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妇女工作总结十篇农村妇女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27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重庆市创建“巾帼示范村”暨“岗村”牵手对接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锦涛同志讲话精神,通过进一步推进“巾帼示范村”的建设,总结交流我市创建“巾帼示范村”活动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凝聚全市妇女的力量,促进以城带乡,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志们,今年3月7日,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政协群团联组讨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3月8日,总书记又参加了全国人大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对做好新阶段重庆的工作和妇女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按照市委要求,科学把握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扎实抓好“巾帼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刚才,周曦同志所作的工作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推进,为我们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带来了挑战,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妇联干部要正确认识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妇女创建美好家园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也为农村妇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层次更高、空间更大,增收致富的步子迈得更快;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大力发展,为农村妇女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得到广泛关注和有力维护,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各级党委政府更重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党建带妇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在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村妇女的发展,支持农村妇女工作,农村妇女工作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为此,各级妇联组织应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加有所作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妇女和妇女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妇联组织来说需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还很多:一是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妇联如何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定位,如何引导妇女发挥作用,如何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妇女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是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等基层组织变化情况,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对农村妇女事业和农村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统筹推进“巾帼示范村”建设,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新贡献,实现新发展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妇女组织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着力开展“巾帼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作模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巾帼示范村”的创建活动之中。具体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新型农民。我市广大农村妇女是农业经济的建设者,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参与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发展农业生产、管理家庭、教育子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广泛参与和艰苦奋斗。各区县妇联要抓住广大农村妇女有学文化、学科技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作用,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培训,培养出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引导农村妇女形成“比发展”、“比贡献”的良好互促氛围,把“双学双比”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帮助农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一要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对农村妇女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民主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使她们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树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宣传动员,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变为广大妇女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广泛宣传各级的惠农支农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养,在农村妇女当中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风尚。三要搞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掌握用工单位需求信息,通过定向联合培训等形式,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做到培训与岗位需要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妇女群众转岗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强化服务引导,在帮助农村妇女加快增收步伐上下功夫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各区县妇联组织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搞好服务引导,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要拓宽服务领域。要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村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帮助她们选准发展的路子,积极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并及时倾听农村妇女的呼声,尽可能地为她们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创新服务机制。各级有关部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都制定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妇联组织要善于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促进农村的产业化调整,为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提供优质服务。三要突出服务重点。要对农村中涌现出的女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她们加快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村妇女走上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路子。

(三)发挥阵地优势,在树立农村新风尚上下功夫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妇联要继续抓住家庭这一传统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和阵地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宣传科学思想,推动广大妇女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生机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倡导农村妇女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生活环境的整治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形成村容整洁的新面貌。二是深入搞好农村文明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文明家庭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传统的工作阵地,弘扬先进的家庭文化,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明辨荣辱、崇尚美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畅通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妇女思想动态的有效渠道,及时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四)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下功夫

各区县妇联要充分利用在农村妇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妇女组织及妇女群众政治参与能力,加大维护农村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力度,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为促进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作贡献。

(五)抓好典型示范,在培植典型上下功夫

培植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妇联组织要贴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结合“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作,突出妇女工作特点,培植起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做好“巾帼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用典型的经验来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对于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要通过带领妇女群众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进行宣传,让妇女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六)实施城乡互动牵手工程,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上下功夫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牵手结对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协调组织及团体会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接对帮扶活动,加强城乡不同群体之间的典型结对,推动“巾帼文明示范岗”与“巾帼示范村”、科技工作者与女能手、女企业家与农村创业妇女、女大户女能人与示范基地结对、女经纪人与合作经济组织妇女骨干结对,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大科技结对力度,拓展城乡妇女团体之间的组织结对,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结对等,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对接。今天在会上有4对“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创建村”达成了结对帮扶协议,表明了城乡妇女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我们要努力为城乡妇女互帮互助建设新农村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态势,促进“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之间的结对共建,推动城乡妇女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巾帼示范村”的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团结带领广大妇女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一是要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妇联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妇女工作的支持,把妇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和支持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妇女倾斜,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对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给予关心和支持。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2

一、东海县农村妇女的现状

我县共有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农户总数296000户,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3.65万,占48.26%。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目前妇女劳动力已占剩余劳动力的65%,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县畜牧、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给妇女提供了增收致富,施展才华的平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也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妇女正逐渐从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变,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县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男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突显了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妇女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农业女性化”的趁势日渐明显。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2%,随着农业女性化趋势的加剧,妇女已经占到了农村一线劳动力的65%以上。据调查,随着越来越多的男劳力外出务工而引起的劳动力的重新分配,使妇女在种植、养殖、加工中承担着更多的工作量,妇女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70%的妇女逐步拥有了家庭消费支配权、生产经营的主动决策权和社会参与的自主选择权。妇女在农村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50%,全县有1万多名妇女从事种、养、加工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绿化荒山的带头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劳动模范王银霞用“愚公移山”精神开荒植树,用所学园林绿化知识规划磨山,带动妇女姐妹们做好绿化造林工作,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已完成成片造林1212亩,新建农田林网1500亩,完善农田林网2000亩,四旁植树5.7万株,育林苗130亩。目前,全县有近万名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17个,每年输出2万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劳务收入3亿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妇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伟大的人力资源。实践充分证明,广大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主力军。

2、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全县广大妇女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四自”新女性,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勇于奉献,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和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主动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法律知识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荣辱、倡新风、促和谐”等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妇女健身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自觉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为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事迹感人、富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妇女典型以及文明家庭角色典范。全县树立县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420户,先后有43名妇女获县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激励广大妇女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广大妇女已逐渐成为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3、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东海县处、科级女干部占到同级干部总数的10%以上,全县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中全部配备了女性干部。女代表、女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权利,利用人大、政协两会契机,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提案,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还通过投身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村民理事会等参与管理、反映妇女诉求。这充分表明,广大妇女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二、基层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发展的脚步在放开,但阻碍妇女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妇女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农村妇女的素质、思想和技能状况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封闭落后。由于农村妇女长期处于粗放的小农生产方式中,思想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保守的小生产意识和因循守旧的封闭落后观念、小富即安思想凸现,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农村妇女“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意识根深蒂固,对丈夫的依附性仍然较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度较低,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满足于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缺乏自主创业精神,严重制约妇女作用的发挥。二是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据对安峰镇580名18-50岁妇女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2名,仅占8.9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14名,占36.9%,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9名,占46.03%,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就导致农村妇女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差。三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和技能。由于文化水平偏低,不能有效地掌握现代化农业技能,对一些政策措施、经营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

2、侵犯妇女权益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效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但在政治、土地、婚姻等方面仍存在歧视妇女、侵害妇女现象。一是妇女的政治民利实现得不够充分。在部分村,村民代表中女性的比例较低,农村妇女的民利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等财产权利不能保障。一些出嫁女、离婚妇女及其子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继承权受到侵害。三是部分农村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不力。有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移情别恋,导致事实上的婚姻解体,妇女独自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孩子,生活艰难。同时,家庭暴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歧视虐待生女孩的妇女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赡养老年妇女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女童、外出打工妹劳动权益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部分青年女性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贫困原因,农村女童失辍学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女童过早挑起家庭经济、家务劳动的重担。

3、妇女的生存环境较差。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但沉重的家庭负担成为牵制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创新业的绊脚石。随着农村男劳力更多地流入城市打工,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妇女的肩上,她们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的发展。从影响农村妇女的社会环境来看,“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和“女主内”的分工、社会上存在着对女性的偏见仍在制约着农村妇女发展,农村妇女仍然缺少教育培训、资金、技术、信息等发展资源,农村妇女增收缓慢。有些村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差,为妇女提供的卫生保健服务不够,妇科病发病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因病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4、妇女工作的形式相对滞后。由于农村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开会布置、发文件、集体活动等方式已很难适应现在妇女群众的需要,有些基层妇女组织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抓不准让妇女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途径和形式,从而减弱了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加了妇女工作程度

5、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薄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妇女群体和妇女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农村妇女的新变化,对基层妇女组织和妇联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状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引领妇女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的阻碍。一是村妇代会组织机构单一。随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日趋明显,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已不能适应这种状况。二是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和就业方式、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善自身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以及求美、求富、求乐的愿望日趋强烈。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妇联干部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知识单一,缺乏带领妇女致富的本领,宣传发动妇女能力和帮助妇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相对落后。不少乡镇妇联、村妇代会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活动的正常开展,难以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基层妇女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及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征程的开始,也为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要找准工作定位,强化服务功能,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科技培训、典型选树、权益维护、民主参与、促进和谐五个方面去探索。

1、围绕农村妇女全面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及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育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本领,使农村妇女最迫切的发展需求。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结合“十万妇女培训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分级别,分层次中做到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广大女农民,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业现代化的本领;面向女能手、龙头企业的妇女骨干,开展农业新技术、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的培训,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三是面向农村富裕劳动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知识的培训,为她们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2、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创争”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通过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最老爱幼的典型人物引领农村妇女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新型的家庭环保理念,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星级文明家庭创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二要不断繁荣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协调多方力量,建立健身活动站、图书阅览站,用充实的文化生活占领她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素质。三要选树一批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环保家庭等,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全区文明和谐。

3、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管理民主是激发农村妇女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到:一是结合《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加大维权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构,年内与司法局联合建立一所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

4、围绕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着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3

为了认真贯彻省妇联、财政厅、农牧厅、科学技术厅、教育厅、林业厅、科协联合下发的甘妇发29号《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现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切实增强农村教育培训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确保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我市农村妇女劳动力62万,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46%,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进一步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优势,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林业、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农村妇女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展职业技能和文化、健康、法律知识培训,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数以万计合格的非农产业务工者,是各级农林科教部门和妇联、科协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认真组织,积极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各县(区)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妇女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有关农民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给予适当倾斜。

各县(区)农业部门的“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中,农村妇女的培训比例要达到4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妇女的转移培训力度;农业科技电波“入户工程”等远程教育培训工程,要为农村妇女提供农业新技术、政策法规、农村家政和非农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

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五大培训工程(星火远程科技培训工程、乡镇企业科技培训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程、外向型科技培训工程),要在保证农村妇女培训适当比例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妇女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妇女技术人才。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中,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要坚持农村妇女的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大力开展与妇女相关的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卫生健康、家庭理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让农村妇女在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的同时,得到综合知识和培训,实现全面发展。

各县(区)林业部门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要将农村妇女培训纳入总体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林业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提高“三八绿色工程”活动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各县(区)科协要在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加强农村妇女干部和妇女党员的培训。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在科学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科普宣传、科技知识咨询、示范基地指导、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等方面为农村妇女培训提供服务。

各县(区)妇联要加强与农林科教等部门的协调、合作,继续深入开展“学科技、比致富、奔小康”活动。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继续抓好“双学双比”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培训内容上,围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蔬菜、银杏、苹果、中药材、草畜十个特色产业开发,开展“三送”(送政策、信息、技术)、“双带”(带头、带领致富)和“三面向”(面向“双带”妇女干部、面向中年妇女增收、面向农村富余女劳力转移)活动。在徽县、成县、西和县开展高效示范农业科技培训,武都、礼县、文县、宕昌、康县、两当开展经济林果病虫害防治、嫁接换优、无性扦插、中药材野生驯化、蚕桑等实用技术培训,体现各自特点。在培训方法上,采取因地制宜,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办法。一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二是邀请有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科技女能人搞实用技术传帮带;三是经常性地开展科技上山下乡活动或通过放科教片、录像带、光盘、订阅科技报刊等办法提高产业经营农户的科技水平。

三、整合资源,为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搭建平台

教育部门创建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妇联创建的农村妇女学校,科技部门覆盖县(区)乡镇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和星火学校,以及农广校、农函大都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平台,都应开展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和社会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依托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覆盖率和办学质量。

各县(区)妇联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妇女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妇女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要建立普及农村妇女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徽、成、西和县要在40%的乡镇建妇女学校,其它县(区)要在30%乡镇建妇女学校。并注意总结推广农村妇女学校的办学经验,不断加强对农村妇女学校的管理,推出一批农村妇女示范学校,使农村妇女学校成为培养农村妇女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促进我市特色产业化的骨干力量。

四、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4

我县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1、在年龄结构上,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女性受年龄的约束大于男性。近5年转移出去的农村女劳动力,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8-40岁,年龄偏大者占少数,特别是50岁以上的外出女性所占比例很小。而转移出去的农村男劳动力虽和女性一样,主要年龄段也集中在18-40岁,但4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却大大超过女性。

2、在行业结构方面,转移出去的男女劳动力从事的行业各有特点。从今年上半年**县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建筑业、地质、交通、商业、金融、房地产和服务业等行业。男性侧重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而女性则侧重于轻工业、服务业和商业饮食。

3、在区域流向结构方面,女劳动力多选择就近转移。流向区域就距离家庭所在地远近而言,女性一般会选择距离家庭所在地较近的地点,特别是已婚女性,而男性转移受地理位置限制的程度比女性低。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女性心理素质、家庭分工同男性不同外,文化程度和户口所在地的经济背景和转移的历史特点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4、在婚姻方面,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女性已婚的比例低于男性。近几年来,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女性已婚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这与女性传统的社会分工、生儿育女、料理家务以及社会对已婚女性价值认可上的偏见有关。而男性相对来说,受此因素影响较小,所以并没有因为成家而停止外出挣钱。

5、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越高,就业机会越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劳动力转移的比重较大,高达85%。

影响和制约我县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1、农村妇女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就业的需求

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成为已外出或想外出务工妇女的最大难题。农村妇女普遍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劳动力技术单一,大多只掌握常规和传统的种养技术,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还不很适应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外出务工也多是从事技术层次较低的工种如:保姆、建筑工、商场餐饮业服务员等,调查中我们发现,七成岗位要熟手,而胜任的民工只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一小部分,因而说技能门槛挡了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道。这些一方面说明农村妇女已认识到传统的种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就业观念与农村长期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农村妇女家庭观念厚重,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小、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在家务农无生产经营决策权,外出务工障碍重重,存在怕、难思想,怕导致家庭不和、外出工资不能兑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适应外地生活,受骗上当等,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保障措施未完善,制约着农村女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时,往往在工资待遇、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基本权益方面得不到保障。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宁愿高价招工,也不愿通过培训来获得技术工人。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不辞辛苦到偏远地方去招工,招来后不足两月仅有一半的人能留下来,多数民工都抱着非常现实的想法,那就是企业发放工资如果不及时,自己就会坚决离开。在有的地方一个技术工几家抢,而有的企业还在压工资,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3、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村妇女就业总量

根据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乡农村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仍然存在第一产业比例偏大的问题,限制了农村妇女就业总量。又由于受资金、技术、生产销售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农村妇女劳动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4、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妇女负担加重,影响妇女在第三产业就业比例

农业人口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实现非农化就业。农村城镇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不仅带动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限制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工后,妇女劳动力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中老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种好全家的承包责任田,往往忙不过来。有的妇女劳动力也想外出打工,但家门难离。这些也是制约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之一。

5、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影响农村妇女劳力就地转移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往靠低水平规模扩张的乡镇企业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为获得新生,乡镇企业大多进行改制或承包租赁经营,有的关、停、并、转,大龄妇女和部分劳动技能低的妇女只得返乡务农。虽然近年来,个私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较快,但规模较小,吸纳、接收妇女劳力的能力不是太强,远远不能满足想就近务工的农村妇女的就业需要,导致农村剩余、闲散妇女劳力不能集中充分使用。

6、外出务工未形成规模,输送渠道不畅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县、乡、村就业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的滞后,也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有效转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民工很少或者从未去过正规的劳务市场或职介机构,反而大量涌向未经劳动部门批准、自发形成的劳务“黑市”或在路边开张的职业介绍所。每当民工务工高峰时节,民工每天都会在这里聚集。外出就业妇女靠亲朋好友、同乡盲目外流、乱闯,加之民间中介组织的不规范经营,妇女易受骗上当,妇女外出就业呈无组织、无序状态。外出妇女劳动权益、人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造成一些外出务工妇女碰壁回乡,心灰意冷,造成一部分妇女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

发挥妇联职能,加快我县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想法: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任务。我们要以更规范的管理、更科学的运作、更紧密的联动作为基础和保障,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使妇联组织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三大中心。

1、发挥教育培训功能,使妇联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中心。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实质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进行合理重组、科学开发,实现“人尽其才”。通过教育和培训,减少素质偏低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供给,是增强妇女就业能力的治本之策。要突出抓好进城务工妇女进城前和进城后、在岗前和在岗后的培训,帮助她们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在技能上具备资质,提高转移的成功率。为此,在教育培训中应该注意:

(1)因才施教,分层次培训。突出培训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对外出务工的妇女,传授礼仪、法律、外语等多门类专业知识,传播文明习惯,增强她们的竞争实力,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对农村专业大户,开展现代经营理念培训和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重点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她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对一些能力较强或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妇女,提供创业培训,扶持创业实践,提高她们的创业能力。对农村中老年妇女,开展家教知识、卫生保健、文明生活方式的培训,帮助她们既学会生存,更学会文明生活。

(2)整合资源,多渠道培训。打破以往单兵作战的格局,充分集聚吸纳外来资源为我所用,扩大培训的面。发挥成教中心、夜校和相关行业技术推广与培训部门等组织的作用,开展素质培训。发挥企业自主培训和女性创业与发展实践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开展专业培训。发挥社区的作用,向她们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文明习惯。引导有潜力的进城务工女性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使她们能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组织在家就地转移的妇女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3)因地制宜,多形式培训。一是开展定单培训。按照企业用工趋向和妇女实际状况开展定向招募、对口培训。上半年,我县妇联联合劳动部门共同办班,举办缝纫、烹饪、计算机等各类知识培训,共有名妇女参加,人获合格证书。二是开展定点培训。建立女性创业与实践基地,对转移的农村妇女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三是开展定向培训。聘请专家,赴各乡镇、村进行科技巡回培训,并和女能手结对帮扶,包教包会,为她们提供了果树栽培、水产养殖、畜牧生产、制茶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2、动员组织力量,使妇联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指挥中心。我们要充分利用组织网络优势,不仅要在转移人口上做“加减法”,还要在转移渠道上做“乘除法”,既要提高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更要拓宽本土就业新空间,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多方荐巢,带动农村妇女有序转移。建好网络,实现工作提速。建好劳动力转移资源库、用工需求信息库、师资资源库,夯实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基础。我们要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意向、待遇期望、工作时间、扶持方向、培训内容等展开调查,掌握需求,寻找对策,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直报站,定期反馈女劳动力转移的最新动态。联好网络,实现供需对接。利用妇女组织网络齐全的优势,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纵向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和快捷,通过妇女网站,开展网上招聘。

(2)引凤还巢,推动在外妇女返乡创业。外出务工的妇女经过几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人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信息,吸引她们回乡创业,将城市的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以及新的时代精神、生存意识积聚成农村发展的新潜力,将成为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应看到这种新变化,打好三张牌。打好“妇女牌”,加强与在外务工妇女的联系,宣传回乡创业妇女典型,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邀请在外务工妇女座谈,激发她们回乡创业的热情。打好“亲情牌”,关心留守老人的健康,关注儿童的学业,培养她们回乡创业的感情。打好“乡土牌”,通过定期向她们优惠政策、投资信息,建立返乡创业基地扶持创业实践等形式,点燃她们回乡创业的激情,走出一条输出--成长--积累--创业--回流发展的路子,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为更多农村妇女提供就业的岗位。

(3)就地筑巢,拉动妇女就地转移比量。我们要抓住三个机会,从激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出发,扩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总量。一是利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通过科技结对等形式,在妇女中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殖新品种,帮助农妇以“新品种”致富。二是借助女科技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层出不穷的机会,通过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引导农村妇女提高现代农业意识,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农妇以“新技能”致富。三是抓住当地加工企业不断涌现的机会,发挥妇女加工业、手工制作业的优势,帮助农妇以“新岗位”致富。如城北乡妇联根据本乡工业特点和离新碧工业园区近的优势,发动本乡农村剩余女劳动力就近转移,争取在当地就业等。

3、强化维权职能,使妇联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中心。据调查,在进城务工妇女中,只有25%左右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18%的人参与了社会保险,约23%的人基本了解《劳动法》。所以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要一手抓转移的组织化,一手抓转移者的权益保护。工作中要实现二个到位。

(1)关注生存,权益维护到位。要帮助广大妇女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依法办事理念;为转移妇女提供就业登记、合同签订、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让她们享受平等就业的权利;要建立进城务工妇女维权网络,受理各类有关进城务工妇女维权事务的咨询和投诉。要在女企业家和女性较多的单位成立妇女组织,对务工妇女进行法律道德知识的宣传,法律法规的宣讲,让她们知法、懂法、守法。要积极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通过司法监督、法律援助等形式,提供切实可行权益保护。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5

一、农村妇女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没有到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

农村部分妇女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不甚了解,有的甚至产生误解,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建设资金应当由政府解决,有些群众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为农民建新村,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导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

2、综合素质没有到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

农村女劳力平均受教育时间短,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尤其缺乏职业技能技术,加上几十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女性依赖思想严重,主体思想淡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都不强,导致农村妇女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不强,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资金短缺也是导致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妇女发展各种经营项目筹款的渠道很少,只有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而且贷款金额和指标都很有限,许多多种经营项目由于资金的短缺很难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瓶颈。

3、组织网络没有到位,村级妇代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够。

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村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没什么作用,因而对村级妇女组织建设重视不够,致使村妇代会在党组织和群众中影响较小,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加上大部分村妇代会主任都是计生专干,往往无暇顾及妇女工作,村妇代会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优势:

1、群众优势: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中国妇女九大修正)规定,妇联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这就赋予了妇联组织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的特殊优势。

2、组织优势:妇联组织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即:国家、省(直辖市)、设区市、县(区)街道办、社区、乡镇均设妇女联合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设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行政村设妇女代表会,自然村设妇女小组长或中心户主任,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均是妇联的团体会员。总之,只要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女组织,这就体现妇联具有横到边、纵到底组织网络优势。

3、工作优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明确赋予妇联组织的任务是: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推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巩固和扩大各族各界妇女的大团结。这就赋予了妇联组织具有“团结、教育、代表、维权、服务”妇女的职能,也就是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

4、传统优势:广大妇女在移风易俗、管家理财、生儿育女、护理老人,整治卫生等方面还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优势。

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1、要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农村妇女是推动生产发展、促使生活宽裕的重要力量。增加包括广大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发挥“双学双比”领导小组的作用,把组织广大妇女“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和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主要有:

①抓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据调查,50%以上的农村妇女对妇联组织最大的希望是“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组织“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的闲置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很多农村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是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移或不敢外出。妇联组织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等方面培训。

培训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和田间地头,降低妇女参与培训的成本;注重培育典型,搞好引导示范。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

②建好基地,组织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培植“妇字号”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是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品的开发,积极培植建立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妇女群众脱贫致富。加大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做大做强,创优质高效的农业名牌产品,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典型示范,力争做到“扶持一户,带动一方”。加强与农民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妇代会+协会”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妇女参与农业的组织程度,实现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2、要在“乡风文明”中作贡献,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勤俭节约是妇女的传统美德,绿化、美化、净化庭院与村庄是妇女的传统优势。家庭是妇联传统工作阵地,我们要发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领导小组的作用,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

①开展“净化文明家园行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抵制请客送礼、摸牌、封建迷信等歪风,反对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卫生促进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进乡风文明。

②开展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不让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妇女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妇女维权站、点等维权服务体系,为农村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关注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县八届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搭建城乡对接帮扶的平台,构筑城乡妇女互动统筹发展的格局,根据市妇联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岗村结对促和谐,巾帼共建新农村”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思路,通过“岗村联创”活动,促进和引导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新的成绩,为实现“全面达到小康,构建和谐松阳”的宏伟目标建功立业,不断开创我县城乡共繁荣、和谐共发展的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全县各级“巾帼文明岗”结合自身的岗情优势和工作实际,在全县范围内选择1个村结对,结对村一般为女性担任村主要干部。“巾帼文明岗”要结合本岗位的业务专长和岗位职责,充分利用文明岗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农村妇女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农村妇女树立生活新观念,启发致富新思路,掌握创业新技能。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7月下旬)。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岗村结对促和谐,巾帼共建新农村”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巾帼文明岗”积极参加到结对帮扶活动中来,并主动为岗村结对牵线搭桥,使这一活动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制定规划阶段(8月上旬)。由县妇联组织牵头落实,组织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有针对性地选择与1个村结对,明确1名同志为联系人。县级巾帼文明岗根据自己的行业特色和联系乡镇自主选择结对村。结对后,各巾帼文明岗赴结对村走访调研,制定工作方案(《松阳县“岗村结对促和谐·巾帼共建新农村”情况登记表》于8月8日前报送县妇联)。

3、全面推进阶段(8月中旬—12月)。各结对“巾帼文明岗”要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实施。县妇联根据“巾帼文明岗”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实绩,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成效显著将优先推荐评选上一级“巾帼文明岗”。

4、总结表彰阶段(2008年一季度)。进行总结表彰,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岗村结对活动深入开展。

四、相关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岗村结对促和谐·巾帼共建新农村”活动是妇联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各级妇女组织要从关注民生、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农村的高度,把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总体部署,整体协调推进。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7

为期2天半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吉林省委

书记王云坤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10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秀莲主席的重要讲话,讨论了《全国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参观考察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总结。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规划,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非常必

要,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秀莲主席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农村妇女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精辟分析了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全面部署了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起点高

、立意深,内涵深刻、目标清晰、要求明确、举措务实,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主要有四点收获:一是深化了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秀莲主席的重要讲话,同志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家表示,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

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推进农村妇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二是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农村是妇联的重要工作领域。各级妇联在长期的实践中勇于开拓、

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表示,一定要紧密围绕

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紧密结合妇联工作实际,发挥优势、彰显作为,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作出贡献,实现新的发展。三是明确了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

设的目标和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农村20字的总体要求,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家表示,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

复杂性,切实把握中央的精神以及秀莲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扎实推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四是交流了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经验。10

位同志的大会发言,从服务于“三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使大家深受启发。另外,吉林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农业大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吉林,学习了吉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会议期间,同志们对《全国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这是一个指导和推进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好文件

,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修改后的《意见》将以全国妇联文件的形式下发。

二、关于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就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及时传达,领会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立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秀莲主席的重要讲话及这次会议的精神,统一思

想、提高认识,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要主动向党委和分管领导汇报秀莲主席的重要讲话,汇报会议的主要情况,汇报本地妇联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措施,充分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做到在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有为、有位。要及时向各级妇联和广大妇联干部传达会议精神,把传达的过程转化为再学习、再动员

、再提高的过程,引导大家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加强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要认真组织各级妇联干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领会秀莲主席的重要讲

话精神,切实把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这次会议精神贯穿于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一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集中体现。这个“新”可以归纳

为“五个基本”:即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央突出强调,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自觉地、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妇

联工作的全局,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发展与维权两手齐抓;强化统筹意识,坚持城市与农村妇女工作协调推进;强化创新意识,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

新并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要准确把握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定位。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按照“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准则,切实把握好“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服务基层,以人为本、服务妇女”的工作定位,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全国妇联和省区市妇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

研究、源头参与、争取政策、协调资源和宏观指导上;市县妇联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整合协调、营造环境、创新载体、培树典型上;乡村基层妇联组织要把精力放到组织动员妇

女、提高妇女素质、直接服务于妇女群众上,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带领妇女建功立业。

三要制定和完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规划。各级妇联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当地实施“*”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围绕本地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

要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制定或完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规划。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融入全局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争取把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科

学性和可行性相统一,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妇女的发展意愿,按照统筹的思路,确定务实的目标,采取可行的措施,确保工作的落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巩固和创新“双学双比”、“巾

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维权行动计划”、“双合格”等主体活动,不断拓展新渠道、打造新品牌、取得新成效。

第三,强化宣传,充分调动和发挥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发挥农村妇女的主体作用,激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是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要在引导妇女更新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面向妇女、把握重点、创新形式,在形势政策宣传中实现妇女群众的需求与中央精神的对接。要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中央

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当地党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和成效,引导妇女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强化主人翁的精神,坚定信心和决心,树立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发展意

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文明观念、民主观念、环保观念,激励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自立自强、敢闯敢干,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

二要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上做文章。面向社会、壮大声势、扩大覆盖,在宣传教育中实现妇女群众的需求与建设新农村宏伟目标的统一。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妇女和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

舆论环境,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发挥妇联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策划并推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

平等基本国策,宣传“两法”、“两纲”,宣传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家庭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引导形

成尊重爱护妇女、重视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要在培养和宣传典型上求突破。注重培育、挖掘内涵、树立标杆,在典型宣传中实现妇女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的共鸣。要高度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范例和典型经验。精

心培树示范作用好、带动功能强的优秀妇女组织和妇女典型,为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树立起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榜样。

第四,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建设新农村是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遵循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求真

务实、稳步推进。

一要立足基层,夯实基础。基层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要以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为目标,以乡、村妇联组织建设为重点,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妇联

组织的组建率和工作的实效性。要把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更多的工作力量和更为丰富的工作资源聚集到农村、投放到基层、落实到妇女群众之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工作调

查研究制度和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农村,与基层干部和妇女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诉求,集中她们的智慧,总结她们的经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基层的实际,更加

体现妇女的愿望。

二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我国农村的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是一个标准、一个层次、一个水平。各地妇联既要着眼于全国“一盘棋”,又要立足

于本地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做加法、善做减法着力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工作。定目标、搞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农村妇女的承受力和妇联所能的实

际,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地域差别、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切实把帮助解决妇女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急迫的困难和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实事

求是、量力而行,不强求一律,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形式主义。

三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对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使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富有创造性,体现出时代特色。如,东

部地区的妇联组织要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妇女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空间中参与新农村建设。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妇联组织要重在引导妇女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提高素质、焕发热情,借力借势发展,为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作出贡献。西部地区的妇联组织要依托充足的劳动力优势,着力帮助妇女改善生产条件、拓宽增收渠道、尽快脱贫致富,切实给农村妇女

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四要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各级妇联要按照“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的原则,在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的大格局中,把握好选点、服务、总结、推广等环节,大力培树类型多样、特色鲜

明的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全国妇联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创建200个“巾帼示范村”。希望各地结合实际,有步骤地推出一些条件成熟、特点突出、工作扎实的村作为全国“巾帼示范

村”的试点,并积极开展各级“巾帼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从而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为整体推进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第五,锐意创新,不断完善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机制。新的任务、新的实践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围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保障机制,是我们要

着力探索、努力创新的关键点。

一要完善互联互动的城乡统筹机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把握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探索城乡妇女发展资源的对接、城乡妇女工作的互动和区

域妇女工作的联动,认真组织开展“科技牵手、项目牵手和资金扶持”活动,加强对口联系点、帮扶点和为农村妇女服务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形成城乡妇女携手发展、和谐共进的工作新局面。

二要完善立体开放的社会协调机制。加强源头参与,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五大协调机构的作用,努力为农村妇女儿童的发展和权益保护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和社会环境。

要积极探索工作资源社会化、工作运作社会化、工作评价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协调整合资源,深化促进农村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引进项目、吸纳资金的力度,实实

在在地为农村妇女儿童服好务。

三要健全创新高效的能力建设机制。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

动的成果,切实加强妇联组织和干部的“双五能力”建设,履行好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各级妇联要深入研究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思考乡镇改革背景下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方

法,巩固现有组织,创新组织形式,做到组织、载体、阵地、经费“四个落实”。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工作模式,努力扩大组织和工作的“双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工作评价制度,提高团结带领农村妇女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增强妇联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志们,我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坚韧的毅力,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新农村建设的火热

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新业、再铸辉煌!

三、关于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全国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的总体部署,认真抓学习、抓调研、抓推动、抓落实,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各方面的工作都取

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任务。下半年,在继续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全国妇联以“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与文明同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亿万妇女•千万家庭文明礼仪行动、“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百万农家美德传播行动和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发展家庭

志愿者队伍,建立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不断兴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高潮。希望各级妇联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社

会主义新风尚在妇女儿童和家庭中蔚然成风。

二是协助做好“两纲”中期评估工作。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做好“两纲”中期评估,是今年各级妇联的重点工作之一。上半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分别举办了省区市评估工

作骨干培训班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中期评估工作研讨会,7月份将组织15个部级评估督导组分赴各地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督导,年底前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督导检查和部级评估。各级妇联要

切实做好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工作,按照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制定评估方案,完成自我中期评估工作,为接受部级评估做好准备。要加强对评估结果及后续对

策措施的分析和宣传,推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推进“两纲”的实施进度。

三是进一步促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特别是2001年全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专题工作会议和中组发〔2001〕7号文件实施五年来,全国

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下半年,中组部将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专题工作会议。各级妇联要抓住这一重要契

机,强化源头参与,加强调查研究,充实女性人才库,主动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要充分利用党校、妇干校、高校等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为女干部提高素质、增强能

力提供服务。

四是切实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工作。宣传和推动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妇联加强源头参与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妇联系统“法制宣传年”,要继续抓好宣传,将“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年”结

合起来,以宪法为核心,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重点,既引导妇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又推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要进

一步推动各地立法机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确保立法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工作,从源头上维护妇女权益。

五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两办4号文件精神,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重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继续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促进儿童

权益保护。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及专项调研,下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召开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现场经验推广会,推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在全国建立1000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召开妇联系统儿童活动阵地工作座谈会,加强对儿童

活动阵地的指导。依托家庭、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大力开展“双合格”活动、小公民道德实〖BF〗践活动、“喜迎奥运、放飞梦想”全国少年儿童迎奥运系

列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开展家教知识进万家巡回宣讲。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六是精心组织“海峡两岸妇女同心携手创未来”大型联谊交流活动和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妇女同心携手创未来”大型联谊交流活动,是妇联配合中央对台工作大局、促进祖国统一

的重点工作,也是下半年重中之重的任务。这项活动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活动涉及到的一些省市妇联也全力以赴,精心做好筹备、接待等工作。我们要上下同心,举各级妇联组织之力

,严格按照政策和程序,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将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妇女机构和组织的友好交往,认真做好东亚妇女论坛、中国东盟妇女论坛和第三届中俄

妇女文化周等的筹办工作,组织召开好全国妇联外事工作会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全方位外交。

七是认真做好全国妇联执委会议的准备工作。按照惯例,全国妇联将于年底召开全国妇联执委会议。我们要发扬成功办会的好经验、好做法,早考虑、早准备、早行动,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打下扎实

的基础。也请各地妇联尽快就会议的有关问题启动调查研究等前期工作,问计于基层,求教于群众,为开好今年的全国妇联执委会议贡献力量。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吉林省妇联为会议作出了十分周到的安排。在此,我代表全体与会同志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甘肃省;贫困;农村妇女权益

中图分类号:D66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3―0124―04

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尤其要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2008年甘肃省有2628.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是1783.1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7.85%,以农村人口数量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甘肃省来说任重而道远。农村妇女占了农村人口的一半,只有农村妇女发展得到重视和改善,农村人口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当下农业女性化趋势更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农村妇女群体。为深入了解当前甘肃省农村妇女的经济生活及其对自身权益实现的影响,甘肃省妇联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的专题调查。

1.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地点主要是农村,在甘肃省范围内选取定西、临夏、武威等市州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16~59岁农村妇女。共发放问卷772份,收回有效问卷758份。

2.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性别意识推动下的社会进步,使农村妇女的经济生活得到改善,其财产、人身以及婚姻家庭等权益保障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贫困依然是甘肃省农村妇女普遍面临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绝大多数农村妇女认为生活水平提高,满意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的占35.2%,比较满意的占40.1%,不太满意的占18.0%,不满意的占6.7%。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超过七成。

妇女对“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占总数31.5%的人表示“有大的改善”,占50.1%的人表示“有一定的改善”,占17.3%的人表示“基本无改善”,占1.1%的人表示“不但没有改善,而且有所下降”。

2.2 妇女普遍参与经济生活,作用日显重要,在妇女参加的经济活动中种植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妇女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种植的妇女占总数的68.1%,养殖占5.6%,种养兼顾占5.4%,加工占5.3%,本地企业工作占3.9%,在外地务工占6.2%,其他(包括生病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占5.5%。

妇女的主要收入来源项目依次是,种植占48.9%,打工占22.1%,养殖占13.7%,加工占6.9%,个体经营占2.8%,其他占5.6%。

对妇女参与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的分析表明,农村妇女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农业女性化趋势开始显现。

2.3 妇女对婚姻生活感觉良好,满意程度在九成以上,婚姻家庭观念在变化,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

对婚姻家庭生活感受的调查结果是,占43.0%的表示很满意,占48.7%的比较满意,占5.5%的不太满意,占2.8%的不满意。

对“您认为目前农村男人和女人的地位”的调查,结果顺次是:“完全平等”占27.7%,“基本平等”占42.o%,“女人地位低一些”占25.1%。“完全以男性为中心”占5.2%。

在家庭财物支配方面,占39.3%的妇女表示在家庭中掌握经济收入,占60.7%表示在家庭中不掌握经济收入。占76.2%的妇女表示在家庭购买较大物件或建房等情况时,男方会找自己商量。

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质量的指标之一,这组数据说明,农村妇女观念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有所淡化。大多数妇女对自己的婚姻持认可态度,在婚姻家庭中,妇女虽然没有掌握家庭经济决策权,但参与家庭重大的经济行动或活动的自逐渐增加,拥有了更多的家庭财产管理权。

2.4 劳动收入偏低,生活普遍贫困

调查结果显示,妇女个人年收入情况是,600元(包括600元)以下的占47.9%,600~1000元(包括1000元)的占19.9%,1000~2000元(包括2000元)的占19.0%,2000~3000元(包括3000元)的占7.5%,3000~4000元(包括4000元)的占2.7%,4000~5000元(包括5000元)的占2.20,5000~6000元(包括6000元)的占0.4%,6000元以上的占0.4%。

目前,妇女个人的主要支出项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个人及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占20.4%,供子女上学费用占19.3%,交各种其他费用占14.o%,家人看病支出占11.5%,修房支出占8.8%。

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占27.6%)、家里有病人(占25.5%)和致富无门(占16.4%)是目前妇女最担心、最发愁的三件事。

农村妇女劳动收入普遍偏低,而且近一半妇女的生活水平仍在贫困线以下。近几年,教育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致使家庭经济发生困难甚至入不敷出,贫困妇女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增加。

2.5 生活压力较大,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中占13.3%的家庭没有电视机,96.1%的家庭没有电脑,93.5%的家庭未订阅任何报刊,91.5%的妇女反映所在村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

对于从事劳动生产以外闲暇时间的分配,妇女用在“做家务”的时间占了总时间的50.0%,用于教育子女的时间占21.5%,串门聊天的时间占10.4%,用于读书(或报刊杂志等)的时间占6.9%,参加培训的时间占3.7%,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占2.7%,参加村社活动的占2.6%,其他的占2.2%。

许多妇女即使有脱贫致富求发展的主动意识,由于缺少接触报纸、电视、互联网、科技期刊这些能提供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现代信息和农业知识的大众传播媒介,长期处于较为落后和封闭状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外部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务劳动的限制造成妇女文化生活贫乏。

在非农转移与农村男性劳动力外流的形式下,一些家庭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出外务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妇女既要耕种土地、养殖牲畜、加工产品,还要操持家务,一天劳作12小时以上,身心压力过大,有的未老先衰甚至一身病痛。

3.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甘肃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都在重视农村妇女工作,但是农村妇女发展的现状与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

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政治、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权益问题不容忽视。

3.1 受教育程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妇女中文盲占25.4%,小学以下占19.7%,小学毕业占26.8%,初中毕业占23.5%,高中占3.1%,大专占1.1%,本科及以上占0.4%。农村妇女不但文盲率高,而且在受教育者中,半数以上集中在小学。

以家庭为单位,占35.9%的家庭有孩子失学的情况。其中占64.7%的是女孩失学,占16.7%的是男孩失学,男孩女孩都有的占18.6%。

“家庭经济困难”(56.9%)、“没考上”(20.5%)、“父母不让上”(10.3%)是目前造成农村女童失学的三个主要原因。

目前,农村适龄女童辍学或失学的现象还是存在,从调查数据上看,在同等条件下农村男孩能获得的受教育机会是女孩的3.88倍,而且,性别歧视是一个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机会往往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接受较多的教育意味着为跻身较高的社会层次创造了前提条件。教育对妇女的经济、政治、社会参与能力和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受教育程度低严重影响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也是制约甘肃省农村妇女改善生存条件、获取自身发展机会的瓶颈。

3.2 劳动技能单一、科技素质低

在调查中,许多农村妇女表示自己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只掌握一种或两种传统的种养技术,没有接受过第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农闲时也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加工生产,无法进行精细的加工生产。在现有条件下,参加培训是农村妇女接受继续教育和提高生产或生活技能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您参加过何种类型的培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占36.1%的农村妇女选择“计划生育知识培训”,占13.9%的选择“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占7.5%选择“法律知识培训”,占7.5%的选择“政策宣讲”,占5.8%的选择“卫生保健常识培训”。

回答“您最想接受的培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实用技术14.4%、文化教育13.7%、打工信息13.5%、计划生育13.4%、专业技能10.7%。

在农村,妇女对实用技术掌握的程度反映了她们拥有劳动技能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意识到知识对自身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对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有强烈的愿望。但通过对比发现,对妇女培训的现有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欠缺文化教育、打工信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3 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建设总体比例偏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对“女性进村两委会的态度”,认为“有必要进”的占42.2%,“一般说应进”占36.7%,“可进可不进”占12.3%,“没有必要进”占8.8%。实际情况是,占5.8%的妇女竞选过村委会成员,占3.3%的妇女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村、组干部。

对政府的改革和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81.8%的妇女表示关心。但只有18.8%的妇女表示参加过政府公共政策的讨论、征求意见等活动,27.8%很少参加,53.4%没有参加过。

妇女对村里需要女干部持肯定态度,但对选举等活动参与是比较被动的,多出于应付心理。在现实中她们的愿望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实现。

3.4 农村妇女人身权益受侵害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家庭暴力在有些家庭还比较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以上的妇女认为,目前在农村农民的家庭暴力中,主要是丈夫对妻子这一类型。导致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农村妇女认为导致夫妻之间家庭暴力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家务琐事和夫妻双方脾气性格。总体来看,贫穷家庭多于富裕家庭,文化程度总体较低的家庭多于文化程度高的家庭。

发生家庭暴力时寻求救助的渠道有,选“娘家父母兄弟”的占36.8%,选“公婆”的占25.2%,选“村社干部”的占15.8%,选“妇联”的占10.0%,选“乡政府”的占7.3%,选“公安派出所”的占2.6%,其他占2.3%。

3.5 农村妇女失地的现象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中占64.9%的人有自己承包的土地,占35.1%的人没有自己承包的土地。“因结婚失去土地”(占30.1%)和“因离婚失去土地”(占25.9%)是妇女没有承包土地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这些数据说明,婚嫁或离异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经常性地遭受侵害或排斥,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会受到极大地威胁,从而变成农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村妇女失地的现象不容乐观。

3.6 农村妇女的继承权普遍受到漠视和侵害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出嫁后,有11.4%的妇女能继承娘家财产,有88.6%的妇女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有35.7%的离婚妇女可以继续承包土地,有64.3%的离婚妇女不能继续承包土地。有39.9%的离婚妇女能对原家庭财产分割,有60.1%的离婚妇女不能对原家庭财产分割。

在村里土地分红等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权益享受方面,占32.5%的妇女表示能全部享受,占50.1%的妇女表示能部分享受,还有占17.4%的妇女表示没有享受到这些方面的权益。

4.贫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影响

经济上的窘迫是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根本属性,它集中表现在:经济收入上绝对或相对处于社会低层;消费结构中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食品,恩格尔系数较高;生活质量较低,使用廉价生活用品,文化、娱乐消费等缺乏;甚至导致学龄儿童失学。农村妇女经济上的窘迫延伸到文化和权利层面,则表现为各种权益的脆弱性和易受损性。这种在文化和权利层面上比经济窘迫更为隐蔽的性质,极有可能因被忽视而得不到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关注和重视。在社会经济不够发达和极度不发达的地区,发展和贫困是主要矛盾,笔者认为这也是对甘肃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注解。

4.1 贫困影响甚至决定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家庭收入的增加、物质文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改善女性在家庭中的境遇具有积极意义。甘肃农村的普遍贫困状况一直制约着农村妇女在这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贫困决定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或发展方向,以“农村妇女外出打工的原因和目的”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数50.0%的农村妇女愿意外出打工,占39.5%的表示不愿意,占10.5%的表示无所谓。愿意出去的妇女中有60.5%的人外出打工的原因和目的是挣钱,学技术的占17.1%,见识面的占7.7%,能和亲朋在一起占4.2%,避开家庭矛盾占2.8%,避开计划生育占1.1%,随大流占1.1%,其他占5.5%。

根据一项全国调查的结果,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农民工

到城市工作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寻求个人发展或创业”或“见世面、长知识、学技术”,属于发展型外出。在本次调查中,发展型外出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比例。

4.2 贫困制约农村妇女群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有学者将个人所面临的贫困分为三种类型:日常生活的物质匮乏(收入贫困)、挣钱能力的缺乏(能力贫困)、政治和文化权利不同程度地丧失(权利贫困)。妇女群体表现出的这三种贫困是互补和互动的关系。收入贫困可以导致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反之亦然,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使妇女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的不足,又会造成收入贫困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利贫困。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目前在甘肃农村,收入贫困直接影响到妇女能力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

以“受教育权受损”为例,正是由于贫困,许多农村女孩子不能上学或不得不中途辍学,参加农业生产或家务劳动,以增加家庭收入或减轻家庭负担。在调查中有51.8%的妇女表示自己受教育程度低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占总数56.9%的人表示子女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家庭经济困难。

4.3 贫困是农村妇女实现自身权益的主要障碍之一

从“贫困会影响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提高”视角分析,文化程度低也是农村妇女实现自身权益的主要障碍之一。首先,在政治权利方面,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影响其政治地位和参政意识。农村妇女文化素质较低,使得他们政治认知程度低对选举制度和选举程序了解较少,影响投票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因为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妇女获得信息能力差,视野狭窄,对新事物理解和接受能力低。同样也导致自信心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卑感强。其次,在婚姻家庭权益方面,对于贫困的农村妇女群体而言,她们更加依附于经济收入高于她们的男性(包括丈夫或者成年儿子)。在家庭分工中妇女承担与维持或延续日常生活有关的家庭内部劳动;在家庭重大活动的决策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在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取向上遵从成年男性的意志;甚至承受来自丈夫的暴力。第三,在土地承包权及其他财产权利方面,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也能通过各种渠道甚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许多农村妇女却因为文化水平低下,自身的权利保障意识和权利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5.简短的结论

本文对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及贫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影响的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妇女的经济生活状况改善对其权益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但贫困依然是甘肃省大多数农村妇女必须面对的生活境遇。贫困不仅是制约农村妇女教育地位提高的最主要原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妇女各个方面权益的实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农村进城务工妇女非正规就业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新才,李忆春贫困地区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甘肃省中部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09):67~74

[2]谭琳.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3):25,175~36.

[3]甘肃省人大内司委.关于在全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J].甘肃妇工,2007,(01):24~25.

[4]王婧.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01):13~15.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9

我代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向大家汇报去年以来全省“双学双比”活动开展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去年以来工作回顾

20*年以来,全省各级“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将组织引导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中心任务,在全省广大农村妇女中广泛开展“争当新女性,共建新家园”主题活动,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科技服务、创业就业为重点,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统筹城乡资源,组织实施“三示范”“四结对”,加大指导帮扶力度,积极引导、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省有20个集体、40名个人、80位女能手获得全国表彰。

一、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

各级领导小组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强化教育培训,落实帮扶措施,统筹城乡资源,推动农村妇女在参与中实现发展。

1、大力实施巾帼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省领导小组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全省建立了100个省级“巾帼培训示范基地”。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划拨了60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各级领导小组针对农村妇女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纷纷组织开展了分类分层培训。全省有近200万妇女接受各种技术校训,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的妇女达35万人,有2万多妇女获得“绿色证书”,近150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证书。省妇联与省农林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农民培训工程中加强农村妇女培训的通知》,将市县妇联组织纳入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利用农林部门的阵地优势和师资、经费,着力开展农村妇女创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还抓住省委省政府在苏北五市组织实施“农村关爱工程”的契机,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妇女,特别是困难家庭妇女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增收致富。全国“巾帼示范村”--南通海门市中南村利用村科技培训基地进行示范辅导,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到村上课,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习农业实用科技。目前全村90%的妇女都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50%的妇女都有收入超万元的致富项目,全村有12名女同志大棚种植达80亩,年收入均超4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陆亚行于今年“三八”期间被全国妇联和全国“双学双比”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省领导小组还举办了500名基层妇联干部参加的专题培训班,省委常委、秘书长李云峰为学员作了专题辅导,增强了她们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能力。

2、深入推进巾帼创业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创业发展取得实效

各级领导小组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措施,引导农村妇女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实现发展。层层组织开展“巾帼创业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活动,广泛宣传创业理念,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在全省建设了100个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品种优的高效农业“三八”示范基地,引导妇女积极发展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镇江市把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农业作为重要任务,指导村妇代会引进高效农业项目,帮助妇女科技致富。大力发展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妇女有组织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形成多元化带动格局,引导广大妇女走科技致富、勤劳致富之路。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注重外出务工、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三策并举,不断扩大农村妇女的就业空间。同时,积极引进优势资源,开发、引进手工编织等适合妇女创业发展和家庭创业的优势项目,帮助农村年纪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家庭创业、致富发展。徐州、盐城等市积极引进项目,帮助“4050”农村妇女实现家庭创业,使4万多名妇女实现就地转移致富。

3、积极拓展城乡互动牵手工程,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实现新突破

各级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城市优质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发动每个省级“巾帼文明岗”每年为结对村办1-2件实事,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参与发展的能力。目前,全省各级已结成“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共建对子700多个。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领导小组等成员单位与“巾帼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发挥各成员单位在资金、项目、科技力量上的优势,帮助“巾帼示范村”出规划、谋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工作者与农村女能手结对、女企业家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结对,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全省科技结对数,已由3万对扩大为5万对。去年年底,在全省创建“巾帼示范村”现场推进会上,省领导小组表彰了80个“城乡结对,巾帼致富”先进集体,60名“城乡结对,巾帼致富”先进个人。

二、培树典型,积极打造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崭新品牌

各级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力培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村级典型。通过组织调研、开展研讨,科学定位“巾帼示范村”创建思路,将“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主动融入了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制定下发了创建“巾帼示范村”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小组将“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结合各地特点和妇女需求,突出特色,制定具体的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措施,同时发挥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争取社会资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在示范村建起农村妇女学校、文化站或图书室等活动阵地,宣传栏、科普画廊或招贴画等宣传阵地,文艺队、健身队或保洁护绿队等各具特色的载体,并普遍开展“双学双比”、“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主体活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省领导小组积极争取资金,对被命名的100个省级“巾帼示范村”每村下拨了1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村妇代会组织、阵地建设,购置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相应设备,开展农村妇女培训教育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各地也积极争取,协调当地政府相应地给予了配套资金。无锡市妇联争取了30万元的配套资金;常州市妇联争取了10万元的配套资金用于市级“巾帼示范村”建设;徐州市妇联为14个市级试点村配备了电视机、DVD及科技读物,为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提供了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巾帼示范村”的发展。截止目前,全省已创建全国级“巾帼示范村”4个,省级“巾帼示范村”100个,市级“巾帼示范村”194个,县级“巾帼示范村”886个,打造了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品牌。

为激励、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20*年,省妇联与省农林厅联合开展了江苏省“十佳”农村新女性评比,与省劳动厅联合开展了“十佳”巾帼新市民评比,与省经贸委联合开展十大女企业家评比,与省民政厅联合开展了“十大”女村官评比等宣传表彰活动,在全省培树了一大批新时期的新女性先进典型。

三、强化引导,努力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各级领导小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注重发挥妇女的主体作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双百”绿色行动,发动妇女从改变农村生活习惯入手,从家庭做起,整理内务,清洁庭院,积极投身植绿护绿行动;组织百万家庭参与植绿护绿,创建生态家园。苏州市将“双百”绿色行动作为考核村庄绿化模范村创建的主要指标列入全市年度农村绿化工作主要考评内容,在全市全面推开。扬州市把“双百”绿色行动与建设城市文明、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绿色环保家庭等有机结合,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各级领导小组大力弘扬以“三创”精神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妇女明辨荣辱、崇尚美德、和睦家庭、团结邻里,争做“思想道德好、创业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赋予“美德在农家”等活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以党的政策进农家、传统美德进农家、移风易俗进农家、卫生整洁进农家、科技文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六进”为内容,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省妇联组织机关干部组成《妇女权益保障法》宣讲团,进村入户为农村村妇女讲解《妇女权益保障法》;编印文艺节目小册子,与农村妇女同台演出。全国妇联在我省召开了“美德在农家”推进工作现场会,南京和无锡的现场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各地以巾帼文明队、妇女之家等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积极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程度。关注农村贫困妇女群体,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双学双比”活动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绩,与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黄省长高度重视活动的深入开展,多次从百忙中听取汇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难题。分管秘书长和办公厅的同志做了大量把关和协调工作。省发改委积极支持农村女性创业,给予项目扶持。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等部门继去年下拨300万元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券之后,今年又将下拨300万元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省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在资金、项目、科技力量上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与“巾帼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巾帼示范村”发展。省农林厅将农村妇女培训作为农民培训工程的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以推进,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规划和农业信息上的优势,为结对村制定村庄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省农科院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上的优势,多次组织科技人员赴结对村指导,帮助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省水利厅长期坚持给予“双学双比”活动以经费支持。省林业局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双百”绿色行动的开展。省农机局积极协调,为农村妇女解决困难,帮助她们增收致富。省科技厅、环保厅、海洋渔业局、供销合作总社也积极参与了与“巾帼示范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省妇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双学双比”活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及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喜庆之年。当前及下一阶段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五示范”“五结对”活动,大力促进农村妇女科学发展,引导农村妇女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彰显新作为,为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展“双学双比”活动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做好妇女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各级领导小组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把握农村妇女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立足四个发展、体现六个更加,不断拓展“双学双比”活动内涵。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工作重点由服务经济增长为主转变为服务科学发展;工作内容由组织农村妇女参与建设为主转变为推进农村妇女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工作方式由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开展活动与为农村妇女办实事并举。立足四个发展,即: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平等发展;努力使农村妇女的观念、素质、能力符合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始终把维护广大妇女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促进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间妇女的协调发展;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妇女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六个更加,即:更加注重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把积极构建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作为妇女运动的总体目标;更加注重创新思路和载体,把激发广大妇女作为科学发展主体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任务;更加注重以农村妇女为本,在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消除对她们的歧视和忽视;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惠及不同层面的妇女需求,农村妇女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地改善和解决;更加注重妇女组织网络体系、妇女教育培训体系、社会化开放式工作体系和妇女儿童事业支持体系建立,使农村妇女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合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优化农村妇女发展的环境,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办法、路径推进农村妇女发展。

二、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增强农村妇女科学发展能力

帮助农村妇女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她们在参与中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双学双比”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小要通过远程教育中心、妇女干部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阵地、门户网站等阵地和平台,发挥文化中心户和巾帼社区读书站的作用,层层开办妇女“大讲堂”,在农村妇女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的热潮,多层面、多形式地引导她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传统观念、僵化思想的束缚,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要引导她们破除因循守旧、小富即满的思想,增强和树立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理念;破除自卑依附、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终身学习、自立自强的理念;破除贪图享乐、等待依赖的思想,增强艰苦创业、共建共享的理念;破除不计成本、目光短浅的思想,增强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理念。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妇女科技素质和参与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的资源,针对农村妇女的不同需求,制定更加注重实效的培训目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省领导小组将组织实施万名“三创”型女性人才培训计划、百万妇女学百技计划和百万妇女学法律计划,通过加强政策法规教育,让农村妇女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通过抓好就业创业培训,使每个农村妇女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妇女群众创业就业能力,实现增收致富。

三、以创新载体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妇女科学发展

创新载体、统筹推进是“双学双比”活动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小组要明确目标任务,用“统筹”的理念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妇女参与科学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创新推动农村妇女参与科学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不断提高“双学双比”活动水平。

大力推进“五示范”“五结对”工作。在总结、深化“三示范”“四结对”工作的基础上,省领导小组将开展100个省级“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省级“巾帼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巾帼示范村结对共建,引导高校在农村建立科研基地、女大学生实践基地、培训基地,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做到“五示范”“五结对”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丰富“五示范”“五结对”的内涵,建立健全“五示范”创建机制和“五结对”活动机制,努力形成特色。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五示范”“五结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培树农村妇女服务新农村建设、参与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服务农村妇女、促进农村妇女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

大力促进农村妇女持续增收。各地要通过组织实施“三化带三农,妇女在行动”等活动,用好用足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坚持政策扶持、培训促进、创岗扶助等,多途径、多渠道帮助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努力使农村妇女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发展有基础,促进农村妇女持续增收。要深化“百万妇女大创业”行动,开展“你创业我扶持”活动,充分发挥“巾帼创业导师团”的作用,为农村妇女提供创业项目咨询和创业指导,帮助她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引导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创业,通过创业发展增收致富。今年省里将适时评选“巾帼十大自主创业品牌”,藉此推动广大妇女创业创新。要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妇女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她们选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收致富。要深化“百万妇女大转移”行动,加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力度,做到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手抓,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她们通过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地要组织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节水家庭”、“节约型家庭”、“节能环保企业”等各类节能环保创建活动,引导她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省领导小组将适时表彰100家“巾帼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其在节能环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企业积极开展节约型企业创建。要大力实施“百万家庭实现庭院绿化美化,百万妇女参与植绿护绿”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在我家”活动,发动妇女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入手,见缝插绿、见土植绿,绿化庭院,美化家居,增加立体绿化,扩展家前屋后的绿化覆盖面,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创建绿色家园。要加大对省级“三八”绿色基地的扶持力度,定期组织林业专家、科技专家深入农村,为农村妇女提供指导,努力将绿色基地建成生态农业的示范点、观光旅游的新亮点。省领导小组将适时表彰100个巾帼植绿护绿先进集体、100个巾帼植绿护绿示范户、50名植绿护绿女能手、10大植绿护绿女状元。

大力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各地要根据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妇女群众带来的深刻影响,针对妇女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组织开展具有渗透性的妇女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家庭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文化节等文化创建活动。要结合抗震救灾工作,大力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妇女,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她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纽带,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

农村妇女工作总结篇10

一、建市以来全市农村妇女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建市以来的25年,是我市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25年,也是我市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四个文明建设并大有作为的25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25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的推进,突破了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全面活跃了农村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妇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伟大的变革,积极参与各级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参与中实现了新的进步。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农村妇女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重新回到一家一户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批农村男劳力流入城市或进入乡镇企业,多数农村妇女因为社会角色等原因留守在家,“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形式逐渐被“男工女耕”的格局所代替。广大农村妇女坚守土地,服务家庭,承担了大部分农业生产任务,成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力量。部分农村妇女告别锅台、走向市场,从事编织、加工、运输农副产品等工作,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的路子,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随着“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妇联组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妇女进行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妇联自办、与有关部门联办、请女能人代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村妇女人才。截至**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妇女27.5万人,有3.39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2.32万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共有34人被评为省级、部级“双学双比”女能手,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群体,为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级妇联不断培养、扶持了一大批妇女致富骨干,创建了集生产、科研、培训、服务、创收于一体的各种“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共201个。一些农村妇女摒弃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不断深入发展、横向拓展,成为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从个人养猪到带领全村妇女发展规模化养殖,成立养殖协会,建起占地236亩的“三八”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的科技女状元巴兰华;从种植食用菌起步发展到带动起周边几十个专业村和上千个专业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的利津县绿野菇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奎,全市共涌现出巾帼创业标兵、致富女能人、创业女状元200余人,累计辐射带动8万名农村妇女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其聪明才智承担起重要责任。

改革开放初期,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市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5.78%,初中文化程度的在一半左右。各级妇联根据不同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培训重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面向各层面的广大农村妇女,结合“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开展扫盲竞赛,到1995年底,全部扫除了全市青壮年妇女文盲,使30%的脱盲妇女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依托女子农函校、科技指导中心、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实现了平均每村有4~5名农民技术员;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妇女,开展电脑操作、家政服务、缝纫等就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面向农产品市场营销女能手,开展营销知识培训,提高了她们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营销的能力;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开展业务教育培训,加强“双带”能力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叫得响、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各种活动和培训拓宽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视野,求知、求富、求发展已成为现代农村妇女的共同要求。

广大农村妇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身优势积极向社会传播文明新风,带头参加妇联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创建活动,促进了家庭环境的改善;带头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推动了文明家风的建设;带头参加“家庭读书”、“万名妇女学礼仪”、“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文化素质。截至目前,全市评选表彰“平安家庭”1800户,已有6个村居被评为省级“零家庭暴力村居”,70个村居被评为市级“零家庭暴力村居”;评选市级以上“美在家庭”活动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80个,示范家庭180户;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6.2万户,达到70.3%,其中,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村中“十星级文明户”均达到了85%以上。“做文明人、建新农村”已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

(三)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和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

各级高度重视促进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建设,《妇女权益保障法》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区)建立了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法律服务热线、家暴致伤鉴定中心、家暴投诉中心、家暴救助中心等各种维权机构,建立了妇联特邀陪审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制度,社会化维权格局初步形成。各级人大、政协多次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维权,开展了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妇女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和生育自利、财产继承权利等都得到进一步保障,生存健康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维权法庭”、“权益热线”、“投诉站”等机构的建立,方便了妇女,缓解了妇女投诉无门、诉讼难的现象。妇联参与法庭陪审制度的建立,加大了维权工作力度。通过“四五普法”、“五五普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普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87%的农村成年妇女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权益保护意识。农村妇女在广泛参与中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机会和收入来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促进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妇女增强了自主自强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施展才华。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农村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全市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有乡镇(街道)妇联45个,配备妇联干部50名;有基层妇女组织1849个,组建率达到100%,妇联基层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各级妇联积极发展各类妇女联谊组织,团结各界妇女,共同推动妇女发展,因地制宜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家庭教育促进会、葡萄协会、冬枣协会、畜牧协会等社团组织和1447支由村妇代会主任统领,妇代会成员为骨干,热心妇女工作的优秀农村妇女参加的“巾帼文明队”,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根据妇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的现状,各级妇联积极推进经济领域的妇女组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在从业妇女10人以上的794家企业中,妇委会组建率达37.5%;从业妇女在5-10人的1128家企业中,妇女小组组建率达70.8%。

各级妇联组织寓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于致富能力培训之中,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仅2007、**两年,新发展农村女党员人数达559人,占发展农村党员数的23.7%。截至**年9月份,全市共有女党员13098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5%,其中农村女党员6147人,占女党员总数的46.9%。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能够带头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农村妇女进入党员队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信任,逐步成为农村领导层中的中坚力量。200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以后,全市有女干部的村291个,女性进村“两委”比例为16.34%,比上届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女性进村党支部的村217个,占12.2%;女性进村民委员会的216人,占12.1%。全市农村妇代会主任中35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12%提高到了2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14.5%提高到了43.8%。一批有文化、年纪轻的优秀农村妇女竞选为村级妇代会主任,使农村妇女干部队伍的结构向年轻化、知识化迈出了一大步。

多年来,我市农村妇女工作多次受到全国妇联、省妇联的表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等。以上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的拼搏、进取。

二、建市以来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找准妇联工作的位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是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25年农村妇女工作的发展始终是与市委市政府在农村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相联系的。由动员妇女在承包土地上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到引导妇女转变观念闯市场,进入流通领域,再到组织妇女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程都体现了为大局服务,为妇女服务。农村妇女工作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农村改革的发展和妇女求知求富的愿望,不断地找准位置,充实内容,开拓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妇女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必须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立足于妇女素质的全面提高,立足于新型妇女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从根本上推动妇女进步和男女平等。多年来,我们正是抓住了提高妇女素质这个关键,下大力气建立“女性夜校”,并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立“网络课堂”,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使农村妇女面貌大为改观,地位明显提高。各级妇女组织不断加强巾帼文明队的规范化建设,把巾帼文明队作为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凝聚妇女群众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市农村1447支巾帼文明队以文艺宣传、保洁、护绿、调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带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倡树社会新风。如巾帼文艺宣传队以移风易俗、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编排了快板、相声、小品、吕剧等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提高了素质。

(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把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正确的决策。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思想,把一切为了妇女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把一切依靠妇女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把广大农村妇女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四)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妇女发展和维护妇女权益两条主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农村妇女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把引导农村妇女消除贫困、走向富裕,与消除愚昧、走向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促进妇女发展就是要推动妇女全面进步,获得与男子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妇女又是社会保护的对象,维护妇女权益就是要针对各种损害妇女权益的问题,为妇女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与帮助。两条主线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是维权的基础,维权是发展的保证。农村妇女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通过维权,为妇女发展扫清障碍,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发展,启动妇女内在因素,从根本上维护妇女权益。

(五)坚持社会化的农村妇女工作格局,找到妇女参与和社会参与相互协调的有效载体。农村妇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形成合力。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工作方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妇女事业发展。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妇联正是通过社会化的方法,协调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法律和舆论等各种服务,为农村妇女参与发展和自身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妇女工作必须更加面向社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使农村妇女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全部基础,只有面向基层,夯实基础,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工作位置上,帮助基层组织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地扩大工作领域,调整活动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使农村妇女工作永葆活力。党的十七大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妇女群体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完善组织网络,扩大覆盖面。巩固提高乡镇妇联组织,进一步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推动农村妇女干部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合理流动,才能推动妇女工作在创新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三、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一)组织建设方面。“妇代会”是最基本的农村妇女组织,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各项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村级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乡镇、村级党组织不够重视。农村妇女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党政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视的乡镇,在换届选举中给女性以适当的倾斜措施,女性进入两委的情况就好,反之,党政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得力,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两委换届中妇代会主任当选率就低。还有为数不少的村两委干部认为农村妇女工作说起来重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认为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

二是传统的观念落后、妇女自身素质偏低。首先是妇女自身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出头露面的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持家管孩子。其次,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农村妇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妇女对参政参选持“无所谓”、“小家更重要”的态度;在思想上不够解放,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羞怯,不善于表现和宣传自己等,这也是造成妇女参政参选比例低的原因。

三是受村级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妇代会组建率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的比例较高,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的好,反之,经济条件薄弱的个别乡镇村的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比例低。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较低,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生计方面,不愿意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是由于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委会出于减少开支的想法,不愿采取聘用或误工补助补贴妇代会主任,所以很多村都聘用计划生育小组长兼任妇代会主任。由于绝大多数村妇代会主任享受的是计生补贴,妇代会主任通常会花时间完成有工资待遇、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对妇女工作没有热心,影响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农村妇女观念有待更新。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带头致富的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不敢大胆探索,不会主动创业,全市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由于科技含量比较低,附加值高,收入偏低。二是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滞后。在农村妇女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滞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少,掌握现代科技能力较差,缺乏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由于农村资讯不够发达,难以及时而准确地获取高科技、市场等多方面信息,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造成盲目模仿生产和盲目决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维权能力方面。受经济地位与残留的性别歧视影响,在农村侵害或轻视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化维权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农村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仅靠妇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维权工作实践看,由于妇联的职能有限,上访受害妇女由妇联说服教育之后,必须转移到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有的职能部门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接受,协调难度大。还有的职能部门,把上访到本部门的妇女直接推到妇联。二是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固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传统观念,对家庭暴力等不合理的婚姻状况,大多是忍气吞声,不能很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尤其是离婚妇女家庭财产权利、城乡结合部出嫁女土地承包及受益权利等时常受到侵害,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一旦受到侵害,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此外基层执法人员有限,处理不及时,农村妇女的侵权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四、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审视现在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这就需要全社会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样更需要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妇联组织做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对象是妇女和家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组织、动员、集中、凝聚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妇女新形象。

(一)科学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离不开全市农村妇女的的广泛参与。能不能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想法设法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农村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农村妇女发展新环境。在农村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应不断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农村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要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和谐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二)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家家有产业的良好局面。要深入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创业致富,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培训会技能,帮助千家万户依靠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一是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女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带动一片人增收。各级妇联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让创业农村妇女成为妇女工作的品牌和旗帜。

二是以基地建设促增收。抓基地、办协会,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做好服务。1、抓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妇女发挥作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增强周遍辐射带动作用,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市场服务工作。2、扩大龙头企业+妇代会+农户模式。这是当前我市农村新的妇联基层组织结构模式,要突出“两手抓”,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把致富女能人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主任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工作思路,培养农村女经纪人。3、围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继续抓好“妇”字号项目示范基地的幅射作用,使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蓬勃发展,形成亮点,带动多点,覆盖全面。并利用巾帼示范基地的传、帮、带功能,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培训,形成整村推进的良好格局。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是以“城乡联动”促增收。各级妇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岗村联动、结对帮扶形式,实现以城促乡、城乡互动。各级“巾帼文明岗”要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农村妇女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强力支持。真正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的有效对接,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新格局。

四是以组织建设促增收。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要围绕“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发动农村妇女投入生产和建设的妇女代表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妇代会组织工作制度,有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活动,有一个保证组织妇代会正常活动的创收基地和活动阵地”的“五有”目标,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真正把妇代会建设为能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坚强妇女组织。

(三)培养人才,新农民注入农村工作新活力。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各级妇联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源泉。各级妇联要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建设新农村始终,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打造创业新形象,打造文明新形象。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妇女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农村女村干部、千名创业带头人、万名农业技术骨干,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农村妇女人才队伍,再通过这一优势群体将知识层层传递,提高整个农村妇女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层次。

一要培育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今后各级妇联要在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中积极呼吁,竭力推荐,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女村官”。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劳动报酬,促进村妇代会待遇问题的解决。要切实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妇女群众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成为保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言人,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路人。

二要培养一批致富有门路的女能手。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各级妇联要有的放矢,广泛开展营销、网络等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新、创优本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增收的“领头雁”;要深入开展“女企业家、女能手、女农民”的科技结对以及“岗村连动”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种养殖技能,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女能手;要鼓励、扶持女能人创办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把它建成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本领的“实习地”,带领更多妇女共同走上致富路。

三要培育一批适应发展的新型女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一代有作为的新型女农民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对农村妇女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开展帮助广大农家女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掌握一门技能技术,订阅一种书籍报刊,学会一种文体爱好健康文明的活动,引导她们走出家门学技能,让广大农村妇女会种田、会上网、会生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四)整合资源,新力量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农村妇女工作面广、量大,各级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借劲使力,互动联动,搭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项目入户和扶贫救助等工作平台,有效地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服务。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科协等部门的支持,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采取“走出去培训,敞开门学习”的方式,组织妇女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二是整合扶贫资源。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创新扶贫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建设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鼓励经济薄弱村妇女自主创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积极为贫困妇女牵线搭桥,寻找脱贫门路。深入开展“岗村连动”结对“手拉手”等活动,营造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