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媒体教学评课十篇多媒体教学评课十篇

多媒体教学评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5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1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评价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广泛渗透到教育领域,已经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如何尽快建立一套客观、公平、公正和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成当务之急。许多单位和部门有各自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但是相对性居多,还不能适应广义的评价。下面笔者就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体系简述五个标准和五个有利于:

1、评价标准

开发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要选好题。大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或者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能够把文、图、声、像、动画等集成到一个环境中,而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特点。易于控制。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应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学内容应该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展开;其二,要研究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即学习者的特性,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这是多媒体课件成功的关键。此外,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应当从是否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具体标准和要求如下:

1.1科学性标准

1.1.1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的描述准确.例证真实可靠:

1.1.2分析、推理和论述严谨,实证步骤正确:

1.1.3公式、符号、单位符合国际标准;

1.1.4动画模拟效果逼真。能正确反映科学原理;

1.1.5解说精确、术语规范、文字符号准确。

1.2教育性标准

1.2.1教学目的明确。主题鲜明。对学习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1.2.2理论联系实际,取材适当,有针对性,选题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1.2.3符合教学原理和认知规律,分析推理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形象直观,能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1.2.4内容丰富充实,知识容量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1.2.5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感觉、听觉等多器官,便于学习和记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

1.3艺术性标准

1.3.1表现手法新颖、富有趣味性,背景和配乐得体;

1.3.2构思精巧,构图清新,画面灵活,声、光、色搭配合理和谐,有表现力;

1.3.3画面流畅,节奏紧凑,层次分明,图形图像与解说及说明文字协调一致,图像清晰稳定,画面美观,动画流畅,画面切换过渡自然。

1.4技术性标准

1.4.1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兼容性好,容错力强,在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上运行无障碍;

1.4.2交互性强、界面新颖,可控性好,前后内容可随意切换;

1.4.3有帮助功能,帮助详细,说明清楚;

1.4.4解说清楚,声画同步:

1.4.5技术手段先进,程序设计合理,便于升级修改;

1.4.6适合在网络上运行,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学习。

1.5实用性标准

1.5.1选题科学合理,有用多媒体展示的必要,不牵强附会;

1.5.2内容选择恰当,用正常的语言表述清楚有一定的难度,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

1.5.3切实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富有启发性。

2.评价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评价一个课件的优劣主要是看它对教和学两方面是否确实有效果,重在实用,重在有效,重在对传统教学是否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1是否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以视、听、感等多种器官同时接收立体信息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而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否则,就没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2.2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探索经历时曾感慨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教育研究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能集多种媒体之所长,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信息,克服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概念难以表述的困难,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门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3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它不仅仅供教师教学使用,也能供学生自学使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能提供帮助,给予鼓励,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听、看,还要能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促进学习者左右半脑协调发展,提供多种机会让学习者自我思考和探索,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是否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好坏或者优劣的最终标准就是能否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多媒体课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搞错了方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而已。课件的好坏最终还要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被课堂教学的实践反复证明和广为证明,相对于传统教育手段来讲。能明显提高效益的课件才是有价值的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注重声、色、光、电和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的同时,应十分注重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课件是供教和学用的,不是游戏。不能过于注重趣味性。所有其它的辅助手段都是为教和学服务的,不要过于注重技巧,不要搞花架子,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导向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使学生自觉而主动地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运用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但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势,如何评价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新课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应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管理,构建其能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又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评价技术和手段评量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课堂教学状况和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教学方向的引导和教学工作的激励,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运行并最终达到该目标,是整个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之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教学意图、实施教学方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但这一目的是否得以实现,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是了解多媒体教学状况,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诊断课堂教学问题。美国著名的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强调“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prove),而在于改进(improve)”。将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及时传递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参照评价标准,找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及时总结与修正,促使自己增进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扬长避短、发挥潜力、从自我诊断到自我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方向。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其本身是一种以外部因素激励为主的目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还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实施等。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引导课程建设的方向、教师教学改进的方向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向。一方面,教学规律引导着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同时,教学评价也制约和引导着教师整个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激励教学业绩的创造。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的工作业绩主要是教学业绩。教学业绩可以从质与量两方面考察,从量上为教师教学业绩提供凭证的主要是教学课时量,而从质上为教师教学业绩提供凭证的就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等级或分数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在参加奖酬金发放、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衡量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展示教师的努力和成绩的平台和机会,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要素

教学评价是多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素养、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构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内容要素。

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拥有的体验与思维模式,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身心素养等。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素养还应该包括信息素养,即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教学素养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体验与教学研究而提升,因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或艺术的运用等。

教学效果是指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所达到的预期目标、整体水平。教学效果包括施教者的教育教学的实效,即教师的教学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整体水平,也包括学生所得到的收获和满意程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除了要评价教学素养、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外,还应该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这是因为:

第一,多媒体课件与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多媒体课件以静态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则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两者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第二,多媒体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通过课件体现出来,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两者是教育性与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第三,多媒体课件也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过程,表明教师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学效果则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前者主要描述教学的过程性状态,后者则描述教学的结果,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

可见,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素养、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多媒体课件四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整体。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教育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既有一般课程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时,只有既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价原则,又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特点,才能比较科学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前所述,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素养、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多媒体课件四要素,教学过程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艺术几方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参考其他院校设置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设定为教学素养、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艺术、教学效果及多媒体课件等六个,并据此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及分值,得分可分五级,级差为0.5分。(表1)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教育的实施人是教师,从事的是教的活动,教育的接受人是学生,进行的学的活动,因而教与学、教师和学生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教学质量评价主体首先应是学生和教师本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同行和专家。

学生是教学成败的直接关系人,学生评价一般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真实教学情况,最为教师所接受,因而要特别注重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往往重点从学科的特点、新知识的掌握、教学方式的运用、教育思想的贯彻等方面又能较多的考虑,专家评价则在学科发展、学术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等方面关注更多,因而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是必要的。教师本人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最了解自己教学的努力、优势和困难,教师自我评价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因而要重视教师自我评价。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3

①将讲义或教案简单搬家到课件,文字过多,色彩杂乱,格式不一,课件成了电子书;②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不合理运用,出现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与主体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文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③课件的部分内容链接到相关网站,受学校网速的限制,课堂下载速度慢,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④界面设计生硬,背景图案单调,背景同主体内容无对比,热区、按钮和菜单设计缺乏交互性;⑤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⑥教学内容上注重形式而忽视目的,教学内容缺乏交互性;⑦导航设计不合理,出现课件运行不流畅的现象;⑧多媒体课件因信息量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⑨课件缺乏实用性。

2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就是面对计算机“念经”,学生成了“机灌”的对象,缺乏教学互动;②多媒体设备故障和教师操作水平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速度太快,需适当调整;④忽视了可视度,教室的后排位置看不清楚屏幕的内容;⑤多媒体课件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3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共有5个1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该表从多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聂笑一、张珺提出的《5/10/20/30/40法则》,即多媒体课件选用的色彩不超过5种;多媒体课件页面不超过10页;多媒体课件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情境或穿插一个游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point);多媒体课件每版面不超过40个字或单词。这一法则,也可作为评价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一个标准。

4建立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

建议运用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①计划。根据本专业本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现状,推行多媒体课件的准入制度,建立审核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②实施。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包括资金投入、教师培训和设备完善等因素。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采用多渠道、有计划的开发补充学校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培训,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③检查。制定多媒体课件评价的计划,包括参评课件的范围、标准要求、课件申报要求、评选方法和奖励等内容,进行公布。④处理。最后应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多媒体课件评价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意见。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循环制定计划目标的依据。

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不仅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企业的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孙名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2]聂笑一,张珺.多媒体课件5/10/20/30/40法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3]马俊,曹长德.大学教学中投影依赖及其矫正[J].教育与现代化,2009,(1).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4

1目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出现的一些误区

①将讲义或教案简单搬家到课件,文字过多,色彩杂乱,格式不一,课件成了电子书;②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不合理运用,出现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与主体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文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③课件的部分内容链接到相关网站,受学校网速的限制,课堂下载速度慢,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④界面设计生硬,背景图案单调,背景同主体内容无对比,热区、按钮和菜单设计缺乏交互性;⑤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⑥教学内容上注重形式而忽视目的,教学内容缺乏交互性;⑦导航设计不合理,出现课件运行不流畅的现象;⑧多媒体课件因信息量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⑨课件缺乏实用性。

2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就是面对计算机“念经”,学生成了“机灌”的对象,缺乏教学互动;②多媒体设备故障和教师操作水平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速度太快,需适当调整;④忽视了可视度,教室的后排位置看不清楚屏幕的内容;⑤多媒体课件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3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共有5个1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该表从多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聂笑

一、张珺提出的《5/10/20/30/40法则》,即多媒体课件选用的色彩不超过5种;多媒体课件页面不超过10页;多媒体课件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情境或穿插一个游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point);多媒体课件每版面不超过40个字或单词。这一法则,也可作为评价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一个标准。

4建立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

建议运用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5

论文摘要:从aeCt的教学技术定义入手,提出将学习过程作为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系统分析并建立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范畴为对象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一、引言

目前多媒体教学课时所占比例非常高,需要设计建立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课程目标,发挥教学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通过评价能够反馈信息,参照标准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总结,帮助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目前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教学方式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仍然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提出:”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两大研究对象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也明确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大领域范畴。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仍然涵盖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范畴的全部内容。透过多媒体教学过程,我们仍然可以形成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资源利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二、从aeCt的定义可以明确的几个问题

1.学习过程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的长进。这里的环境包括传递教学信息所涉及到的方法、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者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丰富的创作空间。这种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要素的改变。在多媒体教学中各评价要素呈松散结构.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较难确立。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复杂,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在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同时,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强调课堂教学与使用各种媒体的协调性和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成为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

2.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并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等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集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显得尤其重要,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多媒体课件与课程主教材以及其它辅助教材一起构成立体化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教师容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加以突破。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辅工具能否真正符合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实现预期的效果,除了课件本身的适用性外,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整以及其它基本的教学要素的协调起重要作用。

3.系统方法是多媒体教学评价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复杂巨系统,aeCt的定义正是从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教育活动的。定义中的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策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正的过程;开发是指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和”产品化”;运用是指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结果的实施与应用;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或教学设计成果进行为实现不同目的的评价,以便为进一步的修正提供指导。这五大范畴基本涵盖多媒体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据此可以确立多媒体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

三.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aeCt的定义,我们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出发,对教学过程和有关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考虑,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

1.设计范畴

虽然设计范畴是教学过程实施前的方案与策略,但其评价指标的建立并不依据教师施教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追踪调研,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物化的教学文件如教案、课件、作业等内容来反映。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确切。

(2)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完备全面,具有灵活性。

(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反映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4)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教师的活动设计得当。

(5)学生行为:教师预想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可能行为是否准确。能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6)教学媒体:选择得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7)时间分配:教学中参照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时间。

(8>作业: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主题/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9)电子教案/教案编写:教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开发范畴

开发是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主要指课件开发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其评价指标主要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与经济性几个原则来考虑:

(1).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从教学方面说,应当能够简化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减轻教师的部分工作。从学生方面说,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科学性。一方面,课件的内容要严谨准确无误,对概念、原理及观点的表述应准确,制作的动画选取的材料和图片要恰当;另一方面,课件的展示手法、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体现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技术性。课件的技术性是课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制作出的课件应条理清楚、功能明确,易于使用,应考虑课件的可靠性、容错性能力、及可操作性。每一项的导航和链接应清晰、明确。好的课件还可以被方便地维护、更新和再次开发,开放性好。

(4).艺术性。多媒体课件要遵循美学原则,尽量使界面美观、赏心悦目,最大限度地融人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良好的页面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5)经济性:经济性是指课件的制作要遵循最小代价原则或最大价值律。要避繁就简,不追求花哨。

3.利用范畴

利用是指使用学习资源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是设计与开发后的教学实施阶段。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更多地是建立在对利用范畴的评价。在利用阶段,教学技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演绎技能在多媒体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1)课堂讲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激发兴趣。

(2)专业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教学中游刃有余。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选择适当,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紧密结合。

(4)答疑:答疑及时准确。

(5)媒体操作:熟练、能处理简单故障。

(6)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课堂讲授与媒体配合巧妙,相得益彰。

(7)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呈现与课程讲授完美结合,恰到好处。适时利用其它教学手段。

4.管理范畴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管理显示出比传统教学更为复杂的特性。由于多媒体的引人,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的传递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点对点传播,而是多点交汇的传播,更加强调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依照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不同,必须考虑如下几项管理指标:

(1)教学过程管理。

a.应变能力:调整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b.教学组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模式),适应各类型学习的需要。

c.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课堂气氛能力强

d.教学节奏控制: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节奏控制恰当。

(2)资源管理。各种教学资源管理有序,调用科学。

(3)媒体管理。多媒体硬件设施等的管理有序,使用得心应手。

(4)信息管理。设计好的信息如预期呈现,信息出错时应变掌控能力强。

5.评价范畴

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重综合性的模糊指标,对教学所取得的总体效益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得到的信息,包括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均可提供及时与建设性的反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质是学习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a.课堂检查:课堂提问或书面检查正确率高。

b.互动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

c.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出勤率高,兴趣浓厚。

(2)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a.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基本结构。

b.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提高。不但学习了课程,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的学习方法。

c.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王小根(1965—),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教育应用研究。e-mail:。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产生更高的提升,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及效益问题成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1]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衡量教学中的投入和产出来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开展评价,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是组织中与总体目标和价值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及业绩或成就。[2]教育绩效评价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教育投入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3]要获得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本文针对小学3~6年级多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教学特点,借助层次分析法,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到本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跨越式教育实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笔者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发现,“手段”、“应用”、“模式”、“策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表明研究者们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但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内容的关系;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的绩效;多媒体教学如何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形式相结合,在取得同样的结果前提下,付出代价较小等。[4][5][6]

(一)语文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多媒体技术评价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十条指出:“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学建议第一条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表1是国内外众多语文教学评价表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内容的典型案例。

(二)现有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当前,多媒体教学评价从教师、学生、教学课件、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指标设计。[10]由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不同,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需求也不一样,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有学者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和使用性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11]其优点是涉及了多媒体软件功能和媒体运用,但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不明确。还有学者考虑到不同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分为情境型、实验型、理论性等三类,[12]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分别设计了聚焦多媒体教学特点的共性指标和聚焦于课程特点的个性指标,使用时评价人员需对课程进行分类。这些普适性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反映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但却难以体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最终教学业绩固然重要,但达到教学效果的行为过程更重要。

从《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各种语文实践机会,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绩效评价不仅能评价过去的结果,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作出调整。评价过程中既关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关注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不但关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重视达标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使用、教学预先安排与灵活调整等情况。通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找出绩效差距,进行绩效干预,从而提高教学绩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划分为四个学段、五个领域。其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为一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选取小学中高学段(3~6年级)的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设计,一方面参照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详细的指标,衡量阅读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衡量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益。

(一)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在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上,要进一步“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字词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原则

1.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承载的信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归根结底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教学不能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宗旨,要按照语文学科的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2.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情境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情境不能仅是简单的图文声像堆砌,而应是有一定内部意义结构、在情境中有趣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动的信息集合。

4.多媒体刺激要适度

小学生大多数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多种感官刺激要比传统的黑板+教材教学效果好得多。适当的刺激能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刺激会引起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便捷的情况下,教师会不自觉地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无意中省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在呈现信息过后要给予学生1~2分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他们才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完整的教育评价系统必须要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在内。开展绩效评价时,也应覆盖各个环节。[14]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知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识记本节课的字词、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力获得主要通过言语训练来完成,在一节课中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表达得体、语言流畅;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段,并给出理由;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句段进行解读时,学生作出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回答。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能在浩瀚的海洋里游刃有余。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生活经验,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中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模式的变化,它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中演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双主教学模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教材只是例子,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仅包括设备和房屋,也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交互等。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体现在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最适当的媒体。在安排媒体的出场顺序时也要精心思考,使它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多媒体学习认知原则中,迈耶指出“当屏幕上对立的词语和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相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15]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化形式。本研究在衡量教学效果时,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编制的内容测试卷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观察(目标)以及课后的访谈获得。主要从课堂气氛、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情绪饱满,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与他人交流互动等。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权重反映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量的关系,是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有专家会议法、专家咨询法、专家排序法、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法,对数加权法。当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确定时,由于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为克服这一矛盾,本研究中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时,扩大了专家的范围。

五、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应用

(一)信效度检验

为了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判断,本文将该指标用于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共得评价量表24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1.信度检验

(2)评价者信度:即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评分者打分,若不同的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本文让不同评价者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来检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α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评价者信度越高。同样是编号1~6的六位教师,经由三位评分者进行评价,这三位评分者分别为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和笔者。利用SpSS计算其α系数为0.995,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者信度比较高,见表9。

2.效度检验

在设计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201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制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效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设计绩效指标过程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已有文献综述中归纳语文多媒体教学要评价的一级指标,以一级指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划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二级指标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调整,再次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订。因此,指标体系具有内容效度和方法效度。

(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研究过程中深入无锡市2所小学,采集了跨度为一学年的课堂实录,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按绩效总体得分的输出看,优秀课有1节,良好课有7节,及格课有3节,见表10。得分最高的《番茄太阳》教学活动组织环环相扣,教学资源使用恰当,教学评价以赏识性为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思考问题有深度,表达清晰,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得分较低的为《日月潭的传说》,该课存在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教学环节中媒体利用目的不明确,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少等问题。

六、结语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在整合手段、模式和策略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具体评价当前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可操作性强、符合具体学科教学特点的评价方法。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对象,利用绩效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评估,试图从绩效角度来解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的五个方面设计了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分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便能客观地评价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行为,以及所取得的价值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娟.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2]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4.

[3]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4.

[4]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7~41.

[5]郭桂苹.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7][8]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9:58~59.

[9]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0~24.

[10]王春秀,刘福来.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57~58.

[11]张素云.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12]白晓林,赵颖.试析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8):51~5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教育部,2011.

[14]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7~19.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7

【关键词】流媒体;远程教育;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己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新的网络技术为传递最新的教学信息与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近年来,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

远程教育特别是远程多媒体教学涉及音视频在网络上的传输,而当前的网络状况对音视频流传输来说并不理想,流媒体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流媒体技术,即使在网络非常拥挤的条件下,也可以在任意时间把各种庞大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文本、图像、课件、动画等,通过互联网清晰、不间断地传输给任意地点的学习者,使远程教育系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效。

1.流媒体技术概述

1.1流媒体技术的定义

流媒体技术,也称为流式媒体技术(Streammedia),就是把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将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

1.2流媒体技术的实现

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的技术总称。流式传输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顺序流((progressiveStreaming)传输和实时流(Rea-ltimeStreaming)传输。顺序流传输按数据的先后顺序进行传输,在下载的同时用户可以在线播放多媒体数据,但在给定时刻只能观看己经下载的部分,用户不能快进或后退,也不能在传输期间根据网络状况对下载速度进行调整。由于它基于Http协议,因此也常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顺序流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该文件在播放前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这种方法保证了播放的最终质量。顺序流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如讲座、演说与演示等现场广播。实时流式传输保证媒体信号带宽能够与当前网络状况相匹配,从而使得流媒体数据总是被实时地传送,用户可以通过快进或者后退操作来观看前面或者后面的内容。实时流式传输特别适合现场事件,如现场转播、实时授课等。与顺序流传输不同的是,实时流传输需要用到特定的流媒体服务器,而且还需要特定网络协议的支持。实时流传输的主要协议有: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以及常用的应用层协议Http等。

1.3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到达客户端的时间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网络暂时拥塞而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即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声音数据。

流式传输的过程: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接着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a/VHelper程序与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2.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流媒体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程在线点播和实时广播等领域。

2.1课程在线点播

在流媒体技术出现以前,远程的学生要点播某个多媒体课件必须先将它下载到本地的计算机,一个很小的多媒体课件或一小段教学录像都需要很长的下载时间,并且需要占用本地计算机的系统存储资源,这对于接入速率低和系统存储资源有限的学习者来说,根本无法忍受。而采用流媒体技术以后,它只需在播放前下载约几秒的多媒体信息后即可播放,并不需要下载整个文件,即可实现在线播放。

流媒体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生成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流文件,一台普通的服务器可允许100人左右并发点播。另一方面,在播放过程中,它还可以根据网络带宽的变化而动态地调整,确保始终处于最佳播放速率,避免信息流的中断。因此,利用流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在远程教学系统中实现多媒体课件点播功能。可以将教师上课的过程压缩编码成多媒体流文件,然后放置到相应的服务器供学习者浏览点播。

2.2实时授课广播

远程课堂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网络上利用流媒体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广播。学习者可以不受地点的限制,在任何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上接受课堂教育,创建一种“面对面”的教学环境,缩短教学双方的空间距离,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不仅局限于语言、文字,可以更多地辅之以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给学习者提供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深层次思维,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学会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

3.基于流媒体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以非专用硬件方式实现的实时教学与非实时教学共存的、通用的、综合的远程教育系统,包括实时授课、实时听课、课件点播、网络选课、课件编辑、课件管理、问题交流、教学评估和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功能模块图

系统分为学习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三大模块,学习子系统模块包括网络选课、实时听课、课件点播、问题交流和信息查询等子模块,使用对象主要为学生,包括在校学生、远程学员、访客等;教师子系统包括实时授课、教学管理、课件编辑、课件管理和教学评估等子模块,使用对象为教师,包括教师、教学管理者等;管理子系统包括流媒体处理、日志管理、安全认证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子模块,使用对象为系统管理员。实时授课模块产生流媒体课件,实时听课模块、课件点播模块和教学评估模块要接收或点播流媒体课件,这四个模块是建立在流媒体技术之上的。

3.2系统模块设计

网络选课模块主要完成在校学生和远程学员对实时听课和课件点播两种类型的选课功能,配合课件数据库配置信息可以实现多种权限控制,如允许或禁止在校学员听取所有实时听课、允许或禁止远程学员进行所有的课件点播等。

实时听课模块的功能包括课件信息查询与点播,根据课件信息查询相关课件,并从数据库中提取课件在流媒体服务器上的实时广播地址,把这个地址传递给播放器进行流媒体课件的点播。在实时听课的过程中同时利用问题交流模块向上课教师提问。

课件点播模块的功能包括课件信息查询与点播,根据课件信息查询相关课件,并从数据库中提取课件在流媒体服务器上的路径,把这个路径传递给播放器进行流媒体课件的点播。

问题交流模块完成学生与教师间的提问及解答功能。问题交流模块从实时听课模块处收集学生的问题,形成文件,教师通过实时授课模块调用问题交流模块在课上选取问题进行回答。

实时授课模块的功能包括ppt课件上传、实时授课音视频的采集、处理与发送,包括三路视频信号(教师视频、视频展台视频、黑板视频)以及音频信号(教师讲课声音)的采集与切换、流媒体课件的编码生成与发送和问题解答。

教学管理完成实时教学信息的管理,包括查询、增加、修改和删除实时授课信息、实时听课信息。

课件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初始化课件数据库和管理课件信息。初始化课件数据库只在系统开始启用时一次性操作,删除系统自带的而本校教学或培训用不到的课件基础信息;管理课件信息包括查询、增加、修改和删除与课件有关的所有信息,如课程信息、教师信息、教师课程关系信息、课件信息、课件同步信息等。

教学评估模块完成教学的评估打分功能。包括增加评估项目、删除评估项目、修改评估项目、设置评估项目权值、修改评估项目权值、计算分值、评估查询等。

登录认证模块完成用户注册、登录及权限验证功能,同时可完成用户交换公钥及产生私钥功能。权限验证功能指根据用户账号与申请服务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有该服务的操作权限。

日志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查询和删除等操作。日志管理对所有用户的所有敏感操作和系统运行情况做记录,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帮助。

系统维护功能包括所有数据库维护、系统公钥信息维护、系统配置信息维护等。

3.3流媒体课件系统设计

在远程教育系统中,流媒体课件编码、、访问的实现是通过流媒体课件系统来完成的。本系统的实时授课模块、实时听课模块、课件点播模块、教学评估模块和流媒体课件服务器一起构成流媒体课件系统。流媒体课件系统采用windowsmediaService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它由流媒体编码模块、流媒体服务器系统、流媒体客户端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实时教学模块负责流媒体的产生,对应于windowsmedia技术中的encoder的功能;流媒体服务器系统提供流媒体的实时广播以及流媒体的点播服务,对应于windowsmedia技术中的windowsmediaServer的功能;实时听课模块接收流媒体服务器的实时广播流,课件点播模块点播流媒体服务器中的非实时流媒体课件,教学评估模块用于教务管理人员对老师上课情景进行评估,可以是教师上课的同时进行也可以是课后点播教师上课产生的课件,因此教学评估模块可以接受实时广播流也可以点播流媒体服务器中的非实时流媒体课件。实时听课模块、课件点播模块、教学评估模块三者对应的是windowsmedia技术中的windowsmediaplayer的功能。整个流媒体子系统利用windowsmediaService9.0的SDK开发完成。

图2课件系统总体架构图

实时授课端位于主播教室的教师计算机上,每个计算机配置有一块采集卡,负责采集教师的图像、视频展台的图像、黑板的图像以及教师音频,多个主播教室的授课计算机通过高速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到流媒体服务器系统中的高速以太网交换机上。集群式的流媒体服务器系统采用San(存储区域网络)体系来存储流媒体文件的数据。流媒体数据被存储在若干具有光纤通道(FC)接口磁盘阵列上,这些磁盘阵列通过专用光纤通道交换机与所有的服务器节点直接相连组成一个San。在这个San中磁盘阵列上存储的流媒体数据被集中管理,所有的磁盘阵列上存储的数据在逻辑上相当于一个巨型“磁盘”,这个“磁盘”上的所有数据被所有的服务器节点共享,同时被共享的还有所有磁盘阵列的i/0资源。磁盘阵列上的流媒体文件系统与各节点的操作系统隔离,这样即使服务器节点的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只需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可,多媒体数据不需重新制作。

流媒体服务器系统配置一台管理工作站,对流媒体服务器系统进行系统管理、流媒体资源管理以及服务统计分析。点播端(包括实时听课模块、课件点播模块、教学评估模块)位于教室、学生宿舍、教学管理办公室以及internet远程用户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连接到流媒体服务系统的高速以太网上实现实时听课或非实时的点播。

3.3.1课件系统编码端设计

课件系统编码是通过实时授课模块完成的。实时授课模块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它是远程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教学现场的多媒体录像和网络传输,实现教学现场的直播,从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制约问题,可以大大扩大教学规模,实现名师授课的共享。

实时授课模块主要负责流媒体课件的产生,其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功能犹如encoder在windowsmedia流媒体框架中所起的作用。实时教学模块产生流媒体课件,把流媒体课件推向流媒体服务器,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向实时听课模块组播,同时流媒体以.asf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系统中。实时授课模块与课件数据库、问题交流模块以及实时听课模块之间都存在交互。实时授课模块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

图3授课模块数据流图

3.3.2课件系统客户端的设计

课件系统客户端用来主动点播或被动接收流媒体课件。根据客户端面向的用户以及使用流媒体的方式不同,分为实时听课模块、课件点播模块、教学评估模块三部分。

3.3.2.1实时听课模块

实时听课模块主要应用在教室中,供校内学生在教师上课的同时同步听课。通过实时听课模块可以使用实时选课、实时听课和提问的功能。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教学系统,选择实时听课模块,获得授权后,通过查询课件数据库获得实时课件的广播地址,并把这个地址传递给windowsmediaplayer对象,windowsmediaplayer使用这个地址来接收流媒体。学生使用实时听课模块在听课的同时可以通过问题交流模块向上课教师提问。实时听课模块与课件数据库、流媒体服务器以及问题交流模块之间都存在交互。实时听课模块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

图4实时听课模块数据流图

3.3.2.2课件点播模块

课件点播模块供在校学生和校外学生在课后非实时点播流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点播模块可以使用选课、听课功能。课件点播模块与实时听课模块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①适用对象不同,课件点播主要用于学生在课后进行点播,比如在学生宿舍,并供远程学员使用;而实时听课模块用于在校学生在教室里实时同步听教师上课。②使用流媒体的方式不同,实时听课模块主要接收流媒体服务器的实时广播流,课件点播模块主要点播服务器中的流媒体课件,这些课件是非实时的流媒体文件。③与上课教师的交互性不同,实时听课时要求听课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互,通过问题交流模块向上课教师提问,课件点播模块没有这种交互性。课件点播模块与数据库、权限认证模块以及流媒体服务器之间都存在交互。课件点播模块数据流图如图5所示所示。

图5实时点播模块数据流图

3.3.2.3教学评估模块

教学评估模块主要完成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评估打分功能,使用的对象是教学管理人员。评估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实时评估是在教师上课的同时使用实时听课模块,完成对教师上课情况的打分;非实时评估是在教师上完课后,调用课件点播模块,完成对教师上课情况的打分。在远程教育中,可以设定教学内容科学与否、重点是否突出、多媒体综合运用情况等指标用于考察教师上课情况。

教学评估模块在设计上考虑了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项目、权值进行修改。因此教学评估模块还包括以下功能:增加评估项目、删除评估项目、修改评估项目、设置评估项目权值、修改评估项目权值、计算分值、评估查询等。教学评估模块与数据库、权限认证模块以及流媒体服务器之间都存在交互。教学评估模块数据流图如图6所示。

图6教学评估模块数据流图

4.结束语

流媒体技术应用在远程教育中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展现形式,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媒体技术也将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成熟,将更好地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红.流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3).

[2]马明山.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6).

[3]孙晶.流媒体服务器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人众科技,2008(10).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效果;优化;新思路

一、多媒体教学的地位与应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或手段,不论用什么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多媒体教学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多媒体教学应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辅助教学的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先进,其作用只不过是在教学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如果夸大了其作用或者不能适时适量地使用,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适度性原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的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那么好的事情也会向反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握适度的原则,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四)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不同的媒体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多媒体教学代替不了的优点,二者不能相互摒弃,而应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为好。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学校客观现实造成的不足

多媒体教室光线太暗。安装多媒体的教室窗户要么是茶色玻璃,要么是安装窗帘,目的是为了提高视频效果。可是由于教室光线暗,学生们记笔记有一定困难;有的多媒体没有安装教学所需的部分软件;电脑不能联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试验较少;有时噪音太大,电脑经常死机;缺少对多媒体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由于多媒体教学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管理滞后,使多媒体教学过于随机,缺少集体备课(审查课件)和试讲等环节,客观上造成多媒体教学质量不理想。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不足

1.游走式。教师没有固定的占位,也不板书,只顾自己讲解。这种方式易造成学生只顾看多媒体课件的画面,由于教师不板书,有些重点难点问题不能给学生们详细讲解分析,课堂上学生们理解不透。而且老师在整个教室来回游走,缺乏课堂组织,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播音式。有站位,多了话筒,仍不板书,用一种固定的体态讲解。由于老师只顾自己讲,不板书,难免造成“人灌变机灌”,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

3.角落式。坐在电脑旁,看着电脑讲解。这种方式相当于读课件,谁都会讲课了!而且这种方式缺乏教师的板书、教态等独特的人格魅力与风范,更易造成“人灌变机灌”,缺乏师生间的互动。

4.以屏幕为主,板书为辅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5.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学生们每人一台电脑,教师的讲课与每位同学的电脑进度同步,而且具有随时与老师交互的功能,效果较好。

(三)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不足1.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存在盲目性。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提高。事实证明: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地都使用多媒体教学。

2.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水平参差不齐,买的课件很难与教材匹配。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同,制作的课件有时质量不高或课件素材不足,内容显得过于简单,只是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屏幕上;或课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设计,大量教材内容堆砌,课件十分繁杂、呆板,重点不突出;有些课件设计偏重知识的传递,忽略媒体的交互功能;课件有时与教材不匹配,造成劣质多媒体课件教学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课件翻页太快。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学信息量大,翻页快,学生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和吸收。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笔记也记不上。课堂容易演变成一种“满堂电灌”,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削弱了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造成了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技术,忽视教学实际需要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传统的课堂组织教学,由于教师的讲解、板书、教态、音容更能体现一名教师的特色和风范与人格魅力,这种“言传身教”是任何媒体也代替不了的。如果忽略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就会颠倒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地位,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是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5.课件在备课时已经准备好,授课时难以调整更改,因此教师无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及课堂气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灵活性不够。

6.多数教师的课件没有上校园网,造成学生们课下复习困难。多数教师所使用的课件都是自己制作的,水平当然参差不齐,不愿网上公开,这样学生们课下很难看到。

(四)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的不足

(1)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维。有时忙于看新奇鲜艳的动画,而忘记了内在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沉浸于课件优美精湛的制作而忘了学习内容,更多的时候则是思维随着课件的运行路径疾驰,没有自己思考学习余地,一堂课下来,收获很少,学习效果并不佳。

(2)由于翻页快,学生记笔记有一定困难。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天至少也要上4节课,而课堂上笔记没有很好地记下来,课下需要用较多的时间来看教材或查资料,但是不少学生家境困难,自己没有电脑,也没有U盘,甚至经常上网查资料经济上也有一定困难。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优化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殊性,不存在一种“全能媒体”。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授课教师应讲究多媒体教学授课方法

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课堂信息量大,习惯记笔记的学生很难记下全部教学内容,建议教师将重点内容和公式通过不同色彩的文字显示给学生,思路清晰,侧重分明,同学就好记笔记了。同时将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便于学生拷贝,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教师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多媒体课件播放速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避免出现计算机显示的信息量太大,使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的现象;在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时,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用于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课件讲授的难点在“口”上,要求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强,注重和讲究“假设、说明、举例、证明、对比、归纳、推理、演艺、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语言表达技巧与叙述方法的自觉运用。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这方面多加体会,进而运用自如;同时要不断研究摸索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听取学生合理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3.科学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理论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4.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充分展现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出教员的教学经验;多媒体课件不能局限于教材,更不要成为教材的翻版,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一些学科新动向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在结合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相得益彰。

要想研制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走“联合开发、专业制作”之路,应“成立”研制小组,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计算机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确保教学系统的内容质量又能保证教学系统的制作质量,还能保证教学系统的使用效果,同时多参加一些多媒体教学研讨会和观摩会,交流多媒体课件制作经验,展示多媒体课件成果,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5.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课式课件,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

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无论是市场上销售的课件还是自制的课件,大多数是整课式的。这种课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很容易把师生束缚在一个预设的“圈子”里,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为弥补不足,可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地采用片段式教学课件替代整课式教学课件,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

6.合堂课或大班课(80人以上)最好用多媒体上课。由于教室学生多,后面的同学难免看不清或听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就存在严重缺陷,影响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弥补了这种不足。

7.领导重视、增加投入,改善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客观条件

各级领导应真正重视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加强硬件建设、增加投入,加速发展信息网络,改善多媒体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以更多的具体措施来促进多媒体教学改革,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

8.建立多媒体教学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开展多媒体教学督导,强化内部控制

为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学院或系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制度或构建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自觉注意教学方式、方法,无形中会提高多媒体使用效果。各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制订多媒体课件评价方案的原则为:

(1)科学性。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即评价标准的设立要有科学依据,而不能凭借主观臆测,要防止评价指标体系中出现重复、矛盾和偏颇,要使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地反映多媒体课件教学价值的本质属性。

(2)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各指标项属性的定义是否清晰和准确,各指标项属性的优劣是否方便评估人员准确的测量。

(3)相关性。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包括研制过程和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三者是循环关系。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是以其编写和教学设计目标为依据,但就某一种多媒体课件来说,除教学任务和内容相对比较明确外,设计目标不仅涉及传统的教学目标,还涉及软件功能和媒体运用等因素。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而引起的,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仁圣,王娟,杨洛.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09-111.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9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CollegemultimediateachingStatusquo,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quiry

ZHUanGFawen,LiUYang

(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9)

abstractthispapertakesXihuaUniversityforthestudy,carriedoutadetailedsurveyofitsmultimediaclassroomsituation,acarefulanalysisofitsproblemsintheteachingprocess,tosummarize,andtoproposetargetedsolutionstothisproblem.

Keywordscollege;multimediateaching;countermeasureinquiry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到如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音频、视频等媒体,并结合教师的现场讲授,能较好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想象能力或对事物运行过程的理解能力,能通过增大教学信息含量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能有效地节约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就看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媒体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本文就是通过对我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深入课堂,并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但对于如何使用它却存有偏差:有的教师由于对现代教育理论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考虑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只是粗浅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简单的媒体替换;有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或讲义搬上屏幕,把多媒体教室当作媒体播放厅,照屏宣科;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过于依赖,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忘记了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盲目追捧,使得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较难体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2)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双边互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形式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但随着多媒体的大量运用,有的教师只顾播放课件讲解,丝毫不关注学生的反应;有的教师很少使用板书和利用肢体语言,授课方式单一;有的教师缺乏主动与学生交流的意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师生互动的缺乏,使得课堂氛围沉寂缺少活力,使得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使得师生产生距离感并情感淡化,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3)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之间使用的课件水平差距很大。有的课件只是教材的摘录,色彩单一,画面呆滞,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会分散其注意力;有的课件字体太小,背景和文字颜色反差不大,色彩不协调,这会造成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有的课件全是声音、图像、视频的堆砌,过于丰富,引发学生注意分散,削弱了学生的有意注意,造成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在教师身上。有的课件缺少创意,照搬别人课件来应付教学。因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教法,这些照抄的课件忽略了教师的个人主观能力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能充分展示该教师积极组织教学的全过程。这些课件存在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设备境的影响。为增强投影效果,多媒体教室大多安装了遮光窗帘,且关闭了教室前排的灯,这造成了教室里的光线特别暗淡,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长期使用,会造成设备老化,投影模糊;有声音无图像或有图像无声音;计算机中毒导致死机或系统崩溃,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上课的进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教学效果。

(5)教师缺乏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大多数教师没有熟练掌握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技能,不了解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会排除简单的故障。如有些教师不会使用视频展示台,不会进行展示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之间的显示切换;在下课时不按正常的操作程序关闭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而是直接关掉总电源。而这种对设备的不当操作不仅会影响其他教师正常上课,还会影响多媒体设备的寿命。

(6)缺乏评价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标准体系。现在很多高校对多媒体教学都缺少有效的监控和评价,主要是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来评判教学质量的优劣。这样的肤浅认识非常容易造成高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主义化。实际上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仅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来判定教学效果的优劣是非常片面和不科学的。因此,亟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对多媒体教学全方位进行监控和评价的标准体系。

2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努力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念的认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的大量的使用,它已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更新,而且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意识,设计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发扬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取长补短。传统教学方法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石,它与多媒体教学之间存有强烈的互补性。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选择顾及多数学生学习水平的授课进度和难度,控制讲课节奏,强调重难点,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临时举例、提问、板书和即兴发挥等多种,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提高授课效率。

(3)实行多媒体课件准入制。为切实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水平和课堂授课效果,避免低质量的课件进入课堂,凡是所有申请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课程,都应实行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要求、艺术要求等四个方面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评审,凡符合条件评审通过的课程才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通过实行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水平的提高,设计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一流的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定期举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从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运用、教学效果、应用价值等方面从全校中筛选出一批制作精良、教学效果好的优秀课件,并将其完善成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供全校师生网络学习之用。

(4)加大投入,合理建设多媒体教室,并加强其维护和管理。现代化的硬件建设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学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学设备情况、学生人数、开设课程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应具有前瞻性,既要有一批网络型多媒体教室,也要有一批简易型多媒体教室,还要各组建一批座位数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务部门要统筹安排,做到在多媒体教室里一定要安排适合在此类教室里授课的课程,要根据不同课程对硬件设备的需求和学生人数安排相应的多媒体教室,提高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学校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让教师放心使用;还要加强定期保养,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一些已不能使用的多媒体设备要及时更换。学校应分别建立教师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其各自责任,并对岗位实施状况进行规范化考核。

(5)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但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还要能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一环,因为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直接操作者和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对多媒体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多媒体教室发挥效能的高低;同时课件制作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学校可对教师从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制作、多媒体教学技巧等方面开展培训,使得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学会如何制作课件,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制度,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尽快建立起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标准。多媒体教学的评价要从教学角度出发,注重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过程的评价。多媒体教学过程可从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教学能力能否胜任、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教学媒体组合是否得当等多方面加以评价。从学习效果的角度看,是否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技术角度看,是否真实地反映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界面装饰是否适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此为纲,并严格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为高校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但在它发展与壮大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这就需要厘清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整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付诸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西华大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青.关于当前形势下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

多媒体教学评课篇10

【关键词】传媒音乐教学后现代基础课程教学

一、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源起

后现代教育观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现代主义中引申出来的一种区别于现代教育观的教育理念,因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2.解构现代主体性;3.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故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多方普遍的关注,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曾对现代教育进行过深刻的批判,和现代教育所主张的“精英教育”“学校教育”“理性教育”“专业教育”相比,后现代教育倡导“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教师话语霸权旁落,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通识教育”。因此,“相对于现代课程观下的统一性、本质性和封闭性而言,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后现代课程观,更加适合社会对未来就业人才需求,给我国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启示。”①

二、后现代教育理念对传媒音乐专业基础教学的启示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音乐文化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媒系统担负着传播音乐的任务越来越重”。②基于此,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在内的国内多所传媒院校纷纷开始专业性地培养传媒领域中的音乐人才,即能在“音乐演出、音像制造、音乐出版、艺术品交流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与音乐相关的现代传媒领域从事音乐策划、音乐监制、音乐经纪、唱片制作等音乐艺术传播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③由于传媒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的特殊性,使传媒音乐教育有着不同于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的独立特色:其一,关注更多的非传统音乐形式,着力提升学生在多元媒介中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认知、判断能力;其二,注重将教学与音乐相关的现代传媒相结合,偏重培养人才艺术策划、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有鉴于此,传媒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中,都应鲜明体现培养传媒音乐人才的教学特征。但遗憾的是,国内传媒音乐教育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对传媒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和规范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和规模,现有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难免存在不完善,亟待适宜理论的指引。

如上文所述,后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核便是“人”化教育,即关注人、发展人,提倡课程和教学的多元化、开放化,这恰恰应合了传媒音乐教育的特点。因此,将后现代教育理念引入传媒音乐教育领域,在理论层面为传媒音乐教育的体系化、深入化研究提供了可能。而集合多学科和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后现代教育理念予以传媒音乐教育教学,尤其是专业基础教学三点重要启示:

(一)在课程设置上,着力跨学科、融合性的综合基础课程设置

传媒音乐教育旨在重点培养多功能复合型、实践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的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复合性。因此,建议在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中有的放矢地加入跨学科非传统音乐的内容,促进多学科兼容且相互交叉渗透。同时,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也应是相对的,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效果反馈在一定教学循环周期内加以适度灵活调整。

(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构“互融探究型课堂”

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变“权威性课堂”为“探究型课堂”,主张教学过程的平等动态性。“学习的内容永远不应当作为僵死的东西去消极地或机械地接受。这种僵死的知识只会使人的头脑变得呆板起来。相反地,学习的内容应当通过兴趣使之成为大脑的一部分,这会使大脑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像扔进火炉里的木头,这块木头也会成为火焰,使炉火更旺”。雅克・玛丽泰恩在他的《教育向何处去》一书中如是说。因此,在专业基础教学中应大胆制造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意识,使教师与学生的主、配角地位发生互换,突出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包容、探究型课堂。

(三)在考评体系中,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课程的延伸性价值追求

在后现代教育理念关照下的专业基础教学评价体系中,主张不仅注重课程终期统一的闭卷笔试考核,且关注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如作业、平时课堂的参与能力、阶段性学习成果等)并予以综合评价。从而“形成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统一,诊断性评价与成就评价相结合,理论课程、技法课与实践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印证,平时考察、纸笔测验与表演评分互为补充的适合现代评价理论和适应现实需要的评价体系”。④

三、初创存异、拓新的音乐专业基础教学范式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曾有较长的一个阶段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奉行标准化教学模式,然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该模式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建构。因此,后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音乐基础课程主张存异、拓新、多元的教学范式。

下面,笔者提出创设此种教学范式的三种有益假设。

(一)整合既有专业基础课程,加大跨学科基础选修课比重,并建立相应学分奖励制度

目前,国内的传媒院校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等,在此以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的三个相似专业方向为例,将三所高校现有音乐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汇总如下:

1.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流行音乐文化、作曲理论;

2.浙江传媒学院(音乐编辑):基础乐理、录音作品赏析、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

3.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制作):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欧洲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

上述三所高校的音乐制作方向均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音乐创作功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电子音乐设备,具备音乐制作、音乐编辑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文艺团体和唱片公司、互联网络、音像出版业、演艺市场、音乐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音乐编辑、创作与制作、音乐项目策划或音乐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相较其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的“宽口径”,三所高校目前已开设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却折射出学科辐射面偏窄,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因此,建议首先整合现有专业基础课程资源,加以适度浓缩,如作曲理论中的“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其次,建议加大跨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比重。国外许多大学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都开设有配套的选修课,而国内院校在此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故鼓励为该专业增设如世界音乐文化、跨媒介及新媒体策略、影视音乐、传播学基础、音乐市场调查等基础选修课,并规定相应研修学分要求,同时建立超学分奖励制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优或保送读研的重要加分项,以此真正体现传媒音乐教育的侧重。

当然,各传媒院校除音乐制作方向外还设有其他专业方向,但在课程设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在改革中亦可借鉴上述“大专业”思路。

(二)鼓励创构情境体验式教学,创建优秀教学成果音像资源库

传统的音乐基础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此方法重在传授知识,但恰恰忽略了音乐这一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强调“感知体验”的重要,即习学者通过亲身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深层次的内心感受。而对于“体验”的强调也恰恰符合当代大学生践行能力强的心理特点。至此,将此观念延伸至传媒音乐教学中,笔者以为,音乐专业基础教学也宜动静结合,在教学中多构建“互动参与片段”,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引领和设计下进行情境体验,如和声教学中用以演示和声连接的钢琴弹唱、中外音乐欣赏中的古典音乐受众情况调研、媒体策略中的案例讨论等,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其转变为课程的构筑者,从而获得主体身份感的认同,这既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可激活整体课程教学效果。

(三)尝试创建阶段化、多维度的考评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由于传媒音乐课程的创新性和独立性,传统写作论文、闭卷考核的方式已无法实现课程目标。因此,亟待建立相应阶段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证音乐基础教学的良性循环并持续优化教学效果。

在后现代教育的理念映射下,任课教师应将理论课程、技法课与实践评价多元化,抛开传统惯用的论文、试卷的考核方式,而代之以更加灵活的调查报告、校园汇报演出、原创音乐作品、案例式演讲等多重形式,更加贴合传媒类课程特点,也更加尊重和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全方位展示传媒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成果。

后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对现代教育的一次深刻反思,尽管后现代教育理念在其延伸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争议,但其仍不失为传媒音乐教育体系化、深入化研究的适宜理论导引,它为我们订制的思虑教学的全新参照系值得传媒教育工作者深度思量。

注释:

①刘辉,康爱琪.“转向”与“发展”――探后现代课程观对音乐教育课程的影响[J].大家,2011(2):34.

②赵志安,陈镇华.21世纪传媒音乐专业系列教材:中国音乐文化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③张丰艳.浅析传媒音乐人才培养中的视唱练耳教学[J].中国音乐,2011(3).

④王北海,朱咏北.构建创新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管建华.埃里奥特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思想[J].中国音乐学,2004(3).

[4]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的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想[J].黄钟,2004(4).

[5]王凤雷.后现代教育思潮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6(5).

[6]马婕,刘洋.全球化视野下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理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