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十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十篇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11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069-01

1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1.1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至6片叶时便能显症。在病症初期,会有褪绿虚线条点出现在心叶中脉两侧和基部,其形状为透明的油浸状,随着病症的发展,会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上。病株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畸形。由于粗缩病属于病毒性病症,能够对玉米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若农户在种植期间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在防治上应强调“预防为主、适期早治”的原则。(1)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及时铲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栖息场所。(2)播种时期要适宜。适期早播能够增大苗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2]。春玉米播种适期应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初,避免5月中下旬播种。因为此期播种,玉米苗期正赶上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3)播前药剂拌种。播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种子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控制灰飞虱。(4)发病田喷药防治。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在喷药的同时可加入适量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玉米生长。

1.2褐斑病

褐斑病是玉米病害中的常见病症,严重危害玉米的茎秆、叶鞘及叶片。病斑初期为油渍状黄白色小斑点,后变褐色或紫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病症的加重,斑点会蔓延到叶脉及叶鞘上,其颜色为褐色。而且,患有此病症的玉米其表皮会出现破裂现象,而且叶细胞也会出现坏死状态,能够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通常褐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以7-8月份为主,由于该时期多阴雨天气,且具有较大湿度,易引发病症的生成,若农户未及时防治,可造成产量损失。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待玉米收获后,农户需要及时对玉米的残体组织实施清除,并给土壤实施深翻,这样能阻碍病害的发展。而且,还要保证肥料的充足。通常在追肥时期,农户可按照10公斤-15公斤/亩的剂量对田地追施钾肥、磷肥和氮肥[3]。同时,农户还要做到三年以上的轮作,防治病虫害生长。种植密度也应做到合理化。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农户应当合理栽种,通常都会按照3500株/亩的种植面积进行栽种,不能过于密集,这样能确保玉米的生长空间充裕,保证营养与水分的充足。(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农户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

2玉米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蓟马、玉米螟、粘虫等是玉米的常见虫害。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阶段的主要虫害,它们以成虫、若虫锉吸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长。玉米螟:是玉米上的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在心叶期咬食玉米心叶,在叶片上形成排孔,造成“花叶”;为害严重时,心叶被咬得支离破碎,不能展开,抽雄推迟;后期蛀食茎秆,造成茎秆折断,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粘虫:又名行军虫,是一种突发性、迁飞性、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主要嗜食禾本科作物。可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使其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1)药剂防治:针对玉米蓟马,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针对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每次1公斤,撒于玉米心叶内。针对粘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2)物理防治:由于玉米螟害虫喜欢光源,农户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者高压汞灯等方法,在田地四周设下埋伏,对其进行大规模诱杀。在防治粘虫时,农户可按照草把诱卵方式,或者在田地内放置黑光灯,对其进行大面积捕杀。(3)生物防治:根据食物链的原理,农户可在田地内饲养些害虫天敌,例如赤眼蜂或者实施食诱剂诱杀技术等方式予以防治。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减少害虫的数量,还能保护农田四周的环境。

3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使玉米的产量得到保证,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玉米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使得农户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给予针对性防治。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是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这样不仅使玉米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芝,周文伟,宋万友.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03):152-15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2

1、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

(2)防治措施。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

2、玉米大斑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

(2)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②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③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3、玉米小斑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该病病原为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气发病重。

(2)防治措施同大斑病

二、玉米主要虫害

1、蚜虫

(1)识别与发病规律。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2)防治措施:①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⑦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2、玉米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1)识别与发病规律。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虫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发生规律。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在虫口基数大、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的6-9月容易发生;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不同。

(2)防治措施。①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心叶期、穗期选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③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④选用抗虫品种。

3、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1)识别与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褪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2)防治措施。①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③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4、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治

1.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1.2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2.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2.1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2.2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着,可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3.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

3.1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3.2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4.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4.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4.2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2)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5.玉米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5.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5.2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有条件者,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6.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6.1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着颗粒。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玉米;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4.009

1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是玉米增产内在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品种的选择依据是综合当地实际肥力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应根据自身所在地区有效积温来选择玉米品种。中晚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800℃~3000℃,以中晚熟品种为主;中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600℃~2800℃,以中熟品种为主;中早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400℃~2600℃,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早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400℃以下,以早熟品种为主。

1.2播种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所选的种子在晴朗天气下进行充分晾晒2天,以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为其早发芽和出苗齐打下坚实基础。播种前1天将种子用清水浸润,为其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也可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浸种,杀灭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及避免播种后土传病害的为害。

1.3合理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合理种植密度,应根据所选的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综合确定。生产上一般是土壤的条件比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立地条件比较差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选择种植非紧凑型品种的地块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紧凑型的玉米可以降低种植密度,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条件的前提下获得玉米的高产高质。

1.4播种

当耕层5厘米处低温稳定超过6℃~8℃的时候即可播种,播种时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在20%左右,干旱年份可提前抢墒播种,多雨年份可适当推迟播种,以确保全苗。目前生产上的玉米播种多数是机械播种,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根据要求确定用种量,一般是35~40公斤/公顷。

1.5田间管理

1.5.1苗期管理苗期是玉米根叶分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管理重点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发育,为高质优产打下坚实基础。幼苗进入3~5片真叶期应及时进行定苗处理,方法是拔出多余幼苗确保每穴预留一株健壮幼苗,以后一段时间内及时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一旦发现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栽。同时在苗期要做好中耕除草,5~6片真叶期时可以同时施入尿素。

1.5.2穗期管理穗期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一般在穗期对玉米进行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及时补充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穗期最主要的是做好水分管理,避免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授粉和倒伏现象。

2病虫害防治

2.1播种前药剂拌种

播种前药剂拌种能有效杀灭种子自身携带病菌、虫卵和土壤中残存的病害和害虫,生产上建议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已经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这样的种子能够有效避免或降低地下害虫及苗期病虫害的为害,进一步提高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也可在播种前选择吡虫啉或者呋喃丹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2及时除去田间杂草

草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杂草不仅和作物竞争水肥,还会传播病虫。播种前一定要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杀灭残存的杂草种子,对减少蚜虫为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长期可以在玉米苗期选择玉米专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同时有大型杂草出现时也可人工拔除。

2.3褐斑病的防治

玉米褐斑病是从玉米苗期到喇叭口期主要的病害,防治该种疾病应该采用预防为主,在玉米苗期和喇叭口期可以选择使用烯唑醇等药剂进行田间防治。

2.4苗期虫害防治

玉米定苗之后到小喇叭口期这段时间被称为玉米苗期,这个时期由于玉米抵抗外界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个时期是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的发病高峰期,可以选择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菊酯类药物、阿维菌素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防治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2.5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玉米螟第二代成虫和第三代虫卵高峰期,每亩玉米田中悬挂蜂卡8个左右,赤眼蜂的数量在1万只左右。如果虫害严重还可以进行二次放蜂。每代玉米螟释放赤眼蜂2次。采用要药剂防治可以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也可用氟氯氰菊酯,或速克毙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付春龙.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

[2]姜玉英,曾娟,陆明红,刘杰.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植物保护,2013,(02).

[3]艾宏伟,董立.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1-0065-01

我国现今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农业种植耕地同时也在不断的减少,那么面对我国日益缩减的耕地上如何种植更多的粮食养活我国众多的人口。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玉米作为我国生产种植的传统型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虽然生产种植栽培技术相比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目前,我国众多的粮食种植基地都在进行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所以强化对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的分析,并提出针对妨碍高产产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当前的粮食生产及未来的粮食种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分析

1.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玉米品种。选择正确的玉米品种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首要前提,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察种植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等方面,严格依据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客观需要及自然规律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其次,每次种植玉米的时候专业的指导人员能够对上一次的玉米种植作出科学的总结,分析其种植的利弊,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品种选择的改善;然后在实际进行高产栽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可控制因素对高产栽培形成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在种植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选择种植品种,进行混合式的种植;最后市场提供的种子的品种是非常多样化的,为了避免盲目选择品种影响高产的现象,就需要农业咨询服务部为农户做好宣传及咨询服务,能够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品种。

1.2做好土地的平整工作,为高产栽培提供最为合理的土地条件。玉米的高产栽培讲究的是在精密化的栽培、施肥、防控及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整土地是在每年玉米开始种植的前30天左右m行,通常是深度的耕地翻土,然后适当的增加往返的犁耕次数,这样能够强化土地的松软度。在平整土地的时候要及时的清理上次种植遗留下来的玉米秸秆以及杂草。此外,对于高产玉米栽培来讲,一般选择的土地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分充足的地方,在山区土壤条件比较差又不方便灌溉的地区很难进行玉米的高产栽培。所以,玉米高产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选择高质量的土地是进行高产培育的基本条件。

1.3在选择了合适的玉米品种和做好土壤准备的基础上,那么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玉米品种的基础上,要将玉米种子进行正式种植前的检查、处理工作。其中检查工作为选择部分玉米种子对其内部进行检查如果种子的内部呈现的颜色为乳黄色,而且所拥有种子整体的大小、颜色没有很大的禅居,那么则表示这些待种植的种子是比较好的。此外,正式种植之前的处理工作,指的是为了能够提高玉米发芽的存活率,提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而且种子的包衣准备工作也是重要的。种子的包衣能够有效的预防其在土壤下部抵抗病虫害,有效的提高将来的发芽出出苗率,这是提高高产种植的关键部分。

1.4做好灌溉施肥工作:玉米的高产与科学的灌溉栽培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栽培过程中的施肥环节。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玉米品种的不同,其灌溉施肥的量是不同的。对于安徽来讲,由于自然降水比较富足,干旱的生长天数是非常少的,所以灌溉可以适时而定。但是,对于安徽来讲培育高产栽培玉米,科学的施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玉米施肥讲究的是定点施肥,一方面施肥不仅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丰富的养料;另一方面含有硫元素的化肥能够有效的缓解土壤板结的现象,能够为持续的高产栽培提供条件。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提高尿素、氮肥等化肥的利用率,严格按照科学的化肥调配比例进行施肥。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无论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来讲还是对其他农作物的正常栽培来讲,病虫害的防止工作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栽培环节,每年在高产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会适时地进行变化。但是总体而言,其防治技术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2.1物理防治技术的运用:此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玉米生长期间的损害。其具体的运用就是在选择种子的时候,选用抗病性比较强、抵抗能力强、包衣技术好的种子,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侵蚀。然后通过施肥提高玉米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如钾肥的利用;此外加强人员工作,通过人为消除已经明显受到病虫害侵蚀的玉米植株,及时的清除减少传染率。

2.2化学防治技术的运用:此种技术的使用主要针对的是玉米不同生长期主要的病虫害进行的农药防治工作。此种技术使用的最大缺陷就是对土壤及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大,但是不能否认此种防治技术的高效率性。一般而言,对于高产玉米栽培过程中的玉米心叶期,这一时期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是玉米螟,所以其主要的化学防治为利用辛硫磷农药进行防治;而在玉米抽雄前后,这一时期玉米的主要病虫害为玉米斑病,其主要的化学防治剂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及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三者进行使用。此外最常见的一种玉米疾病为红蜘蛛病,此种疾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甲拌磷颗剂和乳油的混合使用通过定时的田间喷洒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作为玉米高产栽过程中常使用的两种技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一般都是混合进行使用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作为现今种植的目标之一,其可以通过从品种选择、土壤准备工作并且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尤其是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而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通过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技术进行,以此全方位的促进玉米高产栽培的形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6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各地区的病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病虫的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个地区的病虫害状况给予特定的解决方法。

1海林市地理环境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南与宁安市毗邻,北连方正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为400~500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2300~2600h,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mm。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资源十分富饶,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m2。林木树种繁多,动植物资源富集。盛产木耳、蘑菇、薇菜等;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水能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不可不提的是莲花水电站,它的装机为55万kw,在境内形成了133km2的莲花湖。

2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

2.1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主要常见的有玉米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主要介绍一下玉米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

2.1.1玉米斑病特征

正常情况下我们又可以将玉米的斑病细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它们主要的危害往往存在于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具体说来,玉米大斑病往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连成一个较大的斑块。大病斑的发病初期往往是如同水浸过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会变为青灰色,再后来的话就会变为褐色。病斑在空气潮湿时会形成黑色霉状物。和玉米大斑病相比,玉米小斑病和它的名字一样,它的病斑相对大斑病而言就特别的小。正常不超过1cm,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2.1.2玉米丝黑穗病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是令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种病,由于它主要为害的是玉米的果穗及花,所以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为害不可小窥。该病往往存在于幼苗期,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所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它的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玉米的穗外观看似正常,但是细看不难发现其穗较正常株来说会短一些并且基部大,端部尖。有时我们还会发现苞叶裂开后会露出黑色的粉末,这其实就是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

2.2玉米的虫害

玉米虫害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等。

2.2.1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地老虎通常又会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0.6mm,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2.2.2玉米螟

玉米螟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发生代数较多。玉米螟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幼虫是钻蛀性害虫,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会有一排排整齐的小孔出现。玉米螟幼虫会钻入雄花中进行危害使得其基部折断。受到玉米螟危害的植株往往会子粒空瘪,青枯早衰,造成严重减产。

3防治措施

3.1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斑病,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就是选用抗病品种,还可以采取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这样的方法。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与斑病相似,其解决方法也是选用抗病品种。由于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也可以实行轮作、深耕的方式。另外,还可以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减轻发病。

3.2虫害防治方法

对于地老虎,其防治方法是繁琐且多样的,正常人们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配制毒饵等方法。我们应尽量在早春清除玉米地周围杂草,在清出杂草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田梗阳面土层铲掉3公分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化蛹地老虎量。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防治,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地老虎的为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174-02

玉米作为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县的种植面积也十分广,因此从玉米的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种的病虫害,而我们每年对此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虫口夺粮”,文章关于玉米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防治作浅要分析。

1苗期

玉米苗期是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危害的主要病虫害有粘虫、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蚜虫、蓟马、玉米螟、褐斑病、大小斑病等。若防治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叶片扭曲、叶片出现空洞、缺刻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正确识别和适时防治,将对玉米安全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1在苗期常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蓟马、粘虫、蝼蛄、蛴螬等

1.1.1蓟马

玉米苗期是玉米蓟马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它以成、若虫锉吸玉米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一旦造成危害,田间会出现缺苗断垅,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防治措施: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氧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药液应重点喷洒在心叶内,此方法可同时兼治蚜虫。

1.1.2蚜虫

玉米蚜虫多集中于心叶区,以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

防治措施:可选用灭扫利乳油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洒。

1.1.3蝼蛄

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

防治措施:千虫克、抖克或敌百虫灌根。

1.1.4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食性杂,咬断植物幼苗、根茎,使幼苗枯黄而死。

防治措施:千虫克、抖克或敌百虫灌根。

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旱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螨特乳油1喷雾防治。

1.2苗期常发生的的病害有粗缩病和缺锌症

1.2.1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在苗期的受害最为严重,其会抑制植株的生长,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防治措施:①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②可选用的药剂有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全面防治田埂、地头、沟边杂草上的灰飞虱和蚜虫。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若防治效果不理想时,用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或菌毒清喷雾治疗。

1.2.2缺锌症

玉米苗缺锌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结实少,秃尖缺粒,严重减产。严重者,叶肉坏死,变成半透明薄膜状,植株死亡绝收。

防治措施:①土壤补充锌肥。常用的锌肥有硫酸锌、氧化锌等,可以作基肥或追肥;②科学施用磷肥,避免拮抗;③多用腐熟的农家肥,有效补锌。

2心叶末期和穗期

2.1常见虫害有玉米螟

遭受玉米螟破坏的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防治措施: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或辛硫磷乳剂,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

2.2常见的主要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和黑粉病

2.2.1纹枯病

主要为害叶鞘、茎秆、果穗,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果穗形成至灌浆期,我县主要在肥、水和种植密度相对大的坝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实行轮作,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除草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②药剂防治抓住2个关键,一是播种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二硫氰甲烷(浸种灵)按种子重量的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二是在发病初期用井风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喷雾,喷时以果穗基部叶鞘为主。

2.2.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近两年来在玉米上危害日趋严重,两种病害多混合发生,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病苗均在病残体内越冬,来年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入侵玉米,高湿高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肥水条件差,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山区半山区发病较重,肥水条件好,耕作水平高,轮作种植杂交抗病玉米品种的坝区,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良种,合理密植,品种更换迟缓的山区,半山区应加速抗病良种替换种植,适时早播,杂交玉米争取在4月30日前播种。②玉米长势差,特别是穗期脱肥易感玉米大、小斑病,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优化n、p、K配方施肥,使玉米生长健壮,后期不脱肥,从而减轻发病。③清除田间病茬残体,可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也能减轻发病。④及早采用药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就应加强防治,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一般7-10天防一次,连续防2-3次。

2.2.3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在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列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可选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3灌浆成熟期

以防止发生青枯病和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治。

参考文献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玉米病虫草害分析对象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048-01

玉米这种农作物有较长一段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多种病虫草害的干扰。到了丰收的时候直接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最近几年诸如粗缩病、小斑病、大斑病,矮化叶病等直接威胁到玉米的生长。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草生长在农田里严重的影响着农作物玉米的健康成长。如何防治玉米病虫草害使得玉米可以健康的成长就成为研究的内容之一。

一、玉米病虫的种类及它的危害

1.玉米小斑病

玉米从幼苗到丰收时期小斑病会不稳定性的出现。小斑病以危害玉米的叶子为主,它是从下到上的一个过程。从叶子下部分开始然后逐渐上升到叶子的上部。小斑病初期是水渍的状态,然后随着时间的变长水渍的颜色逐渐变成偏红褐色状,形状有椭圆形,近圆形这些形状。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有所不同,大斑病只是以危害玉米的叶片。小部分的危害苞叶和其他的一些部分。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一样都是呈水渍状态,但是大斑病的水渍初期以青色为主,所以你会看到叶片的中间是黄色旁边的呈褐色状。如果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补救会使得植物早期枯萎的状态。这种斑病活跃性强,在田间可以借助风雨汽水等传播。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加以防治玉米大斑病,它就会造成玉米林的广片的瘫痪。给收成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玉米矮化叶病

玉米矮化叶病和玉米小斑病一样,从玉米小幼苗到它成熟的整个阶段都会产生。在玉米幼苗时期它会在心叶里出现一种绿色点状,随着风吹日晒最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条纹形状。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变,在发展的速度很快。因此在生产玉米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它的病源主要来自于多年了农田里的禾木杂草中然后不断的传播。

4.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鞘的中间部位,使中间部位的叶鞘慢慢呈腐烂的状态,它不仅造成玉米的组织软化而且会使得叶子发出腥臭气味。它在玉米幼苗时期不会出现,当玉米长到一定的成熟的时候会出现在玉米的大喇叭口上。它在不断的病变过程中使得组织完全坏死,腐烂,这样玉米的果实就不会结实,味道也没有那么纯正。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越冬过来的产物,它遗留在土壤中然后越冬在渗入到玉米梗的表层中,而且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越是高温越容易存活。在生长的过程中要特别的关注这段时期的玉米生长,这样也为玉米的生长带来了潜在的效益。

二、对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1.对玉米病虫草害的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不用任何的药物作用,只要在玉米刚播种的那个时间段在农田里放一个频振式杀虫的灯。这种灯可以一定作用的去消灭一些地下害虫之类的虫子。这种方法简单又省时间而且不会因为药物使空气受影响,伤害环境。

2.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措施

第一在播种期到苗期,这段过程最为重要。这段期间会出现一些地下害虫以及灰飞虱等害虫,还会出现大量的杂草。为了防治玉米幼期被破坏就应该使用百分之四十二的异丙草・莠浮剂在兑三百到四百克水量。制作成三十公斤的喷雾水状,这是针对于玉米种子刚开始播种时期。非常有利于去除杂草。从一定角度上还控制了一些病毒的传播。

第二是在玉米的苗期,苗期主要是遭受病虫的影响严重。它会出现像灰飞虱、黏虫等这些虫类。当玉米出苗有两三片叶子时可以喷射一些药物防治。只须喷射两次就可以灭除粘虫,蚜虫和叶子枯萎等症状。如果这些病虫没有达到妥善的处理会影响玉米苗期后期的生长。要在严格的规定下达到规范用化学药材,不乱用不滥用,促使幼苗可以茁壮的成长。

第三是在玉米的苗期到喇叭口期的过程中,这段过程是病发虫害的高峰期,所以说玉米的果实质量好不好果实饱不饱满全指靠这段期间。主要会出现之前所介绍的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矮化叶病以及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想要非常正确的防治这些病虫首先需要喷射百分之五十的百菌清,它们两的用量是相等的。对于大斑病的防御需要用百分之二十五的科惠和一百倍液的乳液。对于不同的病变还需要采用不同的药量和不同的药剂。一定要因地适宜而不能盲目的去乱用药。

在种植期间会出现大量的灰飞虱、粘虫等大量的害虫来侵害玉米的生长。对于这些粘虫七月的时候需要用药防治。例如亩用甲维盐五十毫升的喷雾进行喷射。防治这些害虫的侵害。对于玉米螟这类害虫一般发生在玉米的大喇叭时期,这时要对其心叶进行喷射,每亩用神捕五十左右。

3.对玉米草害的防治措施

由于河南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相对较大降水集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田中的杂草的生长。农田中主要会看到大量的阔叶杂草和禾木科等杂草的生长。为了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可以采取百分之三十的莠去津悬浮剂,喷射到农田当中。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得杂草不再生长。也为玉米的芽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对玉米的病虫杂草的防治措施被广泛的运用到河南省的大部分的农田当中。在农民中取得较为良好的反响和认可。玉米的病虫杂草的措施广泛的应用也给玉米农作物带来了巨大的收成,比以往的玉米收成翻了一番。每家每户都可以吃上果实饱满的果实,使得如今的先进技术更为的成熟。玉米的病虫杂草的防治措施为我国的农作物又创了新番。

参考文献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9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危害,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长效治理、应急防治相结合治理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1玉米粗缩病

1.1症状识别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蝽象传播引起的玉米病毒病[1],苗期受害,5~6叶时症状表现为病株矮化、生长迟缓、大叶片浓绿浅绿相间,且扭曲,心叶白绿,不能伸展开,甚至腐烂而死。节间缩短粗肿,分蘖簇生,多数植株不能抽穗结实,抽雄后雄穗轴明显短缩,雄花发育不良,果穗小,玉米饱粒小,甚至没有饱粒。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威胁很大的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就会严重减产,玉米粗缩病自2005年以来危害势头上升,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

1.2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特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生产应用中没有免疫性品种,所有玉米品种都发病[2]。对玉米粗缩病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绥玉七号、海玉六号。二是适时早播。玉米安全播种期以内,播种越早,苗龄越大,发病越轻;反之,病害越重。根据蝽象发生规律,玉米播种在4月28日以前,可使玉米病敏感期与蝽象传毒期错开,大幅度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三是及时中耕除草,彻底拔除病株。适时中耕,铲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恶化蝽象生存环境,降低蝽象数量。及时拔除病株并深埋。四是及时施药、科学防治。大部分农户对玉米粗缩病知之甚少,麻痹思想严重,不防治或很少防治,即使防治,也是在6月中旬才施药,已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期。在6月初蝽象成虫出现时用20%高氯氟乳油300mL/hm2+20%病毒a粉剂700g/hm2,或48%毒死蜱乳油300mL/hm2+病毒必克450g/hm2,对水350kg常规喷雾,隔3d再喷1次,防治蝽象,钝化病毒,兼治玉米螟。

2玉米螟

2.1发生规律及危害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也是北安地区玉米作物的常发性虫害,玉米螟1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玉米的叶、花、茎秆、果穗、果柄[3]。我国玉米螟有2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北安地区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1代幼虫仅危害心叶,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4~5龄幼虫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螟虫危害十分重要。2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在抽丝期前后,到4~5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质,造成减产减收。

2.2防治方法

首先处理好越冬寄主秸秆、根茬、穗轴等,特别要在春季越冬虫羽化前处理完毕。采取烧、铡、沤、药封切口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这是减轻玉米螟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玉米螟咬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状,当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玉米累计有卵30块/百株以上时,还需防治1次。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加叶面肥喷雾防治。玉米田累计有卵5块/百株以上时即需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或用50%久效磷或辛硫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匀,或用玉米螟防治专用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丢撒在玉米心叶丛内。赤眼蜂是玉米螟卵期的主要天敌。人工大量饲养赤眼蜂释放田间,将玉米螟消灭在为害之前,是防治玉米螟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4-6]。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1~3块/百株时即为放蜂的最佳时期。放蜂点40~75个/hm2,第1次放蜂10.5~12.0万头/hm2,隔5~7d再放第2次,放蜂18~19万头/hm2,总放蜂量30万头/hm2。利用Bt乳剂,用每1g含100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3000mL/hm2,配成颗粒剂撒施或药剂混合喷雾。利用白僵菌封垛,1m3秸秆垛用菌粉(1g含孢子500~1000亿个)100g,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3参考文献

[1]汤世成,赵得营,刘建丰,等.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6):32.

[2]陈建军,李波,吴雯雯.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83-85.

[3]韩秀萍,张仙英.玉米螟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之友,2008(24):29-30.

[4]王德林.赤眼蜂防螟技术[J].吉林农业,2008(2):25.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突发;病虫害;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85.1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梨树县农作物病虫害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突发,四棵树乡也受到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危害,在防治工作中,经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2012年突发性病虫害发生情况

进入7月下旬,四棵树乡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陆续发生并蔓延成灾,造成较重危害。二代粘虫发生面积4846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50%左右,其中重发生面积2100hm,危害较重的村是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和安家屯村。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1700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20%,病害发生早、面积大,个别品种和地块发病程度较重。

2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2.1二代粘虫

2.1.1虫源因素

2012年6月下旬,四棵树乡一代粘虫在部分玉米田开始发生,玉米田一代粘虫发生面积约700hm,由于一代粘虫多为零星发生或点片发生,危害程度较轻,没有引起重视,大部分地块没有进行防治,部分地块防治不彻底,没有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要求,导致二代粘虫田间虫源基数高,造成二代粘虫突发。

2.1.2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8月上旬,温度适宜,且多雨高湿,田间杂草丛生,有利于粘虫产卵,环境条件利于二代粘虫孵化、发生和蔓延。

2.1.3公共防治

由于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各村都存在公共防治弱的问题,尤其是公用地、林带、草地、稻畦埂等地无人进行防治,形成防治的真空地段,造成虫害向田间转移扩散。

2.1.4防抗能力

虫害发生时,由于玉米植株高,给防治作业带来一定难度。高秆作业机械少,难以应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防治需要,延误了防治时机;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高杆施药机械难以连片作业,影响防治速度;小型喷雾器喷雾防治速度慢,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2.1.5认识不足

由于粘虫在四棵树乡近年来危害程度较轻,农民群众防治意识淡薄,对一代粘虫危害没有足够重视,因而造成二代粘虫的发生蔓延。

表1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虫灾发生地块与未遭受虫灾相比平均减产33.69%。

2.2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它的发生发展与田间温湿度有一定关系。

2.2.1发病时间早

7月下旬,玉米田间出现大斑病病斑,比历年发生提早10d左右。

2.2.2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多阴雨高湿多风天气,利于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发展传播,仅1周时间,部分地块大斑病病级由0.5级迅速上升到1.5~2级,蔓延速度非常快。

2.2.3品种因素

由于2012年我乡玉米种植品种较为单一,而且集中连片,部分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病菌抗性差,也造成了大斑病的流行。

2.2.4防治准备不足

历年来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农民群众比较忽略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2012年大斑病严重发生并造成危害,应对的防治措施不足。

表2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玉米大斑病发生地块与未发生地块产量相比,平均减产14.62%。

3.今后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2012年突发和流行的病虫害防治,给农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也给今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控制各种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防治投入,达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工作目标。

3.1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在2012年突发的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发生和防控工作中,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乡、村三级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责任,建立病虫害防治领导组织,加强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到病虫害监测、病虫害应急防治常态化管理。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植保机械投入

目前,在乡镇农业植保体系建设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缺少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技术人员,基础设施落后和有限的经费支撑都难以保证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也很难对突发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因而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更难做到对农民群众及时进行防治技术指导。因此,要加强各级基层植保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水平,真正做到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

3.3组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目前,四棵树乡农村病虫害防治上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防治分散,防治手段落后,防治不及时,是困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2012年防治病虫害的紧张时期,正值农民外出务工,防治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建立一批农村植保合作组织以及各类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合作组织的统一购药,统一防治,达到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植保合作组织及专业化防治队伍购进先进的大型植保机械,解决目前植保机械严重滞后、影响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产增产的目标。

3.4做好防治药械等物资储备

为了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暴发流行,各级农业部门应指导乡以下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做好适当的农药、药械的储备,以备在病虫害发生流行时期用来应对病虫害的及时防治,避免因物资准备不足贻误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及时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和服务、培训乡级农业站要指导完善村屯植保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植保服务水平。通过绿证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植保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更多的防治方法、防治技术及防治中自我保护措施;建立县、乡、村三级病虫测报网络,加大病虫害预报预警作用,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组织农民群众进行防治,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防治一线,及时做好防治指导。

参考文献

[1]田秀萍.粘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2004(06).

[2]李丹,刘红梅,张铃,黎藜.毕节地区粘虫局部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4(05).

[3]袁福香,李忠辉,王立昌,陈雷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防御区划.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