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十篇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十篇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8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内容优势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75-01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当代小学体育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小学生与中学生、成人不同,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在喜欢的事物面前有更高涨的热情。但也具有厌旧的情绪,对于已经熟悉的东西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足,情绪变动大,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内容,会让小学生社会性增强,促进小学生的快速成长。

一、小学体育中德育内容渗透的优势

1.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势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会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与规律性。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到的体育项目或者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与要求,他们要在体育教师的监督下有序完成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之前约定好的规定,互相礼让,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规范学生的课堂体育活动行为,这其中无不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遵规守纪,自我控制等多项能力的形成具有直接作用。

2.小学体育教师优势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虽然有着明确的规则,但与其它的学科相比,课堂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小学生心里是比较容易接近的。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希望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在休息时间,学生也愿意亲近体育教师,与老师谈天说地。小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语文较多,这很有利于体育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动态,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课堂中得到调动,从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频繁与直接的,教师向学生传递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远远好于对学生进行直接地讲解。

二、小学体育中德育内容渗透的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与体育学习需求的不同,选择最符合学生期待的方法。

1.说服教育式德育教育法

说服教育式德育方法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种德育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说服教育方法进行德育,给小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思想品德知识。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德育教育,通过讲话、交流以及讨论的方法小学生传递正确的丢弃内容,让小学生具有更强的是非辨别能力,更刻苦地进行体育锻炼。

比如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篮球这项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小学生讲一下篮球的学习内容。篮球是一个集体运动,教师可以就队伍比赛策略的角度入手,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学会团队学习。让小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肯定团队的意义。在课前对这些德育内容进行讲解,让小学生将其应用在接下来的体育学习中,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表扬鼓励式德育教育法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应用积极评价,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信心。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去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对于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以及向上的精神进行肯定。教师在告诉与表扬中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去自信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事情,有利于学生人生观的积极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学生,也不存在偏见。

像在学习短跑的时候,一些小学生跑得不快,但一直在努力练习,超越自我。教师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表扬,在鼓励学生本身的同时,也让其它学生懂得坚持,促进德育内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3.实践体验式德育教育法

身体机能练习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活动的实践性强,教师需要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将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传递给小学生,会让小学生的个人品德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师要针对德育教育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网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室内教学让学生去观看一些有关于国际比赛的视频,看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拿到冠军的比赛,激发小学生的网球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建立,具有爱国精神。

4.环境熏陶式德育教育法

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开展,教学活动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冬天,学生要忍受严寒进行体育锻炼,夏天,学生们要在风吹日晒中参与体育运动。这些,都会给小学生意志的磨练与品质的打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让小学生接受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德育教育内容的传递。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小学生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像引导小学生打扫操场,将体育器材摆放整齐等,都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爱上劳动,爱美的事物。体育活动是集体性的,一些小学生较为懒惰,不愿意收集体育器材。当大家都乐于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受到环境的熏陶,他们也开始主动去打扫,去整理,这对于小学生个人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时期形成的习惯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合作学习精神与乐于助人的品质,都会让小学生快速成长起来。以体育课堂为阵地加强德育教育的落实,有利于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也会让小学生的体育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09:652-654.

[2]肖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功能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217-218.

[3]韦亮亮.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4,08:.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2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

小学到中学体育教学的过渡是体育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让学生进入中学后保持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促进教学成果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差异,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有效衔接。因此,相关教育部门的工作者需要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完成体育教学衔接工作。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缺少合理的教学思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工作将偏离素质教育的标准。由于中教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缺乏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等各方面都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1]。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虽然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但却没有按阶段拟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更像是课外活动。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把体育课时当作休闲时间,在思想上就没有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学。

2.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内容的变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十分明显,针对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教学内容也会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也会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应该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系统性,所指定的教学内容不切实际,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不符。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变化较小,而中学体育教学初期内容的难度就比较高,以至于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难以适应,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而变低。

3.课堂纪律差别大

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放松,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养成了散漫的习惯。而中学体育教学一般都会有热身运动、健身操、列队等必要流程,小学体育课上养成的习惯会让学生难以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纪律。学生在不适或反感的时候,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纪律的差异增加了教学衔接的困难。

4.教学方法效果低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之处,体育课堂一般都设在户外,比其他学科更具实践性和示范性。但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完成教学内容后就能自由活动,所学的规范动作较少。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之下,小学生对体育教学形成了固定思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让学生掌握许多体育知识和动作规范,为赶进度而忽视了教学的效果。中学生因在体育课上缺少自由的时间,加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其逐渐丧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相关策略

1.强化教学思想

为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要先对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改善,强化教学的目的性。作为体育基础教学,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思想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以后强度逐渐增加的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后期,要适当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便于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加连贯。中学体育教学除了要按照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计划之外,也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不能为完成教学而教学,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目的。

2.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容易对接,是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制定除了要以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可接受的运动强度,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衔接的时间段内,要增加小学末期的运动强度,减少中学初期的运动强度,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其中的变化。

3.明确课堂纪律

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需要从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小学体育教学要随着课程的进展提出更多的课堂要求,让学生逐渐适应纪律型的课堂,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中学体育教师要在入学的前段时间要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程的计划,明确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纪律,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既定的纪律之上,教师应当适度放松,以免学生消极应付体育教学。

4.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是体育教学过渡到中学阶段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对许多新事物都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若发现中学体育教学枯燥无味,势必会降低体育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讲解,增加体育竞赛,组织校外体育活动等方法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先要改变教学思想,形成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保持体育教学的连贯性,能够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体育教学有效衔接补偿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4).

[2].袁耿,刘抗英,杨杨.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J].才智.2014.(06).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3

体育教学是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的课程,体育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提高特殊小学的体育教学创新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模式老套。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多是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跑步,跑步之后就开始一起运动,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这种强硬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扼杀。学生被老师强硬的态度吓到,面对长期的体力透支而不敢言语,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的。或许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上去了,但是学生心理对于运动的排斥也相当明显,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2.教学设备简陋。

教学设备是体育老师展开教学的基础,所以设备的完善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备应该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质量安全、适合小学生使用等几个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学校里,这些设备要求完全没有达到,甚至在个别学校里是没有体育设备的。在部分学校里,体育教学的设备是不完善的,同时部分设施成人化严重,小学生无法直接使用,这是不利于体育教学的。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危险,所以学校还需加强在体育设施上的建设。

3.教学水平较低。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进入标准比较低,招聘了一些低能力、低素质、低水平的教师,并且教师入职以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就职培训,使得教师在后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构建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特殊学校不同于一般小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采取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于体育教学中不好的理念要及时抛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判断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老师自身的教育水平会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体育老师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首先就要加强对自身的体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体育老师可以把进步意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体育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豪心理,体育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所反思,确保教学理念的正确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老师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设计,同时对体育现场也要有一定的布置。教学筹划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开始做起,在上课前就设计好这节课应该进行的内容,有助于帮老师梳理正确的教学方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教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要准备不同的东西,使用的设备也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首音乐,音乐的节奏可以欢快一些,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播放这首音乐。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进行运动,同时音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

3.教学内容的创新。

(1)优化户外和户内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在室内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现在的教材内容一般是有图画、音像、文字等形式。老师可以根据课程上需要讲的内容多准备一些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户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完规定的活动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增进感情。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意识。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活动他们天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意,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犯了错或者是不听话就会学生进行打骂,这样只会打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以选一个人当小组长,由他带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之间是比较有话题性的,由“孩子王”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也可以让老师更加理解孩子在体育课上需要的是什么,有助于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3)体现生活性和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应尽量体现生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充分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盲目地按部就班,体现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要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给小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标新立异、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生活场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场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摸得着、看得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联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并且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遇到问题要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融入德育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积极融入德育内容: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意识。首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述一些国内外体育运动员长期坚持不懈、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事迹,一边讲解相关体育知识,一边使小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体育竞技也可以彰显国家实力,不仅可以强化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国家荣誉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体育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意识。其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设置团队合作训练的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团队意识,多组织以小组或者团体为主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团体活动中互帮互助,充分发扬团队力量,遵守课堂纪律,为了获得胜利积极努力、协调配合。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小学生,会帮助小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做到勇于拼搏、自立自强。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新课改要求,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制定适合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避免盲目、僵化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小学教师入职之前,应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学习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其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总结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和其他学校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可能中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只有体育是可以在户外活动的,因此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有它独特意义存在的。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通入,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体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措施。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

作者:周志强单位:福建省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家宁.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264.

[2]张宝春.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55.

[3]王新贵.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187.

[4]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存在问题;建议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地位和重要性被弱化

田径是运动之母,可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开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田径项目曾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固有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高校对学生选择体育课程调查显示,球类和操舞类占据大多数,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新颖、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增设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田径项目的少之又少,导致许多高校的田径项目已退出被选修教学之列。学生体质下降,高校体能测试标准执行的打折,甚至有部分高校体育院系非体育教育专业都不再开设田径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繁多,但几乎所有高校都反映公共课程课时很大,量很大,传统的专业课程、主干课程课时反而被缩减。本科专业原本四个学期的田径教学课时被压缩到三个学期,专科学校三个学期的普修缩减到两个学期,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干课程逐渐被淡化了。田径教学项目多,任务中,许多技术较为复杂,学会需要一定时间、过程。总课时数被缩短务必导致部分项目可能无法实施,有些项目原来是必授的教学内容现在改为介绍性教学内容。田径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反而被弱化了。受一些学者研究指责影响,他们认为田径教学内容呆板、形式单调、没有太多的锻炼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推铅球,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技术动作学习单调,学习过程没有激情;田径运动枯燥乏味、缺乏灵活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中长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逃避、应付;认为田径运动教学内容过多,妨碍了其他运动的教学活动;田径运动比较古老,不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学生不喜欢学田径,可以增加更新的运动项目等。

1.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主要任务都是培养学校的体育教师,不论是著名高校如南师大、苏大还是专科层次如徐州幼师等都以培养体育老师为目标。表面上切合社会上中小学对体育老师人才的需求,但由于不同高校人才培养对象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导致人才输送的不合理或不公平。长此以往,著名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在基层中小学做体育老师,高学历学术性人才越来越少。部分高校教学目标还一味的强调技术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脱节

体育教育联盟座谈交流发现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数年不变的教学大纲,田径教材内容陈旧,都知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为主,但具体中小体育老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中小体育课上什么内容。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考上教师编制到中小学不会教学,不知道教什么,“高分低能”。例如,小学阶段体育课的垒球,许多毕业生不会。

1.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当代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都存在教学方法运用单一,教法手段简单,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强制性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主。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节课的组织过程大同小异。学生觉得自己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做不到主动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将来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5评价体系的片面

目前,各高校普遍认为自己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评教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考核内容无法做到与教学目的一致。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考核与评价。田径教学分理论与实践,理论考试采用一次性结果检验,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理论知识水平情况。在实践内容评价上,长期以来受“技术技能”教育观的影响,过于强调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投得远近等竞技体育的“达标式”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终结性评价为主,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也做不到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无法真正反映教与学的成效。

2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田径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

田径课程一直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早些年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缩减了田径教学的课时,但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反而,田径教学的成效能够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来看,中小学生素质练习是每节体育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素质练习的组织与教法都归属于田径教学训练之中。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各类田径赛事,如何组织、执裁、训练更加直观的体现了田径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田径教学,它不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校内外田径竞赛,还直接反映输送人才的田径教学能力。从教师教学方面,对田径老师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相关的奖励支持;从学生学习方面,可借鉴体质测试纳入学生综合分一样,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内容学习和考核外,可将田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考核进行每一学期或每一年度的评价,来引发学生的重视程度。

2.2对应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田径教学目标

每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完成一样,但最终人才的输送地点不经相同,也就是说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仍然不明确,虽然都是培养良好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但培养什么层次的体育老师,是中学还是小学,还是大学,并不具体,甚至教学也局限在技术的掌握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诸如南师大、苏大等高校办学时代久,师资能力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引导一些学生更高的学历学术追求,在田径教学目标上就不能仅满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应强调全面发展,增强其专研能力。对于专科层次,也不要模糊定位中小学体育老师,结合目前省内各大城市小学体育老师严重紧缺的情况,可直接定位成小学体育老师,针对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明确田径教学目标,有些项目要淡化技术,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田径教学能够真正做好一名小学体育老师。

2.3结合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内容

对目前小学不同水平段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的整理归类,可以看出不同的水平段内容不同,有些内容从难度上成递进关系,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表1是对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的归纳统计,从田径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来看,高校田径教学内容近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小学体育教材在不断的变化,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更是变化很多,从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小学田径教学中一些内容,高校教学没有,如掷垒球、障碍跑等,而高校田径教学内容中的跨栏跑、掷铁饼等内容,不仅小学体育教材中没有,查阅中学体育教材中也没有,部分高校还花费很多课时在上跨栏全程技术。这就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在上任小学体育老师时,不会教掷小沙包和掷垒球,技术动作和教学没有迁移和借鉴。因此,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制定,应以中小学体育教材为媒介,参照中小学田径课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各高校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具体的实践出发,教学内容应强化学生的竞技能力、健身能力、创新能力与团结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拓展一些户外活动,还可与其他教学如健身、理疗、人文等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变,让田径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娱乐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领悟力。

2.4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一,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怕苦、怕累、心理素质差、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特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前没有预习意识,课后没有复习、强化练习的习惯。教师应当变换教学组织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练习氛围,将一些技术分解、简化,培养学生习得的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教学中,适时适当给与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时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互学互助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乐学”。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强化“老师”意识,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传授。通过阶段性复习、专项准备活动、技术演示等,让学生模拟授课,不断感受教师角色,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毅力,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第四,以赛促教,从省运会田径比赛整个过程来看,学生都想在比赛中追求胜利,表现自我的欲望和心理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运用。通过教学比赛可提高学生探讨、交流良好氛围,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课后主动练习的意识。

2.5变革评价体系

高校执行的“制订体育指标-分配权重-评价量化-计算结果”的固定模式必须改变,特别是近几年生源的复杂性,每个高校针对招收的不同层次学生都应有不一样的培养标准,在教学上也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的评价体系肯定也不能相同。特别是专科层次,一般有提前录取、单招、统考之分,生源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在评价体系上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追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国外许多国家实践教学大多采用过程性评价,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老师,田径教学不是追求学生跑得有多快、跳得多高多远,而是以掌握技术动作,学会教学,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以后上任中小学体育老师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不仅能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而且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因此,田径教学评价应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其次,多维评价相结合,多一些定性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评定、健康知识、努力程度都也应该是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阶段性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最后,定量评价运动能力测试还应该有效执行,虽然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懒惰不好动,但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也变相督促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注重平时积累。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可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真正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水平和教学能力。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5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衔接

(一)逐渐丰富教育实践性内容

中小学德育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该体现有效的衔接,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以教育内容为总体规划方向,实现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到中学极端教学内容的丰富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性,逐渐提升难度,增加知识内容的深度,在价值培养上提升更好的层次。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现,制定符合各个阶段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德育教育下更多的功夫去关注,以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逐渐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逐渐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长久的保持对于教育内容的兴趣,从而按照教学安排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德育教育的难度提升应该伴随着学生知识层次的提升而逐渐的增加,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践性探知性的知识内容更多了,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散性拓展,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从书本上走向了生活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度加强了。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了从基础性向开放性的延伸,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进行特征性的分析实现知识内容的循序渐进的丰富拓展。

(二)深化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认知

学生德育教育注重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深入探索中,学生德育教育理念呈现了多元化的教育特点,从小学阶段学生从家庭教育走向了课堂教育,学生价值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在小学阶段应该体现一个理论内容的呈现,学生对于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有所了解,在价值认识上形成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态度,在生活上应该怀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有点和缺点,能够了解到家庭之外的社会、自然、学校的价值观念的判断标准。从小学到中学的德育教育衔接上,学生应该在价值认知的引导下对于自身的人生规划有清醒的认知,了解到自身价值认知的发展方向,能够以价值认知导向在具体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为个人的发展,为社会价值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渗透实事教育的现实引导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的教育内容衔接应该渗透具体的实事案例,重视实事教育是实现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的必要阶段。实事教育主要包括对于日常生活礼仪规范的教育,对于行为选择的指导,对于国家时政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丰富能够广泛的引导学生进行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提升学生对于现实环境的了解和感悟能力。实事教育体现时效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习惯,德育教育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小学阶段了解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内心形成初步的社会行为认知。而中学阶段所基础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的全面,学生应该在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思考,通过小学到中学教育实事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实现自我德育认知体系的完善,达到更好的素质能力提升。

二、中小学德育教育手段衔接

(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手段的衔接应该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德育教育应该重视从知识内容的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培养中小学生综合性的素质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学生应该以知识能力为主,掌握基本的德育教育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教育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的扩张,实现对于教育内容的深入了解。而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应该重视加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以德育教育理论具体的分析案例,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对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的现实体验,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德育理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中小学德育教育手段应该重视将知识内容和实践内容实现有效的融合,为学生阶段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创造性学习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

多媒体教育实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德育教育应该有具体的实践呈现,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中走向具象的实践选择中。多媒体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实践各有各的优势性,对于教育者来说应该善于抓住这种优势性实现创新性的教学。中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必要的教育手段,由于小学时期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育引导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阶段性培养,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应该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设置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怀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中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环节设置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通过中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实现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注重多媒体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升德育教育课程安排的规划能力,采取有目的性的教育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三)个性化教育与小组教学相结合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正在不断的显现出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发挥愈发的明显。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性,提升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判断的能力。而小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又能够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氛围中实现共同的发展,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中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式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时刻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调整,推动学生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个性化教育和小组教学实现了学生有个人到集体的过渡过程,对于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一定要把握个性化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价值理念和德育管理,从而实现自我人生的更好规划。

三、总结与展望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法教材:教师教育;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61-04

通过改进体育教师教育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已成国际共识。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形式与内容体系是影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都将体育教学法列为主要课程。由于中美教育体制不同,两国在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与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区别。近年来,有关学者曾对中美体育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王永盛和姜明对中美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及教育实习进行了比较,该文主要从宏观上比较了中美体育教师及研究生的培养。项世新等对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诸方面(如入学条件、师范专业条件、体育师范学习的特殊要求、毕业及教师资格证书要求、本科体育师范课程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关北光等曾比较了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发现两国培养体育教师的差异,为我国体育教学法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对比

从中美两国分别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涉及体育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比较,其中,中国选取周登嵩、潘绍伟的《学校体育学》、毛振明的《体育教学论》、季浏的《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美国选取《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技能发展》(DevelopingteachingSkillsinphysicaleduction)、《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fDynamicphysicaleducationforSecondarySchoolChil-dren)、《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rChildrenmoving:aReflectiveapproachtoteachingphysicaleducation)。

1.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共性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存在两点共同之处。其一,体育教学法的教材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章节。这表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都认为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是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核心内容,体育专业预备师资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二,分学段安排相应教学法内容。这说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对不同学段体育教法体系应该存在显著差异有共识。

1.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而且包括学校体育目标、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内容。中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宏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中国的教材比较详细介绍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另外,中国的教材对如何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介绍。

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上,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生(教学对象)的分析。美国的教材除了介绍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的管理以及残疾学生的教学。相对而言,美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微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美国的许多教材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体育课堂的管理,详细讲述了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预防性或纠正性的管理手段。又如,如何帮助残疾学生或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美国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有的美国教材还详细地讲述如何根据学生身体的发展来教授基本的运动技能。此外,美国的几本教材都有相关的章节介绍如何观察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讲述体育教师如何利用不同的测评方法与手段,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中国的体育教材不同,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几乎很少介绍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内容。

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差异的成因

2.1 中美两国体育的总体指导方针

中国体育有两个重要的体育文件,即“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因此,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必须围绕这两个计划而实施。而美国的体育教育实际由各州政府进行指导,各个地方学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方针是促进全民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州政府对课余体育竞赛并无具体要求,而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是分开的,有专门的竞赛协会和部门负责。显然,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设置的差异,也反映到了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上。

2.2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体育教学法只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相关内容多散见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以及各运动项目命名的“术科”之中。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法相关课程包括普通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诸多术科课程以及近年新开设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然而,尽管体育教学法的相关课程看似很多,但在相关课程各自的内容体系中教学法的内容相对薄弱。这一点不仅在中国有关教学法的教材内容体系中体现,而且还可以从中国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现状中得到间接印证。而美国体育院系的学生至少要上两门以上的体育教学法课程(如,小学体育教学法和中学体育教学法)。

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例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是专门为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美国的体育学者认为,中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心智水平、运动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的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此外,中国的体育院系都开设普通教育学这门课程,而美国的体育系通常不专门开设这门课。在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中,普通教育学相关知识已被揉合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了。

近十年来,美国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已从过去单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到着重于学生的“学”。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动作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等都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采用。

2.3 体育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

中美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还源于两国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取向,即是否构建并实施体育师资培养标准。

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根据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而发展。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将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最终教学目标。最近,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到侧重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锻炼活动,包括双人隔网项目(网球、羽毛球等),个人体育活动项目(举重、高尔夫球等),户外体育活动(攀岩、徒步旅行等),水上项目(游泳等)和非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飞碟、轮滑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有时代特点的体育教师,美国体育运动联合会最近颁发了新的体育教师培养标准――“2008年美国本科生体育师资培养标准”,明确6项内容:(1)科学与理论知识(体育预备师资应具备与培养体育人才相关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理论知识,并拥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能力);(2)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必需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f3)课程的计划与实施(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制定和应用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地方,州及国家体育教学标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4)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体育预备师资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语言、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的效果);(5)教学效果的评估(体育预备师资能够运用多种测评手段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决策);(6)职业素养(体育预备师资具备成为一名专业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多种素养)。美国各体育院系也对体育预备教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对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有些美国体育院系增设了“身体素质教学法”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体育预备教师学习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教授身体素质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学者认为体育预备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应有更多体育教学实践机会。许多美国的体育院系将中、小学教学法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的理论讲叙和中小学体育实践。例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教授小学体育教学法时,在学期的前半段,会先在课堂上讲叙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模拟体育教学,并去中、小学校观摩体育课。在学期的后半段,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当地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刚开始,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8~10名小学生或者两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18~20名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一名体育专业学生教授20名小学生。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相互观摩和相互评价。有教龄的小学体育教师和大学的教师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并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又如,美国滑石大学小学体育教法课是在体育系学生进入学生实习课前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小学观摩体育课或独立上课的时间占整个小学体育教法课授课时间的70%。体育系学生在学院每周上一节课,学习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然后用4h的时间(每周2次,每次2h)在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教学评估包括自我观摩与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后反馈以及大学教师现场看课、评课。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重视强调体育预备师资对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认识、了解并准确把握教学对象是当今美国为“师”素质第一要点。近年,美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种族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加强研究,并建议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例如。运动技能学专家发现,儿童学习投掷动作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身体发展阶段,来安排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的手段。又如,由于男女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专家建议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体育教师应在学期初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再如,目前美国的发胖儿童不断增多,如何帮助肥胖儿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成为体育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学对象,体育院系的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法课堂中讲述教学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带领体育专业的学生去中小学校观摩学生的行为、交流方式和体育技能水平,并要求体育专业的学生写出书面报告,详细描述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还相当重视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在美国体育教学法中,数码科技包括录音与录像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例如,美国滑石大学的教师在上小学体育教学法时,要求每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运用DVD数码摄像机拍摄两次体育课全程录像。体育专业学生应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分析小学生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提供给小学生反馈的频率和质量、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时间分配等,并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大学教师并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录像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

中美在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体育教师教育体制的差异,但在提高体育预备教师专业水平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下,美国的很多做法具有借鉴价值。具体包括:一,重视体育预备教师的教学技能,突显体育教学法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二,强调体育预备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并以此整合实用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课程综合化,过滤那些过于理论化或空洞的教育理论,以及疏理庞杂无章的术科教学内容或课程;三,构建并实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包括体育教师资格标准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通过“标准”来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运动技能”本位,向“教学能力”导向的转型,进而改变体育教师聘任“惟‘技’是从”以及专业发展“自生自灭”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永盛,姜明,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1):20-23

[2]项世新,高原,巴特利,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2):11-18

[3]关北光,胡军,朱建伟,等,中关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2):64-67

[4]周登嵩,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一、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分析

(一)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实效性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是指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学得有效率。以往的教学内容设置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效率,这使得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校的教学实施要求,能够引导教师充分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按部就班,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引导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质。

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应该将合理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求课程内容与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生活场景中体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创设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下练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学会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诸多良好技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体育教学更富有生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要融入德育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第二,组织纪律性;第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第四,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等。为此,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体育内容中增设国内外体育运动员努力奋斗、为国争光等的事迹。在讲解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竞技能力不仅能使国家获得荣耀,而且能让民族精神得到强化。在体育教学中增加这些内容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意识。

其次,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团体合作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多组织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团队获得胜利,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发扬团队力量,为最后的取胜而积极配合。

最后,体育老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每个学生都有很好的潜能,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就能高效地将这些潜能发挥出来,这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发地发掘自身的能量,从而做到自立自强、勇于拼搏。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一)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在身心方面有不同的基础,他们信息接受能力、活动能力各不相同。当前推崇的教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小学生爱玩这一心理特征为基础,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以玩的方式展现给小学生,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动作要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能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体育教学遵从的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单向模式,这使得体育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参加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要多提供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和教师在不经意间都得以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是“导师”,学生是“主角”,而不是“观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创新,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挑战、乐于参与的精神面貌。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例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陈旧等。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身心健康,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凌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1,(7):34-38.

[2]姜天民.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新课程的实施[J].科教文汇,2012(05):56-59.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8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对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目标所具有正确的方向引导性能让小学体育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越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趋近于价值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思考,结合多种教学价值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体育健康教学的大纲,这当前的媒体资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参考国外西方教育的部分先进性,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体育学习,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2.1课程的开头需要设计一些情景引入内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情节来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教师需要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情景引入的内容和模式,比如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跑、跳、爬”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假设一个情景,可以利用动物园的各种动物的动作,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互相学习,看看谁做得更好更像。这样的情节设定可以直接提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的热情完全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教师就可以顺利进行课程开头之后的内容。

2.2课程中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适当添加游戏教学,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运动,让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形式的体育运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灵活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活跃体育课程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设计好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前达到热身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有跳远和投掷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打靶的教学游戏让学生争取做好投掷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再设置优秀奖励可以让学生争做神射手。在跳远的教学中可以加入青蛙过河的教学游戏,在这些小游戏中把教学内容完成,不仅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还提高了小学体育课程的高效性。

2.3安排班级中的竞赛

经常性的组织有效的体育内容竞赛,可以让班集体的气氛更活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在竞赛的同时就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对学习体育内容产生更多的有利条件,体育从其本身来说就有很高的竞争价值,所以适当组织班级的体育课程内容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2.4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研究

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完成体育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的心情愉悦之后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可以对体育学习更有信心。这种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有更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素养,更好的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完成之后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正确的表扬,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之后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有更良好的表现。

3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

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价值的正确性,能让学生通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作为标准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发展自身身心健康的目标,在教学的同时树立起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素质和身体要求,在教学的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文化性质和教学价值,选取适合当前教学背景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要从各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安全,对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让学生受益终生。

4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研究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并不抱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常是运用局限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样的情况是不适合当前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理念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的同时吸收到更多有利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更趋近于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只有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从实际教学中提高小学体育的有效性。

5结语

通过以上粗浅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笔者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建议。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中真正实现,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去,热爱体育学习,学会学习,让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方式越来越先进。

参考文献:

[1]张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研究综述.考试周刊杂志社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自主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应当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在新时期,为了满足教学需求,体育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加以完善,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自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自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升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自主教学模式而言,其将素质教育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确保学生和教学位置的互换。当然,自主教学模式结合了教学大纲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需求来确定有关教学内容[1]。因此,自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自主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教学具有趣味性,所以将自主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教学效果。

二、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优势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加强自主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时,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针对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方案。自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自主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予以优化和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和活动中,然后教师向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进行深入探索,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将自主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下,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先是针对体育内容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在相互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2]。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发展。由于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未能有充分的认知,所以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如果长期下来,将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减轻体育学习负担,多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某小学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比如,在"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习学体育知识时,并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级,而是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组织学生跳远时,对表现优异和表现一般的学生均予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3]。

(二)提出合理的问题

在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为了发挥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向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应该向学生设置问题,使得学生心中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因而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并更多的提出问题,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自主学习。比如,在"快速跑"教学期间,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多向学生设置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体育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快速跑的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实现快速跑。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只进行思考。

为了正确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尝试,发挥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感受怎么样才能实现快速跑。学生经过尝试,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腿部有力量就能够实现快速跑,而且有些学生认为在快速跑时迈步要大,就有助于快速跑,甚至有的学生个人观点是步伐要快。总之,学生通过实践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生和验证,进而对体育知识有深入理解。然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观点,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快速跑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让不同的小组分别采取步伐要快和腿部有力量等进行快速跑,最终以结果为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能够对体育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巨大作用[5]。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学重点,所以小学应当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自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自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然后将自主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恒.小学体育自主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61):98-98.

[2]顾艳.小学体育自主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5):215-215.

[3]张子利.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97-198.

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篇10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施的,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拓展训练通过一定的体育项目活动,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生命运动体验,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检讨、自我总结。拓展训练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拓展训练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拓展训练是对体育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高校、职业院校、初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引人,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拓展训练的参与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体操、队列练习和学校自编操,这些内容安全性相对较高,方便开展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倾向于这些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当前这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现有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小学生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多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纠错的练习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四、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学校领导重视拓展训练,便于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真正掌握拓展训练的意义,为拓展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内容较多,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野外项目;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有些适合开展教学,有些不适合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项目的选择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项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项目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应该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指导技巧与指导经验推动拓展训练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师生站在统一角度、同一立场,实现心理共融,使学生放下心中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提高拓展训练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开展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极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与经验,故多途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