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洋文化的特征十篇海洋文化的特征十篇

海洋文化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12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1

论文摘要:作为一场空前的文化盛宴,世博会中文化的展现与演绎、交流与融合是其精华所在。海洋文化是在世博会背后支撑着的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是世博会文化框架的隐性支撑。世博会的许多文化现象都能用海洋文化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和解读。我们必须去关注这一问题,并发现和利用好海洋文化特征、海洋文化发展规律对世博会文化走向的显性与隐性影响,将上海世博会完美地展现给全世界。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o月31日举办,这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盛宴,正如胡劲军先生所说,“世博会传播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世博会的形式是展会,表现手段是科技,其背后支撑的则是文化”。因此研究世博会背后的文化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的象征,具有复杂的成分和脉络,而世博会又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异质文化互补共生的平台,因此回答“世博会背后支撑着怎样的文化”、“怎样的文化才能支撑起世博会”这样的问题其现实意义重大。

一、海洋文化及其特征

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让人不由地与海洋以及海洋文化联系起来。海洋文化,顾名思义,是与海洋有关的文化。海洋文化发源于濒海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海交往、受海影响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符号。因此,所谓海洋文化,就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海洋文化的特征十分复杂,目前为止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于海洋文化的特征众说纷纭。但一般化的海洋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共同点:从海洋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体现来看,海洋文化主要体现了“重商性”、“开放性”、“外向性”;从对异域文化的吸纳的视角加以把握,体现在“多元性”、“兼容性”;从人类海洋文明史的视角出发,则主要是“开放性”、“多元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多元异质性”、“开放包容性”、“开拓进取性”。

二、世博会中渗透着的海洋文化特征

从本质上看,世博会是一次对世界各国不同类型文化的集中展示,并着重向全世界展示东道国以及主办城市的文化。世博会倡导在展示、表现异质文化的基础上追求其和谐共生。即是追求和谐共生,则必须具备共生的价值基础,找到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准点与落脚点,否则这一共生也会趋于空谈而流子形式。由于海洋是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海洋文化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共生基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濒海,都有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而内陆国家人民对于海洋文化也十分渴望、向往并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说海洋文化可以成为—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世博会背后的文化支撑中必定渗透着海洋文化特征。

1.海洋文化“多元异质性”与世博会中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显然,世博会是一个文化大集锦,是世界不同文化精华的集中荟萃。在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这深刻地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异质性,就海洋文化的运作机制而言,它的对外辐射性与交流性显著,亦即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这种异质性,也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内在出发点。

跨文化交流是跨文化传播的前提,也是异型文化相互交融的纽带。而跨文化传播则是世博会的核心效应之一。

世博会通过以各式各样的展馆为载体进行的文化展示,以及举办文娱表演、民俗歌舞演出、观众互动体验等活动潜移默化地达到异质文化的传播效果。世博会在跨文化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会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极大的贡献。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在同一个地点直接亲身体验全世界几乎所有类型文化的机会,在这样的体验中最直接地反馈出世界人民对于各种异质文化的评价与追求。对于上海来说,如果能够把握这样的契机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通过世博会的窗口推向世界、闻名世界,那么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将迅速被提升到更高的档次。而这种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深深地打上了海洋文化的烙印。

2.海洋文化“开放包容性”与世博会中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海洋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世博会所引领的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上。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城市“和谐”的重要基础。所谓“海纳百川”,多元文化的融合趋势也很好地诠释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同海浪的碰击是必然的一样,多元文化在一定条件下的撞击与融合也是必然的,文化同样有着大海一般的胸襟。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发展的倾向,在多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副主题之一,体现了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熔炉。即是“炉”,必然能够接纳各种来源的文化;即能“熔”,也必然可以为这些天南地北的文化提供一个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平台。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城市文化的多元接受和多元交融,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织点,是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文化的共同交汇,能够很好地创新文化形式、开拓文化内容、丰富文化手段、更新文化观念、提高文化品位、扩大文化影响。

世博会给一座城市文化带来的的多元化发展,会给城市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思想的碰撞。矛盾是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只有多元化了的文化以及其相互的碰撞才可能创造出异质的矛盾。上海世博会将会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70007i人次的观众,为五大洲的人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化、体验文化、吸纳文化的平台。各种肤色、各种时代、各种地域的文化都将在这个舞台上共同舞蹈。在城市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追求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是世博会的又一显著的文化效益。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共生性特征也在上海世博会所引领的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海洋文化“开拓进取性”与世博会的城市文化创新意识

世博会体现的文化精神内涵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锐意开拓、不断进取的城市文化品格。而作为海洋文化的鲜明特征,开拓进取的精神烙印早已刻在上海文化的脉络之中。哥伦布航海远征发现了新大陆,城市居民也在这样的精神激励中不断延伸着自身发展空间。世博会体现的城市文化创新意识,在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世博会各国的场馆设计无不透露着创新意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英国馆建筑外墙表面分布着6万只有机玻璃材质的“触须”,以表达“让自然走进城市”的主题;韩国馆的外观将是以韩文字母的艺术化表现整体性概念的方式来体现韩国特色的建筑对本国文化的创意性表达已经成了所以参展国场馆设计的根本理念之一,深刻体现了全球范围内文化的时代特征。另外,在世博会即将上演的各种文艺演出也无不体现着创新意识。全人类文化发展的创新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同海洋文化的开拓进取性一脉相承。是这种进取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将人类向新的领域不断引进。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现——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发展得如火如荼,证明了上海城市精神的创新品性,也将在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创新”也成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旋律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劲军.人类的沟通盛会文化的传播平台iJ].新闻记者2007,(11).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2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海洋产业陆域产业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海洋经济产值在全国和各沿海省市GDp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渐显现。2006年,我国以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计的海洋生产总值达209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1%,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仅为93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48%;2006年,涉海就业人员为2960.3万人,一年新创造工作岗位180万个,海洋产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从众多的海洋产业中选择重点发展,从而构建科学的海洋产业链,正成为各沿海省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以灰色关联度方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海陆产业的关联关系做以下研究。

一、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机理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以此思想来计算灰色关联度。曲线形状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从而据此判断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1.灰色关联度

(1)确定系统特征序列

对一个抽象的系统或现象进行分析,首先要选准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即系统特征序列,以及影响该系统或现象的m个相关因素序列,用它们来反映我们所要分析的问题。分别计为:。

(2)变量因子的初始化

原始数据的量纲往往不同,为了能进行比较分析,需要统一量纲。对于系统特征序列合相关因素序列,记初始化后的数据分别为:

其中对于,

(3)计算关联系数

的关联系数为

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大,通常有。

(4)计算灰色关联度

则即为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关联度。

2.综合灰色关联度

(1)灰色绝对关联度

灰色绝对关联度以及之后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都是仅指对所考察的两个序列,两个序列的地位具有对等性。灰色绝对关联度以计算序列相对于初始值的变化的绝对量为出发点。

(1)计算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原始序列始点零化像:

其中对于,

(2)计算统计量

(3)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

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简称绝对关联度)即为:

2.灰色相对关联度

灰色相对关联度是序列与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之联系得数量标准,与的变化速率越接近,灰色相对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1)求初值像,具体步骤同1.2

(2)以下步骤与2.1至2.3同

记与的灰色相对关联度为,简称相对关联度。

3.灰色综合关联度

如与分别为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对于,称为与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简称综合关联度。是绝对关联度的权重,在本文中取值为0.5。

二、山东省海陆产业间灰色关联度的侧度

在上述灰色关联度中所提的计算序列与的灰色关联度过程中,考虑到了其它非i的相关因素对与的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较为全面地利用了系统信息。在进行海洋一、二、三产业与陆域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时选用灰色关联度为计算方法。

以山东省海洋一、二、三产业2000年至2005年的产值所成的时间序列为系统特征序列,分别以同期山东省陆域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所成的时间序列为相关因素序列X1t、X2t、X3t。按本文灰色关联度所介绍的方法计算灰色关联度,得结果有表1

注: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1至2006),以及《山东统计年鉴》(2001至2006)

采取同样方法,笔者分别以山东省的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的产值所成时间序列为系统特征序列,以陆域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为相关因素序列,时间区间同样为2000至2005年,计算可得相应得灰色关联度,如表2。

注:数据来源同表1。其中海洋旅游业总产值04年前后发生变化,在此本研究将旅游业总产值统计口径统一到04年之前的方法上,即取青岛、烟台、日照、东营、威海、潍坊这6个沿海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之和

由表1可知: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638;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830;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737。可见与海洋第一产业关联的紧密度排序依次是:陆域第二产业、陆域第三产业、陆域第一产业。按照分类标准,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海洋渔业为陆域第二产业(如食品加工业、制药业等)提供必要的原料,陆域第二产业也在为海洋渔业提供相关的机械设备作为支持。同时,海洋渔业也与陆域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餐饮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渔业产品直接为陆上餐饮业提供原料供应;陆域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海洋渔业产品的流通,同时旅游业也因海洋渔业的发展多了选择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测算结果表明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最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海洋渔业主要受制于海洋自然环境,而与陆域第一产业特别是淡水渔业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是由于二者尚处于较为独立的发展状况而造成的。

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0、0.676、0.636。可见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域第一产业与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相距最远。海洋第二产业可以看作是陆域第二产业的延伸,因此它们之间有着的紧密关系就不足为奇。结合表2以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船舶制造业为例,它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产业中的设备制造业、冶金业等紧密相关,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达到0.743。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盐业则与陆域第一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原料等),灰色关联度高达0.902。

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01、0.653、0.639。海洋第三产业的两大支柱为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它们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三产业休戚相关。海洋交通运输的对象主要是陆域第二产业中所生产的货物以及所需的原材料,陆域第二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海洋交通运输的货源供给情况,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642,大于与陆域第一、三产业的关联度0.563和0.616。滨海旅游业则更与陆域第三产业中的内陆旅游业和陆域交通运输业密不可分:每年有大量的游客经由飞机、汽车、火车涌往海滨旅游胜地,并带动陆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各大旅行社也往往会推出兼有沿海与内陆游览内容线路(如青岛-泰山-曲阜),使海陆旅游连成一体。因此,滨海旅游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688,超过海、陆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度0.639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05):45-49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3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海洋而衍生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以及思想、精神和文学艺术领域等方面特有的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海洋文明国家一般靠近海洋,土地贫瘠,手工业比较发达,善于航海和从事海外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

当然,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一种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虽然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的第一个特点是开放性。海洋文明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文明。海洋文明的开放是多方位的。从经济上讲,它是一种对外贸易依赖型的文明。发展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殖民地,成为这种文明的最重要的经济要求。从人口流动上讲,它在不断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又不断向外殖民。人口的流动改良了人种的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

海洋文明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文化多元性。容忍异质文化、容忍多种文化共存和竞争,成了这种文明开放性的补充。多种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种文化都随时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要在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的同时,不断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发展求生存。

海洋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原创性和进取精神。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缚。在希腊人的眼中,没有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神也是如此。

海洋文明的源头

海洋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是地中海孕育的海洋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中海是处于欧、亚、非大陆之间的陆间海,被称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簇拥地中海的陆地,森林茂密,丘陵遍布,土地贫薄,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大部分地区依山傍海,陆海交错,拥有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由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汹涌的狂涛无法使它掀起大的波澜,因此它不仅潮差不大,而且比较平静温和。地中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岸线曲折,半岛众多,天然良港无数。以东地中海之一的爱琴海为例,它由北方的色雷斯、东方的小亚细亚、西方的伯罗奔尼撒、南方横条状的克里特岛合围而成。其间陆海交织,海上岛屿星罗棋布,海水较浅且相对平静,海内任何部位距离陆地不过50海里,一旦风起云涌,船只可以随时返回港湾。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地中海人的航海业和海上贸易十分发达,而且形成了一种向外展拓的文化类型。于是,地中海成了人类海洋文明的摇篮之一。

以擅长航海和海上贸易活动为特征的地中海文明的发展,使地中海沿岸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又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从而使这一区域的人类发展历史快于其他区域。但同时,为了争夺市场、保护海上贸易通道,也使地中海周边国家过早地卷入了争霸地中海的纷争。

腓尼基海洋文明

说海洋文明不能不说腓尼基。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13~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人以商业、航海、殖民三大特点著称于世。

腓尼基地区多山,山地盛产造船用的珍贵木材。所以,腓尼基的造船业很早就发展起来了。由于它是西亚和地中海的海陆交通枢纽,因而商业相当发达。腓尼基人从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等地运来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转运到地中海各地贩卖。与海上商业相适应,腓尼基的航海业同样发达,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航海民族。

在政治制度方面,腓尼基建立了一些城邦,都位于海路和陆路贸易路线的交会点。如西顿、推罗、迦太基。城邦政治以民主政治为主流。由于城邦居民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和海外贸易,商业活动须以平等交换为原则,而贸易也需要自由的环境,容易形成平等自由的观念,易于民主政治。

公元前12世纪初,腓尼基达到极盛时期。从公元前10世纪起,腓尼基各邦开始利用航海优势,向海外进行殖民活动,殖民地遍布地中海沿岸各地。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远征非洲。其在非洲北岸突尼斯建立的迦太基,后来发展成地中海东部的强国。正是因为航海业的发展,腓尼基人的对外贸易越做越大。他们所贩卖的商品荟萃了各个地方的特产:有来自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有来自黑海的铅、黄金和铁,有塞浦路斯的铜、柏树和玉米,有非洲的盐、象牙和奴隶,有西西里岛的酒和油……腓尼基人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杰出贡献,就是发明了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文字系统。后来,希腊人在这套拼音字母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元音字母,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师承希腊字母,创造了拉丁字母。这就是现今欧洲各种文字字母的渊源。

古希腊海洋文明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

古希腊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神话传说及航海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政治方面。古希腊国家内分为许多小城邦,各个城邦之间在文化上相互认同,有统一的风俗语言,但在政治上是自治的;城邦里的公民在政治上有权利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司法事务。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经济方面。通过航海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泛古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古希腊与古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古印度的商业贸易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加之货币的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体系。在古希腊化时代的经济繁荣中,古希腊的确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古希腊也是当时海洋扩张、征服的头号海洋大国。

文化方面。古希腊的征服文化,促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大规模地冲撞和交融,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古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发生了飞跃发展,伟大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此外,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相互影响,古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传到了古代中国。

思想方面。古希腊人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那种强调人生而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它的诞生,让人类看到了伟大哲学思想的光芒。

宗教神话方面。古希腊人主张“人神同形”的宗教观念,消除了古希腊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这样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和科学的产生。古希腊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也为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

古罗马海洋文明

希腊文明衰落以后,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在地中海的统治。罗马原本是第伯河畔的农业小邦。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罗马人成了意大利的主人,不久又继续向海外扩张,征服西西里、撒丁、科西嘉诸岛及地中海沿岸诸国。到公元前1世纪,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在殖民地设立行省,委派总督统治。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地中海遂成为罗马的“内海”,海上交通空前发达,海上贸易日趋兴盛。地中海周边各被征服地区人民所缴纳的贡赋(粮食、牲畜、木材、黄金、宝石、奴隶等)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路运抵意大利和帝国的首都罗马,或按照罗马统治者的旨意调运到帝国各地。由罗马附近的奥斯提亚港向外辐射的7条海上通道,将罗马与地中海各地联系起来。罗马的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罗马人还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罗马人牢牢控制了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直到罗马帝国的衰亡。

可以说,古罗马在早期继承了希腊的海洋文明,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与希腊相类似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它在精神领域基本全面接受了希腊的文化遗产,因此使得古代海洋文明在希腊文明消亡后还能延续几百年。但总的说来,古罗马并没有得希腊文化的精髓,继承的多,原创的少。它的奴隶制度也使它不可能进一步发展最初形态的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的复兴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海洋文明的精髓――开放性、多元文化共存及开拓进取精神,在欧洲几乎不复存在。直到文艺复兴,海洋文明的精神才由意大利开始在欧洲重现。以海上外贸的再次活跃为契机,欧洲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再次呈现开放和多元并存的态势。开拓进取精神在一个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的复兴,最终导致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从这一点上说,文艺复兴也是海洋文明的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第二次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这一次海洋文明的复兴以及地理中心的相对快速转移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有知识的因素、地理上的原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

在知识因素方面,第二次海洋文明的复兴是以重新发现古希腊的文明开始的。人们学习古希腊的精神,拓宽了眼界,使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天文学的进步和地理观念的更新,为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航海准备了条件。

从地理上的原因来看,随着中世纪末欧亚间物质文化交流的增加,地处欧亚交流要冲的意大利自然成了主要的受益者。所以,海洋文明的复兴也就首先在意大利开始。然而,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路经中亚和地中海、黑海的欧亚间交流通道受阻,意大利在地理上的优势随之丧失,海洋文明的中心开始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西班牙和葡萄牙是首批受益者,它们有在地中海海上航运的经验和技术,又可以吸收意大利过剩的航海人才来充实自己,很快就成了新的海洋文明的主宰。

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方面,荷兰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迅速成为一个海上强国。英国后来居上,更是得益于它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而固守封建专制制度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则很快衰落了。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比之封建社会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创性。所以,面对新的海洋文明,一种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创性的程度,成了它能否成为这一文明的主宰的决定性因素。

反观海洋文明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盛极一时,却有始无终,仅就开放性和追求人性的自由,使它无法维持其盛极时庞大的版图。英国的地理条件,使其在承接海洋文明的时候毫无阻障,它一度领世界风气之先,这也是有历史的必然。而美国更是由一些来自欧洲的叛逆者和思想活跃之士,集海洋文明之精华与富饶广袤的新大陆于一身,以极强的主观愿望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海洋文明最为重大的意义莫过于,它打破了人类各民族在地球各区域原本相对独立的文明发展模式。在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各民族之间彼此吸收对方的文明成果,从而使各自的文明形式发生了系统性的质变。在海洋文明的初始阶段,西方人就已经把世界其他民族文明的精髓吸收殆尽。他们很快掌握了先进的天文学、地理学等科学知识,拥有了先进的造船技术与航海经验。尤为关键的是,西方装备着先进火器的军队,在和其他民族以冷兵器为主的军队进行作战时,占有了战场的绝对优势。海外扩张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让西方人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最终引发政治制度的革命。

被淹没的中国海洋文明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王朝版图,也有过开拓海洋的辉煌业绩。唐宋时,我国的航海走出国门,开辟了众多的国际航线。唐朝组建庞大的水师,多次越海东征高丽。宋王朝则组建众多的禁军水军、厢兵水军和巡海水军抗击金军南渡。唐宋时期,因倡行海运、开放门户,成为我国古代海运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唐宋之后的元朝,与世界交往达到历史高潮。15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海洋文明达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一支由数万人和百余艘船组成的庞大的宝船队,先后7次历时28载远涉重洋,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马达加斯加等37个国家和地区。此壮举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海洋、征服海洋的顽强精神,而且显示了中华民族高超的航海技术和杰出的航海能力。

遗憾的是,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早期认识和探索并没有把整个国家和民族带入真正的海洋文明。其原因,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并且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尽管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但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却诞生于黄河流域,然后在长江流域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海洋文化没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与世界其他高度发达的文明之间明显地相互隔绝。中国的航海者们只是把自己高度发达的文明单向地传输给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秦汉以后,中国人便以地大物博炫耀于四夷。在文化上唯我自大,对外来文化一般持“俯就我范”的态度。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4

关键词:海洋经济;现状特征;区域差异;美国

中图分类号:F5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美国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经济大国之一[1]。1974年,在为美国商务部确定海洋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中,负责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管理的经济分析局,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海洋资源”和“某些源于海洋的特性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活动”。利用1972年的经济和人口普查数据对海洋总产值进行了估算,发表了《涉海活动的总产值》的研究报告。其建立了海洋和经济的关系,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美国启动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noep(nationaloceaneconomicsprogram)。根据该计划,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或五大湖)及其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和(或)服务[2-3]。

网络文献搜索显示,对美国的海洋经济进行研究的代表主要有:Kildow和ColganS[4]评估了加利福尼亚州海洋经济的6个海洋产业在1990年~2000年间的经济影响;markS.Henry[5]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南卡罗莱纳州8个沿海县的经济活动增长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经济和人口的趋海性进行了研究;noep研究了佛罗里达的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经济构成[6];由于缺少对美国全国海洋经济的学术研究内容,从而使本文在研究美国海洋经济时缺少佐证材料。为此,本文把滞后发表的有关内容作为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概况,其中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2009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09》[7],报道了2004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以及有关海洋产业的情况,2014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14》[8]中,报道了2010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及有关海洋产业情况;2015年,由BoozallenHamilton完成noaa有关美国海洋与五大湖经济的报告[9],主要是涉及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的总体状况。这些美国海洋经济的报告,提出的时间比报告期均滞后3-5年,通过它们可以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一般概况。

国内学者对美国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在上述美国海洋经济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如宋炳林研究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经验[10];董伟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与方法[11];韩立民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12];赵锐在美国海洋经济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过程[13]。

本文通过美国2014年由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中的有关海洋GDp(2005-2012)与海洋产业增加值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时应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的现状特征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特征。并根据经济区划的原理,将美国8个海洋地区,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区并对美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取自2014年由美国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noep)数据库中的enow(economicsnationaloceanwatch)数据(2005~20l2)[14],该数据库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启动的全国海洋经济计划(noep)提供,从2000年起,noaa的沿海服务中心又依托“数字海岸”项目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监测”系统(enow),逐步建立起了官方的全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近年来,美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该数据库主要包括6个依托于海洋和五大湖的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矿业、船舶和舟艇建造及修理业、海洋旅游和休闲业。

1.2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研究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常用于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15]、变差系数[16]、锡尔系数[17]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2)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用于刻画空间差异状况,并可进行空间差异的对比,是研究离散区域分布的方法之一。根据各地海洋产业的分布绘制反映各海洋产业偏离对角线远近的洛伦兹曲线图,并计算其集中化指数:

式中,i为集中化指数,a为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为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为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集中化指数取值范围为0-1(集中化指数i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i1,产业集聚,i0,产业分布趋于均匀)。

(3)a尔(theil)系数。锡尔系数的意义在于把整体差异划分为组内和组间差异的特性,以此来比较不同分类地区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和影响。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区域(部门)个数,yi为i地区(部门)经济总值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pi为i地区(部门)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海洋经济的地区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海洋经济地区差异趋向于均衡。

2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2.1海洋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在近40年中持续增长。1972年为306亿美元,1987年即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90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3068.98亿美元。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85%,历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8%~2.0%之间变动(表1)。

2.2海洋产业构成

(1)海洋产业部门构成

海洋产业部门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6个海洋产业部门中,2012年排在前三位的产业依次是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主要为油气业)。2004年旅游业比重从50%下降为2012年的30%,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矿产(主要是油气业)在2012年占40.1%,比2004年的14.2%,增长了约26个百分点(表2)。

(2)海洋三次产业部门构成

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2.1∶47.2∶50.7。到2014年,第三产业大幅增加,比重达到70.3%,短短两年间就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出现明显下降,美国海洋产业出现第三产业化趋势(表3)。

2.3海洋经济差异特征

根据公式(1)、(2)、(3)计算美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差异可得表4。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变差系数年际之间的变化,由2005年的0.8431,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0.8164,到2012年又上升到0.9109,其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2]。从美国海洋产业分布的集聚状况来看,海洋产业集中化指数多数在0.40~0.60,但海洋矿业集中化指数达0.9以上,高度集聚;海洋旅游集中化指数仅0.3左右。从绘制的海洋产业洛伦兹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各海洋产业集聚的程度(图1)。从锡尔系数来看,美国洋经济的地区总差异在0.4~0.5之间,沿海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美国区域海洋经济特征

3.1经济区划分的依据

美国现代地理学家爱得华・塔弗(edwardJ.taaffe)所强调的空间组织(spatialorganization),已经为观察社会不同层次的地理区划分问题提供了有用观点。地理区划(或类型区划)是以内在的一致性作为划分基础[18]。地理区划是地理学对区域分异规律理论认识的反映,在考虑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要考虑地理区划中“类型区划与区域区划的区别”。地理区划分为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的结果都体现为地理空间单元系统,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单元理论则可以将类型单元和区划单元联系起来。关于区域区划每一单位在地域上是相邻的,具有空间不可重复性。类型区划的每一单位允许相互隔离,空间上可以重复。海洋区域同陆域同样为空间单元,同样可划分出区域海洋经济类型。为此在划分美国海洋经济类型区时,需要考虑上述思想[19]。

3.2海洋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杜德斌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著作中,将美国全国划分为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区[20]。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理论,把美国沿海8个海洋经济地区归并到三大经济区中,形成美国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图2)。在西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西部沿海地区、东北太平洋、太平洋3个地区;东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五大湖、东北太平洋、大西洋中部3个地区;南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大西洋东南地区、墨西哥湾2个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有行政区海洋经济区的性质。

3.3美国各海洋经济区之间差异分析

美国三大海洋经济区区际之间海洋经济产值和海洋产业存在一定差异,南部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达15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值49.2%。而西部和东部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各占25%左右。南部海洋经济区的产值为北部和西部2个经济区之和(表5)。

在美国海洋经济区中,有7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共计超过23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75.0%。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中的德克萨斯、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3州,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8%,西部海洋经济区内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阿拉斯加州3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22.2%,东部海洋经济区内纽约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7.0%。

4Y论与讨论

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尽管按海洋GDp计算,美国从2011年起已成为低于中国的海洋经济体,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美GDp不到2%,但其海洋GDp仍居世界前位。尤其美国西部广阔太平洋的专属经济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近40年中,美国海洋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达到306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85%。其中,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三大产业部门占主要部分。2014年,美国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化,服务业占比达到70.3%。

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将美国沿海经济区划分为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占全国海洋GDp比重最大,达49.2%。东部经济区对经济区内部差距的贡献率则次于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包括五大湖地区、东北地区和大西洋中部地区。

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海洋经济体,但海洋产业的实力与美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提示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光,刘|,王圣云,等.中国和美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对比一一基于海洋GDp中国超过美国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6,36(11):1615-1621.

[2]nathanassociates.Grossproductoriginatingfrom0cean-Relatedtivities.Bureauofeconomicanalysis[R].washingtonDC,1974.

[3]CharlesS.Colgan.measurementoftheoceanandCoastaleconomy:theoryandmethods[R].U.S.:nationaloceaneconomicsprogram,2003.http://.

[4]KildowJt,ColganCS.theCaliforniaoceaneconomy1990-2000[R].agencyfornaturalResources,Sacramento,Ca.,2004.

[5]HenrymarkS,BarkleyDavidL.theContributionoftheCoastaltotheSouthCarolinaeconomy:agriculture[R].ClemsonUniversity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Laboratory,Clemson,SC.2002.

[6]noep.Florida’soceansandcoasts:aneconomicandclusteranalysis[eB/oL].Floridaoceansalliance.http//ocean,2013.

[7]JudithtKildow,CharlesSColgan,JasonScorse.StateoftheU.S.oceanandCoastaleconomies2009[R].U.S.nationaloceaneconomicsprogram,2010.

[8]JudithtKildow,CharlesSColgan,JasonScorse.StateoftheU.S.oceanandCoastaleconomies2014[R].U.S.nationaloceaneconomicsprogram,2014.

[9]BoozallenHamilton.noaaReportontheoceanandCreatLakeseconomyoftheUnitedStates[R].enowFinaleconomicReport.2012.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0]宋炳林.美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港口经济,2012(1):50-52.

[11]董伟.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J].海洋信息,2005(4):11-13.

[12]韩立民,李大海.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一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海洋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3(51):59-64

[13]趟锐.美国海洋经济研究[J].海洋经济,2014(2):53-62

[14]noaa.enow_Sectors_multi_Region_States_2005_2012_.csv/XLS[eB/oL].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5]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变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3):409-413.

[16]陈红霞,李国平.中国生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经济影[J].经济地理,2016,36(8):113-119.

[17]张红霞,王学真.山东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地带与产业来源分解[J].地理科学,2014,34(8):955-962.

[18]SusanHanson.tenGeographicideasthatChangedtheworld[m].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1997.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5

关键词:t-moRB地幔源岩熔融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99-01

一、t-moRB玄武岩的概念及岩石学特征

地质大词典中这样解释,海洋拉斑玄武岩因洋中脊一般都由海洋拉斑玄武岩构成,故又称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指产生在海岭、海山等处的富含铝、钠,而贫钛、钾的拉斑玄武岩,且化学成份比较均匀。

t-moRB称为过渡型洋脊玄武岩,产生于深海洋脊。是正常洋脊玄武岩(n-moRB)和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的过渡形态。是低钾拉斑玄武岩的变种,含钛量也较低,在大洋中脊喷出,为碱-偏碱系玄武岩,由镁橄榄石、富钙单斜辉石、斜长石、钛磁铁矿和数量不等的浅棕色玻璃组成。岩石中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罕见。在大陆上均与蛇绿岩有关,多产于蛇绿混杂带中的变基性岩,如红柳沟的细碧化玄武岩。

岩石学特征:典型的t-moRB为拉斑玄武岩,因喷发于海底,多具枕状构造。熔岩中夹有火山角砾,玄武岩层间或玄武岩枕体间有火山灰或石灰质充填其中。矿物组合为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沸石。在这一单元中可以出现由玄武岩分异形成的中、酸性火山岩,它们遭受蚀变后变为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图1显示了t-moRB为n-moRB和e-moRB的过渡形态。

二、t-moRB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常量元素特征:洋脊拉斑玄武岩主要有以下特征:低钾(K2o

2、微量元素特征:以相对高的al2o3和Cr含量,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Cs、Sr、Ba、Zr、U、th和轻稀土亏损或平坦型稀土模式区别于大陆和岛弧拉斑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基本未发生分馏,与洋脊玄武岩形式吻合。微量元素丰度出现独特的th峰。

3、稀土元素特征:Bryanetal(1976)依据Ree特征将洋脊玄武岩分为两种,即n-moRB和e-moRB。n-moRB以LRee亏损为特征,(La/Sm)n1.0;t-moRB的稀土元素丰度和LRee(轻稀土)亏损程度介于n-moRB和e-moRB之间。

判定是否t-moRB,配分模式图上一般为平坦型,说明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低。n-moRB的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显示LRee略富集,而在e-moRB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图上显示LRee略亏损,可判定为介于两者之间为t型moRB。按Ree配分型式,至少可鉴别出三种moRB,一为e-moRB,LRee强富集型,La/Yb为4.7-7.9,其HRee与亏损型moRB相当,其二为t-moRB,LRee弱富集型,La/Yb为2.0-2.8,其HRee亦分别与LRee亏损型和富集型moRB的HRee丰度相当,但LRee和mRee则介于两者之间,显示过渡性特征。其三为n-moRB,LRee弱亏损型,其La/Yb

三、地质意义

洋脊中心热幔柱岩浆作用可产生时空上密切共生的t-moRB,常常是n-moRB、t-moRB或e-moRB与oiB同时产生、并列共存,洋脊地幔热柱作用可以使得洋脊产生n-moRB与t-moRB的共生共存。而板内地幔热柱则不然,在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新造山带中的蛇绿混杂岩内oiB与各种moRB密切共生。多数为拉张环境,深海洋脊地区,常于深层地幔热柱源区联系。多形成于低压高温,高温部分熔融条件。

参考文献:

[1]候增谦,莫宣学等.“三江”古特提斯地幔热柱―洋中脊玄武岩证据[J]地球学报,1996.17(4);362-374

[2]卢记仁.峨眉地幔热柱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6

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为例,对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课堂学案】

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分析

【考向预测】

水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地表形态、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影响巨大,因而成为高考的常考内容。考查的形式一般以图像资料为载体,考查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湖泊(含人工湖泊)的水面变化及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课堂探究】

探究一: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是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汛期、结冰期、落差与水能、流速等方面。

知能联动:河流水系特征:水系是流域内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探究二: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在世界洋流中,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冬季海水向西流动。而其它洋流在一年中的流向基本保持不变。正因这一特殊性,往往成为考试中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1.观察上图,分析探讨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特征,并完成下表

2.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使得马六甲海峡海水流向在一年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原因?

探究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背景:几位秘鲁青年人决定一起参加“从秘鲁经太平洋去冰岛,体验异域风情”的环球之旅活动,他们从秘鲁出发,乘船经太平洋至冰岛环球旅行,途径以下地区:

情景一:停靠的第一站――赤道横穿的科隆群岛。船员们到岛上休息,增补生活必需品,发现岛上有企鹅的踪迹。为什么生存在南极的企鹅会出现在赤道横穿的岛上?(从生存环境角度考虑)并总结洋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情景二:船只继续前进,12月份到达北印度洋,细心的船员发现船速快了,并得到船长的确认。船长在餐桌上给大家讲了航海中利用洋流流向的故事――“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为什么12月份船速会加快?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情景三:船只经过波斯湾、红海、地中海,来到大西洋东岸,途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穿过英吉利海峡,停靠在英国伦敦港。船员们发现这里鱼船如梭,思考:这里靠近什么渔场?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分别是什么?(秘鲁、纽芬兰、北海道、北海)并总结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7

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战略选择;发展路径

1研究基础

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形成机制与演化路径、影响与制约因素、发展模式与产业政策等方面。

1.1内涵与特征

姜秉国(2011)指出“外部经济”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的内涵特征,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联性、政治性以及高新科技性、发展潜力性、成长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环境产业和深海矿产产业等六大海洋产业门类。于会娟(2016)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涉及“海洋产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海洋高新技术是发展基础,涉及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和服务,并能引导海洋经济发展。

1.2形成机制和演化路径

Feser(2000)指出产业集群效应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规模经济、互动式学习与技术扩散可以通过集群内的共生机制获得。Long(2011)认为随着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企业间对环境、金融等外部依赖会随着相互合作、竞合协同发展而逐渐减弱。李晓璇(2016)分析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协同效应、累积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效应等原理。

1.3影响与制约因素

Karyn&Cathal(2013)进行了实地调研后发现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是影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孙加韬(2010)指出科技水平、高端制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足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赵楠(2018)以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指出引导措施、激励体系、公共服务是主要的运行掣肘。

1.4发展模式与产业政策

Schot(2007)等认为可通过突破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生态位。张玉强(2014)通过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实证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问题。张艺(2019)采取文献计量和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分析各国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态势,明晰国内与海洋科技强国发展中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现有研究关注点多在于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单个产业发展情况,相关研究缺乏相对有效的地方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路径研究和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更缺少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践性探索,而这对于促进高度产业关联、较高成长性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显然不够。因此,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进行进一步探讨,为沿海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问题分析

湛江市是中国海岸线最长城市,海洋经济规模连续十几年居广东省内前列,拥有较强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此外,湛江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包括北部湾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等,但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现出的新常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够

湛江市拥有国内比较稀缺的鲎试剂等海洋生物和医药产业;在海洋多糖与海洋多肽利用、虾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面向海洋的产业招商成效明显,与德国巴斯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华侨城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交集团等中国和世界知名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但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海洋经济大幅份额,在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海洋经济大幅份额的背景下,新兴技术对接传统海洋产业所形成的高端环节未成规模,高端制造模式有限,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现代产业发展不充分,优质实体企业不多,传统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2.2形成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但创新驱动不够

2017年8月地方政府推行《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应该包括新兴技术对接传统海洋产业所形成的高端环节,目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技术尚未形成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低端产业占比较大,新产业还不能形成集群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本土制造能力亟待加强,涉海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海洋新兴技术转化为全新的、现实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演化过程,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2.3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集群培育程度不够

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2023.6公里,2017年湛江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占GDp11.5%以上。2020年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新增海洋产业省级以上新产品74项,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但主要以海洋生物育种、海水健康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生物医药为主,总体而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海洋生物企业外,大型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缺乏;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产业、深海矿产产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从无到有、加快发展、协同发展。

2.4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够

追求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是有机统一的,湛江三面环海,海岸、海岛、海湾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2043.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243.7公里,岛屿岸线799.8公里),占广东省的35.4%、全国的6.4%。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个数均居广东省首位,是湛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目前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看,海洋生态发展方面亟待加强,在规模上需要实现有效合理控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压力还比较大。

3战略路径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既涉及单个海洋产业集群的价值联结、海洋资源跨行业配置,又涉及市场一体化、产业及环境的公共治理,以及产业布局创新、技术创新、研发转化、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等诸多环节,更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有效的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和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3.1技术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作为创新导向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新兴技术创新成果为起点,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最终确立以海洋新兴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技术经济范式。强调的首先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化的结果,突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新性和非继承性。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海洋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其次,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值得进一步关注,高端化、高质化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战略价值,以此形成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再次,将技术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在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因素的促进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上,既要大力推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高起点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让传统海洋产业成为孕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并借助新兴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形成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渗透,从而带动传统海洋产业的革新与嬗变。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促进海洋新兴技术从技术供给方向传统海洋企业转移,如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就是传统海洋渔业高新技术化的结果。通过技术的渗透和适应性创新,提高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从而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2培育路径多样化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其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过程,即集群培育路径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具体的技术、市场条件选择合适路径。首先,通过产业的关联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外部性。其次,通过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将创新型企业的领先技术水平逐渐传导给从事相关性业务的企业,从而带动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再次,通过经济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技术升级,将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业务,与最优配套企业共同构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展到整个海洋经济领域时,以带来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特别是要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对标世界最先进水平,开展前沿先导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系统梳理集群的突出短板与弱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推进集群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3.3完善的政策体系

逻辑层面的政策过程是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过程,也包括培育政策、保障政策、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形成动态循环系统。主要的培育政策应支撑重点项目选择、关键技术攻关、市场化、社会化,产业扩张、产业链整合、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产业的规模化和社会化等产业发展需要。相关的保障政策应涵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构筑完善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支撑力度。

3.4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这一领域里,资源利用方面更应当具有超前意识,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立海洋循环经济系统,以“减量、再利用、资源化”主线,从生产、消费源头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损害,相关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就要建立一整套较为先进的生产理念,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此外,也应该要对海岸带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改善近海水域水体质量,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发展承载力,建立科学有序的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范。

4结语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8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海峡蓝色经济

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是破除资源瓶颈、加快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该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5%,海洋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海洋产业生产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生产值27224亿元,2016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624万人。此外,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2016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主要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50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266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数据充分证明福建海洋经济正在稳步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大海洋的视野,树立海洋经济全球观,紧密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国际国内的海洋经济支点,加强海洋产业投资贸易和海洋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充分抓住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发挥福建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推动福建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经济的五大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滨海旅游业,其增加值占福建海洋生产总值70%以上。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金融支持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金融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以海洋渔业、临海工业、船舶修造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对于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研究海洋产业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探索金融业如何有效支持福建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

海洋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之一,其行业自身存在的地域聚集性高、投融资需求阶段性明显、融资期限长、风险水平高等特点,决定了金融支持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匹配。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海洋产业资金需求存在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我国海洋产业在空间地域上差异较大,且空间集中度较高,因此海洋产业资金投向和资金需求在空间区域上相应聚集。目前国内11个海洋经济区的设立以及5个海洋经济战略规划区的提出,使得基于区位、行政、产业等因素的海洋经济更加向区域内海洋中心城市集中,并基于规模优势和产业聚群的发展在区域内表现出更多的同质性。例如,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重在海洋科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在港口经济,广东重在南海开发和海岸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综合发展上。福建重在打造与台湾双边互惠经济合作发展的桥梁纽带。由此,不同海洋产业产生了区域空间上的集聚和差异,对资金的需求也存在较高的地域聚集度。

(二)海洋产业资金需求密集度高

海洋产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海洋产业细分行业看,海洋渔业养殖业,不管是鱼虾养殖、海参鲍鱼养殖、螃蟹贝类养殖等,前期幼苗投入资金巨大,后期需要养殖维护成本,均体现了海洋养殖业的资本投入量大特点;同时,细分行业中的船舶重工、远洋运输等领域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买船只、日常维护、人工成本等支出;码头港口建设、海洋石油化工等行业技术门槛高、建设生产资金需求巨大,更是离不开金融机构对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融通资金是金融的重要功能,要不断创新优化金融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集聚,形成巨大的资金规模,以满足海洋经济建设的高密集度的资金需求。

(三)海洋产业融资期限长

长期以来,海洋产业金融支持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是缺乏持续有效的中长期资金供应。以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建筑工程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产业,均存在着生产周期长、资本占用高、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例如,海洋新型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需要较长的时间,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显著;海洋渔业养殖业周期较长,从育苗、育成、海上暂养到投入放养、收获上市,生产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3~5年,行业成本投入大,收益不稳定,资金回收期长;此外,海上工程建筑业的投资周期相对也较长,例如福州新建的长平铁路、长平高速等海上大桥项目,建设施工难度大、工期长,资金占用量极大。当前各商业银行更倾向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形式存在固有缺陷,国家政策性银行对海域开发类贷款的支持力度有限,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海洋产业高风险企业存在融资短板,使得海洋产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四)海洋产业存在高风险规避需求

由于海洋经济自身特有的属性以及海洋经济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海洋产业通常面临比较高的风险。例如,传统的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养殖行业等,很容易受到海洋环境气候多变的影响,海啸、风浪、台风、恶劣的海洋天气和无法预知的深海环境等,都会对各类海洋渔业作业部门造成直接的影响;海洋开发尤其是海洋资源勘采业的勘采成功率相对较低,相关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此外,海洋经济产业多数有涉外特征,如船舶制造、远洋运输等行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汇率波动要求投资者拥有较高的应对能力,其风险会减弱民间资金投向海洋经济产业的意愿。

三、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是福建省建立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方针,从福建区域经济特点着手,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适度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推动福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海洋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效对接

强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协同,建立多方参与的长效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洋产业投资。加强涉海金融资产抵押创新,探索海域使用权等可抵押资产的操作可行性,积极创新船舶融资、航运物流货押融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融资。鼓励涉海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积极探索涉海企业的离岸金融业务,利用海外资金低成本优势,吸引境外资金投向福建滨海旅游产业以及船舶重工、码头港口等产业,吸引国际资本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

(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住福建“六区叠加”机遇,贯彻福州“东拓南进”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积极支持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福建正处在“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多区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其中福建自贸试验区定位之一是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加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推动福建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加大对海上养殖、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石油化工等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信贷资源投入,推动船舶重工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发展。在海洋工程建设方面,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基地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宁德港、罗源湾码头、长乐松下港、厦门港、漳州港等港口建设,做大闽北、闽中、闽南三大港口群,突出对台特色。加大对福州滨海新城旅游度假产业、海洋能源利用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加大对海洋人才培养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福建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科技人才缺乏成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面临的重要约束。蓝色经济更加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导及支撑作用,而金融在推动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金融产业与海洋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设立海洋科技人才教育基金、鼓励各银行结构针对高科技海洋研发人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海洋人才培养链与海洋产业链有机结合,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及高端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四)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大海洋产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海洋产业保险产品,积极拓展各类配套保险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渔业保险、海洋生态环境险等险种,为远洋捕捞业、渔业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和海洋石油化工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进出口企业与保险机构对接,确保海洋物流安全。完善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渔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以此保障远洋捕捞业的健康发展。完善海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将渔业养殖保险和类似涉海主要险种纳入政策性保险,以降低养殖户的海上养殖业遇灾损失,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加大海洋生态环保类保险产品研发力度,扩大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海洋经济领域中的覆盖范围,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海.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n].中国海洋报,2017-03-17.

[2]王文等.海洋金融的发展[J].中国金融,2016,(19).

[3]温信祥等.蓝色金融创新实验区设想[J].中国金融,2016,(7).

[4]徐蔚冰.应壮大海洋产业推进海洋金融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6-10-13.

[5]闫旭.2016年福建海洋经济稳步发展[n].国际商报,2017-02-09.

[6]张健.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和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9

摘要

运用海盐离子示踪法对于2009年8月在天山东段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采取的雪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Ca2+和na+为主要阳离子,Cl-为主要的阴离子,该雪坑化学离子排名为Cl->na+>Ca2+>K+>So2-4>no-3>mg2+>nH+4,mg2+是所有离子中变率最大的离子.K+和Ca2+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而mg2+和na+大部分来源于海洋源.部分离子受局地气候环境和地形影响较大.

关键词

天山东段,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冰化学,离子特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工作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气温升高,且大气污染较严重,在冰冻圈表现得尤为明显[1].由于人类活动加剧,环境污染不断增加,因此引起的冰川环境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地球表面的各成分化学特征成为重点研究对象.雪冰化学特征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具有非凡的意义,冰雪中的离子是反映区域气候环境污染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因而探求雪冰中阴阳离子等化学物质的特征、来源和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7].研究该区域的雪冰化学特征对探讨东天山东段区域内水源演化以及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1.1研究区概况庙尔沟平顶冰川(图1)位于哈尔里克山南坡、哈密市东北方向,积累区朝向西南,属温带荒漠气候,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鄯善沙漠的环绕之中,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蒸发严重,受局地沙尘暴天气影响较大[3].水汽主要来源为西风带来水汽、北冰洋水汽和印度洋因季风环流所带来水汽.面积3.64km2,海拔介于3840m至4513m之间,这一区域冰川的冰雪融水是吐哈绿洲区域生态平衡、人畜生存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水源地,对于天山东段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的雪冰化学研究尤为重要.

1.2数据分析与研究方法2009年8月在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4300m海拔点挖取雪坑一个.采样地点表面平整,积雪较为丰富,雪坑状况良好.采样过程严格按照雪冰雪坑采样程序进行[4-5],着重进行雪冰化学相关研究的科学研究考察工作.该冰川位于中亚沙尘源区,水汽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海洋源和中亚区域内湖泊水汽源,夏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90%以上,且西风带来的海洋水汽是冰川补给的主要来源,因而选择海洋离子示踪法[5]来探讨离子来源意义重大.海盐示踪离子的选择判断依据如下:若mg2+/na+和Cl-/na+当量比值等于或大于海盐中离子相应比值(mg2+/na+=0.227,Cl-/na+=1.165)时,则选取na+为海盐示踪离子;若mg2+/Cl-和na+/Cl-当量比值等于或大于海盐中离子相应比值(mg2+/Cl-=0.195,na+/Cl-=0.859)时,则选取Cl-为海盐示踪离子;若Cl-/mg2+和na+/mg2+当量比值等于或大于海盐中离子相应比值(Cl-/mg2+=5.126,na+/mg2+=4.403)时,则选取mg2+为海盐示踪离子.通过计算本研究数据,mg2+/na+和Cl-/na+比值分别为0.107和1.180,mg2+/Cl-和na+/Cl-比值分别为0.09和0.846,Cl-/mg2+和na+/mg2+比值分别为11.02和9.33,基于结果对比判断依据,选取mg2+作为海盐示踪离子.利用非海洋源离子含量公式计算。

2结果和讨论

2.1雪坑离子整体化学特征表1显示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主要阳离子是na+和Ca2+,主要阴离子为Cl-和So2-4,离子排名为Cl->na+>Ca2+>K+>So2-4>no-3>mg2+>nH+4,且主要阴离子Cl-和主要阳离子na+浓度均远远大于其他离子浓度水平。由表1根据海盐离子示踪法计算得出na+非海洋源占比为29%,从而na+海洋源占比为71%,mg2+非海洋源占比44%,海洋源对应为56%,这也就解释了庙尔沟平顶冰川海洋源离子前两位na+、mg2+和海洋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2庙尔沟平顶冰川离子变化特征图2显示出雪坑离子浓度随深度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气沙城活动季节变化、水汽来源的季节变化以及雪层在消融期出现淋融作用所引起的结果.图2显示出雪坑在10cm处离子浓度较中间部分高,可能与采取数据期间降落新雪,大气环流和局部地区气流变化从吐哈盆地工业区带来一些污染物有关,在10cm和40cm处离子浓度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是非常明显的两个污化层,浓度出现峰值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大气环流和局地水汽环流所造成的化学物在此范围内长期沉积而成.这恰恰也说明了环境污染等信息在此范围内得以很好的保存,也给气候变化研究和冰芯研究提供相应的佐证.表2结果显示,mg2+是8种主要离子中变率最大的离子,变率达到了15.7.2.3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离子来源分析庙尔沟平顶冰川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鄯善沙漠的环绕之中,东、南、北方向均为荒漠戈壁,受局地沙尘暴天气影响较大.表1显示庙尔沟平顶冰川na+和mg2+是所有海洋源离子中海洋源比重最大的离子,海洋源比例分别占到71%和56%.Ca2+和nH+4是所有的离子中非海洋源比重最大的离子,非海洋源比例为100%,完全是来源于陆地.主要是由于冰川在中亚粉尘源区,周围被沙漠所环绕,通过西风环流所携带的沙漠粉尘在此沉积在冰川,所以导致了Ca2+呈现出非海洋源占比达到100%的比例.由于庙尔沟平顶冰川处在吐哈盆地,吐鲁番和哈密是东天山最重要的工农业活动地域,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以及重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导致庙尔沟平顶冰川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So2-4和no-3的主要来源是人类不合理的工农业活动所造成的污染所导致,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有机质的燃烧以及牲畜活动和化学肥料的使用.mg2+作为海洋示踪离子,是海洋源排名第二的离子,因此mg2+表现出最大的变率,恰好证明是由于夏季西风带来水汽形成降水,在冰面得以很好的保存,形成和其他季节不同的离子浓度当量.

3结论

(1)冰川的雪坑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l->na+>Ca2+>K+>So2-4>no-3>mg2+>nH+4,Cl-是所有离子中当量最大的离子.其中na+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Cl-和So2-4是主要的阴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在表层和中底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mg2+是所有离子中变率最大的离子,nH+4是所有离子中变率最小的离子.(2)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矿物粉尘和人类工农业活动.其中Ca2+和nH+4是所有的离子中非海洋源比重最大的离子,非海洋源比例为100%,完全是来源于陆地.na+和mg2+是所有海洋源离子中海洋源比重最大的离子,海洋源比例占到71%和56%.此外西风环流所带来的海洋水汽可能也是离子来源的主要途径.So2-4和no-3来源于沙尘源传输,且受人类工业活动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35(5):1068-1076

[2]wangFt,wangL,KangJ,etal.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snow-firnpackinaltaimountainsandit's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J]JournalofearthScience,2011,22(4):482-489

[3]崔晓庆,任甲文,秦翔,等.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草酸根和氟离子的记录及环境意义[J].环境化学,2011,30(11):1919-1925

[4]董志文,李忠勤,王飞腾,等.天山东部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的沉积特征[J].地理学报,2008,63(5):544-552

[5]董志文,李忠勤,张明军,等.天山奎屯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J].地理科学,2010,31(1):149-156

[6]李向应,刘时银,韩添丁,等.天山东部冰川雪坑离子浓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奎屯哈希勒根51号冰川和哈密庙尔沟冰川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2):1269-1276

海洋文化的特征篇10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于海洋的利用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沿海各地区在养殖用海管理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各地区的管理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养殖用海使用金的征缴问题、可利用养殖用海的储量问题、以及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问题等入手,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即提高依法用海意识、加大养殖用海收储力度及完善养殖用海管理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用海储量

0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就目前来看,在我国所有类别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养殖用海是海域使用项目中的主要类型。养殖用海属于渔业用海范畴,在全国的渔业用海中,养殖用海所占比例大,数量多,分布广,截至2011年,全国渔业用海确权面积161492.11公顷,比2009年增加13675.06公顷,确权面积占全国各用海类型确权面积百分比的83.33%,其中养殖用海确权面积160118.39公顷,养殖用海将近占渔业用海确权面积的99.1%,占全部用海面积的82%,成为渔业用海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养殖用海也是沿海捕捞渔民转产专业的重要领域。因此,养殖用海的规范管理在海域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涉及沿海渔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事关沿海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程度。可以说,养殖用海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海域管理的大局。因此,如何就养殖用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目前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养殖用海管理的现状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域。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于海洋的利用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沿海各地区在养殖用海管理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结合当地实际,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在科学利用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海方面,河北滦南专门规划出一定面积的海域,通过减免海域使用金等方式,鼓励渔民进行海水养殖;海南澹州则组织编制了《澹州市海洋渔业发展规划》,为当地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科学管理养殖用海提供了保障;在养殖海域申请审批及监督管理等当方面,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等地在审批用海时,对于群众有异议的、矛盾不解决的均不予批准……这些成功的管理经验为规范我国养殖用海管理起到了很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总的来说,养殖用海管理通过各级政府及海洋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也逐步走向规范。

2 当前养殖用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关于养殖用海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获得了很多可以借鉴使用的成功经验,但通过各地区的管理实践发现,仍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海域有偿使用,养殖用海使用金征缴问题

1993年5月21日,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颁布了《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并规定“海域出让金征收标准为每年每亩不低于100元”。2001年10月27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自此,中国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有了法律依据。2002年,《海域法》实施,规定“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2007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提出,“除农业填海造地用海、盐业用海、养殖用海暂由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外,各地区、各类型用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统一由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制定”,并规定了海域使用金征收方式、缴库方式、管理和监督管理责任部门[3]。

上述法规及各项规定均明确指出了我国目前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而且对养殖渔民征收征收海域使用金是符合《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各项规定的。但是近年来,在向养殖渔民征收养殖用海使用金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很多养殖渔民受传统“祖宗海”“门前海”意识的影响,认为海域使用的潜规则仍然是“谁占有谁使用”,导致部分渔村群众在传统意识的驱使下违法占海养殖、违规填海、非法捕捞,造成沿海资源匮乏、生态平衡失调、海域使用秩序混乱、终导致海洋资源管理各种困难。在一些养殖渔民看来,使用金的收是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在养殖用海使用金的征缴上,新的养殖用海理念还没有深入民心。

2.2 可利用养殖海域储量问题

充足的养殖海域储量是养殖海域的使用及规范管理养殖用海的前提。近年来,沿海开发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建设用海需求,为了协调好养殖用海和工业用海的关系,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的用海需求,有些地方试探开展海域收储工作,通过依法收回、收购、置换、新开发等方式实施海域资源储备,但是,随着沿海各地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域空间资源有限性开始显现,除此之外,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也使得用海矛盾日益加剧。

社会经济发的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负面结果就是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排入海量也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了海洋的生态承受能力。污染物的排放逐年增加,渔业养殖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水质逐年恶化。尤其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发展较快的大中型沿海城市,其周围沿海的渔业养殖海域污染更加严重。此外,其他的海洋开发活动对我国的养殖用海海域也造成的极大的污染。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这对近海特别是养殖用海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破坏。而海上油田开采则更是海水污染的元凶,特别是海上溢油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极大,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捕食、迁徙等活动,并造成大量鱼群死亡[1]。

由此可以得知,我国养殖用海的可利用储量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面积的持续增加会严重影响到养殖用海的可利用海域储备,因此大力治理海洋污染,提高养殖海域储备能力刻不容缓。

2.3 配套法律法规制度问题

规范化是有效性的前提,需要有制度作保障。我国先后在1982年、1986年、2001年分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养殖用海保护已得到各大部门的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养殖用海管理制度体系仍存在不少漏洞,主要表现在用海管理制度覆盖面小、部分法律法规过时、部分法律约束力较弱等方面。目前,只有少数一些县市制定了养殖用海管理办法或暂行条例外(如《钦州市养殖用海管理暂行办法》、《惠州市养殖用海管理办法》、《南通市渔业养殖用海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其他大部分地方尚未制定出台;其次,建设项目用海与养殖用海常常发生矛盾,侵犯养殖用海者合法权益不时发生,如何依法收回养殖用海者的海域使用权,如何对其进行赔偿,对养殖用海者的回收补偿原则和标准等都还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4];再就是,从渔民养殖用海使用金征收制度方面来讲,到现在为止,国务院关于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管理规定以及渔民养殖用海征收海域使用金的办法都尚未出台,关于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程序、标准、使用及监督管理办法也没有规定,特别是对是否向渔民养殖用海征收海域使用金、何时征收、如何征收等问题,国务院都未做出决定。在许多地方,渔民以国务院对渔民使用海域从事养殖活动征收海域使用金的具体办法未出台为由而拒交海域使用金,使得海域使用金的征缴难度加大,养殖用海管理工作难度也加大。同时,由于养殖用海使用金制度的不完备,有时也会导致部门地区自定收费标准不明确,充费收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养殖渔民的负担。最后就是渔民的各种保障制度。近年来,近海养殖成为沿海捕捞渔民转产专业的重要领域,但是,渔民的用海征用补偿,“失海”后的生活保障,就业保障等各项制度保障也面临着不全面,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

3 关于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依法用海意识

首先,从渔民角度来看,之所以会出现“村海”、“镇海”、“祖宗海”的传统思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渔民对已出台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加大法制宣传,使渔民充分认识到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是确立海洋战略地位和树立海洋国土意识的需要,接受新的养殖用海理念。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尤其要注重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努力扩大海洋法律、法规宣传的覆盖面。广泛深入地开展《海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法律观念,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1]。除此之外,县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定期对渔民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培训。一方面有利于鼓励渔民配合海洋主管部门的海域管理工作,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渔业生产者可以了解养殖海域使用的正确法律规范、避免陷入法律困境,或者借助专业人士与合法途径解决自身的法律困境。其次,从从事养殖用海执法工作的执法人员考虑,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各地区的适应各地区养殖用海标准的法规条例。执法人员应熟练掌握养殖用海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

3.2 加大养殖用海收储力度

关于造成海域收储难的原因,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一是由于海域资源的有限性。由于沿海各地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而海域资源总量相对固定,造成养殖用海资源短缺。针对这一问题,可行的措施是按照海洋功能区划规定的各项要求,合理优化、调整各种用海类型的布局,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养殖用海覆盖的范围广、涉及行业较多,很容易与其他用海项目出现交叉、重叠,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造成海域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因此,必须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养殖用海与其他行业用海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用海秩序[2],缓解用海矛盾。二是生态污染的制约引起的可利用海域资源短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亮点话题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随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生态文明再次被重点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因此,确保海洋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福建视察时曾指出:“现代海洋战略不仅仅是向海洋索取,也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海,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1条规定,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383条也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规定:即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最高可处以七年有期徒刑[6]。在此基础上,县级海洋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沿海工业的污水排放检查,对可能引起海域污染的机械设备进行抽检,对于违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工业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置,以儆效尤。此外,加大对其他海洋开发项目的审批力度,对可能造成海域污染的开发项目,提高审批门槛,并要求在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下合理开发,科学合理的分配海域资源,为养殖用海提供充足的海域储备。

3.3 完善养殖用海管理的制度,规范秩序,加强监管

规范化是有效性的前提,需要有制度作保障。因此,完善养殖用海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是提高养殖用海管理的坚实保障。首先,要把健全海域使用管理配套制度放在海洋管理的重要位置。要以《海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作为基础,制定适合沿海各地区本土实际情况的“加强养殖用海管理的指导意见”、“养殖用海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在养殖用海管理中急需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为实现依法行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要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秩序。在养殖用海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标准执行。再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养殖用海的监管。强化对养殖用海的跟踪检查,按照海域权属明确、承包合同规范、权益与义务相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加强对养殖用海实施有效管理,切实维护养殖用海秩序[7]。除此之外,应注意的是,养殖用海涉及渔民利益,且其中很多养殖用海者为转产转业渔民,因此,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注意维护渔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因此还必须加强对养殖渔民的各项保障制度的建设,比方说制定一系列养殖用海征用补偿制度、养殖用海使用金减免制度,渔民再就业保障制度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1]肖惠武.我国渔业用海保有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张宏声.加强养殖用海权属管理,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1:4-6.

[3]蔡悦荫,赵全民,王伟伟.中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现状及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9-13.

[4]黎广媚,王晓娟,洪沛民.南海区养殖用海海域使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1):38-42.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6]海洋生态安全需要强大的法律保障[oL].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0/14/c_122155758_3.htm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