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十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十篇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05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镇图书馆 行政村图书室

分类号 G259.23

1 引言

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县、镇、村三级图书馆(室)的建设和服务,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组成员在2006年7-10月期间实地调查了浙江省部分县、镇、村三级图书馆的建设情况,2006年12月-2007年3月期间参观考察了江苏、广东等地的图书馆建设状况。笔者从调查和考察中了解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东部乡村,虽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业已解决,但部分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农村文化生活也比较贫乏。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文化设施薄弱,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发展状况很不均衡,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尤其是镇、村两级的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着严重缺失、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2 浙江省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和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及剖析

2.1 浙江省部分县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状况

表1反映了浙江省各县级图书馆均有固定的馆舍、人员、藏书和专项图书购置费,业务工作开展正常,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正在建设流通服务点,指导镇、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

表2反映了浙江省在乡镇一级基本都配备了图书馆(室)。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中80%以上的地区都配备有专用场地,业务工作也能开展起来,但经费和人员缺少保障,乡镇图书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表3反映了浙江省在行政村一级有图书室,经济收入比较高的行政村对文化事业相对比较支持,而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如象山县的谢家村,淳安的燕川村藏书50册图书室也只是一周开放一次,每年也没有固定的购书经费,纯粹是一种形式。

2.2 调查列举典型镇解剖――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

2.2.1 杨汛桥镇社会经济和图书馆(室)建设状况杨汛桥镇地处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镇域面积37.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8万,其中常住人口3.3万人。近年来,勤劳苦干的杨汛桥人造就了“杨汛桥经济神话”,2005年实现全社会总产值275.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82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已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最发达100名乡镇”首位。

目前全镇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在镇本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11779平方米的杨汛桥文化中心于2005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在村一级:建成县一级文化村5个,二级文化村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其中,各行政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图书阅览室基本情况,具体

2.2.2 杨汛桥镇社会经济现状主要特点

・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平分秋色。杨汛桥镇常住人口只有3.3万人,由于上市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较多,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这是促进杨汛桥经济繁荣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镇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杨汛桥镇200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82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的有7个村,有18个村超过100万元,其中较少的横山、仁里王两村也有47万元和41万元。

・农民年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者居多。从21个行政村(居委会)的调查数据得悉,杨汛桥镇农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有13个村超过万元,7个村超过9000元,只有江桥村最少,也有8500元之多。

・文化服务供给普遍不足。各行政村由于文化建设投入不够、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多,有不少行政村,一些低俗的东西就乘虚而入,影响了淳朴的乡风民风。

2.2.3 杨汛桥镇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杨汛桥镇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分析。作为基层乡镇文化站,杨汛桥文化中心的硬件设施目前堪称全国乡镇一流水平。其内设的图书馆是以企业冠名的“永利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67m2(不包括电子阅览室面积),藏书15000册,已投入图书购置经费为7万元。在绍兴县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下,初步建立了以县级馆为总馆、乡镇馆为分馆的总分馆制模式,并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已于2006年初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在半年多的开放借阅过程中,管理和服务暴露出来的问题有:①图书资料配置不合理,目前所采购的图书大都是一批低折扣的盗版书;②购书经费无保障,2006年没有采购一册新书;③无专职管理人员,目前在具体管理的是一个兼职临聘人员,文化素质低;④开放时间短,每周只开放2天时间,电子阅览室管理已承包出租;⑤借阅人员少,目前的借阅人员以镇机关工作人员为主。

・杨汛桥镇各村图书室建设的现状分析。杨汛桥镇共有21个行政村(居委会),目前建立图书室的有8个,建室率仅占1/3。图书室的面积大小不等,大多在几十平米内,也有两个村面积较大,仁里王村300平米、孙家桥村182平米。藏书量最多的展望村拥有8000册,有四个村在千册以上,有三个村只有几百册。村级图书室建设的基本问题大致可概括为:①图书室严重缺失;②已建的也沦为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③经费无保障,随意性较大;④无特定的管理人员;⑤图书基本上属于不流通状态。

2.2.4 杨汛桥镇图书馆(室)发展滞后的原因 杨汛桥镇社会经济和镇、村两级图书馆(室)的建设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点:

・镇、村两级领导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认识。由于镇、村两级的管理考核重经济、轻文化,直接导致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把全部精力放到跑项目、跑资金上,完成经济指标是硬任务,文化工作是“软指标”,造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

・镇、村两级的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缺乏保障。杨汛桥镇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民年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者居多,但是投入到文化建设的少得可怜,难以保证阵地活动的正常开展,图书馆(室)购书经费基本不列入。

・镇、村两级文化站、图书室的运转存在严重的体制、机制障碍。在镇、村两级文化机构运行过程中,镇文化站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还没有明确定性,除了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缺乏保障外,还缺少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基本队伍建设和待遇保障机制。

3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构建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目前农村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重点应是乡镇图书馆,关键是做好以县级馆带动乡镇、

村图书室的联动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图书馆(室)的服务体系,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四方面的对策措施入手,扎实加以推进。

3.1 构建城乡公共财政投入新体制

3.1.1 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县级财政要统筹规划,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系。县级公共财政要向农村配套延伸,明确界定政府责任和支付力度,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要争取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水平。

3.1.2 设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制定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村图书室等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并纳入当地的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公共图书馆(室)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公共财政是其主要经费来源,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重要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财政补贴,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流动图书”和“送书下乡”工程专项资金等。

3.1.3 构建以农民主体的合力共建体制 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农民探索新的投入机制,引入社会资金,支持乡村传统文化健康发展。农村图书室采取公办民助共建,使文化下乡能够――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倡导全民读书活动,培养知识型农民,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

3.1.4 成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益评估机构 县、镇级的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坚决制止挤占、变卖文化设施的行为。在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成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益评估小组,拟定公共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社会效益评价标准。对镇、村图书馆(室)来说,就是要形成一套具体的评估细则,对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馆(室),公共财政要以奖代补,集中优势资源,抓典型,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3.2 建立政绩考核管理新体系

3.2.1 创新干部政绩科学考核体系 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纳入干部政绩科学考核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3.2.2 制定农村图书馆(室)建设责任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县、镇、村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2.3 建立健全基层图书馆(室)的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镇、村应建立起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作为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基层图书馆(室)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注重财政投入、人员配置、办馆水平、办馆质量等保障问题,推动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3.3 构建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新机制

3.3.1 构建县、镇、村三级图书馆(室)基本设施和服务机制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室)以总分馆制模式构建县、镇、村三级管理和服务机制,其中,镇级作为发展重点,起承上启下的中转和纽带作用。并建立以县级馆为龙头,面向基层镇、村图书馆(室)定期配送、交换的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点,统筹城乡文献信息资源,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2 构建“送书下乡”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 要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加大文献信息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力度。建议“送书下乡”工程由县图书馆负责实施,采购图书以政府招标的方式进行,县级馆在内设采编部的基础上成立全县文献信息采编配送中心,负责图书采编和相关数据处理,并通过图书流动车直接把图书送往乡镇、农村各流动站点。

3.3.3 搭建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县级图书馆的现代技术设备和数字资源装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各类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这一资源平台,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农村基层服务点为载体,借势推进各类数字资源进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消除数字鸿沟,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先进的文化信息服务,满足农民对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

3.4 农村图书馆(室)专业干部队伍保障新制度

3.4.1 出台农村文化工作人员队伍保障相关政策要理顺所有文化站、图书馆(室)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做好“三定方案”即定职能、定编制、定机构;其次是确定镇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定编设岗问题;第三是落实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保障问题。通过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的综合配套改革,出台新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基层图书馆业务工作队伍。

3.4.2 建立农村图书馆(室)人员业务培训制度 由于目前农村图书馆(室)工作人员队伍尚未形成,现有的人员其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建立农村图书馆(室)人员培训制度,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室)管理和服务水平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要形成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专业人员队伍。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吴忠市;新农村建设;乡村图书室

[中图分类号]G2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98-02

一、吴忠市乡村图书室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吴忠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自治区中部,黄河东岸,是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全市总面积2.02万平方公里。1998年改为地级市,辖一市二县一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有行政村538个,总人口123万,其中回族58万人,占总人口的47.2%,是我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吴忠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70%,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人均收入名列全自治区前茅的先进乡镇,也有连饮水都困难、经济相当落后的农村地区。“十一五”期间,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达标活动的开展,吴忠市乡村图书室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0年,共建设农家书屋500个,其中利通区107个,红寺堡区39个,青铜峡市82个,盐池县63个,同心县145个,利通区、青铜峡市已全面普及。至此,吴忠市已实施乡村图书室工程项目的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的81%。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千差万别,乡村图书室良莠不齐。总的来说,全市乡村图书室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

相对全自治区,吴忠市乡村图书室建设相对滞后,在现有的500个乡村图书室中,不乏设施先进、藏书过万、管理规范的乡村图书室,如东塔乡图书室、高闸村图书室、马莲渠廖桥村图书室,一度成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亮丽的风景。但如同上述发展状况稳定的图书室为数并不多,许多图书馆名存实亡。

2.领导重视不足

乡村图书室是公益事业,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多数乡村领导眼里,它只能消耗资金,因而把其看成是“包袱”。各乡虽然对图书室建设比较重视,也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组织指导不够有力。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乡村领导没有肩负起应有的职能,对图书室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基本失去了图书室建设的领导权、指挥权、话语权。二是工作谋划缺乏深度。各乡虽然在图书室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所做的工作还只是浅层次的,真正有特色、有特点、有创新、有影响的工作不多。

3.布局单一

吴忠市乡村图书室建设基本上以乡镇及村部为核心,大部分设在乡政府和村委会,有的离居民点较远,只方便了乡镇及村部所在地的群众,其他群众借阅不方便。许多图书室自验收通过以来,几乎没有添置一本新书,基本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配送和以往遗留的旧书,藏书量累计不超过3000册,且有些书刊内容陈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图书室及农家书屋的社会效应。

4.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近年来乡村图书室的运行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胜任图书室及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管理员变成了图书保管员。另外,部分图书管理员由乡村干部兼任,他们事多繁杂,抽不出时间来管理,有的管理员业务不熟练又没有报酬补助,多数为应付检查,摆花架子。上述情况均不利于乡村图书室工作的开展。

5.机制不灵活,职责不明确

乡村图书室仍停留于传统服务模式,无固定开放时间,坐等读者上门借还,服务效果不显著,缺乏应有的管理考核及监督机制。图书室建设过程中的头绪比较多,对已建成的图书室,谁是主管、分管部门应负什么监督检查责任、当地的乡镇党政部门如何检查监督、本地的行政村又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都没有规章来加以规范。

以上情况严重影响了乡村图书室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功能和作用的延伸和发挥。其结果一方面是乡村图书室数量和功能的萎缩,另一方面是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难以满足。

二、对吴忠市乡村图书室发展的几点思考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乡村图书室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乡村图书室事业,是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没有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的繁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村图书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

要抓好乡村图书室建设,一方面,各级领导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图书室在服务群众方面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另一方面,乡镇领导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图书室无利可图的看法,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看到乡村图书室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要加强图书室对提高本乡村劳动者素质、引领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保持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长久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想让乡村图书室得到长久有效的发展,其根本出路是建立起“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即将乡村图书室纳入市图书馆行业管理体系之中,使每个乡村图书室成为市图书馆的一个分馆(室),由市图书馆集中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实现乡村图书室全覆盖的同时,又能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一张借阅卡就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通借通还,减少了各乡村图书室相关文献的重复购置现象,合理使用购书经费。它不仅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从狭义的文献服务转变为覆盖城乡的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消除了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可以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阅读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出路问题。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资金不足是乡村图书室陷入困境的根结,解决了资金问题,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要使图书室“活”起来,仅靠上级配置图书、财政拨款不太现实,必须切实增加投入,将乡村图书室购书经费及活动经费纳入同级预算,解决其后顾之忧。在建设和运作之后要盯住上级财政、不忘地方财政,同时要调动各方力量进行资金筹集、图书交流,甚至请求企事业机关单位对口扶持、定点帮助,以维持各图书室、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营。

4.提高管理水平

乡村图书室建设要抓住管理员这个关键,切实做好管理员的选拔、培训和把关工作。一要把好关口。要严格按照图书室管理员的选配条件进行选配,防止和克服随意性、照顾性、迁就性,坚持标准不降、条件不松、严格筛选,真正把责任心强、热情高、素质好、业务熟的同志选配到管理员工作岗位上来。二要抓好培训。管理人员选好后,要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请专业人士授课,请资深人士来辅导,请业内专家学者指导。培训结束后,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技能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结业证或上岗证。三要保持稳定。图书管理员上岗后,不能随意调整、更换,要树立长远建设思想,无特殊情况,不要更换管理员,即使要更换,也要组织相关培训,直到条件符合才能上岗。

5.开展特色服务

走特色之路是乡村图书室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要求,其特点是针对性、地域性、特色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该有自己的藏书特色,乡村图书室的藏书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地农民对科学文化以及脱贫致富的要求,购买村民需要且内容简洁的农业生产、家畜饲养、花卉栽培、医疗保健、心理问题、道德教育、儿童教育、文化休闲、时政和社会等方面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资料。特别是针对那些文化水平低、不能看书学习的群体,应当购买一些适宜的音像制品,以播放广播、举办科技宣传、图片展览等形式,让村民能看懂、听懂、学懂。

6.建立领导负责制

乡村图书室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为保障其规范运行,必须尽早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由政府牵头、以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一定要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保证事有人管、责有人负。这样图书室才会有活力,乡村三个文明建设才会协调发展。另外,每年都应当对乡村图书室进行考核验收,市政府应当安排文化部门对全市各乡村图书室的建设与发展成效进行考核,并广泛征求村民对图书室的评价,反映村民从图书室中获得的利益。另外,要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和村民评价,来综合考核验收乡村图书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完善乡村图书室的建设和发展。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3

一、藏书陈旧,破损严重。据了解,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都是在“普九”期间学校图书室的书刊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上级分发;二是学校自购;三是社会各界捐献。“普九”期间,为达到人均图书数量的标准,各学校往往只注重图书数量,不注重图书质量,致使一些知识陈旧、格调不高、严重破损以及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也被收藏到图书室中。

二、图书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大多公用经费紧张,很多学校连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图书室自然要为其它工作让开经费投入之路。很多农村小学多年都没一分钱的图书购置预算。

三、图书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放率低。因为图书室管理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足够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有不少学校甚至连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就没有。这就导致图书室有书无人管的局面。一堆书杂乱地堆放,长期无人过问,就难免有破损、霉烂、虫蛀和遗失的情况。

四、图书遗失状况严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减缓。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将一些条件较差,位置较偏的小学合并到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小学。学校的合并意味着图书、仪器等教育资源、设备的搬迁、重组和合并;意味着学校领导的变更,富余教师的调离、退休和下岗;意味着图书室等学校用房的腾空和变卖。由于学校重视不够,管理又比较混乱,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图书遗失的数量往往相当惊人。

针对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负责人都应反思。要改变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本人认为从下几个方面值得尝试。

一、领导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重视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上级领导和学校教职工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图书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

二、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

注重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制订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图书室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用制度促管理水平提高。着力提高管理员的素质。管理员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图书室管理好坏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学校应选派至少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图书室管理工作的教师为图书室管理员。积极组织其自学图书管理知识和参加上级的相关培训,在管理员工作调动时,应做好工作交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图书室的管理。学生是学校的小主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安排一部分做事认真负责且对图书室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既能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团体精神。

三、增加投入,广辟书源,让学生有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在逐年增加,学校可利用这笔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当然也可以购置一批图书。学校要注重书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入室存放。现在,即便是农村小学,也订有不少报刊。各学校可安排图书管理员对这些报刊作必要的收集、整理、登记,即可作为室藏资料长期供师生借阅。积极寻求社会机构、团体的支持,接受公益性赠书。

四、做好破旧书刊的清理、修补工作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服务转型实践

1概况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西北部,钱塘江中游,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14个乡镇(街道)。桐庐县图书馆现有藏书总量344431册,各类报纸160多种,期刊1000多种;地方文献特藏室藏书6500多册,其中古籍2599册、连环画2754册及1200多种家谱、赠书等地方文献。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情报、信息的能力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快,给以传统借阅服务方式为主要形式的桐庐县图书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残酷的现实,桐庐县图书馆大胆尝试服务转型,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内部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空间,延伸服务领域。在不断优化县图书馆阵地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及农家书屋建设,并先后成为省市农村“一证通”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建设试点县,且实现了四个全覆盖。

2服务转型实践

2.1村村开通“一证通”

2005年,桐庐县图书馆就和杭州图书馆合作,利用共享工程这个平台,开始在全县各个行政村建立“一证通”----农村图书室服务点,建点前到各个村进行考察摸底,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点的条件是:要有专门的场地,专人负责管理,并且和村里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点成功后,首次送图书500册,每半年调换一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195个行政村建立了图书流通点,实现了全覆盖。“便捷”的服务,让农民不再“望书兴叹”,“看书”,让农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2建立乡镇图书分馆

2008年底,桐庐县图书馆经过努力,争取到杭州图书馆在我县推行县级总分馆制工作试点,即以桐庐县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建图书分馆。在家门口建图书馆,步行几步借到书,这是推行“图书总分馆制”的核心。此项工作得到了桐庐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桐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桐政办[2009]70号《桐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明确了乡镇分馆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为全面推进乡镇分馆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两年的努力,桐庐县先后建成了凤川、江南、合村、瑶琳等12个分馆。各分馆的图书由桐庐县图书馆(总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购书经费由县财政和乡财政各分担50%。图书管理员由总馆招聘选派,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日常工作由乡镇文化站负责管理。总馆还负责各分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业务管理,业务培训等。仅2010年,总馆为乡镇分馆和流通点配送图书45000余册,新增持证读者800多人,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

2.3多措并举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2011年6月,桐庐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将已建成的村社区图书流通点向更高的要求――农家书屋方向推进,农家书屋能发挥村级图书室以外的功能,弥补了村级图书室的辐射死角。首先在全县推出了49个农家书屋示范点,他们都是有一定藏书基础的农村老百姓,腾出自己家最好的房子,并且自有图书1500册,再加上县图书馆送去200册图书,建成一家农家书屋。以后每年由县图书馆送书上门一次,每次送书200册。主要是方便周围喜欢看书的老百姓,使他们放下锄头就能捧起书。2011年年底,全县195个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完成了70%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至2012年3月,已按农家书屋建设新标准,完成了具有桐庐特色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全覆盖任务。今年上半年为农家书屋共配送图书123208册,光碟4821张,并及时准确地完成了195个农家书屋的信息填报工作。

2.4建设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

桐庐县于2011年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实行网络化管理,开展城乡一体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和指导下,县级公共电子阅览室承担业务指导、管理服务、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职责,为乡镇(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发展动力,从而实现数字资源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网络运行模式。

由于我县是山区小县,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我县首先在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到2011年底,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完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部分条件成熟的中心村也建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实行免费开放。到2012年6月底前,中心村实现全覆盖,2012年底,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全县中心村都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网络。

3结语

桐庐县图书馆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总分馆建设,至2010年底,实现了全县范围内乡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全覆盖。2011年启动全县农家书屋建设,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依托乡镇分馆、农家书屋,又给桐庐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桐庐县公共图书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全县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使全县公共图书馆服务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田斌.网络环境下地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5

论文摘要:目前,许多农村图书馆名存实亡,难以满足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导致农村图书馆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多种。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于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上级公共图书馆在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DCnC)进行有机地结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构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今后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新一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序幕即将拉开,作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无疑占有重要位置。

一、常德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

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下辖武陵、鼎城、桃源、汉寿、澄县、石门、临澄、安乡、津市九个区县市,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人均收人名列全省前茅的先进乡镇,也有连饮水都困难、经济相当落后的偏远山区,因而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千差万别,乡镇图书馆(文化馆)良芬不齐。总的来说,全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令人优虑,主要表现:乡镇图书馆数量不断减少,功能日渐萎缩;缺乏长远的规划,地方政府尚未真正重视图书馆建设。十五期间,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达标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室)的建设作为“文明镇”、“文明村”的硬性指标,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其中,不乏设施先进、藏书过万、管理规范的农村图书馆,如武陵区东江乡图书馆、芦山乡图书馆,鼎城区桃树岗乡图书馆、灌溪镇图书馆、富贵坪村图书室,桃源县茨树娅乡图书馆,澄县大堰挡村图书室,汉寿县周口乡图书馆、丰家铺乡图书馆、太子庙乡图书馆等为数不少的乡镇图书馆,一度成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亮丽的风景。如今,许多图书馆名存实亡。一方面是乡镇图书馆数量和功能的萎缩,另一方面,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难以满足。

导致常德市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图书馆尚未列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而没有到乡镇,乡镇图书馆是民办事业,缺乏一种保障机制。在各地政府创建群众先进文化县、区和示范县、区的文件中,对乡镇图书馆建设只要求有普及率,没有提出巩固率的要求。二是缺乏办馆经费。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站被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而随着乡镇企业转制,文化站因经营部门被剥离而失去经济支柱,从而导致乡镇图书馆办馆经费得不到保证,难以购置新书吸引读者。三是图书管理员流动性大,有的是东拼西凑发动单位和个人捐献而来,有的是凭个人爱好随意采购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五是文化主管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在抓乡镇图书馆建设上,面上工作做得多,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工作做得少。特别是在乡镇图书馆的巩固与发展问题上未下功夫。六是县(市)图书馆对乡镇图书馆的辅导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二、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乡镇图书馆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川没有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的繁荣。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1.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全市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建设列人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纳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乡镇图书馆从硬件设施、经费投人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津保证。

3.增加投人。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人渠道。

4.建立多种办馆模式。乡镇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根据常德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采用下几种办馆模式:

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

二是社区办馆。如常德新东街社区、红卫社区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把图书馆直接交与社区管理,确保了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

三是主动积极联络社会知名成功人士,发动他们回家乡捐资兴办馆室。从农村走出去的知名成功人士众多,他们爱国爱乡,对公益事业更是热心支持,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一定会得到这些知名成功人士的大力支持,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四是站办站管。购书经费和管理员的报酬由镇文化站负责,文化站对管理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

五是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意识,将他们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上级馆见习,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上级会共图书馆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乡镇图书馆进行有层次、分阶段地建设和系统化地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的服务水平。

1.建立业务辅导站。有些乡镇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肯投人,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白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对这样的乡镇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馆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与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

2.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乡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人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镇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常德市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参与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已经在20多个乡镇和村建立了图书流动站,文献数量多者4000余册,少者600多册,年送书量超过50000册次。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县(市)图书馆;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辅导工作;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也面临着一次全面的改革。在这一大背景要求之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在维系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以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文化建进程中,农村图书室的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相对于城市图书馆建设来说,我国的农村图书室建设不健全,文化设施也不完善,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困扰着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对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开展农村图书室的辅导工作,成为当前相关图书馆工作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县(市)图书馆对农村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的意义

农村的图书馆(图书室)是为农村群众提供各种精神食粮的重要场所。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农业、农村、农民”事业的发展同农业图书资料的支持密切相关。对农村图书室的建设以及发展巩固工作关系到农村以及农民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对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县(市)图书馆要将农村图书室的业务辅导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农村图书室的建设发展和巩固工作,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使得农村图书室更好的为“农业、农村、农民”事业服务。

二、县(市)图书馆对农村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当前对我国县(市)以及农村图书室的调查发现,我国县(市)以及农村图书室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面积广以及工作量巨大、经费不足等状况。当前,我国县市图书馆人员的工作配置比较少,并且随着村图书馆的逐步增多,使得其工作人员的作量也逐步变大,工作面积也逐步扩大。同时,当前上级文化部门给县(市)图书馆的资金支持比较少,仅仅能够满足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需求和图书馆购买资料的需要,对农村地区进行业务辅导的经费基本没有。因为工作人员的逐渐稀少以及活动经费的稀缺使得很多图书馆跌入低谷,甚至面临着关闭的危机。当前县市图书馆数量逐步增多同一定经费之间僧多粥少的矛盾使得各个图书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也受到影响。此外,相关部门对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工作缺乏相关制度上的约束以及监督,使得其辅导工作往往不能真正的执行,形同虚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农村的广大地区进行划片处理,将各个部分以辅导组的形式加以组合,然后相关人员利用辅导组的协作活动对农村图书室(图书室)加以辅导,取代传统的县(市)图书馆辅导人员对各个村的图书馆进行片面单一辅导的办法。

三、运用辅导组协作活动对农村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

(一)定义以及内容

辅导组协作活动,就是县(市)图书馆相关辅导部门将邻近的各个农村图书室(图书室)的辅导工作加以集中进行的工作形式。通过集中的方式,可以加强各个农村图书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相互完善、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进行辅导组协作活动时,县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条块相结合方法来进行。所谓条形辅导就是将各个农村图书室按照系统来对其进行划分辅导,而块状辅导则是利用对各个图书馆进行分片处理的方法来对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进行辅导。当前我国农村因为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分布面积比较大并且分布很不均匀的状况,同时由于每个村的人口以及面积的不同又使得每个村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也存在着各种差异,针对这一状况,对其按照地区划片组建辅导组比较合适。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参与的辅导组数量加以限制,不能因为参与数量的增加而使得辅导效果降低,相对来说,每个辅导组参加的农村图书室(图书室)以十个到十五个为宜。凡是县(市)所管辖的农村图书室都可以直接参与到县市图书馆的协作辅导活动中来,但必须建立在自愿以及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在各个辅导组进行协作活动时,对于辅导组的正副组长的选择必须经过民主的选举,经过推选的正副组长每个月必须利用一天或者半天,对于本组所管辖的个农村图书室进行包括业务交流辅导、工作经验交流以及学术研讨等方面的工作巡检。辅导组的组建必须经过县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部门的牵头,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县市图书馆业务辅导部门协助主管部门将农村图书室的辅导工作做好。

(二)运用辅导组协作活动进行业务辅导的优点

对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进行按照地区划片组建辅导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个方面通过分组集中的方式,可以对各个村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加以拓宽,使得各个村图书馆(图书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沟通,通过同其他村图书馆之间的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其他村图书馆(图书室)的优点加以学习,取长补短;第二个方面通过分片集中,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其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可以及时地加以解决;第三个方面各个图书馆之间通过交流与书刊目录的联合编制,可以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第四个方面可以促进各个村图书馆(图书室)之间的相关活动的联合开展;第五个方面,县(市)图书馆对各个村图书馆进行的实地调查活动变得方便,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第六个方面可以促进各个村图书馆(图书室)的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实现图书资源与图书馆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第七个方面使得各级领导可以对乡村图书馆(图书室)的工作加以审查,同时也方便了对上级指示的传达以及农村群众的意见的反映;第八个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图书室(图书室)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辅导协作活动的相关策略

县(市)图书馆对农村图书室(图书室)的辅导组活动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为了使其能够顺利地开展,需要对以下问题加以重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在对按地区划片组建的辅导组进行辅导时,一定要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来进行工作,以保证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辅导组的辅导活动能够平稳、健康、有效地开展。

2、树立信心。在对村图书馆(图书室)进行辅导工作时,参与辅导活动的各级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应当树立信心,不能因为当前我国农村图书室(图书室)的现状而投鼠忌器、畏葸不前。要相信当前农村图书室(图书室)的情况只是暂时的,随着农村人民精神需求的逐步增加以及国家对于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图书室)事业必定会产生变化,慢慢的改变当前萎靡的现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3、建立长效的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辅导制度。推进农村图书室(图书室)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新农村图书室(图书室)业务辅导工作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展开,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在农村建立一套长效的图书馆业务辅导制度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在当前,建立长效的图书馆业务辅导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图书室(图书室)建设的宣传制度建设。在我国目前对农村图书室的相关调查中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农村图书室建设主要保持的着一种观众的心态,而并非真正融入进去,成为参与者。这种现象的发生,同农村图书室建设工作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农村群众在对农村图书室建设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对农村地区进行图书馆建设宣传制度的建设,可以提高人民对于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主人翁”意识,转变其观念,使其由图书馆建设的观众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提高其对于图书馆建设的热情;二是加强农村图书室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图书室应当同文化站等其他文化部门合作,对当前本地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以及问题加以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图书馆辅导制度的创建,将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农村图书室建设的制度保障,同时,农村图书室也应当加强其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图书资料的种类以及影像设备的增置等,同时,为各农村图书室自主的图书交流活动提供人员以及资金支持等。

在长效的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制度建设时,县(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有坚持不懈的理念、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一暴十寒。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农村图书室辅导制度的真正长久和稳定,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4、加强农村图书室辅导队伍建设。在进行农村图书室辅导工作的过程中,由县(市)图书馆建立一支农村图书室辅导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农村图书室辅导队伍是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以及县(市)人口进入大城市,致使原有的农村图书室辅导从业人员大量流失,造成农村图书室辅导工作人员的匮乏。因此,在当前,建立一支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队伍已经成为农村图书室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队伍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以从当前农村图书室建设的整体出发采取战略措施,将农村图书室(图书室)辅导人才的定向培养列入大专院校招生计划,由大专院校直接向县(市)图书馆的相关辅导部门提供人才,或者由县(市)图书馆辅导部门直接从人才市场招聘优秀专业图书馆辅导人才,完成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队伍人员的补充。同时,在进行新的人才招聘过程中,要加强现有图书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实提高其农村图书室辅导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紧急的措施,将原先或者优秀的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工作者加以回召,采取平短快的办法,主办补习班或者短训班,分期分批的培训在职的或者离队的图书馆辅导工作人员或干部。除上述措施之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内部交流、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也可以进行图书馆辅导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在进行农村图书室业务辅导工作时,相关县(市)、农村图书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农村本地的图书馆现状以及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来进行,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长效的农村图书室辅导制度,制定相关政策,转变农村群众观念,使其真正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加强农村图书室辅导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帅.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创新探析――以许昌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资讯,2014,10:253+255.

[2]金晓明.县(市)图书馆如何运用辅导组协作活动对农村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80-81.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农家书屋阅读推广基本文化权益

分类号G258.23

Doi10.16810/ki.1672-514X.2017.03.014

theCountermeasuresandpractic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

Library

HuangDan

abstractthispapertakesthepracticeoftheconstructionoflocalrurallibraryasanexample,combinestheroleofcoordinationandguidingoflibraryintheconstructionofrurallibrary,andpointsoutthatitisnecessarytoperfectthemanagementmechanism,enhancetheabilityofinnovation,andcarryoutactivitiestopromotereading,inorder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library.

KeywordsRurallibrary.Readingpromotion.Basicculturalrightsandinterests.

2008年起在全国推广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文化民生工程。多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已被纳入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网络建设之中。同时,此项工作已被列为地方政府文化考核目标之一。由于此项工程建设坚持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多渠道吸纳资金的方针,所以在由集中实施到平稳发展,开展惠民服务的后续时间里,“农家书屋”工程能否继续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本地区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协调与指导及经验做法,试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实践这一主题,与图书馆界同仁商榷。

1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

丹东市振安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全区共有9个镇街,其中8个镇街位于农村。全区4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于2008年至2010年分三批建成,平均每个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全地区“农家书屋”藏书总量达10万余册,国家共投放文献、设施资金80余万元。如何使这些惠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是摆在辐射农村的县、区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丹东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在经过初始阶段的运行后,业内逐步形成了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的共识。丹东市图书馆根据县、区馆位于基层,掌握农村具体情况的实际,于2012年责成东港市(县级市)图书馆、振安区图书馆各自起草一份全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由于振安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起草的办法涵盖管理机制、人员制度、书屋设施、藏书建设、读者工作五大方面,因严谨周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推广,被采纳为《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样本,经修改审定后,以丹东市文广局文件下发实施。

1.1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考核机制

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我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颁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想组织实施的原则。”提出“农家书屋建设要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原则,并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考核之中。”确立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位。

在领导体系上,我们将“农家书屋作为我市农村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以行政村为服务区域,受村委会领导,同时接受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考核。业务上接受市、县区图书馆辅导。根据区域情况和需要,可采取资源整合的形式为群众提供综合化服务。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可办成市、县区图书馆分馆,以提高服务功能。”在管理考核上,“农家书屋纳入农村乡镇村级文化服务体系,纳入乡镇、村两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年终由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对所辖区域的农家书屋进行综合考评打分。”

1.2确立定编定岗的管理人员

配备敬业守责的管理人员,是确保农家书屋正常有效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人员保障。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要求“农家书屋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有能力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书屋管理员。结合农村文化公益岗编制名额,应优先为各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配备,以确保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稳定性,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村级农家书屋“公益岗”的确立,为解决全地区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人员编制问题创造了条件。

1.3制定规范实用的藏书建设标准

农家书屋作为直接为农民群众开展图书借阅的服务窗口,其藏书建设应参照公共图书馆的规范标准予以实施。我们在制定此项管理办法中,从便于管理、方便农民群众借阅的实际出发,在“图书分类与加工整理”这一业务环节中简化了细分类目,一般类图书分至二级类目,文学类分至三级类目,外国图书分至国别。在“书刊补充”业务环节,规定“农家书屋以国家配备的文献为主要藏书资源。各行政村每年通过采购、接受捐赠等方式自行补充新书不少于100种、300册,征订期刊20种以上、报纸10份以上,并纳入镇街对村级年度文化目标考核中。农家书屋书刊补充要突出地域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管理办法中还将制度、馆舍、设施、读者工作等方面的规范标准予以明确。

2012年丹东市文广局在各县(市)、区图书馆针对本地区农家书屋开展业务培训辅导的基础上,专门举办了一次全市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班,至此,《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在全市得以全面推广实施,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提高农家书屋自身创新能力

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依靠国家外在动力的助推,更要依靠自身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市、区图书馆的积极协调指导下,我区45个农家书屋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在文化惠民的道路上脚步越走越实,路子越走越宽,呈现出综合型、村办型和家庭型三种“农家书屋”类型。

2.1综合型农家书屋

我区同兴镇龙母村位于镇政府附近,经济条件较好,村里设有图书室、文化室、娱乐活动室及工会之家、农民专业协会培训基地等多功能的服务项目。农家书屋建成后,图书室藏书增至5000余册。文献资源丰富了,体量扩大了,村委会愈加重视文化工作,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于2011年将图书室扩建至300多平方米,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服务厅等。根据国家八部委提出的“农家书屋工程要与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和农民教育培训等各项惠农和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同步推进,逐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的要求,村里借力而行,市、区图书馆则乘势而上,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经区图书馆与镇文化站和村委会协调,采取资源整合的形式,将面积不足的镇图书馆整合到龙母村,形成村农家书屋、镇图书馆、农民专业协会综合体,藏书增至8000余册,形成一体多元、区分归类的藏书体系,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服务功能。在人员管理上村委会设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公益岗1人,镇政府设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公益岗1人,实现管理人员2人的编制模式。镇文化站长负责图书馆及农家书屋建设的监督考核工作,镇政府、村委会协调制定综合农家书屋建设经费保障等发展事宜。该农家书屋在管理和服务上做到单项业务分管,综合服务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农家书屋的综合服务水平。

在发挥镇、村资源整合优势,惠及农民群众的同时,龙母村还在全村6个村民组中分别建立了图书户,统一配置了书架,每户流通书刊300册,实行定期轮换。使服务网络遍布全村,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农民们不出屯堡就能看上自己喜欢的书刊。2012年,在市、区图书馆的调研协调、镇村自愿的基础上,龙母村农家书屋被丹东市图书馆确立为“丹东市图书馆同兴分馆”,成为全市首个市级图书馆分馆,藏书达1万余册,实现藏书联合采购、统一编目、集群管理、刷卡借服务的现代管理服务模式,使资源整合的效应得到了全面升级。丹东市文广局以召开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将这一经验在全市推广。

2.2村办型农家书屋

村办型农家书屋在数量上作为全区农家书屋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资源整合,功能多样。一些村的农家书屋与科普教育基地、各级图书馆设立的图书流通站进行资源整合,全地区的村办农家书屋除了得到政府的多次图书下拨外,每年还得到各级图书馆流通书刊5000余册,使文献资源得到不断更新。服务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二是集群管理,区域通借。在市、区图书馆的积极协调下,位于城区周边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村办农家书屋,已实现了藏书业务集群管理和区域一卡通借阅服务,并在资源共享、服务互补、效益共赢的一体化服务方向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2.3家庭型农家书屋

全区仅有5个农家书屋设在农户家中,虽然只是少数,但却充满健康发展的活力。鸭绿江街道鸭绿江村村民刘长宏,平时喜爱读书看报,擅长文学创作,热爱公益事业,家里收藏上千册图书,并免费向周围的群众借阅,曾被评为“丹东市十大青年藏书家”。我们结合实际,经与村里协商将农家书屋设在村民刘长宏家,实行个人藏书与农家书屋图书分架管理,并按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考核。刘长宏还根据农民渴望学到一门致富技术的心理,身先士卒,从书屋中的农业技术图书中自学了食用菌养殖技术,传授给邻里乡亲,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曾多次举办家庭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咨询服务。2014年刘长宏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最佳藏书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2015年刘长宏个人出资将原来8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扩建到160平方米,形成藏书、阅览、视听等多功能服务,藏书达1万余册,成为本村村民最可依赖的精神家园。

3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全民阅读

为了发挥农家书屋在满足农民文化知识需求、掌握致富实用技术、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作用,丹东市振安区图书馆在加强书屋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业务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实际,积极为全区农家书屋搭建活动平台。一是组织以“农家书屋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多次在全地区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香惠民生”等征文演讲比赛,许多农民的作品被选送到省、市参赛并获奖。二是农家书屋与新闻媒体共同组织开展“图书互赠交友会”活动,将喜爱读书、藏书、写书的农民组织到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捐赠、互赠,交流读书体会,共启智慧人生,扩大社会影响面。三是利用农家书屋场所和文献资源,邀请相关人士为农民开展专题科普咨询服务活动。通过开展系列读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农家书屋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为社会大众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科学技术信息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4结语

实践证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与以下管理与服务措施相关:(1)依靠制度约束,建立分级协作的科学管理和工作考核机制,实现管控科学、上下一体、激励驱动;(2)依靠资源整合,推动农家书屋向复合型、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3)依靠现代管理,采取分级网络扶持,逐步形成区域间图书馆、农家书屋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服务,实现信息共享;(4)依靠业务协调,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为己任,协调各方,合力共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新农村这片广袤的沃土之上。

参考文献:

[1]刘玉萍.农家书屋管理纳入图书馆体系的设想:以鞍山地区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1(4):15-16.

[2]马骅,刘玉萍.大馆带动小屋实现图书流转的探索:以鞍山地区农家书屋并入“一卡通”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1):14-17.

[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S].2007.

[4]丹东市文广局.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S].2012:1-12.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ennyz2010”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度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度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2021年元月以来,双浮镇综合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下,在各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一年来,文化站不断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基层文体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非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双浮镇综合文化站及各村双基情况

在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双浮镇村组建规范了文化阵地建设,综合文化站内设:室、排练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留守儿童阅览室、政策宣讲室、多功能厅、视听室、老年学校、党员教育中心、工会宣教室等,各村也都成立了文化骨干队伍。通过这些功能室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厚积了文化土壤,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双浮镇2021年工作开展文化市场管理情况

2021年以来,双浮镇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轨道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加强民间艺术团体的管理,对农村婚丧嫁娶请的唢呐班子严格审查,防止色情演出,对校园周边的10家书店、2网吧、2KtV娱乐场所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娱乐,发现一例,教育一例,对网吧进行了登记、造册,纳入正常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双浮镇综合文化站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共开展各类活38场,服务人次达36800多人次。各图书分馆服务人次22600多人次,按照上级要求我镇组织镇村两级文化管理员,文化站站长亲自带队;对10个村进行文化惠民工程社情民意满意度入户调查,共入户调查289户,满意度为87%。

三、2021年双浮镇开展大中型文化活动情况

双浮镇综合文化站,2021年1月以来,共开展大中型文化活动12场次。如:1月9日中部协作区“庆元旦迎新年”书画展览及交流,2月1日双浮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写春联、送春联及双浮镇文化志愿者开展“过大年送春联”等活动,2月26日双浮镇“庆元宵”节系列活动,3月8日“庆祝三八”文艺汇演,双浮镇庆“六一”文艺汇演,8月12日文化巡演,9月8日在双浮镇中心经典诵读演讲比赛,10月1日双浮镇组织书画、陶瓷展及书画培训文艺汇演走进养老院等20场次。送戏下乡18场次,送电影下乡144场(每村每月/一场),政策、法规、新民法典等各类宣传活动26场次。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乡村图书馆新农村文化建设

图书馆是以图书为工具进行工作的。收藏与利用图书为读者服务,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图书馆特有的性质。乡村图书馆是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它通过借阅书刊等活动,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

1.目前我国乡村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服务供给普遍不足,镇、村两级图书馆,特别是村一级的图书馆严重缺失、投入不够,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据调查,乡村图书馆在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些农村虽然建起了一定规模的图书馆,但乡村图书馆由于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制约,经费投入极为不足,导致内容贫乏,图书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有些乡村图书馆的建立仅是为了评估与达标。有些乡村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较好,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很多已遭受不同程度地损坏,由于管理混乱,村民今天拿一本,明天拿一本,结果使大量图书不知去向,造成很多文献资料流失,还有些村的图书馆的图书基本上属于不流通状态,由于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多,一些低俗的东西乘虚而入。特别是在春节等节假期间,聚众、封建迷信等活动泛起,严重污染了淳朴的乡风民俗。有些乡村图书馆观念陈旧,把图书室看成简单的摆设,似乎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有的把新建图书馆看成是一种浪费,可有可无。不少镇、村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认识,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在行政村一级,图书馆建设列不上当地的发展规划,组织不力。大多数乡村图书馆只开展单一的借阅服务,没有开展读书活动和读者活动,有的更是常年处在停开放状态。由于部分乡村图书馆藏书、服务、管理等跟不上读者的需求,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出现终日难觅读者踪影的现象[1]。

2.乡村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即使在富裕地区,也存在着文化的贫困。发展乡村图书馆要遵循“稳步发展,着重巩固”的原则,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来规划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鉴于目前乡村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乡村图书馆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1环境设置

乡村图书馆应设在村内绝大部分村民能方便利用的场所,在环境设施等方面要求整洁,尽可能做到高雅,让村民感受到在图书馆阅读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2.2藏书建设

乡村图书馆通过报刊宣传马列主义、思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乡村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本地农业生产特点来采购图书。一般来说,应以普及性的通俗读物为主。同时,要考虑农业及其相关文献资源的充实,积极为科学种田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书刊资料。乡村图书馆的图书不仅应该以实用为首选,还要考虑到农村读者群的文化水平和阅读倾向,从图书的学科属性、学术水平、价格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办好乡村图书馆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需要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乡村图书馆的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工作。

2.3管理与维护

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为发展乡村图书馆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有阅读习惯并喜欢图书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当的文字能力。图书馆应建立基本规章制度,特别是业务规范、借阅制度,各项条款可参考图书馆的一般制度,并参照本村里具体情况制订,然后向全体村民详细解释。乡村图书馆还要从多方面做好图书室维护工作。乡镇及上级领导应尽量给予政策支持,村委会对于优秀图书室工作人员应给予鼓励,村民作为图书馆的使用者,同时又是评判者和监督者,要有意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完善图书馆工作[2]。

3.发展乡村图书馆的重大意义

农村的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种田的需要,乡村图书馆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3.1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民通过在图书馆长期的学习,激发了自身潜在的勤劳、智慧和聪明,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影响到农业自然资源配置和利用以及组织化观念的效果。低素质的农民从事技术性差的体力劳动者居多,难以获得综合效益,而高素质的农民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劳动及其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民在劳作之余学习新知识、感受新环境、体验新生活,也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改掉不良的民间风气,树立良好的民俗风尚。因此,构建乡村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3]。

3.2增强了农民的信息意识

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信息是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培育农民学会寻找信息、利用信息是当务之急。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图书馆又是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渠道,为此乡村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可针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来搜集相关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向农民传递,一方面弥补农民接触信息的不足,另一方面教会农民使用信息,以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农民对信息的把握和使用,如同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使用一样要有一个过程,而图书馆的引导作用就象催化剂一样可以加速这个过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源,谁占有了信息资源谁就能先富起来[4]。

4.结语

综上所述,办好乡村图书馆,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能够解决资金、书源等问题;其次农民朋友们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书刊资料有较迫切的需要;当然还要有积极的态度。乡村图书馆要因地制宜,逐步发展,不能一刀切,确实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带给农民群众,让农村基层文化市场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孔彬.把握新机遇服务新农村――试论农村图书馆(室)的建设与服务.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第2期18-19.

[2]刘钟美.村民图书室建设探索.图书馆杂志,2006,(10)44-45.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篇10

一、文化站工作考勤制度

1、文化站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上级文化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

2、实行签到制度。要按时签到,不准他人代签,外出从事公务活动,事前需向站长说明。

3、每天考勤由站长或带班人员负责,考勤签到情况每周一统计,每月一总结,半年一初评,年底一总评,奖勤罚懒。

4、考勤结果将按照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和岗位人员聘用制的规定,予以奖惩兑现。

二、文化站卫生保洁制度

1、文化站的卫生保洁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要定时清理,始终保持清洁状态。

2、工作人员上午要上班前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内务。节假日前要集中开展一次卫生突击活动。

3、文化站墙壁上和室内通道不准随意乱贴乱挂。各功能活动室和办公室门窗及玻璃要干净、明亮,无灰尘、无污渍,窗台干净整洁,窗台外无杂物。

4、活动设备和器材、桌椅、文件柜等处无灰尘、无污渍,干净整洁;电脑显示屏、主机、键盘上无灰尘污渍。

三、文化站设备管理制度

1、文化站配备的桌椅、电脑、投影仪、照相机、摄像机、乐器、音响、报刊图书等设备财物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专人专档,妥善保管,统一登记、统一发放、统一管理,不得丢失。

2、站内所有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实行站长负责制、专人保管制、损坏遗失照价赔偿制。并定期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按照规定操作设备,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要按规定程序操作,严禁私自拆卸、移动、擦拭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理。

3、设备只能用于开展群众性公益活动所用,严禁私自另作他用,不准擅自外借或人为损坏,不得占为己有。否则,因外借、损坏、遗失的,严格追究责任,由保管人、当事人按原价赔偿,确因工作需要,须有负责人书面批准,才能办理有关手续。

四、文化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提倡敬业奉献。

2、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职岗位应具备的政策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实行挂牌办公,服务热情周到,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参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5、保持文化站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值班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认真执行关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严守法纪,秉公办事,不。

7、行为仪表举止规范,提倡文明用语,做一个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

五、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文化站站长负责文化站的全面工作,应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负责落实和具体实施,其他人员应在站长的领导下做好分工内的业务工作。

2、协助上级文化部门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等工作并具体指导和督促各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协助上级文化部门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4、要负责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队伍的建设并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搞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

5、负责帮助指导、督促检查各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6、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自身业务活动,开展重大文化活动,并做好接待群众、设备调试维护、图书馆登记整理、环境卫生、值班安全等日常事务。

六、文化站服务承诺制度

1、保证文化站正常开放运行,积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热情周到接待来访群众。

2、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指导村级文化大院和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4、协助市文化部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5、在市图书馆的指导下,开办图书室,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

6、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指导下,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7、在市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七、文化站向公众开放服务制度

1、要结合自身功能特点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的规律和实际需要,保持经常性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40个小时,并建议开放时间尽可能地改为下午、晚上开放。

2、要在醒目位置标明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注意事项。

3、重大节庆或传统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要提前做好宣传,便于群众参与。

4、搞好站内设施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5、工作人员要恪守职责,热情接待,搞好服务。

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工作制度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是公益性的文化信息服务场所,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不得实行经济承包、挂靠经营等方式变相经营,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主要为群众提供电子文献的阅读和查询,有关信息、多媒体资料的浏览和查询等服务。

3、工作人员要按章操作使用本室设备及声像资料;该室设备及声像资料仅限室内使用,一律不得外借。

4、不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播放、收听、收看、拷贝有关、迷信、反动等不健康的内容或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的邮件和商业广告。

5、读者和观众不得对本室计算机的软件设置做任何更改。要爱护室内一切设备,自觉维护设备安全,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必须赔偿损失。

6、不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举止文明,保持室内安静卫生。

7、工作人员下班前,要按操作规程关闭电脑、电源,关好门窗,注意安全。交接班时,要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登记。

九、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阅览室规章制度

1、图书阅览室是为群众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图书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

2、读者要自觉做到文明礼貌,自觉接受管理人员的管理,爱护室内一切设施。

3、要保持室内安静及室内卫生,不要大声喧哗、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4、室内图书、报刊杂志开架阅览,每人限取一份,阅后请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带出。读者要自觉爱护书报资料,如发现撕、割或偷盗图书资料者,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

5、群众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献出来提供给广大群众阅读。

(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要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2、负责图书、报刊杂志的管理及装订修补等维护保养工作。如有丢失、损坏图书及超期未还者,要按有关规定索赔。

3、负责办理书刊的借阅、流通及各项统计工作。室内藏书及各种物品每半年定期清点一次。

4、负责图书目录的检查、维护和指导读者使用图书目录,书刊排架要准确整齐、便于检索。

5、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

6、负责搞好室内卫生和安全保护工作。

(三)图书阅览室借阅制度

1、图书阅览室的图书凭借书证借阅。

2、办理借书证需持个人身份证、1张1寸免冠照片,并交纳押金50元。办证后,读者可免费借阅,如读者不再借阅,则收回借书证、退还全部押金。

3、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每次限借图书2册,借期30天,逾期每册交逾期费0.5元/天。如图书损坏或遗失,按书价双倍赔偿。

4、图书阅览室图书外借。报刊杂志只限阅览,概不外借。

十、多功能活动厅管理制度

1、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管理人员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预防和杜绝火灾、被盗、骚乱闹事等危及安全的事故发生。注意防火、防盗、防非法操作。

3、各套设备只能由站内工作人员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操作。严禁私拉电线、乱接插座、私自安装其它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4、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灯光、音响、线路等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器设备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5、其他单位使用多功能厅开展活动,要事先到文化站办公室履行手续,经站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6、每次开展活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场,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对手续不全和没有事先安全教育的使用者,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开放。

7、开展活动时,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场地使用完毕后,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设施、设备,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8、多功能厅所有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坏或遗失造成的所有责任。

9、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10、场内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吐弃口香糖、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十一、文体娱乐室管理制度

1、保持室内良好的卫生环境,严禁在室内吸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任何杂物。

2、文明礼让,严禁大声喧哗、吵闹及争抢活动器材。

3、要爱护公共设施,严禁违规使用器材,或将活动器材拿出室外运动,如有丢失,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照价赔偿。

4、进入室内活动者,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有丢失责任自负。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

1、各乡镇党委政府应当保障文化站的正常运行经费(包括人员经费、业务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并列入县乡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要确保文化站的正常运行。

2、设立农村文化专项扶持引导资金,扶持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用于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