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含氮废水处理方法十篇含氮废水处理方法十篇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30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1

关键字:废水处理、含氮废水、生物脱氮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含氮废水,尤其是一些高浓度的含氮废水,如果没有得到好的处理,由于废水中的氮能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掉溶解氧使得水体变臭,最终使得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已经爆发了很多起赤潮,污染面积以及危害非常的大。因此,含氮废水的处理在国内外都已经被广泛重视,也发展出了很多处理新工艺。

1物化脱氮法工艺

1.1化学中和法

化学中和法主要应用于氨氮含量较高(5%以上)的废水,主要是通过在废水中加入一些酸来中和掉废水中的氨,并且可以进行回收,降低处理成本。加入的中和酸主要是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为了减少加酸的成本大多使用工业硫酸。一些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工业废气的回收废水也可以用于中和氨,但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用的较少。

1.2化学沉淀法

对于高浓度的含氮废水,用生物处理方法效果较差,这时可以采用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在废水中加入mg2+和po4-,形成了mgnH4po4·6H2o沉淀,废水中的氮伴随着沉淀去除,沉淀物还可以作为肥料回收利用。

张向荣(1977-)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3乳化液膜分离法

本工艺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使用乳化液膜对含氮废水中的氮与水进行分离。原理是根据在水中如果是碱性条件下,氨主要以nH3形式存在,给废水表面施加压力后,水分子将会透过膜到达另外一侧,而nH3则被保留下来,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1.4空气吹脱和蒸汽汽提法

空气吹脱和蒸汽汽提法,是根据氨氮在水中的平衡浓度与它实际存在的浓度之间存在差异。利用吹入液体中的气泡将氨氮带出,若将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处理就可以对氮回收利用。但是本工艺对于温度过低或者浓度过高的废水适用效果不好。

1.5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在含氮废水中加入氯气使得氨氮转化为氮气去除。在废水中加入氯气后,氮会逐渐向氮气转化当氯气达到一定浓度后氮气的生成量大大增加,这一点就是加氯的折点。该工艺除氮效果明显、速度快,但是处理后会在废水中残留有氯,对水体也会造成污染。

1.6其它物化脱氮方法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沸石除氮、离子交换法除氮、超重力脱氮法等。这些物化处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由于处理过程中接触到的酸碱较多会对处理设备造成腐蚀,但是工艺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应用与工业含氮废水处理。

2生物脱氮法工艺

2.1传统脱氮工艺

传统脱氮工艺即活性污泥法脱氮,它是由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工艺组成。第一级氨化阶段,通过曝气池在去除BoD、CoD的同时,将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nH3和nH4+。第二级硝化阶段,利用硝化曝气池将nH3和nH4+转化为氨氮,完成硝化过程。最后一级反硝化阶段是在缺氧的反硝化反应器内将氨氮最终转化为氮气。

2.2a/o工艺

a/o工艺与传统脱氮工艺的主要差别就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整个反应工艺的首位,然后通过硝化反应器的废水回流补充氮源,而反硝化反应器又能为硝化反应器提供碳源。因为该工艺装置简单、容易管理,所以应用的比较广泛。

2.3aB法

对于aB处理工艺,a段主要是吸附,在厌氧条件下运行,脱氮处理主要在这一处理阶段完成。B段主要是生物氧化阶段,BoD、CoD的处理主要在这一阶段完成。aB工艺法需要控制好a段和B段的水量和水质,才能保证出水的氮磷去除效果。

2.4其它生物脱氮工艺

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外还有SBR法、氧化沟法、生物膜法(mBR)等工艺,主要原理和脱氮工艺流程与传统脱氮工艺类似,只是各种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排列位置不同。生物脱氮工艺的处理效果比较好、处理成本低,适合处理生活废水。

3新型脱氮工艺及其发展应用

3.1anammoX脱氮工艺

anammoX脱氮工艺即厌氧氨氧化工艺,主要脱氮过程是在细胞内部完成,no2-和nH4+首先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nH4+再进入厌氧氨氧化体并在这一过程中变成nH3,接着与细胞质中的羟胺在细胞膜上肼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肼,肼在细胞膜上肼氧化酶的作用下肼脱掉四个电子生成氮气,这些电子继而被亚硝酸盐还原酶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nH4+-n消耗量、no2--n消耗量和no3--n产量之间的比例为1:1.32:0.26,其包括细胞合成在内的生物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下式:

nH4++1.32no2-+0.066HCo3-+0.13H+1.02n2+0.26no3-+0.066CH2o0.5n0.15+2.03H2o

通过厌氧氨氧化脱氮原理发展起来的新型脱氮工艺主要有两种:两相Sharon-anammox工艺和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oLanD)。世界上第一座生产性Sharon反应器已于1998年10月开始在荷兰DoKHaVen污水处理厂运行,世界上第一座anammox反应塔也于2002年6月在该厂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硝化液。但是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这一工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3.2Canon脱氮工艺

对于Canon工艺,整个反应是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完成。厌氧条件下,亚硝酸菌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消耗氧化创造厌氧氨氧化过程所需的厌氧环境;产生的亚硝酸与部分剩余的氨氮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生成氮气。

Canon过程的化学计量方程式如下:

1nH4++1.5o21no2-+H++H2o

1nH3+1.32no2-+H+1.02n2+0.26no3-+2H2o

总方程式:1nH+4+0.85o20.44n2+0.11no-3+0.14H++1.43H2o

Canon工艺现在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出现,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除氮效果很好,比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将来含氮废水处理方面将会有很好的发展与应用。

3.3其它脱氮新工艺

上面两种新型的脱氮工艺主要是在厌氧氨氧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另外由于新的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利用高级氧化技术来处理废水的氮也在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应用一些新的高效的氧化剂来直接将废水的氮直接快速氧化、回收,这也是未来物化脱氮发展的一个方向。

4结论

由于含氮废水的危害性太大,尤其能够造成大面积的水域污染,人们对含氮废水的研究日新月异。很多新的工艺不断被发现、发展与应用,同时也对一些旧的脱氮处理方法进行改进调整。当然,每种处理方法还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对于物化脱氮工艺动力消耗过大和加药量大,是最大的问题,并且还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生物处理方法对于高浓度的含氮废水处理效果不好,一些新型的生物处理方法处理高浓度的含氮废水效果好但是尚不成熟,工艺不容易控制。总之,发展高效、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脱氮新工艺是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伴随着脱氮工艺的发展,脱氮技术将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孙锦宜,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2]杨宗政.好氧序批式mBR处理高浓氨氮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3):53-56.

[3]朱静平,胡勇有,厌氧氨氧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6.8(32).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2

关键词:废水,氨氮,饮用水

 

1.概述

氨氮的存在使给水消毒和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过程中氯量增大;对某些金属,特别是对铜具有腐蚀性;当污水回用时,再生水中的氨氮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用水设备,并影响换热效率,更严重的是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工业,均排放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某些工业自身会产生氨氮污染物,如钢铁工业(副产品焦炭、锰铁生产、高炉)以及肉类加工业等。而另一些工业将氨用作化学原料,如用氨等配成消光液以制造磨砂玻璃。此外,皮革、孵化、动物排泄物等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机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存积过程中氨氮浓度会迅速增加。不同类的工业废水中氨氮浓度千变万化,即使同类工业不同工厂的废水中氨氮浓度也不完全相同,这取决于原料性质、工艺流程、水的耗量及水的复用等。进入水体的氮主要有无机氮和有机氮之分。无机氮包括氨态氮(简称氨氮)和硝态氮,亚硝态氮不稳定可以还原成氨氮,或氧化成硝态氮。有机氮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机碱、氨基糖等含氮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氮会通过氨化作用转化成无机氮。免费论文参考网。

2.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2.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主要成因

“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与演化方面的概念,过量的植物性营养元素氮、磷排入水体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指在光照和其它适宜环境条件情况下,水中含有的植物性营养元素氮的营养物质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植物的死亡以及异样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步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水生态环境机构破坏。

当水体中含n>0.2mg/L,含p>0.02mg/L水体就会营养化。水体营养化后会引起某些藻类恶性繁殖,一方面有些藻类本身有藻腥味会引起水质恶化使水变得腥臭难闻;另一方面有些藻类所含的蛋白质毒素会富集在水产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使人中毒。如海生腰鞭毛目生物的过度繁殖能使海水呈红色或褐色,即俗称“赤潮”;沟藻属是形成赤潮的常见种类,它们所产生的毒素会被贝类动物所积累,人体食用后会引起严重的胃病甚至死亡。水体中大量藻类死亡的同时会耗去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引起水体中鱼虾类等水产物的大量死亡,致使湖泊退化、淤泥化,甚至变浅、变成沼泽地甚至消亡。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我国广东珠海沿江、厦门沿海、长江口近海水域、渤海湾曾多次发生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赤潮,造成鱼类等水产物大量的死亡,使海洋渔业资源遭到的破坏,经济损失严重。而水体一旦富营养化后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很难恢复的,有的甚至无法恢复,如美国的伊利湖是典型的富营养湖,科学家估计需要100年才能恢复。

2.2降低水体的观赏价值

通常1mg氨氮氧化成硝态氮需消耗4.6mg溶解氧。水体中氨态氮愈多,耗去的溶解氧就愈多,水体的黑臭现象就越发严重。这就影响了水体中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使其易因缺氧而死亡。富营养的水质不仅又黑又臭,且透明度差(仅有0.2m),往往影响了江河湖泊的观赏和旅游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需求。而水质优良的江河、湖泊、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娱乐、游泳、观赏、休闲的最佳场所。但我国的大部分湖泊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态。有些通常发黑、发臭,人们已无法在其中游泳、游览了,更观赏不到鱼类在其中嬉戏的情景,大大降低了这些湖泊的利用价值。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且也严重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3危害人类及生物生存

当水体中pH值较高时。氨态氮往往呈游离氨的形式存在,游离氨对水体中的鱼及生物皆有毒害作用,当水体中nH3-n>1mg/L时,会使生物血液结合氧的能力下降;当nH3-n>3mg/L在24~96h内金鱼及鳊鱼等大部分鱼类和水生物就会死亡。可使人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血红蛋白在体内的输氧能力,出现缺氧的症状,尤其是婴儿。当人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70%时会发生窒息现象。若亚硝酸盐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引起细胞癌变。经水煮沸后的亚硝酸盐浓缩,其危害程度更大。免费论文参考网。以亚硝酸盐为例,自来水中含量为0.06mg/L时,煮沸5min后增加到0.12mg/L,增加了100%。亚硝酸盐与胺类作用生成亚硝酸胺,对人体有极强的致癌作用,并有致畸胎的威胁。美国推荐水中亚硝酸盐的最高允许浓度时1mg/L,而我国上海第一医院建议在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的浓度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

水体中的氮营养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这类污水的氨氮含量高,排入江河湖泊,造成藻类过度生长的危害最大。城市污水、农业污水,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施入农田的数千万吨氮肥中约有一半经河流进入海洋。美国沿海城市每年仅通过粪便排入沿海的磷近十万吨。2.污水处理场出水:采用常规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了氨氮,除了构成微生物细胞组分外,剩余部分随出水排入河道,这是城市污水虽经过二级常规处理但河道仍然出现富营养化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3.面源性的农业污染物,包括废料、农药和动物粪便等。

3.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处理技术

氨氮处理技术的选择与氨氮浓度密切相关,而对一给定废水,选择技术方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1)水的性质;(2)处理要求达到的效果;(3)经济效益,以及处理后出水的最后处置方法等。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等浓度氨氮废水、低浓度氨氮废水。随着工业的发展,中、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排放日益增多。免费论文参考网。现在,由于对氨氮废水的控制日益严格,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废水的氨氮去除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技术;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氯化、焚烧、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处理等技术;生物法有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虽然每种处理技术都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但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必须具有应用方便、处理性能稳定、适用于废水水质且经济实用的特点。根据国内外工程实例及资料介绍和环境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目前处理氨氮废水比较实用的方法主要有折点氯化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等。下面就这几种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3.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生产上用加氯机将氯气制成氯水)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4+-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量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法称为折点氯化。废水中的氨氮常被氧化成氮气而被脱去,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反应最佳,接触时间为0.5~2小时。在上述条件下,出水中氨氮浓度小于0.1mg/L。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的碱(以CaCo3计)。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氯的添加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于5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虽初次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3.2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离子交换是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选用对nH4+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树脂,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而常规的离子交换树脂不具备对氨离子的选择性,故不能用于废水中去除氨氮。沸石具有对非离子氨的吸附作用和与离子氨的离子交换作用,它是一类硅质的阳离子交换剂,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对nH4+有很强的选择性。

【参考文献】

[1]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1-8

[2]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15-128

[3]郑兴灿,李亚新.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5-87

[4]陈慧中,杨宏.给水系统中藻类研究现状及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l):79-80

[5]孙锦宜.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36

[6]许国强,曾光明,殷志伟等.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湖南有色金属,2002,18(2):29-30

[7]胡孙林,钟理.氨氮废水处理技术[J].现代化工,2001,21(6):47-50

[8]李晔.沸石改性及其对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J].非金属矿,2003,26(2):53-55

[9]袁俊生,郎宇琪,张林栋等.天然沸石法工业污水氨氮资源化治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方法比较

0.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各界的关注。水体中氮的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天然来源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氮经由大气降尘、降水而进入地面水体。其中,大气中的氮也可以通过蓝绿藻等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物固氮作用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氮量过高时,就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由水体富营养化还会进而产生一系列危害,一方面有些藻类本身的腥味会引起水质恶化使水变得腥臭难闻;另一方面有些藻类所含的蛋白质毒素会富集在水产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使人中毒。增加了给水处理的困难被含氮物质污染的水体会使给水的净化处理带来许多困难,进而严重影响饮用水水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1.物理化学法脱氮

1.1吹脱法

吹脱法是将废水中的离子态铵(nH4+),通过调节pH值转化为分子态氨,然后再吹脱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经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氮吹脱出来。影响吹脱效率的主要因素是pH值、水温、布水负荷、气液比、足够的气液分离空间。

吹脱法适用于各种浓度废水,多用于中、高浓度废水。其具有除氮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适用性强,投资较低等优点。但其能耗大,有二次污染,出水氨氮仍偏高。

1.2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实际上是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nH4+)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nH4+牢固的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根据有关资料,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5mg氨氮的极限能力。虽然离子交换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树脂用量大、再生难,费用高,有二次污染。一般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

1.3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nH4+的废水中,投加mg2+和po42+,使之与nH4+生成难溶复盐磷酸氨镁mgnH4po4·6H2o结晶,通过沉淀,使结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处理时应降低pH值、缩短沉淀时间、沉淀剂最好使用mgo和H3po4。

化学沉淀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快,影响因素少,节能高效,能充分回收氨实现废水资源化。但用药量大、成本高、有二次污染。一般用于高浓度废水。

1.4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投加过量的氯或次氯酸钠,使废水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气的化学脱氮工艺。受温度、pH值、氨氮浓度、氯气量等因素的影响。其设备少,反应速度快,能高效脱氮。但操作要求高,成本高,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多用于低浓度废水,一般用于给水处理,将其用于深度脱氮。

1.5催化湿式氧化法

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目的。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但成本太高。

1.6膜吸收技术

膜吸收法是使用疏水性微孔膜将气液两相分隔开,利用膜孔实现气、液两相问传质的分离技术,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和溶解性气体,如硫化物、氰化物、氨、氯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该工艺的难点在于防止膜渗漏。

2.生物脱氮法

2.1传统生物脱氮法

传统生物脱氮法是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以及同化作用来完成。传统脱氮的工艺成熟,脱氮效果较好。但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多、常需外加碳源、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

2.2新型生物脱氮法

2.2.1短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将氨氮氧化至亚硝酸盐氮即进行反硝化,不仅可以节省氨氧化量而且可以节省反硝化所需碳源。

根据研究:pH值7.8-8.0、Do2.0mg/L、温度25-30℃时可促使亚硝化菌成为优势菌,将大部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根。因此,必须保证适宜亚硝化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并限制硝化菌的活性。

2.2.2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直接被氧化成氮气的过程。anammoX菌是专性厌氧自养菌,因而非常适合处理含no2-、低C/n的氨氮废水。与传统工艺相比,基于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方式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外加有机碳源,防止二次污染,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Canon工艺是在限氧的条件下,利用完全自养性微生物将氨氮和亚硝酸盐同时去除的一种方法。

2.2.3好氧反硝化

传统脱氮理论认为,反硝化菌必须在缺氧环境中进行反硝化反应。近年来,一些好氧反硝化菌已经被分离出来,有些可以同时进行好氧反硝化和异氧硝化,这样就可以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能量。但在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n2o这种温室气体,产生新的污染,其相关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

3.结语

上述几种方法从技术上讲都是可行的,但物理化学法运行成本高,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生物脱氮法能较为有效和彻底的除氮,且比价经济,尤其是新型生物脱氮法简化了流程,节省了能量,因而得到较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大,雷乐成.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冯义彪.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方法选择[J].福建.海峡科学,2009,06.

[3]仝武刚,徐灏龙,喻治平.制革废水处理工程的扩容与氨氮达标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09(14).

[4]张仁志,褚华宁,韩恩山,金伟.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4

[关键词]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方法选择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水体中有机物的代表指标――CoD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含高氨氮废水达标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未经处理的含氮废水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海洋赤潮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1废水中氨氮处理的主要技术应用与新进展

1.1吹脱法

吹脱法是将废水中的离子态铵(nH4+),通过调节pH值转化为分子态氨,随后被通入的空气或蒸汽吹出。影响吹脱效率的主要因素有:pH值、水温、布水负荷、气液比、足够的气液分离空间。

nH4++oH-nH3+H2o

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常含有很高浓度的氨,因此常用蒸汽吹脱法处理,回收利用的氨部分抵消了产生蒸汽的高费用。石灰一般用来提高pH值。用蒸汽比用空气更易控制结垢现象,若用烧碱则可大大减轻结垢的程度。吹脱法一般采用填料吹脱塔,主要特征是在塔内装置一定高度的填料层,利用大表面积的填充塔来达到气水充分接触,以利于气水间的传质过程。常用的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胡允良等人研究了某制药厂生产乙胺碘呋酮时产生的一部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静态吹脱效果。结果表明:当pH=10~13,温度为30~50℃时,氨氮吹脱率为70.3%~99.3%。

氨吹脱法通常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该处理技术优点在于除氨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但如何提高吹脱效率、避免二次污染及如何控制生产过程水垢的生成都是氨吹脱法需要考虑的问题。

1.2化学沉淀法(map法)

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nH4+离子的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使之与nH4+生成难溶复盐磷酸氨镁mgnH4po4

•6H2o(简称map)结晶,通过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化学沉淀法尤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且有90%以上的脱氮效率。在废水中无有毒有害物质时,磷酸氨镁是一种农作物所需的良好的缓释复合肥料。

处理时,若pH值过高,易造成部分nH3挥发。建议缩短沉淀时间,适当降低pH值,以减少nH3挥发。沉淀剂最好使用mgo和H3po4,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带入其他有害离子,mgo还可以起到中和H+离子的作用。赵庆良等人的研究发现:在pH=8.6时,同时投加na2Hpo4和mgCl2可将氨氮从6518mg/L降至65mg/L。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简单、效率高。但是,废水中的氨氮残留浓度还是较高;另外,药剂的投加量、沉淀物的出路及药剂投加引人的氯离子及磷造成的污染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3膜吸收技术

比较老的膜技术是液膜法,除氨机理是:nH3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nH4+,利用膜两侧的nH3分压差为推动力,使nH3从废水向吸收液转移从而达到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的目的。但如何防止液膜乳化、富集了氨氮的吸收液的去向及减少吸收液对废水的有机污染是该技术需要着力研究的内容。

目前随着膜技术的日臻完善,采用膜技术进行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一疏水性膜将含氨废水与易吸收游离氨的液相隔于膜两侧。不同的吸收液需要选用不同的膜。当采用H2So4为吸收液时,必须选用耐酸疏水性固体膜,透过膜的nH3与H2So4反应生成(nH4)2So4而被回收。处理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理论上可达到零。该工艺的难点在于防止膜的渗漏。为了保证较高的通量,一般的微孔膜的膜厚都比较薄,膜两侧的水相在压差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渗漏。

1.4高级氧化技术

1.4.1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通过投加足量氯气至使废水中nH3-n氧化成无害氮气,反应如下:

2nH4++3HClon2+3H2o+5H++3Cl-

处理时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毫克氨氮一般需要6~10mg氯气。虽然氯氧化法反应迅速完全,所需设备投资较少,但液氯的完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并且处理成本也较高;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代替使用液氯,安全问题和运行费用可以降低,但目前国内最大的发生装置产氯量太少,并且价格昂贵,因此氯氧化法一般用于给水处理,将其用来作深度脱氮。对于大水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显得不太适宜。

1.4.2催化湿式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治理废水新技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杜鸿章等人用在270℃、9mpa条件下,利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9.6%。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经过国外多年应用与实践,在技术上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如何降低成本还是实践应用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5离子交换技术

离子交换法是选用对氨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载体,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根据有关资料,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5mg氨氮的极限能力,当沸石粒径为30~16目时,氨氮去除效率可达到78.5%,但操作复杂,且再生液仍为高浓度氨氮废水,仍需再处理,一般适合于低浓度氨氮处理。

1.6生物脱氮技术

1.6.1生物脱氮传统工艺――硝化/反硝化法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法是废水中的氨氮在好氧菌作用下,最终氧化生成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反应。其反应如下:

2nH4++3o22no2-+4H++2H2o

2no2-+o22no3-

总反应式为:

nH4++2o2no3-+2H++H2o

硝化过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氧,一般认为溶解氧应控制在1.2~2.0mg/L以上,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完全停止。硝化反应后有硝酸形成,使生化环境的酸提高,因此要求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来平衡硝化作用中产生的酸,一般要求硝化作用最适宜的pH值为7.5~8.5。

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还原为氮气(n2)的过程。其反应如下:

4no3-+5C(有机C)+H2o2n2+5Co2+oH-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它会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存在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反硝化过程中,理论的C/n应为2.86。当废水中的C/n大于2.86时才能充分满足反硝化对碳源的要求。废水中C/n愈小,反硝化去除率也愈低,工程运行中一般控制C/n在3.0以上。

生物处理对氨氮的降解彻底、运行费用低。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技术。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是由Barth基于氨化、硝化及反硝化反应过程建立的三级活性污泥工艺。该系统因细菌生长环境条件优越,能够快速彻底地去除总氮。但该工艺流程复杂、处理设备多。上世纪80年代初开创的前置反硝化工艺a/o,以其流程简单、碳源和碱度需求低的优势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脱氮工艺。此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后出现了生物接触氧化脱氮工艺、氧化沟脱氮工艺、SBR脱氮工艺及mBR脱氮工艺等新的生物处理技术。

1.6.2生物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一些低能耗、高效率、低投资的工艺。目前是通过选择抑制性物质或限制硝化菌的活性,使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并积累,然后对其进行反硝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此法所需的氧量和电子供体量将分别减少25%和40%。

根据研究,通过控制pH:7.8~8.0、Do:2.0mg/L、温度:25~30℃等条件,可促使亚硝化菌成为优势菌,将大部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根。亚硝化菌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为了能获得稳定和较高的氨氮亚硝化率,必须保证适宜亚硝化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并限制硝化菌的活性。因此,目前亚硝化菌筛选和培育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2常用技术运行费用分析

上述几种方法中,从技术上讲都是可行的,确定采用哪种方法关键在于处理工艺投资、运行成本以及运行可靠性,各类处理法处理1kg氨氮的成本估算比较见表1。

表1各类处理法处理1Kg氨氮的运行费用表(单位:元)

处理法主要原材料或动力成本估算应用情况

500mg/l10000mg/l

硝化/反硝化氧气(动力)、碳源1.001.50适用于中低浓度处理、占地面积大、投资高

离子交换法碱剂、食盐、动力2.00无法应用投资高、运行费用略高、可回收氨产品

map沉淀法磷酸、镁盐18.0018.00适用于高浓度处理、占地小、运行成本高

折点加氯法氯气20.0020.0适用于低浓度处理、工艺简单、占地小、运行成本高

空气吹脱法碱剂、空气(动力)3.02.0适用于中高浓度处理、有二次污染

蒸汽汽提法碱剂、蒸汽20.001.00适用于高浓度可处理回收氨,运行成本高

3结论

目前氨氮处理法分为两类:一类为物化法,包括吹脱法、map沉淀法、膜法、折点加氯法和离子交换法;第二类为生物脱氮法,包括硝化和亚硝化/反硝化工艺。对于高浓度污水氨氮污水来说,一般可采用空气吹脱法、蒸汽汽提法、map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回收氨产品以补偿运行成本;对于中低浓度氨氮污水来说,一般可采用生物脱氮法、离子交换法和高级氧化法。

目前国内围绕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膜吸收技术、湿式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及突破传统生物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新工艺和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

[1]金志刚,张彤.污染物生物降解[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有马启,田村学造.郭丽华,任玉岭译.生物净化环境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3]汪大,雷乐成.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须藤隆一.俞辉群,全浩译.水环境净化及废水处理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张统,侯瑞琴.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娄金生,谢水波.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王宝贞,王琳.水污染治理新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胡允良,张振成等.制药度水的氨氮吹脱试验[J].工业水处理,1999,19(4):19-22.

[9]赵庆良,李湘中.化学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J].环境科学,1999,20(5):90-92.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5

石油工业废水中包含一种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是一种混合物,混合物中包括了苯类物质,萘和蒽以及多环芳烃,所以最终混合物其实一种碳氢化合物。油类污染物如果被排入到水体当中,会在水体上面形成一种分子膜[1]。分子膜会降低水的溶解氧含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并转化成碳酸,增强水体的酸性,水的浊度也因为这一个原因而增加了。油类污染物中的油膜粘附会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环境。针对石油工业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使得最终的处理效果达到最好。石油工业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中处理的方法有重力沉降法以及隔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物理法。除了物理法之外还有化学方法,例如絮凝法、强氧化法[2]。除了化学处理方法和物理处理方法之外还有物化法和生物法,不同的方法会对油类污染物的处理起到不同的效果。油类污染物中的浮油、分散油、乳化油以及溶解油。这些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油,主要可以利用油和水之间的密度差来去除,由于水和油具有密度差,所以利用水中的重力将着一些油类物质沉降出来,当然还可以采用相对方便的隔油法。针对废水中的微小油珠具有的特性完成油类污染物的处理。由于微小油珠的表面上有一层活性剂,而且是由疏水固体包围着的,所以会形成一种乳化油,这种乳化油可能会悬浮在废水中,而且还会保持一种稳定状态。采取的方法要适应这几种特性,因此絮凝法的应用价值就体现了。絮凝法的关键是絮凝剂,絮凝剂研究是最多的。目前研究最多而且应用最多的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为这种絮凝剂通过很少的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油类污染物质处理效果。

2硫化物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与应用

如果石油工业废水中含有很高量的硫化物,水的颜色呈现出墨绿色,而且这种水会发出硫化氢的恶臭味,这是硫化物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除了这几个特征之外,如果废水中含有了硫化物污染物的时候,水还会有很大的腐蚀性,会将水中的氧气大量消耗。针对含有硫化物污染物废水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氧化法,另外一种是水蒸气提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能够对废水的处理起到一定的效果。氧化法包括了空气氧化法,还有光催化氧化法以及电化学氧化法。从这三种氧化法来看,光催化的利用效率最高,而且不会产生有毒物质[3]。但是从光催化剂的价格来看,不太适合现在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成本太高,推广应用价值不大。电化学氧化物的具有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而且成本也不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需要经过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实验条件和材料以及相应的介质,所以无法大范围推广使用。另外一种湿式空气氧化法,则是合理应用空气中分子氧的作用来达到处理硫化物污染物的目的。分子氧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液相氧化,可以将废水中含有硫化物的分子氧化成无机硫酸根,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硫化氢的臭味。这种方式需要压力以及温度,而且对于这两个条件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大。这种方式针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还会处理高难度的有机污染物[4]。水蒸气气提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对硫化物污染物进行处理,进而提高石油工业废水的处理。

3氨氮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与应用

如果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因此也会影响是水体生态环境,进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针对氨氮污染物的处理方式是离子交换法和生物脱氧法。离子交换法针对氨氮污染物的处理主要是一种深度处理,而且在这当中主要是利用铵离子的作用,通过交换实验装置完成石油工业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处理。生物脱氮法能够更加彻底地处理氨氮污染物,主要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就是其中的反硝化菌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将水中的氮去除。然后通过硝化以及反硝化的作用转化分子氮,使其最终进入到大气当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物脱氮活性方法应用的非常多,而且细致了很多,在去除石油工业废水中氨氮污染物上面有了很好的效果,对于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会令现代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4酸碱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与应用

针对石油工业废水中的酸碱污染物的处理,首先需要考虑是不是可以采取回收利用的方法,当然回收利用的方法有几种,每一种都会为石油工业废水的处理带去好处。如果在石油废水中的酸碱污染物浓度不高,属于低浓度范围的话,可以采用中和法预处理,然后结合以废治废的方式。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碱废水,还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加药性质的中和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目前针对酸碱污染物的处理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施设备,所以要考虑到中和曝气池问题,因为我国目前中和曝气池的设计还尚未达到国际水平,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中和曝气池的容积以及曝气装置等方面的研究都还相对浅显,所以需要积极加以完善。

5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与应用

石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关系到了吸附、吹脱以及生物降解等等内容。通过吸附去除的方式处理石油工业废水的时候要考虑到石油废水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理废水的设施设备,也就是基础设施。石油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质,这些物质成分复杂而且均具有很高的毒性,对于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都会形成威胁。所以要加以处理,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容易转化出具有毒性而且无法降解的副产物。针对那些非常不容易讲解,而且具有很明显的毒性的有机污染物,需要采取的处理技术是物化处理方法,即采用电化学气浮絮凝法,同时还可以结合不同有机污染物质的毒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使用树脂吸附或者是活性炭吸附的方式。当然针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处理同样可以采用湿式空气氧化法,而且在实践中也会应用过氧化氢来完成石油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质的处理。针对石油工业废水中的那些具有高浓度而且含油性的有机废液来讲,则需要选择焚烧法完成处理目标。

6结语

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其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处理石油工业废水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从源头控制水的使用,降低废水的排量,做好分级控制工作,逐渐提高我国石油工业废水处理的水平。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改进并优化石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在其中融入清洁生产的方式提高石油工业废水的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敏,宋黎明,王子,蔡蕊,邵飞.石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概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34):10244-10249.

[2]叶光辉,刘永辉.石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05):55-57.

[3]赵贺.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4,(20):251.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6

氨氮特有的质量分数,关系着它的酸碱度。在去除步骤中,若能达到气态,则应变更溶液初始的酸碱值,至少为11。这类物化步骤融汇了汽提及吹脱、后续膜吸收等。处理可回收累积的氨氮,但也会耗费碱。

1.1隔离膜特有的吸收

膜吸收的步骤,整合了初始的分离步骤、后续吸收步骤,制作新型薄膜。制备微孔薄膜,分离气液两相。运用微小的这类小孔以便传递多样介质。疏水特性薄膜累积氨氮废水,它把体系内的吸收液隔离于两侧。变更酸碱值,废水内的离子物质即可被变更为挥发特性物质。薄膜双侧含有这一浓度差值,废水汽化且快速挥发。氨氮沿着小孔,向另一边快速拓展。吸收液特有的界面之上,氨氮将被吸收。这种反应得到不可被挥发的另一物质,从而可以回收。这类技术优势:氨氮特有的物质,在吸收液及洁净水体之中,含有不同形态。这种情形下,依托形态变更,它被传递至吸收液,直至完全中和。历经处理以后,氨氮浓度应被缩减至零。对比其他方式,膜吸收适宜平日内的常压及常温,可以浓缩回收。它除掉了累积的二次污染,增添回收资源。这类技术弊病:薄膜很易渗漏。为了增添通量,薄膜常被设定得很薄。在压差推动下,两侧薄膜常常就会泄露。

1.2汽提吹脱方式

汽提法即吹脱法,是把废水调和为碱性,然后接通蒸汽。气液彼此衔接,吹脱了游离的这种氨气。采纳这种流程,提升了原有的吹脱比值。通常来看,若氨氮特有的去除概率超越了97%,那么酸碱值应被调和为11。浓度偏低废水,在常温态势下可被空气吹脱;冶炼及化肥范畴的排放废水,应当蒸汽吹脱。这类方式优势:填料塔含有的气液,彼此充分接触。这样做,规避了液体泛滥、非常规特性的其余步骤,适宜处理偏高浓度这样的废水。选出来的填料应被侧重考虑,填充流程要精准。这类方式弊病:耗费的碱液偏多、总体能耗偏高。氨氮从初始的液态被变更为气态。若没能搭配后续的回收,很易带来污染。

2采用生物脱除

采用生物来除掉氨氮,历经初始的硝化步骤、后续的反硝化。在传统程序中,硝化被归类为好氧步骤:微生物促动下,氨氮被替换为亚硝基特性的氮。对应着的反硝化,被归结为厌氧:亚硝基氮再次被变换为氮气。这类厌氧好氧,是常用的流程。最近调研表明:在有氧状态下,反硝化更为顺畅。它规避了惯用技术之中的局限,采纳同一反应器,完成脱氮步骤。生物脱氮优势,是时序排列替换了原有的空间排列,把多重的步骤归整为同一步骤。高氨氮特性的处理之中,在曝气时段内融汇了硝化、好氧的反硝化。在这其中,好氧脱氮概率超出了总体比值的70%[3]。由此可知,反硝化不可脱离异氧菌。脱氮及缺氧态势下的反硝化,二者是等同的。从现状看,氨氮脱除特有的浓度被缩减至380mg/L。采纳生物脱氮,稀释倍数还是偏大的。这种状态下,处理设备占到了偏大的总体积,增添相关能耗。着手处理以前,先要进行物化。

3采用薄膜处理

3.1乳状液态薄膜

上世纪末以来,乳状情形下的液态薄膜被广泛采纳。具体而言,氨氮很易被融汇在油相之内,从偏高浓度之处渐渐转移,达到内侧界面。采用液态乳膜除掉水中的氨氮,应考量多重的要素。选取液膜体系,适宜每升1000mg以上的这种氨氮废水,去除率超越了96%。然而这种流程也含有弊病:液态薄膜固有的比表面积偏大,微粒体积偏小,提升去除效率。小颗粒很易被乳化,增添了油水彼此分离的疑难,增大了CoD。若有机质含有亲油的特性,液膜很难再生。怎么规避乳化、缩减废液污染,是应被侧重探析的。

3.2mBR途径

mBR方式,即膜生物反应器。它用膜过滤替换了惯用的过滤池,是新颖处理之一。分离膜被用于平日内的处理,促进泥水分离。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固有的浓度还是偏大的,特效菌群出现,提升生化速率。与此同时,余留下来的淤泥将被缩减,这就化解了常见的污泥累积难题。硝化菌群被划归自养菌类,繁殖时段很长。常规脱氮之中,硝化菌应能促进这样的硝化进展。若淤泥存留的时段很长,构筑物固有的总体积也会变得很大。除此以外,若硝化菌类固有的絮凝特性不佳,则会被夹带在出水之中,缩减菌群总数,缩减脱氮效率。生物反应器截住了流出来的微生物,阻止菌群流失。为此,这类装置特有的成效优良。mBR特有的处理途径,虽然化解了残存下来的活性淤泥疑难,但膜被污染的疑难还应被解决。

4结语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7

2010年环保部制订的“制革废水处理技术规范(HJ2003-2010)”中提出的“分质分流、单项处理与综合处理相结合”的皮革废水处理原则,即将含铬废水、含硫废水以及进行单独分流预处理后再与其他工序废水一同进行后续处理(图1所示),同时,根据“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含铬废水必须在预处理后第一排放口直接达到总铬低于1.5mg/L的标准。这些规定都对企业水处理技术提供了选择依据。图1制革和毛皮废水处理基本流程根据水处理工程设计的要求,常规的水处理技术工程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来确定:(1)水处理规模;(2)原水水质组成和负荷波动性;(3)污染物控制指标数量;(4)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和出水标准(回用与否);(5)(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处理目标;(6)气候因素和厂地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额和技术要求。现根据单项处理和综合处理来分别做出解释。

1.1分质处理的必要性与技术选择

依据“制革废水处理技术规范(HJ2003-2010)”,主鞣和复鞣中产生的含铬废水一般通过加碱沉淀法即可得到有效处理。近年来实际调查发现,铬鞣后的染色废水中含有10~50mg/L的铬含量,并且常规碱沉淀往往难以使水达标。作者通过典型复鞣染色水的中试研究,提出了在常规处理工艺中增加电化学处理步骤(见图2),即可使出水总铬低于1.0mg/L。电解处理过程是否使用与复鞣染色段工艺有密切关系,其选择与否需现场验证。对于含硫废水,目前可采用硫化物回收法、催化氧化法和混凝沉淀法,这3种方法产生的污泥量依次增加,其中硫化物回收法可在厂内有效实现硫的回用,而硫酸锰催化氧化法可使废水中的硫转化为单质硫,但无法在厂内得到循环利用。混凝沉淀法是目前企业中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此方法无需进行含硫水的分流,操作简便,但最大的问题是产生的污泥量大。3种技术中,后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前二者则可根据投资要求分选采用。在猪皮、羊皮和部分细杂皮的加工过程中,动物的大量油脂可进入废水,这部分油脂可通过隔油、(加药)气浮法得到有效去除,具体是否需要单独处理可视油脂含量和分散性差异而定。

1.2物化处理技术的选择

在综合废水处理中为减少污泥产生量,常采用预沉的方法将可重力沉降的悬浮物(SS)优先去除,以避免后段过多的加药过程。近年来,随着皮革保毛脱毛工艺的运用,废水中的SS大幅降低,但废水中仍然有大量细少颗粒的SS进入废水。经过工程实践发现,采用分级格栅和筛网过滤可有效地替代预沉甚至初沉池,大幅度减少污泥量和土建费用。图3中例举出了一些皮革企业选用的格栅和筛网,其中细筛(≤6mm梯形或鼓形)和微滤网(≤0.5mm)的使用可使初沉池中的污泥量减少30%以上。

1.3生化处理技术的选择

生化系统是皮革废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围绕不同的出水标准,可选择单独的好氧以及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各类生物处理方法。随着皮革废水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氨氮不再是治理的难点,而敏感区域CoD和总氮的高标准达标,才是技术选择的重点。近年来,皮革行业各企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体系。现就针对不同技术讨论其适用范围。(1)二级a/o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4。该工艺主要针对CoD和氨氮浓度均高且出水要求较高的皮革废水而设计的,该工艺可在前段水解a/o中主要通过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大幅度削减CoD和BoD,为后段脱氮提供条件。后段a/o设置内回流,完成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功能,本工艺处理耐冲击负荷,可操作性强,效果稳定,可以较好地实现CoDCr的削减和高效脱氮功能,设计时一般生化总的水力停留时间(HRt)>72h,可不设硝化液回流系统。(2)水解酸化+氧化沟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5。此工艺主要针对制革和毛皮废水浓度适中(生化进水CoD浓度控制在2000mg/L以内)、生化性不佳的废水设计。水解酸化的目的在于调节废水的可生化性,结合设置内回流的氧化沟,实现CoDCr、氨氮和总氮的有效去除,经二沉池出水可使CoDCr低于100mg/L,氨氮和总氮低于15mg/L和80mg/L;生化池总的HRt>60h,(3)厌氧+a/o工艺工艺流程见图6。此工艺同样用于制革和毛皮废水浓度适中、生化性不佳的废水设计,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a1段为完全厌氧或不完全厌氧(水解酸化),完全厌氧使有机物浓度降低,并转化为甲烷,然后与后段a/o脱氮工艺相衔接,实现CoDCr、氨氮和总氮的有效去除。对生化性较差的废水,缺氧情况下可使废水生化性显著提高,并削减部分CoD,为后续a/o段的氨氮和总氮的有效去除提供有利条件;第二段a/o工艺实现高效脱氮。本工艺经二沉池出水可使CoDCr低于100mg/L,氨氮和总氮比较稳定地达到15mg/L和50mg/L以下。(4)水解酸化+好氧氧化+SBR工艺SBR工艺对于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制革和毛皮废水具有可适应性强、易调整的优点,结合水解酸化工艺和好氧氧化,可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工艺无需设置二沉池,对于水质水量波动大、场地面积有限的企业更为适宜。但SBR的滗水高度限制使容积利用率较低,土建费用较大。(5)多级“氧化+沉淀”工艺工艺流程见图8。此工艺是一种高负荷生化法,该工艺经过精细格栅去除SS后,直接将废水进入生化系统而不再设初沉池。进水CoD浓度可高达6000mg/L以上,高浓度的CoD经过HRt长达6d的处理后,可达到100mg/L以下的出水要求,同时,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通过高浓度活性污泥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脱氮。目前此技术主要依托定期高效菌种的补充来实现高负荷运行效果,其缺点是土建费用大、能耗较高,但其最大的优势是削减了污泥量60%以上。该技术在解决了菌种不断补充的问题后,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在以上各类生化系统中,好氧池的曝气方式对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皮革废水中可供采用的曝气方式多样(见图9),可根据生化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溶氧要求和设计池深等因素进行多种选择。传统的底部微孔曝气器的堵塞现象是运行过程中较常见的问题,目前已有各种新型的曝气器生产应用,选择恰当可有效改善这一现象,确保使用寿命。

1.4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选择

在某些敏感流域和区域,皮革企业单独存在,周边无市政管网进行二级处理时,为了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需对出水CoD在100mg/L左右的水进行深度处理,同时为实现中水回用,也需要对水进行回用处理。截止目前,在皮革企业深度处理中常见的处理技术涉及臭氧氧化、芬顿氧化、膜处理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也有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BaF)等生化方法。这些技术中,芬顿氧化由于污泥量大、运行过程复杂,一般建议不用。臭氧氧化对CoD的降低并无明显作用,但对脱色和去除杂菌具有显著效果,宜在中水回用时采纳,而人工湿地和BaF适用性受场地和水质限制,适用性应综合考虑。膜处理系统可实现较好的出水水质,但其浓缩盐水的处置是需要深入进一步探讨。图10列出了目前制革行业常用的几种深度处理技术。图10废水浓度处理技术的主要类型

2废水处理运行管理规范

废水处理过程的管理错综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在充分理解工艺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管理,实际管理时涉及到(1)运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设施运行记录、运行档案),(2)工艺运行检查(涉及水、气、固3类的各处理单元工艺技术规范),(3)设备检查(设备台帐、运行记录、设备完好性)和(4)排放口检查等4项管理内容。而涉及水处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表1针对目前企业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主要涉及方面进行了罗列。详细的管理文件可参考国家颁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技术规范》(讨论稿)。

3总结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8

考察了生物活性氮替代尿素在造纸废水中应用,通过CoD去除效果、污泥活性变化、环保效益来研究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活性氮后,CoD去除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出水CoD由71.1mg/L下降到66.1mg/L;SV30由84%下降到73%;微生物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有所增多;同时具有少量高效、节省劳动力等环保优势。

关键词:

生物活性氮;尿素;替代;造纸废水

生化法是最常用的制浆造纸污水处理技术之一。生化系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活动都离不开营养。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氮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各种生理活动的必须元素。一些缺氮的废水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添加一定的氮源,否则会因微生物生长不良,从而极大地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造纸废水属于严重缺氮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需添加尿素来补加氮源,但是尿素的使用量大、吸收效率低,并且容易导致出水氮超标问题。经过与行业内专家的探讨,引进生物活性氮(Supernitro,以下称Sn)进行实验性的运用。生物活性氮中氮的存在形式为速效氮和缓释氮。速效氮是微生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有利于微生物对氮素的利用。另外,该产品中含有的维生素、荷尔蒙、酶等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其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时,具有少量高效、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等特点,且易被微生物吸收等优势。生物活性氮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实际运用、在国内的相关期刊中鲜有报道。本文主要是从生物活性氮在水处理过程中试用的效果方面来探讨与分析,为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水质性质和工艺流程污水主要为生产灰底牛卡纸、高档挂面牛卡纸的制浆、造纸剩余白水。造纸的原料主要是进口的欧废和美废,以及国内回收的废旧箱板纸。水处理系统是2014年设计并建设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m³/d,之后经过不断的优化生产工艺,清水的使用量大幅降低,现每日废水量在5000t左右,故水处理的处理设施能力偏大。水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1.2使用方案现有系统尿素使用量200kg/d。用Sn替代尿素,根据Sn对尿素的替代比例(1:3)及实际操作方便,确定每天系统中需要投加的Sn用量为70kg/d。不同产能试用时间表见表1。

1.3投加方法根据每天用量,将Sn用计量桶稀释后,连续地泵入曝气池进水口处。

1.4检测项目水质检测项目见表2。

2结果与讨论

2.1CoD去除效果Sn使用前后CoD去除效果如图2所示。Sn使用前后CoD数据见表3.根据图2和表3可知,使用Sn后进水CoD相对稳定,出水CoD有下降现象,由使用前的71.1mg/L下降到66.1mg/L;从CoD去除率来看,使用Sn后,CoD去除率较之前提高了0.5个百分点。由于生产前方来水和水质稳定,同时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高达6d,污水系统常年运行比较稳定。使用Sn后CoD去除效果提高不明显,分析下来可能受BoD影响,后经检测二沉池出水BoD仅有9mg/L。由于缺乏可降解性有机物,导致CoD去除效果提高有限。

2.2污泥活性变化

2.2.1污泥沉降性由图3知,使用Sn后SV30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由原来的84%下降到73%。系统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处于老化状态,沉降性较差。Sn对改善污泥沉降性比较明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2.2微生物变化微生物变化见表4。微生物对活性污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通过镜检微生物生长状态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活性较差。使用Sn后通过镜检发现微生物无论数量还是种类均有所增多。菌胶团中以轮虫、钟虫、楯纤虫、游仆虫、表壳虫为主,其次也能发现吸管虫、尾丝虫等微生物。这跟污水系统实际运行工况相符合。系统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为7d,污水负荷为0.08kgBoD/(kgmLSS•d)左右。这些微生物的大量出现,一般预示着活性污泥低BoD负荷,水质净化效果好。

2.3环保效益(1)Sn是液体包装,投加方便,无需溶解。(2)避免了尿素溶解困难的问题及管道腐蚀弊端。(3)Sn能降低出水氨氮含量,减轻了对外排水体的富营养化负担。(4)有效缓解尿素仓储压力、搬运的工作量,成本还可略为降低。(5)水处理设施能力较紧凑的情况下,使用Sn的效果可能更明显。

3结束语

(1)Sn有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去除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沉淀池的出水SS明显降低,并且出水的氮含量降低。(2)Sn有利于改善污泥活性,SV30由84%下降到73%,微生物数量增加,种类更加丰富。(3)相对于尿素,Sn还有明显的少量高效、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徐亚同,黄民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9

1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式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三种方法。

吸附法,又叫载体结合法,是依据带电的微生物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表面张力和粘附力的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两种。该法操作简单,固定化过程对细胞活性影响小。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包埋在凝胶的微小格子或微胶囊等有限空间内,微生物被包裹在该空间内不能离开,而底物和产物能自由地进出这个空间,常用的有凝胶包埋法。纤维包埋法和微胶囊法。包埋法对细胞活性影响小,它是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方法。

交联法,是通过利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基团的试剂与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反应基团如梭基。氨基等发生反应,使细胞之间交联成网格结构,从而制成固定化网格,其结合力是共价键。该固定化方法微生物反应活性损失较大,且采用的交联剂大都比较昂贵,因此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固定化细胞的载体

固定化细胞技术所采用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所固定细胞的生物活性和体系传质性能。理想的载体材料应具有对微生物无毒性、传质性能好、性质稳定。寿命长、价格低廉等特性。它可分为有机高分子载体、无机载体和复合载体三大类。

有机高分子载体又分为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凝胶载体。天然高分子凝胶一般对生物无毒,传质性能较好,但强度较低,在厌氧条件下易被生物分解。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一般强度较大,但传质性能较差,在进行细胞固定时对细胞活性有影响,易造成细胞失活。

无机载体大多具有多孔结构,在与微生物接触时,利用吸附作用和电荷效应,从而把微生物固定。它的操作方法是把载体放人含有一定微生物浓度的溶液中,固定一段时间(24h左右)即可。

由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材料组成的复合载体材料,可以改进载体材料的性能。lin等将粉末活性炭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联合包埋固定,结果表明了复合固定化体系能更加有效地用于降解五氮酚,显示出复合载体材料的优越性。

3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3.l处理氨、氮废水

微生物去除氨氮需经过好氧硝化、厌氧(缺氧)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菌、脱氮菌的增殖速度慢,要想提高去除率,必须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较高的细菌浓度,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可做到这点。nilsson用海藻酸钙固定假单细胞反硝化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采用填充床对含20mg/l.硝酸盐的地下水进行两个月的连续脱氮试验,脱氮效果良好,反硝化速度为66mg[n]/(h.kg[凝胶]),容积负荷(以n计)达到3.6kg/(m3.d)。

wijffels采用角叉莱胶(聚丙烯酸胺)固定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反硝化菌,在容积为2l的外循环流化床中进行实验,停留时间为lh,进水nh3-n的浓度为8~16mol/m3,固定化细胞的填充率为11.l%时,脱氮率可达90%以上;填充率为16.5%时,脱氮率可达95%以上。中村裕纪用聚丙烯酸胺包埋法固定硝化菌和脱氮菌、采用好氧硝化与厌氧反硝化两段工艺进行合成废水的脱氮试验,结果表明;与悬浮生物法相比,低温下硝化速度增大了6-7倍,约为(以n计)0.5kg/(m3.d);脱氮速率提高了3倍,约为l.5kg/(m3.d);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h硝化4h十反硝化3u缩短为4h(硝化2h十反硝化2h),即处理装置容积可减少约50%左右。周定等将脱氮细胞包埋于pva(聚乙烯醇)中,结果表明:在低温、低ph值的条件下,固定化细胞能够保留比未包埋细胞更高的脱氮活性,减轻溶解氧对脱氮的抑制作用,脱氮微生物在固定化载体中可以增殖。

从以上的研究看出,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处理氨氮废水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可通过高浓度的固定细胞,提高硝化和反硝化速度,同时还可以使在反硝化过程低温时易失活的反硝化菌保持较高的活性。

3.2固定化活性污泥除bod物质

对于固定化活性污泥的研究情况,角野报道说固定化细胞的污泥产率系数(以bod计)为0.15kg/kg,与一般活性污泥法相比,泥量减少为1/4~l/5,但污泥产量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综合考虑污泥的处置时,容积负荷不宜设计得过高,在不产生剩余污泥情况下运行时,容积负荷(以bod计)也可达0.46~1.02kg/(m3.d),与一般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以bod计)(0.1~0.4kg/(m3.d)相比高2-3倍。桥本等用pva一硼酸法包埋脑性污泥,对人工合成废水进行连续试验,在进水ρ(toc)为94~99mg/l、toc负荷在0.5~2.35kg/(m3.d)时,出水toc的质量浓度可降到5~7mg/l,去除率达93%,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有机物负荷可提高2-6倍,同时总氮去除率也可达30%~45%;用pva一冷冻法包埋活性污泥时,在最高toc负荷达2.96kg/(m3.d),处理效果良好。本田用各种载体包埋活性污泥,采用固定床和流化床处理人工合成葡萄糖废水,在固定床实验中,用丙烯酸系合成树脂作载体,在toc容积负荷为1.5kg/(m3.d),停留时间为4h时,toc去除率最高达98%,平均为95%;用聚丙烯酸凝胶作载体,固定床三级串联运行,进水toc的质量浓度为500mg/l时,停留4h,toc去除率达80%,toc容积负荷为3kg/(m3.d);进水toc的质量浓度为2200mg/l时,停留12h,toc去除率达92%,toc容积负荷达4.4kg/(m3.d);当用流化床处理废水,进水toc的质量浓度小于300mg/l时,toc去除率可达95%以上。

3.3难降解有机废水

3.3.l含酚废水

含酚废水的处理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但此法存在污泥产率较高,易产生污泥流失,处理效率低等缺点。固定化细胞对废水中酚类等有毒物质的降解能力远大于游离态细胞。yang用三乙酸纤维素指单载体与海藻酸钙的复合载体包埋混合好氧菌处理含酚废水,并与采用同样载体的表面吸附生物膜法比较,当容积负荷(以cod计)小于90kg/m3.d)时,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酚去除率达90%以上。桥本用pva一硼酸法固定分离出的耐高浓度酚特殊菌种,在完全混合曝气条件下连续处理合酚废水,进水酚的质量浓度从100mg/l逐渐升高到1000mg/l,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的酚分解速度为悬浮细胞的2.5倍,酚的质量浓度较低时,出水水质良好,只有酚的质量浓度大于3500mg/l时,出水酚的质量浓度才开始升高,但仍可保持一定的去除效率。王翠红等用海藻酸钠包埋对酚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小球藻细胞和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混合菌株,在好氧条件下处理含酚废水,可以明显提高除酚效率,缩短废水停留时间,其共生体系对温度、ph值适应范围广,对焦化厂工业废水处理24h,去除率为95%以上,说明了菌藻共生体系是处理含酚废水的一条有效途径。

3.3.2含芳香烃废水

利用固定化混合菌群可降解芳香烃废水。固定化细胞能利用这些物质进行生长并使之完全降解,例如酚、奈和菲均能被彻底降解。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表现出生长稳定,降解能力强的优点。据报道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pinelohactersp细胞进行降解吡啶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的比降解速率和对吡啶毒性的承受能力并没有提高,但由于固定化细胞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所以其体积降解速率较高,而且可以重复利用,因此利用固定化细胞降解吡啶是可行的。shreve等利用固定化假单胞菌降解甲苯,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生长和底物降解过程动力学,并与游离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体系的半饱和常数增加了30倍,细胞的最大比生长速率降低了2倍。

3.3.3处理las废水

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可以从废水中除去可活性有机物,如合成洗涤剂工业废水中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纪树兰等报道以生物降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即las)废水。通过将tp-l号菌种固定在海藻酸钠载体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固定化细胞对las的降解率和降解寿命为试验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固定化条件,并与游离细胞对las的降解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对las的降解程数明显增加。黄霞等采用聚乙烯醇凝胶固定化细胞处理洗衣粉废水,废水中的las的质量浓度为40mg/l时,3h内las可降解90%以上。李彤等用硼酸化法包埋降解las的细菌苗系得到的固定化细胞,在1l反应器中处理洗衣粉废水中的las运行结果表明:在v(pva小球)/v废水)=30%,进水ρ(las)为40~70mg/l,停留时间为3h的条件下,las去除率可达90%以上。

3.3.4其他难降解有机废水

在降解其它类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固定化细胞技术也发挥了其特长。王蕾等用pva固定化球和厌氧一好氧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四环素结晶母液,结果表明:当总停留时间为厌氧24h(35℃),好氧6h时,cod和四环素的去除率均达到96%,容积负荷(cod)2.07kg/(m3.d),较普通法容积负荷提高16.3%,产气量提高4.57倍。

portter等研究了固定化纯微生物菌株处理含氯乙酸盐的杀虫剂生产废水,他们从受污染的水体中分离得到具有分解氯乙酸钠能力的pseudomonas菌株,用多孔性载体celiter-630进行吸附固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9-16.2h时,可使进水高达6000mg/l的氯乙酸钠降至小于10mg/l,去除率高达99%,toc的去除率也达89%。

3.4处理重金属废水

由于微生物经固定化后,其稳定性增加,抗生物毒性物质的能力也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有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geoffeyw等将小球藻固定在藻阮酸盐中,用来聚集co,zn,mn等金属,在5h内62%的co,40%的mn,54%的zn被吸附;与之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悬浮细胞的吸附量要小得多。吴乾蓄等利用聚丙烯酸胺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去除电镀废水中的cd2+,在ph=9,cd2+的质量浓度为1~400mg/l时,反应lh,cd2+的去除率98.9%;采用未固定化细胞则去除率为37.6%。

分别用0.lmol/l的hci和0.lmol/l的edta解吸,cd2+的回收率为88.5%和87.6%。

4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发展前景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折点加氯法;水处理;脱氨氮;余氯处理

中图分类号:V444文献标识码:a

1.折点加氯法脱氨氮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煤矿储备大国,煤矿的开采与利用十分普及。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制焦炭以及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的部分冷凝水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煤炭工业中的废水多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高浓度的酚以及多类型的氨氮有机物。煤炭工业废水的产生,对我国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直接污染了河流与水库,进而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此外煤矿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其中氨氮化合物的有效清除,这也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随着我国对用水及其安全处理工作的大量开展,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了a/o法实验研究课程,鞍山耐火设计研究院也对内循环法的废水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社会各领域对含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总结中,折点加氯脱氨氮法与活性炭技术余氯处理法得以提出,这也为当下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2.水处理折点加氯原理分析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水处理是基于a²/o法生物处理技术基础,对生化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至10mg/L,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含氨氮废水的折点加氯处理,也有效去除了水中的二价硫和可氧化氰化物,使得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在折点加氯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体中次氯酸的投入量要与水体pH值相统一,当pH值达到中性左右时,改变次氯酸的投入量,投料量与水体pH关系如图:

如图分析可知,当水体中氨氮含量与次氯酸投加量的比低于5.06时,水体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主要以次氯酸的氨化为主,反应方程式为:nH3+HoCl=nH2Cl+H2o。当污水中氨氮氯化第一阶段结束后,生成的一氯胺会导致水中的余氯浓度增加,这时要进一步加大次氯酸的投加量,使一氯胺发生如下反应:nH2Cl+HoCl=nHCl2+H2o,反应产生的二氯胺会继续和第一阶段产生的一氯胺进行反应,进而生成氮气和氢离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2Cl+nHCl2=n2+3H++3Cl-,在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污水中的氮元素以氮气的形式脱离水体,在折点加氯法生成氮气的同时,水中的余氯浓度也随着Cl/n数值的增加而减小,如图,当水体Cl/n的数值达到7.6时,由于水中游离态的次氯酸增多,会直接导致水中残留氯浓度再次增大,这也是实际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现象,所以要实现在提升折点加氯法效率的同时,保证水体余氯的清除效率,应在投入次氯酸的同时关注水体的pH值变化,当水体氨氮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及时停止氯化合物的投入。

3.加氯脱氨氮后余氯的活性炭处理探究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体的加氯处理会造成氯化合物的剩余,这会直接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进而对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和社会居民用水造成影响,所以在对水体开展折点法加氯脱氨氮处理后,还应对水体做进一步的余氯处理。对比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技术原理图和次氯酸的实际投料控制,可以得出水体经脱氨氮处理后,残留氯主要以结合余氯和游离余氯构成,其中结合余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氯胺和二氯胺,游离态余氯的主要构成则为次氯酸。在对污水余氯活性炭处理的研究中,社会各领域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但究其结构原理可知,该反应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主要为C+HoCl=Co+H++Cl-和2nH2Cl+Co=n2+C+2H++2Cl-+H2o,如公式所指出的,活性炭在水体中与残留次氯酸进行反应,最终生成了氮气、碳单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反应过程中,次氯酸在活性炭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了不同单质与粒子,使得污水中的残留氯化合物得到了有效分解。在余氯的活性炭处理过程中,为将水体中的余氯浓度稳定控制在1mg/L以下,要在余氯处理时设立多个活性炭层,并保证处理水体在其中的停留时间保持在30min左右,水体与活性炭长时间的接触反应,能够有效提升水体氨氮和余氯的去除效率,进而有效地提升处理后水体的品质。应值得注意的是,在折点加氯脱氨氮的余氯处理过程中,为保证余氯的处理效率在95%以上,应注重活性炭技术和CoD、色度等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多项余氯处理技术的融入,使余氯的处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水体处理的成本费用,这对我国今后水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处理技术和余氯处理技术的提出,为我国水质优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处理途径,煤矿及工业污水在该技术处理下,不仅实现了水质的有效优化,也极大地减少了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与危害,这在我国水源的优化及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宗宫功,张孙楠,吴之丽译.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生化站废水脱氮技术可行性研究[D].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