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训练专业十篇体育训练专业十篇

体育训练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31

体育训练专业篇1

一、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专业训练中,学生是否具有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和自强不自息的精神品质,是否能够自觉地接受训练内容,并主动按训练强度、要求完成训练任务。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专业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考大学的自信心。其次要根据训练内容适当穿插有关思想教育来启发引导他们能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如针对容易引起学生枯燥的800米训练中,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艰苦训练的价值;在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体操专项训练中,就要降低难度,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树立勇敢顽强、机警果断的意志品质;在球类专项训练中,让学生懂得球赛取胜的关键在于集体的密切配合,是个人能力的集体表现,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拼搏进取,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要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意志。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有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学生的行动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训练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改进训练方法,创造愉快的训练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在100米800米、的训练中我还限定时间,对不达标的学生加做俯卧撑等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质。3、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单足跳,还是一个复杂的前手翻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训练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努力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效果。

三、运用挫折训练法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练。

所谓挫折法训练,就是让学生在其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增强抗挫折能力,以尽快走出心理低谷,增强心理调节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平时应训练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批评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手段之一,但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可采用隐蔽式批评(体育教师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动之以情式批评(体育教师要慎重地考虑好自己的语言,用理解的心情、豁达的心胸去感动犯了错误学生的心灵)、角色换位式批评(体育教师不直接指责犯了错误的学生,而是启发他们换位思考)等,结合体育教育和运动项目,在学生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并学会如何克服挫折,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只要正确面对、科学处理,挫折将会一一消除,自己永远是一个强者。

四、成绩测试、通过技术评比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在训练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测试,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对那些平日训练认真、刻苦而成绩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可结合当前实际,讲一些前几届我校专业生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五、结合自然环境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训练专业篇2

关键词:高考体育专业考前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06-01

高考体育专业考前训练是指考试前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专门准备与训练,是通过科学地安排考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中把考生平时艰苦训练所获得的运动技术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考出优异的高考成绩。从我多年带高考训练队的经验来看,考前训练是考试成败的关键,科学合理地制定考前训练计划,是考前训练的前提。

1考前训练时间安排

考前训练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3月初至4月初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同时要重点抓好每个考生的弱项,全面提高专业成绩。4月初,按高考专业考试的方法进行一次模拟测验,也可以通过邀请兄弟学校的考生一起测验。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4月中旬,再进行一次模拟测验,也可以到校外兄弟学校进行合测。通过高强度的测验,加大训练强度,实现超量恢复,同时,增加考生的考试经验,提高适应考试环境的能力。第二阶段:4月10日左右去考试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减量训练一周。4月19日,专业考试报名休息一天,20日小量训练一次,4月21日至26日参加专业考试。

2考前训练负荷安排

实践证明,合理安排考前训练负荷,能促使考生身体机能迅速提高,使考生精力充沛,产生强烈的考试欲望,有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我们采用4~5周的周期作为专门的考前训练准备,这符合体育高考的训练规律。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较小,第4负荷最小,第5周以最佳状态参加体育考试。通过8~14天的考前减量训练和其他辅助手段的练习,使考生的体能实现超量恢复,为专业考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3考前训练内容安排

我省高考体育专业考试的内容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部分。一般身体素质考试项目有:100m、立定三级跳远和原地推铅球等三项,这是每个考生必考的。专项又分田径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和武术体操三大类,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项参加考试。

考前训练的主要内容应放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训练的目的性要强。主要通过促使考生达到技术稳定,熟练地把握技术动作,达到完美的技术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多次测验和模拟考试,并针对考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来实现。如:立定三级跳远中,三跳的节奏和速度的保持;铅球技术的左侧支撑、右腿的蹬伸和右髋超越右肩的技术,身体超越器械的技术以及躯干与上肢的协调配合用力技术;100m的起跑技术。从“各就位”到“预备”的过渡,身体重心提高与前移,最后注意静听鸣枪,精力要集中在快速反应和快速发力的训练上。

4考前实战模拟训练安排

(1)模拟训练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考生要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如:在雨天场地器械湿、滑的情况下进行测验和模拟比赛,以适应雨天考试的需要。

(2)在考试前一周,要让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模拟考试的训练,并熟悉考试场地的安排:包括检录处,考场的入口及出口,离考试地点最近的小卖部、诊所、厕所等,以便临考前一边做准备活动,一边听检录点名,以防考试迟到。

(3)考试前准备活动的模拟训练。考前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慢跑热身为主,然后做好柔韧性练习,使身体达到充分的发热为宜,一般不超过30min。第二部分是专项准备活动,时间短,但强度要大。如:30m加速跑,大幅度的屈腿跳等。考试时,做准备活动要靠考生自己,不能依赖教练,这就要求在考前训练中提前做好演练。

(4)考试期间的准备活动模拟训练。我省的体育考试一般采用分组循环的方式进行,在各项考试中,每组8人。试跳、试掷中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这段时间一定要穿好外衣,注意保暖,并要在下一次试跳或试掷前做好准备活动。这要在模拟训练中进行专门练习,以便适应考试的需要。

(5)考试的模拟训练。第一次的试跳或试掷能否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成绩,对体育考生来说十分重要。要求在第一次试掷或试跳中不犯规,而且要一个较好的成绩。如果第一次成绩较好,就能为创造出更好的考试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次失误,会给考生带来心理负担,在第二次试跳或试掷中,就会紧张,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要在考前进行第一次就能成功实战演练。

5考前心理辅导训练安排

高考体育专业考试,对于考生就是一场挑战体能和心理极限的比赛,教练员不仅要通过模拟训练与测试来增强考生心理的稳定性,同时,教练要教会考生心理暗示和放松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高考体育考试。

总之,体育高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考前训练则是这项工程的关键环节。教练员要抓好考前训练,尽可能地把考生的训练成绩转化为考试成绩,才能实现每一位考生的高考梦!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专业篇3

关键词:散打;专项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19-03

aResearchonCurrentSituationofteachingofSandatrainingCourseineducationSchool

CHenChao,LiYin-dong,LiJun-feng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BasedontheresearchesofthecurrentoperationsofSandatrainingcoursesofeducationSchoolofBeijingSportUniversity,theessayarrivesatthefollowingconclusions:atpresent,thestudentsaresatisfiedwithSandatrainingcourses,butthereisashortageoftheappropriateteachingoutlinesandtextbooks;thepresentexaminationsoftheSandatrainingcoursesintheeducationschoolarenotverysuitableforthepresentsituationoftheschool;thecontentofteachingisbasicallyproper,butthehoursofteachingarenotadequate;theforemostmotivationofthestudentswhoattendSandatrainingcoursesistolearnthetechniquesofprotectingthemselves;themostimportantfactorsaffectingthestudents'interestinattendingthetrainingcoursesarelackingofaimandmotivationorlackingofopportunitiesoftakingpartincompetitions.

Keywords:Sanda;Sandatrainingcourse;currentsituation

散打是一项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课现状,初步总结并探索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课的规律和要点,为教师的上课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为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估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共调查教育学院散打专项学生共44人以及散打教研室所有任课教师9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分别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对散打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数据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别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

1.2.2专家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需要,就散打教学对本教研室的所有任课老师(共9人)进行了访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1.2.3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思维形式,对观察到的现象及所获得的实际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2结论与分析

2.1对散打专项训练课的整体调查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喜欢散打项目,有近三成的学生非常喜欢。显然与散打项目的特点及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当前世界著名技击术中,相对于国外其他搏击书,有本民族的特色,它凭借丰富的拳法、腿法和特有的“快摔”技术而独树一帜,实战搏击中有较强的实用性,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另外,随着散打的不断发展,散打的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喜欢并参与散打运动中来,学生对上课的喜欢程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整个课堂训练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在教育学院任课的三位老师,都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其中有全国冠军、健将运动员,运动水平都是一级以上,更有全国知名的裁判员。从年龄来看,都在30~40岁之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丰富的运动经历和教学经验、充沛的精力为高水平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在对学生的整体调查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有超过八成的同学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满意,近三成的同学非常满意,说明目前在教育学院任课老师的水平较高,基本得到学生的认同。

2.2散打专项训练课教学大纲、选用教材情况目前,教育学院所用2003级训练大纲,基本上是借用武术学院散打专项训练的大纲,所选用的教材也是针对武术学院的《中国武术教程》。调查也表明: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练习过散打,他们更多的是从事一般的体育训练,且他们都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学校,而不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相对于武术学院,他们有更为扎实的文化功底,但专项基本空白或较差(表2)。因此,如何尽快制定出适应他们特点的新的大纲,进而制定出适合他们现状的教材就显得日益紧迫。

2.3对散打专项训练课教学时数的调查分析专项课教学时数的配置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目前,体育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课教学时数每学期在96学时,共训练3年6个学期(表3)。应该说,作为一门专项训练课程,它与选修课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还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根据体育教育学院2003级的调查,班级在达标赛中大部分已经通过了三级,而绝大部分没有达到二级水平标准。这也说明,和武术学院一样的每周训练三次的训练很难达到目前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更值得思考的是,由于教育学院学生普遍没有散打基础,对于他们必然要经过一个技术的磨练过程,这就需要在开始的训练中进行千百次的重复,需要不断地重复训练,加上散打技法丰富,特有的技法及对时空的特质更不是非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的。另外,对于技能形成初期,间隔时间多久才更为合理,尚没有更为信服的结论,并且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探讨。但从实践来看,大部分专家及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目前教学时数不够。建议至少在前两年的训练中,恰当增加教学时数,每周至少进行4次训练,并恰当开展课余俱乐部训练等,以切实提高同学们的技术水平。

2.4散打专项训练课教学内容的分析在散打教学中,需要传授给学生哪些技能,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技能,就必然要涉及到教学的内容。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目前上课的教学内容,有43.2%的学生认为很适合,说明教师对内容的安排基本合理。另外,部分同学觉得太多和太少,建议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负荷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另外从调查来看,有31.8%的同学觉得上课较单调,没有兴趣。这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的训练缺乏一定的动机激励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较为传统,教师需要改进针对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2.5散打专项训练课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分析学生成绩的考核是散打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训练和学习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课的技能考核,2003教学大纲要求很明确,要求“达到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或相当于一级运动员技术水平”。但这个原来针对武术学院散打专项学生制定的标准,在教育学院执行过程中问题凸现。首先,由于武术学院学生和教育学院学生一起参加比赛,但武术学院散打专项学生在入学前就要求到二级运动员水平,而教育学院学生基本是从零开始。因此,在同样的达标赛中,很难和武术学院的竞争,这也就意味着在学生毕业前大部分学生将很难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水平。其次,对于目前的成绩考核,可以说唯“实战论”是目前对技能考核的主要特征,考核目标单一。可见,2003大纲中的考核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目前的教育学员的实际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当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强调对人的全面培养。

总之,现行的对于教育学院散打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不太适应目前教育学院的现状,过于偏重于实战,且忽略了对武德礼仪等方面的全面考核,建议作进一步完善修改,使考核真正起到检查、导向、激励作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6散打专项训练课学生动机分析调查表明,教育学院散打专项学生选择散打的首要动机是“防身自卫”,这也可能是很多人的最初学习的动机(表5)。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散打项目的技术特征,首先表现在“技击”上,这也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项目特点,仍然是教学的首要问题。但从上表也可以清楚看到,“强身健体”和“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选择的重要动机之一。散打不仅技法丰富,且对人的毅力等各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显然,这无论对于项目本身的训练过程,或者是走向社会,都是一个重要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要进一步诱导,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习的最初的热情转化为自我训练的恒定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对于专项训练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但学生并没有把“弘扬武术”作为一个重要动机,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偏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引导。

2.7将来可以有个好工作24.5其它24.52.7影响学生学习散打专项训练课兴趣因素的分析对于专项训练的学生,影响他们训练兴趣的首要因素是“自己没有目标和动力”、“缺少参加比赛的机会”(表6)。很多人选择散打的首要动机是防身自卫,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开始的激情就很有可能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有所消退。从心理学角度看,目标设置可以促进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他对活动结果有一定影响。而对于教育学院散打专项学生基本没有针对性的目标。学生练习散打后,没有较为完善的或者更为细致的目标,从而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训练的兴趣。

“缺少参加比赛的机会”、“自己专项水平差,自信心不足”、“缺少好的训练气氛”等都是影响学生上课兴趣的因素。所有这些都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可否提供更多的机会,并针对教育学院散打专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比赛规则,并结合“段为制”作进一步考评等。另外,在对场地器材的调查表明,目前学生训练硬件设施不是很令人满意。如场馆紧张,器材缺少等。尤其器材,如训练用保护器材少,力量训练器材缺乏等,所有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量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目前,学生对散打训练课教学感到满意,但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2)现行的对于教育学院散打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不太适应目前教育学院的现状。3)教育学院散打教学内容基本合理,但教学时数不够。4)“防身自卫”是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学生的第一动机,需要进一步引导。5)“没有目标和动力”及缺少参加比赛的机会是影响学生训练兴趣的首要因素。

3.2建议1)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尽早编写适合体育教育学院学生特点的教材。2)改进成绩考核办法,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并恰当增加教学时数。3)给学生都增加比赛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改进比赛规则,并结合段位制作进一步考评。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2]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3]王代波,梅秋荣.对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132-133.

[4]周学荣,谭明义.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3,24(1):77-78.

体育训练专业篇4

一、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素质问题

实习学生在最初的几节课程中,他们会表现得非常紧张,会出现遗忘现象。因此,思维混乱、语言逻辑混乱、表情紧张、遗落教学内容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实习学生心理准备不够充分,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心理素质比较差。

(二)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到位,课程掌控能力差

实习生没有深刻地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没有深入研究,加之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因此会导致时间安排不到位现象出现。一旦时间安排不到位,会使得课堂内容和时间产生脱节,因此就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还会出现教学中,实习学生抓不住重点知识,知识教学结构安排不到位,时常出现应变能力差问题,整节课堂质量低。

(三)讲解与示范能力不强,教案编写能力差

实习学生在进行示范和动作讲解时,动作不标准,专业术语使用不当,无法凸显出技术要点。一旦遇见多种示范动作混合时,不能完好地将其相互结合起来,学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佳的视觉感知体验。实习学生教案编写过程中,没有深刻去理解教学方法,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因此,教案制作简单,无法凸显重点知识。

(四)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实习中,他们对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力度比较差,还无法准确地分析出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因此,看到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却找不到纠正错误的方法,面对错误动作无计可施。这些现象体现出实习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地联系实际,因此教学问题层出不穷。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一)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当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就业面对的对象很多都是高校。高校录用研究生,很看中研究生的技术动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加大技术动作的练习。导师作为学生生源质量把握人,应该综合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适当地提升高校录取分数线,最好坚持宁缺毋滥的做法,逐渐提升我国体育教师师资质量。

(二)做好准备工作

实习学生在授课之前,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要充分。课程教学之后,还要善于总结分析。同时,指导教师要尽职尽责,指导教师对于实习学生实习质量影响也比较大。关注实习学生面临的困难,及时给出应对措施。教导实习学生如何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如何对教材大纲和教学场地、器材做到心里有数。仔细阅读实习学生的教案,查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案设置科学性等。一旦发现实习学生不足之处,要及时提出来,帮助学生改正。另外,实习学生要自我消除紧张心理,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学习阶段,应该将教育实习和必修课堂一同进行,重视实习学习重要性。

(三)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素质

第一,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又要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实习学生遇见人际交往困境时,要主动向指导教师提出请求,虚心学习。同时,在课堂中,应该和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和心态变动,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使得教学课堂质量提高。第二,学生摆正学习心态,避免松懈心理出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要充满信心。当下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比较严峻,但是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这当成锻炼自我的一种方式,在实习中发现不足之处,后期及时改进。第三,学院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和训练机会,给学生创造出亲身参与的机会。例如,可以组织相关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学生在多次训练中提升自身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自身要有上进心理,需要不断去争取机会,主动去完善自我。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体育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体育院校内部实习机会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院应该拥有专门的训练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给体育专业课程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从在校学习就开始接受到教学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训练专业篇5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abstract】thispaperprovidedcollegesportstrainingspecialtyinsom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Henanprovinceby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investigationandinterviewmethod,mathematicalstatisticsmethod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structureandteachingplansareasfollows:cultivationgoal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Henanprovinceatthepresentstageofsportstrainingspecialtyisstillatthestageoftrainingcoachesandathletes,toacertainextentoutoftheneedofsocialdevelopmentforemergingtalent;curriculumstructureisthesameingeneral,attachimportancetothepracticaleducationactivityisnotenough;pointingtotheteachingplanofstandardisnotstrong,considerthestudents’ownparticularityisnotenough;todeveloppractical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andteachingplan,helpthestudentsinknowledge,skills,physicalandsocialadaptationandsoonareallincreased.

【Keywords】sportstraining;trainingobjective;curriculum;teachingplan

1研究目的

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复杂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探讨的热门话题。由于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与其他省市相比就业压力相当严峻。运动训练专业作为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任〔1〕。但是,在新时期下,知识经济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深刻的改变,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对河南省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做了一定改革,使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能拓宽就业方向,增强自身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2研究对象

以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2012级、2013级共198名运动训练系的学生和河南省运动训练专业方面的专家与学者为对象。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互联网资源进行了相关资料检索和收集,全面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收集国内外各高校运动训练以及教学方面的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3.2调查访问法

广泛征求学院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对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并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获得的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4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资料进行对比分类,然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保证所研究内容的条理性。

4结果与分析

4.1河南省不同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每个专业制定教学的引导者,教学是在培养目标的指挥下完成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2〕。从以上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每个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有所不同(如表1),例如:河南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河南师范大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各学院不同的培养目标是结合各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状况所制定的,能够体现出本校的办学特色。但是,这些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始终是围绕培养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这样的培养目标已经无法在新时期的环境下生存了。由于受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健身意识的普及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产生了许多的新兴职业〔3〕,例如:体育俱乐部管理者、体育新闻记者、体育经纪人、体育翻译者、运动保健医生、运动处方医生等新型人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每个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应具有时代性、实用性,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高能力的高校大学生,使大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

4.2河南省不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

河南省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院校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对课程比例的分配基本一致,各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公共课程所占比例在17%~21%,公共课程主要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调查可知:政治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英语主要包括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大学英语Ⅲ;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学习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技术。专业选修课所占比例在10%~12%,据调查: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选修课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另一方面,选修课的学时短,能学到的知识相对少,只是对所选的课程有一点了解。专业必修课所占比例在50%~53%,此环节占的比重是最多的,专业课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是在体育学、教育学领域。实习性教学活动所占比例在15%~19%,是四个环节中比例最低的,但是实习性教学活动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我们应该重视此环节,加大此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去。

4.3河南省不同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计划情况

教学计划是指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时数和学年编制的文件。主要根据培养目标、学校或专业的性质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规定的〔4〕。是依据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校实际而编制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它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笔者对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调查得知: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把学生的发展方向决定下来。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地方体育运动学校和传统项目学校,招收的文化课成绩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分数较低,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处在原来的环境当中,很难接受现有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应改变现有的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计划,从该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编制针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实用的教学计划。

5结论与建议

5.1制定的培养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导向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近些年,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应从现实出发、从根源找起,改变现在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培养适应新兴职业的位置上,如运动保健医生、运动处方医生、体育翻译员等〔5〕。再根据本校的特色制定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就业时得到更好的岗位。

5.2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习性教育活动的比例

大多数体育院校的学生思想都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十分缺乏实习经验。理论知识是底座,实习是阶梯,只有在实习过程中才可以走得更高、更远。实践课程也可以在平时的上课中进行,让每位同学在课下备课,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下转第44页)(上接第39页)成为“老师”,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也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6〕。

5.3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应该在大学的四年时间中的前两年尽量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分方向。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自身的知识结构、身心发展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再选择自身就业方向。例如:体育教师方向、体育新闻方向、体育产业方向,或考研继续深造、参军、自主创业等。这样不会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选择发展方向上产生迷惑,使学生更加有目标性与针对性地完成学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健,张世林,邹国忠,王鲁宁.对我院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审度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32-36.

〔2〕刘波.德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18-24.

〔3〕许声宏,戴旭.运动训练专业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44-48.

〔4〕魏祝颖.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实习改革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15(3):24-29.

体育训练专业篇6

摘要: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作为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在社会上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邵阳学院的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情况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1.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动机的分析;2.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分析;3.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余训练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此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使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在社会上适应能力得以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作为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在社会上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它方式不可代替它。

一、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动机的分析

课余训练动机是指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课余训练时的目的,此目的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笔者对邵阳学院的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动机进行调查时,主要是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修身养性;个人爱好;与人交往的手段;自我调整情绪;形体训练以及应付考试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这八个调查动机中,67.2%的男生和67%的女生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种手段,66.3%的男生和62.3%的女生是为了提高体育技能;52%的男生和56%的女生是为了修身养性;66.8%的男生和52%的女生是母鋈税好的角度进行训练;50%的男生和43%的女生把此作为与人交往的手段;43%的男生和51%的女生是为了自我调整情绪;28.1%的男生和55%的女生是为了形体训练;26.4%的男生和48%的女生是为了应付考试。通过此次动机调查可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男女生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课余体育训练的首要目标,提高体育技能所占的比例也较大,由此可见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很好地就业,为走上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分析

邵阳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时,其训练的项目会根据男女生的情况而有所不同。笔者在此调查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从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跳毽子、跑步、武术、拉丁舞以及健美操等几个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分析。56%的男生和40%的女生喜欢打篮球;46%的男生和69.3%的女生喜欢打排球;52%的男生和5%的女生喜欢踢足球;40%的男生和52%的女生喜欢打网球;46%的男生和72%的女生喜欢打羽毛球;43%的男生和51%的女生喜欢打乒乓球;28.1%的男生和70%的女生喜欢跳毽子;49%的男生和48%的女生喜欢跑步;52%的男生和15%的女生喜欢武术;44%的男生和76%的女生喜欢跳拉丁舞;26%的男生和87%的女生喜欢健美操。所以,高校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训练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体育项目,调节自己的身心,达到健身的目标。

三、邵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的分析

课余锻炼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必须和锻炼的时间、强度联系起来。从锻炼的时间来说,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能少于半个小时,否则无法取得健身的效果。锻炼的强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则也不会有效果,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对邵阳学院男女生课余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从表3可知:每天能够锻炼1小时以上的学生占36.3%,35.4%的学生每天能够锻炼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20%的学生每天只会锻炼20-30分钟之间,5.7%的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四个指标当中,男女生锻炼的时间也有很多在差距,通常来说,男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要高于女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从表4可知:邵阳学院学生每次课余体育锻炼的强度大部分在中等以下,男生每天锻炼强度心率大于135次/分只有230人,其比例为28.4%,女生每天锻炼强度心率大于135次/分只有108人,其比例为17.2%。每次心率在110-135次/分男女生的人数较多,分别为451人和320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和59.8%。每天锻炼强度心率小于110次/分的男生有117人,其比例为16.6%,女生的人数为109人,其比例为23%。

四、结语

当然,影响邵阳学院学生课余锻炼体育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可能在文中一一列举出来。但是邵阳学院的体育教师和学院的管理人员应该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改善办学的条件,确保体育专业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并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自我缓解锻炼所造成的压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学敏,胡海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硕士研究生运动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06-110.

体育训练专业篇7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治疗、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枣庄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人数、次数、时间、选择项目、制约要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为我院实施课余训练的科学管理,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余训练实践能力技术技能

一、前言

课余体育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时间体育课效果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改善体质健康状况。课余体育锻炼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可以在灵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或巩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优秀的品质,发展自己的个性。其次,课余体育对学生身心的改善有着比体育教学更优越的条件,其时空的广延性与灵活性,运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的主体自觉性,为充分实现个体的体育价值目标提供了便利。最后,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价值除了它是构成教育和体育的组成要素之外,更为鲜明的特征是,具有较广泛的体育素材的选择性与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课余训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利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提高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培养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独立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它与专业运动员训练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可与锻炼有着本质的区别。胡海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体育水平普遍较低,课改后体育术科课课时减少,体育专业技术技能考核具有随意性,学生利用课余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的时间较少。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技术规范、动作质量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作用的能力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这为体育学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人数情况。通过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在校生180人授课日(周一至周五)和双休日课余训练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授课日学生课余训练的参与率为75%,其中男生80%,女生65%;双休日的参与率为31%。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次数情况。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次数的调查统计来看,有15%的学生达到5次以上,21.7%达3-4次,38.3%达1-2次,还有25%的学生未参与课余训练,尤其女生占得比例较大。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次参与课余训练的时间情况。从每次课余训练的投入时间分析可看出,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余训练的时间短,活动少;另一方面是课余训练缺乏组织性,学生尽管参与但显示出随意、松散,这就不能达到巩固与提高课堂学习的技术动作,就不用说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运用能力了。

(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选择的运动项目以内容情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主要都从体育竞技、健身和娱乐普及率高的运动项目中选择训练内容,有的也凭着爱好、兴趣和场地器械去挑选课余训练项目以及内容,有的则以本学期术科技术考试课程为内容。男生选择率列前的项目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而女生则是以健美操、羽毛球、排球、体操为优先选择对象。

(五)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因素。在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各因素中,学习心态占68.3%,因为近些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和学习意识、动机等普遍下降,他们往往凭着一时兴趣和学习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去应付课余训练;另外,无人指导占68.3%,场地器材设施占63.9%,运动承受力占52.2%。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学生在练得时间、条件和选择训练项目上受到局限,无形中也影响和降低了他们的主动、自觉参与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枣庄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人数较多,其中,男生参加率高于女生,但经常锻炼的人次也较少,这对巩固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重要影响。2.枣庄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个别项目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备比例失调,给学生课余训练增加了困难。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训练的项目及内容,主要倾向于球类等竞赛、健身、娱乐的集体性项目及内容,而参加各门术科课的训练意识、动机和能力普遍较差。4.由于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体育基础和训练知识普遍较差,加上对他们入学初期课余训练的诱导教育少,使学生课余训练长期处于自我探索和盲目训练中。

(二)建议

1.体育学院要加强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规定,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强课余训练的意识。2.学院要加大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发展,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余训练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提高参与课余训练的意识,尤其是各门术科课的训练意识。4.体育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入学初期参与课余训练的诱导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1990.

[2]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Z].1996.

[3]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体育训练专业篇8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空中乘务专业对云师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云师大空乘专业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相关指标与云师大其他专业相应年级的学生及云师大空中乘务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进行的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体育教学与训练对这些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指标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在云师大空中乘务专业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课程安排,提高云师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1]。

关键词空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与训练影响

我校的空中乘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并且能熟练地掌握民航空中服务操作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国内外各个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以及民航商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在云师大空乘学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方案中对这个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做了相应的、符合该职业特殊要求的改革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师大空乘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共120人(每个年级男30人,女30人)。随机抽取该校其他专业(体育专业除外)2012级和2013级学生,共120人(每个年级男30人,女30人)。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通过对云师大空乘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比较测试。分析经过一年(两个学期)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对该专业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此外再抽取云师大其他专业(除体育学院之外)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比较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

2.数理统计法

将云师大当年的高校国家体质测试中各测试指标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得出结果。

3.逻辑分析法

通过以上几点的统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有意识的总结,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分析与讨论

(一)身高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个人的身高主要是与遗传有关,但由于空中乘务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要求,在云师大空乘专业的学生报考本校专业时,要求必须具备的身高条件都被硬性规定为,男生不得低于175cm,女生不得低于162cm,因此,云师大空乘专业的学生平均身高会明显优于其他专业,而在云师大空乘专业中内部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二)体重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的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的重量和发育得状况,在一般情况下,个人体重的增加表示肌肉、肌力增长和营养状况的改善。由于云师大空乘专业各个年级的男女生在身高比较中均不同程度的优于其他专业相应的比较对象,因此,在体重比较方面各个小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身高与体重比的指数方面云师大空乘专业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的。

(三)肺活量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我们都知道,由于男生较女生而言会更乐于从事一定的体育活动与活动,因此在与云师大其他专业与云师大空乘专业相比较中得知,云师大空乘专业的男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于云师大其他专业男生的肺活量指数;而另一方面,在同年级的女生之间,云师大空乘专业学生的肺活量就要非常显著和显著地高于云师大其他专业学生,这也就充分说明了,额外从事一定量的体育教学及训练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肺活量的。这也就符合云师大空乘专业培养要求及专业的特点,也有利于承受飞机飞行时的高空负压的承受能力。

(四)立定跳远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在所有项目中,立定跳远是最能反映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的测量数据,在做立定跳远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腿部肌肉发挥最大的力量,而这有赖于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同时又是检验弹跳的常规项目。这说明在云师大空乘专业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经过一年(两个学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后,云师大空乘专业不同年级的女同学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的,这也说明了造成这种想象的原因是因为经过体育教学与训练过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云师大空乘专业男同学与云师大其他专业男同学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由于男同学更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因此在下肢爆发力与身体的协调能力会得到一定的帮助有关系。

三、结论

(一)云师大空乘专业的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方面是要优于云师大(除体育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

(二)云师大空乘专业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中,女生的肺活量要优于云师大(除体育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男生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的。

(三)云师大空乘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立定跳远结果显示中女生的成绩要高于云师大(除体育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男生则无显著性差异。

(四)在整体的云师大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今后应把教学重点加强在男生中,这样更能适应该专业对特殊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专业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专业训练

1体育特长生目前发展状况分析

1.1思想品德现状相对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较为频繁的比赛等活动使体育特长生的交际范围较一般文理科考生更大、更复杂。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情绪具有更为明显的两极性、冲动性和爆发性,情绪变化剧烈,常因一件小事而狂喜或者痛心。有时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与人大打出手,造成不良的影响和恶劣的后果。

1.2文化学习情况分析大部分被调查的体育特长生选择体育加试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升学压力,以求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求得生存之机。55%的学生选择体育加试是因为文化学习成绩较差,单纯通过文化考试应对升学希望不大。上述原因直接导致体育特长生群体的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学习困难重重。

1.3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根据网上数据采集宁夏2007年至2010年体育高考中发现,体育专业招生的术科分数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多,根据网上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选材不够合理;专业训练方法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1.4心理现状训练消耗了大量精力,产生疲劳使大脑皮层机能下降,引起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直接影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导致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素质问题。

2影响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重“特长素质”轻“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导致了学生畸形发展在众多教育者眼中体育长生是“另类”学生,总认为他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教学管理中的包袱。特别是学校用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重了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导致在文化学习中对体育特长生关心帮助不够,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文化课教师的态度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2.2重“竞赛训练”轻“管理育人”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和谐健康成长训练走极端,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宁可少一天学习,不可缺少一天训练。过多的超负荷的训练,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使学生的学习、休息、生活规律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文化课学习上的脱节。体育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训练和学习的矛盾,学训分离的现实更加重了矛盾的激化。体育教师管训练,班主任管思想、学习,二者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整合教育力量和达不成有效的管理效果。

3结论

3.1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训练与文化成绩的发展很不平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成绩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许多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都比较差。

3.2造成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和社会因素两个大方面。

4体育特长生专业训练与文化成绩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

4.1明确体育特长生文化教育的目标、指导思想、任务向体育特长生阐明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文化学习体育特长生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知识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对运动原理、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就越清楚,训练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运动能力提高了,就更有精力学好文化课。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首先要指出文化知识对其日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体育特长生明确:辛勤的汗水,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以后的美好发展,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深造,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会美好。

4.2学校领导要提高对课外体育训练的管理和认识程度学校领导、老师(尤其是中学校长)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体育在学校整个教学中的位置,同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及体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从上至下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学校可以考虑给相关班主任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参与、协助训练的积极性,以保证训练时间的落实,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

4.3合理利用课外时间抓紧训练工作,提高训练质量,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应尽量少占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的效率。同时,教练员要加强与文化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取得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文化课教师要在态度、语言、行为上多给予运动员关心、帮助、指导,决不能有歧视思想。

4.4加强教练员业务水平教师(教练员)要加强事业心、责任心,不断钻研提高业务水;要制定一系列训练计划,如长远目标计划、阶段性计划、年计划、月计划与周计划等;要以身作则,严格训练制度,科学训练,对具体训练对象做相应安排,全面系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与战术素养,不断激励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同时,要鼓励体育特长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并建立严格规范的体育特长生考核办法,为中学体育特长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

综上所述,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只有解决了这一主要矛盾,学生才能在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训练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文化课的学习为基础,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和训练工作搞好,让体育特长生取得文化课学习和运动成绩的双丰收,做到真正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专业篇10

在高师体育体操专业教学与训练中,根据其动作内容特点和项目内容差别,设计出最佳动作安排和项目安排顺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选定体操技术动作作为程序教学的研究内容,通过分析竞技性体操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从动作技术结构的角度讨论高师竞技体操教学过程中,在迁徙的形式上,如何合理地利用好的迁徙,以避免不好的迁徙,加快形成动作技能,验证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探讨适合我国高校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程序教学方式。

关键词:竞技体操;教学训练;序列性

1前言

竞技性体操动作数量巨大,类型繁多,但就动作过程中人体相对于器械的运动学特征与人体用力的动力学特征,以及身体相对运动的顺序和肌肉紧张程度,相互匹配的内力和外力,很多动作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在我们学习新的动作技术时,原有的技术、技能将对新的动作技术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范畴认为是:“已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甚至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影响。”所谓运动技能的迁移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称之为竞技能力的相互转移,即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往往以动作技术形成所需时间来判别迁移是否存在,我们假设单独学习动作a所需时间为ta,学习动作b后再学习动作a所需时间为tba,如果ta≠tba,则动作b对动作a的学习产生了迁移,当tbata,则产生消极的不良迁移。本文根据体操动作技术的特点以及迁移规律在体操教学中存在的形式,讨论在高师体操课的竞技体操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动作技能的迁移,进行序列化教学,以促进新的动作技术的形成。

2技术动作产生迁移的基础理论

运动技术是一系列复杂的链反应条件,它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系统,它反映的是严格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限制,每个运动技术从空间姿态变化至练习者的本体感知都有了理想的模式形态;个体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理想模式形态表象的影响下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与理想模式形态表象相一致的动作练习,削弱了不正确的动作技术。练习者只有在具备明确的动作表象的前提下,才能与原有的概念、知识和技能相联系、比较,并合理的利用原有经验加速动作技术的形成。因此,建立正确的表象是动作技术形成的前提,也是迁移产生的基础。在教学中,应通过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构建准确的动作表象。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快速建立动作表象无法或缺的基本能力。善于观察的人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周边的感受器,树立正确的外显理念。教师运用清晰、准确的示范以及讲解,通过运用图片、器材、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把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避免因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构建正确的动作认岳砟钜运用合理的手段。获得一个完整的运动技术概念,不仅要依赖个体周边的感受器来提供信息,而且还要依靠个体的本体感受器来提供信息。教师通过实践归纳的练习和精心组织的第一次尝试,在学生建立正确的外显理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动作感觉。

3竞技体操六项教学训练的序列性研究分析

3.1动作元素对迁移效果的影响

动作元素是动作技术的一部分,是动作技术的功能单位。任何动作技术都是由一些动作元素组成的,它们彼此连接与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假设n为构成竞技性体操动作的全部动作元素的集合,那么,具体的动作技术a和B与集合n的关系是a∈n;B∈n,如果a与B不变,则a与B之间将产生动作元素的迁移,且a∩B越大,迁移效果越明显。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将那些与其它动作共同元素较多的基础动作列为重点教学内容(见表1)对其进行精雕细刻,为动作技术的广泛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动作元素在动作技术学习中迁移的表现形式及运用

3.2.1动作元素的递增性迁移和递减性迁移

如果动作a=(a+b+c);动作B=(a+b+c+d)或B=(d+a+b+c),我们认为动作a对B的迁移为元素的递增性迁移,递增性迁移是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增加新的动作元素,原有动作的结构未受到破坏,因而在新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它将以自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新的动作技能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故动作元素的递增性迁移是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单向良好迁移。体操教学中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动作之间的递增性迁移较少见,但它却更多地体现在“分解教学法”当中,它从动作技术的时、空结构上揭示了“分解教学法”的本质。在把动作从时间上分解或几段或在空间上肢解成几部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分析动作的结构特征,视动作元素的结合紧密程度进行合理分解,不可人为割裂,造成不良迁移。其次,在各动作元素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进行动作组装,以利于完整的动作概念的形成。例如:低单杠的经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的教学中,在对屈伸上的核心部分“穿腿”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辅助练习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动作元素的递增性迁移规律将各动作环节逐步进行组装:跳起经直角悬垂前摆经直角悬垂前摆至极点收腹举腿经直角悬垂前摆至极点收腹举腿,回摆至杠下垂直部位时“穿腿”完整动作。

如果将动作a、B的学习顺序颠倒,先学习动作B后再学动作a,则二者是动作元素的递减迁移,动作B完全包括动作a,动作B对动作a的迁移性质是双向迁移。在颠倒动作顺序后,考虑到学习动作B时失去动作a的单向良好迁移和动作B的多余部分对动作a有干扰,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多数情况两个动作学习的总周期甚至更长。因此,实践操作中,这种“反秩教学”除在简单动作教学中运用外,一般很少采用。

3.2.2动作元素的置换迁移

设:动作a=(a1+b+a2);B=(a1+c+a2),则a、B之间发生的迁移为置换迁移,a、B两动作的前后结构相同,但某一环节在另一动作中被置换。a∩B={a1;a2}将对a或B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aB={b;c}将对动作a、B间的迁移起不良作用,并且动作a与B内部元素结构越紧密,其不良迁移越显著。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扩大良好迁移,规避不良迁移。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通过合理的教材排序来解决这一问题,将具有良好迁移关系的动作放置在一起,具有不良迁移关系的动作后置。例如:支撑跳跃的水平类动作的分腿腾越、屈腿腾越、屈体腾越三个动作技术的教学中,其动作技术的构成分为助跑、上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等7个技术环节,其中,除代表动作性质的第二腾空有明显的差异以外,其它6个技术环节的动作元素构成及连接方式都基本相同。因此,可将动作难度相对较小的分腿腾越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特别是对三个动作的共同部分进行精雕细刻,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为动作技术的良好迁移打下基础。在屈腿腾越和屈体腾越的次序安排上,因屈腿腾越在教学中对屈体腾越的干扰较强,且分腿腾越的直腿过马、第二腾空的展体技术对屈体腾越的学习有良好迁移作用,所以,在分腿腾越完成后直接进入屈体腾越的学习,一方面可获得分腿腾越技术的良好迁移,另一方面可避免已定型的屈腿腾越技术对屈体腾越的技术干扰。在分腿、屈体腾越技术掌握以后,再教屈腿腾越,则是一个较简单的动作元素的置换过程了。

3.2.3动作元素的结构性迁移

动作结构是指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竞技体操中,有些动作技术的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我们称之为同素异构动作;还有些动作其构成的元素不同,但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连接方式,我们称之为异素同构动作。同素异构动作之间的迁移实质是动作元素的迁移;而异素同构动作的迁移则是动作元素的结构性迁移。结构迁移虽构成动作的元素不同,但各动作元素之间的连接顺序及相互作用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迁移效果表现在学习者的时空感、肌肉发力的顺序等方面。例如:团身后空翻和直体后空翻二者的动作元素构成相差较大,但众所周知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迁移关系。对于这一类型的迁移,我们可将其难度最低的技术置于教材序列的前端,逐步递增动作难度即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的序列性实验分析

对照组是按照常规进行教学,实验组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序列性教学模式中的直线式与分支式程序结合形式,进行头手翻、屈伸上、双杠挺身后滚翻动作技术的学习。

3.3.1头手翻的程序教学模式:

①头手倒立

②头手倒立成屈体头手倒立

③原地站立成高垫子屈体头手倒立

④保护帮助由高处向低处做头手翻

⑤助跑3-5步,在垫子上做头手翻

⑥由低处向高处做头手翻

⑦独立完成头手翻

3.3.2屈伸上的程序教学模式:

①站立悬垂做两步蹬地悬垂前摆

②站立悬垂做直角悬垂前摆

③同②,然后收腹举腿,成屈体悬垂

④在低杠做悬垂举腿,连续做,加强腹肌练习

⑤双手握棍上举仰卧在垫子上做收腹伸腿,直臂压棍成坐姿

⑥双手握棍仰卧于跳箱上方(高度lm左右),收腹举腿,使双脚靠近杠面,然后两腿伸向前上方,直臂持棍沿腿压棍成站立。

⑦在低杠做直臂压杠跳上成支撑练习

⑧保护帮助做屈伸上

⑨独立完成屈伸上

3.3.3双杠挺身后滚翻的程序教学模式:

①技巧挺身滚动

②肩肘倒立练习

③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

④技巧挺身后滚翻练习

⑤双杠摆动练习

⑥保护帮助做双杠挺身后滚翻练习

⑦独立完成双杠挺身后滚翻

3.3.4序列性教学实脸结果对比分析

我们在教学实验过程中的第五次课和实验结束后的第十次课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两次技术达标测验,结果(见表2、表3)显示两组学员在完成动作技术规格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在技巧头手翻两次技评达标测验中都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单杠屈伸上的技评达标测验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3.3.5程序教学模式的控制系统

我们可以把体操教学过程看成一个控制系统,这一控制系统包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运动过程。就教学过程总体而言,教师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接受信息,但在各具体环节上,教师又通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经过重新组合,将信息输出转化为适合学生的传输状态。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频繁信息互换,使得学习内容不断的强化和完善。程序教学是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动作的基本结构顺序确定的,它始终贯穿由易到难这一认识

事物的规律。其特点是对具有严格逻辑顺序的程序化教学控制进行系统的动作技术教学。在动作技术的程序化教学的调控都是利用反馈来实现的,为了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以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建立快速而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在程序教学中的反馈控制系统模型说明学生通过程序教学控制系统的调节,对所学的动作与正确动作的比较,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动作程序,不断修正错误的动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在完成头手翻动作技术时,中枢神经系统接连获得相关动作的发力时间、动作方向、用力大小及速度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通过获得的新信息来纠正错误动作,从而提高头手翻动作的质量。通过程序教学我们体会到在每一程序阶段,都能给学生输出一个适宜的信息,另外从反馈调控角度看,教生能及时在每一程序得到学生反馈信息,便于了解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控制输出的信息,使学生在不同的序列里,能获取适宜的最佳信息,最后达到最优化。

4结论

竞技体操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迁移广泛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材序列,将一些具有良好迁移关系的动作技术排列在一起,进行周期性教学的方法,纵向发展与横向拓宽相结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迁移以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程序教学在体操动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切实可操作的,它是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的动作技术教学,它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明显。程序教学的优点包括简化动作难度,提高自我评价及自我控制能力。程序教学目的明确,便于个人学习,适应个别差异。信息反馈快,学习效率高,降低错误率。便于集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体操教材编写组.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郑湘平.《体操》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3]张明立.《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孟宪林,等.体操[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青义学.模糊数学入门[m].知识出版社,1997

[6]李杰凯.“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的广义进化论新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

[7]张向群.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与运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

[8]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9]杨小凤.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