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十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十篇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11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7.036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方综合治理为辅的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防治器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某些防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见问题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的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机械,r民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防治体系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制,在病虫害泛滥的季节要及时做到提前预警,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能及时管理和正确应对,在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要做到当机立断,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和积极应对,进而导致危害的扩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和农民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农业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但是当前农业部门待遇低,工作辛苦,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人才缺乏就不能对病虫害防治做到实地考察研究,进而不能形成科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现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老化,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农业资金不足,不能及时为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培训,导致技术人员闲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对策略

2.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只是农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农民、政府、技术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协调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且科学的防治体制,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组织防治,协同治理。在农作物防治体系中,对组织建设、人员调度、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2.2注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一要让农民具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敲门砖”;二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沟通能力强,政府就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监测网络,建立检测系统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指农作物病虫害“防”和“治”。只有不断对病虫害检测网络进行完善和扩展,才能让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预警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的病虫害检测工作中,要做到全面、专业、科学化。而在整个工作中,各部门要做到协同一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语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农业相关部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增强农民和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管理体制和检测体制的建立最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玉萍,郝晓艳.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71.

[2]森文华.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3]许立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2015,(31).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作物增产,保护农作物资源的重要保证,对农业生态坏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3)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

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

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3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4

>>厦门市甜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厦门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防控对策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玉门市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思路与对策浅谈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温室草莓架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防控病虫害上的应用棚室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蔬菜标准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桃园及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色素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总结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台州西兰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山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李宗宝,陈加福,蔡金镭,等.厦门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初探[J].长江蔬菜,2016(10):84-86.

[3]厦门市植保植检站.我市六举措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eB/oL].[2016-08-01].http:///snyw/201508/t20150813_1166483.htm.

[4]吴声敢,赵学平,杨桂玲,等.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718-1720.

[5]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印发《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目录(2014)》的通知[Z].农农(农药)〔2014〕99号.

[6]吕佩珂.草莓蓝莓树莓黑莓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7]乔晓峰,乔荣.贵州省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08-109.

[8]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等.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2013(8):119-121.

[9]彭建立.同安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10]林君,杨洋.连日阴雨草莓烂地里厦门果农收不回成本很受伤[eB/oL].[2012-02-08][2016-08-01].http:///a/20120228/000042.htm.

[11]陈永凡,陶小祥.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1(4):61-62.

[12]陈安良,廉应江,叶海洋,等.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41(11):201-303.

[13]张志恒,王强,赵学平.草莓部分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简述[C]//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2005:958-960.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5

关键词:病虫害特点;防治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01.043

1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明显特点

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病虫害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而且一旦发生就会形成广泛传播的趋势。由于各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的来源都不是同一地区,且各种材料都有可能带有病虫害,因此一旦病虫害在这一地区内发生了,就很有可能随着运输和风力等传播因素,传播到其他地区和作物上,无形中使病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具有多样性的,种类很繁杂,症状也很复杂,这些都给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

2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前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五类: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指检验输出或输入的种子、苗木、薯块、果实等农产品及其他填充物料和运输工具是否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工作;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即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电、放射线和超声波等)或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又叫药剂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方法。五类病虫害防治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任何一类防治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它为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从事植物保护的农业技术人员,在多年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诊断和调查病虫危害工作中,在认真分析发生和流行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手段,不断探索适宜的防治办法,把握农作物生长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使农业生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都获得最佳值。

3在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全局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出发的,为控制病害的大发生和避免严重危害的出现,同时能够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为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合理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治理。

在进行病虫害治理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努力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好天敌,其中包括人工繁殖、引进和移植病虫害的天敌等技术措施;二是抓好栽培管理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进行及时的排灌和田间杂物的清理,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被病原生物侵染;三是还要把握好最有利的时期,并做好预测和预报工作;四是要从科学使用化学和生物药剂入手,研制低毒、高效和低残留的生物制剂,科学合理地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

4从法律角度思考我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农业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健全,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植物检疫防治工作。现行的植物检疫防治方法常常称作法规防治。我国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就明确规定了检疫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利的问题、行使检疫的措施和所负的法律责任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检疫病虫害的名录,并出台了许多同动植物检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当中最具有约束力的是《植物检疫条例》,此条例对于各种疫情的具体预防、农产品的检疫以及一些紧急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就目前来讲,虽说在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立法起步还是很晚,而且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6

关键词:桑蚕;省力化;高效;病虫害防治

桑蚕业是我国一种较有特色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桑蚕价格的上涨,桑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随着桑蚕业规模的扩大,桑蚕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变得更加艰巨,因此,桑蚕业就需要根据桑蚕业养殖的地方的地域气候条件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来保证桑蚕的安全生产。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2]施祖珍.广西桑园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11-14.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7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措施;应用效果;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S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130-03

2011年5月17日农业部办公厅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意见》确定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念,即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1]。近年来,以脱水蔬菜、制酱番茄为主的加工蔬菜和枸杞已经成为石嘴山市惠农区种植业的两大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000、4000hm2,分别占播种面积的28.8%、14.4%,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确保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和指导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及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田间发生危害规律和现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绿色防控的认识,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及推广应用情况

1.1农业防治

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改变农田环境,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对病虫的抵抗力和耐害性,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常年应用面积1.2万hm2。

1.1.1选用优良抗病、抗虫品种,发挥作物自身对有害生物的调控作用。番茄筛选出了屯河8、9、45、48号,石番15号,美国亨氏公司的1100、3742等12个适合稀植的当家品种,菠菜有新世纪,芹菜有文图拉、绿金兰,向日葵有LD5009、RH3146,油葵有美葵562等杂交种。

1.1.2调整播期,错开病虫发生期和作物易受损害期,减轻甚至避免危害。在甜椒、番茄和芹菜等移栽作物上,通过准确的气象预报,调整栽苗时间,有效地错过了晚霜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霜冻的危害;在向日葵上开展错期播种防治向日葵螟的试验,探索出了5月10日前播种,避开向日葵开花期与1代成虫产卵的高峰期实现防虫的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向日葵螟的危害。

1.1.3调整作物栽培模式,预防病害发生。创新推广了“高垄深沟短畦”的甜椒防病丰产栽培模式,有效预防了甜椒病毒病和疫病两类病害的发生;大面积推广了番茄宽幅稀植技术,以垄距150cm、垄面100cm、株距40cm、小行距40cm、大行距110cm、保苗3.45万株/hm2左右的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垄距110cm、垄面45cm,株距30cm、小行距40cm、大行距70cm、保苗6.75万株/hm2左右的模式,宽幅稀植增加了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湿度,达到了有效预防番茄早(晚)疫病等病害发生的目的。

1.1.4推广育苗移栽,健身栽培,从苗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大面积推广了甜椒、番茄、韭葱、甘蓝、芹菜等育苗移栽技术,有效延长了作物的生育期,克服了大田环境下病虫草害对作物幼苗的危害。

1.1.5运用科学的水肥管理技术,增强作物抗逆性,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低湿环境,预防病虫害发生。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现状,提出了“稳氮控磷补钾,合理施用微肥”的宏观施肥策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为作物提供健壮生长的营养套餐,提高了作物抗虫、抗病、抗逆的能力[2];推广垄灌、沟灌和滴灌技术,避免了高温天气大水漫灌,降低了病害发生、蔓延和流行的几率。

1.1.6合理轮作倒茬,减轻越冬虫源、病源的积累。粮食作物中通过压减小麦面积,倒茬种植其他作物,减少了小麦吸浆虫、小麦全蚀病虫口和病原的逐年积累;蔬菜和粮食作物间、各类蔬菜间通过合理的轮作倒茬,减轻了连作障碍带来的病虫害损失,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1.7清洁田园。结合秋耕深翻、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的杂草和作物病残体,以减少病菌侵染源,降低越冬虫源。

1.2物理防控

主要包括、光诱、性诱。在脱水蔬菜生产中,安插黄板诱杀番茄、芹菜、甘蓝等蔬菜有翅蚜、白粉虱和斑潜蝇,安插蓝板诱杀葱类蓟马;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甘蓝夜蛾、玉米螟、烟青虫、粘虫、草地螟、白星花金龟子等;性诱剂诱杀小地老虎、小菜蛾和向日葵螟。这些技术的应用,防治效果明显,平均防效在70%以上。

1.3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防治甜椒蚜虫、白粉虱和向日葵螟等。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以虫治虫;推广苏云金杆菌(Bt)防治甘蓝小菜蛾、菜青虫,利用微生制剂防治病虫害,以菌治虫。

1.4抗生素制剂应用

脱水芹菜第1茬收获后喷施农用链霉素预防细菌性病害发生已成为一项常规技术得到推广。另外,预防甘蓝、白菜细菌性病害也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1.5植物源农药应用

通过在枸杞上开展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在有机枸杞基地主要选用除虫菊素、烟碱、苦参碱、清源保等植物源农药防治枸杞蚜虫、瘿螨、锈螨和枸杞木虱等害虫,年防治面积达3000hm2。

1.6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物理和生物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在使用农药时首先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优先选择吡虫啉、啶虫脒、螨净、哒螨灵、高效氯氰菊酯等无公害药剂;其次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不随意提高农药的配比浓度,运用雾化效果好的机动喷雾器施药;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为了减少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选择相同效果的多个药剂交替施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内严禁采收。

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密结合

加工蔬菜和枸杞是惠农区种植业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针对这两大产业,采取不同技术措施,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在中粮屯河惠农制酱番茄生产中,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选用屯河8、9、45、48号,石番15号,美国亨氏公司的1100、3742等抗病品种,培育大龄苗,育苗移栽,推行宽幅稀植,多次中耕,采用滴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覆膜前运用“金都尔”(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垄面和沟内喷雾土壤封闭防草技术,将杂草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些措施的应用,增强了植株抗逆性,创造了适合番茄生长、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有效控制了田间杂草以及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虫草害的发生流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在脱水蔬菜产业发展中,除抓好以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为主的农业措施外,主推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采用、光诱和性诱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媒虫传播蔬菜病毒病的危害。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剂,如除虫菊素、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一批生物制剂得到了推广应用;三是在枸杞生产中,主推生物农药防控技术。本地枸杞主要以枸杞蚜虫、瘿螨、锈螨、木虱危害为主,其特点是1年发生多代,生活史重叠,防治难度较大,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控制手段。多年来在抓好清洁田园的基础上,狠抓化学防治。首先,结合开展农资检查,联合工商、农业执法对全区农药经营店进行检查,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上柜上架,从源头上杜绝违禁药品流入市场;其次,开展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筛造出了吡虫啉、啶虫脒、托尔螨克、霸螨灵、螨净、哒螨灵、烟碱、苦参碱、枸蚜1号、除虫菊素等一大批无公害药剂。尤其是近3年来,除虫菊素、烟碱、苦参碱、清源保等一批植物源农药,在枸杞生产中全面应用。

2.2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创建科技示范园区紧密结合

在科技示范园区创建过程中,组装、配套不同防控技术,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作用,带动辐射绿色防控技术向纵深发展。一是在中粮屯河惠农番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推以育苗移栽、宽幅稀植、多次中耕、滴灌等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控模式;二是在脱水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展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综合模式。各类蔬菜新品种应用率达90%以上,番茄、芹菜、韭葱实现了育苗移栽,番茄宽幅稀植、芹菜单棵稀植广泛应用,杀虫灯、黄蓝板和性诱剂得到大面积推广;三是在有机枸杞基地采取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模式。在有机枸杞基地建设过程中,以清洁田园为基础,应用清源保于春、秋2季进行2次田间土壤药剂处理,控制土中越冬害虫,枸杞生长季节,喷施植物源农药,有效控制了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提高了枸杞品质,达到有机出口认证标准,取得了“国家卫生注册证书出口食品生产认证”、宁夏出入境检验疫局“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高出无公害枸杞价格近4元/kg,吸引了更多茨农积极加入创建有机枸杞基地的活动中。

2.3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实施重大农业项目紧密结合

目前,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惠农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引进、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农业公司、外地老板、农村组织和农村能人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种植优势特色高效作物,截至2011年,全区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00hm2。绿色防控的优点被每个规模经营者所接受,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克服了传统的单家独户普遍分散依靠农药防治的落后局面,规模经营大面积连片种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过程中,让规模经营者和广大农户了解到测土配方施肥不但是“提高产量、节本增效”的技术,而且还是“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逆性”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4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防治主要农作物主要靶标生物紧密结合

从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入手,依据田间主要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现状,推广不同的绿色防控技术。针对温室作物上的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采用白天闭棚应用烟雾机放烟熏蒸或夜间闭棚后悬挂烟雾熏蒸器蒸发药剂的防治技术;针对小菜蛾采取性诱剂和粘虫板配合使用的防控技术,小地老虎采取杀虫灯和性诱剂相配合的技术,向日葵螟性诱剂和赤眼蜂结合使用的防控技术等。

3取得的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示范区调查显示,蔬菜田间农药施用量减少30%,可节约人工、农药等投入600元/hm2;枸杞减少用药3次,减少人工及机械投入750元/hm2,植物源农药较普通防治多投入药剂费用3000元/hm2,但有机枸杞价格较普通枸杞高4元/kg,以干果产量3t/hm2计算,收入高出1.2万元/hm2,较普通枸杞增收9750元/hm2,更为重要的是有机枸杞产品完全达到了健康食品的标准;向日葵上平均盘危害率由过去的80%降到10%,籽粒危害率控制在3%以下,使向日葵种植面积恢复到了近1000hm2。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防控效果在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20%以上,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作物受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有效控制了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打造当地绿色产业出口品牌,加快了特色作物的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惠农区绿色防控技术工作总体上处于一边探索一边示范推广应用的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综合性、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格局仍然任重道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民的认识不到位,绿色防控意识不强。一些群众对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和长远利益没有充分认识,尚未完全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长期形成的“见病虫就打药”、“重治轻防”习惯难以改变,加大了绿色防控工作的推广难度;二是目前所掌握的绿色防控技术还较单一,技术整合、集成度不够;三是受传统“单家独户”经营体制的影响,大面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还存在一定难度;四是资金支持不足,绿色防控技术所使用的杀虫灯、性诱剂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多,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很难实施[3]。

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绿色防控技术:一是要牢固树立绿色防控的思想,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理念,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良好氛围,合力推进绿色防控工作;二是推进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与推广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开发集成更多、更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4];三是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更多上规模的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防控工作;四是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制定有关补贴政策,加大对绿色防控的投入,为绿色防控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5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6):5-6.

[2]范小建.在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植保导刊,2011,26(6):6:5-13.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8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1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71-01

引言:米饭是人们饭桌上非常常见的主食,这种主食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易于消化。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水稻文化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水稻生产产量最多的国家。纵观现代,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展,水稻种植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较大面积的病虫害,这一情况会严重损害水稻的生产产量与生产质量。如何结合水稻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现阶段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进行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

(一)国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为关注,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为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生态防治手段。避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应用大量的化学药剂,积极进行生态化水稻生产建设。国外有关生态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成果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对水稻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的需求,美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投入了较大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生物防治、遗传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成绩。在保证不会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国内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我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也取得了很多可观性进步。现阶段,可以抗病毒水稻品种选择、水稻病虫害检测预控、病虫害产生实质原因研究等方面都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水稻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水稻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稻农业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势中。为了提升水稻生产产量,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种植人员任然更多的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我国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化,这也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面临的新问题分析

(一)水稻品种和多元化导致新型病虫发生

社会经济市场对水稻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性,致使我国水稻种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优质、多抗水稻品种培育较为落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对象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且在长时间化学药剂病虫害防治模式下,多种病虫害抗药性逐渐增强,以往应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水稻栽培种植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稻瘟病、白叶枯等较为严重的水稻病虫害频繁发生,对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提升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致使病虫害新情况出现

为了克服重迎茬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通常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镶嵌、轮作种植。然而,不同作物生态环境的多样化致使病虫等有害生物频繁流通,单一病虫或单一作物为单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再适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稻区病虫害发生的新规律已迫在眉睫。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新要求

以往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栽培种植人员更多是选用见效快,并且适合大规模应用的化学药剂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这种防治技术非常可以较为高效的预防和处理水稻病虫害,但是如果应用不当、频繁应用会导致水稻农药残留程度较高,对水稻种植区域流域水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生产出的水稻产品对人们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提升我国水稻生产质量,为社会民众提供质量过关的水稻产品,我国对水稻种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健全和完善,要求水稻种植人员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应用甲胺磷、久效磷等众多高毒性的农业药剂。水稻种植人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是看重水稻生产产量,要逐渐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在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得水稻生产呈现出生态化的特性。

三、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对病虫害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病虫害预报系统及防治决策信息魇渫络,合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及时传输信息,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二)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水稻种植时应优先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如可以选择华优638、星优712等抗稻瘟病的品种。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因长期种植而抗性降低的情况,应不断更换稻种。

2、种植前对种子做防害处理

为了控制水稻种子上虫口的数量,尽可能地提高抗性,水稻种植前应挑选叶毛较多、质地较硬、叶子较窄的优质水稻种子。播种前采用低浓度的强绿精等消毒液浸种,有效预防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

结语:综上所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和以往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防治期内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适当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确保稻米安全、绿色,保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晓霞.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2)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9

关键词:生物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0502

1生物技术应用于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的

优势分析与农药技术防治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应用的污染更小一些,而且不会残留毒物,可以确保森林周边居民与动物的安全。所谓生物防治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对生物间的克制关系与生物代x产物进行合理地运用,达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的。将生物技术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病虫害并不会产生抗性,而且能够规避森林环境受病虫害防治影响而被破坏[1]。基于此,生物防治技术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实现就地取材,资源丰富性明显,可以节省防治成本。

2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在生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技术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此背景下,对抗病与抗虫树种的培育研究不断深入。在基因重组技术的作用下,远缘物种间的隔阂被突破,同样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了全新探索途径,然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现阶段,害虫对新树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对于森林的危害也更严重。基于此,工作人员因难以及时采集数据信息,导致其很难实时监控新培育的树种,所以,对新树种抗虫能力的掌控并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现代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合理运用,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3.1生物农药防治方式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能够永久消除病虫害。将生物农药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因为其中不包含化学成分,也不会危害人畜与生物,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不大[2]。生物农药具体的防治方法就是保护病虫害的天敌,进而彻底消灭病虫害。

3.1.1昆虫病原细菌的应用

在昆虫繁殖方面,受微生物感染病的影响会使其每代死亡率超过80%,甚至接近100%。而细菌所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病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之下适当调节昆虫种群数量。因而,在对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将引发微生物感染病的细菌作为出发点,对其克隆或者是人工培育,进而形成微生物杀虫剂,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

3.1.2昆虫病原病毒的应用

在生物防治技术当中,昆虫病原病毒防治属于全新的发展方向,具体指的就是研究对害虫有致命作用的病毒,彻底杀死害虫,缓解害虫对森林带来的破坏。而运用昆虫病原病毒所形成的杀虫剂,其实际的杀虫效果理想,不会影响到人畜的生命与健康,且不会残留病毒,属于绿色农药。

3.1.3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与其他生物杀虫剂不同的是,昆虫生长调节剂实际运用的目的并不是将害虫杀死,而是利用药物干扰亦或是破坏昆虫发育期成长,致使其难以正常地生长,或者使其难以完全发育,最终降低害虫的生存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死亡,实现消灭种群的主要目的[3]。

3.1.4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

生物农药在生物防治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最理想,而其中主要有微生物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微生物农药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制作成杀虫剂并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能够有效地消灭病虫害。所以,深入研究昆虫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鸟类防治方式

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鸟治虫的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经济性明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受害林区所具备的特点,合理地引入以此林区害虫为食的鸟类。与此同时,确保鸟类在林区内部可以迅速繁衍与生长,以捕食的方式实现病虫害治理的目标。通过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式不仅能够合理地控制森林内部病虫害,同时也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3生物酶方式

在大部分生物体内都具备特定含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而主要的作用就是确保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而有效地抵制外来蛋白水解酶对于生物体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更加深入。所谓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昆虫肠道内部的蛋白活性作用对其消化系统造成破坏,使其体内的氨基酸严重缺乏,制约其生长与发育,致使昆虫死亡[4]。通过生物酶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杀虫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3.4天敌昆虫引进方式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将治理作为重点,而防患为辅。一旦森林病虫害爆发,需要尽可能抑制其蔓延,杀灭害虫。若森林病虫害尚未爆发,需要针对林区内部有可能存在的虫害,亦或是以往爆发的病虫害历史信息予以深入研究与分析,合理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方案。其中,积极引进病虫害天敌昆虫是比较理想的防护方式[5]。而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林区内部的昆虫种类作为重要基础,合理地引入以其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昆虫。与此同时,应当改造林区内部的单纯林,形成杂交林,更好地为昆虫营造生存与繁衍的环境。特别是在害虫繁殖期间,需要及时引进寄生性昆虫,达到降低害虫成活率的目的。基于此,可以引进外地天敌昆虫,使得本地区天敌昆虫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尽可能地抑制害虫数量,有效地实现森林防护的目标。

4结语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将预防作为重要基础,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基于此,还应当注重保护人类生活环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全面衡量生物种群动态和环境内在联系,尽可能地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广林,马剑,孔东亮,等.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运用[J].科学与财富,2015(6):572.

[2]王忠禹.试论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6(6):277.

[3]陈永利.生物技术在林业育种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4):164.

[4]庞翠花.试论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6(18):181-182.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篇10

一、冬季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趋势

根据近期病虫发生实况、下半年作物品种布局、农事情况、气候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区冬季作物主要病虫害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马铃薯病虫、农区鼠害在局部地区呈上升态势。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认真分析冬季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特点和趋势,明确防治的重点对象、重点地区、重点季节和重点环节,推广农业、生态、生物和物理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植保“三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应急防治技术,开展电视预报,加强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机防队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全面、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二)总体目标

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重点抓好以蔬菜软腐病、斜纹夜蛾、小菜蛾、柑桔木虱、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甘蔗螟虫、害鼠等为主的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

(三)防治策略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推广应用“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坚持“治前控后”、“治上压下”,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实行达标防治。农区鼠害采取“毒饵诱杀为主,饱和投饵达标;分类指导实施,重点抓好示范”的防治策略。突出做好果园清洁田园,降低来年病虫发生基数。

(四)主要任务

1、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做好分类指导

各地要按照测报技术规范,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病虫情报、提出防治对策,做到病虫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理。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病虫情报,特别是有条件的地区,要开展广播、电视预报工作,提高病虫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普及率和可视化程度。

2、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各地要因地制宜,切实组织实施好重大病虫关键防治战役,把主要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一是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软腐病、霜霉病等冬菜病虫防治战役;二是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等防治战役;三是瓜果蝇、害螨、介壳虫、柑桔木虱、潜叶蛾、炭疽病等果树病虫防治和果园清园战役;四是冬春农区统一灭鼠。同时及时进行防治效果检查,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3、科学安全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目前,一些农作物病虫已对常用药剂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为此,要把害虫监测防治与抗药性监测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害虫对不同药剂的抗性程度,及时调整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搞好分类指导,引导农民选择优质对口药剂并交替使用,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尽量不使用对生态破坏作用大的农药。同时抓紧做好防治主导药剂的试验筛选工作,切实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责任和督导制度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属地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促、指导,层层建立联系和督导制度。各级农业水果部门要深入乡村果园指导工作开展。我厅成立工作督导组,不定期分片赴各市、县(市、区)检查督导防治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工作组,层层督导,分片包干,一级抓一级。

督导工作采取日常联系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将所联系督导的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各地要对此次冬季病虫防控行动所采取的措施、取得成效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1月底以前将总结材料报自治区植保总站(电子邮箱:gxfz@)。

(二)建立值班和技术咨询制度

各地要实行值班制度,在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按要求上报病虫防治动态,特殊情况随时上报。要及时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解答农民防治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自治区植保总站值班电话为:0771-2657928、5857331(测报)、2655323、5868258(防治),0771-5862532、5863609(植检)。

(三)加强技术示范指导

各地要切实做好技术示范带动工作,要在农作物病虫害重发区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展示区,示范展示关键防治技术、绿色植保技术,引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四)开展专业化防治

各地根据病虫发生形势与防治进展,通过药剂补助、植保机械补助、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发展以农村植保专业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田大户等为依托的多种形式专业化防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反应迅速、设备先进、防治适时、药剂对路、节省成本、保护环境的优势,大力推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的时效性和技术的到位率。

(五)强化宣传发动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田间培训、发放明白纸、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推广科学防治和用药技术,提高群防群控和科学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