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婴儿护理知识十篇新生婴儿护理知识十篇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18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1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所有护理工作均在床旁完成,指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参与,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研究对象对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婴儿护理技能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母婴知识及格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婴儿护理技术达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母婴床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于婴儿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加强产妇自我护理以及护理婴儿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新模式;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9

作者单位:525100化州市广东省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莫彩燕:女,中专,主管护师

母婴同室是指产妇在分娩后与新生儿共处一室,共同休养,以便产妇自主参与新生儿护理,而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过程,其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足跟血采集、听力筛查、一对一健康教育等,此护理模式在保证新生儿安全、减少母婴分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也促进了产科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1-2]。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40岁,平均(28.9±3.2)岁。孕39~41周,平均孕(40.2±0.8)周。均为足月单胎。排除患有严重心、脑器官病变、无自我控制能力意识障碍产妇。将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孕妇饮食指导、母乳喂养、心理护理等。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其具体做法:将婴儿放进婴儿车,安置在产妇旁边,所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都在产妇的床边完成,要求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学习参与婴儿护理过程,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主要包括护理工具的安置、接触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3]。

1.2.1护理工具安置为了有效推进护理工作,我院专门安排婴儿车以及床旁护理车,将婴儿安置在产妇床旁,确保产妇及其婴儿在同一房间内同时接受护理,也为产妇家属照顾婴儿提供有利条件。

1.2.2接触护理安排专门护士对婴儿进行操作,在进行接触类护理中,诸如沐浴、防疫注射等,引导产妇积极参与配合,护理人员一边进行护理,一边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讲解,力求细致简洁,语言准确生动,逐步将操作权让给产妇,直至产妇独立操作。

1.2.3健康教育我院提供的母婴护理知识信息来源有孕妇学校、产科门诊、入院后健康教育,我们采用为孕产妇提供当面授课、电子授课、悬挂宣传板、发放健康教育折页等方式。另外,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由于信息量大,产妇很难一次性掌握,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孕产妇产后的护理需求,故需根据个体指导。

1.2.4对产妇实施路径式护理指导产后第1天,鼓励并引导产妇及早进行母乳哺育,尽量安排母婴接触时间,引导产妇养成正确的喂奶姿势。产后第2天开始进行沐浴、抚触指导,要特别注意婴儿脐带和臀部清洁干燥,为其系统讲解婴儿可能发生的相关病症,使其明确护理注意事项。产后第3天,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积极帮助其消除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教育产妇了解婴儿的成长过程以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于产后第4天开始对产妇进行饮食以及个人卫生指导。

1.3观察指标[4]分别对两组产妇婴儿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婴儿护理技能达标情况以及满意率进行调查。母婴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设置50个题目,共100分,在产妇出院前要求其解答,60分为及格。婴儿护理技术情况安排3位专职护士进行共同评价、打分,顺利完成动作并不存在错误疏漏者为合格。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让产妇极其家属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母婴知识了解以及婴儿护理技术达标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提升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避免了产妇担心抱错孩子、喂错药、对孩子不好等疑虑。若以常规方式对产妇及其婴儿进行护理,虽然也是母婴同室,但护士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未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详尽指导,导致婴儿在家长层面的护理相对欠缺,加之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准确全面了解每一例婴儿的具体情况,这也增加了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5-6]。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确保婴儿出生之后就近距离接触母亲,有助于建立起亲密的母婴关系,也可以激发起产妇主动担当母亲的角色,使其尽快转变身份,给予婴儿更好地呵护。

母婴床旁护理由于所有的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产妇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加之新生儿是特殊的服务对象,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没有表达能力,无法进行监督,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既保证了母婴安全,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需求,增进了护士与产妇及家属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在制定护士培训计划时,不应只注重统一操作流程,还应重视操作时护士的站位与操作时间;不仅要注重操作的流畅性,更要注重操作的质量;操作时不仅要边做边教,还要教会,要会教。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常常忽略带给产妇及家属的感受。在她们面前护士应该认真对待产妇和新生儿的疼痛、欢喜、无助,并给予同情与帮助。由于我院分娩量较高,母婴同室病房内空间有限,常年加床,护士工作量大,护士必须加快速度,一些操作程序被简化[5],亦应引起关注。

结果表明,试验组母婴知识及格比例、婴儿护理技术达标比例以及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提供床旁护理,可以确保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可以有效提高产妇本人的护理技能水平,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张淑梅.人性化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127.

[3]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4]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3.

[5]张兰英,章玉玲.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51-52.

[6]张士琼,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0-341.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2

长春市妇产医院早教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婴儿,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该组定位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结果两组婴儿在不同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早教后,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婴儿的发育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包括婴儿的动作灵活度、语言能力等。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观察组对于医护人员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的服务满意度达到92.30%。结论将传统医疗服务进行完善、创新,针对母婴家庭早期教育的问题深入到家庭并进行规范,能有效的提高婴儿各项身体发育。

http://

关键词婴儿;家庭早期教育;发育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性服务,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方法

1.2.1两组婴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分析指标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如体重、身长的,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在早期教育中对观察组婴儿实施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等综合训练有极大的关系[5]。在给予婴儿家长全面的培训后,婴儿在营养及护理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婴儿处在快速生长期间,经过以上的培训和护理,可以提高其身体体格发育[6]。从表2中结果可看出,在给予观察组婴儿全面的培训后,观察组婴儿在灵活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耿庆妍,岳晓红,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8):194-195.

[2]徐志兵,杜德锋,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396.

[3]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8.

[4]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5]张丽珊,段娅莉,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3):207,208-210.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3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应用;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32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产妇床旁完成一切护理工作[1],此护理模式是以家庭为中心,建立优质服务流程,达到保证母婴健康的护理效果。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产妇、婴儿和家庭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疾病筛查、健康宣教、预防接种等,在护理中让产妇全面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为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产妇采取此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6.73±2.83)岁。体重41~69kg,平均(52.83±5.03)kg。产妇孕周29~42周,平均(37.23±0.83)周。平均孕产次为(2.33±1.23)次。其中自然分娩81例,剖宫产39例。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孕次、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即由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室完成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在新生儿浴室完成新生儿脐带消毒、沐浴抚触等。护理人员向产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组织产妇进行产后知识培训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与新生儿在相同的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在产妇的床旁完成对新生儿所有的护理操作。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定期举行分娩知识培训。作为产科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改善护理服务态度,增强职业责任心,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等,定期举行有效的分娩知识培训,使护理行为更加符合要求。加强产妇健康知识教育,向产妇及家属宣传分娩知识,告诉产妇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增强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舒适度。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结合产妇及家属的实际要求,为产妇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产妇以及家属的意见后,进行新生儿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在产后提醒产妇注意清洁,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等。在床边为产妇进行体温测量,腹部、切口、乳房、皮肤等部位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子宫复旧情况,指导产妇采取体能训练,纠正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错误做法。护理人员详细介绍产后营养等内容,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内容的操作演示等。(3)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在产房或手术室出生后回到病房,第2天进行新生儿沐浴,24h内预防接种,以后每天洗澡抚触、指导智护训练等。第3天开始进行床边疾病筛查,每天进行床边健康宣教等。

1.3观察指标[2]出院后的2周内,向产妇发放护理情况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合理评价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体能训练、沐浴、母乳喂养、产后营养保暖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随访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法,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级别。生活质量调查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评分标准最高总分为100分。<70分评为高等质量生活;70~80分评为中等质量生活;>80分评为低等质量生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后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表3)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活动不断拓展,逐渐向社会、家庭等领域扩展。在产科护理中,单纯采取产妇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护理发展需求,需要向产妇提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才能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1)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母乳成功喂养,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以及健康知识;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能力,满足产妇各种需求,掌握更多的产后护理知识,给予新生儿无微不至的照顾;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及时解决产妇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其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策,包括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体能训练、沐浴、母乳喂养、产后营养、保暖方法等。在护理中让产妇及其家属能够快速地转换角色,不但保证母婴安全,还为母婴的情感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等[3]。(2)提高护理技巧,体现人文关怀价值。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服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综合性[4]。在护理中,需要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才能开展各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落实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护理中,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专业素质等,在给予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与产妇以及家属构建和谐的关系,提高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促进产妇康复,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产妇早日康复,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11-12.

[2]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3]朱力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和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5-36.

[4]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81-182.

[5]张菲菲,崔改英.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2):157-158.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93例分娩孕妇,其中对照组中93例产妇,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2~4.1kg,平均为3.75kg。实验组中的93例母婴,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为26.2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1~4.3kg,平均为3.8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母婴采用的是传统母婴分离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实验组中母婴采用了新的护理理念,即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妇对于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指导她们如何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从而避免出现皲裂现象。同时还要求孕妇对新生儿的呼吸、脸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要做好相应症状的预防措施。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这时就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均衡,不要过热或者过冷。在新生儿休息的时候保持其侧卧姿势,从而避免奶水溢出发生窒息现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求孕妇对自己的双手和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并且将哺乳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每次新生儿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哭啼为止。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极易导致受伤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定期对新生儿的肤色进行观察,如果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在孕妇出院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产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许和处理,其中的数据使用了x±s的方式来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实验组母婴在分娩1w之内的喂养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她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脐带护理、沐浴护理等,并且所有护理操作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而且新生儿的父母及家属几乎是看不到护理过程的,这难免会使其产生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大了对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挑战,逐渐发展起来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深受孕妇及家属的青睐。

对于刚做父母的家长而言,面对新生儿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对于相关的护理措施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皮肤护理、脐带护理了。自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出现,将对新生儿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放在孕妇及家属的身边来进行,这时孕妇及家属可以亲身了解和掌握个各项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边操作边给父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要点,而且孕妇还可以亲身体验护理的乐趣,从而为出院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加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娩孕妇由于产后会存在宫缩痛、疼痛、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她们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孕妇在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帮助分娩孕妇进行相关角色的转变,带着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分娩孕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孕妇所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很好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能够准确的帮助宝宝做各项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婴同室护理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喂养及新生儿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几率差异教大。新生儿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父母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母婴同室护理可以让产妇及家属亲自感受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所进行的耐心护理,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所有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都非常满意,而且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有所下降,为91.40%,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产妇的康复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1~3]。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孕妇转变角色,消除内心的恐惧、焦急心理,而且还能更好的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进一步督促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33):94-95.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婴儿;家庭早期教育;发育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方法

1.2.1两组婴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分析指标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2.3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如体重、身长的,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庆妍,岳晓红,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8):194-195.

[2]徐志兵,杜德锋,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396.

[3]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8.

[4]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5]张丽珊,段娅莉,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3):207,208-210.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6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性服务,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方法

1.2.1两组婴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分析指标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2.3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效果

ClinicaleffectobservationonBedsidematernalobstetricCaremodelintheimplementation/ZHUChun-ying,HUanGHai-yan,CHenQiao-hua.//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5):083-085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bservationonbedsidematernalobstetriccaremodelintheimplementation.method:96casesofsinglepregnantmothersinourhospitalfromSeptember2012tonovember2013wereselectedandrandomly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had48cases.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raditionalcaremodel,and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maternalbedsidecaremodel.thematernalsatisfactionandneonatalnursingskillstomastertherateoftwogroupwerecompared.Result:96casesweresuccessfullymaternalchildbirth,maternalandchildhealth.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patientsatisfactionwere95.83%and85.42%,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mother;Bedsidecare;obstetric;effect

First-author’saddress:BaoanDistrictmaternityandChildCareHospitalofShenzhen,Shenzhen5181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28

母婴床旁护理是建立以“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它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本院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48例产妇进行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初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12±6.9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12±1.95)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78±3.8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9±2.17)周。所有患者均无产科合并症及内科并发症。既往无家族病史及或智力水平低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2]。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

1.2.2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2.2.1产妇护理(1)产前对产妇进行生产知识宣教,了解生产过程,减少对生产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调整自身状态[3]。(2)新生儿的床旁护理进行时可以同时开始对产妇宣教,如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正确的抱姿、接送婴儿姿势、换尿布手法等新生儿常见现象处理方法,帮助产妇适应角色的变换[4]。(3)根据产妇不同时期进行特别护理,保持产妇周围环境干净舒适。

1.2.2.2婴儿护理(1)床旁沐浴:床旁沐浴室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生儿出生1d后,无异常情况即可进行,需要产妇和家属参与整个沐浴过程,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一一对应[5]。沐浴过程,护理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沐浴步骤讲解给产妇和家属,提醒洗漱顺序及保暖等注意事项,首先清洁婴儿眼部,面部,然后洗头,全身,臀部。洗头时要注意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在清洗婴儿臀部的时候,将湿巾把其尿液及粪便擦拭干净,清洗完成后用干净的大毛巾将其婴儿包裹[6]。(2)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完成后进行脐部护理。操作者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棉棒蘸75%的酒精提起脐带从根部开始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消毒,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无分泌物。同时,注意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脐部[7]。(3)臀部护理: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洁残留的尿渍、粪渍,着重注意褶皱处是否清洗干净,擦干后涂抹护臀霜。并且护理人员需特别针对新生儿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臀部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8]。(4)抚触护理:抚触顺序由头部开始,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后背、最后到臀部[9]。新生儿抚触前,房间内要温暖且安静,室温控制在28~30℃之间,一般选择沐浴后或者午睡后,两次喂奶之间,选择婴儿精神放松时进行,抚触过程中可播放一些柔和音乐,抚触者保持手部清洁,取适量婴儿油,双手合十轻轻对搓产生一定温度后开始进行抚触,时间为15min[10]。抚触过程中注意需要让产妇与家属学习手法与注意事项,并且需要保持与婴儿进行情感沟通,控制力度,观察婴儿的反应。

1.2.2.3护理人员资格培训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持有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负责床旁护理工作,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知识[11]。

1.2.2.4床旁宣教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宣教。产前宣教包括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探视制度,饮食卫生,临产征兆,分娩过程及产妇分娩前准备等;产时宣教包括临产后饮食,拉玛泽呼吸法,分娩等;产后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吮吸的好处,正确喂奶的姿势,尿布更换的方法[12],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处理方法,产后产妇避孕及出院指导等。

1.2.2.5出院前的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卫生及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1.3评价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技术,健康教育等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包括,包括抚触、脐部护理和沐浴3个方面。满意调查表由责任护士于产妇出院时发放,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则通过出院前让产妇操作一次,由1名固定母婴专科护士根据操作考核评分表观察进行评分,每项操作的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79分为部分掌握,80分以上为掌握[5]。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以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13],为围产期产妇,婴儿,家庭提供个性化临床支持和服务。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传统产科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理,在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护理时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离分段的产科护理模式会在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碍。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婴儿不需要离开母亲,解除了产妇和家属的各种担忧[14]。通过护士与产妇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母婴护理技巧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对其有关问题的耐心解答,增强了产妇和家属护理新生儿的信心,同时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传统护理是将所有新生儿护理项目集中于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进行,产妇及家属无法直观,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操作仅仅也是从健康宣教及模拟操作中获得,无法有实际演练的机会,护理技能的掌握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16]。床旁护理模式,是一套由护士,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方案,通过护理人员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让产妇和家属在一旁观摩学习的同时,让产妇直接参与护理过程,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情感,还可强化产妇对新生儿照护的实践技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其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护士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不断充实自我,才可赢得产妇与家属的信任和肯定[17]。通过长时间的工作锻炼,年轻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可明显缓解产妇与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及对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81-182.

[2]李雪凤.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178-179.

[3]王晓辉.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5):2507.

[4]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5]任晓燕.浅谈产科病房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345.

[6]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7]朱艳侠.核心式健康教育在Vip产科母婴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860-862.

[8]吴朝霞,沈美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9-3790.

[9]陈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2):222-223.

[10]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11]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12]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

[13]胡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3):328.

[14]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5-846.

[15]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764.

[16]周云,康瑞芳.床旁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64-465.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护理模式现代护理学产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3-01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妇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度责任心,管理人员加强科室安全管理,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诊疗护理常规,依法办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

1防错抱婴儿问题

婴儿出生后及时抱给产妇辨认性别,产妇确认后仔细检查有无出生缺陷,套好手圈(包括产妇姓名,床号,婴儿性别,体重)并及时盖上脚印,婴儿入母婴同室区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核对,沐浴、抚触时一个一个分开进行,以免因错抱婴儿给产妇及家属带来巨大感情伤害,由此引来法律纠纷。

2防婴儿丢失问题

婴儿出生后,明却告知家属不要将婴儿独留病室或交与陌生人,并签字确定;要求护理人员勤巡视病房,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院保安人员,交接班时,应逐个核对婴儿,有缺少时,不予交接,当班人员应挂牌上班,以防产妇及家属误信不相干人员。

3防意外损伤问题

在给婴儿和孕妇做任何治疗护理时,首先应考虑他们的安全,随时检查婴儿床有无破损,婴儿用物是否柔软,清除有可能引起婴儿损伤的物品,给婴儿沐浴时,浴桶,毛巾柔软舒适,使用无刺激沐浴露,一人一巾,水温合适;使用喉镜前,常规检查灯泡是否旋紧,以防滑入婴儿气道;接生时台上锐利器具应用治疗巾覆盖,或远离新生儿,以防误伤。

4防烫伤问题

婴儿沐浴时,水温在40-45℃左右,或以手腕试温觉较暖即可,浴水以流动为宜;给婴儿使用热水袋,注意检查热水袋有无漏水,有无破损,水温控制在50℃以内,并外加布套;麻醉未醒病员使用热水袋,水温控制在60-70℃,并外加布套;用红外线热疗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烫伤。

5防误吸问题

教会母亲正确的喂奶和婴儿的含接姿势以及婴儿吃奶后的卧位。防呛咳,洗婴室随时准备好抢救用物,吸痰器,新生儿窒息复苏用物。

6防体温过低问题

母婴儿同室室温保持在20℃以上,注意新生儿保暖,每日7∶00与16∶00常规测体温一次。

7防脐带残端出血问题

新生儿娩出后最初数小时,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和护理。

8产房、病房对孕产妇的交接问题

严格产病房交接制度,当班护士对孕产妇的责任。从接班开始到交班结束。交接班要逐项核对姓名、床号、有无特殊处理、用药情况、分娩情况、婴儿情况。产后回病房的产妇要仔细交接t、p、R、Bp、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是否排尿,会阴伤口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否则,造成严重后果,接班护士会因观察不严,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抢救药品及用物准备问题

孕产妇在待产过程和分娩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所以平时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用物、抢救器械、抢救药品、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每个班认真交接,清点检查,不仅要备齐,而且还要看是否适用,以免在抢救病人时,因用物不齐而延误抢救世纪,抢救工作结束时,应立即清查抢救用品及药品,及时补充,并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

10防母婴同室区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问题

对所有新上岗人员、实习、进修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学习,使其能正确执行,每月不定期学习院感知识,制定产房、母婴同室区、洗婴室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和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都必须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做好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区感染管理质量监测。

11医护之间相互尊重和配合问题

11.1认真履行护士职责:护理学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凡违背护士职责的任何医嘱,护士有权拒绝执行,对错误的医嘱不加询问,执行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就会引起法律纠纷,护士与医生要承担相同的责任,在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一定复述一遍,而后六小时内立即做好记录,书写准确,规范,防止引起法律纠纷。

11.2分清职责,避免越职行事:产科工作中,突发事件较多,护士的观察尤为重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处理,如因能力不及,或遇责任心、技术能力差医生未及时处理产妇异常情况,待产妇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将自己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负法律责任,所以分清职责,避免越职行事。

12产妇及家属的知情权,隐私权,及保密性制度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9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患者临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产科新生儿出生后,虽然与产妇处于同一病房,但是,因为产妇及其家属自身的临床护理技术能力较差,因而常容易出现新生儿喂养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失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2岁至34岁之间,平均(28.4±4.3)岁,孕周在39周至42周之间,平均(40.5±2.1)周。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基础的临床护理服务,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具体措施:第一,新生儿的床旁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沐浴等护理措施,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所需掌握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母婴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第二,健康教育。首先,向产妇说明按需哺乳、早吸吮和早接触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向其说明适当的婴儿含接姿势和哺乳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其次,为产妇和家属提供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抚触和沐浴方面的现场指导,适当加入产妇和家属的互动,指导其掌握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最后,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前,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为其提供回访、卫生、出院后饮食、产褥期相关护理及避孕等方面的指导[1]。第三,所需条件。一是护理设施,即一次性用品、新生儿洗浴用品、浴盆、母婴护理车等;二是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数量的配置以及减少陪探侍人数;三是医疗环境,即病房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27℃左右,每天通风20min;四是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增强,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2]。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本次医学研究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涉及50道问题,每题2分,满分为100分,所有观察对象均与出院前接受调查研究,及格分数为60分。由三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对象的沐浴、喂奶等护理技术进行评定分析,正确则得分,错误则不得分。同时,对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共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为100%,对照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表1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观察指标

实验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90%(27/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90%(27/30);对照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60%(18/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50%(15/30)。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和母婴知识及格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临床护理方法,利用一系列的现场护理培训和示范,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临床护理技能,使其掌握基本且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和知识,从而巩固临床护理效果,实现科学化的新生儿护理管理[5]。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在产妇及其家属的直视下进行,通过适当、文明的沟通方法和言辞,为产妇及其家属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从而获得其理解与信任,切实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实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内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陈丽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药物与人,2014,27(8):206-207.

[3]万宾.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6):515-516.

[4]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2):157-158.

新生婴儿护理知识篇10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遵医行为;满意度

现代产科护理中,强调向产妇及家属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其育儿知识及技能,强调尽快接纳新生婴儿以适应新家庭角色。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生期实施产妇、婴儿同室护理与保健,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产妇、婴儿健康以及保健教育的实施。这是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新理念[1]。我院对72例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遵医行为及家属满意度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136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实验组72例。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4.7±7.1)岁。平均孕周41.2w,均为足月产。纳入标准:①产妇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无认知障碍;②新生婴儿均健康正常;③产妇无高血压、糖尿病,无心、肝、肾、肺等全身性疾病;④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过程、目的、意义,并同意参与。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文化水平、孕周、住院时间等比较中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对照组采取母婴分离的常规护理模式,对新生婴儿采取封闭式护理操作,如脐带消毒、沐浴等送到婴儿洗浴间集中完成,新生儿接种及抚触在无菌治疗室完成。产妇实行围生期常规护理与相关健康保健教育。健康保健教育主要采取集中讲解授课的方式进行,辅以文字和多媒体资料。

1.2.2实验组采取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产妇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操作,母婴实行一对一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是学历高、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有责任心并且经过标标准化培训的高年资护士,针对每对母婴不同情况制度护理内容。主要护理内容:新生儿洗浴、脐部消毒、皮肤护理、更换尿布、抚触、预防接种等。健康保健教育由专业护士针对每名产妇进行讲解合并实际演练的方法,要求产妇及陪护家属均参与,并现场练习,及时发现错误操作方式并进行纠正。同时发放文字和多媒体资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合理休息与活动、产后饮食管理等,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保暖事项、洗浴方法、脐带消毒、大小便处理、预防接种等。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如出现心理异常则应及时进行疏导。

1.3评价指标①遵医行为比较采用遵医行为水平量表,根据文献设计问卷收集数据[2],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洗浴、游泳、抚触、臀部护理,每一项得分20分。②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评价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比较在母乳喂养、婴儿洗浴、游泳、抚触、臀部护理等遵医行为的比较中,实验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2.2家属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可达到97.2%,而对照组为84.4%,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

3讨论

传统产科护理模式采取产前、产中、产后分段服务,产妇和新生婴儿是两个不同的护理服务对象,这种分离的护理模式不利于母婴交流和母婴亲近感的建立,淡化了人性化服务[3]。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产科新型护理模式,以产妇及家属的需求与关注为重点,是一种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行为,在护理过程中满足了婴儿、产妇、家庭三方的需求。这种护理模式既可以确保母婴健康,又可以搭建一个母婴情感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产妇及家属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床旁健康保健教育解除产妇对喂养、育婴等方面的担心,教给其正确护理新生儿方法。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较传统护理模式更显示出连续性护理的优点。床旁护理干预在重视保健知识宣教的同时,还强调产妇及家属对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以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把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以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自我保健能力[4]。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床旁母婴护理的实验组遵医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可以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相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606-608.

[2]方翠灵.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共家属道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1-52.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