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十篇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十篇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1:51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1

关键字: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环保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结构都在不断地扩大,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然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不仅要做好排水设计,还要注意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提倡环境保护,除了要完善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外,还应该注重新技术的运用,以提高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那么,在给排水设计中,我国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呢?

一、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首先必须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全面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让设计者都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也能用新技术保护资源和环境。我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设计者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明确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一旦被破坏,对人们的生活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环保意识,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渗透设计者的环境保护教育。帮助设计者和施工者建立和创造起良好的施工运行环境,以此来推动环境保护施工的发展,做好环境保护的推广,从根本上提高全体设计者和施工者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建立完善环保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

要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我国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规标准和制度,首先要对进一步量化环境保护和给排水设计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制度,加强责任落实,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我国政府要积极投入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去,明确规定建筑企业在给排水设计和环境保护中应尽的义务和权利,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实行建筑和环境保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强有力的监督,而且比任何评价方式都具有客观性。政府部门可以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企业给与物质上的奖励,对于不按规定办事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另外,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环境保护与设计者参与的信息服务的电子网络平台。这种电子网络平台是包括包括建立将最新研究技术成果和产品的知识与技术、设计者的环保行为等各种信息全部聚集到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建立环保信息反馈机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给排水设计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有效进行。

三、在给排水设计中要遵循安全经济原则

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工程首先应该遵循的是安全经济原则,经济即是节能,节能又是环保。在环保中,离开安全经济保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工作人员在规划设计时要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生态工程原理、水利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水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在设计过程中,要规范设计过程,选择一种最经济最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案,争取在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利益,设计完成之后应该再仔细审核。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同时,要注意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免造成不必要水资源浪费,从安全经济两个方面出发,做好给排水设计工程的整体规划。

四、在排水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

生活中的废水排放,是严重影响环境污染的问题。废水如果处理不达标,排放到河流生态系统中,就会造成水体资源富营养化。因此,在排水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应具有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恢复的功能,正是由于它们能与生态系统保持着协调的关系才得以保存下来。在排水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在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排水处理的设计规划。给排水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但在排水设计规划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协调统一以及排水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在设计时从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出发,充分把握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规划,使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规划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资源不被破坏。

五、引进太阳能的利用

要想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点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清洁环保,使用方便,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给排水设计系统中。利用太阳能的直接加热设备,比如真空管和热管式,不仅集热效率高,而且保温性能好,受环境的影响小,自动运行,维护也比较方便。使用太阳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煤炭资源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保护了自然环境。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从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环保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在给排水设计中要遵循安全经济原则、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并积极引进热水供应和太阳能的运用,促进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芦成钢,林峰.浅谈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2]李世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3]戚贵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2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3],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5],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环境保护;共融关系;改善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相关介绍

园林的定义,在我国范围内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水体、植物、建筑、地形等事物的综合布置,提供给人们观赏的环境综合体。园林景观主要是利用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植被等构成具有一定艺术特色、形态、环境艺术的综合体。我国园林景观类型按其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软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软质物质,例如:植被、水体、风雨、阳光、天空等。第二、硬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硬质物质,例如:栏杆、墙体、地面、景观构建物等。软质景观一般具有自然特性,硬质景观一般具有人造特色。城市园林景观是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和特色的美好事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实现对生态的有好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地形一般为陆地和水体两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特征、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设计等,以及保护环境功能的大小,都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其设计原则如下:(1)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协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在能够和分析地形、给排水、种植植被之间的关系,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2)因景得宜。地形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很大,是设计的基础。需要对地形进行综合规划。将不同的地点与环境条件进行灵活组合,充分利用自然美景,合理规划,使得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3)随势生机。在同一块土地上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就需要合理改造地形,规划和组织空间景域,创造出不同的效果。(4)具有人文和艺术特色。园林景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美,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园林美原则,使得其人文气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共融

(一)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对环境保护

现阶段全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是应对环境恶劣问题的一项举措,它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环境质量、制止环境破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必然是基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基础而落实的策略。之所以引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植被、水源,通过一定的设计元素,综合人文理念、环境保护思想、艺术元素等,实施现代化艺术景观设计,以此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在大量植被被人们栽种、培育和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效益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完成之后,居民、游客等不忍心破坏植被,由此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关注的展开。所以,只有在加大力度投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管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能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植被,包括花草树木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呼吸作用能够带来新鲜的氧气,同时对吸收粉尘也有帮助。实施植物造景措施可以对当地水土保持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涵养水源、预防洪灾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在坡地土地上种上花草,那么就会减少大雨过后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基于水土保持作用为前提,应该选择那些生长比较稳定、具有较强储雨能力、枝干高粗、根系深广、溪水能力较好的落叶层种类的树木。由于它们具有固定土、石的作用,所以能够提升该地区的渗水性,植被能够很好地保持水分。根系深广的主要有这些植物:水杉、枫树、柳树等。这些植被能够很好的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也能有效减少对河流、湖海地表径流的污染。

(三)园林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中含有大量的植被,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氧气,呼吸二氧化碳,而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的作用。对于城市粉尘也有一定吸附作用,提升空气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起到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辐射的作用。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下,模拟群落结构,保护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各种群落能够利用资源、时空条件等进行相互补充,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园林景观设计将景观、生态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运用和谐的节奏、统一的韵律进行美学协调,给人以丰富的美学感受。

三、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园林景观设计能很好的促进人们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其本身设计、施工与养护能够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也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更好的展现一个城市的特殊魅力,具有美化环境、加强视觉审美,实现人文性、景观性与观赏性作用,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有积极推动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合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不断加强深入研究和改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4

建筑设计工作除了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形态以外,还要确保所设计的配套设施、生态绿地系统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改善城市的面貌,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其中,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做好绿化设计的工作,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才能保护好城市的生态。同时,在确保建筑具有环保性能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建筑的艺术美,将环保与艺术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起保护城市环境的观念。

2环境保护观念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2.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建筑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在建筑活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物质和能量,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必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层面出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2.2利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物的整个寿命过程都在消耗着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存在着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但是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比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建筑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建筑作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在寿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此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2.3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类在创建居住小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要素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生态建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不论在使用何种建筑技术,都必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理应顺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建筑物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服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绿化是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必不可少的工作,绿化工作所使用的绿色植物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能够增加建筑外部空间的美感。同时,绿色植物容易修剪,可以营造出绿化空间的不同形象。自然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民族文化喜好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表现。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渐趋同化。建筑风格也是如此,很多城市建筑物的风格雷同,显得毫无新鲜感。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能够造就城市独特的艺术形象。

从美学角度来讲,在营造建筑艺术性的时候,必须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深度剖析,使建筑融于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衬托出建筑的艺术美。建筑设计工作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设计新建筑的整体轮廓时,必须要做到与已有建筑相呼应,色彩处理要与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建筑的外观上,给人的感觉要舒适,降低建筑对人们的压迫感。

4结束语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5

【关键词】环保资金审计效益性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去10年间虽然中国为保护环境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形式仍不容乐观,大批森林草场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碱化,草原退化,沙丘移动,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自然界不断发出种种令人担忧的警报。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

1998年以来,我国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债投资的重点,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环境保护资金1119亿元人民币。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政府审计部门如何充分发展审计的作用,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审计,引入绩效审计理论,拓展环保资金审计新领域,成为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开展环保资金效益审计面临的困难

1.环保资金效益审计起步较晚,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环境审计开展较迟,因此,组织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不多,也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这种状况导致审计机关内部相当数量的审计管理者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环境审计工作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这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的推广与深化。没有效果的资金投入是最大的浪费,如何促使企业、社会各方面尽快转变旧的思维模式,树立资金使用的绩效观念,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当前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

2.环保资金效益审计缺乏会计基础,依据不足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体系范围内。对企业而言,由于不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而只是关心实际成本,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靠损失社会和生态效益而取得,而经济效益的增长补偿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尽管我国已颁布了诸多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以及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规法律监督体系,但对审计人员而言,由于我国环境会计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环境会计体系,在环保资金使用等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效果的基础数据,环保成本、收益和资金运用效果,难以取得。因此开展环保资金效益审计特别是对环保资金效益进行评价时,审计人员就感觉依据不足,审计风险较大。

3.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专业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

环境资金效益审计需要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目前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也未全面涉及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开展环保资金效益审计运用效益审计方法的几点想法: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外部环境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开展全面意义上的环保资金效益审计还没有可能。在现阶段,可从宏观和微观二个方面进行探索,拓展环保资金审计的深度。

从宏观方面来看:

1.加紧实施环境会计,为环保资金效益审计提供平台

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出可供企业操作的会计准则,以准则指导企业的环境会计实践,并为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具体来说,处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会计数据的专门计算,并在有关的报表中填列有关环境的会计数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适当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数据。这样要求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环境保护与其经营结果直接相连,起到对企业“警钟长鸣”的作用。

2.健全审计法规体系,为环保资金效益审计提供依据。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政府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负有责任的规范性法规,使环保资金效益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环保资金效益审计的具体实践来看:

近年来,审计部门不断加大效益审计的力度,努力进行效益审计的探索,2006年由审计署统一组织的22个项目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4个,占64%;效益审计项目的工作量更是占到总工作量的81%。“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是效益审计在环保资金审计方面的一个成功探索。如何突破以往对环保资金审计仅仅停留在资金上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1.确定效益审计的重点,注重效益评价。现在的审计不能只是就资金论资金,不仅仅将目光放在财务核算上,更需要的是效益评价与管理建议。例如环保部门监察支队人力有限,面对众多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管难免力不从心,近年来环保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能力建设,试图通过建立远程监控系统、预警系统等方法来对企业排污情况实施监控。但从实际运行状况看,有些效果并不理想,这些设备不仅建设及运行成本高,而且一些排污企业在环保部门设立自动监控设备的排污口外另挖排污口偷偷排污,使得环保部门上千万元的投入形同虚设。审计人员可从环保资金效益的角度,提出在当前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尚不强的情况下,对有限的环保资金,如何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6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兴起了“绿色设计”的设计思潮,由于在设计时普遍存在着对“绿色”的盲从和误解,片面的认为只要使用“绿色”的材料就能够达到“绿色设计”的最终目标,这种狭义的观念束缚了设计师的创造思维,没有达到人们预期得到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活动改造了环境,而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国历来的环境设计思想都主张“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交融,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在人类生存的环境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主要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绿色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设计时要做好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的建设,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地震、火灾、洪水等安全问题,以充分保障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安全。

2、方便性的原则

为了方便人群的交流和使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交通的设计要满足人们行为习性以及基本功能的需求。要根据人群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进行巧妙布局、合理分级,来提供良好的舒适环境。另外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内外系统关系、内外交通以及服务方式的设计上要体现绿色设计的方便性。

3、真实性的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为了避免改变真实的景观内涵,保持环境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交通状况、人文环境、历史背景、水文特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建筑风格、地形地貌等区域特点,以保持当地环境的和谐和目标环境的原有属性。

4、自然性的原则

自然性的原则就是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自然要素与设计要素相互融合,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最大的可能来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始面貌,以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设计。

5、整体性的原则

利用自然规律进行设计,从而把环境艺术设计与绿色生态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整体的关系中去思考环境设计的风格、造型、色彩、材质、尺度、功能、以及建筑的布局、环境的规划上,把人、社会和自然看作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6、多样性的原则

由于绿色设计的多样性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它不仅是环境功能的多样性,而且也是物种的多样性和人的活动场所的多样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要避免单一性,尽可能的保持绿色设计的多样性,在狭小的空间内把各个环境中基本单元的生态位置重叠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1、突出设计者在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实践中的主体性

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环境艺术中去,就是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设计师要对于每一个设计的细节都加入绿色设计理念,对环境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比如环境中物品的制作方法,以求用最独到的方式到达最优化的结果。还有物品的使用方法,由此产生的废物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在此过程中使用过的材料。对于这些方面,设计师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很关键的。

第一,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改造建筑使得内外空间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气,阳光和水分可以与内部空间保持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视角之内。

第二,现在的建筑,很多的住宅和餐饮建筑都在追求一种自然风,希望以一种自然复古,顺应自然的氛围来赢得客户的青睐。

第三,在内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广泛使用的就是室内造园方法,也就是在室内多摆设绿化植物,使得室内的绿色感增强。

第四,就涉及到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尽可能的让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体会自然的味道,设计师关注的就是颜色和材料的组合,从而使环境设计和绿色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2、提高设计的健康性与和谐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有二点问题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第二点是处理好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从内部环境空间来说,应当降低空气污染,例如甲醛就是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主要与当前的室内装修施工有关。因为在进行室内环境空间装修施工的时候,有部分材料含有相当高的甲醛成分,而且要挥发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温度的反应也尤为敏感。要解决这点问题,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阶段,就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面的考虑、筛选。另外,还要考虑到环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现代室内环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所以,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在人类不常接触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石材元素,并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无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对采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空间系统的设计元素进行仔细的考量,使室内的采光能够尽可能的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气的流通能够自然、顺畅,并使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区间内,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与自然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使人工因素能够完全的依靠于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3、尽可能的应用绿色材料

当前,有许多的材料都以“绿色”为卖点,它们能够解决很多以往用材中的弊端,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通过对绿色材料的应用,人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用再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选用绿色材料,这是绿色理念实践应用的一个绝佳途径。

4、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能源是现代人所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在工业文明下,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资源均过度消耗,导致了今天能源危机的出现,解决能源问题,尽可能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大家都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也应当考虑到能源的利用率问题,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门窗在现代环境建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大,它对温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到门窗的材质和空间位置因素,尽可能使环境空间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少考虑到水资源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的国家,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设计者可以考虑到废水回收以及雨水收集的问题,用以浇灌绿色植物等等。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7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新兴分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开展的会计核算,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它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而在环境管理方面却未能同步赶上,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是企业忽视环境管理所造成的。由于传统会计没有把环境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没有提供企业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环境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加强环境会计核算,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消除严峻环境形势的必然要求。

一、加快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从环境会计实务方面来看,我国政府、企业和会计实务界对环境会计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只是在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一招股说明书》中有两处涉及环保问题:一是在规定应说明的政策性风险时提到“环保政策的限制或变化等可能引致的风险”;二是在规定“募股资金运用”时,对属于直接投资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要求发行人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却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定要求,企业在环境问题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面的做法不一,存在很大差异,以致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门准则或具体规定。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一再强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尽快加强环境会计建设。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于资源耗费,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面l临着非常紧迫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环境资源现状,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刻不容缓。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从资源、环境的整体出发,对企业各相关的环境资源进行反映和核算,这将促使企业认真履行自身相应的环境责任,改变过去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错误观念。因此,目前我国环境资源现状也要求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的兴起,许多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认真履行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中国加入wto后,许多企业为参与国际竞争,到国外投资或出口产品都积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014000的认证,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对环境成本与负债进行核算。因此,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和国际化趋势也要求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

二、制约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承载着诸多社会责任。然而,我国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不强,“重经济轻环境”思想和“先污染后治理”等行为较为普遍,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环境会计建设重视不够。

(二)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仍不成熟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环境会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从会计实务方面看,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三)还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者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还不是很强烈,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刚刚起步,缺乏规范。

(四)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

在环境会计中,环境成本的核算是难点和重点之一,可以说,解决环境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是深化环境会计研究与推广应用环境会计的关键。但是,在我国目前尚无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也尚未建立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大部分企业只是将排污费列作管理费用。这样作操作虽然简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企业很少单独核算环境成本,不能获得环境成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模糊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控制。第二,环境成本费用与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混合在一起,缺乏合理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上述问题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第一,应列入产品制造成本的环境成本未列入,使得成本补偿严重不足,不利于企业合理确定产品价格。第二,投资人不能获得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成本信息,难以对经营者的环保绩效和企业的环保风险进行评价。第三,经营者不能获得环境成本信息,不利于环境管理和环境控制。

三、加快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环境会计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的态势在我国表现得相当明显。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严肃处罚违法行为。在环境会计的建设和发展当中,目前我国政府已开始着手从宏观层面启动环境会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无须太久,我国企业也将走向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道路,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二)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问题是关系全人类、全社会的大事。在我国,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但是,我国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薄弱。而环境会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民众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讲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环境会计,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会计建设当中来,才能推动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

在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走在我们前面。因此,我们应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四)完善会计法规并制定具体环境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现行《会计法》作为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规范,未涉及任何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若想成功地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从法律上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建立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定具体的环境会计准则,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

(五)加速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员

环境会计学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会计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这就对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实施环境会计,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境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更好地参与会计管理工作。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项新内容,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新传统会计下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会计学、环境会计学等知识和技能,分析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环境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便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企业在环境会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8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生态区),于2009年12月由国务院批复。在未来发展中,生态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因此,生态区环境保护理应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并具有前瞻性。为实现“一湖清水”,就环境审计而言,仅借助常规的环境合规性和财务审计等被动性管理工具,并不足以促进建设生态区的“生态”特色目标。环境绩效审计作为完善环境管理、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的工具,在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就生态区现有的工作机制、审计资源和经验积累,进行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如何厘清这些制约因素,制定相应对策,促进环境绩效审计的顺利实施,对生态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委员会在2001年颁布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将环境审计分为财务、合规性和绩效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注重评价被审计单位为促进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适当,确保与环境相关的效益能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确保环境项目能够经济、效率和有效地进行,即“3e”审计。其内容包括:对政府执行环境法规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对政府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五个部分。

在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集中在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和合规性审计上。但近年来已向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绩效审计方向发展。如开展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绩效审计、末端治理的环境工程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绩效审计、国际协议的环保项目绩效审计等项目。审计署在《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总体而言,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尚处起步阶段。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之前,并没有专门针对该地区的环境绩效审计。生态区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因此,江西省的环境绩效审计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区环境绩效审计现状。江西省近年来的环境绩效审计主要集中在:一是国有企业审计中的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二是投资项目审计中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绩效审计;三是环保系统环保资金的征缴、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及效益审计。上述审计的实施主体为省厅和地级市审计机关,较少涉及县级审计机关。随着生态区的建立,江西省审计厅在2010年进一步强化对有关部门、企业、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调查,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阶段性目标完成、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检查能耗和减排数据的真实性,评价工程管理、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由此可知,生态区环境审计依然以环境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为主,适当向绩效审计延伸。

三、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环境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

实务界与学术界对环境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对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则鲜有关注。由于环境绩效审计属环境审计的一部分,为高层次的综合性审计,需以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叶富兴,2009),因此,环境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亦构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

环境审计实施主体主要为政府审计机关。intoSai环境审计委员会在2009年对成员国进行了第六次环境审计调查,结果显示:intoSai亚洲组织的成员国在推行环境审计中,遇到的障碍主要为:一是缺乏训练与有经验的专家;二是缺乏适当的授权;三是缺乏环境标准和准则;四是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缺乏环境监控和报告系统。

我国的学术界亦对环境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此类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具体如表1所示。

结合intoSai环境审计委员的调查结果可知,环境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审计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环保意识淡薄;缺乏高素质审计人员;环境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等标准或准则的缺乏等方面。

(二)生态区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因处于同一的国内法治监管环境、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及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审计的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亦受上述环境审计制约因素的影响。另外,基于生态区与环境绩效审计自身的特点,生态区环境绩效审计亦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1.缺乏跨行政区域的环境绩效审计组织机构及运作经验。生态区规划范围包括9个地级市所属的38个县(市、区),跨行政区的行政指挥协调存在一定难度。江西省审计厅在全省近年来统一组织的环境绩效审计项目,为分散到各行政区的具体项目,未涉及到湖泊流域类的跨行政区项目。生态区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被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范围的5185平方公里的湖体核心保护区为例,核心保护区内的环境治理、监管为一整体规划,区内任何一部分特别是湖区上游和入湖支流的治理不当将会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旨在促进湖区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环境绩效审计,理应克服行政区域的限制,从湖区建设整体利益出发,明确重点,统一规划协调,确定环境评价标准、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范围。

2.基层审计机关环境绩效审计常设机构有待完善。目前,省厅一级承接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部门为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地市级审计局为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在各县级审计机关,总在编人数为20人左右,无对应的环境审计责任部门。基层审计机关除参加过环保系统的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外,很少涉及到环境绩效审计,在参与省厅统一组织的环境绩效审计中,往往从各科室抽调相关人员临时组成,环境绩效审计尚未成为常规性审计。

3.与相关环境管理责任机构缺乏协调机制。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指标的确定、数据的获取和环境评价标准的选择上专业性强,一般审计人员并不具备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国家审计署已注意到与相关单位协调,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如在2005年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检查;在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专项审计中,利用水利部专家对监测单位出具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江西省国家层面的重大建设项目,“一湖清水”的环境高目标建设,涉及到环保、林业和水利等多个专业责任机关。但是,在生态区内,审计机关尚未建立与上述机构的长期工作协调机制。

4.缺乏环境数据的监测、测量技术方法的规范指导。环境绩效审计不同于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在于,前者重在对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基础之一是基于相关环境数据的比较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如对监测点一定周期内水质数据监测、分析河流、湖泊的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等。因此,正确高效地进行相关环境数据的监测、测量尤为重要。鉴于生态区内的环保、林业和水利等机构亦为环境受托责任的主体,审计机关为保持环境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在对上述机构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培养自身环境数据监测、测量技术方法的能力。目前生态区内地级与县级审计机关并不具备此能力,上级机关亦缺少对此类技术方法的规范指导。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绩效审计推行的对策建议

(一)就生态区环境管理与责任进行省级地方立法

我国环境审计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目前审计依据的法律规范以《宪法》为核心,《环境保护法》、《审计法》等作具体规范。《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环境保护法》规定政府需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环境保护资金能够合规使用,不被非环境保护项目挤占、挪用。但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审计机关的环境绩效审计职能。审计机关现实的做法是,针对财政或政府管理的资金用途与去向,将环境因素嵌入到审计中,即进行环境财务收支和合规性审计,而环境绩效审计则无依据可言。江西省可根据生态区规划,高起点进行省级立法,将环境因素全面纳入生态区建设规划范畴,便于审计机关将环境绩效审计融入到财政、投资、金融、企业、外资、经济责任等项目审计中,使审计机关的环境绩效审计具有法律依据。

(二)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环境绩效考核机制,将环境绩效审计嵌入到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和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强化环保意识

江西省资溪县对此作了尝试,该县早在2004年率先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当地组织部门与环保部门合作,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生态情况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与干部升迁挂钩。资溪县的做法可为推动环境绩效审计在机制设计上提供借鉴。

(三)成立环境生态经济区层面的审计组织协调机构,整合生态区内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一方面,通过生态区层面的整体考虑和协调,克服各行政区域的限制,拟定审计重点项目,特别是跨行政府区的区(流)域性生态环境审计项目,统一规划协调,确定环境评价标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和范围等,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整合生态区内审计资源,如环境保护相关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环境审核部门等。以审计机关为主导,实施环境绩效审计,以应对人员和经验严重不足的现状。如将绩效审计之基础的环境财务收支与合规性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对政府执行环境法规情况的审计和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等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在环境管理系统审计时利用被审单位(责任单位)的内部环境管理系统审核员的工作;与环保、水利和林业等机构,就水、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具有共同责任性的项目进行平行或联合审计等,充分利用上述机构专家的工作。

(四)构建环境绩效审计指南,提炼经典的审计项目案例和经验

目前我国尚无环境审计方面的准则,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范围、审计程序、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缺乏规范。因此,环境绩效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往往无从下手。生态区内审计机关,可参照国内外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经验,构建环境绩效审计指南。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上,借鉴intoSai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渔业、可持续能源、温室气体变化和森林等审计规范的做法,建立具体项目绩效审计规范,或提炼推广经典审计项目案例和经验,使环境绩效审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五)构建环境数据的监测、测量技术方法的规范指导机制

审计署2009年的《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使用行业主管部门已有的监测、测量技术方法(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等),以及其他监督检查手段与方法(如排污费核定和污染物减排核算办法等)。通过与环保、林业和水利等相关行业主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技术方法规范,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克服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技术障碍。

【参考文献】

[1]韩竞一,吕永龙,贺桂珍等.中国环境审计实务问卷调查及初步分析[J].审计研究,2005(4).

[2]陕西省审计学会,西安工业大学课题组.环境审计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2).

[3]闫天池,张庆龙.资源环境审计:问题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

[4]叶富兴.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J].宁波经济,2009(9).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9

关键字:环境;生态;节能;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1.当前住宅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仅管目前各个城市都有一些好的环境规划设计与治理工程,但也有不少城市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昔日的绿地和水面逐渐被城市化、商业化蚕食了,整个城市大片区域没有一个可供人们休憩享用的绿地与水面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空气质量特别差。市区内每个单位要新建住宅,基本上是在已有的领地范围内见缝插针般予以布置,不仅绿地面积越来越少,而且住宅之间起码的日照间距也根本得不到保证。

在新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能将气候、环境、生态和节能设计综合研究与考虑的实例并不多。评选一个居住小区规划的好坏,总是把从直升飞机上的鸟瞰景象和住宅立面的造型与空间的艺术景观放在首位,很少进入内环境中,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物理功能的要求诸方面全面评价。不少居住小区为了创造一个较大的公众活动庭院,而全然不顾建筑之间最小日照间距的要求。周边式布局的西向居室全无遮阳措施,更谈不上适宜的风环境设计。绿地率虽然达到30%以上,但不是每户每人均享,而是过分的集中。不少住宅建筑套型的起居室面积达40m2以上,还要贯通两层。主要居室外墙的窗墙比达80%以上,完全成了玻璃幕墙,远远超过采光需要的窗墙比要求。有的高层住宅的外墙全是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而不作任何保温隔热处理。平屋顶固然有它不足之处,但它能“弃瓦还绿”、利用空间、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这是其它坡屋顶不具有的长处。

随着人们的居住要求从“谋生”转向“乐生”,买房、换房必装已成必然,家装中的设计求新、材料求新、设备求新和陈设求新固然重要,但却忽视了应有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与之协调、配合,重内不重外,过分依靠建筑设备,丝毫不考虑人为环境与建筑材料中的微生物对居室环境的影响.现实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在评审任何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时,一点一线都非常认真,也非常苛刻,毫不留情。一但房屋建造起来,形形的广告招牌,五花八门的雨棚、防护栏,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也使建筑的本来面目全非,建筑师为创造环境而辛勤劳动的成果也完全未得以保护。

以上所列,并不都是建筑师的责任,有官方的指令,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也有管理上的失误。从建筑设计方面讲,建筑师们并没完全忽略气候、环境的设计,也考虑了朝向、间距、自然通风与噪声的防御等,但往往是点到即止。至于进一步从环境、生态、节能意识的高度去分析建筑所处地段的气候特征,研究水面、绿化的布置与生态平衡的关系;研究应用自然能源的潜力和建筑的平面布局与空间构成是否有利于节能;研究建筑材料的热特性以及与建筑细部构造处理之间的关系;预测室内气候改善的程度;估算节能效益等等,则往往认为是建筑热工与暖通空调工程师们的工作范围而不予重视和参与。在住宅建筑的护结构设计中,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保温隔热设计计算和选择构造形式的不多,更没有将其作为居住环境设计的一个必要条件列入评审要求范围。建筑师(包括规划师和室内设计师)对以上诸方面问题不作研究与考虑是不妥当的,也是与1999年6月北京建筑师大会提出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的。

2.建筑师的毕生工作都是在创造环境

环境是人和自然界与其所处空间之间的关系,或围绕着生物(主要指人)的一切外在条件。环境即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居住地等生命保护系统,也蓄积了对人们产生刺激甚至袭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力量。环境条件的组合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变化则对人类健康有害,甚至是灾难性的。环境有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创造的人为环境。如果再把人为环境分为物质与社会文化(即人文)环境两部分,人类就是生活在三重环境结构之中。这三重环境结构不是简单的重合,也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共存、共依的。人类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环境的改造者。环境不但给人类提供物质需要,而且还给人类提供智慧、道德以及精神上成长的机会。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运用知识和智慧来建立一个更好的环境。环境可大可小,小至一个电话亭,大至一个城市或自然保护区。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的生态环境都与城市、建筑的人居环境密切相关。人居环境就建筑领域而言,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娱乐、工作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者的和谐结合与协调发展。它要求居住建筑必须将其使用功能与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功能的复杂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结合,使一聚居地的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相协调,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早在19世纪20年代建筑理性主义思潮兴起时,建筑工作者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关注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对现代城市的作用,并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及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作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建筑师的毕生工作就是要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文明的居住环境,更深一层讲,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3.注重环境、生态与节能三者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联系的。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与地域的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建设地段的地形、地物、地貌,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不注意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和交通的合理组织与设计,必然导致城市化的过分集中、交通频繁、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物理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建筑立体绿化,如屋顶平面绿化与墙面和阳台的垂直绿化,不仅能够缓解建筑占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美化环境,减轻空气污染;同时也达到自然降温的作用,节省能耗而又促进了自然能、质的良性反应与循环,改善了人居环境的质量。沼气、地热与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在村镇住宅建筑中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再生能源的节省,更有利于环境、生态的保护与平衡。

城市中大量使用空调设备降温,虽然改善了室内微小气候的温湿度状况,但排除的废气和热量却使室外大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变高了。加之使用不当,反而导致空调病(或建筑病)的发生。在2010年夏季的北京高温期中,幼儿感冒率非常高,有95%以上是因为过多食用冷品和过低的室内空调温度所致。这不仅使人们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也由于空调能耗增大,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北京、上海、成都和南宁等地区近25年的气温统计数据表明,年平均温度都升高了2℃以上,冬天变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都是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结果。如果温度继续升高下去,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4.“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与环境、生态和建筑节能

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欲望,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防止“建筑病”对人的身心危害;“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考虑这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还需考虑下一代和下一代的下一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还需将人—建筑—环境—生态—能源这个“链”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为了“人”,为了“发展”而破坏它们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共依与共存关系。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建筑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节能意识。

建筑节能是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节能链”,它包含建筑材料和制品的选择与生产,建筑规划与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建筑使用过程中自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采暖、空调等设备起动后的能耗节省,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与协调。从建筑用能的范围界定建筑使用能耗,则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它是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并列,属于再生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就建筑设计而言,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从规划设计到建筑与设备设计三个方面。规划设计主要是气候设计,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问题;建筑设计主要是选择合理的平面布局与空间构成形式,选择合理的护结构以保持居室在满足热舒适条件下的能耗损失尽可能小;建筑设备设计主要是选择能效高的设备以节省能源。总的是以积极的手段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不注重房屋建成前的节能,建筑节能是不完善的;不注重房屋建成后的节能,建筑节能也是不完善的。建筑节能并不是降低人们的居住舒适标准,也不是不需要技术经济和思想意识上的投资。我们要坚信,这些投资对环境保护,对生态平衡,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都是有益的,而且,这些节能投资也是一定能够收回的。

环境设计与环保的关系篇10

关键词:建筑景观;建筑环境设计;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前进,我国城市居民也稳步身高,需要的城市建筑也相应逐年增多。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带来了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各式各样的垃圾,植被被广场、公路、建筑群等所替代。这些问题给城市建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土壤失去了保水能力。雨水很难再回到土地,地下水位极度降低,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城市的严重缺水。给人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甚至有些城市出现用水危机,给城市的发展空间带来潜在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更是不堪重负。而且,城市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无法排除,柏油公路吸收的热量无法散去,因此形成了“温室效应”也难以解除。城市内部更是噪音连连,夏天闷热无比,城市里的粉尘颗粒也无法通过流通的空气顺利排出。人们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严重低下,这将会毁掉一片土地。

城市建筑环境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

2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

2.1以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为基础

宏观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条件等,它们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走向。而微观环境则指建筑所处的基地情况、周围的建筑物及自然风貌、以及精神环境和文脉关系等.这些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设计建筑,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避免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好的建筑环境的设计要以一个好的环境保护体系为基础,做到既美观。又不失自然环境保护的艺术设计。拥有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系统,城市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会出现各类资源污染问题导致的资源短缺状况。

2.2注重追求设计的个性

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除了注意环境保护,与周围的建筑物合而为一.具有功能上、外观上的和谐一致,更要重视的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与独特。

一位优秀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将人文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趣等各种有关居住者的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了解历史文化古迹、异国风情、原始文化、海底世界、热带丛林、民族遗风、动物世界等各类能够促进灵感产生的知识。从这样丰富的素材里,才能够挖掘出更具特色、更有个性的设计作品。可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要有好的作品,必须深入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建筑环境设计考虑。

2.3突出现代的科技技术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有特色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涉及到了城市的规划、平面功能的划分、结构体系的确定、设备的选型等等方面,是一项十分精致的工作。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在结构上、技术上也要求更高。现在正是出于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与高艺术特色相融合成为目前设计者的发展趋势。建筑师也朝着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科技手段发展设计。适应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要。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的人们只就使用原始的石块建造房屋,那又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才能设计出美观的适应人的需要的建筑呢?而正是由于社会高科技的发展,才有了更优秀的材料供人们使用,这样才能够建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也能有一番优美的建筑环境。因此,不断地向高科技、深领域发展建筑设计才会使建筑环境艺术五彩纷呈,才能探索出新的局面。

2.4回顾自然人性

除了高超现代的技术、注重环境保护,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还要注意回顾自然,注意体现大自然给的美好温馨。现代城市的居民常年居住在人口众多的喧嚣的城市。难免有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更有一些对大自然持有特殊的审美观,他们喜欢大自然的这种人性已经变得格外普遍。我国有很多建筑师就是从体现自然人性审美情趣的中国山水画中感悟出、激发出不朽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例如,桂林等地岩洞里的钟乳石的照片被放大为宣传广告画;苏州园林的人造山、水、亭榭构成的小中见大的意境等。这些种种现象都表明人性回归自然的追求。

这种人类的回顾自然人性成为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面旗帜,人们已经被飞速科技的发展撕裂了人性。追求这样一种美也就成为了人类情感与欲望的转移。设计者的建筑就要多从这方面考虑。比如取风向而不取阳光。人们喜欢大自然景观。喜欢有自然景观的陪伴。

2.5重视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建筑创作中的环境意识的核心。建筑和建筑、建筑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中的建筑物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需要相互的交流对话。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将建筑的功能以及外界一切事物衔接成为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体系,从而实现环境的整体性。

建筑创作设计不仅要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建筑”,更要造就出“建筑环境”的多彩整体,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带动环境艺术的整体提升。

3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实现

设计出了同时满足使用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后,才能完全的实现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目标。通过施工者的认真努力作业.一张完美的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图纸就将变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环境艺术品了。

4结束语

自建筑事业飞速发展以来,建筑物对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植被的破坏、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不断地产生。我们应该注重时城市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共存。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考虑,探索出多姿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让我们把握住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轨迹.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方向吧。建筑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建筑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一个好的建筑环境才会让人们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对于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就更应该深入研究。让建筑环境设计变得科学化、系统化、精致化、人性化,才能实现拥有更合理的建筑景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责任更是重大,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甚至需要深入的探究。

通过以上论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从各个方面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地域和历史文化等条件,并结合各个学科,整体构建与周围环境统一和谐的城市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环境意识让人们想要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会让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1]陈世坤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田.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