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食品分析报告十篇绿色食品分析报告十篇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24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1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

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这一体系应该由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食品市场、绿色食品开发(或发展)有限公司四部分组成。其中,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只有青岛等城市已建成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个实体),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仍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部级生态示范区,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是沿海发达地区与wto对接过程中产业梯级转移的ⅰ级接受地带。在这一生态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框架

1、公司体制:双方决定共同发起并吸收志同道合者参加,组建一家股份制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任,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2、注册资本:本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林方筹措200万元,陈方筹措100万元人民币。

3、驻地管理:本公司驻地:浙江省丽水市。归口莲都区管理。

4、决策经营:本公司按《公司法》实行规范管理,决策与经营分离。由投资各方选举的董事组成董事会,组成决策层。由经营者组成经理层。林方出任董事长,陈方出任总经理

三、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本公司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依托绿色食品市场,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集绿色食品科研、试验、推广为一体。主营业务: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食品配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绿色食品网站建设。兼营业务:绿色农业观光旅游。

2、经营目标。立足丽水,开拓沪杭。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中心,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发展中心和山水旅游基地;以上海杭州为中心,建立丽水方稳定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和稳定的观光农业旅游客源网络。对促进丽水市莲都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丽水市莲都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丽水市莲都区农民收入,扩大丽水市莲都区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上海、丽水两地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将会发生重要作用。

实现这一经营目标,本公司也可获得应有的利润,成为莲都区仍丽水市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成为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XX年组建公司及所属机构,开展基地开发业务、展示展销业务、网站经营业务。

第二步:XX年,实施“一重二侧”战术。一重点:按陈方与上海方有关合作意向者经营的餐饮业的经营额1.5亿元的30%为基础,并努力开拓上海的其它“餐桌市场”,提出所需绿色农产品的订单,在丽水市莲都区为主组织生产配送。第一年销售额确保XX万元,争取3000万以上。二侧:一是积极开拓上海-丽水的旅游观光农业业务,争取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拓杭温丽“餐桌市场”,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步:在第二步运转成功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杭州市场,精心策划,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年之内销售额达到1亿元。

第四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第五步:在沪杭甬温锡等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五、财务预算(略)

六、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之一:充分利用产销差价。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产品产地收购价与销区市场批发价之间,普遍存在1:1:5到1:2的价格差。也就是说,从产地收购到市场批发,一般农产品价格增长50%-100%,这就是中间环节虽然有5-6道但仍可获取高额流通利润的原因(其中包含部分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高额利润)。本公司就是要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简,获取中间合理的高额流通利润。这是我们将配送确定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根据。为了保证实现毛利润40%,本公司产品的定价必须以上海市场批发价为基础。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绿色广告;绿色等级;漂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085—06

一、绿色广告分析框架

(一)绿色广告的界定

绿色广告的专业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正式出现在西方研究文献中,关于绿色广告的界定,学者们基本都是从广告信息内容特征上进行判断的。1992年,艾耶和本纳尔吉(iyerandBanerjee)首先提出了一条绿色广告的判断标准,即绿色广告本身是一种广告,并且还必须是强调星球保护、个人健康或者动物生命保护三个主题之一(或者全部)的广告。3年后,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Banerjee,Gulasandiyer,1995)又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绿色广告标准:(1)广告中明确或者暗示了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等);(2)广告宣传了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3)广告展示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形象。只要满足上述三条之一的广告,都可以称为绿色广告。基尔伯恩(Kilbourne,1995)提出只要广告主题是以生态为中心或者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就可以判定为绿色广告。

结合西方学者关于绿色广告内涵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只要广告中包涵环保绿色议题或绿色主张的广告都可称为绿色广告。绿色广告内容可以是宣传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也可以是树立企业或组织的环保责任形象,还可以是倡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理念等。

(二)绿色程度分析维度

对绿色广告进行程度分析,实质是对绿色广告概念研究的深化。一些学者认为绿色广告中“绿色”的程度是有“大小”或“深浅”之分的。其中,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1995)认为,根据环境信息在广告中被提及的程度,广告深度可分为浅绿、中绿、深绿三种。瓦格纳和汉森(e.R.wagner,e.n.Hansen,2002)用四组衡量指标则将广告的“绿色”划分为五个层次:深绿色,绿色,浅绿色,绿褐色以及褐色。这四组衡量指标分别是:重要的环境诉求、执行框架(看上去是“绿色”的)、产品生命周期、驱动力和着力点。

本研究综合以上程度划分,把绿色广告的绿色程度划分为单一绿色诉求、主要绿色诉求、次要绿色诉求三类。单一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单纯提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动物保护中任一绿色主题的,不涉及企业和产品其他信息。主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以绿色主题诉求为主,可以有少量企业和产品的其他信息。次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的绿色信息较少或处于次要地位或绿色主题不明晰,主要诉求企业和产品其他无绿色信息特征的广告。

(三)“漂绿”类型分析维度

绿色广告中“漂绿”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判断绿色广告是否有明显“漂绿”特征,以及“漂绿”的类型很重要。1999年版的《牛津简明英语词典》对“漂绿”的解释是:企业或组织为了呈现具有环保责任感的公众形象而散播一些虚假的绿色信息。卡尔松、格鲁夫和康根(Carlson,GroveandKangun,1991)在业内首次进行绿色广告误导和虚假环保承诺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三类型的分析框架,通过运用分类学方法对含有误导或欺骗性的环保承诺广告进行甄别与分类,这个三类型分析框架是:(1)绿色信息完全模糊不清;(2)遗漏了重要信息并不能说明其真实性和合理性;(3)广告信息明显错误或者撒谎。

第一次系统调查广告“漂绿”问题的是terraChoiceenvironmentalmarketing调研公司(2007),他们选取北美地区1018种消费品中的1753则环保诉求广告,这1018种产品广告中几乎每个产品都至少有虚假或误导嫌疑。调查归纳了6种广告漂绿类型:(1)偷换概念,这类广告一般都只宣传产品的某一个环保标志。(2)空口无凭,该类广告的环保诉求很难被验证,也没有可靠的第三方的认证说明。(3)语意模糊,此类问题往往体现在关键诉求定义含糊或者过于宽泛,从而导致消费者误导性购买。(4)枝节问题,此类广告虽然可能在内容上并不完全是虚假的,但由于过多地关注一些没有实际价值或者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寻找真正的绿色产品。(5)撒小谎,此类广告的虚假环保诉求往往很容易被查出,因为他们大多误用了一些独立专家或机构的认证说明或者撒下一些并不高明的谎言。(6)两类小毛病,此类广告热衷于宣传“有机”、“绿色”等标识。

本研究根据卡尔松等人的三类型分析框架判断广告“漂绿”特征,采用terraChoiceenvironmentalmarket—ing调研公司归纳的“漂绿”类型对广告进行分类。

二、广告样本收集分析

(一)样本选择

入选本次研究样本的是江苏省三大报纸《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选择依据:(1)媒体所属地区是江苏省;(2)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广告投放量大的报纸;(3)兼顾日报、晚报、都市报不同类别;(4)样本选择时间为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且在江苏省能够搜集完整的报纸。根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公布的“2009—2010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入选都市报30强、晚报20强、省级日报10强的江苏省报纸分别是《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最终这三份报纸入选为本次研究样本。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搜集的广告进行分析。统计的内容包括绿色广告总体情况(分布、广告主特征、广告类型及表现特征),不同企业绿色广告特征,绿色广告等级和绿色广告漂绿现状。编码项目主要包括广告是否为重复(重复为0,非重复为1),广告主性质(国内企业为l,合资企业为2,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为3,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为4),广告类型(产品/品牌广告为1,企业形象广告为2,公益广告为3),绿色广告等级(单一绿色诉求为1,主要绿色诉求为2,次要绿色诉求为3),绿色广告主题(环境保护为1,动物保护为2,人类健康为3,其他为4),诉求重点(产品导向为1,形象导向为2,公益导向为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设计、原材料、工艺技术、包装、产品品质、运输、用户使用、回收处理,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诉求心理(理性、感性,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版面大小(整版为1,1/2版为2,1/3版为3,1/4版为4,l/8版为5,其他版面为6),图文比例(以图为主为1,以文为主为2,图文并茂为3),色调(绿色调为1,非绿色调为2),核心视觉元素限选2项(人物、产品、景物、动物、文字、其他,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漂绿类型(无明显漂绿特征、偷换概念、空口无凭、语意模糊、枝节问题、撒小谎、两类小毛病,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

行业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参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进行分类,本研究将行业分为22类(见下文图2)。根据预调查分析,发现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的绿色广告数量较大,因此特将这两类单独列出。

调查执行前,本研究根据文献研究确定调查规则与内容,制作调查表。抽取《现代快报》一个月的广告,进行探测性调查,修正表格。调查时统一了判断标准,广告类型、广告主题、诉求重点、诉求心理、版面大小等描述性特征一致率达到了0.9以上,可靠性高。调查数据使用SpSS18版本进行统计分析。

三、江苏绿色广告总体情况

(一)总体样本情况

在三类报纸媒体中共搜集绿色广告5591则,其中非重复广告1595则。在5591则广告中,来自《现代快报》的1249则,来自《新华日报》的2938则,来自《扬子晚报》的1404则。但从表1中可以发现,来自《新华日报》的非重复广告仅为99则,重复率非常高,平均每则重复了29.7次;来自《现代快报》的非重复广告为585则,重复率为2.1次;而来自《扬子晚报》的非重复广告为911,则广告重复率仅为1.5次。从广告的媒体分布上,可以看出《新华日报》上的广告客户非常稳定,一则广告的时间较长,重复分布频次高,容易形成记忆效果,形成品牌积累效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重复的频次较小,应该多为追求短期效益的广告。

(二)绿色广告的时间分布

对全部的5591则广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图1),2007年至2011年5年间绿色广告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现象。2009年绿色广告总量达1440则,占25.8%,其中《新华日报》贡献823则,这也是广告总量在2009年凸显的原因。考虑到《新华日报》对重复广告的贡献率特别突出,本研究认为分析非重复广告数量的发展趋势更合理。非重复广告的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2011年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并不突出。

从月份上看,1月、3月和4月的绿色广告较多,分别占10.2%、12.0%和10.5%;6月和9月分别占8.6%和8.9%;5月和8月最少,都是6.2%;2月、7月、10月、11月和12月基本上都是7.0%—7.8%之间。而以一周为周期的数量变化较大。星期五的绿色广告最多达到586则,占36%;星期一到星期四分别占10.3%、12.9%、19.7%、14.8%;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广告最少,分别占2.4%和3.1%。

(三)绿色广告行业分布

对绿色广告所属行业分析发现(图2),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广告最多,有838则,占52.5%;其次为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有177则,占11.1%;然后是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分别为129则和127则,占8.1%和8.0%;其他行业的绿色广告相对数量较少,可参考图2,不再赘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在食品、饮料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和纺织、服装皮毛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广告,如果不剔除重复广告,那么三个行业绿色广告总量分别是1564则(非重复广告127则)、854则(非重复广告177则)、843则(非重复广告13则),重复率特别高,反映了这些行业重复广告的频率较高。

(四)不同广告主绿色广告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国内企业的广告最多,有943则,占59.1%;中外合资企业量为482则,占30.2%;外商独资企业量为131则,占8.2%;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及一些事业单位的广告为39则,占2.4%。非重复广告数量在年度的分布上显示(图3),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绿色广告趋势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外商独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的绿色广告数量变化不大。

(五)绿色广告类型

在非重复广告中,产品/品牌广告数量多达1473则,占总量的92.4%;企业形象广告为92则,占5.8%;公益广告为30则,占1.9%。在三类企业中(表2),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品牌广告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而企业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反观政府和民间组织所的广告,一半以上是公益广告。

四、绿色广告内容特征

(一)绿色广告等级分析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以绿色为单一诉求的有61则,占3.8%;主要诉求的有604则,占37.9%;次要诉求的有930则,占58.3%。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三类报纸广告中,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非常少,而次要绿色诉求的广告占到一半以上,说明企业虽然有绿色诉求意识,但实践中进行单一绿色诉求的却很少。

在与广告主的性质交叉分析中发现(表3),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中,国内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占到一半以上,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但考虑到国内企业绿色广告量大,实质上其单一绿色诉求广告仅占其总量的3.3%。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单一诉求广告在其总量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小。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有近一半的绿色广告是单一绿色诉求广告。这说明企业的绿色广告,其绿色程度普遍偏低,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绿色程度较高。

从诉求主题上看,环境保护主题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人类健康主题,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仅仅2则;其他主题不明,但广告中有绿色、天然、节能惠民等信息的有52则,占3.3%。

对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有1372则广告提到了其绿色所处的阶段,占广告总量的86.0%。在这些广告中,绿色处于用户使用阶段的最多有889则,占个案总量的64.8%;其次是产品设计阶段有501则,占个案总量的36.5%;提到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分别为168则、163则和140则,数量基本相当;提到回收处理仅有36则,占1.9%;提到包装和运输两个阶段的仅有3则。因为每则广告可能会提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其个案百分比是138.6%,大于100%。对于个案中提到的绿色所处阶段,多为用户使用和产品设计阶段,可能与个案中汽车广告占绝大比例有关。

(二)诉求重点类型分析

诉求为产品导向的广告最多(表4),其次是形象导向型的广告,公益导向型的广告最少。考虑到广告主的性质,发现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广告诉求重点都以产品导向诉求为最多,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诉求重点以公益导向为最多。

以产品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表5),理性诉求广告占绝大部分,感性诉求广告非常少;以形象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广告和感性诉求广告数量差别不大;以公益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较少而感性诉求占大部分。可见,产品导向的广告多为理性诉求,形象导向的广告理性和感性诉求比例相当,而公益导向的广告多为感性诉求。

(三)绿色广告的表现特征

从版面看,使用1/2版的绿色广告最多,有707则,占44.3%;其次是使用1/4版的,有552则,占34.6%;1/8版的广告有122则,占7.6%;1/3版的广告有74则,占4.6%;整版的广告有43则,占2.7%;其他不规则版的广告有97则,占6.1%。

从图文比例看,以图为主的广告有1025则,占64.3%;以文为主的广告309则,占19.45;图文并茂的广告有261则,占16.4%。在整体色调上,使用绿色调的广告有206则,占12.9%;而使用非绿色调的广告有1389则,占87.1%。在非绿色调中使用蓝色、红色及黑白色调的广告较多,这可能与报纸这种媒介纸质和印刷质量有关。

从核心视觉元素看,有产品图片的广告最多,有1082则,占67.8%;其次是以文字为核心元素的有564则,占28.3%;以人物为核心元素的有240则,占12.0%;以景物为核心元素的有104则,占5.2%;以动物为核心元素的仅有4则。

五、广告的“漂绿”现象分析

(一)绿色证明使用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绿色广告中(表6),大部分广告没有绿色证明。在使用绿色证明的广告中,使用中国环境标志的最多,其次是欧洲排放标准证明,再次是绿色食品标志,其他所列的绿色证明使用更少。在没有列出的其他绿色证明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节能惠民标志、名牌及各种获得的奖项(如节油冠军、节能贡献奖、经济型奖、低碳企业奖等)。

(二)广告“漂绿”类型分析

1595则广告中有“漂绿”嫌疑的1320则,占82.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告有“漂绿”嫌疑。在6类“漂绿”现象中,偷换概念的有142则,占广告总量的8.9%;空口无凭的有274则,占17.2%;语意模糊的652则,占40.9%;枝节问题的43则,占2.7%;撒小谎的4则,占0.3%;两类小毛病的205则,占12.9%。鉴于汽车广告在样本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对汽车广告的“漂绿”类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汽车类的837则广告中有92.8%的存在“漂绿”现象。偷换概念的占14.0%,空口无凭的占9.3%,语意模糊的占59.4%,枝节问题的占2.7%,撒小谎的占0.2%,两类小毛病的占7.2%。

国内企业79.3%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中外合资企业93.8%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外商独资企业84.7%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仅有23.1%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可以看出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存在严重的“漂绿”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三类报纸上的广告在“漂绿”现象上存在较大差异,《扬子晚报》上有90.9%的广告存在“漂绿”嫌疑,“漂绿”情况最严重;《现代快报》上有78.8%广告存在漂绿嫌疑;而《新华日报》仅有31.3%存在“漂绿”嫌疑。

(三)“漂绿”类型与绿色广告类型及诉求重点的交叉分析

在与绿色广告类型的交叉分析中(表7),发现产品广告中无明显“漂绿”特征的仅占14.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产品广告存在“漂绿”现象,而且以语意模糊最为严重;企业形象广告一半以上存在“漂绿”现象,其中两类小毛病的最多;公益广告中大部分没有“漂绿”嫌疑,其各种“漂绿”类型所占比例都较少。

在与绿色广告主题的交叉分析中(表8),发现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语意模糊的最多,其次是空口无凭的,枝节问题和撒小谎的较少;以人类健康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空口无凭最多,其次是语意模糊的,其他“漂绿”类型的都较少;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仅为两则,不作分析。

六、启示

根据调研分析,从利于绿色广告发展的角度,我们获得如下启示: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认识绿色广告的本质,并不是广告中诉求绿色、天然、环保等信息,消费者就能信服。绿色广告来自绿色产品和企业本身的绿色行动,否则就是一种“漂绿”行为。然后,企业应致力于产品的绿色制造,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基础制定绿色战略,进行绿色营销、绿色广告传播。

对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而言,应加大绿色公益广告的宣传,营造一种绿色氛围,客观上影响企业的绿色意识,推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营销渠道

一、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

近年来,洛阳市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比重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洛阳市农业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4.6%,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其中,绿色农产品比重增长3.2%,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从总体上来看,洛阳市各类绿色农产品的产量都取得明显增长。

洛阳市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基地化和规模化,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培育形成了现代烟草、畜牧养殖、花卉果蔬、油料作物、黑色杂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668家,农业加工企业580余家,产品1500余种。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0件,省著名商标51个,农产品原产地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106个,无公害生产基地73个,面积达116万亩;经省、市级认定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35个。

缘于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美的特色农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近年来,洛阳市已形成了以主食、奶业、食用菌、畜禽、果品、中药材、花卉等为主的七大绿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1.以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营销主体

洛阳市的一项调查表明,集体运销组织运销的绿色蔬菜只占蔬菜总量的7.8%,加上农户联合运销的也只有12.9%,农民自己运销的占70.1%。目前洛阳市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地分散、品种有限、结构单一、档次不高,难于保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绿色消费市场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存在着多头经销、分散经营的自然发展状态。非企业化经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低,承担经济风险的能力低。洛阳市农户众多,他们难以根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要求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难以履行市场营销主体的职能。

2.绿色农产品市场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洛阳市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逐渐形成,绿色食品需求增加,绿色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人们喜欢购买未施农药和化肥的蔬菜、粮食,崇尚不破坏食物营养成分、没有污染的烹饪方式,关心居室的装饰是否会排放有害气体或辐射,愿意购买无氟冰箱以及使用纸制饭盒代替塑料包装等。同时消费者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责任。

3.品牌和包装策略逐渐被人们认识

随着绿色产品需求增加,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品牌的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生产经营者注重对绿色农产品的视觉形元素如色彩装饰等进行包装,这些绿色农产品的包装往往健康简洁并尽可能说明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法,有效推广商品及其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促进销售的包装,实现现代包装的价值。绿色农产品生产者设计了美观实用的包装,消费者舍不得扔掉,挪作他用,用来盛放杂物、装饰、收藏、养花等。只要包装上的标示存在,就会让消费者时常想到该种品牌的产品,从而强化其品牌形象。

二、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充斥市场

由于绿色农产品市场不规范,商户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不法生产经销商假冒伪劣或者采取掺假混杂、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欺骗消费者,把“绿色食品”商标直接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包装使用,造成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从而导致绿色营销常常受到来自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激烈冲击,严重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例如,2012年洛阳市的土鸡蛋价格在每千克18元左右,而有些商户把普通鸡蛋当作土鸡蛋卖,从中牟利,他们的售价只有11元左右,这不但伤害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而且严重扰乱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秩序。

2.绿色意识未被充分唤醒

绿色农产品要求每个生产环节都是绿色的,而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人员主要为农民,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提高产量来获取经济利益,忽略了由于农药、化肥、杀虫剂等物质的使用对环境及消费者健康带来的危害。总体上,农产品绿色消费未被充分唤醒,绿色消费需求未被充分挖掘出来。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上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地区消费水平较高一点,绿色消费的需求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需求较低,绿色消费市场有限。二是绿色消费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不规范导致绿色消费需求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如绿色产品检验、绿色产品标志使用不规范、执法不力,引起绿色产品市场管理混乱,鱼目混珠,最终导致绿色消费意愿下降和消费市场萎缩。

3.绿色农产品价格定位过高

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价格、口味、营养等,不同消费者在购买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同。影响绿色农产品市场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但是,许多商户对绿色农产品的定位不准确,将绿色农产品视为高端食品,面对的消费者是高收入人群,从而制定高昂的价格,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价格敏感程度,导致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阻碍了绿色农产品的普及。

一般来说,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一般农产品高出约30%,有的甚至高出1倍以上。若其流通环节成本再增加,则其最终价格很可能会高出普通产品3倍以上。在洛阳市大张盛德美超市里,0.5元/斤的普通大白菜成堆摆在蔬菜销售区;在旁边的有机食品专柜里,用保鲜膜包装好的有机大白菜售价为3.58元/斤。

4.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

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绿色农产品滞销严重。以土鸡蛋为例,2011年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曾因信息不畅,再加上多数养殖户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土鸡“养热销冷”。在栾川、嵩县、伊川、汝阳、洛宁等县,“养热销冷”的土鸡养殖户也为数不少。土鸡含脂率低、蛋白质含量高且绿色无公害,而且土鸡蛋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价格逐年走高。多数养殖户从购种、饲养到销售都是各自为战,这种分散的养殖方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打造品牌效应。至于销售,大多数养殖户仍采取四处推销的“摆地摊”模式,各自为战,很难有多少卖多少,有些则把希望寄托在主动上门收购的商贩身上。另外,很多养殖户并未进行市场规划,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帮助养殖户进行销售渠道拓展,这都是造成养殖户养鸡容易卖鸡难的原因。

三、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绿色管理,完善绿色标准体系

发展农产品绿色营销,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少不了政府的监管。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履行各自职责,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建立绿色农产品管理法规,为规范绿色农产品市场秩序提供法律依据。严厉打击违法商贩,维护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秩序。洛阳市的农产品绿色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大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应通过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农民特别是农业企业的积极性。

(2)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厂家的抽检、监控,对产品质量不会格的厂家应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加强打假工作力度,对造假者要严惩,通过取缔生产、重罚款等手段来维护“绿色尊严”。

(3)加快完善绿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在我国19118项国家标准中,只有45%达到国际标准。因此应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大认证认可体系建设,积极向HaCCp、Gmp、Gap、欧盟注册认证、iSo9000、iSo14000系列等质量认证和环境体系靠拢,提高检测检疫手段。根据有关“办法”和“规定”,进一步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无农药残留放心农产品”等的认定工作。

2.采用清洁生产,绿色包装。(1)农产品绿色制造,即清洁生产。农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否注意清洁、卫生、环保,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要以有关国家和国际标准为指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科学施肥。研发人员要不断加紧对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用有机肥料取代农药化肥,进而开发生产出绿色农产品。

(2)农产品绿色包装。农产品包装设计时考虑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做到易降解、易回收、易处理。目前,塑料包装及一次性饭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世界性关注,纸质包装及可降解性塑料对其代替顺应了绿色包装这一时代潮流。产品包装应做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降解处理。洛阳市应积极了解国内甚至国际最新包装技术,并致力于运用到本市绿色农产品的包装上,推动产品包装技术新变革。包装图案要充分体现绿色概念,让消费者联想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

3.加强绿色宣传,培养绿色品牌

广告是绿色农产品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墙体广告的宣传方式,加大现代广告的投入和宣传,利用新兴的广告模式,如微博广告、视频植入广告等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农业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绿色广告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例如销售展示、店内演示、品尝、上网宣传等,扩大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在对绿色农产品品牌促销时,除了宣传其核心产品和使用价值之外,应着力强调其绿色环保的一面,突出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和优势。另外,企业应积极参与绿色环保事业,着力培养自己的绿色形象。

4.选择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

针对不同绿色农产品的特性,采用科学、卫生、环保的保鲜仓储技术,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储藏质量,减少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以企业应该缩短渠道,以免因渠道过长而增加销售价格,减少销量,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由于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起步较晚,且中间商的绿色意识薄弱,因此有经济实力的农产品企业可以自行建立绿色销售渠道,或者着力培养中间商的绿色意识,使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是一条绿色渠道,保证绿色农产品能尽快尽早的到达消费者手中。具体而言,洛阳市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多寡,选择以下营销渠道策略:

(1)直接分销策略。自己设立绿色农产品专营店,或者在超市设立专卖柜,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招徕顾客,提高销售覆盖面。

(2)特许加盟经营的分销策略。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的企业名称或品牌开设专卖店,销售生产者的绿色农产品。专卖店的资本全部由他人投资,但所有专卖店的名称统一按生产企业的名称或品牌命名,统一价格。

参考文献:

[1]刘昌勇.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长安大学学报,2002(2):24-25.

[2]施海智.绿色消费及其法制化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0(2):12-14.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营销;peS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56-01

一、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分析,p指政治环境(politicalSystem),e指经济环境(economic),S指社会环境(Social),t指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这四项因素是衡量企业所处背景和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对于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也适用peSt分析法来进行产业内营销影响的宏观分析。

(一)p政治环境

2001年黑龙江省颁布了我国首个地方性绿色食品法规,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2013年黑龙江省政府为了推动绿色食品市场推广颁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2014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e经济环境

黑龙江省始终将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作为重点项目狠抓落实。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立项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达721个,新增耕地面积174万亩,增地率居我国第一位,土地总规模达2067万亩,累计资金投入量高达167.98亿元。其中“两大工程”实施的子项目达205个,整治规模达88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68万亩,总投资资金量达99.01亿元。

(三)S社会环境

一是人口环境。营销市场的发展受人口、购买力的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营销不仅针对本省内部,更多的是销售到省外市场。截至2014年5月,我国大陆总人口数量达13.6亿人,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为3835万人。伴随着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在市场的认知度被提高,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是人文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偏向健康、营养、环保的绿色消费,这有助于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根据我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报告得知,被调查的人中73%认为开发绿色产品非常必要,他们支持环保事业,在他们看来绿色产品有助于改善环境状况。根据我国消费者协会市场调查资料得知,76%~84%的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绿色农产品。绿色消费的观念使得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不关注社会环境利益的观念得到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环保意识大大加强,环保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逐渐被我国公民所接受,这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提供有利条件。

(四)t技术环境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发展。新型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方式能够减少产品流通的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营销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无纸化贸易、信息贸易、电子广告、网上采购等方式,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全球化、个性化、价格公开化、渠道直接化等特点。

二、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对策

(一)提高绿色营销观念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企业应该树立绿色的营销观念,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中将绿色营销的意识传承下去,将绿色营销的观念贯穿到经营的全过程,从原料农产品的定价、包装、宣传、服务到销售都需要进行绿化。同时注重培养绿色企业文化,使企业在全社会树立起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对消费者负责的公众形象,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拓展绿色分销渠道

营销渠道的通畅对绿色农产品企业的营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依据中间环节方面分类能够分为零层营销渠道、一层分销渠道、二层分销渠道。企业绿色农产品零层营销渠道是指绿色食品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主要通过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部门、专卖店等实现农产品的销售。零层营销渠道是从产销一体化的方向着手,促进生产与销售的有机结合。黑龙江省在进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多渠道的营销方式,做好售前宣传、售中使用、售后咨询的配套服务。

(三)提升品牌影响力

黑龙江省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加大宣传,提高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这是进行绿色农产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增强,绿色食品产业日益融入三农工作,成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内容,实现现代农业建设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打造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是必然选择。

(四)增强品牌竞争力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整体品牌形象良好,但知名大品牌数量不多,这极大影响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造成产业效益整体水平不高。面对日益竞争的绿色食品市场竞争环境,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应深入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品牌。这需要黑龙江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展绿色农产品,打造龙江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崇光.农产品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绿色酒店两型社会绿色消费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及世界环保大会的召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酒店是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酒店能否创建绿色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通过节能、节电、节水,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关注顾客的健康,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倡导绿色消费,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商务部要求,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初期的投资较大,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投入了成本、精力,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投资大、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由于初期投资较大,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部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早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级别,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营造绿色氛围,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消费意识淡漠,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要消除一种误区,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酒店业创新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8。)

【参考文献】

[1]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冉燕:创建绿色饭店引导绿色消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安阳市

1.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分析

1.1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态度概况

1.1.1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并授予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32.78%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指生产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13.89%的居民认为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都是绿色食品,仅有3.33%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指有较高含量的叶绿素产品。由此看来,绿色食品还是受到居民的关注,该地居民听说过绿色食品的比例较高,而且对绿色食品的定义有正确的理解。但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知有57.22%的居民选择“不知道”,有42.78%的居民选择了“知道”,由此可得出,安阳市文峰区居民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知水平不平衡。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居民对绿色食品概念停留在初步阶段,特别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在对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生产方面,长期以来要求的都是数量型与基本营养型,我国的宏观政策远不如国外,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关注也如此。此外,对绿色食品进行宣传,通常是企业应该做的,但是企业却往往忽视了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因此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导致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短缺意识。

1.1.2对绿色食品的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食品,60.56%的居民选择“基本放心”,27.78%的居民选择“不放心”,仅有11.66%的居民选择“很放心”。对于当地居民购买东西时是否注意观察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56.67%的居民只注意观察生产日期,不注意绿色食品标志,25.55%的居民选择“什么都不观察,直接买”,仅有17.78%的居民注意观察绿色食品标志。另外,通过这次调查得出,49.44%的居民对绿色食品的接受程度选择“可以考虑是否购买”,选择“喜欢,很愿意接受”的占36.67%,有11.11%的居民选择“不考虑购买”,仅有2.78%的居民选择“根本不了解”。可见,绿色食品在安阳市文峰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以上调查结果可得出,虽然有目前市场上有大多数消费者放心选择绿色食品,但仍然有很多人担心绿色食品的质量问题。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由于绿色食品市场监管措施不健全,对产品生产地的环境、农产品投入生产、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出台的标准条例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绿色食品质量良莠不齐。

1.2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特征

1.2.1购买频率

在调查中发现,居民选择多次购买绿色食品的占27.78%,有28.89%的居民从未购买过绿色食品,可见其购买频率不是很高,甚至有相当的消费者从没有尝试过,偶尔购买的居民占43.33%。由此可见,该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有非常好的发展市场,这部分消费者属于潜在消费者。在调查中发现安阳市文峰区绝大部分居民都有购买绿色食品的意愿。

1.2.2种类特征

调查显示,81.67%的居民购买绿色食品种类指的是蔬菜水果类,有11.11%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种类是农林加工类产品,仅有7.22%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种类是指饮品类产品。由此可见,居民对绿色食品种类的了解是很欠缺的,认为绿色食品的种类是很单一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缺乏深刻的了解,以致分不清绿色食品到底包括什么种类;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市场上出现的绿色食品种类本身不多,加上企业及销售商也没有对产品进行定期宣传。

1.2.3获得绿色食品信息的途径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5%的居民获得有关绿色食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有11.11%的居民选择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此外有13.89%的居民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绿色食品,比如亲友介绍和自己通过市场上的实物对绿色食品进行了解。由此可见,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信息的途径还是比较多样的,但仍以传统媒体为主,各种新媒体在宣传绿色食品方面应用还是明显不足。

2.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2.1性别因素

从调查结果发现,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女性占23.47%,而男性在这一比例中占13.04%。这种消费差异,是与女性在家庭消费中担任的角色紧密联系,女性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愿望远远大于男性。这说明性别因素对绿色食品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年龄因素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在30~40岁之间的居民购买绿色食品的频率最高,其次是20~30岁之间的居民,而5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却没有经常购买甚至没有买过。由此看来,中青年消费群体比老年消费群体更愿意接受和购买绿色食品,因为他们思想丰富、感觉灵敏、敢于创新、富于幻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俗偏见、容易接受新颖事物、追随时代潮流。然而,老年消费者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对新鲜事物难以接受,消费往往具有惯性。

2.3教育因素

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48.00%,大专学历者占23.12%,高中及中职占12.2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极少数购买过绿色食品。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影响着个人品味、价值观、获取信息和做决策的方式,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更容易有意识的了解与健康消费相关的信息,并且把它们付诸行动进行购买。而对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来说,对新观念的的接受程度是缓慢的,必要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顺应过程。因此,受高层次教育的消费者将会成为现有市场主要购买力。

2.4职业因素

研究表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业,餐饮服务业和医疗卫生业可能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平时需要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政府机构人员在政策信息方面了解得更多;教育研究机构的人员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和关注水平比较高;政府、企业管理人员寻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所以,从事这些行业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更深,购买动机越大。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为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等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48.46%,职业为政府以及企业一般工作人员的居民占50.12%,自由职业或个体商户的居民偶尔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大,而下岗或无业的居民从来没有购买过绿色食品的比例占最大。

2.5收入水平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51.23%,月平均收入在3000~5000元占36.72%,月平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占18.19%,而月平均收入在2000以下的居民很少购买绿色食品。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也会随之而变化。该结果与恩格尔定律是相符的。该定律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支出所占比例会趋于下降,但对于一定的食物消费,会越来越追求其质量和品质,收入水平越高的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高。

2.6价格因素

在绿色食品价格调查中,其中有47.22%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10%以下能够接受,44.44%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10%~20%能够接受,6.11%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价格高20%~30%能够接受,仅有2.23%的居民能够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高于30%。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居民愿意在一定范围内为优质的、安全的、高营养性的绿色食品支付比普通食品更高的价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企业在决定自身产品价格时,要充分考虑市场上由消费者心理倾向所反映出的价格标准。

3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推进建议

3.1整顿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为了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格优质的绿色产品,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为了我国绿色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在规范绿色产品市场上需要加大整改力度。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在绿色产品生产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提高效率,统一规定绿色产品标志,严防“假货”,严格要求企业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的申请和认证规范实施,。其次,地方当局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对绿色市场的有效监督、管理。有了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和有效监管,才能真正提升消费者对市场绿色产品的信任度。最后,加大国家执法机构在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同时,消费者协会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投诉受理,帮助解决消费者在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3.2利用绿色广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利用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采取绿色教育的方式去培训绿色消费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等各级学校开展绿色课程,灌输绿色消费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绿色消费的实践;二是通过消费者协会在当地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创办绿色消费主题活动,号召居民积极参与活动并关注绿色消费的知识,使绿色消费观念在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通过电视节目或者采取公益广告、网络宣传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宣传绿色消费思想,对绿色消费知识进行普及。采取以上措施,既能使众多消费者充分意识到绿色消费对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也能提升广他们在购买绿色产品时的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确使绿色消费的质量得以保证。

3.3政府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政府应该适当补贴重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当地政府可以引进国内外具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食品产业重大项目,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对相应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鼓励具有实力的知名的食品企业参与建造特色食品产业园区。政府可以建设当地食品产业信息平台与食品工业数据库,给当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提品和技术上的信息支持,还可以对当地绿色食品龙头生产企业开展渠道营销和品牌营销给予支持,对于企业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市场建设、品牌培育等支出,根据企业当年在市场上的销售额增长情况给予补贴。另外,对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以认证费用全额补贴,对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使用费用给以一定比例补贴。

[参考文献]

[1]晁伟鹏.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2]李晓东.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食品包装设计;绿色设计方法

1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1.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强调环保与视觉冲突、理念内涵的完美统一。在设计之初,制定出预期指标,所要面对的目标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作不同的方案。环保,就是指设计之初的环境材料控制与设计之后的环保预防措施,这两方面是绿色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我们无法强调设计对环境的丝毫不影响,但必须通过测试是环境污染效果降到最低,对人类没有强烈的危害。我们通过最简单的原材料,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出来产品适合目标群体的口味。

1.2绿色食品包装的内涵与必要性

绿色食品包装强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三重特性。但同时还包括对人体生理、心理结构没有副作用。能够在第一次用完之后经过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对第二次利用没有副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功效。绿色食品包装在讲究环境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设计的可视性强,对产品的宣传效果明显,反映出产品的经济社会价值。

绿色食品包装的必要性:绿色设计应该渗透在设计领域的每一个方面才能凸显其社会经济价值。绿色食品包装是产品绿色设计观念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目前,社会一直在肯定绿色食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明白,缺少绿色食品包装的产品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绿色产品。

2绿色设计理念在绿色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1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体现

绿色食品包装首先强调正确的包装材料。正确的包装材料主要是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强调环保与设计效果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选材环保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设计出的产品内涵深刻,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把绿色设计理念与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再生循环利用率高、食品卫生有保障、设计意义独到的绿色食品包装,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2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造型中的体现

食品包装强调造型与设计理念的统一。造型主要是通过材料与包装的结构来支撑与组合完成。在材料选取上,绿色设计主要采取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大的原材料。而食品包装的结构主要根据食品特定的功能选取特定的包装样式与形态。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形态。通过材料与包装结构的合理协调,构成了包装的强大阵容,合理的包装形态结构。完善的指导理念是包装绿色化的必然要求。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包装品的基本功能的保存、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的渲染。包装容器的保护性、方便性、视觉性和工艺性等功能性要素决定了设计的成败。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包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体现简约设计思想和人文关怀理念。简约设计是直接从物质角度考虑的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思想,简洁而不简单,能够折射出设计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人文关怀则偏重于体现非物质化绿色食品包装设计理念,给人一种以人文本的情感关怀,给物质世界以强烈的精神感知,体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

2.3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色彩中的体现

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强调产品包装显现绿色气息,更要求其充分反映人类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食品,需要什么样的包装,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情感内涵。这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方面,包装色彩充分照顾大众的情感倾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点,通过调查包装设计的食品面对的受众,找出适合受众的情感色彩,不去过分追求色彩的绚丽与华美,关键在于色彩给人的舒适、愉悦、安全之感。只有平和的颜色方案才不至于给大多受众造成审美上的疲劳,也不会引起过多的社会争议。

另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多种途径提炼更多的色彩,发掘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充分重视绿色设计的内涵,体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1)色彩选用准确,以少胜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体现出其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多样化的广告策略等等。然而有些商家在这方面并不能把握一个。国内外的包装品调查中发现,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人的眼球,最值得推荐的便是广告以及包装品用色的基本趋势在于简洁明了。一种好的包装设计品,吸引人眼球的关键不在于色彩的鲜艳、色彩效果的优劣程度,而在于颜色的选取数量,颜色的搭配与组合的合理性。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推崇色彩单纯化,好的设计用三色、两色甚至一色的变化就足以获得美好的视觉效果,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合理运用色彩对比,使包装醒目而不花哨。

美国著名设计家华尔特•斯特恩在其《包装的力量》一书中说:“包装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如何调和及对比。在商店里要活泼而抢眼。买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这段话很精辟地概括了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包装设计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包装色彩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色彩对比。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和综合对比这六种类型的对比,它们使色彩各自的特征更明显,效果更佳。但是过分的或者不适当的颜色对比容易让人感觉不适,就似炎热的夏天让人受到大红色的刺激,让人心情烦躁不安。

2.4食品包装文字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符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展现着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很真实的反映某一项设计理念也能很成功的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它甚至比图案、色彩对包装的表现力更加强势。包装上的文字是商品与消费者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装饰和表现商品特性两大功能。

通常,包装文字设计分为两类:一是文字商标、品名文字的设计;二是商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的内容文字,如:特征、成分、用途、用法、标准、重量、容量、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址、电话、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视觉传达效果的表达,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文字字体,不同的编排方式。

作者所认为的现代包装的设计领域对文字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有这么几种:①字形的变体修饰。采用艺术化的手法,通过对文字的形象进行设计,可以从背景、效果等方面让整个图片突现文字本身,让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更直接的显现。②象征化手法形成标示系统。主要表现方法在于,根据设计的对象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设计对象的厂家的形象,把字体象征化,反映某种特殊的意义。此方法类似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vi标示的设计。③联想创造设计。就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出现一样,它是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创造出某个生字,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可以抛弃某个字现在本身的含义,然后镂空我们的思维,根据我们需要表达的涵义对文字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设计。这几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开存在于我们的设计视角中。

其实就作者个人而言,文字的设计是设计领域中最能引发我们思考与完善的部分。在绿色设计理念的贯穿我们当代设计领域的当代,如果我们能让文字充分显现其强大的内在涵养、内在表现性,让消费者从文字中体味到一种绿色的人文关怀。同时与设计者对食品包装上的文字与整体包装的效果有一个强烈的共鸣感,舒适、惬意,那么绿色理念设计所要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便前景可观了。

3绿色食品包装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预期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标,我们所要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绿色设计实施之后目标群体对设计效果的作出如何的评价,专家学者对于绿色设计的评估与改进潜力的分析等是我们在绿色设计过程中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一般把常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手段归纳为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部分。通过对方案实施手段进行技术评价,对方案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最终确定该方案的在大范围内是否可行。对于本文所阐述的绿色设计理念,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扩加另外一种评价指标,那就是环境评价指标,这项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构成了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在对绿色食品包装的设计中,我们一方面看我们的设计手段,设计是否创新,设计的理念是否突出;另一方面看设计出来的包装是否具有社会经济效益,节省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的还包括该设计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以最低的能源损耗创造出最有利于产品销售的包装成品,以小到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绿色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对社会环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设计方法,在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形象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采取高校与国家研究基金会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创造、应用,将会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将充分展现绿色设计的强大绿色功效和环保效益,通过赏心悦目的食品包装展现清新舒适的人本原则,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完美结合,将是我们绿色设计理念最需要表达的观点。当然,作为新的设计方法,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在实践上更是困难重重,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必然会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志峰,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视频教学绿色食品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ofVideoteachinginGreenFoodCourseteaching

Heweiqiang

(Jiax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iaxing,Zhejiang314001)

abstractintheteachingof"greenfood",theintroductionofmultimediavideoteachingcanfullymobilizetheattentionofthestudent'sclassroomandlecturesenthusiasmtopromotestudents'masteryoftherelevantexpertiseongreenfood,organiccombinationoftextbookknowledgewithpracticalappli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advantagesofmultimediavideointeachingpedagogyandtheproblemsandpointedoutthatthedeficienciesandimprovementsofvideoteaching.

Keywordsvideoteaching;greenfood;courseteaching

“绿色食品”是我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产地的选择与建设,作物生产,畜禽与水产品生产,绿色食品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与贮运,销售与贸易,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论证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绿色食品标识的识别能力和与人沟通、调查、总结的能力,为学生扩大知识面,更好地从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或今后到绿色食品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瘦肉精事故的频繁发生、农药残留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逐渐向优质、安全和营养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与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工作,很有必要学好“绿色食品”这门课程。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绿色食品”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探寻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笔者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多媒体视频的直观性,引入了视频辅助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从互联网上选取和收集了大量的与课程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相关视频资源,在课堂上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进行播放,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生动活波、引人入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取得了比常规教学法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视频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在视频素材的选择上、课堂播放视频的时机和时间上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合情合理。笔者就自己在“绿色食品”的教学过程中有关多媒体视频素材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视频教学法的优点

“绿色食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跨度较大的一门课程。①它涉及土壤学、生态学、畜牧养殖、环保、植保、食品加工与保藏等专业知识。又因高职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该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在学习绿色食品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时普遍缺乏直观的认识,理解难度较大,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处于一种消极、被动和应付考试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视频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具体表现在:

1.1视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是以口述、板书和念幻灯片为主的教学模式,讲授的内容以课本为主。而“绿色食品”是一门与大众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尤其是随着网络、电视等媒体不断报道出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可以从网络上去下载最新的食品安全的事件和报道让学生去了解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进一步加深了解学习绿色食品这门课程的背景。通过从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这个栏目可以下载有关奶制品、食用油和肉制品安全事故的报道,譬如“围剿瘦肉精”(2011.05.08)、“围剿地沟油”(2011.09.18)、“奶粉危机”(2011.2.27)等,通过播放相关报道,使大家对当前的食品安全事故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时意识到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对国人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而学生的课堂听课、学习的氛围都比较好。

“绿色食品”课程理论性较强,有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单纯靠课本上的内容去讲授比较枯燥,也很难让学生听懂,而利用多媒体视频,就可以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最新的有关绿色养殖、绿色种植和绿色食品加工的录像及报道,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现一些传统教学不能表现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课程和专业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另外,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播放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视频,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生动逼真、气氛活跃的课题环境,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状态。在此情景下,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新知识的发现者。②课堂实践证明,在视频教学的环境中,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1.2视频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视频是由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动态系统,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能增强信息传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加强记忆,提高效率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两者同时使用能够记忆65%,而且视听结合可以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力。③例如课本第五章有关绿色食品畜禽的养殖与生产一章,本章涉及到畜牧养殖学乃至兽医兽药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多,而我先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通过播放从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下载的“曝光瘦肉精”视频和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目前动物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养殖背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然后从中国网络电视台中的“生财之道”、“每日农经”、“科技苑”和“致富经”等栏目里下载有关绿色养殖以及绿色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的相关视频录像,譬如从“致富经”栏目中下载的“天价猪肉背后的秘密”,从“每日农经”栏目中下载的“享福的土鸡”,从“科技苑”栏目中下载的“让猪慢慢长”等视频,这些视频介绍了当今在市场上比较受市民欢迎和青睐的绿色畜禽产品的典范,系统地介绍了绿色畜禽产品品种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饲料的配置及产品的销售状况等,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绿色养殖的整个环节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视频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1教学形式单一,师生间缺乏互动

“绿色食品”课程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教师上课时只需点击播放即可,节省了板书、提问等环节,教学视频占据了课堂中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视频教学速度太快,导致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其实,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授课具有现代媒体教学无法代替的优势,黑板即时重现力强,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学生就有时间边听边记录边思考,慢慢对听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如果用单一的视频教学,节奏过快,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声音交流及目光交流等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加强记忆,反而导致学生不知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而不是多媒体影像所显示的教学内容,影像教学效果。

2.2信息多、容量大、用时长,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从网络上下载的影视材料,声色兼备、动静交融而富有感染力,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视频一般容量较大,容易挤占课堂的宝贵授课时间,看完视频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的话,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教学效果反而下降。此外,多媒体视频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但是下载的视频内容往往只有一部分内容与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关联性比较大,而相当一部分对课本知识相关度不大甚至毫不相关,因此,在听讲过程中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抓住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3视频教学法的改革方向

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大容量性,很容易下载到与“绿色食品”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相对而言,绿色食品绿色种植、养殖及加工方面的视频资料比较常见一些,而有关绿色食品理论基础及绿色食品销售贸易等章节的视频资料在网络上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去收集这方面的视频资料。另外,对所下载的资料要进行分析挑选,对与专业课程相关度不大的要进行删除以减少视频内容占用过多的上课时间。因此,在选取视频资料时,既要注意视频的可视性,同时更要注意选取紧扣教学目标的素材。最好能对视频资料进行一些编辑,提高其代表性和与教学目标的吻合度。最后,看完视频后,应该组织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视频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如论文,辩论,写观后感等等,特别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食品”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视频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视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能结合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播放方式,并且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的优势,同时注意避免其弊端,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④多媒体视频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信息载体,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需要老师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用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摸索并应用,从而发挥多媒体视频在提高“绿色食品”课堂教学的作用。

注释

①何志平,王允祥.研究性教学法及其在《绿色食品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4-215.

②孙天立.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8):168-170.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地沟油和台湾的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生活[1]。在人类食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农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大产品,这些产品每日都大量地供给到人们的餐桌上。传统的农副产品一般是自产自销的,没有品牌,也没有规模和统一性。目前,一些农副产品生产者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其生产的绿色食品,以优良的品质打入了市场。

1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经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环保健康食品。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2]。发展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3],经过22年的努力,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建立并全面推行了绿色食品监管制度等。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始建立起了绿色食品基地。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已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超过6700家,产品总数1.7万个,年销售近3000亿元,出口额约23亿美元,环境监测面积0.16亿hm2以上[4]。绿色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引领城乡居民安全优质食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论文网]

首先,我国国民对于绿色食品的消费缺乏认识,妨碍了绿色食品信息的传播。绿色食品的价格较高,使得中低收入者缺乏足够的购买能力。其次,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品种单一。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从业者认为生产绿色食品的风险较大,因此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投入,不同的农业垦区只适合一种或几种食品的生产,使得生产品种相对单一,没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主要问题[5-7]。

另外,我国绿色食品的产业以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往往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巨大问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认证了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经过了几年的生产,由于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差,为了提高效益,不惜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将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流,将垃圾直接倾倒在基地周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原本符合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标准的垦区不再符合国家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的食品不再是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导致此垦区的经济价值贬值,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由于一直都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绿色食品生产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政策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8]。规划环评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能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正式颁布并实施。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9]正式实施,在《环评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主体,相关各方面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领域,而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环评的新领域,目前这项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可以大致分为4步,分别是规划研究、环境背景调查、环境制约因素判别、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10]。

2.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

2006年国家环保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1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省、宁波市、芜湖市、广州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11],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由于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较晚,从而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范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相对落后。目前已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开发区规划、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等[12]。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渤海、北部湾、成渝、海峡西岸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涵盖15个省,6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约110万km2,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10多个重点行业,以及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集聚了中国环科院、环保部发展中心、环保部华南环科所、上海市环科院、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参加单位及协作单位共计近百家。开展范围如此之大、行业覆盖如此之广、参与部门和单位如此之多的区域性战略环评,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技术成果已经在相关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环保准入中得到体现[13]。

2012年1月2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开展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是继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是区域性战略环评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4]。

3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1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大部分的绿色食品产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往往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绿色食品产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绿色食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规划环评的方式对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评价,从而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的发生。使得绿色食品从始至终不经受任何的污染,产业基地也实现零排放。其次,通过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从而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使得绿色食品基地在建设初期就有章可循并且逐步做到细节化[15]。最后,规划环评对于绿色食品基地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步骤可归纳如图1。

3.2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朱坦、尚金城、包存宽等[16-18]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借鉴一些理论[19]。这些理论能够运用到绿色食品的规划环评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在技术方法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罗列了规划环评的一般方法。张媛等[20]将导则中的方法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如表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是要应用更加切合实际、在实践中更加正确的技术方法作为评价方法,多种方法的集成是绿色食品规划环评的方法特点,针对不同评价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选择出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方法进行评价。

3.2.1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也称作“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等。生命周期评价是编制和评估产品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输入输出和可能的环境影响[21]。归纳起来就是4个部分的工作: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解释[22]。

确定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判断整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绿色食品产业是否有效以及规划时所遇到的环境影响时,应广泛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食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从而确定绿色食品是否清洁生产,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在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命周期评价可以作为一种直接的评价工具,以此来评价绿色食品基地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在基地中的走势以及绿色食品清洁生产工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将物质在整个绿色食品基地的动态描画出来,进而对基地进行规划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农业应用上处于初级阶段[23],徐李娜等[24]指出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诊断工具,并对比了国际国内的生命周期评价对清洁生产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生命周期评价对于清洁生产判断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张丽丽等[25]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辽宁西部地区建平县两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为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管理和减轻农业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3.2.2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以及人类积极作用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6]。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判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分析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承载力分析在战略、规划环境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它是解决累积影响以及将战略环境评价与战略规划相融合的重要手段。

生态承载力分析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表示人类负荷仍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27]。

因此,通过生态承载力分析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之前,通过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等一系列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各个环境因子以及人为活动的实际因素,通过生态模型、人均生态协调系数模型等一系列的计算模型得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28],从而确定当地的生态特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规划。赵玉强等[29]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污染物、经济等几个方面对浑南新区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3.2.3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文秘站:总结了中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的特点,剖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框架思路和途径,对可持续发展评价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的循环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开发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理念上的经济发展模式[31]。它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的闭环流动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局面[32]。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中心,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布局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这两个理念。

3.2.4其他理论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绿色食品景观资源进行适当配置利用,对绿色食品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生产高品位,高质量、优良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对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1S)[34-35]。在环境规划中,GiS数据表达直观形象,输出的结果图形化,更便于为人们所接受。游娟等[36]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刘纯青等[37]运用GiS技术选取滦南县自然植被、河湖水系、地质地貌、土壤类型、污染分布、道路体系等因子作为绿地系统布局的适宜性因子,从而确定了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此外,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重大生态作用区和环境影响区空间识别[38]等等一系列的评价方法都是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评适用的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评价方法。

4展望

通过开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能力,从宏观上规划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在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时期产生重大的选址、规模、性质上的错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国民健康的威胁,也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宏彬.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11(9):26-33.

[2]苗雨君,王锦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8):134-137.

[3]杨晓明.环境影响评价与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J].现代化农业,1995(9):7.

[4]高文.绿色食品20年影响力浑然隆起[n].农民日报,2012-01-06(1).

[5]杨应松.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食品科技,2003(3):11-16.

[6]席晓东,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报,2009,25(5):20-23.

[7]刘墨楠.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1,4(70):48-49.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S].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eB/oL].[2009-08-21]./m20090821/002307-1.him.

[10]李慧.规划环评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6):230-232.

[11]田丽丽,徐鹤.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J].湖南大学学报,2007,34(8):61-64.

[12]焦彦欣,王敦球,江成.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4):46-48.

[13]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eB/oL].[2011-01-01].ww.

绿色食品分析报告篇10

一个媒体,即便内容再好,如果其中充斥虚假违规广告,它在读者心目中,必定不是一个优秀的品牌媒体。

《钱江晚报》“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帐”的组织结构和横向整合模式,使得产业链延伸,决策链缩短,广告经营的灵活性得到加强。面对新兴报纸低价抢占市场的经营策略,以及同质化的竞争格局,《钱江晚报》创新性地确立了品牌经营的战略思路,围绕“品牌”这一核心竞争力建设价值链,合理配置资源,开展各项业务。同时,“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帐”的组织结构又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广告版面泛滥的市场背景下,只有品牌媒体所承载的广告才能够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品牌战略这一创新思路确立了《钱江晚报》在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走品牌经营之路,就是不对广告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掠夺式、破坏式开发,而是在品牌建设和业务发展上,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以保持报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钱江晚报》品牌的完整性。

主动砍掉医疗等不良广告

一直以来,医疗广告在很多媒体有着双重身份――“创收支柱”+“恶性肿瘤”。迫于高成本媒体市场竞争下的生存压力,广告经营必须做量做利润,医疗广告是捷径,很多媒体的医疗广告占广告总量的20%、30%,甚至更多;大量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可是如果放弃医疗广告,每年数千万广告收入的大窟窿用什么来填呢?于是,这个“恶性肿瘤”不断扩大扩散,对广告经营者来说,真是又爱又恨。

所幸,《钱江晚报》至今没有这颗“恶性肿瘤”,这是《钱江晚报》在广告经营中长期坚持品牌经营的结果。在《钱江晚报》,我们始终怀着新闻理想从事广告经营,因而我们相信,媒体品牌战略下的广告经营,必须与报纸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品牌媒体必须具有公信力、持续发展力、社会影响力、文化力、服务力,而诚信则是所有力量之源。我们在一“砍”一“立”中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和绿色收入:

《钱江晚报》的医疗广告最高的时候是在1998年,曾达1000万元,由于这些广告来源基本是一些游医承包的门诊部,广告内容大多是治疗性病、乙肝等疾病及疑难杂症,广告形式也“傻大粗黑”,不仅有误导损害读者患者之嫌,也有损报纸形象,与《钱江晚报》“打造21世纪城市主流媒体”的品牌战略不匹配。因此从1999年起,我们主动控制医疗广告的,严格按工商、卫生部门批准的要求刊登,全年医疗广告营业额没超过200万元。从1999年至今的8年间,《钱江晚报》的医疗广告审稿极为严格,占广告总量的比例一直控制在5%以内。

保健食品也是违法广告“前三甲”之一,很多保健食品在做广告尤其是“软文”时有意混同药品,超出范围夸大作用。《钱江晚报》的《养生》专栏曾经主要刊登保健食品类等以文字为主的“软文”,是违规广告的高发地。我们就自觉地进行控制,该专栏2004年的广告量510万元,2005年下降到313万元,2006年我们彻底取消了《养生》专栏。虽然《养生》专栏这一刀就砍掉了一年三五百万元的专栏广告收入,但和舍弃几千万元医疗广告一样,提升了广告的诚信度和报纸的公信力,我们的广告收入是绿色收入,是以品质为前提,是健康、持续、负责任的。

正由于我们自觉抑制不良广告,为品牌广告营造了绿色的广告环境,也因此争取、吸引了更多品牌广告的投放。2007年初,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广告信用指数,《钱江晚报》以91.25的高分荣获“广告信用aaa单位”,作为浙江省广告营业额最高的报纸之一,这个成绩的取得尤为不易。

读者、广告商和报社三方受益

控制医疗广告,最直观的效果是净化版面,提升了报纸形象与公信力。

这一变化首先受益的是读者。报纸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理性的分析者,我们始终有责任向读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仅通过新闻也通过广告,杜绝虚假广告,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在有限的版面资源内,读者能接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不受虚假广告的误导,在视觉上也更让人赏心悦目。

2002年9月29日,《钱江晚报》率先向读者公告承诺,“本报今起停止刊登不良医疗广告”。这一果断而坚决的做法,赢得了读者的尊重、信任与推崇,这种读者态度与情感反映到数据上,就是《钱江晚报》的发行量、阅读率多年来高居浙江报业市场前列。

高水平的读者阅读率和满意度,尤其是在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读者群体上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广告商愿意投放我们报纸,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为品牌广告提供了一个更干净、更有档次的平台;另一方面,尽管我们的广告价格不低,但是从报纸覆盖率及读者构成考虑,换算下来,广告的千人成本是很有竞争力的。

砍掉不良医疗广告,强化了在读者眼中责任媒体的形象,也强化了在广告主心目中实力媒体的地位。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维系了客户的忠诚度。近年来,尽管我们报纸广告价格经历了几次调整提升,但是我们的核心广告客户并没有流失,相反,越来越多的富有潜力的新兴行业、成长行业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实践实际上是围绕“金牌价格,绿色收入”展开的:

所谓金牌价格,我们的实践是:汽车、房地产、通讯、it等优势行业,作为高端产品,价格坚挺不能动摇,用“价值营销”代替“价格战”一一围绕高端品牌广告主的消费需求,将生产经营的资源配置向这些重点行业进行倾斜,包括营造绿色广告环境、集中最优秀的经营人员、投入更多的开发费用、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广告与采编的有效联动机制等等,以全面服务提供商的市场身份,追加优质服务、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优势,产生高效益。高端产品“金牌价格”带来的益处良多:高效、节约保护资源,使我们有底气舍弃一些低价低端的广告,尤其是打球的“垃圾”广告,避免了对版面资源的过度耗占,追求广告的低占版率,维护读者的利益,捍卫报纸的品牌。常年来,我们报纸的广告占版率大约保持在27%左右,相应地,报纸的含金量则得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