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检验专题报告十篇医学检验专题报告十篇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38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1

关键词:任务;教学;医学检验;英语

一、引言

为了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大多采用传统翻译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中学。本文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相结合,设计了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流的课堂任务教学计划,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二、文献回顾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由珀拉胡于1983年在印度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比如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等。

willis(1996)提出一个创造真实环境的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准确地、流利地使用语言的机会。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环、语言聚焦。第一阶段是介绍任务和话题。第二阶段是任务环,其包括三个子步骤,任务、计划、汇报。最后一阶段是语言聚焦,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许多活动。分析和练习是语言聚焦的两个子步骤。Finch(2001)在韩国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呈现出一个为大学生设计的三年的任务型语言项目的形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错误生手”学生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在项目发展中形式评价是有效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学习者的信念很重要,并且通过对师生的培训可以被提高。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注意力、极为微妙的课堂环境,建立参与者之间相互信任和尊敬的关系来影响语言学习。徐琴芳(2005)录制并转换了学习者在三种不同任务(图画描述、话题讨论、个案研究)中的口语输出。研究表明,图画描述的准确性最低。任务越难,准确性和输出的复杂度越低。

2.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李登清(2002)强调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从该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施方法入手,阐述了对九届毕业生论文的体会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影响任务难度的准确性和复杂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王蓉、李雪、洪伟等(2009)从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熊陈岭、郑芳、涂建成(2012)针对好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英语语言水平欠缺,国内没有权威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主要采用传统翻译法进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团队、教材的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评价方面探析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李科、张杰、宫玉典(2014)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课程定位和目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古莉(2015)针对医学生的职业特点,从语言人文属性出发,结合人文回归启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讨了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法。

三、课堂任务设计

虽然不同专家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持不同观点,但总体归纳为三阶段,即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本研究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模式,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任务设计。

以ChapteriLesson3ClinicalDisciplineintheHospitalLaboratory为例。

1.任务前

上课开始,老师检查课前任务。课前任务是要求学生搜查关于ClinicalDisciplineintheHospitalLaboratory(单词、短语、图片、视频等)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老师通过ppt简要介绍了话题ClinicalDisciplineintheHospitalLaboratory。

老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并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医学检验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老师将每组学生讲出的与话题相关的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laboratory,microbiology,blood,patient,diagnose,morphology,detect,sodium,infection,body,bacteria,andsoforth,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2.任务环

(1)任务

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Lesson3ClinicalDisciplineintheHospitalLaboratory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istestedforthepatients’bloodinhomentologysection?whathazardsarethelaboratorypersonnelfacing?

学生按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使用已掌握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快速阅读完后,学生完成回答问题的任务。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老师在教师走动、鼓励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忍受他们的错误。

(2)计划

计划是为小组报告做准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报告那几个问题的答案并考虑由谁代表小组报告。因此,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学生精心组织问题的答案,老师在教师走动,并且必要时给一些建议。

(3)报告

要求学生在全班报告他们的任务结果。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报告任务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班里其他学生认真听,记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任务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在报告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发音问题、内容欠完整等问题,老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3.语言聚焦

分析阶段,在学习完Lesson3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的语言点和任务结果中关键词的短语,要求学生找出与每个问题相关的词和短语。问题答案归纳为:thepatients’bloodinhomentologysectionistestedfortheamountofhemoglobinandthenumberofleukocytes,erythrocytesandplatelets.thehazardsmainlyincludeacid,noxiousodorsandblood-bornepathorgens.

练习阶段,老师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词和短语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相关词和短语,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关于在医院检验实验室的检验者和患者之间的英文回话。

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搜查关于Lesson4placesofemployment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切实可行。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又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在课堂任务设计方面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建议未来的研究开发科学、合理、实用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材,在课堂的任务设计方面更能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2]Finch,a.aFormativeevaluationofatask-BasedConversationenglishprogram[J].thepaCJournal,2001,1(1):125-147.

[3]李登清.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49-250.

[4]刘芳.医学检验专业英语[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3-15.

[5]徐琴芳.不同任务下的口语准确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09(6):65-68.

[6]Dusanmesko.检验医学鉴别诊断[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7]王蓉,李雪,洪伟,等.新型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12-14.

[8]熊陈岭,郑芳,涂建成.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和互动模式的探究[J].医学检验教育,2012,33(21):2677-2678.

[9]李科,张杰,宫玉典.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0):3028-3031.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2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3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现状;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是通过对伤害、残疾、疾病加以预防和控制,为人类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疾病预防控制将“以疾控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科研为依托”作为宗旨[1]。深入对疾病预防及及控制的策略、措施的研究,组织好各类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将妇女儿童、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安全、职业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应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医学生物学、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我国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临床感染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但我国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就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总结解决方案。

1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

我国培养箱、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均质机、菌落计数器、pH计等医学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仪器设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医院目前正在使用质量良好的商品药敏纸片、细菌编码鉴定卡、培养基等。从我国检验人员结构上分析,以往以中专毕业生为主力的检验队伍正向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为主的检验人员结构转变,随着对生物检验的重视加强,陆续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微生物专家出现[3]。在国内、国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临床微生物领域全面质量监管及医学实验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认证等概念得到检验界认可和接受。经过十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各地方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不断进步,使得生物检验水平得到极大提高[4]。

2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问题

2.1微生物标本采集欠规范

标本采集由微生物检验采集员进行,实验室和临床沟通较少,医护人员不够了解微生物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对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的部位、采集量、时机、次数、消毒方法等问题不够了解,且多数医院并未在这方面做出明确文字规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降低了致病原菌检出率,即使能分离出某种细菌,但不一定是致病菌,这种情况下不但无法提供病院信息,而且可形成误导[5]。例如标本无法反映病变部位信息;例如怀疑发生呼吸道感染,在留取标本之前让病人漱口,之后用力咳出;也可能怀疑发生厌氧菌感染,却使用绵拭子进行采样。而正确的取材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空气,防止被正常菌群污染;深部组织标本采集需用碘酒行皮肤消毒,注射器穿刺针头准确病变部位深部,将抽出的数毫升样本排出一滴,滴到酒精棉球上;病灶处标本量过少时应先用注射器抽吸还原性溶液(1ml),再抽取标本。厌氧菌培养标本与一般细菌不同,多使用针筒抽取等特殊采集法。

2.2标本保存、运送欠规范

维持病原菌活力并防止非病原菌大量繁殖是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及运送原则。不同病原菌的保存和运送要求不同。例如,夏天留取患者粪便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若不及时送检则可使非致病菌大量法制,检验结果可能将正常的中段尿误诊成菌尿或判断为其他情况[6]。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因其对低温敏感,因此在冬天时更应在室温条件下快速送检,才能保证检出率[7]。

2.3还需加强检验质控

尽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细菌检验质控工作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在日常标本、质控物上的严格程度不一致。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具有谨性、高技术性、高干扰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这类高难度的复杂工作进行严格的质控,尤其是对药敏的质控[8]。

2.4检验报告方式欠规范

检验报告作为重要医疗凭据,能提供关键的临床诊疗信息。但是,如果在痰液标本检验结果中并不报告涂片所见却只报告培养结果,则难以对肺部感染和分离菌的关系作出准确判断[9]。因此,应对检验中所见及最终结果进行规范的全面描述,加以分析。对检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增加其规范性。

2.5实验室缺乏与临床的沟通

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临床抗感染和细菌检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检验科人员与临床抗感染医生的学术交流可增加双方的专业性。而目前双方的沟通较少。当细菌分离培养报告中出现“正常菌丛”时,试验室工作人员觉得正常,但临床医生则觉得报告不明确,医生希望看到的答案是“无菌”或“有菌”,若检验室不讲耐药基因或耐药酶的耐药含义,可能导致少数医生不加重视[10]。

3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思考

3.1建立并健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性法规

专业检验人员及学者应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文献,共同研究并制定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法规。进行严格且[a1]全面的质控,将检验报告的内容、方式、解读进行统一规范[11]。制定出的规法应同时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法规性。

3.2规范标本采集、保存及送检

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和协商,根据检验科的操作规定,共同制定适用于本院的临床生物检验标准,并对标本的保存、运送做出细节规定和要求。并进行大力宣传,将其落到实处。建立并不断完善标本的验收制度,坚决退回不合格标本,并说明不合格原因,并重新采集标本,再送检。医护人员应将标本的详细采集要求告知检验室工作人员,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造成检验解读差错[12]。

3.3加强检验室与临床医疗的沟通

微生物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治疗医生进行联系,并对报告的形式、报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进行解说,使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进行正确理解,以对临床进行真确指导。例如对于各种细菌耐药酶的检验,应将其含义和在抗生素选用上的意义向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讲解,真正发挥生物检验报告的作用[13]。

3.4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监控

加强微生物检验室室内质量管理,对问生物检验各方面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从病人准备到报告解释、临床应用,均应进行严格质量管理和监控。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保证标本的质量和报告解读的正确。

3.5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增加了生物恐怖事件、感染疾病的发生率。临床微生物检验室应就这些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理论准备,做好技术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将风险降到最低[14]。例如以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非淋病性尿道炎的发病率上升,目前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群的增加,都要求院方不但要做好细菌检验工作,还要加强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或培养,创造应急条件,此外还必须提升微生物检验室安全管理[15]。参考国外相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并制定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4小结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重在准确、快速的诊断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抗感染及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质量监控是各院及检验人员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上述问题是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几大突出问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上述解决方案。将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应加强临床与检验室的沟通,才能发现问题并总结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石春莉.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2):745-746.

[2]顾兵.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转运系统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12(10):732-735.

[3]徐超.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8):85-85,86.

[4]易虹,易权华,鲜胜等.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3,24(10):1530-1530.

[5]陆德胜.新形势下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31(8):117.

[6]潘丽娟.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改进[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51,354.

[7]郭玉萍,窦志远.葫芦岛市连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动态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8):764-765.

[8]姚伯程,王怡云,何庚声等.微生物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卫生监督领域中的作用[J].甘肃医药,2012,31(10):774-778.

[9]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05(11):157-157,164.

[10]刘宇,穆毅敏,徐萍等.某市2012年实验室诊断布鲁杆菌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5):259-259,260.

[11]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22(8):53-56.

[12]陈伟红,戚小艳,周国祥等.江苏省昆山地区乡镇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7):864-865,868.

[13]parlapani,F.F.,neofitou,C.,Boziaris,i.S.etal.microbiologicalqualityofrawandprocessedwildandculturedediblesnails.[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14,94(4):768-772.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4

室间的盲点检查或质量控制能够评估研究项目的质量,而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评能够作为检验研究的标准,还能评价医学检验报告的水平,在遭遇医疗纠纷时,医学检验质量报告可以作为举证的依据。

2提高医学检验的流程质量的对策

2.1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医学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和精确度都比较高的工作,需要检验人员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当前检验流程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工作粗心等问题。例如整理病患病历和标本的时候张冠李戴;对同一位病患的检验样本重复加样,最终检验报告有误;对已稀释的样本最后结果没有乘以稀释倍数。因此医院应该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流程执行。主要的执行方式为:由医院组织或者个人自愿进行技能培训、多请教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或者多参加实践,努力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知识,这样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准确地完成检验,做出有效可行的分析报告。此外,检验人员的素质也要提高,尤其要遵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端正工作态度,注重细节。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制定处理方案;检验人员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出报告的时间,尤其是急诊项目,需要马上进行;如果是遇到设备故障,需要采取相关的应急方案,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问题。

2.2规范每个项目检验流程的步骤

检验流程是由各个项目的具体流程组成的。每个项目的检验步骤都要规范,才能整体提高检验流程的质量。例如,进行尿液检验时,样本放置太久或者采样前没有询问病人在是否大量服用过Vc等药物,因为不新鲜的尿液样本会被污染,服用过大量Vc所采得的样本会令葡萄糖、潜血、亚硝酸盐和胆红素呈现阴性结果,导致检验结果出错;血压检验中,要采取正确的采血时机,即在病人发热的早期,做好在进行抗菌治疗之前,而不是在发热中后期或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抗菌治疗后;下呼吸道分泌物采样中,不能只采用自然分泌的唾液,而是清晨的自然咳痰,通常要求病患清晨漱口之后,然后进行咳痰。规范以上这些检验步骤,能够令该项目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大大提高,帮助完善整个检验流程。

2.3健全检验流程的相关制度

医学检验的流程包括众多项目,而每一个项目检验都存在相应的检验要求,例如患者质疑检验结果时,负责人员需要对存样再次进行检验,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又如对于每一个检测项目的流程,都需要采取规范的格式详细记录存档,已经完成的检验报告不能出现涂改,而且输入电脑备份保存等。

3小结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5

【摘要】临床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由多门学科交叉渗透、互相融合,涉及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等多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基础,不仅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临床医学最根本的基础。提高检验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医院检验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检验科生存的前提。本文主要对下一步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简要接收。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检验人员要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高质量化验报告,正确地进行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将会更加有效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稳定的检验结果。

一合理调配人才

临床检验工作涉及到不同医学专业的人才的协作。所以合理的人才资源的分配对于检验科室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笔者建议,通过大量的观察及试验,让这些在实践中成长的检验人员能够得到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尽快担当起检验科骨干的角色。

二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生化、免疫、血液、细菌等专业负责人。引进个人责任制,小组的各成员对自己的项目负责,有的负责抽检,有的负责检验,有的负责写报告等。检验中遇到疑问时,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加强内部检验管理

科室内质量控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的检验和医疗水平。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有:①严格遵守各项检验措施和检验规定。对检验人员进行每月质控考核。②在检验中提高检验专业知识水平。熟悉对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并且要不断去思考并提升检验仪器和设备的效果。③多次使用后,检验仪器和设备都会产生磨损,检验人员要对它们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④熟悉各种药剂。⑤采取稳定性好的实验方法。

四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

检验人员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临床医师要正确合理地应用检验报告中提供的各组数据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既能达到优化项目的价格选择效能比,又能及时诊断疾病及调整治疗方案。我们采取平时联系与集中征求意见相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临床不符,及时联系加以解决;同时每月1次集中向各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对反馈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工作更进一步完善。由于我们建立了全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注意了检测前、中、后的质控工作,并注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意见反馈,实验室差错与临床意见明显减少了,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了,这对提高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发挥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防病治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丛书.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和临床.2010(19)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6

【摘要】阐述了危急值概念、在急诊科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和相应的质控方法,总结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急诊科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护士在危急值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危急值;报告制度:急诊科应用

"危急值"这一概念是近年来首先由检验科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中[1~4],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实践,"危急值"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临床检验水平,也有效地促进了其它检查科室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目标四就是"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我院实施了患者安全目标的论证。急诊科是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标杆科室,而护士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危急值"的由来

"危急值",又称"panicvalue"和"criticalvalue"[5],是指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的检验、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则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将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严重的后果[1]。

2"危急值"的应用实践

2.1危急值报告项目

本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科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后,制定出我院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要求相关科室必须切实做好报告和沟通工作。

2.1.1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2.1.2放射科诊断"危急值"项目张力性气胸,胃肠穿孔引起膈下游离气体,脑疝,胃管误插入气管,手术后体内残留异物,两肺弥漫性肺水肿等。

2.1.3超声科诊断"危急值"项目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急性心肌梗塞,心脏人工瓣膜急性机械故障或严重瓣周漏,胸腔出血,急性腹腔出血(外伤,肿瘤破裂,宫外孕及黄体破裂),扭转,血管栓塞(aV栓塞),胎盘早剥,胎儿心跳停止

2.1.4内窥镜检查"危急值"项目胃肠腔或支气管内异物,急性活动性出血,术中出现穿孔等并发症,术前病人生命体征不稳,Sp02<90%。

2.1.5心电图诊断"危急值"项目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快速型房颤伴预激,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严重电解质紊乱表现等。

2.1.6病理科诊断"危急值"项目病理检查结果是临床医未能估计到的恶性病变,恶性肿瘤出现切缘阳性,常规切片诊断与冰冻切片诊断不一致。

2.2质控方法:检验项目在送检的标本中常发生血标本问题,如血标本溶血、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血标本成分的改变、血标本稀释、血标本与检验单患者信息不符、患者进食后采血等[6],这就需要加强对护士的"三基"培训,掌握基本的采血规范,同时加强责任心教育,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临床支持系统,由接受检验科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危急值"偏离因素降到最低。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了对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实施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常规的"危急值"处理操作程序[7]。首先,将临床联系紧密、有"危急值"意义的检查项目纳入"危急值"项目表。其次,建立了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2.3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3.1确定规范的信息传递途径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了解其临床意义。当检验、检查一旦出现"危急值"时,检验、检查者必须立即判断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确认操作过程各环节无异常后迅速将"危急值"通过电话通知负责治疗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平诊、急诊,都应立即报告给临床,并做好相应的危急值报告记录和相关人员的签字,并简要询问病人情况及采样时的用药情况等,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病人基本信息。我院目前在检验中心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mmanagementsystem,LiS)上设立各项危急值,让计算机系统直接识别危急值,所有危急值呈"红色"字样,便于检验人员及时发现,大大减轻了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工记录负担。

2.3.2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流程护士接到电话后向报告者复述一遍,随手将相关内容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表》上,如果是检验问题,立即向抽血护士核查,无疑问后,报告主管或值班医生,并向检验中心反馈,记录报告医生姓名和时间。临床医生分析是否与病情相符,如果认为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相符,护士立即遵医嘱重新采集标本送检进行免费复查。标本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检查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护士再次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护士配合医生抢救处理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采集标本或进行复查,关注检验、检查结果及时报告,并在病情记录中详细记录相关内容。

2.3.3"危急值"的规范记录在本院设置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填写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时、分)、床号、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者、报告者电话、接听者、报告医生时间(时、分)、报告医生、备注。登记本由接电话者填写。医生必须在病历上详细记录处理经过,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重点记录。

3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

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不仅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7],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各部门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作好"危急值"记录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8]。;护士在"危急值"报告中,正确有效地传递"危急值"信息,并督促医生进行及时处理,从而起着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丛玉峰,冯仁丰,陈晓东.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

[2]冠丽筠.临床实验工作中危急值应用[J].实验与临床,2003,2(1):32-34.

[3]樊有龙,王小中,吕娇风,等.临床实验危急值的建立及应用体会[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322,366.

[4]张真路,刘泽全,赵耿生,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2-453.

[5]秦晓光.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97-98.

[6]王姝,巩丽颖,吴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J].护理学杂志,2008,23(3):19-20.

[7]戴世荣,张骆军.临床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37-1238.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7

【关键词】检验科;质量管理;加强管理;有效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9-01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目的在于让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检验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利用pCR仪、细胞记数仪、血生化仪等高科技医疗器械对受检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化验,得出检验结果,为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检验报告,从而得到患者的信赖和临床的认可[2]。但是在检验科的运作中,存在众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提高检验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极为重要。本文从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阐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

1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下几类:①不能保证分析前的标本质量。②分析人员及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熟练度不足。③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2质量管理

2.1分析前质量控制

有关资料显示,临床上70%~80%的不满意检验报告是由标本采集不符合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要求造成的。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检测结果。①分析前的采集工作需要病人的配合,病人的饮食、情绪、剧烈运动、药物、吸烟、饮酒等会影响标本的采集而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②护理人员正确填写申请单、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行,保证标本从收集到检测完成期间标本的完整性和唯一性的识别。③分析人员熟练掌握仪器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规范操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功能测试。应有专人管理试剂,对试剂的品名、数量、规格及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做好记录,保证试剂正常使用。

2.2分析中质量控制

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①对标本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建立严格的报告单签发制度。分析人员每日做好室内质控,保证在质控范围内,做好记录。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②分析人员遵守操作规范,必须使用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减少人为误差。分析人员重视临床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③分析人员熟悉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减少药理干扰和化学干扰,采取连续动态的监测方法。

2.3分析后质量控制

做好分析后质量控制,包括报告单的审核、结果解释、向临床或受检者提供咨询服务。①得到检验结果后,应及时填写报告单,严格检查核对后和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再行发出。②报告单上应提供确实可靠的“参考值”或“正常范围”及有需要说明的测量单位,提供可靠的结果解释。③加强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临床知识,向临床或受检者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检验医学的作用。

3结果与讨论

检验科全面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但质量管理是重点[3]。分析和确定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方法,制定并遵守规范化的临床检验方法遵守,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检验质量差错明显减少,提高检验科检验工作的可靠性,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保证标本检测的前、中、后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申请检测、患者标本提取准备、标本采集、运送、标本分析前处理、标本检测、复检结果、发送检测报告等,做好每一个环节,把握好全面质量管理,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对标本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由于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不只是由检验科一科完成的,检验科科学化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需要全部临床医护人员及管理部门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做好分析检测工作[4]。

参考文献

[1]毛磊,王明旭,李静.管理学基础[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592

[2]耿彪.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92-793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8

医学检验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1],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医学检验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加深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初步构建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检验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每一技能模块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构建一套能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质量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传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是1∶1,但考核主要以笔试成绩为主,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另外,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死记硬背的情况。在现行考核方法下,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应试,尤其是笔试只能考核共性的东西,学生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践教学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但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不够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易把握实践技能训练的标准。以往本校专业实践教学虽有实验成绩,但主要凭实验报告和期末操作考试来评定成绩,部分学生按照教材抄写实验报告,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期末技能操作考核往往采用一锤定音的方式,未能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反馈和激励功能。实验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是过去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的原因之一[2]。

1.2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

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全过程考核学生的能力,强调过程性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重点评价学生“考不出”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这些考不出的能力恰恰是医学专科教育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即评价学生临床分析、团队协作等能力。着重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有效调整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学习计划。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1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行业对该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对医学检验岗位人才需求情况、检验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专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以检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组织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含完成检验工作任务时需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检验过程、检验设备和试剂、检验质量的保证等。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检验仪器操作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2.1.1根据专业核心技能确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基本技能考核,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标本的采集(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培养基的配制、划平板、革兰染色等。2.1.2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核心技能考核项目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临床基础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和寄生虫学检验6门专业核心课程检验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测定、乙肝两对半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等项目。2.1.3确定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考核项目检验仪器内容的教学一直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瓶颈问题[3]。为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将大型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在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医院检验科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考核项目的筛选重点考虑临床常用检验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等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2.1.4确定检验综合技能考核项目结合目前临床检验岗位工作实际,以临床病例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病例提出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可涵盖临床基础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学生分组完成检验项目进行考核,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了解临床检验工作整个过程,为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制定各实验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

按照行业标准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求,制定各实验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新型的、可量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2.2.1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考核根据教学大纲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对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考核项目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在完成该项目教学后即时进行该项目的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制定各项目成绩分配比例,确定形成性评定总成绩。期末实验考核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通过抽签决定操作项目,根据项目评价标准给出成绩。评价标准:实验前的准备情况、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实验记录是否清晰、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验后的处理等。评价方式:可以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测评等评价方式。对于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形态学辨认”核心技能评价标准和方式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数码显微互动。将图片素材形成一个检验形态学的综合性考核题库,监考教师在考核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试题,利用该系统中的教师示范功能,结合多媒体幻灯片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不仅可以随机组题,还可以自动控制时间,客观反映学生的检验形态学掌握情况。2.2.2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考核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教学在医院检验科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授课由检验科骨干人员担任。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检验自动化仪器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4],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学生对临床常用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参数设置、仪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等掌握情况。评价方式:一方面依托校院共建检验仪器实训平台,由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并参与考核评定,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进入虚拟检验中心,虚拟完成各项实验项目,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正确与否进行考核评价。只有做到虚实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5]。2.2.3综合技能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该模块评价可利用检验综合实训室LiS系统平台,通过教师给出典型临床病例提出的检验项目,学生4人~6人为团队以“检验项目申请-采样-标本核收—标本处理-标本检测-报告审核-报告”流程完成项目检测[6]。评价标准:重点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是否正确、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标本处理是否正确、仪器操作是否规范、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分析是否合理、生物安全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评价方式: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测评等手段进行评定。评定依据为学生团队给出操作方案、团队选人进行操作以及团队完成项目的质量等内容。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课题[7]。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初步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考虑职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学科的完整性。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单项后综合,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实践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突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创造性地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校内考核和行业考核等多种考核结合到一起,全方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实现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并以此为依托全面规范和标准化相关教学过程。经过3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由85%提升到90%[8]。通过近两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9]。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小结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既是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10],也是加速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的过程。该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实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突出以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是努力评价“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力图把“能力”而不是“书面知识”作为评价对象,有利于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重视工作本位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韶滨,郭月丽,林美娜.构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三段渐进式”创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6):802-805.

[2]张刚,柳君译.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26-127.

[3]张继瑜,蔡贞,熊石龙,等.凝练检验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5):1202-1204.

[4]植瑞东,梁琼芳,赵思婷,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05-107.

[5]吴淑春,吴怡春,沈亚平,等.虚拟实验室在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3):444-445.

[6]沈鑫烽,吴怡春,褚美芬,等.以项目为引导的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65-70.

[7]张继瑜,郑磊,王前,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304-307.

[8]沈亚平,汤立旦,吴淑春.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3):15-17.

[9]褚美芬,吴怡春.基于院校合作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仪器实训改革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5):1-3.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9

关键词预防医学;应急能力;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33-02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而目前各医学高校所培养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的后备军。本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理论知识缺乏,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较差,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1]。由此可见,作为培养应对突发事件人才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其培养模式急需改革[2-3]。

因此,本研究以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主线,以学生应急能力培养为目的,打破学科的界限,重组实验内容,设计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希望通过探索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塑造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

【实验目的】通过开展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强化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包括接报正确处理能力、证据采集筛选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生物安全防范技能、实验室理化分析技能及微生物检验检疫能力、报告撰写能力、事件防控能力等。

【课程计划】打破学科限制,按学科将实验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实现多学科的整合;打破理论与实验课的界限,将部分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放在实践课上讲解(如各种调查处理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相关标准条例的解读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加校外实习学时(如自来水厂水处理过程参观等),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做实验。

【教学方法】pBL案例教学法:在典型案例的引导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法:提高学生实验内容专业英语素质,并为留学生相关学科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课程组织】由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协调安排,将各实验模块分配到相应教研室,由各教研室完成相关内容的讲授工作及考核工作,具体课时安排和开展顺序可参照下文。操作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开放学生与科研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建成满足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4];另一方面实行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导师制[5],学生在实验授课教师和课外科研导师的双重指导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实验工作。

【实验流程】

1)感性认识:了解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基本情况(参观自来水厂、食品加工企业等),启发学生分析环境及食品中有害性物质的存在对人体的危害。

2)理论讲解:介绍各实验要掌握的内容、方法,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对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性;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场监测技术、现场采样的原则、方法和质量控制。

3)现场流行病调查、监测及采样:模拟现场,由学生按照理论讲解内容,分组分模块对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及采样。

4)实验室分析及数据统计处理:对现场所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汇总现场问卷调查、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5)总结评价:综合现场调查结果及实验室分析结果,全班共享,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写出综合实验评价报告。

【考核方式】

1)实验操作考核(现场演练):接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问询处理;现场采样(食品、水、生物制品等);理化

分析;生物安全防护;无菌操作;实验专业技能操作等(占总成绩的60%)。

2)调查报告撰写:基本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因分析、鉴别诊断、结论、防控措施、附件(国家标准等)(占总成绩的30%)。

3)实验理论考核: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与程序、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占总成绩的10%)。

【课程内容】

背景资料2006年9月23日上午10:00,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人电话报告:YYY乡ZZZ村86人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起病急、恶心、腹痛、腹泻(呈粘液、水样便),部分病人有低热、呕吐和里急后重等症状。接报后,当地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病工作。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亲临现场指挥,县卫生局立即抽调当地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院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0名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经详细调查及采样检测后确定这是一起水源性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暴露因素为村民饮用了被产毒型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2号水井)。通过采取病人隔离治疗、污染水源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调查处理模块汇总如下。

流行病学模块

实验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学时)

实验02: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步骤(1学时)

卫生统计模块

实验03:调查问卷设计指导(1学时)

实验17:科研论文的撰写(调查报告)(1学时)

环境卫生模块

实验04:突发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讨论课)(1

学时)

实验05:自来水厂参观(4学时)

实验06:水体污染源调查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学时)

实验07:水质检测和卫生学评价(水中硫酸盐的测定)(2学时)

食品卫生模块

实验08: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讨论(1学时)

实验09: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技术处理原则(GB14938―94)(1学时)

卫生微生物模块

实验10: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2学时)

实验11: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2学时)

实验12:粮食中真菌的检测(2学时)

附:综合实验评价报告模版

1)基本情况:事发地点地理位置、气象环境、人群分

布、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特点。

2)水源情况:通过饮水调查了解病例发生与水源关系,筛选可疑污染源。

3)发病情况。

①临床特征:临床症状及体症,以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

②流行特征:人群分布、空间分布、时间分布。

4)实验室资料。

①患者致病因素的检测结果(如微生物、化学物质等)。

②水、食品样品采集及检测结果(如微生物、化学物质等)。

5)病因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及实验室化学分析、生物样品的检验检疫,总结分析出致病因素,并列出主要分析依据。

6)诊断依据:结合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现场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化学分析、微生物检疫等手段,做出疾病诊断。

7)控制措施:结合案例致病因素及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江敏,刘达伟.我国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现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6-38.

[2]李华,万成松,郑莉,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1023.

[3]李乐,龙鼎新,唐双阳,等.新形势下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举措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8):765-767.

[4]袁国保,李乐,龙斌,等.创新师资与平台建设模式强化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540-543.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篇10

【关键词】检验;质量;沟通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3-01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技术在检验医学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者保健意识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以质量为核心,提高检验水平。在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上,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体系,如何加强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科学评价检验质量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我国现行医疗管理体制及各科室之间分工明确且独立性较强等因素存在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较少,因此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责任,导致互相间的信任度下降,最终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医疗单位的声誉,因此对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对检验科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完成全面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必须对实验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分析、研究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每个检验科都需全面建立有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实施在每项工作中。

1.1.检验科应建立有工作人员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责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检验科内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责权关系,以达到实现质量目标。

1.2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科所用的所有检验方法都应该有一套较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它是根据本单位任务、规模、人员、设备等情况制定,并为操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守,包括标本收集、运送、保存、处理的要求,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和仪器的要求,实验室工作条件、仪器校准方法及校准物、量值的溯源、方法的有限性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分析物参考范围、质量控制措施等。程序性文件是科室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须按规定的要求制定、批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让全科人员了解和明白。因此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和程序性文件具有可行性、系统性、法规性、增效性、知识性、适应性和客观性。

1.3.完成质量体系中的实现过程

1.3.1.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正确填写申请单、病人的准备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申请单填写应将病人的姓名、性别、科别、病案号等项目填写清楚,特别是临床诊断的填写,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值时进行分析或重测。检验科要以不同方式告知临床医护人员或病人化验标本采集方法、程序、标本容器等要求,让采集环节都要有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监督,避免因饮食、药物、运动、、止血带等因素影响,并建立有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和拒收标本的记录;为节省时间和方便病人应建立有统一的部门来负责标本的转运和接收登记工作,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完整性和认别性,减少差错的发生。

1.3.2.分析中质量控制每天的常规工作中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用于监测仪器性能和试剂质量,保证结果的稳定性,使用推荐的、质量过关的配套试剂、标准物和质控品;为保证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坚持定期的室间质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无论是室内质控还是室间质控,若有失控现象,必须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和改正措施。重视原始记录的法律效力作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质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更是对整个检测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式下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势在必行,应切实遵守原始记录保存时间的规定。

1.3.3.分析后质量控制及时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和登记本上,填写时应字迹清晰、完整、简明、正确,严格执行计量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并负责提供本科室的“参考值”或“正常范围”,门诊的检验报告单汇集供病人统一查询和管理,病房的检验报告单由专人负责送达各病区,并有报告单的签收登记本,强调检验报告的数据仅对所测的标本负责,检验科应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规定标本检测后所有室内保存的时间,以备复查及核对。

1.4.质量体系的资源。包括有人员、设备、设施、奖金、技术和方法。判断检验科的资源,主要是具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选用高精密仪器通常都是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其数据生成和输出均是快而准,检验科要想做到“快速、准确”就必须有上档次的精密仪器。对人员要求,无论是专业技术上,还是科室管理上,都应发挥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以集中群体智慧,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培养科室的团队协作精神,要制定育人计划,加强专业知识的技术更新的再教育,在竞争中使用人才;同时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对全员进行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教育。

2建立临床与检验协作体系。

以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检验科室为主导,定期在临床科室和检验科间进行信息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检验医学从可测项目范围到技术先进程度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这种联系和合作显得极为重要。

2.1.检验科应该有能力和时间为临床医生就开展项目、新设备等方面提供咨询及介绍。在新的设备和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检验科应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临床医务人员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以及检验目的和意义的了解,让他们了解检验的现状和发展,提高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的信任度,逐渐消除对检验科的偏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关系日益融洽,能更大提高检验科业务的发展和水平的进步。

2.2.检验科要设专人负责接待各方面的投诉,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对这些范围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同时要顾全大局,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也不可将其它方面的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防止矛盾的激化。通过沟通联系可以及时化解误解,纠正错误,对暂时做不到的要求要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这对检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都是有益的。还应接受病人对检验的咨询,积极参与预防、诊断和病人的管理。对检验报告单要有专人发放,不能随意让病人查询其他病人的检验结果,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2.3检验科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具有临床诊疗知识。多走出实验室,参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等信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检验项目结果,合理使用检验资源。