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循证医学定义十篇循证医学定义十篇

循证医学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45

循证医学定义篇1

本文对省内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七个城市十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2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医院为单位,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的需求和态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4.8%。所有数据采用SpSS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93份,男性8人,占1.6%;女性485人,占98.4%。年龄19~60岁(平均31.15±7.44)。学历:本科以下323人,占65.5%;本科169人,占34.3%;研究生1人,占0.2%。学位:无学位381人,占77.3%;学士111人,占22.5%;硕士1人,占0.2%。职称:初级315人,占63.9%;中级171人,占34.7%;副高级7人,占1.4%。职务:有行政职务的40人,占8.1%;无行政职务453人,占91.9%。

  2.2循证医学的知晓度把知晓程度分为4类:对循证医学一无所知为不了解;听说过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一般了解;对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有一定认识为比较了解;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工作中使用循证医学为很了解。493名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3.0%、19.3%、55.0%、22.7%,不同城市、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知晓度。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12.6%其他占4.3%。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依次为英语水平有限、无法获得免费全文文献、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 

2.3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教育的态度和需求通过调查,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929%。认为在专科开始开设循证医学课程185人,占37.5%;在本科阶段开设241人,占48.9%;在研究生阶段开设51人,占10.3%。认为应设为必修课244人,占51.(0%设为选修课234人,占49.(0%。多数护理人员建议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增加教育机会;尽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此课程;提供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条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

3讨论

   3.1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国外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循证医学自我继续教育方式远优于传统的继续教育,进而作为培训临床专科医生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普遍偏低,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不同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医学知晓度有明显差异。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这些人员的基本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1和计算机水平,有相关的科研教育背景,在工作中有较多的继续教育机会,有较强的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素质有关。而且调查表明,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有英语水平有限、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有责任有必要提供一切机会鼓励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提高自身学历,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加强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普及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循证医学是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eBm不仅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或护患关系。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31。™已成为国外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被纳入全科医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培训明显滞后13114—'本次调查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与其他文献|4—61报道结果基本一致。92.9%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学习_多数人建议应普及循证医学教育,强化循证医学学习,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12.6%;其他占4.3%。就继续教育而言,循证医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医学工作者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循证医学的普及,使受教育者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是这一层次循证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71。因此,我们除了要增加医学杂志、图书的种类、数量外,要充分利用目前网络的影响,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科室小讲座,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购买生物医学数据库从而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条件,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不断地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3.3加强循证医学学校教育本次调查中,48.9%的人员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程,37.5%的人员认为在专科就开始开设,10.3%的人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开设该课程;51%认为应设为必修课,49%认为应设为选修课。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将循证医学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相关研究认为对医学生的干预和影响显然比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医学人员要方便和有效。循证医学本身几乎不改变医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对在校学生的循证医学教育应更多的集中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后期,并且可以进行系统和稳定的教育,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施策略。

循证医学定义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 本体论 元数据 电子病历

[分类号]G202

1引言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才从医学实践中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基础理论研究科学。“循证”就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检查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再依循前人最佳临床证据,对患者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效果…。

最佳临床证据的产生离不开真实、准确、完整的临床数据,最佳临床证据的获取离不开有效、全面、快速的检索途径。在这两个方面国内外医学机构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其探索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元数据,一方面对临床数据的主要来源(电子病历)的元数据进行标准化、互操作、共享性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对循证医学信息进行组织时,采用元数据提高对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科学、有效、全面、快速和方便的利用。

由于电子病历研究是临床元数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全球医院信息管理的数字化趋势正加速电子病历的开发与研究。国际上具有影响的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包括HL7、Cen13606、openeHR、HeahhConnect等。

著名的国际HL7组织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已从最初的支持临床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研究而形成HL7参考信息模型(Referenceinformationmodel,Rim)发展到关注临床病历本身内容的HL7CDa,进而发展到目前对用于临床研究的电子病历功能需求模块提出执行方案(eHR/ClinicalResearch(eHR/CR)Functionalprofile)。

Cen13606由欧洲标准委员会开发,用于电子健康记录交换和互操作的信息模型标准,目前该标准还未正式定稿。该信息模型由一系列的类(classes)和属性(attributes)构成。

0peneHR是欧洲通信研究和技术发展计划制定的GoodeuropeanHem~careRecord项目(后又称为GoodelectronicHealthRecord,GeHR)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而形成的。openeHR是电子病历系统用于信息表达的体系结构规范,它不仅借鉴了国际标准HL7、Cen13606的设计思想,也影响着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同时还与这些国际标准有着良好的接口。

澳大利亚HealthConnect计划的临床信息项目(简称Cip)是为了在该国实现临床信息获取、保存、表达和利用的框架,也是支持电子医疗卫生信息交换和系统间临床信息互操作的框架。它的建立结合了iSo/ieC11179信息技术一元数据注册库标准和openeHR的原型(archetype)格式。

而对于电子病历用于循证医学的研究属于电子病历二次利用的范畴,国际上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为HL7的用于临床研究的电子病历功能需求执行方案(eHR/ClinicalResearch(eHR/CR)Functionalprofile)。该框架旨在构建能直接用于规范化、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电子病历循证医学功能要求模块。尽管eHR/CR框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直接利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规范化临床研究,但它还没有发展到制定具体元数据的详细方案。

在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国内对电子病历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是市场自主发展,缺乏政府或权威部门在政策面上搭建标准化平台,所以现有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发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交互使用和循证医学利用。因此,建立我国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2 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在临床数据组织中的应用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是一种人工编码语言,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的工具。它在临床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中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采用循证医学本体论对临床元数据进行研究。来源于哲学领域的本体论探讨存在的本身,在信息领域应用时则指对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达。我们的研究采用iSo/ieC11179标准对本体论的定义,即本体论是在特定领域建立模型的类目元素网络结构,包括对象、对象属性、对象间关系的理论。其实质就是在特定领域中分类法和主题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网络体系。循证医学本体论则是从循证医学角度揭示概念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语义网络体系研究。在循证医学本体论指导下的临床元数据语言研究能充分揭示l临床信息中概念本质及其关系,构建有效体系模型表达临床领域内特定知识结构,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临床数据的规范表达、无缝链接、智能检索、知识挖掘等功能。

2.1 临床元数据宏观体系设计

临床元数据的循证医学本体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建立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i临床元数据语言需求体系;②建立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言语义结构体系;③建立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言语法结构体系。

通过对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的需求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全面、系统并具有可扩展性、可操作性的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言,并基于临床文献原文、电子病历、数字图像文献,建立面向循证医学的临床元数据模型、元数据语义体系、元数据语法体系以及适合各类循证医学信息资源描述的专门元数据。具体如图1所示:

图1表达了建立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言宏观体系设计。建立高质量的元数据标准首先都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临床元数据标准的研究也不例外,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分析元数据需求,建立需求模型,形成临床元数据集。为了增强临床元数据的互操作性,应该考虑其与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兼容。对临床元数据集中的元数据元素进行语义规范和表达能形成临床元数据语义模型,其中循证医学本体论是核心的语义建立方法。语法是实现语义功能的置标规则,在建立临床元数据语义模型后,还要建立临床元数据语法模型,形成完整的临床元数据方案,为电子病历系统,临床研究和临床知识库中临床元数据的结构、表达、功能实现提供了依据。

2.2 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言需求体系设计

临床元数据需求的研究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法、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和系统集成法。在自上而下的演绎法中,从临床元数据需求的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等概括临床元数据。该方法不仅使临床元数据标准的

建立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还能使元数据标准的建立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兼容,实现临床数据共享。自下而上的归纳法主要通过搜集分析特定医院纸质病历或电子病历中临床数据、临床医生在临床研究中需要的临床数据以及临床文献中涉及的临床数据来确定临床元数据。最后采取系统集成法,系统地集成基于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文献保证法、理论推演法、流程分析法来综合归纳,形成需求体系。“系统”意味着“全面”,“集成”意味着“有机构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集成各种分析方法的优长,使需求分析的结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拼盘”,从而保证临床元数据标准建立的科学性,满足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的概念模型框架建立,为语义元数据的制定及将其映射于语法元数据集奠定基础。

2.3 临床元数据语义结构体系设计

语义结构体系是元数据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反应元数据本体论的呈现形式。在建立语义结构体系时不仅要考虑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自身适合的表现形式,同样也要使其表达与国内和国际标准相兼容。我们设计的『临床元数据语义结构将与目前国内现有标准《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国际标准《iSo/ieCLll79信息技术一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一第三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和opene-HR标准中的原型(archetype)设计等建立互操作接口,有助于对元数据元素语义进行科学、有序、统一、规范的分类与定义。

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角度建立临床元数据的语义结构,应结合分析电子病历临床研究用元数据和临床文献中包含的主要J临床元数据以及各元数据之间的关系。临床文献中包含的临床元数据都应能在电子病历中找到对应元素。我们目前对中美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回顾性研究论文进行了收集和全文分析,初步建立了回顾性临床研究(clinicalretrospectivere-search)、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及医学知识库中临床文献库(medicalknowledgebase)之间的本体关系。

回顾性研究形成的论文通常也采用国际通行的温哥华格式(imRaD格式),即论文由前言(imroduc.tion)、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不同的回顾性研究中每一部分包含的临床元数据都基本一致。

前言部分一般是研究产生的动因,主要内容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与前人研究不同之处。其中前人的研究来源于医学知识库中临床文献数据库内容。虽然这部分内容不直接涉及到临床元数据,但如果电子病历系统与医学知识库实现了链接,那么也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直接获得这些信息。

方法部分是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电子病历中有关基线、诊断、用药、手术等信息均可在方法部分出现,是在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检索点。如果电子病历系统中这些临床元数据能尽可能采用标准化语言著录,无疑将大大提高电子病历用于临床研究的优势。

结果部分通常是预后的情况或各种检查结果等。

讨论部分一般是该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因此也涉及到医学知识库中的临床文献库。采用本体论编辑工具prot6g63.3.1,建立临床元数据的语义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图中电子病历、临床回顾研究、医学知识库中的临床文献库三个模块中的临床元数据组织方式不同,如临床回顾研究按照论文格式进行组织;电子病历可根据Soap(主诉、客观症状、评估、诊疗计划)或本地电子病历体系来组织。本文的电子病历信息模型分类采用0peneHR电子病历信息模型中信息分类方法,即临床流程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将电子病历首先分为基线信息(demographies)和诊疗信息(careinforma-tion),其中诊疗信息又分为历史记录(history)、指导(instruction)、评估(evaluation)等以及更细化的内容。虽然三个模块中临床元数据组织方式不同,但是却通过它们共同使用的临床元数据建立起相互关系。揭示出这种网络本体关系,有助于三个模块中概念及其关系的无歧义表达,建立清晰的逻辑语义体系,使电子病历系统更好地用于循证医学研究与教学中。

2.4临床元数据语法结构体系设计

在语义结构体系基础上建立的语法结构体系是元数据实现计算机化的手段。目前多采用XmL语法方案建立语法结构。因为XmL语言人机均可读,表达不依赖任何软硬件。

现有的XmL设计方法主要有俄罗斯套娃模式(RussianDollDesign)、意大利腊肠模式(SalamiSliceDesign)和软百叶窗模式(VenetianBlindDesign)三种模式。

俄罗斯套娃模式采用的是仅具有一个全局元素(element)的嵌套结构,元素中的所有其他下位级次组件都封装在根元素中,均本地化。俄罗斯套娃模式这种层层嵌套的结构非常简洁紧凑,元素间联系紧密,但致命的缺点是对其他语法方案来说,其中的内容是不透明的,对元素及组件的修改困难,且不可重用。

而意大利腊肠模式将所有元素及其组件都采用元素声明(elementdeclaration)独立定义,然后通过引用方式进行组合。意大利腊肠模式弥补了俄罗斯套娃模式的缺点,所有的元素及组件都是透明的,对元素及组件的修改变得容易,而且对某一元素的修改能使引用它的元素也相应修改。但意大利腊肠模式不足的是,根据该模式编写的实例内容相对冗长,元素及其组件难以重用,且所有的元素及其组件都是全局化的,命名域都是公开的,不能进行本地化隐藏。

软百叶窗模式也是先独立定义所有元素及其组件,但与意大利腊肠模式不同的是,软百叶窗模式采用类型定义来定义元素及其组件。这种方式不仅具有前两种方式的优点,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重用元素及其组件,另外还能根据情况将命名域隐藏或公开。

通过对现有的三种XmL设计方法分析不难看出,基于循证医学本体论的临床元数据语法结构模式应采用软百叶窗模式。医学领域中,医学概念、内容、元素是极其庞大的,如仅医学术语编码标准SnomeD就包含35万个基本概念和100多万个关系…。。对元素的重用性能大大提高医学概念、内容、关系的利用效率。软百叶窗模式命名域可灵活、方便地在隐藏或公开间切换,这一特点适用于电子病历系统中临床信息模式的构建。因为不同电子病历系统之间临床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命名域的公开,而另一方面,本地电子病历系统中部分信息可能根据情况需要隐藏。

循证医学定义篇3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模式,是研究如何合理、正确地利用最新的相关信息(证据)进行临床决策的一门科学[1]。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证据医学”、“求证医学”或“实证医学”等,我国大多习惯称之为“循证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eBm的创始人之一SackettDL教授将eBm定义为“谨慎、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2]。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如:医生开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政府机构制订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证据,根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研究结果(如: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和对RCt进行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进行,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核心。循证医学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医师临床经验和患者选择三者的有机结合,要求每个临床医师随时追踪最新的、可靠的、有效的证据,并用于实践。eBm在不排斥基础研究证据的同时,更强调以人为主的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断、预后、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并较好地提供了快速获取所需科学证据的途径。同时,注重医师长期积累的、有效的临床诊疗经验。此外,循证医学还注重大样本随机对照“金标准”对干预效果的评价以及终点判定、生活质量、重大事件评价,其采用荟萃分析处理临床研究资料、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得到客观的数据,提供科学证据等[3],为解决多因素的医学问题进行积极地尝试并提供有效的措施。

2中医药标准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准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拥有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优势领域,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之一。建立中医药技术标准体系,使技术标准成为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技术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1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

中医药标准化是提高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纷纷开始了对中医药标准主导权的争夺战,都加强了对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力度,相继制定了一批与中医药临床、科研或管理相关的指南或标准。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国已把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设立研究专项对中医技术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项目中“中医标准制定方法与共性技术的示范研究”,为开发适宜中医药标准的共性技术做出创新性尝试。在中医药标准制定方面,国家标准管理部门、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全国有关学术组织、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已达200余项,其内容涉及病证分类、诊断标准、诊疗指南、疗效标准及针灸穴位等多个方面,如:《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这对我国掌握中医药以及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2.2中医药标准化研究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慰,但形势仍十分逼人。一方面,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国际上大造舆论,大肆去“中国化”。如将针灸穴位命名采用简单的“数字编号”,将其以中医药为母体的传统医学体系命名为“东方医学”等,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与我国争夺针灸、中药、中医基础术语等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权。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晚,尚存在组织管理不统一、标准制定不规范、多种标准并存、科研设计质量不高、缺乏符合中医特点的方法学工具等问题。在中医药标准制定和评审的技术方法上,多是模仿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成熟的技术方法,缺乏自主创新。因此,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创新性方法学技术,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对促进病名证候标准化、诊疗规范标准化、疗效评定标准化和中药质控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价值。

3中医药标准化如何实践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及其信息资源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中医临床和科研中运用循证医学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推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建立起既符合现代生命科学要求,又突出中医药特色,能够被现代医学接受和认同的中医药标准化体系,个人认为目前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坚持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独特途径和方法,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中有着循证医学的雏形,如中医的证候,其中“证”是“证据”,“候”是外观表现,其诊疗过程就是从四诊获取信息、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进行辨证施治,但终未能形成以证据为前提去处理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决策。辨证论治的核心环节是对“证”的认识和把握水平。传统意义上,“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综合反映,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是从整体观出发对疾病内在变化的概括。同一“证”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当中,而同一疾病也可表现多种“证”,如冠心病心绞痛,按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但“心力衰竭”、“胃食管反流病”、“骨质疏松症”、“干燥综合征”、“脑梗死”、“脑出血”等亦可辨证属气虚血瘀,这使得非谙于中医之道者无所适从。因此,证候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选择中医治疗相对有优势的现代病种作为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的切入点,按照“以病辖证”原则,将中医的“证”限定在西医的“病”的范畴,以使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这不仅为中医药科研和国际交流带来诸多的便利,而且可为循证医学客观证据的获取创造前提条件。

3.2坚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

中医学与循证医学都遵循证据,注重实践,具有整体观念。中医学的辨证以症状、舌象、脉象等一系列主观指标或软指标为依据,注重证候疗效和患者主观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人经验。现代医学强调的是生物学指标,即所谓客观指标或硬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体征发现,诸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指标、X线、转氨酶、血糖、血压等。循证医学则强调主、客观指标相结合,重视与患者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致残率、生存期、生活自理能力等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的重要临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并十分重视对患者主观感受、功能状态、生存质量和卫生经济分析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实验室或影像学等中间指标的改变。中间指标只有在被证实与真正重要的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并确定是由于治疗所带来的结果时才具有意义。因此,主、客观指标的结合,促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从机能到形态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对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也更加全面、系统,有利于实现中医诊疗的客观化、标准化。

3.3建立临床疗效客观评估体系

中医药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而疗效的确切性是疗效评估的关键。中医药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只有依靠RCt的严格验证,才能转化为最佳的客观依据。目前,中医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规范统一的、大家较认可的疗效评定标准,证候或疗效判断指标难以规范化和测量,疗效指标多为临床症状描述,缺乏长期随访的客观终点指标。如有些疾病可以自愈或自然缓解(如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有些是心理暗示作用的心理疗效,更有一些所谓的“人情疗效”、“面子疗效”。因此,必须引入循证医学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估中医药疗效,临床观察中必须严格遵循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注意采用客观疗效观察指标,实事求是,严格地进行观察,以排除各种干扰和误差,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建立在牢固的科学证据之上,以保证医疗技术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4放弃偏见,注重联合

循证医学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方法,是评价一种治疗措施的最佳方法,也是该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利用RCt方法,可以进行荟萃分析或作系统评估,即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最可靠的结论,大大缩短该领域的研究周期,促进学术进展。长期以来,中医学的临床研究论文大多为个案报道、经验总结和病例总结,研究设计质量不高,随机对照试验较少,疗程不规范,样本数量少,可重复性低,检测指标不明确,对不良反应观察很少,发表偏倚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可信性,阻碍了中医药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学派之争和门户之见的传统陋习,组织国内外多方力量,联合攻关,对重大疾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循证医学定义篇4

摘要:目的:循证医学是90年代在医学领域内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定义是基于现有的最好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也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临床试验证据、资料文献等,作出最佳治疗决策的方法。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高质量的证据是指尽可能保证结果真实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关键。研究人员应该尽量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临床医生应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时,考虑患者的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本文探讨循证医学的应用在院内感染控制上和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院感染;意义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任何治疗方案和医院预防感染的措施都应根据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是指临床医生对具体病人查证用症的过程。循证医学应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具体做一下几点:

1循证医学现状

(1)提出问题: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关于病房、手术室等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观察现行的工作状况,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注重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获得最佳临床证据:通过最新临床科研成果及应用文献检索系统和网上电子图书馆检索系统[2],如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部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及专门的循证医学网站等。根据提出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3)评价证据:现在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是大样本的对照试验(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方法行干预,得出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荟萃分析。在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当大的候,可以不用考虑已知和未知的混合因素对各组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是分级的,而决策的制定与证据的级别有很大关联。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都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4)应用证据:一般根据随机试验得出的结果与实践结合对医院工作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与评价,并制定出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操作流程,达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

(5)后效评估: 将实施具体操作流程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去其糟粕,避免资源浪费,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循证医学应用于医院感染的意义

(1)通过实施循证医学,可以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可提前制定切实有效地预防决策,做好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

(2)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指导医院各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已严重危害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同时还会带来不稳定社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则是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暴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离不开双手。目前手卫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勤洗手可避免感染;②带手套不能避免感染;③使用手巾等擦手,可导致再次感染。为改善手卫生存在的问题,防止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因此,首先查找原因,改变医护人员一些传统的洗手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六步手清洗的方法,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3)通过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可行性措施,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4)推进医院感染学的理论研究,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医院感染论著和成果,促进医院感染学的快速发展。

3讨论

循证医学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avidL.Sack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3]。循证医学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表述,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论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就是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注重实施过程,以科学的方法建立医院控制感染的操作流程,避免再次污染。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已给人们敲响警钟。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医院感染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害,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社会各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感染控制事业改革和发展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力,压力大于动力。各级医院感染控制机构面临着如何利用短缺的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问题。而只有根据科学证据制定的决策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实施循证疾病控制决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吴修荣,孙伯英,龚华东.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05-808

[2]蒋景华,陈文光,陶映.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循证医学定义篇5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20余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所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教授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1,2]。

作为反映新世纪国际医学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循证医学在国内一经引入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一直都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3,4]。但抛开争论,循证医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模式或者说一种科学的方法学引入中医临床,为中医现代化服务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共识[5]。另一方面,在西医作为主流医学的当今社会,中医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尚难以用客观、准确、可重复的实验数据说明其疗效,长期被拒于科学体系之外[6]。而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思维理念淡化了基本原理的研究,仅对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这对于以疗效著称的中医无疑是一次被世人认可的机遇。

1临床中医师的循证医学实践

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应用有效的措施改善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这些都与临床医生紧密相关。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仍是依靠经验和推论来进行临床决策的。而各个医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不尽相同,各自师承和自己形成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不少弊病[4]。我们在临床常可见到对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的辨证或方药也不尽相同,治疗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这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疗,也不利于医生治疗水平的提高。循证医学实践为临床中医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

1.1掌握循证医学知识,接受循证医学指导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师在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这些问题。因此,中医临床要实践循证医学,首要的条件是作为实践循证医学主体的临床中医师必须摒弃循证医学是西医的事,与中医无关的思想,自觉接受循证医学指导。一是认识循证医学的本质、意义、价值,提高实践循证医学的自觉性;二是熟悉循证医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主要步骤;三是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各种知识、技巧,特别是快速、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正确阅读、评价医学文献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循证医学的能力[7]。

1.2借助循证医学方法,寻找最佳中医证据按循证医学的定义,临床循证实践应有科学依据,强调按证据办事,而证据是已有的研究结果。目前,中医学的证据有三类[8]。第一类是四大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基本上是现在中医学证据当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证据。第二类是四大经典之外的医学著作。这部分证据内容广博,数量繁多,其证据水平也参差不齐。第三类证据是按照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所得到的临床证据。这些文献所报道的证据,从古至今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尤其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病案医话,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指导着中医临床。临床中医师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应重视第三类证据的质量和运用,但不能否定和排斥前两种证据。随着中医循证医学体系的建立和研究方法学的改进,今后势必对于已有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评价,以加入到更高级别证据当中去运用。

1.3尊重患者自我意愿,完善临床诊疗决策查询文献所获得的结果是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效益”,而我们主管的患者并未在研究中,其特点可能不同于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因此,在将临床研究证据应用于具体患者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相应调整[9]。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本质所在。循证医学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主张,将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生的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选择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每个具体的患者服务[10]。其核心思想就是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目前最佳医学证据对每个不同健康状况的人作出正确的医疗保健决策,进而对每个不同患者的健康问题提出更为完善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体现中医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结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论及精湛的医疗技术,在世界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医来源于实践,具有确实可靠的临床疗效。临床中医师在工作中引入循证医学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医特色的中医诊断、疗效、治疗方案评价体系,必将为中医临床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陈可冀院士所断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时候,也是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的时候”[3]。

【参考文献】

1SackertDL,Rosenbergwm,GrayJa,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whatitisandwhatitisn′t.BmJ,1996,312:7172

2张鸣明,刘鸣.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华西医学,1998,13(3):265

3罗云波.论中医与循证医学.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4

4邢斌,颜乾麟.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87

5胡镜清,谢雁鸣,刘保延,等.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界及其临床应用认识的初步调查.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0):737

6徐厚谦.从循证医学观点思考中医药的发展.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1):47

7朱方争.临床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作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1):6162

8顾锡冬,张勤.浅谈中医循证医学.江苏中医药,2008,40(2):7173

循证医学定义篇6

【关键词】循证医学;科学观;人文观

1科学观和人文观

1.1科学和科学观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不仅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指人们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获得和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3],还是“遵循基于证据的系统方法对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及其理解的追求和应用”[4]。科学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归因。在英语中,不加修饰词时的“science”一般是指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naturalscience),不包括社会科学。其主要指作为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体系,外延主要包括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类,具体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6大学科[5]。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涵盖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科学家们分享其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对待工作的基本信念和态度,其中能达成共识的部分便形成特定时期的科学观,包括:①通过运用人类智力并借助提高判断力的工具,世界可以通过细致、系统的研究被理解;②作为一种产生知识的过程,虽不可能确保完整和绝对的真理,但可通过无限接近准确的近似来解释世界及其运作方式。但我们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诸如信仰、善恶等。从根本上说,各学科发展都依赖如何获取更准确的证据:从自然环境到完全设计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测量得到的各种证据,提出假设或理论,并通过逻辑推理将证据、假设及结论联系起来[6]。

1.2人文和人文观

相对于科学而言,人文(humanities)关注的是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培养人们对世界的知性、道德感和精神性,帮助我们分析复杂的人类社会和行为,并做出深思熟虑的理性决策[7]。人文学科以人文化生命的存在和活动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将探讨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和塑造精神家园作为基本任务[8],帮助我们理解和定义文化和人类经验,包括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类别。人文观,也称为人文精神(humanism),强调弘扬人的文化生命和开拓人的文化世界,并将其贯穿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9]。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有所不同,但均由“尊重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实现”的三个层次递进。“尊重人的生命”以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关注点,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促进人的发展”是将人文精神贯穿于人的思维与言行,并体现于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各方面,促进人的进步和完善;“人的自我实现”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将人文精神升华为在教养基础上、每个人在情感和意志方面的自由发展[9]。

2医学与循证医学

2.1医学的科学与人文属性

作为一门职业、专业和学科,医学自诞生以来就不断被哲学界和社会各界探讨和反思。今天,我们知道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是一门艺术[10],是以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11]。更有哲学家指出“医学事业可以这样来定义,它致力于借助任何有效的方法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并隐含为人们的幸福承担义务[12]”。显然,医学的任务一定不仅仅只是科学地解释疾病机理、理解人体功能,它还是以对生命主动、全面、本质的关爱为目的的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13],并通过充分应用近现代科学成果、不断总结和完善其一以贯之的经验积累,成为一项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的管理工程[14]。

2.2循证医学的内涵与特点

eBm源于对更好医疗干预的思考。与传统医学的知识和证据主要来自临床经验积累的专家推荐或集体学术权威意见不同,其最大特点是:立足临床研究的证据来源,系统全面地检索和严格规范的评价证据,以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为治疗依据,重视证据转化后的后效评价,以患者最终结局为判效指标,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15]。eBm的特点还包括:①基于问题的研究(健康维护、疾病预防、环境因素等);②遵循证据的决策(证据分类分级,有证查证用证、无证创证用证);③关注实践的结果;④后效评价、止于至善。强调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提出问题、检索证据、严格评价、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价的步骤。

3循证医学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3.1循证医学的科学观

3.1.1反思和重塑医学知识体系的认识论

1972年,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内科医师archieCochrane出版了《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反映》,其书中思想成为临床流行病学和eBm核心思想的雏形[16]。随着临床流行病学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弥补传统医学知识体系不足的新范式;建立了不同于与传统医学的采集、认定、运用医学证据的新模式;确立了有关理论、证据和知识之间明确具体的相互关系,为寻求最佳医疗科学证据构建了证据产生、确立、应用与效果的判定方法,为临床实践营造出更科学的新价值组分,故eBm的理论基础应被理解为一个认识论系统[17]。在多因素致病的复杂临床情况下,传统医学专家推荐意见的错误可能甚于卫生研究的系统观察。eBm通过评估各种关系和医学干预效果之间的概率来接受和处理医学不确定性,对实现更好的临床决策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在eBm思维范式和方法学指导下,医生通过明确地定义临床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求最佳证据,深化经验素质,将有机会发现新的临床问题并开展深入研究[17]。

3.1.2以证据质量全程控制为基础的实证主义

传统医学主要基于继承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学面临的现实矛盾:若干错误和极小突破性缓慢发展的知识增长过程与有效识别包含着新知识、证据充分且重要、值得临床医生依据和应用的极少数医学文献之间的矛盾;及识别这些极少数医学文献所需的时间、精力与临床医生的时间有限性和科研方法的理解力之间的矛盾[18]。如何构建新的解决方案,急需针对证据的科学性、实用性、质量保障与转化方面形成更完善的证据体系[19]。eBm的证据质量理念推动了临床试验透明化的进程及从医学研究伦理到临床试验管理的深层次变革。临床试验透明化包括临床试验注册、清楚准确报告结果、共享临床试验结果数据及共享原始数据三部分,表现在:①强调临床试验预注册。将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监管和研究结果的相关信息在国际认可的注册机构中公开,通过入口把关以保证试验的真实性、伦理性、方法学正确;②规范医学研究报告。提高文章的信息容量和可读性,规范试验实施者流程、作者写作格式,同时改善杂志的审稿和编辑质量,通过出口把关研究报告的真实性、伦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③临床试验原始数据共享。临床试验原始数据包括受试者个人信息、测量数据和试验流程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指除受试者个人隐私信息外,共享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及试验流程管理数据[20]。2015年起,wHo和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相继要求:在注册临床试验时必须申明原始数据共享计划,包括预计共享的时间和共享的途径[21]。

3.1.3综合应用归纳法、证伪主义和整体论评价证据

归纳法是指从有限数量的观察结果中推理出更广泛、更具可能性的概括,是科学和医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推理模式。医学科学试验的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即其所得到的证据,始终无法在逻辑上确保下一个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相似性。因此,eBm证据分级认为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是最高级别的证据,正是建立在对归纳推理弊端的充分理解之上:RCt以组群为基础实施,收集整个组群病人的平均数据,相较特殊个体的病案研究更具对一般人群的适用性;meta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多个RCt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或可更好得出更接近真实的结论[22]。证伪主义也回应了归纳法出现的问题,强调尽管科学方法是指导我们理解世界的最佳手段,但只有经得起检验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故当代临床研究广泛采用假设验证和证伪主义。整体论强调假说需要通过对观察现象的跨学科解释和预测的一致性才能被证实。因此,一个新的科学证据需要被整合,并需要与已知的知识和信念对照分析才能证实。

3.2循证医学的人文观

3.2.1以医学的目的为基本出发点、以“不伤害”原则为底线建立证据评价和指南体系

医疗实践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痛苦,治愈疾病,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进人类的健康福祉。自希波克拉底时代开始,医学就一直强调其实践的底线是“不伤害”。“不伤害”要求在医疗行为中,无论动机还是效果,均应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23],因此eBm提倡:临床医生应尽量利用高质量证据指导临床决策,保证实践方案对患者的最大价值。相比以病理、生理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诊疗,eBm更加强调证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是研究健康的两端,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的过程。最优秀的应用研究往往建立在出色的基础研究结果之上,但二者相关却不同。从实际用途和临床角度看,应用研究给医生和病人提供的证据通常更适合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正是这种基于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态度让eBm坚守于医学服务人类健康的目的,而不单单是发现疾病原因和机制的科学目的。以GRaDe标准为例,其证据推荐分类标准很好地表达了eBm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和医学行善的逻辑出发点:最强推荐等级是干预措施对患者明确显示利大于弊的高水平证据,弱推荐级别的证据是利弊不确定或利弊相当的中、低或极低水平证据[24]。该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研究证据分级和指南推荐意见强弱判断标准之一,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3.2.2以患者安全与疗效为基石的逻辑范式

患者安全指预防各种产生于医疗保健相关环节中的错误和不良反应[25]。虽然医疗服务日益提升,但伴随新技术、新药品及新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其过程也日趋复杂。有调查显示,欧洲10%的患者在医院遭遇到可预防的伤害或不良事件,给患者及家人和医疗保健提供者都带来痛苦和损失,并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高额财务损失[26]。wHo在致力于提高医疗保健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到了促进有效的循证护理,以降低医疗风险[27]。eBm主张使用包括患者满意度在内的结局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正是其以患者安全与疗效为基石的逻辑范式的基本体现。传统医学主要使用实验室指标和仪器与影像学结果等中间指标作为判效依据,但中间指标不是疾病的最终结局,也不是患者临床获益的测定指标,只是测量出来的间接判断对症状是否有临床获益或风险的指标,其作用是在结合其他科学证据来源的基础上,合理地预测临床获益。eBm倡导采用终点结局指标,是指疾病被干预后健康状况的改变,如死亡与存活、痊愈与恶化等定性的终点结局[28]。终点结局指标是对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是患者关注的焦点和求助医学的目的。将疗效评价标准着重在终点指标上,才能达成患者需求与医方决策之间的一致与共识。eBm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过度诊断”的不断重视。eBm发起了对效率低下、准确率低、浪费大及导致可避免伤害的医疗实践的批评,致力于确认在实践中运用最佳证据,这对于完善当代医学伦理和提升职业道德规范都非常重要。

3.2.3尊重和整合患者价值的实践

eBm的定义虽不断完善和丰富,但对患者价值观的考量从未改变。综合患者的价值取向、偏好和意愿后作出临床决策是当代尊重患者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临床医师循证实践有极深刻的影响。用户指南对此的描述为:了解循证实践的工具是必要的,但仅靠它不足以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除临床经验和技能外,临床医生还需要同情心、敏锐的倾听技巧、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才能站在病人的经历、个性和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病人的疾苦。对病人的深入理解与循证实践密切相关[29]。重视和整合病人价值已成为最佳医疗决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完成了eBm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病人健康利益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其实践结果是形成医生和患者的诊治联盟,让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

循证医学定义篇7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患者,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尽量以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1-2]。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对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许多临床学科的发展大大受惠于循证医学,皮肤科也不例外。本文就循证医学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基本方法及几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做一介绍。

1循证医学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传统的临床研究,重视诊疗期间某些指标的观察,如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疗效比较等,而易忽视远期疗效的随访。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往往依靠表面的、简单的指标或近期疗效,如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变等。事实上有些治疗方法虽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却使预后恶化、病死率增加。目前很多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尚属于经验性,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也众说纷纭,难免会存在不合理性[3]。近10余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医师的行医模式将逐渐由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向客观临床最佳证据的循证医学过渡。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ee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医生慎重、准确而且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4]。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医疗决策都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即根据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来选择疾病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最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证据应来自于国际公认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以及严格进行的系统分析(systematicreview,SR)或meta分析(meta-analysis)[5]。1993年英国牛津正式成立国际Cochrane协作网[6],其目的是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及系统评价,这极大地推动了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

循证医学科学有效地校正了皮肤科学的一些理念,使得皮肤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皮肤科的发展中循证医学起到了重要作用[7]。皮肤科医疗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观点运用到临床诊疗之中,如在门诊、查房、疾病会诊、病例讨论或学术研究等活动中具体实践循证医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合理要求,发现并提出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数据、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8],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并进行鉴别甄选,获得相关文献资料,即解决问题的证据,对证据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其真实、可靠及有效性,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及需求,并结合自身的临床治疗经验,将评价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最后还需对这一临床决策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追踪、评价、修正和改进,最终的目的即是尽可能的完善证据并通过此过程提升自身的临床医疗水平和技术[9]。从网上可得到Cochrane图书馆服务,网址是。提供皮肤病系统评价的有诺丁汉英国Cochrane中心皮肤病组(CochraneSkinGroup)。循证医学模式能使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直接应用到皮肤病临床决策,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对于皮肤科疾病的日常预防及治疗,改善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生存质量意义重大[6]。

2皮肤科几种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2.1湿疹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湿疹是常见的、顽固的皮肤科疾病,致病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发病多在婴儿期和少年期。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已长期用于湿疹治疗,但会出现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吡美莫司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替代品,但该药价格相对较昂贵,与现有的治疗方法比较,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那么吡美莫司相对于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与它相似的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是否能够更加有效,有更好的耐受性呢?文献报道,该研究共包含31项试验8019例患者[10-12]。9项包含3091例患者的结果显示:6周以内的短期疗效观察,局部外用1.0%吡美莫司,2次/天与不含有吡美莫司的赋形剂相比,吡美莫司疗效显著,耐受性很好。6周以上的长期疗效观察,吡美莫司软膏能更好地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项包括745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局部0.1%曲安奈德或0.1%戊酸倍他米松与外用1.0%吡美莫司比较,0.1%曲安奈德或0.1%戊酸倍他米松在治疗3周后,疗效明显优于1.0%吡美莫司。外用吡美莫司治疗组有更多的治疗退出和皮肤烧灼情况发生。但所有患者均无显著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发生。2项包括639例患者研究显示:吡美莫司与0.1%他克莫司在治疗6周后,0.1%他克莫司疗效显著优于吡美莫司,由于吡美莫司疗效较差,导致更多的治疗退出,但两者治疗在副作用发生方面无显著的差异[13]。该项研究表明:局部外用1.0%的吡美莫司治疗湿疹,疗效不及中效到强效激素制剂和0.1%他克莫司软膏。由于缺乏与弱效激素的对照,局部外用1.0%的吡美莫司的治疗作用,尚不能完全确定。

2.2脓疱病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脓疱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疾病,多发生在儿童。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和指导原则,临床上治疗方法差异很大,主要有口服和外用抗生素,还有杀菌剂等。包括3533例患者的57项随机对照试验对20种口服治疗和18种外用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14-17]。结果显示:外用抗生素治愈率明显优于安慰剂,但目前无证据表明某种外用抗生素在治疗上相比其他抗生素具有显著优越性,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变化应被考虑在治疗选择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红霉素,在大多数其他的对照中,口服与外用抗生素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口服抗生素间对照试验,也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霉素的治疗效果次于红霉素和氯唑西林,有一项小规模对照显示使用杀菌溶液能够改善脓疱病。一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外用莫匹罗星和夫西地酸治疗局限性的脓疱病效果相当,疗效均优于口服治疗。对于泛发型的脓疱病,尚不确定口服抗生素是否优于外用抗生素。关于治疗副反应报道很少,口服治疗比局部用药显示有更高的副反应发生率,主要是胃肠道反应。#p#分页标题#e#

2.3大疱性类天疱疮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治疗大多数凭借临床经验,依据皮损范围和病情程度而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7个随机对照试验634例患者的系统分析研究设置不同对照,但没有包含安慰剂的对照[18-19]。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成分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病情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剂量大于0.75mg-1•kg-1•天-1的泼尼松治疗该病没有显示更好的疗效;相比常规剂量较低剂量的泼尼松可能足够控制病情,还可减少严重副反应发生。联合硫唑嘌呤与单独泼尼松比较,没有显示更好的疗效,但联合硫唑嘌呤几乎可减少一半泼尼松剂量。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疗法比单独应用泼尼松,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却没有发现这方面明显的优势。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血浆置换或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与单用泼尼松疗效比较,在控制病情和降低病死率方面,联合用药均无显著优势,但是对6个月内总的副反应事件发生比较更倾向于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的方法。四环素联合烟酰胺与泼尼松比较,没有显著的治疗差别,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证据。天疱疮中重度患者采用超强效外用激素与口服泼尼松疗效比较:重度泛发型患者,采用局部外用超强效激素组患者的存活率和病情控制均明显好于口服泼尼松组,中度患者没有显示有显著的治疗差异。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该病是有效且安全的,但在严重的泛发型患者中,由于副作用和操作困难受到一定局限。

2.4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美满霉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一种,广泛用于中到重度的寻常痤疮的治疗。比起第1代四环素类抗生素,美满霉素更方便患者使用,因为只需每天1~2次服药,且可和食物一起服用。但美满霉素价格较高,在2例服用该药导致死亡的情况出现后,人们更加关注该药安全性问题。27项试验包括对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皮损积分、痤疮严重程度、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估、药物副反应和治疗中途退出情况等多方面比较[20-22]。由于大多数试验都为小样本,质量也较差,不能满足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虽显示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有效,但只有2个试验证明它优于其他四环素类抗生素,且这2个试验均在开放条件下,有较严重方法问题。一项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美满霉素比外用2%的夫西地酸能更好减轻中到重度的寻常痤疮的炎症损害。由于评估药物副反应方法的多样性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导致美满霉素治疗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没有得到全面评估,无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美满霉素比其他疗法治疗该病更加有利。美满霉素或许对中度寻常痤疮是有效疗法,但无可靠证据证实它可作为一线药物连续使用,尤其是考虑到药品价格和安全性问题。因为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结果评估差异,同样没有能确定推荐使用的美满霉素最佳剂量。希望以后的试验能改进这些痤疮试验方面的不足,改进试验的方法和评估的标准,设计更加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完善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

2.5寻常疣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寻常疣由感染人类瘤病毒引起,临床上多无症状,部分可自行消退。寻常疣的治疗原则应该是用最小代价、无副作用的方法,迅速地消除疣,目前采用的方法很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该研究包含60项试验[23],但缺少有利的证据来指导临床中局部用药治疗寻常疣。现有对照试验提供数据由于方法和报道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设计更合理对照来提供更准确证据。有21项试验包含安慰剂组,在平均15周后(4~24周),平均自愈率为27%(0%~73%)。较好证据表明:单独外用包含水杨酸的外用药物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显著。数据来源于5项随机效应模型的试验,安慰剂组总治愈率48%,水杨酸组总治愈率73%。没有试验对单独采用冷冻疗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2个试验对冷冻疗法与局部外用水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局部外用二硝基氯苯、氟尿嘧啶,局部注射争光霉素、干扰素及光动力疗法等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和风险性仍不确定,进一步深入研究是非常需要的。

循证医学定义篇8

本文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与传统方法进行实习医师内科学教学后,观察学生的内科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情况,探寻如何把循证医学融入内科学教学之中以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2010届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医师2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4人。实验组采用循证带教法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学。2组学生实习前内科学考试成绩及英语水平考试经比较无显著差异。

1.2研究方法与项目

1.2.1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进行循证医学知识培训:在实习开始时讲授有关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循证医学定义、特征,循证医学实践方法步骤,常用医学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统计学基础知识。②分组入内科各亚专科实习,专人进行专科典型病例讨论,启发式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要求实习医师上网进行文献检索,根据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诊疗方法;观察该诊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积累个人经验并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进行评价和交流。③各亚专科派专人在教育处技能操作间定期进行专科临床实践技能带教。④各个亚专科派专人定期应用英语进行多媒体幻灯带教。对照组采用医院及科室定期讲座、教学查房、科室病例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用自己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临床诊疗。

1.2.2观察项目2组均在实习结束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专业英语考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均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理论考试题目由医院标准题库随机抽取,施行教考分离。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基本操作技能、影像学读片、心电图分析、急救技能4站,每站由专科副主任医师双人分别考核,取各站平均分求和。医学专业英语考试为医院标准题库抽取。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循证医学方法教学和传统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循证医学方法教学和传统方法教学各124人,循证医学组的实习医师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医学英语测试成绩均较传统教学组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是关于如何遵循科学证据进行一切医疗卫生实践活动的科学[1]。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师要参照最好的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见进行临床决策。近年来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思想,不仅为解决多因素疾病诊断、治疗与预后提供指导[2],还为临床医师的培养提供了新方法。随着内科学的发展,过去的传统医学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传统内科教学内容以内科学教材为主体,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过时。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学生很难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在医学教学阶段即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当他们进入临床工作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3]。

近年我们在临床本科实习医师的内科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尝试按照循证医学实践步骤进行内科学实习教学,即逐步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临床决策和实践、效果评价,具体做法如下。如何引导实习医师提出临床问题是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临床本科实习医师,他们已经经历过在校时的传统内科学理论教学,习惯于学习内科学教材应付考试。在他们实习之前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课程学习,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实习医师在步入临床时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常常是向老师请教,我们在此时可以把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教给他们,指导他们应用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学会如何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找到所需要的答案,体会通过文献检索找到答案的快乐感觉。他们会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医学统计学水平。其中,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格外重要,大部分的医学文献和期刊主要是英语版本,要了解到国外相近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必须以能熟练阅读专业英语文献为前提,有了良好的英语水平,才能快速获取国外最新的eBm信息,并自觉地应用于临床[4]。

循证医学定义篇9

【关键词】循证医学;性医学;关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医学的研究方法一直遵循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医学方法从主观观察到经验医学、科学实验一直到今天的更加注重科学证据的循证医学\[1,2\],推动了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因此,掌握先进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于更好地掌握性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规律,促进性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性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性医学(sexualmedicine)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医学是研究人类性生物学及性临床医学的学科,它既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又与其它许多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以及各临床学科等有着广泛的联系,性医学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技术有利于解除人们与性相关的疾患,对于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3\]。性医学的发展也和其他医学学科一样受到了从古代的自然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一直到今天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性的认识,尤其是对、性心理乃至性疾病及其诊治的认识受到人类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性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其他医学学科相比还不够完善,学科地位也不够坚实,因此,引入科学的医学研究方法有利于促进性医学的发展\[4,5\]。

循证医学(evdiencebasedmedicine,eBm)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并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方法学体系。在过去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医生多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经验医学知识,加上零散的、非系统的文献报告的临床研究成果来指导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许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clinicaltrial,RCt)的结果发现,在临床实践中,一些理论上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弊大于利\[6\]。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依据,包括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专家制定医疗指南、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最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从而推动着医学方法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的转变[7],它是一个高效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临床医学模式。在“循证”这种医学模式下,证据必须是来源于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强调证据的获取之外,循证医学还强调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作用,即利用严格的方法学去评价这些证据,如对这些研究证据进行的meta分析等[6]。

循证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它在临床医学实践、科研卫生管理以及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循证医学的发展和特点也已成为从事性医学的广大临床医生、科技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由于性医学学科的特点,很难采用合理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等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但要充分意识到循证医学研究在目前的医学研究方法中是有着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的优势,因此性医学研究也应尽量遵循“循证”的原则,并结合性医学的学科特点,在性医学的研究中灵活使用循证医学的有关方法。因此,认识到循证医学与性医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完全可以将循证医学应用到性医学的研究工作中,促进性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

2循证医学在性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践

循证医学对促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适宜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世界卫生组织曾组织过不同国家的十多个中心参与的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与雌孕激素联合给药法的紧急避孕效果,并通过专家工作组会议对循证查询获得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综合提炼和评价后出版了包括《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等一系列计划生育指南,在每次指南修订中都需要在循证的基础上,取得各国各领域专家的充分共识,提高了指南的权威性和适用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各国紧急避孕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8]。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共同实施和赞助出版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也是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式,对直接导致怀孕、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后得出的研究成果,这适合于指导学校、教师和性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9]。

国际上对性骚扰、性暴力或不安全堕胎等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性医学临床常见疾病如疼痛的预防、控制的研究上,除了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对患病个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系统地研究外,也借鉴了流行病学的方法,在群体中探讨疼痛的发生、发展和分布原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疼痛的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10];在男科的临床诊治指南方面循证医学的有关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

我国也曾经按照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寻求最佳的临床依据,给广大妇女提供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生殖保健服务。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单位在1989年通过随机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来选择脱落率低、避孕效果好的避孕环,此研究成果使近十万的已婚妇女避免了因意外妊娠造成的人工流产。1993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把上海的经验推广至全国,使更多的全国妇女受益[8,12]。

我国近些年来也开展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效果的循证医学研究,为我国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性病及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13,14]。

3循证医学在性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性是一个可以具有非常丰富内容的主题,牵涉到社会、心理、临床有关学科等多个方面,由于社会禁忌、文化习俗、个人隐私和偏好等因素,许多性学研究无法充分应用合理严谨的流行病学等科研设计方法,如双盲、随机、对照等。所以,性学研究多以经验医学和个体观察为主,一些用于临床实践的性治疗方法还缺乏生理学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特别是有些方法是以个人经验、理论推理为主,用于指导当代的性保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验证。按照经验模式制定的的临床决策或推广的性健康保健方法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循证医学通过结合性医学的学科特点应用到性医学研究当中,能够为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由于性医学的许多研究和临床实践不可能都进行大规模临床RCt的研究,这时临床个人经验和个案研究也显得非常重要。循证医学的作用是通过收集最新的科学证据用来解决临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必须是在仔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基础上做出了临床判断之后再寻找当前最佳证据。可见,循证医学并不排斥个人经验,它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将个人经验、病人个案的诊治信息与当前文献报道的最佳证据结合起来。所以个人经验和病人的个案信息可以从日常临床实践中获得,通过对个案信息的收集也为今后利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等流行病学研究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多选用适合性医学研究特点的一些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一些社会学调查的资料也是循证医学证据的的依据之一,人群调查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可以形成大样本群体水平的证据,美国著名科学家金赛的《人类女性》、《人类男性》等性学报告也是获得性医学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重要资料。性医学的一些研究指标和结局多使用观察方法,循证医学不能脱离观察获得的证据,但是通过观察后,需要一个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时间更长的检验和印证过程后进行提炼总结才能得出更科学、更严谨、更可靠的能够在性医学领域推广的医疗实践方案\[15,16\]。在性医学的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例如,在不同地区和文化里男性障碍的发病率、致病因子等影响因素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西地那非和相关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切评价其上市后在不同人群的临床疗效,对于指导医生指导临床用药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由于多种原因,在心理学和性学领域要获得相当规模的样本来进行标准实验设计和统计计算是颇有难度的。性医学研究中,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论文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文献开展系统性的循证医学综合评价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统合评价分析是将若干研究的结果或案例等汇总在一起,与单一个案研究相比,这种分析能产生更大量的数字、更为稳定的比率和比例,可用于统计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之用。它克服了在许多心理学或性学研究中碰到的样本数大小的难题,并使假设检验更为科学可靠,还可以弥补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的不足\[17,18\]。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Cochrane协作网及中国Cochrane中心的合作,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有性病、艾滋病和障碍的系统评价组,这为性医学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

总之,尽快在性医学领域引进循证医学、系统性评述的方法进行性医学的研究,虽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变迁以及医学科学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性健康意识理念的增强,许多在性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将可以逐渐解决和克服。循证医学方法的引入将给性医学注入新的活力,也将给性医学的科研工作带来新的局面,以使性医学得到堪与其他学科比肩的更为完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曼,刘秦.循证医学对医学不确定性的影响.医学与哲学,2004,25(8):35.

\[2\]张桂芝.医学方法的演进与循证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1):30-31.

\[3\]吴阶平,等.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76.

\[4\]邹燕,王琨.循证医学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内的应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8):565-567.

\[5\]吴泰相,刘关键.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36.

\[6\]evidenceBasedmedicineworkingGroup.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r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Jama,1992,268(17):2420-2452.

\[7\]Rosenbergw,Donalda.evidencebasedmedicine:anapproachtoclinicalproblem-solving,BmJ1995(310):1122-1126.

[8]吴尚纯,邹燕.计划生育的四大循证基石性技术指南.计划生育,2008,27(1):62-64.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2010:4.

[10]查建中,王淑范,李颂霖,等.进入性()疼痛控制研究.中国性科学,2011,20(9):57-62.

[11]董强,赵晖,魏强.循证医学在男科领域应用.中国男科学杂志,2007,21(5):1-4.

[12]程利南.生殖健康领域中的循证医学.上海医学,2004,27(3):143-144.

[13]薛大奇.梅毒预防控制问题的思考.中国性科学,2013,22(3):40-45.

[14]薛大奇.梅毒防治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性科学,2013,22(4):34-36.

\[15\]梁远波,刘杏.对循证医学兴起和发展的哲学思考.循证医学,2001,1(1):46.

\[16\]ScottRSehon,DonaldeStanley.循证医学论争的哲学分析(上).医学与哲学,2004,25(2):21-24.

\[17\]吴敏伦.性的统合分析.中国性科学,2010,19(11):37-41.

循证医学定义篇10

1循证医学对针灸学的影响

1.1循证医学的宗旨与目标循证医学是在90年代初期逐渐萌芽并发展的一门新兴基础学科,目前在西方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广为应用[1]。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实践过程,即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必须建立在最佳的科学证据之上。医师在决定临床干预措施时,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即第一手的患者临床资料、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三者结合,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在于,传统医学通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对于临床证据的收集与分析不够系统全面。而循证医学则更加强调临床研究证据,相对而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更加审慎严密,更能体现医生经验、临床研究进展和患者意愿的综合价值。

1.2循证医学与针灸学的关系针灸作为一种以针刺穴位为主要手段的外治疗法,其基本技术是来源于人类从古至今长时间的实践与总结。随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不断认识以及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阐发与完善,针灸学逐渐依托经络、腧穴等独特学术内容而衍生为独立学科。正因为以上原因,针灸学更加强调治疗的个体化,特别是针刺手法等,更是难以用现代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且,针灸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文献,这些资料一方面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证据来源,同时又因其极其繁杂,而难以快速、有效地寻找到高质量的证据。循证医学对于证据的获得与评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医学数千年所不曾尝试的。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医的窗口和排头兵,针灸学自然要最先接受循证医学标准和理念的考问。将循证医学与传统针灸学有机结合,将是促进针灸学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循证医学对于促进针灸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999年3月31日,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中心。值得欣喜的是,中国针灸界没有落后于循证医学发展的步伐。针灸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针灸学界逐渐认识到科学的研究设计方法对于验证针灸疗效、提高针灸学术水平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手段进行针灸临床研究,科研设计水平逐渐提高,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的数量急剧增加,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证据。循证针灸学,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有关学者正式提出[3]。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针灸热”的背景下,也使国外的医疗界同行对针灸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助于针灸被更多的国外患者认识和接受。所以,循证医学的兴起对于针灸这门古老医学重新被世人认识是很好的机遇,同时,其严格的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地对以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针灸医学形成挑战。

2循证医学时代针灸学面临的问题

2.1针灸临床研究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当运用循证医学的标尺衡量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水平时,发现尽管经过了10余年的学习与应用,针灸临床研究依然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有很大距离。现行针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如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以这些标准评价针灸临床试验质量,会发现很多研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随机方法不正确或没有真正意义上采用随机(只是名义上声称采取了随机分配,但具体随机方法并无描述);分配隐藏方法缺乏描述;对照组设立随意性强,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样本含量估算不准确;疗效判定标准和疗程不统一;没有进行随访或没有足够的随访时间;统计方法不正确;失访、退出病例没有做恰当处理等等。这些容易使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4]。

2.2针灸标准缺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是现代社会体现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在某一领域掌握话语权的制胜法宝。众所周知,个体化治疗是针灸的一大特色,针对疾病,每个针灸医生的理解和治疗可能不尽相同。所以,针灸标准化,日益成为针灸学界面临的另一课题。实际上,在针灸发展史中,一直有关于针灸标准的尝试,如宋代著名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的铸造,就是历史上第1次官修针灸标准。建国后,针灸标准化得到一定发展,已经颁布了《腧穴名称与部位》等12项国家标准,还有14项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中。中国针灸学会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组织机构,编制了《针灸标准化发展纲要》和针灸标准体系。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标准化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对针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针灸标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我国针灸标准制定起步晚,专业人才队伍匮乏,所以目前,针灸标准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标准数量相对较少,标准质量有待提升。与此同时,目前,韩国、日本及部分欧美国家也在积极制定针灸标准,针对针灸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存在激烈的竞争。标准是循证医学的产物之一,也是循证医学指导临床的一种方式。由于标准的缺乏,导致临床医疗行为缺乏规范性,疗效可重复性差,这也是针灸研究难于出成果,即使有成果也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2.3针灸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科学、客观的临床评价是任何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针灸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其评价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特殊性。针灸疗法的效应不光与选择哪些穴位相关,而且与针刺深度、刺激方法以及人体状态等等密切相关。单一评价某些指标并不能反应针灸疗效的全貌,可能导致针灸真实临床疗效不能被客观、真实反映。例如,通过对现有已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来看,以往普遍认为对某种疾病有效的针灸疗法,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而无法得出确切结论。这已经对针灸发展形成了阻碍,因为循证医学的产出如系统评价的结果等,将很大程度影响患者、医生甚至国家医疗政策制定者对针灸的态度。针灸临床评价要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要素,既运用大家公认的方法,又不失针灸自身特点,这是针灸研究者的一项艰巨任务。

3与时俱进,提高针灸学术地位

针灸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被世界人民接受和欢迎的一种有效、便捷、无污染的治疗方法,在美国,调查显示每年超过200万人接受针灸治疗,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5]。在循证医学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医学普遍接受的公认标准的背景下,古老的针灸学惟有与时俱进,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采用现代手段,证明自己的确实疗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优异的卫生经济学特性,才能实现发展和提高。

3.1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针灸临床人员和研究者素质循证医学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很多针灸从业者对其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通过对某些病种的文献质量评价可以看出,很多作者的临床研究设计能力还停留在采用自拟标准观察有效率的水平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针灸学界开始应用现代临床研究设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本世纪初,部分针灸从业者开始掌握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进行针灸系统评价工作。但是,与庞大的针灸从业者队伍比较,这个群体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与专业知识传播不利、教育培训渠道不通畅、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有必要增加院校相关课程比重,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同时,针灸学术期刊应该提高针灸学术论文准入要求,从研究设计方面加大编辑力度,使真正的高水平文献得以采纳。

3.2构建符合针灸特点的科研模式针灸因其复杂性干预的特征,注定不能照搬西方医学的评价模式。在针灸特色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进行疗效验证;另一方面不能抛弃针灸特色内容,如经络辨证、补泻手法、穴位配伍等,这些针灸关键技术必须在临床研究当中加以详细描述、记录,采用中医特色的、非量化的方法加以评价。近年来,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渐渐成为针灸科研的主流,同时也成为了联通古老针灸与循证医学的桥梁。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范式,可以避免为科研而科研,科研成果与临实脱节的窘境[6]。依据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可以使针灸研究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优势特色才能得以发挥。

3.3建立中国针灸标准体系20世纪80年代,在以我国针灸专家为主的团队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推出了《经穴名称标准》《针灸基本技术术语标准》和《头皮针穴名标准》。同时,我国也相继推出了《经穴部位》(GB12346-90)和《耳穴名称和部位》(GB/t13734-1992)等国家标准。进一步,如何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是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7]。除了穴名、经穴定位、针灸器具等标准外,作为针灸从业者,更加关心针灸操作标准的制订。临床针灸标准的制订水平与循证针灸学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只有当针灸临床研究水平普遍提高,才能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使我们的标准经得起国内、国外针灸从业者的实践检验。通过前期的努力,目前已有包括针灸治疗面瘫、带状疱疹等5项wHo西太区标准以及针灸治疗肥胖、便秘等15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相继。在欣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因为针灸临床研究水平的限制,在国际最新证据评价体系的衡量之下,得到的是大量低水平证据,以致于难以拿出成系统、多层次的推荐方案。因此,有必要从自己做起,踏实做好每一项临床研究,同时加强标准的跟踪与更新。

3.4提高针灸在医疗系统的地位,鼓励针灸从业者积极性尽管针灸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但针灸专业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尚待提高。针灸科在多数医院,特别是综合医院属于辅助科室,与重点专科无缘。针灸诊疗价格长期受行政干预,不受市场机制调节,其成本和价格不相匹配,长期处于极不合理的低价位,针灸诊疗的效益差,从业人员收入低,不受重视和尊敬,降低了其积极性,制约了学术研究和发展[8]。只有在经济投入和产出方面给予针灸应有的待遇,才能使更多从业者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从事临床研究,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针灸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中医学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循证医学的兴起,给针灸学与西方主流医学平等对话提供了契机。虽然循证针灸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在针灸学的应用必将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陆爱平.国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6-17

[2]张鸣明,刘鸣,编译.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J].华西医学,1998,13(3):265

[3]梁繁荣.循证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4

[4]蒋云峰,林丽霞,李素荷.基于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80-384

[5]LarissaVados.美国针灸发展现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3(1):37-39

[6]刘保延.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J].中医杂志,2013,54(6):451-455

[7]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标准基本体系[J].中国针灸,2011,31(6):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