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十篇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十篇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57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电信诈骗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29-03

aSurveyonSwindledCollegeStudents

ChengXueli*ZhengGuobingZhaoYanyunGuoQingliangLimengLiZhenwangYingying

(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taishan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00,China)

abstract:Safety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isthefootstonetoconstructaharmoniouscampus.However,thefrequenttelecommunicationfraudsmakecollegecampusestheoneofthemostfrauddisasterareas.taken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intaishanUniversityasasample,wecarriedoutaquestionnairesurvey,andput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basedonthesurveyresults.

Keywords:Safety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telecommunicationfrauds;Questionnairesurvey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手机和平面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和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我国网民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喜欢购物[2],这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特别是2016年夏天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后,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这在社会上激起轩然大波,犯罪分子丧尽天良引起社会的公愤。

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话题,关于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3-5]。2015年,《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10月披露,丰泽检察院一次5名泉厦诈骗分子,泉州、厦门39名大学生被骗。频发的高校诈骗案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段鑫星等[6]对大学生助人被骗情况进行研究;刘莫鲜[7]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系统研究了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并对预防大学生求职受骗提出建议;贾文武和欧俊伟[8]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振华[9]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折射出常识教育缺位[10]。鉴于大学生屡屡被骗的紧迫形式,学者对于大学生被骗的现状、防范策略和防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张丽[11]{查了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并提出了防范策略;韩慧和张跃[12]调查了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政策建议;陈龙图[13]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问题。另外,林梅玉[14]专门分析了高校诈骗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刘玉和李华伟[15]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能力。

分析高校诈骗的现状及特点发现,无论是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乐于助人的特点进行诈骗,还是求(兼)职诈骗,大多以网络为载体,其中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最为活跃。由于大学生群体过分依赖网络,网络诈骗历来受到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者[16-19]对高校网络诈骗的现状、对策、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胡欢琦和胡旭宇[20]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张雷和刘俊杰[21]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张婧[22]从法律角度解构了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康忠伟等[23]认为,社会“唯利是图”的失范对大学生的误导,管理部门的不尽责是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纵容。

电信诈骗是网络诈骗的重要部分,由于电信诈骗以网络为基础,针对性、隐蔽性极强,让人防不胜防。徐玉玉案件就是电信诈骗的典型例子。不仅当代大学生容易受骗,清华大学某教授一次被骗1760万,甚至在电信诈骗面前信息专业人士同样也不能幸免。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当代大学生是易受害群体。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高校电信诈骗案频发,大学生成电信诈骗主要受骗人群。高校大学生单案被骗金额不会太巨大,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相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对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伤害巨大。为了了解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问卷6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为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在参与问卷调查的640人中,有各种受骗经历的有179人,占28.0%。这个比例相当高,说明当代大学生是诈骗的重灾区。在有受骗经历的大学生中,各专业、年级、层次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了各层次大学生都是易受害人群。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2.1综合分析

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针对低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目的是寻找大学生被骗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人(6.4%)选择C项,这说明诈骗分子无孔不入。问卷要求在回答a选项后才可以回答14~17题。但是,在完成受骗经历部分问卷的学生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5人否认有被骗经历。因此,在问卷有被骗经历的暗示下,数据可能稍微被夸大。扣除这19人后,被骗学生占受访学生的比例为25.0%。这个数据基本是可信的。

2.2有受骗经历的学生容易再次受骗

调查发现,有一次受骗经历的人数有84人,有两次的有48人,有两次以上的有47人,说明有受骗经历的人更容易被骗。在第一次受骗后,大约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吸取教训不再受骗。特别是有2次受骗经历的同学基本不会再次被骗。因此,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应加大对被骗同学的心理辅导,加强防骗教育。

2.3性别差异

在回答a且完成被骗细节部分的学生中,男生有67人,占43.8%;女生有86人,占56.2%,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被骗女生中,因同情心造成损失的比例更高。

2.4受骗方式

在受骗的原因中,轻信诈骗者冒充的身份(36.0%)、被金钱和利益诱导(30.2%)和基于同情心被骗(19.6%)三者比例最高。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进行诈骗;大学生也容易被车站等人员集中区域的乞讨者给予施舍。利用大学生兼职赚取生活费,希望通过考试考级考证的心理,行骗者往往打野广告进行诈骗。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2.5诈骗信息源的分布

在诈骗信息源,手机短信(134例)和手机电话(129例)高居前两位,这与当前电信诈骗的猖獗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被微信(123例)和张贴广告或传单(109例)被骗的比例很高,这应该与大学生爱使用手机和基于兼职等特征有关。被行骗者直接诈骗的事件有63例,这应该直接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相联系。

3应对措施

在电信诈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时,泰山学院团委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团委学工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泰山学院主干道、食堂、学生宿舍等学生集中的区域,随处可见“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万骗不离钱预防实不难、防范诈骗很简单拒绝诱惑心不贪”等简单易记的口号,时刻提醒广大学子防范诈骗。并且,打出“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等标语,提示学生上网安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这也是学生信赖学工部门、团委和广大教师的主要原因。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情况,化学化工学院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跟受骗学生座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主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向大学生宣传防骗常识;辅导员和班主任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同行经验,印制宣传材料向学生散发。查阅材料发现,目前,网上虚假兼职信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向学生发放助学金、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考试改分、四六级答案诈骗、推销假冒产品诈骗、电视节目中奖诈骗、假冒QQ好友诈骗、票务诈骗等是诈骗分子惯常采用的诈骗方式,拟把这些典型案例组织成宣传材料印发给学生。化学化工学院拟举行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让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常用方法,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10-411.

[2]宋大伟.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16,34(7):74-78.

[3]雷连莉,龙志斌,吴繁颂,等.“多维一体”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2):154-156.

[4]陈玲娟.浅论如何进行大学生防盗防骗教育工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6-128.

[5]郑小刚.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困境及应对路径[J].现代交际,2015(12):219-220.

[6]段鑫星,宋幸,宋冰.大学生为何被骗――项关于大学生助人被骗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5(1):42-49.

[7]刘莫鲜.在虚假招聘的背后――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8]贾文武,欧俊伟.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黑河学刊,2011(4):106-107.

[9]张振华.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J].现代交际,2015(12):160.

[10]新棚村.大学生被骗折射常识教育缺位[J].教育与职业,2011(34):87.

[11]张丽.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及防范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1):73-75.

[12]韩慧,张跃.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5(11):48-51.

[13]陈龙图.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问题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00-102.

[14]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68-70.

[15]刘玉,李华伟.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J].高校科技,2014(17):144.

[16]卢之兵.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9):228-229.

[17]刘红艳.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6):83-85.

[18]孙梦娇.浅析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4(7):128.

[19]刘智雄.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4):265-266.

[20]胡欢琦,胡旭宇.浅议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66-67.

[21]张雷,刘俊杰.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6):23-25.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2

“喂,您好,我是某保健品公司的客户回访人员……”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客户回访电话,却一步步将接听电话的人带进精心布置的“套路”中。完整的客户资料、专业的话术、从客服接听到“专家”的亲自问诊,从推销保健品、保健器材到“帮助”申请扶贫救济金和报销医药费,一通通电话,一份份货到付款的快递,来自浙江的一个犯罪团伙多次对浙江、山东、海南等地的多名被害人进行诈骗。

今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审查了7起电信诈骗案件,涉案人数达到55人,其中50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批准逮捕。

个人信息成生钱工具

在这7起电信诈骗案件中,当检察官问及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寻找被害人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均称自己掌握了大量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从姓名、年龄到联系方式,从个人身体情况到保健品的购买记录,被害人在犯罪嫌疑人眼里触手可及。

个人信息的掌握是完整诈骗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第一环,不破解这一环,上当受骗的人将会更多,此类犯罪案件将会屡禁不止。那么,大量的个人信息为何流入诈骗团伙手中?诈骗团伙又是如何精确瞄准受骗群体?

7起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获取个人信息的不法途径主要是通过QQ群等网络途径购买。一般每个客户源的单价是几角至三四元不等,包括客户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犯罪嫌疑人直接向网上倒卖个人数据的QQ群里的不法分子购买数据。犯罪团伙每月花费在此的犯罪成本高达数万元以上,但倘若诈骗成功,犯罪团伙将获得百倍、千倍的犯罪收益。

从多名被害人的报案记录显示,大多数被害人通过某些电视保健品广告宣传拨打广告热线电话咨询过,或在某些保健品专卖店里购买保健品时登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此后,诈骗电话频繁呼入。这也意味着良莠不齐的电视广告和保健品专卖店良中可能有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之后在网络上进行倒卖,而倒卖的个人信息被犯罪团伙所利用,摇身一变成为诈骗团伙生钱的犯罪工具。

诈骗剧本因人而异

2015年6月开始,湖州的李女士通过电视广告陆续购买了部分药品。一个月后,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养生专家“傅教授”,咨询李女士的个人信息和身体情况,谎称现有疗效显著的新药推出,保证李女士药到病除。在“教授”的鼓动下,李女士便又陆续购买了3万多元的药品。

2015年12月底,“傅教授”打电话给李女士,称:因为购买药品的钱已经达到3万元人民币,现在国家有个报销的政策但名额有限,公司过段时间会来当地搞一个宣传活动,只要李女士帮忙宣传就可以得到这个“珍贵”的报销名额,可以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不过想报销的话需缴纳一定的档案费、审核费、保险等类似的费用。听说医药费可以报销,李女士觉得真是捡到大便宜了。于是,李女士从今年1月初至5月下旬,向犯罪嫌疑人郑某扮演的“傅教授”陆陆续续支付各种款项费用,每次2000至8000元不等。在支付4万余元人民币之后。李女士依旧没有拿到所谓的报销款,此时的李女士才意识到这是个骗局,马上打电话报警。

同样在2015年,刘先生于10月份开始陆陆续续购买犯罪嫌疑人张某所推销的保健品。不久,刘先生收到一封快递,打开一看里面夹杂着一张某公司回馈用户的抽奖活动券,刮开涂层后,里面赫然写着是二等奖,奖金是人民币100万元。刘先生欣喜若狂,马上打电话给寄件人,也就是嫌疑人张某,并在犯罪团伙的诱导下陆陆续续交了5千元保证金、1万元的公证费、2万元税费、2万元银行转账手续费等。刘先生在交付这些领取中奖金额所需费用后,100万的奖金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损失了5万多元。今年1月份,此张某、王某犯罪团伙在北京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李女士和刘先生只是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审查的7起电信诈骗案件其中两名被害人。在今年的7起电信诈骗案件中,被害人年龄大多超过60周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相似,多数被害人都有与李女士一样的遭遇,先是向被害人推销药品、保健品或保健器材,当被害人购买保健品达到一定数额或被害人表示无力支付高额医药费之后,犯罪嫌疑人就称可以帮助申请国家扶贫救济金或报销医药费以减轻被害人的经济压力,但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建档费等费用,并“承诺”对收取的各类费用将同救济金、报销款一并退还,一步步加大诈骗金额。

除了上述李女士这类一般的套路之外,犯罪嫌疑人也会在具体实施诈骗过程中转变诈骗套路,所以在审查中发现类似刘先生遭遇的被害人也不在少数。

网络招聘聚合起诈骗团伙

犯罪团伙完整的诈骗链条让被害人防不胜防,掉入被骗深渊。

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查办的7起诈骗案件均系团伙作案,内部分工明确。犯罪团伙负责人一般负责整个犯罪团伙的运作、购买客户资料和诈骗技巧、统计业绩等;其他人员一般分为客服、业务人员、核单审计人员等。客服对购买的客户资料进行“粗加工”,以“电话连环call”的方式摸清客户是否有购买意向和潜力,将“潜在客户”分流至业务组,并负责客户与业务组之间的“沟通”;业务员负责电话进行诈骗,业务员之间往往相互配合,以不同的报销名义诈骗被害人钱财。

不同犯罪嫌疑人的相互协作,例如当被害人出现疑虑时,相互合作的嫌疑人往往以虚构的另一种更权威的身份粉墨出场,再次以谎言打消被害人的顾虑,稳定被害人的情绪,保证整个诈骗过程连贯、顺利进行,之后所骗的业绩进行平分;审单人员负责核对快递单号,与被害人确认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保证正确“发货”至被骗客户以收取诈骗款;团伙负责人联系厂家和快递公司,发出“诈骗包裹”,直至客户签收,待客户将诈骗款交付快递公司时,诈骗团伙又通过快递物流公司和“关联账户”将诈骗款流入自己账户。

在5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3人系90后,年龄最小的未满18周岁。犯罪嫌疑人王某就是其中一员,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当天正是她23岁的生日,本应迎来美好的青春,却误入歧途。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3

随着网民参与互联网活动的日益频繁,网络上的诈骗案件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并且花样繁多、防不胜防。欺诈者利用不存在的高额现金或丰厚奖品诱骗用户汇款;冒充腾讯公司举办虚假的“免费送Q币,送五位QQ靓号”活动骗取高额通信费…QQ安全团队根据近年来监测发现的欺诈消息和QQ用户举报的网络骗术案例,总结了常见网络骗术防御要点如下。请广大用户在上网时留意,谨防诈骗!

勿轻信“中奖”消息——利用“中奖”骗取汇款是最常用的网络骗术之一

诈骗流程:发送大量的中奖通知(提供兑奖联络方式)——(如网友与之联系)诈骗者以个税等各类名义要求汇款(提供银行帐号)——收到汇款(诈骗成功)——拖延时间要求再次汇款——诈骗者销声匿迹查看案例

不轻易拨打陌生的电话号码——拨打某些号码可能会被扣除高额通信费

拨打某些声讯电话通常需要支付高额通信费用。目前,不法分子常利用的诈骗手段是:花言巧语诱使用户拨打某声讯电话(费用通常是2元/分钟)激活某项服务或听取网友留言,从而榨取用户高额通信费用。查看案例

警惕冒充腾讯客服的电话号码——以任何借口索要汇款的“客服电话”均为假冒

截至目前,在QQ安全团队监测发现的诈骗案例中,传播者多集中在海南地区,传播者诈骗使用的所谓“客服电话”常为海南区号0898,敬请认准腾讯客服电话(0755-83765566)。查看案例

警惕冒充腾讯官方网站的网址——在虚假网站中输入帐号密码会被盗用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腾讯官方网站(如腾讯拍拍网、财付通网站),引诱用户输入QQ或财付通帐号,获取用户帐号后,会立即转移帐户中的财产。如果您的网络帐户中存在财产或重要隐私信息,请在输入帐号密码前注意确认所在网站是否为官方网站。查看案例如何识别腾讯官方网站

腾讯公司不开展“免费送Q币”活动

腾讯公司不会开展(也不会委托第三方开展)“免费送Q币”活动。请勿相信不良网站上的“免费送Q币”的虚假宣传,此类内容或链接常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进行诈骗或商业广告。此外,请网友不要购买非腾讯官方网站出售的廉价Q币,廉价Q币大多是通过“盗号”等非法渠道获得的,购买会存在交易风险。查看案例

腾讯公司不开展“免费送5、6位QQ号码”活动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4

马涛 于家富

[摘要]本文由两个网络诈骗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出,通过对近些年兴起的网络购物过程中诈骗犯罪几个突出特征的揭示,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新型犯罪形式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治理措施进行有效应对。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购;网络诈骗;治理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22-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C)于2010年7月15日在京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网络电子商务给商务行为带来的诸多便利毋庸置疑,但它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网络诈骗犯罪就是其中之一。CnniC调查发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当前,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因此我们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一、由两个典型案例引出。

近年,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广泛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数量也逐年激增,而且手段花样不断翻新,总给人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请看下面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虚假支付平台

想在网上买书的张先生,找到一个卖家,对方要求他进入“新世纪购物网站”.下载一个1分钱的订单。张先生下载订单后,按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收到书。后到银行查账发现银行卡上的一万多元钱都没了。还有许多网民与张先生经历相似。后警方将以李波为首的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李波供认,他们以1分钱的网上订单为诱饵,诱骗网民将银行卡号和密码输入虚假的支付页面,盗取卡号和密码后,迅速提走现金。

案例二:低价诱导

刘先生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浏览到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只要780元,该机市场售价要在2000元左右。刘先生在网站上获得了卖家的QQ号,便与对方取得联系。刘先生想了解一下浚网站商品“低价的内幕”,卖家告诉他,因为产品为“海关没收的走私产品”,所以价格比“水货”(走私货)还低。这个解释让他放松了警惕,因为刘先生要购买两部,最后以750元一部的价格成交。对方要求刘先生先将部分货款汇到账上,他们会在两天内通过快递发货,待收到货以后再付余款。刘先生在汇出了一半货款750元后,很快就接到了卖家的电话,说款已收到,他们将尽快将手机寄出。但是刘先生等待多日后也不见送货上门,就打电话过去询问,此时卖家的电话号码已经变为空号,同时QQ也不再上线。

以上的两个案例都是买家在网购过程中所遭受到的诈骗行为侵害。需要强凋的是,在现今网购过穆中“买家”与“卖家”的界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有的买家同时也是卖家,即“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模式,这也是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新趋势。鉴于当前网购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诈骗犯罪案件多发.实有必要仔细梳理一下这类犯罪的突出特征。

二、当前网购过程中诈骗犯罪的几个突出特征

(一)表象特征

1.欺骗性强,成功率高。由于行为人一般不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其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虚构出事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而且,被害人没有对行为人的直观感性认识,行为人更易掩盖其实际情况,使自己编造的事实更加逼真,使被害人更易于上当受骗,损失钱物。

2.成本低,危害广。进行网络诈骗犯罪的物理技术条件极易实现,现在建设一个普通的电子商务网站大致也就需要1000多元人民币,这样低廉的犯罪成本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采取开没假网站骗取对方银行账号、密码的方式来诈骗钱财。中国电子商务这个市场正在不断扩大,而通过互联网进行诈骗犯罪要比以传统方式进行诈骗的范围广大,速度更快,犯罪受害者也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3.不确定性强,发案率高。网络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消除了国境线的、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的虚构电子空间,这使得行为人在进行网络诈骗时有极高的渗透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决定了这类犯罪客体不会完全局限于某个城‘市或某个国家。发案率高也是一个相当突出的表象特征,日本2000年利用互联网诈骗的为19件,到了2001年增到671件,到2002年剧增到2103件,是所有网络犯罪中增长最快的一种。

(二)构成特征

1.客体特征

网络诈骗犯罪中行为人通过网络实现其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目的,从表面上看,其行为侵犯的无疑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这一点与普通诈骗犯罪是一致的。但是应当看到互联网是靠电脑的连接关系而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它实际并不存在。就互联网而言,这种连接关系是靠两个支柱来维系的,一个是技术上的tCp/ip,另一个是用户方面资源共享原则。正是这两个支柱,才使得国界、洲界全都烟消云散,才使得虚拟空间得以形成。因此,网络诈骗犯罪在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的同时,更严重的侵犯了网络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2.客观方面特征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客观方面有两个特征:一是工具特征,犯罪行为人利用了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二是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刻意隐瞒真相,或虚假信息来虚构事实。行为人通过上述手段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使被害人“自愿地”交出财物。表面上看,被害人交出财物是“自愿的”,其实这是由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所引起的,被害人“自愿地”交出财物并非被害人的真实意思表达。

3.主体特征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从网络诈骗的具体表现来看,犯罪主体大多为14岁至4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且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4.主观方面特征

网络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在本罪中,犯罪行为人具有明显的“非要侵占不可”的念头。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非法占有对方钱物为目的。

三、如何有效治理此类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网络诈骗犯罪一般是按照现行《刑法》第287条等相关法

律条文,并根据案件的性质、事实和情节按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法定罪名来定罪量刑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和不断普及应用,网络诈骗犯罪在犯罪构成上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发展也暴露出我们在立法上的不足,而且侦破这一类案件的难度较大,取证也比较困难,对办案人员的网络知识水平要求较高,这都促使我们要投人更多力量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治理和防范该类犯罪的发生。

1.不断密织“法网”,依法严厉打击。要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规范电子商务相关活动的综合性法典,对于电子合同的生成及其效力认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消费者维权等问题都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法律规定。针对网络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相当突出的现状,要不断完善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中关于网络消费侵权、电子合同认定和电子证据固定提取等比较突出的司法实践问题,尽快弥补国家法律层面的漏洞。对于利用网络虚假信息、建立以诈骗等犯罪为目的的电子商务网站,要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有效的整治活动,形成部门联动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的有效工作机制,对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

2.公安机关要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警队伍。各地公安机关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加快建设本部门的网警队伍,使这支队伍能够不断应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客观实际情况。各地的110报警中心也要实现对网络犯罪类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打击该类犯罪的主动性,发现群众的举报线索,并在掌握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做好依法立案、侦查等相关工作,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对于举报和打击网络诈骗大案要案有功的干警和群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3.不断推进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实名认证建设进程。推进电子商务网站的电子实名认证,对于遏制当前网络诈骗犯罪异常猖獗的形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在网上屡屡得手,就是因为不知道其真实的姓名等个人基本的真实信息,这也和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为了更多的吸引注册用户、提高自身网络的影响力的初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相关的电信监管部门对这些电子商务网站要严格要求,在电子实名认证问题上毫不含糊、寸步不让,把好了准入这一关就为公安机关侦破网络诈骗这一类犯罪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也可大大提高办案效率。

4.要形成理性、健康、有节制的网络消费观念。网络购物由于其自身的便利性、快捷性、利好性等优点使其在与传统商业销售渠道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发展的速度近年来相当迅速。然而.网购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购物、消费欲望的“网购族”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些心理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网购成瘾者往往因为网上的一个自己十分喜欢又无钱购买的商品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也提醒网购族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状况理性、有节制的网购消费,形成正确、健康的网络消费观念。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家与互联网打的交道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大家获得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有人在网上不断上当受骗,心理学家魏广东老师说:“容易受骗的人总是容易受骗,不容易受骗的人总是不容易受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网络上鱼龙混杂,让人防不胜防,还是被骗者警惕意识不高,跌在了自己的贪念上?上当受骗后又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本刊记者通过对网络、电话、电视购物等骗局的分析,及其对心理学家、律师、警察等的采访来为大家拨开重重迷雾,希望下次受骗的人不再是你。

【警示案例】

相似的陷阱,总有人掉落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很多网络、电话、电视购物骗局都有相似性,比如都以低价做幌子,都打着正规商家的旗号,都要求消费者先付款后签收等等。相信以下这些案例大家也都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这些事情,有些甚至是我们自己或朋友们经历过的。

【e-mail以假乱真,97万美金不翼而飞】

广州增城市某公司翟某有一天向公安机关报案称有人用电子邮箱al**假冒其公司用于贸易业务来往的电子邮箱al**,并以集团的名义群发邮件给公司客户,声称公司收款账号已更改,要求将货款汇至新账号而成功实施诈骗三次,涉案金额为97万余美元。

案发后,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人员出差上海、北京等地开展相关侦查工作。经侦查查明,涉案银行卡号(归属地)涉及上海、北京、山东青岛三地,涉案人员取款行为地在北京。最后,警方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将涉嫌取款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由于办案及时,冻结了涉案款,将被骗款退回给客户,挽回了受害人损失。

据广州警方介绍,目前,广州市已发生多起外贸公司汇款被骗的案件,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攻击有境外贸易往来的公司互联网上的电子邮箱,窃取公司的商贸洽谈内容,随后仿冒或伪装成收款方公司的电子邮箱,向交款方公司电子邮箱发出更改收款的账号,导致汇款被犯罪分子骗走。警方提示从事外贸事业的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在邮件内谈及账号和交款事项。如果要谈的话,最好使用安全级别比较高的邮箱,所发的重要邮件也要加密。最好和客户约定交款方式,一旦出现更改账户之事双方约定要打电话确认。万一出现被骗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报案,这样有利于追到钱款。

【兼职刷信誉,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方是个在校大学生,为减轻父母负担,想自己赚点生活费,同时又不想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于是打算在网上找个兼职来做。6月10日晚上,他在百度上搜索“网络兼职”,发现兼职刷信誉比较简单,回报又不错,并且这些信息都在百度首页前几条,是百度推广的信息,小方想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6月11日小方填写了对方提供的材料,然后就接到了对方下发的任务:拍盛大一卡通在线直冲1180个商品,每拍一单商品小方可获得80元的佣金。随后对方给了小方充值账号shengda2013889,并且特意叮嘱小方,这个账号是商家自动返款系统绑定小方返款的银行账号的,千万不可填错。同时对方还嘱咐小方拍下商品后截图给他们,以便给商家保留依据,并且不要给商家点击确认收货,而是要等收到返款后再确认收货,最后一定要给好评。确认账号后,小方还按照网页上的指示填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随后,小方根据对方的提示给1100个商品付了钱,共付了1023元。而当初对方信誓旦旦的付款承诺却没有兑现,并且联系人也消失不见了。

记者了解小方的案例后,也尝试着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兼职刷信誉”,百度和谷歌的首页跳出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百度首页前面几条跳出来的全都是百度推广的内容,不少“网络兼职日赚800元”的字眼很刺眼地显示在那里。相反,谷歌首页搜出来的内容大多是“网上兼职刷信誉是真的吗?”等揭示其骗局的内容。如果下次网友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建议寻找多个搜索网站去求证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搜索事实后加上“骗局”关键字也容易找到事情真相。如搜索“网络兼职骗局”,百度网站上也会跳出很多真实的材料。除了此类骗局,网络上其它的虚假信息数不胜数,都需要仔细甄别。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兼职刷信誉是最高发的网络兼职诈骗,行骗者多打着淘宝刷信誉的幌子。而很多受害者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经常上网、社会经验不足、收入不多的公司白领,基本上被骗金额都是在1000到3000左右。这种嫌疑人多选择QQ、微博、论坛、招聘网等网页发招聘的小广告。大家如果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类骗局应该还是可以避免的。

【“免费”iphone,借壳难还魂】

有很多人通过网络、电视购物、电话等渠道低价购买了iphone等原本价位较高的手机,拿到手里后发现其实是山寨得不能再山寨的手机,有的甚至连用都不能用。以下这个案例只是众多受害者所遭遇的其中一种状况。

一天,何先生接到号码为01056626764的电话,对方说是北京某某销售公司的服务员,说他们公司为扩大宣传搞活动,免费为参与活动者送iphone4s手机一台,但前提是在他们公司购买面额600元的电话充值卡,并且说手机、充值卡都是货到付款,还说不满意的话可以随时退货退款。起初何先生没有答应,后来上网一查电话,发现号码是北京在线销售的客服电话(网址:http:///index.asp),感觉是挺正规的公司。

当客服第二次打电话来时,何先生就把姓名和地址告诉了她,第二天他们公司的物流人员就把手机和充值卡邮寄了过来。两天后何先生接到邮局电话说有包裹,去了没多想就签收了,连同邮费保险充值卡一共付了699元。回来拆开后看见里面有一台手机,一张手机充值卡(其实不是卡,而是类似于超市的购物小票)。何先生按提示先拨打18801349508充值,然后拨18801374288按提示音拨打电话,但并不知道这所谓的话费能否使用。并且何先生发现那所谓的iphone4s,只是一台普通的智能机,并且是功能配件十分落后的早期产品,只是外壳伪造成iphone4s而已。后来何先生联系客服,有关人员只是以“我帮你问问看”或是“我联系你当地的客服,让他们尽快帮你换”之类的借口搪塞过去。之后何先生再拨打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直接把电话挂了。吃亏后的何先生网上提醒大家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世界上本没有这些平白无故的好事。

该案例中的何先生被骗子说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现自己手机上显示对方的电话号码是正规网站的电话,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各种改号软件充斥市场。即便对方的号码是可信的也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可信的,不能只通过一个来电显示就相信对方。第二点是,货到付款方式其实也给何先生留下了挽回损失的机会,但何先生并没有先验货,而是签收付款后才发现是假货。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凭空在某活动中成为幸运者,而领取礼品前需先掏钱的行为,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有考试棒之名,无真效用之实】

王女士的孩子上课容易没精神,一天她在天津卫视看到考试棒的广告,就打了热线电话4001606022,之后有人和王女士联系说考试棒是315认证产品,15日内无条件退款,并且还向王女士举了很多成功案例等等。之后王女士在所搜索的考士棒官网看到了同样的信息,因为相信其无条件退款的承诺,王女士就花了398元给孩子买了一套考试棒。没想到,王女士把考试棒给孩子用了一次后,孩子说上课更困了,之后孩子更是说什么都不用了。王女士就联系卖家,开始卖家答应给退货,但拖了三天后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据王女士反映,目前天津卫视仍在播放考试棒的广告,并继续承诺无条件退款。不少消费者以为电视台是比较可信的媒体,所以其的广告都认为是真实的,但事实上不少电视台的购物频道存在广告夸大宣传,甚至虚假信息等内容。

【心理学家情理解析】

不同的骗局,类似的施骗受骗心理

除了法制的缺失、道德感的薄弱,造成社会上网络等诈骗横行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施骗者躲在网络等背后,与其他行骗者的心理有何不同?受骗者又基于什么心理容易受到一些非常容易揭穿的骗局的迷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家、中国沙盘游戏学院创建者及院长魏广东老师。通过魏老师的分析,大家可以知己知彼,避免自己成为骗局的牺牲品。

去个性化心理助长行骗者气焰

在魏广东看来,施骗者行骗大多是为了谋私利,直接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当他们行骗成功后,会得到一种成就感,感觉自己经过“努力”,不劳而获。获得回报,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强化,得手后他们便会重复行骗,在诈骗的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最初可能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但行骗者及时地获得了好处后,行动得到了正强化,更多类似行为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除了以获利为目的的欺骗,魏广东认为,还有些欺骗是属于习惯或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人会习惯性地欺骗别人,如他吃过饭,别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去运动场,实际上是去教室,他只是不由自主地就说出了口,倒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网上的骗局应该主要是以获利为目的的欺骗,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每个人内心可能都有想不劳而获的本能,有些人自我控制力比较低,就会误入歧途。”

魏广东认为,同样是谋私利,网络诈骗跟现实中的其它诈骗又有所不同。网络诈骗的人,可能会有去个性化心理。去个性化,又叫个性消失,也被叫做去压抑化、去抑止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一般有两个外在条件,包括身份的隐匿和责任的模糊化。

对于网络上的去个性化,魏广东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一群人去抢一个东西,大家都一起去做,就失去了道德约束。网络的隐蔽性也会导致人产生去个性化的心理。比如普通人也喜欢在网上更改自己的姓名和性别等,这些其实也是小小的欺骗。在网上,靠自己约束自己,道德感会减少,道德约束会降低。”

易被暗示者更易上当

魏广东说,当人对某事物有较强的欲望或者说在某方面有较强烈的需要时便很容易被骗,他举例说明道:“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不容易被骗的人,但还是一样被骗过。如果别人给的东西正满足了或迎合了你的心理需要,你就容易上当受骗。”

魏广东认为,人类心理中本来有阴暗的部分,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欺骗。除了对某些事欲望强烈的人之外,那些容易被暗示的人很容易受骗。他说:“我们很多人本来就是生活在感觉的状态中,意识水平比价差,比较容易强调感觉的东西,忽视规则类的东西。”一般容易被骗的人意识水平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主见,其潜意识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也正由于容易被暗示的特点很难被改变,魏广东说:“容易受骗的人总是容易受骗,不容易受骗的人总是不容易受骗。”而对此的弥补方案,魏广东认为,一方面容易被骗者本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避免按照别人的暗示行动,不要有通过走捷径去获得好处的心理,不要追求违背一般规律的利益,遇事多思考,想一想有无道理再做决定。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弱的人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在外力的帮助上,魏广东认为主流教育在这方面还应该加大力度,他说:“如果主流教育能够对防骗的事情做足宣传,易受骗者也会发生变化。人的心理本身分成好几个部分,很多情况下好像心理在对话,如需要让座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两个声音在说话,一个说让,一个说自己也很远,不让。如果受到正面教育的强化,内心中正面的声音就会压过反面的声音。”

心理博弈:骗子更胜一筹

对于骗子与受骗者的心理分析,魏广东说:“实际上大多数骗子有很强的目的性,很理智。骗子的心理往往比我们健康得多,他们的意识是很强的,他们心理比我们高才会骗得了我们。只有因心理问题而行骗的,基本上没有因行骗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对行骗获得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也可能有少数人行骗以后会很自责。但每个人心中其实还有一种认知协调机制,做了错事后,会自己安慰自己。如骗子可能会自责一下,但又会马上对自己说,无所谓,被骗者不会在乎这些钱。他们应该也不会去报案的,自己不可能被抓住的。正是这种心理调节机制使骗子更加猖狂地去进行下一次的行骗。”

而对于被骗的人,魏广东认为,他们也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安慰自己,但也可能有些人会有应激反应,在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后,受骗者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学会接受现实,面对现实。避免让自己在心理上受到更大的影响。

总之,在心理的博弈上,骗子往往更胜一筹,他们从一开始就策划好了整个事情的进程,受骗者无法看透他们的心理才会上当受骗,而只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骗子横行的社会更能好好保护自己。

【律师法理分析】

法网恢恢,总有疏漏

虽然我们喜欢引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但在网络欺诈上却常上演着“纵使法网恢恢,总有疏漏”的一幕幕案例。很多被骗者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为何被骗的人如此无助,法律存在着哪些疏漏之处,被骗者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寻回自己的损失?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杨河律师,以及知名前律师李庄。

虚拟隐秘网络,诈骗难追踪

针对网络、电话、电视购物等诈骗的现状,杨河律师说:“网络诈骗、电视购物诈骗、电话诈骗等各种形式的诈骗层出不穷,由于诈骗方式的隐秘性,特别是网络的虚拟性,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何人、在何地,对对方信息了解甚少,导致追究违法者的难度更高、代价更大。目前的情况是受骗者追回损失基本不太可能。”尤其是那些并没有留下什么受骗证据的受害者,即使有受骗的事实,因无法举证,即使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也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隐秘性、虚拟性使很多诈骗让人追踪无门,但在预防上却可以多留些心眼。李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举例说:“我也收到过很多短信、微博私信、邮件等,这些信息中有很多诱人的商品或服务,很吸引人,一般都是先让你付款然后才能得到,凡是先付款的东西,都要慎重,除非是大型的公众平台。而对于那些货到付款的,先验货就很放心了。凡是送货上门的商品,必须要先打开看看。如果你先付款,想再退货那就难了。对一些明显的虚假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我常常收到手机监听器的广告,说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这些东西都是世界级的高科技设备,不是你花一点钱就能得到的,可能要几千万的。不要轻信也就会减少上当的可能性。”

立法滞后于发展,行骗易钻漏洞

对于新涌现出的诈骗模式,大家即使非常警惕也很容易受骗,并且受骗后又很难寻求法律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给行骗者提供了钻漏洞的机会。李庄在法律界工作多年,对法律了解颇深。他说:“法律的进步是用人和社会付出的代价换来的,付出到一定程度,法律才能获得进步。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但立法是多少年都不会更新的,法律和互联网的发展相比是滞后的,制定新的法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除了立法的不及时,李庄还指出:“立法和现实情况是脱节的,立法的进步都是用实际的代价来换取的,都是要这些代价的发生,才能推动立法一点点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任何发展都是提前于立法的。要改变,就是要增加立法,完善网络的管理,鉴别真伪,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消费意识。”

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数额较小,一般没有达到2000元的诈骗,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元,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警方也会立案。以广州为例,涉案金额500元及以上是可以立案的,但到检察院的话一般要达到3000元。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被骗的人还是不能通过明细的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此,杨河也提出:“我国并没有网络诈骗这一罪名,网络诈骗只是通过网络的手段来从事诈骗,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可以归入诈骗罪中,以诈骗罪来定罪。立法以外的问题还在于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立案调查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警力、提高侦查技术和能力。”

虚假广告推广方应负责,为骗子送快递需谨慎

很多经验不足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因为对百度等搜索网站太过于信任,对知名快递公司太信赖,而实际上搜索网站却可能给骗子公司做推广宣传,快递公司也可能给骗子公司送假货。消费者在信任他们以后被骗,是不是他们也应该负相关的责任呢?

杨河说:“搜索引擎网站提供的推广、排名服务,属于广告服务行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在行政责任方面,如果受害人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部门可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者予以行政罚款。”

对于快递公司的责任,李庄说:“从法律上来讲,消费者如果受到了欺诈,甭管是什么快递,快递公司要和销售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消费者是纯粹的乙方,在这里,供货方不和消费者见面,那供货公司就和快递公司达成了供货方的联合体,因此快递公司要承担连带责任。”李庄还特意提醒消费者,在平常,一定要注意保存相关的手机短信、邮件等,必要的时候这些都可以到公证处做公证,作为法律证据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

在对付快递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快递公司的相关责任方面,杨河说:“首先消费者应当坚持先验货再付款,货不对板的要拒绝付款。万一付款后发现被骗,消费者应当立即通知快递公司暂扣货款,并保留相应的证据。如果快递公司明知消费者被诈骗,仍将货款结算给诈骗分子,快递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消费者要加强防范意识,购物时要选择信任度高的平台,尽量不要在不了解、不熟悉的网站上购物。购物时尽量选择货到付款,不要选择先付款再收货。收货时要当场验收。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货比三家,不要相信价格过于便宜的网站,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万一被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或向工商部门投诉。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法院。”

【警方全面梳理】

加强防范是重点

作为长期与行骗者、被骗者打交道的人,警方不仅深谙行骗者诈骗之道,对新型、多发案例了然于胸,更懂得应该如何防范上当受骗,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等。记者带着诸多疑问采访了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叶东阳,如果仔细了解叶队长介绍的内容,相信大家在防范意识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电信、网络诈骗之来龙去脉

据叶东阳说,电信、网络诈骗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就在我国各个地方兴起了。2002年时广州就有了相关的案件,但从2007年到2009年是广州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在2009年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即第三大队来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

叶东阳说,据他们统计,这些诈骗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购物、购买机票车票、征婚交友、投资、克隆正规网站等等。另外比较典型的还有不法分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据叶东阳说,今年广州市qq诈骗警情已有数百起。发展到现在,更有许多人利用新兴的通讯工具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诈骗。叶东阳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要让恐吓成为你的“死穴”

叶东阳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总结出,很多人平常都很谨慎、聪明,可在受到恐吓后却常常乱了阵脚,很容易被行骗者牵着鼻子走。每个人都有感到恐惧的时候,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的,但多了解些情况后应该会减少对一些事情的恐惧。

叶东阳说,他们处理过很多电话诈骗案,行骗者大多声称绑架了对方的小孩,常常冒充老师,医生等跟家长通话,并且还会找一个孩子喊一声爸爸或妈妈,然后就不让孩子说话。其实很多类似的诈骗都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人在那种情况下又着急又恐惧,对方还会用语言刺激被骗者,不断跟被骗者说话,让人瞬间懵掉,根本就很难分辨那个喊爸爸妈妈的声音是否真的是自己孩子的声音,情急之下就很容易被骗。针对这些事件,广州警方发动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将防范此类案件的宣传单张通过学校发给学生,再由学生带回给家长看,家长签名后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以此来提高大家的警惕。

另外,叶东阳说,最近也有很多人充当公检法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骗人,同样用的是恐吓、心理暗示等,抓住一些人对政府机关的信任感和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常常会说你的身份证信息被泄露了,被人用来办了银行卡,现在涉及到跨国贩毒、洗钱案等,要把所有银行卡内的钱都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有些事主刚开始是不信的,行骗者会说不信你就去114查询,事主简单地去查询会发现号码没错,然后就相信了。但实际上行骗者都是用软件改了号码的。叶东阳说,这些案件都很怪的,之前事主心理是很紧张的,一汇完钱紧张心理就释放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都需要去学会辨别真假,克服恐惧心理。

全民共同防范

对于诈骗案件的防不胜防大家都深有感受,叶东阳认为只有大家协作起来,共同防范,才会将受骗事件减少到最低。警方做了很多宣传,也已跟多方展开了合作。现在大家在银行内的滚动屏上应该常常可以看见提醒上当受骗的标语,在atm取款机旁也会有一些防骗的提示。叶东阳说,受骗的最后一步往往都是在银行内发生的,很多人要到柜台或柜员机把钱汇给行骗者,警方因此也跟银行形成合作机制,给成功阻止受骗者汇钱的银行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让去银行转账超过1万块的人填写银行转账告知书,让其仔细考虑是否会被骗。同时,警方也希望能与银行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以更利于防范或查案办案。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我不是卡卡”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失,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化、作案隐蔽化的特点,防范打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龄:

a、18-22岁(8.9%)

B、23-35岁(53.2%)

C、36-59岁(30.6%)

D、60岁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6.5%)

B、中专、初中(14.5%)

C、大专、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4.0%)

B、企业(33.1%)

C、学校、研究机构(7.3%)

D、政府及事业单位(24.2%)

e、自主创业(14.5%)

F、自由职业(16.9%)

5、您是否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围是否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

a、有(79.8%)

B、没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种诈骗类型(多选):

a、征婚交友诈骗(6.5%)

B、刷单诈骗(34.7%)

C、冒充“公、检、法”诈骗(31.5%)

D、冒充客服诈骗(32.3%)

e、网络贷款诈骗(29.0%)

F、招聘诈骗(30.6%)

G、中奖诈骗(25.0%)

H、其他诈骗类型(16.1%)

i、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会怎么办?

a、故意和对方斡旋(8.9%)

B、不理会,直接挂断(61.3%)

C、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29.8%)

10、就个人而言,您认为您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如何?

a、非常强(16.1%)

B、比较强(53.2%)

C、一般(19.4%)

D、比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多选):

a、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

B、网上购物、订餐(39.5%)

C、办理会员卡(29.8%)

D、注册网站(34.7%)

e、填写街边发放的调查问卷(21.0%)

F、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

G、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10.5%)

12、填写了个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64.5%)

B、没有(35.5%)

13、您是否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

a、是(60.5%)

B、否(39.5%)

14、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

B、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

C、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

e、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

F、诈骗的手法简单,容易传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力度不够(29.8%)

H、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1.0%)

15、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多选):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

B、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

D、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

F、加强行业监管,减少行骗空间(39.5%)

G、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35.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况:61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9.2%,其余6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0.8%。年龄情况:18-22岁11人(8.9%),23-35岁66人(53.2%),36-59岁38人(30.6%),60岁及以上9人(7.3%)。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5人(4.0%),企业41人(33.1%),学校及研究机构9人(7.3%),政府及事业单位30人(24.2%),自主创业18人(14.5%),自由职业21人(16.9%)。

参与调查的124人中,超过半数(84.7%)的人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围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79.8%的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这些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是刷单诈骗(34.7%)、冒充客服诈骗(32.3%)、冒充“公、检、法”诈骗(31.5%)、招聘诈骗(30.6%)、网络贷款诈骗(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61.3%的人会不理会,直接挂断,29.8%的人会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

就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而言,16.1%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非常强,53.2%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比较强,19.4%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一般。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包括: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网上购物、订餐(39.5%);注册网站(34.7%);办理会员卡(29.8%)等。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64.5%的人会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60.5%的人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等。对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规范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的执法程序、执法流程、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7

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视频记录了某高校一名教授在“新生防骗培训”上讲课的片段:“中国四大表演院校知道吗?北影、中戏、上戏、南未。南未就是南方口音未知号码骗子学院。”学生哗然。教授又说:“你们也许会说,老师你讲防骗没用,我连大学都考上了,骗子小学都没毕业,能骗得了我吗?你要这么想,就离上新闻不远了。”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政府工作计划里、各地学术研讨会议上、各家闲谈议论中,“精准诈骗”成为高频词汇,反复被讨论着。

引发各界对“精准诈骗”强烈关注的重要节点是山东徐玉玉案的曝光。8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女孩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全部学费后,难过不已,导致心脏骤停离世。事件揭开了“精准诈骗”的冰山一角:山东警方将诈骗徐玉玉的犯罪团伙抓捕归案后发现,正是因为徐玉玉申请助学金的信息被泄露,诈骗团伙才得以知道徐玉玉的姓名、住址和学校,因此徐玉玉才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虚假身份,进而被骗。

无独有偶,8月下旬,清华大学一名教授被骗走1760万元。据悉,这名教授当天上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房款刚刚到账,回家就接到诈骗电话,称其在买卖房产过程中漏缴税款。诈骗团伙甚至说出了该教授卖房网签合同的编号,这些信息让该教授相信了对方。

在众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精准”诈骗被视为成功率最高、最令人无法防范的诈骗犯罪。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将“精准诈骗”定义为通过深入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实施的诈骗。这类以掌握准确的个人信息为基础、编织合乎目标对象的情节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从过去的‘盲骗’,到现在的‘精准诈骗’,诈骗成功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令人难以防范。”

一骗一个准的“精准”诈骗

从8月下旬至今,徐玉玉案引发的持续喧嚣仍未停歇。中央以及各地政府持续开展着严打电信诈骗的行动,揭开了电信诈骗手法变迁的新趋势。

10月17日,公安部召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电视电话会议,据了解,今年1月到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7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3万名,打掉各类诈骗团伙6200余个,捣毁诈骗窝点6900余个。

裴智勇表示,这种诈骗与前些年流行的“盲骗”不同的是,“盲骗”并不掌握或者少量掌握目标对象的个人信息,仅用某种固定的骗局进行“广撒网”式的诈骗,某个目标对象恰好契合骗局的设定,便容易被骗,而对于多数人,“盲骗”起不到任何作用;而“精准诈骗”则是充分掌握了目标对象的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拟定骗局进行诈骗,几乎所有目标对象都是契合骗局设定的,这种方式的诈骗效率很高。

“盲骗”的效率有多低?10月11日,河南省博爱县法院公开判决了一起诈骗案,两名江西籍被告人利用伪基站设备群发诈骗短信,从3月6日开始,开车从福建到甘肃,又从甘肃到陕西、河南,耗时半年前后共计发送诈骗短信48.8万条,直至被警方抓获,没有一个人受骗。

而“精准”诈骗的成功率就高多了。仅在徐玉玉案被曝光的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临沂市便又有两起性质相同的大学生被骗案被报道,其中一名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与徐玉玉一样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宋振宁接到的电话是来自“公安”的,称其银行卡被人透支了6万多元。一开始宋振宁还有点怀疑,但随后对方说出了他的银行卡信息和身份信息,最终给对方汇去了2000元。另一名被骗大一女生则先后接到“快递公司”、“银行客服”、“公安局办案人员”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钱,需要往指定账户汇款证明收入来源合法,还准确说出了她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最终被骗。

连以互联网安全见长的互联网公司大佬们也未能幸免。9月20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在2016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也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精准诈骗的短信,例如“周鸿t这是你孩子的成绩单”,并加上一个链接,或者“周鸿t这是我们一块出去玩的照片,请看一看”等。

信息泄露:一靠内鬼二靠黑客

精准诈骗的猖獗,使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上。裴智勇认为,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是精准诈骗得以成功的基础。而个人信息的源头,则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相关岗位。

“一些组织和个人,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将这些消费者信息数据窃取后出售牟利。”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周颖表示,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等企业工作人员,也有医院、学校、工商部门人员。

10月初,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公布了一起中国联通公司员工肖某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并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涉案个人信息多达12.9万条。肖某在联通公司负责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肖某将包含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共12.9万条卖给别人,同时还有“裸号”,即只有姓名和电话号码的个人信息十万余条,也卖给了别人,获利近10万元。

一般来说,能够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相关岗位在招聘时,都会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协议中也会明确写明信息泄露的违法犯罪后果,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员工仍然会选择铤而走险。

10月16日,四川省绵阳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2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案件中,竟然还有一名银行行长参与了个人信息交易。5月下旬,绵阳市警方发现有人在网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征信报告,并出卖牟利。调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邓某以每条信息8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公民个人征信信息,但他只是一名中间商。随后,邓某的上家胡某、吴某等人也被警方抓获。警方继续追查,发现信息泄露的源头在银行内部,有人将银行征信系统的查询账号以8万元的价格对外出售。7月,警方查明源头后,将出售查询账号的湖南省邵阳市某县农商银行一支行行长夏某抓获。

除了靠内鬼买个人资料,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也是诈骗收购信息的一大源头。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乌云网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从平台上近几年的各种漏洞信息来看,只要你在使用电脑和手机,个人信息的泄露几乎不可避免。“信息泄露比较严重的,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企业的系统后台,还有许多实名注册的购物、交友网站。一些网站站源代码泄露,黑客便能够直接访问数据库,想要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直接拣取;还有一些存在命令执行漏洞,也可能泄露大量个人信息;此外,还有通过木马植入等方法破坏保密系统,窃取个人信息的。”这名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

裴智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安全修复只能大大降低漏洞发生的几率,但漏洞一直都会在。“但是据我们统计,95%以上的网站一年以上都不进行修复。”裴智勇认为,国内许多企业仍然缺乏对网络安全运营的重视。而就目前的立法来看,法律只规定了非法出售、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惩处,对于“不尽职”的企业并没有相关规制,例如对网站的修复周期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情况使得企业有一种心理,一旦个人信息泄露被用于诈骗,也并非自己直接损害用户,用户也无法取证状告网站或进行理赔。

7月中旬,票务网站大麦网遭“撞库”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大麦网遭“撞库”后,部分用户个人信息被窃取,导致全国多地39名用户被骗,损失金额达147.42万元,单人受骗金额最高近10万元。

有受骗者称,她先是接到大麦网客服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称由于误操作,不慎给她的账户升级了Vip,如果不取消,当晚就会从银行卡中扣款。随后该“客服”准确说出了她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所购演出票的信息等,打消了她的疑虑,最终被骗数千元。

精准诈骗利益链

10月初,重庆市巴南区警方部署行动,千里迢迢从北京将一名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网站负责人梅家栋抓获归案。据巴南区检察院侦监科检察官唐佩玉介绍,该案涉及个人信息买卖的至少5个层级,涉案嫌疑人多达53人。

该案的核心人物李诗是一名买卖个人信息的二道贩子,他从上家陆海龙、鲁飞等人手中购买个人信息,绝大多数转卖给了最末端的销售员,也有少部分卖给其他二道贩子继续流转。而鲁飞的个人信息都来源于梅家栋开办的“酷我信息网”。梅家栋在“酷我信息网”中设计了一套信息流转的规矩:网友通过购买网站虚拟货币“巴豆”来支付下载信息的费用,信息可以获得“巴豆”,每一次交易,梅家栋要提成10%的“巴豆”作为服务费。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诗坦白,个人信息按详细与否、崭新与否价格不一,最贵的能卖到几元一条,最便宜的一分不到,一手信息最贵,而2010年以前的信息一般就只能捆绑当添头了。QQ群、微信群,目前是个人信息最主要的交易市场。李诗坦白,谁需要哪个行业、哪个地域的个人信息,只需要在群里吼一嗓子,自然有人搭腔,随后便转入私聊,完成交易。

在个人信息的黑市里,那些关乎每个人隐私的个人信息,就像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通过层层转手,最后落到销售人员手中,落到诈骗人员手中。

个人信息流转到诈骗团伙手中,是信息泄露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比如在徐玉玉案等精准诈骗的案件中,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了诈骗团伙成功施骗的关键。徐玉玉案中,犯罪嫌疑人杜天禹窃取、售卖个人信息,郑贤聪负责扮演教育局工作人员,陈文辉则负责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郑金峰负责提取诈骗款。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一条条信息的泄露,一道道防线的失守,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伤害,整个社会都在追问:是谁让骗子可以按图索骥,实现精准诈骗?”信息管理专家、《数据之巅》作者涂子沛撰文感叹。

虽然有大量个人信息的助推,但诈骗团伙自身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也是防诈骗越来越难的原因。

比如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查办的7起电信诈骗案件中。有负责整个犯罪团伙的运作、购买客户资料和诈骗技巧、统计业绩的团伙头目。还有客服对购买的客户资料进行分类,将“潜在客户”分流至业务组,业务员则负责具体打电话进行诈骗。还有审单人员负责核对快递单号,与被害人确认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快递物流公司和“关联账户”将诈骗款流入自己账户。

个人信息立法是防骗关键

采访中,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相较于以往的“盲骗”,精准诈骗的最大特征便是掌握了目标对象的大量个人信息。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律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法学教授刘凯湘表示,需从立法上认可“个人数据信息权”,保护公民的人格权,才能有效保护公共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利明也表示,当务之急是应当在正在制定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任何人不得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更不得非法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对信息泄露者应当视其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王利明建议,应当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应当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解决个人信息保护的多个问题。

“不是所有的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收集个人信息,特别是大规模地收集个人信息。任何机关和个人在收集他人个人信息时,都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保证收集的主体和手段必须合法。同时,个人信息收集必须要符合特定目的,例如,银行收集的个人信息只能限于银行内部使用,房屋中介收集的个人信息只应在交易过程中收集,交易后应当销毁,而不能在此目的之外使用相关信息。”王利明表示。

此外,王利明认为,还应当保证个人信息所有人的知情同意原则,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收集,特别是关系个人核心隐私信息的收集,必须取得本人的同意,并且应当向被收集者告知信息的收集目的、用途和使用期限等。同时,应当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范围以及个人信息收集后的妥善保管责任。在个人信息的查询规则方面,一旦有关机关收集个人信息后,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权查询,因为有些个人信息属于个人的私密信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最后,是要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利的责任。“目前,有的机构大面积收集个人的信息,导致个人信息的大面积泄露,这些主体的责任并不明确。立法应当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利的责任,如果确实是机构的原因导致信息大面积泄露,则机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是机构的工作人员私自泄露了个人信息,除该个人应当承担责任外,机构视具体情节也可能需要依法承担责任。”王利明建议。

事实上,王利明所呼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就委托有关专家开始起草了,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完成并提交了国务院审议。但时至今日,该法始终未能出台。

国外有首席隐私官

因为缺乏专门法律,目前我国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便只能散见于各类法律之中。例如在我国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保险法》、《行政诉讼法》中都有对个人隐私予以保护的法律规定,而直接规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却只有刑法中的规定。刚刚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于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认为,从刑法角度看,立法其实已经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目前执法中出现了立案难、取证难、管辖难等问题,在等待进一步立法的同时,应让法律真正有效地得到实施。

执法体系薄弱的问题也是精准诈骗难以防范的原因。通信业专家项立刚表示,打击精准诈骗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法体系比较薄弱:“犯罪分子已经是网络化、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分工,而执法系统还是属地管理、网格化、低效率、高成本。所以许多诈骗数额并不巨大的诈骗案基本无法解决。面对低成本、高收入的诈骗诱惑,骗子们怎能放弃这块肥肉呢?”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互联网骗局;短视频诈骗;安全教育

互联网社交软件特别是基于手机的短视频软件,因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直观性好的特点,使其具备了病毒式传播能力,trustdata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检测平台数据显示,至2018年8月,国内短视频用户高达3.53亿,其中高校学生用户数量为3700万,众多的客户群体,自然成为诈骗分子的首选目标。

一、高校学生群体特点

高校学生是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可以实现自我,得到社会承认,但又思想单纯,辨别社会事物能力较差,对陌生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易接受新鲜事物,发生在高校学生中的事件,往往是群体事件,社会影响较大。

二、利用短视频软件实施诈骗过程

(一)诈骗分子布局实施。利用微信添加高校学生为好友,在朋友圈大量推送赚钱信息,比如每天只花10分钟,轻松稳赚10-60元的收款截图。高校学生在观察朋友圈几天后,往往会主动与诈骗分子联系,询问兼职工作事项。(二)学生初涉骗局。初期,诈骗分子要求交入职金168元,关注并点赞三个短视频用户作品,手机截图九张,然后发给客服,每天只需要大约五分钟时间即可获取10元报酬,学生心想最多就是受骗168元,钱不算多,就此学生踏进骗局。(三)学生深陷骗局。骗局初期,学生在完成当天任务后会收到10元报酬,此时诈骗分子要求共交698元升级为钻石会员,每天截图30张,即可获报酬60元,因为已经收到当天报酬,学生对于诈骗团伙已有了较高的信任度,大部分会补交530元给诈骗团伙。(四)学生主动发展会员,成为诈骗链条中的一部分。庞氏骗局的特点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快速获得资金,工作几天后,诈骗分子发通知:每发展一名钻石会员入职,即可返还给介绍人128元。学生获知后,心想只要发展一位同学或者朋友,就可以轻松获利128元,再加上自己每天获取的60元报酬,核算下来,每月收入过万元很轻松,基于此,学生会疯狂的在校内和社会上发展会员。(五)诈骗团伙聚拢资金撤离失踪。收取大量资金后,诈骗团伙撤离,撤离的时间,其共同特点是在某节假日进行,节假日前,诈骗分子发出通知,比如要办理对公账号或者是财务人员假期需要休息等,节假日期间,只留守部分人员收取入职金(骗取最后一笔),但暂时停止发放任务及报酬,假期后正常开展工作,诈骗团伙利用假期三到七天时间,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撤离时间。(六)受骗人数规模。笔者跟踪了将近一年时间,调查了诸多类似诈骗团伙,联系了部分受骗高校学生与社会人员,其中某诈骗团伙在短短不到三十天内,创建的会员微信群多达五百多个。

三、高校学生成为上当受骗主要群体原因分析思考

(一)客观原因。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认知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智能手机的应用,更是让学生以浏览代替阅读,以查找代替思考,弱化了大学生思考与判断是非的能力。2.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处理案件时,对于案件管辖地确认、财物损失认定、案件定性等问题,由于解释内容不够详尽,导致立案困难,不能满足打击网络诈骗的要求。3.案件受理难,侦破流程复杂。类似网络诈骗案件,由于存在过程溯源难、主体难以确认、个人涉案金额少、人员分散等特点,办案机关通常会以涉案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或者是案件管辖地不明确等理由不予受理。(二)主观原因。1.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周边环境单纯,个人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贪小便宜,急功近利。一些同学被诈骗分子承诺的利益所吸引,自认为发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急功近利。或者明知骗局,但认为自己先入局能赚钱的想法进入骗局当中,殊不知如今的金融骗局已经越来越复杂,往往是你刚进入骗局之时,就是这些骗子跑路之日。3.学校教育缺失。学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对如何正确面对网络、使用网络、预防网络犯罪的教育宣传活动极少,缺乏正确引导。四、应对的具体措施(一)加强“警”“校”合作。定期邀请政法人员来校举行讲座,展开互动交流,发放警民联系卡,让学生了解各类诈骗行为,意识到网络诈骗的的危害性与风险性,提升自我安全意识。(二)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高校应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比如利用班会、短信、微信、QQ群、安全警示栏等,将互联网诈骗行为展示出来,把预警防线建立在末端,时时提醒学生不要贪图小利,不要陷入诈骗骗局。(三)建设强有力的网络监督监控保障体系。目前,国内院校的校园网关、校园通讯基站等均已接入到公安机关监控与报警平台,监控平台应加大对敏感词、重复词、活跃群的监控力度,将犯罪诈骗等非法活动扼杀在萌芽阶段。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9

  “网络诈骗”与“校园不良借贷、网贷”事件在大学校园里频发,已给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必须加强教育,引起广大师生警惕.网络信贷典型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虚假宣传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xx”陷阱,给广x学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

  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存在诸多风险:

  1.多为非法民间借贷组织,借贷手续不规.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合理、适度、理性消费;不追求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物质享受,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借款和购物;

  2.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精选时,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不要因为害怕被批评则酿成大错;

4.当发现其他同学有异常消费行为时,及时提醒,必要时报告辅导员或学院安保处;

  5.培养节俭自立意识,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不要参以“兼职”为名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宣传活动

关于学习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星期五,我们观看了一些防网络诈骗的相关视频.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自身的谨慎防.上网要小心.2.尽量不上网,做一些绿化的事情,开拓心情.3.交朋友时,留意他人的资料,不要加一些陌生人,然后让他人展开对自己的诈骗.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反倒让自己悔恨,伤心.一定要小心!防网络诈骗.别让自己的言行最后让自己伤心,让自己难受.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三

  前几天我我被网络诈骗了,这几天很是焦虑,可能都有些抑郁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学习的专业经常要熬夜赶作业,所以必须经常要敷面膜,否则痘痘长的很厉害.某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网红推荐了一个卖韩妆的app,当时在做活动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这个app买了一盒试用了.收到货的第二天,突然有个陌生电话打过来说我买的面膜质检有问题,需要收回,并且需要退款给我,说的时候很是诚恳,后来她说给我一个QQ号让我加这个QQ,加了他后Q名就叫支付宝退款中心,骗子弄的还挺真实的,当时就截图了我的订单里的东西,还有我的个人信息,自己还是一名在校生,没怎么接触社会,当时我就相信了.后来他给了我一个链接说要填相关的信息,我很郁闷的是,怎么需要填密码那些的,骗子就说必须要填否则就不能退款了,毁容了别怪我们什么的,说的很恐吓.我就填写了相关信息,当时长了个心眼,填了没有钱的银行卡,但是填完了后骗子知道我卡里没钱就说,你这张卡没用啊,然后就逼我说要重新填一张卡,我那张卡是有钱的,学校刚打的助学金和自己打工存的钱,对了说一下本人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我就赶紧又把那个有钱的卡里的钱转到我之前那个他们说没用的卡上,填完之后他们说你怎么在转账啊,这样就退不了了啊,当时是晚上了,支付宝转账有点慢,但是骗子是有耐心的足足等了我一个多小时钱转好了让我告诉他,他还说他为了办好我的事情都加班了一个多小时,我当时觉得他还真是不容易,为了退款给我还加班这么久,我就说明天在弄吧,她说不行,一定要等我.后来就和她聊了很久,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同情心泛滥了.我告诉他我是学生那卡里那些钱都是生活费什么的,但是后来他骗光我的钱还不够,变本加厉还骗了同学的钱.唉,损失的金额蛮惨重的.我到后来才意识到我被诈骗了,随即我的室友在微博找到那个app的官方微博,里面竟然有很多跟我经历相同的小伙伴,关键很多还都是学生,也有一些工作了的白领.我当晚就去公安局报案了,直到今天,一点消息都没有,每每想到这件事我晚上就失眠,饭也不想吃,减肥都不用减了,当晚我整个人就消瘦了.警察只说等,说破案的几率很小,只能把这件事当做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教训.我没办法,也只有等,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人,明星遇到网络诈骗,警察的办事效率就这么高呢?或许我不该一视同仁.我就是希望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够享有我应有的权利,我知道你们也很无奈,我都理解,关键这次诈骗事件并不是只有我一人报警了,我知道的就已经有十几个人了,我们每天发微博,希望广大的网友们能注意,能小心,能关注我们,虽然对有些人来说,我就被骗了几千元何必这样,因为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用父母的钱,我父母赚钱特别不容易,而且被骗的金额里还有我自己前段时间拼命兼职赚的一点钱,所以我真的不甘心.经历这件事后我可能都不敢再网购了,尽量去实体店买吧,现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太快了,自己的信息在骗子那里一览无余,想想都觉得可怕的.不过患难见真情,发生这件事后,有很多同学帮助了我,我真的很感激他们.这次事件也让我变的成熟了许多,后面我可能要每天出去兼职换取我的生活费了这几天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不过我要学会坚强,生活还要继续,最后我真的希望骗子能留存一丝的善良,别再继续诈骗了,希望世界上的好人多些……

  关于学习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骗术让人眼花缭乱。参加了防范诈骗安全教育大会,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很多关于常见的诈骗方式,也懂得了很多防范诈骗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大部分同学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还不够丰富,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单纯,遇到问题不够冷静,容易相信他人。在防范诈骗安全教育大会上,倪警官列举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被骗的例子,很多例子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骗子利用了大众的心理弱点,比如碰到事情不够沉着冷静,听到一些情况就下意识的相信骗子,还有就是大众的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骗。但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被骗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损失了钱财,但是也有一部分因此受不了压力和打击,草草了结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防范诈骗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虽然不能保证接受过防诈骗有关的教育的人都不被骗,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敲警钟。俗话说,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所以,这样的教育大会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听了防范诈骗教育大会,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例子,让我更加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这个道理。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关于转账等等的敏感问题要加以提防,也要脚踏实地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贪图小便宜,也不要对任何人或任何事抱有侥幸心理。多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分析问题,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寻求家长、老师等可信赖的人的帮助。当身边朋友或同学疑似上当受骗时,也应该及时提醒。防范诈骗不仅仅需要依靠警方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力量。

  处在大学环境中的我们,介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里,我们的意识观念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我们应该保持谨慎,选择正确渠道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对“诈骗”说不,全民防诈,从你我做起!

  关于学习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关于学习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六月初,我们xx支行举行了一场防范电信诈骗关于假存单的演练。虽是演练,但也不乏真实感。其中扮演持有假存单的客户是一名孕妇,选择孕妇做为诈骗份子是因为孕妇做为弱势群体,一般而言都是受保护的对象,不会引起疑心。

  这名客户拿着假存单到2号窗口办理存单销户的业务,2号窗口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存单异常,系统显示金额与存单上的金额明显不一致,便找借口拖住客户,称我们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网络不好,需要运管员授权重新核查身份证才可以办理业务,并关闭话筒向1号窗口柜员示意,用我们江南银行的暗语:娘舅来要钞票了,我这钱不够,先借点钱给我告知1号窗口柜员这名客户是有犯罪动机的可疑份子,需要提高警惕。这时我们的运管员也来到2号柜员窗口,看到屏显与存单后跟客户解释,现在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网络故障,请其稍等片刻。

  为了保护大厅的其他客户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不刺激犯罪份子的情绪,1号窗口的柜员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按动了无声报警按钮,我们的运管员也到了后台拨打了戚xx支行安全保卫负责人的电话与总行安保部门的电话告知这里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负责大堂安全的保安人员意识到有情况发生,也做好了安全保卫的准备,到两侧本外看看是否有可疑车辆停靠在附近,并巡视是否有可疑份子在外徘徊。

被网络诈骗如何报案篇10

  通过几个案件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这个时代,银行也同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不法分子违法操作的案件风险,如票据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客户信息、银行的薄弱环节进行诈骗,此类案件在近几年呈高发状态。而作为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经办业务直接接触客户,提高自身的防诈骗能力尤为重要,既担负着避免银行的经济损失,又担当着告知客户风险点的义务。在自身操作技能上必须做到规范操作无懈可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决不能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经办中,让自己多一份细心,给客户多一份业务的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很有效堵截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预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近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对此,妙资金融提醒,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因此千万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提高警惕。妙资金融理财师在此也将教你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网贷正入侵校园

  “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借助诱人的公告和“网络+”的模式,网贷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而大学生陷入“网贷诈骗”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此前有媒体报道,x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兼职时候掉入网贷陷阱,被所谓的人、业务员等诱骗填写网贷资料,最后不仅钱财落空,自己还背上借贷的信用污点。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表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妙资金融理财师也认为,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且并没有形成经济收入,因此更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多一个心眼保持警惕。

  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妙资金融理财师认为,校园贷问题频出,一方面与提供贷款的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关。如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而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也脱离不了关系。

  事实上,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最近,清华大学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三成90后大学生期望投资年化收益超过10%,但他们对风险的甄别能力却明显不足。

  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在大学生群体的眼中,市场上必然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反过来也让大学生对网贷的鉴别能力直线下降。妙资金融理财师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网贷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概念,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年利10%与月利10%到底有多少差别。如此也让不少违法平台有了可趁之机。

  面对各种违规的网贷平台,如何保护好学生自身的安全?妙资金融理财师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保护好个人的身份信息,无论是身份证、学生证还是支付宝、银行卡账户,都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哪怕是学校的熟人(包括老师、学长、室友等);

  2.正规公司都有正规流程,放贷之前就要求交纳费用的贷款公司统统可计为骗子公司,请不要相信;

  3.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综合比较,同时切忌以贷还贷;

  4.以贷款培训作为入职前提的公司也可直接列为骗子公司,可上工商局查询;

  5.无论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谨慎充当担保人,否则要承担贷款连带责任。

  预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

  六月初,我们xx支行举行了一场防范电信诈骗关于假存单的演练。虽是演练,但也不乏真实感。其中扮演持有假存单的客户是一名孕妇,选择孕妇做为诈骗份子是因为孕妇做为弱势群体,一般而言都是受保护的对象,不会引起疑心。

  这名客户拿着假存单到2号窗口办理存单销户的业务,2号窗口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存单异常,系统显示金额与存单上的金额明显不一致,便找借口拖住客户,称我们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网络不好,需要运管员授权重新核查身份证才可以办理业务,并关闭话筒向1号窗口柜员示意,用我们江南银行的暗语:娘舅来要钞票了,我这钱不够,先借点钱给我告知1号窗口柜员这名客户是有犯罪动机的可疑份子,需要提高警惕。这时我们的运管员也来到2号柜员窗口,看到屏显与存单后跟客户解释,现在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网络故障,请其稍等片刻。

  为了保护大厅的其他客户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不刺激犯罪份子的情绪,1号窗口的柜员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按动了无声报警按钮,我们的运管员也到了后台拨打了戚xx支行安全保卫负责人的电话与总行安保部门的电话告知这里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负责大堂安全的保安人员意识到有情况发生,也做好了安全保卫的准备,到两侧本外看看是否有可疑车辆停靠在附近,并巡视是否有可疑份子在外徘徊。

  由于客户见销存单也要等这么久,便说既然网络不好,我就下次再来取钱吧,要求2号窗口的柜员把假存单和身份证还给她,为了不让客户起疑,2号窗口的柜员便一边向客户致歉,一边收拾好客户的存单与证件归还给客户,起身如往常一样送别客户。我们的保安人员也关注着这名孕妇,让其小心台阶,以护着孕妇走出营业大厅的名义看着这名可疑客户的离开方向与逃离时用的交通工具,以便为警察做好追捕工作。

  这次是演练让我们每位员工再次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在可能遇到此类类似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既能够保证大厅其他客户的安全,也能顺利的向安保部门报案,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预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