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十篇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十篇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57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1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教育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2

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

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的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

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

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教师要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2.拼图讲述

教师可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绘画讲述

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3

关键词:阅读活动;创新思维;措施

阅读能力是在人3~8岁期间形成的,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现结合我园开展的阅读课程谈谈在阅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读本,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唤起幼儿的阅读感知呢?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图画色彩明亮鲜艳、内容幽默有趣、情节富有悬念而又有时代教育意义的作品非常重要。为小班幼儿选择的故事读本,应画面大、色彩鲜明、清晰干净、形象真实可爱、文字简练,内容要符合小班幼儿的阅读理解水平,如故事读本《遛狗》《苍蝇、苍蝇,快走开》《我喜欢跳》等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近,内容有趣,深受幼儿的喜欢。为中班幼儿选择读本,内容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加一些有关生活、安全、科学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故事情节要能引发幼儿深入探讨,加深幼儿观察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谁会飞》《植物的叶子》《天黑了》等作品。而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故事可以知识性强一些,适当突出文字理解,内容可侧重情节变化,留有一定的线索,能引发幼儿思考判断,辨别是非,如《谁的房子最特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什么声音》等读本,能引发幼儿的阅读期待。

二、把握阅读活动中的提问技巧,启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对于低龄幼儿,教师应以引导幼儿读图为主,引导幼儿在色彩明亮鲜艳的图画中找出故事的主要角色、环境,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启发幼儿讲述图画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在读图阶段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必须在非常了解故事读本的基础上进行,如这个读本要给幼儿传达怎样的思想,幼儿通过读本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展开,积累知识技能,提高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理解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力等。

1.描述性、判断提问,提升幼儿的读图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

低龄幼儿的阅读活动一般以读图为主,要使幼儿学会看图,并让幼儿把观察到的图画信息表述出来。描述性提问比较重要,教师一般会问幼儿: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图画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等来判断人物的身份(男、女、老、少)。

教师还可以运用判断性提问,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来判断人物的心情(喜、怒、哀、乐),如XX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这样?猜猜他会说什么?你会想到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以读图为主的阅读活动中,幼儿可以不受文字约束,根据图画信息,自由发挥想象,构建故事情节。当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结局从幼儿口中说出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编能力会得到提升。

2.分析性、评价性提问,提高幼儿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当幼儿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时,当教师出示一幅图,幼儿基本上能把图画信息完整讲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对读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故事主线(线索),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所要传送给读者的信息、作品的教育意义等。以故事绘本《什么声音》为例,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显示的地点、时间、小男孩的表情及标题来猜测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幼儿逐页观察。第一页:卡卡(男孩名)在做什么?爸爸妈妈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晚上卡卡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卡卡从梦中醒来的表情以及妈妈的动作,猜测妈妈会说什么。第二天晚上卡卡又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卡卡的姿势和表情,猜测他的想法。第三个晚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观察卡卡和小鱼表情动作的变化。第九页:卡卡没心情玩火车了,可是爸爸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很神秘,有点兴奋)。第十二页:卡卡看到了什么?分析卡卡开心的原因,再引导幼儿联想之前卡卡听到的到底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和声音之间的联系,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可回翻到能启发幼儿思考的关键页面,给幼儿提示)为什么这么神秘不告诉卡卡?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对卡卡的爱(想给卡卡一个惊喜)以及希望卡卡玩火车玩具后养成收拾的习惯。这是一个有悬念的故事,从声音入手,引起幼儿观察图画信息,寻找线索,寻找答案,感受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幼儿在寻找线索、答案的过程中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语言概括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发问,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鼓励幼儿勇于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发问的方式很多,有课前发问,有课后发问,有课中发问,也有的是整个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展开的,如辩论会。课后发问一般是当阅读故事(或其他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说:这个故事讲完了,现在是提问时间,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要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发问的愿望,如为鼓励幼儿大胆提问,用奖红花的形式表扬幼儿,也可设小问号奖、聪明奖、小博士奖、进步奖、创意奖等多种奖项激发幼儿发问的积极性。

阅读活动中的课中发问是教师运用较多的方式,当幼儿对故事结局不满意或是续编故事结局时,教师故意抛出一个难题让大家思考,在这种情境下一般会有争议,而争议是质疑的开始,教师要充分把握教育契机,把幼儿带入“疑―问―解”的氛围中,如《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是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读本,读本涉及的经验是幼儿熟悉的废品回收再利用,教师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让幼儿充分表达,激发幼儿提问,如为什么要回收垃圾?电池回收后用来做什么?塑料、报纸回收后怎么利用?当幼儿的认知冲突被激发,会由教师设疑转为幼儿质疑,把幼儿带入“疑―问―解”的氛围中,幼儿的思维敏捷,他们会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把阅读活动推向高潮。

学无止境,学习过程是知识更新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做智慧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富有智慧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幼儿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又开始新一轮的“新疑―新问―新解”,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幼儿的质疑能力得到提升,创造的火花也将随时点亮。

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在观察、思考中形成的,从小培养幼儿阅读、观察、思考的习惯,培育创新的幼苗,对人一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孩子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一、培养幼儿创造思S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好朋友》这首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小班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还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河虢淌Α⑼伴进行交谈。在课外,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3.科学教学

幼儿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科学实验。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冬天下雪我带小朋友到操场去玩雪观察雪采集冰雪。然后我和小朋友到教室用酒精点燃观察冰雪的变化。请幼儿讲述其过程。小朋友就会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操场采集冰雪,天上飘着雪白的六个花瓣的小雪花,我们高高兴兴地采集了许多的冰雪。把冰雪放到烧杯里进行加热。冰雪融化了变成了水,继续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幼儿高兴的讲述其过程。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让孩子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使它们勇于交流,善于运用,掌握好语言这个交流工具,为以后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莫玉明.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北京学前教育网,2006(11).

作者简介: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5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能从他的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而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效率,达到《新纲要》中所要求的语言教育目标呢?

一、创设有效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积极参与

有效的语言环境即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为师幼交流创造条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问题让幼儿回答,这样就在不同程度上给各种能力的幼儿一个说的机会。其次,教师也不要在乎幼儿发言多么准确、多么优美,让每个幼儿都来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运用个别交流、小组交流等形式来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那么幼儿的交往愿望就得到了满足和鼓励,他们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成人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让幼儿在日常观察中积累丰富词汇

威特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去想象和重新建构语言,使用的词汇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每次,老师示意孩子们洗手,他们已知道吃点心的时间到了,便开始骚动。当老师手中抱着点心路过教室窗户时,孩子们的反应不一:第一种是顾全大局型,只是悄悄耳语:“不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第二种是我行我素型,他们抬起屁股使劲张望,而后毫无顾忌地大叫:“嘻嘻,是XXX。”;第三种是聪明乖巧型,他们用“马上坐正,抬头挺胸”的样子来暗示老师“瞧我多乖”;第四种是事不关己型,他们表情漠然,似乎对事物毫无兴趣。其实孩子们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态度,也正是展现了他们个性最真实的一面。例如,有一次,小班的孩子吃的点心是蛋糕,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撕开口发给他们,而是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点心是什么呢?”小孩子们答道:“是蛋糕。”我又问:“那么蛋糕是什么颜色的呢?”“金黄色。”“那么蛋糕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们大声的答道:“香香的。”“那吃起来是什么感受呢?”我边说边做出非常享受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说道:“美美的。”这一刻我惊讶极了,我惊讶的是孩子们竟能如此之快的掌握这几个词汇并能灵活运用,看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小看孩子们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四、开展操作性阅读活动,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在宝宝乐园等这些早期阅读资料中,操作包括:动手操作(感知相关操作材料),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画面,模仿运用词语,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例如:我在儿歌《搭积木》时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幼儿感知积木这种玩具结合形象生动的教具,优雅的音乐,来朗读儿歌边玩积木边根据刚丰富的词汇“可爱”进行仿编儿诗歌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将仿编的儿歌录在磁带中互相倾听、欣赏。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中,不仅满足了能力强的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且可激发能力弱的幼儿的表述愿望,都有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阅读认知能力。

五、重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会说

众所周知,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让幼儿会说,就必须对孩子进行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适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把“看”、“听”、“想”、“说”有机结合起来,然后有序地、清楚地表达,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针对幼儿说话不连贯,思维缺乏逻辑,经常是一问才一答的情况,可以用简单的提问帮孩子先领出话题头绪,然后采用关联词造句的办法,使他们把零散的观察点通过简单的整合连成面,然后清楚地说给他人。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最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做的怎么样?结果怎么了?”等简单的逻辑顺序来表达。针对幼儿说话找不到合适词汇的情况,应采用诸如“图片、文字阅读”、“游戏识字”、“角色表演”、“一天一个好故事”等方法,来丰富他们的词汇和短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培养训练,幼儿就能思维敏捷且言之有序地表达了。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6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7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智力发展;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也是人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参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智力发展的启蒙期。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实现与人沟通、扩大交往范围、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下文就幼儿语言发展与是智力发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

一、幼儿语言发展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依次经历着有本质区别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是每个幼儿都必须经历的。因而,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智力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一)口头语言发展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口头语言发展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又分为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

1.对话言语。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逐步扩大自己交往范围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与同伴、教师等人直接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是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即对话言语。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会因为分配某个角色,而发生语言的交流。如,该由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这些交流其实就是幼儿对话言语、思维的交流与发展。通过类似的这种对话,幼儿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实现与人沟通,扩大交往范围,其语言能力得到了的发展,智力也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发展。

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幼儿独自进行的,是在对话言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独白言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自言自语,幼儿从三四岁起常常会边玩边嘀咕,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话。如,幼儿独自搭建积木时常常会自言自语:“这边是门”,“那边是窗”,“这儿应该有围墙”等类似只有他们自己明白的语言,这也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在皮亚杰看来,自我中心言语是幼儿言语发展必经的阶段,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关联。也就是说,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出现是伴随着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发展而发展的。那么,这就表明幼儿独白语言的发展,不仅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帮助作用。

(二)书面语言发展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书面语言是人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是建立在口头语言发展的基础上。5—6岁的幼儿已经能阅读简单的故事和儿歌,这表明书面语言开始发展,对其知识面的扩大及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将很有帮助。

经过口头语言的学习阶段,幼儿的智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积极的效果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幼儿掌握书面语言,可以通过阅读相对抽象的材料进入比口语更加丰富的语言世界,从而更利于其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其次,如果没有掌握书面语言,幼儿阶段的个体将只能阅读简单的图画,这样一来,只会强化其思维的形象性,而不能很好地促进其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可见,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对其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智力发展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智力也称作智能,是一种综合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幼儿智力的不断发展是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语言的发展过程一样,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存在阶段性和连续性。下面笔者主要从智力所包含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这三方面内容来谈它们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一)思维能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发展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我们思考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不用思维,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即使你在心里想,不说出口来,也是运用思维在进行。当你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其实就是思维促进语言发展的过程。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能看着实物说出名称,如:苹果、桔子、香蕉等,但是却很难理解“黑暗的旧社会”、“残酷的现实”等抽象的词语,这就说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性和直观性。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思维的发展,语言发展也必然趋于复杂,到了抽象逻辑思维萌芽阶段,幼儿就能理解和表达更为抽象的句子。如:见女的叫阿姨、见男的叫叔叔。这说明在思维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幼儿的语言完成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一个人的思维越发达、越敏捷,就说明他掌握的语言越丰富。因此,语言借助思维产生,思维反过来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想象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想象是大脑中的旧联系经过重新组合构成新联系的过程。一个人有无丰富的想象力,是能否获得创造性成果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讲,想象力是智力水平高低的表现。然而,想象力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于后天,与幼儿的早期教育有关。当幼儿具备了语言和运动能力(约3—5岁)时,会逐步扩大与外界接触,对周围事物、大自然现象常常发生兴趣,经常会问为什么,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为什么冬天水会结冰?等等这些在大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有极大吸引力的问题。

这说明当幼儿好奇爱问,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时,说明他们想像力在逐步发展。通常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想象去完成一些任务或解决某些问题,引导帮助幼儿可以顺利的通过语言来表达他的所思所想。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想想,然后再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当幼儿完成先想,再说这一系列的活动时,不仅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其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记忆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是人智力活动的仓库;也是人在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占有重大的意义。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优势地位。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一次都重新认识那些已经见过的事物,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这就表明,年龄越小,记忆力在智力中占的比重就越大。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通常会通过讲述、复述、续编等形式来锻炼幼儿的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讲述活动,让幼儿看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提示他注意画面的内容,有意识记画面的大体内容。然后由教师结合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最后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呀?小花猫说什么?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故事的结尾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提高幼儿的兴趣,不仅使幼儿记住了故事内容,也提高了其语言的表述能力。因此,通过语言活动中的讲述、复述、续编等形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力,最终使幼儿的智力水平得以提升。

三、幼儿语言发展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一)幼儿语言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3-6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可以理解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予以较具体的描述;能比较自如地与人交谈,积极地向别人质疑或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喜欢阅读并能独立地阅读图书;随着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可以掌握语音语法等大量规则,理解和记忆丰富的语音信息,并创造性的运用比口头语言更为丰富的书面语言进行交际和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为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

(二)智力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

3岁以后,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词汇量日益增长,逐渐能脱离情景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能独立讲述自己生活的事情。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水平的局限,讲述常常主题不明、逻辑不清,只能单纯地罗列一些事实。并且随着与外界交往和语言环境的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要理解这些词汇,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需要相当的语言能力,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智慧活动,这就需要智力发展做基础。因此,智力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

(三)在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不仅是幼儿语言交际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最为关键的时期,这对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上文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与智力的关系论述表明,智力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幼儿语言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幼儿语言发展与智力发展之间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即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敢说、爱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能大胆表达”,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使幼儿“爱说、有机会说、会主动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学习概念、发展智力、开阔视野的重要媒介。而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创造适宜的条件,有意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2-86.

[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4-42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王建春.浅谈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智力开发的关系[J].黑河学刊,2010(12).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8

关键词:幼儿视觉素养绘画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增长,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与此同时,视觉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儿童是人类生命的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视觉信息解读的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最先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被尊称为“视觉素养之父”的约翰・蒂贝兹(1966)。他给视觉素养下的定义是:“人在观察中所产生的系列感觉,并将其整合在一起的可发展的视觉能力。发展这种能力是人们学习的基础。这些能力得到发展,能够促进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在所处环境中去区别和解释视觉活动、对象和符号。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与他人交流;鉴别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理解和欣赏视觉杰作。”简言之,视觉素养是区分和解释视觉行为、物体、记号和其他形象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意义。

(二)绘画。

绘画是幼儿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绘画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现状。

视觉素养的培养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人们接受的全部信息中各种感官所起作用的比率分别为:视觉占83%,听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他占11%。①可见视觉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成为所有人应必备的素养。

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对于提升其自身的视觉鉴赏力,增强视觉信息交流能力,促进学习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主要是通过绘画等途径,因为绘画的过程和绘画所呈现出的成果都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必要的。绘画能以视觉形式表达思想和观念,学生通过绘画可以转化视觉图像的内容和意义,这是学生获得视觉素养的过程,习得这一系列技能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内都开设了美术的课程和绘画的兴趣班,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但都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没有把这些能力的提高归结到视觉素养的培养上面。虽然幼儿绘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描述能力,等等,但是在长期的幼儿绘画中,人们总是单纯地以提高幼儿绘画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和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

(二)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视觉素养水平不足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目前,由于我国只有很少的学校开设了视觉素养教育这门课程,这导致我国缺少视觉素养方面的专职教师。我国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视觉素养培训,没有进修过视觉素养专业的课程,所以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教授孩子们绘画,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画出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表现了出来,但却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评价,幼儿之间互相的交流学习也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指导。在他们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的时候,老师由于自身的视觉素养不足,不能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和评价。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发展。

2.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受环境的限制

在我国,很少有幼儿园为了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而专门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在其中自由地学习、交流,发展自己的视觉素养。在幼儿园中,幼儿绘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建筑、动物、植物等,如:太阳、小花、小草、小鱼、小房子等。幼儿多是模仿教师的作品,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绘画。例如,画苹果时,教师多是自己作画或摆放一个真实的苹果给幼儿自己去模仿着绘画,而没有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画完苹果后增添自己想到的东西,然后与小朋友们交流讨论、互相交换意见。此外,幼儿园中的教室布置不够美观、简陋等也影响着幼儿视觉素养的养成。幼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绘画、绘画完成后的交流讨论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3.对视觉素养培养的评价不够重视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幼儿的视觉素养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所形成的并不明显的视觉素养,教师没有意识到要去评价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情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幼儿的视觉素养进行评价。这是我国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培养的一个很大的不足。

四、基于绘画的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在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完善。”②视觉素养与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一样,是人类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的这种视觉文化能力同其他任何方面的能力一样,需要经过熏陶、培养和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0―6岁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通过幼儿喜爱的绘画这一途径提高幼儿的视觉素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与创造力都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出的这一素养将伴随着其一生,视觉素养的不断提高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绘画,本文为更好地培养幼儿视觉素养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视觉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所以其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已很重视对教师进行视觉素养的专业培训,如:“从北美中学开展的视觉素养教育中,我们也能看出他们对于教师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视的,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专门的学术讨论来提高教师的视觉素养,比如美国就成立了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并定期举办年会,来讨论视觉素养的发展。”③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应重视视觉素养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因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基于绘画的视觉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幼儿通过视觉素养的发展而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不断进步,都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关于视觉素养的交流讨论会,通过学习和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和相应的教学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二)顺应幼儿的需要,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置身于装饰具有绘画艺术特色的墙面和空间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非常有利的。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离开具体形象幼儿就无法接受和感知,也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教室是幼儿观察、学习、感知的良好场所,同样也是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必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教室环境中应把绘画内容通过平面、立面形式很好的展示,利用教室的平面立面、墙面贴画、摆放彩陶、剪纸、风筝等美术工艺品和幼儿优秀手工作品。在设计墙饰画面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红、黄、蓝、绿、紫等对比强烈的传统色彩,在绘画、手工作品展示上以并列、重复的排列方式贴满展板,色彩如同版画般的效果,红绿相间、单纯大方,使幼儿身临其境、潜移默化。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幼儿中培养视觉素养,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幼儿的视觉素养,这种评价标准应该是基于绘画过程、视觉素养的形成过程,以及视觉能力的判断、表达和交流。

基于以上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的分析,我初步探索了以下的评价模式。

总之,视觉素养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养之一。视觉素养的获得,需要同普通文化素养一道进行,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视觉文化的冲击使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视觉素养的高下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要想幼儿在视觉文化强大的冲击力下站稳脚跟,吸收精华而非糟粕,教师就必须培养其良好的视觉素养,通过绘画这一幼儿感兴趣又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认识、判断和思维能力。

注释:

①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③郭玉娟.北美中学视觉素养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科技信息,2008,(17):174-195.

参考文献:

[1]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9

关键词:教学知识发展

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下面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故事的妙用谈些看法。

一、讲故事的注意点

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

1.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和讲述能力,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剂,催化着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

2.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

3.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现在我带的班是学前班,从中班开始,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你别说,还真发现了几个故事大王,语言流畅连贯,表情动作语气绘声绘色,特别一些故事里的形容词,成语用得非常准确,晨间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也喜欢自发的看书,讲故事,整个班的语言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4.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讲故事。利用卡拉oK方式讲述故事,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在看字幕模仿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英语讲故事,一方面能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如何编故事

1.编故事前的准备

在让幼儿编故事前要把那些可能会出现在故事中的字词、句子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并明确地告诉幼儿这些字词和句子在编故事过程中可能要用到。教师要尽量采取多种手段让幼儿熟悉这些字词和句子。

2.故事的编写

编故事运用于幼儿教学中,并不是说可以信手拈来,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故事的题材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最好是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较为熟悉的东西。

(二)故事的长度和难度要适中。因为幼儿所学的词汇量和句子不够多,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

3.故事的修改

编故事也和写文章一样,写好了还要修改。但这里的修改并不完全像我们平时写文章那样咬文嚼字的修改,只是让幼儿自己口头发表意见,修改病句。这样也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精神。

4.故事的讲述

幼儿编写故事,是为了让他们学语言以便于用来交流。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既训练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其他同学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训练了其他幼儿的听力。

因此,恰当地运用“编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迅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故事的作用

1.故事有利于加强幼儿记忆

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就给幼儿一种悬念使其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运用“编故事”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记词语、背句子,本来就是非常枯燥的事。再加上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就更让人烦恼。老师把这些都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幼儿不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通过听故事、编故

2.故事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语言技能

当老师讲述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时,幼儿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的听力在听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训练。当师生一起讲述故事时幼儿在练听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说的能力,特别是思维的能力。

3.故事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就注定了在教育方面的革新,这种革新不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容思想方面的。多媒体教学是运用计算机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教学的过程,又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具有把多种媒体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设备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以声音配合,并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完成教学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影并茂等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语言给展示出来。这种鲜明的教学取代以前单靠老师说教的方式是必然的,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首先,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多媒体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气氛,多方位的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听说能力。通过图像的变化,实例的再现使其具体化,教学形式就更加形象、直观,降低了幼儿的理解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帮助幼儿扩大眼界,理解语言,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幼儿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幼儿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且还可以营造积极舒适的学习氛围。

3.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幼儿的合作过程、独立思考过程和表述过程。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及儿歌,也是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及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一般只能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诵将作品介绍给幼儿,然后进行讲述使幼儿理解作品。再者就是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完整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内容,影响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主观思维方式不断形成,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有利于幼儿的创新性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各种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特别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问题就更复杂多样。

1.教学教师的榜样地位因多媒体而有所削弱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高、不深,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一定的模仿阶段。老师则承担起榜样这一角色,哪怕是画图的一笔一画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四方形等简单的画法和解法。学好几何图形的先决条件是能画出直观、准确的立体图形。而作为还是孩童阶段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多媒体上的图形就临摹出来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如果在此环节大量使用多媒体,出来给予幼儿一个很优美的画面外,对幼儿在图形方面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削弱。老师应当身先士卒,把每个图形都依据直观、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2.对多媒体比较陌生,不易接受

多媒体教学是一门新的科技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为了使教学达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的多媒体演示中,漂亮的背景、夸张的动画、震撼的效果有时候倒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所以制作教学软件,就要求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抓住重点难点,这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了解甚少,特别对于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来说难度更大;因此要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使多媒体的作用得以正确发挥。

三.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化抽象为具体,从幼儿的思维活动过程的特点来看:一方面是思维内化过程,也就是学习获取知识过程;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即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利用投影,促使幼儿的思维发展。

2.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通过学习实践,我感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多媒体教育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悉心体察,精心施教,更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幼儿教学中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大缩短了教育周期,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是推动幼儿自身创造性素质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科研,2013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