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学教育与管理十篇中小学教育与管理十篇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9:23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1

中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十分重要,把人本理念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来,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结合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本管理; 中小学教育 ;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育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1]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中,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本管理切实体现了这一点,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身体、心理、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管理制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和学生缺乏人性关怀,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人本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束缚,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提高对教师的生活工作的关心程度,大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2.有利于教学氛围的和谐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不断渗透人本管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整体呈现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的教育氛围。

3.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中,关注师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学、焦虑、冲动甚至极端行为,教师因为工作压力也会出现烦躁、抑郁负面情绪,对于学习与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运用人本管理,切实关心教师学生,给予人文关怀,主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开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管理理念,需要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措施,真正地做到人本管理,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1.树立人本观念

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有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都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地了解人本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外在表现,要切实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其次,学校各层级教师领导要加强沟通,对人本管理形成和谐一致的看法,制定出统一、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管理教师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建立健全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3]首先要发扬民主精神,建立教学制度,要使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做到决策科学透明,充分维护师生利益,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制度。其次,制定学校具体规章制度,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的工作发展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性管理,保证规章制度的规范、合理、科学。最后在制度中注重人本理念的体现,要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发展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环境。同时,在教育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认真监督,及时修改,做到灵活运用。不合理的制度要及时淘汰,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促进人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实践

教育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人本管理的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加强实践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人本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教师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培训,发挥各自的岗位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其次,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提供师生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提高师生的责任心与自我约束能力。最后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能力,端正学习与工作态度,自觉维护学校管理制度,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这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适应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对人本管理的应用,对师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英国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朱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卫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0.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2

关键词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05-04

1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服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的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加投入,江西省的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大批设备器材配备到学校,相应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装备资产管理的手工化记账方式造成数据缺少、不系统、不准确,甚至自相矛盾等情况时有发生,每年上报资产数据做着大量的高成本、低效率、重复性的工作,影响各级领导决策和各项具体装备工作的实施。同时,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由于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没有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益低下的状况普遍存在。

2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江西省的教育装备投入当年就迅速增到了2.4亿。以教学仪器装备为例,有物理、生物、化学、音乐、体育、美术、小学科学七个学科的教学仪器设备共计2145种,包括小学科学实验室、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共六种功能用房的建设。

2010年度的项目学校就有2141所,如此多的学校上报2145种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如果沿用之前的方式上报纸质计划,仅采购计划的汇总和管理就是个巨大的难题,而且很难保证高效且无差错。为此,我们专门定制开发了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软件,该软件实现了基于web环境B/S结构下的省、市、县、校四级采购管理平台,县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软件分配好项目校的预算采购金额,项目学校在软件控制的预算里按学科采购目录按需申报计划,上报成功后由市级教育部门负责审核,最终汇总到省级管理部门。应用这款软件,我们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全省的采购计划清单。

除了实现采购计划的汇总,该软件可实现以下三个功能:一是针对供应商的合同管理和验收管理,即为中标商提供准确的项目学校、货品数量和联系人方式,以及统一格式的验收单和结算单;二是针对管理部门的查询功能,即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实时查询项目学校的装备现状和各级部门的预算资金和实际节余资金情况;三是实现了针对学校的初步资产盘点功能,支持手动输入该校的装备资产,提供采购项目到货自动新增入库。

如某校2010年申报采购两台钢琴、三台手风琴的采购计划,经上级管理部门统一采购后分发到校后,设备管理员可以轻松查询到中标的物品型号、品牌和其他参数,验收合格后点击“入库”即可自动新增至学校设备资产。

2013年,江西省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图书专项采购的同时,还配套了相应的Unilib图书管理软件给各项目校,要求中标厂家在各县举办了关于Unilib图书管理软件应用、以及专业图书的编码、录入、借阅以及日常管理等实用知识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全省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存在的问题

1)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省、市、县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是教育装备队伍中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二是全省上万所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和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前者是负责采购、货物分发和支付结算,而后者代表终端用户,负责接货、验收和货物入账。

由于历史原因,第一类人员平均年龄超过35岁,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队伍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科班出身比例不高,造成管理队伍整体操作电脑水平较差。再来看全省教学设备管理员(包括图书管理员)的人员构成情况(表1),可以看出设备管理员大多数都是兼职,学历整体水平也不高,高级职称人数更是占比少。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管理员的学历、职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装备资产管理的传统的手工化记账方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易出错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但是要想实现教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除了针对项目需求定制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外,更需要参与管理的人员具备熟练操作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技能。

2)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13年,我们联合软件开发商升级了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V7.0,经过三年多的大力推广,有效地规范了采购计划上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该软件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仅可满足装备计划申购工作需求,仍无法系统性地完成装备资产日常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站建设等方面工作。装备管理手段仍然没有实现由传统到信息化的全面转变,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依然存在,而且教育部也有相关的统计上报软件(但没有设立学校账号),每年县级教育部门也要上报教育装备资产数值总数,容易造成重复工作、数据口径不一的情况。所以必须仔细研究,认真调研,提供既可兼容教育部软件,也符合我们具体省情的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另外,当前《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有关装备数据仍暂存于软件商提供的服务器之中,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存在隐患,迫切需要依托自身的硬件设备建设投入,解决装备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硬件环境问题。

3)缺乏配套的管理激励机制。有了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只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关键还在于各级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用于实践,善于实践。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装备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切实消除对信息化应用的抵触情绪。

实践表明,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仅靠下发文件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图书管理、教学实验日常管理这种琐碎的日常工作,如果习惯了传统的简单化的手工记账模式,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来采集过程数据,刚开始都会碰到障碍。这个时候一要有专门的客服热线来解决基层管理员的疑问,二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来表彰优秀的学校设备管理员,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动广大农村学校的装备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

3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在正式开发、升级信息管理平台之前,管理部门要通过详尽的调研,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开发建设覆盖“省、市、县、校”四级具备整体可扩展的网络管理平台,对原有的相关的系统数据要充分整合兼容,科学规划,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合理建配教育技术装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鉴于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可采用硬件设备自购,软件系统对外招标的模式,借助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实行软件的定制与开发,软件平台的功能模块也可根据需要分年开发,逐步投入。但是数据库的存储一定要在自有硬件设备环境内,确保数据安全性与稳定性。

模块分层管理,推出可视化数据的精细管理在系统内容定制上,笔者建议以子模块的形式开发以下几个内容平台(如表2所示)。

一是面向学校用户开放的装备日常管理模块,学校设备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用账号登录,实时登记和更新各学科教学仪器数量、各功能用房面积、图书册数等基础数据,实现动态的教学仪器新增入库、报损报废、各班级借用归还情况以及形成学校装备类设备资产统计表。

二是面向省、市、县装备管理部门用户的装备计划采购模块,可以将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上级部门还可以方便地监管下级部门的专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三是面向学校实验管理员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采集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课和教学仪器的配置管理数据,形成实验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对中小学有关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各类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四是面向省级教育部门的统计分析模块,通过全省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管理用户可以查看所辖学校或市、县离装备标准的缺口数和缺口金额,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测算标准。

五是面向全体教育装备人员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模块,通过平台公文、通知和实现邮件来往和公文流转,同步更新针对潜在供应商的网站门户信息,提高日常行政管理效率。

以上五大模块建成,整个教育装备管理的关键数据将全部信息化和可视化,依托一体化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平台,可以逐步实现装备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注重软件应用培训,提供立体化的系统响应机制一套好的软件成功推广的关键在于培训,培训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软件功能、操作规范和升级维护几个方面来设计,重点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针对新开发的教育信息管理软件,先是要印制面向省、市、县、校的四种不同类型客户的软件操作说明书(用户手册),列出软件功能操作的流程示意图,还要列出常用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是要建立专门的诸如QQ用户交流群和客服支持电话,及时解答用户在使用软件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分级培训制度,即省级负责给市级培训,市级负责给县里培训,县里负责给学校基层管理员培训。也可以直接由省级部门选点对项目学校实际操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培训,通过现场操作和演示的这种现场互动式教学培训,可以更好达到预期目标。

管理部门应专门针对教育装备项目管理信息化培训成立培训档案,保存每次培训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人员名单、培训资料和图片。最重要的是完整的记录参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软件不能一次到位的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有些潜在需求和问题会在用户的实际操作中才能被发现,因此,记录和整理用户反应的软件功能、操作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为软件的下一次升级提供改进的依据。

建立考评机制,强化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全面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措施在于强化意识、加强领导。所以必须成立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组织推动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装备站。各市、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考评办法,并将其纳入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评估细则。省教育厅应组织专家人员对各地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先进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引导各地对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确保我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8).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3

摘要:考察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与特点。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包括职业目标、追求发展、社会交往和离职倾向等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因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教龄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生涯管理的职业目标上、学校类型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上、学校所在区域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来自不同教龄、学校类型、学校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生涯管理上表现出差异性。初中、“职初期”和“职业挫折期”及村镇教师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关注点。

关键词:学校体育;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体育教师;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063-04

Researchon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of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alof

physicalteacherinprimaryandmiddleschool

ZHenGQi,SUnJing-jing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

abstract:Byusingthemethodofdocumentary,investigation,interviewandquestionnaire,thisarticlemakesresearchonthe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of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ofphysicalteacherinprimaryandmiddleschool.theresultshowsthat: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ofprimaryandsecondaryphysicalteachersconsistofprofessionalobjective,seekdevelopment,socialassociationalandleaveofficeinclination,andamongthefourfactorsexistsignificantlyinterrelated.Schoolagehadsignificantlydifferentinprofessionalobjective,schooltypehadsignificantlydifferentinprofessionalobjectiveandseekdevelopment,schoolregionhadsignificantlydifferentinseekdevelopmentandleaveofficeinclination,andprimaryandmiddleschoolphysicalteacherscomefromdistinctschoolage,schooltypeandschoolregionhadsignificantlydifferentin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al.Juniorhighschool,earlydaysandfrustrationdaysofprofessionalandteachersofvillagesandsmalltownswasfocusin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al.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self-professionaladministrational;physicalteachers;primaryandmiddleschool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倍受教育界的关注。迄今,人们对生涯的理解是由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nCDa)所给的定义,即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1]。“职业生涯”与生涯相伴而生,职业生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从具备从事职业劳动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开始从事职业劳动,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的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则是指个人直接从事职业劳动的这段时间,其上限起始于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它是个人从事社会工作,扮演社会分工角色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个体、职业、时间、发展和动态几个本质含义。教师职业生涯则是指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就是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对象,探讨如下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内隐结构、不同特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和特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的个人特征、任教学段、学校所在区域、学校层次等因素,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了14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得到有效样本838名,其中男589人,占样本总数的70.3%;女249人,占样本总数的29.7%。小学教师为182人,占样本总数的21.7%;初中教师为180人,占样本总数的21.5%;高中教师为387人,占样本总数的46.2%,其它学校为89人,占样本总数的10.6%。教师样本平均年龄32.5岁,平均教龄为10.2年。

1.2研究方法

为获得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状况的全面信息,除了与教师深度访谈外,还进行了以“您为了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主要有哪些想法和做法?”为主题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综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初步编制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该问卷包括4个部分:个人信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影响因素。前两部分根据个人情况来填写或选择答案,后两部分采用Likert(利克特)式5点选项来作答。对问卷中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题项,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是理想的。问卷采用了同质信度分析,其同质信度Cronbach(克伦巴赫)系数为0.887,问卷4个因子的同质信度Cronbach系数分别为0.864、0.769、0.716、0.668。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因素结构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经极大方差旋转后得到因素负荷矩阵,研究发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的20个题项中,其中Q11“我的工作业绩得到家人肯定”和Q16“同事对我的工作成绩评价比较高”两个因素出现高载负荷,且不易解释,删除这两个变量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碎石图”提示,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57.4%。

从各项目的因子载荷与因子方差贡献来看,本问卷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内容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各因素的内涵如下:

因素1“职业目标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后,根据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及为实现它所采取的行动及策略,并适当地表现出个人的成就使其感到快乐的程度和令人满意的工作行为。如“我对体育教师职业感到很满意”、“体育教师职业很理想,我不想放弃”、“体育教师职业为我拓展了机会”、“我设定了职业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使我感到快乐”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鞭策力,提高工作的参与程度和工作绩效,有利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实现奋斗目标。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行为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首要环节,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素2“追求发展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及其行动上。如“我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培训”、“我经常阅读体育专业杂志与书籍”、“我十分重视提高与教师专业有关的能力”等。从职业生涯管理来看,职业生涯发展,就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2]。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个人必须与组织相互配合,个人必须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与发展。终身学习,渴望发展,在现实中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更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素3“社会交往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如何对待与处理组织、领导、同事等资源的关系,如何获取组织的社会支持。如“我经常与学校有重要影响的人交往”、“随着工作进展我喜欢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提升时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工作中再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那一刻是正常现象”。社会交往或社会关系可谓是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微观因素,但它却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注重这种关系,表征了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高级阶段和水平,有利于教师自我职业生涯潜能的储备与发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3]曾说:“在一个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集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的、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素4“离职倾向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不称职、低效、倦怠乃至离职的行为和现象。如“我想改变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我经常反思体育教师职业是否适合”等。离职可谓是职业生涯中的正常环节,通常包括退休和跳槽两种情况。离职倾向多属跳槽情况,包括组织内的变换职位和行业。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离职和兼职的现象较多,固然有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和管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2不同特征的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

为了研究方便,往往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将这些阶段按先后次序加以组织,便构成了教师的成长周期,它实质上体现的仍然是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课题在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时,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龄分为6个阶段。表1显示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4个因子的相关情况,4个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因此,将其作为多个因变量,并把教师的不同特征作为自变量(教龄、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区域),采用单因素多变量统计分析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和特点。表2~4显示了不同教龄、学校类型、区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各因素的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龄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职业目标上、学校类型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上、学校所在区域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上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当检验发现在某一因变量上统计检验显著,则需要进行事后两两比较。其差异与特点分析如下:

1)不同教龄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从教龄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因子上。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表明,入职初期(1~3年)与成长期(6~10年)、职业挫折期(11~15年)的教师差异有显著性;能力建构期(4~5年)与职业挫折期(11~15年)的教师差异也有显著性。其特点是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挫折期的教师在职业目标确定上已显著低于入职初期和能力建构期的教师。从不同区域的不同教龄教师来看,县城(含县级市)教师较为平稳,而城市教师表现出缓慢下降后的提升的趋势,而在村镇任教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入职5年后基本处于下降趋势。

2)不同学校类型教师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从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看,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因子上。事后检验表明,在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管理上,小学体育教师好于初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自我管理最差,其他学校体育教师均好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不同学校类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管理的最主要特点是小学教师随着职业生涯发展,当通过了“职业倦怠期”(11~15年)后,又有平稳的回升,而初中体育教师随着职业生涯发展其目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追求发展因子来看,城市教师好于县城教师,小学教师好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在追求发展因子上均低于其它学校教师,尤其是在“职业倦怠期”(11~15年)。

3)不同区域教师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从不同区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看,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两个因子上。从追求发展因子来看,任教于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显著好于县城学校体育教师,县城学校与村镇学校体育教师差异没有显著性;从离职倾向因子来看,村镇任教的体育教师显著的高于县城体育教师,而任教于县城与城市的体育教师在离职倾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离职倾向的“高峰期”出现在“职初期”(1~3年)和“职业挫折期”(11~15年)[4-8]。

3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包括职业目标、追求发展、社会交往和离职倾向等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4个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存在。教龄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生涯管理的职业目标上、学校类型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上、学校区域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来自不同教龄、学校类型、学校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表现出差异性。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树立教师职业生涯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建议教育部门在组织层面特别关注初中体育教师、“职初期”与“职业挫折期”及村镇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开展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各类教育师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杰弗里H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管理[m].王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3]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2.

[4]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10:57-60.

[5]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13.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thomasRGuskey.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方乐,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1-29.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4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小学教育是基础基于,教学内容简单,因此,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的文化程度不高、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教师培训,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由于教师收入稳定、职业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的危机意识往往不强,不想改变现状,上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

2、小学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虽然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已多时,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不能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学生评价标准。教育管理不能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被动管理面,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小学教育管理方式落后

首先,小学教育管理的制度落后,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少学校加强的教育管理,但是制度没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依然采用以前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增加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学校根据教育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方案,但是很多小学并不重视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将应试教育作为管理的标准模式,教育管理方案流于形式;最后,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往往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不能做到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造成管理的疲惫,管理效果不佳。

二、解决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虽然是教育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设立高的准入门槛,学校在招募新教师时要考查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考查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考查个人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规定教师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对教师及时传达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的质量。

2、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以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必须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才能使得学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立足之地。因此,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完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

完善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丰富教育管理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到“药到病除”;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制定新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情况,定制更加科学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区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多元化、综合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给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后,学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管理制度,让教师的管理有依据有尺度,通过制度来进行教育管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5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教学事业中的重要体系,学校加强教育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阶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管理是人们的一n社会行为活动,其中人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学校,主要的人员组成是领导、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是其余成员的服务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以,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改革传统的、固有的师生管理模式,激发他们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的热情。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合理的、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促进教育模式的全面转轨,培养并增强教育事业的整体活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劳资之间分配不均。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实施的是工资制、课时制度,教师的工资与讲课的课时是有关系的,这对提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升。但是仅仅将授课数量与教师工资结合在一起,是非常不科学的,将教师的工作简单的规划为自己完成多少工作,将教师的工作简单化,没有结合教师教书育人的特点,教师逐渐失去了对教学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品德得不到发展,并且利益心、物质心、功利主义越来越严重,教师的资源并不会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

2.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领导体制的变革,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主要的领导体制就是校长负责制。这种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校长手中没有实权的现象。根据当前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特点,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办学方案、目标、管理策略、管理方式等等,身上承担的责任比较大。校长负责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但是也有其不科学性,校长自身负责,校长权力过大,没有权利监督机制,校长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没有办法制约权力的欲望。校长绝对的权力没有办法产生民主的管理气氛,没有办法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需要加强对校长负责制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进行创新。我们国家教师的聘任制度一直实施到今天,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终身制、能进不能出等传统的人事制度依然实施到今天,这将制约教师聘任制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教师的聘任制度任重而道远。因此,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需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其的改革,实现管理作用、教育效率的统一。

三、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做到以人为本,实施自主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要将人作为管理的根本与核心。“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体系中,学校要坚持学生为第一的原则,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理念,教师需要关心每个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道德、品质等等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发展,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更好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学校教育的网络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发展方向、教育政策、师资建设、教学设施等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长久以来,学校是人们接受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网上的学校与教学活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环境已经大大的改善了学习的环境与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加强网络教育,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拓展学校教育的内容,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体制的有效性。

3.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监督机制。教育教学是基础活动,制度是保证教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举措,监督是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必须要拒绝腐败现象。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惩罚可以增强制度实施的说服力,制度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可以彻底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同时,要建立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与监督机制,拥有监督队伍,明确监督制度的责任,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进行下去。

4.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在当前校长负责制下,学校管理需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因此需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现代化的学校管理理念认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要从教育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让学校教育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惠娟.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科学化;人文化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52-01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农村小学而言,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学校健康运行、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1.小学科学化与人文化管理的分析

文化一词最初来源于"观平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句,意思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人文"因素纳入到教育的参考范围内。

1.1小学的科学化管理。小学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终身发展为基本的考虑因素,加大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小学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始终坚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的日常教育给予科学的指导。在努力实现小学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加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给予具体的指导、评价与监督,以实现对学校日常管理的具体化指导。对于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则要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确定学校更高效的管理措施。

1.2小学的人文化管理。小学教育管理的人文化模式,要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目标和宗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而健康发展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要求广大教职工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人格魅力、崇高品质的培养,对教职工开展一定的文化教育,以提高教职工服务于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落实小学科学化与人文化管理的措施

2.1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2.2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激励广大的教师努力地工作,是保障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任务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分工不分班,促进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2.3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要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系统。学校必须对管理层以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道德情操等进行经常性评估,评估系统要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2)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小学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即使是学校的管理层。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们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缺陷,而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

3.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

重视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针,结合理论上研究课,逐步建立并完善三级教学与研究网络,由校级中心教学与研究组设立并指导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全校区设立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综合学科中心和年级教研组,以集中推广中心教学与研究小组成果。在每一学期开始的阶段,校中心教研组都要集中教师设立并开展各阶段的主题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要认真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研究,从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要结合教育教学主题对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重点和难点,引导教师积极思考,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实处。

小学管理中采用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是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它是提升小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将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理念切实应用于小学管理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与学习环境。

4.结语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5(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1).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创新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教育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需要优良的管理团队保驾护航,但是教育人员体质的匮乏仍然是目前教育管理现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学历教育人才的贫乏一直存在于小学教育管理系统中,导致教育管理过程中无法达到人尽其才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小学还在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老师们仅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保守的思想应对教育管理工作,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者的主动性被逐渐消磨,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得不到拓展,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的发展。

某些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习惯将教育管理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相混淆,这种举措阻碍了管理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容易削弱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教育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们的需要和成长为出发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教育者和学生两大对象。对教育者进行管理是为了帮助老师培养事业心和责任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教学工作能力,提升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意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学习课本知识,且要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于如何转变教育管理的引导方向。以往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是单纯依靠管理手段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新型的教育管理成功的将自主民主化的观念引入其中,这在教育管理改革的道路上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育管理人员探寻更加高效的新型教育方法,建立科学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当新型教育观念逐渐传播渗透到教育管理人员心中,整个教育团队的管理能力也就随之提高,随着时间的积累,教育管理发展将与社会时代共同进步。

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体系由于缺乏对管理者的自主评价而制约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小学教育管理对于学生的考察只停留在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依据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自我学习评价的良好习惯。教育发展体系的多元化意味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充分适应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

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管理者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而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激发教学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在小学教育管理流程中扮演着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管理的角色。考虑到教师工作的长久稳定性质,可以通过在教育群体中开展合同制,合同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工作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危机,而这恰好能够迫使教育者在充m竞争的环境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教学工作中涌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可以采取公开招选和优先聘用的方式挽留人才。相应的,工资分配方式也与教学工作的完成状况相联系,以激励小学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事业当中。

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要求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小学教育管理开展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教育者进行简单的管理,仅仅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工具使用,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者的工作积极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伤害。创新的教育观念注重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以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为中心,通过培养教师的管理能力,逐步完善教育管理队伍,这是教育事业中发展可持续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教育事业是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体现,小学教育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准备过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管理方式体现了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创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连续考察加强学生的教育自主意识,引入新的教育观念替代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创建新型管理队伍等是无数教育先驱通过自身教育管理实践总结出的宝贵教育管理经验。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小学教育的茁壮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稳定。

作者简介:曾蓉(1982-),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马路口小学,市级小学骨干教师,部级普通话测试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多根.“重德重习”――小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7)

[2]杨亚.谈谈用爱塑造“优生”的小学教育与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

[3]宋秀丽.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讨[J].品牌.2014(06)

[4]蔡丽凤.浅谈小学教育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5]李元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路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

[6]穆冬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天下.2016(10)

[7]高宏斌.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商业故事.2016(02)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9

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小学生的成长面临的更多是激烈的竞争和变化多端的社会,当社会的经济力量不断提升的时候,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增加了挑战。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小学管理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管理的素质教育缺乏了可操作性、可测评性和针对性。素质教育的操作不全面,没有对社会的形势作出更新,以至于对学校管理不能提供科学的操作目标。

二、应试教育的制约

我国的基础教学一直是由应试教育来操控着的,而素质教育则是从应试教育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以成绩为中心,追求高分数成为了应试教育中的目标。这样的一种情况造成了应试教育只为部分的尖子生服务,凭成绩的差异把学生本应公平对待的教学制定了界限,而教师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升学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试教育的制约对小学管理的素质教育造成了阻力,使素质教育不能很好地开展并反作用于小学管理模式中。

三、加强小学管理中素质教育对策的探讨

(一)增强小学管理的多元性

小学管理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单一的管理模式之中,要使管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增强小学管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等项目以求小学管理走出单一的管理模式。而且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亦应进行改善,丰富的教学方式能令课堂活跃,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合力

要把小学管理中的素质教育得到良好的开展,就必须将学校长期独立的封闭系统中解脱出来,融入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合力对于小学管理的素质教育来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网络、组建完善学生家长会、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学校与家庭联合的力量来进行小学管理,并且增强管理中的素质教育质量。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来弥补学校自身的硬件不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有助于促进小学管理的素质教育走向社会化、积极化和创新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队伍在小学管理中是管理的主体,目前很多小学教师的师资都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其源于师资队伍的思想、教育观念、素质、知识、教学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了小学管理中素质教育加强措施的重点内容,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对小学管理产生积极效应。

新时期的小学管理要求师资队伍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人特长,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等等。而教师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理论,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概况,教师在授课中要更多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实现教学生活化,这样才能将理论带到生活,运用心理学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师资队伍素质的加强有利于小学管理问题中的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整理好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采取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淑荣,田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25.

[2]卜志广.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