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教研总结十篇生物教研总结十篇

生物教研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2:43

生物教研总结篇1

梁开明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充实而忙碌的一学年要结束了,本学年,我校生物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引领和市教研中心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扎实落实“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的学生成长要求,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及“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的教师立身要求,以“严、细、实、恒、新”的要求抓常规管理,以“亮、赛、晒”为引擎扎实开展“四个研究”,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的得到提升。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创新教研方式,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实效

本学年,学校仍然实行周三大教研日制度,仍然分学科设置科组集中活动时间,以保证科组集体备课、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单周进行备课组活动,双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教研组实行问题驱动式主题教研活动,以提高教研实效。本学年我们共开展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复习、新授、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认真学习了市教研中心各类指导性文件,龙山中学、桃都中学、实验中学等先进单位的课堂教学流程解读,学校为每位教师征订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刊物,采取自学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学习;集中观看了专家执教的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联系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寻找改进的办法。

(3)集体备课,落实“四个研究”。四个年级备课组长,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得失。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习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每一堂课的教案,做到“功在课堂,利在课后”。

(4)课堂研究,扎实有效。我们教研组继续推行和完善了“人人讲公开课”的教研常规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本学年,我们运用同课异构方式先后开展了“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各类课型应用的课堂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改革。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载体,本学年我们共组织了20节研讨课,每一节课都经历了自备课、集体备课、试教、再备课、公开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围绕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评价,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2.落实互帮互学的带教机制,促进教师早日成长

学年初,我们通过听课调研,确定帮带对子,安排部分新入职或转岗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办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来培养新调入教师。带教的教师从课堂常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材解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传、帮、带。要求帮带教师给徒弟上示范课,徒弟给师傅上汇报课,每学期师徒互听课不少于6节。带教机制的确定,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开展互听课活动中,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学校也多方创设条件,为她们提供学习、展示机会:给每对“对子”订阅杂志一份,安排外出学习、听课等,或把新入职或转岗教师推上第一线上公开课,让她们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本学年,新入职或转岗的三位教师在帮带老师指导下,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证明,互帮互学的机制,锻炼了青年教师,有效地深化了教学改革,掀起了教改教研的高潮,为我生物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年,学科组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框架内,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把教学常规检查作抓手,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监督,坚决杜绝随意调课、误课、无案上课现象,采用“集中抽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通过推门听课,抽查备课本、作业本等形式,有目的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教学检查、反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狠抓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求教师坚持“五个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反思总结),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明确课改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有活力、有价值;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重视双基教学。要求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作业批改用字要规范。

4.开展学科素养竞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本学年,生物组每位教师带一个生物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积极踊跃,报名人数经过筛选限制。基本是每周一节,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七年级三名同学自己设计的《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业模拟实验》代表我校生物学科参加了全市生物学科素养展示活动。

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质效意识

教学质量是学科的生命线,我们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力求科学地组织好考试工作。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研成果渗透到试卷中,提高命题质量。教研组对各年级阶段测评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测评情况,对存在不平衡的年级,及时与相关科任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同级教学成绩相对均衡。期中、期末质检,我们认真组织,做到统一监考、阅卷,统一反馈,从严从实对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分析考试得失,提出改进教学意见,为今后修正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我们努力完善评价制度,例如将作业评价、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学科素养竞赛等纳入学生评价,坚持用多元评价的策略综合评价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

6.自觉抓好减负工作

本学年,我们坚决贯彻教育部和省市在“五项管理”中关于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合理负担下的高质量教育之路。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教师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把“减负”的意识贯彻到备课中。要求教师备课时加强学生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优化研究,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学法指导:不仅要从整体上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分层备课、分类指导,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同时,严格控制练习题的选用,除了使用全市通用的同步练习外一律不得印发其它练习题,防止过滥或使用不当蓝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亮点工作

1.问题驱动式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本学年,我们改变了过去依靠学校统一安排的无目标性被动式的教研方式。在学期初,紧紧围绕“四个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广泛征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设定了三到四个研究专题,每个主题从问题提出的现状分析、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等路径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例如,我们先后开展了“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新授课、讲评课中的研究”、“2021年泰安市学业考试生物学试题的研究”等专题教研活动。专题研究避免了过去走过场、说空话、假研究、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一学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促进了我校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我校生物学教学质量。

2.青蓝结对坚持不懈。今年我校生物组有一名新入职教师,两名转岗教师(体育、数学转生物),另三名是生物学科的老教师,为此,我们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制,生物组每位新入职或转岗教师都有了固定的师傅,除周三教研日外,他们师徒随时相互听课、共同研讨,相互帮扶、自主研讨已成为生物组的优良传统。

3.重视学科素养,开展第二课堂。一年来,我们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在知识教学上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太与平衡观”引导学生去理解生物学知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凡课标上要求的分组实验必做,鼓励学生创新实验设计,每个老师都建立了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节假日,每名学生至少要完成一项创新性实践作业。这些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推行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评价“四个研究”。为促进教师开展“四个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四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四个研究”的常规材料,包括备课、作业、教学日志、单元检测、试题分析报告、教学案例分析等,由教导处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检查一次。二是开展围绕“四个研究”的“亮赛晒”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教师个人及备课组两层面的“思维导图设计与讲解”比赛、“课堂观察量表设计”比赛、“期末考试预测题”比赛、“教育技术应用”比赛,以及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全员上公开课、“青年或转岗教师”赛课等活动,各种检查与比赛活动均量化记入教师个人教学业绩。

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四个研究”还有待深入。部分教师还存在凭经验教学,对“四个研究”不够重视,缺少静下心来搞研究的忍劲。

改进措施:

(1)继续推行教学设计全覆盖制度,落实“四个研究”。学校严格落实教研中心提出的“三关注两提高”备课要求,备课采取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借鉴改进——课堂实践——反思完善方式进行,在个人备课中提出了充分体现“四个研究”的具体要求。

(2)继续推行主题教研活动制度,细化“四个研究”。新学期,教研组紧紧围绕“四个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每个主题从问题提出的现状分析、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等路径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

(3)推行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评价“四个研究”。为促进教师开展“四个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四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

(4)推行推门听课制度,促进“四个研究”。将“四个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成为常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所有课堂一律开放,学校领导干部、兼职教研员无须事先打招呼,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制定了推门听课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当天听课当天反馈,即发现优点,又指出不足。用这项制度倒逼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认真准备,上好每一堂课,将“四个研究”内化为自觉行动。

2.推进“让学生讲的更精彩”的力度还不够。本学年虽然围绕“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开展了系列研究,但仍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没有较好地落实,教师满堂讲的现象依然存在。

改进措施:

(1)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四个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四个研究”探寻学生“讲”的内容。“讲”的形式,“讲”的方法,通过“四个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讲的自身业务素养.

(2)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专任教师人人申报小课题,把“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研究的个性特点。在教师教学实践和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大听课、大教研”结合起来。新学期,将运用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形式,开展“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各种课型中应用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研究“讲”的形式,“讲”的方法。

生物教研总结篇2

一、要引导学生发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更多解决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压强》时,我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准备一个小圆桌的模型、一些沙子和砖块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①把圆桌正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沙中的深度。②在圆桌上放上砖块并正面朝上地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沙中的深度。③把圆桌反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深度。④把放有砖块的圆桌反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深度。这时,我提出问题:“通过这四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得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压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师正确地引导下,促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发现和掌握研究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要引导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教授《物态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要求全班学生分组总结“物态变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物理方法的划分、对比、归纳。在探讨中总结以下几种《物态变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比较法的运用。如比较刻度及使用方法的异同点、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这种方法也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中运用了。(3)图表法的运用。通过列表了解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分析不同晶体的熔点。(4)实验方法的运用。如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及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各种物态变化及相应的热量吸收与放出,引导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学习与方法相结合,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总结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通过专题复习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生物教研总结篇3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教研总结篇4

1 要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1 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1.2 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

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1.3 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2 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2.1 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1.1 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

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习惯。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要求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1.2 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物理量测量和规律的探索与验证两类。无论对科学家做过的但现在不能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上好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答辩课。在分组实验中,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实验操作巧妙的学生的经验,用以启发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2.1.3 掌握理想化模型法

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

②过程模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运动;稳恒电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力线。

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2.1.4 掌握等效思想方法

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转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②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还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2.1.5 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

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数图象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图。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可依据物理图象求解物理量,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论证。

以上所述为研究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章节教学中分散训练,贯彻始终,总复习时可分专题总结归纳,以达到使学生条理清晰的目的。

2.2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两个转化”,即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终再回到实践中去认知过程。实现“两个转化”,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授予“点金术”。我们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法进行宏观指导、使之更趋科学化的同时,又着重抓了“听、看、记、议、做、结”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指导。

2.2.1 教学生会“听”

“听”,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听同学发言,而且要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在指导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教师讲解“概念”、“规律”时应如何“听”,并用于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努力排除外界干扰,把自

己置身于一个忘我的境界。为激励学生的“听”,有时在教师刚讲完一个概念或提问某一学生后,再让其他学生复述,或指出学生刚才问题回答的是否完整、严密,若不完整,要求补充完善。对于能够完整复述或能予以补充完善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能很好地复述或完善的,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再让学生回答。这样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听,而且提高了注意力。

2.2.2 指导学生“看”

“看”,即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的自学是从阅读教科书开始的。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五步程序阅读法”对学生阅读教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是:“通览教材,认识全篇:精心研读,挖掘提炼;字斟句琢,深化概念;合作交流,巩固完善;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板书即可一目了然。观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出发点。物理学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物理现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知道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看懂实验过程,看清实验现象,并重在指导学生会分析综合、概括总结。

2.2.3 指导学生“记”

“记”,包括识记和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记”,重、难点知识必须记笔记,并定期检查评比。同时给学生介绍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方法。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分散记忆、联想记忆、对比记忆,手脑并用,及时复习,早晨和睡前记忆效果好等。

2.2.4 鼓励学生“议”

“议”,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要善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当然是在自己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习题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看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使学生懂得,“议”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完善,也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大胆“议”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思想品格,以适应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

2.2.5 鼓励学生“做”

“做”,一是做实验,二是小制作。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小实验和专题实验。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它要求培养的学生不是眼高手低的文弱书生,而是既会动口又会动手的技能性人才。在演示实验中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再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专题实验中为解决人多器材少的矛盾,我们组织学生分批实验,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亲自操作。对于书后的小实验、小制作,我们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由学校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教研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36-5

1问题提出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物理教师们常常积极对考试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对考试系统性、整体性、试卷以及学生总体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等能力现状进行总结,而学生在考试后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却往往被忽略。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后更重视分数和排名,而忽略了通过考试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致使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导致“会的内容仍然会,不会的内容还不会”,不利于自身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试后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重视的,减少学生存在“题目讲多次仍然不会”“题目错了多次仍然错”的现状,使考真正达到检测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查漏补缺的目的。

2研究方法

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学生在高中物理试后反思效果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得出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3研究内容

钟志贤老师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1]中根据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性质与作用,将反思能力分为了: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因此,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围绕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3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选取某中学高一年级5个班级共计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某一次阶段性考试结束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依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策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97份,有效率为98.5%。

3.1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进行调研时,笔者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发现,有47.71%的学生在下发试卷后“查看自己的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有52.29%的学生选择“比较自己成绩的高低”或“都不太关注”。由此可见,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考试后忽略对自己的反思过程,成绩高低是他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发现,在考试失败时,有50.76%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进行总结与反思,有49.2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考试成功时,有36.04%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认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63.96%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由此可见,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会在试后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考试相对成功时,更容易忽略对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由此推断,这也是造成学生考试后不会的题仍不会、做错的题仍然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认为“考试后自我反思的意义如何”这个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仅有37.0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意义”,62.9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或“毫无意义”。正是由于学生对自我反思意义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淡薄。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物理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调研,如图5、图6所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考试后约有65%的物理教师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教给学生进行试后反思的能力与方法,然而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因此,部分物理教师对试后反思的忽略或指导欠缺也是造成学生试后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我们发现,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忽略试后的反思,尤其是在考试成功时,忽略试后反思的情况更为严重,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多次重复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试后反思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后反思的意义认识不足,从教师引导方面,也可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忽略引导学生进行试后反思以及对学生反思技能与方法的指导。

3.2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的调研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试后反思技能进行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中的评价技能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在每次下发试卷后,有25.38%的学生“会立即更正自己的错误”,有44.67%的学生“会与身边的同学讨论试题中自己的错误”,有29.95%的学生“等待教师进行讲评”。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会通过自己更正或与身边同学讨论的途径认识和分析自己试卷中的错误,能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然而,也有29.95%的学生不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是等待教师的讲评。

生物教研总结篇6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率按计划全部完成。现将本学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应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势力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

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期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通过对教案、试卷、课件资源的整理,先对本学期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常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初一生物每周三课时,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尝试工作。

在开学初,我对所教授的四个班在班级分组前提下进行了建组工作。然后利用课堂向学生解释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去年尝试后经验总结),并与期末考评、学期成绩挂钩。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用具、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复习反馈情况等;评价形式简单易行,以好、中、差三种符号,个人、小组相结合评比,科代表统一记录。在此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小组意识、表达能力都得到一定提高。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课堂因为及时地奖励而热烈,学生没有感觉到复习课的枯燥。

三、加强了实验课的开设。

基于学校实验条件的改善,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我尽力开设了一部分实验。同时制定了新的实验室规范要求,比如学生座位的安排和登记、实验课记录、实验室器具损坏登记和赔偿等。以保障实验课开展的顺利有序。

四、积极参加备课租活动。

共同商讨课时重难点及其突破技巧、检测要求等细节;将个人基本功大赛培训内容有重点地进行传授;确定组内献课的课题和展示内容。

五、参加了市基本功大赛选拔,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

包括教育法、心理学、教育学、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课等专题培训。其中关于概念图、教学目标的制定、说课等问题都有专向联系,受益匪浅。

总的说来,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忙碌也比较顺利,个人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受到时间的限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期末复习的个别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的改进和探索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也将成我下个学期工作的重点。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为了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自己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考试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市区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面作的不够,使他们学得不轻松,进步也较慢,兴趣和求知欲有待于增加。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期任教八年级生物课,和学校政教工作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能够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能够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自学互助,导学精练”的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本学期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对学校实施的“自学互助,导学精练”教学模式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其它方面

本人结合学校的工作组织了学校的篮球赛、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并且每周都对学校的纪律、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和总结。对学生习惯养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一个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

进入我的课堂怎样教生物,《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生物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生物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生物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生物教研总结篇7

【关键词】设计研究;探究教学;迭代精制;参与结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035―03

探究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然而,探究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复杂性以及师生参与探究程度的不易把握等诸多因素又制约着其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设计研究是一种系统而灵活的研究范式,强调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协作为基础,将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反复循环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在改进教育实践的同时,修正和发展新的教育理论[1],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今生物探究教学过程中探究效率低的问题。笔者从设计研究的视角,对高中生物探究教学进行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在反思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进步。

一设计研究的启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2]。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和开展探究教学,是令众多生物学科教师和研究者头痛的问题。为此,2008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市某一重点中学开展了《中学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对象为高中二年级(3)班和(4)班的全体同学。最初,项目组以为,引入探究教学之后,教学成效应该得到大大提高。但是,经过2个周的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评说以及录像回溯分析,发现并没有如所预期的那样给生物教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对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校领导、生物学科教研组教师、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参与研究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造成探究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实践共同体探究活动的参与结构。因此,以此问题为研究起点,希望通过设计研究将先进的学习理论运用于高中生物探究教学过程中,总结参与探究教学原则并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帮助研究者进一步考察协作学习环境对促进探究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效开展的可能性。

二实践框架的建构

设计研究是由实践问题驱动,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深入现场对实践进行的研究和为了改进实践、提升理论而进行的研究。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设计一些人工制品作为教学干预或革新应用于实践[3],通过系统、灵活地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等环节的多次迭代增量过程来改善实践,从中总结出设计原则或理论[4],达到对设计原型理论和实践的“逐步求精”,获得一个理想设计和实践之间的满意平衡。设计研究是在富含复杂性、动态性和实限性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5],研究者必须对研究过程和研究交互所发生的变化作详尽记录,并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反思和改进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

通过对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之后,把探究教学的定义理解为:教师通过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以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境观认为,所有社会性地组织起来的活动都提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学习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人和建构出来的人工制品之间的互动;对人的学习的分析应该以活动系统为单位[6]。因此,参与结构的研究将关注重点从“指向个人内部学习和认知变化”的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转向同时关注“个人置身于社会群体互动结构所带来的个人与群体认知和学习的变化”。所以,设计研究需要从探究个体、实践共同体和情境活动三个方面来整合认知研究和互动研究,将信息结构纳入到整个活动系统参与结构的互动分析中,以全面洞察探究教学。通过整合建构主义理论、互动分析理论和活动理论,构建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参与结构的设计研究实践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解释如下:

1问题界定阶段

问题界定阶段为设计研究的前期阶段,是确保干预能够进行持续教育革新的必要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需要吸收来自教师、管理者、学习者、技术专家、利益相关者、产品开发者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的观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检索、批判性的文献回顾和需求分析,有效发现实践共同体在当前情境中面对的有意义的问题。本设计研究确定的问题为:如何充分考虑实践共同体参与活动的结构要素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究效率。

2构造阶段

构造阶段是整个设计研究过程的设计阶段,将前期确定的有意义的问题转变成一个真实情境中扎根于稳健理论的可操作化的设计,需要经过多次循环来不断改善,同时它又受到后续阶段的影响。它不仅是修正理论的重要工具,也是整个研究的重点所在。设计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进行创新干预,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人工制品之间的互动,因此本设计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同时参与探究。另外,还要考虑整个探究活动系统成员之间的分工、需要建立的共同体规范以及所需工具等因素。

3本地影响评价阶段

本地影响评价阶段是评价干预的当地影响,主要对实践共同体共同参与实施的探究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研究者和教师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评价实践共同体对设计干预的满意程度,并根据这些数据对设计原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修正,主要包括形成性检验、理论精制、实施和结果评价四个部分。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这些设计生成、详细研究和评价的循环表现为迭代循环过程中的微循环过程。

4扩展影响评价阶段

扩展影响评价阶段主要是看前面阶段进行的教育革新在更广泛情境或者对于更广泛的对象是否具有效性,以及能否成功地扩散和被采纳。如果被采纳,得到一个成功的产品。如果不被采纳,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产生的新理论以及新的情境需求进行下一轮迭代循环研究。

以上四个阶段反复迭代循环,构造出更有应用价值的设计,生成关于学与教的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稳健的理论,最终达到对真实情境中生物探究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三干预系统设计的论述

设计研究本身不管是强调内容、技术还是关系要素,重要的一条是聚焦“学习”,是促进“学习”理解的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方面的系统研究[7]。以下,将围绕本设计研究,对所涉及三要素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学习内容设计主要是对学习者将要学习的对象进行设计。为了提高探究教学效果,项目组采用连续统思维方式考虑以下问题:高中生物课程中什么样的主题内容适合小组形式的探究教学;如何创建探究课题内容的多种理解途径,以提高学习者探究效率;如何在社会活动中形成探究内容的新观点等等。在与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多次商讨后,选定探究活动主题为“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人体器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激烈讨论,确定探究的子课题分别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途径、类别及主要特点;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人体器官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目前已经掌握了哪些胚胎干细胞技术;胚胎干细胞在医学方面有哪些应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学习支持设计主要涉及到支持小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工具、资源、支架和评价表单等。在本设计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工具主要有搜索工具(Google、Baidu)、头脑风暴工具(mindmanager)、图形工具(photoshop)和交流工具(QQ、Blog)等。资源包括进行探究教学所用到的各种硬件设备、书籍、图片、学习软件和网站等。支架的设计方面采用Quintana的观点,从意义建构、过程管理和反思三方面进行[8]。探究成果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同学。另外,采用书面作业、多媒体制作、网页等类型的评价测量表来考察学生探究成果的不同方面。

学习的社会结构是学习者与活动系统的其他行动者、技术工具、课程内容等要素之间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包括有形结构和无形结构。有形结构设计主要指探究小组的编排。无形结构设计则主要考虑探究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参与结构、探究规范的建立和小组成员行事权的分配等问题。小组编制上按照学生所选子课题内容进行分组,尽量把互选同学编排在同一个小组,同时平衡核心人员与边缘同学之间的比例。项目组建立班级共同体规范和小组共同体规范,以营造“基于证据的观点”的讨论氛围,同时保障小组成员之间的平等参与,促进小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另外,为了使教师更有效参与探究教学,借鉴tabak和Baumgartner关于“参与结构类型中的教师角色特征”[9](如表1所示)来定位教师角色。

四设计研究的实施

在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之后,于2008年4月开始了参与结构探究教学应用的尝试(探究主题为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人体器官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课程设计上,依然沿用“热身活动”――小组协作探究――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全班协作探究――评价的课程总体设计模式,并增加了为学生提供探究背景知识的基准课程和解决产生“挑战性问题”的微课程设计,从而进一步强调胚胎干细胞基础知识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积极性。行事权的分配上,要求组内学生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任务单中的材料,当一个成员在操作时,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协助并帮助记录探究结果。同时,学生不仅有机会发表本组观点,也能分享其他小组探究成果,积极参与同自己有不同见解的讨论之中。教师的角色在本轮阶段主要为指导者和同伴,在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另外,加入反思总结模块,便于学生总结探究所得和展望如何提高自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应用效果的评价

为了了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参与结构设计研究的实施效果,在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应用之后,通过对探究教学过程进行测试、问卷调查、录像回溯分析以及访谈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师生意见,以便深入了解学习者应用参与结构的探究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数据显示,94.2%的学生认为通过协作参与结构形式的探究教学基本掌握了胚胎干细胞的知识,89.3%的学生表示赞同现在所采用的小组参与结构形式,91.5%的学生愿意在其他学科中采用这样的探究方式。

为了考察该设计研究教育革新的持续性,在研究者撤出一段时间的情形下,由任课教师独立设计、完成了一次生物选修模块探究公开课《细胞的癌变》。从教学总体设计和实施来看,教师已经能够很好地应用参与结构探究模式进行探究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晒太阳利弊)――提出问题(为何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皮肤病患者增多)――猜想假设(晒太阳会引起细胞癌变)――小组基于证据的分析探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异同之处、致癌因子种类及导致细胞癌变原因)――得出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癌症)――交流评估。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时机与方式把握良好(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主动给予提示;学生成功时给予鼓励)。另外,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表现来看,专业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已经成长为该校探究教学方面的专家教师。

六反思与总结

项目组从以上实践调查分析中获得了重要启示:生物探究教学过程中热身活动――小组协作探究――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全班协作探究――评价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提供每个小组发表产出的机会对促进小组学习、探究共同体参与以及集体智慧的分享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只强调实施小组协作探究环节,忽视反馈和评价环节,学生则得不到展示小组探究成果的机会,也得不到来自教师、其他同学的帮助和评价,使小组丧失学习责任,降低探究效率。同时,建立良好的小组共同体规范、班级共同体规范以及基于证据的观点发表规范也有助于规范学生探究进程,潜在影响学生的合作参与。因此,在经过反复检验、评价和修正理论指导与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逐步从简单的小组探究转变为基于证据的实践共同体共同参与探究上来,力求在充分考虑探究活动的结构要素的基础上提高探究效率,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融合。

结束语

生物教研总结篇8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效果;准实验设计;难度;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37-03

传统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预习-讲解-操作-指导-作业,预习的针对性,讲解的精炼性、具体性、明确性,操作的主导性、明确性,指导的高效性,作业的反馈性等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1)设计不同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供实验对比使用;(2)运用不同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动物学对比试验;(3)总结分析动物学对比试验结果,提出有利于学生动物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试验,提出更加优化的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教学策略的改革与优化,更好地指导动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动物学实验能力。目前,有关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理论[1,2]、实验教学途径[3,8]、实验教学设计[5]、实验教学评价[14]、实验教学技能[4-7]、实验教学方法[8-13]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多基于课程教学的角度,而课堂教学层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采用教学经验总结及教学行动研究,而教学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动物学实验课堂教学,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包括实验教学过程、模式、方法、评价、手段等内容在内的实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抓住动物学课堂实验教学这一主阵地,改革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动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准实验设计、非随机化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非随机化分派受试者于实验组、控制组中,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后,让实验组、控制组均接受后测,以比较两组后测之差异。

1.实验设计。仅施后测的准实验设计。实验组是2010级生物2班;对照组是2010级生物1班;自变量――不同动物学实验策略,包括传统策略与改革策略;因变量――学生动物学实验效果,实验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后测均分体现,同时参考实验动作技能的规范熟悉程度、实验解剖成功率及当次实验作业完成情况。

2.减少误差的无关变量控制。①由同一教师按2种实验策略实施教学实验;②随机分派受试学生,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③保证2组学生接受学习时间基本一致;④事先不通知学生接受实验,进行测验;⑤后测试题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⑥教师对2组学生的辅导尽量等同。⑦应有实验重复;⑧实验条件基本一致;⑨由同一个教师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后测阅卷。

3.统计方法:两个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4.后测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方法。①难度的概念: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一般规定难度在0.3~0.7为宜,0.5时最佳[1]。②难度计算方法。p=X/m(p代表难度;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③区分度的概念: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区分度的衡量标准为:在0.4~1之间符合要求,区分度越接近1,则说明区分度越大[1]。④区分度计算方法。D=(pH-pL)(D代表区分度,p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得分率,p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得分率)[1]。

5.两种不同动物学实验策略的设计。传统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预习检查―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及指导―实验作业;改进型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预习检查―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及指导―实验总结―实验作业―试验考核。

二、结果及分析

1.后测试题分析。用来衡量动物学实验效果的后测试题是自己编制的,为了说明该试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对该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进行了分析,本测量试卷有三种题型,第一题选择题(20分),共10小题;第二题是问答题(10分),第三题是填空题(20分),共10小题,总分为50分。题目设计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领域。各题难度及区分度见表1.本试卷难度为0.68,区分度为0.561,均符合要求,说明试卷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用来测量学生的实验效果。(一般规定难度在0.3~0.7为宜,0.5时最佳;区分度的衡量标准为:在0.4~1之间符合要求,区分度越接近1,则说明区分度越大[1]。)

2.后测实验成绩统计。对比试验后,按照统一的考试时间,对实验班(33人)与对照班(34人)进行了后测,实验班及参加试验的所有被试各分数段与对应人数见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题测验的得分情况见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分布见图1。

3.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的比较。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了两个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检验表明:p

4.其他实验效果评价指标。评价学生动物学实验效果主要采用上述纸笔测验,还采用口试评价学生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辨认测验了解学生对实验标本结构的识别,观察学生实验动作技能的规范熟悉程度,比较了实验解剖成功率及实验态度,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表现存在一定区别(表4)。

三、结论及建议

1.主要结论。①两种不同动物学实验策略的设计。分析总结现用的动物学实验策略,称之为传统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预习检查―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及指导―实验作业;反思传统的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不足,构建了改进型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预习检查―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及指导―实验总结―实验作业―试验考核。该实验策略是本次对比试验的自变量。②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实验后测成绩,另外,还参考了实验动作技能的规范熟悉程度、实验解剖成功率、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态度、形态结构的辨认测验等手段。试图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情感的变化,实验效果评价指标是本次对比试验的因变量。③研究结论。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实验组(2010生物2班)和对照组(2010生物1班)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后测成绩与对照组的后测成绩差异显著,且差异极显著(p

2.教学分析。传统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与改进型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相比,在教学程序上缺少了试验考核和实验总结的环节,不能较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学习缺少目标驱动,也没及时总结反思实验的成败与得失,既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实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而采用改进型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教学,学生知道实验结果与实验目标的差距,能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有实验学习的动机和目标,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学到要求的程度,因此,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表现较好。

3.教学建议。①有关实验教学策略改进建议。根据对比试验的结果,有必要对传统动物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完善。主要加强实验考核和实验总结环节的改革,实验考核包括实验过程的考核与实验效果的考核,实验过程的考核是试验考核的重点,建议每次试验设计该次实验的评价检核表,评价实验过程及技能水平。实验评价检核表是一种实践评价工具,包括操作过程检核和作品评价两部分,操作过程检核又分实验设计检核和实验步骤检核,评价等级只用通过及不通过表示,它所评价的表现行为特质通常不是属于连续性变量资料[1]。目前,实验过程评价占实验总成绩的60%,但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使该过程的评价公平、公正、客观,应该加以研究,以减少评价的随意性。②建议设计实验检核表和实验反思,并增加到学生实验报告册里,调整学生实验报告册的内容及格式,以改变目前实验报告主要评价学生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评价的现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实验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0-194.

[2]徐作英,王重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郑清梅.延伸动物实验课堂,营造创新思维场所[J].生物学杂志,2010,27(5):102-107.

[4]杜晓光.动物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4-137.

[5]马纲.动物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探索2009,28(7):120-176.

[6]耿雪侠.生物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9,28(2):58-67.

[7]田丽.改革动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12):84-96.

[8]黄斌.动物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9,25(4):78-93.

[9]魏伍川.改革动物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式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6(8):35-43.

[10]张大治.《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3(7):134-145.

[11]张志强.提高动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与体会[J].安徽农学通报,2008,12(9):96-112.

[12]韦仕珍.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8,12(S2):91-142.

生物教研总结篇9

【关键词】情境认知 聚合物结构分析 研究性教学

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身知识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具有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能力,捕捉信息与把握机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获得成功的教学方式。

一、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结构模型制作等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全盘否定知识的传授,知识传授仍然是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有另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理地质疑和批判书本知识,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爱好,注意收集、挖掘和提炼聚合物的实际应用和生活中适合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具有一定探索性的研究课题,供学生学习研究,号召学生做课题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2.聚合物结构模型制作。教师要带领学生制作聚合物结构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应考虑的“原子颜色”、大小、化学键的长度及聚合物的结构特点等诸多因素。熟悉和了解不同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应用和合成方法。

3.实验操作。实验的优势在于直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识,实验的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它与认知领域和动作技巧息息相关。尽可能地让学生到高分子实验室亲自操作聚合物合成实验,加强对实验原理、规则和实验动作要领的认识,初步形成认知技能和技术操作技能。积累必要的高分子材料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加强感性认识。

二、多媒体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

1.模拟实验。精心编制聚合物结构分析模拟实验课件,模拟实验不仅是高新科学技术的产物,更主要的是集中了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教学经验的成果。课件从实验理论、内容、方法、步骤、技巧,甚至教书育人等方面都给予了周到和充分的考虑。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聚合物结构分析实验教学的效果。另外,课件提供的声情并茂的背景资料,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明确课堂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使教师非常明确所讲授的内容,讲授起来非常具体生动。而学生也十分明确所学的知识。由于问题有明确的时空定性,学生具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接受,而且容易产生联想,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相对于教材一般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但案例分析不够,研究性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在大量案例分析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并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容易接受,也能从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学生的学术视野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材和网络等资料,如果不加以总结,这些学术知识比较零散、孤立,而且学术知识的深度不够。研究性教学把聚合物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可以统揽高分子材料方面多家学派的学术观点。全面深入地讨论所涉及的学术问题,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捕捉聚合物学术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去追寻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这是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知识跃迁和解决现实中材料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布置任务,创设情境。根据聚合物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现状等知识。教师既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关网址,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由学生自行在网上查找聚合物方面的相关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创设疑难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设疑寻导,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2.启发思考,自主探究。通过与教师在线交流,对查阅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修改、归纳、总结。得出个人观点和看法。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并对讨论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自由畅述、相互启发,积极发表见解,交换彼此意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取更深入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灵活多样的研讨活动,教师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点拨与启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聚合物结构分析的积极性。

3.指导求新,展示成果。体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聚台物方面的论文、聚合物方面的调查报告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可通过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学生,并通过创建e-mail、论坛、博客、聊天室等平台听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一方面,能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展示者能获得成就感,保持自己的探究兴趣。

4.激励创新,效果评价。在网络环境下的聚合物结构分析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例如,运用档案法为每个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建立档案,通过追踪和记录学习过程的信息和资料、邮件、论坛记录及所创建的网页等,来完成基于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生物教研总结篇10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78-02

一、引言

大学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程,力、热、声、光、电等内容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3.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然而,对于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包括农学、林学、食品、动科等),大学物理学时相对较少,我校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32学时,共80学时,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都不足理工科学生课时的一半。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这些学生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数学物理基础不是特别好;最后是大学物理学用到很多高等数学知识,而很多学生刚学习完一学期高等数学,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欠缺和不牢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并未达到应有的学习要求。几年来我校物理教研室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的原则,对少学时物理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建设,在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及考试方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内容方面,主编了教材《普通物理学》(张庆国,陈庆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我们把教学内容要求分为四级:掌握、理解、了解和阅读。“掌握”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和基本掌握。“了解”要求学生进行一般性的了解,能进行定性分析,知道所涉及的物理量和相关的公式。阅读为选用内容,为开阔学生视野而设定。在本文中,根据多年来从事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经验,总结了提高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几个方法,希望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最后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方法探究

2l世纪需要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所以我们在传授物理知识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及思想方法[2]。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为此我们对物理学的典型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成功经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大学物理的教学要求,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提高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在第一次上绪论课时,多讲述物理学在高新科技,尤其是本专业的应用。例如,对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讲述植物根部的水为什么能够到达树顶,植物叶面很多小孔的作用,土壤中的水为什么能够悬浮等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大学物理中的流体力学的知识可以解释;对于动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讲述为什么血液能够在血管中流动,x射线成像是什么原理,原子核的放射性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等,引导他们利用大学物理学中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解释。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学生知道了大学物理学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激发了学习动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障。

2.增加学习乐趣。中国人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际教学中,讲到相关知识时,可以适当讲解该定理的产生过程,以及一些物理学中的名人轶事,提高学生的乐趣,增加大学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高斯定理时,可以讲解数学王子高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在讲光的衍射时,可以讲解泊松亮斑的产生及命名过程;在讲解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一下,如果宏观物体具有波动性,会产生哪些效应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也对学生进行了励志教学,启发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新事物的精神。

3.活跃课堂气氛。物理学的学习对有些学生来说是困难的,甚至是枯燥的,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听讲,课后不愿意复习,抄袭作业,敷衍了事,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提高课堂气氛。课堂讲课时,随机提问,让每个学生都要跟上教学进度;每章节结束,让学生总结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共识、基本方法等,迫使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讲,积极总结。把提问和总结与期末考核的平时分结合起来,让学生重视这些教学环节。

4.打开专业窗口。在给农林各专业讲解大学物理时,应多介绍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结合和应用。如生物力学、生物系统热力学、化学势与水势、大气电场对生物的影响、环境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对生命现象的解释等。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的主观能动性,扩大视野以及在各自专业范围内的思路无疑是有帮助的。

5.重视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重视实验教学环节。课前,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检查预习报告和提问相关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规范操作,顺利完成,得到相应结论;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出现严重错误的学生要求重新完成实验。

三、总结

在本文中,根据多年对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的经验,我们总结了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大学物理的教学要求的几个方法,为提高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提供了一些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改革,不断总结,为真正提高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以上是我们对提高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使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郝希平,贺健.面向21世纪提高光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7,(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