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篮球规则教案十篇初中篮球规则教案十篇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37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1

关键词:体育中考;篮球考试;评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53-03

在上海市历年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中,都有一条关于体育考试的原则和要求,其中第二段的内容是“实施体育考试应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与学生日常锻炼过程相结合,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要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但在今年3月5日由上海市教委颁布的“沪教委体(2015)8号”文件中,对上海市体育中考篮球考试评分方法做了调整,在“篮球考试方法说明”第三条基本要求中,去除了原来制定的“未投进篮,每次加4秒”的规定。这一调整从表面上看,降低了篮球项目的考试难度,提升了选择篮球考试学生的成绩。但笔者认为这次体育中考篮球考试评分方法的调整,与历年来“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要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的原则和要求是不相符的,而且对今后初中体育课篮球教学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投篮动作的要点与正确方法,强化投篮命中率等一系列正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学生不愿意去花时间认真学习。尤其是初三学生,即将面对体育中考,而考试中学生篮球投进与投不进没有什么差别,也不会影响到篮球的考试分数。如果这时教师在体育课上再去要求学生改进投篮动作技术,强调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学生就会出现抵触情绪,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去认真的练习投篮技术。

一、中考篮球考试评分方法的调整提高了考生成绩

在2015年4月上海市体育中考基本结束后,笔者收集了静安区11所中学初三部分选择篮球考试的学生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两个测试成绩,一是参加区体育中考统一测试的成绩,另一个是在自己学校体育课学习中测试的最好成绩。其中男生588人,女生476人。由于今年上海市教委体育中考文件的时间相对较迟,我们收集统计的学生在校测试成绩,是按照2013年市教委的中考文件要求进行的,就是“投篮不进,每次加4秒”。通过对这两组成绩的统计和差异性检验(表1),我们可以看到,男、女生的区统一测试平均成绩明显好于学校测试的最好平均成绩,女生提高2.4秒,男生提高1.47秒,两组成绩的t检验显示,差异性均为非常显著。而且今年该项目区的中考平均成绩女生达到100分,男生为95分,与2014年我区的平均成绩相比,男、女生也都提高了近3秒。

此外,在中考区统一测试中,男、女生篮球成绩获100分的人数分别比学校测试获得100分的人数高出10%和15.1%(表2)。而在另一项中考篮球测试成绩人数变化方面的调查中(表3),学生中考成绩与他们在自己学校测试的最好成绩也出现很大变化,其中男生成绩提高的有331人,占男生人数的56.3%,成绩下降的有157人,占26.7%;男生成绩提高的人数比下降的人数多174人,占男生考试人数的29.6%,近三成。而女生这个数据就更高,成绩提高的人数比下降的人数多170人,比率达到35.7%,超过男生6.1%。

从表1~3的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已经看到,2015年我区体育中考篮球统一测试的各类数据,都大大优于学生在自己学校测试最好成绩的同类数据。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考生的区统一测试成绩比自己在学校测试的最好成绩提高≥8秒的有50人,要远远多于测试成绩下降8秒的人数,其中男生多44人,高出7.5%;女生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提高的人数为80人,比下降人数多71人,高出14.9%。成绩提高8秒男生成绩要提高35分,女生也要提高25分。而在这次收集统计的学生数据中,成绩进步最多的男生为21秒,测试成绩的分数在原来基础上可以提高65分;女生最多的是27秒,也要提高55分。

二、今年体育中考区统一测试篮球成绩提高的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学生在区统一测试时,能这么快速、熟练、正确的完成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考试动作?是学生对这个篮球考试动作技术掌握突然进步了?上篮的命中率明显提高了?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从对今年我区部分初三学生这两组统计数据分析,或在测试现场的观察和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调查了解,以及从今年上半年初三体育课任课教师反映出来的情况看,笔者认为,今年中考篮球测试成绩的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考生充分利用了今年篮球考试评分方法的调整,取消了“投篮不进,每次加4秒”的规则。在区篮球考试现场看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运球上篮第一次没有投进以后,不是像往年的考生那样,认真去补篮把球投进,而是有意的将球向空中抛一下,然后迅速接球,运球到中线另一边;或者巧妙的把球投向篮板,利用球对篮板的反弹来加快完成“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整个动作过程,尽可能把考试动作完成的时间做到最少,以此获得一个好成绩、好分数。

三、中考篮球评分方法调整后的最大受益者

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上的测试成绩,前后出现稍有波动或高或低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的波动幅度较大,涉及的人数较多,而且波动大部分趋向是单方面的,那就要研究其中是否存在规律性的问题。我们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在区体育中考篮球项目测试中,成绩提高8秒及以上的考生有如下人员。

第一,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

在女生选测篮球总人数少于男生112人的情况下,区统一考试成绩提高8秒以上的人数比男生多30人,高出16.8%。按常理讲,女生掌握篮球动作技能不如男生,而且她们平时用在篮球练习上的时间,或参加篮球活动与篮球接触的时间均远没有男生多。为什么区统一测试成绩,大幅度提高的人数会比男生多出那么多?笔者分析认为,考试动作“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是由篮球中的运球和投篮两个基本技术组合而成。对女生来说,要掌握投篮动作,把球准确投进篮圈的难度,远大于她们完成运球的难度。原本因为投篮一次不进要加4秒,女生在投篮命中率方面所花去的时间要多于男生。运球上篮第一次没投进需要补投一次,补投不进还要在完成的时间上加4秒,这就大大增加了女生完成整个考试动作的时间。而现在取消了这一规定,不管补篮进与不进,结果都一样,不再加4秒,最终成绩只看完成动作的时间。这大大减少了女生花在投篮、补篮、补篮不进加4秒所用的时间。所以一批原来投篮动作基础差、命中率低的女生,她们在区统一测试时,就没有投不进还要加秒的心理压力,会按照考试前自己想好的方法去做,这样她们在投篮命中率方面所用时间就大幅减少。

第二,动作基础差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

我们认为学生体育课的篮球测试成绩,基本可以反映他们对篮球动作掌握的水平。在同等情况下,体育测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掌握这个动作技能的主要指标。一般我们认为测试成绩低的学生,他们对动作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就相对差一点。如果学校的平均成绩低,也可以被认为,这所学校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整体水平不如平均成绩高的学校。我们从表5中11所学校的数据可以看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区测试成绩比学校成绩提高8秒以上的人数,排在前几位的学校,如男生的中学10、中学8、中学3和中学5,女生的中学10、中学4、中学6等学校,他们各自的校平均成绩基本都排在各校的靠后几位。而学生动作技术掌握比较好,学校平均成绩原来就处于较高水平的学校,他们大幅度提高成绩的人数,要远远低于校平均成绩排在后几位的学校,如中学7男、女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8″9和23″3,都已超过了男生20″、女生26″的篮球100分评分标准,而且该校男女生选择篮球考试的人数分别为78人和83人,占学校参加体育考试人数的95%以上。但他们在区篮球统一测试中,男生提高8秒以上只有2人(成绩下降8秒以上的也有1人),占2.6%,低于区8.5%的平均值,与提高人数比率为19.4%的学校相比,低了将近17个百分点,区统一测试平均成绩比学校最好平均成绩提高了0.7秒。女生提高与下降8秒以上各有1人,为1.2%,与女生提高人数比率最高42.9%的学校相比,低了四成以上,同时她们区统一测试平均成绩比学校最好平均成绩下降了0.8秒。男女生的平均成绩上下波动均在1秒之内,没有大范围的特别波动。从评分标准每一档的分值来看,基本不影响评分分数,波动均在一个分数档内(评分表中划定分数的时间最少为1秒),最多只跨越一个档次5分。另外中学5女生,参加区篮球考试81人,学校测试平均成绩26″3,区考试平均成绩27″1,下降0.8秒,提高8秒以上的人数为0,下降的有6人。笔者认为学生的区统一测试成绩相对学校测试成绩略有波动,而且成绩有上也有下,绝大部分学生上升和下降的值波动不大,也不偏于某一个方向,这属于正常范围波动,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但是,今年上海体育中考篮球项目评分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越是篮球动作技术差的学生,统一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就越大,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波动,可以认为是由篮球考试方法所导致的一种不正常现象。

四、中考篮球评分方法调整必须慎重对待

考试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考试的根本目的所在。篮球运动是中学生最喜爱、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学体育课教学最基本的教材内容。对于一名篮球运动的初学者来讲,如果掌握了投篮、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技术,就可以有能力参与篮球比赛。而且,投篮是决定篮球比赛胜负的核心技术,最能激发一个人参与篮球比赛兴趣。篮球运动带给人们的乐趣,只有在比赛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而篮球比赛必然离不开投篮。让学生参与比赛,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促进身体的发展,这也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投篮、运球等篮球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既是我国体育课程标准赋予体育课的任务,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当下“应试教育”还普遍存在,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还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考试作为学科教学指挥棒的倾向依然十分突出。因此,教师和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一定会按照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去教和学。犹如人们常说的“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和怎么学”。今年上海市体育中考的篮球项目在评分方法中,取消了考生“未投进加4秒”的评分要求,势必会影响到初中体育课的篮球教学,尤其是初三篮球考试项目“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动作的正常教学。因为,未投进不再加秒,考试分数又是以完成的时间来计算,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为投篮命中率去花时间练习。在运球上篮这个动作组合中,上篮是整个动作的核心,如果动作的核心被忽略了,这个动作组合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还有让学生学习的必要吗?如果学生为了迎合考试,追求一个好的考试分数,他们只要熟练掌握篮球运球技术就可以了。

事实上这个导向在上半年的体育中考中已有显现。另外,据2015年上半年初三体育课任课教师反映,在今年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中,自从3月份上海市教委体育中考文件公开后,就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在研究文件中的规定。他们在进行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练习时,考虑的不是怎么把篮球投进去,提高自己的上篮命中率,而是寻找怎样做才会使完成考试动作所花时间最少的办法。这就是考试指挥棒的效应,违背了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参加篮球活动最本质的要素。篮球比赛对人们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比赛的胜负,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就是投篮命中率,如果篮球比赛时学生都不会投篮、投不进篮,那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失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考试分数,学生不去认真练习投篮基本动作,不去思考投篮时球怎样出手、投在哪个方位才会进球?这对学习篮球是非常可怕的问题。

我们希望体育中考方案的制定者,无论是制定方案或是对方案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整,都一定要遵循方案本身的原则和要求:要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而不能只顾及考试分数的高低。否则,会对初中体育课的篮球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2

关键词:篮球实践课;教学计划;篮球规则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19-01

随着中学学校体育的改革,教学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我们老师上课的指导性的文件,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表现出来我们教师在教学水平以及知识方面的层次,也将是促进我们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向导。从而,我们从以往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现状出发,对于我们在篮球实践课项目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个较好的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中,中学篮球实践课教学的现状

文献资料和深入了解,发现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学中,篮球课教学计划大部分是以技战术教学为主,没有把规则的介绍列入教学计划,从而导致了我们学生,在学习篮球之后,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走步球,什么是两次运球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把篮球规则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很少有纳入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学生在理论课上,听讲的能力一般,况且,中学生对于篮球实践课的热爱程度很高,而理论课上他们一般不是很感兴趣,讲完后能记住的很少很少。所以才导致了,在学校的篮球赛中,出现了学生抱着球满场跑,还有故意用脚去踢球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部分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女生,我们也要在教学中解决好这个问题。

2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般实行的是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所以,中学篮球课教学时我们要考虑他们掌握篮球技术的现状,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向导。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授篮球技术,还要讲解篮规则,所以,在实践课教学的制定中,我们要进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学计划。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男女性别不同、场地、器材、教师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没有一份科学的教案,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做指导,很难达到我们所谓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更不能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而把篮球规则很好地融入篮球实践课教学中,不但老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实践课中学到更多的篮球知识。

3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课教学计划中的简单分析

3.1移动技术:包括滑步、后撤步、侧身跑、后退跑、急停。

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考虑的是学生以前在初高中学习基础差,再次进行学习,加强他们对于篮球运动中防守的练习。在本次教学中,可以辅助以游戏来进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滑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圆柱体原则”、“阻挡”、“带球撞人”等。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确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课余参加篮球运动时,造成无谓的犯规。所以说,在这一个课时内,我们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打破我们以前在理论课中,专门讲解规则的传统方法。这样,一个是节省了理论课的课时,另外,提高了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程度。

3.2运球技术:包括原地的高低运球、原地的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直线快速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考虑到原地运球是基础,练习原地运球是为了给行进间运球打好基础,另外是让学生第一次触球时,增加手对球篮球的感觉,也就是球感、手感的练习。

在本节课中,涉及的规则有: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走步球、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

3.3传接球:

原地传接球练习,包抱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球。

行进间传接球,包抱行进间短传配合练习,行进间长传配合练习。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传接球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为例,以免在比赛时出现无谓的失误。强调在传接球时的具体时机和比赛时与持球时间有关的违例情况。

涉及规则: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

3.4行进间投篮:行进间单行抵手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在这一环节制定课时时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进攻规则和防守规则的理解。比如:阻挡、拉人、打手、进攻3秒为例等。

规则讲解:比赛时间4×12分钟,暂停、换人。

3.5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这一课时主要涉及走步违例、侵人犯规等规则,可以在制定课时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罚球练习,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

规则讲解: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3.6教学比赛:讲解一场球的组织,在比赛的同时可以就事论事,对场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场下的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真正能从一场完整的教学比赛中学到相应的组织形式和理论知识。在裁判员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正,这样可以加深其他同学的裁判意识。

让学生练习裁判,实习学习到的内容。

4对于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中应用的分析结论

在这份篮球规则在中学篮球实践课中应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有了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把我们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的规则部分,放到了我们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篮球动作的同时,我们进行相近规则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加深记忆,也好理解,避免学生在学习完篮球之后,不懂规则的事情发生。根据篮球课具有的特性和教学课型的不同任务,优化课的结构,选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在身体、技术技能和篮球知识规则的运用和理解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增加中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更好的投入到篮球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汉卿主编:《体育教学法》,河南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3

关键词:拓展性思维;初中体育;三大步上篮;教学应用

一、引论

笔者有幸参与了一次县市级体育公开观摩课,执教者是位年轻体育教师,上课的内容是前滚翻双叉转体180°接后滚翻和耐久跑二个内容。课上得非常成功,也得到众人的好评。笔者对其中一个教学细节提出另类的想法:在双叉滚翻起转体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个问题时,经学生讨论形成左脚在下向左转,右脚在下向右转的结论。教师并领导学生一起吟诵这个结论……这个细节看似非常好,学生也讨论得非常热烈,也有了“讨论结果”,非常迎合所谓的“探究性”教学秀。但这样“探索性成果”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当学生双叉起时首先要思考我是左脚在下还是右脚在下,再联想刚才的成果决定向左还是向右,非常“死板”。

如果在这个教学细节中,对向左还是向右转时,教师只要讲向左还是右转没有硬性规定,你认为向那边转“方便”就向那边转,请同学们自己去思考,留给学生一个宽大的拓展性思维天地,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人的生理结构很方便地完成转身动作。转体的结果和学生讨论吟诵结果虽然一样,但学生得到的最终结果是有差异的,后者的思维方法是拓展性思维或者叫发散性思维,前者是一种典型的聚合性思维。我们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拓展性思维。

拓展性思维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天地,本文仅选用在三大步上篮教学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二、拓展性思维的原点——《篮球规则》的引述

笔者找来一本2006年经由中国篮协审定的《篮球规则》。

25.2规定(p41—p42)

25.2.1对在场上接传球的队员确立中枢脚

双脚站在地上时:

——一脚抬起的瞬间,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移动或运球时:

——如果一脚还触地面,该脚成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双脚落地,一脚抬起的瞬间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一脚离地,于是该成为轴心脚。如果队员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停止,那么,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25.2.2对在场上控制了传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

双脚站在地面上时: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移动时: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纵观上述《篮球规则》对中枢脚确定后,在做传球、投篮时可以“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双脚不可回落地面,这是对《规则》的解读,也是拓展性思维的原点。

三、用拓展性思维教三大步上篮(非课时计划)

1.理清中枢脚确定的《规则》定界——拓展性思维的起点。

在理清原由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用示范讲以身说法地向学生就中枢脚确立的《规则》定界,以及中枢脚的转动方法,离地前题等都作详细的“司法解释”。组织学生进行原地双脚着地、单脚着地、接球持球后的中枢脚确立。跳起接球双脚落地、二脚先后落地后的中枢脚确立。运球结束持球后的中枢脚确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情形持球确立中枢脚学练后,非中枢脚尝试向各种方位跨出、回收,身体以中枢脚为圆心的各种方向多种度数的转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角篮比赛”,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中枢脚确立“司法实验”,并用比赛中所出现的“个案”进行“今日说法”。在学练中学习《规则》。在《规则》学习中推演《规则》。使学生对《规则》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2.用上步传球做拓展思维教学的切入点

在学生理清各种前题中枢脚确立的《规则》定界和“司法解释”后,组织学生原地持球上步传球、运球中接球上步传球、跑动中接球后上步传球的练习。在练习前教师必须先示范讲解,特别是运动中接球再上步传球的每个环节,一定要交代清楚,如运球持球接上步传球中,要向学生讲手持球脚着地即运球结束,运球结束时中枢脚的确立等细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5米以上上步传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再诱导学生接球时可跨出一大步(强调空中接球)接球再上一步做传球动作,这样诱导的目的可使学生理解跨大步接球可接近传球目标,便于传球,同时为三大步上篮,第一步要大做好伏笔。有了上述的动作铺垫再进行大密度、大时段的迎面“上步”传球练习、比赛。传切入球练习、定点运球——传球练习、角篮球比赛,经过这样大密度、大时段的练习和比赛后使学生的各种情形的上步传球有了较完整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本体感知。

3.投篮与运动中传球技术的嫁接——拓展思维的射点

投篮技术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打篮球的最终目标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投篮技术把篮球投进篮筐。所以投篮技术的掌握与娴熟是篮球运动员及爱好者所追求的高端目标。面对普通初中生和众多的投篮技术,我们可选择从原地的双手胸前投篮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入手。教师在示范讲解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投篮选择瞄准点方法,投篮用力方法,尤其是手指拨球出手技巧及各手指的分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无篮筐的空对空投篮手上技术的学练,篮下正对篮板的某一区域进行投准练习(不投篮)、篮下侧对篮板,教师根据人与篮的角度确定瞄准区进行投准练习(不强调进筐),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球投进篮筐,学练的热情也会随之高涨。教师则抓住时机应势利导向学生介绍擦板球瞄准点的选择方法,改变角度与距离再向新的瞄区进行投准练习,在大量不同角度、不同距离(适中)做对篮板瞄准区投准练习后,逐步过度到对篮筐的瞄准投篮,教师同样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瞄准点确定方法及距离与抛物线高低的关系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投篮学练……

在扎实的原地双手胸前和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掌握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原地持球上步跳起投篮学练。在跳起投篮的学练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入小巨人姚明的话题,导出高跳高位出手的目的——接近篮筐,提高投篮命中率。同样组织学生进行大密度大时段的空对空无球筐和有篮的多种方位不同距离的上步高跳投篮学练。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高跳高位投篮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跑动中接球上步传球和运球接上步传技术的练习。然后教师进行三大步上篮示范,并要求学生把三大步上篮与运球接上步传球技术进行比较。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两者只在最后的目的的不同:传球与投篮的不同。教师应势利导出:三大步的一大目的接近篮架,二小的目的是有利于高跳,高跳高位投篮的目的是缩短球与框的距离,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组织学生进行大密度、大时段、多方位、多种距离的三大步上篮练习,篮球教学比赛等技术实践。

最后教师示范三大步低手上篮、勾手投篮、篮下转身投篮等投篮技术,留给学生去拓展出更多样式的投篮的技术……

四、拓展性思维教法与传统教法的甄别

拓展性思维教法是以某知识点为原点进射线型的一步步拓展开来,在篮球三大步教学过程中,先以《规则》对中枢脚的界定为原点,对原点知识和技能有了较透彻的理解和体验后,再从原点上步传球、运动中上步传球为拓展思维的切入点,在中枢脚确定、运动中上步传球等脚上动作有了较熟练的把握后,投篮动作才粉墨登场。通过原地双手胸前、单手肩上投篮的学练到原地上步高跳投篮,再从原地高跳投篮过渡到运动中上步高跳投篮,最后用运动中上步传球与三大步上篮相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既学会三大步上篮较完整的技术,同时在比较中也给学生各个体留下了拓展性的思维,其教学结果使学生不仅学到技术而且会活学活用技术去作拓展性思维,使学生不仅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学生最终得到的是“渔”而非“鱼”。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教投篮技术,再教三大步上篮的脚步动作,并充分强调一大二小三高跳,在地上做各种记号,有的甚至标上左脚右脚,让学生踩着步点,苦练三步脚下动作,最后把投篮动作一结合,组织学生练习完成三大步学练工作,学生的确也学会了三大步技术,但学生对三大步上篮技术的内涵与外延知道的却甚少,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得到是“鱼”而非“渔”。

五、结束语

本文从一节体育公开课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引论,提出“拓展性思维”教法的论点,并就常见的初中“三大步上篮”教学为载体进行申论。在教学过程用①理清中枢脚确定的《规则》定界——拓展性思维的起点。②用上步传球做拓展性思维的触点③投篮技术与运动中上步传球技术的“嫁接”——拓展性思维的射点,并与传统教法进行甄别。

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传统教法投篮与三步技术的简单结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拓展性教法从中枢脚确定开始环环相扣步步拓展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温梦.篮球规则[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4

关键词:学生;篮球裁判员;裁判能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50-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华中师大体育学院、武汉体院、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2007级学生200人。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统计法。

2结果分析

2.1影响学生篮球裁判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1.1教学中组织竞赛和裁判法课时少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篮球普修总学时为72学时,基本理论知识占15%,基本技术与战术占50%,基本技能与能力占30%,考核占5%,教学内容安排主要以技、战术教学为主,有关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能力培养只有4学时的理论课和2学时的裁判实习。每个普修教学班约20人,每个裁判组4人平均每人不到15分钟的裁判实习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篮球比赛规则及在比赛中的初步裁判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2.1.2学生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78%的学生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各校选用《篮球》课程教材中有关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只有两个章节。许多学生为了通过篮球裁判等级考试只是死记硬背规则和裁判法并没有真正理解。调查发现89%的学生没有辅助教材,63%的学生辅助教材版本较老。按照惯例,国际篮联每4年修订一次规则,一些院校选用《篮球》课程教材版本较老不能满足学生对裁判知识更新的需要,无法掌握规则的最新变动。

2.1.3缺少实践机会

通过校园内一系列比赛的裁判工作,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裁判能力,但是由于实践机会少,在校学生人数多,73%的学生临场执裁缺乏自信心,在场上表现为紧张易受外界干扰、情绪不稳定、优柔寡断,对比赛中的违犯不能及时准确做出判罚,往往出现反应迟钝漏判错判,判罚时哨音不洪亮、手势不明确、宣判程序混乱、移动站位错误等现象。34%的学生不能主动与同伴配合,执裁过程中裁判员之间、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配合缺乏默契,往往出现犯规后该交换位置没有换,一个裁判正在宣判另一个已经将球进入比赛状态等等。

2.1.4学生对于篮球裁判技能的学习兴趣不高

多年以来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战术上熟练默契,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篮球技、战术,而篮球规则的学习和裁判法的实际操作,被忽略或安排少量的裁判法理论和实践课。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驱动下,学生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战术水平,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自身裁判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了,对裁判能力培养只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篮球裁判技能学习兴趣很浓厚的占9%,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占91%,为了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而掌握规则和裁判法的占42%,61%的学生认为篮球裁判技能很重要,但是真正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却很少。

2.2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1)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紧跟篮球运动的发展,及时准确的掌握《篮球竞赛规则》的最新动态,并传授给学生避免新人采用老规则的情况出现。

(2)狠抓篮球裁判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单个动作的自主练习、听教师口令的模仿练习、临场实践中跟随教师进行的模仿练习、临场实践中学生的实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练习等。

(3)加强交流培养默契。裁判员要相互信任,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抢判、不漏判,再同伴鸣哨之后,不要改判,除非发生严重的错误,可提醒同伴来改正。

(4)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裁判临场实践。利用教学比赛进行临场裁判实践,在具备了一定的临场执法的能力与条件后,逐步参加班级、院级、学校主办的各种比赛,进而参加当地体育局、教育系统、政府以及各企业举办的各类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

(5)注重篮球裁判培训与等级考试。定期举行篮球裁判员培训班,进行理论与临场技能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授予国家二级裁判员。并指导学生在地方体育局进行注册登记,积极参与篮球裁判工作,努力向更高的裁判级别晋级。3建议

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狠抓篮球裁判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裁判临场实践加强交流培养默契,注重篮球裁判培训与等级考试。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5

摘要篮球是一项可以调动身体各方面技能的体育活动,也是初中体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并对如何开展合作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合作教学初中篮球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合作教学这一模式在中学教学的多个科目当中得以应用推广,我们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导入主题,示范动作,进行小组讨论,组织比赛以及交流合作,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初中篮球教学,为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还应该将合作教学这一模式应用其中。

一、将合作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篮球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就要求同学们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具有强烈的团队荣誉感,这对于促进同学们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改正懒惰、自我的不良习惯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帮助。

(二)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网络当中,成为了宅男宅女,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许多初中生虽然是青少年,但整体的身体素质却偏低。篮球运动能调动人体的多个身体部位,对于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而在篮球教学当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较大,继而让学生多参加篮球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三)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体育运动

寓教于乐是合作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老师合理科学的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创造性和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有重要意义,继而激发学生自主积极的进行篮球活动等体育运动,同时也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语数英等科目的学习。

二、初中@球教学运用合作教学模式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关评估体系

初中篮球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健全两个方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老师就每一个小组在完成学习目标、完成时间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以促进小组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二是结合组内成员对他人的评价对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惩,达到小组和组内成员共同发展的目标。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合理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篮球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情况来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进行因材施教。

(二)以激励性教育为主

初中生是性格定型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不论是心理思想还是身体素质都还没有成熟,所以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许多初中学生对于篮球的比赛规则和活动技巧等各方面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在将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到篮球教学活动中就要求老师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来为同学们讲解相关规则,正确示范篮球技巧,对于一些领悟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还应该多鼓励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鼓励同学们学习篮球。此外,篮球比赛是需要多人参加的,因此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模式不仅体现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也应该加强互动,比如我们既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赛,也可以由老师亲自下场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赛。

(三)提高篮球教学的高效与高质

如前文所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科目的老师所占用,这样一来老师应用在篮球教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而且一周才有几节课,课时和课时之间的跨度非常大,所以,我们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就必须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和提高篮球教学的高质与高效。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有重要作用,同学们进行篮球活动的时间也更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篮球保持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鼓励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篮球是一项需要多人参加且相互之间合作默契才能完成的体育项目,它既需要组内成员的每一个个体都具备独立的较强的篮球技巧,同时也需要成员之间共同帮助,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老师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互助精神。为了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分配小组活动和比赛时一定要注意把水平比较高的同时和水平较低的同学分为一组。受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并不是很喜欢篮球活动,也很难融入到小组当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合理的开导与帮助,鼓励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其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笔者建议应该大力推广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6

关键词:曲靖市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曲靖市麒麟区第三、第四、第七中学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与本文有关的国内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20多篇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1.2.2访谈法

对几所中学体育教师和校领导及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篮球运动损伤情况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以及处理篮球运动损伤的方法。

1.2.3问卷调查法

对曲靖市麒麟区第三、第四、第七中学喜爱篮球运动,并发生过篮球运动损伤的学生,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2份,有效问卷率94%。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excel2003对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和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曲靖市麒麟区初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集体性运动项目,激烈的身体对抗和频繁的身体接触,是参与者难免不受伤,再加上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在缺乏正确的篮球技术,往往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多次或反复受伤。数据显示,初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损伤中,手指与脚踝部位的损伤发生最多,占57.02%;膝部与皮肤发生的损伤次之(25.17%);腕部、肘部、肩部、腰部等出现损伤的情况较少。由此可见,中学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具有很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之所以手指与脚踝两个部位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是因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情况与相应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

2.2曲靖市麒麟区初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

数据显示,皮肤擦伤(25.80%)在所有损伤类型中出现的最多;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拉伤和挫伤次之;骨折(4.34%)在中学生损伤中比较少见。根据损伤的种类分析,发生的篮球运动损伤可能与调查对象的身体状况、运动素质、运动经验和对运动技巧的掌握以及预防知识的掌握有关。篮球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大、身体对抗激烈,许多动作是在快速启动、急停急转、跳起落地、两人或多人对抗等多种技术组合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抗技巧与能力、自我保护经验,还要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拼搏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2.3曲靖市麒麟区初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较多,但技术动作不正确、预防保护措施不够、动作粗鲁是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参与者推人、拉人等违反规则的行为也是造成篮球爱好者出现伤害事故的一个原因;动作技术不规范、技术错误、锻炼负荷过大身体疲劳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原因,场地和器材问题也是引起损伤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2.3.1技术动作不正确

初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非常高,但绝大多数中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技术指导,都是“自学成材”,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生理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所以容易受伤。学生不熟悉、不理解竞赛规则,将粗野动作当成勇敢顽强,把犯规动作当成合理接触,于是乱冲、乱撞、拉、绊等,增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因技术动作不正确所造成的损伤占24.70%,居首位。体育教学训练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导致其分化抑制的能力偏差,从而使得各种错误动作而造成运动损伤;学生基本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甚至做出错误的动作,因学生篮球水平高低不同,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受伤的病案在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中最为突出。

2.3.2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参与的人员较多,篮球运动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在所难免。加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课外活动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活动或仅仅象征性地活动一下关节就直接参加运动,大脑兴奋快,肌肉兴奋较慢,使身体局部的关节和肌肉难以承受这种负荷,因此造成了肌肉损伤和关节扭伤。其次学生在运动中遇到碰撞、意外、偶然因素时,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和意识,使得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初中学生时常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而在参与篮球运动时发生运动损伤,而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以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

2.3.3动作粗鲁、违反规则

因这一原因导致的运动损伤占17.81%,居第三位,初中学生对篮球规则的理解不够,技术动作粗野、不规范。不少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比赛中很随意,不注重自己的基本动作,对技术学习急于求成,喜欢玩花动作,使用粗野动作或隐蔽的“推、拉、勾”等小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在正规比赛中遇到情况时,合理的技术动作不会运用(例如:合理的对抗、防守)容易造成损伤。

2.3.4客观原因(场地、器材等)

篮球课教学以及课外篮球活动绝大多数在室外篮球场地进行,场地坚硬,缓冲不好,对人体的冲击力度大,长期在这样的场地运动会造成慢性的关节疾病。因此场地是否平坦,粗糙与平滑程度是否适中,都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而且露天篮球场经风吹雨淋,加上维护不周,没有及时排除场地、器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场地表面滑,凸凹不平,有裂缝和碎石、碎玻璃片饮料瓶子以及偶然滚进场地的其它球,容易对参与篮球运动中的学生造成各种损伤。场地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篮球运动的效果,不良的场地条件是造成运动损伤的潜在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场地等客观条件所致的损伤占15.20%。

此外,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强度过大以及身体、心理状态不良等因素也会导致在进行篮球运动时受伤。

3.结论及建议

3.1曲靖市麒麟区第三、第四、第七中学学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部位以手指与脚踝受伤最多,膝部与皮肤次之,腕部、肘部、肩部、腰部等部位受伤较少,学生发生损伤具有很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体育教师必须加强预防伤害观念和体育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伤害预防意识和体育道德水平。

3.2导致曲靖市麒麟区第三、第四、第七中学学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动作粗鲁、违反规则、以及场地和器材不标准等原因。要加强对篮球规则的学习;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加强学校篮球场地管理;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让学生学会临场受伤的急救方法。

3.3在曲靖市麒麟区第三、第四、第七中学学生发生的篮球运动损伤中,损伤的类型以皮肤擦伤出现的最多,肌肉拉伤、挫伤、与韧带拉伤次之,骨折在初中学生损伤中比较少见。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倡公平、合理的比赛和竞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健,程礼洛,孙淑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01).

[2]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等.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0-170.

[3]张云霞.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及处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8(S1).

[4]刘斌.浅谈体育院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2).

[5]郑琳.某高校体育系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J].中国校医,2004,18,(3).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7

一、有序精神对国家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有序性的概念既有系统结构、系统秩序、系统层次、系统组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系统的有序特性。新物质的出现,有赖于系统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反映了系统自发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由此可知系统有序性,是系统诸特性中更为基本的特性。作为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国家能否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依赖于健全的法制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体育事业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也应该传承这种有序精神,自然在篮球运动中更加不能缺失有序精神的培养,一个具有合作、团结、竞争、信念、坚强的运动项目更应该培养其有序精神。所以国家的有序发展为篮球运动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篮球教学中有序精神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二、篮球教学中开展有序精神培养的作用及意义

篮球教学有理论教学,有实践教学,无论是哪方面都可以进行有序精神的培养。有序精神它就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理念,一种精神。通过篮球教学这种有序精神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服从执行能力,这对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很有意义。有序精神改变了学习状态,随之改变了言行举止,它是从思想上让人们达到蜕变,所以说这种篮球教学中培养的有序精神终身受用。

三、学生群体中的有序精神行为规范现状

通过访谈可知,目前学生在日常行为准则及篮球教学当中反映出的一些现象。大多数同学在大体上能够谈及到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可是问及到是否付出过实际行动,被调查同学答案都很不理想,这说明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待于提高,行为的进步依托于精神思想的进步。学生对于什么是有序精神和有序精神的作用及意义也知之甚少;同学对大学生行为守则规范内容知之甚少,还有的学生对学校的考试存有作弊及投机取巧的想法比较普遍。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无缘无故见习,训练场上同学零零散散,比赛中场上队员攻防技术模糊,战术配合体现不出来等等,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反映出学生对自我行为规范意识淡薄,欠缺积极向上迎难而上的精神,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涣散的精神面貌,从而改变当前的不良现状。

四、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有序精神的培养对策

(一)增强规则意识。

教育秩序是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而教育作为一种合法手段其合理运用,对维护教育秩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通过其自身的强制性特点,对教育活动进行规约,使得教育活动在合理的范围内得以有效运行,不懂得何为规则,不懂得遵守规则,更不懂得破坏规则会造成什么恶果。通过篮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约束学生篮球场上的行为,同样可以影响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将篮球教学的收益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篮球教学有序精神培养的根本目的。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从篮球教学来规范学生这种自律,这种有原则的习惯,具备这样的优秀素质走出校园,学校需要这样的优秀品格,社会的复杂多远更需要这样有序精神的引导和渲染。社会上用这种有序精神来指导自己做人做事,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将社会公德放在心上。从简单的篮球教学到多元复杂的社会,变的是环境,而不变的是我们身上的品格。这种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规范的法制规则意识对今后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尤为重要。

(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服从执行能力。

作为篮球教学课堂,一个班级,一支队伍是否也需要这样有序的、新兴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服从执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篮球教学中灌输同学有序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有序精神这样心理上的引导作用,随着这种有序精神的灌输,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同时将篮球教学中的规范性、秩序性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要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精神的初衷。

(四)提高团队协作和自我责任感。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通过情景设置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用情景来调节学生的潜意识,用情感和审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兴奋中得到锻炼,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景教学是用一定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对学生意愿的理解与尊重,创造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锻炼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智力与思想道德素质。

一、创设游戏情景,增加课堂趣味性

初中学生从年龄结构及心理因素等分析,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都容易波动,意志、意识品质容易动摇,气质容易外露,能力与性格特征未能定型,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体育游戏凭着鲜明的教育优势,它能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具有许多特点,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健身、益智和娱乐,而且富有启发教育意义,陶冶思想情操。并且体育游戏都是有目标的活动,是由规则来限定实现目标的途径,规则使活动能维持下去。但游戏的规则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同,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所谓的灵活性是指游戏规则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不受限制。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既可根据场地与器材的多少进行,也可以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体育游戏教学,创设和谐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

二、开展合作情景,增强团体的意识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意识完全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对于他们今后人生观、性格、品质的形成都非常关键。因此,应该开展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针对初中生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采取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相适应的分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互动能力、交互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培养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二人双足跳可以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弹跳能力、爆发力、提高学习兴趣;拔河比赛可以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分组篮球比赛不但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了战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组织的能力,而且在比赛中了解了竞技精神,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将这种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带到学习中去。

三、创设训练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

当今的体育课堂,很多同学将体育课当成了自习课、休息课,失去了体育教学原本的意义,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锻炼体制,培养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到端正学生对于体育的思想,培养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体育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创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例如,可以设置长征的教学情景锻炼学生的耐力,将训练的路程和阶段按照长征的过程进行划分,鼓励学生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去克服一个个的困难,最终实现长征的胜利。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训练比赛,青少年充满了朝气,他们喜欢在活动中展开一些竞赛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如在篮球课的学习中,可以将后半节课变成一个三人篮球竞赛,分为男生组与女生组,让他们在比赛中学着使用本节课学习的技能,在不自不觉中加大了运动量。

四、创设比赛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比如足球比赛、接力赛、垒球赛等。相关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深刻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并为自己团队的胜利而努力。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采取随机的方法,避免实力悬殊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师还可以展开运动知识的竞猜比赛,在课前应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内容具体包括一些竞猜运动知识的题目设计和正确答案。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可让学生在球场上围成一个圈,让学生自由进行传球活动,要求接到球的学生回答上一个传球学生提出的关于篮球运动的问题。如:三步上篮的要点是什么?运球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拍球时手腕应怎样用力?说出3个篮球明星的名字……回答错误的学生则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如做俯卧撑、深蹲、运球一圈等。这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有效掌握打篮球的技巧。

五、利用多媒体情景,提高教学直观性

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关于田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田径比赛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将其转换为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视频,可做成动漫或者视频集锦。教师根据课程的安排适时播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田径比赛现场狂热的气氛及运动员的动作特写。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网站下载一些知名运动员的图片和其在田径比赛中的截图,用以加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印象。在播放知名运动员的相关视频时,教师可以对其战绩、动作、战术进行解说,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明星球员的崇拜感,使学生像他们一样热爱运动。同时,教师还应认真讲解在进行田径运动时必须注意的事项,确保学生在运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育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开展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生龙活虎的互动局面,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轻松地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9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初级中学都开始以篮球能力、身体素质等为主导的层次化篮球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出巨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习项目进行选择,争取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适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得到运用的理论依据

2.1有利于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初中学生在先天的身体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后天对篮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水平上也各有不同,若选择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全班性的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个体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同学都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层次同学的发展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2.2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强调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努力为学生的个体运动技能提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由难而易的进行篮球技能的锻炼,不断对学生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符。

2.3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初级中学开展篮球教学,其目标就是对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进行培养。分层教学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同学的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选择不同层次的成绩检测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充分展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全体性素质目标。

3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3.1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能采取歧视态度,要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体育老师要按照分层教学理论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实现自我超越。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对运动技术进行改进,为学生制定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不断提高其篮球运动技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需注重对运动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篮球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其制定运动参与目标,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3.2层次性的完成备课。初中学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体现在对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上,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选择张,对学习能力、学校效果的提高上,以及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适应上。这些差异会无形的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与此同时,学生的接受水平一般是按照正态水平进行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将学生依照兴趣选项进行分层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使授课、讲解、指导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全体同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3在考核环节实现分层测试。目前,我国初中体育在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考核的内容比较的片面,许多体质较好的学生根本就不用锻炼,考核成绩也会保持良好;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也有可能极为的不可观,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评价与激励效果。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篮球课程的考核也必须是多样化的、立体化的,让体育尖子生可以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提高,满足其个性及特长发展,让少数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评定中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老师在有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有层次性的评价标准,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避免教与考出现脱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结束语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环境下我国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使篮球教学的教学价值及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选择分层教学模式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永春.“同班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技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

[2]张少兴.提高郑州市农村中学生篮球兴趣的教学方法研究[J]

[3]李少兰,陈俏敏.篮球分层教学对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术的影响研究[J]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篇10

关键词:高中篮球教学;体育游戏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21-01

篮球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被世界人所认可,尤其是nBa已经成为世界篮球的典范。如今我国的CBa也正迅速崛起,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篮球,热爱篮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篮球运动,是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但是,篮球运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对而言,男生热爱篮球运动的占较大比例,而女生只占极少数,因此,篮球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游戏法的引入,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也是减缓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高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篮球运动对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考验学生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单一重复的素质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法,与素质练习相辅相成,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愉悦掌握技术要领,而且有效提高了身体的素质水平。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下蹲运动―――下蹲会使膝盖产生一种神经压迫的感觉,这样刺激机体产生发射,就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

(2)折返跑―――通过折返跑使身体出汗,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开,保证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另外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篮球运动。

(3)投篮训练―――投篮训练是篮球教学的基础训练项目,通过快速重复的投篮训练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腕部力量和反应能力。

2、有助于学生舒解压力,娱乐身心

高压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比较大,体育游戏法的应用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愉悦身心。体育游戏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调节机能,更有助于学生舒缓压力,运用积极的方式调节压力。由此可见,体育游戏法的应用不仅强健体魄,而且陶冶身心。

二、高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法的应用方法

1、访谈交流法

高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成熟阶段,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体育游戏法的应用。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适合的游戏法是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总结而来的。体育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爱好且擅长的体育游戏,对学生们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应用到篮球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2、讲解法

应用体育游戏法的前提是必须让每一位同学充分了解游戏的规则、要求以及技术要领,因此,体育老师必须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游戏法的要领。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带动学生的情绪,可以让熟知游戏规则的学生讲解,可以找学生示范,也可以老师与学生搭档一起示范,这样才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实验法

体育教学实验法是指通过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教学实践,对体育游戏法在篮球教学中所进行的调查与实验。体育老师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分组游戏来进行教学实验,比如按人数分组或按男女分组,不同的分组情况,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体育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比如,通过分组面对面传球或分组面对面交叉传球,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三、高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法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体育游戏法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体育老师在游戏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简单易学的游戏案例,以便学生操作,而且,老师要善于运用游戏规则的限制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老师所选游戏案例的目的性、明确性要强,要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游戏项目,以提高运动技能为重要目标。比如,通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在移动过程中,老师要限定用滑步、快速跑、变向跑等移动方式,这样做,既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也针对移步做了有效的训练。

2、适时把握体育游戏时机

体育游戏法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篮球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在游戏中,要适时把握时机,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效果。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调整游戏安排,要掌握好运动量和活动次数的安排,千万不能出现学生超负荷运动的现象,这样对学生生理机能的破坏很大,有悖于游戏教学的初衷。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发挥体育游戏的价值,对高中篮球教学有着重大意义。体育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感受体育的价值和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愉悦心情。在高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法,是科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向东.体育游戏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以台州中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10:135.

[2]梅树能.高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法的应用剖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