工程,人口一般在2000―10000人之间,这几年实施的基本上都是十一五未解决的偏远的自然寨,人口一般在几十人到1000人之间,工程较小,难度不大,但是工程地点一般都比较偏远,有些离县城有几十公里,管理困难,有时候一个工程点含7、8个集中供水工程,而且高位水池离水源点2、3公里,去水源点一般都在深山老林,有时候连路都没有,统计非常困难。

3、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实施时间隔时间长,信息不容易掌握

我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都是5年规划,经过5年的时间各自然寨都不大不小发生了点变化,有时候是人口变迁,包括自然的从高山搬迁到平地较好的地方,有些是水库移民,有些是地质灾害移民,还有些是农村学校的并校,有些农村学校的消失,有些是城市发展改造向城市周边农村延伸,特别是都匀近来的棚户区改造,周边农村有几个自然寨都全部拆迁了,工程点不得已改点到其他的地点。所以工程地点、工程点人数都有变更,加大了统计难度,要清楚都匀市那些地方已经实施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哪些地方还没实施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而且这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如何,得逐一排查,心中得有一本图册。

二、农村饮水档案管理的一些经验及方法

目前都匀市已实施了300多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约900多个自然寨),所以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一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模式,方便以后工程的建设、管理及下一步的规划。

首先要给各个工程一个身份证,也就是工程唯一的编码,一个工程对应一个编码,方便工程准确快捷的通过编码将其找出。

其次工程档案要分批次装订,分部分排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量小、数量多,平均投资都在几万到五十来万之间,单个工程很难装订成一本,因为一个批次的很多程序都是一起走的,包括资金下达、方案审查、招标、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很好一起整理,也避免很多重复资料,所以推荐一个批次装订,但是在装订时要注意装订顺序,编好号,方便以后查找。由于各个工程档案在工程的整个建设期内归档,收归档案的时间较长,未避免档案遗失,要为每一个资料留出固定的位置,收的时候对号入座,不用每次都重新来排顺序。档案装订按照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档案管理,档案按年度分批次收档,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包括九部分,但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较小,结合本工程实际经验,只有其中的几部分,

1、工程前期工作文件材料(含项目投资计划、资金文件、批复、会审纪要、实施方案、变更设计及批复、法人建立文件、项目公示);

2、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材料(即各类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等合同及中标通知书);

3、施工文件材料(项目划分申请、

报告、及批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水泥、沙、石、钢筋、砼砂浆配合比资料、砂浆、砼试件检测报告、施工日志);4、监理文件材料(开工申请、开工令、隐蔽工程签证、中间报量、联合计量单、完工结算书及支付证书等);

5、工艺、设备材料(含国外引进设备材料)文件材料(管材合格证、设备合格证、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招标文件等);

7、工程运行管理资料(受益户统计表、移交清单、试运行报告、工程管护制度、管护协议、水质化验报告等)

8、财务、器材管理文件材料(资金支付资料、财务决算报告等);

9、竣工验收文件材料(建设管理报告、施工管理报告、监理报告、质量评定报告、审计报告等)

注:第六部分为科研项目文件材料,一般饮水安全工程都没有,所以不收编,各部分之间推荐用有颜色的纸张加以区分,用封面纸包好,棉线捆好。

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工程情况汇总表,以便查找方便。

最后平时注意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编号,尤其是工程编码的编号不要填错,注意细节处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档案使用频率挺高,最好不要用档案盒装,一是档案盒厚度固定,而资料厚度随时增加,资料厚度比资料盒小时,太薄的资料会弯曲变形,会打皱折叠,二是超厚档案盒挤占储存空间,所以推荐用硬壳纸当封面,用线捆扎封边,封存时记得取下订书针、订书钉等铁器,以免长时间存放锈蚀污染资料,资料存放处最好放置干燥剂,防止蛀虫。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的作用

归根结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就是掌握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大数据,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在工程建设阶段,方便建设的工程的管理,如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金支付管理。

2、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备完成各类检查、审计及迎接竣工验收。

3、在工程运行管理阶段,保留原始数据,才好掌握工程使用年限、移交工程情况、运行情况、出现的问题等,

4、在下一步的规划建设阶段,掌握好全市已有的饮水安全工程资料对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建设有指导意义,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漏建,查找发现的问题,改正,并在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提取经验教训。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农业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我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实况、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好务,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农业稳定与发展,帮助农民奔小康,是档案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整理料不断变化和受到损坏,档案的“寿命”是有限的,档案资料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对于农业档案部门和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档案损坏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现就纸质制成档案例材料而言,损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纸质制成材料的质量、纸质好坏、印刷工艺、写字墨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档案“寿命”,是纸质档案遭到损坏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档案保管条件也决定着档案存活的寿命,如环境、气候、虫害等外在因素。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生活资料。农村经济,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要推广先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业和农村档案,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记录了农村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凭证。

近年来,村级档案虽然实现百分之百的建档,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村级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的积累和归档工作还存在严重问题,比起其他门类或专业档案差距太大,我们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大多数是经验式管理,自讨方便,谈不上立卷标准、管理规范。个别的档案还存放在各业务部门个人手中,虽然乡(镇)村建立了档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档案门类不全,大多数是文书、会计、村民档案,要使农业档案真正为“三农”建设中发挥作用,非常有必要对农业、农村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农业和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农业和农村档案建立后,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内容有: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保管利用、人员素质等。1、建立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制度。农业和农村档案量大、面广、信息资源丰富,要想系统地管理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就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既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又要有档案室机构和档案人员,还要有业务基础设施完备的档案用房和用柜,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供应、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作物新品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都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对农业档案形成的时间、归档内容、归档份数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做到制度健全、标准一致、管理规范。2、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农业档案要围绕农村“三农”、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科技兴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经营、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减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鎏逑档雀飨钪氐愎ぷ髦行纬傻挠斜4婕壑档母髦置爬嗪透髦衷靥宓蛋覆牧辖行广泛的收集,对这些材料形成的用纸、用水,案卷的分类、组卷,各种目录的填写都要参照机关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务指导工作中作到基础业务建设要起点高、一步完善到位。3、农业和农村档案材料的保管条件。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对各单位、个部门、各专业户形成的文件材料通过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房、专箱和专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防范措施。

四、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好处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4

一、搞好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以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每个乡镇要至少集中上一次党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

2、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每个乡镇要至少挖掘一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典型并加以大力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对违法违纪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3、加强乡村两级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村村要设立廉政文化图书角,利用村部、文化休闲广场、有线电视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推进廉政文化下乡、进村、入户,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机制创新,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1、建立乡镇委派驻村纪检监察员制度。驻村纪检监察员由乡镇纪委初步确定人选后,经党委、政府同意后,报纪工委备案。驻村纪检监察员受乡镇纪委和纪工委双重领导,向乡镇纪委和纪工委汇报工作。纪检监察员的职责是代表乡镇纪委和纪工委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实施监督。

2、建立乡镇政府对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指导和监督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邀请驻村纪检监察员和包村干部参加,大额度的收支、工程项目安排计划等必须向驻村纪检监察员和包村干部报告。

3、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市农村村级民主决策制度》,遵循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实施、公开的“六步”程序,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进一步明确责任,探索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

4、结合落实市纪委《村级“两委”班子及乡镇涉农部门负责人述职述廉暂行办法》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全面推行农村基层“两述一考”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工资报酬、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与党风廉政建设专项考核紧密挂钩,实施一票否决制。

5、由纪工委牵头,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创建工作,促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落实。

6、完善乡镇党委、政府、村和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由纪工委牵头的村级财务乡镇互审制度,加大对村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

1、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抓好乡镇、基层站所和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市纪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2、强化财务管理。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银行帐户、银行存款、现金、债权债务、票据使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等制度。加强基层站所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各项财务制度,严禁设立“小金库”。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委托”制度,对财务管理混乱和财务关系长期不能理顺的村进行整顿。

3、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积极探索集体资产管理的新途径,规范开发利用。制定和完善村集体资产拍卖、转让、租赁等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资产评估、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公开结果。做好村级集体债务的清理和化解。

4、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乡镇招投标平台建设,完善小型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乡镇、村、基层站所的小型工程招投标行为,工程项目建设纪工委

全程监督。

5、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努力推进党务公开。按照《阜新市农村村务公开制度》的规定,逐步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和村务公开目录,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细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农村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乡镇、村和基层站所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乡镇、村和基层站所党员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完善干部任前谈话、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承诺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公布干部诺廉内容,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1、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坚决纠正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忽视协调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2、围绕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粮食直补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等落实情况。检查扶贫、救灾、救助等款物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和基金管理情况;检查农资产品质量和价格情况,加强对农资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禁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将支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和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3、围绕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和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土地执法,严肃查处乱占滥用土地、非法买卖集体土地的行为。

4、严防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落实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规定,实行涉农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严肃查处制售伪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依法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5

一、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过

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原义乌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于2003年11月开始筹建的,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全程指导下,历时近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了筹建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义乌市信用联社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后,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长吴蔚荣任组长,副市长王奎明、朱江龙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义乌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名业务骨干组建改革指导小组,指导、协调义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4月26日,成立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筹建工作,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市改制领导小组根据(国发〔2003〕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并结合义乌市实际,制定了《义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于3月12日上报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4月6日获得批准。4月27日,义乌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至此,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启动。

(三)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义乌市农村信用社于20*年2月10日开始清产。在信用社自查的基础上,聘请具有评估金融企业资质的金华安泰资产评估公司、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对义乌市农村信用联社和下辖农村信用社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清查。4月底,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并形成《义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清产核资报告书》和《义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净资产确认书》。经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信用联社和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三方确认,并通过金华银监分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的验收。

(四)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具体的筹建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筹建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批复书》关于同意组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意见,按照《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结合《义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方案》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可行性报告》等有关筹建材料。

二是召开原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4月下旬,义乌农村信用联社及所辖农村信用社分别召开原社员代表大会,并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审议通过取消自身法人资格,与联社及其下辖各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所有债权债务由合并组建后的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承继。(2)审议通过原信用社社员股金清理方案。(3)授权委托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向银监机构提出合并组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申请。

三是全面清理原信用社社员股金。对于原信用社社员股金,分四类情况处置:一是对愿意入股义乌银行的社员,自然人股将股金额增资至1000元、法人股将股金额增资至10000元,作为义乌银行的资格股。二是对不愿入股义乌银行的社员,股金予以同额清退。三是对既不愿增资又不愿退股的,将股金统一转入专户集中管理。列专户管理的股金,只享受分红,不享受股东的其他权利。四是以生产队名义入股的股金,原则上予以清退;不愿清退的转入专户集中管理。列专户管理的股金,只享受分红,不享受股东的其他权利。上述方案经联社及各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4月28日,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与各农村信用社联合公告,4月28日—5月10日,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股金清理工作。据统计,2003年末实际应清理股金24676户、5781.2万元,已清理21310户、5779.3万元,占应清理户数的86.36%、占应清理股金的99.97%,未清理股金3366户、19559.3元。

四是确定股金募集方案和募股对象,发起设立农村合作银行。义乌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严格设定入股条件,精心研究募股方案。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决定对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股金募集的全过程实行公开操作,即:公开增资扩股方案和增资扩股指标,公开符合条件要求申请入股的法人、自然人名单,在《小商品世界报》上进行公告,并由银监办事处、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组成入股资格审查监督组,负责对整个资格审查过程、结果进行全程监督。7月2日至7月9日,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对申请募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法人、社会自然人股金资格认定结果在《小商品世界报》上进行了公示。公示期满,经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资格审查监督组认定,符合募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法人股资格131家法人,社会自然人4749人,其中:重点客户1666人、非重点客户3083人。根据银监会意见,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以发起形式设立,符合募股条件的法人和自然人在自愿的前提下于7月14日前签订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发起人协议书》,认购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起人股份,自愿发起设立义乌农村合作银行。

五是及时上报筹建申请。上述各项工作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完成后,经浙江银监局审核同意,于8月4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报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申请,8月4日申请核准。9月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筹建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批复》,同意筹建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

六是完成筹建准备工作。筹建申请批复后,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立即开展各项筹建工作,向发起人募集股份,起草章程(草案)、股东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主要管理制度,选举产生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教育资源网点73家,其中1家营业部、38家支行、34家分理处,分别为营业部、宾王支行、长春支行、春江支行、梅湖支行、稠城支行、大桥支行、城中支行、江滨支行、商城支行、城北支行、城站支行、陈塘支行、福田支行、下骆宅支行、尚经支行、荷叶塘支行、江东支行、青口支行、九联支行、稠江支行、杨村支行、江湾支行、后宅支行、城西支行、东河支行、夏演支行、上溪支行、吴店支行、义亭支行、佛堂支行、赤岸支行、苏溪支行、大陈支行、廿三里支行、北苑支行、前洪支行、柳青支行、凯吉支行、香港城分理处、商贸分理处、长江分理处、广南分理处、徐江分理处、东江分理处、绣城分理处、锦都分理处、官塘分理处、鹏城分理处、湖门分理处、塘李分理处、新凉亭分理处、杭畴分理处、王阡分理处、畈田朱分理处、新世纪分理处、合作分理处、田心分理处、王宅分理处、塔山分理处、倍磊分理处、毛陈分理处、东朱分理处、毛店分理处、溪南分理处、巧溪分理处、联合分理处、楂林分理处、东塘分理处、华溪分理处、中新街分理处、群星分理处、城东分理处。

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拟配备高级管理人员名,其中董事长1人,监事长1人,行长1人,副行长2人;财务、信贷、审计部门负责人各1名,营业部、支行正、副行长78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配备从业人员864人,具有从事过1年以上金融工作的人员占98%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14%,大专学历人员约占60%以上,中专学历人员约占17%,中专以下学历人员约占9%。从业人员中,经济类专业从业人员约占23%,法律类专业人约占0.1%,计算机类专业从业人员约占0.6%,财会类专业约占28%,其中专业人员约占53%。

(五)拟定主要管理制度。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要求,起草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议事规则》、《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责》、《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职责》、《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办公会议制度(草案)》以及《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操作规程(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操作规程(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稽核工作管理规定(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员工聘任聘用管理办法》等主要管理制度,将分别在一届一次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上审议通过。

(六)制定了经营方针及发展规划。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坚持“质量第

一、稳健发展”的经营方针,进一步突出信贷支农这一工作重点,力争办成功能齐全、业绩优良、运营安全、服务优质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精品银行。具体目标是,至2006年末,总资产达到亿元,总负债达到亿元,存款规模达到160亿元,贷款规模达到115亿元左右,20*—2006年,分别实现利润1亿元、1.3亿元和1.6亿元,不良贷款分别控制在2.0%、1.8%和1.5%以内,农业贷款分别达到6.5亿元、8亿元和9.45亿元,占各项贷款分别为7.2%、7.8%和8.22%。经营方针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精神,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特别是能够充分保障支农信贷,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目的。

三、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义乌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先行试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银监会、省政府和省联社领导多次到义乌视察和调研,听取有关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提出了改革工作的时间要求,对改革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并对改革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意见。金华银监分局、省联社金华办事处对筹建工作全程予以深入指导、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对筹建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人大、政协、纪委也高度重视和支持,确保了筹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市财政、工商、城建、土管、税务、人劳、审计等部门对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在政策把握上给予积极地指导,为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二)积极稳妥、严谨规范。为切实把握改革原则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务院和银监会的规定筹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召开会议数十次,特别是增资扩股方案、股金募集方案和股东资格认定方案,在充分酝酿、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并向人大、政协作了汇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环境。重点宣传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义乌的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支持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宣传,各镇、街道,各部门对改革高度重视,广大原信用社社员和客户也对改革予以理解和支持,使信用社的业务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是积极做好开业准备。收集、整理、装订开业申报材料,于月日前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待银监会批复后,凭新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申领营业执照。并立即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开业。

二是抓紧完善机构设置。根据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管理职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调整”的原则,对分支机构进行适当重组,达到既确保安全经营、又促进业务发展的目的。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长期持久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三)试点工作目标: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完善管理养护制度,保障**市220.8公里县道、218.3公里乡道、1600公里村道完好畅通,为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创造经验,提供指导性意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试点工作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时间:4月7日—4月15日)。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管理养护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4月16日—9月底)。建立**市交通部门(公路管理处)和镇(办事处、管委)、村委会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县(市、区)两级财政、交通部门、各镇(办事处、管委)按有关要求落实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第三阶段:完善机制阶段(时间:10月1日-10月15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的办法,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事权清晰、工作责任明确的路政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时间:10月16日-12月30日)。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等行政、技术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指导、上下联动、运转有效”的原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养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县道、乡道、村道养护管理的具体机构,进一步明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机制(本次试点市级暂不设机构,由市局规划基建科和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负责)。

(一)市级机构主要职责: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筹集市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监管养护资金使用。审核、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下达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组织审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文件,监督检查全市养护工程的实施及工程质量;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组织技术交流和专业技术培训;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负责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二)**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管理;负责对县道养护员队伍进行管理;负责协调筹集、管理本行政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编制本行政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和养护工程技术方案,并按批复的养护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镇(办事处、管委)做好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组织抢修受灾的农村公路;依法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负责对镇(办事处、管委)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市农村公路管理处下设**营、米山、高村、侯家四个农村公路管理所。主要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县道日常养护管理,并接受**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的委托对**市全市14个镇、3个办事处、2个管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各镇(办事处、管委)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从现有镇级事业单位中解决,至少配备3名正式在编专职工作人员,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并按每2-3公里至少1人的标准成立养护员队伍。主要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落实日常养护人员;筹措乡道、村道养护资金,保证乡道、村道养护员工资足额到位、按时发放;提出小修保养建议计划,协助做好上级补助的养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及时发现、制止、举报损坏公路的案件,协助做好路政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

(四)各村配备农村公路养护员,原则上一村一人,村道里程超过3公里的,可设2名养护员。主要职责:具体负责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制止损坏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协助做好路政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资金筹措和管理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遵循“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资金主要来源如下:

(一)国家和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补助资金。按每年每公里县道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全部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

(二)市、县财政拨款。市、县(市、区)两级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同级财政收入的1-3%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达到3%。试点期间,**市财政除落实养护大中修工程配套资金外,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小修工程和日常保养。

(三)交通部门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及行政罚没款。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四)镇(办事处、管委)筹措的养护资金。

(五)其它渠道筹集的养护资金。

市交通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省、市补助资金和拖拉机养路费,各县(市、区)交通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县道养路员工资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按月发放,乡道、村道养护员工资由镇(办事处、管委)统一筹集后按月发放。小修保养资金按季度拨付至相应单位,大、中修资金均实行计量支付方式,分别由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拨付。市、县、乡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接受上级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五、养护工程管理

(一)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按照《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定额》规定,根据不同道路等级采取定额承包等方式,县道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统一安排,乡道和村道由镇养护管理机构统一安排。

(二)农村公路改建、大中修工程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根据资金情况编制建议计划,报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本着“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点面结合”的原则编制年度计划报省批复后实施。

(三)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行“四项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管养分离”,除30万以下的中修项目外,其余大中修工程宜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四)大中修项目完工后,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具备验收条及时进行验收。中修工程由县交通局组织初验,市交通局进行复验。大修工程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工程缺陷责任期为一年,质量保证金为合同价的5%。

六、路政管理

(一)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查处破坏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

(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路政执法的主体。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做好乡道、村道的路政管理,及时发现,积极制止、举报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及破坏路产路权的行为。

(三)农村公路用地应依法得到有效保证。农村公路用地为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1米的土地。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为农村公路两侧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四)农村公路的行道树砍伐更新,须按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批准。

(五)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采取各种方式,严禁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切实保护好路产路权。

七、监督考核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逐级考核制度,市、县、乡、村各级机构逐级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试点工作考核自5月初开始,每月进行一次,重点考核机构设置、宣传发动、资金到位情况,分项打分,排出名次,考核结果通过简报等形式定期,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

八、试点组织领导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7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历来为广大农村群众所关注,它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按照“两健全、三规范、一监督”的要求,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办法,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制不顺,出现多头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办法不规范;二是财务管理和监督不力,制度执行不严,资产流失严重;三是农村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素质偏低,账目混乱不清;四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稳定;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农村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

1.1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欠规范。

1.1.1集体资产、资源登记不全面,有的村干部对村财乡管有抵触情绪,自己花销不自由了就留一手,把应该登记造册的资产、资源留一少部分以备后用。有些资源闲置的时侯没有价值;没有被登记台账,也无法进入财务管理,一旦资源被开发利用就产生了价值而且价格的高低没有标准,非常容易造成资产、资源的价值的流失,更谈不上资产、资源的保值和增值。

1.1.2发包、租赁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制度虽健全,但并不遵守规章制度,在程序上不规范,不进行合同鉴定,合同条款不全,相关权利义务不明确等。

1.1.3不良资产比重大。农村集体资产中的呆账、坏账、死账不及时处理,应收款项滞留沉淀,收不回来,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存在财实不符的现象,虚增了村集体资产,造成账实不符失真的情况。

1.2票据管理欠规范。

村财乡管后,票据的领取、收回有专人管理,并对收回的票据逐联核对,理顺了票证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2.1票据使用不规范,没有按票据要求使用。例如,应用承包费专用票据而用了统一非营业性票据;

1.2.2报销票据欠规范,自制票据多,农村成为工程承包商、商店逃避税款的港湾。只要村上不开税务发票,就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村上为了少几个钱就不开正式的发票了。现在农村也存在客观现象,有的村经济差,一小商店、一些村上项目包给当地农民干确实没有税务发票。

1.3报销审批不到位。

1.3.1审批不够规范,报销票据注重合法性而忽视合理性。报销票据时,从手续上、内容上、都符合财务规定,但从村实际出发并不合理。例如,村有两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年却要报10吨煤款。筹资筹劳项目没有跟踪审计,它的工程量所需资金与报销金额是否合理很难判惭。

1.3.2收款不清,存在坐收坐支现象。一手交收款票据,一手交支出票据。

1.4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

1.4.1报账、记账不及时,村报账员拖拉,不注重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报账。当日的业务拖到下月,今年发生的业务,拖到下年去报。

1.4.2在新农村新形势丁,筹资筹劳制度的推行存在会计处理的模糊不清,需要进一步明确核算方法。

1.4.3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乡镇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没有单独的档案室,村报账员不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整理时间过长,涉农文件及其他各口的统计报表不全。电算化数据档案没有及时考贝,电脑一旦中毒,影响数据的档案的连续性。

1.5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不规范。

1.5.1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认真负责;

1.5.2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务知识,做表面文章;

1.5.3村干部用自己的亲信当小组成员;

1.5.4财务公开内容过于笼统不全面;

1.5.5财务公开拖拉不及时。

2加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

镇、村两级领导必须提高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序严格要求,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自身出发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镇村两级领导要提高集体资产监管意识,加强每一项资产、资源的管理,并针对不同的资产、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人账的资产、资源有变动的及时报到镇里,进行账务处理,对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必须经集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行集体决议,杜绝暗箱操作;对于没有上账的资产资源在产权转移时,通过有关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其价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走出重钱轻物的管理误区,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实施村财乡音制度以来,建立了十余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村级财务,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传票的传递、会计档案的归档等都要严格执行规范化财务制度,执照规范程序进行财务管理。

2.3强化财务、审计监督,加大惩戒力度。

审计监督是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力保障。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加强审计力度,时时监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重要的业务或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以内部日常审计为主,以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为辅。对问题票据绝不审批,对违法违纪人员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风险;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8)02-0049-04

本文是重庆哲学社会科学资金资助项目(2006-jj32)和重庆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农村近20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外部制度安排为农村经济发展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未达到预期制度效果,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率,反而是内生于农村经济中的民间金融更富效率性。这一现象使得管理层和理论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安排和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但现实中民间金融的风险又是不容忽视的,民间金融内在的制度缺陷和监管缺失使得民间金融的风险管理较之正规金融更为困难,一旦酿成大规模风险,后果也更严重。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表现及其防范措施,使得农村民间金融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服务功能发挥得更充分。

一、农村民间金融运作风险的现实表现

1.制度风险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根生于中国农业社会,尤其是合会的存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合会的一次次倒会都说明了这种存在了千百年的民间金融组织存在内在制度上的缺陷,制度风险伴随合会的始终,一旦出险,后果严重。改革开放后,合会在中国农村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从未间断过的倒会与崩盘。1984年,温州乐清县柳市镇的一个会系整体倒塌,卷入居民367户,金额110万元。随后的1985、1986年,抬会风潮席卷了乐清等14个县(区),会首通常以高息为诱饵,采用以会养会的方式,套取高额资金,最终的结果就是资金积累越来越多,风险彰显越来越大。抬会在坍塌之前数额达到12个之多,会金从1000万发展到4个亿,会脚人数达到20万之众。在此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零星小额的倒会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让人们重拾倒会记忆的是2004年福安标会的崩溃,本次共涉金额,据中国网的数据约为9个亿,在雪崩之前,流动资金数额为25个亿,相当于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10倍,银行流动资金的4倍[1]。合会制度构成上的总分会制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前必然出现会套会,层层下伸的类似于传销的运作格局,处于基座的会脚永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收益,以净输出人的角色供养层层的会首,直到崩盘的到来。合会的制度风险是内生的,是可以控制的,但无法根除。

2.经营风险

中国的民间资本经过20多年发展,已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农村民间金融的确切规模到底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但现有的民间金融数据足以说明民间金融已经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1/3[2]强。如此规模庞大的农村民间金融,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同样巨大。其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经营的非规范化,以合会为例,通常标会的利息没有上限限制,一般也不过问和干预中标者的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很多地区对会首参加会的数量没有限制,这种松散的经营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会员为了得会,投出没有依托的高标,经营风险陡增。若会首采用转放资金,赚取利差的方式筹措资金来源,便会形成潜在巨大风险的抬会。经营风险还表现为内部管理的松懈,多数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都没有合乎规范的内部管理条文和制度,已有的对合会的研究表明,多数与会者名册和会金发放记录中当事人姓名模糊,得会的时间没有明确记录,非常不利于倒会后的责任追究。民间金融的经营风险生成过程可以从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取缔中找到答案。农村合作基金会1984开始试办,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到1992年底,全国已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村一级11.25万个,乡一级1.74万个,分别占村总数和乡总数的15.4%和36.7%。1992年末筹集资金164.9亿元,年内累计投放资金178.5亿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65%和75.5%。但由于受到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干预,经营混乱,资金支出依据行政命令,而不是资金价值,最后又混有高息揽存,携款逃跑,造成严重亏损,在潜藏着的巨大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无奈下令关闭。

3.社会风险

民间金融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在没有针对性强的法律条文直接规范的情况下,此类的灰黑色金融交易行为,很容易引发社会风险。在合会崩盘和集资人携款逃跑时,常常伴随暴力收款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和他杀等解决矛盾的极端处理方式。1991年,宁波m县的标会达到高峰,参加标会的有178户,占84%,由于一些会首和部分会脚席卷标金潜逃,导致崩盘发生之后的自杀、他杀、斗殴此起彼伏,最后政府被迫参与清理标会,才终于使混乱的局面有所好转。2004年福安标会雪崩后,m县的悲剧重新上],与会者被卷入的资金在100万至600万之间,包括毕生的积蓄、亲朋借款、银行贷款、高利贷以及会款。安居新村的苏锦锋因妻子做会首而被砍数刀;会首郑美荣因被打伤住进医院;穆阳镇苏提村会首王希莲割腕自杀未遂;官村的会首苏玉影跳河自杀身亡。在福安市的街头巷尾甚至偏远的村镇,都可以看到公安局发出的通告:禁止采取威胁、恐吓、绑架、雇佣打手等非法手段追讨会款,禁止借机哄抢财物、实施打、砸、抢。2004年,宁海县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约有200起,占执行案件的30%左右。与合会相比,地下钱庄、非法集资所造成的社会风险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常涉案金额惊人,受损面广泛,造成被害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3]。

4.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小范围的农村民间金融行为,如合会、互助会通常道德风险较小,但各种形式的集资却隐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集资者利用信息优势,欺骗、蒙蔽投资者,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破产、自首或携款潜逃,因而,我国的法律规定向不特定的人群集资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的惩处。但由于集资者资金需要的紧迫,投资者受到高额回报的诱惑,非法集资事件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的案件包括:北京长城机电公司案、无锡邓斌集资案、山西璞真公司案、湖南富民公司案、辽宁新源公司案、山东江大荃馨案、吉林纳士塔案、河北孙大午案、沈阳万象生物养殖公司案、新疆德隆案、安徽蚌埠私立中学案等等。发生时间较近、影响较大的还有2005年的湖南长沙的中天行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1.715亿元和吉林新同舟公司涉嫌非法集资2.24亿元的两起大案。以上的集资案、诈骗案的形式各异,操作各不相同,其集资手段主要包括:发行有价证券;发行;出售物业、地产份额的处置权;推销产品提成;开展养殖、开发产品。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集资者一定会作出对自身有利的行为判断,理论上必然产生道德风险。所有集资案的最后结果都验证了这一点。

二、农村民间金融产生风险的原因

1.内在制度缺陷

金融制度的内在缺陷是产生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除了发展相对规范的民间银行和钱庄,制度建设相对规范,缺陷相对较少,其他民间金融组织,尤其是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制度缺陷是内在的和固有的,甚至是无法克服的。就合会而言,其在地缘与血缘中小规模发展,出险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发展为抬会,血缘和地缘的限制与规范便明显弱化,内在制度缺陷很快彰显。本文借用赵凡繁的分析模型,假设不存在策略性倒会,则会首不违约,会脚在得会前不会违约,得会后违约的概率为p,x■■为第k个会期第i个人的行为选择:0为违约,1为不违约,则有公式(1)和公式(2)。

p(x=0)=0k≤i或i=1pk>i且i≠1,(1)

p(x=1)=1-p(x=0)1k≤i或i=11-pk>i且i≠1(2)

合会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当会脚违约,既不出会金时,则由会首代为垫付。但现实状况是会首往往并不接受转嫁的义务,这是合会制度的内在缺陷。当有会脚违约,则会首的策略选择是完全不接受转嫁的义务,部分接受和完全接受三种。当会首完全不接受,即完全不垫付资金,则倒会有立即发生的可能。假设第k个会期无人违约的概率如公式(3),通过会脚后悔值的计算可得出第k个会期倒会的概率如公式(4),则合会结束。如果会首完全垫付会金,则合会会正常运转,理论上倒会的概率为0。现实的境况是会首通常选择的是不完全垫付的中间行为,风险介于两者之间。

pgo(k)=p(x=1)×∧×p(x=1)×p(x=1)×∧×p(x=1)

=1k≤21×(1-p)k-2×1n-k+1=(1-p)k-2k>2(3)

ploss(k)=0k≤2×[1-pgo(k)](4)

pwin=pgo(j)(5)

2.管理水平低下

民间金融组织管理手段简陋、水平低下是产生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管理表现为内部管理层次低、外部管理虚无化。从内部管理来看,农村民间金融管理表现为业务管理简单化,人员管理松散化。业务管理中常常采用口头约定的方式,特别是在亲属、朋友和乡邻间的友情借贷和低息借贷,只凭感情和表现,几乎没有任何手续。虽然这种简单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地缘、血缘厚重的积累和无法用货币衡量的高昂的违约成本作为依托的,是一定意义上的无为而治,但一旦金融组织扩大,这种制约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人员管理中对会首和部分已得会会脚的监督和管理松散,对会首组织多头会、会脚跟会数量都没有严格的限定,或者有规定但没有实质性监督,形同虚设。再者,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典型的家长制特征[4]。社会学认为家长制管理模式和方式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一般适合于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亲密关系的首属群体①。除了一部分友情借贷外,民间金融组织从严格意义的角度讲应该归入次属群体②,但在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中却明显存在类似于家族企业的家长制管理。一般而言,家长制管理方式在企业创业初期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殊阶段是较为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模式。但金融活动的风险远大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当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增大,需要制度随之变迁之时,家长制管理模式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家长制缺乏权力制约。是以人治为核心,讲究绝对服从,家长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下属的职权是由家长赋予的,家长拥有随时更改下属职权力的权力。很显然,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只是部分权力的人,而不是分权制下的权力所有者。组织的大政方针都由家长决定,经营运作必然过分依赖于家长的经验和权威,这种缺点很不利于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的导入,几乎可以认为是完全对立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不适应对复杂环境的驾驭,极易造成决策失误。由于家长权力的无上地位,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即使有成员发现决策中存在偏差,管理中存在问题,在家长制管理模式下,修正的量和质均存在打折扣的现象。虽然2005年,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态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但农村民间金融真正意义上的合法化,还有待时日。这种没有合法地位的金融形式或金融组织长期处于体制外畸形发育,金融当局无法将其纳入监管的范畴,政府也无法准确掌握其规模,形成了外部管理的虚无化[5],没有外部监管的经济体能够有序运营和顺畅发展是不可能的。

3.法制约束弱化

法制建设滞后、执法不严是产生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我国法治建设滞后尤其是金融法律和法规的滞后促成了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生成和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法制约束弱化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规范农村民间金融运作的专门法规或法案。以合会为例,对于合会的倒会损失和会首、会脚的潜逃和财产处理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款,一般援引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处理,但由于合会的合同一般都很不规范,追究责任有一定的难度,在减少受损者的损失中表现出严重的功用不足。二是金融案件执法难。执法者不是以法律为依据,而是以利益、关系为准绳,超期办案,量刑时避重就轻的司法腐败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干预司法,也使执法偏离轨道。部分案件执法者对民间金融组织运作规则和具体操作缺乏认识,不能正确界定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不能很好地甄别犯罪。

4.政策环境制约

高压的政策环境是农村民间金融产生风险的直接原因。农村民间金融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歧视和打压,处于非法经营和地下发展的态势,承受巨大的政策风险。为了追求利润和收益的最大化,使得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模式对高额回报的要求更高,势必产生更大的风险。2003年,温州9家民营企业组建了中瑞财团,该财团计划成立建华民营银行,为财团的实业融通资金,在业务开展上准备朝混业方向发展,拟开办信托、保险和证券等业务。当地政府认为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会酿成巨额风险,使得刚起步的项目被迫搁浅,可见民间金融的生存环境是相当艰难的。2004年,央行的数字显示浙江、福建和河北的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为550亿、450亿和350亿,相当于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15%~25%,如此巨量的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是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人为的刻意压抑,并不能改变资金作为稀缺的资源进入金融业的本质,只能导致其在地下畸形或隐形发展,这会产生额度更大、影响面更广的风险。

三、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选择

1.民间金融合法化

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压制政策和非法性界定使得这种根生于农村的内生金融形式长期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产生了严重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是规避和降低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一是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民间金融中的合会、银背与部分钱庄是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业务中的有力补充,一定额度范围、利率范围内的集资对于农村居民、农业企业和农户在积聚生产资金、消费资金中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应忽视,认定凡是非正规金融都应当打压和取缔是不合时宜的和错误的。二是规范民间金融业务。允许民间金融行为在给定条件下合法存在,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严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可以效仿台湾,在法律条文或法规条款中通过利率和资金规模两个指标界定合法与违法[6],原则上用民法加以保护,尤其是在发生贷款违约纠纷情况下。

2.探寻民间资金出路

要化解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为巨额的民间资金寻找出路是当务之急。一是组建民营银行。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及个体农户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在服务对象上不需要过多地政策规定,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对接。二是参股商业银行。政府应该在商业银行的股份改造和增资扩股中给予民间资金和外资相同的待遇,为民间资金提供同等地位的政策环境。在当前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状况下,内资参股商业银行的正外部性远远大于外资参股。三是注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农村的职能弱化日益明显,资金结构、资本规模、业务能力和内部管理都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民间资金的注资,改变其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现状,进而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建设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机构,既优化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又分散了积聚的民间金融风险。

3.加强正规金融资金注入力度

一是建立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主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也可以通过对实质上已经商业化的,资产负债比相对较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造来完成。2006年12月,银监会提出组建乡镇银行的政策意向,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推进无疑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二是整合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效仿法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信用合作社和联社实行民有化管理,享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总社向农业部负责,性质界定上为国有,这样既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也有利于与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运作现状相衔接,减少改革的震动。三是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中央政府与货币当局应该尽快出台可实施的政策,允许政策性银行以农户为服务对象,对扶贫和庭院经济注入资金,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加大农业政策性银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委托贷款的方式向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

4.加强金融外部监管

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需要强有力的外部金融监管作依托,否则可能产生制度变迁中的更大风险。一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分析民间金融组织和业务操作的特点,本着尊重产权和资金自由的原则,强化信息披露、严厉打击信息造假,保证投融资双方能够做到自主决策。二是监管方式以引导为主。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小额零售,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监管中应该主要以政策引导为主,过分地干预将破坏民间金融固有的经营特色。政府主要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引导和鼓励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司法监管。民间金融的业务操作和运转模式看似简单,实质上各种不同组织的内部管理和相互制衡的规则千差万别,要参照商业金融的监管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民间金融的监管重点在于通过立法、执法,达到顺利民间金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兴元.东南沿海神秘地下金融组织合会调查[a/oL].

finance.省略/g/20040524/1113774702.shtml.赵凡繁.合

会的风险分析及对策[D/oL].上海交通大学.

[2]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3]赵凡繁.合会的风险分析及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3.

[4]江曙霞.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m].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樊纲.建立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n].中国经济导报,

2001-4-21(B2).

[6]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变[J].财贸经济,

2003,(3):91-94.

onRisksofpopularFinanceinRuralareas

ZouXinyang,wangGuibi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历来为广大农村群众所关注,它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按照“两健全、三规范、一监督”的要求,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办法,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制不顺,出现多头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办法不规范;二是财务管理和监督不力,制度执行不严,资产流失严重;三是农村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素质偏低,账目混乱不清;四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稳定;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 农村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

        1.1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欠规范。

        1.1.1集体资产、资源登记不全面,有的村干部对村财乡管有抵触情绪,自己花销不自由了就留一手,把应该登记造册的资产、资源留一少部分以备后用。有些资源闲置的时侯没有价值;没有被登记台账,也无法进入财务管理,一旦资源被开发利用就产生了价值而且价格的高低没有标准,非常容易造成资产、资源的价值的流失,更谈不上资产、资源的保值和增值。

        1.1.2发包、租赁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制度虽健全,但并不遵守规章制度,在程序上不规范,不进行合同鉴定,合同条款不全,相关权利义务不明确等。

        1.1.3不良资产比重大。农村集体资产中的呆账、坏账、死账不及时处理,应收款项滞留沉淀,收不回来,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存在财实不符的现象,虚增了村集体资产,造成账实不符失真的情况。

        1.2票据管理欠规范。

        村财乡管后,票据的领取、收回有专人管理,并对收回的票据逐联核对,理顺了票证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2.1票据使用不规范,没有按票据要求使用。例如,应用承包费专用票据而用了统一非营业性票据;

        1.2.2报销票据欠规范,自制票据多,农村成为工程承包商、商店逃避税款的港湾。只要村上不开税务发票,就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村上为了少几个钱就不开正式的发票了。现在农村也存在客观现象,有的村经济差,一小商店、一些村上项目包给当地农民干确实没有税务发票。

        1.3报销审批不到位。

        1.3.1审批不够规范,报销票据注重合法性而忽视合理性。报销票据时,从手续上、内容上、都符合财务规定,但从村实际出发并不合理。例如,村有两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年却要报10吨煤款。筹资筹劳项目没有跟踪审计,它的工程量所需资金与报销金额是否合理很难判惭。

        1.3.2收款不清,存在坐收坐支现象。一手交收款票据,一手交支出票据。

        1.4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

        1.4.1报账、记账不及时,村报账员拖拉,不注重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报账。当日的业务拖到下月,今年发生的业务,拖到下年去报。

        1.4.2在新农村新形势丁,筹资筹劳制度的推行存在会计处理的模糊不清,需要进一步明确核算方法。

        1.4.3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乡镇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没有单独的档案室,村报账员不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整理时间过长,涉农文件及其他各口的统计报表不全。电算化数据档案没有及时考贝,电脑一旦中毒,影响数据的档案的连续性。

        1.5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不规范。

        1.5.1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认真负责;

        1.5.2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务知识,做表面文章;

        1.5.3村干部用自己的亲信当小组成员;

        1.5.4财务公开内容过于笼统不全面;

        1.5.5财务公开拖拉不及时。

        2 加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

        镇、村两级领导必须提高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序严格要求,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自身出发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镇村两级领导要提高集体资产监管意识,加强每一项资产、资源的管理,并针对不同的资产、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人账的资产、资源有变动的及时报到镇里,进行账务处理,对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必须经集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行集体决议,杜绝暗箱操作;对于没有上账的资产资源在产权转移时,通过有关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其价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走出重钱轻物的管理误区,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实施村财乡音制度以来,建立了十余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村级财务,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传票的传递、会计档案的归档等都要严格执行规范化财务制度,执照规范程序进行财务管理。

        2.3强化财务、审计监督,加大惩戒力度。

        审计监督是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力保障。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加强审计力度,时时监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重要的业务或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以内部日常审计为主,以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为辅。对问题票据绝不审批,对违法违纪人员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农村小学常规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的不断深入,而村级档案作为记录新农村实际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开始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农民的民利和物质利益做出有效维护,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管理在农村的重要性

村级档案不仅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还是我国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农村各项工作多年发展情况的重要见证。村级档案主要包括了民主选举、农村党建、经营承包、村务公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全面的记载了农村地区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村级档案的收集也应当以上述讲解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为重点,以此为更新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党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关村级档案的材料收集不健全,归档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级档案中只有一些由上级所下发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等,且这些资料的时间也基本都是最近几年的,无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定的现实保障。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首先,我国负责档案行政管理的部门需要通过深入调查来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成立市/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个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而各级管理小组也需要将村级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将分管档案工作规划到每个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中。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档案管理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通过划定档案归类范围和保管期限的方式,尽量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行政部门日常工作中,对其管理内容进行部署、管理效果和水平进行检查与考核。为了确保这一管理策略的实效性,政府部门可以先在一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管理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通过总结其管理经验的方式,在各个地区推广。其次,强化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村级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最后,我国各个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其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档案管理效果的初步检验,确保辖区内各地区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在辖区内形成完整、连贯的档案管理工作网。此外,对于我国针对村级档案管理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确保其能够自上而下逐级传达、贯彻落实;而对于基层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一工作网络由下而上的提出,由各个上级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解决,以此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科学规范的展开。

(二)施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其“一步到位”的系统化档案管理体系,对该地区的所有村级档案施行集中管理;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经济发展过于平稳的地区,则应当先提出村级档案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基本管理设置的配置。而后在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创造各类对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对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贫困山区的农村,不仅不能够提出过高的档案管理要求,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其足够的照顾。在管理村级档案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机构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才可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层级管理体系和网络,才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从而为我国建设新农村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档案天地,2012(12):43-44.

[2]王赛春.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档案天地,2016(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