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十篇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十篇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2:10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1

【关键词】运动营养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aStudyontheReformoftheteachingofSportsnutriology

wUGui-xin,SHiFeng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Henan)

【abstract】throughananalysisintothefeaturesofsportsnutriologyandtheknowledgestructureofsportsmajors,thispapertriestoexploretheapproachestointegrat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withpBLteachingmethod,soastostimulatetheinitiationofstudentsandbetterachievethegoalsofthecourse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

【Keywords】sportsnutriology,pBLteachingmethod,teachingreform

1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分析

1.1课程特点

从内容上讲,运动营养学课程〔1〕〔2〕〔3〕围绕一般运动锻炼营养和运动员营养两个方面,分为营养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营养、运动员训练的营养3个方面大的教学模块,从运动锻炼、运动训练中运动的特点和人体的生理变化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出发,从膳食营养和营养素补充这两个角度,讲述运动营养学的原理和应用技术。所以,运动营养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类课程。

1.2学生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途径较多,运动人体科学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运动特点的感性认识背景也差别很大,很多学生特别是通过大学统招来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或运动经历很少,这样在讲授运动营养的应用原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术时,不但对授课教师的运动和运动训练经历、教学方法带来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如何发挥主动性去思考、观察和应用同样带来很高的要求。

运动营养学课程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焦点集中在:(1)如何在教学进行过程,充分挖掘学生利用现有的运动经历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背景的潜力,(2)设计合理并且是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能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专业课程的练习中主动应用和思考运动营养学的知识,(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合理设计教学方法,(5)重新思考教学目标,使之更加清晰,更能符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在将来的体育相关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运动营养学的知识时,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在现有条件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一方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可以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教学实践指导。pBL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提出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论研究一总结反思”探究式教学。

2pBL教学法原理

2.1pBL教学法的提出〔4〕

pBL教学是20世纪初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来,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pBL教学法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5〕〔6〕〔7〕,并向其它生物医学基础课程甚至文科类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

2.2pBL教学法的设计原理

pBL教学法有3个基本要素:问题、学生、教师,其中问题是核心,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精心设计〔8〕〔9〕〔10〕。(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

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11〕。但是,在经典的pBL教学方法中,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可能照搬,但是可以按照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实施体育专业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

3传统教学方法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主要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授课的生动性,但由于运动营养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仅通过课堂授课,缺乏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技术来说远远不够,主要有下面这些不足之处:

(1)特别是在学生对具体运动项目的感性认识较差的情况下,给学生造成比较空洞的感觉。

(2)不能锻炼学生根据具体的运动锻炼或项目的运动训练情况分析存在的营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普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充分理解教师对运动营养知识和技术讲解时所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而教师在讲解中很容易超出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

(4)参考教材在保持较为系统的运动营养学知识结构的同时,往往有较多的内容过深而偏向学术性更多。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讲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运动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4pBL教学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

4.1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4.1.1pBL教学法实施的出发点是使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运动营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运动锻炼和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合在一起,便于灵活地结合运动项目和学生一起学习具体运动锻炼和训练中营养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4.1.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要求对师生的角色进行转化,老师可能对有些运动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够,而体育专业不同专项的学生合在一起能够提出更加全面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提出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已有运动项目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和应用;

4.1.3不同专项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交流,共同合作解决不同的专项中的营养学问题,学生可以在专项科训练中主动应用营养学知识,起到了扩展课堂的作用;互联网在学生宿舍中的普及更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上述3个方面基本可以满足pBL教学法设计原理中4个方面要求,因此,存在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运动营养学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4.2pBL教学法在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4.2.1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主要表现是不能满足试验课的课时需要,必要的基本试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定量的感性认识,如能量消耗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补充的数量、水和电解质补充的数量等,这些问题在运动锻炼和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差别非常大,这些定量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2.2学生在pBL教学法学习方式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不足。学生在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工、总结、反思、评价等合作学习中,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12〕,实际上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中不能完全做到,受到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基础较差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有不同层次(基于整个课程、学段、单元或课时)。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层次之分。在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首先要从整体人手,分析把握整个课程、学段、单元及课时教学内容的关系,再考虑不同层次课程应用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应用。其次,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成为课堂实施的时空延伸。按照上述原理,我们选择了运动营养基础知识部分,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应用为教学目的,对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按照pBL教学法的要求实施教学。

5教学设计

5.1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为2006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10个学时内,(1)掌握有关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脂肪酸、能量与基础代谢、能量平衡、运动饮料;(2)掌握碳水化合物、脂肪、相关维生素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运动中的一般需求特点,(3)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4)与运动员营养关系更密切的矿物质;(5)正常人体及运动中的水代谢过程特点;(6)膳食能量的营养素组成结构。

5.2教学方法:(1)基本概念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后,引导学生再翻阅以前学习过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2)主要的概念的应用,通过设计pBL教学法问题,进一步深化并转换为感性认识。

5.3问题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和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初步在膳食营养和专项训练中应用,在上述课程和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由任课教师设计问题,包括:(1)为什么说“营养”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2)运动锻炼和训练中的哪些问题与运动营养有关?(3)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日常食物来源有哪些?(4)蔬菜与水果在营养上有何区别?(5)红细胞生成相关的主要营养素问题有哪些?(6)一场篮球比赛中如何补充营养?或者各自根据熟悉的运动项目谈一谈训练中如何补充运动饮料,(7)你在食堂就餐时食物的能量结构合理吗?

6教学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相结合

6.1提出问题:授课前一周,将问题题目告诉给学生,并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参考内容和网络资源,以利于他们查找信息查、阅资料进行准备,3-5人自愿结合组成一个小组,针对问题建议他们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6.2课堂讨论:在学生进行自学、查阅相关资料后,要求学生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做中心发言。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引导和总结归纳的作用。上述问题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讨论中教师在讨论的结果、时间分配上要掌握好,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另一方面,第2、3、6、7三个问题第一次只进行初步的课堂讨论,以教师为主导,为第二次经过实践观察准备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观察应用方法,然后第二次再根据学生的准备由学生主导进行讨论。第1、5个问题请学生根据经过查阅资料后写出的准备稿进行课堂讨论。

6.3食堂就餐应用:针对第3、6、7三个问题,请学生在就餐时结合学习观察和应用,然后每个小组按照第一次讨论的要求,写出讨论分析稿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6.4专项训练课中应用:针对第6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运动中水的代谢和运动饮料”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第一次课堂简要讲述后,讨论出在训练课中进行应用观察的方法,然后再第二次课中将写出的讨论分析结果在教室进行讨论。

7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写出的讨论稿和课堂发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应良好,特别是运动员来源和有系统运动训练经历来源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有益于运动营养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运动营养学的知识点也可在教学实施中得到贯通,并能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交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通过初步尝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对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和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营养学技术,培养了学生综合考虑膳食营养和营养补充的思维方法,为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进一步学习运动营养学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钧,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杨则宜.运动营养师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王小莉.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J〕.教学研究,2010(2):19-21.

〔5〕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16.

〔6〕边藏丽,王恺斌,龚权.医学免疫学课程开展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271-272.

〔7〕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2):40-44.

〔8〕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9〕邓红,罗海吉.医学营养学教学中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81-883.

〔10〕汪春红,谭晓东.有效开展护理学本科临床营养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43-144.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64-02

一、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教学方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是订单培养的一种模式,学生来自校内同年级、不同的专业,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等模块的课程学习在原来专业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由学校与相关铁路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并集中半年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铁道运营职业素质、掌握必需的铁道运输专业知识及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技能。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线路及站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规章、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并进行铁路运营技能考证培训,主要进行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客运员(二选一)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培训,包括理论和实作培训两部分。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客运员的职业技能,参加铁路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并争取获得《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铁路客运员》职业资格证书。

二、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

通常在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知结构是通过教学铁道运营职业信息的“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循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铁道运营职业信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铁道运营职业能力的目的。其中“同化”就是将新经验、新的铁道运营职业信息整合到学生已有经验、信息的结构中,使之一体化;“顺应”就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作变化、调整、重建,并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反思,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符合铁道运营职业相关岗位(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使学生获得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制定以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目标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包括铁道运营职业专业能力、铁道运营职业方法能力和铁道运营职业社会能力。铁道运营职业专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铁道运输专业知识及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以获得合理的铁道运营职业知能结构;铁道运营职业方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关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能力,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铁道运营职业社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关岗位活动所需要的铁道运营职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在铁道运营半订单班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制定并实施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全方位进行教学过程控制与评估,实现对学生铁道运营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重视互动交往的过程性教学设计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课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静态陈述显性的理论知识,是在分析铁道运营工作任务与过程之后,按照铁道运营工作过程环节构建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讲授进度,以此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整合铁道运营工作实践技能与铁道运营理论知识。铁路行车组织根据铁路行车工作岗位(群)有关工种工作过程环节分解成不同的知识模块,按行动顺序将列车编组顺序表的填记方法、调车作业的基本方法、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列车编组计划、编制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运行图等内容列为课程内容,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技能与陈述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的整合。铁路行车规章将课程讲授设计成一种过程,在铁路行车调度仿真实训室演练铁路调车工作、行车闭塞、接发列车工作、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行车安全处理等铁路行车调度工作过程,在动态的行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行车规章的学习及调度技能的掌握。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按照铁路货物、旅客运输组织的一般工作过程环节来构建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讲授顺序,在模拟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模拟工作的体验与行动中获得铁路货物、旅客运输组织的工作技能。

(三)依照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创设学习情境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情景教学为主,依据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与素养要求,开发与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过程相适应的学习与训练情景,在校内实训场、演练中心和校外企业生产场所共同完成。铁路行车组织利用教学项目、教学案例创设符合铁道行车工作的学习情景,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完成铁道行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行车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训练。铁路行车规章更多地采用仿真演练方法,在校内铁道行车演练中心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在实作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铁道行车调度技能。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在校内仿真专用教室,较多地采用了仿真模拟操作训练学生掌握铁道货物、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技能。

(四)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方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方法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两种交往与互动建构的类型为主:一是学生与学习环境(铁道运输企业、校内铁道运输实训演练中心、专用教室)的互动环境;二是学生个体与自身环境的互动如学生个体与实训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通过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操作实践行动来学习”,强调的是“行动即学习”、“边演练操作边训练边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负责准备演练资料,提供必需的学习资讯、安排校内外学习环境、提前检测学习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督促检查学习任务的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学习环境的安全并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任务难题、评估学习效果等,教与学的过程是互动的,遵循着“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序列,让学生在独立获得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相关信息,制订行动计划、评价计划等“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动手操作演练”实践中,掌握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习得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经验和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知识体系。

(五)注重反思性教学环节设计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反思性教学环节设计,主要体现在以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知识、积累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操作经验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教学。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规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铁道行车、调度工作项目、仿真情景教学、铁道运营现场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铁道运营行车岗位(群)的相关信息;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则更多地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铁道运营货运、客运岗位(群)的相关信息与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现实环境之间信息进行比较、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从而实现“以体验和理解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提高解决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学习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知识与铁道运营现场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相关岗位的距离。

(六)注重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整合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整合设计,由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过程转变为一体化教学过程“阐释―理解―实践―反思―建构―应用―改进”,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铁路行车规章由师生双方共同在校内铁道运输实训演练中心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工作教学任务,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由师生双方共同在校内铁道货物、旅客运输专用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铁道运营货运、客运岗位(群)工作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铁路行车组织在教、学、做过程中完成列车编组顺序表的填记方法、调车作业的基本方法、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列车编组计划、编制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运行图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对利于学生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素养的同步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技能实训兴趣和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铁道运营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工作工作岗位增强了能力。

(七)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施教过程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施教过程。实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发展理解力、判断力、独创精神。在铁路行车规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和演练操作实践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景、按照预设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演练操作实践要求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学习任务,根据课堂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演练操作情况掌控课堂教学实践的进度与速度,引导课堂学习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完成铁道行车调度学习和演练任务、展开学习任务分析与讨论、制定铁道行车调度组织方案并组织演练操作行动。在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课堂学习小组中,学生是课堂学习实践的主角,主动参与完成课堂学习和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与群体组合。最有效的互动方式是这种合作型交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学生还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与管理,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理解、学会尊重。

(八)强调整体多维评价的课程评价

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主干专业课程考核强调整体多维评价的课程评价。铁道运营半订单班的专业课程评价包括每门课程的校内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还包括由铁路局组织的《中级信号员(长)》或《中级铁路客运员》职业技能鉴定,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与素养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周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9)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3

关键词:实验区资本运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29-02

一、引言

(一)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目的

1.意义。实验区是全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孵化区,也是教学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区,将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配套改革起示范和推动作用。因此,本课程的改革围绕实验区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自主创业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目的。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团队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等积累经验,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在全校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二)已具备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和环境

1.环境较好,国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2.学校大力支持,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实验区大力的支持,这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基础,使得很多改革的创意和想法成为可能。

3.已经形成了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并且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有部分的实施和经验积累。正是有了这些已有的积累和探索,使得后续的教学改革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并且在操作细节上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学生素质较高,学习主动较强。从教师到学生,对于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较大的动力和积极性。面对资本运营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面对新的资本运营理论和观点的不断出现,面对教学手段的不断升级,师生都具有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改革的内在需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及效果

(一)已完成的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课程教学方式改革。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于2008级实验区的两个班实施了互动的多维度参与式教学改革。

(1)构建资本运营互动的“多维参与式”教学模式。资本运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在资本运营教学中贯彻参与式学习的理念,就必须根据资本运营学的课程特色及学生特点来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互动的“多维参与式”资本运营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与教学者、思考者多种角色参与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特别是在课程学习的前半个学期,学生要接受基础概念和理论、方法的学习,重点任务在于学习和积累。这时,老师应该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随着课程的推进,在个别可行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所有的学生要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者的角色,有时又是教学者的角色,还是思考者和提问者的角色。通过多种角色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资本运营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基础概念、经典理论和前沿理论的讲授和学习,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研究型的学习。主要可以通过学习团队的构建,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研究,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理解,更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课堂内参与―课堂外参与相结合。课堂内的参与无疑是首要的,但是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一方面,通过学习团队的构建,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研究讨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毕博系统、电子邮件、QQ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提高学生课堂内外参与的程度。

个体参与―团队参与相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一方面体现在个体层面,这是参与式学习的基础。即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扮演好学习者、教学者和思考者等多种角色,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研究和学习。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共同进行自选课题的研究,并将成熟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与所有同学进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这不仅能够通过团队间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除了要将参与的理念贯彻到多个具体的维度上,为了保证“多维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机制。主要包括:

动机激励。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要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首先要从动机入手。为此,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大量的案例和精彩的诠释来激发学生对资本运营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机。并通过对参与式学习重要性的说明来鼓励学生在理念上重视自主学习和团队研究。

积分奖励。除了动机和理念上的培养和激励,还必须通过具体的措施对学生的参与式行为进行奖励,主要可以采取平时积分的方式。对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积分,与其平时成绩挂钩。

选题、预演。团队研究除了可以通过成员的合作式参与提高团队学习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团队研究成果的课堂展示来实现全班范围内的知识共享,并鼓励团队间的竞争。为了保证团队成果展示的质量,需要教师从选题开始把关,对团队初期的研究成果给予指导,并在正式汇报之前进行预演,以提高参与式学习的规范性和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效果。

评价机制。对于团队研究,根据研究成果、课堂展示的效果和回答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团队成绩计入每个团队成员的平时成绩。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由教师和两位同学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作为团队的最终成绩。

有了系统的参与式学习的设计和充分的质量保证机制,资本运营学的“多维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才具有了可操作性。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与“多维参与式”的教学相结合,根据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脉络,采取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从总体上将主题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分模块进行教学。各模块设计及学生参与程度如表1所示。

(3)课程教学组织改革。在具体的课程组织上,也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将每次的课程分为问答、主题教学、实实际案例参与、知识共享共四个模块。具体的设计和安排如表2所示。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考试与实践课题研究结合,最后评定成绩。规定学生从事科研训练与期末成绩挂钩,学生课外研究课题为毕业设计课题或某门相关专业课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

1.初步形成了“模块化设计,多维度参与”的资本运营教学模式。从模式的理论构建,到一个学期的实践实施和检验,到模式的进一步总结和提炼,通过这一相对完整的流程,“模块化设计,多维度参与”的资本运营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这为以后的精细化改革和设计奠定了基础。

2.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根据学期末对两个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四个模块的设计和参与式学习的实施,学生不仅对资本运营的基本架构和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掌握;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3.考试结果分析。从期末考试的测试结果来看,实验区两个班的合格率为99%。考试结果至少部分地说明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同学们较好地掌握了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些同学具有了较高的对资本运营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之处

1.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针对实验班教育模式向全球竞争、动态模拟竞争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在讲学过程中注意加入一些最新国际的资本运营理论的观点和最新发生的案例讲解,培养了学生国际化创业视野。

2.教学模式多样化。既有课题讲解,也有学生互动,还有介绍学生到一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实地考察和实习,通过系统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对资本运营理论的学习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团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拓创新性,到实地单位实习和考察,培养出了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开拓能力并培养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与创新精神。

3.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整合性知识和综合性管理能力的创业人才。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发挥了教师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知识转化为异质性能力的效率大大提高。

4.团队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参与模式的教学,实现了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导的个人学习模式,向以“学”为主导的团队学习模式的顺利转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参与模式通过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及教师引领的情景实习,极大地改善了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提升了学生在创业实操方面中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矛盾,满足了部分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与创新实现的需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及建议

1.已具备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和环境。

(1)来自学校、学院的支持和重视,这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基础,使得很多改革的创意和想法成为可能。

(2)已经形成了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并且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有部分的实施和经验积累。正是有了这些已有的积累和探索,使得后续的教学改革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并且在操作细节上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从教师到学生,对于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较大的动力和积极性。面对资本运营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面对新的资本运营理论和观点的不断出现,面对教学手段的不断升级,师生都具有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改革的内在需求。

2.尚缺少的条件。

(1)适合实验教学目标的教材、案例集。现有的很多教学虽然能够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编写,特别是能够满足教学功能的案例集,作为基本的教学资料。

(2)适量的资金支持。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更多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和学院对于教学改革都非常重视,在资金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用于支持学生团队研究、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

3.对今后此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将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持续下去,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模块化设计,多维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形成,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实施、不断优化,以促进其真正成熟,并且具有可推广性。

(2)开发与教学改革目标相一致的辅助资料库,包括案例、视频、实践环节、网络资料、推荐书籍等。

(3)适当增加资金支持,以鼓励课堂内外各种学习型活动的开展。

(4)多结合实际的案例、资本运营实际来进行分析,是最为有效且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法。根据对两个实验班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好的案例和实际例子能够促进其思考和学习的效果,以后应加强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5)团队研究的管理、组织和激励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绩效。鼓励团队研究应该成为资本运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对于这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4

关键词: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

前言

近些年,随着电子商务在社会很多领域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获得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将《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它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达到营销目标的能力。由于网络营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和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理论以及市场营销等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进行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该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网络营销》课程教材无法满足高职需求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综合了信息技术和商务营销两个方面,其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它要求学生通过对网络营销理论及实践操作进行学习、研究和分析,进而掌握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律,提高从事电子商务实践的理论素养和网络营销的技能。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对课程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网络营销》教材的主要内容偏向于网络营销理论和网络营销手段的阐述,关于网络营销实践性的内容较少,无法满足高职教学育人的需求。

2.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实操性不强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案例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的院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欠缺案例教学的运用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其结果往往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网络营销》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网络营销岗位工作,就业难度大,不被市场所接受。

二、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定位

网络营销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来实现商品和服务营销活动的总称,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营销模式。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定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营销理论之外,还应具备能够全面理解、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网络营销技巧的能力。因此,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应在网络营销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操作,并且通过与外界企业建立合作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1.创编符合高职特点的《网络营销》教材

高职教材不同于研究型本科院校教材,应该以职业任职资格的获得为目标。所以,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从电子商务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特点出发,建立适合高职特点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使教材更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因此,高职《网络营销》教材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足量深化的职业知识与案例,增加实践操作项目和内容,并结合基础理论和思维训练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

2.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将完整的案例讨论运用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来丰富理论教学中的案例举例,能够使学生融入到企业网络经营的情境当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企业网络营销的运行模式,而不只是学习已经形成的概念、经验和教训。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海尔网上商城”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对网络市场和网络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引入“戴尔电脑价格杀手锏”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等。通过案例教学,使基础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和企业发展之间的距离。

3.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网络营销》不同于学科教育的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学生除了掌握营销理论和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进行网络营销实践操作。所以在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营销职业的素质和能力,实现高职教学的目的,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适应网络营销实践课程的需要,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演示、课堂讨论和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进行互动,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理论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引进网络营销模拟实验软件和系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4.与企业建立合作教学基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网络营销人才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熟悉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并提高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将“教、学、做”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的,对高职院校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达到互利共赢局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对于专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外界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学校要完善《网络营销》教材内容,与外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自身的软硬件条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增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适应职业和社会的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敬东.《网络营销》教学方法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9,55-58

[3]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09,159-161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5

关键字:工作过程;网络营销;项目课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ZJY11320)

作为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核心课程之一,《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是对应于网络营销策划类岗位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解决企业网络营销实践问题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应依托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任务,通过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与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策划的基本方法,提高利用网络从事营销服务活动的职业能力,对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网络营销工具整合运作能力、网络贸易开拓、个人网上创业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支撑作用。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工作过程,解构职业岗位业务,重构专业学习项目。

课程设计以“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为切入点,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以“学生的网上营销职业资格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实训教学模式为手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依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设计采用真实的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型企业网络营销策划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景,“课(校)内”与“课(校)外”双线并行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网上营销整合运作的能力。

2.依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

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开发“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的淘宝网店为课程的课(校)内教学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校企合作项目“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为课程的课(校)外的教学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

1)淘宝网店

(1)为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网上淘宝网店进行有效的店铺形象策划;

(2)为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网上淘宝网店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整合运作;

(3)本专业学生已开设淘宝网店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撰写。

2)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

(1)为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进行有效的店铺形象策划;

(2)为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整合运作;

(3)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撰写

3.依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以真实的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型企业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景。第一部分以网络营销运作项目流程为线索整合为网络店铺形象策划项目,从网店栏目以及页面布局策划以及网络店铺色彩以及整体风格策划两方面来培养网店规划能力,第二部分整合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划项目,以典型真实企业实操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运作出发制定符合真实传统企业或电子商务型企业或个人自主网络创业完整有效需要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师在深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调研,多方访问已毕业电子商务学生从业、创业过程中的体会,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考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标准,协同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企业、河北大羽制衣集团有限公司、漫宁科技有限网络公司等资深业内人士的基础上,以真实的传统企业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具体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所示。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以网上创业项目带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口号,《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也是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主要按照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中间穿插一些其他方法。

1.案例分析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备大量教学用图片、动画、多媒体、录像等教学素材,学习网络营销策划。

2.演示答辩法:在教学过程中个,学生们组成工作小组,按照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任务驱动法: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网络营销策划工作方案的设计。

4.现场指导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使学生们能站在专业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职业素养。

5.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综合性工作项目,发展完善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检查评估能力,加强了学生对较大规模的完整工作任务的实施能力。

作者简介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02-01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只有与市场营销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的情况下,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便具有独特的引导功能、系统化功能、感化功能。“案例教学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课堂通过实例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告诉学生答案的同时应尽量使发挥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同时关注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一)以案例为线索

案例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线索,教学内容的不同是与传统教学的最大的区别,案例教学始终围绕案例为线索,教师在课前准备案例,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提供的具体案例,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展开的必备条件,学生通过整理分析讨论案例,对具体市场营销案例获得认知,能够采取实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多寡,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及其获得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学习策略。目的是发展学生面对实际案例时的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培养解决实际具体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

(三)答案多元化与综合评价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传统的教学中较多情况下强调答案唯一正确的原则,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于课本上的答案,教师一般不基于接受和采取,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分析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讨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教师采取多种合理答案,有利于学生形成个人独立的对问题的看法。这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市场营销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策略

(一)案例课程的设计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具体教学目标,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才可以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等活动。(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中,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以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选择案例。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要求有: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的要求;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案例的选择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与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创新能力。

(二)案例课堂应用的基本过程

1、案例引入与情境创设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引入阶段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学生在学习“市场选择战略”前,已经学习了“市场细分战略”,学生对市场细分的作用原理及标准和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课堂上引入加案例时,首先让每位学生根据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作业要求做初步的简要的分析。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每个问题也包含了多个答案。教师将问题提供给学生后,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具体案例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进行初步的自主分析。对案例进行情境的创设是否成功是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2、案例呈现与讨论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会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前呈现一个案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的呈现方式有: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播放案例录音;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等等。案例讨论阶段即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要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得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

3、总结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并进行了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不应以答案唯一原则,而应该给予全面的思考,通过大家讨论,采取多种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加深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实用有效的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法”是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小军.论市场营销策略[J].经济师,2005,01.

[2]李昭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08.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实践性;教学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市场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少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社会上真正需要的市场营销的人才,是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改革课堂内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将课堂外实践教学过程和课堂内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整合课堂内外各教学环节,达到以教促学和全方位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2.1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改革致力于改变学生的被动思考、被动学习的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打造为应用型人才;改变学生单打独斗的思维,塑造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2教学改革的内容

《市场营销策划》以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为主,策划能力的培养需要配套囊括知识、能力两大模块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知识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相关课程的知识原理;在能力模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2.3运用tapS教学理念

组织教学tapS分别是指theory(理论知识)、ability(能力)、practice(实训)、Skill(运用技能),即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策划理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市场营销策划能力;根据角色模拟、实际操作等来完成市场营销策划的内容;熟练运用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策划内容与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技能。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课堂教学

由于《市场营销策划》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采用实训、模拟演练、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性较高,养成创新思维模式并完成策划方案。采用“技能需求、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训练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为主,而不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3.2模拟教学

一是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提供营销角色扮演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营销人员、顾客等不同角色,针对接待客户、营销咨询和谈判技巧等具体项目或工作情景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营销人员和顾客等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让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策划的流程和步骤,从而把握市场营销策划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二是营销软件仿真模拟。学校机房安装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平台软件,建立虚拟的营销策划实训环境,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在角色定位上,每个学生经营一家公司,扮演公司营销策划总经理角色,模拟营销的运作过程。模拟软件营造虚拟的营销竞争环境,让学生参与市场竞争,通过营销策划实战,谋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仿真模拟,检验学生的营销业务模拟操作能力、决策能力等。

3.3实践教学

一是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合作是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实践学习。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安排,包括实地参观、专题调研、实习等。如讲授渠道运作内容时,让学生到零售超市考察各个典型企业的卖场布置思路和做法。通过近距离观察,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在个人或小组调研报告的课堂展示和交流中,学生得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以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校内仿真模拟的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角色扮演、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根据课程内容,针对“商品进校园系列实训项目”让学生进行项目考察、市场调研策划、市场定位策划、营销策略策划、营销综合实训等。

3.4《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考试的改革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考试的改革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笔试等考核形式,采用开卷或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设计一份市场营销策划整体方案、做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做一种商品的Stp战略分析、采用4p策略的其中一个策略做一份策划方案、或运用整合营销、事件营销、娱乐营销、网络营销、体验营销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手段,设计一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采用上述形式的考试改革方案,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考核形式能和职业能力要求匹配起来,为就业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市场营销基础课程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38-02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综合应用型学科,以研究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市场行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应用性、综合性。开展市场营销课程能够强化学生对市场经济活动的了解,掌握市场运作规律。但是,随着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全面展开,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以往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严重遏制。此外,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模式,虽然实例体现了一定的先进科学理论知识,但是难以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窠巢。市场营销课程本身是一门科学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即使老师所列举的案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但是学生难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理论与实例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往往只起到验证理论的作用。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学有专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此,中职市场营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却恰恰相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局限于基本概念和章节理论方法的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市场营销职业岗位和岗位所需要用到的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后的两大关键,在工作工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进途径

基于以上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和市场经济活动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踏上社会岗位后,岗位职业定位和岗位能力是两大关键,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革新,构建一种新型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教学,这样既能够解决中职学校理论与实践脱节产生的问题,又可以满足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

中职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模式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培养工作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开展丰富多彩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细致分解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工作任务,最终实现教、学、做有机结合。这种新型的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还必须以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来支撑,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评价方式应该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构建过程化、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中的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时俱进,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分解和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单元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认识、了解、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最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应该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当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员工,这些工作岗位要求他们并不需要丰富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求他们具备娴熟的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革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岗位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胆量与口才。因此基于工作过程中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革应该重点锻炼学生市场营销能力和综合市场运作能力,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市场经济活动运行规律和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锻炼自身的市场营销工作技能,从而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以工作能力为本位,设计学习项目。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基础课程应该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满足学生未来在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对某种工作能力的要求。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单元,以学生切实掌握工作能力为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个人学习活动为依据的中职岗位教学模式是当前解决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薄弱的关键。中职学校要基于工作过程开展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革,将岗位技术能力的培养划分成若干模块,然后根据模块内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训练。针对当前的工作能力社会需求,本文对某市的服务业、商业、制造业等近百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做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场营销课程设置中的“市场营销基础知识模块”、“营销使用技能模块”以及“营销能力拓展模块”最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而这三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可以进行分解细化,因此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中工作能力培养应该着重加强这三个模块的训练。

设计市场营销课程关键要以企业营销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引导,坚持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比如市场营销学生在学习市场调研能力时,中职学校可以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苏宁电器等企业合作,将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营销过程中,弥补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的不足,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学习企业家的营销精神和经营经验,从而锻炼自身市场营销所具备的技能。学生在真实的实习场景中扮演营销人的角色,准确找准定位,明确自身所需要的岗位技能。

(三)以岗位职业活动为依据,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决定了岗位工作任务的设置,而工作任务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岗位上的任务是贯穿整个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际工作实例,这种实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是最典型的,也是蕴涵丰富市场营销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革应该以岗位职业活动为依据,充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将岗位职业活动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解细化,形成一个个目的鲜明的项目或任务,从而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驱动式教学方式,以做任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营销工作的真实工作要求和步骤为依据,根据一体化如实设计学习任务,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成若干任务形式,比如创建公司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是筹建公司、成立公司,市场调研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设计调查表、开展市场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产品决策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产品构思、品牌设计以及选择营销渠道,网络营销多要完成的任务是认识网络营销以及网络商务信息,营销综合实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卖场筹备以及现场销售。

(四)以学生为教学评价主体,构建过程化、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模式。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以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来支撑,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评价方式应该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构建过程化、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教学评价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推动市场营销改革课程不断完善,例如学生填写一份自我评价来总结和反思自身学习过程。

当前中职学校在培养市场营销类人才过程中,往往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式单一古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程迫切需要改进。为此,中职学校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进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以工作过程为本位,设计学习目标;再次,以岗位职业活动为主要依据,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最后,以学生为教学评价主体,构建过程化、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模式。如此一来,中职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华英.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2(4)

[2]余彦蓉.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

[3]李晓春.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创新[J].中国商界,2010(9)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9

(一)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修能力

课堂实验教学是形成学生主修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基础的环节。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主修能力。

1、学生课堂讲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定量的授课内容给学生小组,让其进行课上讲学。这里要让学生明确讲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其次,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归纳重点并形成讲义,有条件的最好要制作课件,运用课件来讲学,效果会更好。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协作。最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所有学生讲完之后任课教师用一定时间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课堂讲学一定要合理安排学生讲学的次数,讲授内容难易适中,还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

2、案例研讨教学。案例研讨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有价值的企业营销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读、讨论,领悟营销理论。在案例研讨中,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的基础。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高质量案例,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扮演引导的角色。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营销情况编写案例以供学生研讨。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3、角色模拟教学。此法主要针对那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掌握的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所教授课程的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营销知识和理论,并学会灵活运用。如《推销理论与技巧》课程在讲授推销技巧时,教师设定一个推销情景,请学生分组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扮演“顾客”另一方扮演“推销人员”,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课堂模拟推销。用情景模拟方法来处理营销问题,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并深刻理解掌握推销的技巧与策略。

(二)模拟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修能力

1、市场营销实验室教学。许多营销专业课程都需要营销实验室的支持,尤其是是一些模拟实训课程更是如此。学校要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比如《促销管理》这一门课程,在营销实验室安排课程,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类似的课程要充分运用营销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为课程服务,锻炼学生的相关主修能力。

2、“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如充分利用各类营销竞赛。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一系列全省及全国大赛,通过参加比赛,推动学生参加营销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掌握所学营销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三)营销实战教学巩固学生的主修能力

营销实战教学通过运用前两步教学成果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修能力。检验专业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是顶岗实习,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自主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自行联系企业进行实习;另外一种是由学校联系的校内外企业实习基地。不管哪一种实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实习与主修能力的对应性。即通过不同的实习要能锻炼学生的主修能力。如认知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第一学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即学习、沟通、组织等能力;技能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第三学年,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学生能提高推销能力和促销能力。实习之后,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及时一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设性意见,企业营销经理或者相关企业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给予指导性点评或者百分制量化评分,确定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检验学生具备的主修能力与企业具体要求的差距,再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主修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主修能力培养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主修能力培养的前提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主修能力的关键之一。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既是具备教学理论功底的教师,又是具备实践能力的技师。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同时,有条件的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社会上选聘营销专家充实师资力量,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营销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活动。

(二)适用性教材编写是主修能力培养的关键

编写营销专业适用性教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知识要能够通俗易懂,尽量运用适当的典型案例来说明重要知识点,并且内容要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二要突出实践性,教材应体现市场营销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所有章节的内容要以营销活动为导向进行编排;三是注重实训教材的编写,这类教材要在相应的营销实训课程中应用,所以就有一个适用性问题,最好是本校的营销专业教师根据本校营销专业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效果会好一些。教材针对学生的主修能力来编排,对于课程的作用就会突显。最后要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

(三)灵活的考试制度是主修能力培养的助力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篇10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将传统的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适合于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实践类教学课程。

二、交通工程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在应用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训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专业实训课程涉及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于综合性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需求,在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和协作能力,而后者正是传统教学方式中所欠缺的。为此,在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采用适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应用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后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交通工程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实训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交通工程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实训任务。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课程设计》实训课程为例,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方案的规划、设计、仿真和分析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该课程针对学生不同层面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了多个实训模块,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实训模块制定不同的实训任务。以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实训模块为例,在该实训模块的教学中,依据该模块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选择了某城市轨道交通運营规划案例作为实训案例,通过对案例加以分析,结合课程对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实训模块的基本内容要求,确定了该实训模块的具体任务:1.以某城市轨道交通案例为背景,完成轨道交通全日列车运营计划的制定。2.完成轨道交通分时段列车运行计划的制定。3.完成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二)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在实训初期,教师向学生布置实训的具体案例及任务要求。在明确实训的具体任务之后,学生们以分组协作的形式开始对实训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以确定完成实训任务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讨论、分析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整理,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依据实训任务的要求,自主查阅了所学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规划方面的专业书籍,对相关的专业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学习、总结和分析,并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训方案的设计中。各小组同学分工协作,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依据实训案例中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量数据、线路基础数据、列车编组数据等,完成了全日列车运营计划、各时段列车运营计划以及列车运行图的设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并对每个组的实训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记录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自主性、协作情况以及实训任务的最终完成情况,以此作为实训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三)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实训成绩的综合评定

在实训成果的成绩评定方面,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中侧重于实训成果的评定方式,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绩评定不仅要包含对学生实训成果、实训方案的合理性、准确性的评价,还要包含对学生在实训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自主性及协作能力的评价,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目的,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因此,在实训成绩评定中,将在实训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将各小组同学在实训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自主性及协作能力的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将学生的实训成果和实训报告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四)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在交通工程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学生们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围绕实训案例及任务,以分组协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实训任务的讨论、分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整理和综合运用,顺利完成了实训内容。在实训中,教师发挥了指导和监督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则通过基于案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掌握了通过自主和协作式学习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系统化的设计和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