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护理制度十篇临床护理制度十篇

临床护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56

临床护理制度篇1

重庆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重庆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院护理部于2013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制定各病区护理信息动态报告表,并由电子信息系统填报、提交,并定期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人员对包括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结果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于日常护理工作和人力配置情况掌握程度,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

关键词]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c)-0088-02

目前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护理业务、行政及教育科研管理中,而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与护理服务质量关系密切[1-2]。当前护理工作形势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贯彻优质护理服务原则,及时准确掌握科室护理任务量、人员配置及患者护理要求等,从而达到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和针对性监督护理质量的目的[3]。该院护理部于2013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制定各病区护理信息动态报告表,并由电子信息系统填报、提交,并定期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探讨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共20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均设护理管理人员1名;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实施时间为2013年6月,实施前随机抽取一天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护理信息掌握情况数据报告共200份,设为对照组,实施后随机抽取1d护理管理人员上报电子信息动态报告表中病区护理信息掌握情况数据报告共200份,设为观察组;并于当天将上报数据与病区实际情况进行整和比较。

1.2方法

1.2.1护理信息动态报告表制定①病区基本数据包括科室名称、病区名称、编制床位数、实收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及手术患者人数;②患者护理级别及生活自理能力数据包括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及家属陪伴患者人数;③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在岗人数;④护理信息动态报告表提交责任人姓名和提交时间。

1.2.2护理信息动态报告制度流程①护理管理人员每天上午9点半前将该科室当天病区晨间护理信息动态报表,通过护理管理人员QQ群上传到护理部;②护理管理人员每天深入病房跟班检查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至少上下午各1次,并于每天下午17点前将该科室当天病区护理信息及护理质量督导日报表,通过护理管理人员QQ群上传到护理部;③护理部每天深入临床科室,按照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信息进行实地核查和督导,并抽查护理管理人员对该科室护理动态信息的掌握程度,包括护理人力资源、护理工作量、病区护理工作落实以及特殊病人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分别记录抽取报告中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情况与实际情况符合率,包括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医院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中护理管理人员精力被大量用于日常事务处理中,无法准确掌握科室护理服务情况,严重影响护理管理质量[4-5]。护理信息动态报告制度建立首先对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其交班时间对夜班及病房常规情况进行评价,掌握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并依据当前护理工作重点、难点及最为迫切患者需求进行优化,积极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主动性[6-7];其次准确了解护理人员当天实际工作量,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员和实施质量督导,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护理信息动态动态上报,护理部能够更及时了解各科室护理人员配置及工作强度,对于工作量增加较多科室可从全院范围进行资源再调配,从而实现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部之间的“合力”[8]。

综上所述,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于日常护理工作和人力配置情况掌握程度,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

参考文献]

[1]李阳,王丹,倪成云,等.护理管理人员在优质服务年中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J].黑龙江医学,2011,35(7):547-548.

[2]陈丽丽,杨晓红,李红.临床护理动态岗位管理实践及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45-147.

[3]刘立捷,李莼,严静冬.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5a):49-51.

[4]刘竹英,蔡冬雪,罗雪芬.护理人员信息动态栏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5-86.

[5]孙娜,封宗超,杨人豁,等.护理管理人员非权利影响力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72.

[6]谢建飞,丁四清,易琦峰,等.综合评价法在病区护理管理人员评优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4-517.

[7]郭燕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加强临床护理队伍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5-6.

临床护理制度篇2

床边护理工作制主要指的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引导下,最终创建新型护理管理制度,主要于医院病区内部创建组长制,针对护理人员于医院进行分层管理以及分级管理,通过护理车有效完成床边护理记录的开展,最终保证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有效表现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特点[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临床选择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消化内科患者110例,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消化内科患者110例,将其设为a2组(对照组);在a1组患者中,男65例,女45例;患者的年龄16岁~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12.9)岁;在a2组患者中,男67例,女43例;患者的年龄19岁~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13.1)岁;对比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针对a2组消化内科患者,临床选择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主要要求总责任护士对本病区中有关的护理工作进行认真负责,针对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工作、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记录工作等由其他护理人员有效完成。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求将用到的药物存放在治疗室,在使用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带入到患者病房[2]。针对a1组消化内科患者,临床选择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2.1创建责任组针对责任组,主要包括组长1名,责任护理人员3~4名,助理护士1名。针对病区护理人员实施认真考评,最终有效选出责任组组长,要求其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针对有关事项能够进行有效处理[3]。

1.2.2有效应用三级质控系统针对相关人员有效完成自查以及自评,一经发现相关问题后,研究有效方法进行解决。

1.2.3要求在每一小组,需要配备1辆流动性护理车,将其放置于医院走廊,于车上需要安装治疗物品以及护理物品;将人车制度进行有效统一,要求将责任护理人员以及护理车有效安排在患者旁边,保证可以随叫随到。

1.2.4有效创建责任包干制度要求每一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对2~3个病房进行负责,要求针对本组的患者,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生活照料、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针对患者给予必要的个性化优质护理。

1.2.5于患者床边完成相关的记录工作在进行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中主要选择表格式记录的方法。护理人员在患者床边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记录,能够做到动态观察,实时记录。

1.3判断标准主要选择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实施评分[4],要求每月完成1次测评,评价总分为100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房管理、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认真要求护理文书以及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等。主要选择自制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观察[5],评价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最终评价总分不小于95分;满意:评价总分为85分~94分;一般满意:评价总分为70分~84分;不满意:评价总分小于70分。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字2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护理质量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a1组(98.02±0.63)分高于a2组(91.02±0.95)明显(p

2.2护理满意度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100.00%)高于a2组(85.45%)极为显著(p

3讨论

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医院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通过责任包干制,能够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优化,有效达到护理人员彼此之间技术能力的融合以及互补。

临床护理制度篇3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法;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舒适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于临床医疗护理服务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也处于不断提升状态,此时,临床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改善其工作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2]。鉴此情况,该研究随机抽选该院9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析,旨在观察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探究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该研究从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出90名,且所有入选人员均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名。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29.36±1.28)岁;文化程度:7名本科及以上,28名大专,10例中专;职称情况:7名初级护士,29名初级护师,8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对照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为(29.29±1.30)岁;文化程度:8名本科及以上,26例大专,11例中专;职称情况:8名初级护士,27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案

分别给予两组护理人员不同的临床护理管理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即由护士长充分参考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为其分配好日常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色以及不同科室之间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科学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从而有效调节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观察组则实施分层次管理法,具体方法如下:分层次管理结构: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历、职称等综合情况将其按照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基础护理人员4个层次进行划分,各层次人员的负责对象则为其上级与下级,即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对上级的护理工作予以辅助,对下级工作予以指导[3]。护理人员培训:护士长可以为护理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学习活动,其培训内容应包括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护理操作、各科室的相关疾病知识等[4]。同时,培训结束后,还可以通过临床实践考核的形式评价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效,其层次的设定则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习进步情况进行相应的变更。另外,不同科室之间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强沟通与经验交流,从而在探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护理知识与技巧。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在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案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相应的晋升机制与薪资奖励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为其提供更高的工作平台与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鼓励护理人员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科研能力[5]。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实施3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操作等临床管理效果,3项护理效果评价评分总分均为100分,0~100分范围内,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优良。其次,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情况、专业发展机会、工作积极性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分别计算两组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6]。1.4统计方法在该研究中,试验中所出现的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管理效果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管理效果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理论知识评分以及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临床管理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

2.2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分层次管理模式是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护理管理方法[7]。在分层次管理模式指导下,先将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结构分层,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挖掘出他们的工作潜力,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其次,建立起相应的晋升机制与薪资奖励制度,给予优秀或者进步情况突出的护理人员更加优异的工作、学习机会,最终提升该院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9]。该研究中,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理论知识评分以及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综上所述,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还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该临床护理管理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用。

作者:陈桂芹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参考文献]

[1]兰岚.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3123-3125.

[2]蔡燕颜.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34-2835.

[3]吴若愚.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55-1056.

[4]单联琴.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下旬刊):5395-5396.

[5]胡小弟.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4(7中旬刊):157-158.

[6]韶玉兰,蒲映辉.分层次管理法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66-69.

[7]靳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1-52.

临床护理制度篇4

【关键词】

临床路径;优质护理;应用

临床路径是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来实施治疗和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1],自从卫生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院把优质护理服务和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成人患者1456名进行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同意参加临床路径的患者730人作为观察组,其余726人作为对照组,男732人,女724人,年龄19~76岁,平均(61±3.78)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实施方法

2.1将145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临床路径。分析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费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2成立实施临床路径的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各科护士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培训。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规范护理行为,每月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考评范围,以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奖惩。

2.3临床路径专家组以国内外循证护理为依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各科路径图表。由护士长负责选择进入路径的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路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实施临床路径,在临床路径患者的病历夹封面贴“临床路径”字样以示区别。做好入院后的接待、完成护患沟通路径、陪诊路径、变异分析、每日路径完成记录,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的饮食、活动、护理、监测,按照图表对已经完成的打“√”、未完成的打“×”。在变异表中记录变化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分析原因并作出处理,同时在工作中协调医患、护患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在出院日护士长进行全面效果评估,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用药进行指导,护理部专人进行评价,进一步改进各种临床路径。

3结果

3.1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费用、对疾病的认识、满意度对比,经t检验,p

3.2选择进入路径的患者中有17例发生变异,其中家庭和患者自身原因有9例,医务人员和本院技术条件限制转院2例,提前出院正变异2例,因医患沟通不良未按路径实施诊治3例,因医技科室设备突然停电故障1例,责任护士真实记录变异分析报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变异原因,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4讨论

4.1临床路径是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和护理运用循证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照护计划,是一个既能降低平均住院日和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化模式[2]。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使护士全面投入到基础护理[3],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情,避免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尽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周期和医疗费用。

4.2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切实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近年来,不断有文献[4,5]认为临床路径节约了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质量。

4.3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医生开具医嘱,护士执行,所以在执行临床路径中,一些医生缺乏主动性。护士在沟通护患、医患关系中受到制约。[6]在本观察组中,我们就有3例因医患沟通不良未按路径实施诊治,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主动开展协调工作,取得临床医生及各科室的协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使护理路径和优质护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4.4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护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我院护理部获得了“市优质护理先进集体”称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彩凤,张焕,孙立红,等运用临床路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9):1791.

[2]张伟英临床路径概念.上海护理,2005,5(1):7274.

[3]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4]王运林临床路径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9,9(11):8284.

临床护理制度篇5

1.1专科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对存在或潜在的临床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在遇到创伤(复合伤以及多发伤等)严重的患者入院时,由于对专科知识以及判定能力相对缺乏;对急诊救治程序未明确掌握;对医嘱采取机械方式来执行;对隐藏较深的创伤不能及时发现;对长骨干骨折,特别是整个身体的多处骨折及患者在受伤后72h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了解不足等。

1.2未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制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夜间未按照相关临床护理制度(分级)进行巡视;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等。在交接时未严格按照相关交接制度进行交接;未及时帮助瘫痪患者翻身,导致其出现压疮的发生率提高。

1.3病区环境未得到有效管理造成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骨科患者在行走时较为不便,病区地面潮湿时易出现滑到现象,导致患者骨折。因此,应使用拐杖进行辅助行走。

1.4临床护理在操作不规范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临床护理人员在抬起患者或为其更换时,未对受伤部位和头部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大力牵拉,均会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对脊髓神经造成一定损伤。对于出现暴躁、焦虑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5临床药物管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骨科中通常采用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因其可使受伤组织水肿得到明显改善,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忽视其相关过敏反应,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肾衰竭等相关不良反应。在骨科治疗也会用盐酸克林霉素,因其属于抗菌素药物,对普通细菌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但该药物在骨骼中浓度相对较高,通常易忽视其肾脏毒副作用。

1.6临床护理病历管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病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医疗和法律文件,在一些骨科护理中,经常会发生临床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存在差异,时间记录存在误差,严重者还会出现病历丢失等。

1.7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造成的安全隐患在骨科中由于未进行良好地沟通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较多,例如患者及家属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在入院时要立即进行手术,且对相关术前准备工作不理解;还有部分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手术等,若此时护理人员未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讲解,均易发生护患纠纷。

2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2.1增强相关专科知识教育,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思维能力给以重点培养对骨科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在急救时要进行充分评估,这样不但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同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并发症给予全面评估,进而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最终使临床护士预见性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力明显提高。

2.2增强临床护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方面,要从法律以及思维教育来进行,使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制度,且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采取弹性排班制度,保证临床护理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工作量等对每天的上班时间、护理人员人数进行适当调整,使临床护理安全得到保障。

2.3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从患者进入医院的第1天起,就要对患者及其亲属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和病区的安全设施,同时要保证病区的走廊以及卫生间的灯具完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此外,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对于病情较重、老年人以及儿童在其病床上要加防护栏,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2.4增强沟通技巧临床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环境、背景以及治疗方法等存在差异,因此,要不断学习相关临床护理知识,并掌握最新的沟通技巧,使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2.5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临床护理人员要对常规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使用药物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以及尿液量等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6加强临床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性临床护理记录应保证与医疗记录相同,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临床护理人员来作为质量检查员,对相关临床护理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效整改,以增强对病历的质量保证。

3讨论

临床护理制度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5所医学院校专职从事护理教学教师59人进行调查。结果59人中,47人愿意参加临床实践(占79.66);护理专职教师年均临护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发展迅速、书本知识相对落后,护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防止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的脱节。英国nmC组织床实践时间为(5.33土3.44)周;教学任务重、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无归属感、无连贯临床实践时间、科研任务重位于影响因素的前5位。结论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可能与教学任务重、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无归属感、无连贯临床实践时间、科研任务重等因素有关;需建立个体化临床实践模式和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增加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影响因素;调查

要求护理教育者2o的授课时间从事临床实践以保证其操作知识是当前的,其技能是有效而安全的。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信心,提高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授课能力。笔者通过对浙江省部分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浙江省5所医学院校(2所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及1所民办本科院校)专职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59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人、女57人,年龄26~38岁。均主要从事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工作,工作年限1~13年;其中,1~年i6人,3~年27人,6~年14人,10~13年2人。有临床工作经历者(不包括实习及进修经历)26人,临床工作年限0.5~16.0年;其中,1~年13人,3~年6人,6~年4人,1o~16年3人。中级职称(讲师)31人,初级职称(助教)28人。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首先结合专家意见并在5名护理专职教师中进行预调查,最终确定正式问卷。问卷包括护理专职教师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临床实践现状(临床实践时问、方式、态度及效果)及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教学任务重、科研任务重、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无连贯临床实践时间、无归属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佳、角色定位不明确、家庭原因、不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差、没必要临床实践12个可能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三部分内容,所有内容以填空或选择形式作答。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将问卷以邮递的方式发放给省内5所院校已联系的调查员,并委托其在解释调查目的并征得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59份,收回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录入SpSS16.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Y检验。

2结果

2.1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调查59人均有到医院或社区进行临床实践的经历,平均每年临床实践时间为(5.33±3.44)周。临床实践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营养科、感染科等。其中助教实践时间(7.78±2.67)周,讲师(3.13-!-2.41)周,两者临床实践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7.o4,p

2.2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影响因素分析在12个可能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中,位于前5位的影响因素是教学任务重(50人,84.75)、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44人,74.58)、无归属感(39人,66.10)、无连贯临床实践时间(36人,61.o2)、科研任务重(34人,57.63)。不同职称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见表1。

3讨论

3.1结果分析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本科及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指南(2003年)》中提出,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专职教师比例不低于6o,并且每两年教师有不少于个月时间参加临床实践活动或临床带教。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职教师平均每年临床实践时间为(5.33±3.44)周,显著少于指南的要求,提示目前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时间严重不足。其中,讲师临床实践时间少于助教,可能与讲师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有关。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而且愿意下临床,但目前临床实践现状及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1教学、科研任务重,缺乏临床实践时间本调查显示,84.75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57.63认为科研任务重是影响临床实践的重要原因。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增长较快,教师相对缺乏,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参与临床实践。同时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也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很少涉及临床实践工作,也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上。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较高,而护理专业起步相对较晚,护理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使其在科研上有更大的压力,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被调查的部分院校中,教师在临床实践期间,仍需按时参加学校的会议及活动,承担课程负责人、班主任等工作,导致临床实践时间不连贯或无法安心临床实践,从而影响临床实践效果。

3.1.2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74.58教师认为学校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助教较讲师更多地认为需要适当的激励机制。合理适度的激励满足了人的需求,能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目前学校缺乏相应的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激励政策。激励制度缺失,教师缺少参与临床实践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助教较讲师更多地希望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可能与讲师处于职业生涯的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有效的基本技能,同时对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主动参与临床实践的意识更强,而助教大部分还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应期,处于角色转变与适应的过程,对自己的目标与规划不明确,他们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如适当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其参与临床实践。

3.1.3无归属感66.1o教师认为在临床实践基地无归属感,助教较讲师有更强烈的无归属感。归属感缺乏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归属感缺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临床实践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内容不熟悉、技术不熟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成就感和自我存在感。②陌生的工作环境、与临床同事沟通少、强烈的孤独感以致难以对临床实践基地产生归属的感觉。助教无归属感更严重可能与讲师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相对较长,对临床实践环境、内容较熟悉,适应性较好,而助教相对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短,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临床实践环境陌生及与临床教师不熟悉,易造成无归属感。

3.2对策.

3.2.1建立个体化临床实践模式根据教师的个体化需求,制定临床实践目标、方式及内容。对于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如助教,制定临床实践目标时,应主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与信心,提高理论授课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方式的安排上,应提供相对较长并连贯的时间,以护士角色参与临床工作;在实践内容上,以教材理论知识为基点,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对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以更新临床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实践时间安排可较为灵活机动,以教师及护师双师型角色开展工作,以学习新技术新进展为主,同时与护理科研相结合。

3.2.2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由教师自评、实践单位评价、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通过该评价体系,旨在构建与实践单位及其他参与临床实践的教师的交流渠道,完善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临床实践质量,并可对实践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讨论。同时也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晋升等提供参考。

临床护理制度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部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临床护理制度篇8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61-0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已被确认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模式,它是医护人员共同制订的医疗及护理程序,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订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医疗及护理的整体工作计划。它可使服务对象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获得一种已形成模式的医疗照顾方式,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品质[1]。本文选择2009年1~12月在我科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90例2009年1~12月我科在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为临床路径组,选择另外90例为对照组,年龄18~76岁,平均57.2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临床路径患者标准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排除嵌顿、绞窄疝及其他合并症。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订

临床路径组按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时间先后顺序为横轴,以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出院前宣教等为纵轴,拟定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的检查、诊疗、护理项目及预期目标进行具体而详细的描述。临床路径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流程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及护理模式进行。

1.2.2实施方法

按临床护理路径的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出院前宣教及出院后回访五步流程进行。

1.2.2.1入院宣教①专业护士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②介绍住院环境、医院设施、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护士及临床护理路径相关流程等;③带领患者进入疝宣教室,观看腹股沟疝的解剖图片及疝补片类型;④介绍腹股沟疝的相关知识,发放腹股沟疝教育手册。

1.2.2.2术前宣教①完善各项辅助检查;②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饮食);③简单介绍术式、手术效果、麻醉方式、并发症的预防及有关注意事项。

1.2.2.3术后宣教①讲解饮食、用药、、刀口、活动等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②饮食:此手术不需禁食,术后可进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③刀口:观察刀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刀口清洁干燥;④术后平卧6h后可下床活动,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⑤用药:应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3d,说明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⑥告知患者避免增加腹压的诱因,除保持大便通畅外,还应预防感冒、避免负重等。

1.2.2.4出院前宣教符合出院标准后,向患者讲解出院后活动、休息、饮食的要求及并发症的预防,避免复发的诱因,复诊的时间、地点等,然后发放出院联系卡及医院满意度调查表。

1.2.2.5出院后回访①回访时间:出院后3d、7d、1个月及3个月;②回访内容:饮食、刀口、活动、遵医嘱情况、有无复发等;③回访内容归档。

对照组沿用传统医疗及护理模式。

1.3评价标准

①住院天数:实际住院天数;②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费用(疝补片等耗材除外);③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切口感染、尿潴留并发症发生及发生率;④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临床路径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医疗费用有效降低

腹股沟疝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医护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优化了患者的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及护理操作程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及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局麻降低了麻醉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使患者以最少的费用治病。

3.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强质量控制

临床护理路径表是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为顺序,把护理内容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对患者的护理做到定人、定时、定量,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因而有效地保证了为患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护理[2]。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应用实现了医疗及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3]。医护人员职责分明,减少了环节的瓶颈。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护理模式,护理管理者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3.3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腹股沟疝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已由被动依赖型转变为主动合作型[4],患者在疾病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患者也主动参与到康复计划中来。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关爱患者,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知识做好宣教工作。科室通过成立腹外疝网站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从而加强了护患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4减少了并发症

应用腹股沟疝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5]。由于实施局部麻醉,避免了硬脊膜外或全身麻醉的并发症。术后加强宣教,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施腹股沟疝临床护理路径使医疗及护理活动实现了程序化和标准化。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激发了护士不断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为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真正达到护患沟通无缝隙,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也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实用、值得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俞玲玲,董叶丽,曹浩强,等.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27.

[2]陈凌,卢海涛.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1-2.

[3]方丽珍.临床路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35.

[4]雷芬芳,邓丽珍,尹小莉,等.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肾输尿管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09,7(24):2174-2176.

临床护理制度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abstract:toimplementthespiritofthenationalHealthConferenceandthedeepeningofthekeytasksofmedicalandhealthsystemstrengtheninghospitalclinicalcare,ourdepartmentinmarch2012launchedaqualitycare,fullimplementationofbasiccareforpatientswithasafe,highqualityandsatisfactorycareservices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careandpatientsatisfaction.

Keywords:Qualitycare;Clinicalcare;Qualityofcare;Satisfaction

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活动目标为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内涵为改模式,建机制,重临床。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全院各职能科室从制度建设、质量控制、人员配备、人力资源调配、绩效考核、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我科护士长及全科护士积极参与,用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科室自查

我科全体护士对科室内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不断总结经验,广泛收集患者意见,通过访谈,电话回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了解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和看法,引入患者和社会评价机制,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并履行到位。逐步探索和完善科室的护理管理,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2重点内容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

3准备阶段

3.1认真学习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①科室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②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③建立并认真执行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2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①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②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科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③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增强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3.3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①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②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3.4护理部为科室充实临床护士队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①医院保障科室人员配备,每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平均不多于8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②我科护士长结合科室实际,执行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

3.5科室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①科室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②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③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0min,节约了时间,将时间还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实施阶段

①为改模式: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并履行到位。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及家属公示。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护理模式,实行包床到护,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扁平化包管患者,推行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每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平均不多于8人,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五方面职责。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护理,分管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病房中,全面了解所分管患者的病情,心理,对患者做全方位的评估,清楚每位患者的健康所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②重临床:夯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全面掌握病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患者的床单元变得更加清洁,病房更加整洁,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长指甲、长胡须不见了,自理能力丧失的患者,护士悉心对其治疗照顾,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护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③建机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合理调配、完善绩效考核、质量监管、护士培训。护士实行了分层级管理,完善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加强后勤保障,医院加强了药品、物资、维修、送检、安全、膳食、陪检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力度,药品、物品下收下放,全面支持临床工作,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护士上班时间能做到不离开病房,确保护理服务内涵落实到位。加强了质量监管,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三级质控,强化护士培训,护理部不定期进行培训,科内每月培训2次,完善绩效考核,按护理质量、护理难度、工作量、患者满意度考核工作量。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夜班多的岗位倾斜,逐步实行同工同酬,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临床护理制度篇10

1加强实习护生岗前培训

护生进入临床前,首先由护理部组织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做好入科前的教育工作。主要是介绍医院的整体概况及护理队伍情况,进行行为规范、仪容仪表、护理素质要求,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书写、医德医风教育、护理医疗安全教育、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让护生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制度和职责,实习生的管理制度等。通过教育培训使实习生增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尽快融入医院的实践环境,激发护生的实习热情。

2制定规范带教程序和教学目标

临床教学目标应根据护生学习阶段、实习场所确定规范的教学目标,并使师生共同以此为依据,临床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目标,制定带教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安排、临床教学,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示范,学生操作训练,床边小讲课,护理教学查房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测试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讲解,带教老师应以实习目标为依据,使护生自觉接受实习目标的考核。

3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给每个护生配备一位称职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护生,对于顺利完成护生临床实习任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带教老师有护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即带业务、带技术,也带思想、带品德。带教老师在注重护理业务教育的同时,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才能带出合格的护士。

4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实施临床教学计划的逐级制定和细化,使教学目标不偏离临床实际。根据病区的特点制定病区的临床带教计划和目标。掌握专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熟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具体细化到各班次的教学目标,带教流程和考核标准,实习期间应完成的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项目,应学习的专科护理和必须完成的护理病历书写任务,明确应掌握的各种护理。

5加强护理操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