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十篇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十篇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13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污染管理;处理措施

1.化学实验室污染现状

(1)化学实验室污染分类。①废液:化学实验室大多数的常规分析实验都会产生废液。废液包括剩余的样品、实验产生的残液、洗涤用水等。这些废液大多毒性很大:如Ba、as、Cd、Cr、ni、Hg、pb、mn等重金属离子,如果在人体内集聚超标,会引发人体生长发育缓慢、骨骼疼痛等,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的生命;二甲苯、氯仿等有机废液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人体机能会因此失调;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酸碱废液会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当pH值<6或>9时,水的自净化能力会降低,水中的生物生长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引起物种变异、水生物死亡。亚硝酸盐、环氧氯丙烷等,会引发人体癌变;浓酸、浓碱等化学试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对实验室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②废气: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药品,种类有上万种之多,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如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钠、三氢化钠、硫化氢、Cl2等。为保障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通常要求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或不明成分气体的实验要在实验室内的通风橱里进行,但是把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室外必然直接污染环境空气。这些排放到室外的有毒、有害或不明成分气体可能会对周围不知情的人群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如眼睛刺激流泪、咽喉疼痛咳嗽、皮肤腐蚀过敏,甚至潜在的致癌风险等。③固体废弃物:主要指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实验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如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用完的化学试剂瓶、打碎的玻璃器皿碎片、废试纸,配制样品时不小心多取的药品等。这些“废渣”成分复杂,特别是重金属试剂、有毒试剂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当地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这些实验室“废渣”进入城市垃圾体系,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存在的问题。①实验中及实验完成后实验废弃物不能及时收集、分类和处理;没有专门的废水排放管道或管道腐蚀失修,致使废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②实验室设备、设施年久老化,使有毒物质泄露或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造成人员中毒。③不少学校面对有限资金,往往偏重于给学校带来效益的投入,致使一些安全环保设施无法完全配套。如在没有排风扇、通风的窗户的实验室存放有毒、有害废弃物等。这些都给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④因管理不当,造成有毒有害试剂、药品丢失,引起环境污染。(3)问题的成因。①相关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管理部门对污染处理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早些年建设的化学实验室对环境污染方面基本未做考虑,没有专门收集废液的设施,现有的实验室排放管不能对废液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相关管理部门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或环保意识缺乏,实验经费预算大多用于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及实验室装修等,对于控制实验室污染的预算经费投入很少或没有考虑。②对师生的环保教育培训不够,未养成良好的废弃物处理习惯。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基本制定和实施了实验室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但是部分实验室人员的环境意识差,自觉性较低,甚至有人认为实验室所产生的这点污染对环境没什么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一些化学教科书和实验教材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很不够,只要求学生明白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而对于该实验可能给环境带来什么污染以及如何避免则没有交待。③缺乏高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相应的系统,对污染物处理缺乏统筹考虑。首先是找不到废液处理企业。因为废液处理企业数量少且处理种类不全,学校为处理实验废液需联系多家企业才能完成。其次是废液处理费用高昂。企业废弃物处理费用年年涨,一些废液处理价格甚至已远高于购买试剂的价格,费用巨大让很多高校承担不起,心有余而力不足。

2.防控措施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该先在课堂上讲明在此次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液体和固体废弃物;要求所有的液体和固体废弃物都倒入固定地点的指定收集容器里,不能把废液和废渣混放在一起,更不能把二者混入生活垃圾中处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清洗玻璃仪器的废水可以进入实验室下水管道外,其他所有液体废弃物不允许进入实验室下水管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把实验污染物按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置变成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废气的防治:①完善实验室条件,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融入环保理念,对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如:采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等,在“废气”排放前加以净化,确保有良好的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周围大气环境达标。实验过程中如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减少有害气体的直接排放,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实验人员身体健康。②在实验室内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如吊兰、芦荟能吸收甲醛,常春藤能吸收二氧化碳。这些绿色植物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外内空气质量,还对实验工作人员的视觉疲劳等也能起到缓解作用。(2)废液的防治: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废水,并且有些种类复杂。为此,要在各个实验室都放置收集废液的器皿。学校每月定时收集各理工科实验室实验所产生的有害废液。对一些用量大、浓度高的有机溶剂还可回收利用,既环保,又减低实验成本。酸、碱废液的处理:实验完的酸、碱废液可集中存放,可以将其中和反应,待pH值下降到6~7左右可排放。也可清洗公厕。重金属盐:对于含有Zn、mn、Cd、Hg等金属离子的溶液。可以采用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沉淀法,也可采用吸附法、沉淀物氧化法、还原中和法、氧化分解法将这些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进行分离处理;对于含pb离子的溶液可加入消石灰,硫酸铝将沉淀pH值调至7左右集中排放。在实验室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实验后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针对这些现象,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指导和督促学生分类回收,严禁把未经处理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对随意处置实验废弃物的学生,还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和环保习惯。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污染,除了学校积极建立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度,努力提高教师、学生的防范意识和环保知识,尽力减少或避免实验室的污染外,政府部门也应从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3)废渣的防治:对实验室“废渣”的处理应重视,要有专门的回收器皿加以回收。如实验固体生成物中有可再利用的要加以再利用,其他无害的废渣则倒入指定垃圾桶;配制溶液时不小心多取的药品不能再放回原处时,要把多余药品统一收集后放在一个回收瓶里。总之,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一是在实验中尽量少地产生固体废物,二是在收集到一定数量后送到垃圾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结束语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国家对于高校的科研项目的实验经费也实现了大幅度的上调,因而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使用频繁,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化学试剂以及废气的污染也在不断加重,所以积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众多实验室仍处于监控真空状态,对环境已构成威胁,环保部门应该迅速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实验室污染,实验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

【参考文献】

[1]刘丹.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1:230-231+248.

[2]唐欢,姜煜,王盼盼.分析化学实验室常见重金属废液处理[J].化工管理,2016,17:268.

[3]阿克木•色孜地汗.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控治及安全管理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245-246.

[4]温泉.试论化学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治理[J].石化技术,2016,11:297.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HSe;安全

中图分类号:o6-37文献标识码:a

HSe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业管理经验之大成,是一种先进、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1],强调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生产具有很的指导作用。在石油系统内推广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性质与石油石化企业内的实验室存在相似性,因此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HSe管理体系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让师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按照化学实验室的不同类别制定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生物、剧毒物品、设备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院系应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特点制定院系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或使用注意事项,实现层级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院系主管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或者“根本没人管”的现象出现。

3.做好风险识别评价,提供安全防控依据

风险识别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应当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价工作,辨识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措施、监视测量等。最后将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培训、通知、文件下发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让师生和有关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心中有数。

4.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向

要针对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存放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缺少火灾报警系统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或管理方案。对需要整改的安全隐患按照“5w1H”的原则采取措施,即应在管理方案中指出为了达到实验室安全要求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明确为什么(why)做、谁(who)来做、什么时间(when)做、在哪(where)做和怎么(how)做,做到方案有针对性、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方案进行策划,避免发生事故。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高校要制订安全培训计划,为学生开设专门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其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入实验室前和教职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进行培训。最后,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内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6.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设施完整好用

做好实验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其完好性,是杜绝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的电路是否有老化现象,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等,对大型设备要制订定期的检修计划,杜绝实验设备带病运行,避免发生火灾和触电等事故。另外,还要保证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齐备,化学实验室应配备灭火设备、喷淋设施、报警装置、洗眼器、急救箱等设备,并且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定期检查,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2]。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包括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实验耗材及废弃物管理有待加强,基础建设投入有待提高[2]等问题,诸多文章都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良策;探究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还必须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医学实验室是因其独有的专业性而存在的实验场所,其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复杂多样,涉及安全隐患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大[3],因此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也因之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医学实验室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参与者要由被动管理转换成主动遵守,才能达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校园安全、保护环境安全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探索高等医学院校安全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2.1具有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设施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基本安全装备的建设和投入,是作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硬件保障[4].应充分利用国家对高等学校建设提供的大量资源支持,加强实验室安全硬件条件建设.在实验室设计时,合理划分区域,并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合理布局设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布局.设备方面要做到定期核查、调试、维修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淘汰达到报废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并可每年通过项目申报和专业建设等途径及时更换和补充实验室所需设备,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2.2具备基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安全管理团队建设首先要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组织构架[5G6].医学实验室安全风险涉及面广而复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严重,所以对安全问题必须由上至下人人重视.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职责要划分清晰.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有效传达责任压力和管理意图,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强化责任担当.其次就是发挥团队优势,资源共享、合作促进,提高效率.

2.3具有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协调生产关系、规范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建立严谨合理、层次清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践行工作有章可循.

3医学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充分了解师生实验者的实际需求

人的因素对于安全来讲是最重要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人的安全素质,许多安全事故都是源于安全知识的缺乏,同时也有专业技能知识的不足.只有了解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做好分析预测、制定对应的应对处置预案措施.

3.2从预防为主角度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我国的多部法律中,将预防为主作为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医学实验室安全从预防事故的角度出发,可以确保实验室与实验人员的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对人和环境的伤害.

3.2.1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认识水平

医学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大量特种设备比如真空泵、培养箱、蒸汽发生装置、超低温冰箱、离心机等专用仪器设备,还会涉及到各种不同危险程度的耗材,包括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实验动植物、放射性同位素等.管理和使用不当均会造成安全事故,对人身和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近年来国家对危险物品及设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7],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必然也越来越高.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对安全潜在危险因素的敏感度、辨识度、预测能力成为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必然要求.

3.2.2建立安全教育体系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利用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安全常识和各种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起全链条的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形式上可以是安全手册、安全刊物、网上安全信息与常识、多媒体网络课件、培训课程等[8],内容可以包括医学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建设规范、实验室各项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警示、各种实验用品的潜在危险提示、实验室废弃物及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措施等,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做到进入实验室前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则思路清晰、行为规范.(2)开展实用、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利用大众广泛熟悉的、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微信平台等多媒体技术,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并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群,广泛开展入校、入院、入室安全教育.根据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开展有序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加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针对性教育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知识竞赛、安全演习、宣传展板、安全小游戏等方式.国家规定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培训应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组织进行,例如辐射安全培训.

3.2.3建立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

医学实验室不仅具有一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还具有其特殊性,如有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生物化学及放射性废弃物等.因此必须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才能让师生认真对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意识[9].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建立安全学习考试系统,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识课程[10].师生是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主体,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明确准入原则,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比发生事故后的惩处有更大价值.

3.3建立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是对实验室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价,为制订防范措施、实施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指导,对科学规范管理起到导向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1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安全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一线工作者以及各种行业专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归纳.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就可以建立符合自身行业、专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标准.只有遵循一定的标准进行工作实践,才能让基础工作有扎实的积累和沉淀,从而持续产生较好的效果;也只有建立了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开展不同范围的自查、检查与交流,以检查促建设,以交流促提高,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更开阔的视野中拓宽思路,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

一、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是是学校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财产安全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财、物密集程度高的区域,是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头等大事,稍有不慎就会给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巨大。外语实验室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必备场所,一般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性实验室,具有服务面广、仪器设备数量多、实验室人流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其安全形势虽不像化工类实验室那般严峻,但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隐患即事故”的标准已成为新常态,如何做好外语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意识淡薄。外语实验室安全问题较之于其他行业不那么直观和突出,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一些教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弱,下课离开实验室不断电、不关门窗,认为自己只负责教学,安全工作由实验室管理者负责,于己无关。部分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不爱惜实验设备(如人为损坏听力耳机、在设备上乱刻乱画等)、在实验室里随意吃东西、丢垃圾。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依靠安全宣传教育,而我们的安全教育常常存在不系统、不到位,流于形式等问题,未将安全隐患成因讲透,未起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具体。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实验设备主管部门一般都会出台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但这些上级的制度文件都是纲领性的,对具体某个实验室来说不具体、缺乏针对性。而实验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太过笼统,对师生来讲可操作性弱。3.多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外语实验室从设备管理主体上可分内部仪器设备和外部基础设施(房屋、水电、中央空调等),内部设备由学院负责管理维护,外部基础设施多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维护。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协调沟通、应急处置不通畅的情况下,很难快速有效地处理安全隐患。4.安全检查、奖惩机制不健全。实验室安全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未建立系统的巡检记录机制。在查出人为原因的安全隐患时,一般碍于情面,只是私下提醒注意,缺少必要的惩戒措施,对在安全工作做出贡献的师生缺少奖励措施。

三、加强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重要保证,关键在于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成立二级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使用人员具体的职责。每间实验室落实具体的安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详细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及时追查安全责任人。2.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要以有效引导师生遵守安全规则并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及时根据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使得实验室安全的各类相关人员都能“执行可循章、循章可执行”,从而营造出安全而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按外语实验室类别,如“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网络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分别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并制成展板上墙,师生进入实验室后能看到针对性强的安全规定和详细具体的仪器安全操作规程。3.加强教育宣传、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根本方法。实验室安全教育涉及领域繁多,要针对外语实验室特点来选择安全教育内容,从消防安全、水电安全、房屋安全、设备仪器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外语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事故问题,如电线老化起火、仪器设备遇水漏电、天花板脱落砸人、门窗不关设备丢失等。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邀请消防干警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在教学楼摆放实验室安全知识展板、在实验室内张贴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安全提示标志,全方位的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4.定期检查、台账制度。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是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开展多方位的安全巡查,不仅包括学校、学院层面的检查,还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日常自查活动,让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将安全隐患在有序、有制的排查活动中无处遁形。实行安全检查台账制度,每次检查记录留痕,建立安全隐患电子档案,跟踪每一处隐患的处置进度,直到整改完毕。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应对同一隐患位置进行拍照反馈,确保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到位,避免安全检查形式主义。5.建立实验室安全追踪系统,推行安全工作奖惩措施。推行“责任追究制”,通过电子化手段建立实验室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对实验室的重点仪器、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减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件,可视频追踪当事人,视情节严重追究安全责任。同时,将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无安全事故的安全责任人给予奖励。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头等大事,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对于这项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贯穿“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为外语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1):280-283.

[2]杜骁,张青青.新的安全形势下“五位一体”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5):290-284.

[3]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4]杨倩,杨惠敏,王自奎,沈禹颖.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01):81-83.

[5]周璇.高校外语实验室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4):87-88.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仪器设备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验室作为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实体,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独立、轻共享”等问题[1]。如何管理实验室,高效的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而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各种类型、各种级别实验室亟需面对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探究与改革。

1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保障实验室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等等,是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更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源头。实验室应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力求管理促发展。目前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模板化、欠缺完善等问题,所以制定与实验室相配套、适合室情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规章制度绝不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要注重制度的可执行性,不断地改革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要不断创新,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实验室作为依托单位内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管理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应该包括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这将极大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2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

在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实验室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员工绩效管理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2]。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验室应树立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思想,强化一切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把建设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人才队伍视为实验室良性发展的关键。极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好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术带头人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实验室在各个研究方向均应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其应是本领域有影响的学者,对本领域的科学现状和发展有深刻理解,学术思想活跃,注重顶层设计、能组织团队开展对主要研究方向上的重大科学问题持续深入、系统研究,支持原始创新的研究。可通过不断改善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模式和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外出学术交流与学习进修机会等方式,多渠道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一支结构合理、稳定,并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形成的活跃创新团队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验室要配套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聚集和稳定优秀的青年人才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3)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软实力。加强实验室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对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实验室发展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

为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效率,发挥公共研究平台的作用,应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要求,秉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理念,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实验室快捷获取国内外科技新信息和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作为本领域国内研究中心,实验室对学科领域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通过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协同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

对于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领域著名实验室、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还可通过主办或承办本领域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来扩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和吸引本领域优秀的科学家来访问交流。

2)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要做好学科规划,围绕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实验室要确保开放运行费中固定比例用于开放课题,吸引本领域优秀人才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产出高质量开放研究成果。此外,还可利用已有实验平台为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提供科研条件,协作开展实验研究。

3)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进入实验室工作、强化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制度,以开放和交流促发展、以联合和竞争促创新。

4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各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实验室已购置大量先进仪器设备。另外,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也研制或改造出一批具有实验室特色的专用设备。但这些设备维护费用高,加之缺少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无法保障这些仪器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虽多,却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3]。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议制定并实施一些切实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1)专人管理。首先,聘请具备良好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的技术人员专职管理并维护大型、使用效率高的仪器设备。其次,定期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还要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确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安心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2)专款专用。为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耗材设立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乱花钱、挪用经费等问题。实验室要加大该经费的监管力度,使经费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全力保障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3)信息化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建立信息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网络共享,实现仪器设备互通有无,避免重复购置。信息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查询、网上预约、设备基本情况、设备状态、是否可借等等。不仅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还大大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

5结语

实验室管理与建设遇到的问题非常多,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化,以上几点只是这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来,对一些共性问题的粗浅看法,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为实验室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丛蕾,蒋家慧,郭恩棉,等.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17-125.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分析;措施研究

引言

目前阶段的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我国的教育部逐步的开展人才的培养评估计划以来,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管理的力度都有所加强,同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增加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实验室的各个设备数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现今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的模式当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急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进行整改,诸如针对实验室的管理缺乏一个长久性的规划、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不合理、实验室的管理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切实的研究整改的方案,以便进一步的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准的提升。

1.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深入细致的对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从总体上来讲,相关的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的管理缺乏长远的计划。这一点是当前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一般的来讲都是由中专院校转变成的高职,而实验室的建设并没有经过合理化的研究,并且缺乏必要的整合与管理模式的优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都比较独立,没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的发展意识和发展的观念。而在部分的院校当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主管实验室的部门,各个工作单位的工作项目都较为独立,责任制度不是非常明确,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所以,针对上述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切实的改进,以免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2)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一大部分的实验室人员都有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以及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的问题,与现今的发展建设理念有着一定的差距。另外一个方面,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也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缺乏上进心,高职院校也难以保留优秀的人才,最终就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结构不稳定,教学的水准不过硬,知识和技术等的更新较慢,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之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第一额提高。

(3)实验室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规章制度,而在有效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工作准则以及工作规范这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针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总结,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得材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等得到加强。但是在这一方面工作当中现今还存在有较大的不足,管理的意识淡薄,仅仅关注的是设备的拥有数量,而不关注设备的使用效益,管理过程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而部分院校为了使得管理方便,没有办好相应的借用和申请登记等手续,最终造成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混乱,不能保证改革收到应有的成效。

2.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分析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阶段工作当中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技术方式进行探究,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的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实验室管理达到现代化需求的根本性保障之一,这一点在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保证实验教学成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全面的对学校制度进行研究,结合教学的规划和总结等,全面的保证实验室的工作可以稳步的进行,同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设备的最优化利用原则进行制定,明确基本的信息和资料。其次,原始材料的收集也需要具有时间性,将原始材料等传统的记录方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目录导航框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更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完善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的分工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基本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管理的内容可以更加细化、更加规范。同时,实验室的长期建设规划方案,也需要依照现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制定,结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相互有机结合起来,对其中存在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化解,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有章可循。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严格的执行相应制度,提升管理的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为相关实验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m】.民营科技,2011.9:23-26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试验室防护措施理工科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GiveFullplaytotheRoleofCollegeScienceandengineering

LaboratoriesinteachingandResearch

YUXiaofeng

(Collegeofarchitecture&Civilengineering,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Changde,Hu'nan415000)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importanceofthenewerascienceandengineeringcollegesparticularitysecuritylaboratory-baseddiscourseofscienceandengineeringuniversitylaboratorysafetyeffectiveprotectivemeasuresproposedshouldrespectthesystemandfundstogiveprotectiontochargetoplaycollegescienceandengineeringlaboratoryinteaching,researchandperformanceintherole.

Keywordslaboratory;protectivemeasures;scienceandengineering;teachingandresearch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本身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备场所,试验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安全为保障和前提,试验室的安全是高校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试验室非常复杂、多样化。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所涉及的试验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性(如表1所示):(1)验证性试验:将现有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土力学试验、路基路面工程试验验证性实验,单独计算学分,作为必修考试课,课堂上完成,引起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2)设计性试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的集料试验和普通混凝土试验作为设计型开放实验,单独计算学分,作为选修考查课,自主选择,课余时间完成,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3)综合性试验:由承担该项目的人员挑选学生,课余时间直接参与土木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所、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或将其试样保留供学生实验用,单独计算学分,作为选修考查课,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亟待提高,各类安全制度亟需完善,排出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事故防护及应急措施有效运行。

1试验室安全事故分类

按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①②(1)物理性安全事故如电器设备、高压高温高能装置、放射性电磁辐射、璃器具引起的安全事故。(2)化学性安全事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防护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3)生物性安全事故致病菌感染、致病微生物侵入体内。(4)其它安全事故主要是一些意外事故。

2试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追究其原因就是两方面的:一是客观原因,一是主观原因。

2.1客观原因

(1)陈旧设备、老化的线路更新不及时,试验室结构设计本身存在不合理性,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将极其不堪设想。③④(2)乱设防护门窗、放火、逃生等安全通道不畅通。(3)有些试验室用房紧张,有些试验操作间、办公室和值班室没有完全分开,有些需要分开存放放的物品没有分开或没有完全分开存放,存在安全隐患。(4)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距离、防护距离不达标,或者是治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5)再者是用于安全防护、治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或者不能及时到位,应急动力供给系统缺乏,也会造成设备损坏。

2.2主观原因

(1)学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不强,在高校的运转过程中,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学科研、轻试验安全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安全观念的加强和安全意识的强化。(2)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高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随着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对外开放、对学生开放人员复杂,相应制度不落实,给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3试验室特征

(1)试验主体特殊。高校理工科试验室与生产单位试验室不同,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学生较多。操作实验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经历不同,对安全认识程度也不同。(2)试验涉及面广。可以说高校的实验包罗万象,给安全防护带来一定困难。(3)试验室种类多复杂。试验室种类多,实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分散而又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4)试验室使用频率高。(5)试验室使用大量危险物品。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4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既然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存在诸多特殊性,也就使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那么安全防护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1物理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1)用电防护措施:①科学设计,精心安装,定期检查。②电气设备要遵循装置的性能、安全要求,安装地线科学操作使用;专业人员予以维修,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情况。③不能湿手接触电气设备,发热设备附近不能防止易燃易爆物质。④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和事故采取急救措施。(2)机械设备防护措施。

4.2化学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事先了解所使用化学物质的特性以及分析中间产物特性,特别是易燃、易爆及中毒的危险性。

(1)对于危险物质要贮藏在阴凉处,与火源、热源隔开,分类贮藏;毒物及剧毒物需贮存于专门的药品柜内,实行领用制度(用多少就领多少,操作室不存放),双人双重专人管理;(2)对于有毒物质标识明晰;使用剧毒物质时,须保证分析室通风正常;有中毒危险的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防护用具。

4.3生物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对于生物试验室主要做好致病菌感染及致病微生物的侵入防护,试验室要按生物安全级别,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非生物试验室人员不准随意进入实验区,试验室教师和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5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安全工作经费保障

5.1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1)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⑤(2)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进行日常安全检查与考核,将安全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3)做到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整治。

5.2安全工作经费保障

将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以确保安全设施的更新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安全教育培训、高危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

6试验室的作用与功能

6.1试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⑥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能力,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起着一般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应用技术发展经常领先甚至孕育着科学的发现,从而使新的应用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适应这一变化,技术人员出现了明显的分工,有的侧重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侧重开发与应用的人才已成为独立的人才群体。而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正是这类人才。理工科专业科研、教学都离不开试验室,试验室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满足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6.2试验室是教师的科研基地

高校使出成果的重要单位,理工科专业要出成果其科研过程是离不开试验室的。因此说试验室是从事理工科专业研究教师的主要基地,至关重要。

7结语

试验室的安全防护尤其是是高校理工科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了解试验室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并采取较好的防护措施对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健康,发挥教学、科研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对试验室的安全防护高度重视,彻底杜绝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经费保障,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注释

①刘铁民.注册安全工程师教程――专业技术知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5.

②崔政斌,张连顺.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③潘雄飞,赖天华.浅谈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石油教育,2006(6):62-64.

④黄伟华.刍论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班),2007.29(1):53-54.

⑤徐静年.论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5):35-37.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8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属于知识团队范畴,这种知识员工的工作团队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进行协作劳动的绩效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目的和目标不同于课题的目的和成果,对于实验室团队而言,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够确定群体的基调和方向。这个目标既属于这个群体,也属于群体中的每个人,这样的目标既可以激发自豪感,也可以增强责任心。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把这样的目标视作要不断培养和关爱的产物,团队成员应定期重新探讨这个目标,以明确行动的方向。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要想促使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从而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那么实验室科研团队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晋升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及各种奖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激励包括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激励需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体现公平性、竞争性、经济型和合法性。激励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发挥作用,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三是吸引力。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激励已经从少量的激励因素发展到了多元化激励因素组成的激励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而言,构建实验室激励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机制的设立必须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握并规范人的行为,鼓励并奖赏人的创造,营造并改造人的环境。(二)公平透明原则。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强调公平性,注重不同激励对象的心里平衡,以防激励一批人,挫伤一批人;激励措施还必须贯彻透明性原则,政策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三)差异适用原则。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激励须因人、因时而异,应该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结构和不同时期的主导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持续有效的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四)适度适时原则。激励的力度要适度把握,既不能无功而赏,也不能功大而小赏或功小而大赏。激励要与贡献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即可获得,产生不了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也产生不了积极作用。激励要坚持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使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适应,既要保证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才能保持人们的当前积极性,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产生动力。(五)综合层次原则。激励应具有综合全面性,既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情感的激励;激励还应具有层次性,注意低层次激励与高层次激励结合。要通过激励,使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同时对其他对象产生练好的影响,取得激励的辐射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鼓舞实验技术人员的士气,提高素质和工作绩效,增强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还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激励措施的建立是深化高校实验室改革,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必然要求。

作者:窦娟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240-241.

[2]韩忠春.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激励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04(3):127-128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9

【关键词】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

1.引言

实验室中常存在一些易燃易爆、强氧化性溶液或者气体,一旦保存或者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检验人员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掌握和了解防爆防火的避免措施,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2.防火与防爆

2.1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可燃性物质本质就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发生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质的存在、氧气以及达到的着火点。根据这三个引起燃烧的基本条件,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起火和防爆。防范措施如下:

2.1.1预防加热起火(1)在有电源或者火源的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实验操作完毕后,记得关闭所有的电源和火源。(2)严禁在实验台上放置灼热的药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附近不得有明火。(3)在操作蒸发蒸馏,加热回流装置时,实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擅离职守,避免危险的发生,不得用明火直接对试剂加热,根据溶液的沸点高低,选择合适的水浴、油浴。在操作时,注意通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4)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的易燃易爆药品,注意药品的性质,用棕色瓶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不使用磨口塞的玻璃瓶存放易燃易爆药品,避免在开启时,因为摩擦作用引起发热,导致爆炸,因此在使用时,必须配合使用软塞或者橡皮塞,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2.1.2预防化学反应热起火和起爆(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时,必须了解该反应的性质,所用到的实验药品,理化性质,必要的防护措施,一旦事故发生时知道怎么处理。(2)规范实验室的操作,严禁将各种性质的实验药品堆放在一起,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每一种药品都要做好标签,严禁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3)在通风厨里进行易燃易爆的操作,在进行有危险的实验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当实验结束后,及时收拾实验台,清理干净,按照规定处理废液,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污染管道。

2.2实验室灭火

2.2.1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1)当遇到实验室着火时,应该冷静分析,首先切断电源,关闭所有的加热设备。将易燃易爆物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通风装置,避免火势蔓延。(2)当发生的火势较小时,可以借助现场,使用抹布沙土等熄灭火焰,当发生的火灾较大时,就要及时报警,疏通工作人员,将危险降到最低,保障人身安全。

2.2.2实验室灭火的注意事项(1)用水灭火注意事项:水作为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气独特的优势,水资源丰富且便宜,用起来方便等。但是,当实验室发生火灾时,用水有时就会很危险,不合适,因为实验室起火一般和电源或者药品等有关,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着火时,应该谨慎用水灭火,除非确定用水是安全的,才可以使用。(2)当实验室中的电气设备着火时,就避免使用水灭火,最适当的做法就是及时果断地切断电源,之后用四氯化碳灭火剂进行灭火。

3.防止烧伤以及割伤

3.1预防烧伤的措施烫伤和火伤是实验室烧伤的两个主要因素。烧伤是由于接触到高温物质、过冷物质以及腐蚀性的化学物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取用强酸强碱以及氨水的过程中都要带好橡皮手套以及其他的保护措施。强酸必须在密闭瓶内保存,在取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可以采用提筐或者其他的器具进行提拿,这样才能防止瓶子跌落在地上。如果在取用的过程中不慎将酸液滴到身上的某一个部位,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但是如果酸液溅落到眼里的时候,冲洗的过程中要保证水不能直射眼球。在移动加热中的液体时,应该使用隔热的护具轻拿轻放,力求稳定可靠。在进行对化学药品加热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器皿的平稳放置,禁止将加热的瓶口对准操作人员,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实验室备份一些急救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3.2割伤的预防措施玻璃、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害称之为割伤。在实验室进行玻璃仪器的安装过程中要用布包裹手或者戴上手套。在玻璃管上套皮管的时候必须选用口径差不多的橡皮管,也就是选择型号差不多的,插套的时候可以选择用水润湿后在进行插塞的方法。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内孔的时候也尽量的将玻璃管润湿,一手握住塞子的侧面,一手将玻璃管慢慢的插入内部。在插塞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猛插的现象发生,减少玻璃管折断戳伤手部的现象发生。

4.防中毒

为了保证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偶然的中毒事件,所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章程,遵守规章制度。

4.1预防措施实验室内的一切试剂都要有明确的标签。必须将毒性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而且还要设立专门的柜子来保存毒性药品。在分析人员使用具有很强毒性的药品之前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按照实际的需求来领取药品,而且管理人员也要及时的做好领用记录。在进行有毒物质的实验时候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且保证实验室内的通风良好。在实验室禁止饮食,而且禁止用实验器材作为饮食的工具。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人员皮肤出现伤口,应该及时处理并且停止有毒物质的操作,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该穿戴防护用具来操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经过皮肤来对人体造成伤害。

4.2妥善处理有毒废弃物对有毒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投入焚烧炉以及三废桶来进行统一的处置。在处置之前需要将有毒废液进行解毒,稀释后才能倒入废桶。对于废弃物的处置要按照企业以及环保部门的统一制定地点进行处理,保证处理后的物质能够达到三废的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化工产品的质量是关乎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检验化工产品质量是操作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对检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关系检验的质量,因此,要求实验室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范和规章制度,以便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

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篇10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紧急预案演练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转贴于

2.2.1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